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生产技术部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生产技术年度总结。

光阴似箭催人老,光阴如骏赶少年。我们在某些事情中会有很多的收获,在事情过后,我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写一篇总结,总结的作用是用于客观的发现自我。怎么样去写好总结范文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产技术年度总结,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生产技术年度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生产技术部2014年总结2015年工

生产部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安排

2014年,生产部在矿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生产技术管理紧紧围绕煤电公司生产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调整生产布局,面对当前复杂地质条件,积极组织和协调各生产连队攻坚克难,始终以安全生产为一主线。总结分析一年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查找不足,结合矿井2015年采掘接续计划安排,尽早制定相应措施。为明年生产任务奠定基础,下面将2014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2015年主要工作简要安排如下:

一、2014年生产指标完成情况(内部指标完成)

1.产量:年初计划210万吨,截至10月份实际完成179万吨。预计能够完成220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0﹪。

2.进尺:计划7000m,截至10月份实际完成4931m,完成年计划70.44﹪。

3.巷修:巷道大修完成930m;其中西1120大巷维修380m,东一采区进风巷200m,东一采区运下、回下350m。

二、完成的重点工作

重点工作:东108工作面过df3断层及回风顺槽受断层影响巷道收敛变形严重制定过断层及加固维修技术措施;西202工作面在靖远电厂灰渣库水体下回采,根据中国矿大提交《靖煤集团大水头煤矿灰渣库水体下综放开采可行性研究报告》,矿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灰渣库地表定期观测,自开采以来共观测20次,最大下沉量为360mm;东109运输顺槽窄小煤柱加固,在以往回采结束的工作面基础上总结经验,不仅加大巷道断面,还加强支护参数,在该巷道掘进期间对相邻东111工作面采空区积水进行有效探放,确保安全掘进及后期回采;西三采区开拓方案设计变更,矿根据西三采区煤层赋存情况科学合理委托设计院对初次设计进行变更;重点工程完成了西201、东109大断面切眼掘进、新掘东一采区水仓;完成东一运输下山、回风下山封闭以下管路、道轨、设备回收;预计12月初完成东一运输下山、回风下山部分巷道的封闭工作。

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2014年掘进进尺欠尺较多的主要原因:东109运输顺槽(东段)窄小煤柱巷道探放水工作影响停掘时间多;东109切眼、运输顺槽(东)由于工作面运输线路长,掘进机老化、设备影响多,路途远及职工劳动任务重,作业时间短,出勤率低等主观原因;生产布局调整开口点多,掘设备使用率低,炮掘进度慢;同时西部采区地质条件相当复杂,采取“边探边掘”钻探影响及岩巷掘进头集中,受排矸系统制约等原因。

2.随着矿井采区的不断延伸,先好后劣日益显著,采区、工作面内断层增多,设备故障影响频繁。特别是对掘进面的生产技术指导工作迟滞,提前计划分析不到位。

3.在月生产计划和工作安排上,虽然有计划,有安排,有制度,有考核,但监督落实不够,工作环节连贯不好,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对能力不足,缺乏对区队及生产现场的实时协调,使得我们在生产技术指导上有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生产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影响职工的工作情绪。

4.在质量标准化管理上,有目标,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但安排的多,落实处罚的少,听之任之,主观上努力还不够。发现问题,通知安排到位,但整改落实不到位,致使掘进面质量标准化工作滞后,无创新。

5.部门技术力量薄弱亟待提升,日常管理上流于形式,部门思想认识和监管不到位。四.2015年工作安排

(一)2015年,作为生产技术部门,提前梳理好采掘接续,统筹合理安排队伍,预想生产的各个环节,想方设法弥补工作上的不足,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立足点,竭尽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做好生产技术指导工作。

1.2015年工作总体思路:杜绝了顶板事故和地测防治水事故。继续以“矿压防范、水害防治、小窑治理”为重点,全面实施安全预想预控、精细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力度。

2.矿井生产采区仍为东一采区和西二采区“一井两面、一主一辅”进行生产布局,即矿井东部采区布臵一个主采面,西部采区布臵一个辅采面,明年东108、西202工作面均要回撤除去两个工作面回撤搬家各占1.5个月及节假日检修、综放面初采初放期间产量低,明年实际净生产时间只有10个月,每月须完成原煤产量21万吨,生产任务重,必须克服不利因素:回采的东109工作面300m区段受腰水背斜薄煤区影响,西201工作面南北部分别受f40、df26两条大断层影响,工作面内次生断裂构造发育,加之煤层较薄,部分区域回采时,需破煤层顶、底板回采,对煤质影响较大;针对问题采取措施。

3.根据矿井西部采区勘探资料,西一、西二、西三采区探明和控制的经济储量非常有限,适宜综放和综采的块段较少,采区服务年限短,造成采区接替相对紧张,为确保矿井均衡稳定生产,同时为了从采掘布局上规避矿压带来隐患,认真做好西301工作面和东106工作面回采前期的地质探测工作,为工作面安全回采和相邻掘面掘进掌握清楚地质资料,以合理保持矿井产能和正常的抽灭掘采关系。

4.东107工作面设计全长1530m,原始煤层长距离掘进通风瓦斯、供电、运输管理难度大,单进难以提高。

5.做好各掘进工作面掘进期间的技术指导工作,及时探测,准确掌握揭煤距离和地质情况,确保正常掘进。

6.继续加强顶板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坚持从设计源头抓起,并认真监督落实。加大对失修巷道、矿压显现明显巷道的修复,有计划、有重点、分轻重缓急安排队伍,及时修复、不留隐患、不制约生产。

7.加快采掘巷道的掘进速度,保证采掘平衡发展,努力提高单进水平。同时不断优化巷道设计和布局,优化掘进支护工艺,合理组织,科学安排队伍,确保矿井正常接替。

9.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经常深入现场,查看现场施工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随时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10.及时填绘台账、图纸,及时存档,以便后期掘进有资料可循、有依据可查。同时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开采技术研究,提高采区回采率:一是要积极研究边角块段、薄煤层、煤柱区域的回采技术,充分利用矿井现有生产系统,合理安排配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回收。二是要加大储量管理及回采率考核奖罚力度,积极使用窄小煤柱巷道布臵,加大工作面几何尺寸,切实提高采区回收率;要认真研究大倾角工作面俯采、仰采、过地质构造带等特殊条件下的管理经验,切实提高工作面回采率。

(三)积极推广新技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一是要认真总结锚网支护成功的技术管理经验,主动与科研院校合作,分析研究急倾斜煤层、缓倾斜松软煤层和窄小煤柱布臵巷道受压变形规律。二是煤巷要全面推广应用“整体耦合让均压支护技术”,实现支护体系强度、刚度、材料性能耦合,实现载荷均衡化,支护一体化;矿压显现集中区域的煤巷要积极推广“锚网索+o型钢棚”加强支护;压力集中的大跨度切眼要推广短锚索替代顶锚杆配合梯子梁加强支护;松软破碎岩巷要积极引入“锚注支护技术”,淋水大、岩石松软破碎岩巷要继续采用新型化学材料加固松软破碎岩石及封堵顶板淋水,确保松软破碎围岩及裂隙淋水区域一次性支护质量;要积极推广先进的锚杆监测工器具,切实提高锚网支护的监测质量。三是要切实加强快速掘进组织领导,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措施,不断完善考核奖罚机制。要全面推广160大功率综合机械化快速掘进作业线,充分发挥综掘装备效能,提升煤巷综合单进水平;采用钻爆工艺施工的岩巷工程,要大力推广光面爆破及中深孔爆破技术,积极研究辅助运输连续

化问题,优化施工工艺,加强劳动组织管理,加快施工进度,为实现“安全、快速、优质、高效”快速掘进创造条件。

(五)强化探测工作力度,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探放水原则,严格落实公司生产矿井防治水及物探管理办法,加大小窑破坏区、采空区灌浆积水及顶板含水层水的探放力度,充分利用便携式地震探测仪、无线电坑透、瞬变电磁仪等物探设备,实施物探全覆盖。二是加强水情水害风险预判分析和预测预报,实现重点区域水患的实时监测和早期预报,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三是采取钻探、巷探方式,加强西二采区地质补充勘探工作,为延伸拓展区域开采设计及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四是认真开展地表岩移观测工作,为地表防治水提供基础资料,要加强西202工作面地表水体下开采的岩移观测、地表水位及井下涌水量变化的观测分析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五.2015年重点工程:

东108、202综放工作面的回撤;东109、西201综放工作面的安装;东106、西301切眼大断面掘进、西二采区巷探工作;东一采区回风下山

(一)、运输下山、西一运输、回风上山等失修巷道维修,落实集团公司“四个落实、六个必须”的规定,确保安全、按期、顺利完成以上工作。

总之,2015年继续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生产任务重,安全压力大,困难重重。但我们坚信,在矿党政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精心组织,统筹兼顾,层层落实,一定能够安全顺利完成。

生产技术部

2014年11月20日

6

篇二:生产技术科工作总结

篇一:生产技术部工作总结

生产技术部工作总结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在总公司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生产技术部各科室的紧密协调配合下,生产技术部紧紧围绕总公司“安全重在落实、质量赢得市场、环境构建和谐、品牌承载未来”的目标,生产技术部全体员工充分发扬了“团结、求实、创新”的精神,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总结成绩,弥补不足,现将全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

1.2012年,在生产技术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面完成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年度的工作计划。为实现年初制定的各项指标和工作计划,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开展 “安全生产月”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总公司年度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与市投控公司、市住建委分别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各项指标,为企业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2012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1.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为确保施工生产安全,生产技术部根据总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检查人员立刻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并责成项目经理应立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进行整改。

2.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活动,以点带面,不断提高企业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社会信誉:2012年初,总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目标,其中创市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两个,创自治区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两个。在生产技术部的精心策划和正确指导下,各项目部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实际创建市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六个(柳州市三个,来宾市三个);创建自治区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两个。在申报过程中生产技术部定期和不定期对申报项目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和内业资料的缺漏,及时向项目部指出,项目部落实人员及时整改完善,实现了总公司制定的目标。3.积极筹划“安全生产月”: 今年是第十一个(第一个是2001年)“安全生产月”,2012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6月份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生产技术部按照市投控公司、市住建委关于开展201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布置,制定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成立了活动领导机构;确定了活动内容、方法和要求。

“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出版了以“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为主题、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墙报两版,在总公司大院和施工现场张挂“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等横幅标语15条,张贴《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宣教挂图》15套;组织员工观看《建筑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剖析》影视资料;组织对在建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安全专项检查等活动。

“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生产技术部派员参加市安委在人民广场举办的“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通过“安全生产月”的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使员工再次受到安全生产知识教育。

4.重点抓好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审与实施:根据国家的有关标准要求,生产技术部重点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管理,要求各工程项目施工前,必须编制有《施工组织设计》,同时,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基坑开挖、孔桩施工、临时用电敷设,脚手架、起重机械、模板工程的安装和拆除均分别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有关部门和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由项目部组织实施。其中,乐业小区和民鑫市场为深基坑施工,除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外,还经过专家组论证后才进行施工。

二.狠抓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全面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工作方针。

1.2012年总公司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经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实现了施工产值翻翻,全年完成施工产值32118万元,是总公司历史上完成产值最多的一年,完成竣工产值17557万元;全年施工单位工程104个,竣工工程31个;施工面积493576㎡,竣工面积140059㎡;竣工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2.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检查:为确保施工质量,根据总公司《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企业质量安全检查制度》、《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季度综合检评规定》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发现质量隐患,检查人员立刻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并责成项目经理应立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进行整改。

3.今年的工程质量总体来说略有上升,但在主体结构工程和装饰装修工程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

1)、模板安装:模板局部拉结不牢固;未设两道拉结;木支撑有斜撑、垫砖现象。

2)、钢筋绑扎: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控制不严,支撑脚偏少。

3)、混凝土构件:几何尺寸局部不符合设计要求,局部有露筋、蜂窝、麻面,胀模现象。

4)、砖墙砌体:局部砂浆不饱满,水平灰缝厚度偏差较大,有通缝现象。

5)、室内装饰装修:抹灰不够平整、垂直度偏差较大,阴阳角不够方正。

三.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和专项检查

按照市投控公司、市住建委等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在重大节假日(活动)前后进行专项检查的布置,生产技术部先后组织了2012年“元旦”、“春节”、“五一”、“国庆节”暨“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在建工程火灾隐患排查治理,以及柳州市开展“创城”活动,迎接“十八大”和四个季度的专项检查,并书面报告有关上级部门,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隐患篇二:2013生产技术科年终总结

旬邑县宋家沟煤矿

生产技术科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12月30日

年度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生产技术科在矿董事长李献忠、总经理唐明光、矿长助理满其良的正确领导下,各科室的相互协助下,严格按照我矿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本着“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生产方针,为了更好完成矿领导交给的任务,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现对生产技术科2013年的工作进行简单总结,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业务素质能力,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我科积极开展科室内部业务学习,通过自学、互帮互带、查网络资料、深入一线等形式提高科室人员自身业务素质。

二、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有效指导安全生产

我科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严格要求,认真工作,按时完成了相关技术工作,有效指导了安全生产。我科先后做了以下工作:

1、严格按照国家级质量标准化标准完善图纸资料,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责任制等软件资料,顺利通过国家级质量标准化验收;

2、技术科人员积极深入一线,通过实地勘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各类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基本完善了我矿所需的各种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建档。

3、先后编制了《采掘作业规程》5份(2028材料道、2024运输巷、2024材料道、2024切眼、2026综采工作面),《采掘安全技术补充措施》《防治水、探放水措施》若干份;编制、上报《2013年宋家沟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2013年宋家沟煤矿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等。

三、积极深入生产一线,解决安全隐患

1、抓好工程质量不但是矿井长远利益的需要,而且是安全工作的基础。为切实搞好我矿采掘

工作面的工程质量,生产技术科从标准、目标、责任、措施、考核等环节入手,逐步建立完善了标准化工作体系,为确保责任制落到实处,在制定完善各项制度的基础上,我们狠抓现场落实,加大现场检查力度,通过督促区队不断强化标准学习,健全完善制度,狠抓责任制落实,促进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扭转我矿安全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2、加强测量管理,实现测量保安。今年我矿施工的回采巷道采用锚带网配合锚索支护,由于受采空区及动压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导线点及中线容易动,每次放线都要自开门点向前重测一遍,对测量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科人员经常下井,进行施工放线与测量检验,在需要的时候,全科人员加班加点及时准确地完成测量任务,确保贯通精度控制在误差范围之内,有力的指导和促进安全生产。

3、2013年共掘进巷道3000余米,施工贯通工程4个(1、2026工作面,2、2017撤架通道,3、2024材料道溜煤斜巷,4、2024工作面),跨巷工程2个(1、2024材料道底部跨202集轨巷,2、2024运输巷顶部跨202集轨巷),开门工程4个(1、2017撤架通道,2、2028材料道,3、2024运输巷,4、2024材料道)。

4、加强防治水管理工作,由于我矿采掘工作面东部为小窑采空区,具体范围不详,我科始终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对各回采工作面及异常掘进工作面进行了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测预报,编制探放水设计方案并认真执行,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5、经常深入现场,掌握采掘工作面地质条件变化情况,及时绘制地质素描图。

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地测防治水软、硬件建设

根据有关文件和领导要求,建立健全了地测防治水各项管理机制和制度;按质量标准化要求规范地测防治水各项报表、台账、总结等,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并定期归档保管。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采煤、掘进工作面质量标准化考核管理标准》的标准掌握不细,平常管理还存在作风浮漂现象。

2、技术基础资料需进一步规范、完善和提高。

六、2014年工作打算

1、在新的一年中,我科全体人员一定要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在矿领导带领下,搞好我矿技术管理工作。

2、认真做好防治水管理工作,2014年计划掘进2028工作面两顺槽,经实探确定2028材料道右前方有小窑采空区,具体范围不详,在施工2028材料道过程中,必须严格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及时编制探放水设计方案并认真执行,加大探放水现场监督及管理力度,确保安全生产。3、为切实搞好我矿采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严格按照国家级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要求,狠抓现场落实,加大现场检查及验收力度,切实做到以质量保安全,对不符合标准的按不合格工程加大处罚力度。

4、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下井力度,监督、指导区队按照规程措施要求和工程质量标准施工,通过现有人员力量加大对各采掘工作面的现场技术指导工作。

5、我矿回采巷道采用锚带网配合锚索支护,由于受地压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导线点及中线容易动,对测量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及时放线与测量检验,避免出现测量误差,实现测量保安,为采掘单位做好服务。

6、加强基础工作管理。继续搜集整理各种图纸资料,及时更新、填绘各种图纸,编制、审核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施工设计等,及时下达各类通知单,为生产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7、统筹全局,合理安排,做好年度、月度生产计划。

总之,2013年我们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积累了一定的煤矿安全管理经验,但是还存在很

多问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14年的工作当中,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矿领导、各科室(区队)的支持和帮助下,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的干好本职工作,为圆满完成我矿各项生产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生产技术科科长:王 勇篇三:生产技术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编号:sczj-2012-01

河南煤化集团新疆公司潘津工业煤矿

生产技术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永宁煤化生产(01)期

生产技术科

二零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永宁公司生产技术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生产技术科在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的相互协助下,严格按照我矿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本着“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生产方针,较好的完成了我矿给生产技术科下达的各项任务。为了更好的完成以后的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现对生产技术科上半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产量:1-6月份我矿总进尺计划11.2万吨,实际完成产量11.36万吨,完成计划的101.4%,超计划0.16万吨,其中掘进煤1.2万吨;2202工作面原煤产量计划10万吨,实际完成产量10.16万吨,完成计划的102%,超计划0.16万吨。

掘进进尺:1-6月份我矿总进尺计划1250m,实际完成产量1304m,完成计划的104.3%,超计划54m。

开拓进尺:1-6月份我矿总进尺计划150m,实际完成产量180m,完成计划的120%,超计划30m。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改进测量技术,消除系统误差,高标准、高精度过渡车场弧线段

为保证2204皮顺车场弧线段掘进工作高标准、高精度完成,在测量技术方面,经生产技术科全体技术人员共同努力,改进了传统的掘进弧线段“切线法”测量技术,构想出了“一次通视法”测量方法,此测量方法不仅消除了传统 “切线法”存在 系统误差,而且简化了测量工作,节约了测量时间,提高了测量效率,提高了测量精度,且在2204皮顺车场弧线段掘进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2012年4月18日,2204皮顺车场顺利、成功、圆满的过渡了弧线段。

2、采煤工作面做到精采细收,提高资源回采率

生产科专业技术人员加大下井力度,加强两方面现场管理,一方面监督采煤工作面采高和浮煤情况,另一方面对现场的隐患和问题进行检查,对于查出的问题,写出整改通知单。通过加强工作面采高和浮煤管理力度,煤炭回收效果非常明显。区队努力清理工作面和两巷浮煤,全力按照设计采高标准进行回采工作,这些变化充分说明了生产科回采率监督管理工作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3、坚持抓采掘接替工程,重点抓好掘进工程进度

通过采取专门措施,及时调整掘进工程部署,缓解采掘接替压力,重点确保2204掘进工作面施工,在政策上、组织上、经济上、材料上向重点工程倾斜,保证了重点工程的施工进度,为采掘正常接替奠定了坚实基础。

4、落实施工标准、强化现场管理,提升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及员工素质 从4月份开始通过落实开掘巷道文明施工标准、从开掘现场管理开始逐渐延伸到采煤现场管理,并且在现场落实过程中克服不足、寻找差距,通过不断的强化现场管理,使采煤施工现场管理得到了进一步

规范,区队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施工现场环境及文明卫生大大好转,使采煤系统管理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

5、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完善质量标准化建设

抓好工程质量不但是公司长远利益的需要,而且是安全工作的基础。为切实搞好我矿采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生产技术科从标准、目标、责任、措施、考核等环节入手,逐步建立完善了标准化工作体系,为确保责任制落到实处,在制定完善各项制度的基础上,我们狠抓现场落实,加大现场检查力度,通过督促区队不断强化标准学习,健全完善制度,狠抓责任制落实,促进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深入开展。

6、打基础,上标准,全面推进“一通三防”工作

为搞好“一通三防”工作,从源头抓起,生产技术科严格实行“一通三防”质量标准化实施细则,对矿井各单位的“一通三防”质量标准化进行考核,通过实行各单位的“一通三防”质量标准化与其“奖罚”挂钩,充分调动了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了我矿“一通三防”顺利和深入展开。

7、继续监督管理地面土建工程,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在生产技术科的监督和指导下,本月我矿灌浆站基础得到了顺利浇筑和部分灌浆设备安装;另,为进一步优化矿区道路建设地面煤流运输系统,在矿领导的指导下,生产技术科专业人员通过精确测量,初步完成了新建办公楼前道路平整工作和煤流系统基础浇筑工程。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采煤、掘进工作面质量标准化考核管理标准》的标准掌握不细,主动管理的意识不强,平常管理还存在作风浮漂现象。

2、回采监督管理工作需加大工作力度,严格从现场监督方面保证我矿的煤炭回收管理工作。

3、技术基础资料需进一步规范、完善和提高。

4、在矿井技术优化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出更多的技术创新项目。

四、生产技术科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1、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下井力度,监督、指导区队按照规程措施要求和工程质量标准施工,通过现有人员力量加大对各采掘工作面的现场技术指导工作。

2、进一步加强煤炭回收管理工作,切实将我矿的煤炭回采率提高上去。

3、加强基础工作管理,继续完善、更新、填绘各种图纸资料,检查和评比作业规程及措施,为生产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加大技术创新项目工作开展,提高矿井安全生产能力。

5、制定有效措施,努力完成矿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总结:生产技术科1-6月份在矿领导的带领下,担起责任,完成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了技术支持作用,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煤矿技术管理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时刻开展自我批评,努力克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生产技术科要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坚决完成矿安排的各项工作,力争使生产技

篇三:生产技术部工作总结

2013年生产技术部工作总结

2013年,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和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下,紧紧围绕2013年度工作目标、部门工作目标,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和技术监督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以制度化、精细化、标准化为管理手段,加强安全生产执行力和时效性。严格工作计划、布置、控制、总结流程闭环管理;加强设备事故预控、隐患治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充分发挥职能管理作用,全面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现就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产品完成情况及产品产率(统计到2013年10月)。

二、强化生产管理,加大生产组织力度。

1、为能更好的组织生产,努力提升公司综合实力,生产技术部积极配合公司领导,根据公司生产装置实际生产能力及市场行情,认真编制每月的生产计划。

2、加大生产现场管理工作力度,严格执行安全法规、生产操作规程,杜绝重大设备、人身伤亡事故。在生产现场管理上,狠抓安全

管理和违章违纪现场管理,每天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对违章违纪的责任人进行处罚,

3、针对各车间无法自己完成的维修项目,生产技术部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协调外来单位进行维修,确保了各车间正常生产。

4、严格执行公司考核制度,每周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一次全厂工艺指标、设备检查,并对每月消耗偏差较大的指标及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于每个月的30日,与质监部、经营部一起到各车间进行原材料的统计盘库工作。

三、完善工艺、设备管理考核制度。

1、认真做好各车间生产工艺指标考核工作。我部门下发了《工艺指标考核规定》,在生产工艺指标考核工作方面,根据工艺指标对生产系统影响程度的不同作相应的考核,将工艺指标分为A类、B类、C类指标,其中A类指标由生产技术部进行考核,B类、C类指标由车间自行考核,通过对各车间工艺指标考核,各车间工艺指标合格率明显提高。

2、在2012年设备管理考核细则基础之上,继续完善考核制度。通过对2012年各单位设备故障率、设备事故、辅料消耗、备品件库存、计划检修执行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统计,重新量化考核标准。细化了考核方案的,比如,每个月月末,都会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对全厂设备进行设备完好评估,奖罚分明,确保了制度能够执行,考核能到位。

3、每周一进行全厂工艺、设备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求各

单位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验收,各车间工艺指标合格率有所提高、设备事故率有所降低,取得了良好效果。四、积极申报质量管理优秀成果、节能改造项目、优秀成果、优秀新产品、优秀论文等创新项目。

1、2013年3月31日向集团公司计量检测中心上报三项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其中焦炉煤气的深加工及利用探讨获得了煤炭工业2012年度质量管理优秀成果,焦炉烟道余热回收利用及推广获得山东省煤炭行业2012年度质量管理优秀成果。

2、2013年3月向内蒙古自治区上报了三项节能改造项目;3、2013年5月向集团公司上报了三项优秀成果、一项优秀新产品、12篇优秀论文;

4、2013年10月向鄂尔多斯市上报了三项节能改造项目。

五、加强学习活动开展工作。

生产技术部积极响应公司开展加强学习的精神,每月制定本部门本月学习计划,积极参加由公司组织的全体学习。通过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而且加强了劳动纪律。除了公司定期学习外,我部人员还在空余时间自修,并取得相关资质,如初级工程师证、职业资格证等。另外我部门人员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会,通过参与民主生活会,我部门每个人员对自己进行了自查自纠,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于生活中的的不足,从而让我们知道在今后工作、生活中如何提高自己。通过我部门自我学习及参与公司培训活动,我们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增长了专业知识,素质也相应提高。

六、加强统计管理工作。

在统计工作上,我部门每天根据各车间提供的生产报表及时编制公司生产经营调度报表,上报公司相关领导,并时时完善调度报表。重视原始记录、台账、统计报表管理工作,定期对各车间的原始记录、台账等进行检查,确保生产现场原始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

七、设备改造,技术创新

1、备煤车间精破碎给料机改造

原激振器电机7.5KG车间制氮站改造

车间制氮站原有2(转载于: 在点 网:生产技术年度总结)台Y型空气压缩机,在正常生产时必须保证两台全开,而Y型活塞压缩机故障率高、维修费用高,一旦出现故障,全厂氮气供应受到制约,外购又给公司增加了生产成本,氮气供应不及时会危及安全生产,造成全厂性停车。生产技术部与车间就该问题召开分析会,与车间一起研究了可行的改造方案,新增一台空气压缩机作为备用,一台出现故障时立即开启备用机,从而实现安全稳定生产。

6、风机双电源快速切换装置

焦炉的生产离不开煤气鼓风机组,是整个焦化厂的核心关键设备。我公司鼓风机为两路高压供电,但不能实现互切,一旦一路电源出现故障,势必会导致全厂性停车,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根据内蒙古能源公司领导指示增加风机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在202配电室增加了风机双电源快速切换装置,实现了煤气鼓风机双电源互切,保证了焦化厂安全、稳定的生产。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全部内容,讲的是关于工作、完成、施工、安全生产、安全、工程、质量、现场等方面的内容,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水稻生产技术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高产栽培分析与总结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与总结

[摘 要] 水稻作为人民生活必备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产量的水稻栽培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水稻的种植主要与优良的稻种和正确的栽培技术息息相关。本文结合黑龙江虎林市近年来在水稻种植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分析和总结了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栽培技术 虎林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73-01

一、前言

虎林市位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乃至我国水稻生产的大县之一,目前水稻的种植面积超过11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国际级生态示范区。近年来,为了壮大水稻种植产业、增加水稻的生产科技含量、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已经初步总结出了一套完善高产栽培技术,其主要包括了品种选择、秧苗的培育、栽培及大田管理等方面。

二、水稻品种的选择

决定水稻品质好坏的因素包括其自身品种的特性、种植生态环境以及后期的栽培条件,而最基础的影响因素即为水稻品种的特性。一般情况下,选用米质好、味道优良、产量高、抵抗稻瘟病能力强的水稻进行高产的栽培。

篇二: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报告

黑河地区水稻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报告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水稻研究室)

黑龙江省黑河市属于高纬度寒冷稻作区。这里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水稻种植的纬度最高限。黑河地区横跨四、五、六共三个积温带。近年来,随着早熟、极早熟耐寒水稻品种选育创新和稻作栽培技术水平的进步,实现了喜温作物水稻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高产与稳产。黑河地区的水稻生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面积由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的接近40万亩。黑河分院水稻室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试验数据积累和整理,并与与种植大户、农业推广部门等生产经验相结合,形成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黑河地区水稻生产农时标准

(一)大棚扣膜期:大棚扣膜于3月20日前全面完成。

(二)浸种催芽期:浸种始于3月24-25日,结束于4月4-5日;催芽始于4月5-6日,结束于4月15-16日;集中浸种、催芽4-5批次。

(三)秧田播种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置床温度(有地膜)稳定通过12℃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适播期旱育机插中苗4月8日-20日。

(四)泡田整地期:上年秋季或4月上旬旱整地,4月10-15日开始放水泡田,4月15-20日开始水整地,5月5日前结束。

(五)移栽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泥温稳定通过15℃时为移栽始期,机械插秧5月10日开始,5月25日结束。

(六)晾田控蘖壮根期:水稻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位,10叶品种7叶,预计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80%左右时,在6.5叶期开始晾田,控制8叶的同伸分蘖发生。

(七)稻瘟病期:10叶品种在水稻8.1-8.5叶期防治水稻叶瘟;水稻孕穗末期-始穗前期防治水稻穗颈瘟;水稻齐穗期后15~20天防治枝梗瘟、粒瘟。

(八)安全成熟期:水稻在9月8日前安全成熟,安全成熟的标志为全田水稻穗部黄化完熟率95%以上。

(九)收获期:商品粮收获10月16日前结束。

二、黑河地区水稻生产用种标准

(一)种子标准:水稻种子发芽率85%、纯度>98%、净度>98%以上、水分<14.5%以下。

(二)芽种标准:芽种标准为芽长2毫米以内,根、芽长一致,呈“双山型”。

(三)种植比例: 第三积温带下限以10叶品种,11叶品种占30%;第四积温带生以10叶品种为主,11叶品种占10%;第五积温带以9叶品种为主,10叶品种占20%。

(四)主栽品种:北安主星、海星等三积温带下限四积温带上限地区以龙粳31、龙粳36、龙粳37、龙粳24、龙粳27等为主,五大连池、嫩江、逊克等地以龙粳24、龙庆稻2号、龙粳27、龙粳31、黑交06-213为主;五积温带以黒交9709、为主,搭配种植龙粳24、龙庆稻2号等。

三、黑河地区水稻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旱育壮苗量化标准:旱育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5天左右,生产上要求旱育中苗具有10条以上根系,地上百株干重3克以上。

(二)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标准:1、根白而旺。2、扁蒲粗壮。3、苗挺叶绿。4、秧龄适当。5、均匀整齐。

四、黑河地区水稻培育旱育壮苗技术标准

(一)旱育秧田标准

1、规范化秧田。规范化秧田置床高度20-30厘米,置床宽度7-8米,棚间距13米,秧田布局合理,井(水源)、池(晒水池)、床(苗床)、路(道路)、沟(排水沟)、场(床土、有机肥堆放场)、林(防风林)综合配套。

2、二秋三常年。秧田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备床土、有机肥、培肥地力。

3、钢骨架大棚。钢骨架大棚高2.5-2.7米,宽6-6.7米,长60-63米。大棚燕尾槽开闭式肩部通风和卷帘器肩部通风技术,加强防风建设,培育壮苗。

4、扣棚。早扣棚、早化冻,保证种子播在暖床上,早生根、早发苗。

5、大棚增温。采用大棚三膜覆盖、两膜覆盖增温技术。

(二)置床处理技术标准

1、做床。要求旱整地旱做床,秋季粗做床使床土平整细碎、床面平整、土质疏松,有利于部分根系通过盘孔,扎入置床吸收养分和水分。

2、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每100平方米用壮秧剂30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如测定置床pH值达不到4.5-5.5之间,再用77.2%固体硫酸补调到标准pH值。

3、床土配制。将过筛的床土3份与1份腐熟有机肥或4-5份床土与1份炭化稻壳混拌均匀,然后,按照种衣剂配套肥使用说明将床土与配套肥充分混拌均匀后堆放待用,要堆好盖严,防止遭雨和挥发。

4、机插秧苗摆盘。在播种前5-7天进行摆盘,普通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高性能机插盘和钵形毯式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5厘米,盘土厚薄一致,误差不超过1毫米。

5、浇水。摆盘后采用微喷浇水要一次浇透底水。

6、覆土。摆好盘浇透底水后,当气温达到秧苗生育低限温度指标(气温5℃,置床温度12℃)时即可播种,播种器匀速作业。覆土要求厚薄一致、到边到角、覆盖严密。

7、保温增温。水稻播种后采用三膜增温时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或覆上防寒膜,或采用炭火炉、液化气炉等增温。4月15日前播种的秧田采用三膜增温技术。

(三)播种技术标准

1、播期。采用三膜覆盖或具备增温措施的大棚机插苗最佳播期为4月10-18日。

2、播量。常规机插中苗播芽种4400粒/盘(种子发芽率90%,机插中苗田间成苗率90%),即每100平方厘米播芽种275粒)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秧盘边缘无聚堆和压摞现象。

(四)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1、温度计监测棚内温度。种子根发育期主要是指播种后到不完全叶抽出的时间,约需7-9天时间,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此温度时即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第1完全叶露尖到叶枕露出,叶片完全展开,约需5-7天时间,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及时通风练苗,离乳期控制温度和水分,棚温控制在2叶期22-25℃,最高不超过25℃;3叶期20-22℃之间,最高温度不超过

25℃,最低温度不低于10℃。

2、防病:离乳期应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

3、秧田追肥:为了保证秧苗健壮生长,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秧苗1.5叶期、

2.5叶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纯氮1克/盘,即硫酸铵5克/盘(尿素2克/盘)。

4、做好插前三带工作: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70%艾美乐6-8克/百平方米或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兑水3公斤喷洒预防潜叶蝇;带生物肥:0.15%天然芸苔素1克/棚,或生物肥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五、黑河地区水稻田间作业技术标准

(一)生产全程机械化

1、秧田机械化。最好实现集中浸种、集中催芽和精密秧田播种器播种,秧田播种以精密播种器为主,人工播种器为辅。

2、移栽机械化。以机械插秧为主,以洋马、久保田等高速插秧机为主。

3、整地机械化。水田旱整地以翻地机械为主,旋耕、深松机械为辅,水整地以搅浆机整地为主,手扶拖拉机找平为辅。

4、收获机械化

水稻收获在枯霜前以机械割晒、机割机拾、半喂入式收获为主,枯霜后以机械直收为主、,充分发挥半喂入式收获机的作用。

5、植保机械化

在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弥雾机的作用,每户一台弥雾机,本田防病防虫要坚决淘汰喷雾效果差、防效差、效率低的人工背负式喷雾器。

(二)耕作技术标准

1、本田规划。实行单排单灌,灌水渠地上渠,排水渠地下渠。

2、泡田。本田实行花达水泡田、花达水整地,即泡田水深为垡片高的2/3为宜。

3、整地。在水田放水泡田之前先进行旱整地(旋耕或平地),放水泡田3~5天垡片泡透后即可进行水整地,水整地要求达到早、平、透、净、大、齐、深、匀。

4、沉淀。水整地沉淀后,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期正是插秧适期。

(三)移栽技术标准

1、移栽秧苗类型。机械插秧旱育中苗3.1-3.5叶适龄秧苗。

2、插秧水深。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

3、插秧时田面硬度。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或木棍)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

4、移栽深度。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

5、移栽密度。①原则:移栽密度总的原则是地力条件好、秧苗素质好的地号宜稀植,地力条件差,秧苗素质差的地号移栽宜密植。②密度:根据黑河高纬高寒气候特点,四积温带插秧规格在30×10厘米,30×12厘米为主,每穴4-6颗,五积温带插秧规格26.4×10厘米,30×10厘米为主,每穴5-7颗。

(四)施肥技术标准

2、施肥量与比例

①施肥量: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如计划产量在600公斤/亩时,建议

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公斤/亩,其中,旱改水5年以内的稻田施用氮磷钾总量在25公斤,生物硅肥5公斤/亩;建议使用钙肥、镁肥、锌肥等提高品质,增加优质率的肥料和使用配方肥。

②施肥比例:常规生产田亩施肥26公斤时,尿素(46%N)10公斤,磷酸二铵(18%N、46%p2O5)6公斤,硫酸钾(33%K2SO4)10公斤;N:p:K比例为2:1:

1.2,要提高钾肥用量,使氮:钾达到1:1。如果使用50%硫酸钾(K2SO4)10公斤或60%氯化钾(K2CL)10公斤,则N:p:K比为2:1:1.8或2:1:2.2,常规生产田可以减少50%硫酸钾或60%氯化钾3-4公斤。

4、肥料种类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生物硅肥为主。

5、施肥时期

①基肥:氮肥总量40%、磷肥100%、钾肥6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人工全田施入或用撒肥器施入,随着搅浆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

②蘖肥: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天及时施入。蘖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田施入,其余20%哪黄哪弱施哪。蘖肥在施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施用3-4公斤硫酸铵。

③穗肥:在水稻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30%,钾肥总量的40%。

④粒肥:生产田以叶面追肥代替粒肥。

(五)浅湿灌溉技术标准

水稻浅湿灌溉除返青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实行浅水灌溉以外,其他各生育期均实行间歇灌溉,土壤水分调节要点如下:

A、水稻返青期:水稻返青成活后,分蘖始盛期高肥田采取强度的间歇灌溉,中肥田采取轻度的间歇灌溉。也可视苗情在分蘖始期浅灌,分蘖盛期间歇灌溉。

B、水稻分蘖末期:水稻进入分蘖末期落干晒田。晒田适宜时期在有效分蘖临界期,最晚不超过穗分化前期,对分蘖力强的品种,当分蘖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就应开始晾田;分蘖力弱的品种可在达到计划茎数时开始晾田。通过晾田,稻株形态上应是叶片耸立,茎杆老健,叶色清淡,出现所谓“拔节黄”。

C、孕穗至抽穗开花期:从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灌水保持3-5cm水层,期间晾田1-2次。

D、乳熟至黄熟期:从乳熟到黄熟期,实行浅湿交替的间歇灌溉,干干湿湿,前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到黄熟期停水。

(六)化除技术标准

1、旱育秧田杂草防治技术。水稻1.5-2.5叶期,稗草2-3叶期,千金与排草丹,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

2、本田杂草防治技术。第一次插秧前5-7天阿罗津乳油或瑞飞特或马歇特,第二次插秧后15-20天马歇特与草克星甩施。严禁水整地后立即施药,防治药剂局部富集产生药害,同时,防止两次用药间隔时间过长,二次用药时杂草已经出土,灭草效果不佳。

3、池埂化除技术。74.7%草甘膦100-150毫升/亩,或41%农达200-300毫升/亩,兑水喷雾。

(七)防病技术标准

1、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病害防治技术

①水稻立枯病:真菌病害。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数量及置床、床土调酸、消毒的基础上,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时,药剂防治立枯病在水稻1.5-2.5叶期,30%瑞苗青水剂1-1.5ml/㎡,兑水5升喷雾。严格做到边喷药边喷水洗苗,严防烧苗现象发生。

②水稻恶苗病:真菌病害防治,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的基础上,进行药剂浸种或种衣剂包衣防治水稻恶苗病(详见水稻药剂浸种或种子包衣部分)。

2、移栽田稻瘟病害防治技术

(1)农业措施防病: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培育壮苗,全面提高秧苗素质,提高其抗逆、抗病性能;合理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施钾肥、硅肥;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严防深水淹灌,采取井水综合增温措施,保证温水入田;按照水稻条件叶龄生育进程,及时晾田壮根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增强水稻抗逆性和抗病性;合理密植,严防生育后期田间郁蔽和湿度过大,以降低病原菌浸染机率,提高水稻抗病性。

(2)穗颈瘟药剂防治:水稻孕穗末期-抽穗期2%加收米80毫升/亩+20%好米多100毫升/亩,或25%施保克(咪酰胺)10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

(3)粒瘟、枝梗瘟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后15-20天防治粒瘟、枝梗瘟,药剂配方及防治方法同上。

(八)防潜叶蝇技术标准

(1)农业措施:培育壮苗、带蘖移栽。本田保持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可减轻潜叶蝇危害。(2)药剂防治:水稻移栽一周左右做好田间调查,在幼虫初发期,40%乐果100毫升/亩或70%艾美乐6-8克/亩+2.5%敌杀死20-30毫升/亩或25%阿克泰6-8克/亩,兑水5升弥雾机喷雾防治。

(九)收获技术标准。

(1)直收时期:水稻黄化完熟率达到90%以上。(2)割茬高度:15-30 cm。(3)技术要求:不掉穗、脱谷干净、谷草分离彻底、不裹粮。(4)收获水分:籽粒含水量16%以下。(5)收获损失:直收综合损失3%以下。(6)糙米率:小于2%。

篇三:2010年金坛市水稻生产技术总结

2010年金坛市水稻生产技术总结

金坛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2010年,我市水稻生产紧紧围绕“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产增收、农业持续增效”目标,狠抓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强化农业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开展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为抓手,注重新品种、新农机、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应用,大力推进高产增效集成技术普及化,水稻生产获得了全面丰收,全市单产622 kg,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一、基本情况与特点

1.产量及效益情况

1.1单产增、面积和总产减。据统计局资料,2010年全市水稻平均亩产为622kg,比去年增2kg,增产0.32%;水稻实种面积30.915万亩,比去年减少了0.285万亩,减0.92%;总产192186吨,比去年减1296吨,减0.67%。

1.2产量结构表现为“三增两减”。据苗情哨资料,见表1,不同种植方式其产量结构表现有别,今年机插稻的产量结构及产量表现为穗数、粒数和产量三增,结实率和千粒重两减。直播稻为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三增,粒数和产量两减。

表1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结构及产量(苗情哨资料)

1.3种植效益增加。随着粮价的提升,种稻效益明显增加。据全市7镇1区160户代表农户的水稻生产效益调查,见表2,2010年水稻生产亩均成本为813.18元,亩产值1679.40元(每kg稻谷2.7元计算),与去年相比,亩成本增164.71元,单价高0.70元/kg,亩产值增439.40元,亩均效益增274.69元。总增效益0.832亿元。

表2 水稻种植效益分析表

2.气象与苗情特点

气象条件总体上对水稻生长较为有利。今年水稻全生育期间(5月20-10月31日)气象特点是:积温正常、日照较足、雨水偏少。据气象资料(与去年同期比),今年水稻全生育期间≥0℃积温4105.2℃,同比少26.5℃。日照1029.5小时,同比多22.5小时。降雨量545.9毫米,同比少409.1毫米。从不同生育阶段看,表现为有效分蘖期、扬花灌浆期不利,育秧期、拔节孕穗期有利。见表3。

2.1育秧期:今年水稻育秧期间气象条件特点是:积温、光照正常、雨水少。该时期≥0℃积温738.6℃,同比少47.9℃。日照182.3小时,同比少38.3小时。降雨量76.5毫米,同比少32.4毫米。育秧期温高、光足、雨水少,有利于培育壮苗。

2.2分蘖期:今年水稻分蘖期间气象条件特点是:低温寡照连阴雨。该时期≥0℃积温977.4℃,同比少27.6℃。日照182.3小时,同比少77.8小时。降雨量258.3毫米,同比少203.6毫米。雨日14天,同比多2天。由于低温寡照,导致有效分蘖发生差,够苗晚。今年有效分蘖终止期机插秧为7月19日,同比晚5天;直播稻为7月11日,同比晚3天。机插秧7月30日达高峰苗,同比晚7天,高峰苗数27.51万,叶

龄12.52叶,分别比去年多0.73万和大1.03叶;直播稻7月25日达高峰苗,同比晚3天,高峰苗数40.34万,叶龄9.79叶,分别比去年少

3.17万和小0.53叶。是近年来发苗较差的一年。

2.3拔节孕穗期:今年水稻拔节孕穗期间气象条件特点是:高温强照降水少。该时期≥0℃积温1112.9℃,同比多112.8℃;总日照345.8小时,同比多183.5小时;总降雨量61.8毫米,同比少218.6毫米。由于高温强照雨水少,有利于提高搁田质量,培育健壮根系。

2.4抽穗灌浆期:今年水稻抽穗灌浆期间气象条件特点是:温光正常、降水少。该时期≥0℃积温1276.3℃,同比少63.8℃。总日照319.1小时,同比少44.4小时。总降雨量149.3毫米,同比多45.5毫米。虽然灌浆结实期的温光较正常,但昼夜温差较小,平均日较差7.51,同比少0.47,由于昼夜温差小,影响灌浆充实,单从粒重上看,今年机插秧的千粒重为26.82克,同比少0.62克。

表3 2010年水稻全生育期间气象条件表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

1.强化惠农哺农力度,突出推广主体品种。一是强化惠农政策,实行了水稻良种补贴的全覆盖。二是突出主体品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全市以武运粳23当家,推广面积20.2万亩,武运粳19应用面积7.1万亩,武运粳7号1.9万亩,糯稻应用面积1.3万亩。三是提高良种覆盖率,据统计,市、镇两级组织水稻良种统供率达90%以上。

2.优化水稻种植方式,确立机插栽培主体。大力推广机插稻,控制直播稻盲目发展,全市机插面积24.1万亩,占水稻总面积77.96%,直播稻面积5.2万亩,占16.82%。

3.强化精确定量栽培,全面提升应用水平。熟化机插秧核心技术的配套与集成,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一是巩固机插面积,全市插秧机保有量1679台,今年新增116台,其中高性能乘座式插秧机61台,水稻机插面积为24.1万亩。二是培育适龄壮秧,推广精做通气式苗床、增盘降密(每亩移栽大田播25盘,增盘不增种,掌握每2 cm2落谷5粒种子)、壮秧剂培肥床土(0.8kg拌过筛细土75kg)、无纺布全程覆盖为核心的标准化育秧技术,着力培育适龄壮苗,成效显著,苗情资料分析,今年秧苗百株地上部干物重2.69g,比去年重0.09g。三是提高机插质量,将插秧机株距调节至最小档位,适当增加栽插穴数,据苗情哨资料,平均每亩机插1.57万穴,基本苗6.85万,比上年增0.14万穴和减0.37万苗。

4.强化精准绿色植保,着力提升生态稻作。一是加强预测预报,稻作生产期间,全程关注病虫草发生动态,及时发布信息,确保高效综防技术的有效实施。二是加大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控力度,全面实施前茬作物防治压基数,采取多药浸种、重防秧田、机插育秧应用无纺布全程覆盖、带药移栽等防控措施,水稻条纹叶枯病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及时化除,机插稻掌握机插后5~10天内适期化除,直播稻采用“一封一杀”化除技术,有效控制大田杂草的发生,确保田净禾苗壮。四是科学轮换

用药,选准药种,合理配方,科学轮换使用,避免多次使用同药种对害虫形成的高抗性和减少农残量。五是打好大田综防总体战,统一病虫草防治技术指导,资料发放到村到户;统一农药供应,统一配方,不失时机打好病虫防治总体战,确保防效。六是推广应用“苯甲丙环唑”新型农药,全市应用新型农药“苯甲丙环唑”面积15万余亩,拔节期和抽穗期结合常规打药的同时使用“苯甲丙环唑”,不仅有效预防穗期穗颈瘟、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而且能延长功能叶的光合作用,成熟期秆青籽黄熟色好,增产提质作用显著。七是大力推广担架式植保机械,全市担架式植保机保有量692台,其中今年新增280台,推广应用大功率植保机械,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大大提高了病虫防治作业率和防效。八是探索物理防治技术,今年全市应用频振式杀虫灯210盏,其中2100余亩有机稻生产实行了全覆盖,应用成效显著,为促进水稻优质化及清洁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5.强化高产增效创建,推进集聚项目实施。一是积极组织水稻高产增效创建项目的实施,今年全市共建设水稻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7个(其中部级2个、省级3个、自建2个),百亩核心方71个,累计实施面积

9.2万亩。从5个省部级万亩示范片产量情况来看,平均理论产量737.4公斤,实产689.6公斤(其中指前万亩片经省级测产确认亩产为705.2公斤,旭红方高产田块亩产达864.7公斤),实产比全市单产622公斤增67.6公斤,增产10.9%。同时,示范片区域全面推广应用优新品种、机插秧、秸秆全量还田、配方施肥和病虫草专业化防治技术,体现了展示、示范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提高社会化服务的农技推广方向。二是深入开展水稻科技入户,市级组建水稻科技入户专家组,专家组由负责栽培、植保、土肥、种子、农机等条线的8名科技人员组成;镇级遴选出50名技术指导员,培植1000个科技示范户,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原则,责任到人,进村入户深入到田间地头,传授实用技术,物化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印发

以上是《水稻生产技术总结》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主要描述水稻、防治、插秧、技术、同比、为主、公斤、生产,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根据农技中心测产调查,今年全市实收小麦面积208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平均亩产383.8公斤,总产达79830.4万公斤,实现连续6年夏粮大丰收,与上年相比,平均单产增2.9公斤,增幅0.76%,总产增加603.2万公斤,增幅0.77%。从成产三因素看,今年小麦亩穗数34万,穗粒数为31.1粒,千粒重为42.7克(雨前44.4克,雨后42.7克),与去年的33.8万、30.5粒和43.47克相比,呈“两增一减”态势,即群体增0.2万头,穗粒数增加0.6粒,千粒重减少0.77克。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得力,职能部门配合行动有力,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秋收麦播期间为确保适期播种,夯实麦播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秋收秋种电视电话会议、小麦播种工作会议等。抓好各项麦播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了小麦播种工作。麦播后,特别是去年11月底、12月初旱情逐渐显现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打造邓州粮食主产核心区,多次召开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抗旱浇麦工作会议,为做到未雨绸缪,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对各乡镇抗旱浇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抗旱浇麦工作,如对农户浇麦进行财政补贴,购置浇水机械进行补贴,提前发放综合直补,保证低价抗旱用油、用电,引丹灌区开闸放水,广播电台大力宣传抗旱先进典型等,并协调农业、供销、水利、农机、气象、电业、石油等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支持抗旱工作,确保了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

3、技术服务到位,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在小麦备播、播种、管理等关键时期,我们及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近百场次,举办专题培训会34期次,培训农民15000余人次,开办电视讲座10余期,发布50余条农业短信,印发技术资料10余万份,大厅服务咨询50期300余人次,多途径、多角度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真正把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和抗逆生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落实到小麦生产中。在小麦生产过程中,针对小麦不同生育期遇到的不同问题,我们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适时提出技术管理意见,为领导科学决策,指挥小麦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如去冬今春小麦严重干旱期间,农技中心组织土肥专家定期测试墒情,根据苗情、旱情,发10期抗旱简报,36条抗旱新技术短信息,组织全体技术人员组成12个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科学指导群众采用新技术、新措施做到节水、节时、节能,浇好保命水、丰产水。又如,小麦生长中后期,我们针对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吸浆虫和锈病,组织26名技术人员,四次深入田间踏查,对锈病和吸浆虫发生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及时提出防治措施,为领导科学决策、及早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依据。

4、示范样板创建,为小麦生产提供了典型引路作用。今年以市政府为总牵头人,在腰店、桑庄等乡镇创建万亩小麦高产示范方的同时,涉农部门分别在全市26个小麦主产乡镇内,共建“万、千、百、十”不同类型的小麦示范样板田126个,面积达25万余亩,示范方内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围绕粮食高产、粮食增产、高产创建、探索模式、服务指导等方面大力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如腰店乡、桑庄镇示范方,特别是腰店乡黑龙村百亩示范方,采取“六统一”,规范有效地落实了关键措施,取得了较高产量。据省农调队5月19日上午现场测验,百亩示范方,面积132亩,亩群体43.4万,穗粒数37粒,千粒重预计42克,按85%折亩产579.5公斤。5月31日邓州市农业局专家组又一次现场实测,亩产584.9公斤,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5月21日省小麦专家胡廷积、张世英一行在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等领导同志陪同下到示范方现场进行观摩和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5月23日全南阳市示范方创建示范观摩会在邓州召开,兄弟县镇平县组织其乡镇党委书记、农业局等单位领导,来邓州观摩,现场考察小麦示范方建设成效。领导和同志们均为大旱之年邓州市万亩示范方能够取得如此高的产量赞叹不已。
5、落实主要技术措施,强化生产管理,为小麦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①、大型整地和收获机械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整地和收获的质量、效率,为适时适墒播种和抢收抢种创造了条件,赢得了主动,本年度机耕机耙面积占98%,机播面积占70%,机收面积占90%以上,为小麦适时适墒播种,保证一播全苗和实现抢时收割“龙口夺粮”提供了有效保障。

②、优良品种的广泛普及是今年小麦增产的内在因素,随着国家良种补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市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早熟、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如郑麦9023、豫麦70—36、04中36、偃展4110等占到了90%以上,其中9023占60%以上、豫麦70—36占15%,04中36占5%,有效地发挥了优良品种的抗逆增产作用,在大力推广主导品种的同时,我们积极引进示范有苗头的新品种,如郑麦366、豫农202等12个,为邓州小麦优化品种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

③、测土化验、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为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今年,邓州市农技中心根据近几年取土化验的结果,对我市不同土壤类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肥配方,并发放施肥明白卡10余万份。农户按方施肥,既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又节约了肥料,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如刘集镇单坡村千亩配方施肥示范方,平均单产527.5公斤,腰店黑龙村配方施肥样板田132亩,平均单产584.9公斤,比全市平均产量383.8公斤,亩增201.1公斤,增产率达52.4%,据抽样调查测算,全市应用配方施肥面积19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5%,其中,精准配方面积20万亩,平均单产465公斤,比当地经验施肥平均亩产397公斤,亩增68公斤,增产17.1%,配方施肥的节本增效效果十分显著。

④、强化预测预报,科学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今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麦播期间,普及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等技术,面积达180万亩次以上,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地下害虫的危害,降低了病虫基数,而且兼顾了生态效果。二是狠抓了冬前化除和早春麦田杂草的防治工作,麦田化除190万亩次,占应防面积的90%左右,有效解决了杂草与麦苗争水、争肥问题,这对今年抗旱保苗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狠抓了以吸浆虫、条锈病、蚜虫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由于防治措施得力,有效控制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减轻了损失,为小麦正常生长创造了条件。

⑤、立足抗旱保苗,加强麦田管理,为大旱之年夺高产保驾护航。今年,针对冬春连旱的天气情况,以抗旱浇麦为主、结合中耕镇压、化学除草、防病治虫进行了麦田管理,在抗旱浇麦阶段,全市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水源、人力和机械动力,尽努力扩大浇灌面积。抗旱浇一遍水的有130万亩左右,其中浇两遍以上的45万亩左右,确保了大旱之年不减产。抗旱浇麦成效显著,据调查浇水与未浇水的麦田产量差异很大,如:文渠乡肖店村农户张绍斌3.5亩小麦浇了两遍水,据测产,亩产高达591.8公斤,而邻地段士训的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332.0公斤,浇过两遍水的比未浇水的亩产多259.8公斤,增产率达78.3%。又如:张村镇李楼村的路培虎1.5亩小麦浇了一遍水,亩产463.8公斤,而同村刘德中的5亩麦田未浇一水,亩产仅224.8公斤,浇一遍水比未浇水亩产多了239公斤,增产率达106.7%,浇水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以后号召群众抗旱浇麦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二、小麦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从光照、温度、降水主要气象因素来看,小麦全生育期内(2010年10月10日—2010年5月31日),0℃以上的有效积温为2517.3℃,降水303.4mm,光照993.5小时,与我区小麦正常生长所需的2221℃、275mm,1100小时相比,积温多了296.3℃,降水多了28.4mm,光照少了106.5小时,从时空分布看是利弊兼有,弊大于利,特别是降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前期少,后期多的现象,从出苗到拔节阶段降水量极少,从10年10月23日到09年2月7日一百多天总共降雨量不足11mm,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冬春连旱现象,而在即将收获的5月27、28两日降雨量却达83.5mm,造成我市大部分麦田穗发芽,给我市小麦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具体分析如下:

1、腾茬—整地阶段(9月20日—10月10日)

此阶段降水10.5mm,积温375.2℃,日照时数48.3小时,阴雨较多,温度不高,光照不足,对秋作物收获晾晒不利,但适合人们田间劳作,利于加快收获进度,并为麦播整地积累一定的墒情。

2、整地—播种阶段(10月11日—11月5日)

此阶段积温406.9℃,降水39.8mm,光照时数89.4小时,晴天多,雨天少,但雨量集中,特别是我市10月20—22号下了一场透墒雨,降雨量达38.6mm,为整地和播种创造了良好条件,据调查我市绝大部分田块都集中在10月25日前后播种,适期适墒播种,由于底墒充足,做到了一播全苗,麦播基础较好,全市小麦苗足苗匀,前期苗情是近年来的一年,在一定程度上为减轻越冬干旱创造了条件。

3、出苗—越冬阶段(11月6日—12月20日)

此阶段积温369℃,降水5.5mm,光照时数221.9小时,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晴天多,加之有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快,全市麦田出现严重旱情,部分麦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黄苗死苗现象。不过麦田旱情在11月底、12月初逐渐显现,此时小麦的第一分蘖高峰期即将结束,多数麦田越冬前总茎数已经达到或接近常年同期指标,且多为大分蘖,而苗期适当干旱还有利于根系深扎,增强植株抗旱抗灾能力,所以对这类播种基础好,后来又浇水的麦田,群体影响不大,甚至比去年有所增加,但部分整地质量差、播种晚又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旱象虽重,但这类麦田往往播量较大,靠主茎成穗,较大的播量冲抵了因干旱造成的分蘖少成穗率低的弊端,且因为主茎成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也不低,产量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4、越冬—返青阶段(12月21日—09年2月5日)

此阶段积温157.7℃,降水4.2mm,光照时数190.5小时,降水仍偏少,旱情仍在发展,小麦苗情持续恶化。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及早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各地狠抓落实,迅速掀起了抗旱浇麦夺丰收的麦田管理高潮,浇水面积达130万亩左右。

5、返青-拔节阶段(2月6日—3月10日)

此阶段积温240.2℃,降水16.2mm光照时数75.4小时,2月8日、16日、17日、26日和3月2日有明显降水,连降小到中雨,加之抗旱浇麦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数麦田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受旱麦田苗情明显好转,其中一、二类麦田比例已较冬前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

6、拔节—抽穗阶段(3月11日—4月10日)

此阶段积温369.3℃,降水33.6mm,光照时数144.4小时,3月12日降水17mm,23日降水6.2mm,27-28日降水4.2mm,由于降雨有所增加,旱情基本解除,光照充足、温度较适宜,小穗小花发育较好,结实率高,这是今年小麦穗粒数增加的原因之一。这时小麦病虫害有所抬头,3月18日在构林镇五道岗发现了条锈病发病中心,蚜虫也逐渐增多,吸浆虫也开始羽化出土,病虫害防治到了关键时期。

7、抽穗—成熟阶段(4月11日—5月31日)

此阶段积温974.2℃,降水204.1mm,光照时数271.9小时,此时是形成籽粒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降水量达204.1mm,占全生育期总降水量的六成多,光照略显不足,但基本上能满足小麦从灌浆到成熟的整个过程的需要,温度适宜,适合灌浆,且灌浆时间长,较去年长2—3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所以今年穗粒数和千粒重也都比较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今年小麦即将收获时,5月27日—28日全市突降大雨,降雨量达83.5mm,持续时间长达48小时,造成我市95%以上麦田出现穗发芽现象,粒发芽达56%以上。成熟早、种子休眠期短的品种发芽、霉变更加严重,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提醒我们在品种利用上应考虑到后期穗发芽的问题,注意推广和培育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要做到半冬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合理搭配。

2、建议我市各级领导以继续搞好邓州小麦生产为抓手,重视和狠抓粮食生产,同时我们也要请求上级职能部门对邓州粮食生产大县予以关注和支持。促进邓州市粮食高产、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3、以完成各级下达的项目为依托,搞好小麦技术集成推广,加大推广力度,突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提高覆盖面,使科学技术在夏粮生产中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4、建议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和巩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夏粮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5、建议在夏粮生产中,认真研究并积极推行专业合作社(协会)模式,以促进邓州夏粮产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6、围绕夏粮生产,着重研究“统”的功能,解决一家一户不能办理的事情。

7、近年来,由于青壮年劳力的外出务工,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力凸显不足,旋耕和撒播面积有扩大趋势,导致麦田耕层变浅,土壤桥空不实,抵御旱灾的能力差,特别是今年问题尤为突出,前期干旱造成的黄苗、死苗现象,多数发生在这类地块中。建议为抢时播种而采用旋耕和撒播方式的农户,在播种后,要趁早对这类麦田进行镇压,踏实土壤,以预防越冬干旱造成死苗而导致产量降低。

2010-2010年度小麦播种基础情况调查统计表

单位 : 万亩、公斤、方、万人次、万份、元
项目
县区

麦播
面积
良种
补贴
面积
集中
播种
时期



统一
供种
种子
包衣
药剂
拌种
精量半
精量播

预留
行间
秸秆
还田
亩施有
机肥
配方
施肥
机耕
面积
深耕
面积
机播
面积
土壤
处理
亩肥
料投

技术
培训
印发
资料
邓州市
210
200
10.25—11.2
12.5
200
100
70
50
25
80
2
205
202
150
160
50
120
80
80
比上年
+、-
+3.5
0
-10
-20
0
+10
-3
0
0
-20
-50
0
+10
备 注
注:麦套面积折成实麦面积填报 2010 年 11 月 9 日

附表2: 2010-2010年度小麦品种种植情况调查统计表

单位 : 万亩、公斤






合同
种植
小麦
面积
优质
强筋
小麦
面积
普通
小麦
面积
弱春
性品
种面

半冬
性品
种面

郑麦9023
豫麦
70-36
西农979
偃展4110
豫农
949
其它品种(系)播种面积




















郑麦
366
衡观
35
矮抗
58
豫农
202
洛麦
21
鑫麦
1998
平安
6号
新 麦
208
内农科201
04
中36
新麦
18
豫麦
18
邓麦996
邓州市
210
60
170
40
140
70
12.5
110
12
5
9
10
10
12
20
20
4
8
比上年
+、-
备 注
注:麦套面积折成实麦面积填报,若有其他种植面积较大品种,在表下面一并列出。

生产技术部工作总结


篇一:生产技术部工作总结

2013年生产技术部工作总结

2013年,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和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下,紧紧围绕2013年度工作目标、部门工作目标,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和技术监督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以制度化、精细化、标准化为管理手段,加强安全生产执行力和时效性。严格工作计划、布置、控制、总结流程闭环管理;加强设备事故预控、隐患治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充分发挥职能管理作用,全面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现就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产品完成情况及产品产率(统计到2013年10月)。

二、强化生产管理,加大生产组织力度。

1、为能更好的组织生产,努力提升公司综合实力,生产技术部积极配合公司领导,根据公司生产装置实际生产能力及市场行情,认真编制每月的生产计划。

2、加大生产现场管理工作力度,严格执行安全法规、生产操作规程,杜绝重大设备、人身伤亡事故。在生产现场管理上,狠抓安全

管理和违章违纪现场管理,每天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对违章违纪的责任人进行处罚,

3、针对各车间无法自己完成的维修项目,生产技术部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协调外来单位进行维修,确保了各车间正常生产。

4、严格执行公司考核制度,每周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一次全厂工艺指标、设备检查,并对每月消耗偏差较大的指标及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于每个月的30日,与质监部、经营部一起到各车间进行原材料的统计盘库工作。

三、完善工艺、设备管理考核制度。

1、认真做好各车间生产工艺指标考核工作。我部门下发了《工艺指标考核规定》,在生产工艺指标考核工作方面,根据工艺指标对生产系统影响程度的不同作相应的考核,将工艺指标分为A类、B类、C类指标,其中A类指标由生产技术部进行考核,B类、C类指标由车间自行考核,通过对各车间工艺指标考核,各车间工艺指标合格率明显提高。

2、在2012年设备管理考核细则基础之上,继续完善考核制度。通过对2012年各单位设备故障率、设备事故、辅料消耗、备品件库存、计划检修执行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统计,重新量化考核标准。细化了考核方案的,比如,每个月月末,都会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对全厂设备进行设备完好评估,奖罚分明,确保了制度能够执行,考核能到位。

3、每周一进行全厂工艺、设备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求各

单位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验收,各车间工艺指标合格率有所提高、设备事故率有所降低,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积极申报质量管理优秀成果、节能改造项目、优秀成果、优秀新产品、优秀论文等创新项目。

1、2013年3月31日向集团公司计量检测中心上报三项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其中焦炉煤气的深加工及利用探讨获得了煤炭工业2012年度质量管理优秀成果,焦炉烟道余热回收利用及推广获得山东省煤炭行业2012年度质量管理优秀成果。

2、2013年3月向内蒙古自治区上报了三项节能改造项目; 3、2013年5月向集团公司上报了三项优秀成果、一项优秀新产品、12篇优秀论文;

4、2013年10月向鄂尔多斯市上报了三项节能改造项目。

五、加强学习活动开展工作。

生产技术部积极响应公司开展加强学习的精神,每月制定本部门本月学习计划,积极参加由公司组织的全体学习。通过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而且加强了劳动纪律。除了公司定期学习外,我部人员还在空余时间自修,并取得相关资质,如初级工程师证、职业资格证等。另外我部门人员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会,通过参与民主生活会,我部门每个人员对自己进行了自查自纠,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于生活中的的不足,从而让我们知道在今后工作、生活中如何提高自己。通过我部门自我学习及参与公司培训活动,我们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增长了专业知识,素质也相应提高。

六、加强统计管理工作。

在统计工作上,我部门每天根据各车间提供的生产报表及时编制公司生产经营调度报表,上报公司相关领导,并时时完善调度报表。重视原始记录、台账、统计报表管理工作,定期对各车间的原始记录、台账等进行检查,确保生产现场原始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

七、设备改造,技术创新

1、备煤车间精破碎给料机改造

原激振器电机7.5KG车间制氮站改造

车间制氮站原有2台Y型空气压缩机,在正常生产时必须保证两台全开,而Y型活塞压缩机故障率高、维修费用高,一旦出现故障,全厂氮气供应受到制约,外购又给公司增加了生产成本,氮气供应不及时会危及安全生产,造成全厂性停车。生产技术部与车间就该问题召开分析会,与车间一起研究了可行的改造方案,新增一台空气压缩机作为备用,一台出现故障时立即开启备用机,从而实现安全稳定生产。

6、风机双电源快速切换装置

焦炉的生产离不开煤气鼓风机组,是整个焦化厂的核心关键设备。我公司鼓风机为两路高压供电,但不能实现互切,一旦一路电源出现故障,势必会导致全厂性停车,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根据内蒙古能源公司领导指示增加风机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在202配电室增加了风机双电源快速切换装置,实现了煤气鼓风机双电源互切,保证了焦化厂安全、稳定的生产。

篇二:生产技术部年终工作总结

嵩阳西施(登封)煤业有限公司

生产技术部年终工作总结

2010年,我矿从去年九月份到今年的六月份停产整顿,在停产期间,坚持“三不停”原则,做到矿井正常通风、排水、检查瓦斯,保障了矿井的安全。今年六月份又响应省政府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的文件指示精神,整合到郑煤集团。我矿整合到郑煤集团之后,在公司正确的领导下,遵循公司的隐患整改批复,提出了煤矿安全生产指导思想,以保障职工最根本的利益为目的,以创建本质安全性矿井,实现安全形势根本的扭转和转变思想加快隐患整改为目的。全矿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圆满完成矿下达的隐患整改项目。为我矿早日复工复产,企业的壮大做出了较大贡献。2010年,主要做了一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思想、科学组织生产,努力完成隐患整改。 2010年,立足隐患整改为主战场,坚持先平地、后井下;先通风、后系统;先措施、后施工等原则。克服了施工中的种种困难,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强化管理、精心组织,按公司及政府的文件批复要求进行隐患整改。全年共隐患整改33项目,实际完成25项,其中5项还在论证评价,3项正在整改,完成了隐患整改的80%。特别是井下运输巷扩修 米,轨道巷扩修米,11015回风巷米。建测风站一处、扩修失修巷道多处,使我矿逐步达到了复工复产的条

件,给复工复产打下务实的基础。

1、抓好生产的各个环节。发挥调度室统一指挥的生产职能作用,减少环节影响,加强设备的维护和巡回检查,做好设备设施综合保护,减少机械事故。统筹安排,降低了无计划影响时间。

2、注重提升运输管理。更换主、副井绞车,井下大倾角皮带的改造,溜子运输管理,加快提运速度,加快隐患整改。

3、改变支护方式。 掌握u型钢大断面支护新工艺,新技术,扭转了我矿断面小,承压能力差的局面,从而改变了井下工作环境,保障安全生产。

4、抓好人员管理。根据井下生产条件的变化,合理安排生产人员,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利用分配政策,严格按照公司及政府批复的入井人数执行,用各种方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5、加强技术管理。针对性地制定并严格执行隐患整改措施,强化现场管理,规范作业行为。

6、做到现场把关。针对井下维修压力大 ,巷道失修严重,维修施工困难等情况,领导、技术员、跟班、带班矿长、跟班到点现场指挥,做好咬住、盯死、看严、确保24小时不失控。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安全形势根本好转

2010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切从零做起,从基础工作做起,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安全形势根本好转。杜绝了“三违”的发生,消除了顶板事故,使机械事故降到了最低限度,与往年相比各种事故率明显下降。杜绝了各类上等级生产事故及地面责任事故。保障我矿隐患整改的顺利进行,为复工复产创造了条件。

1、开展职工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用大会讲、小会说、现场教等方法,来提高每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每周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召开安全办公例会,从不间断,把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

2、制定了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在转变小煤矿管理模式的同时,认真学习大集团管理煤矿的知识,根据公司的文件指示精神及要求,结合我矿的实际,制订了《工程验收奖罚制度》、《生产计划》、《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等,把安全目标、生产目标逐级分解到科队班组和个人,形成了安全生产齐步共进的目标管理机制,做到安全责、权、利明确,并充分调动了全员做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活动,排查各类安全隐患,落实到责任人,限时处理,

杜绝事故的发生。

4、对突出重点部位狠抓薄弱环节。我矿井使用的是农电系统,停电频繁,井下地质复杂、设备管理不到位,存在一种小打小闹的意识,地质变化不断的情况下,给通风、瓦斯的排放,整改隐患施工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矿领导时刻紧绷安全弦,每项工作都做好周密部署。带班下井领导现场指挥,与工人同上同下、坚守岗位,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矿井的安全、职工的安全。

三、注意学习培训,增强职工全员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全矿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业务素质、精神素质,增强依法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预防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围绕公司的文件要求,坚持每周二学习制度,每月一次业务知识考试。特别是对刚刚入矿的新职工的学习培训工作,抓实抓好。共培训职工考试10次,培训人员1000多名,矿上针对职工都是来自附近农村,流动性大。再加上停工停产频繁等因素。特制定了各类培训制度,不参加培训不准入井,从而使职工的安全素质、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整体水平

强化内部管理使我矿2010年工作重点,我矿被郑煤集团整合后,矿级领导班子、基层领导班子、区队领导班子都是新组建的。所以强化内部管理尤为重要。一定要向管理要效益,为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服务质量整体上台阶起到了

极大的促进作用。

1、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了《职工奖励细则》,做到任务、目标与工资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工作制度。从而提高工作自觉性,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2、保证会议效果。建立健全了各项会议制度,当天出现的问题,在当天会议上把它消灭掉。不留死角、跟踪落实,否则,按制度进行处罚,从而达到了安全生产稳步有序的进行。

五、找差距、促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在公司领导的关怀下,矿领导及职工各部门的协作帮助下,生产技术科虽然做出了一点儿成绩,但是离上级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缺少专业技术人员,造成了现有管理水平不足,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欠缺。管理水平的欠缺、低下。使我矿于大集团的管理模式相差过大。今后,我们生产技术科将努力加强学习,逐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给2011年我矿的复工复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产技术部

2010年12月29日

篇三:生产技术部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打算

公司生产技术部

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打算

转眼间,2013年进入了年底,生产技术部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公司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出色的完成了部门各项工作。在此,我代表公司生产技术部以及我个人向公司作2013年度工作总结及2014年生产技术部的打算。

一、 回顾2013年的工作历程及工作业绩:

(一)、根据部门的职责范围,完善各种制度、规定、管理办法及服务煤矿。

1、生产技术部始终把各项技术任务放在首位,年初骆总安排,包总与韦总审批,为属各煤矿编制防治水部分模板管理基础资料与采掘作业规程编制模板及各种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编制等)模板。 防治水部分模板管理基础资料:

(1)、矿井探放水设计说明书(模板)。

(2)、防治水措施、预测预报和预案编制及基础台账建立(模板)。

(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范例文本。

(4)、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模板)及防治水事故案例(模板)。

(5)、矿井防治水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编制(模板)。

(6)、工作面探放水专项设计编制(模板)。

(7)、矿井防治水图纸绘制内容规定说明。

(8)、中纸厂煤矿安全设施设备竣工验收协助完善了采掘工程平面图与防治水图纸内容。

(9)、公司兼并重组协助杨家福完成图纸资料部分。

2、完善了部门制度和对公司属各煤矿技术方面的规定及管理办法。

(1)、编制了技术管理制度(骆总安排)。

(2)、编制了加强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的通知(刘总安排)。

(3)、编制防灭火管理办法(张总安排)。

(4)、编制认真做好2013年“雨季三防”工作的通知。

(5)、编制矿井独头巷道掘进预防后路堵塞安全技术措施的通知。

(6)、编制了加强技术管理的通知。

(7)、编制了认真做好编制2014年采掘计划的通知。

(8)、编制了加强煤矿防治水管理工作的通知。

(9)、根据2013年5月1日国家安监局下发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试行办法,拟定了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考核评分表。

(二) 、刻勤刻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完成了部门及公司的常务工作。

1、组织机关相关生产部门对公司属各煤矿编制的规程、

措施、计划进行会审,共计77次。

2、参加公司召开的安全办公会、“一通三防”、机电运输、防治水、顶板管理专题会,共计16次,完成了公司一月份机电运输专题会议纪要与9月11日公司在兴源煤矿召开的机电运输和顶板管理专题会议纪要。

3、参加了公司所组织的安全大检查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大检查,共计70次,查出安全隐患共计120条,并督促煤矿整改。

4、每天对公司属各煤矿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填写生产技术告知牌。

5、参与了银河煤矿、鹏程煤矿、小关河边煤矿、打牛厂煤矿、雄兴煤矿采掘技术及采掘计划方案审定。

6、对中纸厂煤矿产量上不来,进行了调研,下矿两次,完成了调研情况报告。

7、履行公司安排日常的值班任务,并在2013年春节及节假日都坚守在值班的岗位上。

8、陪同上级部门对属各煤矿的验收及安全检查。

9、参入公司属煤矿资产评估资产统计工作,下矿10次。

10、参加公司属各煤矿安全隐患验收工作30次。

二、存在的不足

回顾今年的工作,与公司的要求还是有一定得差距,特别现在科技发展,知识更新,有很多理念、观点都跟不上时

代的步伐,工作起来有捉襟见肘的感觉,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必须加强学习,巩固专业知识。

三、2014年生产技术部及个人的打算

(一)、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行业部门的规定、规范,落实省、市、县文件及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加强业务学习,千锤百炼、百炼成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高技术、高水准、高标准、严要求地服务公司属各煤矿。

(二)、加强技术基础管理工作,使公司生产技术管理工作逐渐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完善化,为安全生产搞好技术保障。

(三)、精心组织、科学计划编制三年生产规划及年度采掘计划,确保采掘工作面按期布置到位,实现矿井采掘正常接续。

(四)、进一步加强采掘工作面现场管理和辅助工序的协调调配工作(各环节工作),督促属各煤矿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安全工作。

(五)、尽职尽责完成部门的日常工作及公司安排的各项任务。

四、公司的发展思路及发展方向

1、提高工资薪酬待遇与福利待遇,或实行“干股”制,引进与留住尖端型技术人才与高级管理人才,稳定公司持续发展。

2、兼并重组工作已经明朗,要优化整合、扩能矿井的总体布局与方案设计,井型设计按能满足要求,尽量做到做强,要加快整合、扩能矿井基本建设与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确保矿井达标、投产。

3、合理开采生产矿井与保留系统的煤炭资源,确保煤炭资源的利用与合法化开采。

4、要狠抓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提高全员抗灾自救能力。

5、引进高科技、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狠抓煤矿防治水、防突、防瓦斯、机电运输、顶板管理、火工用品管理等工作,提高煤矿及公司的经济效益。

6、强化系统建设与“六化”矿井建设,提升办矿水准,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公司)。

生产技术部曹海平

2013年11月21日


"生产技术个人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