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日光荏苒。回想起来,我们或多或少会在某些时候有些深刻的故事,总结那一段时间的经过是非常重要的。总结可以让我们自我反省,提升自我。写总结范文的时候我们注意哪些地方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总结》,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
徐爱龙
江西新建县望城新区中学(330100)
【摘要】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现代科学正在逐步揭示记忆功能的秘密。人们一致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关键词】记忆法;记忆效果;理解融会
1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一些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妆这种自信心。
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祝”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
2身心健康,增进记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润滑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
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3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
4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
5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6浓缩知识,择要记忆
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
7语言用韵,利于记忆
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化学教学论文 )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8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
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9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人脑通过感知、识记保持的信息,再经神经通道联系分析器运用,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错误的回忆得到纠正,遗忘了的再进行识记,久而久之终生不忘,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使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不应变成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不能视为就是为了储备,而要进入周转,加以运用,才能巩固,才有效能。”
总之,记忆因各人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学习习惯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无论哪种记忆方法,只要符合记忆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总结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相关问题,以供大家阅读。
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了使方程式满足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对方程式加以配平。
最小公倍数法
1、最小公倍数法,适用于一些较为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以磷燃烧为例,先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在这个反应中,氧元素的数据较大,所以我们选择氧元素计算最大公倍数。左右两边氧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5=10,所以应有10个氧原子参与反应。在将10除以每个化学式中氧原子的数量,就可以得到对应的化学式的系数。
4、最后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其他系数。由已知的系数可得参与反应的磷原子的数量为4,所以p前的系数为4。最后将箭头改为等号,配平完成。
5、氯酸钾分解等方程式,也可采用这种方法配平。
观察法
1、观察法也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方程式,用观察法配平的关键是搞清反应的实质。
2、例如,一氧化碳燃烧就可以用这种方法配平。观察一氧化碳燃烧的符号表达式,可以发现一氧化碳燃烧实质是每个一氧化碳分子得到一个氧原子,变为二氧化碳。
3、因为氧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所以每2个CO从一个O2分子中各得到一个氧原子,变为2个CO2分子。因此反应方程式中CO,O2,CO2的系数分别为1,2,2。
4、过氧化氢分解也可以这种方法配平。其反应实质是每个过氧化氢分子失去1个氧原子,变成1个水分子。
5、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也可以用这种方法配平。例如,氢氧化钠与硫酸中和,其本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因为每个H2SO4中有2个氢离子参与反应,所以每两个NaOH与一个H2SO4反应,生成一个Na2SO4和2个水分子。
待定系数法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化学方程式,无法使用最小公倍数法,也很难采用观察法,这时可以考虑采用待定系数法。采用待定系数法,并不是每个化学式前都设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数量越少越好。
例如,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中,可先设K2MnO4前的系数为a,则显然有2a个K参与反应,所以KMnO4前的系数应为2a。
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其他化学式前的系数。
最后求出系数的最大公因数为a,各系数都除以最大公因数,得到KMnO4,K2MnO4,MnO2,O2的系数分别为2,1,1,1.
再看一个较为复杂的反应:
XeO3+MnSO4+H2O→HMnO4+Xe+H2SO4
可先设XeO3的系数为a,MnSO4的系数为b。
由Xe元素的质量守恒,可得Xe前的系数为a;
由Mn元素的质量守恒,可得HMnO4前的系数为b;
由S元素的质量守恒,可得H2SO4前的系数也为b。
由H元素质量守恒可得H2O前的系数为1.5b;
O元素前的系数为4b-3a;
显然1.5b=4b-3a,变形可得6a=5b。
根据6a=5b,将所有的a替换为b,然后去分母。最后除以最大公因数,配平完成。
注意事项
本文中的“系数均指化学计量数。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化学第一节课《绪言》中有三个演示实验,有颜色改变、沉淀生成、发热发光等鲜明的现象,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加上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第一次测验成绩都很好,所以同学们刚开始学习化学时,都非常的开心、兴趣很浓。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加深,部分同学的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所以我们还要注意保持住浓厚的学习兴趣,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2、专心听讲
课堂专心听讲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因为在课堂上,老师都会反复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还可能会补充书上没有的知识点。
当然我们不是消极被动地听,而是主观上积极努力地听。比如我们在听课时可对所学内容提出质疑,下课后再征求老师的意见,以便形成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老师在讲新课前,一般都用五分钟来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或者把今天要讲的材料引个头,概述讲课的目的,或者预习、概叙要阐述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很快地记下教师在最初五分钟里所讲的主要内容,那么,它将是最有价值的笔记的一部分,或许会提高整堂课的听课效率。而一堂课的最后五分钟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大部分教师会在这段时间总结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这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与老师一起复习,对笔记进行补缺补漏。
3、重视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人们研究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化学实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初三一学年中共有82个演示实验和10个分组实验。这些实验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帮助我们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等能力,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看老师演示实验或者我们动手做实验时,我们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包括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现象,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观察中还要积极地思考,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如实填写实验报告。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4、灵活记忆
初中化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易学难记,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同学们普遍反映化学课“学得会,记不住”。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在学习中改进记忆方法,加强记忆方面的训练,提高记忆效果。学习化学是需要适当的记忆的,元素符号是需要记忆的,但不等于死记硬背,需要记忆的元素符号有20多个,可以分散记忆,先记几个常见的如:氢h,氧o,碳c,氯cl,钠na,镁mg,铝al,氦he,氖ne,硫s,其余的以后学到了再背。化合价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基础,必须掌握。开始学习化合价时对最常用的元素化合价可以用“卡通人”的形式或顺口溜的形式背,如: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铜、钡、锌,铁,铝三价氯负一,氧、硫负二要记清。但是,光是死背是不行的,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应用,在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更牢、才能灵活运用。书写化学式时,应该依据化合价,以及数学规律来书写。在学习“水的电解”实验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对于这个实验现象同学们总是混淆,我们就用谐音“父亲”来记忆“负氢”。在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来记忆实验的操作顺序。此外还可用图表记忆、对比记忆、数字记忆、规律记忆、浓缩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趣味化,这样就能记得清,记得牢。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一、培养良好习惯
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专注听讲,做好听课笔记,提高听课效率;课后及时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筛选试卷,收集经典好题以及建立错题本。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勤加练习,做到善于质疑。学习新课时要敢于询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发问,在总结归纳中要不断追问。
二、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掌握化学理论提供感性认识,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检验和巩固化学知识、化学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学们应认真研究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学习具体操作步骤,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做实验时聚精会神、勤于动手、认真观察、善于动脑、练习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三、自我归纳总结
首先,及时总结。做到每课总结,每周总结,每单元总结。一个单元学习完毕,总结单元重要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现象、用途、存在、制取方法和鉴别等(如元素化合物各单元的学习)。自行推导相关计算公式,推导相关变化规律(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学习)。通过自行推导,对重点、主干知识体系将有深刻认识,会建立起良好的基础知识。
其次,集中对比,加强记忆。如常见物质的颜色、俗名、实验现象等易混零散的知识,可以自行归纳到一起,对比记忆。常见的化学计算题也可集中在一起,守恒法、关系式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等方法的适用范围和运用。
总而言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学习方法的衔接,应当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即将踏入高中校门的同学们,最好利用暑假的大好时机复习初中化学知识预习高中化学知识。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肯定能学好高中化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