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1

农委年度工作总结。

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一般会需要写一份或者几份总结报告。写总结可以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我们写下的总结,在另一方面提醒着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价值,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那么我们在写总结时需要注意哪些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农委年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农委的大力指导下,我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滨湖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工作主题,按照年初工作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核心,以“建设和发展高效都市农业”为方式,全力开展各项农业工作,呈现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格局,现将2010年工作情况和2010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10年工作回顾

(一)农业综合能力稳步提升,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今年我区年种植业总产值达3亿元,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7万亩,总产量2.14万吨,平均亩产455公斤;油菜3.5万亩,午季产量亩均产量151公斤;小麦0.35万亩,午季均亩均产量390公斤;蔬菜复种面积8.79万亩,总产14.4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2%和12.5%;全年渔牧业生产也呈平稳增长态势:肉类总产量10000吨,畜禽出栏量为生猪3.5万头、家禽450万只;水产养殖面积为18000亩,其中精养池塘面积10000亩,龙虾养殖面积为4000亩,全年水产品产量9000吨;全区共繁育各类淡水鱼苗8100万尾,投放各类鱼种1600吨。

(二)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今年以来,我委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三圈、五带、十园、百区、六大产业集群”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全年新发展莲藕6000亩、露地菜7800亩、设施大棚180亩,减少粮油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水稻减少1.1万亩,油菜减少0.5万亩),如今已逐渐形成“村村有特色,村村有新品”的现代农业种植格局。如大圩镇新民、晓南,淝河镇卫乡等村的种植品种在我市已小有名气,市民一提起葡萄就会想起大圩葡萄,一说起番茄就会联想到卫乡番茄,各镇各村都渐渐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已初步形成。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我区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提供环境保障和奖励政策。烟墩镇今年成功引进首家农业开发公司——安徽园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安徽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成立了5个村的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首批流转土地达2938.51亩。义城镇塘西村也引进合肥银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400多亩流转土地开发大棚蔬菜和设施农业。大圩镇也将全镇14个村中的10个村,分片规划,引导发展,广招农业项目。目前已有1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外地能人成功进驻,如:华泰集团在磨滩村承包500多亩土地发展苗木花卉,合肥战友农业开发公司在磨滩村承包200多亩土地发展双孢菇,合肥佳佳龙虾养殖有限公司在沈福村承包XX多亩土地从事龙虾生产,安徽徽王食品有限公司在慈云、圩西村承包200多亩土地试种蓝莓。这些企业在建设项目同时,又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使得周边土地已流转的农户除了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外,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月收入近千元,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打工收入已成为全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目前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0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个(其中专业合作社2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合作社5个)。

(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含量明显增强

今年以来,我委坚持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以及重点项目的实施工作,且重点在“转变农民传统习惯,提高农民科技意识上”下工夫,拟通过农技人员下乡指导和项目实施来提升全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全年共邀请省、市农业专家、教授授课十余次,举办了各类技术培训班60多期,田间课堂1000多场,培训农民达10000多人次。今年共实施重点技术项目四个:一是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淮平原秸秆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机械收割时,对油菜秸秆的碾压和撕裂处理,使秸秆体积减少、硬度降低,待机械收割后将田块注水,再进行巡耕,使秸秆与土壤结合,土中腐解,最后实施机械插秧,从而实现整个生产循环的机械化,此种方法不仅能改良土壤,而且还能使每亩增收节支50元以上。在今年秸秆禁烧期间,吴市长还专门调研了该项目,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了全区五个镇(街)共50个行政村的土壤样品采集工作;完成土样、植株样化验标本2100个;在大圩镇磨滩、新河、新民、圩西等村建立白菜、油菜、葡萄等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田3万亩;确定了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和肥东县磷肥厂2家企业作为我区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并在大圩镇圩西、义城镇集贸市场、烟墩镇集贸市场建立了配方肥销售网络,使全区使用配方肥面积普及率80%,配方肥使用量达4000吨。经测产,今年的蔬菜、西甜瓜、葡萄及油菜普遍增收,全区总节本增效达1100万元以上,让广大农民得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实惠。三是蔬菜营养泥炭块育苗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位于包河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圩镇圩西村、晓南村的三个蔬菜生产基地内。共有示范品种13个、培育营养泥炭块秧苗20万棵、示范栽培面积达60亩,平均亩产较常规育苗增收1605元。四是蔬菜新品种引进、种植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全年共引进了58个蔬菜、葡萄新品种,其中大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项目分为棚室栽培和露地示范两项内容,其中23个棚室内品种涵盖辣椒、西红柿、茄子、黄瓜、南瓜、毛豆、西葫芦、瓠子、甜瓜、西瓜等41个新品种,露地区则主要包括美人指、醉金香、金手指等16个葡萄新品种和1个马铃薯新品种。5月14日,市农委还专门组织了全市各县区的农委主任以及蔬菜种植大户代表共计100余人,来我区现场观摩菜瓜果新品种的种植情况,与会代表观后均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这些优质新品将为我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添光加彩。通过这些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增加了我区农业科技含量。

(五)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严格遵守无公害管理规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制定区、镇(街)层层落实责任制,从组织落实到任务分解,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和产品追溯制,要求各基地积极申购农业部印发的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加贴商标,所颁发的证书和标志使用权只限于核准使用的产品。二是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的日常管理工作。全年共完成豇豆、韭菜、莲藕、葡萄四个品种的换证工作,新认证青菜、乌菜两个无公害品种(跨年度)及“禾味黑豆”等21个绿色产品,现全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20个,其中种植业农产品13个,水产品5个,2个初级加工农产品。三是加强农资市场的巡查整治力度。成立了“农资专项整治工作队”,与镇(街)干部一道,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4次(春季和秋季专项行动),全面检查区域内所有的农资销售点。同时将禁用农药及替代品种印成明白纸(总数8000份),张贴在各农资销售点及村民集中处,努力将农资安全知识普及率提高到100%,确保全区农资市场安全;四是加强动物检验检疫。按照“区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原则,制定了详细的集中强制免疫方案。全年共购进禽流感疫苗99万毫升、口蹄疫疫苗27万毫升、猪蓝耳病疫苗43万毫升、猪瘟疫苗59万头份、鸡新城疫疫苗90万羽份,耳标4万多套。集中防疫期间防疫禽流感300多万只次、猪口蹄疫5万头次、猪瘟5万头次、免疫注射牛羊1000多头次,全区的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强制免疫密度达100%,实现了2010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不成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首发地和疫源地的动防目标。

(六)结合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我委在结合实际,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按照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总体建设思路,按照《包河区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以实施五项工程为重点,强力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一是实施大圩都市农业新市镇建设工程。按照“一镇、三园、三带”规划布局,重点做好新市镇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今年重点在完善内部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上取得了可喜进步,成效明显;二是实施“一镇十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程。大圩镇作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其镇内“新民、磨滩、新河、晓南、圩西、沈福”6个村也相继纳入省、市、区新农村示范村。今年以来,按照“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建设风格,采用“穿靴戴帽、去脂抹粉”的方式,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其中省新农资金270万元),完成了872户旧民居的改造,新修机耕砂石路23条,完成4万多米的村内水泥道路建设以及多处水利设施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并利用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加大投入,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义城街道的董城、汪潦、前杨三村的新农村建设也成效显著,全街道共投入专项资金858万元,完成棚居改造126间、硬化道路46.8千米,新增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增设自来水管道44.94千米,下水管道18.8千米,挖污水处理池18万立方,完成改厕率98%以上,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观,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三是实施烟墩牛角大圩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程。该项目位于包河区烟墩镇牛角大圩,规划面积1.5万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力争3年内基本建成,已被纳入2010年省“861”和市“1346”行动计划。按照三年规划建设进度,于2010年12月16日正式开工,今年共成立了5个村的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首家农业开发公司——安徽园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顺利进驻,首批流转土地2938.51亩,租期16年。四是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工程。按照全市统一要求,我区制定了三年实施规划,重点对去年百日行动计划的成果做好总结表彰和巩固提升工作,年底顺利实现60%的文明村要求。全区54个村今年已转为社区的有16个,实际现有38个行政村。五是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全区共有38个城中村改造,今年已全面启动14处重点建设项目,涉及8494户,占地3382.9亩,建筑面积381.2万平方米,总投资71.6亿元,至今已完成转户农民3.1万人,占全区15万农民总数的21%。

(七)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助推农机化发展

一是认真宣传和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利用科普赶集、会议、报刊、电台和专栏等媒体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确保政策贯彻不走样,使购机补贴真正成为老百姓心中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通过宣传,今年我区共有2户农必一农业园区自筹资金35.29万元购置大中拖等农机10台套,享受财政购机补贴7.56多万元;二是做好农机及驾驶人员年度检审工作。全年共检验变形农用运输机343台、联合收割机8台、小型犁耕机41台,驾驶员年审394人,新办农机入户169台,驾驶证37人。三是抓好农机科技培训。共开办培训班4期,培训新机手37人、机手450人,有力保障了农机使用安全。四是做好农机跨区作业工程。今年午秋两季收割期,我们从灌输等地引进了近百台高性能的联合收割机,机收面积5万亩,机收率94%,为农民节支增收300万元;五是做好农机油菜秸秆循环利用工作。通过“江淮平原区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难题。

(八)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全年共重点开展了六项活动,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巩固年活动、“为新市镇建设添光彩、为都市农业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与村居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和“七一”纪念活动。活动中,一是重视到位。分别召开了动员大会,并广泛宣传;二是组织到位。分别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三是效果到位。在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委党委和所属各支部共召开座谈会6次,开展个别访谈218次,发放征求意见表120份,设置意见箱6处,共征求到意见和建议94条;清理过时的制度10多条,新建制度10多条;在“七一”纪念党88周年的活动中,通过上党课、看电教片、集中学习、组织党员体检等10多项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九)按照上级要求,全力完成其他各项重点任务

1、全力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我区位于合肥东南上风口,域内有骆岗机场及合宁、合安等高速公路,辖大圩、义城、烟墩、淝河四镇及骆岗街道共5个农业镇街,现有农业耕地近9万亩,年种植油菜3.5万亩、水稻5.26万亩,年产秸秆2万吨左右。由于我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禁烧初始,我们就充分认识禁烧工作的重大意义。为此,在区农委的统一调度下,我们成立了“禁烧”值班小组,不惧高温风雨,在重点“易燃”区域进行20多天24小时的轮岗值班。同时利用大圩镇圩西村实施的国家级重点项目《江淮平原秸秆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将秸秆机收后腐熟还田,有效、圆满地完成了禁烧任务。

2、认真开展有害生物普查和监管工作。认真学习新的外来有害生物扶桑绵粉蚧的生态学知识培训,开展普查工作。对 “加拿大一枝黄花”实施动态监测,常态化管理,普查与定点相结合,春秋两季以区政府名义发布防除文件,适时发布防除通知,9月底,召开铲除现场会,组织全区200多人对区政府附近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围剿,各乡镇街道辖区内的一枝黄花蹲点包片,积极监督核查,促进一枝黄花铲除工作的有效开展,努力营造氛围,提高我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意识。

3、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工作。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国家惠农政策之一,于2010年纳入我区民生工程范围,由我委承担全区主要粮食作物及能繁母猪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今年全区参保品种有4个,即水稻、油菜、小麦和能繁母猪。其中水稻4.5万亩、油菜3.5万亩、小麦3500亩、能繁母猪1075头,全区约有1.75万户农民参加了该保险,完成投保率百分之百。

4、加速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进程。一是大力宣传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编印了《包河区农经工作资料汇编》XX余份,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专门会议、送政策下乡等多种形式,将政策精神原原本本地向镇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传达;二是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行为。在5月份召开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各镇街、村居负责人参加的全区土地流转专题会议,对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动员部署。要求各街镇、村居积极引导农户在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流转土地,规范签定流转合同,并报发包方备案;三是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无擅自盘剥、截留、扣缴农民土地流转收益的行为;四是新建了区镇两级土地流转信息平台。投资10万元,建立健全了区、镇两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并与市农委相应网站联网,发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五是建立了包河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大圩镇、烟墩镇依托为民服务中心建立了土地流转平台服务窗口,并配置了大屏幕电子显示屏、电脑、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施。自7月份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建立以来,区镇两级已累计接待服务来自省内外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等规模投资经营主体120余人次,接受群众咨询和为农民提供流转信息、流转合同等服务XX多人次。全区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达5.3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量的58.89%。

5、积极落实好各项富民惠农政策。一是认真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直补、大户补贴、油菜补贴、购机补贴等各项支农政策,发放各类补贴422.73万元;二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全年累计处理、调处、复查了土地纠纷27起141人次,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件件有解释。

6、积极组织参加市第二届农民运动会。一是包河区参加合肥市第二届农民运动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事机构;二是制定并印发了运动会筹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责任人;三是落实了专项参赛经费,及时开始运动员报名、体检、选拔和训练等相关工作。由于准备充分,此次参赛成绩喜人,共获得了10个比赛单项奖,我区也并授予优秀组织奖称号。

7、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一是组织本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展;二是编印《合肥市包河区滨湖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指南》,散发给参会的中外企业代表;三是邀请部分企业到我区大圩镇和牛角大圩实地参观考察。

二、2010年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滨湖新区、发展都市农业”这一主题,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为主线,以培育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和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二)重点任务安排

1、加速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以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城市化转型为方向,充分利用秋种换茬之机,立争完成每年传统粮油种植面积平均压减1万亩,农作物秸秆产量减少XX吨,新增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5000亩的工作目标。

2、做好重点项目建设与申报工作。“赠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除做好当前正在实施的重点农业技术项目外,还积极申报2010年省、市农业新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全力助推我区农业迈上新台阶。

3、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滨湖新区建设和打造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为统揽,坚持“三个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公共资源向镇村服务中心集中),推进“四个优化”(优化农村社区布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实现“五个提高”(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水平、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努力走出一条与全省“第一城区”相适应、具有滨湖特色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之路,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4、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严格实行农药市场准入制度,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确保食品安全。同时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以蔬菜、水产品、农药、化肥等为重点对象,以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为重点地点,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

5、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加强指导服务力度,争取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规模档次较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园区;建立一批优效安全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外接市场、内联农户的桥梁作用,以“公司(市场、协会、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户”的模式,引导和扶持农民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6、继续抓好民生工程工作。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确保全年目标百分百完成;依法加强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严防农民负担反弹;配合财政、监察等部门做好良种补贴、粮食直补、能繁母猪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各种补贴的发放。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年度农 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设想


2018年度农 委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设想

2018年,农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围绕两个率先和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苏南强市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文件精神,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以农业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技术服务为手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农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三农事业健康平稳提升。

2018年度完成工作:

2018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实现农业总产值86.64亿元,同比增2.64%;实现农业增加值60.6亿元,同比增长2.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06元;农产品进出口总额3000万美元,其中出口2000万美元。

一、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农业生产求突破

(一)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因地制宜,因田制宜,加强田间管理,突出沟系配套,优化肥水运筹,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年共建成水稻高产万亩片8个。粮食总产49.33万吨,基本实现年初制定的50万吨的总目标。

(二)养殖业发展态势良好

1、积极响应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及江苏省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创建号召,以江苏省2018年动物卫生监督三化一整治工作为重点,根据省农委对外发布的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结合我市养殖结构,在全市范围内指导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2018年,全市生猪出栏27万头,存栏14万头;家禽出栏2500万羽,存栏433万羽;羊出栏1.8万只,存栏1.5万只;奶牛存栏782头;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57%,畜牧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2、水产生产围绕调结构、抓管理、促增收展开工作,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养殖模式,扎实推进渔业现代化进程。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1031亩,水产放养面积11.13万亩,完成水产品总产量40905吨,较去年增长801吨,完成水产业总产值21.2亿元,较去年增加0.13亿元。

(三)林桑工作砥砺前行

受苗木市场供大于求影响,林苗两用林发展空间受限。林业部门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大力宣传绿化造林,积极开展生态林建设工程,做好古树名木调查工作,抓好种苗两证发放,做到应栽尽栽,全面完成镇江市下达的造林任务,2018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0.75万亩,更新和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4.2万亩,森林抚育面积1.5万亩,成功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四)园艺生产全面推进

加强蔬菜园艺分类指导,提升我市园艺产业市场竞争力,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37141亩,新增蔬菜基地面积2030亩。茶叶质量显著提升,在今年举办的江苏省第十七届陆羽杯名优茶评比活动中取得了三个特等奖的佳绩。

(五)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稳步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农业开发条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丘陵山区开发项目,合理制定项目实施与完成计划,保证计划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高标准农田比重超过55%,有力促进了我市丘陵山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继续落实江苏品山特色花木基地建设扩建项目、丹阳现代农业产业园果蔬、苗木种植基地项目、丹阳经济开发区麒麟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和丹阳市九苑生态农业建设一期项目,项目总规模5952亩,总投资1485.45万元。

(六)精准施策,精准扶贫

按照省和镇江市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按照组织培训、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告、建档立卡六个工作法,严格识别标准,确立了我市这一轮扶贫工作目标。围绕创新机制、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将我市77个集体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下的村和3411户年收入8000元元以下的农户作为帮扶对象,集中力量予以帮扶。对3411户低收入户,通过支部结对、帮助创业、政策保障的措施集中力量予以帮扶,据统计,我市共有1068户2712人已脱贫。对77个经济薄弱村,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原则,通过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以重点帮扶项目为载体,将专项帮扶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捆绑起来使用,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增强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全市2018年共落实帮扶项目140个,正式开工的项目37个,占比26.4%,完工项目13个,占比9.3%。其中物业项目60个,占比42.8%;农业项目24个,占比17.2%;民生设施类项目28个,占比20%;其他类项目28个,占比20%,预计增收2930万元,村、户达标率分别为33.7%和31.3%。

(七)农业科技工作目标逐项落实

紧抓科技入户工程,围绕园艺、畜牧、稻麦三大类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确定重点创建12个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示范中心、100个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示范站,在培育的1500名科技示范户中筛选150名农业科技核心示范户。认真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和农村教育培训工程,举办专题培训班3期,分别是在无锡现代农业培训班32人,在苏州举办的农技骨干人员培训班36人,在宁波举办的农技干部专题培训班31人;市级已举办培训班14期1519人。加快国家长江中下游农业综合实验站建设,目前实验站土地已经流转到位,基础建设逐步进行,并开展了小麦、水稻相关实验,为我市现代农业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认清形势,突出重点,农业结构求转变

(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我市粮油加工、木业加工、苗木蔬果等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八大农业园区,培养有基础、有特色、加工能力强、生产水平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做到培育优势产业,树立区域典型,带动一片农户,逐步达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认真开展三资投农、农业招商和外向型农业工作,三资投农项目合计118个,总投资额达12.15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规模项目70个,总投资额达11.18亿元。实现园区总产值151.12亿元,增幅达10.44%,初步形成阶梯状分布、集群型发展、动态化管理的良性局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力显著提升,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11家,镇江市级35家,丹阳市级52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8.85亿元,同比增长8.3%;带动农户数68.18万户,增幅达9.2%。

(二)农机化建设稳步提升

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一中心,以农机装备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农机管理、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为重点,积极参与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创建,针对薄弱环节,精心策划建设方案。切实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从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制度建设、和监管考核四个方面入手加以推进。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做好机具管理、跨区作业证发放、作业组织调度和农机具报废更新监管工作。按照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体,以秸秆能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积极鼓励其它利用形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推进秸秆还田和农机利用协调发展。2018年全市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面积44.2万亩,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91.2%,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91.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33%,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

(三)农业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围绕省级生态农业市、国家级生态市创建,深入开展绿化造林,大力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环太湖流域治理工程,农村环境不断改善。认真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全市各镇(区、街道)禁养区养殖场(户)514户已签订关停协议508户,协议签订率98.8%,关停清栏408户,关停清栏率80%,非禁养区需要整治的养殖场(户)769户,已完成治理162户,整治率21.1%。对镇江下达的11个生态环境建设类项目,指派专人负责,明确时间节点,确保整治工作按计划实施完成, 11家养殖场已关闭拆除10家(云阳6家,珥陵2家,导墅1家,1家在珥陵金坛交界处,属于金坛),剩余珥陵1家已签订协议,即将完成关闭。循环农业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丹阳市司徒镇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项目工程建设已经完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再上新台阶。继续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编写《2018年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项目实施方案》并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目前采样工作已基本完成,共计采集样品290个。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落实到位

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等十大工程,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截止目前,我市累计三品有效数243个(其中无公害199个,绿色39个,有机5个)。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与各镇(区、街道)签订责任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各级监管责任,落实农产品、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告知和承诺制度,强化网格化巡查,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企业906家,各基层监测点共抽检各类农产品样品4449个,合格率100%。根据市政府《关于成立丹阳市检验检测中心的通知》精神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市检验检测中心移交相关仪器设备,2018年9月已完成所有移交工作。

(五)智慧农业创新发展

依托互联网+发展模式,围绕农村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经济业态。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统筹协调解决推进农产品电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严把农产品质量关,组织带动广大农户抱团开展电子商务,引导农产品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制定和实施丹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规章制度,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的管理。充分发挥协会的纽带作用,做好创业农民网店开设、营销客服、售后服务等农产品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全市已经建立农产品各种电商销售平台50余家,销售农产品渠道进一步拓宽。2018年我市被省农委认定为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县,皇塘白兔村成为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一村一品示范单位,成功推荐上一道、江南生物、嘉贤米业入驻苏宁易购江苏馆。

(六)农经工作积极推进

一是土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全市共完成入户调查4998个组,占应确权组数的99%;完成测绘制图4939个组,占应确权组数的98%;完成公示结果归户4875个组,占应确权组数的97%;已完成证书打印119个村,占82%。二是三资管理健康发展。针对农村三资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尚未到位等原因,出台《丹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制度》,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以及会计基础工作、监督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三是进一步提高家庭农场、农名合作社等新兴经营主体数量和质量,目前累计发展家庭农场388家,今年新增家庭农场72家,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镇江市家庭农场7家。四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对云阳街道的石城村、留雁村和曲阿街道的华甸村、晓墟村、双庙村、高楼村进行调查摸底,成立改革筹备小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展开。五是推动农业保险平稳发展,2018年农业保险覆盖面积达51.02%。六是积极开展省级扶持村级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科学规划使用好省级扶持资金3000万元。

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依法行政求提升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根据江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评估工作的预备通知》(苏编办通〔2018〕13号)文件要求,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市政府出台的《丹阳市农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基础上,成立农业委员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起草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农业系统实际,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有关机构组建和编制落实情况,市政府常务会议就组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做了专题研究,同意整合原农林行政执法大队、渔政监督大队、农机安全监理所等农业执法机构,成立新的财政全额拨款的副科级事业单位丹阳市农林行政执法大队,定编35名,内设1个综合科和5个执法中队,承担农、林、牧、渔、农机等农业领域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能,把分散在农、林、牧、渔各个层面的执法力量整合为一支精干、专职的综合执法队伍,通过整合执法力量,改变了过去分领域、多头执法的体制,为全省农业综合执法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机关建设

认真落实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规范行政权力。根据省、市政府关于建立行政权力清单的精神,对照三级四通一分一压缩的工作要求目标,制定了行政权力标准化责任清单,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印发了《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范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修订完善党委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党委议事决策程序,坚持做到所有重大决策必须经委党委会多数通过,凡是涉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将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不断更新完善农业信息网,通过农业信息网站和政务公开栏等公布我委主要职能、领导分工、各部门职责、行政执法依据、行政许可事项的办理条件、程序,虚心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监督,规范行政权力阳光运行。

(三)保障农民权益,积极开展法治惠民实事工程

根据全国农资打假护农的有关精神,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拓展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执法的主力军作用,及时组织开展了种子、肥料、农药、农机、渔业等专项整治行动,打假护农,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认真做好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平台答复和信访举报工作,解决好各种民生诉求。对群众投诉举报的涉农问题做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对群众投诉的违反相关农业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群众投诉的涉农纠纷,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做细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矛盾激化;紧扣群众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保障群众涉农利益。

四、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机关建设求实效

(一)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牢固树立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意识,坚持从严治党,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纪委会议精神,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反腐倡廉教育,建立层层负责廉政责任体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推动全市农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二)努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双型党组织创建等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工作中心,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切实让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精神入脑入心,化为实际行动。抓落实,严管理,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党建工作硬件和软件设施,健全党员活动室设施,营造浓厚的党建工作氛围,推进党组织基础建设。在双型党组织建设中,严格标准,注重实效,2015年创建2个四星级双型党支部,2018年新申报了1个创四星级双型党支部,完成了预定目标。

(三)持之以恒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规范廉洁、文明高效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农委《规章制度汇编》,将作风建设纳入考核,建立健全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委监察室不定期对机关作风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在全委通报。向社会聘请行风监督员,每年召开行风监督员意见征询座谈会,征求对我委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电台行风热线,现场为群众解难释疑,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2019年工作总体思路:

2019年是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以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2020年在省内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主要目标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增加值增幅4%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林木覆盖率达19.1%;完成全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入贯彻中央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巩固第二轮 扶村帮户活动成果;努力使农业现代化指标达到2019年规定值。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1、提升主导产业,扩大特色产业,优化产品结构。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综合开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针对消费需求,优化品种布局,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推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实现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稳定水稻生产布局,注重产能建设,深入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加大水稻集中育供秧工作力度,推广水稻毯苗机插、抛秧等种植方式,进一步提高水稻集中育供秧规模和质量水平。积极开展稻田种养结合的引进示范工作,示范推广水稻+N种植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依托现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强化品牌导向,集中优势打造一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产品质优、产业融合的特色产业聚集区。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循环农业优势产业,打造一批特色化、高效化、品牌化的园艺作物标准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形成竞争优势。

2、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积极开展各种农业实用新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大农业教育和科技培训工作,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充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农业新科技的转化应用。积极推行院地合作、所市合作、农企联合等产学研结合模式与机制,打造科技合作平台,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以百名专家队伍为主体,深化农技推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农技推广服务的竞争机制。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全覆盖,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以信息化推动农业创新与推广。

3、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始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着力重点打造1-2个重点示范园区。一是针对目前重点园区的产业基础,按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打破产业界限,把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模式引入农业,实现农业接二连三效应,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价值链,提高附加值。二是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增强农业招商的服务跟踪理念和行为,制定相应的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园区建设、农业信息化、农产品电商激励政策,筹建全市电商平台的农产品展销中心,扩大园区效应。三是整合各类项目和资源,进一步加大园区公共服务的倾斜投入力度,提高保障能力,提升园区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丰富重点园区的公共服务内容,增强园区信息化建设,以互联网+为契机,积极打造智慧型农业园区,通过1-2年的努力,争创1-2家国家级示范园区。

4、以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为核心,全面推进农机化发展。围绕创建这个核心,强化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优农机装备结构,着力推进收获机械的更新换代,大力发展高效植保机械,积极扶持秸秆收集装备这条短腿。二是主攻小麦机播推广,力争全年小麦机播水平达到30万亩以上。三是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新亮点,大力推行供种、机耕、机播、田管、烘干、还田的七统一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社会化服务的规模效应。四是积极做好迎接省里的考核验收。做好各类台账资料,力争在省中期考核和促进期末考核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5、合理布局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把休闲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纳入到现代农业、纳入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中来谋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引导适宜发展的地区有序发展。坚持以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和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开发休闲产品,突出自然生态,体现乡土气息,大力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在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城乡消费者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镇村改造项目、生态农业发展项目等要向休闲农业发展区域倾斜。对一些经营特色明显、运作规范、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足的休闲观光农业企业,采取以奖代补形式予以支持。选择一批骨干企业,精心培育扶持,在税费优惠、融资贷款、科技支撑、项目支持、市场流通等方面给予优惠。

(二)完善农业生产关系,提升农业支撑水平。

1、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引导和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采取多种方式,实施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积极稳妥地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引导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通过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成立适度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立成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30个村3600万元资金落实到位,上半年通过省、市验收。

2、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根据镇江市百村万户双达标行动要求,巩固第二轮扶村帮户活动成果,精准识别、精准施策,重点做好市领导挂钩村对接服务工作,抓好未完工项目的建设,抓好新项目的稳定增收,把扶村帮户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及时做到市级财政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继续下派第一书记,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确保全市扶贫帮户工作再上新台阶。

3、健全农业补贴机制,形成强农惠农新格局。按照稳定存量、增加总量、完善办法、逐步调整的要求,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新增补贴向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重点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补贴力度。探索政府购买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补偿途径,创新综合性补偿形式,拓宽多样化补偿渠道。大力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投入,不断扩大项目建设领域,推进我市农业更趋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要求,认真领会省农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项目管理意见》文件精神,明确加强农业项目管理的思路、举措,提升全市农业项目管理工作的效能、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强化农业法制建设,提升农业保障水平。

1、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发展生态化。继续加大对禁养区内和非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力度,形成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绿化造林成果,积极贯彻省政府关于城市绿化、彩色化、珍贵化和效益化相结合的指示精神,推动我市绿化转型发展和森林覆盖效益提升,提高城乡绿色生态水平。大力推进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重点治理项目建设,江苏年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和丹阳市司徒镇农业面源污染连片治理示范区建设项目争取尽快通过省级验收。在稳定粮食面积和单产的基础上,多措并举,调优施肥结构,调减氮磷总量,调精施肥品种,改进施肥方法,提高施肥效益,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取得成效。

2、严格农产品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制定完善种植业、养殖业无公害技术措施,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监管,严把化学投入品的污染关口。开展瘦肉精、生鲜乳、饲料兽药专项整治等行动。继续做好夏季高温消毒灭源、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等专项行动,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继续加强三品申报认证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提高我市农产品进入市场、占有市场的能力。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投入,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宣传引导,逐步提高农产品检测能力和水平。

3、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工作,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能力。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行政决策和机制,健全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农业执法和行政监督,依法防范、化解涉农矛盾纠纷,认真组织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和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案件办理质量,使农业行政执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促进农业依法行政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强化廉政、勤政建设,提升农业服务水平。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进一步提升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党的理论,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五大发展理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清单,强化制度保障,严肃责任追究。加强作风建设,在项目申报、人事调整、资金使用、车辆管理上,严格按制度、按规章、按程序办事。继续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强化双型党支部争创力度,抓好党组织基础建设。创新载体活动,打造和谐党建品牌。

2、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约束作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丹阳市农委农业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丹阳市农委农业项目验收实施细则(试行)》等规章制度,做到机关管理和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以制度规范人、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激励人、以制度推动三农工作发展的良好局面。

3、切实转变作风,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围绕三农中心工作,以服务农民、改进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密切党群关系为重点,通过开展以深入基层知民情、科技惠农促增收、即知即改解难题为主题的系列为农服务活动,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守住纪律的底线,在实际工作中敢于担当,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力争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取得新进展, 在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上取得新成效,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上争创新作为。


农委2013年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农委2013年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今年以来,我区农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市农委、林业、水利等部门的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按照“精化一产、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思路,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通过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XX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农、林、水各业稳步发展
(一)农业生产方面
1、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小麦生产战胜天灾,喜获丰收。今年春季小麦遇到了50年一遇的干旱,我们积极做好水源调度、资金争取、深入田间指导等各方面的服务,使受旱小麦得到及时灌溉,保证了全区近3万亩小麦获得丰收。水稻生产方面,由于大面积推广粳糯稻种植,既稳定了产量,还节约了生产用水成本,并且提高了销售价格,亩可增收近200元。
2、蔬菜生产不断发展。金圩村有着种植菊花心蔬菜的传统,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申报项目争取中央财政支持24万元,对菊花心品种进行提纯复壮,进一步提高了菊花心蔬菜的品质,使菊花心蔬菜扩大到徐桥、燕山等村,总面积已近5000亩,目前新菜已栽种下地,生长良好。王巷村的大青豆品种不断更新,南庙大葱近年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洼张村利用新农村扶持资金发展蔬菜大棚40多个,并引进了台湾大棚速生叶菜种植,效益显著。
3、养殖业效益不断提高。认真做好春季和秋冬季的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完善应急处理预案,加强防疫技术培训,落实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目标责任,使我区动物疫病防疫的免疫密度、免疫抗体合格率、免疫证明发放率、免疫建档率、家畜二维码耳标佩带率均达到100%。由于防疫的保证,加上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促进了我区规模养殖的发展。现已发展规模养猪109户,规模养牛30多户,规模养羊7户,家禽规模养殖户8户,使我区生猪存栏4500头,比去年同期增长7.1%,奶牛存栏650头,比去年同期增长8.3%。 1-9月份肉类总产312.3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1%。
热带鱼养殖独树一帜。雪华、徐桥、姜桥等渔场的热带鱼养殖在我市,今年可生产淡水白鲳、罗非鱼等热带鱼近千吨,有效地保证了市场供给。
我区的特种水产影响初显,金玉刚在金圩村的160多亩的低洼地建设了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现已建成标准化温室10000㎡,外塘70亩及配套的水电、孵化设施,26000㎡的透光大棚和1000㎡的品种展示池已建成投入使用。现在养殖品种有中华鳖、珍珠鳖、黄河鳖、鳄龟、中华鲟、匙吻鲟等。形成了年孵化幼鳖300万只,出售成鳖30万斤的饲养规模。并带动了金圩村已发展13个特种水产养殖大户,从事甲鱼、鲟鱼等饲养,户均年出售特种鱼类万斤以上,户均纯利5万元以上。
(二)林业生产方面
1、认真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每年的11月1日到次年的4月30日为法定森林防火期,在此期间,除要求乡、村做好防火巡查,安排山林经营单位组织好防火护林外,我们每天深入林区进行检查、督查护林员到岗在位情况,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掌握有关信息,确保去冬今春没发生森林火灾。
2、全面完成长防林建设任务。去年底,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政策,我们积极争取项目,经省林业厅批准我区建设长江防护林面积1000亩。经过区、乡、村和山林经营单位的努力,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经9月底对长防林保存情况进行秋季核查,确认保存率超过85%的合格面积为870亩,在各区中处于水平。
(三)水利工作方面
1、组织完成防汛抗旱工作。每年的5月1日到9月30日为省定防汛期。为做好防汛工作,我们修订和完善了防汛方案,制定了预防特大洪水和强台风的应急预案,进行汛前检查,维护险工险段,做好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工作。在强降雨后及时组织乡村做好两水库的库水预泄和低洼地区排涝除渍工作,确保了度汛安全。2、完成了我区水利规划的编制。为不断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投资,在省市的统一安排下,我们聘请市水利局规划设计院为我区进行水利规划的编制,在经过反复的实地调查、区乡的反复修改,目前规划初稿已经完成。
二、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一)燕山乡电灌站技改项目。今年以来,已经投资近20万元对燕山乡的上徐一级站更新了两台水泵,为定安二级站更新了一台水泵,维修了上徐干渠的桥涵闸。这两个电灌站更新后,基本上可以满足该乡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同时我们也向积极市水利局申报了上徐一级站更新改造项目,水利部和省厅专家已经到现场进行了考察,待项目批准后即可实施对上徐一级站的更新。
(二)老鸦湖特种水产良种场建设项目。改项目今年计划建设透光温室26000㎡,建设品种展示池1000㎡。目前这两项工程都已基本完成。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多数行业效益不好,但金玉刚特种养殖效益仍然较好,今年出售甲鱼苗种和成品甲鱼纯利润仍达200多万元。
(三)蚌埠城南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该市场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已于XX年建成投入使用,日均批发鲜活鱼70多万斤,年交易额已达10亿元,并已经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鲜活鱼交易定点市场。今年又投资近700万元建设了活禽批发市场,现已全面投入使用,日批发活禽5万只。该市场的土地挂牌工作市政府已发布通告,区政府已向高新区发出了代为申请挂牌的函,高新区也已经有了回复,挂牌所需资金在区财政局的协调下也已基本落实,挂牌申请已经上报市土地局。
(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今年我区安全饮水投资195万元,工程任务是解决燕山乡陈梁、陶店两村5000人的引水不安全问题。工程自开工以来,工程进展较为顺利,陈梁村计划工程量已经全部完成,陶店村已经完成水表入户700多户,预计11月底前可以完成水管铺设和水管入户任务。
(五)杏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该水库除险加固计划投资90多万元,其加固方案由市水利局勘测设计院编制,主要加固内容是重建放水涵,对大坝进行土方加厚并对内侧进行混凝土护坡,整修溢洪道,建设防汛道路和管理房等。该工程已经开工,争取在春节前完成。
三、其他重点工作同步开展
(一)招商引资工作。今年区下达我委招商引资任务1000万元,到目前已经完成845万元,占任务的84.5%。基本上完成了时序任务。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我区午季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的较好,基本上做到应保尽保。由于今年出现5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保险公司赔付43000元,占群众上缴保费5万元的86%。秋季水稻自栽插以来,基本上是风调雨顺,水稻普遍长势较好,群众对参保热情不高,在区乡的共同努力下,秋季参保面积仍超过1万亩。
(三)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根据省委4号文件《关于广泛深入开展农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意见》和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8月份我们同区财政局和燕山乡的领导去亳州市谯城区对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进行了学习,回来后参照外地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实施意见,正式文件即将下发。同时在燕山、雪华两乡启动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工作,各种规章制度正在完善。
(四)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为贯彻落实皖农监办〔XX〕4号《关于开展XX年度全省农民负担监督检查的通知》和蚌农监办〔XX〕1号《关于开展XX年度全市农民负担监督检查的通知》精神,为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我区已经调整成立了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我区开展农民负担检查的工作方案。并已对涉农收费、涉农补贴发放、涉农罚款等进行了自查。尚未发现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五)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年以来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村项目建设。目前1个示范乡,7个示范村XX年度的项目已经全部按上报内容完成,在8月份我们组织有关部门对已完成工程进行了验收,并及时协调项目资金的到位。同时,我们积极做好指导、协调,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了XX年度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项目。目前新项目已经全面建设。
四、第四季度主要工作
(一)农业工作
1、对全区农资经营户进行全面检查,打击出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2、指导完成秋种2.5万亩的秋种任务,为明年午季丰收奠定基础。结合秋种,做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确保农民人均增收8%目标的实现。
3、认真做好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4、做好农民负担监管工作,迎接省、市组织的的农民负担管理的检查和抽查。
(二)林业工作
做好秋冬季节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不出现大的火情。做好林间枯死树的清除,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控。
(三)水利工作
1、尽快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主要加快陶店村水管入户工程的施工进度,争取一个月内完成。
2、督促杏山水库加快施工,力争春节前完成全部工程。
(四)其它工作
1、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争取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保证完成。
2、督促做好七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建设项目实施。
3、全面启动两乡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做好有关规章制度的完善。
4、做好城南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土地挂牌上市的服务工作,争取早日摘牌成功。
5、做好全区水稻、能繁母猪等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们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中取得一些成绩,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结构调整思路不广,群众增收缓慢;新农村建设规划不健全,无序建设问题依然存在;农业综合效益不高,缺少科学发展的新举措,重点项目建设速度慢。这些问题和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我们应该端正思想、提高觉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XX年工作重点
一、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进一步做好施徐奶牛园区后续建设工作,进行污染治理,规范管理,解决农民卖奶难问题;为城南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规范建设服务,提高知名度;做好XX年度新农村项目的实施和验收工作;完成杏山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工作。
二、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认真履行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落实各项森林防火预案,做好各方协调,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及时制定防汛抗旱预案,调整防汛指挥部组成人员及分工,明确责任,做好汛前水利设施和水库检查以及抢险队伍和物资准备工作,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等,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灾害。 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对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药物残留进行综合整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
三、进一步加强各项农业工作
做好田间农作物管理工作,确保粮食丰收;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做好农业技术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好农业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做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各项任务的完成,确保农民人均增收目标的实现。四、加快新农村建设
继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新农村示范乡和示范村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五、加强农民负担监督
依法加强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严防农民负担反弹;配合财政、监察等部门做好良种补贴、粮食直补、能繁母猪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各种补贴的发放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
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围绕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具有辐射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企业带动、品牌联结、标准化生产的产业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品和无公害绿色食品;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带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不断提高农业效益。

2006年农委工作总结



2006年农委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围绕党委、政府的总体布署,按照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全面展开工作,总结起来,主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05年度农发工程由于前期进展较慢,大量的工程量集中在今年的春天,为此,农口全体人员按照分工全力靠在施工现场,在施工的同时,协助村里组织施工人员、工程备料等,经过近xxxx月的紧张有序施工,如期完成任务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名次列全市第二名,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保5争3的目标。投资28xxxx元的06年度农发工程于10月14号全面开工,经过xxxx月的奋战,截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xxxx以上,基本框架已形成,共完成新建水池xxxx,开挖生产路14公里,疏浚沟渠12公里,埋设pE管道400xxxx,干砌路堰3公里,浆砌挡土墙20xxxx,埋设过水涵管31条,预计年前完成总工程量的7xxxx,从而确保明年顺利完成任务,通过验收。
二、林业生产方面
1、超额完成了区下达的80xxxx绿化造林任务。针对今年区下达的任务,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实地勘察、论证、规划、分解和落实,充分利用雨多降水期突击植树,共造林132xxxx,涉及xxxx村,其中防护林86xxxx,经济林46xxxx,成活率分别达到88.xxxx和93.xxxx。 2、完成了部门包荒山绿化任务:在部门包荒山工作中从苗木购进、新栽植管护认真监督管理,共完成47xxxx,成活率达到9xxxx以上。另外,对往年植树面积进行了补植,共补植58000株。
3、在加强护林防火、禁止乱砍滥伐、严禁乱牧工作的同时,落实封山育林面积400xxxx。为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乡林业站实行人员包片,护林员具体负责,与相关村签订目标责任书等措施,尤其是对新栽植的片负责到人,从而有效的遏制了乱牧和毁林行为。
三、农科烟办工作方面
一是积极完成了全乡黄烟生产的各项任务。面对今年烟草公司对黄烟扶持政策的调整影响烟农种烟积极性的不利因素,我们与烟站密切协作,早动手、早发动,加大宣传力度,较好的完成了黄烟生产任务,实际完成种植面积554xxxx(按每亩130公斤烟叶折算为594xxxx),涉及2xxxx村、60xxxx,交售烟叶15xxxx多斤,产值达65xxxx多元。
二是坚持抓好中草药材的种植。发展中草药生产是我乡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乡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600xxxx左右,处于稳定发展趋势,为了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更新品种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协助下,购进甘草种30斤,通过育苗后栽植甘草3xxxx亩,现已出圃,亩产量达60xxxx斤,亩收入180xxxx元,为我乡今后的中草药材生产,创出了一条新路。
四、水利工作方面
一是认真组织协调做好村村通自来水工作,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共涉及1xxxx村,分两年实施,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我们首先逐村制定了工程实施方案,对照实施方案与各实施村进行对接、落实,同时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截至目前,已有xxxx村全面完成,共投资17xxxx元,完成土石方2.4xxxx方,打深井3眼,建蓄水池xxxx,扬水站3处,铺设管道xxxx多米,从根本上解决75xxxx、295xxxx的吃水问题。其中,05-06年度计划实施的杨家、下雀、紫峪、前沟xxxx村已顺利通过了上级部门的验收。
二是抓好抗旱防汛工作。针对今年雨水较少,我们合理调度水源,在最大限度的保证东山上、下两渠农业灌溉的同时,兼顾了景区五、一期间旅游用水。在抓好抗旱的同时,认真做好防汛工作,在汛前对全乡各水利设施进行了排查,及时提出全乡防汛工作意见,建立了防汛抢险队、预备队,备足防汛物资,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观测上报雨情、汛情,确保了全乡安全度汛。
三是积极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交办水位观测上报、水质化验抽样等自身业务工作。
五、经管统计方面
一是做好了会计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制定了农村财务管理细则及考核细则,对各村财务收支进行帐务处理,并及时张榜公开;二是完成全乡3xxxx农村记帐户的调查记账及麦粮农作物预产、实产表,农作物播种面积表和畜牧业生产半年报表等各项统计报表,另外还核定了2006年小麦播种面积及农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建挡工作;三是积极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该项普查工作量大、程序繁琐。我站按照要求认真、细心、加班加点的逐项分解落实完成,目前各项任务正有条不紊的全面展开。
六、农机管理方面
一是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农机服务工作。我们立足本乡实际,在春耕、三夏、三秋期间,认真组织农机户,为我乡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服务。春耕期间共组织53台小型旋耕机上阵,耕翻土地400xxxx亩;三夏期间对600xxxx把套种耧、60台脱粒机进行了维修保养,使其在三夏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三秋期间组织中小型拖拉机23台、旋耕机53台,耕地400xxxx亩,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运输率达到了9xxxx以上。
二是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今年上级安排我乡的推广任务是小型旋耕机3台、大型拖拉机1台,经过周密安排,精心组织,超额完成了任务,完成数分别是15台、2台,农户直接享受国家补助3.xxxx元,特别是大型机械的购置填补了我乡的空白。
三是认真安全监理和农机统计工作。在工作中不定期的组织农机手认真学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使其不断提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及时组织进行农业机械及农机手的年度审验,合格率均达到上级要求,同时对现有机械进行认真统计上报,真实的反映我乡农机现状。
七、畜牧业生产方面
一是立足优势,大力发展食草动物和规模养殖。今年以来,根据市场行情变化,我们积极引导大力发展肉食兔和肉食鸭的大棚养殖,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特别是肉鸭养殖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是当前一条快速致富的好路子,目前全乡养殖发展迅猛,初具规模,截至现在,已建大棚2xxxx,存养量达3xxxx只。二是围绕畜牧业发展,积极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养殖户引进优良品种,协调好收购工作,提高技术指导及加强治病防疫和销售,使全乡养殖业形成了产销一体化。三是强化动物检疫,搞好防疫工作。在这方面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依法检疫,确保肉类产品安全上市。在做好检疫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全乡的防疫工作,建立健全了防疫队伍,在今年的春秋两季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区防控指挥部要求,严格操作技术程序标准,对全乡xxxx只家禽进行了强制免疫,免疫率达到10xxxx,确保了全乡无疫情发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八、农口近年来工作繁重,但是农委系统全体人员,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认真的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为全乡的农业工作做出应有的努力。虽然在今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做好明年的工作,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工作的不足,为明年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干部年度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