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幼儿园教师个人成长总结大班

发布时间: 2020.06.18

工作小结:让幼儿在自主阅读中不断成长。

光阴匆匆而过,工作即将翻开新的篇章。我们要对这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通过总结现在,以后在工作中就可以避免重复踩“坑”。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自己的工作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小结:让幼儿在自主阅读中不断成长”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工作小结:让幼儿在自主阅读中不断成长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应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寓教育与游戏中。语言区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材料符合幼儿好奇,善于动手动脑的特点,同时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使幼儿能充分地去阅读,去交往。本学期,我园针对主题背景下语言区的个别化材料进行了实践操作与研讨,目的是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进一步激发幼儿会看、能讲、爱想的阅读氛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实录一:

老师把一份新投放的材料拿出来介绍,并告之幼儿录音播放的操作步骤。个别化学习开始了,在语言区玩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抢这份材料玩,蔡苏浩与郭昶誉意见不统一,为谁先玩争吵了起来。

分析:

亮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幼儿才会不断地主动投入、全身心地参与和操作。因此,给幼儿提供语言操作材料应该选择一些新颖、顺应时代的操作材料。如《树真好》这份材料,教师引用了自制录音存放于Mp3中,让幼儿自主操作与学习。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对于电子产品十分感兴趣,这种材料的投放非常受幼儿的欢迎,活动中幼儿兴高采烈、兴趣盎然。

不足:由于幼儿都对这一份材料感兴趣,而老师在班级里这种形式的材料才投放一份,再加上个别孩子还是较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容易引起争执。

调整:同形式材料多份投放。

实录二:

佳佳打开Mp3听起录音,录音问:“这本书叫什么名字?”佳佳看了封面说:“树真好。”

录音:“现在请你静静地看书,然后请你说说,你从书中看到树好在哪里?”于是她认真、安静地看起书来。

看完以后,等了很长时间才等到录音的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你到底猜得对不对。于是录音开始念散文诗《树真好》。佳佳又根据录音重新翻阅了一遍。

录音问:刚才你听到了树有哪些好处?佳佳在那里停着不说,通过老师的提示,她根据刚才翻阅的内容自己轻声地说了起来,内容意思与图片中表达的含义相近,但没有散文诗的基本格式。

接着,录音说:树的用处还有很多很多,你能把树的其他用处也变成这种优美的散文吗?请你把你创作的散文用画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且念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于是佳佳拿着笔和纸画了起了。她说:我摘下一片树叶泡茶喝。下小雨的时候,我还能在树下避避雨。我还能和树一起做游戏,很开心。

最后,根据录音的提示,佳佳把创编的内容放于图书的后面继续丰富,其他材料物归原样,物归原处。

分析:

亮点:

1、材料能引发幼儿专注阅读的能力。

从上述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能专注倾听录音里的内容,尝试跟着录音内容进行相关操作。并通过提示,能说出所阅读作品的名称与大概内容,整个过程注意力集中,十分有序,避免了幼儿拿到图书后无所事事,随意翻阅的行为。

2、材料能引发幼儿续编与创编的能力。

最近,我们对一些能保健和治病的植物进行了学习,孩子们除了生活经验,还会有一些新的经验获得。因此,佳佳能用已有经验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内容的创编。由此可见,孩子的创编能力会随着经验的获得不断提升。

不足:

1、材料缺少对文学语言美的感受。

实录中可见,幼儿在整个操作中只关注到了树的作用与好处,其语句随意,对于散文应有韵律没有体现。而在录音中,也未对《树真好》这一散文中特有的形式进行提醒,比如每句开头都有“树真好”这三个字。让幼儿讲述时也未对语言的节奏、韵律方面作相关要求。另外,虽然录音里配有相关音乐,但教师念散文诗时比较平淡,因此,整个过程中,幼儿没有对语言美有所感受。

2、录音时间不好把握,过程中幼儿有等待现象。

由于录音是教师自己编制的,对于幼儿阅读时间不好把控,因此造成幼儿在过程中有等待录音的现象。这对幼儿专注操作有了一定的影响。

调整:

1、录音里教师讲述散文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并在后续引导幼儿重复讲述散文内容时,对“树真好”一句进行引导式讲述。比如:录音讲“树真好”,后面由幼儿讲述,录音再讲“树真好”,再让幼儿根据理解进行讲述。

2、录音Mp3最好可以改为点读笔,幼儿操作完可以进行下一步点读操作,这样时间更好把控。或者在录音里进行相关提示:一个内容说完,让幼儿点暂停,完成相关操作后,再点开始继续操作。

希望通过老师的细心观察与不断调整,使材料不断优化,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发展幼儿的表述能力、开拓幼儿的想象思维,让孩子们在语言区快乐成长!

Gz85.com更多 精选工作总结范文阅读

小结:让幼儿在活动中仿编诗歌


小结:让幼儿在活动中仿编诗歌

幼儿诗歌仿编活动是幼儿诗歌教学的特殊形式。对于发展幼儿语言水平、提高幼儿欣赏能力、丰富

幼儿词汇、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极为重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是行动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而小班

幼儿正处于行动思维时期,语言发展具有直观形象性。单纯的仿编诗歌对于这个时期幼儿来说太过于抽

象化,孩子不会对这感兴趣,于是便尝试让孩子在活动中进行仿编。

首先,要选择便于诱发幼儿动机便于幼儿活动的教材。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喜欢小动物、喜欢颜色

亮丽的事物。根据这一特点,选出幼儿感兴趣的儿歌便是整个活动的奠基石。幼儿对儿歌本身有兴趣才

会对创编感兴趣。如:选出儿歌《我是快乐的小朋友》。在儿歌中,孩子可以学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叫

声、形态、习性。他们可以学小鸟飞一飞,学小狗“汪汪叫”,都很喜欢表演这首儿歌。

如果说“学”是活动中的奠基石的话,那么“感”就是仿编活动的支柱。感就是让幼儿去感知、去

看、去闻、去听、去摸、去寻找不同的感觉,感知多样事物。还是拿《我是快乐的小朋友》举例。孩子

学会儿歌后,带孩子去逛逛动物园,认识一下不同动物,了解这些动物的习惯、特征、叫声、动作。在

这个过程中,老师加以适当引导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比如:“看看小猴子是怎么样的?”“它的尾巴怎

么样?”孩子自己观察,便会发现小猴子蹦蹦跳跳的,还挠痒痒,尾巴又长又细等。通过他们自己的眼

睛,他们的知识会更丰富,视野会更开阔。又比如儿歌《我的好妈妈》。请孩子回家后每人帮妈妈做一

件事。有切身的体会、有亲身体验,仿编儿歌时才会说出更多内容,才会有丰富的想象。

有了牢固的奠基石和支柱,最后就该一座高楼拔地而起了,而一个完美的活动就是这样的一座高楼。教

师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教学措施,小班幼儿对活动过程感兴趣、喜欢游戏,工式化、枯燥乏味的仿编并

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用游戏引出内容,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活动中动起来,思维跳跃起

来,比如在《我的好妈妈》仿编活动中,开始并不让孩子直接复习儿歌来仿编。而让孩子玩模拟游戏—

—你当妈妈我当娃娃。小班幼儿本身喜欢模仿,加上之前有了切身的生活体验,玩起游戏来自然有滋有

味,兴趣很高。老师加以适时引导,如:“妈妈下班累了,你怎么关心妈妈的?”“你帮妈妈做了什么

事?”来帮助加深幼儿体验,打开幼儿视野。然后引导幼儿把自己帮妈妈做的事编成一句话:“我们每

个人都来对妈妈说一句话:让我××××”请幼儿把自己做的事编进话里,导入儿歌,孩子便在玩玩耍

耍中完成了这首儿歌的仿编。

诗歌的仿编活动是幼儿园组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跳出平淡无味模式性的仿编活动,选择好的教

材,打开孩子视野,激活孩子思维,让孩子在玩中仿编、在动中仿编。使幼儿思维力、想象力、语言表

达力、欣赏力在仿编活动中得到创造性发展。

教师总结:让儿童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教师总结:让儿童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儿童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许多孩子追求物质上的享乐,对学习提不起精神,好高骛远,缺乏毅力,精神寂寞,甚至个别出现逃学、吸毒、自杀等现象。如何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呢?孩子们的这些心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 追根溯源,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社会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改革。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对儿童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也带来了不利影响。一般说,社会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环境等渠道来实现的。

一、家庭方面。

这些孩子大多数家庭结构不正常,父母离异多,单亲家庭使儿童经常性产生失落感。有的家庭气氛不和协,父母经常吵架,让孩子时时感到焦虑不安。不少的父母,尤其是从事经商或人体企业等行业,终日忙于外头的工作,经常外出,孩子或独自在家,或交给别人看管,缺少亲情,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同时,由于竞争激烈,风险系数增大,父母在外面经受了更大的压力,困扰与挫折,家庭往往成为其宣泄压抑的场所,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引起孩子严重的内心冲突和紧张。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好,家长在物质上是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家长又望子成龙,对子女的期望很高,压力很大。前者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低下,难以应付挫折;后者又使他们面临重重挫折,经受种种压力,让孩子在无休止地陷于较严重的心理不平衡之中而难以自拔。

二、学校因素。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同样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尊心,教师对学生随意发表否定性评价,如笨蠢猪等,使学生形成低下的自我概念,产生自卑感,并引发退缩,破罐子破摔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又如,教师对学生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也会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

三、社会环境。

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通过每天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都对儿童心理造成负作用。由于社会的不良观念与他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不协调一致,儿童心理和谐也受到不利影响。

心理教育者在培养学生完善、健康的人格。它力图"使当事人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而能自我实现之人"(马斯洛)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心理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开展。正如马卡连柯所说:"一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非常重要。

如何克服孩子的个性弱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孩子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在实践中又存在着很多问题,困难虽然存在,但我们教育工作者决不能够放弃对他们的教育,而是要考虑,如何用合理的、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

我们不得不承认,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 如好胜、自私、独立性小、依赖性大、宽容度小。这样,在生活中遇到新的矛盾后,就很难单独处理,而往往发生什么意外,不仅对孩子本身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以后的教育留下后遗症,因此,我们要针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帮助孩子克服个性弱点。

如我们住读班孩子,经济条件好,因此孩子们热情大方,肯帮助别人,特别是经济上的支助。但他们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缺点,那就是特别"小气",平时只要稍多说了一点关于他们弱点的话,那就可能导致他暴跳如雷,甚至做出不可思议的举动。记得那是刚入学不久,孩子们正在外面玩耍,其中一个孩子根据另一个孩子的长相特点,编了一句顺口溜来唱,那个孩子听完后,立即扑过去,要与编顺口溜的孩子拼命似的,又哭又闹,整个人气得上气不接下气,非要那个孩子立马道歉,否则誓不罢休。我极力劝说他们,暂平息了风波。为此,我也看到了这些孩子致命弱点,如果这种心态不加以教育引导,发展下去,将成为一个病,严重影响孩子今后的个性发展,所以,我经常利用朝读、队会,组织住读班读报,并经常以他们所崇拜的球星、歌星、名人轶事教育他们,由于孩子们读书多了,精神食粮丰富了,因此脾气就好一些。

另外,我还注意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有意识组织一帮一活动,让这部分孩子心中存在一种竞争的差距,一种崇拜的心理,以达到教育目的。通过几年潜移默化的教育,循循善诱的自导,孩子们逐步克服了特别小气的心态,现在他们之间随意开开玩笑,孩子们不在意了,这是一种进步。虽然孩子们身上还有诸多缺点,要我们正确的去引导,不忽视他们的随习,就可以帮助他们克服个性弱点,走向个性的完善,做一个真正的强者。

如何架设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学生受教育处于三种环境中,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小学生受教育更多是处于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之中。要使小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班主任起着特殊的作用:架设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怎样才能沟通老师与家长的联系,调动起家长关心孩子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愉快地配合班主任搞好学校工作呢?本期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教师形象。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先受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表现在:

1、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团结协作;

4、为人师表。

师德修养最可贵的就是为人师表,勇于奉献。如上期学校开展了"扶贪济困"的活动,作为班主任的我带头给山区儿童捐款捐物,学生在班主任的作用下,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更令人感动的是黄冰竹、林可心、耿子钦等学生家长主动到学校来捐款献爱心。教师的为人师表不仅感化学生的心灵,而且还通过学生作用于感化家庭和社会。

二、信任尊重家长,做到胸襟开阔。

当学生有错时应与家长取得联系,但要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能训斥家长,不能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对于学生的学习,不给家长增加负担,但必要的检查还是应该的。不歧视差生家长,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家长对班主任或学校工作有意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这样家长会与之同心同德育人教子。

三、听取家长意见,共商育人良策。

"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班主任面对着如此众多的家长,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乏各种人才,有大学教师,有作家记者,有公安民警,有管理干部……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很有经验。我班的周晓梅、林可心、黄冰竹、耿子钦等家长均提出各种好建议,经采纳收效极好。这些家长与老师的精诚协作,发挥的参与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教师如何让幼儿自主学习


教师如何让幼儿自主学习

在幼儿社会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以幼儿为主体,还他们以自主权,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自主地学习,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自立、自动和自觉精神,鼓励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

(1)拓展幼儿思维

在幼儿初期,看到O,问孩子是什么,他们会想象是“太阳、是葡萄、象乒乓球……”等等各种各样的答案。但是过了段时间后,再问同样的问题,他们就会非常肯定地回答这是“零”。这种现象,让我们反思,是谁禁锢了孩子们的思想?在社会教育中,我们要反对那些把幼儿的思想束缚在教师预定的教案里,把课堂教学变成仅仅是执行教案过程的教学。教师要解放幼儿的头脑,避免幼儿的思维定势,运用创新的教学手段,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见解,求异思维。

(2)发展幼儿操作能力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家长对于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本不在乎。可是事实上,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只是为将来的实践打基础。所以,任何事情都应该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做一做。在社会教育中,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的尝试,做到“既动口,又动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会观察

达尔文在被问到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时说:“我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教师在社会教育实践中有责任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幼儿进行有明确的,有步骤的、多角度的观察,同时注重比较和总结,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看的过程,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发展幼儿说的能力

4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但是在课堂上,很多孩子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但是往往他们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害怕老师的斥责,害怕同学的嘲笑,因此教育者要时常鼓励幼儿有问题就提,只要是和学习上有关系的,就大胆提问,及时肯定幼儿的提问。

(5)鼓励幼儿参与实践

陶行知说过“百问不如一做”,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性活动非常重要。不要把孩子局限在课堂中,让他们到社会中去扩大视野,要让幼儿“以社会为教室,奉生活为宗师”,在实践中去把知识发展成能力。例如:如“超市购物”,每个幼儿只允许他们带10元钱,要求他们必须购买到秋游所需的食物和饮料,遇到什么问题不能找老师帮忙,自己想办法解决。活动中孩子遇到的难题当然很多,有的幼儿找不出自己购买的物品,有的幼儿买的超支了,有的幼儿不知到底该买什么好,有的幼儿买多少才不会超过10元钱,大家都想买同一物品而物品存货不多时怎么办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孩子们自己解决,于是便出现了拿拿退退、边买边算、相互讨论、你帮我算,我帮你算等等情形。最后孩子都成功得完成了任务。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时,也可能出现其他问题,但当孩子真正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也就得到了不断地提高。

(6)鼓励幼儿的自主,发展幼儿个性

幼儿期,孩子们的年龄小,尤其是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很多时候,规则很多,要求整齐划一,孩子们自主时间很少,个性很难得到很好的释放。针对这种情况,教育者要严格控制集体活动时间,增加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并且调动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就得到很好的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积极开展区域活动,鼓励孩子在自由选择中学习,这样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尊重他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师在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教师在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早期阅读是一种准备性阅读,它区别于成人独立进行的读书、看报等普通意义上的阅读。它是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幼儿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幼儿识字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促进幼儿自主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这需要我们对孩子的阅读活动进行有效、合理、积极的开展。以下是我就早期阅读中兴趣培养、技能发展等方面,在班中尝试的一些指导策略。

一、通过多种材料的提供,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多材料的提供体现在:阅读材料既满足幼儿的兴趣,又满足幼儿的发展,保证幼儿拥有多方面的知识经验。

(一)在阅览室的自由阅读中观察幼儿的兴趣表现,归纳出受幼儿喜爱的书籍类别。

阅览室里的阅读活动是最受幼儿喜爱的,因为阅览室里拥有广泛的幼儿图书,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尽情地选择。我抓住这些机会,观察每次每位幼儿的择书情况,并且把幼儿选择的书籍类别记录下来。经过三次观察记录,在整理中发现,进入大班后,男女孩的兴趣表现明显不同:男孩子喜欢“葫芦娃”、“战神金刚”、“奥特曼”等内容稍显阳刚的书籍;而女孩子则喜欢“拇指姑娘”、“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内容柔美的童话故事的书籍。找到幼儿对书籍的兴趣表现后,我到资料室借来了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并且把他们添置在班级阅读区中。慢慢的,阅读区里人变多了、也变安静了,原来总有幼儿跑进跑出,持续阅读的时间不长,现在凡是进入阅读区的孩子都能够较长时间地阅读了,有的甚至还两两合作,边看边轻声交流。这样的改变,关键在于阅读区中有了孩子们喜爱的书籍,“阅读”这一活动也成为了在幼儿兴趣牵引下而自发产生的一种活动。

(二)在活动区中适时适当地投放其他类别的书籍,观察幼儿的兴趣表现。

全然由幼儿来选择书籍类别的话,往往会形成阅读材料内容狭隘,导致幼儿知识面不广等情况。像我班男孩子,他们比较喜欢看打闹场面较多的“战神金刚”、“奥特曼”等书籍,因此导致了孩子们无意识伤人行为的增多。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适当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逐步改变他们对书籍类别的兴趣。我采用的是将选择的书籍在幼儿玩活动区时投放的方法。在《大家来做小问好》这个主题中,幼儿对于“宇宙”、“天文”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此类的“为什么”也特别多。我发现后,从资料室借来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当幼儿玩活动区时将“天文地理类”的一本替代了“奥特曼”,看书时,孩子们没有想“奥特曼”哪里去了,因为兴趣都被《十万个为什么》吸引住了。通过这样不断地替代、丰富,孩子们的阅读内容一定会逐步广泛。当然,我们在帮助幼儿筛选阅读材料,或者更替阅读材料时,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建立在幼儿感兴趣的前提之下。

二、通过多种途径的观察,了解幼儿目前的阅读水平。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了幼儿已有的阅读能力及水平,才能在指导幼儿阅读时更具有针对性。

如一次阅览室阅读中发现:到处走动的现象很多,问明原因是为了去找喜欢的书。于是,我就跟踪观察了其中一位名叫婷婷的小朋友,她首先找了一本《一千零一夜》,然后坐到座位上从头到尾翻了一遍,最后就起立又去找其他的书,如是重复了很多遍,直到阅览室活动结束。不断重复找书的原因是幼儿在选择了某一本书后没有仔细阅读,或者说只“阅”不“读”,这样“看”一本书的时间当然很短,看完后也当然得再次选择图书。但久而久之,幼儿的阅读能力不会有提高,因此,根据幼儿阅读习惯的这一现状,我在每次集体阅读、自由阅读,或者个别在阅读时都会不断鼓励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内容说出来,通过从“阅”到“读”的过程,幼儿完整阅读完一本书的时间就会变长,同时也提高了阅读的习惯及能力。

又如在集体阅读活动中,当幼儿到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阅读结果时,很多幼儿往往都只有几句很简短的话,他们的阅读就是说出图片的中心思想。在发现这一现象后,我经常利用提问“你觉得图片上的小动物会怎么想怎么说的?”鼓励幼儿说出主人翁的心理活动;以提问“这是哪里?你怎么看出来的?”鼓励幼儿观察并描述背景。通过看图讲述、集体阅读、活动区等活动时间的不断强调,目前幼儿讲述时的语言变得丰富且生动了。

三、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提高阅读技能。

目前,我任教的年龄段是大班,语言活动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经典的故事、散文诗等。在组织的过程中,我在增强孩子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也就是合理利用多种感官的刺激,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情感真。

所谓的多种感官其实就是视觉和听觉,关键在于这两种感官要同时刺激孩子的神经,使孩子们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作品本身所表现的情感相碰撞,从而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

《桃树下的小白兔》讲述了小白兔以桃花瓣为礼物赠送给各个好朋友,好朋友们把桃花瓣当成了各种有用的礼物的故事,故事中体现了同伴间相互关心和受关心者也能回以感谢的美好情感。它有着优美的语言、真切的情感,同时还不乏一定趣味性,非常适合幼儿的欣赏与感受。

为了让幼儿的视觉、听觉同时受到刺激,我首先选择了一幅漂亮的像在下桃花瓣雨的美术作品作为教具,用以刺激幼儿的视觉,其次再为故事选择了一段优美抒情的钢琴曲作为故事录音的衬托音乐,用以刺激幼儿的听觉。孩子们看着美丽的图片,听着在抒情的钢琴曲衬托下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录音,脸上洋溢着微笑,甚至有的小朋友在听到有趣的地方时还控制不住,笑出了声呢!真像是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成了作品中的角色之一。

通过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当老师提问到“你喜欢故事吗?最喜欢什么?”时,孩子们的回答都能从作品本身出发,回答的同时就像是在复述作品各段落,这也达成了学习作品中优美词句的目标,丰富了孩子的词汇量。我想,为什么孩子们会很顺利地复述作品内容,很大原因是在于孩子们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只有当作品中的情感与幼儿的情感体会相共鸣时,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含义,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加速两者之间的共鸣,久而久之,孩子们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倾听与表达的技能也不断增强,同时,阅读的技能也将随之不断发展与提高。

四、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帮助幼儿拥有更多表达的机会,体验阅读的乐趣。

所谓多种形式的展示就是让幼儿拥有更多展示自己阅读结果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的平台。

阅读活动后的“宝贝在线”是我们班常用的一种展示阅读结果的手段。教师利用洗衣机纸箱为幼儿制作了一个“电视机”,利用录音机、话筒等真实的广播用具,让幼儿在“电视屏幕”上讲述自己的阅读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受幼儿的喜爱,原本不善表达的幼儿都能主动要求“上电视”,这一动力无形之中激起了幼儿的自主阅读及认真阅读,因为想要“上电视”就一定要说出自己阅读到的内容。这一方式将阅读融入到了游戏中去,使幼儿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

又如饭后及离园前“谁的故事最好听”栏目,幼儿在相互倾听与比较的过程中使讲述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为今后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在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中,教师与幼儿是共同成长的。教师在探究和解决阅读活动所出现的问题这一过程中,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中,要不断加深对教育理念的认识与理解,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而使在幼儿早期阅读中的指导更科学更合理。

"在医院试用期工作小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