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党政班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5

2013年度县党政引导班子工作总结。

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有时可能会需要写总结报告。写总结可以推动我们的工作向前不断前进。每写一次总结,就是在不断进步与学习: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上,我们唯有尽心、努力,才可以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在写总结时需要注意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3年度县党政引导班子工作总结”,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WWw.gz85.COm照市委关于进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林西县委、县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XX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实现赶超和跨越”的奋斗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突出抓好工业经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着力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截止11月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6439万元,增长13.5%;财政收入完成20818万元,下降1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000万元,增长2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70元,增长1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88元,增长16%。
预计到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5000万元,增长14%;财政收入完成28000万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2500万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6000万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XX元,增长2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585元,增长13%。一年来,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保工业做为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大局的核心和根本,举全县之力发展工业。坚持探、采、选、冶、加成龙配套、逐级递进的思路,加快矿产冶金业发展。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改造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发挥萤石资源和铜冶炼产业优势,积极谋划能源化工业。依托区位优势和石灰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建工建材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2户,实现产值195370万元,增长23%,工业产品产销率100%。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22吨标准煤,下降0.19%;全县单位gdp电耗943.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0.84%。
一是积极扶持停产半停产企业复产达效。出台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恢复生产、支持企业技改扩建等相关措施,建立县处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除2户在建企业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恢复生产。引进民营资本5000万元,成立林西金路小额贷款公司。投入1000万元成立林西县恒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二是大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围绕培育矿产冶金、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和建工建材等支柱产业,落实重点工业项目专项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项目立项审批和建设进度。全年实施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4个,完成投资24295万元。富邦公司10万吨粗铜冶炼项目基本完成,明年投产。冷山公司日处理3000吨甜菜、科伟公司5000吨变性淀粉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投产运营,华林公司100万吨水泥配套建设项目、世江公司1000吨萤石选厂续建项目稳步推进。1万吨锡冶炼、1万吨钼铁合金、50万千瓦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借助当前市场低迷利于矿业秩序整顿的机遇,力促天津华勘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内蒙古地质勘查、243地质队、东北特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四是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发展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园区66千伏高压线路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正在进行环评、预审等前期工作。围绕冶炼、加工、矿山机械、氟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着力引进下游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入园企业达到23户,实现产值1.7亿元,增长228%。
二、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全县粮食总产量3.1亿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113.6万头只。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高效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67.6%;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
一是稳步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肉、糖、乳、薯、饲、菌等主导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建肉牛养殖小区3个,肉羊养殖小区4个,建立养殖村10个,发展100头肉牛养殖大户18户、500只肉羊养殖大户86户,落实牛、羊棚圈建设6.9万平方米,6月末肉牛存栏7.2万头,肉羊存栏82.1万只。加大甜菜种植力度,投入1130万元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种植面积7.6万亩,实现总产18.3万吨。实施奶牛保险项目,有效降低养殖风险,全县奶牛存栏3万头,日产鲜奶100吨。依托现有淀粉加工企业,建设土豆种植示范园区,推广全程机械化,完成种植面积12万亩。栽培食用菌20万盘,建设白灵菇基地120亩。实现特色作物订单28万亩,无公害蔬菜6.5万亩,油料8.2万亩。全县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产业化流通企业2家。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比例达到72%。
二是大力加强生态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封山禁牧工作,巩固和发展生态建设成果。高标准实施一批生态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项目。封山育林9万亩,各类人工造林7万亩,环城绿化1300亩,山杏林基地96万亩,内蒙野果基地4万余亩。建设节水灌溉面积3.3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5万亩。新建各类水源工程305处,打配机电井110眼。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22处,解决了4.8万人、21.6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水保综合治理8.3万亩,生态保护15万亩,完成设施农业230亩。启动总投资3310万元、2400公顷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3个,完成投资331.9万元。
三是重点开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及土地流转工作。截止11月末,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6家,农牧民经纪人3100人,会员4500人,土地流转13万亩。
三、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以文化县为依托,以绿化为重点,以建设公园式森林城市为目标,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设施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在经营城市中建设城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年用于城市建设投资9.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亿元。
城市基础功能不断完善。新建和改造城区道路6.4万平方米,新建续建6条城区道路全部投入使用。财税广场完成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网球公园室外场地建成使用,成功承办全市网球年会。总投资6380万元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和再生水利用项目开工建设。改造小巷6条,铺设地下排水管网2400米。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进一步加强旧城改造力度。在建工程32项,其中新建20项,房地产开发面积33.8万平方米。启动实施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各1万平方米。以新建街路绿化养护为重点,城区绿化养护面积达到24.2万平方米。
经营城市迈出新步伐。积极推动城投公司实体化运作,整理城市土地融入市级融资平台,评估国有资产总量达11.1亿元。嘎斯汰河橡胶坝续建工程完工,河道治理列入自治区农行融资项目,完成两岸开发区项目总体规划。成立规划及建设项目审查管理委员会,有序推进城市规范建设。加大市容秩序整治力度,城区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明显改观。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
紧密对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带来的服务性需求,立足县域区位优势,加快提升商贸流通业的辐射力和拉动力。到11月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13亿元,增长19.1%;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5亿元,比年初增长19.1%;各项贷款余额9亿元,比年初增长34%,累计放贷8.4亿元,同比增长11%。
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北方活畜交易市场、同裕瓜果蔬菜批发市场改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完成交易额2.2亿元。民营经济创业园完成投资4000万元,协议入园企业23户,9户投产,14户在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覆盖全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76%的行政村。新建农家店10家,补贴家电下乡产品3856台。
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中昊物流二期扩建工程完成投资4000万元,入驻商户40家,二期工程完工后将成为赤峰北部最大的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已完成仓储库土建工程,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投入使用。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
立足长远,尽力而为,不断加强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省道204线林西镇至双井店一级公路开工建设,4条三级油路、3条通达工程竣工通车。集通铁路技改扩能、巴新铁路林西段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双井、统部、下场等电站改造工程和输变电新建工程全部开工。东台子水库列入辽河流域水资源规划,报国务院待批。启动实施全县水资源评估规划工作。争取节水灌溉项目资金3600万元,一期到位1200万元。荣获“全国节水重点示范县”称号。
六、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带动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把XX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切实加大政策性项目争取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继续实行县处级领导包项目责任制。争取国家投资项目39个,其中扩大内需投资24个;争取上级投资1.7亿元,其中预算内资金1.5亿元。进一步充实完善项目库建设,入库项目238个,录入市级系统平台192个。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出资34万元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将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修订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实施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推行项目经理代办制、招商顾问制、招商专员制。全年招商引资项目35个,总投资36亿元,引进国内区外资金17.5亿元,增长25%。成功实现与云南锡业、东北特钢等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提升了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公开招录48名公务员,从高等院校选拔177名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各机关单位。按照上级要求,严格落实工资制度改革政策。全面推行林权制度改革,67万亩集体商品林、75万亩集体宜林地以承包、拍卖等形式落实到户。根据有关政策,认真解决水泥厂、啤酒厂、力丰矿业公司等转制企业遗留问题。
七、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合理安排资金,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十件惠民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800人,登记失业率3.72%;加大对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力度,发放就业扶持资金670万元。完成劳务输出7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4.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8亿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低保标准人均月提高30元,农村低保标准人均月提高15元,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资126元。被列为自治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基金累计超过1亿元。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为232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122万元。投入扶贫资金345万元,解决了3300人的温饱问题。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达到1.28亿元。第二中学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第三中学宿舍楼,第三小学综合楼投入使用。实验中学校舍改造完成主体工程,第二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优化教师队伍,巩固教育布局调整成果,高考本科上线率45.3%。成功承办全市寄宿制学校管理现场会,被命名为全区“学校管理先进县”。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对中蒙医院、官地中心卫生院、大井镇卫生院及 15所村级卫生室进行了新改扩建。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常驻人口参合率97.3%。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万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监督,成功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文化大厦交付使用,新建草原书屋16处。深入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继续巩固“全国科技进步县”成果。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新发展数字电视1000户。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08‰。统计、档案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红十字会、关工委、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在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八、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在特殊形势下,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不断巩固全县上下团结、稳定、进取的良好局面。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发挥县委中心组的龙头作用,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林西讲学。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创建首批全区文明旗县城”为主题,深入开展系列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以建党88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扎实推进平安林西建设。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重大经济犯罪,认真开展“打黑除恶”、“破案追逃保大庆”等专项行动,加大审判力度,积极开展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依法打击xx组织,保持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严格落实保稳定各项措施,确保了建国60周年大庆期间社会稳定。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依法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越级上访、群体上访得到有效控制。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县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政府按照工作分工和职责,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县几大班子在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上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齐抓共管、分工负责,科级班子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县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形成了谋发展、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九、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和部署,全县共有277个单位、10329名党员参加了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们确定了“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推动林西科学发展”的实践载体,同步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年、“保增长、惠民生、进百村、抓落实”、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三项主题实践活动。县委常委会及各级领导班子认真组织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研究制定并修订完善《林西县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则(试行)》和干部考察预告等相关制度,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制度体系。深化和拓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有关规定,分四批对全县空缺科级领导职务进行补充调整,共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265人,其中提拔使用130人、平职交流92人、交叉任职16人、改任非领导职务27人。在全部选拔任用的科级干部中,竞争性选任45名,占提拔总数的34.6%。全程差额选任了政府办公室主任、财政局长等5个重点、热点科局正职;竞争方式选任了25个执法、执纪等业务性较强机关的领导职位;公开选拔10名1980年以后出生、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和5名1974年以后出生、具有本科学历的副科级领导干部。不断完善干部日常考察和年度综合考核、评价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岗位要求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成功承办全区组织建设两个专项推进工作座谈会,并进行大会主旨发言和交流。进一步完善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年会形式内容不断拓展,取消候补委员,县委委员职数由原来的37名增加到45名;通过代表联系、情况通报等主渠道充分、有效地发挥党代表作用。不断规范、拓展、完善党务公开,县乡村累计对960余件事项进行公开。分类推进农村、街道社区、机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着力提升村级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能力,在56个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了专业党支部。实施60岁以上村干部退休制度,县财政投入550万元,解决了523名在职及离职行政村书记、主任养老保险问题;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形成“三荐提名、双推初选、一票直选”的工作模式。在新一轮行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101个行政村全部实行公推直选,其中差额直选村党组织书记38名。通过公推直选,调整村党组织书记34人,平均年龄下降5岁。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XX—2012年工作规划》,建立健全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的廉政制度建设,努力做到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加强反腐倡廉正反面警示教育,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从重点项目建设入手,认真开展执法监察,对25项建筑工程和37亩土地挂牌拍卖进行全程监督。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行政效能建设,加大执法监察和专项治理,着力整治个别单位和个别人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突出问题,全县经济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市委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在经济发展上,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不够,结构调整步伐不快,整体实力不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基础比较薄弱,缺少强有力的增长点;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趋缓,项目推进较慢;农牧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在自身建设上,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力度还不够,领导水平和工作方法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党风政风还需进一步改进。这些虽属前进中的矛盾和发展中的问题,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局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某乡镇党政引导班子届期总结



自XX年换届以来,xx镇党政、人大领导班子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建设“和谐xx”的奋斗目标,坚持“团结、务实、高效、廉洁”的工作准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牢固树立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本届政府的五年,是xx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五年,也是为民办实事最多的五年,为xx镇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XX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亿元,财政收入330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600元,分别比XX年增长12%、87.15%和24.59%;各条战线也捷报频传。曾获浙江省教育强镇、农民素质培训集体光荣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绍兴市“三无”镇乡。纵观五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围绕素质提高,不断加强机关制度建设。着重落实三个制度。一是落实思想建设制度。坚持每月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每周机关干部学习制度,从党的纪律、政策到时事政治、重要文件、专业知识,在学习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特别是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员先进性教育,增强了广大干部的宗旨意识、奉献意识、公仆意识。此外,我们还鼓励干部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函授和学历晋升,五年来,参加党校学习的有 人次、参加学历晋升有 人次。二是落实民主集中制度。平时,认真执行民主议决事制度,坚持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凡重大问题严格由党政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并遵照落实,XX年,根据市纪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对内容又作了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增强其可操作性。每年,还按要求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促进班子集体与干部个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要求每位机关干部对待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使大家能在集体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理解。三是落实日常工作制度。完善《机关干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制度,细化、量化岗位职责,强化责任制落实,以实绩考核为导向,激发机关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行政、事业混用相结合的干部人事制度,以人事任免为导向,努力营造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工作氛围;建立班子联片、联村、挂钩企业、扶持贫困户、抓重点项目制度,以领导表率为导向,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围绕“中心”建设,着力营造发展新优势。着重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农业经济文章。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在继续加强万亩草莓葡萄科技园区建设、创树农产品品牌等措施,巩固传统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兴建蔬菜、花卉等各类特色基地,进一步开发新兴主导产业;切实加强与省级科研院校合作和新品新、新技术推广力度,鼓励引导农户向外省市拓展市场,努力构筑以xx为龙头的农产品科研、种植和销售网络。xx镇也因此多次被命名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绍兴市绿色农产品基地和绍兴市效益农业先进镇乡。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多方面争取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全镇基础设施的投入,目前,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了300多户的水利拆迁安置、30余公里的标准堤砌筑和全部埂段的除险加固等重要工程,完成了全镇农用电力增网、竹玉湖土地整理等重大项目,最近,投资近700万元的连七湖低中产田改造工程,也已提前完成并通过验收。二是做好工业经济文章。优化企业发展格局。坚持树强扶优,引导规模企业创品牌,促使骨干企业上规模,培育苗子企业上等级,形成梯队连动发展新格局,现有工业企业1224家,其中,500万元销售收入以上企业14家、亿元以上规模企业2家,并形成建材、机械、轻纺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目前,规划建设了集镇、草江、石壁山三个工业园区,主动接受周边乡镇、街道经济辐射,促进企业迅速集聚,尤其是石壁山工业园区,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共吸引企业13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鼓励企业搞好技术改造,加快新产品开发,近年累计完成技改投入6.4亿万元,开发新产品20余只。外向型经济稳中有升。尤其是XX年全镇自营出口创历史新高,达300万美元。企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全镇有11家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三是做好三产经济文章。根据xx自身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运输业,特别是成立了xx水上运输协会,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水上运输专业户扩大业务规模,另一方面,通过信贷支持和协会服务,解决船户的后顾之忧。目前,现有专业运输船舶300多艘,平均吨位达250多吨,年产值逾2.5亿元。同时,切实加强对机运车运输业的引导,拓宽运输领域,扩大总量。
3、围绕集聚功能,不断改善城镇窗口形象。着重建好三个工程。一是建好省市重点工程。集中力量,落实措施,积极配合诸永高速这一省级重点工程建设,完成了xx段土地征用600多亩、房屋拆迁15户工作,现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依靠群众,着力引导,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六大市级重点工程,XX年,在全市率先完成全镇康庄公路建设;XX年,潘家、辉埠、小孤山等7个村按时通过新农村建设验收,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饮用水等其它重点工程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二是建好为民实事工程。积极发动各村结合自身实际,兴办为民实事工程,切实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完善村民生活环境。仅XX年,全镇各村共有建设项目139个,总投资达1188万元,如吴墅村投资90余万元,加强百亩蔬菜基地建设;石壁山村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兰香湾水库建设等。三是建好集镇基础工程。近五年来,我镇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规划建设了集镇主要干道,完善了各项配套设施,现投资250余万元的集镇自来水改造工程动工兴建,投资150万元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同时,通过市场化操作,加大对集镇农贸市场和商品房的开发力度。
4、围绕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进步。着重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环境整治重点。自从市委提出“三创”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这一项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并结合“建绿爱绿”和文明村(单位)创建活动,集镇建立完善了门前三包制度,各村分别进行了垃圾站房建设和道路硬化、庭园绿化,全镇环境面貌和人的精神风貌得到改观。二是突出教育事业重点。投资120万元,新建了xx镇中体育馆等工程,改善了学校内部设施和外部环境;拟投资200万元、占地10亩的xx幼儿园正在进一步筹划之中。同时,大力开展文化特色村的创建工作,目前,有泥沙埠、湖山等9个村分别被市命名为科普特色村、体育特色村和文艺演唱特色村;深入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群众参保率达到85%以上;计划生育工作得到扎实推进,民政优抚和武装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突出社会稳定重点。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教育,坚持信访工作责任制和信访接待日制度,坚持每月一次大排查制度,有效地控制群体性上性和越级上访;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建立了农村法制学校,加强外来人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加大了对各类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破案率有明显上升。
5、围绕固本强基,切实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重抓好三大建设。一是抓好新农村建设建设。我们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对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加强了帮助和指导力度;对经济相对薄弱村,加大了扶持工作,通过领导帮、政策帮等措施,做好转化工作,促使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跨上新台阶,目前,全镇有7个村跨入了新农村行列。同时,我们十分注重村级集体经济的巩固壮大,作为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来抓,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村优势,拓宽致富门路,实施资源开发、资本经营、资产管理,在兴办公益事业等工作中,注意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多方集资集财,这些做法为各村开辟了稳定的财源。XX年全镇各村集体收入达到924万元,村均达到27万元。二是抓好组织队伍建设。按照《村委会组织法》,切实指导34个村完成选举工作,及时部署换届后续工作,完善村级配套组织,健全村级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村两委班子上岗培训,重点提高村级干部依法管理村级事务和农村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为激励村干部的积极性,开展了评选优秀村书记和优秀村干部活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实施发展对象短期培训制和党员预审制,全面推行了行政村党员发展全程公示制和企业党员发展双向公示制,严把入口关,近五年发展新党员 名。三是抓好基层民主建设。实施并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保障落实农民“三权”。在构建机制上,着重完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在具体指导上,出台了《关于实施“三公开两恳谈”制度的意见》;在创新载体上,实施了会议决议通报、上门宣传、集中办公等多种形式。
换届以来,我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安居乐业,充分展现我镇全体领导干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精神风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抓经济工作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工业块状经济“低、小、散”现象十分突出,结构调整步伐不快,经济质量效益不高。二是镇村干部旧的思想观念有待于进一步转变,旧的工作方式方法依然存在,部分干部的责任心、事业性不强,个别村级班子内讧不断。三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同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距离。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进行反思,并根据xx的实际情况,坚持观念上的创新,切实做好优势转化文章,化解制约因素,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我们决心,以这次届末考评为契机,站好最后一班岗,为xx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XX年5月29日

2019年度县党政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按照市委关于进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林西县委、县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XX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实现赶超和跨越”的奋斗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突出抓好工业经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着力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截止11月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6439万元,增长13.5%;财政收入完成20818万元,下降1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000万元,增长2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70元,增长1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88元,增长16%。
预计到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5000万元,增长14%;财政收入完成28000万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2500万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6000万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XX元,增长2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585元,增长13%。一年来,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保工业做为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大局的核心和根本,举全县之力发展工业。坚持探、采、选、冶、加成龙配套、逐级递进的思路,加快矿产冶金业发展。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改造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发挥萤石资源和铜冶炼产业优势,积极谋划能源化工业。依托区位优势和石灰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建工建材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2户,实现产值195370万元,增长23%,工业产品产销率100%。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22吨标准煤,下降0.19%;全县单位gdp电耗943.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0.84%。
一是积极扶持停产半停产企业复产达效。出台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恢复生产、支持企业技改扩建等相关措施,建立县处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除2户在建企业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恢复生产。引进民营资本5000万元,成立林西金路小额贷款公司。投入1000万元成立林西县恒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二是大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围绕培育矿产冶金、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和建工建材等支柱产业,落实重点工业项目专项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项目立项审批和建设进度。全年实施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4个,完成投资24295万元。富邦公司10万吨粗铜冶炼项目基本完成,明年投产。冷山公司日处理3000吨甜菜、科伟公司5000吨变性淀粉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投产运营,华林公司100万吨水泥配套建设项目、世江公司1000吨萤石选厂续建项目稳步推进。1万吨锡冶炼、1万吨钼铁合金、50万千瓦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借助当前市场低迷利于矿业秩序整顿的机遇,力促天津华勘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内蒙古地质勘查、243地质队、东北特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四是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发展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园区66千伏高压线路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正在进行环评、预审等前期工作。围绕冶炼、加工、矿山机械、氟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着力引进下游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入园企业达到23户,实现产值1.7亿元,增长228%。
二、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全县粮食总产量3.1亿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113.6万头只。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高效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67.6%;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
一是稳步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肉、糖、乳、薯、饲、菌等主导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建肉牛养殖小区3个,肉羊养殖小区4个,建立养殖村10个,发展100头肉牛养殖大户18户、500只肉羊养殖大户86户,落实牛、羊棚圈建设6.9万平方米,6月末肉牛存栏7.2万头,肉羊存栏82.1万只。加大甜菜种植力度,投入1130万元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种植面积7.6万亩,实现总产18.3万吨。实施奶牛保险项目,有效降低养殖风险,全县奶牛存栏3万头,日产鲜奶100吨。依托现有淀粉加工企业,建设土豆种植示范园区,推广全程机械化,完成种植面积12万亩。栽培食用菌20万盘,建设白灵菇基地120亩。实现特色作物订单28万亩,无公害蔬菜6.5万亩,油料8.2万亩。全县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产业化流通企业2家。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比例达到72%。
二是大力加强生态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封山禁牧工作,巩固和发展生态建设成果。高标准实施一批生态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项目。封山育林9万亩,各类人工造林7万亩,环城绿化1300亩,山杏林基地96万亩,内蒙野果基地4万余亩。建设节水灌溉面积3.3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5万亩。新建各类水源工程305处,打配机电井110眼。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22处,解决了4.8万人、21.6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水保综合治理8.3万亩,生态保护15万亩,完成设施农业230亩。启动总投资3310万元、2400公顷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3个,完成投资331.9万元。
三是重点开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及土地流转工作。截止11月末,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6家,农牧民经纪人3100人,会员4500人,土地流转13万亩。
三、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以文化县为依托,以绿化为重点,以建设公园式森林城市为目标,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设施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在经营城市中建设城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年用于城市建设投资9.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亿元。
城市基础功能不断完善。新建和改造城区道路6.4万平方米,新建续建6条城区道路全部投入使用。财税广场完成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网球公园室外场地建成使用,成功承办全市网球年会。总投资6380万元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和再生水利用项目开工建设。改造小巷6条,铺设地下排水管网2400米。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进一步加强旧城改造力度。在建工程32项,其中新建20项,房地产开发面积33.8万平方米。启动实施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各1万平方米。以新建街路绿化养护为重点,城区绿化养护面积达到24.2万平方米。
经营城市迈出新步伐。积极推动城投公司实体化运作,整理城市土地融入市级融资平台,评估国有资产总量达11.1亿元。嘎斯汰河橡胶坝续建工程完工,河道治理列入自治区农行融资项目,完成两岸开发区项目总体规划。成立规划及建设项目审查管理委员会,有序推进城市规范建设。加大市容秩序整治力度,城区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明显改观。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
紧密对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带来的服务性需求,立足县域区位优势,加快提升商贸流通业的辐射力和拉动力。到11月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13亿元,增长19.1%;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5亿元,比年初增长19.1%;各项贷款余额9亿元,比年初增长34%,累计放贷8.4亿元,同比增长11%。
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北方活畜交易市场、同裕瓜果蔬菜批发市场改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完成交易额2.2亿元。民营经济创业园完成投资4000万元,协议入园企业23户,9户投产,14户在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覆盖全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76%的行政村。新建农家店10家,补贴家电下乡产品3856台。
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中昊物流二期扩建工程完成投资4000万元,入驻商户40家,二期工程完工后将成为赤峰北部最大的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已完成仓储库土建工程,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投入使用。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
立足长远,尽力而为,不断加强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省道204线林西镇至双井店一级公路开工建设,4条三级油路、3条通达工程竣工通车。集通铁路技改扩能、巴新铁路林西段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双井、统部、下场等电站改造工程和输变电新建工程全部开工。东台子水库列入辽河流域水资源规划,报国务院待批。启动实施全县水资源评估规划工作。争取节水灌溉项目资金3600万元,一期到位1200万元。荣获“全国节水重点示范县”称号。
六、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带动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把XX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切实加大政策性项目争取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继续实行县处级领导包项目责任制。争取国家投资项目39个,其中扩大内需投资24个;争取上级投资1.7亿元,其中预算内资金1.5亿元。进一步充实完善项目库建设,入库项目238个,录入市级系统平台192个。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出资34万元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将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修订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实施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推行项目经理代办制、招商顾问制、招商专员制。全年招商引资项目35个,总投资36亿元,引进国内区外资金17.5亿元,增长25%。成功实现与云南锡业、东北特钢等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提升了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公开招录48名公务员,从高等院校选拔177名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各机关单位。按照上级要求,严格落实工资制度改革政策。全面推行林权制度改革,67万亩集体商品林、75万亩集体宜林地以承包、拍卖等形式落实到户。根据有关政策,认真解决水泥厂、啤酒厂、力丰矿业公司等转制企业遗留问题。
七、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合理安排资金,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十件惠民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800人,登记失业率3.72%;加大对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力度,发放就业扶持资金670万元。完成劳务输出7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4.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8亿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低保标准人均月提高30元,农村低保标准人均月提高15元,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资126元。被列为自治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基金累计超过1亿元。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为232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122万元。投入扶贫资金345万元,解决了3300人的温饱问题。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达到1.28亿元。第二中学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第三中学宿舍楼,第三小学综合楼投入使用。实验中学校舍改造完成主体工程,第二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优化教师队伍,巩固教育布局调整成果,高考本科上线率45.3%。成功承办全市寄宿制学校管理现场会,被命名为全区“学校管理先进县”。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对中蒙医院、官地中心卫生院、大井镇卫生院及 15所村级卫生室进行了新改扩建。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常驻人口参合率97.3%。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万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监督,成功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文化大厦交付使用,新建草原书屋16处。深入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继续巩固“全国科技进步县”成果。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新发展数字电视1000户。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08‰。统计、档案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红十字会、关工委、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在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八、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在特殊形势下,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不断巩固全县上下团结、稳定、进取的良好局面。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发挥县委中心组的龙头作用,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林西讲学。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创建首批全区文明旗县城”为主题,深入开展系列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以建党88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扎实推进平安林西建设。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重大经济犯罪,认真开展“打黑除恶”、“破案追逃保大庆”等专项行动,加大审判力度,积极开展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依法打击xx组织,保持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严格落实保稳定各项措施,确保了建国60周年大庆期间社会稳定。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依法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越级上访、群体上访得到有效控制。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县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政府按照工作分工和职责,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县几大班子在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上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齐抓共管、分工负责,科级班子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县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形成了谋发展、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九、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和部署,全县共有277个单位、10329名党员参加了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们确定了“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推动林西科学发展”的实践载体,同步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年、“保增长、惠民生、进百村、抓落实”、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三项主题实践活动。县委常委会及各级领导班子认真组织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研究制定并修订完善《林西县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则(试行)》和干部考察预告等相关制度,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制度体系。深化和拓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有关规定,分四批对全县空缺科级领导职务进行补充调整,共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265人,其中提拔使用130人、平职交流92人、交叉任职16人、改任非领导职务27人。在全部选拔任用的科级干部中,竞争性选任45名,占提拔总数的34.6%。全程差额选任了政府办公室主任、财政局长等5个重点、热点科局正职;竞争方式选任了25个执法、执纪等业务性较强机关的领导职位;公开选拔10名1980年以后出生、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和5名1974年以后出生、具有本科学历的副科级领导干部。不断完善干部日常考察和年度综合考核、评价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岗位要求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成功承办全区组织建设两个专项推进工作座谈会,并进行大会主旨发言和交流。进一步完善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年会形式内容不断拓展,取消候补委员,县委委员职数由原来的37名增加到45名;通过代表联系、情况通报等主渠道充分、有效地发挥党代表作用。不断规范、拓展、完善党务公开,县乡村累计对960余件事项进行公开。分类推进农村、街道社区、机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着力提升村级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能力,在56个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了专业党支部。实施60岁以上村干部退休制度,县财政投入550万元,解决了523名在职及离职行政村书记、主任养老保险问题;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形成“三荐提名、双推初选、一票直选”的工作模式。在新一轮行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101个行政村全部实行公推直选,其中差额直选村党组织书记38名。通过公推直选,调整村党组织书记34人,平均年龄下降5岁。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XX—20xx年工作规划》,建立健全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的廉政制度建设,努力做到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加强反腐倡廉正反面警示教育,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从重点项目建设入手,认真开展执法监察,对25项建筑工程和37亩土地挂牌拍卖进行全程监督。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强化行政效能建设,加大执法监察和专项治理,着力整治个别单位和个别人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突出问题,全县经济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市委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在经济发展上,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不够,结构调整步伐不快,整体实力不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基础比较薄弱,缺少强有力的增长点;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趋缓,项目推进较慢;农牧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在自身建设上,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力度还不够,领导水平和工作方法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党风政风还需进一步改进。这些虽属前进中的矛盾和发展中的问题,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局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13年县党政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按照市委关于进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林西县委、县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XX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实现赶超和跨越”的奋斗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突出抓好工业经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着力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截止11月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6439万元,增长13.5%;财政收入完成20818万元,下降1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000万元,增长2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70元,增长1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88元,增长16%。
预计到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5000万元,增长14%;财政收入完成28000万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2500万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6000万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XX元,增长2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585元,增长13%。一年来,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保工业做为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大局的核心和根本,举全县之力发展工业。坚持探、采、选、冶、加成龙配套、逐级递进的思路,加快矿产冶金业发展。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改造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发挥萤石资源和铜冶炼产业优势,积极谋划能源化工业。依托区位优势和石灰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建工建材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2户,实现产值195370万元,增长23%,工业产品产销率100%。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22吨标准煤,下降0.19%;全县单位gdp电耗943.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0.84%。
一是积极扶持停产半停产企业复产达效。出台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恢复生产、支持企业技改扩建等相关措施,建立县处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除2户在建企业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恢复生产。引进民营资本5000万元,成立林西金路小额贷款公司。投入1000万元成立林西县恒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二是大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围绕培育矿产冶金、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和建工建材等支柱产业,落实重点工业项目专项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项目立项审批和建设进度。全年实施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4个,完成投资24295万元。富邦公司10万吨粗铜冶炼项目基本完成,明年投产。冷山公司日处理3000吨甜菜、科伟公司5000吨变性淀粉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投产运营,华林公司100万吨水泥配套建设项目、世江公司1000吨萤石选厂续建项目稳步推进。1万吨锡冶炼、1万吨钼铁合金、50万千瓦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借助当前市场低迷利于矿业秩序整顿的机遇,力促天津华勘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内蒙古地质勘查、243地质队、东北特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四是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发展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园区66千伏高压线路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正在进行环评、预审等前期工作。围绕冶炼、加工、矿山机械、氟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着力引进下游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入园企业达到23户,实现产值1.7亿元,增长228%。「 1」 「 2」 「 3」 「 4」 「 5」
"党政年度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