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调研报告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5

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调研情况总结报告。

当我们的任务完成时,往往都需要写一份总结。总结是对过去的事情的简单概括,也是提升自己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写下的总结,在另一方面提醒着我们:有时候,只有坚持一件事不放弃,我们才有可能成功。那么我们写一篇总结需要考虑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调研情况总结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白石桥社区在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上,由书记负责,完善党内班子建设,通过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多数在党内担任职务的人员都是社区工作人员,有利于日常组织开展当内工作,研究和讨论实际问题,这样的选举结果,更有利于社区党务工作有人办事,高效办事,能办好事。
一、网络发展趋势
现有的电信网络,主要是在任意两个用户之问提供一对一的、双向的、实时的连接。现有的广播电视网,是一个单向的信息分配网络,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也开始利用一些新的数字调制技术,发展网络数字电视。因特网的连接方式和它所能提供的业务,则是综合了上述两种极端的情况。今后网络发展有三网合一的趋势。
二、网络化对社区党员教育工作的现实影响
在党员教育上,白石桥社区以执行党员管理“三会一课”制度为主,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同时每月15日定为党员集中学习日,组织开展一次党员集中学习活动。
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党员集中学习报到率偏低。社区退休党员多,对于退休的这部分党员,由于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党员们主观上认为参与建设和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对继续学习积极性不足,真正能严格做到参加党内生活和支持党内工作的,寥寥无几,多数只能根据身体状况,视情况参加活动,白石桥社区党总支组织的集中学习,离退休党员实际平均参与率不足70%。这部分党员因为年龄偏大,接触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很少,信息网络化趋势对他们影响不大。
对于在各类社会单位和外地工作的党员,又存在另一类问题,由于工作关系和党组织关系脱离,组织党内活动经常遭遇工作单位要求和党组织要求冲突的尴尬,由于目前社会压力大,党员大多在单位担任要职,一旦冲突严重,大多数时候党员会选择工作单位的安排,而放弃党组织的安排,社区党总支出于对党员的体谅,大多数时候也只能谅解。以白石桥社区党总支的情况为例,此类党员参加每月学习日参与率不足50%。
社区每周开展远程教育,对党员和居民全部开放,目前信息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党员接受各类网络信息非常便利,因此社区远程教育工作站优势不明显,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类党员接触网络信息多,有些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可以通过网络实现。
三、网络化对党员思想状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网络的自由度特别高,更难于控制和监管;它的共享性特别强,谁也不可能完全垄断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它的交互性特别突出,“一言堂”在互联网条件下不会有市场。与前述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和社会文化特点相伴生,信息宝藏与信息垃圾共存于一“网”,给党员思想状况带来了冲击。
四、网络化对党员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党员思想控制面临挑战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打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使各种合法的不合法的、健康的不健康的信息快捷方便进人党员的眼界,一旦出现热点问题,与此相关的信息寻访及讨论数量都会直线上升,范围之广、速度之快都是无法想象的。这种完全开放的、互动式的传播,使社会对个人思想行为和制约机制发生了变化,不再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党员教育载体面临挑战
网络使得党员教育的渠道和阵地迅速扩大,如果我们不注意利用互联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互联网所带来的负效应。
(三)党组织工作者素质面临挑战
网络是由人来创造和管理的,而党组织工作者对互联网的掌握、熟悉和运用及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决定了网上网络化条件下党员教育的成效。在传统的党员教育过程中,党组织工作人员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和认可。然而,在网络时代,这种优势部分丧失了。部分党务教育工作者由于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特别是网络知识和技能知之较少,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不知所措,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提高素质是他们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一个重要课题。
五、网络化对党员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教育阵地和教育内容扩大化
网络的发展使网络传播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教育方式不在局限于传统教育的书本和课堂,受众更加广泛。
(二)教育便利化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快速传播、同步交流、网络教育不在受空间和距离的影响,党员同志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通过网络实现同时教育,有利于组织外地工作党员参加学习教育,通过网络教育,组织教育活动时间和费用上也更经济。
六、意见和建议
针对社区单位党员和外地工作党员,可以收集网络邮箱和qq号等,形成网络教育模式,形成党支部或党小组网络教育群,对阶段性不具备现场参加学习教育活动的党员,可以通过网络手段,组织学习教育,参加组织生活。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2016年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调研情况总结


白石桥社区在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上,由书记负责,完善党内班子建设,通过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多数在党内担任职务的人员都是社区工作人员,有利于日常组织开展当内工作,研究和讨论实际问题,这样的选举结果,更有利于社区党务工作有人办事,高效办事,能办好事。
一、网络发展趋势
现有的电信网络,主要是在任意两个用户之问提供一对一的、双向的、实时的连接。现有的广播电视网,是一个单向的信息分配网络,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也开始利用一些新的数字调制技术,发展网络数字电视。因特网的连接方式和它所能提供的业务,则是综合了上述两种极端的情况。今后网络发展有三网合一的趋势。
二、网络化对社区党员教育工作的现实影响
在党员教育上,白石桥社区以执行党员管理“三会一课”制度为主,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同时每月15日定为党员集中学习日,组织开展一次党员集中学习活动。
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党员集中学习报到率偏低。社区退休党员多,对于退休的这部分党员,由于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党员们主观上认为参与建设和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对继续学习积极性不足,真正能严格做到参加党内生活和支持党内工作的,寥寥无几,多数只能根据身体状况,视情况参加活动,白石桥社区党总支组织的集中学习,离退休党员实际平均参与率不足70%。这部分党员因为年龄偏大,接触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很少,信息网络化趋势对他们影响不大。
对于在各类社会单位和外地工作的党员,又存在另一类问题,由于工作关系和党组织关系脱离,组织党内活动经常遭遇工作单位要求和党组织要求冲突的尴尬,由于目前社会压力大,党员大多在单位担任要职,一旦冲突严重,大多数时候党员会选择工作单位的安排,而放弃党组织的安排,社区党总支出于对党员的体谅,大多数时候也只能谅解。以白石桥社区党总支的情况为例,此类党员参加每月学习日参与率不足50%。
社区每周开展远程教育,对党员和居民全部开放,目前信息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党员接受各类网络信息非常便利,因此社区远程教育工作站优势不明显,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类党员接触网络信息多,有些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可以通过网络实现。
三、网络化对党员思想状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网络的自由度特别高,更难于控制和监管;它的共享性特别强,谁也不可能完全垄断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它的交互性特别突出,“一言堂”在互联网条件下不会有市场。与前述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和社会文化特点相伴生,信息宝藏与信息垃圾共存于一“网”,给党员思想状况带来了冲击。
四、网络化对党员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党员思想控制面临挑战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打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使各种合法的不合法的、健康的不健康的信息快捷方便进人党员的眼界,一旦出现热点问题,与此相关的信息寻访及讨论数量都会直线上升,范围之广、速度之快都是无法想象的。这种完全开放的、互动式的传播,使社会对个人思想行为和制约机制发生了变化,不再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党员教育载体面临挑战
网络使得党员教育的渠道和阵地迅速扩大,如果我们不注意利用互联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互联网所带来的负效应。
(三)党组织工作者素质面临挑战
网络是由人来创造和管理的,而党组织工作者对互联网的掌握、熟悉和运用及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决定了网上网络化条件下党员教育的成效。在传统的党员教育过程中,党组织工作人员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和认可。然而,在网络时代,这种优势部分丧失了。部分党务教育工作者由于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特别是网络知识和技能知之较少,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不知所措,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提高素质是他们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一个重要课题。
五、网络化对党员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教育阵地和教育内容扩大化
网络的发展使网络传播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教育方式不在局限于传统教育的书本和课堂,受众更加广泛。
(二)教育便利化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快速传播、同步交流、网络教育不在受空间和距离的影响,党员同志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通过网络实现同时教育,有利于组织外地工作党员参加学习教育,通过网络教育,组织教育活动时间和费用上也更经济。
六、意见和建议
针对社区单位党员和外地工作党员,可以收集网络邮箱和qq号等,形成网络教育模式,形成党支部或党小组网络教育群,对阶段性不具备现场参加学习教育活动的党员,可以通过网络手段,组织学习教育,参加组织生活。

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学习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学习总结,欢迎阅读!

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学习总结一

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掌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党中央批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全党深入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系统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和总体要求,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刻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经提出就受到党内外、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人们普遍感到,这一理论的提出意义重大而深远,意味着新一届党中央两年多来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正在实现认识升华,党的理论有了新的重大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怎样提出来的,如何理解其重大意义呢?《摘编》第一部分集中阐述了这个问题。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来的。这是习近平同志阐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首先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长期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方向,围绕这一主题提出并逐步形成的。习近平同志认为,我们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是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这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责任和历史使命。他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的进一步回答。这是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根本的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这是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直接的考虑。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召。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强调: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既定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在这个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这个过程,习近平同志有清楚的说明。他说,从党的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有其紧密的内在逻辑,可以说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奋斗目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为了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同时,我们认识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这就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所以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同志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只有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才能确保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这是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远的战略考虑。如何更好地治国理政,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始终是我们党执政以后面对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坚持和发展,我们既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党的十八大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进行了战略谋划,提出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按照这样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要求把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治国必先治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历来的要求,只有把党建设好,才能承担起治国理政的重任。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规划了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形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一整套系统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在治国理政问题上达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保障。

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看,社会主义制度从诞生到现在还不到一百年时间,可谓人类历史上的全新社会。如何治理这样的全新社会,以往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能够解决好。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有过严重曲折,但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取得重大成果。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我们的制度还没有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有效治理,更具挑战性。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治理,不断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贡献,这是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个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非常丰富,习近平同志有很多论述。他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摘编》集纳了其中最重要的思想观点,分别收入在第二、三、四、五部分中。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现阶段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继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致力于建设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紧紧抓住新机遇,妥善应对新挑战,努力创造新优势;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常抓不懈;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步伐,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要坚持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实现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要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推进两岸交流合作;要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改革开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军队等所有领域的改革,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等重大关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为主轴,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互利共赢,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要努力落实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再为我们这只大鹏插上两只翅膀,使之飞得更高更远。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这是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既是立足于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也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要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正确认识党和法治的关系这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认识到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伪命题,权大还是法大则是一个真命题,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要从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出发,推进科学立法、严格依法行政、坚持公正司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建设高素质法治队伍、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最核心的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破立并举,注重建章立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科学体系。相互之间有紧密的内在逻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习近平同志对此有精辟的说明和形象的比喻。

比如,一个战略目标,三大战略举措。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比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指出: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像两个轮子,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滚滚向前。

比如,姊妹篇,破和立。指出:三中全会决定和四中全会决定是姊妹篇,体现了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全面深化改革是破,强调要坚决破除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依法治国是立,强调要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从法治上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坚持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要把四个全面看成一个整体,每一个全面都要放在整个战略布局中来理解和把握。他在谈到全面依法治国时指出,要深刻认识这一个全面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国家法律法规同党内法规制度必须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他还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其鲜明的理论特点。首先是从战略的高度上提出来的,登高望远,抓住根本,谋篇布局,顶层设计。二是全面性高标准的要求,每一个全面都涵盖党和国家事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对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全面建成,对改革的要求是全面深化,对法治的要求是全面推进,对党建的要求是全面从严。三是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四个全面都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突出矛盾,是老百姓最关切、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四是强调制度化、法治化、体系化,致力于建设稳定成熟、制度完善的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五是系统化的要求,强调四个全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系统工程,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六是务实具体,每一个全面的内容都是经过大量调查反复研究提出来的,有很强的针对性,措施明确,可操作性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丰富的思想内涵,严密的内在逻辑,鲜明的理论特色,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道理,习近平同志已经讲得很明白,路径也指得很清楚,关键在抓落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摘编》第六部分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

必须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各项工作。四个全面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总要求,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都要着力服务四个全面,都必须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深入地改进党风政风,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统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保证正确方向、形成强大合力。

必须真抓实干、切实转变作风。习近平同志说: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实干,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各项部署落到实处也要靠实干。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以自己的最大智慧、力量、心血,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他强调,在贯彻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习近平同志指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是力量源泉。必须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把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作用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十三亿多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更好地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自觉运用。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的。他要求全党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要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要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习近平同志强调:落实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要求全党同志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继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我们要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承担着民族复兴和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这样两重任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带领人民一步一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承继着这样两重任务,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保障,也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引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引领工作,为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学习总结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我们要结合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这一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引领工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视野、智慧和韬略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跟上大时代需要大胸怀大视野,应对大变局需要大气度大格局,解决大问题需要大智慧大思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瞻远瞩,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视野、智慧和韬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的较量和博弈十分激烈。综合国力竞争表现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较量,深层次则是国家战略思维、战略决策和战略能力的角逐。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可以说,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是对一国执政党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的直接考验。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在世界大变动中把握机遇、在国际大棋局中赢得主动,迫切需要胸怀全局、统筹谋划,对治国理政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前沿,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推进,以非凡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提出的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社会主义社会从诞生到现在还不足100年,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只有60多年,治理好这样的全新社会,使其表现出比其他社会更高的优越性,满足和停留于以往的理论和实践是不行的,必须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潮流,把握现实需求,提出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使我国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实际效能的重大创新,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这一时代课题的认识和实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对中国发展方略的深邃思考。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在领导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随着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的现实挑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叠加显现,经济社会发展两难问题明显增多。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复杂情况、新的实践要求,决定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行为和碎片化方案已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党从治国理政的战略层面来思考、设计和破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党中央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思路新部署。这样一个大思路使我们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布局更加合理、发展战略更加有效,是我们不断解决复杂问题、化解风险挑战新的韬略和法宝。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不断提升。人们期待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期盼经济更有活力、政府更加高效、文化更加繁荣、生活更有保障、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良、权益得到更好维护。面对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我们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又要紧紧扭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考虑、整体布局,着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了人民群众最关切、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努力产生乘数效应、达到倍增效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宗旨。

综上所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科学分析我国发展新需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的非凡战略眼光和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达到了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统一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每一个全面都蕴含着重大战略意义,它们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的有序展开,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居于引领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这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整体性目标,体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牵引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而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着眼解决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弊端,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着眼促进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的迫切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创造性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根本保证有机联系、科学统筹起来。每一个全面都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每一个全面都有管总的目标,都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效果。四个全面合在一起、协调推进,就是一个全面,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战略布局体现的是一种战略谋划、一种总体安排、一种顶层设计。这样一种战略布局和战略安排,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对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的进一步回答。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科学统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同志曾经深有感触地谈到他的执政感受: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还不高,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这一科学思想方法和卓越领导艺术的生动体现,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体现了全面系统、辩证平衡的观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突出、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全面二字。这一全面性首先表现在它坚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分析事物,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那样,是一种很全面的观点,不是单打一。它对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全面建成,对改革的要求是全面深化,对法治的要求是全面推进,对治党的要求是全面从严,并把四个方面科学联系起来,从整体上强调四个全面。这深刻体现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要求,彰显了全局思维、战略思维,是全面系统、辩证平衡观点的实际运用。

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既注重抓住关键问题,又强调以点带面、实现整体突破。强调全面并不是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求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全局问题的解决。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每一个全面既有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又有明确的目标、抓手和针对性,在全面中凸显重点,以抓重点来带动全面,体现了问题导向和整体思考把握的有机统一。

体现了破与立的有机结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统筹把握、协调推进,彰显了破与立相结合的思想方法。治国理政的理想状态,就是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这就要处理好活力与有序、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使社会活力得到有序释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统筹兼顾、破立结合,为有序释放社会活力提供了有效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破除一切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立规矩、守规矩、讲规矩,让法律作为最大的规矩来调节和规范社会行为,使整个社会稳定有序。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生动地体现了破与立的辩证统一,体现了在一破一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治国理政整体思路。

概言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的全局思维、战略思维以及全面系统、辩证平衡观点和科学统筹、协调推进方法,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自觉运用,也是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出的总要求,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扭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紧迫性的重大问题,抓住了当前我国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擘画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光辉,是我们在新形势下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论述,归根结底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穿到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用以指引攻坚克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新进展,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保障

学习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总结体会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以下小编DL为大家收集了2篇学习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总结,供大家参考!

学习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总结体会一

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保障。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探索新实践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深层较量和博弈,能否在世界大变动中把握机遇、在国际大棋局中赢得主动,需要胸怀全局、统筹谋划的大思考大智慧。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仍然具有许多有利的发展条件。同时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对党治国理政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和势总体有利,但艰和险在增多。如何更好把握发展机遇、赢得新的发展优势、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党从战略层面提出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韬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党中央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站在时代最前沿进行的战略谋划和部署。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随着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不断提升。人们期待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期盼经济更有活力,政府更加高效,文化更加繁荣,生活更有保障,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良,权益得到更好维护。如何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需要我们党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进一步深化战略考量,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把握了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强烈的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依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勇于担当责任、敢于直面矛盾,不断解决问题、化解挑战的新法宝,使我们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发展布局更加科学,战略举措更加有效。

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直接较量,更是国家战略思维、战略决策和战略能力的深度角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深化扩展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确立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这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蕴含着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对中国发展方略的深邃思考,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怀,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进入一个新境界。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统一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言简意赅、精辟深刻,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蕴含着重大战略意义,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的有序展开,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推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不动摇,紧紧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战略举措不放松,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建设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着眼解决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弊端,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着眼促进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的迫切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其作为具有内在理论和实践逻辑关系的统一体来把握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科学统筹的思想方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性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根本保证有机联系、科学统筹起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历史观、价值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全面、联系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这一战略布局坚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其中,对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全面建成,对改革的要求是全面深化,对法治的要求是全面推进,对治党的要求是全面从严,并把四个方面科学联系起来,从整体上强调四个全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种很全面的观点,不是单打一。这深刻体现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要求,彰显了全局思维、战略思维,是全面系统、辩证平衡观点的实际运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这一战略布局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是我们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应该抓住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比如,我们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全面部署,又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既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又强调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既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又强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目标和总抓手;既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系列要求,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着力解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问题。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统筹兼顾的要求。这一战略布局着眼的是统筹把握、协调推进,把改革的破与法治的立统一起来,把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统一起来,把总体部署与具体规划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我们过去犯一些历史性的错误,往往就在于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要始终注意平衡着力,通盘考虑各方面情况和进展,统筹好推进的速度、力度和进度,把握平衡、综合施策,从而激发统筹兼顾的优势,达到更好效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集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自觉运用。落实好这一战略布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既要在每一个全面上下功夫,又要在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整体上下功夫,使之共融共通、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要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针。要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

4.自觉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引领工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扭住事业发展中根本性、全局性、紧迫性的重大问题,擘画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举措。落实好这一战略布局,是一个艰巨复杂的过程。要不断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坚定性,切实担当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担当起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责任,担当起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不断提升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统一思想才能统一行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深刻理解这一战略布局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内在联系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这一战略布局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深刻把握这一战略布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不断提高到新水平,真正学懂、学透、学通,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总要求,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都要着力服务这一战略布局,都必须从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布局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保证正确方向、形成强大合力。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深入地改进党风政风。要对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找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改进的政策举措。要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评价地区发展、评价干部实绩的重要标准,切实树立起正确的发展导向、政绩导向。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攻坚克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如何运用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如何进一步汇聚改革总力量、展现改革新作为、啃下改革硬骨头,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推动改革持续不断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如何引导全社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努力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如何巩固管党治党成果、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用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等,都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必须立足发展实际,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素质,善于以科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以过硬工作本领解决问题,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人民自己的事业。要把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作用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13亿多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更好地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总结体会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我们要结合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这一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引领工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视野、智慧和韬略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跟上大时代需要大胸怀大视野,应对大变局需要大气度大格局,解决大问题需要大智慧大思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瞻远瞩,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视野、智慧和韬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的较量和博弈十分激烈。综合国力竞争表现为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较量,深层次则是国家战略思维、战略决策和战略能力的角逐。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可以说,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是对一国执政党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的直接考验。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在世界大变动中把握机遇、在国际大棋局中赢得主动,迫切需要胸怀全局、统筹谋划,对治国理政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前沿,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推进,以非凡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提出的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社会主义社会从诞生到现在还不足100年,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只有60多年,治理好这样的全新社会,使其表现出比其他社会更高的优越性,满足和停留于以往的理论和实践是不行的,必须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潮流,把握现实需求,提出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使我国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实际效能的重大创新,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这一时代课题的认识和实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对中国发展方略的深邃思考。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在领导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随着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的现实挑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叠加显现,经济社会发展两难问题明显增多。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复杂情况、新的实践要求,决定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行为和碎片化方案已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党从治国理政的战略层面来思考、设计和破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党中央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思路新部署。这样一个大思路使我们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布局更加合理、发展战略更加有效,是我们不断解决复杂问题、化解风险挑战新的韬略和法宝。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对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不断提升。人们期待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期盼经济更有活力、政府更加高效、文化更加繁荣、生活更有保障、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良、权益得到更好维护。面对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我们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又要紧紧扭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考虑、整体布局,着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了人民群众最关切、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努力产生乘数效应、达到倍增效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宗旨。

综上所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科学分析我国发展新需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的非凡战略眼光和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达到了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统一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每一个全面都蕴含着重大战略意义,它们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的有序展开,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居于引领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这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整体性目标,体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牵引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而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着眼解决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弊端,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着眼促进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的迫切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创造性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根本保证有机联系、科学统筹起来。每一个全面都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每一个全面都有管总的目标,都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效果。四个全面合在一起、协调推进,就是一个全面,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战略布局体现的是一种战略谋划、一种总体安排、一种顶层设计。这样一种战略布局和战略安排,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对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的进一步回答。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科学统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同志曾经深有感触地谈到他的执政感受: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还不高,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这一科学思想方法和卓越领导艺术的生动体现,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体现了全面系统、辩证平衡的观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突出、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全面二字。这一全面性首先表现在它坚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分析事物,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那样,是一种很全面的观点,不是单打一。它对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全面建成,对改革的要求是全面深化,对法治的要求是全面推进,对治党的要求是全面从严,并把四个方面科学联系起来,从整体上强调四个全面。这深刻体现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要求,彰显了全局思维、战略思维,是全面系统、辩证平衡观点的实际运用。

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既注重抓住关键问题,又强调以点带面、实现整体突破。强调全面并不是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求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全局问题的解决。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每一个全面既有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又有明确的目标、抓手和针对性,在全面中凸显重点,以抓重点来带动全面,体现了问题导向和整体思考把握的有机统一。

体现了破与立的有机结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统筹把握、协调推进,彰显了破与立相结合的思想方法。治国理政的理想状态,就是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这就要处理好活力与有序、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使社会活力得到有序释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统筹兼顾、破立结合,为有序释放社会活力提供了有效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破除一切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立规矩、守规矩、讲规矩,让法律作为最大的规矩来调节和规范社会行为,使整个社会稳定有序。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生动地体现了破与立的辩证统一,体现了在一破一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治国理政整体思路。

概言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的全局思维、战略思维以及全面系统、辩证平衡观点和科学统筹、协调推进方法,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自觉运用,也是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出的总要求,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扭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紧迫性的重大问题,抓住了当前我国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擘画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光辉,是我们在新形势下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论述,归根结底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穿到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用以指引攻坚克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新进展,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保障。

"工程总结报告个人情况"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