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 2020.08.20

美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在平日里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们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写总结报告。写总结也是为了让自己变得优秀、更有能力!每多写一次总结,我们的大脑就越清晰: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绝不可以被打垮,就像工作一样,应当全力以赴。那么我们在写总结时需要注意哪些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美国地理知识点总结”,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地理其实并不难学,而美国地理知识点更是相对简单,下面美国地理知识点总结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美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美国

1、西半球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两洲分界线为巴拿马运河。一般把加拿大和美国称为北美,美国以南地区称拉丁美洲。

2、印第安人是美国土著居民,各国移民在美国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国旗为星条旗。

3、美国主要人种为白种人,黑种人次之。在旧金山、洛杉矶和纽约有唐人街美国社会存在在种族歧视。

4、美国地形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全国一半以上,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大山系。

5、世界河流按长度排列: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淡水湖群,通过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苏必利尔湖为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

6、美国农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和机械化,形成农业带,初中语文,主要农业带有玉米带、小麦带和乳畜带。需进口热带农产品。

7、硅谷是美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位于旧金山东南面,生产硅片著名。美国首都华盛顿,最大城市纽约,火箭城休斯敦,汽车城底特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国。

城市:A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B洛杉矶、C休斯敦、D首都华盛顿 E纽约、 F底特律。

河流、湖泊、海洋:①密西西比河, ②圣劳伦斯河 ③苏必利尔湖 ④密歇根湖 ⑤大西洋 ⑥墨西哥湾 ⑦太平洋

国家、地区:

G加拿大 H墨西哥 I阿拉斯加州

山脉:

⑾科迪勒拉山系 ⑿落基山 ⒀阿巴拉契亚山

地形:

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和山地

(1)位置和居民 美国领土的主要部分在北美洲中部,北接加拿大,南临墨西哥湾,并与墨西哥接壤。东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也是美国领土。全国而积93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7亿。美国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白种人移民的后裔。有色人种居民有黑人、印第安人等。华人和华侨也不少。

(2)矿产资源 美国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石油、铜、铅。锌等。

(3)农业的现代化和专门化 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它生产的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烟草、乳肉等都居世界前列,不仅能满足本国需要,还有大量粮食出口,成为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美国从事农业的人,不到全国人口的3%。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耕种、灌溉、施肥、锄草、收割、脱粒、贮藏、运输全部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

美国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地区产专门化。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美国农业生产可分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或农业区。

(4)工业分布和主要城市 美国工业现代化的程度很高,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钢铁、汽车、宇航、飞机、石汕、电子、化学等工业都居世界前列。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也是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美国工业分布,可分为三大地区。

①东部地区 这里的阿巴拉契亚山区有丰富的煤矿,五大湖西部有大量的铁矿,大西洋沿岸有许多优良海港,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是全国的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的集中分布区。

纽约是本区重要城市之一;也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首都华盛顿,工业、交通中心芝加哥也在本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在开发区应用新资源、新技术的基础L,加快了南部和西部工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工业区。这就是人们常讲的阳光地的兴起。

②南部地区 这里是美国新兴的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的分布区。其中,墨

西哥湾西北是美国主要的石油产地,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发展中心。

③西部地区 美国的居民和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带。其中,加利福尼亚州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宇航、电子、飞机制造等工业发展较快;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硅谷是新兴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矾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产飞机、精密机械等;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电视工业中心。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地理虽然是文科,但需要理解的知识其实还是不少的,下面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初一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拔诚?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熬?向西、向东递增到180啊?/p>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皐、160癳组成的经线圈。

20皐以西到160癳属于西半球(大于20皐或大于160癳)

20皐以东到160癳属于东半球(小于20皐或小于160癳)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皀--90皀)、北温带(23.5皀--66.5皀)、热带(23.5皀--23.5皊)、南温带(23.5皊--66.5皊)、南寒带(66.5皊--90皊)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p>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拔诚?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熬?向西、向东递增到180啊?/p>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皐、160癳组成的经线圈。

20皐以西到160癳属于西半球(大于20皐或大于160癳)

20皐以东到160癳属于东半球(小于20皐或小于160癳)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皀--90皀)、北温带(23.5皀--66.5皀)、热带(23.5皀--23.5皊)、南温带(23.5皊--66.5皊)、南寒带(66.5皊--90皊)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p>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