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研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6

企业科研工作总结。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与工作中,在一些情况下会需要我们写总结报告。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出缺点与不足,吸取经验教训。每次写下的总结,会在我们心中形成声音:幸福是争取来的,生活与工作上的成就也是。那么我们在写总结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企业科研工作总结”,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项目管理成果突出
1.1加强申报初期的指导
积极指导,把握政策,畅通信息,为帮助广大教师成功申报科研项目,安排了很多种类型的辅导报告会,积极邀请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基础司、教育部综合处、省社科基金、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计17次31人)来学校考,给老师们指导,内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973预研、省社科基金、省科技计划社发、宁波市软科学、农业与社发、工业攻关、科技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多类项目进行专题辅导或座谈交流,让学院各领导、项目申报者与专家展开面对面座谈、指导和咨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科研成果申报率大大提高。
1.2申报数量增加明显
项目。今年共计组织申报15批次232项,其中国家基金108项,国家社科基金87项,全国教育规划项目15项,均比2014年有明显增加或拓展。
省部级项目。组织申报19批次405项,类别中新增教育部人文社科21项及其他农业部等新项目,其中组织申报省基金项目140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42项,省科技厅项目52项。 省厅级项目。组织申报10批次,407项,其中组织申报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169项,通过专家分组评审和处内讨论,共推荐上报80项,其中60项获资助;受理24项重点项目,推荐上报9项;上报省教育厅专项24项,重点项目和专项项目现还处待批阶段;受理二批20项省留学回国基金项目的申报,第一批8项获资助,第二批12项;完成了7项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项目申请工作。申报省社联重点项目70项和科普项目19项。受理59项省教育规划项目的申报,通过专家评审推荐上报18项,现处待批阶段。受理申报省体育局3项;省卫生厅8项,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省厅级项目4项。
市级项目。组织申报9批次,453项。其中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各类项目受理申报144项,市哲社规划课题受理申报90项,市经济发展重点研究课题、人才研究课题受理申报30项,市海洋与渔业局项目受理申报11项,市教育规划项目受理申报120项,经校专家评审,推荐申报15项,市建委项目受理申报2项,市体育局项目受理申报9项,市科协软科学项目受理申报37项,市统计局经济普查项目受理申报10项,现正在审批中。
校科研基金项目和校学科项目。我处认真组织做好的组织申报工作,共受理校科研基金项目160项。
横向项目。共受理160项,办理技术合同认定25项。
校人才项目。随时受理完成95项的立项工作,其中21项为教授博士基金,44项青年硕士基金和30项为引进人才基金项目,完成了人才引进项目二次拨款等工作。
对国家基金、省科技厅项目、省教育厅、全国及省教育规划等高级别项目采取了管理员初审,校内专家预审,申请者修改推荐等方式提高计划项目的申报数量、质量。
1.3项目中后期加强管理。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中后期检查工作。按相关项目管理规定组织完成各类项目的年度(中期)检查。通过总结十五期间课题的执行情况,2015年共做好结题项目分类如下:22项(其中8项鉴定,2项评为优)、省部级71(其中15项鉴定)、省厅级43(其中2项评审)、校青年硕士28项、市哲社规划项目和市经研中心的13项、市教育规划的8项(并申报了市教育科研成果奖)。为加强对校级项目的过程管理,对逾期不结题的2003年前的70项校科研基金项目进行了督促和清理,同时规范了横向科研项目的合同签订和立项工作流程,加强对合同订立过程的指导,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 撰写提交了宁波大学“十五”期间省社科规划课题检查总结、省“十五”农业科技项目实施、省“十五”科技兴海工作总结等报告、省基金管理交流材料、省留学回国基金工作总结等报告。
对863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的实施进行了跟踪和协调。协助本校专家按时完成了37项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通信评审工作。
完成国家科技部项目调查、软科学研究机构调查、科普基地调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教师国际期刊任职情况调查、省科技厅科技项目调查以及教育厅、海洋与渔业局、市科技局等其他上级部门的科技统计,调查等活动9次;征集省哲社规划办历史文化工程专家征集18人,国家司法部立项评审专家征集6人,教育部专家征集253人,市科技局科技专家征集95人,市教育局高校师训专家征集230人,市社科规划办社科专家征集50人等,合计推荐专家信息652人次。
2、科研经费总数大幅增长。预计2015年科研总经费达10850万元左右,纵向科研经费将达到5500万元,比2014年净增2400万元。这是学校通过加强学科、科研基地和队伍建设,不断拓展项目申报渠道,增强科研竞争力的成果。
3、立项资助数快速增长。
3.1项目取得突破。目前以第一承担单位获得的科研项目已达到24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中-意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等正在评审中),总批准经费487.8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首次超过二位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面上项目13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1项、主任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包括首次获得的国家艺术项目1项),科技部项目4项(973预研1项、软科学2项、国际合作1项),此外还有多项与外单位联合承担的科研项目。2015年新批国家基金项目将获得宁波市级经费配套164万元。
3.2省部级项目喜获丰收。广泛参与各类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有所增强,如组织申报了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培育等项目,省社科规划区域发展、重大文化工程、重大招标等项目。全年新立各类省部级项目达到7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司法部项目尚在评审中),较2014年的64项增长了23.4%,总批准经费345.8万元。项目类别有所拓展,首次获得农业部软科学项目和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重点项目数有所增加,如省科技计划重点
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和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等均取得新进展。继续获得了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立项资助。
此外还有127个项目获得各省厅部门的资助,资助经费63万元。其中省教育厅一般项目60项;获20项省留学回国基金项目资助(第一批8项、第二批12项);获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项目资助3项;获省社联重点项目30项资助,科普项目资助4项;省教育规划项目推荐上报的18项现处待批阶段;获省体育局资助1项;获省卫生厅资助1项和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省厅级项目3项。
3.3市级项目继续增长。获批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各类项目53项,经费458万元;市哲社规划项目23项,比去年有明显增长(04年13项),经费15万元;市经济发展重点研究课题、人才研究项目23项,比去年有明显增长(04年7项),经费13.9万元;市海洋渔业局项目5项,经费30万;市教育规划项目15项;市其它各局项目20项,经费36.9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市政府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配套支持,2015年获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配套补助经费200万元;共计获市科技局支持经费658万元(不含国家项目配套经费);其他市级各类项目经费95.8万元。总计比04年增加立项数52项,经费数195万元。
3.4校级和横向项目进一步发展。2015年经组织专家评审,新立校科研基金项目102项,经费28.6万元;征集各学科的招标项目93项,通过组织全校范围内招标,新立学科项目90项,经费103.7万元。横向项目到校经费共计786万元。其中20万以上大型横向项目数13项,比去年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协助校团委做好2015年学生科研项目的专家评审工作。
4、科研成果成绩斐然
4.1高级别科研成果奖喜获突破
2015年我校申报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34项,其中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这是我校建校以来首次冲击科学技术奖,实现申报奖项零的突破。为提高高级别科研成果奖的申报质量和数量,我处一方面积极向上接主管部门联系与沟通,邀请4批专家来校指导和培训;另一方面加强校内的组织发动,使今年学校各级各类的科研成果奖申报数和获奖数都比往年有明显提高,2015年我校申报省科技奖7项,省哲社奖35项,市科技奖12项,均比2014年我校申报的省科技奖4项、省哲社奖18项、市科技奖5项有显著增加。截止今年11月底学校共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69项(另有省哲社奖和市科技奖正在评审中),其中省科技奖4项,市哲社奖50项,有一项成果进入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答辩。这时我校获省科技奖数最多的一年,也是我校申报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数最多的一年。
2015年,我处还组织各学院认真制订了2006-2007年高级别奖申报规划,为后续申报做准备。同时组织做好了2015年校科研成果奖的评审工作,共受理成果28项,经组织专家评审,12项科研成果榜上有名。同时协助校团委做好2015年学生科研成果的专家评审工作。
4.2专利受理和授权数持续增加
自2003年12月学校出台《宁波大学专利工作管理办法》以来,大大调动了教师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专利申报和授权数持续增加。2015年以宁波大学为专利申请人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职务专利数达90件,其中发明专利38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项,外观设计专利47件,比去年增加23件;2015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职务专利共84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外观设计专利78件,比去年增加76件,专利授权数获得了很大的突破。
4.3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再创新高
2015年学校组织申请省、市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19项,共获省、市资助4项,同时组织做好校学术著作出版资助的申报、评审工作,共受理项目16项,经组织校内外专家评审,12项著作获校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受资助金额23.5万,资助数和资助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三、学位点建设工作
学位点建设成效显著。在学科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全面开展了我校的学位点申报工作,学校成立了作为组织申报博士单位、博士点、硕士点的 “申博办”,今年共组织申报了宁波大学博士单位,应用经济学、理论物理、无机化学、工程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水产养殖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应用经济学、法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水产等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传播学、中国近现代史、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光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人文地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固体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信号与信息处理、结构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渔业资源管理、内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会计学、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3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经过全国专家通信评审,同意率达到70分以上的有22个,占71%,浙江师范大学为53%,浙江工业大学为44%,工商大学为6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63%,浙江理工大学为63%,绝对数列全省第一;与第九批相比(共申报27个二级学科点,其中70分以上的有16个,占59%),高出12个百分点。经省学位办评审,我校今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和水产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经济法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体育人文社会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日语语言文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固体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文地理学、结构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渔业资源学和捕捞学等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迄今为止,我校共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数51个,为扩大我校研究生培养规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了解省内外学科、学位点建设情况,我们收集了省属高校今年申报硕士点的材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搜索全国高校有关学位点申报的数据,整理了省外40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1000多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此项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所花费时间多,还离不开认真细致的工作。
经过科研处的前期组织与申报工作,学校今年获批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中农业推广硕士已于今年实现首次招生,从报名情况看,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有29人。
四、学科基地建设与服务地方工作
1、学科基地建设跃上新台阶
05年1月,科技部正式下文批准“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实验室”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加强培育基地的建设,2015年5月配合宁波市科技局组织通过了“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实验室”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论证,正式启动了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今年4月,我处认真组织做好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的申报工作;7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应用海洋生物技术”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月,配合省教育厅组织通过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并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科研处拟定了网页提纲,组织生命学院制作了省部共建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网页,已于近期上网,向校内外开放。目前,两重点实验室正按照批准的建设计划任务书进行建设中。科技部和教育部两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使我校学科基地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在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加强人文社科基地的建设。2015年4月,组织申报了第三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宁波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并于9月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专家组实地考察,目前申报进展顺利。为筹备申报省级人文社基地,今年上半年,对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外语学院、传播学院等相关学院进行了资源整合,提出了“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建设方案,为10月组织申报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打下了一定基础,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为培养学科基地建设的后续力量,今年2月组织申报的“宁波市压电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被宁波市科技局确认为7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之一,6月向市科技局组织申报了5个宁波市公共科技条件平台项目,目前已有2个项目入围,进入最后评审,为我校服务地方进一步创造条件。组织上报了6个宁波市公共实验室建设方案。同时做好“宁波市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建设期的项目验收工作。
2、服务地方工作更上一层楼
2.1组织参加各类展会,推介我校科研成果
为宣传宁大,积极推介我校各类成果,05年在全校广泛征集和更新30多项教师最新科研成果和产学研资源,认真制作了各种展板,编写了《2003-2014年宁波大学产学研资源与科研成果汇编》等宣传资料。组织参加了深圳“第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第三届浙江(宁波)科技成果交易会”等各级各类展会10场,参展科研成果达526项次,组织我校教师34人次作为专家参展。通过一系列展会,宣传了我校学科、科研、教学的发展情况,提高了我校在地方政府及企业中的知名度,促进我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校地、校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开辟了新的渠道,打下扎实的基础。会后,有不少企业来校、来电、来函向我校专家咨询、洽谈。共接待校外人士来访21次,积极为教师牵线搭桥,使宁波世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衢州市水产养殖户等多家单位与我校教师达成了合作意向。
2.2启动第二批“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社区)”行动计划,搭建教师与企业沟通平台 在总结首批“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为遴选出有实际需求的企业,于05年4月,通过发放技术需求征集表、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征集到78家企业94个岗位的需求。经教师与企业双向洽谈选择,第二批“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社区)”行动计划共有84位教师与78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于今年7月,组织召开了宁波大学第二批“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行动计划动员大会,各县市区科技局和30家企业来我校参加了大会。通过此项行动,在校园内逐步营造起一种积极为地方企业服务、通过服务争取更多横向资源的良好氛围,原先“重纵向、轻横向”的风气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各学院领导和广大教师与地方企业合作的意识日益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呈现良好势头。
2.3创建科技合作专项基金,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为加强与各县(市、区)的联系和沟通,建立专项科技合作基金,推进服务地方工作,在分管校领导的带领下,我处于上半年开始到北仑区、慈溪市、余姚市、鄞州区等各县(市)、区展开调研,了解各地产业发展情况及与我校开展科技合作的结合点,经多方联系,最后各县(市、)区与我校建立了2050万/年的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同时,积极做好近年来我校服务地方的成果总结工作,设计“宁波大学服务地方突出贡献奖”评审方案,并组织做好2015年“宁波大学服务地方突出贡献奖”的评审工作,为11月市委、市政府在我校园满召开“宁波大学全面服务宁波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题汇报会”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专项科技合作基金”和“服务地方突出贡献奖”的设立,为教师服务地方提供了激励和创造了条件。
2.4组建中小企业服务专家组,为企业申报各级创新基金服务
为提高我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申报质量和申报率,加强对宁波市中小企业的申报服务。根据宁波市科技局的提议,我校组建了33位各学科的专家组成中小企业服务专家组,邀请了行家对专家组成员进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有关知识的培训;同时与江北区、镇海区、慈溪市、鄞州区等建立了联系,为推动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
2.5建立产学研信息网站,为产学研信息交流提供新渠道
为充分利用因特网,提供校内外信息沟通交流的便捷渠道,经过近两个月的开发设计,2015年9月宁波大学产学研信息网站开通试运行。该网站可提供我校教师科研成果发布、校外企业技术难题需求发布、教师与企业互相沟通、交流等功能,也为宣传和展示我校产学研工作、学科建设、实验室开放、专家情况等提供了新的网上平台。
为了加大我校产学研成果的宣传力度,让企业与地方加深对我校产学研工作的了解,扩大学校服务地方的影响力,我处积极收集教师服务地方新动态,报道了20余篇产学研(服务地方)亮点,撰写了“创新在宁大,服务在宁波”等宣传文章,并被学校新闻网、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等媒体采用,为更好地宣传我校的产学研工作,扩大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影响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学术交流和科研管理工作
1、学术交流活动频繁
开展国内学术交流和出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校内学术交流基金和出国学术交流基金的作用。今年共受理了13位教师出国基金的申请,其中审批通过的9人次,经费达9万元;受理重要学术会议基金申请8次,批准资助承办全国第五届孤立子与可积系统学术研讨会、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心理学学刊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共5次,经费逾13万。资助计划的实施,是学校“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开放意识的进一步实践。另外,为加强学术交流,组织学院教师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社科项目申报培训,组织推荐了宁波市社联第五界理事及代表,组织了宁波市社联二十年成果展宁波大学科研成果部分,学校展板制作,并收集100余本著作和50篇论文实物参展,组织了30余名师生参加了开幕式,并将全市社科成果组织在宁波大学展出。组织教师参加省基金学科学术交流4次;参加了省基金年度工作会议,在会上交流经验体会,期间我校基金管理员被评为省基金管理个人先进。总计今年共组织师生200余人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报告会、讲师团及论坛。
另外,还协助人事处做好第三批科技特派员人员的选派,组织将5人送到派驻乡镇,平时做好特派员经费、保险、项目申请指导等业务指导工作。
2、管理文件逐步完善
为适应科研管理工作新情况,对《宁波大学科研工作经费奖励与资助办法》、《宁波大学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定》、《宁波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三个科研管理文件进行了修订,同时新制定了《宁波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宁波大学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宁波大学项目培育基金管理办法》、《宁波大学社会服务突出贡献奖励基金实施办法》四个文件,目前《宁波大学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定》、《宁波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宁波大学项目培育基金管理办法》、《宁波大学社会服务突出贡献奖励基金实施办法》4个文件已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3、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
积极做好科研信息服务工作,加强对外宣传。组织召开了科研工作新闻发布会,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研究对策。编辑发布了《2014年宁波大学科研发展报告》,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向省内有关刊物投稿,比如在《浙江高校科研信息简报》今年发行的三期上发表简讯5篇;及时将反映本地区和学校的科研动态在学校的“每周简讯”、“宁大信息”、“宁波大学校报”及政府信息动态中报道,在《一周简讯》的各部门信息工作量统计排名中名列前茅。
4、信息服务日趋完善
科研处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日趋完善,科研处网页得到及时的更新,确保了对外信息传递的畅通,提高了服务效率。上半年完成了学校论著管理系统的修改与完善工作,并在05年7月起向全校教师开放,有效避免了年终工作量统计时,因教师集中登录数据而造成的服务器瘫痪;参与了学校科研管理系统开发的前期调研与系统分析工作;参与了省教育厅委托杭州普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科研管理系统(人文社科版)的系统分析工作,现该系统已经开发完毕,并在学校网络中心安装调试成功,可在学校内试用。
5、保先教育圆满完成
在党总支的领导下,本支部自7月份开始开展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经过动员准备、学习培训、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等阶段的工作,完成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各项任务,取得了教育活动的预定成效。在边学边改、边议边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议阶段认真找准存在问题,从建立健全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出发,根据广泛征求到的党内外群众、科研秘书、相关机关工作人员、科研院长、各类教师、科研处相关人员等的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突出学校的学科特色与优势,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完善科研工作量计算、考核标准、核心期刊等政策,加强高级别项目、成果奖的组织力度,完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等整改措施以及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等。
6、制度建设更加完备
科研处在网上和墙报上公布了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及时公布科研处的每周工作安排。在项目申报和成果评审中,积极指导,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工作原则和工作程序,及时处理学院报告,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GZ85.Com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2017年企业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1、项目管理成果突出

1.1加强申报初期的指导

积极指导,把握政策,畅通信息,为帮助广大教师成功申报科研项目,安排了很多种类型的辅导报告会,积极邀请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基础司、教育部综合处、省社科基金、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计17次31人)来学校考,给老师们指导,内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973预研、省社科基金、省科技计划社发、宁波市软科学、农业与社发、工业攻关、科技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多类项目进行专题辅导或座谈交流,让学院各领导、项目申报者与专家展开面对面座谈、指导和咨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科研成果申报率大大提高。

1.2申报数量增加明显

国家级项目。今年共计组织申报15批次232项,其中国家基金108项,国家社科基金87项,全国教育规划项目15项,均比2017年有明显增加或拓展。

省部级项目。组织申报19批次405项,类别中新增教育部人文社科21项及其他农业部等新项目,其中组织申报省基金项目140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42项,省科技厅项目52项。 省厅级项目。组织申报10批次,407项,其中组织申报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169项,通过专家分组评审和处内讨论,共推荐上报80项,其中60项获资助;受理24项重点项目,推荐上报9项;上报省教育厅专项24项,重点项目和专项项目现还处待批阶段;受理二批20项省留学回国基金项目的申报,第一批8项获资助,第二批12项;完成了7项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项目申请工作。申报省社联重点项目70项和科普项目19项。受理59项省教育规划项目的申报,通过专家评审推荐上报18项,现处待批阶段。受理申报省体育局3项;省卫生厅8项,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省厅级项目4项。

市级项目。组织申报9批次,453项。其中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各类项目受理申报144项,市哲社规划课题受理申报90项,市经济发展重点研究课题、人才研究课题受理申报30项,市海洋与渔业局项目受理申报11项,市教育规划项目受理申报120项,经校专家评审,推荐申报15项,市建委项目受理申报2项,市体育局项目受理申报9项,市科协软科学项目受理申报37项,市统计局经济普查项目受理申报10项,现正在审批中。

校科研基金项目和校学科项目。我处认真组织做好的组织申报工作,共受理校科研基金项目160项。

横向项目。共受理160项,办理技术合同认定25项。

校人才项目。随时受理完成95项的立项工作,其中21项为教授博士基金,44项青年硕士基金和30项为引进人才基金项目,完成了人才引进项目二次拨款等工作。

对国家基金、省科技厅项目、省教育厅、全国及省教育规划等高级别项目采取了管理员初审,校内专家预审,申请者修改推荐等方式提高计划项目的申报数量、质量。

1.3项目中后期加强管理。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中后期检查工作。按相关项目管理规定组织完成各类项目的年度(中期)检查。通过总结十五期间课题的执行情况,2017年共做好结题项目分类如下:国家级22项(其中8项鉴定,2项评为优)、省部级71(其中15项鉴定)、省厅级43(其中2项评审)、校青年硕士28项、市哲社规划项目和市经研中心的13项、市教育规划的8项(并申报了市教育科研成果奖)。为加强对校级项目的过程管理,对逾期不结题的2017年前的70项校科研基金项目进行了督促和清理,同时规范了横向科研项目的合同签订和立项工作流程,加强对合同订立过程的指导,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 撰写提交了宁波大学“十五”期间省社科规划课题检查总结、省“十五”农业科技项目实施、省“十五”科技兴海工作总结等报告、省基金管理交流材料、省留学回国基金工作总结等报告。

对863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的实施进行了跟踪和协调。协助本校专家按时完成了37项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通信评审工作。

完成国家科技部国家级项目调查、软科学研究机构调查、科普基地调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教师国际期刊任职情况调查、省科技厅科技项目调查以及教育厅、海洋与渔业局、市科技局等其他上级部门的科技统计,调查等活动9次;征集省哲社规划办历史文化工程专家征集18人,国家司法部立项评审专家征集6人,教育部专家征集253人,市科技局科技专家征集95人,市教育局高校师训专家征集230人,市社科规划办社科专家征集50人等,合计推荐专家信息652人次。

2、科研经费总数大幅增长。预计2017年科研总经费达10850万元左右,纵向科研经费将达到5500万元,比2017年净增2400万元。这是学校通过加强学科、科研基地和队伍建设,不断拓展项目申报渠道,增强科研竞争力的成果。

3、立项资助数快速增长。

3.1国家级项目取得突破。目前以第一承担单位获得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已达到24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中-意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等正在评审中),总批准经费487.8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首次超过二位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面上项目13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1项、主任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包括首次获得的国家艺术项目1项),科技部项目4项(973预研1项、软科学2项、国际合作1项),此外还有多项与外单位联合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2017年新批国家基金项目将获得宁波市级经费配套164万元。

3.2省部级项目喜获丰收。广泛参与各类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有所增强,如组织申报了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培育等项目,省社科规划区域发展、重大文化工程、重大招标等项目。全年新立各类省部级项目达到7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司法部项目尚在评审中),较2017年的64项增长了23.4%,总批准经费345.8万元。项目类别有所拓展,首次获得农业部软科学项目和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重点项目数有所增加,如省科技计划重点

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和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等均取得新进展。继续获得了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立项资助。

此外还有127个项目获得各省厅部门的资助,资助经费63万元。其中省教育厅一般项目60项;获20项省留学回国基金项目资助(第一批8项、第二批12项);获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项目资助3项;获省社联重点项目30项资助,科普项目资助4项;省教育规划项目推荐上报的18项现处待批阶段;获省体育局资助1项;获省卫生厅资助1项和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省厅级项目3项。

3.3市级项目继续增长。获批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各类项目53项,经费458万元;市哲社规划项目23项,比去年有明显增长(2017年13项),经费15万元;市经济发展重点研究课题、人才研究项目23项,比去年有明显增长(2017年7项),经费13.9万元;市海洋渔业局项目5项,经费30万;市教育规划项目15项;市其它各局项目20项,经费36.9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市政府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配套支持,2017年获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配套补助经费200万元;共计获市科技局支持经费658万元(不含国家项目配套经费);其他市级各类项目经费95.8万元。总计比2017年增加立项数52项,经费数195万元。

3.4校级和横向项目进一步发展。2017年经组织专家评审,新立校科研基金项目102项,经费28.6万元;征集各学科的招标项目93项,通过组织全校范围内招标,新立学科项目90项,经费103.7万元。横向项目到校经费共计786万元。其中20万以上大型横向项目数13项,比去年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协助校团委做好2017年学生科研项目的专家评审工作。

4、科研成果成绩斐然

4.1高级别科研成果奖喜获突破

2017年我校申报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34项,其中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这是我校建校以来首次冲击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实现申报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为提高高级别科研成果奖的申报质量和数量,我处一方面积极向上接主管部门联系与沟通,邀请4批专家来校指导和培训;另一方面加强校内的组织发动,使今年学校各级各类的科研成果奖申报数和获奖数都比往年有明显提高,2017年我校申报省科技奖7项,省哲社奖35项,市科技奖12项,均比2017年我校申报的省科技奖4项、省哲社奖18项、市科技奖5项有显著增加。截止今年11月底学校共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69项(另有省哲社奖和市科技奖正在评审中),其中省科技奖4项,市哲社奖50项,有一项成果进入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答辩。这时我校获省科技奖数最多的一年,也是我校申报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数最多的一年。

2017年,我处还组织各学院认真制订了2017-2017年高级别奖申报规划,为后续申报做准备。同时组织做好了2017年校科研成果奖的评审工作,共受理成果28项,经组织专家评审,12项科研成果榜上有名。同时协助校团委做好2017年学生科研成果的专家评审工作。

4.2专利受理和授权数持续增加

自2017年12月学校出台《宁波大学专利工作管理办法》以来,大大调动了教师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专利申报和授权数持续增加。2017年以宁波大学为专利申请人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职务专利数达90件,其中发明专利38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项,外观设计专利47件,比去年增加23件;2017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职务专利共84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外观设计专利78件,比去年增加76件,专利授权数获得了很大的突破。

4.3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再创新高

2017年学校组织申请省、市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19项,共获省、市资助4项,同时组织做好校学术著作出版资助的申报、评审工作,共受理项目16项,经组织校内外专家评审,12项著作获校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受资助金额23.5万,资助数和资助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三、学位点建设工作

学位点建设成效显著。在学科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全面开展了我校的学位点申报工作,学校成立了作为组织申报博士单位、博士点、硕士点的 “申博办”,今年共组织申报了宁波大学博士单位,应用经济学、理论物理、无机化学、工程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水产养殖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应用经济学、法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水产等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传播学、中国近现代史、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光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人文地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固体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信号与信息处理、结构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渔业资源管理、内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会计学、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3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经过全国专家通信评审,同意率达到70分以上的有22个,占71%,浙江师范大学为53%,浙江工业大学为44%,工商大学为6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63%,浙江理工大学为63%,绝对数列全省第一;与第九批相比(共申报27个二级学科点,其中70分以上的有16个,占59%),高出12个百分点。经省学位办评审,我校今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和水产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经济法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体育人文社会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日语语言文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固体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文地理学、结构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渔业资源学和捕捞学等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迄今为止,我校共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数51个,为扩大我校研究生培养规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了解省内外学科、学位点建设情况,我们收集了省属高校今年申报硕士点的材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搜索全国高校有关学位点申报的数据,整理了省外40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1000多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此项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所花费时间多,还离不开认真细致的工作。

经过科研处的前期组织与申报工作,学校今年获批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中农业推广硕士已于今年实现首次招生,从报名情况看,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有29人。

四、学科基地建设与服务地方工作

1、学科基地建设跃上新台阶

2017年1月,科技部正式下文批准“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加强培育基地的建设,2017年5月配合宁波市科技局组织通过了“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论证,正式启动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今年4月,我处认真组织做好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的申报工作;7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应用海洋生物技术”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月,配合省教育厅组织通过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并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科研处拟定了网页提纲,组织生命学院制作了省部共建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网页,已于近期上网,向校内外开放。目前,两重点实验室正按照批准的建设计划任务书进行建设中。科技部和教育部两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使我校学科基地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2015年企业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1、项目管理成果突出

1.1加强申报初期的指导

积极指导,把握政策,畅通信息,为帮助广大教师成功申报科研项目,安排了很多种类型的辅导报告会,积极邀请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基础司、教育部综合处、省社科基金、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计17次31人)来学校考,给老师们指导,内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973预研、省社科基金、省科技计划社发、宁波市软科学、农业与社发、工业攻关、科技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多类项目进行专题辅导或座谈交流,让学院各领导、项目申报者与专家展开面对面座谈、指导和咨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科研成果申报率大大提高。

1.2申报数量增加明显

项目。今年共计组织申报15批次232项,其中国家基金108项,国家社科基金87项,全国教育规划项目15项,均比2014年有明显增加或拓展。

省部级项目。组织申报19批次405项,类别中新增教育部人文社科21项及其他农业部等新项目,其中组织申报省基金项目140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42项,省科技厅项目52项。 省厅级项目。组织申报10批次,407项,其中组织申报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169项,通过专家分组评审和处内讨论,共推荐上报80项,其中60项获资助;受理24项重点项目,推荐上报9项;上报省教育厅专项24项,重点项目和专项项目现还处待批阶段;受理二批20项省留学回国基金项目的申报,第一批8项获资助,第二批12项;完成了7项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项目申请工作。申报省社联重点项目70项和科普项目19项。受理59项省教育规划项目的申报,通过专家评审推荐上报18项,现处待批阶段。受理申报省体育局3项;省卫生厅8项,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省厅级项目4项。

市级项目。组织申报9批次,453项。其中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各类项目受理申报144项,市哲社规划课题受理申报90项,市经济发展重点研究课题、人才研究课题受理申报30项,市海洋与渔业局项目受理申报11项,市教育规划项目受理申报120项,经校专家评审,推荐申报15项,市建委项目受理申报2项,市体育局项目受理申报9项,市科协软科学项目受理申报37项,市统计局经济普查项目受理申报10项,现正在审批中。

校科研基金项目和校学科项目。我处认真组织做好的组织申报工作,共受理校科研基金项目160项。

横向项目。共受理160项,办理技术合同认定25项。

校人才项目。随时受理完成95项的立项工作,其中21项为教授博士基金,44项青年硕士基金和30项为引进人才基金项目,完成了人才引进项目二次拨款等工作。

对国家基金、省科技厅项目、省教育厅、全国及省教育规划等高级别项目采取了管理员初审,校内专家预审,申请者修改推荐等方式提高计划项目的申报数量、质量。

1.3项目中后期加强管理。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中后期检查工作。按相关项目管理规定组织完成各类项目的年度(中期)检查。通过总结十五期间课题的执行情况,2015年共做好结题项目分类如下:22项(其中8项鉴定,2项评为优)、省部级71(其中15项鉴定)、省厅级43(其中2项评审)、校青年硕士28项、市哲社规划项目和市经研中心的13项、市教育规划的8项(并申报了市教育科研成果奖)。为加强对校级项目的过程管理,对逾期不结题的2003年前的70项校科研基金项目进行了督促和清理,同时规范了横向科研项目的合同签订和立项工作流程,加强对合同订立过程的指导,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 撰写提交了宁波大学“十五”期间省社科规划课题检查总结、省“十五”农业科技项目实施、省“十五”科技兴海工作总结等报告、省基金管理交流材料、省留学回国基金工作总结等报告。

对863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的实施进行了跟踪和协调。协助本校专家按时完成了37项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通信评审工作。

完成国家科技部项目调查、软科学研究机构调查、科普基地调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教师国际期刊任职情况调查、省科技厅科技项目调查以及教育厅、海洋与渔业局、市科技局等其他上级部门的科技统计,调查等活动9次;征集省哲社规划办历史文化工程专家征集18人,国家司法部立项评审专家征集6人,教育部专家征集253人,市科技局科技专家征集95人,市教育局高校师训专家征集230人,市社科规划办社科专家征集50人等,合计推荐专家信息652人次。

2、科研经费总数大幅增长。预计2015年科研总经费达10850万元左右,纵向科研经费将达到5500万元,比2014年净增2400万元。这是学校通过加强学科、科研基地和队伍建设,不断拓展项目申报渠道,增强科研竞争力的成果。

3、立项资助数快速增长。

3.1项目取得突破。目前以第一承担单位获得的科研项目已达到24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中-意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等正在评审中),总批准经费487.8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首次超过二位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面上项目13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1项、主任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包括首次获得的国家艺术项目1项),科技部项目4项(973预研1项、软科学2项、国际合作1项),此外还有多项与外单位联合承担的科研项目。2015年新批国家基金项目将获得宁波市级经费配套164万元。

3.2省部级项目喜获丰收。广泛参与各类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有所增强,如组织申报了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培育等项目,省社科规划区域发展、重大文化工程、重大招标等项目。全年新立各类省部级项目达到7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司法部项目尚在评审中),较2014年的64项增长了23.4%,总批准经费345.8万元。项目类别有所拓展,首次获得农业部软科学项目和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重点项目数有所增加,如省科技计划重点

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和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等均取得新进展。继续获得了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立项资助。

此外还有127个项目获得各省厅部门的资助,资助经费63万元。其中省教育厅一般项目60项;获20项省留学回国基金项目资助(第一批8项、第二批12项);获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项目资助3项;获省社联重点项目30项资助,科普项目资助4项;省教育规划项目推荐上报的18项现处待批阶段;获省体育局资助1项;获省卫生厅资助1项和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省厅级项目3项。

3.3市级项目继续增长。获批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各类项目53项,经费458万元;市哲社规划项目23项,比去年有明显增长(04年13项),经费15万元;市经济发展重点研究课题、人才研究项目23项,比去年有明显增长(04年7项),经费13.9万元;市海洋渔业局项目5项,经费30万;市教育规划项目15项;市其它各局项目20项,经费36.9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市政府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配套支持,2015年获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配套补助经费200万元;共计获市科技局支持经费658万元(不含国家项目配套经费);其他市级各类项目经费95.8万元。总计比04年增加立项数52项,经费数195万元。

3.4校级和横向项目进一步发展。2015年经组织专家评审,新立校科研基金项目102项,经费28.6万元;征集各学科的招标项目93项,通过组织全校范围内招标,新立学科项目90项,经费103.7万元。横向项目到校经费共计786万元。其中20万以上大型横向项目数13项,比去年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协助校团委做好2015年学生科研项目的专家评审工作。

4、科研成果成绩斐然

4.1高级别科研成果奖喜获突破

2015年我校申报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34项,其中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这是我校建校以来首次冲击科学技术奖,实现申报奖项零的突破。为提高高级别科研成果奖的申报质量和数量,我处一方面积极向上接主管部门联系与沟通,邀请4批专家来校指导和培训;另一方面加强校内的组织发动,使今年学校各级各类的科研成果奖申报数和获奖数都比往年有明显提高,2015年我校申报省科技奖7项,省哲社奖35项,市科技奖12项,均比2014年我校申报的省科技奖4项、省哲社奖18项、市科技奖5项有显著增加。截止今年11月底学校共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69项(另有省哲社奖和市科技奖正在评审中),其中省科技奖4项,市哲社奖50项,有一项成果进入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答辩。这时我校获省科技奖数最多的一年,也是我校申报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数最多的一年。

2015年,我处还组织各学院认真制订了2006-2007年高级别奖申报规划,为后续申报做准备。同时组织做好了2015年校科研成果奖的评审工作,共受理成果28项,经组织专家评审,12项科研成果榜上有名。同时协助校团委做好2015年学生科研成果的专家评审工作。

4.2专利受理和授权数持续增加

自2003年12月学校出台《宁波大学专利工作管理办法》以来,大大调动了教师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专利申报和授权数持续增加。2015年以宁波大学为专利申请人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职务专利数达90件,其中发明专利38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项,外观设计专利47件,比去年增加23件;2015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职务专利共84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外观设计专利78件,比去年增加76件,专利授权数获得了很大的突破。

4.3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再创新高

2015年学校组织申请省、市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19项,共获省、市资助4项,同时组织做好校学术著作出版资助的申报、评审工作,共受理项目16项,经组织校内外专家评审,12项著作获校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受资助金额23.5万,资助数和资助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三、学位点建设工作

学位点建设成效显著。在学科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全面开展了我校的学位点申报工作,学校成立了作为组织申报博士单位、博士点、硕士点的 “申博办”,今年共组织申报了宁波大学博士单位,应用经济学、理论物理、无机化学、工程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水产养殖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应用经济学、法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水产等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传播学、中国近现代史、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光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人文地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固体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信号与信息处理、结构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渔业资源管理、内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会计学、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3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经过全国专家通信评审,同意率达到70分以上的有22个,占71%,浙江师范大学为53%,浙江工业大学为44%,工商大学为6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63%,浙江理工大学为63%,绝对数列全省第一;与第九批相比(共申报27个二级学科点,其中70分以上的有16个,占59%),高出12个百分点。经省学位办评审,我校今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和水产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经济法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体育人文社会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日语语言文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固体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文地理学、结构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渔业资源学和捕捞学等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迄今为止,我校共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数51个,为扩大我校研究生培养规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了解省内外学科、学位点建设情况,我们收集了省属高校今年申报硕士点的材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搜索全国高校有关学位点申报的数据,整理了省外40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1000多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此项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所花费时间多,还离不开认真细致的工作。

经过科研处的前期组织与申报工作,学校今年获批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中农业推广硕士已于今年实现首次招生,从报名情况看,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有29人。

四、学科基地建设与服务地方工作

1、学科基地建设跃上新台阶

05年1月,科技部正式下文批准“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实验室”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加强培育基地的建设,2015年5月配合宁波市科技局组织通过了“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实验室”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论证,正式启动了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今年4月,我处认真组织做好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的申报工作;7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应用海洋生物技术”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月,配合省教育厅组织通过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并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科研处拟定了网页提纲,组织生命学院制作了省部共建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网页,已于近期上网,向校内外开放。目前,两重点实验室正按照批准的建设计划任务书进行建设中。科技部和教育部两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使我校学科基地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在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加强人文社科基地的建设。2015年4月,组织申报了第三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宁波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并于9月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专家组实地考察,目前申报进展顺利。为筹备申报省级人文社基地,今年上半年,对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外语学院、传播学院等相关学院进行了资源整合,提出了“浙江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建设方案,为10月组织申报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打下了一定基础,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为培养学科基地建设的后续力量,今年2月组织申报的“宁波市压电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被宁波市科技局确认为7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之一,6月向市科技局组织申报了5个宁波市公共科技条件平台项目,目前已有2个项目入围,进入最后评审,为我校服务地方进一步创造条件。组织上报了6个宁波市公共实验室建设方案。同时做好“宁波市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建设期的项目验收工作。

2、服务地方工作更上一层楼

2.1组织参加各类展会,推介我校科研成果

为宣传宁大,积极推介我校各类成果,05年在全校广泛征集和更新30多项教师最新科研成果和产学研资源,认真制作了各种展板,编写了《2003-2014年宁波大学产学研资源与科研成果汇编》等宣传资料。组织参加了深圳“第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第三届浙江(宁波)科技成果交易会”等各级各类展会10场,参展科研成果达526项次,组织我校教师34人次作为专家参展。通过一系列展会,宣传了我校学科、科研、教学的发展情况,提高了我校在地方政府及企业中的知名度,促进我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校地、校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开辟了新的渠道,打下扎实的基础。会后,有不少企业来校、来电、来函向我校专家咨询、洽谈。共接待校外人士来访21次,积极为教师牵线搭桥,使宁波世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衢州市水产养殖户等多家单位与我校教师达成了合作意向。

2.2启动第二批“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社区)”行动计划,搭建教师与企业沟通平台 在总结首批“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为遴选出有实际需求的企业,于05年4月,通过发放技术需求征集表、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征集到78家企业94个岗位的需求。经教师与企业双向洽谈选择,第二批“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社区)”行动计划共有84位教师与78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于今年7月,组织召开了宁波大学第二批“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行动计划动员大会,各县市区科技局和30家企业来我校参加了大会。通过此项行动,在校园内逐步营造起一种积极为地方企业服务、通过服务争取更多横向资源的良好氛围,原先“重纵向、轻横向”的风气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各学院领导和广大教师与地方企业合作的意识日益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呈现良好势头。

2.3创建科技合作专项基金,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为加强与各县(市、区)的联系和沟通,建立专项科技合作基金,推进服务地方工作,在分管校领导的带领下,我处于上半年开始到北仑区、慈溪市、余姚市、鄞州区等各县(市)、区展开调研,了解各地产业发展情况及与我校开展科技合作的结合点,经多方联系,最后各县(市、)区与我校建立了2050万/年的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同时,积极做好近年来我校服务地方的成果总结工作,设计“宁波大学服务地方突出贡献奖”评审方案,并组织做好2015年“宁波大学服务地方突出贡献奖”的评审工作,为11月市委、市政府在我校园满召开“宁波大学全面服务宁波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题汇报会”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专项科技合作基金”和“服务地方突出贡献奖”的设立,为教师服务地方提供了激励和创造了条件。

2.4组建中小企业服务专家组,为企业申报各级创新基金服务

为提高我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申报质量和申报率,加强对宁波市中小企业的申报服务。根据宁波市科技局的提议,我校组建了33位各学科的专家组成中小企业服务专家组,邀请了行家对专家组成员进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有关知识的培训;同时与江北区、镇海区、慈溪市、鄞州区等建立了联系,为推动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

2.5建立产学研信息网站,为产学研信息交流提供新渠道

为充分利用因特网,提供校内外信息沟通交流的便捷渠道,经过近两个月的开发设计,2015年9月宁波大学产学研信息网站开通试运行。该网站可提供我校教师科研成果发布、校外企业技术难题需求发布、教师与企业互相沟通、交流等功能,也为宣传和展示我校产学研工作、学科建设、实验室开放、专家情况等提供了新的网上平台。

为了加大我校产学研成果的宣传力度,让企业与地方加深对我校产学研工作的了解,扩大学校服务地方的影响力,我处积极收集教师服务地方新动态,报道了20余篇产学研(服务地方)亮点,撰写了“创新在宁大,服务在宁波”等宣传文章,并被学校新闻网、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等媒体采用,为更好地宣传我校的产学研工作,扩大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影响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学术交流和科研管理工作

1、学术交流活动频繁

开展国内学术交流和出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校内学术交流基金和出国学术交流基金的作用。今年共受理了13位教师出国基金的申请,其中审批通过的9人次,经费达9万元;受理重要学术会议基金申请8次,批准资助承办全国第五届孤立子与可积系统学术研讨会、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心理学学刊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共5次,经费逾13万。资助计划的实施,是学校“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开放意识的进一步实践。另外,为加强学术交流,组织学院教师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社科项目申报培训,组织推荐了宁波市社联第五界理事及代表,组织了宁波市社联二十年成果展宁波大学科研成果部分,学校展板制作,并收集100余本著作和50篇论文实物参展,组织了30余名师生参加了开幕式,并将全市社科成果组织在宁波大学展出。组织教师参加省基金学科学术交流4次;参加了省基金年度工作会议,在会上交流经验体会,期间我校基金管理员被评为省基金管理个人先进。总计今年共组织师生200余人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报告会、讲师团及论坛。

另外,还协助人事处做好第三批科技特派员人员的选派,组织将5人送到派驻乡镇,平时做好特派员经费、保险、项目申请指导等业务指导工作。

2、管理文件逐步完善

为适应科研管理工作新情况,对《宁波大学科研工作经费奖励与资助办法》、《宁波大学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定》、《宁波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三个科研管理文件进行了修订,同时新制定了《宁波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宁波大学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宁波大学项目培育基金管理办法》、《宁波大学社会服务突出贡献奖励基金实施办法》四个文件,目前《宁波大学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定》、《宁波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宁波大学项目培育基金管理办法》、《宁波大学社会服务突出贡献奖励基金实施办法》4个文件已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3、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

积极做好科研信息服务工作,加强对外宣传。组织召开了科研工作新闻发布会,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研究对策。编辑发布了《2014年宁波大学科研发展报告》,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向省内有关刊物投稿,比如在《浙江高校科研信息简报》今年发行的三期上发表简讯5篇;及时将反映本地区和学校的科研动态在学校的“每周简讯”、“宁大信息”、“宁波大学校报”及政府信息动态中报道,在《一周简讯》的各部门信息工作量统计排名中名列前茅。

4、信息服务日趋完善

科研处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日趋完善,科研处网页得到及时的更新,确保了对外信息传递的畅通,提高了服务效率。上半年完成了学校论著管理系统的修改与完善工作,并在05年7月起向全校教师开放,有效避免了年终工作量统计时,因教师集中登录数据而造成的服务器瘫痪;参与了学校科研管理系统开发的前期调研与系统分析工作;参与了省教育厅委托杭州普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科研管理系统(人文社科版)的系统分析工作,现该系统已经开发完毕,并在学校网络中心安装调试成功,可在学校内试用。

5、保先教育圆满完成

在党总支的领导下,本支部自7月份开始开展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经过动员准备、学习培训、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等阶段的工作,完成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各项任务,取得了教育活动的预定成效。在边学边改、边议边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议阶段认真找准存在问题,从建立健全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出发,根据广泛征求到的党内外群众、科研秘书、相关机关工作人员、科研院长、各类教师、科研处相关人员等的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突出学校的学科特色与优势,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完善科研工作量计算、考核标准、核心期刊等政策,加强高级别项目、成果奖的组织力度,完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等整改措施以及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等。

6、制度建设更加完备

科研处在网上和墙报上公布了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及时公布科研处的每周工作安排。在项目申报和成果评审中,积极指导,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工作原则和工作程序,及时处理学院报告,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

科研工作总结


篇一:2013年科研年终工作总结

二O一三年度科研工作总结

2013年,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处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计划,不断加强科研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夯实科研基础,提高科研质量,狠抓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实现了科研工作的新跨越。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科研成果突出服务性

我校科研突出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开展研究,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今年,我校成功申报了3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2项省社科规划课题。我校还成功结项了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7项省社科规划课题、6项省社科联课题,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发表论文152篇。其中:国家一级刊物21篇,省级刊物131篇。

二、调查研究突出针对性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来源于实践的有针对性的科研精品。因此,在年初的工作计划中,我们强调:要在科研课题的确定上、科研计划的安排上、科研活动的组织上、政策措施的激励上突出调查研究的重要性,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实

际,开展扎实的调查研究。从我们跟踪调查的情况来看,我校大部分科研工作人员为了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调研文章,都能够深入实际,脚踏实地,认真调研。

三、科研服务突出时效性

搞好科研服务工作,是科研处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为了搞好科研服务工作,我处及时了解科研工作动态,认真做好科研信息的传达工作,积极申报课题,推介科研成果,组织调查研究。今年,我们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近期科研工作的通知》,积极协助校办公室修订了《科研管理办法》,按时传达了201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申报,督促和落实下达的科研任务,并且为科研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协助解决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难题。

四、科研交流突协作性

加强科研交流,密切同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作,为我们拓宽科研信息平台,提高科研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科研交流工作。我处与省社科规划办、省社科联业务上的联系,通过密切的联络和沟通,拓宽了科

研信息交流平台;二是加强了与同级科研部门的科研交流。我处通过会议等业务交流形式,加强了与其他高校科研部门的联系,通过交流经验,互通信息,拓宽科研信息平台。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不足,主要表现在:少部分教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不高,上档次的科研精品不多,课题攻关的团体作用有待加强。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再接再厉,努力使我校的科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科研处

2013年11月20日

篇二:2012年科研工作总结

科技处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科技处在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科研团队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研究与发展机构为依托,以开展迎评促建工作为重点,内引外联,牵线搭桥,推动校地科技合作,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努力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为目标,广泛调动广大师生的科研积极性,使学校科研管理、学术交流、学位工作及校地合作获得了较好的发展,迎评促建工作成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具体工作和成效

一.加强科研立项和管理工作。

为全校教职员工做好科研服务工作,及时发布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信息,开展教师项目申报的培训,做好国家、省级纵向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全力组织教师投标各级政府各类科研项目和企业事业单位委托项目,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本年度共组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其中4项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项;省科技厅项目28项;省社科规划办项目12项;省高校研究生导师项目15项,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和人文社科基地项目2项。

本学期的科研立项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已获批的项目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5项。

切实做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中期评估检查工作,保证科研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督促到期科研项目及时结项,严把科研经费使用关口,做到合理开支。本学年以来共办理结题项目20项,审批科研经费80多人次计100万元左右。

与此同时,组织申报了2012年度校长基金项目、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

二.认真组织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工作。

本年度组织有关教师申报教育部201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与社科成果奖24项。

本学期获得的奖项如下: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十八届青年教师成才奖2项。

三.本学年全校教师科研成果的统计认定工作。

本学年全校教师科研成果的统计认定工作在7月初圆满完成。

四.积极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全校学术氛围日渐浓厚。积极组织高层次学术活动,共邀请33名省内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从而为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使教师、学生更及时、更有效、更直接的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激发教师学生的研究与学习动机,提升教学、科研、学习的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与此同时,开办河西讲堂,进一步促进学风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传承发展中华文明、促进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之举。

五.1个专业顺利通过省学位委员会专家组审核

学位办积极与省学位办联系,省学位委员会专家组对我校经济学专业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进行审核后,同意增列经济学专业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六.学位授予、补授工作顺利结束

学位办对2012届普通本科毕业生进行了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审核,并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共授予2012届2663名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在此基础上,学位办清理遗留问题,捋顺头绪,对上半年缓授学位的学生申请授予学位的情况进行审核,补授学士学位24人。

七.学术馆管理与服务工作到位

学位学术科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强调责任,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大学术馆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着力进行了学术馆规范化管理,保证了学术馆的正常使用和安全管理。本学期,在学术馆举办学术活动及其它会议共100场次,累计参加人数达到3万多人次,为学校科技学术活动及学生教育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

八.做好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在学术委员会主任的领导下,组织召开了4次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新增专业的申报、重点学科的确立、教育部科研项目的申报等工作。

九.整合资料、迎评促建工作顺利完成

2011年5月,为了全面启动和安排部署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学校举行“河西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动员大会”,学校在校部分领导,全体中层干部,部分教职工代表,共500多人参加了动员大会,科技处迎评促建工作从那时起就已经开始,到目前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统一思想与数据采集材料收集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这一阶段工作在2011年7月完成。

2.整改提高阶段(2011年8月——2012年5月) 这一阶段是全面对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查漏补缺和整改落实阶段。 在这一阶段,根据评建办对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安排和部署,结合上一阶段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评建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明确了“分解指标,分段推进”的工作思路和明晰化的实施要求。 在确定了评建目标之后,这一阶段的评建工作按照时间和工作顺序分成三步进行:

第一步:材料收集(2011年8—9月)。第二步:整改落实(2011年10—12月)。 其次,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综合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的情况。一是与高校合作。二是与科研院所合作。三是与企业合作。

第三步:评估资料完善整改工作(2011年12月-2012年5月)。这一步骤是评估工作的攻坚阶段。在自评自建和整改落实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评估指标体系,指定专人负责档案材料整理完善、完成了自评报告(产学研合作教育)和概述材料(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撰写。

3.全面落实迎接专家进校阶段(2012年5—6月) 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这一步骤的主要任务是针对评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整理汇总、提炼特色材料的过程。

第一、整理汇总特色材料

依照评估要求及已通过评估学校的一些做法,我们全面整理汇总了一些特色资料,《河西学院科研成果目录汇编》、《河西学院科研管理与学科建设文件汇编》、《河西研究课题指南》。

第二、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专家进校 为迎接专家进校,给专家留下美好的印象,提高对科技处工作的评价,科技处专门多次召开会议,学习评建工作的相关知识及我校的数据,做到了人人都是评估对象,人人心中都有数,为专家进校做好最后的准备工作。

第三、迎评促建工作的成绩 在评建工作中,专家对科技处的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绩评价很高,尤其是科研经费总数,在已通过的同类院校中,处于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制度建设、学校领导的支持、科技处工作人员的努力及教职工的积极申报有很大关系。为做好以后的各项工作,巩固和发展评建工作成果,抓实抓好评估整改工作,我们总结了评估工作过程当时的一些经验。

1.加强日常工作的规范管理,是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基础保障。

2.认真研究指标,结合部门情况,分解细化。

要正确理解二级指标的内涵,根据各个观测点的要求,有机地、有效地组织支撑材料。

3.领导高度重视,责任分工明确。

4.结合部门情况,找准为本科教学服务的切入点。 为了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科研工作的方向,明确教学是科研的服务方向,做好科研工作,

篇三:系科研总结

xx系2015年度科研工作总结

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系教师的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今后科研工作的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现将2015年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合理安排

科研工作是xx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科研工作,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年初,组织召开系科研工作会议,提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要求教师“教学、科研双促进”,在做好教学基础上重视科研工作。采取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加强科研工作的手段和措施,开展科研活动,进一步增强xx系的科研气氛。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撰写论文、出版专著、编著和教材,使xx系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二、科研工作情况及取得成绩

1、营造积极的科研氛围。一是系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提高对科研工作的认识。二是要求全系教师紧紧围绕卫生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开展学术研究,提高专业学术水平。三是积极支持鼓励教师注重卫生专业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丰富

教学内容和扩大对社会的服务。

2、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和学习,支持教师参加学术活动。在组织学习学院有关科研管理文件的基础上,积极派出教师进修学习。先后派出了 名教师到知名职业院校学习。

3、积极申报科研项目。

4、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材建设。

5、xx系教师全年在国家公开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编。

6、抓住机遇,积极竞争。一是认真组织,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加强项目申报的力度,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二是加强对外联系,拓宽科研项目申报渠道,争取申报更多、更高层次的纵横向项目。

三、存在的不足

1、目前xx系科研工作的基础非常薄弱。科研管理工作才刚刚启动,还有许多方面需加强完善。

2、学术交流还需要加强,科研团队还未真正形成。

3、教师的科研投入还需要加大,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还要不断创新。

4、缺少高层次、有影响的科研项目。


"学校科研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