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波易谢,寸暑难留。回想起来,我们总会经历很多各式各样的事情,一般来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对这件事情的总结,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更优秀的自己负责,大家晓得总结范文怎么写好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班主任工作反思:你为什么要做班主任?”,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班主任工作反思:你为什么要做班主任?
近几年,学校在人员工作安排时,出现了一个令人感到奇怪又可喜的现象,那就是许多教师争先恐后地申请做班主任。许多教师过去无论学校怎么动员做工作都不愿意做班主任,而如今竟主动要求做班主任了;有些教师驾驭课堂、管理学生能力实在有限,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与学生发生冲突,最后没有办法只好求助班主任或学校领导来处理,现在也竟然提出做班主任了。这种主动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人人皆知的原因,那就是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职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晋升职称必须具备三年以上的班主任工作经历。由此可见,主动的原因是为了评职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动机影响行为。作为班主任,首先必须要思考:为什么要做班主任?有的人确实是为了评职称,有的人是被那有限的班贴所吸引,更多的人是被动地服从学校的安排。我不敢说,基于这样的动机做班主任就一定做不好班主任工作,但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人一定不会成为优秀班主任,更不会成为教育家。要想成为优秀班主任,必须出于以下目的:
一、为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不做班主任的教师不是完整的教师。我觉得很有道理。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劳动,不单纯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技术性劳动,它还包括更重要的教育管理学生的重任。班主任就是此重任的主要担当者。虽然做班主任很苦很累,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每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既要上课,又要教育和管理学生;既要协调任课教师关系,还要与家长沟通;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品行,更需时刻把学生安全挂在心头。在学校中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要找班主任,都得由班主任来解决,真是操不完的心。但这是作为教师完整教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做班主任的教师,其教育生活将是不完整的。有人曾这样比喻过:做班主任就像女人生孩子,女人明知生孩子要忍受痛苦,也深知把孩子抚养成人的艰辛,可没有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女人,没有孩子的女人是悲哀的,有孩子的女人是幸福的。做教师也一样,不做班主任的教师永远也无法体会做班主任的酸甜苦辣。正如《教育的智慧》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如果不做班主任就不会尝到当教师的真正滋味。
二、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成就自己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能把一个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生机勃勃,你就能管理好一个学校。许多教育家都说过,能做好班主任,就一定能够做好校长。虽然班主任平时所做的都是非常琐碎的事情,但是班主任工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管理的平台,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比起做一般的任课老师,做班主任得到的锻炼更多。班主任需要面对校长,需要协调科任老师的关系,需要和学校每一个部门合作,需要和学生家长打交道,当然更需要每天都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如此全方位的与人交往,能不受到全方位的锻炼吗?所谓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全在其中了!特别是面对后进生,更是对班主任最好的磨砺。教育家李镇西在一篇文章里写道: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跌宕起伏、有时候甚至是惊心动魄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就是班主任不断享受教育并不断成长的过程。面对一个后进生,无论多聪明的教育者,也无法预料明天他会给自己惹什么祸事。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这里的悬念,主要就是我们通常的所说的教育的难题。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师成长的奥秘所在。
三、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是做班主任的最重要目的和职责。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最直接的管理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重任。因此,班主任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始终本着为学校负责的态度,为学生家长负责的态度,为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教育工作之中,下大力气做好管理教育工作,努力为每个学生创建一个学习、生活、交往的良好环境,认真传授知识,做学生的贴心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班主任反思:你都做了,孩子做什么?
班主任反思:你都做了,孩子做什么?
李阳是个文静秀气的小姑娘,稍微有点胖,抿着嘴唇,经常面带羞涩。头上束着白色的发夹,两个小刷子一跳一跳的非常惹人喜爱。可她最大的缺点就是学习跟不上,反应慢,考试从来就不及格,写字手特慢,四年级了还看一眼写一笔,在一边看她写字简直是种惩罚,一支笔就仿佛有千斤重,还谈什么间架结构汉字的优美,整个似战场上撤下来的残兵败将,惨不忍睹。在家长会上,看别的家长自豪地谈自己的孩子,李阳的妈妈一言不发,直到所有的家长都离开了才跟我谈起了李阳。
孩子成绩不好,妈妈也跟着自卑,我在心里暗暗说。对这样的孩子我该怎样做呢?在护送学生到校、放学的过程中,我发现离家只有二里路的李阳每天都是妈妈接送,跟她同村的几个孩子走路上学,现在大人们忙着打工挣钱,她的妈妈怎么会有时间呢?原来李阳的妈妈着急孩子学习跟不上,从一年级开始就每天陪着孩子写作业,知道她手慢担心写不完作业,想快点接孩子回家写。(班主任工作 ent-->早上送她上学是听说李阳在课堂上有时打盹,就尽量让孩子多睡会,看到点了才叫孩子起床,吃过饭几分钟就到了。在妈妈的全程监督下,李阳现在做什么事都慢腾腾地没有紧张滋味,家务活也很少干,性子也变得犟起来。李阳妈妈看上去疲惫又无奈:就说睡午觉吧,说什么李阳也不跟我一块睡,我实在不放心,悄悄地从门缝里看她干什么,坐在床上低头看书,我一喊吓得孩子打哆嗦,好歹打着才睡了
让我说什么好呢,孩子本来反应就慢,更要给她锻炼的机会,不要一味护着孩子,你能帮她一时,能帮她一辈子吗?过度的保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你可以包容孩子,让家成为孩子休息的港湾,可以理解孩子,让她找到温暖和安全感,但一定要给孩子磨练、承受失败的机会,这样在孩子彷徨和没有出路时,给她指条路而不是给她一堵墙!我给李阳妈妈提了三点建议:停止接送孩子,别的孩子能走,李阳为什么不能走?通过走读增强她的时间观念。二是做一个锻炼手指灵活性的小游戏,在碗里放上夹玻璃球,用筷子夹(这是我在班主任培训时学到的)。三是给李阳安排一点具体的家务活。先锻炼一周试试,在学校里我配合做李阳的工作。
看着李阳妈妈离去的身影,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孩子?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家长?做为班主任不仅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更需要与家长的沟通。
班主任工作反思:班主任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反思:班主任是什么?
这是一个角色定位问题,这个问题很关键。因为你把自己定位成什么角色,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扮演这种角色,于是你就会真的成为这种人。
班主任是什么?班主任是主任,但不是官。如果把主任都看成官的话,那班主任就是全国最小的官,付出最多、回报最少的官,压力最大、委屈最多、权力最小、贡献最大的官。
班主任不是官,那是什么?王晓春老师在《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里,把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为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和家庭教育指导者。我觉得很有道理。
班主任是一个教育型的管理者。
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职能。作为班主任要拟订班级工作计划,组织班级一切活动,要指挥和控制学生,要协调各科任课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或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班主任是管理者。但班主任作为管理者,与工厂、军队、公司、机关的管理者不同。班主任面对的不是成年人,而是少年儿童,是一个受教育者,应该教育为重,管理为轻。因此,班主任是教育型的管理者。 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就范,而是使他们受到教育。
班主任是一个学习指导者。
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我的理解是班主任应该从思想到行动、从精神到方法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勤学为会学。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应该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班主任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
这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切入的,这是一种全新而又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是把学生视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这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放下长期以来的师道尊严的架子,摈弃自古以来居高临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真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包括问题学生,真正蹲下来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坦诚对话。做学生的平等对话者,需要班主任要有平等的意识,学习和探究的心态,真正开放的现代人心态。
班主任是一个学习者。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迅速更新、技术频繁换代、信息几近爆炸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学习就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需要。班主任更需要学习。学习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可以丰富一个人的内涵,净化一个人的心灵,提升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学习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对学习不感兴趣,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不读书,怎么能够让学生读书呢?
班主任是一个心理工作者。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高度的重视,但心理教育人才或心理工作者的短缺,致使班主任老师不得不临时客串这个角色,对于这个全新的角色,班主任老师是很不熟悉的,仅凭师范院校里学的那么一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想客串这个角色显然只能是应付,而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班主任是一个家庭教育指导者。
这又是一个比较新的角色。过去,按照我国的传统,家庭教育是家长的事,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家庭教育明显滞后: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很容易带来孩子的个性问题、社会化障碍、非智力因素的欠缺;家庭富裕程度的提高很容易腐蚀孩子,造成他们畸形的消费观和幸福观;传媒发达和信息爆炸很容易促使孩子畸形早熟,使他们注意力分散,无法认真学习;社会的开放和宽松的环境势必使今日学生的个性彰显;沉重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水涨船高地提升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学校之间的竞赛又迫使学校不断向家长施压,孩子和家长都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力。在此情况下,殛待需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谁来指导?自然又是班主任老师!
班主任同时扮演这么多角色,其角色负荷是十分沉重的。难怪有的心理学家说,教师的角色是弥漫性的,也就是说,他要认同的角色之多,简直没有界限,其它哪种职业也没有这么多的角色期待。这也就是班主任活得很累、教师往往不爱当班主任的重要原因。
班主任反思:谨慎做好班主任
班主任反思:谨慎做好班主任
近日,我认真拜读了《班主任》2012年第9期耿申老师的文章《班主任:新的向老的学什么》。文中谈到,当班主任的过程体验犹如开车:新司机紧张,三年后的司机张狂,十年以后又变得小心谨慎起来。这个比喻恰如其分,我对此感触颇深。
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22年有余,当班主任也近20年。刚开始工作的几年,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学生亲如兄弟姊妹,有的学生还亲切地称我为姐姐。由于与学生心理、生理年龄比较接近,工作相对好做,但我的心里总是紧张,怕知识教不到点上,怕不会做学生思想工作,怕面对软硬不吃的学生手足无措,怕学生不喜欢我,怕家长不接受我
4年后,无论在语文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方面,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于是工作也就大胆起来,本着严师出高徒的原则,我严格管理学生,动不动就大声呵斥;不好好听课的,一律请出教室;不做作业的,一律罚做两遍;屡教不改的,便以巴掌、鸡毛掸子对付。果真有效,孩子们几乎没有不认真听课的,班级成绩和纪律都名列年级前茅,但孩子们对我也敬而远之。
10年后,尤其是近几年,按说我对各项工作理应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可是,恰恰相反,当年那个年轻气盛雷厉风行的影子不见了,做事效率也好像不如原来高了,处理事情,有时竟优柔寡断谨小慎微起来。生怕稍有不慎,便会伤害孩子那脆弱的自尊,给他的人生带来不良的影响。近几年,我是怎么做的呢?
一、谨慎说话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遇事从
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坐下,平等对话或亲切耳语,耐下心来真正弄清事情缘由。
比如:早上迟到了,要细问原因:是不是昨天作业做得晚了,今天没有没定起床时间,没有赶上校车,吃饭了吗?不再使用懒虫拖拉等刺耳的名词,而是辅之以没有关系,以后注意点等语句。(班主任 zhuren.cn)学生上课调皮捣蛋,不听课,要问清缘由:对讲课内容不感兴趣,听懂了就管不住自己,或者根本就听不懂?弄清原因后,让孩子说这样做的害处。若是真的没听懂,还要给孩子补补课。
总之,现在的我说话非常注意,分寸也再三拿捏,对孩子多了一些人性的理解和关怀。
二、谨慎做事
说了就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好,这是闻一多先生的为人原则,教师更应如此。教师头头是道苦、口婆心地要学生这样做、那样做,自己却不能身体力行,学生又怎么能够做好呢?我注重从日常的点滴小事做起。比如,让学生几点到校,我必须几点前到校;让学生弯腰捡起废纸,拾起文明,我也从不放过地上的一片纸屑;要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刻苦,我也要爱岗敬业、勤恳工作;要学生多读书、勤练笔,我也时常手捧一本书,经常更新自己的博客做老师的,绝不能做口头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有人曾说过,连续三年当一个班的班主任,学生的秉性、习惯、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甚至说话的语气、语调、走路的姿势等,都特像班主任。可见,班主任的影响之大、之深、之不容小视。我要向所有的班主任呼吁:想做好班主任,可要慎之又慎啊!
我还要真诚地向耿申老师说一句:您的话太经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