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提升门店销售力的总结

发布时间: 2020.06.11

总结:浅谈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的影响力。

伴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一阶段的工作即将落下帷幕,作为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我们是时候进行总结了,总结是对某个阶段完成工作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不能只是简单的陈述,一定要有具体的案例辅助说明。我们在开始写工作总结时需要注意什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总结:浅谈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的影响力,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总结:浅谈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的影响力

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幼儿在身体、智力、品德、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为培养新型的、符合未来需求的人才打好基础。音乐作为精神产品,它以乐音构成声音形象,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情绪。它以节奏和旋律来展示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并由此传递人的情感。

音乐是最自然、最原始 、最容易与幼儿接近的表现形式,更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唱歌、打击乐等活动引导幼儿走进声音的全新世界,感受音乐的美妙。以往的音乐活动同其它的艺术活动一样,注重的是技能的培养,教师以教幼儿学会几首歌曲为目标,以老师为主导地位,幼儿只是被动的去学习,学会节奏和歌词,只此而已,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单调和索然无味的学和教的过程,其活动本身已经使音乐的魅力变的模糊了,优美的歌声也失去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当今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树立为幼儿终身的发展进行教育的观念,社会需要人才,更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才,发挥教育的功能,音乐的特有作用和优势,可以使幼儿的能力得以显现出来。我国新颁布的《指南》中指出:一个看起来纯领域的活动,依靠“幼儿为本”的理念与教育能力,也能整体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而音乐活动虽说被视为艺术领域中“专业性”很强的非综合性活动,有许多值得去挖掘的地方。只有注重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发挥音乐不可恩替代的功能。因而,我们的音乐活动不仅要让幼儿学会歌曲,还要让幼儿在学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去积极的参与活动,体现音乐对幼儿的吸引力,体现其多元化的特点。

每一个人,从他是一个婴儿开始就被音乐所吸引,他会因音乐而停止哭泣,也会因音乐而手舞足蹈,音乐可以放松人的紧张情绪,陶醉于意境之中。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期,发挥音乐的特殊作用,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音乐的作用尤为重要。未来的发展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才,引导幼儿从小开始具有一种创新意识,与别人不一样,它来自于幼儿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音乐活动中的创新模式,会为教育活动而服务,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服务。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们考虑到,幼儿教育活动是最大限度的内化人的本质与本质力量,内化人类基本的优秀人性,达到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的和谐,获得更大的自由与幸福的奠基教育。它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为核心,依据创造原理和创造性发展规律,把造就创造性幼儿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以创造性作为活动的核心,在注重启蒙性的同时,要为幼儿提供的知识重“广”不重“深”,在经验方面重视情感体验,强调创造性为核心的整体发展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情感、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好奇心等。学前教育的活动内容,应选择幼儿易于理解的,激发创新灵感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在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同时选择内容,它必须考虑幼儿的接受水平和能力又能产生强烈兴趣的活动,为幼儿的未来实践与文化创造,作好人格发展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准备,活动内容对幼儿要落在“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之间,有助于幼儿的潜能充分发展。

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于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音乐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需要唱和表演,还需要积极思维,来表现音乐内容的情感和思想。幼儿通过与音乐有关的学习和思考,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和欣赏力,它不仅有助于幼儿良好的个性气质,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心理上调节自己的状态,创造性的表达内心体验和感受。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对幼儿来讲,音乐活动可以表现在游戏中,在这种愉快的状态下,幼儿的情感和内心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出来,并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用音乐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音乐活动无处不在,一受歌曲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动行。升班了,上下楼成了首要问题,老师在教育幼儿有序活动的同时,音乐成为规范孩子们行为的无形语言。我们把《滑滑梯》这首琅琅上口的歌曲,改编成为《上楼梯》,由于歌曲已经被幼儿掌握,所以在创编歌词的时候,只改动了几个字,一首创新的新歌就这样诞生了,让老师提心吊胆的下楼安全问题——歌声就把它化解了。再也用不着老师反复的说教,上下楼时孩子们唱着歌很自然的就注意了自己的行为。老歌新唱对于老师们来讲,它解决了反复的说教,对幼儿来讲,从老歌中获得了新的内容和意义。这个活动也给了我创新的启示,尝到了创造的乐趣。

用音乐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种有意的尝试和探索。音乐活动与其它的幼儿园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音乐无处不在。丰收的秋天到来了,采摘活动是孩子们社会实践的良好时机,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一边亲自尝试自取果实的乐趣,一边唱着优美的歌声,欢声笑语和累累硕果把果园变得更加充满了情趣。活动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与采摘有关的话题成为了主题,而音乐在这个时候也发挥了它的特殊作用。我们组织了授新歌的活动,以创编秋天为歌曲内容,用什么样的节奏型为主旋律,成了活动的焦点。在活动中,孩子们各舒己见,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要用四三拍的节奏,因为秋天是美丽的;有的说,用四四拍的节奏,摘水果的时候心理很高兴;还有的说,可以把学过的歌改一下,把“苹果”改成“鸭梨”......我们借助了采摘活动,有意识的去培养幼儿的创造情感,随活动的主题去挖掘教育内容,以幼儿为主体,在幼儿的认知经验基础上发挥了音乐的感染力,把幼儿的创造潜能提升了出来。音乐成为教育的最佳手段,也成为老师去发挥幼儿创造潜能的好帮手。

用音乐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求教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去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欣赏古诗是语言活动的内容之一,结合秋天的季节特征,我们欣赏了唐朝诗人张继写的《山行》,并开展了意愿画的活动。在朗诵活动中,由于诗的句子较长,孩子们记得不是特别熟,我设计了一次唱诗的活动,请幼儿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唱一唱,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选择的是一首欢快的乐曲,唱的还津津有味,我选择的四三拍的却没有受到青睐。能熟练的唱出诗的内容,活动本身的目标已经达到, 给我的内心震撼 ,却远远没有结束,孩子们的天性决定了欢快的活波的年龄特点,这一特点又决定了选择的内容,以成人的眼光似乎歌词与乐曲不搭调,可是孩子却没有丝毫的不舒服,唱的很开心,看来教育的随机性与适时性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理解和学习。正如《指南》中提到的那样: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有时并不按照成人的预想和计划来进行的。这就需要老师灵活的运用它去组织活动,更好地体现和倡导《刚要》和《指南》中的“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用音乐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以灵活的形式为活动所服务。在音乐活动中,采用分唱、领唱、齐唱、对唱等方法可使活动更加新颖和生动。在音乐活动“两只小鸟”中,我请幼儿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采用分唱的形式,巩固对歌词的记忆,再用对唱的形式,加入了游戏的形式,寓教育于音乐中,增强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不仅如此,多变的形式还使好动的孩子安静下来,他的眼神时时被你牵挂,与老师的互动也加深了,几个有名的淘气包,变成音乐的知音,争着来参加活动,连平时爱喊叫的孩子,声音都变得有吸引力了。就连平时不爱讲话胆小的辰辰,也加入到表演的行列,无拘无束展示自己的才能。音乐在改变着每一个孩子,也加深了老师对孩子们的了解,把全新的面孔展示在你面前,有时让你似乎不认识了。

音乐的感染力如同美妙的乐曲一样,在幼儿教育中发挥了它的无穷作用,它不仅让幼儿感受到艺术的美,同时也欣赏到了美,不知不觉的被感化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音乐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在情感、认知、社会等方方面面,帮助我找到一个又一个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幼儿的创造力从音乐中也获得了重新展现,找到了新的起点。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离不开音乐这个重要的领域内容,幼儿的创造力也同样离不开音乐,音乐如同它的魅力一样,会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在未来的社会中为幼儿的成材之路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编辑推荐

总结: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总结: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比较欠缺,认识水平有限,掌握的词汇不够丰富,对词义的理解不够准确,很难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口语中往往出现不少语病。因此,从小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我就此浅谈几点有关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想法: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表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有话敢说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成人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成人对幼儿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对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支持和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因为每个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幼儿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我们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幼儿随意地说,无目的地讲,而是让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环境里轻松快乐地学习语言。幼儿园的语言活动多是通过故事、游戏等生动的形式来进行的,这样既能够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又对幼儿组织语言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提问是常见的一种方式,也是开拓幼儿思维的好方法。但如果没有很好的活动气氛,幼儿可能会有一种惧怕心理,而如果采用引发讨论的方法,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热烈的讨论,效果则大不一样。我们要循循善诱,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使他们有问题可问,有话可说,当幼儿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时,教师可不必马上回答,而是把问题交给大家,以激发孩子们更大的热情,幼儿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而其语言能力也会随着思维的发展而发展。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使幼儿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我们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香鸟语、春夏秋冬……教孩子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观察对象,生活中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幼儿体验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做个有心人。我们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大胆地表述出来,或让成人把幼儿所说的话记录下来,使幼儿在语言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让幼儿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

我们还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这样还可以让幼儿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游戏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主动地、积极地

表达他们对事物所持的态度,我在开始从事幼儿教育时,往往不敢让幼儿选择自己的游戏,认为一放就乱,通过多次实践,我明白了活不是散、乱,不是幼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规则约束,或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活动的内容有规则有秩序地让幼儿愉快地加入到游戏当中,在游戏中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娃娃家、快餐厅、小医院、图书角、理发店等游戏区域内,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语言表达机会,同时又体验了愉悦的情绪。另外,我还通过组织语言活动,让幼儿充当其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体验角色行为及其心理过程,这是孩子乐意接受的,他们会非常投入,完全沉浸到角色当中,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语言接连不断,幼儿在较为准确地理解了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同时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抓住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机会,使幼儿有话愿说

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我们应关注幼儿的想法,

满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儿有话愿说。如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在争执中学习围绕话题进行辩论,在聊天中学会相互交流,让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流中感受说的乐趣,而这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又会促使幼儿乐于交流与表达。

四、利用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

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的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两个幼儿为一件玩具发生了矛盾,一方想从对方手中拿到玩具,另一方则千方百计不让对方拿走。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交往的策略,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我们应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语言能力。

成人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们的语言可为幼

儿语言的学习起到示范作用,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积累交流与表达的经验,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积极引导幼儿善于观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注意力和观察力

是决定一个人口语表达是否丰富生动的关键因素。幼儿一开始,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观察机会,然后逐步培养其兴趣,逐步锻炼观察事物特征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一些常见植物,如大蒜、豆类、菜根类、种子类,并让幼儿亲手实践,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专注性。在此基础上,逐步学习按特点的类别加以比较等等,实践证明,这样能使幼儿在观察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将口头表达的技能进一步朝有条理的方向发展。

六、渗透于各领域,扩大语言发展范围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一般往往会错误地认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是语言教育活动的重头戏,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无须过多考虑语言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语言学习仅仅靠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将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随机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

1、在数学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数学教学活动和语言教学活动不同,它没有许多优美动听的语句以及丰富

的词汇,但却需要幼儿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精确的 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来说,数学活动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数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采取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数学的知识。如幼儿学习4以内物体的点数,我设计了一幅图,上面有四只小白兔,让幼儿说说它们在干什么?一共有几只小白兔?幼儿会说:有的小白兔在采蘑菇,有的小白兔在玩,有的小白兔拎篮子,有的小白兔在休息。草地上一共有4只小白兔。它们玩得真高兴。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它们的学习兴趣。

2、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语言信息交流主要包括描述和讨论两种方式。幼儿在描述

和讨论中既可以提出自己饿观点和想法,又可以交流自己的探索、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以及从中获取的 情绪体验。如一幼儿经过观察问另一幼儿:这只鸡蛋为什么能立起来?这是幼儿之间发现现象的交流。我们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描述和讨论的机会鼓励幼儿学习用简单明确饿语言表达和描述科学发现。又如:幼儿在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小实验时,当水开了后,水壶里冒出了热气,当幼儿描述时说:水烧开了以后,就冒烟了。我们听了就要及时纠正幼儿的说法,说:水开了,就冒出了水蒸气。幼儿从这一活动就掌握了 “水蒸气”一词。因此,我们可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随机丰富幼儿的词汇,逐步要求幼儿用完整、连贯、通顺的语句表达,以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

3、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生活中处处有音乐,语言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歌曲《小蚂蚁》,

主要讲述一只小蚂蚁看见一粒豆,想搬回家,可搬不动,后来想出好办法,请来朋友帮忙,一起搬回家。在学习这首歌后,我请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把它改成一个故事,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儿童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玩、爱制作,我们在美术中,

可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在绘画和手工中,加进幼儿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如教幼儿用橡皮泥做圆饼,我请幼儿配合手工的操作步骤编儿歌:搓搓搓,搓成一个小圆球,最后上下压一下。通过念儿歌,做手工,使幼儿动手又动脑,在顺利完成美术作品的同时,又能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在体育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量往往比较大,兴趣很高,幼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

感。根据这一特点,在活动时,我先让幼儿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再请幼儿讲述并讨论教师的动作要领及注意点;接着请幼儿练习,最后请幼儿说说是怎样做好这个动作的。这样,不但注意了活动的动静交替,而且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讲出了各种活动的特点,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幼儿与他人交往和主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

因此要让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成人就应为幼儿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综上所述,“三岁之魂,百岁之才”我们一定要把对幼儿的语言教育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抓早、抓实、抓好。要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向上的说话气氛,消除幼儿说话时胆怯或忧郁不决的紧张情绪,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他们迅速成材奠定扎实的基础。

总结:浅谈幼儿安全自护能力的培养


总结:浅谈幼儿安全自护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中,令人忧虑的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如幼儿爬上自家阳台,失足摔成重伤;幼儿独自出门,被不良之徒拐卖;幼儿与小伙伴在水库游玩时,不幸溺水生亡;幼儿误食装在雪碧瓶中的清洁剂,导致中毒死亡……一幕幕悲剧发生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痛心疾首、悲痛万分。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因此如何减少意外事故,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加强幼儿安全自护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了。 幼儿园安全自护教育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教育,如:着装、行走、饮食、睡眠、游戏与运动等方面的安全自护,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教育,如:防险、防毒、防电、防火、防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安全自护。结合我园“幼儿安全常识与自救能力培养的研究的科研课题,我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从生活教育、主题活动、游戏活动以及家园共育这四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幼儿安全自护意识的有效途径,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生活教育中渗透安全自护意识

我们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有基本的安全观念,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为什么这么做是安全的。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通过榜样作用和表扬鼓励,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在进餐时,幼儿养成吃饭前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避免烫嘴、烫手;吃饭时不大声说话和嘻笑打闹,避免食物呛进气管中;吃带骨头的肉或者鱼时,老师会提醒幼儿细嚼慢咽,学习自己把骨头挑出,避免幼儿受咽刺之痛。

另外,幼儿园都应利用适当的机会加以反复引导,使幼儿从中学会正确分析情况,避免伤害,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躲闪、避让,或呼喊求救,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二)在主题活动中增强安全自护教育

根据安全自护教育的内容,我们按不同的年龄段安排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小、中班是以生活环境中的自护教育为主。小班安全教育内容有开门、关门要小心;吃饭、喝水先试试;上下楼梯慢慢走等,中班安全教育内容有特殊电话不乱打;出鼻血了怎么办;独立在家的时候;阳台上的安全等。大班则是以意外中的自护教育为主。如预防中毒;着火了怎么办;发生地震的时候;遵守交通规则等。通过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安全自护习惯

幼儿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若不经常进行教育,并利用游戏规则约束,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同时,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如果我们将安全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也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养成一些有益的安全自护的好习惯。例如,我们通过故事表演游戏《掉队的大雁》,让幼儿在情景表演中体验掉队后孤独和焦急的感受,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学校名称、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向警察求援;也可以呆在原地不动,等待大人回来寻找。利用音乐游戏《运货忙》,使幼儿懂得在拥挤的环境中不能追跑打闹、相互推挤,学会寻找空地方做游戏。体育游戏《红绿灯》,让幼儿在游戏中实践“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养成过马路看指示灯、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通过智力游戏《安全标志连连看》了解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知道各种安全标志的含义,如“禁止触摸”、“紧急出口”、“当心滑倒”、“紧急呼救”等,幼儿也能举一反三,从新的标志图中获得安全自护的信息,还能根据幼儿园的环境特点,自己设计出“小心绊倒”、“当心有电”、“排队玩滑滑梯”等标志,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

(四)安全自护教育要坚持家园一致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完成,实现家园一致性教育。因为自我保护的适用范围,除了幼儿园,还包括家庭、社区等幼儿生活的大环境,这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与补充,有大部分的安全教育的内容需要家长在家指导幼儿完成。为此,我们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定期举行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我们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知识。在家中有许多的危险物品像热水瓶、药品、清洁剂等,不能因为危险就设置各种禁区,而应注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幼儿独立行为能力。如父母出门在外,幼儿独处在家中时,不给陌生人开门,有紧急情况时会请可靠的邻居帮忙等。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总之,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安全教育是当今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让我们共同探索和努力,帮助幼儿逐渐形成自律,真正实现“知、行、意”的统一,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共同撑起的这把安全伞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总结:浅谈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


总结:浅谈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幼儿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因而它能给幼儿带来更多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恰到好处的师幼互动是最重要的。当孩子活动时,教师就是孩子的最佳观众和听众,倾听孩子的交流,观察孩子的表现;当孩子对活动规则模糊和不清时,教师要耐心示范引导,帮孩子逐步建立规则意识;当孩子在活动中兴趣减退或转移时,教师应成为孩子的玩伴,用激情感染孩子,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孩子的合作者和支持者,为孩子搭建起通往成功的桥梁;当孩子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教师以引导和鼓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发现更优化、更合理的操作方式,帮助孩子提高操作水平……可见,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行为发展的教育结果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下面,我就区域活动中如何开展师幼互动谈几点看法。

一、要创设能激起师幼互动的环境。

1、为幼儿投放开放性的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活动材料来实现的,活动材料本身具有暗示性,能激发幼儿使用材料的欲望,并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教师应选择一些操作性强、易引起兴趣、安全的材料。但是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也应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材料投放的丰富与否。材料投放太简单了,幼儿不感兴趣;若是材料过于丰富,每个幼儿都有可操作的材料,减少了同伴之间的纠纷,这是很好,不过也有不足,实际上,过多投放了丰富的材料,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这样,就不易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力。因此,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发展的心理特点,还要尽可能的经常增添、更换。

2、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还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和谐的、自然、安全的环境。教师在这当中不要以“万能者”的身份去将知识强加给幼儿,应作为他们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当中去,让他们感觉到大家都是平等的个体。因为幼儿只有在一个他们感到安全的环境中才能更自由的表达和谈论他们的情感。例如在“区角活动”棋类游戏中,教师如果只在一旁不加入到他们当中去,就很难、很好地和他们沟通,他们也会觉得不自然。于是我对正在下飞行棋的两位小朋友说:“我也来和你们一起下棋吧,但我不会,你们来教我吧!”两位小朋友欣然答应了。在下的过程中,他们还不时地与我交流,“老师你要飞到绿色的框里” 、“你要小心,我要炸掉你了!” ,有时他们也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保佑呀,我要六” 、“哈哈,我炸掉你了” 、“再给你一次机会” ……在活动中,幼儿已将我视为他们的伙伴、朋友,发表了他们的意见,流露了他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互动,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二、观察幼儿的“需要”,了解幼儿的“水平”。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中,要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目标、内容和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例:在建构“公共汽车”中,达达对我说:“今天我想造一辆公共汽车”。我说:“好的,这回你的公共汽车要造得牢一点噢,过会儿我来乘你的车,好吗?”达达连忙点头。“公共汽车”完成了,达达高兴地跑到了我面前说:“吴老师‘汽车’造好了,你来乘吗?”我把“车”放在地上摇了摇,说:“这辆车还真牢固呢,太棒了谁和我一起来乘车噢!”达达十分高兴。

例二:彬彬在构建眼镜框时没能围合成功,他似乎失去了信心,准备拆除。观察到的我此时立即介入:“哟,这副眼镜框马上就要成功了!” 彬彬说:“老师,镜框我搭不好。”我说:“我和你一起来试试看,好吗?” 彬彬点点头,当快要围合的时候,我说:“彬彬,我们再加几片雪花片,看看行不行?”说完,递给他两片雪花片,果然镜框围合成功了。此时他禁不住内心的兴奋,笑着对我说:“成功了、成功了!”

三、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支持、合作与引导。

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活动环境后,就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和环境相互作用,即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发现并解决环境中的问题,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再是输出知识的教育者,而应该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支持者”。

别看这时老师不用动手,可实际上并不轻松。因为教师要在仔细观察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给予引导、支持。瞧—问题来了。这个孩子做了几辆单层汽车,可他还想尝试做一辆双层车。我便引导他换一种材料试试看。怎么样,开窍了吧!再看看这边设计领带的小朋友,别看他能自己绘制领带,但到了细节问题可没那么认真。领带是要讲对称的,可他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通过我拿样对比,提示后,这个孩子便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看!这个小朋友还在专心地制作城市路灯,马上要大功告成了,但是少了灯泡,于是她随手用彩色的纸揉了揉,可是还没等站稳就掉下来了,正在她束手无策时时,我提醒她,再试试其它材料。最后发现橡皮泥有粘性,用它做灯泡牢固多了。我为她的意外发现而高兴再看那边的孩子在设计一些提示标志,一些图案和创意纯属天真的儿童语言,这时孩子们渴望教师对作品的关注,还非常愿意为你解释,当老师认可时,孩子们就会对自己的作品表示满意,并充满自信,这可比课堂提问更难能可贵。因此教师在这里扮演的是引导者、参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四、尊重幼儿、科学评价。

区域活动是注重过程的学习,因此,评价并非是为了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与对错,而是了解是否有新的可能性,是否创造了最近发展区等问题。

评价按幼儿年龄特征来说,一般可分为个别评价和集体评价。小班的幼儿适于个别、即时的评价,中、大班适于交流性的集体评价。在个别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智能强项,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如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不一样的,老师等着你的新作品。”等等;如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哟,你今天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今天你的想法真不错,等会儿小朋友肯定都会向你学习的!”而在集体讲评中,除了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外,更多的则是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内容可以是幼儿的作品、热点、认识的障碍、难点、解决的办法等等)。

例如:在一次讲评中,有个幼儿说因为找不到“银行”而玩得不开心。我引导幼儿就为什么找不到“银行”的问题展开讨论,结果是因为“银行”的标志不明显,于是我又引导下次游戏怎样使“银行”的标志更明显展开讨论,结果有的说做个“工商银行”的标志,有的说做个“人民银行”的标志,也有的说做个“农业银行”标志等。虽然“银行”对于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知识经验,每个幼儿的经验原本是零碎的,通过讲评使之得到整理,幼儿在整理经验时也分享了经验,并丰富了下次游戏的内容。

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孩子和老师搭建了一个共同的舞台。活动中教师允许幼儿以民主的方式参与活动,通过相互合作、解决争议、共同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让幼儿在认知情感上获得接受挑战的机会。因此,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可望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充分发展。教师以爱心和热忱接纳每一个孩子,与他们建立尊重和信任的关系。由权威的管理者、主宰者转变成为倾听者、引导者、观察者、欣赏者。引导孩子自主地运用独特的表征方式表现生活、表达感受。我们应该看到,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正因为如此,我们充分关注他们的发展需求,努力与孩子共同创设适宜学习空间,支持推动孩子自主轻松地探索世界,从而,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浅谈在活动中师幼行为互动的策略总结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幼儿园的教育也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教师也从教育的主体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中改变出来,逐步向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中迈进,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要为幼儿建构一个开放的活动和游戏的环境,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成为一体,和他们共同参与活动的内容,在与孩子的互动XX同发展。结合《纲要》的精神,我们尝试利用活动区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通过开放、互动的活动形式,使孩子和教师共同得到和谐发展。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优化师儿互动的活动区环境

根据幼儿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我们引导幼儿共同商量创设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区角。

在设置各类活动区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五条原则: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性原则;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积累经验的探索性原则;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层次性原则;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互动性原则;区域设置多样化、教育内容丰富性、指导形式灵活性等方面的多样性原则。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创设了娃娃家、理发店、动物园、火锅店、服装店、水果店、玩具区、操作区、科学区、美工区、表演区等等。同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换活动区角。如:大班火锅店就是以前的小吃店更换成的。 中班的通讯城就是以前的商店更换的。

在确定活动区位置时,我们把划分活动室区域、布置每个活动区位置的任务交给幼儿,以互不干扰、互为方便为前提,引导他们按照活动室的空间大小、幼儿人数、每个活动区需要的面积等方面进行考虑和安排。对幼儿不合理的安排和布置,老师不急着去纠正,而是引导幼儿自己观察、讨论,发现其间不合理的地方后和幼儿一起调整各区位置、大小、人数,最后做到动静分工、大小合理、方便行走、利于整理。如大班开始的动物园设置就很大,与火锅店有些影响,后来老师就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想办法:动物园和火锅店要怎样设置才不会相互影响?幼儿通过商量:决定把动物园布置小一点。后来,幼儿就把动物园布置得小巧玲珑,既美观大方,又利于活动。

在区域材料投放上,我们根据活动目标提供丰富、形象、有趣的活动材料,吸引幼儿主动参加活动,并与材料发生互动,材料的提供既做到了动态调整和更换,又做到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水平幼儿成功的愿望。同时,我们也注重引导幼儿自己准备: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如饮料瓶、酒盒、碎布、旧挂历、泡沫、花生壳、纸杯、蛋糕盘等等都让幼儿收集起来作为活动、探索的材料,形成资源共享。

在确定区角内容时,除了一部分由老师预设,其内容是教育目标规定的、幼儿应当或有必要掌握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更多的是在关注幼儿作为独特个体的需要、兴趣、情感、态度和发展意向的基础上给幼儿自己选择和确定活动内容的权利。活动区中老师深入孩子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喜欢玩什么?想玩什么?想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或提议的话就可以让它成为活动区的一部分,这样就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有的时候,如果幼儿兴趣的或提议的 的与老师预设的活动在完成教育目标、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上是一致的,这时,老师就及时调整原有的计划,以幼儿生成的主题开展活动。如:在表演区里,以前就是小朋友听音乐自己唱歌、舞蹈,有一次,有一个女小朋对老师说,昨天晚上,我在电视里看了时装表演,那些模特儿好漂亮哟,老师说:你当了模特儿一样漂亮,小朋友听很高兴,马上说,那我们也要当模特儿,于是就玩起了时装表演队,和老师一起收集旧挂历,制作各式服装,进行表演。

(二)创造宽松、自由的活动区互动氛围

“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都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在相互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因此,在活动区中,教师很重视与幼儿的情感型互动,时常关注幼儿的情感表达与需要。更注意自己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一是教师在活动区中以朋友的身份参加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幼儿一起探索、寻找、发现、交流、分享。幼儿在这种宽松、自由、平等的活动氛围里,心里没有压力,就会主动地与老师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提出问题,或争论问题;二是采用多种适宜的非语言行为与幼儿交往,如用微笑、抚摸、拍拍肩膀、竖起大拇指等,让幼儿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信任和鼓励,建立起一种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师幼互动的健康发展;三是挖掘幼儿的闪光点,激发幼儿与教师互动的热情。在活动过程 ,老师常常用欣赏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幼儿的行为,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

每一个幼儿都有被认可的欲望,当他很认真在完成自己喜欢的活动后,如果教师对孩子的活动及其成果表现出惊奇、兴趣、欣赏,甚至由衷的喜悦,那么就能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以某种方式还给幼儿,使他们有继续发展的动力。如大班幼儿在设计服装时,有的小朋友都是设计一种花纹,老师在指导时说;这衣服的花纹很漂亮,幼儿得到老师的赞赏很高兴,接着老师又说:除了这种花纹,你一定还会设计其他的花纹的,我相信你,这下,幼儿就想了想说:对,我还可以设计小鸡、小鱼等,于是就把他想的画出了。又跑去问老师:我画的好看吗?

(三)采用有效的师幼互动方式

师幼互动包含着智慧的激发、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不是以从上至下“倾泻‘或灌输的方式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幼儿,而是一种哺育,一种滋润。

1、感悟幼儿的声音,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

在倾听中去感悟幼儿,认识幼儿,理解幼儿。了解幼儿必须观察,要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必须倾听。如中班在娃娃家活动区中,老师扮演客人,到娃娃家去做客。倾听妈和爸的交谈。听到妈对爸说,娃娃生病了,怎么办,爸说送医院,妈就抱着娃娃到处去找医院。一会儿,妈回来了,告诉爸说没有没医院。这时,老师就引导幼儿想办法,没有医科怎么办,经过讨论,决定开办医院。大家设置场地,寻找材料,并进行分工,不一会儿,小小的儿童医院就办起了。

在自发生成的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很高,他们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活动气氛轻松,幼儿的潜能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教师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主题,及时开展相应的活动,给足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提供相应的材料,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有利于促进师幼互动的发展。

2、理解幼儿的想法,产生师生共鸣效应

在活动区活动中,师幼双方往往处于积极的互动状态,有时教师的语言、提供的材料能给幼儿以启发,有时幼儿的观察、想象、语言又会让教师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大班在玩具工厂里,老师深入活动中和小朋友一起制作,边作边说,我们做了这么多有趣的玩具,我们把它们送到玩具店去卖,一个幼儿说:我们送给受灾的小朋友吧,他们好苦哟,没有玩具玩,没有衣服穿,还不能上学呢 。走进幼儿的世界时,就会惊异地发现,他们的语言充满了活力和思想。这是教师很难预测的。

3、认识幼儿的思维,接过他们抛来的球

教师除了是幼儿活动中的观察者、记录者以外,还必须成为幼儿活中的共同参与者,并善于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让幼儿在反复的抛接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以玩伴的身分参与活动借助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互动,从而把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对周围的人和事进行探索、发现、体验和交流。如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向老师求助的时候,就不能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应是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想办法来解决。同时,也允许幼儿出错的权利。

4、关注幼儿的兴趣,促进情感的交流

抓住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与幼儿共同合作学习。老师在活动中总是追随幼儿,依据自己对幼儿的细致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教师和幼儿在共同参与探索,共同提出设想,共同寻找材料,共同寻求答案的互动中,迸发智慧火花,促进情感的交流。

[浅谈在活动中师幼行为互动的策略总结]

1.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总结

2.幼儿园秋游活动的总结

3.团日活动的活动总结

4.有关工会活动的总结

5.全民读书活动的总结

6.读书团日活动的总结

7.学校清明活动的总结

8.认筹活动的总结

9.关于春节执勤活动的总结

10.班级阅读活动的总结

"幼儿园活动总结范文"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