搜索

中国消费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3.19

中国消费报告(精选13篇)。

岁月流逝,工作已告一段落,是时候静下心来做工作总结了,总结可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记录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以为戒,避免犯低级错误。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也许"中国消费报告(精选13篇)"就是你要找的,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中国消费报告 篇1

施肥对于粮食增产、农业增收以及保持土壤肥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人们已经认识到土壤肥力保持对作物产量的重要性。但是,大量化学肥料以各种形式投入到土壤中,也造成了诸如环境压力等问题。

肥料的基本特征

肥料具有三种特征。首先,肥料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提供作物养分,是作物生长的“粮食”。但不同养分具有不同的特征。氮肥来源多样,转化复杂,去向多样,存在环境风险,作物产量对养分缺乏反应敏感;磷养分在土壤中有效性低,具有长期的后效,作物产量品质对磷肥反应敏感相对较差。因此,氮肥的优化管理必须实时、实地精确监控,磷钾肥可以实地恒量监控,而中微量元素肥料推荐要因缺补缺。第二种特征,化肥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要在生产、销售与流通中实现价值。化肥具有数量大、价值低,全年生产、季节施用,集中生产、分散施用,消费者是农民等特殊性。第三种特征,化肥可影响社会发展。肥料决定作物增产和粮食安全,肥料生产需要资源,肥料生产和施用关乎生态环境,肥料影响三农发展,肥料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中国肥料消费现状分析

首先,中国肥料生产与消费快速增长,但化肥施用存在问题。我们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但不可忽视的是,还消费了世界30%的化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近30年来,世界化肥增长有一半贡献来自中国,是世界化肥生产增速最快的.国家。另外,中国是世界重要的化肥出口国,化肥能否出口直接影响到世界化肥市场的供需平衡。从化肥消费情况看,中国化肥消费总量和单位面积用量都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中国小麦、玉米和水稻施肥量及产量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高,但产量相对较低。如中国小麦氮肥施用量每公顷比法国高118公斤,磷肥高出23公斤,而钾肥少46公斤,但中国小麦每公顷产量比法国低约1500公斤。

其次,区域化肥消费特点多样,不同品种化肥消费各异。20xx年各区域化肥消费以氮肥为主,磷复肥为辅,除西北区外,各区氮肥、磷肥消费量保持稳定,而钾肥、复合肥均呈快速增长态势。

最后,化肥施用以粮食作物为主,均在50%左右。与推荐施肥量相比,部分作物氮肥、磷肥施用过量,但钾肥用量仍需增加。化肥消费品种以尿素、碳酸氢铵、磷酸二铵、复合肥、过磷酸钙为主,化肥消费主要集中在3~7月、10月份。从20xx年中国氮肥消费情况看,粮食消费占到了55%、蔬菜消费占到了17%、水果消费占到了14%,其他作物占到了14%;磷肥消费,粮食占到49%,蔬菜占到17%,水果占到16%,其他作物占到18%;钾肥消费,水稻占到77%,蔬菜占19%、果树占30%,其他占15%。

现代肥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化肥是科学家和政府部门一直关心的问题。首先,要摸清各区域化肥消费结构、施肥水平、化肥施用方式、化肥施用时间;其次,还要摸清各区域化肥企业供给能力和化肥品种结构;最后,摸清各区域化肥供需平衡状况。

虽然中国施肥技术在不断提高,但肥料利用率较发达国家相差较多。自1843年英国科学家在洛桑试验站布置长期肥效定位试验开始,经历了164年的科学探索历程。英国农业部出版了推荐施肥技术手册,每年要组织专家更新一次。美国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积达到80%以上,40%的玉米采用土壤或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技术。精准施肥在美国也已经从试验研究走向普及应用,有23%的农场采用了精准施肥技术。日本则在开展四次耕地调查和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的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制定了作物施肥指导手册,并研究开发了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如菲律宾、印尼、孟加拉国等国。当然,随着化肥施用技术不断提高,中国农化服务体系也将快速发展,可能会出现以复合肥物化体系为主导的欧式道路和以BB肥为主的美式道路长期共存的趋势。施肥技术的传播必须依靠企业。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合作组织的出现,农民正以新的形式形成联合体,这将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需求,也有助于技术的推广,尤其是农户经营规模扩大以后,系统化、网络化的服务将有用武之地。

同时,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还要长期贯彻下去。目前中国施肥有很多误区,如“高产就要多施肥”、“肥料复合化是大方向”等,这些误区还需要科学引导。

中国消费报告 篇2

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创造新的消费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和习惯。20,国家统计局在全国开展网购用户专项调查,通过收集网购用户网络购物情况、网上购物评价等购物消费习惯信息,客观反映网络购物对传统消费的影响程度,科学测算网购替代率等重要参数数据。通过对8333个网购用户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主要发现如下:

年网购用户网购替代率78%。

网购替代率较高的商品(服务)依次是:飞机票和火车票、通讯充值和游戏充值、餐饮旅游和住宿等,其替代率分别为91.6%、87.9%和82.0%。

在网购用户的网购总额中,实物商品所占比重接近八成;服务类消费所占比重为19.4%。

22%的网购消费是网络刺激下所产生的新增消费需求。

选择网购的主要原因是网购价格比实体店便宜和网购足不出户节约时间。

城镇居民的网购替代率高于农村。

东、中、西部地区网购替代率差异不大。

网购替代率随着收入水平由低到高的变化而呈“V”字走势。其中,低收入和较高收入人群网购替代率高于中等收入用户。

网购替代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

有八成六的网购用户对网购体验表示满意。

49.3%的网购用户因为网购而增加了购买商品的数量,53.7%的网购用户因为网购而增加了消费支出,48.4%的网购用户表示今后会提高网购消费支出比重。

75.9%的网购用户认为网购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商家存在欺诈行为。

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研究网购消费,对于研判经济形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2017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开展的国网购用户专项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样本兼顾了城乡人口、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收入分布等方面,共回收有效样本单位8333个。调查显示,消费者选择网络购物,主要因为:一是实惠的价格,吸引消费者眼球;二是便捷的方式,大大缩短购物时间;三是丰富的信息,方便了消费者的选择和比较;四是时尚新体验,畅享现代生活方式;五是贴心的服务,体验顾客至上的感受。

网购替代率,是网购用户线上消费对线下消费的替代比率。即在没有网络零售渠道的情况下,网购用户仍会在线下实体店购买商品(服务)金额占其网购总额的比重。根据调查推算,2017年全国网购用户网购替代率为78%。也就是说,在网购用户网购总额中,有78%是原本就需要购买的,其余22%是受网购刺激新产生的。

服务消费的网购替代率高于实物商品,耐用消费品的网购替代率高于非耐用消费品。调查显示,2017年服务类消费网购替代率为86.5%,其中多数服务消费网购替代率都在80%以上,尤其是飞机票和火车票替代率高达91.6%。2017年耐用消费品的网购替代率为79.3%,其中多数商品的网购替代率都在 80%左右,只有工艺品和收藏品这类非生活必需品的网购替代率相对较低,仅为54.1%。2017年非耐用消费品的网购替代率为73.9%,其中各类非耐用消费品替代率均在73%-78%之间。

18类商品(服务)按替代率高低可以分成3个方阵。

1.网购替代率较高的商品(服务)有两类,即飞机票和火车票、通讯充值和游戏充值,其替代率分别为91.6%和87.9%,在18个类别中处于第一方阵。这两类商品,基本上属于刚性需求。较高的替代率,显示了网络购物在这些领域的广泛性。

2.网购替代率居中的商品(服务)有14类,包括餐饮旅游和住宿、家具、保险和演出票务、手机和手机配件、汽车用品、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等,替代率介于73.5%-82.0%之间,处于第二方阵。这14类商品(服务)基本上属于次刚性需求。

3.网购替代率相对较低的商品(服务)有两类,即家政家教和保姆等生活服务、工艺品和收藏品,其替代率分别为66.9%和54.1%,处于第三方阵。

城镇居民的网购替代率高于农村。城乡居民由于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差异较大,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其网购替代率也有一定差异。调查显示,2017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网购替代率分别为78.2%和76%,城镇高于农村2.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对各类商品(服务)的网购替代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城乡替代率差异较大的是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家政家教和保姆等生活服务、工艺品和收藏品等。相对而言,通讯充值和游戏充值、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汽车用品、个人护理用品等城乡替代率差异较小。

东部和中部地区网购用户的网购替代率相近,均高于西部地区。调查显示,中部、东部地区网购用户的网购替代率分别为78.8%和78.4%,西部地区为76.3%。

不同的收入群体,其网购替代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调查显示,网购替代率随着收入从低到高的变化呈“V”型分布。其中,月收入在10001元以上人群,替代率最高,达到82.9%。

网购替代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29岁间的年轻人网购冲动相对比较大,而进入而立之年的30-39岁中青年,消费一般比较理性,其网购替代率较高。

不同职业和性别的网购用户的网购替代率没有明显差异。绝大多数职业消费者的网购替代率介于76%-80%之间。男性消费者的网购替代率为78.7%,女性消费者的网购替代率为77.6%,男性消费者在网购时表现得比女性略微理性一些。

调查显示,在网购用户的网购总额中,实物商品所占比重接近八成,其中非耐用消费品占46.9%,耐用消费品占31.3%;服务类消费在网购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9.4%。从具体商品(服务)品类看,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在全部网购总额中所占比重最大,接近30%,明显高于其他商品;其后是手机和手机配件、家用电器,所占比重均为8%,并列第二位;食品饮料烟酒和保健品、飞机票和火车票、餐饮旅游和住宿、个人护理用品等所占比重也都在5%以上。

从网购商品占比来看,城乡居民网购商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体差异不是很大,特别是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类在城乡居民网购总额都占有最大份额。

城镇居民网购侧重于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家用电器、手机和手机配件等。农村居民网购则侧重于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手机和手机配件、食品饮料烟酒和保健品、通讯充值和游戏充值等。

从不同收入消费群体网购商品占比来看,不管收入高低,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在网购中所占份额都是最高的,其后是食品饮料烟酒和保健品、家用电器、手机和手机配件、飞机票和火车票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收入人群中,餐饮旅游和住宿等服务类消费金额占有较大比重,说明高收入人群在消费习惯和层次上,已经有了较大变化。

网购体验满意率是消费者对网购需求或期望满足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不同消费者对网购体验满意度是不一样的。调查显示,满意率较高群体具有城镇居民、女性、高学历、中年、工作稳定以及中高收入等特征,这也是网购比较活跃的群体,网购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消费的新常态。

总体来看,网购用户的网购体验满意率较高。调查显示,有86.4%的网购用户对网购体验表示“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13.1%的网购用户表示“一般”;仅有0.5%的网购用户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分类别看,各类网购用户对网购体验的满意率均在80%-91%之间,而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人数占比都比较低,一般都在1%以下。网购体验满意率在以下几个类别上存在一些差别。

城镇居民的网购体验满意率总体高于农村居民。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网购体验满意率分别为87.3%和83.0%,城镇居民高于农村4.3个百分点。

教育程度越高的消费者,对网购体验的满意率越高。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消费者的满意率高达90.3%,比初中及以下学历消费者高出8.5个百分点。

网购体验满意率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呈“中间高、两头低”的倒“V”型。在受访者中,30-39岁消费者满意率最高,达88.0%,比20岁以下的高5.9个百分点。

有稳定正式工作的消费者对网购体验的满意率相对较高。其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员满意率接近90%,企业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满意率也高达87.8%;而没有工作或工作不稳定的消费者满意率相对较低,其中在校学生、待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满意率都在81%-85%之间;其他职业人员,主要是个体户、临时工、农民等,满意率在80%以下。

调查显示,男性、企业中层以上和月收入在1万元及以上的消费者更加注重品牌效应,网购时更加倾向于自己认可的品牌产品。这三类消费者在选择“对某一品牌或企业信任感、忠诚度高,购买目标明确”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9.4%、35.0%和38.4%,均高于27.6%的总体平均水平,因而他们的网购体验满意率较高。

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创造新的消费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和习惯。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网购用户因为网购而减少了外出购物次数。其中,表示“明显减少”的占26.7%,表示“减少”的占46.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电子商务对线下实体商贸的冲击和对网购用户消费习惯的影响。

从不同类别的网购群体看,有以下几类人群因网购减少外出购物次数高于平均水平:

一是城镇居民网购用户。网购对城镇居民购物方式影响较大,其减少外出购物次数的人数比例为74.5%,高于农村8.9个百分点。

二是女性网购用户。女性的消费习惯受网购的影响相对较大,其减少外出购物次数的人数比例为74.3%,高于男性4.5个百分点。

三是高学历网购用户。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购用户减少外出购物次数的人数比例为77.3%,比初中及以下学历网购用户高出18.7个百分点。

四是中青年网购用户。20-39岁的网购用户减少外出购物次数的人数比例为75.4%,比50岁及以上的网购用户高13.9个百分点。

五是有稳定职业人群。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及企业中层以上人员减少外出购物次数的人数比例为77.7%,比无工作人员或工作不稳定的高12.7个百分点。

六是中等收入人群。月收入在5001-10000元之间的网购用户减少外出购物次数的人数比例为76.2%,比月收入元及以下的高出7个百分点。

网购在改变人们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的同时,也已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重要渠道。消费者在使用网购后,无论是购买商品数量、消费支出还是未来预期消费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调查显示,使用网购后,49.3%的网购用户增加了购买商品的数量,53.7%的网购用户增加了消费支出,并有48.4%的网购用户表示在今后一段时期会提高网购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

从不同类型消费群体使用网购后增加购买商品数量的人数比例、增加消费支出的人数比例以及预期未来网购消费支出占比提高的人数比例等三个指标看,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调查显示,使用网购后增加购买商品数量和消费支出的人数比例城镇居民均高于农村,分别高出8.5个和5.7个百分点,但预期未来网购消费支出占比提高的人数比例比较接近。

分性别看,使用网购后增加购买商品数量的人数比例女性高于男性7.4个百分点;增加消费支出的人数比例女性高于男性7.3个百分点。但预期未来网购消费支出占比提高的人数比例男性则高于女性2.4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使用网购后增加购买商品数量的人数比例、增加消费支出的人数比例以及预期未来网购消费支出占比提高的人数比例,与网购用户教育程度的散点图均为向右上方倾斜的折线。三个指标与教育程度均高度相关。

从不同年龄消费群体看,20-29岁的网购用户消费支出变化最大,53.5%的受访者因使用网购增加了购物数量,58.3%的受访者因使用网购增加了消费支出。但在20岁及以上的消费群体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加网购消费支出的人数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从预期未来提高网购消费支出占比的人数比例来看,30-49岁的消费群体超过总体平均水平,50岁及以上人群占比最低,仅有44.4%。

有稳定工作的人群容易接受新的消费观念。在受访者中,一半以上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中层以上职员使用网购后增加了购物数量和消费支出。

从不同收入群体看,随着收入的提高,因网购而增加购物数量和消费支出的人数比例也随之增加。网购消费支出的增加与收入的多少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对应于78%的替代率,有22%的网购消费是在网络刺激下所产生的新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工艺品和收藏品、家政家教和保姆等生活服务等。这两类商品和服务的新增消费需求比重分别为45.9%和33.1%。而飞机票和火车票、通讯充值和游戏充值等商品或服务,新增消费需求则相对较低。

分城乡看,农村居民的新增消费需求为24.0%,高于城镇的21.8%;分区域看,西部地区新增消费需求最高,为23.7%;东部地区次之,为21.6%;中部地区最低,为21.2%。

中国消费报告 篇3

最近,信息产业部下属的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发展研究院和赛迪资讯顾问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20xx年年度中国IT市场年会,会上发布了《20xx年中国PDA产品消费行为调查报告》,报告结果显示:20xx年掌上电脑高涨低落,商务通持续领先。

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四名。

报告指出,资料存储能力等局部功能上。同时,这种技术竞争更多是迫于市场竞争压力。所谓技术战的结果更多表现为大幅度的价格下降,而不是通过技术、性能的提高给消费者更大的使用价值。对于价格战,报告认为,更多的厂商逐渐变得理性,普遍认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应用而不是价格。因此,20xx年更多的厂商采取的是推出更好性价比的新产品和新应用方式满足市场需求。

报告认为,伴随PDA市场的转型,市场进入理性发展阶段,被广告催生的礼品市场开始回归消费者应用市场。个性化、行业应用等成为促使厂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真正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产品。与20xx年以前的广告战和价格战相比,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多转向技术和产品的实力竞争。

对于未来产品发展方向,报告给予了预测。中、高端产品的个性化/行业应用和无线通信类产品是未来PDA产品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基础信息类产品在个人应用市场的发展将更多地依靠新的应用点,原有功能将成为PDA的基本功能。未来基础信息类产品向上将逐渐融入无线通信和专业、行业应用领域,向下则成为功能更强大的电子辞典或者价格更便宜的记事本。事实上,联想、名人相继推出自己的附带短信功能的PDA。据悉,20xx年1月,商务通短信王销量成倍增长,当月已经成为掌上电脑中的单款产品销售冠军。

中国消费报告 篇4

8月31日消息,京东联手易观发布《中国网上超市购消费者行为专题研究报告》,首次基于京东大数据,从用户画像、购买行为、支付行为、品牌偏好等维度进行分析,剖析中国网上超市的生态与消费新动向。

报告显示,随着消费升级浪潮和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网上超市中非生活必须品销售增速超过必需品,居民消费开始向享受型消费升级。这其中以80后、90后为主的人群成为网络超市购的主要人群。消费者在网上超市消费中更注重品质、理性选购。

89、90后用户占比超70%

高收入、理性消费人群构成网上超市新族群,80、90后人群占比超过70%;70%以上的用户为高学历人群,白领、金融工作者、医务人群用户占比超过85%。网上超市用户中,女性占比70%。

随着新兴中产阶级的兴起,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转变,非生活必需品类的销售增速超过必需品类。体验型消费和个性化消费特征更加明显。

在线支付购买用户占77.4%

移动电商创造了更高的便利性和更好的用户体验,消费者从选购、支付到收货的流程越来越便利。在线支付成为多数用户的支付习惯,通过在线支付购买的`用户占77.4%。其中“白条”等消费信贷业务增长迅速,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花明天的钱。

网络超市订单高峰产生在“下班前”和“睡前”阶段,11点和17点和23点皆为高点,10点-11点是进口零食和面膜护肤产品的单量高峰,白领们利用这段时间“逛超市”,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随着中国网络超市“品质化”、“个性化”、“大包装”、“体验化”、“社交化”的五大趋势,线上商超与线下超市在品类分布、商品构成、消费习惯等方面出现明显差异,移动化的普及,新生代消费者习惯的养成,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都将导致快消品消费倾向从生活必需品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转变。

中国消费报告 篇5

人们的消费行为、购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美学、习俗、语言文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潜力和习惯的总称。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构成的,是一种历史现象的沉淀;同时,文化又是动态的,处于不断的发生变化之中。文化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基本核心文化;第二,具有不一样价值观、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的亚文化。

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人们的价值观念相差很大。市场的流行趋势都会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企业在制定促销策略时就应将产品与目标市场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价值观念联系起来。例如,美国人期望得到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追求超前享受,人们在购买住房、汽车等时,既可分期付款,又可向银行贷款支付。而在我国,人们则习惯攒钱买东西,人们购买商品往往局限于货币支付潜力的范围内。

物质文化由技术和经济构成,它影响需求水平、产品的质量、种类、款式,也影响着这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方式。一个国家的物质文化对市场营销具有多种好处。例如,电动剃须刀、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等小电器,在发达国家已经完全被理解,而在某些贫困国家不仅仅看不到或没人要,而且往往被视为一种奢移与浪费。

审美标准通常指人们对事物的好坏、美丑、善恶的评价标准。由于审美标准对理解某一特定文化中艺术的不一样表现方式、色彩和完美标准等象征好处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市场营销人员尤其要把握和重视审美标准。如果对一个社会的审美标准缺乏文化上的正确理解,产品设计、广告创意就很难取得成功,如果对审美标准感觉迟纯,不但产品的款式与包装不能发挥效力,而且还会冒犯潜在的消费者,或者造成不良印象。

每种文化之间有巨大的差异,在同一种文化的内部,也会因民族、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人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审美标准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亚文化通常按民族、宗教、种族、地理、职业、性别、年龄、语言、文化与教育水平等标准进行划分。在同一个亚文化群中人们必然有某些相似的特点,以区别其他的亚文化群。熟悉目标市场的亚文化特点,有助于企业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企业和市场营销人员务必加强对文化的研究,因为文化渗透于产品的设计、定价、质量、款式、种类、包装等整个营销活动之中。营销人员的活动,实际上成了文化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他们务必不断调整自我的活动,使之适应国际市场的文化需求。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渗透、借用乃至文化变革,要求市场营销人员应具有理解和鉴别不一样文化的特点和不一样文化模式之间的细微差别的潜力,并对消费行为进行跨文化分析,从而真正把握不一样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及行为发展趋势。

消费者行为亦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它包括消费者的家庭、参考群体和社会阶层等。

家庭是消费者个人所归属的最基本团体。一个人从父母亲那学习到许多日常的消费的行为。即使在长大离家后,父母亲的教导仍然有明显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深受家庭生命周期的影响,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都有不一样的购买或行为型态,销售者有时能够生命周期阶段来界定其目标市场,并针对不一样的生命周期阶段发展不一样的行销策略。

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受到许多参考群体的影响。直接影响的群体称为会员群体,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等主要群体和宗教组织、专业组织和同业工会等次级群体。崇拜群体是另一种参考群体。有些产品和品牌深受参考群体的影响,有些产品和品牌则鲜少受到参考群体的影响。对那些深受参考群体影响的产品和品牌,消费者务必设法去接触相关参考的意见领袖,设法把相关的讯息传递给他们。

社会阶层是指按照必须的社会标准,如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社会地位及名望等,将社会成员划分成若干社会等级。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往往有着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目标,并影响着他们的购买行为,美国市场营销学家和社会学家华纳(W·L。Warner)从商品营销的角度,将美国社会分成六个阶层。既然每个社会都有不一样的阶层,其需求也具有相应的层次。即使收入水平相同的人,其所属阶层不一样,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购买动机和消费行为也有着明显的差别(见表1)。因此,企业和营销人员,能够根据社会阶层进行市场细分,进而选取自我的目标市场。

消费者购买行为首先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一)是消费者的经济状况,即消费者的收入、存款与资产、借贷潜力等。

消费者的经济状况会强烈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范围,并决定着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和购买潜力。消费者经济状况较好,就可能产生较高层次的需求,购买较高档次的商品,享受较为高级的消费。相反,消费者经济状况较差,通常只能优先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

(二)是消费者的职业和地位。

不一样职业的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与爱好往往不尽一致。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消费者,一般会较多地购买书报杂志等文化商品;而对于时装模特儿来说,漂亮的服饰和高雅的化妆品则更为需要。消费者的地位不一样也影响着其对商品的购买。身在高位的消费者,将会购买能够显示其身份与地位的较高级的商品。

(三)是消费者的年龄与性别。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生命周期的不一样阶段,相应需要各种不一样的商品。如在幼年期,需要婴儿食品、玩具等;而在老年期,则更多需要保健和延年益寿产品。不一样性别的消费者,其购买行为也有很大差异。烟酒类产品较多为男性消费者购买,而女性消费者则喜欢购买时装、首饰和化妆品等。

(四)是消费者的性格与自我观念。

性格是指一个人特有的心理素质,通常用刚强或懦弱、热情或孤僻、外向或内向、创意或保守等去描述。不一样性格的消费者具有不一样的购买行为。刚强的消费者在购买中表现出大胆自信,而懦弱的消费者在挑选商品中往往缩手缩脚。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会受到动机、知觉、学习、态度与信念等主要心理因素的影响。

1、动机是推动个人进行各种活动的驱策力。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促使个人采取某种行动,规定行为的方向。

2、动机由需要而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消费者解决他的需要问题的行为。

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需要,人们在生理上、精神上的需要也就具有广泛性与多样性。每个人的具体状况不一样,解决需要问题轻重缓急的顺序自然各异,也就存在一个“需要层次”。急需满足的需要,会激发起强烈的购买动机,需要一旦满足,则失去了对行为的激励作用,即不会有引发行为的动机。

消费者被激发起动机后,随时准备行动。然而,如何许多则受他对相关状况的知觉程度的影响。

1、知觉是指个人选取、组织并解释投入的信息,以便创造一个有好处的个人世界图像的过程。知觉不但取决于刺激物的特征,而且还依靠于刺激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况。

(1)选取性注意--人们感觉到的刺激,只有少数引起注意、构成知觉,多数会被有选取地忽略。一般来说,以下状况容易引起注意并构成知觉:

a·与最近的需要有关的事物;

b·正在等待的信息;

c·大于正常、出乎预料的变动。

(2)选取性曲解--人们对注意到的事物,往往喜欢按自我的经历、偏好、当时的情绪、情境等因素做出解释。这种解释可能与企业的想法、意图一致,也可能相差很大。

(3)选取性记忆--人们容易忘掉大多数信息,却总是能记住与自我态度、信念一致的东西。企业的信息是否能留存于顾客记忆中,对其购买决策影响甚大。

1、学习也称“习得”,指人会自觉、不自觉从很多渠道、经过各种方式获得后天经验。

消费者的学习过程中,以下几点个性需要关注:

(3)概括:感到满意会爱屋及乌,对有关的一切也产生好感;反之,则会殃及池鱼。

透过实践和学习,人们获得了自我的信念和态度,他们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

1、态度是人对事物所持有的持久的、一致的评价、反应,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信念,情感与倾向。

2、态度的构成是逐渐的,产生于与产品、企业的接触,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个人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的熏陶。态度一旦构成,不会轻易改变。

3、信念是被一个人所认定的能够确信的看法。信念能够建立在不一样的基础上。如:“吸烟有容健康”,以“知识”为基础的信念;“汽车越小越省油”,可能是建立在“见解”之上;某种偏好,很可能由于“信任”而来。消费者更易于依据“见解”和“信任”行事。

中国消费报告 篇6

最近,信息产业部下属的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发展研究院和赛迪资讯顾问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2001年年度中国IT市场年会,会上发布了《2001年中国PDA产品消费行为调查报告》,报告结果显示:2001年掌上电脑高涨低落,商务通持续领先。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PDA市场规模略小于2000年,年销售量为464.8万台。整体市场不景气,除高端专业型掌上电脑产品外,其他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萎缩现象。基础信息类产品在整体市场销售额中依然占据主流位置,其中,商务通的销售仍然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达到了40.3%和44.6%,比第二名名人分别领先15.2%和20.7%.联想和快译通分列三、四名。报告指出,2001年市场竞争的焦点之一——产品与技术竞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竞争。原因在于:这些技术竞争并没有表现在核心技术上,更多体现只是体现在产品升级上。这种升级更多仅仅表现在电池使用时间、资料存储能力等局部功能上。同时,这种技术竞争更多是迫于市场竞争压力。所谓技术战的结果更多表现为大幅度的价格下降,而不是通过技术、性能的提高给消费者更大的使用价值。对于价格战,报告认为,更多的厂商逐渐变得理性,普遍认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应用而不是价格。因此,2001年更多的厂商采取的是推出更好性价比的新产品和新应用方式满足市场需求。报告认为,伴随PDA市场的转型,市场进入理性发展阶段,被广告催生的礼品市场开始回归消费者应用市场。个性化、行业应用等成为促使厂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真正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产品。与2001年以前的广告战和价格战相比,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多转向技术和产品的实力竞争。对于未来产品发展方向,报告给予了预测。中、高端产品的个性化/行业应用和无线通信类产品是未来PDA产品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基础信息类产品在个人应用市场的发展将更多地依靠新的应用点,原有功能将成为PDA的基本功能。未来基础信息类产品向上将逐渐融入无线通信和专业、行业应用领域,向下则成为功能更强大的电子辞典或者价格更便宜的记事本。事实上,2001年末,人们已经看到这种趋势。从2001年11月到2002年1月,恒基伟业、联想、名人相继推出自己的附带短信功能的PDA.据悉,2002年1月,商务通短信王销量成倍增长,当月已经成为掌上电脑中的单款产品销售冠军。

中国消费报告 篇7

一、调查说明

伴随着经济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疲软,奢侈品市场一度一蹶不振,然而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蒸蒸日上却给奢侈品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香水、化妆品、服饰、车等等,虽然它们统称为奢侈品,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事实上各种品类之间好似又有着各自的不同。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居民的奢侈品消费能力日益凸显,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消费势头依然不减,中国在全世界奢侈品消费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奢侈品消费项目和认知情况

调查表明,中国居民购买奢侈品较多的项目包括:名牌服装、高档化妆品、名牌皮具、名表、珠宝首饰,较多的人认为名表、名车、飞机、游艇、珠宝首饰、名牌皮具应属于奢侈品的范围。对比来看,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最多的是名牌服装和高档化妆品,而中国居民把它们看作是奢侈品的并不在多数,原因可能在于这两类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功用更为普遍,用户很容易实现购买。名牌皮具、名表、珠宝首饰的认知和购买率均靠前,但二者的差值明显,表明消费者对三类产品的认知水平较高,但购买力还略显不足。国人普遍认为名车、飞机和游艇为奢侈品,可能因为其高昂的价格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真正购买的消费者寥寥无几。

不同人群的购买力、人生经历和生活态度不尽相同,从而其消费情况项目也存在差异。经统计,被调查者平均每人购买过的奢侈品数量约为3.3种,其中女性多于男性,25-34岁和35-50岁年龄段消费者高于15-24岁消费者,同时随着学历和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购买的奢侈品数量也在增加。

从具体消费项目来看,女性消费者购买高档化妆品、珠宝首饰、名牌服装和出国旅游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在名酒方面表现出非常强的偏好;珠宝首饰、名表和名酒,年轻消费者购买高档端化妆品的明显偏多;收入和学历水平越高,购买各类奢侈品的比例也越高;从不同职业来看,企业/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购买名牌手表的比例更高,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则是名酒和专业户外用品的最重要消费群体。

在问及奢侈品进入中国后的做法时,被调查者的观点较为一致,普遍的看法是既要保持与国际接轨,也要考虑体现中国特色。

三、奢侈品、信用卡消费额度

被调查人群中约87%的比例至少拥有一块手表,拥有的最新手表的平均价位为1.42万元,同时表示过去半年购买过黄金首饰和皮具的比例也均约为87%,他们在两个项目上的平均支出分别为1.42万元和0.7万元。

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在各类产品上的开支均低于平均水平,结合不同用户对各类奢侈品的消费情况,可以发现奢侈品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少数的高端人群。

不同用户在各项目上的消费情况

注:手表为渗透率和最新手表的价格,其它三类产品为过去半年的购买比例和支出。 信用卡的使用日益普遍,此次调查也显示所有被调查者均使用过信用卡,他们平均每月消费金额约为6000元,但大部分用户消费额度并不高,月消费5千元以下的被访者约占2/3。总体来看,35-50岁年龄段的信用卡消费额度最高,消费额度与学历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基本成正相关。各职位中,企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消费额度最高。

信用卡消费金额分布

不同用户信用卡平均消费金额

四、奢侈品消费习惯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花自己的钱购买奢侈品,而15-24岁人群获得奢侈品的主要渠道还包括花父母钱购买,该年龄段人群刚刚或尚未参加工作,他们的经济来源有限,从而购买奢侈品更多地依靠家庭其他成员。

中国消费报告 篇8

根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发布的20xx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了五大趋势,其中指出,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因为现在消费者一般都是在线下实体店进行比较,但最终选择在线上购买。

麦肯锡公司今年的调查覆盖了农村地区,调查显示,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和城市消费者一样都是活跃的网购用户,而且他们更享受网购。

麦肯锡本次调研访谈了超过6000名中国互联网用户,覆盖了中国一至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共计约6。3亿的用户,对其数字和意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挖掘。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6种数字行为进行分析,一是通讯和移动;二是社交网络,像微信,像微博都有覆盖;三是游戏;四是在线视频;五是电子商务,六是O2O。

这份名为《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对选择和变化日益强烈的渴望》强调了以下五个趋势:

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丰富业余生活和社团活动,锻炼强健体格,活跃人际交往,逐步摆脱对虚拟世界的过度依赖,养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要引导大学生勇敢面对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干、创新、合作精神。

第一社交商务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国家之一。我们看到我们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花在社交媒体的时间是78分钟,美国是67分钟。我们依赖亲友推荐的人数占比差不多有50%,美国差不多40%,而且这两个趋势现在来看,是在更迅猛的发展当中。到明年可能要把“之一”去掉,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一个国家。

我们看到社交媒体从单纯的沟通功能逐渐演变出CRM和购物的功能。社交网络在中国市场在慢慢不断的快速演变的过程当中。调查显示,社交网络大大促进了消费者使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的时间在大幅增加,观看网络视频,浏览新闻也都是出现大幅度的增加。

另外,20xx年,数千商户将中国流行的直销模式移植到移动平台上,通过建立半私密的50—100人组成的微信群,向朋友和朋友的朋友销售从有机蔬菜到最新时装等各类商品。20xx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更多商家可以借助中国庞大的社交用户人口打造数码版的直销网络,依赖口碑和推荐,销售更多的商品(如化妆品、医疗保健和保险产品)。

第二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

连续打过几轮光伏贸易战的机电商会副秘书长孙广彬告诉记者,如今一听见“双反”,他不是焦虑,而是沉痛。一个“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帽子,让我们的贸易战总是输在起点。

麦肯锡的调查显示,目前有16%的消费电子产品是通过线上售出的,而5年前这个比例只有1%。实体店的展示效应(即购物者在店里浏览商品但通过其他渠道包括线上渠道购买)对30%的消费者而言尤为明显,他们会在店内浏览并同时用手机进行研究,而他们中只有16%最终选择在门店购买此产品。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刘家明指出,门店将来不单纯是交易的一个渠道,更多是展示的功能。

第三消费者对线上线下融合(O2O)已经非常普及并将持续发展

71%的中国数字消费者已经在使用O2O服务,其中97%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在未来6个月内仍会继续使用O2O服务甚至增加使用频次。而在还没使用过O2O服务的消费者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在未来6个月内进行尝试。

20xx年,中国消费者对O2O的预期也变得更清晰:针对货物和商品,72%的消费者希望O2O可以提供网购商品线下退货,56%的人希望可以线上下单、线下取货。

第四偏远地区更渴望尝鲜电商覆盖率超60%

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都在使用电子商务,网购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8%和60%。农村用户中的“网络达人”更是比一线及二线城市多出25%,渴望第一个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

在具体数字上,第一互联网的普及率在一二线达到76%,到三四线是47%,到农村19%,但是在被渗透的这些人群当中,用过电子商务网购用户,19%普及互联网的人群里面有64%用过网购。

“很有意思的是,虽然在农村互联网覆盖率仅为19%,但是在电子商务的使用上他们跟城市居民一样活跃,”麦肯锡全球董事季翔说,“我们看到,中国一些领先的零售商已开始迅速行动,建立县级运营中心。这些举措不仅方便了商品的下乡,也加快了农产品向城区的输送。”

报告指出商家可以借助这些“网络达人”在物流和分销体系还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占领市场。

家庭金融的相关数据直接反映了家庭在经济金融活动中的行为决策,对于央行进行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是美联储投入巨资与芝加哥大学合作完成的一项长期性调查。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为直观了解美国家庭财务受金融危机影响状况,甚至将本因20xx年进行的调查提前到了20xx年。而我国,之前在此领域仍是空白。

形势危急,国家环保总局使出了权限所能允许的最大行政处罚权——流域限批,誓言要铁腕治污,在下半年实施环保“五大战役”。然而,本来就处于弱势的环保部门能否在这次战役中打一场漂亮的攻坚站,却是我们一直担心的问题。

农村消费者其实他的互联网渗透率还不是那么高,很多人不一定有智能手机。但是我们看到像浙江桐庐县淘宝村店,在村里面有一间房子,里面有电脑,有宽带,村里组织会使用淘宝的人来为村民统一购买商品,他们“双十一”完成订单1229个,平均单店销售额11000元。

第五食品网购需求的大幅增长

尽管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线上购买服饰类商品(66%的人在过去3个月内购买过),但他们购买得最频繁的却是常温和生鲜食品(食品购买频次是34次/年,服饰类是22次/年)。40%的中国消费者网购食品,而美国网购食品的消费者只有10%。

麦肯锡全球董事龚方指出,在网购食品时,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大家看到在中国有65%的消费者他非常担忧食品安全问题,在美国和英国只有36%和26%。因为食品安全担忧,导致中国一些新的小的生鲜食品卖家开始涌现。他们价值定位,往往是进口食品。大家看到生鲜食品在13年已经达到了56亿的规模,比如上海自贸区,生鲜食品在自贸区的销售量有迅猛的发展,不管是天猫还是京东,随着自贸区的大力发展,他们在探索更大范围的生鲜食品的空间,所以我们觉得生鲜食品这一块是非常美好的发展前景。

个人原因造成空巢老人。一是老人自己希望过独立生活,得到更多自由。这部分老人大多是经济上能够独立,精神生活较为丰富,身体状况较好的低龄老人。二是老人对老居住地有深厚感情,即便是子女进了城或是迁了新居,要求其到新地居住生活,但他们不愿意离开久居的环境,有山有田有房子,坚持守着老根据地。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缘故,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十分关注。工作后积极调研,掌握分析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同时,积极参与本镇08届优秀大学生村委贾苑同志创办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关爱活动,现在在中心担任留守儿童的语文与数学的教辅工作。

中国消费报告 篇9

近日,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CREIA)委托益普索市场咨询有限公司(Ipsos)对中国十座主要城市的3000名消费者进行访问,发现中国消费者对于购买“绿色电力”的意愿空前地强烈。

“绿色电力”是指来自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中国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发展迅猛,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容量都居世界第一。但火电仍是中国电力结构中的大头,占中国全国发电量的74%,其中大部分是煤电。随之而来的空气污染与碳排放问题成为中国社会之痛。

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众高度关注空气污染问题,认为“绿色电力”有助于减少污染,并愿意为之付出更高的电费。但消费者的意愿能否改变中国电力格局,目前并不明朗。

在所有城市中,受访者表现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关切。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心”目前中国国内的环境状况。空气污染所受到的关注程度最高,远远超过气候变化问题所受到的关切。

公众对于“绿色电力”的态度似乎与他们对空气污染的深恶痛绝有关。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绿色电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污染。

该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于购买“绿色电力”的愿意强烈。超过九成(97.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绿色电力”,其中四成(40.7%)表示一定会购买。北京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强于其他城市。

中国消费报告 篇10

20xx年网购调查总结报告在网络飞速的时代,网络购物以其方便快捷、时尚实惠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近日来,xxx消费者协会在辖区范围内就网络购物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消费态度,正确引导消费者的网上购物行为。

问卷调查以电话沟通的方式进行,消协工作人员从系统内部登记的义务调查员中随机选择了50名,然后就问卷中的问题逐一与之在电话中交流并详细记录谈话内容。问卷包括以下三个问题:

一、您有没有在网上购过物?

50名被调查者中,有20名表示从来没有进行过网购,占被调查人员数量的40%,30名表示参加过或经常参加网购,占60%。

二、您在网购时遇到哪些问题,认为商品质量及商家诚信如何?

30名参加过网络购物的被调查者基本上都表示网络购物总体上产品质量及商家服务都还可以,其中9名表示网购商品及服务还可以,比较满意,占参加过网购被调查者的30%,另外21名表示在网购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占70%。

1、部分商家网上宣传与实际商品不一致,退换货商品的条件及期限规定不合理。

部分商品质量及款式网上宣传的与收到的不一致,其责任应归商家承担,而来往运费仍由买家支付,另有花卉等特殊商品由于其季节性特征,退换货期限却只有三个月。

2、部分网上售卖的商品定价与实体店中定价相差不多。

3、部分网上销售的商家与物流公司服务态度不好。

4、即使买家对收到的商品以及对商家和物流公司的服务不满意,部分商家仍然要求买家给予其好评,已作出的差评,商家会要求买家删除或更改。

三、您对网站和商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有何意见及改进的建议?

30名参加过网购的被调查者中9名表示没有意见及建议,占参加过网购被调查者的30%,另外21名被调查者提出如下意见及建议,占70%。

1、希望网上商家提供的商品应该与实体店中的商品有所差别,多提供些性价比高的商品,体现网络购物的便宜实惠性。

2、希望商家提升信誉度,改善服务,确保提供的商品质量、款式或型号等名副其实20xx最新物价调查报告20xx最新物价调查报告。

3、针对部分卖家要求买家违心提出好评,以提升其信用度,有被调查者提出希望商家事实求是,不要欺骗消费者。

4、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商家应该主动承担其过错责任,如承担退换货物往来的运费等。另外针对花卉等商品的特殊性,有被调查者希望商家能够针对不同的商品,其退换货期限应该有所差别,如花卉的退换期限应延长至6个月。

5、有被调查者反映部分物流公司和商家服务态度不好及部分商家自律性较差等问题,希望网站加大对物流环节和商家的监督力度。

当今的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加上大学生青春阳光、追求时尚的心理特点,而网络购物的时尚性和快捷性正符合大学生的心理。为了了解当今青年大学生的.网上消费的情况,更好的发展大学生良好健康的消费观念,以及了解大学生网购行为以及他们对网购的看法,对在校大一到大三的大学生进行了网购情况调查。

1、本次调查共发出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份。其中女生26人,相关数据显示:其中大一学生中有9人进行网购,比例为22.5%;大二的有15人,占37.5%;大三的有11人,占27.5%。只有5人从没有过网购经历,占12.5%。

2、本次调查中,同学们的网购消费水平数据显示,每月一次的有9个,占总数的25.7%,有19个的同学每季网购一次,占54.3%,每年一次的同学有5个,占14.3%。还有2个,5.7%的网购达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购物的平均交易金额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间的人数都占总数的45%,其他金额范围分布较少。

3、经调查,大学生网购商品中,服装产品位居榜首,占到总消费的37.5%,其次是数码产品27.5%,在网上买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占到总数的19.5%。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鲜等问题),却几乎无人在网上购买食品。

4、在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同学中,有近60%的同学认为网购不安全,而在有过网购行为的同学中,所有同学都觉得网购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80%的人以后会尝试网购。

5、在网购人群中,因为购物方便快捷而选择网购的占网购人数的60%,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网购产品种类多样,可以对比从而挑出性价比高的商品。而在众多大学生选择的购物网站中,有57.1%的大学生会把网站商品是否齐全作为他们选择购物网站的主要标准。其中,淘宝网名列前茅,有80%的同学选择在淘宝购物20xx最新物价调查报告工作报告。

6、在网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主要困难是商品描述不清楚,达到45%,其次是商品数目繁多和网站太多,网上市场太杂乱,有些商品质量较差,占30%

7、同学们网购为了安全性考虑,付款方式一般都采用支付宝,占比例的60%,货到付款占22.9%,网上支付占17.1%。三、大学生选择网购的原因:

1、大学生的追求时尚性,他们跟随时代趋势。而且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网上购物使大学生寻求更便捷的生活方式。

2、大学生一般没有过多的闲置资金,所以总想在网上淘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网购的价格一般比市场上亲自买要便宜;

3、网上卖家更多,选择余地更大,能够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4、大学生大多熟练使用计算机,对网购容易接受,而且引导潮流,如今网购就是时尚的潮流;5、网购方便,不去自己花太多时间逛商场,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中国消费报告 篇11

《女性生活蓝皮书: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和华坤女性消费指导中心共同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建设学术专论”等方面的文章。

更受尊重”“生活更充实精彩”。职业女性面临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是普遍现状。开朗乐观,62.0%的女性感到幸福,61.0%的女性名下有房产。对居住环境总体评价分别为60.4分,比上年有所提高。

储蓄、投资的比例是61:23:16,消费比例比上年显著上升。被调查女性最大一笔开支用于购买服装服饰的人数最多,已连续7年稳居个人最大一笔开支的第一位;女性个人旅游开支最大,家庭房产开支最大。67.7%的人外出旅游;91.8%的人网购,比上年显著上升,网购消费占家庭支出的15强。52.3%的被调查者参加了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平均支出为5138.8元。

高学历、专业集中、技术性强的高素质队伍,性资产评估从业人员是一支工作适应性强、职业忠诚度和工作满意度高的稳定的队伍,出差多、工作压力大,65.3%的女性资产评估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幸福感,女性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与男性从业者有着明显的差异。

生育是职业女性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原岗位、原职位工作。宝宝加班、出差。重返职场后,女性的主要精神状态是疲惫。辛苦和快乐。66.8%被调查者有了宝宝后,幸福感“提升了”。

20xx年《女性生活蓝皮书》中《城市女性和家庭旅游变化趋势初探》显示,旅游已成为被调查女性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20xx-20xx年,平均每年有62.7%的女性和家庭外出旅游。家庭旅游支出20xx年为5666.1元,20xx年增至15079.6元,年均增幅27.7%。旅游方式中,“跟团游”呈下降趋势,“自由行”被更多女性选择,出境游增加。

消费安全依然是被调查女性关注与担忧的问题。被调查女性的三大焦虑依次是:“物价上涨,生活成本高”“空气和环境污染严重”“缺乏闲暇时间”。在网络消费中,近七成的被调查者因质量问题退过货。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个人信息被泄露。虽然女性在教育、就业等方面进步显著,但从调查数据看,女性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与男性从业者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数量、收入、工作适应性等方面,都与男性从业者有着明显的差异。哺乳期女性更因为疲于应对宝宝和工作而疲惫不堪,希望得到家人、工作单位和社会的更多帮助。

买房/租房/装修、旅游、请客送礼和买汽车。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及家庭有投资理财计划。为避免网络购物纠纷,被调查者给电商提出的五大建议是:不做虚假宣传;不出售假冒伪劣和低价误导;及时解决售后问题;不泄露个人信息;不搞霸王条款。

中国消费报告 篇12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对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从而拉开了层次,并且区分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我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只有个别家境较好的同学花费超过12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mp3、mp4、手机支出,人际交往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据调查,在大学生中月消费最高的达到1200元,而月消费最低的不足350元。大学生月支出均值为523、7元。这其中有近乎100%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数码产品、电脑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丰富大脑不惜钱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为考英语四六级、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乐此不倦。

例如,取样调查中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打工经历,而且那些作过兼职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当问及每月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只有极个别同学有记账、储蓄的意识。

中国消费报告 篇13

旅游是当今人们休闲时光,作为放松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最近日本观光厅发布了一项关于今年第一季度的访日外国游客消费的调查。调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访日外国游客在日消费总额达7066亿日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4.4%,已连续5个季度刷新了最高纪录。

此次的调查数据中发现,中国游客在日“爆买”显神威,第一季度消费2775亿日元,占比39.3%,成为起爆日本国内消费的生力军。此外,第一季度外国游客的人均访日旅行支出为171028日元,较去年同期的149517日元增加了14.4%。首季访日总人数达413万人,较去年的287万人增加了43.7%。访日外国人的首季消费总额达到7066亿日元,较去年增加了64.4%,同时也超过了过去最高的20xx年第四季度5605亿日元,再次大幅刷新记消费纪录。

此次消费者市场调查数据,包括住宿、饮食、交通、娱乐、购物等费用。日元持续贬值、去年10月扩大免税对象商品范围、今年1月放宽面向中国的签证条件等因素,是促进外国人访日消费的重要原因。其中,中国访日消费大幅上升是拉抬外国游客全体访日消费的主要原因。第一季度访日中国游客达92.35万人,同比增长93.2%;在日人均旅行消费额达到了300434日元,较去年的248000日元增长了20.9%;在日消费总额2775亿日元也同比增长了39.3%。中国人领衔外国游客在日消费首次突破人均30万日元,其次是澳大利亚247643日元、泰国179276日元。

中国游客的消费内容方面,住宿费52868日元、饮食费43501日元、交通费20256日元、娱乐费5184日元、购物费176975日元、其他1651日元等。这与第二的澳大利亚访日重食宿和娱乐消费不同,国人将近18万日元的购物费用约占消费的六成,绝对第一。

中国作为日本最大的旅游客源国,其在日本的消费结构也对日本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在未来,中国游客占日本外来游客仍会是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中国消费报告"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