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县民政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9.21

县民政局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打算。

时间伟大的作者,这一阶段的工作很快就要过去了。需要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提上日程了,要想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工作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县民政局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打算”,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县民政局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打算内容显示中 2018年,我县民政工作在市民政局的大力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民政局下达的目标任务和县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较好的发挥了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主要成效 (一)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分类施保规范运行 1、城镇低保。为5722户、13249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979.67万元,月均补差126元,比市考核目标月均补差101元超25元,增加比例为25%。 2、农村低保。为17079户、38152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647.55万元,月均补差40.5元,比市考核目标月均补差30元超出10.5元,增加比例为26%。 3、主要措施:一是坚持应保尽保;二是做到动态管理;三是严格审批程序;四是实行银行直发。从4月19日开始,按照县委办、县政府办〔2018〕25号文件要求和低保申请、审批、排查清理的程序原则,坚持“两制”(即低保进入和取消听证制,过错责任追究制),采取“两暂停,三取消,一终止”举措,对全县13249名城镇低保对象进行了入户调查和排查清理,对不符合条件的1020户、1130人按照程序取消了低保资格。 (二)城乡医疗救助医前医中医后救助有机结合 1 、城镇医疗救助。为692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108.64万元,人均救助82.00元,比市考核目标人均补助80元超出2元,超目标2.5%。 2、农村医疗救助。为1665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301.15万元,人均救助81元,比市考核目标人均补助80元超出1元,超目标1.25%。县财政资助参合农民42789人。 3、主要措施:一是实行医前、医中、医后救助相结合;二是对大病实行重点救助;三是资助五保对象和特困群众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四是严格规范审批程序。 (三)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实现了质和量的提升 1、目标任务:新建、改建、扩建敬老院3所,新增床位300张,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27%。 2、完成情况:新建2所县级中心敬老院,扩建1所县级中心敬老院,11月底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入住人员。改建、扩建、新建乡镇敬老院5所12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入住人员。 3、编制管理:新建的晚晴、天年2所县级中心敬老院,由县政府批准为财政供给民政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县编办核定财政供给事业编制8名,管理服务人员在现有财政供给人员中调配,8名炊事、护理等特殊岗位人员从社会招聘。2所中心敬老院建设资金总投入1563.94万元,按照花园式、宾馆式总体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既有标准化的宿舍、清洁卫生的食堂,又有多功能的舞台、多样化的健身器材,还有冬暖夏凉的浴室和休闲散步的花园。2所中心敬老院各租赁土地10亩,进行复合式使用,菜地、果园、休闲、绿化,样样具备。 4、主要措施:一是供养标准全部落实。全县有五保对象5619人,县、乡敬老院现已集中供养1573人,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月200元,其中零花钱2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月110元。五保人员医疗费用先在新合补偿后,剩余部分在农村医疗救助金中予以全额救助。二是新建县级中心敬老院。利用原讲治乡、骑龙乡初级中学撤并后的国有闲置资产,新建晚晴、天年2所县级中心敬老院,11月底竣工投入使用,新增集中供养五保人员283人。三是乡镇敬老院建设全部启动。改建、扩建、新建5所乡镇敬老院,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97人。到今年底,全县新建、改建、扩建县级中心敬老院和乡镇敬老院8所,超目标5所,新增集中供养人员38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28%,超目标1%。 (四)农村安居和灾后重建打造成为阳光工程 1、工程建设。全县财政投入资金426万元,实施灾民安居工程150户,573间,14256平方米,其中分散修建和购买现房97户,集中修建房屋53户。同时,对今年以来遭受“5.12”地震灾害的灾后重建户786户、2726间,维修加固户962户、3367间房屋分别实施了重建、改建、迁建和维缮。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和维修加固资金已由财政划拨到金融部门实行打卡直接发放到灾民户。目前,灾民安居和灾后重建工程已于11月底前全部完工,灾民全部搬进新居。 2、资金发放。一律按照受灾农户的经济状况和家庭人数实行分类分挡补助,对困难户、低保户给予适当照顾,补助标准分为2类3挡。维修加固户补助资金按照“农房‘轻微损坏’、‘中等损坏’、‘严重损坏’3个档次兑现落实。 3、主要措施:一是优先选址,二是优先规划,三是先修建后办手续,四是豁免有关费用,五是多方筹集资金,六是实行集中与分散建房相结合。 (

县民政局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打算内容显示中五)救灾救济救助解决困难群众后顾之忧 1、救灾工作。先后遭受冰雪灾害和“5.12”地震灾害的重创,对工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农房毁损特别严重。为确保及时、快速传递灾情,给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我局修定了救灾预案,坚持了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每遇重大灾情,及时奔赴灾区,调查核实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救灾工作,组织生产自救。5.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按照省、市有关精神,按每人每天10元补助金和1斤粮食,及时为2520名受灾困难群众实施了临时救助,共发放补助金214.56万元,发放救济粮92吨。生活救助金由财政部门直发到被救助对象的“一卡通”帐户。 2、生活救济。为妥善安排好灾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使救助工作做到有的放矢,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干部党员包户到人”的办法,深入基层调查摸底,按照困难程度和自救能力实施分类救助。为确保救灾款物真正用在刀刃上,提出了“四不准”的要求和“三不准”的目标。即“不准优亲厚友、不准平均分配、不准层层克扣、不准挪作他用”;“不准有一人受冻,不准有一人挨饿,不准有一人外出讨口要饭”。同时,在救助对象的确定上,严格按照本人申请、入户调查、村民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民政审批、电视公告的程序进行,形成了“一查三公、一告三审”(即入户调查,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三级公示;电视公告,村委会初审,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民政局审批)的救助模式。全县解决8.4万人、400吨口粮救济,救济金235万元,救济衣物2.1万套(件),棉被5500床,走访慰问困难群众8596人次,灾区生产生活秩序井然有序。 3、主要措施:一是制定和落实救灾预案,二是实施“一查三公、一告三审”的救助模式,三是确保灾民和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水喝,有医疗。 (六)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 1、优抚工作:残疾、复员、参战、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三属”定补、定抚金,按国家标准,分季度由银行直发。农村义务兵优待金每人每年1000元,城镇义务兵优待金每人每年700元,春节期间由民政局直接发放。 2、安置工作:全县共接受退役士兵204人,其中,符合安置条件的城镇退伍士兵和转业士官,全部实行了货币安置,一次性安置补偿费由财政直发。 3、医疗救助:从今年开始,对重点优抚对象住院期间的医疗费、门诊费实行医疗救助。全年实施医疗救助218人次,救助医疗费56.89万元。 3、慰问活动。在元旦、春节和“八一”期间,对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和消防大队的官兵进行节日慰问,送去了18000 元的慰问金和电脑等慰问品,同时,对部分在乡伤残军人、烈军属进行走访,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 4、主要措施:一是坚持对城镇退伍军人和转业士官实施自谋职业安置,二是提高了城镇和农村义务兵优待金标准,三是广泛开展了“双拥”活动。 (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跃上新的台阶 1、建设和谐社区。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干部的补助费和福利待遇,解决了社区办公场地,县政府决定,重新调整一处面积较大的国有闲置资产无偿划拨给新宁镇清河社区。 2、创全国自治模范。在争创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活动中,通过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狠抓了队伍、阵地、组织和档案规范化建设。重点抓了村居委会干部的培训,提高了能力和水平。 3、主要措施:一是坚持推行了村务公开制度,二是提高了村居委会干部待遇,三是加强了村居委会阵地建设。 (八)狠抓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 1、效能建设。在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中,继续推行了政务导办服务法,热情接待群众来访,认真办理群众来信,主动解决群众困难,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今年,我们还开展了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捐款6750元,衣物528件,先后两次深入到重灾区慰问了灾民和生活困难群众。 2、主要措施。一是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二是树立了民政工作无小事的理念,三是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活动。 (九)民政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婚姻登记进一步规范。全县以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婚姻登记窗口为依托,坚持在永兴、回龙、长岭、讲治、任市五个登记点办理婚姻登记,共办理婚姻登记3908对,其中结婚登记3350对,离婚登记291对,补领结婚登记267对,无一例违法、违规登记,婚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 二是救助管理进一步加强。共接待求助人员513人次,对符合条件的438人次受助人员给予了救助,其中,省外受助人员162人,省内救助人员276人,被救助的对象中,有186名老弱病残人员、31名危重病人、痴呆傻和精神病人员22人。 三是慈善救助进一步落实。通过“慈善一日捐”活动和“5.12”地震赈灾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8011896.65元,其中“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资金679523.59元,“5.12”地震赈灾募捐活动募集资金7332373.06元,还募集棉被3000床,毛毯1179床,棉毛衣裤13425件,食物、食品折款4.8万元。募集的地震赈灾捐款用于支援广元、绵阳、雅安等重灾区355万元,本县定向捐赠用于学校重建110万元,用于本县灾后重建100万元。剩余1682373.06元。募集的“慈善一日捐”活动资金用于采购晚晴、天年两所中心敬老院五保对象生活用品30万元,临时救助24万元,剩余139523.59元。其中资助大学新生204名,资助困难家庭治病22人,资助其他困难群众45户、107人。 四是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民政执法工作特别是殡葬执法工作,有了突破性的发展,重点抓了违法违规事件的处理,全年火化遗体达到486具。 五是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纪律作风上,我们认真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从领导班子抓起,从小事抓起,从节俭办事抓起,坚持常抓不懈,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全局上下形成了节俭办事、廉洁奉公的良好风气。我们还将优待、抚恤、补助标准和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条件和程序等在政务公开栏上全面进行了公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灾民生活资金缺口较大。因今年我县遭受“5.12”地震和冰雪灾害十分严重,给灾民和群众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今冬明春灾民和困难群众生活安排人员较多,资金缺口较大。 (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偏低。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问题,强烈要求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 (三)村务公开工作亟待加强。村务公开和村级档案管理工作有待加强。有的村务公开没有实质内容,存在着公开不规范、不经常等问题。一些村对村级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四)基层民政建设需要活力。乡镇民政办公室工作任务重与人员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乡镇民政办公室办公场地狭窄,没有办公自动化设施,基层民政建设需要活力。 三、2019年工作打算 2019年,完成好县委、县政府和市民政局交办的中心工作,除切实抓好双拥工作、优抚安置、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救灾救济、基层政权、社会事务、慈善捐赠、党风廉政、机关效能建设等日常性工作之外,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第一,争创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继续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和村居委会干部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扎实推进工作,争创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 第二,抓好中心敬老院建设管理。2018年,新建一所社会所利救助中心,或再新建一所县级中心敬老院。对新建的5所中心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办好院办经济实体,逐步提高休养人员的生活水平。 第三,抓好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设。2018年上半年,投资500万元,按照高标准、多功能、反应快的要求,建设好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第四,抓好**殡仪馆建设工程。积极筹措资金,抓好工程建设,2019年8月底前完成一期工程,2019年12月底前完成第二期工程。。 第五,全面抓好村社区阵地建设。从2019年开始,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资金,抓好村、社区阵地建设,逐步解决一部分村、社区办公无场地的问题。 第六,抓好县乡救灾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做好抢险救灾工作,抓好毁损农房重建和困难群众生活救助,下大力气抓好救灾救济信息网络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自动化设施,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第七,扎实开展惠民效能建设。继续开展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给、安居工程、五保供给和社会救助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政惠民行动,进一步提升机关行政效能。 第八,广泛开展慈善捐赠活动。深入贯彻中华慈善大会精神,广泛开展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送温暖、献爱心,促和谐”社会捐助和“慈善一日捐”活动,为困难群众筹措资金和物资。 第九,抓好宣传信访维稳工作。大力加强民政对外宣传和政务信息工作,广泛宣传民政工作先进典型。做好民政对象稳定工作和民政信访工作。 第十,加强民政部门自身建设。坚持开展和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民政干部通过脱产、在职、外出参观学习,全面掌握民政方针政策、法规、业务技能和工作技巧。广泛开展岗位练兵、知识竞赛和业务技能评比活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增强责任感,弘扬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 在努力完成上述工作任务的同时,大力推进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加快资源整合,数据共享,规范财务统计管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评议,依法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为构建和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oo八年十二月一日
GZ85.COM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小编推荐

民政局季度工作小结及打算


民政局季度工作小结及打算

今年以来,民政局党政一班人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关心下,在**市民政局的具体指导下,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为契机,继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坚持把维护和发展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局

一季度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于后:

一、一季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一是为了切实加强对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使此项工作扎实推进,不走过场。我局调整了以党组书记、局长刘世勇任组长,党组成员、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其余班子成员及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2名同志负责办公室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障了有序高效地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二是认真学习贯彻《**市依法治市“十大行动”总体方案》,并对做好“十大行动”工作做出具体安排部署。

(二)全力保障民生,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工作

1.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全市现有城市低保对象7728户,15191人,人均月保障金216元,1-3月累计发放城市低保资金786.5222万元,农村低保对象26304户,36182人,人均月保障金额117元,1-3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955.3892万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741.9114万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1-3月全市共减员城市低保48户,73人;农村减员280户303人;新增城市低保28户30人,农村低保1368户1370人。

2.大病医疗救助更加完善。1-3月农村大病医疗累计救助1553人,213.4470万元;救助精神病患者新增18件,继续治疗38件。 资助民政对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市医疗保险,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救灾救济工作扎实开展。一是严格救灾款物的发放程序。按照本人申请,乡、村两级要搞好群众评议和公示,并填发统一样式的《灾民救助卡》,确定《灾民救助花名册》的程序进行。救助款物发放要做到“四公开”(发放对象公开、发放方案公开、发放数量公开、发放程序公开)。散居孤儿、散居五保和城市“三无”对象保证每人一床棉被。1—3月全市共安排因灾困难对象救助资金 527 万元,发放越冬救助棉被3528床、发放棉衣200件、发放救助大米36.3吨、菜籽油16.4吨,已救助人口63280人。二是加强了对民政资金及物资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为确保有限救助款物真正用到最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身上,1月,市民政、财政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困难群众越冬救助款物发放的通知》,3月,局党组安排三个工作组,对全市乡镇2014年以来民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内审检查,对各乡镇在款物发放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限期整改,对未及时将资金兑现到户的乡镇要求其迅速兑现到位,对个别资金使用上不符合规定的乡镇,要求马上自查自纠。三是抓好救灾物资的储备。以**市救灾物资仓库为中心,按照合理分布、便于使用的原则,在全市建立了8物资储备点。目前,共储备帐篷278顶、棉被11500床、 衣服16600件,大米34.2吨,菜籽油3.2吨,胶鞋650双。

4.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更加规范。1-3月共接待临时求助人员 406 人次,其中女性流浪人员7人,男性流浪乞讨人员 399人。在求助的人员当中,老人26 人, 残疾人 122人。在站收治的精神病人共计 22 人。

5.农村五保供养进一步加强。扎实做好“五保”对象应保尽保工作。1-3月五保减员59人,1-3月发放五保补助资金294万元。同时,大力推进敬老院建设,加强敬老院规范化管理,完成峰桶敬老院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全市集中供养755人,集中供养率达32%;有床位1426个,床位率达53%。目前,全市孤儿584名,机构养育48名,散养536名,1-3月共发放孤儿补助资金125.2万元。

(二)社会事务管理不断规范。一是对经营性公墓建设经营情况进行了排查。二是牵头制定**市推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实施方案。三是依法做好婚姻登记工作。1-3月办理结婚登记 2139 对,办理离婚登记 294 对,补领婚姻登记证 825 对(其中补领结婚证805对,补领离婚证20 对)。四是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继续加大殡葬改革力度,对城区周边乱建坟墓进行了清理整治,积极引导群众文明殡葬,改变传统土葬意识,1-3月共火化遗体 具,办理火化证 。

(三)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一是加强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全面推行优抚政务公开,按时足额发放优抚补助,1-3月优抚对象补助资金 874万元;完成了农村年满60岁退伍军人、烈士子女的调标工作。二是扎实开展春节拥军慰问活动,为全市老红军、红军失散人员、因公牺牲的军人家属、在乡残疾军人、烈士家属、在乡复员军人发放慰问金11.32万元;为人武部、赤家河通讯站、光荣院、军干所、老红军代表兰群星、烈士家属代表梁文富、一等功臣残疾军人向美培送去慰问金3.6万元;给驻万官兵发放饮水机7台,水果50余件。同时给各乡

镇划拨召开拥军座谈会活动经费41.6万元。三是认真做好2015年清明节期间群众祭祀活动有关工作。同时在清明节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了到烈士陵园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埋头苦干,锐意进取,转变作风,创新思路,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四是为“三难”优抚对象解决医疗补助14.5595万元,生活困难补助2.91万元。

(四)狠抓了老龄事业工作

一是为进一步落实好老年人优待政策,切实保障老年人的

基本权益,我局拟定了百岁老人提高生活待遇的请求,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老年优待证》办理做到了现场办理,随到随办,免费办理、长寿老人、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按时足额发放。1-3共发放80岁以上老人 5179

名,90-99岁以上老人 761 名,100岁的老人 19 名的高龄生活补贴资金55.8080万元,办理《老年优待证》231本。

(五)抓好民政重点项目推进。一是红军烈士纪念园建设地点定在太平镇的快活坪村肖洞河。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75亩,主要利用山林和荒坡进行建设,前期征地撤迁已全面结束。按规划建纪念广场5000平方米,纪念雕塑1座,烈士主题墓(碑)群10000余座,烈士名录墙300平方米(含“三通一平”工程);入园梯道、景观及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今年完成项目的可研、测绘、立项及初设方案、专家评审,招投标程序工作,于8月中旬开工建设,目前已经投入资金 2620 万元,完成一期工程70%。二是抓好峰桶敬老院的附属工程建设工作。三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0万元,占任务的%。

(六)开展直接服务群众活动。民政局全局干部职工分期、分批,深入到帮扶贫困村——河口镇陶坪院、土龙场两村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慰问帮扶活动,与联村干部和联系户研究对接相关事宜,进村入户了解了方斗寨村的人文地理、交通道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劳务输出、农业生产等基本情况。对40户结对帮扶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并送去大米40袋、清油40桶、棉被40床,慰问金8000余元。同时亲切与农户拉家常,嘘寒问暖,宣讲了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了解了联系户家庭的家庭成员、劳动力人数、收入来源、耕地面积、住房条件、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

二、下步工作安排

(一)继续开展依法治理工作。要继续抓好**市依法治市“十大行动”的各项工作,使依法治理工作有序推进,确保依法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加强减灾救灾工作。一是进一步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完善24小时汛期值班制度,及时收集灾情并上报,扎实开展灾民转移安置及生活救助工作,认真抓好灾后农房重建。二是做好救灾物资的贮备工作。

(二)加强社会救助工作。认真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扎实抓好城乡低收入群体、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优抚困难群体、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建立完善城乡低保、五保信息数据库,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抓好优抚安置工作。抓好优抚安置资金的发放工作,完善好优抚对象信息数据库,搞好来信来访接待工作。

(四)抓好民生项目工作。加速推进峰桶敬老院附属工程的建设进度,实施红军烈士陵园建设项目的续建工作。

市民政局2020年民政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打算


市民政局20xx年民政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民政工作稳步推进,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长足发展,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协调,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从明年开始,全市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也由现在的156元提高到180元,救助水平逐步提高。今年1—10月份,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7.4万人次,发放保障金453万元;救助特困群众5500人次,发放救助金90多万元,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加大了劝募力度,共接受各类捐款269.1万元。成立了莱芜市慈善总会,对100名特困高考新生每人发放1500元助学金,通过北美华侨联合会对20名一年级特困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助学金,较好地保障了贫困学生受的权利。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有力推动了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一是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有效。全市1022个村已全部完成换届选举,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达到91%和83%,分别高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10个百分点以上,换届后减少村干部816名,减轻农民负担250多万元。二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指导基层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在全市基本建立起运作程序规范、工作协调有序的村民自治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三是城市社区建设稳步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推进“城中村”开发改造、建设新型社区的思路;在社区组织建设上对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组织一体化进行了试点探索,依法选举社区委员会,理顺社区内各种关系;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干部工资和办公服务用房,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完善功能、扩大服务上,不断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筹措资金,援建了38个社区图书室,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深化,大力维护了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以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为新起点,全面落实《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充分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陈毅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更多经典尽在积极开展军地“社区共建”活动,在全市区、街、委三个层次,工农商学四条路线形成了牢固的拥军体系,推动了群众性双拥工作想纵深发展;注重为部队建设排忧解难,市委、市政府“和平使命—20xx”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慰问团,积极走访慰问参演官兵,增进了军民的鱼水感情,协调有关部门为部分驻莱部队解决了通水、通电、通路及相关问题,促进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及时足额兑现提高后及补发的抚恤补助金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共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00万元。并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在乡“三老”优抚对象建立起医疗补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有效缓解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实行“安置政策、安置计划、考试考核成绩、安置结果”四公开,大大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充分体现了安置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保障了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今年全市共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394人,按考试考核成绩,公开自选工作岗位,其中196人选择了工作岗位,198人选择了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

四、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步伐加快,充分发挥了协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发挥协会的龙头带头作用,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齐头并进闯市场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优先发展优势行业、降低准入门槛、主动上门服务等多种措施,积极探索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模式,较好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协会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63个,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莱芜汶源姜蒜协会组织农产品加工出口,实现利税800万元,带动了周边近万亩姜蒜基地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五、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规范有序,进一步增强了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监督检查力度,联合教育、财政、公安等部门开展执法大检查,共查处非法民间组织12个,纠正民间组织违法行为30余起;进一步强化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边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通了“莱芜地名网”和地名服务热线,区划地名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局、公安局和卫生局共同制定出台《弃婴收养管理办法》,规范收养登记程序,明确弃婴的合法监护人和送养人,保障弃婴的合法权益,全年共办理收养登记121例,登记合格率达到100%;认真贯彻《婚姻登记条例》,着力提高登记水平,截止目前共办理婚姻登记5555对,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加大殡葬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开展殡葬执法宣传周活动,有效地遏止了乱建、乱埋、乱葬等问题的发生,火化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六、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福利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民政服务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政服务设施建设的水平。针对民政基础设施投入少、基础差、档次低的实际,在先后投资1800万元建设建设市老年公寓和军休干部活动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市社会福利院即将投入使用,投资400万元的市流浪儿童救助管理中心已经开工建设。通过不断加大改造和建设力度,努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民政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提升社会福利事业的档次和水平,为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紧紧围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福利彩票发行宗旨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发行原则,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升级销售系统,提高了福利彩票的社会公信力,到目前福利彩票销售额已达6720万元,超额3000万元完成了销售任务目标,福彩销量增幅排在了全省前三位;强化对全市福利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强年检认证工作,维护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市安置“四残”职工1460人,实现销售收入16.9亿元,减免各项税金1.05亿元,残疾职工年平均工资达5000元以上。

关于20xx年的全市民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民政事业发展为第一要务,抓牢“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管理、强服务、创品牌、出亮点,努力开创20xx年全市民政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20xx年全市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健全一个体系,完善两个机制,推进四项工作,实现三个目标。

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180元,扩大城市低保的覆盖面;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建立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施,建立“慈心超市”等新型社会互助形式。通过以上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在全市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完善两个机制,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管理机制。一是着力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20xx]17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莱芜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实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四民主一公开”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各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作用,落实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积极开展示范带动活动,培养一批典型示范单位,促进全市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入;加强调度检查,狠抓制度落实,确保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二是着力完善以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按照“改制先行、改造提升、整合规范、调整完善”的工作思路,将社区基础设施纳入“城中村”开发规划,实行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四统一”,争取三年内全部落实“城中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式,逐步进行解决。认真落实社区干部工资,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居民自治和费随事转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民间力量参与”的方针,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三、推进四项工作,即大力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农村经济协会、社会福利社会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制度化。以争创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力抓好《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的落实,围绕“致力全新双拥、共建绿色钢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不断强化军民双拥意识,营造双拥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拥军和企业拥军活动,提高双拥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大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重点解决军地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制定完善优抚工作配套政策,确保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及时足额发放,指导各区做到重点优抚对象“四位一体”医疗保障制度的常态运行,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继续实行全面考试考核、公开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加强安置工作政务公开,不断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使城镇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认真落实我市《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保持50%以上。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协会特色化。坚持以区级协会为龙头,以乡镇级协会为重点,以村级协会为基础,重点在三辣、畜禽、林果等优势产业,积极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的模式,帮助已经成立的农村经济协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以协会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协会管理的规范化,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社会化。认真抓好“明天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妥善搞好孤残儿童安置;加强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增量”、盘活“存量”,力争使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福利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1800张。四是大力推进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法制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要在依法行政上抓规范。立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区划地名工作,争取出台《莱芜市地名管理办法》,促进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积极推进乡镇驻地标志设置工作,完成市级城市地名规划;认真开展边界线自查和联检,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实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和“三位一体”信息管理,逐步建立界线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婴弃收养登记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弃婴管理办法》,维护弃婴合法权益,加快社会福利院建设,力争上半年投入使用。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大对乱立墓碑、乱建坟头、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查处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福利企业管理,认真搞好福利企业年检,对不符合福利企业条件的坚决予以撤消,全面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实现三个目标,即实现完成招商引资、争创“双拥模范城”、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三个目标。一是全力争创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军地统筹协调发展,服务于军地建设,针对部队科技练兵的需要,动员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协调部队支持地方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解决随军家属安置难题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的双拥共建活动,组织新社会组织参与双拥共建活动,突出抓好基层的双拥优抚等基础工作和社区双拥等群众性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宣传具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典型,营造双拥社会环境,带动社会双拥工作的开展。加强督导和工作体制建设,建立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各个职能部门,形成抓落实的合力,确保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二是全面打造一支作风硬、业务精、能创新的干部队伍。努力强化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能力,着眼于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对人才的总体需求,创建“学习型”民政,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紧紧抓住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等关键环节,着力培养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现场执法等重点人才,全面提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提高效率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和谐民政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以实现民政人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从关心事到关心人、从满足人的低层次需要向满足人的高层次合理需求转变,在开掘潜能、增强活力、激发创造力中尊重人、提高人,切实打造一支政治坚强、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民政干部队伍。三是努力实现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市场化的思路和手段谋求发展。要突出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全面提升福利彩票形象,着力打造福彩品牌,扩大发行领域,提高管理水平,使彩票工作走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稳定发展的轨道,力争全年发行量有新的增长,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强大资金支持。局属各单位要用市场化的思路办法改革管理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墓建设,加快殡葬改革进程;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服务机构,按照投资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的思路,大力兴办“公办民营”或“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的养老福利服务机构,使国办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互相补充,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通过以上方式,实现民政事业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县农业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打算


农业局 20xx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集中精力狠抓一系列方针政策落实,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20xx年,我县“三农”工作呈现出“三增”、“三化”、“三加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增:一是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全县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达105.92万亩(包括复种面积),同比增加18.92万亩,增加21.7%,全县粮食总产47.8万吨,同比增长6.1%,面积和产量均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计划任务。二是农民增收。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78元,同比分别增长6.7%、15.5%,扭转了连续7年徘徊的局面,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三是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今年引进优新品种16个,种植重庆面包麦等优质小麦5万亩,推广地膜玉米4.0万亩,发展优质绿豆5万亩,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创建了“怡芝林”、“一品金”等枇杷品牌,万古的黄金梨获得农业部早熟“优质梨”称号。 三化:一是农业产业化 今年,我局超额完成重庆市下达我县“百万吨优质粮深加工产业化工程”基地建设项目,其中:种植优质杂交高粱2.2万亩,超计划面积0.2万亩;种植“重庆面包麦”3万亩,总增纯收入96万元;完成优质水稻基地建设40万亩,超计划20万亩,其中优质中稻25万亩,实现收入20400余万元,优质再生稻15万亩,实现收入3384余万元;建立优质双季花生基地2.02万亩;加强了枇杷新植1万亩和对去年新栽植140万株枇杷的春季管理,目前成活率达90%以上。正在规划和运作建设年产500吨的枇杷酒厂1个,建设年保鲜能力1000吨冷藏保鲜库2个,正在申报枇杷绿色食品品牌;冬菜种植面积8900亩,加工成半成品3103吨,种植生姜、辣椒1.1万亩。对县内从事稻谷、小麦、高粱等粮油产品加工和营销的重庆大足粮茂米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大足笛女酒业有限公司等五家龙头企业进行了资金、设备、技术、市场等详查,建立了县级领导和项目牵头单位以及农业科技人员长期联系龙头企业制度。重点帮助龙头企业建好生产基地,引进优良品种,搞好基地农户技术培训,按企业产品质量要求,指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时,帮助企业和农户签订、落实好订单,今年,全县25万亩优质稻,产量12.5万吨,通过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定单4.5万吨,占35%。今年我县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11个,其中:大足县万古镇黄金梨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市级试点单位。 二是项目高效化 今年,我局对项目建设实施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项目办公室以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劳动力转移培训。今年,我县30余所定点培训机构共举办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村劳动力8646人,超计划3146人,转移就业8278人,就业率达95.7%,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7372人,超计划4029人,劳务收入逾10亿元。2. 沼气建设。全县两个示范镇已完成11个示范村,按计划全部完成2600口新建户的农村沼气池建设任务,改建省柴节煤灶2600户,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环境。3.双季花生增收效益显著。全年推广种植优质双季花生2.0万亩,每亩实现产值1948.44元,每亩实现纯收入1248.44元,优质双季花生项目涉及农户3万余户,户平增收800余元。 4.粮食直补兑现到位。由于政策引导,宣传到位,全县撂荒地恢复种粮面积65232.81亩,直补农民近98万元。共种植再生稻15.51万亩(超市下达任务5100亩),直补农民75万元(未加县里补贴的各种物资)。 三是农业投入多元化。今年,在局项目办的协同下,各单位开展上门招商引资活动,共引进招商项目6个,引进资金4543万元,到位资金2643万元。共争取到县、市、部级项目28个,引进资金1580.85万元,为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农业部“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落户大足,其中中央配套资金330万元,地方配套37万元。项目建成后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能力加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决定》精神,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干部理论学习的各项制度,推进理论学习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今年,我局根据实际制定了全年的学习计划,同时,按照学习计划分别组织实施了学习内容,到目前为止已组织中心组学习9次,科、站、室、场负责人学习20次,职工学习15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执政党形象,落实了农业局机关党风廉政责任制分工,狠刹奢侈享乐、铺张浪费歪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案件,继续抓好“减负”工作,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工作,全面实施场(站)务公开工作。 二是科普知识得到广泛运用,农业综合执法加强。利用新闻、报刊、流动宣传车、送法下乡等形式宣传《种子法》、《渔业法》、《农业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精神和中央、市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宣传活动;对全县农经人员进行了有关农村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的培训,印发宣传资料7200余份,印发举报监督电话2000余份;对全县300多户农资经营业主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强化培训,加强了对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举办了9期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发放各种技术资料30余种,41000份,赠送农业科技书刊600余册,接受咨询12000余人次;举办了67次枇杷技术培训会,培训全县枇杷种植户达9500余人次,印发《枇杷栽培管理及主要病虫防治历》技术资料6500余份;完成“绿证”培训2562人,发证1325人。同时成立了“大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成立以来,共查获违法违规案件36件,案件结案率达100%,无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有效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净化了我县农资市场,保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农村经济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 三是场站改制基础加强。场站改制工作开局良好,各单位分别召开了职工大会,传达和学习了大足县关于事业单位改制工作的有关文件,深刻理解改革的重要意义,使职工在改制的认识上达成共识。已完成各改制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各单位改制方案基本形成,进入调整、补充和完善阶段。获得市级农业主管的批准和县级政府的批准和支持,县政府同意将龙岗良种场、龙水良种场、鱼种站(包括虾场)按照科研事业单位进行改制,执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xx〕74号)文件政策。并获得市级财政的改制补助经费245万元用于改制。 二、20xx年主要工作思路及重点 20xx年我局总的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以大力发展低耗、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重点,以强化机关作风、不断改善政务环境建设为手段,确保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和健康发展。 对此,我们提出:“粮食安全稳农业,科学技术兴农业,产业经营推农业,生态旅游富农业,优质高效强农业”的基本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六化”(即农田田园化、灌溉水利化、耕作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三增”(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一高”(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好文章,确保明年的工作再迈上新台阶,力争20xx年实现粮食生产面积达110万亩(包括复种面积),增长3.8%,总产量达49万吨,增长2%,其中水稻44万亩,产量26.5万吨,增加2%;水果19000万公斤,增加3%;水产品900万公斤,增加5.8%。农产品综合商品率达63%,增加5%;农产品优质率达到60%,增加5.4%;农业总产值增加5%,粮食增长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其重点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二届六次全委会精神,按照县委十一届四次全委会的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政理论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坚持以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结构性调整为工作主线,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突出抓好“一个中心、二个重点、三大要点、四项工作”的实施,达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的。 (一)突出一个中心,确保粮食增产 粮食安全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话题,中央非常重视,把粮食作为最大的产业来抓,满足与中央政策配套的需要。我县已被列为重庆市八个粮食生产重点县之一。要作好粮食主产区规划,在“十一五”规划中突出重点,规划建立我县粮食主产区,确立基本农田保护区,把大国路片区和大安、大珠、大双路片区规划为优势发展优质粮食产业带,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主产区粮食生产条件,发展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使粮食生产作为农民增收主要途径之一;要强化科技兴粮,大力实施技术引导,确定重点示范地区,切实搞好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协调服务等各项工作,大力提高复种指数,千方百计扩大种粮面积4万余亩(含复种面积),着力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中厢带状种植、玉米地膜全覆盖、水稻抛秧、配方施肥等综合技术,确保优质稻面积达到30万亩(高产示范面积5万亩、蓄留再生稻20万亩、水旱轮作面积5万亩),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25万亩(稻田保护性耕作16.9万亩、旱地保护性耕作8.1万亩),复种指数面积达到200%,全县保灌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为明年实现“粮增产、钱增收”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狠抓两个重点,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一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以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谋划工作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检查工作时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尺度,使各项工作都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要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三农”工作,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支农、促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明年,结合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好三支队伍”,就是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进一步巩固成果、完善制度,把党政机关、事业、企业单位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是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农民致富 狠抓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美化农民家园。力争20xx年实施完成1800户的生态家园富民工


程建设,改善农民生存环境。 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程,促进农民就业致富。20xx年计划培训转移农民工1万人以上,一是通过定单、定点、定向培养的方式进行输出;二是以市县各级劳动力转移协会及各中介机构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进行劳动力推荐就业;三是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吸纳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充分依托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展起来的各大龙头企业和以邮亭—龙水—宝顶为轴心的旅游配套服务业,如餐饮、住宿、娱乐、石雕石刻工艺品制作、小五金纪念品制作等。在劳务输出中着重突出地方特色,倾力打造品牌劳务,如“大足石刻工艺师”、“大足师傅”、“龙水五金巧匠”、“花卉园艺设计师”等品牌劳务,推进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向高水平发展、向宽领域迈进。 抓好科技示范入户工程,从20xx年至20xx年,全国将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入户工程,我县正式被确定为首批百个科技示范下乡工程县之一,为配合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县将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科技入户贡献率,将农业科技新技术直接送到广大农户手中,让老百姓掌握3至5门种养殖技术,增加农民致富途径。20xx年,我县将实施示范种植户1000户,示范种植面积5000亩,辐射带动全县种植面积7万亩。 (三)抓好三大要点,进一步创新机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化进程 坚持以“三百工程”为抓手,突出抓好优质粮油、枇杷、冬菜调味品等产业,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做大基地。在邮亭、珠溪、龙石建立双季花生基地2—3万亩,规范建设苦丁茶基地3000亩,发展养殖优质商品鱼基地25万亩,蚕桑基地5万亩,在智凤、雍溪镇增加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亩,达到1万亩的生产规模,建立3万亩优质再生高梁基地。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市场导向、业主带动的原则,继续加大名、优、新、稀农产品的引进与推广力度,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大力发展我县的优势产业,坚定不移地推进各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已建基地的管护,不断做大规模,构建富有大足特色的优势产业带。重点要做大做强优质粮油、枇杷、冬菜调味品三大产业基地。优质粮油产业,除突出抓好优质稻和再生稻外,要认真实施优质再生高梁3万亩,玉米7万亩,优质杂豆5万亩,提供优质农产品加工原料20万吨以上;把枇杷生产列为五大产业的重点来抓,真正做成重庆的优势产业和亮点产业,明年,在巩固现有枇杷种植7万亩规模的基础上再扩大种植面积1—2万亩,最终实现10万亩目标;冬菜、调味品产业,保持种植规模达1万亩以上,力争年产优质冬菜5000吨以上,创建大足冬菜、调味品品牌。二是做强龙头。坚持把龙头企业培育作为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重点培育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抓好重点项目的实施,集中力量扶持骨干龙头企业,为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提供坚实的支撑。力争我局农业干部领办的长龙、原也观光农业企业建设有新的突破。三是做长链条。着眼于农产品价值的提升,围绕优质粮油、枇杷、冬菜调味品三大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创办各种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培育一批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企业组织,探索农业生产者与加工、运销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使产、加、销各环节相互协调,以实现农产品效益的最大化。 (四)抓好四项工作,保障农民增收 一是抓好招商引资,增添发展后劲。农业发展离不开投入和扶持,20xx年争取引入一批农业项目,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抓紧实施在建项目,搞好项目储备库建设。要积极努力,加强跟踪跑办,争取多方支持,引入一批较大项目,依靠项目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力争20xx年招商引资完成1200万元。 二是抓好科技推广,突破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建立技术人才储备。因我局几年来未进一个技术人员,存在人才老化、知识老化等诸多问题。要打破用人模式,通过“选(从大专院校选)、聘(从退休专家、大专院校中聘)、调(从基层优秀人才中调)、用(用好现有农技人才)”的办法引进一批技术人才,到大专院校选择5名左右优秀人才充实到如农产品质量检测、土壤肥料和植保检测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单位。实行技术储备,积极引进、筛选出一批适合本地自然条件且增产增收潜力较大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争取安排一定的经费,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大力推广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成的新技术。 切实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全县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工作,同时,加大农技体系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从业能力和素质,建立较为完整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人才体系。进一步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工程,认真实施农村人才培训工程,加强转移农民技能培训、农技人员培训和农村干部素质培训。 抓好农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落实好“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确保人民吃上放心食品。我局已配备部分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能开展一般性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20xx年要开展农药残留等重点指标的检测。对于重点农产品基地实行统一标准化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组织化肥、农药等重点农资供应管理,统一产品检测,统一组织认证的“五统一”管理,推动基地建设向特色化、规模化、优质化、创汇型发展;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要迅速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品牌的认证申报工作,以名牌开拓市场。争取20xx年申报成功3—5个市级以上品牌,建议县财政对申报成功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品牌给予适当的补贴,提高企业申报的积极性。 三是要加快改革步伐。妥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遗留问题,切实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到户工作,全面完成农村土地二轮承包,积极引导承包土地规范流转;配合市里全部取消农业税的决定,做好相应工作;推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积极化解村社两级债务;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加快场站改制步伐。 四是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要认真查处农业污染案件,加强对农用生产资料的质量监管力度,严禁一切不合格的农用生产资料特别是农作物种子流向农民,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逐步建立优质农用生产资料的推荐机制,同时要引导农民正确选种、科学施肥、合理用药,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进一步搞好种子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加强种子市场的日常检查,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明年,我们将继续以强化政务环境建设为契机,重点加强机关作风转变和队伍建设,实实在在地做到“领导在一线服务,干部在一线工作,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教育职工放下“婆婆”架子,系上“媳妇”厨裙,沉心静气,为“三农”服务,团结奋进,真抓实干,与时俱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新局面,为夺取我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0年市民政局2020年民政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工作重点,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民政工作稳步推进,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长足发展,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多方协调,以市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从明年开始,全市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也由现在的156元提高到180元,救助水平逐步提高。今年1—10月份,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7.4万人次,发放保障金453万元;救助特困群众5500人次,发放救助金90多万元,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开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加大了劝募力度,共接受各类捐款269.1万元。成立了莱芜市慈善总会,对100名特困高考新生每人发放1500元助学金,通过北美华侨联合会对20名一年级特困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助学金,较好地保障了贫困学生受的权利。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有力推动了全市“三个文明”建设。一是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有效。全市1022个村已全部完成换届选举,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达到91%和83%,分别高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10个百分点以上,换届后减少村干部816名,减轻农民负担250多万元。二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指导基层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在全市基本建立起运作程序规范、工作协调有序的村民自治新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三是城市社区建设稳步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推进“城中村”开发改造、建设新型社区的思路;在社区组织建设上对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组织一体化进行了试点探索,依法选举社区委员会,理顺社区内各种关系;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干部工资和办公服务用房,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完善功能、扩大服务上,不断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筹措资金,援建了38个社区图书室,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深化,大力维护了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以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为新起点,全面落实《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充分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陈毅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govyi.com积极开展军地“社区共建”活动,在全市区、街、委三个层次,工农商学四条路线形成了牢固的拥军体系,推动了群众性双拥工作想纵深发展;注重为部队建设排忧解难,市委、市政府“和平使命—20xx” 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慰问团,积极走访慰问参演官兵,增进了军民的鱼水感情,协调有关部门为部分驻莱部队解决了通水、通电、通路及相关问题,促进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及时足额兑现提高后及补发的抚恤补助金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共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00万元。并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在乡“三老”优抚对象建立起医疗补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有效缓解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实行“安置政策、安置计划、考试考核成绩、安置结果”四公开,大大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充分体现了安置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保障了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今年全市共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394人,按考试考核成绩,公开自选工作岗位,其中196人选择了工作岗位,198人选择了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

四、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步伐加快,充分发挥了协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发挥协会的龙头带头作用,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齐头并进闯市场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优先发展优势行业、降低准入门槛、主动上门服务等多种措施,积极探索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模式,较好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协会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63个,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莱芜汶源姜蒜协会组织农产品加工出口,实现利税800万元,带动了周边近万亩姜蒜基地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五、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规范有序,进一步增强了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监督检查力度,联合教育、财政、公安等部门开展执法大检查,共查处非法民间组织12个,纠正民间组织违法行为30余起;进一步强化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边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通了“莱芜地名网”和地名服务热线,区划地名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局、公安局和卫生局共同制定出台《弃婴收养管理办法》,规范收养登记程序,明确弃婴的合法监护人和送养人,保障弃婴的合法权益,全年共办理收养登记121例,登记合格率达到100%;认真贯彻《婚姻登记条例》,着力提高登记水平,截止目前共办理婚姻登记5555对,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加大殡葬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开展殡葬执法宣传周活动,有效地遏止了乱建、乱埋、乱葬等问题的发生,火化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六、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福利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民政服务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政服务设施建设的水平。针对民政基础设施投入少、基础差、档次低的实际,在先后投资1800万元建设建设市老年公寓和军休干部活动中心的基础上,今年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市社会福利院即将投入使用,投资400万元的市流浪儿童救助管理中心已经开工建设。通过不断加大改造和建设力度,努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民政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提升社会福利事业的档次和水平,为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紧紧围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福利彩票发行宗旨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发行原则,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升级销售系统,提高了福利彩票的社会公信力,到目前福利彩票销售额已达6720万元,超额3000万元完成了销售任务目标,福彩销量增幅排在了全省前三位;强化对全市福利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强年检认证工作,维护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市安置“四残”职工1460人,实现销售收入16.9亿元,减免各项税金1.05亿元,残疾职工年平均工资达5000元以上。

关于20xx年的全市民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民政事业发展为第一要务,抓牢“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管理、强服务、创品牌、出亮点,努力开创20xx年全市民政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20xx年全市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健全一个体系,完善两个机制,推进四项工作,实现三个目标。

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180元,扩大城市低保的覆盖面;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建立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施,建立“慈心超市”等新型社会互助形式。通过以上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在全市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完善两个机制,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管理机制。一是着力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20xx]17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莱芜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实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四民主一公开”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各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作用,落实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积极开展示范带动活动,培养一批典型示范单位,促进全市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入;加强调度检查,狠抓制度落实,确保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二是着力完善以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按照“改制先行、改造提升、整合规范、调整完善”的工作思路,将社区基础设施纳入“城中村”开发规划,实行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四统一”,争取三年内全部落实“城中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式,逐步进行解决。认真落实社区干部工资,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居民自治和费随事转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民间力量参与”的方针,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三、推进四项工作,即大力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农村经济协会、社会福利社会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制度化。以争创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力抓好《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的落实,围绕“致力全新双拥、共建绿色钢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不断强化军民双拥意识,营造双拥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社区拥军和企业拥军活动,提高双拥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大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重点解决军地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制定完善优抚工作配套政策,确保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及时足额发放,指导各区做到重点优抚对象“四位一体”医疗保障制度的常态运行,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继续实行全面考试考核、公开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加强安置工作政务公开,不断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使城镇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认真落实我市《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保持50%以上。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协会特色化。坚持以区级协会为龙头,以乡镇级协会为重点,以村级协会为基础,重点在三辣、畜禽、林果等优势产业,积极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的模式,帮助已经成立的农村经济协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以协会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协会管理的规范化,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社会化。认真抓好“明天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妥善搞好孤残儿童安置;加强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增量”、盘活“存量”,力争使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福利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1800张。四是大力推进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法制化。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要在依法行政上抓规范。立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区划地名工作,争取出台《莱芜市地名管理办法》,促进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积极推进乡镇驻地标志设置工作,完成市级城市地名规划;认真开展边界线自查和联检,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实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和“三位一体”信息管理,逐步建立界线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婴弃收养登记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弃婴管理办法》,维护弃婴合法权益,加快社会福利院建设,力争上半年投入使用。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大对乱立墓碑、乱建坟头、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查处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福利企业管理,认真搞好福利企业年检,对不符合福利企业条件的坚决予以撤消,全面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实现三个目标,即实现完成招商引资、争创“双拥模范城”、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三个目标。一是全力争创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军地统筹协调发展,服务于军地建设,针对部队科技练兵的需要,动员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协调部队支持地方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解决随军家属安置难题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的双拥共建活动,组织新社会组织参与双拥共建活动,突出抓好基层的双拥优抚等基础工作和社区双拥等群众性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宣传具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典型,营造双拥社会环境,带动社会双拥工作的开展。加强督导和工作体制建设,建立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各个职能部门,形成抓落实的合力,确保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二是全面打造一支作风硬、业务精、能创新的干部队伍。努力强化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能力,着眼于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对人才的总体需求,创建“学习型”民政,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紧紧抓住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等关键环节,着力培养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现场执法等重点人才,全面提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提高效率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和谐民政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以实现民政人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从关心事到关心人、从满足人的低层次需要向满足人的高层次合理需求转变,在开掘潜能、增强活力、激发创造力中尊重人、提高人,切实打造一支政治坚强、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民政干部队伍。三是努力实现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市场化的思路和手段谋求发展。要突出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全面提升福利彩票形象,着力打造福彩品牌,扩大发行领域,提高管理水平,使彩票工作走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稳定发展的轨道,力争全年发行量有新的增长,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强大资金支持。局属各单位要用市场化的思路办法改革管理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墓建设,加快殡葬改革进程;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服务机构,按照投资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的思路,大力兴办“公办民营”或“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的养老福利服务机构,使国办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互相补充,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通过以上方式,实现民政事业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民政局财务工作总结和下年打算"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