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生产技术部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7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有时可能会需要写总结报告。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以往的情况。每次写总结,都是我们思考的绝好时机:有时候,只有坚持一件事不放弃,我们才有可能成功。那么一篇优秀的总结怎么样动笔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麦生产技术总结”,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根据农技中心测产调查,今年全市实收小麦面积208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平均亩产383.8公斤,总产达79830.4万公斤,实现连续6年夏粮大丰收,与上年相比,平均单产增2.9公斤,增幅0.76%,总产增加603.2万公斤,增幅0.77%。从成产三因素看,今年小麦亩穗数34万,穗粒数为31.1粒,千粒重为42.7克(雨前44.4克,雨后42.7克),与去年的33.8万、30.5粒和43.47克相比,呈“两增一减”态势,即群体增0.2万头,穗粒数增加0.6粒,千粒重减少0.77克。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得力,职能部门配合行动有力,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秋收麦播期间为确保适期播种,夯实麦播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秋收秋种电视电话会议、小麦播种工作会议等。抓好各项麦播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了小麦播种工作。麦播后,特别是去年11月底、12月初旱情逐渐显现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打造邓州粮食主产核心区,多次召开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抗旱浇麦工作会议,为做到未雨绸缪,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对各乡镇抗旱浇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抗旱浇麦工作,如对农户浇麦进行财政补贴,购置浇水机械进行补贴,提前发放综合直补,保证低价抗旱用油、用电,引丹灌区开闸放水,广播电台大力宣传抗旱先进典型等,并协调农业、供销、水利、农机、气象、电业、石油等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支持抗旱工作,确保了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

3、技术服务到位,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在小麦备播、播种、管理等关键时期,我们及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近百场次,举办专题培训会34期次,培训农民15000余人次,开办电视讲座10余期,发布50余条农业短信,印发技术资料10余万份,大厅服务咨询50期300余人次,多途径、多角度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真正把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和抗逆生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落实到小麦生产中。在小麦生产过程中,针对小麦不同生育期遇到的不同问题,我们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适时提出技术管理意见,为领导科学决策,指挥小麦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如去冬今春小麦严重干旱期间,农技中心组织土肥专家定期测试墒情,根据苗情、旱情,发10期抗旱简报,36条抗旱新技术短信息,组织全体技术人员组成12个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科学指导群众采用新技术、新措施做到节水、节时、节能,浇好保命水、丰产水。又如,小麦生长中后期,我们针对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吸浆虫和锈病,组织26名技术人员,四次深入田间踏查,对锈病和吸浆虫发生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及时提出防治措施,为领导科学决策、及早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依据。

4、示范样板创建,为小麦生产提供了典型引路作用。今年以市政府为总牵头人,在腰店、桑庄等乡镇创建万亩小麦高产示范方的同时,涉农部门分别在全市26个小麦主产乡镇内,共建“万、千、百、十”不同类型的小麦示范样板田126个,面积达25万余亩,示范方内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围绕粮食高产、粮食增产、高产创建、探索模式、服务指导等方面大力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如腰店乡、桑庄镇示范方,特别是腰店乡黑龙村百亩示范方,采取“六统一”,规范有效地落实了关键措施,取得了较高产量。据省农调队5月19日上午现场测验,百亩示范方,面积132亩,亩群体43.4万,穗粒数37粒,千粒重预计42克,按85%折亩产579.5公斤。5月31日邓州市农业局专家组又一次现场实测,亩产584.9公斤,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5月21日省小麦专家胡廷积、张世英一行在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等领导同志陪同下到示范方现场进行观摩和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5月23日全南阳市示范方创建示范观摩会在邓州召开,兄弟县镇平县组织其乡镇党委书记、农业局等单位领导,来邓州观摩,现场考察小麦示范方建设成效。领导和同志们均为大旱之年邓州市万亩示范方能够取得如此高的产量赞叹不已。
5、落实主要技术措施,强化生产管理,为小麦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①、大型整地和收获机械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整地和收获的质量、效率,为适时适墒播种和抢收抢种创造了条件,赢得了主动,本年度机耕机耙面积占98%,机播面积占70%,机收面积占90%以上,为小麦适时适墒播种,保证一播全苗和实现抢时收割“龙口夺粮”提供了有效保障。

②、优良品种的广泛普及是今年小麦增产的内在因素,随着国家良种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市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早熟、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如郑麦9023、豫麦70—36、04中36、偃展4110等占到了90%以上,其中9023占60%以上、豫麦70—36占15%,04中36占5%,有效地发挥了优良品种的抗逆增产作用,在大力推广主导品种的同时,我们积极引进示范有苗头的新品种,如郑麦366、豫农202等12个,为邓州小麦优化品种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

③、测土化验、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为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今年,邓州市农技中心根据近几年取土化验的结果,对我市不同土壤类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肥配方,并发放施肥明白卡10余万份。农户按方施肥,既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又节约了肥料,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如刘集镇单坡村千亩配方施肥示范方,平均单产527.5公斤,腰店黑龙村配方施肥样板田132亩,平均单产584.9公斤,比全市平均产量383.8公斤,亩增201.1公斤,增产率达52.4%,据抽样调查测算,全市应用配方施肥面积19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5%,其中,精准配方面积20万亩,平均单产465公斤,比当地经验施肥平均亩产397公斤,亩增68公斤,增产17.1%,配方施肥的节本增效效果十分显著。

④、强化预测预报,科学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今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麦播期间,普及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等技术,面积达180万亩次以上,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地下害虫的危害,降低了病虫基数,而且兼顾了生态效果。二是狠抓了冬前化除和早春麦田杂草的防治工作,麦田化除190万亩次,占应防面积的90%左右,有效解决了杂草与麦苗争水、争肥问题,这对今年抗旱保苗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狠抓了以吸浆虫、条锈病、蚜虫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由于防治措施得力,有效控制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减轻了损失,为小麦正常生长创造了条件。

⑤、立足抗旱保苗,加强麦田管理,为大旱之年夺高产保驾护航。今年,针对冬春连旱的天气情况,以抗旱浇麦为主、结合中耕镇压、化学除草、防病治虫进行了麦田管理,在抗旱浇麦阶段,全市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水源、人力和机械动力,尽努力扩大浇灌面积。抗旱浇一遍水的有130万亩左右,其中浇两遍以上的45万亩左右,确保了大旱之年不减产。抗旱浇麦成效显著,据调查浇水与未浇水的麦田产量差异很大,如:文渠乡肖店村农户张绍斌3.5亩小麦浇了两遍水,据测产,亩产高达591.8公斤,而邻地段士训的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332.0公斤,浇过两遍水的比未浇水的亩产多259.8公斤,增产率达78.3%。又如:张村镇李楼村的路培虎1.5亩小麦浇了一遍水,亩产463.8公斤,而同村刘德中的5亩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224.8公斤,浇一遍水比未浇水亩产多了239公斤,增产率达106.7%,浇水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以后号召群众抗旱浇麦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二、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从光照、温度、降水主要气象因素来看,小麦全生育期内(2010年10月10日—2010年5月31日),0℃以上的有效积温为2517.3℃,降水303.4mm,光照993.5小时,与我区小麦正常生长所需的2221℃、275mm,1100小时相比,积温多了296.3℃,降水多了28.4mm,光照少了106.5小时,从时空分布看是利弊兼有,弊大于利,特别是降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前期少,后期多的现象,从出苗到拔节阶段降水量极少,从10年10月23日到09年2月7日一百多天总共降雨量不足11mm,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冬春连旱现象,而在即将收获的5月27、28两日降雨量却达83.5mm,造成我市大部分麦田穗发芽,给我市小麦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具体分析如下:

1、腾茬—整地阶段(9月20日—10月10日)

此阶段降水10.5mm,积温375.2℃,日照时数48.3小时,阴雨较多,温度不高,光照不足,对秋作物收获晾晒不利,但适合人们田间劳作,利于加快收获进度,并为麦播整地积累一定的墒情。

2、整地—播种阶段(10月11日—11月5日)

此阶段积温406.9℃,降水39.8mm,光照时数89.4小时,晴天多,雨天少,但雨量集中,特别是我市10月20—22号下了一场透墒雨,降雨量达38.6mm,为整地和播种创造了良好条件,据调查我市绝大部分田块都集中在10月25日前后播种,适期适墒播种,由于底墒充足,做到了一播全苗,麦播基础较好,全市小麦苗足苗匀,前期苗情是近年来的一年,在一定程度上为减轻越冬干旱创造了条件。

3、出苗—越冬阶段(11月6日—12月20日)

此阶段积温369℃,降水5.5mm,光照时数221.9小时,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晴天多,加之有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快,全市麦田出现严重旱情,部分麦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黄苗死苗现象。不过麦田旱情在11月底、12月初逐渐显现,此时小麦的第一分蘖高峰期即将结束,多数麦田越冬前总茎数已经达到或接近常年同期指标,且多为大分蘖,而苗期适当干旱还有利于根系深扎,增强植株抗旱抗灾能力,所以对这类播种基础好,后来又浇水的麦田,群体影响不大,甚至比去年有所增加,但部分整地质量差、播种晚又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旱象虽重,但这类麦田往往播量较大,靠主茎成穗,较大的播量冲抵了因干旱造成的分蘖少成穗率低的弊端,且因为主茎成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也不低,产量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4、越冬—返青阶段(12月21日—09年2月5日)

此阶段积温157.7℃,降水4.2mm,光照时数190.5小时,降水仍偏少,旱情仍在发展,小麦苗情持续恶化。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及早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各地狠抓落实,迅速掀起了抗旱浇麦夺丰收的麦田管理高潮,浇水面积达130万亩左右。

5、返青-拔节阶段(2月6日—3月10日)

此阶段积温240.2℃,降水16.2mm光照时数75.4小时,2月8日、16日、17日、26日和3月2日有明显降水,连降小到中雨,加之抗旱浇麦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数麦田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受旱麦田苗情明显好转,其中一、二类麦田比例已较冬前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

6、拔节—抽穗阶段(3月11日—4月10日)

此阶段积温369.3℃,降水33.6mm,光照时数144.4小时,3月12日降水17mm,23日降水6.2mm,27-28日降水4.2mm,由于降雨有所增加,旱情基本解除,光照充足、温度较适宜,小穗小花发育较好,结实率高,这是今年小麦穗粒数增加的原因之一。这时小麦病虫害有所抬头,3月18日在构林镇五道岗发现了条锈病发病中心,蚜虫也逐渐增多,吸浆虫也开始羽化出土,病虫害防治到了关键时期。

7、抽穗—成熟阶段(4月11日—5月31日)

此阶段积温974.2℃,降水204.1mm,光照时数271.9小时,此时是形成籽粒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降水量达204.1mm,占全生育期总降水量的六成多,光照略显不足,但基本上能满足小麦从灌浆到成熟的整个过程的需要,温度适宜,适合灌浆,且灌浆时间长,较去年长2—3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所以今年穗粒数和千粒重也都比较高。gZ85.COM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今年小麦即将收获时,5月27日—28日全市突降大雨,降雨量达83.5mm,持续时间长达48小时,造成我市95%以上麦田出现穗发芽现象,粒发芽达56%以上。成熟早、种子休眠期短的品种发芽、霉变更加严重,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提醒我们在品种利用上应考虑到后期穗发芽的问题,注意推广和培育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要做到半冬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合理搭配。

2、建议我市各级领导以继续搞好邓州小麦生产为抓手,重视和狠抓粮食生产,同时我们也要请求上级职能部门对邓州粮食生产大县予以关注和支持。促进邓州市粮食高产、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3、以完成各级下达的项目为依托,搞好小麦技术集成推广,加大推广力度,突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提高覆盖面,使科学技术在夏粮生产中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4、建议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和巩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夏粮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5、建议在夏粮生产中,认真研究并积极推行专业合作社(协会)模式,以促进邓州夏粮产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6、围绕夏粮生产,着重研究“统”的功能,解决一家一户不能办理的事情。

7、近年来,由于青壮年劳力的外出务工,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力凸显不足,旋耕和撒播面积有扩大趋势,导致麦田耕层变浅,土壤桥空不实,抵御旱灾的能力差,特别是今年问题尤为突出,前期干旱造成的黄苗、死苗现象,多数发生在这类地块中。建议为抢时播种而采用旋耕和撒播方式的农户,在播种后,要趁早对这类麦田进行镇压,踏实土壤,以预防越冬干旱造成死苗而导致产量降低。

2010-2010年度小麦播种基础情况调查统计表

单位 : 万亩、公斤、方、万人次、万份、元
项目
县区

麦播
面积
良种
补贴
面积
集中
播种
时期



统一
供种
种子
包衣
药剂
拌种
精量半
精量播

预留
行间
秸秆
还田
亩施有
机肥
配方
施肥
机耕
面积
深耕
面积
机播
面积
土壤
处理
亩肥
料投

技术
培训
印发
资料
邓州市
210
200
10.25—11.2
12.5
200
100
70
50
25
80
2
205
202
150
160
50
120
80
80
比上年
+、-
+3.5
0
-10
-20
0
+10
-3
0
0
-20
-50
0
+10
备 注
注:麦套面积折成实麦面积填报 2010 年 11 月 9 日

附表2: 2010-2010年度小麦品种种植情况调查统计表

单位 : 万亩、公斤






合同
种植
小麦
面积
优质
强筋
小麦
面积
普通
小麦
面积
弱春
性品
种面

半冬
性品
种面

郑麦9023
豫麦
70-36
西农979
偃展4110
豫农
949
其它品种(系)播种面积




















郑麦
366
衡观
35
矮抗
58
豫农
202
洛麦
21
鑫麦
1998
平安
6号
新 麦
208
内农科201
04
中36
新麦
18
豫麦
18
邓麦996
邓州市
210
60
170
40
140
70
12.5
110
12
5
9
10
10
12
20
20
4
8
比上年
+、-
备 注
注:麦套面积折成实麦面积填报,若有其他种植面积较大品种,在表下面一并列出。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生产技术年度总结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生产技术年度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生产技术部2014年总结2015年工

生产部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安排

2014年,生产部在矿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生产技术管理紧紧围绕煤电公司生产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调整生产布局,面对当前复杂地质条件,积极组织和协调各生产连队攻坚克难,始终以安全生产为一主线。总结分析一年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查找不足,结合矿井2015年采掘接续计划安排,尽早制定相应措施。为明年生产任务奠定基础,下面将2014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2015年主要工作简要安排如下:

一、2014年生产指标完成情况(内部指标完成)

1.产量:年初计划210万吨,截至10月份实际完成179万吨。预计能够完成220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0﹪。

2.进尺:计划7000m,截至10月份实际完成4931m,完成年计划70.44﹪。

3.巷修:巷道大修完成930m;其中西1120大巷维修380m,东一采区进风巷200m,东一采区运下、回下350m。

二、完成的重点工作

重点工作:东108工作面过df3断层及回风顺槽受断层影响巷道收敛变形严重制定过断层及加固维修技术措施;西202工作面在靖远电厂灰渣库水体下回采,根据中国矿大提交《靖煤集团大水头煤矿灰渣库水体下综放开采可行性研究报告》,矿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灰渣库地表定期观测,自开采以来共观测20次,最大下沉量为360mm;东109运输顺槽窄小煤柱加固,在以往回采结束的工作面基础上总结经验,不仅加大巷道断面,还加强支护参数,在该巷道掘进期间对相邻东111工作面采空区积水进行有效探放,确保安全掘进及后期回采;西三采区开拓方案设计变更,矿根据西三采区煤层赋存情况科学合理委托设计院对初次设计进行变更;重点工程完成了西201、东109大断面切眼掘进、新掘东一采区水仓;完成东一运输下山、回风下山封闭以下管路、道轨、设备回收;预计12月初完成东一运输下山、回风下山部分巷道的封闭工作。

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2014年掘进进尺欠尺较多的主要原因:东109运输顺槽(东段)窄小煤柱巷道探放水工作影响停掘时间多;东109切眼、运输顺槽(东)由于工作面运输线路长,掘进机老化、设备影响多,路途远及职工劳动任务重,作业时间短,出勤率低等主观原因;生产布局调整开口点多,掘设备使用率低,炮掘进度慢;同时西部采区地质条件相当复杂,采取“边探边掘”钻探影响及岩巷掘进头集中,受排矸系统制约等原因。

2.随着矿井采区的不断延伸,先好后劣日益显著,采区、工作面内断层增多,设备故障影响频繁。特别是对掘进面的生产技术指导工作迟滞,提前计划分析不到位。

3.在月生产计划和工作安排上,虽然有计划,有安排,有制度,有考核,但监督落实不够,工作环节连贯不好,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对能力不足,缺乏对区队及生产现场的实时协调,使得我们在生产技术指导上有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生产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影响职工的工作情绪。

4.在质量标准化管理上,有目标,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但安排的多,落实处罚的少,听之任之,主观上努力还不够。发现问题,通知安排到位,但整改落实不到位,致使掘进面质量标准化工作滞后,无创新。

5.部门技术力量薄弱亟待提升,日常管理上流于形式,部门思想认识和监管不到位。四.2015年工作安排

(一)2015年,作为生产技术部门,提前梳理好采掘接续,统筹合理安排队伍,预想生产的各个环节,想方设法弥补工作上的不足,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立足点,竭尽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做好生产技术指导工作。

1.2015年工作总体思路:杜绝了顶板事故和地测防治水事故。继续以“矿压防范、水害防治、小窑治理”为重点,全面实施安全预想预控、精细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力度。

2.矿井生产采区仍为东一采区和西二采区“一井两面、一主一辅”进行生产布局,即矿井东部采区布臵一个主采面,西部采区布臵一个辅采面,明年东108、西202工作面均要回撤除去两个工作面回撤搬家各占1.5个月及节假日检修、综放面初采初放期间产量低,明年实际净生产时间只有10个月,每月须完成原煤产量21万吨,生产任务重,必须克服不利因素:回采的东109工作面300m区段受腰水背斜薄煤区影响,西201工作面南北部分别受f40、df26两条大断层影响,工作面内次生断裂构造发育,加之煤层较薄,部分区域回采时,需破煤层顶、底板回采,对煤质影响较大;针对问题采取措施。

3.根据矿井西部采区勘探资料,西一、西二、西三采区探明和控制的经济储量非常有限,适宜综放和综采的块段较少,采区服务年限短,造成采区接替相对紧张,为确保矿井均衡稳定生产,同时为了从采掘布局上规避矿压带来隐患,认真做好西301工作面和东106工作面回采前期的地质探测工作,为工作面安全回采和相邻掘面掘进掌握清楚地质资料,以合理保持矿井产能和正常的抽灭掘采关系。

4.东107工作面设计全长1530m,原始煤层长距离掘进通风瓦斯、供电、运输管理难度大,单进难以提高。

5.做好各掘进工作面掘进期间的技术指导工作,及时探测,准确掌握揭煤距离和地质情况,确保正常掘进。

6.继续加强顶板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坚持从设计源头抓起,并认真监督落实。加大对失修巷道、矿压显现明显巷道的修复,有计划、有重点、分轻重缓急安排队伍,及时修复、不留隐患、不制约生产。

7.加快采掘巷道的掘进速度,保证采掘平衡发展,努力提高单进水平。同时不断优化巷道设计和布局,优化掘进支护工艺,合理组织,科学安排队伍,确保矿井正常接替。

9.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经常深入现场,查看现场施工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随时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10.及时填绘台账、图纸,及时存档,以便后期掘进有资料可循、有依据可查。同时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开采技术研究,提高采区回采率:一是要积极研究边角块段、薄煤层、煤柱区域的回采技术,充分利用矿井现有生产系统,合理安排配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回收。二是要加大储量管理及回采率考核奖罚力度,积极使用窄小煤柱巷道布臵,加大工作面几何尺寸,切实提高采区回收率;要认真研究大倾角工作面俯采、仰采、过地质构造带等特殊条件下的管理经验,切实提高工作面回采率。

(三)积极推广新技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一是要认真总结锚网支护成功的技术管理经验,主动与科研院校合作,分析研究急倾斜煤层、缓倾斜松软煤层和窄小煤柱布臵巷道受压变形规律。二是煤巷要全面推广应用“整体耦合让均压支护技术”,实现支护体系强度、刚度、材料性能耦合,实现载荷均衡化,支护一体化;矿压显现集中区域的煤巷要积极推广“锚网索+o型钢棚”加强支护;压力集中的大跨度切眼要推广短锚索替代顶锚杆配合梯子梁加强支护;松软破碎岩巷要积极引入“锚注支护技术”,淋水大、岩石松软破碎岩巷要继续采用新型化学材料加固松软破碎岩石及封堵顶板淋水,确保松软破碎围岩及裂隙淋水区域一次性支护质量;要积极推广先进的锚杆监测工器具,切实提高锚网支护的监测质量。三是要切实加强快速掘进组织领导,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措施,不断完善考核奖罚机制。要全面推广160大功率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作业线,充分发挥综掘装备效能,提升煤巷综合单进水平;采用钻爆工艺施工的岩巷工程,要大力推广光面爆破及中深孔爆破技术,积极研究辅助运输连续

化问题,优化施工工艺,加强劳动组织管理,加快施工进度,为实现“安全、快速、优质、高效”快速掘进创造条件。

(五)强化探测工作力度,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探放水原则,严格落实公司生产矿井防治水及物探管理办法,加大小窑破坏区、采空区灌浆积水及顶板含水层水的探放力度,充分利用便携式地震探测仪、无线电坑透、瞬变电磁仪等物探设备,实施物探全覆盖。二是加强水情水害风险预判分析和预测预报,实现重点区域水患的实时监测和早期预报,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三是采取钻探、巷探方式,加强西二采区地质补充勘探工作,为延伸拓展区域开采设计及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四是认真开展地表岩移观测工作,为地表防治水提供基础资料,要加强西202工作面地表水体下开采的岩移观测、地表水位及井下涌水量变化的观测分析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五.2015年重点工程:

东108、202综放工作面的回撤;东109、西201综放工作面的安装;东106、西301切眼大断面掘进、西二采区巷探工作;东一采区回风下山

(一)、运输下山、西一运输、回风上山等失修巷道维修,落实集团公司“四个落实、六个必须”的规定,确保安全、按期、顺利完成以上工作。

总之,2015年继续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生产任务重,安全压力大,困难重重。但我们坚信,在矿党政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精心组织,统筹兼顾,层层落实,一定能够安全顺利完成。

生产技术部

2014年11月20日

6

篇二:生产技术科工作总结

篇一:生产技术部工作总结

生产技术部工作总结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在总公司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生产技术部各科室的紧密协调配合下,生产技术部紧紧围绕总公司“安全重在落实、质量赢得市场、环境构建和谐、品牌承载未来”的目标,生产技术部全体员工充分发扬了“团结、求实、创新”的精神,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总结成绩,弥补不足,现将全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

1.2012年,在生产技术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面完成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年度的工作计划。为实现年初制定的各项指标和工作计划,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开展 “安全生产月”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总公司年度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与市投控公司、市住建委分别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各项指标,为企业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2012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1.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为确保施工生产安全,生产技术部根据总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检查人员立刻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并责成项目经理应立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进行整改。

2.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活动,以点带面,不断提高企业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社会信誉:2012年初,总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目标,其中创市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两个,创自治区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两个。在生产技术部的精心策划和正确指导下,各项目部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实际创建市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六个(柳州市三个,来宾市三个);创建自治区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两个。在申报过程中生产技术部定期和不定期对申报项目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和内业资料的缺漏,及时向项目部指出,项目部落实人员及时整改完善,实现了总公司制定的目标。3.积极筹划“安全生产月”: 今年是第十一个(第一个是2001年)“安全生产月”,2012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6月份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生产技术部按照市投控公司、市住建委关于开展201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布置,制定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成立了活动领导机构;确定了活动内容、方法和要求。

“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出版了以“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为主题、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墙报两版,在总公司大院和施工现场张挂“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等横幅标语15条,张贴《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宣教挂图》15套;组织员工观看《建筑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剖析》影视资料;组织对在建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安全专项检查等活动。

“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生产技术部派员参加市安委在人民广场举办的“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通过“安全生产月”的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使员工再次受到安全生产知识教育。

4.重点抓好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审与实施:根据国家的有关标准要求,生产技术部重点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管理,要求各工程项目施工前,必须编制有《施工组织设计》,同时,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基坑开挖、孔桩施工、临时用电敷设,脚手架、起重机械、模板工程的安装和拆除均分别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有关部门和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由项目部组织实施。其中,乐业小区和民鑫市场为深基坑施工,除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外,还经过专家组论证后才进行施工。

二.狠抓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全面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工作方针。

1.2012年总公司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经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实现了施工产值翻翻,全年完成施工产值32118万元,是总公司历史上完成产值最多的一年,完成竣工产值17557万元;全年施工单位工程104个,竣工工程31个;施工面积493576㎡,竣工面积140059㎡;竣工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2.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检查:为确保施工质量,根据总公司《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企业质量安全检查制度》、《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季度综合检评规定》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发现质量隐患,检查人员立刻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并责成项目经理应立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进行整改。

3.今年的工程质量总体来说略有上升,但在主体结构工程和装饰装修工程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

1)、模板安装:模板局部拉结不牢固;未设两道拉结;木支撑有斜撑、垫砖现象。

2)、钢筋绑扎: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控制不严,支撑脚偏少。

3)、混凝土构件:几何尺寸局部不符合设计要求,局部有露筋、蜂窝、麻面,胀模现象。

4)、砖墙砌体:局部砂浆不饱满,水平灰缝厚度偏差较大,有通缝现象。

5)、室内装饰装修:抹灰不够平整、垂直度偏差较大,阴阳角不够方正。

三.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和专项检查

按照市投控公司、市住建委等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在重大节假日(活动)前后进行专项检查的布置,生产技术部先后组织了2012年“元旦”、“春节”、“五一”、“国庆节”暨“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在建工程火灾隐患排查治理,以及柳州市开展“创城”活动,迎接“十八大”和四个季度的专项检查,并书面报告有关上级部门,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隐患篇二:2013生产技术科年终总结

旬邑县宋家沟煤矿

生产技术科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12月30日

年度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生产技术科在矿董事长李献忠、总经理唐明光、矿长助理满其良的正确领导下,各科室的相互协助下,严格按照我矿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本着“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生产方针,为了更好完成矿领导交给的任务,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现对生产技术科2013年的工作进行简单总结,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业务素质能力,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我科积极开展科室内部业务学习,通过自学、互帮互带、查网络资料、深入一线等形式提高科室人员自身业务素质。

二、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有效指导安全生产

我科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严格要求,认真工作,按时完成了相关技术工作,有效指导了安全生产。我科先后做了以下工作:

1、严格按照国家级质量标准化标准完善图纸资料,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责任制等软件资料,顺利通过国家级质量标准化验收;

2、技术科人员积极深入一线,通过实地勘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各类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基本完善了我矿所需的各种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建档。

3、先后编制了《采掘作业规程》5份(2028材料道、2024运输巷、2024材料道、2024切眼、2026综采工作面),《采掘安全技术补充措施》《防治水、探放水措施》若干份;编制、上报《2013年宋家沟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2013年宋家沟煤矿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等。

三、积极深入生产一线,解决安全隐患

1、抓好工程质量不但是矿井长远利益的需要,而且是安全工作的基础。为切实搞好我矿采掘

工作面的工程质量,生产技术科从标准、目标、责任、措施、考核等环节入手,逐步建立完善了标准化工作体系,为确保责任制落到实处,在制定完善各项制度的基础上,我们狠抓现场落实,加大现场检查力度,通过督促区队不断强化标准学习,健全完善制度,狠抓责任制落实,促进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扭转我矿安全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2、加强测量管理,实现测量保安。今年我矿施工的回采巷道采用锚带网配合锚索支护,由于受采空区及动压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导线点及中线容易动,每次放线都要自开门点向前重测一遍,对测量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科人员经常下井,进行施工放线与测量检验,在需要的时候,全科人员加班加点及时准确地完成测量任务,确保贯通精度控制在误差范围之内,有力的指导和促进安全生产。

3、2013年共掘进巷道3000余米,施工贯通工程4个(1、2026工作面,2、2017撤架通道,3、2024材料道溜煤斜巷,4、2024工作面),跨巷工程2个(1、2024材料道底部跨202集轨巷,2、2024运输巷顶部跨202集轨巷),开门工程4个(1、2017撤架通道,2、2028材料道,3、2024运输巷,4、2024材料道)。

4、加强防治水管理工作,由于我矿采掘工作面东部为小窑采空区,具体范围不详,我科始终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对各回采工作面及异常掘进工作面进行了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测预报,编制探放水设计方案并认真执行,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5、经常深入现场,掌握采掘工作面地质条件变化情况,及时绘制地质素描图。

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地测防治水软、硬件建设

根据有关文件和领导要求,建立健全了地测防治水各项管理机制和制度;按质量标准化要求规范地测防治水各项报表、台账、总结等,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并定期归档保管。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采煤、掘进工作面质量标准化考核管理标准》的标准掌握不细,平常管理还存在作风浮漂现象。

2、技术基础资料需进一步规范、完善和提高。

六、2014年工作打算

1、在新的一年中,我科全体人员一定要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在矿领导带领下,搞好我矿技术管理工作。

2、认真做好防治水管理工作,2014年计划掘进2028工作面两顺槽,经实探确定2028材料道右前方有小窑采空区,具体范围不详,在施工2028材料道过程中,必须严格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及时编制探放水设计方案并认真执行,加大探放水现场监督及管理力度,确保安全生产。3、为切实搞好我矿采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严格按照国家级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要求,狠抓现场落实,加大现场检查及验收力度,切实做到以质量保安全,对不符合标准的按不合格工程加大处罚力度。

4、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下井力度,监督、指导区队按照规程措施要求和工程质量标准施工,通过现有人员力量加大对各采掘工作面的现场技术指导工作。

5、我矿回采巷道采用锚带网配合锚索支护,由于受地压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导线点及中线容易动,对测量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及时放线与测量检验,避免出现测量误差,实现测量保安,为采掘单位做好服务。

6、加强基础工作管理。继续搜集整理各种图纸资料,及时更新、填绘各种图纸,编制、审核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施工设计等,及时下达各类通知单,为生产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7、统筹全局,合理安排,做好年度、月度生产计划。

总之,2013年我们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积累了一定的煤矿安全管理经验,但是还存在很

多问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14年的工作当中,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矿领导、各科室(区队)的支持和帮助下,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的干好本职工作,为圆满完成我矿各项生产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生产技术科科长:王 勇篇三:生产技术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编号:sczj-2012-01

河南煤化集团新疆公司潘津工业煤矿

生产技术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永宁煤化生产(01)期

生产技术科

二零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永宁公司生产技术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生产技术科在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的相互协助下,严格按照我矿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本着“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生产方针,较好的完成了我矿给生产技术科下达的各项任务。为了更好的完成以后的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现对生产技术科上半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产量:1-6月份我矿总进尺计划11.2万吨,实际完成产量11.36万吨,完成计划的101.4%,超计划0.16万吨,其中掘进煤1.2万吨;2202工作面原煤产量计划10万吨,实际完成产量10.16万吨,完成计划的102%,超计划0.16万吨。

掘进进尺:1-6月份我矿总进尺计划1250m,实际完成产量1304m,完成计划的104.3%,超计划54m。

开拓进尺:1-6月份我矿总进尺计划150m,实际完成产量180m,完成计划的120%,超计划30m。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改进测量技术,消除系统误差,高标准、高精度过渡车场弧线段

为保证2204皮顺车场弧线段掘进工作高标准、高精度完成,在测量技术方面,经生产技术科全体技术人员共同努力,改进了传统的掘进弧线段“切线法”测量技术,构想出了“一次通视法”测量方法,此测量方法不仅消除了传统 “切线法”存在 系统误差,而且简化了测量工作,节约了测量时间,提高了测量效率,提高了测量精度,且在2204皮顺车场弧线段掘进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2012年4月18日,2204皮顺车场顺利、成功、圆满的过渡了弧线段。

2、采煤工作面做到精采细收,提高资源回采率

生产科专业技术人员加大下井力度,加强两方面现场管理,一方面监督采煤工作面采高和浮煤情况,另一方面对现场的隐患和问题进行检查,对于查出的问题,写出整改通知单。通过加强工作面采高和浮煤管理力度,煤炭回收效果非常明显。区队努力清理工作面和两巷浮煤,全力按照设计采高标准进行回采工作,这些变化充分说明了生产科回采率监督管理工作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3、坚持抓采掘接替工程,重点抓好掘进工程进度

通过采取专门措施,及时调整掘进工程部署,缓解采掘接替压力,重点确保2204掘进工作面施工,在政策上、组织上、经济上、材料上向重点工程倾斜,保证了重点工程的施工进度,为采掘正常接替奠定了坚实基础。

4、落实施工标准、强化现场管理,提升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及员工素质 从4月份开始通过落实开掘巷道文明施工标准、从开掘现场管理开始逐渐延伸到采煤现场管理,并且在现场落实过程中克服不足、寻找差距,通过不断的强化现场管理,使采煤施工现场管理得到了进一步

规范,区队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施工现场环境及文明卫生大大好转,使采煤系统管理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

5、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完善质量标准化建设

抓好工程质量不但是公司长远利益的需要,而且是安全工作的基础。为切实搞好我矿采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生产技术科从标准、目标、责任、措施、考核等环节入手,逐步建立完善了标准化工作体系,为确保责任制落到实处,在制定完善各项制度的基础上,我们狠抓现场落实,加大现场检查力度,通过督促区队不断强化标准学习,健全完善制度,狠抓责任制落实,促进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深入开展。

6、打基础,上标准,全面推进“一通三防”工作

为搞好“一通三防”工作,从源头抓起,生产技术科严格实行“一通三防”质量标准化实施细则,对矿井各单位的“一通三防”质量标准化进行考核,通过实行各单位的“一通三防”质量标准化与其“奖罚”挂钩,充分调动了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了我矿“一通三防”顺利和深入展开。

7、继续监督管理地面土建工程,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在生产技术科的监督和指导下,本月我矿灌浆站基础得到了顺利浇筑和部分灌浆设备安装;另,为进一步优化矿区道路建设地面煤流运输系统,在矿领导的指导下,生产技术科专业人员通过精确测量,初步完成了新建办公楼前道路平整工作和煤流系统基础浇筑工程。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采煤、掘进工作面质量标准化考核管理标准》的标准掌握不细,主动管理的意识不强,平常管理还存在作风浮漂现象。

2、回采监督管理工作需加大工作力度,严格从现场监督方面保证我矿的煤炭回收管理工作。

3、技术基础资料需进一步规范、完善和提高。

4、在矿井技术优化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出更多的技术创新项目。

四、生产技术科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1、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下井力度,监督、指导区队按照规程措施要求和工程质量标准施工,通过现有人员力量加大对各采掘工作面的现场技术指导工作。

2、进一步加强煤炭回收管理工作,切实将我矿的煤炭回采率提高上去。

3、加强基础工作管理,继续完善、更新、填绘各种图纸资料,检查和评比作业规程及措施,为生产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加大技术创新项目工作开展,提高矿井安全生产能力。

5、制定有效措施,努力完成矿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总结:生产技术科1-6月份在矿领导的带领下,担起责任,完成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了技术支持作用,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煤矿技术管理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时刻开展自我批评,努力克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生产技术科要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坚决完成矿安排的各项工作,力争使生产技

篇三:生产技术部工作总结

2013年生产技术部工作总结

2013年,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和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下,紧紧围绕2013年度工作目标、部门工作目标,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和技术监督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以制度化、精细化、标准化为管理手段,加强安全生产执行力和时效性。严格工作计划、布置、控制、总结流程闭环管理;加强设备事故预控、隐患治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充分发挥职能管理作用,全面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现就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产品完成情况及产品产率(统计到2013年10月)。

二、强化生产管理,加大生产组织力度。

1、为能更好的组织生产,努力提升公司综合实力,生产技术部积极配合公司领导,根据公司生产装置实际生产能力及市场行情,认真编制每月的生产计划。

2、加大生产现场管理工作力度,严格执行安全法规、生产操作规程,杜绝重大设备、人身伤亡事故。在生产现场管理上,狠抓安全

管理和违章违纪现场管理,每天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对违章违纪的责任人进行处罚,

3、针对各车间无法自己完成的维修项目,生产技术部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协调外来单位进行维修,确保了各车间正常生产。

4、严格执行公司考核制度,每周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一次全厂工艺指标、设备检查,并对每月消耗偏差较大的指标及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于每个月的30日,与质监部、经营部一起到各车间进行原材料的统计盘库工作。

三、完善工艺、设备管理考核制度。

1、认真做好各车间生产工艺指标考核工作。我部门下发了《工艺指标考核规定》,在生产工艺指标考核工作方面,根据工艺指标对生产系统影响程度的不同作相应的考核,将工艺指标分为A类、B类、C类指标,其中A类指标由生产技术部进行考核,B类、C类指标由车间自行考核,通过对各车间工艺指标考核,各车间工艺指标合格率明显提高。

2、在2012年设备管理考核细则基础之上,继续完善考核制度。通过对2012年各单位设备故障率、设备事故、辅料消耗、备品件库存、计划检修执行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统计,重新量化考核标准。细化了考核方案的,比如,每个月月末,都会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对全厂设备进行设备完好评估,奖罚分明,确保了制度能够执行,考核能到位。

3、每周一进行全厂工艺、设备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求各

单位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验收,各车间工艺指标合格率有所提高、设备事故率有所降低,取得了良好效果。四、积极申报质量管理优秀成果、节能改造项目、优秀成果、优秀新产品、优秀论文等创新项目。

1、2013年3月31日向集团公司计量检测中心上报三项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其中焦炉煤气的深加工及利用探讨获得了煤炭工业2012年度质量管理优秀成果,焦炉烟道余热回收利用及推广获得山东省煤炭行业2012年度质量管理优秀成果。

2、2013年3月向内蒙古自治区上报了三项节能改造项目;3、2013年5月向集团公司上报了三项优秀成果、一项优秀新产品、12篇优秀论文;

4、2013年10月向鄂尔多斯市上报了三项节能改造项目。

五、加强学习活动开展工作。

生产技术部积极响应公司开展加强学习的精神,每月制定本部门本月学习计划,积极参加由公司组织的全体学习。通过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而且加强了劳动纪律。除了公司定期学习外,我部人员还在空余时间自修,并取得相关资质,如初级工程师证、职业资格证等。另外我部门人员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会,通过参与民主生活会,我部门每个人员对自己进行了自查自纠,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于生活中的的不足,从而让我们知道在今后工作、生活中如何提高自己。通过我部门自我学习及参与公司培训活动,我们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增长了专业知识,素质也相应提高。

六、加强统计管理工作。

在统计工作上,我部门每天根据各车间提供的生产报表及时编制公司生产经营调度报表,上报公司相关领导,并时时完善调度报表。重视原始记录、台账、统计报表管理工作,定期对各车间的原始记录、台账等进行检查,确保生产现场原始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

七、设备改造,技术创新

1、备煤车间精破碎给料机改造

原激振器电机7.5KG车间制氮站改造

车间制氮站原有2(转载于: 在点 网:生产技术年度总结)台Y型空气压缩机,在正常生产时必须保证两台全开,而Y型活塞压缩机故障率高、维修费用高,一旦出现故障,全厂氮气供应受到制约,外购又给公司增加了生产成本,氮气供应不及时会危及安全生产,造成全厂性停车。生产技术部与车间就该问题召开分析会,与车间一起研究了可行的改造方案,新增一台空气压缩机作为备用,一台出现故障时立即开启备用机,从而实现安全稳定生产。

6、风机双电源快速切换装置

焦炉的生产离不开煤气鼓风机组,是整个焦化厂的核心关键设备。我公司鼓风机为两路高压供电,但不能实现互切,一旦一路电源出现故障,势必会导致全厂性停车,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根据内蒙古能源公司领导指示增加风机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在202配电室增加了风机双电源快速切换装置,实现了煤气鼓风机双电源互切,保证了焦化厂安全、稳定的生产。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全部内容,讲的是关于工作、完成、施工、安全生产、安全、工程、质量、现场等方面的内容,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煤矿生产技术总结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煤矿生产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工作总结之家。

篇一:煤矿技术科2015年总结

青岗坪煤矿生产技术科2015年度工作总结

2015年生产技术科在公司领导和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区队的互相协助下,全体技术人员兢兢业业、团结协作,围绕我矿生产和企业发展目标,在生产技术管理、布局安排、掘进回采、计划设计、工程质量验收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技术工作。生产技术科严格按照我矿制定的各个施工作业规程、措施,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顺利完成了矿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为了更好的完成下一年度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现对生产技术科2015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5年以来主要特点和具有创新性的内容:

1、通过生产技术科的努力工作,技术管理工作逐渐走向正规化、制度化。首先完善基础资料,从矿井水文地质、矿井测量、矿井图纸、巷道设计抓起,积累了自己的资料管理经验并建立资料管理制度,从技术上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其次规范并修编了我矿的各种施工作业规程、技术措施及各种图纸资料,严格执行作业规程的修编、会审,要求“一工程一措施”,增补了技术资料管理漏洞,完善并规范了月度规程及措施会审制度,健全了单项工程开、竣工验收制度,单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制度、顶板分析会制度、隐患排查分析会及周、月度生产技术例会制度。建立施工规程及措施管理台账,并将各类规程及措施归档。在开展好各项技术工作的同时,加强与基层单位的工作联系和沟通,及时提供基层单位所需的各种技术资料,对矿井建设一、

二、三期验收资料了汇编,组卷,存档,制定了《青岗坪煤矿2015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记起每季度的修编,并组织全矿采、掘、机、运、通各单位学习。

2、质量标准化建设体系按照新的规范进行了的完善,坚持采、掘、机、运、通等各专业质量旬检查、旬检的管理办法,与安监科组织各采掘单位及辅助单位每月上、中、下旬组织三次质量标准化检查,

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在检查中互相取长补短,促进质量标准化建设步伐,共组织各类质量标准化检查33次,使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3、在矿井生产计划、采掘接续及设计方面,做到每月及时编制月度生产接续及作业计划。为更好的做好矿井设计,生产技术科相关技术人员现场考察,收集查看资料,分析对比,提出设计方案,在总工程师及各个矿领导的指导下,共完成矿井设计5个:42103工作面安装、42104工作面拆除、一采区东翼采空区导水通道、一采区4#车场、42106工作面。通过现场把关,现场指导,42104工作面拆除、42103工作面安装、一采区东翼采空区导水通道掘进、一采区4#车场掘进工作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2015年矿井防治水为我矿工作重中之重,生产技术科地测组加强了矿井地质及防治水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地质资料,彻底消除了水害安全隐患。

(1)雨季三防及防治水制度 由总工办牵头编制矿井防治水制度汇编,并成立专门的矿井防治水机构,并以公司文件下发。

(2)完成了42103工作面的探煤情况汇总,对回采工作面进行探顶底煤,充分掌握回采期间的煤层实际情况,为后期回采掌握更为充分真实的地质资料。对工作面内可能存在的构造进行分析,为综采工作面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一采区4#车场,掘进过程中岩性由岩巷—半煤岩—煤巷,在掘进过程中,及时收集记录巷道的地质资料,为42106掘进打好地质资料基础。

(4)每月都对各回采工作面进行了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目前已下发11份地质及水害和地质预报。每月月初对本月采掘计划内的工作面进行了防治水隐患排查分析;月底对本月的水情水害情况进行了总结。

(5)每月不定时的对全矿各个涌水点进行水情观测,及时观测涌水点水量变化,建立完善了涌水台帐,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及时为矿井的水害防治提供准确的依据。

(6)加强对42101、42102、42104回采工作面老塘出水的观察、分析、记录。编制42103工作面防治水应急预案。

(7)随着42106掘进工作的开展,评估了42104老空积水对42106掘进及回采的影响,编制了疏放42104采空积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8)加强对42103工作面回采期间防治水水工作,对有水患的区域提前预测预报,制定防治水专项措施。

(9)青岗坪煤矿井下排水系统改造:

井下排水系统(清水部分):

1)42101采空区涌水从运输顺槽密闭墙流出→42102回风顺槽联络巷水沟→一采区辅助运输巷里端水沟→42102回风顺槽联络巷水沟→42104运输顺槽密闭墙翻水池→进入42104运输顺槽→一采区东翼采空区导水通道→42102采空区(进行沉淀)→一采区疏水巷→井底强排水泵房→井底水仓外仓→地面

2)42104采空区涌水(进行沉淀)经42104运输顺槽→一采区东翼采空区导水通道→42102采空区(进行沉淀)→一采区疏水巷→井底强排水泵房→井底水仓外仓→地面

3)42102采空区涌水(进行沉淀)→一采区疏水巷→井底强排水泵房→井底水仓外仓→地面

井下排水系统(污水部分):

42103工作面涌水经回风顺槽用管路排出→一采区辅助运输巷外端水沟→一采区联络巷水沟→井底大巷水沟→井底水仓水沟→沉淀池(进行沉淀)→井底水仓内仓、外仓→地面污水处理厂

5、认真做好矿井测量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矿井准确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生产技术科测量组人员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验,以减少因仪器误差而导致的测量误差。为避免因矿井自燃条件和其他各种因素对导线点的影响,坚持从基准点导点对施工巷道的导线点不断进行复测,对以破坏的导线点进行 重新放样砸点,以保证在掘巷道的准确性。除此,由于井下巷道压力比较大,测量组对井下巷道布臵了顶板沉降和巷道收敛观测点,并根据规范对各处点进行测量观察并完善台账,为我矿巷道的支护提供指导性依据。此外,测量组还对地面建筑物布臵了沉降观测点,按照规程规定对建筑物进行测量并建立台账。特别是今年在施工强排水硐室时,测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室坚持每天安排技术人员配合工区对强排硐室基准线进行校验,并给出各个关键部位的基准线。

6、煤炭生产管理

作为管理全矿煤炭生产的科室,在日常的生产管理过程中,生产技术科始终坚持珍惜资源,减少浪费,确保工作面回采率达到要求,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以及井下复杂的生产条件,全科人员,特别是生产调度室人员,科学调度,合理安排,对工作面的每一个生产细节进行跟踪,及时调度及督促现场生产环节,不但实现了稳产,而且最大限度的回收了煤炭资源。由于42103工作面煤质较硬,出现放煤困难、上、下隅角悬顶等问题,生产技术科于7、8、9月份组织人员进行跟班,召开各种专项会议,期间采用了预裂爆破等措施,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9月末42103工作面上、下出口底板标高基本持平,老塘出水不易排出,积聚在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积水由前后部刮板输送机随煤炭一同拉出,严重影响煤质,由生产技术科牵头,在矿领导的带领下,采取了不同措施:波浪式采煤,加高后溜,改变42103工作面排水系统,经过两个月的努力,42103工作面排放水达到预期效果。

7、掘进管理

2015年掘进任务较少,前半年主要协助进行42013工作面安装、42104工作面回撤、强排水泵房浇筑支护及巷道修护工作。下半年,根据矿井接续计划,编制了一采区4#车场设计、规程及42106工作面设计、规程,并于10月份开始掘进。

(1)在强排水泵房浇筑期间,不断优化不同断面的浇筑工艺,采用木模板加钢管扣件式脚手架组合制模,高质量的完成了井下强排水泵房的大硐室浇筑。

(2)协助完成了42104工作面的回撤与42103工作面的安装工作,在此期间培养了一批综采工种,为青岗坪煤矿成立综采工区提供了人员保障。

(3)完成了一采区辅运大巷至一采区辅助运输巷延伸间多处巷道、特殊硐室的近千米的修护工作,优化修护质量控制。

(4)编制一采区4号车场与42106工作面掘进作业规程2本。

(5) 一采区4#车场掘进设计标高把控要求比较严格,巷道断面多,巷道拐线施工频繁,并有3处过巷施工,综掘工区每班安排技术员跟班,严格把控,按照图纸设计施工。

二、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以及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生产技术科现有人员大部分比较年轻,在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上存有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以下为主要存在问题:

1、生产技术科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2、技术工作超前性不够。基础技术工作比较薄弱。体现在日常技术工作不规范;工作面设计内容程序不够规范;作业规程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基础技术资料收集、整理不全面、不及时,图纸管理不规范;超前指导性不够。

3、技术管理制度有待进行一步健全和完善。

4、对新技术、新科技运用上存在不足,不能很好运用现在的科技手段服务于技术工作。

篇二:煤矿生产科年终工作总结

2013年工作总结

暨2014年工作安排

平煤股份九矿生产技术科

2012年11月11日

2013年工作总结暨2014年工作安排

2013年,采生产技术科在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业务科室的大力配合和协助下,全体技术管理人员兢兢业业、团结协作,围绕我矿安全生产和企业发展目标,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管理(来自:3/h,最小为7月上旬,涌水量54.34m3/h)、地安风井平均涌水量154.25m3/h(其中最大为8月中旬,涌水量194-215m3/h,最小为10月份,涌水量126.84m3/h)。

4、按照今年雨水多、汛期提前的特点,配合调度室于3月初制订了2013年雨季三防工作计划,并配合安检科自4月份开始进行防治水和雨季三防方面检查12次,查出问题22条,除“一、二级水仓需清理”和“一水平外水仓需施工”因矿井处于停产状态,暂无法进行处理外,其它水灾隐患已按“五定”原则全部整改到位。

5、为加强和集团公司的接轨,根据集团公司要求,编制并上报了2013年地质测量工作计划、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计划、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带压开采措施等,编制了生产技术管理办法、生产技术部管理办法、地测防治水管理办法、地测防治水实施细则、支护材料管理办法、煤质管理办法、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等方面的资料,为矿

井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提供了基础依据。

6、根据县公安局关于爆破许可证方面的有关要求,我们对照两个标准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编制了爆破许可证申请资料(非营业性),并上报市公安局。期间组织相关部室多次深入现场进行认真检查,研究处理方案,并积极协调相关部室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了处理。

7、根据集团公司的反馈意见,我们对2013年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和2013年度矿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了修订、补充。积极联系郑州设计院对紧急避险系统设计进行了修订,并通过了集团公司组织的评审,终稿目前正在修订之中。

8、根据有关部门要求,按时填报了固体资源报表、取水许可证申请资料、雨季三防和防治水工程进度报表等,并配合完成了资产移交方面的材料。督促地质报告的装订、提交工作。

9、按照集团公司文件要求,整理完善《2013年度矿井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21042工作面掘进作业规程》、《21062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并上报集团公司评审。

10、整理突水淹井台帐、突水点台帐,收集气象资料,测定、统计矿井涌水量和生活用水,整理、完善其它相关地测防治水记录和资料。

11、根据井下实际情况,修订矿井检修方案及各类措施,并上报集团公司生产处。

12、整理矿井关闭方案及设备回撤安全技术措施。

13、整理矿井回收支架、设备成本测算,上报机电处、物供中心、

租赁站。

14、查阅矿井关闭程序,整理董事会、股东会议程。

15、对留矿职工进行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水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防治水规定、水灾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和考核。并组织全体科员对“七项规定”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领会。

16、组织对科室资料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整理,所有资料全部严格进行分类存档、统一编号,实行严格的资料借阅制度和测量仪器使用制度,并安排专人具体负责和管理,确保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

17、结合生产技术科和地测科现状,认真组织科员学习义煤集团公司文件、相关标准、管理办法等,提升职工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煤矿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必然会被淘汰。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是全矿安全生产的先峰,只有真正掌握生产安全各环节的管理重点的相关要求,不断了解新理念、新知识,方可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学习,我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温故知新”,在工作之余,我对以往专业教材再次温读,通过联系现场实践,不但加深了理解,而且发掘了书中内潜,为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优化劳动组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②有选择、有针对的查阅煤矿安全生产网、土木工程网、测绘网的有关期刊,了解煤矿安全生产、测量、防治水相关方面的技术前沿话题。③自我加压,主动积极的培养、锻炼自我,并带领全科室成员努力学习新知识、新理

念、新方法,将他们培养成为学习型、实用型的复合人才。

(三)坚定信心、团结协作、夯实安全基础

虽然到现在我矿仍没有复工,来自各方面信息也对我矿不利。在这非常时期,我们坚持怀着感恩企业、感恩职工之心,坚持以集团公司“抓安全夯根基,降成本增效益,调结构转方式,重民生建和谐,努力开创企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和“稳增长调结构百日攻坚行动“的主题武装自己的头脑,紧紧团结在公司领导的周围,思想上同公司领导保持高度一致、高度统一,发扬爱岗敬业,努力拼搏的精神,密切配合各部室、区队的工作,开拓创新,同领导、各部室加强沟通和问题的探讨,紧抓安全零事故这一主线,围绕隐患整改、安全通风排水、制度完善和落实等方面开展工作,从生产技术方面确保安全,为公司整体安全奠定基础。

二、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将继续围绕在矿领导周围,以安全零事故为目标,以公司下达各项任务为工作重点,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安全第一”的方针,筑牢安全防线,以安全带动其他工作扎实推进。具体打算如下:

1、努力学习集团公司各项精神指示,断续和矿领导保持高度一致,断续和各部室、区队保持密切联系,为公司安全稳定奠定基础。

2、加强对本部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积极做好矿井关闭方面、技术、防治水方面的各项基础工作,解决通风排水中的安全问题。

3、每月定期对在职职工进行防治水和质量标准化方面的知识培训。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主要描述工作、进行、安全、矿井、生产、技术、防治、资料,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小麦生产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麦生产总结》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工作总结之家。

篇一:技术总结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根据农技中心测产调查,今年全市实收小麦面积208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平均亩产383.8,总产达79830.4万公斤,实现连续6年夏粮大丰收,与上年相比,平均单产增

2.9公斤,增幅0.76%,总产增加603.2万公斤,增幅0.77%。从成产三因素看,今年小麦亩穗数34万,穗粒数为31.1粒,千粒重为42.7克(雨前44.4克,雨后42.7克),与去年的33.8万、30.5粒和43.47克相比,呈“两增一减”态势,即群体增0.2万头,穗粒数增加0.6粒,千粒重减少0.77克。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得力,职能部门配合行动有力,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秋收麦播期间为确保适期播种,夯实麦播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秋收秋种电视电话会议、小麦播种工作会议等。抓好各项麦播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了小麦播种工作。麦播后,特别是去年11月底、12月初旱情逐渐显现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打造邓州粮食主产核心区,多次召开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抗旱浇麦工作会议,为做到未雨绸缪,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对各乡镇抗旱浇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抗旱浇麦工作,如对农户浇麦进行财政补贴,购置浇水机械进行补贴,提前发放综合直补,保证低价抗旱用油、用电,引丹灌区开闸放水,广播电台大力宣传抗旱先进典型等,并协调农业、供销、水利、农机、气象、电业、石油等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支持抗旱工作,确保了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

3、技术服务到位,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在小麦备播、播种、管理等关键时期,我们及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近百场次,举办专题培训会34期次,培训农民15000余人次,开办电视讲座10余期,发布50余条农业短信,印发技术资料10余万份,大厅服务咨询50期300余人次,多途径、多角度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真正把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和抗逆生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落实到小麦生产中。在小麦生产过程中,针对小麦不同生育期遇到的不同问题,我们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适时提出技术管理意见,为领导科学决策,指挥小麦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如去冬今春小麦严重干旱期间,农技中心组织土肥专家定期测试墒情,根据苗情、旱情,发10期抗旱简报,36条抗旱新技术短信息,组织全体技术人员组成12个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科学指导群众采用新技术、新措施做到节水、节时、节能,浇好保命水、丰产水。又如,小麦生长中后期,我们针对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吸浆虫和锈病,组织26名技术人员,四次深入田间踏查,对锈病和吸浆虫发生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及时提出防治措施,为领导科学决策、及早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依据。

4、示范样板创建,为小麦生产提供了典型引路作用。今年以市政府为总牵头人,在腰店、桑庄等乡镇创建万亩小麦高产示范方的同时,涉农部门分别在全市26个小麦主产乡镇内,共建“万、千、百、十”不同类型的小麦示范样板田126个,面积达25万余亩,示范方内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围绕粮食高产、粮食增产、高产创建、探索模式、服务指导等方面大力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如腰店乡、桑庄镇示范方,特别是腰店乡黑龙村百亩示范方,采取“六统一”,规范有效地落实了关键措施,取得了较高产量。据省农调队5月19日上午现场测验,百亩示范方,面积132亩,亩群体43.4万,穗粒数37粒,千粒重预计42克,按85%折亩产579.5公斤。5月31日邓州市农业局专家组又一次现场实测,亩产584.9公斤,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5月21日省小麦专家胡廷积、张世英一行在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等领导同志陪同下到示范方现场进行观摩和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5月23日全南阳市示范方创建示范观摩会在邓州召开,兄弟县镇平县组织其乡镇党委书记、农业局等单位领导,来邓州观摩,现场考察小麦示范方建设成效。领导和同志们均为大旱之年邓州市万亩示范方能够取得如此高的产量赞叹不已。

5、落实主要技术措施,强化生产管理,为小麦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①、大型整地和收获机械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整地和收获的质量、效率,为适时适墒播种和抢收抢种创造了条件,赢得了主动,本年度机耕机耙面积占98%,机播面积占70%,机收面积占90%以上,为小麦适时适墒播种,保证一播全苗和实现抢时收割“龙口夺粮”提供了有效保障。

②、优良品种的广泛普及是今年小麦增产的内在因素,随着国家良种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市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早熟、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如郑麦9023、豫麦70—36、04中36、偃展4110等占到了90%以上,其中9023占60%以上、豫麦70—36占15%,04中36占5%,有效地发挥了优良品种的抗逆增产作用,在大力推广主导品种的同时,我们积极引进示范有苗头的新品种,如郑麦366、豫农202等12个,为邓州小麦优化品种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

③、测土化验、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为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今年,邓州市农技中心根据近几年取土化验的结果,对我市不同土壤类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肥配方,并发放施肥明白卡10余万份。农户按方施肥,既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又节约了肥料,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如刘集镇单坡村千亩配方施肥示范方,平均单产527.5公斤,腰店黑龙村配方施肥样板田132亩,平均单产584.9公斤,比全市平均产量383.8公斤,亩增201.1公斤,增产率达52.4%,据抽样调查测算,全市应用配方施肥面积19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5%,其中,精准配方面积20万亩,平均单产465公斤,比当地经验施肥平均亩产397公斤,亩增68公斤,增产17.1%,配方施肥的节本增效效果十分显著。

④、强化预测预报,科学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今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麦播期间,普及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等技术,面积达180万亩次以上,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地下害虫的危害,降低了病虫基数,而且兼顾了生态效果。二是狠抓了冬前化除和早春麦田杂草的防治工作,麦田化除190万亩次,占应防面积的90%左右,有效解决了杂草与麦苗争水、争肥问题,这对今年抗旱保苗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狠抓了以吸浆虫、条锈病、蚜虫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由于防治措施得力,有效控制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减轻了损失,为小麦正常生长创造了条件。

⑤、立足抗旱保苗,加强麦田管理,为大旱之年夺高产保驾护航。今年,针对冬春连旱的天气情况,以抗旱浇麦为主、结合中耕镇压、化学除草、防病治虫进行了麦田管理,在抗旱浇麦阶段,全市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水源、人力和机械动力,尽最大努力扩大浇灌面积。抗旱浇一遍水的有130万亩左右,其中浇两遍以上的45万亩左右,确保了大旱之年不减产。抗旱浇麦成效显著,据调查浇水与未浇水的麦田产量差异很大,如:文渠乡肖店村农户张绍斌3.5亩小麦浇了两遍水,据测产,亩产高达591.8公斤,而邻地段士训的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332.0公斤,浇过两遍水的比未浇水的亩产多259.8公斤,增产率达78.3%。又如:张村镇李楼村的路培虎1.5亩小麦浇了一遍水,亩产463.8公斤,而同村刘德中的5亩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224.8公斤,浇一遍水比未浇水亩产多了239公斤,增产率达106.7%,浇水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以后号召群众抗旱浇麦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二、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从光照、温度、降水主要气象因素来看,小麦全生育期内(2010年10月10日—2010年5月31日),0℃以上的有效积温为2517.3℃,降水303.4mm,光照993.5小时,与我区小麦正常生长所需的2221℃、275mm,1100小时相比,积温多了296.3℃,降水多了28.4mm,光照少了106.5小时,从时空分布看是利弊兼有,弊大于利,特别是降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前期少,后期多的现象,从出苗到拔节阶段降水量极少,从10年10月23日到09年2月7日一百多天总共降雨量不足11mm,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冬春连旱现象,而在即将收获的5月27、28两日降雨量却达83.5mm,造成我市大部分麦田穗发芽,给我市小麦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具体分析如下:

1、腾茬—整地阶段(9月20日—10月10日)

此阶段降水10.5mm,积温375.2℃,日照时数48.3小时,阴雨较多,温度不高,光照不足,对秋作物收获晾晒不利,但适合人们田间劳作,利于加快收获进度,并为麦播整地积累一定的墒情。

2、整地—播种阶段(10月11日—11月5日)

此阶段积温406.9℃,降水39.8mm,光照时数89.4小时,晴天多,雨天少,但雨量集中,特别是我市10月20—22号下了一场透墒雨,降雨量达38.6mm,为整地和播种创造了良好条件,据调查我市绝大部分田块都集中在10月25日前后播种,适期适墒播种,由于底墒充足,做到了一播全苗,麦播基础较好,全市小麦苗足苗匀,前期苗情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在一定程度上为减轻越冬干旱创造了条件。

3、出苗—越冬阶段(11月6日—12月20日)

此阶段积温369℃,降水5.5mm,光照时数221.9小时,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晴天多,加之有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快,全市麦田出现严重旱情,部分麦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黄苗死苗现象。不过麦田旱情在11月底、12月初逐渐显现,此时小麦的第一分蘖高峰期即将结束,多数麦田越冬前总茎数已经达到或接近常年同期指标,且多为大分蘖,而苗期适当干旱还有利于根系深扎,增强植株抗旱抗灾能力,所以对这类播种基础好,后来又浇水的麦田,群体影响不大,甚至比去年有所增加,但部分整地质量差、播种晚又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旱象虽重,但这类麦田往往播量较大,靠主茎成穗,较大的播量冲抵了因干旱造成的分蘖少成穗率低的弊端,且因为主茎成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也不低,产量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4、越冬—返青阶段(12月21日—09年2月5日)

此阶段积温157.7℃,降水4.2mm,光照时数190.5小时,降水仍偏少,旱情仍在发展,小麦苗情持续恶化。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及早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各地狠抓落实,迅速掀起了抗旱浇麦夺丰收的麦田管理高潮,浇水面积达130万亩左右。

5、返青-拔节阶段(2月6日—3月10日)

此阶段积温240.2℃,降水16.2mm光照时数75.4小时,2月8日、16日、17日、26日和3月2日有明显降水,连降小到中雨,加之抗旱浇麦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数麦田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受旱麦田苗情明显好转,其中一、二类麦田比例已较冬前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

6、拔节—抽穗阶段(3月11日—4月10日)

此阶段积温369.3℃,降水33.6mm,光照时数144.4小时,3月12日降水17mm,23日降水6.2mm,27-28日降水4.2mm,由于降雨有所增加,旱情基本解除,光照充足、温度较适宜,小穗小花发育较好,结实率高,这是今年小麦穗粒数增加的原因之一。这时小麦病虫害有所抬头,3月18日在构林镇五道岗发现了条锈病发病中心,蚜虫也逐渐增多,吸浆虫也开始羽化出土,病虫害防治到了关键时期。

7、抽穗—成熟阶段(4月11日—5月31日)

此阶段积温974.2℃,降水204.1mm,光照时数271.9小时,此时是形成籽粒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降水量达204.1mm,占全生育期总降水量的六成多,光照略显不足,但基本上能满足小麦从灌浆到成熟的整个过程的需要,温度适宜,适合灌浆,且灌浆时间长,较去年长2—3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所以今年穗粒数和千粒重也都比较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今年小麦即将收获时,5月27日—28日全市突降大雨,降雨量达83.5mm,持续时间长达48小时,造成我市95%以上麦田出现穗发芽现象,粒发芽达56%以上。成熟早、种子休眠期短的品种发芽、霉变更加严重,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提醒我们在品种利用上应考虑到后期穗发芽的问题,注意推广和培育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要做到半冬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合理搭配。

2、建议我市各级领导以继续搞好邓州小麦生产为抓手,重视和狠抓粮食生产,同时我们也要请求上级职能部门对邓州粮食生产大县予以关注和支持。促进邓州市粮食高产、稳产、

篇二: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根据农技中心测产调查,今年全市实收小麦面积208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平均亩产383.8公斤,总产达79830.4万公斤,实现连续6年夏粮大丰收,与上年相比,平均单产增2.9公斤,增幅0.76%,总产增加603.2万公斤,增幅0.77%。从成产三因素看,今年小麦亩穗数34万,穗粒数为31.1粒,千粒重为42.7克(雨前44.4克,雨后42.7克),与去年的33.8万、30.5粒和43.47克相比,呈“两增一减”态势,即群体增0.2万头,穗粒数增加0.6粒,千粒重减少0.77克。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得力,职能部门配合行动有力,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秋收麦播期间为确保适期播种,夯实麦播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秋收秋种电视电话会议、小麦播种工作会议等。抓好各项麦播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了小麦播种工作。麦播后,特别是去年11月底、12月初旱情逐渐显现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打造邓州粮食主产核心区,多次召开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抗旱浇麦工作会议,为做到未雨绸缪,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对各乡镇抗旱浇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抗旱浇麦工作,如对农户浇麦进行财政补贴,购置浇水机械进行补贴,提前发放综合直补,保证低价抗旱用油、用电,引丹灌区开闸放水,广播电台大力宣传抗旱先进典型等,并协调农业、供销、水利、农机、气象、电业、石油等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支持抗旱工作,确保了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3、技术服务到位,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在小麦备播、播种、管理等关键时期,我们及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近百场次,举办专题培训会34期次,培训农民15000余人次,开办电视讲座10余期,发布50余条农业短信,印发技术资料10余万份,大厅服务咨询50期300余人次,多途径、多角度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真正把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和抗逆生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落实到小麦生产中。在小麦生产过程中,针对小麦不同生育期遇到的不同问题,我们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适时提出技术管理意见,为领导科学决策,指挥小麦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如去冬今春小麦严重干旱期间,农技中心组织土肥专家定期测试墒情,根据苗情、旱情,发10期抗旱简报,36条抗旱新技术短信息,组织全体技术人员组成12个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科学指导群众采用新技术、新措施做到节水、节时、节能,浇好保命水、丰产水。又如,小麦生长中后期,我们针对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吸浆虫和锈病,组织26名技术人员,四次深入田间踏查,对锈病和吸浆虫发生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及时提出防治措施,为领导科学决策、及早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依据。4、示范样板创建,为小麦生产提供了典型引路作用。今年以市政府为总牵头人,在腰店、桑庄等乡镇创建万亩小麦高产示范方的同时,涉农部门分别在全市26个小麦主产乡镇内,共建“万、千、百、十”不同类型的小麦示范样板田126个,面积达25万余亩,示范方内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围绕粮食高产、粮食增产、高产创建、探索模式、服务指导等方面大力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促进粮食生产规模

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如腰店乡、桑庄镇示范方,特别是腰店乡黑龙村百亩示范方,采取“六统一”,规范有效地落实了关键措施,取得了较高产量。据省农调队5月19日上午现场测验,百亩示范方,面积132亩,亩群体43.4万,穗粒数37粒,千粒重预计42克,按85%折亩产579.5公斤。5月31日邓州市农业局专家组又一次现场实测,亩产584.9公斤,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5月21日省小麦专家胡廷积、张世英一行在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等领导同志陪同下到示范方现场进行观摩和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5月23日全南阳市示范方创建示范观摩会在邓州召开,兄弟县镇平县组织其乡镇党委书记、农业局等单位领导,来邓州观摩,现场考察小麦示范方建设成效。领导和同志们均为大旱之年邓州市万亩示范方能够取得如此高的产量赞叹不已。【小麦生产技术总结】相关文章列表: ·年终技术工作总结·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工作总结·业务技术工作总结·我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建设有限公司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科技产业管理处工作总结·技术人员年终工作总结 【返回 技术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5、落实主要技术措施,强化生产管理,为小麦生产打下坚实基础。①、大型整地和收获机械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整地和收获的质量、效率,为适时适墒播种和抢收抢种创造了条件,赢得了主动,本年度机耕机耙面积占98%,机播面积占70%,机收面积占90%以上,为小麦适时适墒播种,保证一播全苗和实现抢时收割“龙口夺粮”提供了有效保障。②、优良品种的广泛普及是今年小麦增产的内在因素,随着国家良种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市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早熟、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如郑麦9023、豫麦70—36、04中

36、偃展4110等占到了90%以上,其中9023占60%以上、豫麦70—36占15%,04中36占5%,有效地发挥了优良品种的抗逆增产作用,在大力推广主导品种的同时,我们积极引进示范有苗头的新品种,如郑麦366、豫农202等12个,为邓州小麦优化品种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③、测土化验、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为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今年,邓州市农技中心根据近几年取土化验的结果,对我市不同土壤类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肥配方,并发放施肥明白卡10余万份。农户按方施肥,既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又节约了肥料,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如刘集镇单坡村千亩配方施肥示范方,平均单产527.5公斤,腰店黑龙村配方施肥样板田132亩,平均单产584.9公斤,比全市平均产量383.8公斤,亩增201.1公斤,增产率达52.4%,据抽样调查测算,全市应用配方施肥面积19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5%,其中,精准配方面积20万亩,平均单产465公斤,比当地经验施肥平均亩产397公斤,亩增68公斤,增产17.1%,配方施肥的节本增效效果十分显著。④、强化预测预报,科学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今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麦播期间,普及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等技术,面积达180万亩次以上,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地下害虫的危害,降低了病虫基数,而且兼顾了生态效果。二是狠抓了冬前化除和早春麦田杂草的防治工作,麦田化除190万亩次,占应防面积的90%左右,有效解决了杂草与麦苗争水、争肥问题,这对今年抗旱保苗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狠抓了以吸浆虫、条锈病、蚜虫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由于防治措施得力,有效控制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减轻了损失,为小麦正常生长创造了条件。⑤、立足抗旱保苗,加强麦田管理,为大旱之年夺高产保驾护航。今年,针对冬春连旱的天气情况,以抗旱浇麦为主、结合中耕镇压、化学除草、防病治虫进行了麦田管理,在抗旱浇麦阶段,全市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水源、人力和机械动力,尽最大努力扩大浇灌面积。抗旱浇一遍水的有130万亩左右,其中浇两遍以上的45万亩左右,确保了大旱之年不减产。抗旱浇麦成效显著,据调查浇水与未浇水的麦田产量差异很大,如:文渠乡肖店村农户张绍斌3.5亩小麦浇了两遍水,据测产,亩产高达591.8公斤,而邻地段士训的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332.0公斤,浇过两遍水的比未浇水的亩产多259.8公斤,增产率达78.3%。又如:张村镇李楼村的路培虎1.5亩小麦浇了一遍水,亩产463.8公斤,而同村刘德中的5

亩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224.8公斤(转 载 于:m,光照993.5小时,与我区小麦正常生长所需的2221℃、275mm,1100小时相比,积温多了296.3℃,降水多了28.4mm,光照少了106.5小时,从时空分布看是利弊兼有,弊大于利,特别是降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前期少,后期多的现象,从出苗到拔节阶段降水量极少,从10年10月23日到09年2月7日一百多天总共降雨量不足11mm,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冬春连旱现象,而在即将收获的5月27、28两日降雨量却达83.5mm,造成我市大部分麦田穗发芽,给我市小麦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具体分析如下:1、腾茬—整地阶段(9月20日—10月10日)此阶段降水10.5mm,积温375.2℃,日照时数48.3小时,阴雨较多,温度不高,光照不足,对秋作物收获晾晒不利,但适合人们田间劳作,利于加快收获进度,并为麦播整地积累一定的墒情。2、整地—播种阶段(10月11日—11月5日)此阶段积温406.9℃,降水39.8mm,光照时数89.4小时,晴天多,雨天少,但雨量集中,特别是我市10月20—22号下了一场透墒雨,降雨量达38.6mm,为整地和播种创造了良好条件,据调查我市绝大部分田块都集中在10月25日前后播种,适期适墒播种,由于底墒充足,做到了一播全苗,麦播基础较好,全市小麦苗足苗匀,前期苗情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在一定程度上为减轻越冬干旱创造了条件。3、出苗—越冬阶段(11月6日—12月20日)此阶段积温369℃,降水5.5mm,光照时数221.9小时,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晴天多,加之有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快,全市麦田出现严重旱情,部分麦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黄苗死苗现象。不过麦田旱情在11月底、12月初逐渐显现,此时小麦的第一分蘖高峰期即将结束,多数麦田越冬前总茎数已经达到或接近常年同期指标,且多为大分蘖,而苗期适当干旱还有利于根系深扎,增强植株抗旱抗灾能力,所以对这类播种基础好,后来又浇水的麦田,群体影响不大,甚至比去年有所增加,但部分整地质量差、播种晚又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旱象虽重,但这类麦田往往播量较大,靠主茎成穗,较大的播量冲抵了因干旱造成的分蘖少成穗率低的弊端,且因为主茎成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也不低,产量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4、越冬—返青阶段(12月21日—09年2月5日)此阶段积温157.7℃,降水4.2mm,光照时数190.5小时,降水仍偏少,旱情仍在发展,小麦苗情持续恶化。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及早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各地狠抓落实,迅速掀起了抗旱浇麦夺丰收的麦田管理高潮,浇水面积达130万亩左右。5、返青-拔节阶段(2月6日—3月10日)此阶段积温240.2℃,降水16.2mm光照时数75.4小时,2月8日、16日、17日、26日和3月2日有明显降水,连降小到中雨,加之抗旱浇麦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数麦田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受旱麦田苗情明显好转,其中一、二类麦田比例已较冬前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6、拔节—抽穗阶段(3月11日—4月10日)此阶段积温369.3℃,降水33.6mm,光照时数144.4小时,3月12日降水17mm,23日降水6.2mm,27-28日降水4.2mm,由于降雨有所增加,旱情基本解除,光照充足、温度较适宜,小穗小花发育较好,结实率高,这是今年小麦穗粒数增加的原因之一。这时小麦病虫害有所抬头,3月18日在构林镇五道岗发现了条锈病发病中心,蚜虫也逐渐增多,吸浆虫也开始羽化出土,病虫害防治到了关键时期。7、抽穗—成熟阶段(4月11日—5月31日)此阶段积温974.2℃,降水204.1mm,光照时数271.9小时,此时是形成籽粒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降水量达204.1mm,占全生育期总降水量的六成多,光照略显不足,但基本上能满足小麦从灌浆到成熟的整个过程的需要,温度适宜,适合灌浆,且灌浆时间长,较去年长2—3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所以今年穗粒数和千粒重也都比较高。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今年小麦即将收获时,5月27日—28日全市突降大雨,降雨量达83.5mm,持续时间长达48小时,造成我市95%以上麦田出现穗发芽现象,粒发芽达56%以上。成熟早、种子休眠期短的品种发芽、霉变更加严重,对小麦的产

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提醒我们在品种利用上应考虑到后期穗发芽的问题,注意推广和培育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要做到半冬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合理搭配。2、建议我市各级领导以继续搞好邓州小麦生产为抓手,重视和狠抓粮食生产,同时我们也要请求上级职能部门对邓州粮食生产大县予以关注和支持。促进邓州市粮食高产、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3、以完成各级下达的项目为依托,搞好小麦技术集成推广,加大推广力度,突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提高覆盖面,使科学技术在夏粮生产中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4、建议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和巩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夏粮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5、建议在夏粮生产中,认真研究并积极推行专业合作社(协会)模式,以促进邓州夏粮产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6、围绕夏粮生产,着重研究“统”的功能,解决一家一户不能办理的事情。7、近年来,由于青壮年劳力的外出务工,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力凸显不足,旋耕和撒播面积有扩大趋势,导致麦田耕层变浅,土壤桥空不实,抵御旱灾的能力差,特别是今年问题尤为突出,前期干旱造成的黄苗、死苗现象,多数发生在这类地块中。建议为抢时播种而采用旋耕和撒播方式的农户,在播种后,要趁早对这类麦田进行镇压,踏实土壤,以预防越冬干旱造成死苗而导致产量降低。2010-2010年度小麦播种基础情况调查统计表单位 : 万亩、公斤、方、万人次、万份、元项目县区麦播面积良种补贴面积集中播种时期亩播量统一供种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精量半精量播种预留行间秸秆还田亩施有机肥配方施肥机耕面积深耕面积机播面积土壤处理亩肥料投入技术培训印发资料邓州市21020010.25—11.212.5200100705025802205202150160501208080比上年+、-+3.50-10-200+10-300-20-500+10备 注注:麦套面积折成实麦面积填报 2010 年 11 月 9 日附表2: 2010-2010年度小麦品种种植情况调查统计表单位 : 万亩、公斤项县目区麦播面积合同种植小麦面积优质强筋小麦面积普通小麦面积弱春性品种面积半冬性品种面积郑麦9023豫麦70-36西农979偃展4110豫农949其它品种(系)播种面积播量面积播量面积播量面积播量面积播量面积郑麦366衡观35矮抗58豫农202洛麦21鑫麦1998平安6号新 麦208内农科20104中36新麦18豫麦18邓麦996邓州市21060170401407012.51101259101012202048比上年+、-备 注注:麦套面积折成实麦面积填报,若有其他种植面积较大品种,在表下面一并列出。

篇三:宁陵县2015~2016年度小麦生产总结

宁陵县2015~2016年度小麦生产总结

今年我县小麦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共同努力,克服了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及低温冻害,有效控制了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再次获得夏粮生产好收成。

一、小麦生产基本情况与突出特点

今年我县小麦面积76.0万亩,主要种植品种有矮抗58、百农207、周麦27、众麦1号、漯4-168、周麦25等。全县小麦平均亩成穗数39.8万,穗粒数36.8粒,千粒重43.1克,平均亩产536.6公斤,总产40781.6万公斤。与去年相比,面积增加5.4万亩,单产增加1.2公斤,总产增加2928.36万公斤,增长7.9%。

今年小麦生产呈现以下突出特点:

(一)高产品种面积大,播种基础好。主导品种百农207、矮抗58、周麦27、周麦22、众麦1号、漯4-168、周麦25等推广面积达86.6%,构成了宁陵县优质高产品种群。其中以百农207、周麦27、周麦25为代表的新一代主导品种种植面积占52%,品种布局更科学,高产优势更突出,抗灾能力更强。播期墒情较好,精细整地、配方施肥、种子包衣、适期播种、机械匀播等关键措施得到落实,做到了适墒、适期、适量播种,提高了播种质量,实现了苗齐、苗匀、苗壮。

(二)气候异常,灾情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播后降温早,降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小麦于11月23日越冬,越冬期提前近1个月,为历史所罕见,导致越冬小麦叶少蘖小、头稀,部分品种和部分地块越冬期出现不同程度冻害。二是冬春干旱少雨,从12月上旬至翌年5月中旬,无有效降水,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加大了管理成本,导致小麦株高降低、物候期提前、成穗数减少及后期早衰。三是光照严重不足,小麦生长期间累计光照时数1099.8小时,比常年偏少16.8%,致使多数小麦个体弱、抗性差。四是部分品种白粉病、全蚀病、纹枯病偏重发生,出现早衰死亡现象,灌浆不足,品质下降。

(三)管理措施到位,减灾增收效果明显。针对越冬早、个体弱、群体小、旱情重、光照不足、病虫多发等不利因素,农业部门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成立了专家技术指导组,抽派100名中高级职称人员包乡包村开展技术服务。并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技术宣传、强化培训指导、强化高产创建,确保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早春以促为主,早追肥、早浇水、早中耕、早防病、早化除,中后期狠抓病虫综合防控、抗旱浇水、一喷三防等应对措施,减灾增收效果十分明显。根据调查,县南部两合土、粘土地麦田,浇3水或浇2水但浇水适时的小麦亩产多为500~550公斤,或更高。全县4个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实行“八统一”技术服务,平均亩

产618.3公斤,比去年的616.6公斤亩增1.7公斤。

(四)小麦成产因素“两减一增”。同2015年相比,亩穗数减少5.4万,千粒重减少1.0克,穗粒数增加5.2粒。亩穗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小麦越冬早,冬前分蘖少,大蘖少;二是拔节期严重干旱,成穗率大大降低。千粒重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灌浆期持续干旱;二是部分品种、部分地块病害重(白粉病、全蚀病、赤霉病),干旱加病害导致全县30%的小麦早衰,灌浆不足,降低了粒重。穗粒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群体偏稀,单株营养和结实性提高;二是小麦开花期光照充足,气温适宜,减少了小麦败育,提高了结实率;三是大穗型品种所占比例大。

(五)产量差别大,增减不平衡。从实收产量调查看,不同乡镇、不同土质、不同管理间,同一农户不同地块间、相邻地块不同农户间及不同品种间,小麦产量差别很大,这种现象在全县普遍存在。从全县总体看,县中部好于县南部,县南部好于县北部。从不同土质看,砂土地与两合土、粘土地相比,平均每亩相差100~150公斤;两合土、粘土地之间小麦产量差别不明显。从浇水情况看,县中部阳一、城郊、乔楼、赵村、刘楼、石桥等乡镇的两合土麦田,浇2水的亩产350~400公斤,浇3水的450~500公斤;县南部的张弓、黄岗、华堡及县北部柳河、孔集大堤以北的粘土地麦田,浇2水的亩产400~450公斤,浇3水或只浇2水但浇水适时的

小麦亩产500~600公斤。从不同品种看,百农207、周麦

27、存麦5号、徐麦31等表现抗旱、耐后期高温、病害轻,产量较高;矮抗58、淮麦22、浚2016、周麦26等表现病害重,后期早衰,产量较低。

二、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要素的影响

今年小麦生长期间,总的气候特点是:小麦前期气温异常偏低,小麦中后期气温正常偏高,冬春干旱少雨,光照严重不足。气候条件有利有弊,弊大于利。

2015年10月上旬降水36.7mm,比常年偏多25.3mm,为小麦适时播种提供了充足墒情。11月上旬降水52.5mm,比常年偏多42.6mm,有利于促进小麦分蘖生长。11月下旬(23~25日)强降雪49.0mm,比常年偏多44.0mm,雪后降温幅度大,旬平均气温-0.1℃,比常年偏低5.7℃,小麦被迫提前越冬,越冬期比常年提前28~30天。导致小麦冬前分蘖少、大蘖少、群体小,越冬苗情是近10年最差的一年。2015年12月上旬至2016年5月中旬长达近6个月基本没有有效降水,持续干旱严重抑制了小麦正常生长,株高比常年平均降低6~8cm,亩成穗数较常年减少6~8万,部分未浇水、浇水次数少、或浇水不及时的,小麦于5月25日前后出现干枯死亡。2~4月份气温持续偏高,月平均气温分别为

4.4℃、11.4℃和17.6℃,分别比常年偏高1.4℃、3.2℃和

2.6℃,导致小麦春季生育进程加快,物候期提前,小麦起

身、拔节、抽穗、开花时间分别比常年提前1~2天、2~3天和3~4天。5月下旬降水32.1mm,比常年偏多11.7mm,缓解了旱情,加之5月气温正常略高、6月初正常偏低,适宜小麦灌浆和落黄成熟。

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光照时数累计1099.8小时,比常年偏少221.3小时,属光照严重不足年份。其中2015年10日至2016年1月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203.3小时,2016年4~5月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49.8小时。出苗至返青期日照时数过少,前期光合产物积累少,导致小麦营养不良、个体弱、苗质差。孕穗至灌浆期日照时数偏少,增加不孕小穗数,小麦灌浆不足,粒重降低,抗倒伏能力下降。而4月中间光照充足,气温适宜,有利于小麦开花结实,增加了穗粒数。

三、主要生产技术措施

(一)推广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型优良品种。推广矮抗58、百农207、周麦27、周麦25、徐麦31、丰德存麦1号等优良品种20个,半冬性品种占99.0%,优质高产良种覆盖率达98.8%。

(二)推广科学播种技术。重点推广了足墒下种、适期播种、机械化精播匀播三项技术。播期适时集中,10月10~14日播种73.6万亩,占96.8%;机械播种面积74.5万亩,占98.0%;平均亩播量10.2公斤。

(三)推广科学施肥技术。以平衡施肥为中心,全面提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主要描述小麦、公斤、抗旱、生产、今年、面积、麦田、示范,希望对网友有用。

"生产技术试用期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