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波易谢,寸暑难留。回想起来,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可以说,写总结是不可避免的了,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更优秀的自己负责,那么,大家有写过关于总结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至2019学年二年级语文第四册教学总结 ”,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这水草丰美,树木繁茂的季节里,随着期末的临近,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即将接近尾声,回顾自己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感觉既漫长又短暂,整册语文书的课文教学,在一周一周的教学中不知不觉给学生讲授了。在教学中,我本着将理论与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紧紧地融合到一起的做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快乐。对于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是时刻本着一名教师特有的工作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语文教学。听课共16节,不管是语文还是还是其他学科,每听一节课,我都会认真地做好记录并积极思考,在别人的课堂中汲取到了精华,从而弥补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缺憾,同时在思考中也让自己的教学观点得以更高的提升。
在我的意识里,我觉得只要是自己能努力去做好的,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做,能够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与成就。譬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等,这些课的教学,我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为孩子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因为一节生动形象的课堂,也会让孩子们铭记一辈子。
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还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在课后的反思中找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发现自己讲课的不足,从而冥思该如何去改进。
二、深入扎实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他不同于数学,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而低年级的语文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哪个教学环节,我都是深入扎实地上好。
在写字教学中,我更是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规范的书写,我首先极力地在黑板上指导孩子们进行书写好生字。经过细心指导和要求,孩子们的字一天天在进步,也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不管哪一个学科,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是重要的,有了兴趣,才能拥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将语文课堂融进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每当学到了适合角色表演的课文,我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来进行表演,在本学期《歌唱二小放牛郎》、《狐假虎威》、《会走路的树》等课文中,我均让孩子们进行了表演,而孩子们的表现也相当出色,真正地投入到了课文角色中。
以上三点就是我在本学期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总结。当然在教学工作中也很不尽然,我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诸如:在教学中光注重了形式多样的环节,而忽略了强化优等生的学习,对优等生的升化力度不大。只抓了学困生的转变,从而使学生在考试中差生的转化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避免分数的丢失。但是优等生的分数有下滑的现象。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在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学到更全面的知识。让自己的语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2)班和(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将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尝试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单元主题式教学
本学期我校语文组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积极实践探索语文单元主题式教学,并初见成效。八年级语文课本共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第四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第五单元为文言文单元,以理想为主题;第六单元也是文言文单元,以山川风光为主题。每一单元自成体系,前后没有影响。所以我们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每一单元的前两课时都是先让学生通读整单元课文,整理生字词。第三课时是对这一单元的主题把握,鉴赏同一主题下的不同侧重及不同情感倾向。第四课时是比较阅读,主要是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写作特点方面的分析比较。第五课时是阅读随笔课,要求学生利用课上时间,对这一单元的课文写出你的心得体会,或针对其中的某一篇文章写出你的生活感悟。第六课时是成果展示,展示的主要内容是读书随笔,和根据这一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搜集整理的资料。一个学期下来,我感觉学生在语文综合素质上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作为教师还需不断钻研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为语文的单元主题式教学找到理论支撑。并积极探索单元主题式教学的精髓及弊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总结经验,让单元主题式教学得到不断的完善。
(二)启迪学生心志,让语文教学深入人心
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
作为传统科目,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知识的积累,也不是能力的提高,而是以这两点为基础,达到触动学生灵魂,深入学生心灵的目的。在教学上我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力求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和现代人才所应具备的高尚道德品质。
(三)、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如何激活学生学习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欲望呢?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材,利用工具书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通过课外书籍、网络、咨询、请教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寻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或按照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开设了“课前演讲”,每堂课5分钟进行说话训练(以说话为主),形式多样,畅所欲言:讲故事,品美文、聊时事。以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听、说、读、辩等。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补充同题材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继续采用“读书交流会”形式。进行阅读教学的辅助指导。
(四)亲其师、信其道,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课堂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六)、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本学期第一学段已经结束,语文的教学的阶段性任务也随之完成。现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些做法值得总结。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课堂上体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019—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已经快要接近六月下旬了,天气却还是这般的凉。
翻开上学期的周记本,看到最后一篇工作总结,才意识到时光荏苒,一个学期又即将过去了。
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
对于教学常规工作,我仍坚持常抓不懈: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在课堂上,认真上课,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用游戏、唱英语歌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并坚持复批,一次一次,直到正确为止。
上学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我就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我的观点是“兴趣是动力,习惯是保障”。这一学期,我仍旧注意从这两方面来引导学生。然而效果却不令人满意。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多来自当地农民子女,家长配合的力度很不够,学生学习英语,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老师的课堂教学。一周五天的学习时间,我是每天每个班一节课。以一个星期为周期计算,七个二十四小时中,每名学生在课上接触英语的时间是四十分钟乘以五,即两百分钟,三个小时零二十分钟,这个时间真是少得可怜!尽管每节英语课上,在新知呈现之后,我都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轻松的活动中巩固新知,但收效仍然不是很好,好学生是越说越有劲,越说越好,而后进生则相反,甚至于无法开口用英语对话,很难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两级分化现象由此产生。
其实就三个班的总体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是不错的,但学习习惯上,在英语课上,有我的提醒、引导,基本上每名学生的听课习惯、读书习惯还行,但回到家里,完成书面家庭作业的习惯差、坚持按要求每天听读录音磁带的习惯差,复习旧课以及预习新课的习惯差,而这些,都是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的。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这学期三个班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成绩虽不是唯一的标准,但也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不能忽视。本学期共测验五次,月考三次,每次我都会认真总结、反思,以期下一次取得进步。前不久我校才举行了第三次月考,结果不理想,三个班合格率都不达标,现在离期末考试还有十三天的时间,在复习阶段,要继续努力,紧扣教材,扎实复习书本知识,加大单词拼写的训练力度,把教材复习透,以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进步。
这学期的四月下旬,教学开放周中,我执教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外研版book 2 unit 5 lesson 2,课前认真准备,课后努力反思,使我的课件制作水平与调控课堂能力得到了进步,是一件欣慰的事。
四月中旬,高等师范专科学院来了一批实习生,有幸我成为了miss zhou和miss wan 的实习指导老师。在她们短短一个半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尽自己所能地帮助她们,尽快熟悉小学英语的大纲要求、教学常规,一次一次地听课,讲评,指导她们如何能上出一节完整流畅、重难点突出的平实扎实的课。我们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结下了难得的情谊.
周记是我校的教学常规之一,本学期我一共撰写周记二十三篇,围绕教育教学工作,我回忆、我反思、我痛苦、我快乐!现在,周记已不单纯是一周一记了,只要心中有所想、有所感,我都会把它们化为文字,倾吐出来,这,已经成为了心灵的一种自然而然的需要。
昨天,我上交了一篇教学案例《最快乐的一节课》送交上级评比,结果不重要,那节快乐的课,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工作虽然辛苦,但从事着培育花朵、孕育果实的事业,再累,心也甜蜜。孩子们很喜欢我, 每节课前会有三五名学生积极主动地跑来帮我拎录音机、拿米尺、抱英语卡片、英语书、磁铁,他们会为没有抢到帮老师拿的物品而撅嘴、生气;下课铃一响,又会有好几名速度快的学生冲向讲台,帮我下磁铁、卡片,拔录音机插头,送录音机、抱教材等等,他们同样会为没有能抢到而失望。这样的学生,男孩子居多,而且学习成绩往往并不好,作业字也写得马虎,但是他们上英语课时,眼里闪着光彩;望着我时,笑意盎然。那光彩和笑意里写着的,是对英语的喜爱,对他们英语老师的喜爱。
我的博友维珍小虾说“学生学知识,出成绩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学生喜欢你、崇拜你,你就是好老师。”我想好老师不敢妄说,起码我尽我所能,努力去做一名合格的老师,无愧我心。学生的成绩,我想只要有爱、有心、有希望,总有一天会让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