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幼儿园中班班主任第二学期总结

发布时间: 2020.09.20

第二学期少先队工作总结在求实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

光阴飞逝,经过这一阶段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有了很多新的的领悟和认识。我们需要开始收集整理工作总结的相关素材了。只能通过认真总结,才能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写工作总结时,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第二学期少先队工作总结在求实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在求实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

20xx学年第二学期少先队工作总结

我校少先队工作在领导的关心和爱护下,与全体辅导员共同努力下,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值得我们去静心思索,潜心研究。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日常管理工作,在扎实里成长。

日常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安定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保障,因此也是组织和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必要前提。

1、落实学生值岗工作,促良好习惯养成。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开学,我便抓紧对扶助员值日岗工作进行落实、检查,监督学生逐渐养成良好文明言语及行为,少吃零食、不吃零食的习惯,并结合一周班级流动红旗的竞赛,进一步加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

2、实行卫生突击检查,保校园环境整洁。为整治校园脏、乱的环境,让学生能在一个整洁的校园里学习和成长,大队部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并和各段长、中队辅导员和扶助员努力抓好卫生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校园的卫生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二、努力抓好队伍阵地建设,以环境促成长。

1、开展阵地建设,展示全新面貌。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以标准队室的规格对少先队室进行了建设。学校为组建一支鼓号队而配备了鼓号以及统一服装;

还安装了校园智能广播系统,为平时的两操规范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学校鼓号队,丰富校园文化。本学期我校组建了一支鼓号队,邀请蒋良兴老师来校指导。鼓号队的组建,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形成。

3、加强队员素质,了解队章知识。大队部积极开展少先队知识竞赛,让每个队员学习队章知识,了解少先队,提高了队员的素质。

三、针对主题进行各项活动,在特色中成长。

作为少先队工作者就应该抓住良机,营造氛围,创造性地规划少先队活动内容,并做到每月都有活动主题,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队员们在活动中,知识得到进一步扩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校大队部以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为主线;以开展主题、形式多样的班队会活动为载体。本着“年度有主线,月月有主题,天天是活动,处处受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月月有节,月月有活动, 输送快乐的“动脉”。三月开展艺术节、安全交通系列活动,四、五月份开展“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书信大赛和读书节系列活动,六月份开展“庆六一”游园活动。月月有活动,月月有趣味,一系列的主题节日活动承载着队员的期盼,连珠炮式的在校园一次次引发快乐的浪潮。在读书节系列活动中,结合“读活书,活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系列活动要求,通过讲故事、演讲、征文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鼓励队员多读书,读好书。

给队员一个月的节日,给队员一个月的活动,给队员一个月的快乐,让生活在我们校园里的学生月月有美好的期待,月月有收获的喜悦,月月有快乐的满足。

四、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在总结中成长。

吸取上学期档案管理不齐全的缺点,本学期大队部认真做好学校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1、首次使用书面文件,使队活动顺利开展。为避免许多中队辅导员忘记口头布置的一些任务,大队部首次以书面文件的形式传达任务、总结活动,使少先队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也加强了档案的管理。

2、整理每周竞赛成绩,档案工作认真进行。本学期大队部在过去五项竞赛的基础上修改为三项竞赛。每周各班级的竞赛结果,大队部都认真统计整理存档,使档案工作有序进行。

五、认真总结工作中不足处,在反思中成长。

1、学校卫生情况有所好转,但仍需努力。

2、大队部成员作用发挥不充分。

回顾半年来在少先队工作的道路上所留下的足迹,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而更多的是领导如长辈一样对少先队工作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同事像朋友一样的信任、理解和协助。学校的少先队工作离不开校园中的每一个人。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大队部工作会更上一个台阶的!

塘下镇新华小学大队部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扩展阅读

工作小结:让幼儿在自主阅读中不断成长


工作小结:让幼儿在自主阅读中不断成长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应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寓教育与游戏中。语言区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材料符合幼儿好奇,善于动手动脑的特点,同时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使幼儿能充分地去阅读,去交往。本学期,我园针对主题背景下语言区的个别化材料进行了实践操作与研讨,目的是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进一步激发幼儿会看、能讲、爱想的阅读氛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实录一:

老师把一份新投放的材料拿出来介绍,并告之幼儿录音播放的操作步骤。个别化学习开始了,在语言区玩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抢这份材料玩,蔡苏浩与郭昶誉意见不统一,为谁先玩争吵了起来。

分析:

亮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幼儿才会不断地主动投入、全身心地参与和操作。因此,给幼儿提供语言操作材料应该选择一些新颖、顺应时代的操作材料。如《树真好》这份材料,教师引用了自制录音存放于Mp3中,让幼儿自主操作与学习。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对于电子产品十分感兴趣,这种材料的投放非常受幼儿的欢迎,活动中幼儿兴高采烈、兴趣盎然。

不足:由于幼儿都对这一份材料感兴趣,而老师在班级里这种形式的材料才投放一份,再加上个别孩子还是较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容易引起争执。

调整:同形式材料多份投放。

实录二:

佳佳打开Mp3听起录音,录音问:“这本书叫什么名字?”佳佳看了封面说:“树真好。”

录音:“现在请你静静地看书,然后请你说说,你从书中看到树好在哪里?”于是她认真、安静地看起书来。

看完以后,等了很长时间才等到录音的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你到底猜得对不对。于是录音开始念散文诗《树真好》。佳佳又根据录音重新翻阅了一遍。

录音问:刚才你听到了树有哪些好处?佳佳在那里停着不说,通过老师的提示,她根据刚才翻阅的内容自己轻声地说了起来,内容意思与图片中表达的含义相近,但没有散文诗的基本格式。

接着,录音说:树的用处还有很多很多,你能把树的其他用处也变成这种优美的散文吗?请你把你创作的散文用画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且念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于是佳佳拿着笔和纸画了起了。她说:我摘下一片树叶泡茶喝。下小雨的时候,我还能在树下避避雨。我还能和树一起做游戏,很开心。

最后,根据录音的提示,佳佳把创编的内容放于图书的后面继续丰富,其他材料物归原样,物归原处。

分析:

亮点:

1、材料能引发幼儿专注阅读的能力。

从上述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能专注倾听录音里的内容,尝试跟着录音内容进行相关操作。并通过提示,能说出所阅读作品的名称与大概内容,整个过程注意力集中,十分有序,避免了幼儿拿到图书后无所事事,随意翻阅的行为。

2、材料能引发幼儿续编与创编的能力。

最近,我们对一些能保健和治病的植物进行了学习,孩子们除了生活经验,还会有一些新的经验获得。因此,佳佳能用已有经验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内容的创编。由此可见,孩子的创编能力会随着经验的获得不断提升。

不足:

1、材料缺少对文学语言美的感受。

实录中可见,幼儿在整个操作中只关注到了树的作用与好处,其语句随意,对于散文应有韵律没有体现。而在录音中,也未对《树真好》这一散文中特有的形式进行提醒,比如每句开头都有“树真好”这三个字。让幼儿讲述时也未对语言的节奏、韵律方面作相关要求。另外,虽然录音里配有相关音乐,但教师念散文诗时比较平淡,因此,整个过程中,幼儿没有对语言美有所感受。

2、录音时间不好把握,过程中幼儿有等待现象。

由于录音是教师自己编制的,对于幼儿阅读时间不好把控,因此造成幼儿在过程中有等待录音的现象。这对幼儿专注操作有了一定的影响。

调整:

1、录音里教师讲述散文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并在后续引导幼儿重复讲述散文内容时,对“树真好”一句进行引导式讲述。比如:录音讲“树真好”,后面由幼儿讲述,录音再讲“树真好”,再让幼儿根据理解进行讲述。

2、录音Mp3最好可以改为点读笔,幼儿操作完可以进行下一步点读操作,这样时间更好把控。或者在录音里进行相关提示:一个内容说完,让幼儿点暂停,完成相关操作后,再点开始继续操作。

希望通过老师的细心观察与不断调整,使材料不断优化,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发展幼儿的表述能力、开拓幼儿的想象思维,让孩子们在语言区快乐成长!

“在问题中探索 在实践中成长”综合实践课题总


“在问题中探索 在实践中成长”综合实践课题总结

吴 小 敏

XX年8月,我校申报了天河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以猎德文化为基础,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研究》。自方案通过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群策群力、精心设计、大胆实践、及时总结交流,目前已顺利进入实验探索阶段,并初见成效。我是XX学年下学期参与到本课题研究的。下面把我参加课题研究以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总结如下:

一、 参加课题活动情况

(一)学习培训,夯实基础

为加深对综合实践课题的了解,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我经常抽时间学习综合实践理论知识,并积极参加校、区、市教研活动,与同行观摩和交流课例。同时多次在学校的组织下,聘请市、区专家到校指导,进行培训;XX年12月参加在杭州举行第七届全国综合实践研讨会,走出去学习、考察、取经,在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一线教学经验,少走了很多弯路。一年多来,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得以迅速提高。

(二)立足常态,合理实施

通过学习和培训,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不是让学生们“大张旗鼓”地开展系列活动,开始以为研讨课都是以“汇报课”为主要课型。后来在专家和同行的指导下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种课型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也给我指明了今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方向,只要立足常态开展活动,合理去实施,就会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更有实效性,避免流于形式!平时的日常教学能真正落到实处,一些成果都是可以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去体验了,感悟就深刻了,收获和反思也就真实深刻,教师只要从中引导,学生的汇报课上会还你一片精彩。

(三)注重积累,敢于创新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成果的积累和方法的创新。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有效利用本校所在的猎德社区资源,开展别具特色的探究活动。

同时,在学校重视综合实践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理念下。我校从XX年8月开展课题活动以来,多次组织教师到各地参观、学习,多次邀请省市教室领导、课改专家、心理学教授到我校讲座,并指导我校的课题开展。每次活动之后,我们都进行小结与反思,并积极撰写教学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博客中发表近30篇日志。XX年12月,我积极承担广州市现场会公开课“猎德龙舟探究”中期汇报课。从理论和实践多方面进行知识和方法的积累,在积累中不断努力创新教法。

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不论是理论水平还是课堂驾驭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自己开展课题工作。

二、课题研究成果

两个学期多来,我紧密围绕课题《以猎德文化为基础,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研究》认认真真地开展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培训,积极阅读相关书籍,从理论上充实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反思提高。

(一)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1、反思能力提高了

反思是人自我觉悟的过程,是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反思,人们才能够意识自己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之间的差距,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发挥自己的优点,可以不断觉醒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维方式,改善教育行为方式,凝练教育教学艺术。在课题实施中通过反思发现:综合实践不能依靠老师的“教”,但又离不开必要的“教”。这后一个 “教” 就是指导,教师还得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对于学生的反应做好充分的“预设”,以便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来激发和挖掘学生潜在的、个性化的兴趣,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本人在课题实验中取得的成果

(1)XX年12月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执教中期汇报课《猎德龙舟探究》

(2)《走进猎德端午节》案例获第七次全国综合实践研讨会案例评比二等奖

(3)《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彰显综合实践活动新活力》获广州市年会论文三等奖

(二)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设置层次渐进的培养目标,学生在有序的活动中获得能力的发展。

无形成果。在《走近猎德端午节》主题活动的反思小结中我这样写道:“学生提问题的角度拓宽了,问题意识增强了。在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均得到了提高。学生学会查资料,学会学会整理、归纳、利用信息,感悟活动前进行合理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猎德龙舟探究》主题活动探究过程中我这样总结:“通过这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语言表达,热爱家乡意识都有所提高。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能初步懂得运用多种方法来获取信息,73%的学生能用自已的语言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描述,制成调查表。90%以上的学生能根据设计图来制作纸浆画。”等等。通过对每个主题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我们发现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有形成果。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以及学校所在猎德社区丰富的地域资源,确定好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开展了“走进猎德端午节”、“猎德龙舟探究”等活动。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同时,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展示,通过一年多的调查、实践、探究,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的图片,绘制了精美的图画、手抄报,还有形式多样的手工作品、体会深切的心得体会等等过程性资料,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开展活动中的串串印记。

行走在综合实践活动路上,我们有收获也有困惑,只要我们坚守信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目标会逐步达成,我们会迎来硕果累累的春天。

在非正式性数学活动中丰富幼儿数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非正式性数学活动中丰富幼儿数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非正式性数学活动,就是日常活动中以孩子们自由选择和操作为特征的幼儿数学学习的活动。

非正式的幼儿数学学习活动,对孩子来讲有较大的自由度,孩子可以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活动的方式和使用的材料,对教师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要通过观察幼儿操作材料的动作和语言,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从游戏中感受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的发展目标,在内容与要求中又提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问题。”强调了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重在感受数学和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那么幼儿园又怎样来开展非正式性数学活动呢?我们做了如下探索:

一、在生活活动中开展非式性数学活动丰富幼儿数学经验

幼儿理解数概念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他们首先学会口头数数,再将数与实物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还要认识数学符号,要理解符号的含义,知道数字的顺序和大小,理解数量的守衡等。幼儿的数学经验是随着身心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数概念。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无数有趣的数学现象,它时刻伴随在幼儿的左右,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注意到了这些现象,但往往是无意注意,教师要敏锐地感知幼儿的关注点加以引导,他们会对自己亲历的现象或问题,体验更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更容易,会感到自然、轻松,因此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

案例1

刚升小一班时,班上来了几名新幼儿。他们没上过幼儿园,也没有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天气热孩子又是刚刚入园,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饮水情况。为了鼓励孩子们主动喝水,多喝水,我们设计了“比比谁的泡泡多”评比墙,每条鱼代表1个小朋友,由于鱼的颜色、形状不同,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他的“鱼”。每天孩子喝一杯水,就给他一个圆卡片,让他们自己贴在小鱼的嘴上方,表示小鱼吐了一个泡泡,到了家长来接时,孩子们都是先跑去数一数自己的小鱼吐了几个泡泡,然后跑到家长跟前,大声地告诉家长:“妈妈我的小鱼今天吐了6个泡”,“我的小鱼吐了8个泡泡。”

家长听了都会开心地一笑,他们不但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饮水的情况,还惊讶地问:“真的?你的小鱼真的有6个泡泡?”孩子数得没错,离园前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已经不知数了多少遍。

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学会了10以内的点数,知道了点数后的总数量,因为孩子们时时都关心自己的小鱼吐了几个泡泡。一个小小的生活活动,把点数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了解了自己的饮水量,还要把这一情况向家长汇报,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表述能力。

案例2

早上点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在教师点完名之后,首先由教师点,幼儿一起数,数一数今天来了多少名小朋友。过段时间,就可以请个别幼儿来数,一个人点数,其他幼儿来看他点数得对不对,点得和被点得孩子都很认真。接下来是数学接龙游戏“报数”,报数开始,孩子们的眼睛都盯着报数人,如果哪个小朋友报错了,大家会一起来纠正,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报到最后一个,最后一个数字就是今天来园人数的总数。孩子们对这样的游戏乐此不疲,百玩不厌。因为每天点名围坐成的圆圈,孩子们自己摆成的,每天自己坐放位置不同,报数开始的地方不同,自己接龙的数学也就不同。

晨间点名的游戏,让孩子们很快的掌握了30以内数的点数;接龙游戏,锻炼了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大声地报出自己的数字,也使一些平时不爱说话,不敢大胆发言的孩子,能大声地愉快地报数;让“数字龙“在自己这顺利地接下去,也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不仅要观察那些显性的,还要善于挖掘生活中隐性的数学教育资源,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数学与我们生活的息息机关;应注重对幼儿进行渗透性、随机性的教育,培养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二、在户外活动中开展非正式性数学活动丰富幼儿数学经验

提起“户外活动”也许大家马上会想到是:幼儿手拿体育器械在进行体格锻炼,或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观察周围人们的劳动和自然环境的场景。殊不知当你处在某一环境时周围总出现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作为教师怎么不利用此环境加以引导来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的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户外活动时又如何捕捉数学教育契机呢?请看案例:

案例3

户外散步,孩子们被大樟树上钉着的牌子发生了兴趣,“老师这是什么呀?上面还有字呢?”我把树的“身份证”牌,读给大家听,“噢,这棵树有50岁了”,“这棵树有60岁了”,孩子们围着樟树边转边看“老师快看,我们2个人把大树抱住了”。“这棵树要4个人才能抱住”。“那这两棵树哪棵粗一些哪棵细一些呢?”孩子们带着问题又去测量大树,得出了结论:4个人抱住的树粗一些,2个人抱住的树细一些。孩子们纷纷拥向其它几棵挂有牌牌的大树,根据能抱住大树幼儿的多少,孩子们给大树按粗细排起了队,并知道了我们测量的这些樟树,树龄越长树越粗。

透过这个案例孩子们知道数字“60”比“50”大,了解了简单的测量知识,还能根据树的粗细排序。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在太阳下比比谁的影子长,先用粉笔画好小朋友投下的影子,再用绳子、尺子进行测量、比较;在户外孩子们捡到的小石子、落叶、小棍子可以先分类再排序,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浓,并能主动去学习、探究,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运用数学概念解决自己面临的小难题时,对孩子而言,真正的数学便产生了,而此时数学的产生总是伴随着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成功愉悦。

三、在区域活动中开展非正式性数学活动丰富幼儿数学经验

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心理学指出:“儿童对数学逻辑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被操作对象本身,而是来自于儿童的活动以及这些行动的协调”。幼儿可以通过训练记忆一些数学知识,但他们大多数并不是真正理解掌握了,而只有通过一系列作用于物体的动作来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幼儿活动室开设了多个区角,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教师都是有目的投放的,幼儿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活动材料进行游戏,这时教师只需善于观察,挖掘其中教育契机,及时给予指导或引志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通过区域活动尝试探索、体验操作材料获得数学经验。

案例4

结合教学内容,在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我们在科学区投入了大量的几何图形卡片,让孩子们自由地摆弄、比较、拼摆。孩子们在比较了各种几何图形有什么不同后,便用几何图形拼出了各种图案。我和孩子们一起把几个拼得比较复杂的图案粘到纸上,再贴到活动区的墙上,并投放了统计表,孩子们想统计哪个图案上的几何图形,就将统计表放在哪个图案的下面进行统计,并用数学卡表示统计的结果。

玩着、摆着孩子们又利用这些几何图形玩起了“排序火车”的游戏,开始是一个个排下去,排成一列长长的火车。在进行完有规律的活动后,孩子们的“火车”就变成了“五花八门”的火车了,不停地变换着排序的花样,谁有了新的创意,就会有人模仿。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已不满足于独立的拼图,而是两个或几个人联合起来完成一幅作品。一次孩子们拼摆楼房,房顶用的都是三角形,康康说楼顶不全都是三角形的,还有梯形的,妈妈教过他,他知道梯形是什么样的。他在材料里没有找到梯形,就用2个三角形和1个长方形拼出了梯形的楼顶,其他几个孩子纷纷模仿,康康很是得意。

根据孩子们拼图的需要,我们又补充投入了梯形、半圆形、椭圆形的卡片。孩子们发现,大家合作的作品,比一个人拼摆的要有意思。他们在拼摆的过程中,相互协商,在什么地方,拼摆什么样的东西,用什么图形来完成,这样拼摆出来的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我们惊讶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小的几何图形在他们的手里千变万化。从翩翩起舞的蝴蝶,小兔的蘑菇房,到结构比较复杂的花园、建筑,每件作品都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刚开始作统计时,重叠在图形下面的图形,经常不被统计进总数,经过反复地拼摆,孩子们理解了重叠的意义,并学会了有规律地从上至下、从左到右有顺序地进行统计,不漏掉一个图形,现在孩子们的统计工作已经做得有模有样了,孩子的智慧真是不能小瞧!

经过反复的拼摆,孩子对图形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可以合成一个圆;两个一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摆成一个正方形……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建构了数学经验,而且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还养成了爱动脑筋,持之以恒,喜欢与他人合作等优良品质。这种学习活动是孩子们喜欢的,兴趣也更浓。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经历,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

四、教师从懵懂不知如何开展到得心应手随机指导

教师最初不会挖掘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时机,即使发现有关于数学教育的机会也不知如何引导幼儿建构数学经验,因为教师不是正在手忙脚乱地组织户外活动拍球等,就是组织幼儿喝水、吃饭等她们认为的主要活动,如果要渗透数学教育似乎就要打乱其它活动,当初大家都非常郁闷困惑。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反复研究别人的研究成果,如:借鉴《幼儿园数学多元教育活动设计》,同时请能力较强的大二班刘老师示范,运用案例分析,帮助教师初步建立如何捕捉教育时机又如何引导幼儿丰富数学经验。再到个别指导和教师各种形式的实践交流等方式,帮助教师从无从下手到信手拈来。

案例:5

秋天来了,桔园里的桔子熟了。湘湘老师带孩子们去摘桔子。一棵桔树摘了多少个桔子呢?班上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几个桔子呢?桔子放在三个篮子里,每组的幼儿都在数自己篮子里的桔子,“我们这里有10个桔子”“我们有13个”“我们这里有12个”“我们今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桔子呢?”两位数的加法孩子们还不会,有的孩子提出请老师帮忙加起来,“你们自己能不能想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个桔子呢?”受到老师问题的启发,龙龙提出把三个篮子里的桔子放在一起再来数,他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龙龙主动承担了数桔子的任务,龙龙数大家来监督,数清了有35个桔子,然后是分桔子,像平时吃午点一样,每个幼儿来拿一个桔子,剩下5个。剩下的5个桔子怎么分呢?孩子们说老师和我们一起摘的,老师也要分一个,班上有三个老师拿走了3个桔子,最后剩2个桔子,对剩下的2个桔子怎么分,孩子们有点不知所措,湘湘老师见状,对孩子们说:“你们知道平时是谁在照顾桔园吗?”孩子们一口同声地说:“是程叔叔和陈阿姨”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提出把剩下的2个桔子送给程叔叔和陈阿姨……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利用已学过的集合、点数、一一对应等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学会了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劳动的优秀品质。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随时可以看到教师们在渗透数学教育:

¨在日常生活活动:上下楼梯时,幼儿运用顺着数,倒着数来计算阶梯的数量;午餐时,幼儿运用对应来比较一下盆、碗、勺数量的多少;吃午点时,观察一下点心的形状、大小,各种点心的数量,每人一份的一一对应关系;外出散步时,对周围环境中的不同形状、数量、空间位置的花草树木,建筑进行多维度地观察;外出排队时,幼儿两两牵手,区分来园幼儿数是单数还是双数等……

¨区域活动:各活动区物品分类摆放的情况,数量统计都离不开数学中的分类、排序、数及其统计等概念。特别是玩超市游戏时,对这些知识运用得更加充分。

¨教育活动:绘画、折纸、剪纸等都离不开物体的形状、大小、比例、排列、顺序、等分、对称等数学因素;音乐活动:音乐旋律中的节奏、强弱关系都包含了数学中的数量、排序等内容;体育活动:幼儿拍球、跳绳都要计数,训练幼儿的数数、计数能力。

在这些过程中不难看出我们的教师无论是日常活动,还是区域游戏活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都会随机地渗透数学教育,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五、教师从原来的单一数学领域迁移到其他领域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只要大家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教师们总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我园教师不仅在数学领域上积累了很多教育经验。而且他们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迁移到其他领域。

案例6

一次教研活动时,李老师提出了一个困惑的问题:活动区最近投放材料时,添置了一块塑料写字板,由于这块板颜色鲜艳,用专用的笔画画、写字后,拉一下开关就没有了,又可以在上面重新写、画,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几天,老是为这块写字板争吵不休。于是,根据此现象,我们让老师思考:你会安排谁先玩?为什么?

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集体讨论:老师们纷纷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1、请来园情绪不太好的孩子先玩;

2、让在上个活动表现好的孩子先玩,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遵守活动规则兴趣;

3、晨间来园时,谁先来谁先玩;

4、让区域活动时,不安静的孩子先玩,以免他老是吵,影响其他幼儿活动;

5、全班统一排队,大家轮流玩;

6、让孩子来决定谁先玩。

把所有的办法列出后,请教师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从教师的选择结果看,教师大多都能关注幼儿的情绪,教幼儿学会等待,以请先玩做为奖励,刺激幼儿在其它活动中的优秀表现来带动其它活动的开展,体现一日生活的连贯性,但这样的结果是最好的吗?

分析讨论:教师安排谁先玩,意味着什么?让谁先玩孩子会觉得老师喜欢他,没有先玩的就会有被冷落的感觉。排在后面玩的孩子,好奇心和自尊心会受到打击。孩子的事情应该由孩子来决定,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每个孩子的好奇心。

讨论后,教师们立刻行动:1、让孩子们一起来了解写字板;2、请每个幼儿都来看一看、摸一摸,并在上面写、画几下;3、组织孩子讨论一块写字板,大家怎么玩?经过孩子们讨论一致认为:班上有6个组,每次一个组玩,由组长带领大家一起玩,晨间、上午、下午三个时段的区域活动,每次1个组玩,2天时间大家都可以玩到。

这样的结果,不但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还能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使孩子明白了,等待的必要,小组长还要分配好时间,让自己的组员在一定的时间内都能玩到写字板。教师营造了民主的氛围,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结论建立在幼儿讨论基础上,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人在上面画一画、大家围在一起观赏着,还七嘴八舌地评论着,孩子们友好有序地体会着新的活动材料带给他们的乐趣。教师也学会了观察幼儿、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自然地整合了科学、社会、艺术、数学等领域的教育目标。

我园的教研活动,要求教师贯彻《纲要》精神,注重抓好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契机,首先以数学教育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并把研究视野拓宽到“非正式性数学活动”。研究表明,作为教师不仅要注意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要注重帮助幼儿对问题情境的理解与思考,注重幼儿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非正式性数学活动的开展不只是让幼儿简单地玩一玩、数一数的过程,而是要引导幼儿在大量生活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才能获得思维层次上的发展,真正体现幼儿学数学的目的。非正式性数学活动的确让幼儿获益匪浅,同时也给教师和幼儿园带来了增益,而教师综合能力的持续增强,直接促进了幼儿园的市场竞争力。

在创新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总结


在创新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总结

在创新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总结

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海门市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坚持在制度、管理、监督上求新求变,使机关作风、工作效能得到了明显改观。该市在机关效能建设中注重抓好三个“创新”。
创新制度。一是把公示承诺制与政务公开制进行有机结合。该市卫生系统实行了以“公示制、清单制、查询制”为重点的院务公开制度,使患者一看就明白、一问就知道。目前,该市各级医院医患纠纷数量大幅降低,经济效益明显增长。二是实施廉政保证金制度。规定将工作人员工资以外一定比例的待遇作为廉政保证金,存入个人廉政账户。工作人员如在工作中失职或有违纪违规行为,则被扣除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三是建立回访制度。该市各机关在问卷调查、个别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对服务对象进行定期回访的制度,将纳谏方式制度化、规范化。海门工商局变过去的受处罚当事人找上门为现在的机关工作人员主动下基层,对万元以上案件进行逐一回访,倾听当事人意见,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近年该局共回访了1380人,采纳了47条意见和建议。四是建立评估制度。市效能投诉办公室对所有单位的效能建设进行量化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市委、市政府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版权所有
创新管理。一是完善制度内容,使制度更加切合实际。该市审批服务中心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整合,把原来的十多个文件提炼成“一规划三文件”,方便了服务对象,优化了办事环境。二是创新服务办法。在坚持原有公示承诺制、首问负责制的基础上,该市各机关积极推出服务新举措,方便基层和群众。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了导批制、节假日审批预约制等便民措施;环保局推行“准时办、延时办、限时办、加时办、临时办”的“五时”服务,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该局今年上半年办理审批项目475个,没有受到服务对象的任何投诉;质监局对10种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查不罚”制,以教育整改为主。三是积极推行计算机管理,方便群众,提高效率。该市税务系统不但做到系统内微机联通,而且系统与银行联网,方便企业扣划税款。市审批服务中心、地税局在服务大厅设立电子触摸屏,方便群众查询服务流程、办事要求。海门工商局在网上开通行风和效能投诉热线,随时接受群众的咨询和意见。版权所有
创新监督。一是上下联动监督。该市对重点项目、重点部门实行南通监管部门、本市职能部门、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上下三级联动监督,确保上级决策贯彻落实,群众利益得到保障。二是随机暗访监督。市投诉办对机关办事环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在岗在位情况进行不定时暗访检查,通过媒体及时曝光,警示少数低效、懒散者,弘扬先进。三是电子网络、新闻媒体公开监督。该市各机关部门公开投诉举报电子信箱,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反映问题。报社、电视台开辟监督栏目,将机关公务活动、执法情况置于公众视线之内,形成了浓厚的舆论监督氛围。四是强化自我监督。该市各机关部门采取种种措施,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规范。该市建设局成立了作风与效能监管中队,对公用事业、市政养护、绿化亮化、城管执法进行每天18小时不间断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发出24小时限期整改通知书,每月通报整改情况,对违规人员实行一次查实待岗制。市公安局开设了局长电子邮件信箱,设立了64只意见箱、55个接待室,邀请158名社会各界人士担任警风警纪监督员,接受全方位监督。

"大班第二学期教师个人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