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身体从未忘记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2.12.26

身体从未忘记的读后感1000字。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大家的收获一定都不少,从书中汲取本书的精髓,从而转化为自己思想,写成读后感。怎么写出一篇优质的作品读后感呢?栏目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身体从未忘记的读后感”,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身体从未忘记的读后感(篇1)

《身体从未忘记》读后感1000字!

人生的路,就是不断修炼提升自我的路。每个人都想要幸福的人生,可是如何拥有它呢?首当其冲的是了解自己,接下来才能处理好我们和自己和他人和世界的关系。心理学也好,哲学也好,其实都是在指导我们处理各种关系,当我们有智慧去处理好这些关系时,一定会拥有感受幸福的能力。这本书让我更加立体地看见自己的情绪,知晓情绪的根源及解决它的方法。

当我们开始向内探索,这已然是一个非常积极的疗愈开端。剖析原生家庭,曾经我认为自己生长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并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妥。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从小到大,每当我抛出一个话题的时候,家人总是沉默不语,很少有互动,很少有回应,他们的无回应就是一种忽视,长期以来对我产生很大的影响,找到了我不自信的根源。每一次看书之后我如醍醐灌顶,我也尝试和父母交流我看书后的启发,一开始他们还是沉默不语,或者心不在焉的听我说着,我立刻感受到了这份强烈的忽视,非常气愤,其实这是在寻求一种关注,让他们看见我,重视我。

也庆幸他们终于在我多次的沟通之后,意识到了问题,我积极地让他们参与到我的疗愈,理解我的创伤,他们对曾经无意识的沉默的暴力表示抱歉。我和父母的有效沟通显然起到了疗愈的功效,现在父母也开始有意识的参与和我的互动,尝试表达他们的情感。

我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疗愈方式,作者列举了许多,比如戏剧、音乐、瑜伽等等。瑜伽,是我一直在实践的工具。从十年前就发现瑜伽可以让我获得专注的快乐,由于之前练习的断断续续,虽说给我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但是并不是颠覆性的。今年当我了解了瑜伽对于我的帮助以及它可以疗愈的原因时,我才会更有意识地去积极练习,也尝试着让自己从短暂的专注延长到更长久的专注放松。

疗愈这条路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其实不然。书的最后作者还提供了让我们和外界交流的资源。读完这本书,把我自己从头到尾剖析一番,有很多深度思考,如今这么走心的作者真的不多了,看完这本书绝对可以疗愈我们的身心灵,它不是鸡汤,它是完完全全的干货!

白岩松曾说:“你的焦虑来自于想的太多,书读的太少。”当我们读完这本书,一定会对灵魂有一番洗礼。有人说,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可是如果是一个贫瘠的灵魂,就算走遍千山万水,他怎能获得更高级的感受力呢?想要疗愈自己,需要看书,当然更需要实践,只有知行合一,才可以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疗愈的路很长,想要走得更远,只有努力付诸行动啦!

身体从未忘记的读后感(篇2)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对创伤的认识:PTSD(创伤性应急障碍)一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导致“强烈的害怕、无助或恐慌”,导致下列各种主要症状:反复受到事件相关的回忆侵扰(闪回、幻觉、噩梦、感到事件似乎正在重现),持续且极力回避(与创伤相关的人、地点、思想、感受,有时甚至遗忘创伤的重要部分),以及警觉性的提高(遗忘、过分警觉或易激惹)。 儿童在大约两岁时,人类的前额叶(占新皮层的绝大部分)开始急速生长。古代哲学家将7岁称为“理性的年龄”。对我们来说,一年级是围绕前额叶能力组成的未来的序幕:安静地坐着,控制尿道括约肌,使用词语而不是动作,理解抽象和象征概念,为明天做计划,与老师同学们协调一致。 “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对于恶劣的现实生活环境的反应——忽视、虐待、分离”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也要考虑下家庭环境,父母家人对待孩子的方式。原生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是伴随他们一生的,同样的小时候受过的教育或者虐待可能会毁了孩子一辈子。 很难想象这样的人得多努力才能活得像个正常人呢 。为了应对某些伤害,在一求助二攻击或逃避无果后,大脑会自动的关闭我们的自我感知功能,长期以往就会出现“我是谁”,人的自我认知能力会残缺甚至消失,整个人会麻木呆滞。 你可以自己骗自己,可是身体不会

治疗方式:1,正念2,良好的社会支持(信任的人的帮助)3,选择信任的治疗师4,群体的活动,主要是节奏和韵律的同步5,触摸6,采取行动7,抗癫痫药和情绪稳定剂(例如锂盐或碳酸盐),可以缓解一些焦虑症状,例如缓解过度警觉和惊恐。(记得高考的时候老师让太紧张的同学准备碳酸饮料,终于明白[呲牙])8,写作练习有助于提升生理和心理健康。艺术、音乐和舞蹈-集体活动9,EMDR(眼动脱敏再加工)帮助病人将心理创伤通过痛苦的回忆再创作为过去经历的一部分。痛苦可怕的经历,会给人造成终身的心理创伤,使人患上恐惧症。即医生用伸出两、三根指头来引导患者的目光左右移动,同时进行有关的提问,从而使病人恢复记忆和忘记恐怖,让心情平静下来。这种方法被称为二指疗法,英文缩写为“EMDR”。 10,瑜伽:在身体中栖息。11,IFS家庭排列系统疗法,精神创伤主要来源于家庭,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通过正反两种角色的切换,加上身体语言的融合,使得患者能对创伤有一个全面系统化结构的认知,并使内心那个受伤了的“长不大的小孩”得到抚慰。12,神经反馈治疗-神经反馈改变大脑的连接方式,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神经反馈一旦帮助大脑建立稳定的新的通路,就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然而,药物治疗无法从本质解决问题,而且要求患者需要一直服用药物。并且神经反馈对音乐,运动有很大帮助。13,戏剧的治疗可能性。运动、演奏乐器、舞蹈和戏剧表演都可以促进自主性和沟通性的发展。

我们要认识到:生活中我老是觉得别人的思想怎么这样怎么那样,总想着说服别人按照我想要的方式或者思想去处理事情或生活。可能别人的大脑神经不允许那样,要做的不是努力去要求别人非得按照某种方式去做去理解,可能真的得拿出一种方法,如果做不到就闭嘴。。。“能够在他人身上感觉到安全,也许是精神健康最重要的一点”,可能会重新获得安全感。“如果成年人和小孩容易受惊或情感麻木、无法从人类那里得到慰藉时,与其他哺乳类动物建立关系会有帮助。”比如狗和马。指出事件中的真实体验是创伤疗愈的基础。 我们所有人,特别是孩子,都需要这种自信——一种确信别人会理解我们、肯定我们而且珍爱我们的自信。如果没有这种自信,我们无法建立一种自主性 。情商意味着能够觉察你自己的感受,而且能感受到自己周围的人的感受。

身体从未忘记的读后感(篇3)

《身体从未忘记》读后感600字:

1、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读了这本《身体从未忘记》,从这本书中让我解决了以前一直困惑自己的恐惧感,包括为什么会在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舒服。一切的感知都不会凭空产生,那么具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从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2、创伤并不遥远,或许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亲人,乃至我们自己身上。它们中的某些会随着时间流逝掉,而有些却被烙进了大脑和身体里。

每个人都可能遭受大大小小的心灵创伤,这可能会将我们变成另外一个人:经常感到焦虑、麻木和狂怒,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难以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这是因为,虽然你很想遗忘,但大脑和身体从未忘记事件发生时的恐惧,即使时隔已久,还是会因为微小的危险信号,诱发过于剧烈的负面反应,扰乱我们的正常生活。

3、这本书给我感触最深的部分是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童年时期遭遇的创伤,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能否成功应对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挫折,关键在于人生中的头两年中与主要的养育者建立足够的安全感。所以这也让我了解到怎样去与儿童相处,就是我的弟弟。

4、虽然常言道:时间是治疗痛苦的良药,但时间不会冲淡一切。那么,我们该怎么疗愈心理创伤呢?

治疗创伤的最大挑战是重新建立你对自我的控制,不再被过去的事情和感受困扰,不再感到不堪重负、愤怒、羞愧和崩溃。结合本书,我总结以下几点治疗方式:

1.我们可以选择专业的治疗师。

2.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要重新认识自己,多给自己心理暗示,让自己积极阳光起来。

3.多和周围的亲朋好友交流,善于借力,让别人帮自己打开心中的结。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学会了怎样去疗愈自己。使我也懂得了怎样去保护自己。

身体从未忘记的读后感(篇4)

人的大脑从功能上分为,“情绪脑”和“理性脑”,又名“短通路”和“长通路”。当感官收集完信息,会更快到达“短通路”,使我们无意识地、混乱地产生“战斗/逃跑/木僵”的创伤性应激反应,让人在以后的岁月里也时常陷入“重现/失忆/解离”的状态。只有那些到了“长通路”的,被理智分析解读过的体验,才能让人做出有意识、有控制的策略化调整反应。

书中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小男孩遭遇了911恐怖事件,他自己治疗了自己,因为他自己画了一幅画——要倒塌的大楼前有蹦床,人们只要跳下去,就没事了。显然他理解了自己的情绪是恐惧,对致命危险的恐惧,他找到了解除危险的方法。

自己一个不成功的例子:

“我看见你(咨询师),感觉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很多年了,共渡了很多很多艰难坎坷,才在这里相会了。我有很多很强烈的情绪,但我无法辨识那些情绪是什么,只是感觉眼睛里好像有一片海,那么多的水量要从眼眶涌出去啊,眼睛太不够用了”。包括我、包括咨询师,我们都无法对这深不见底的情绪做出解释,更无法做出合理反应。或许,治疗创伤的路上,就是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不成功的尝试,即“二次创伤”的。

本书的治疗思路似乎是让大脑协调一致,方法是快速眼动(链接左右脑)、瑜伽(链接身体和心灵)、情景剧或音乐(链接潜意识和意识)、冥想或其他神经训练(链接过去与现在)、重述过往(链接情绪与理智)。

ps:一次关于创伤与自伤团督的笔记:

一、在咨询时可以采取哪些咨询思路?

自伤行为是把内在痛苦转移到外在的过程,在疼痛之后得到释放、放松与放空,形成上瘾。这背后的意图是正向的(每一件负面行为的背后都有正向的意图,个案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才采取了负面行为)。肾上腺素和脑内啡的释放,形成充满能量和愉悦的感觉,让人觉得自己存在着或活着。从自伤行为中转移注意,获得存在感和掌控感。自伤与家庭关系有关,在原生家庭里没有学习到应对负面情绪的方式。针对自伤行为,有这样的三种方式:一是找到伤害性更小、更健康的替代方式。比如手拿冰块、绑橡皮筋、跑步,跑马拉松,也会增加相关快乐激素;二是和个案讨论背后的意图,将内心的痛苦转移到外部,讨论有无更好的处理方法。三是正念,回到呼吸的平静里面观察自己的想法容易脱开负面情绪。呼吸代表对生命是可掌控的。定锚。心灵驿站里的正念练习、内在小孩爱自己的引导都可以使用。在每次想要伤害自己的时候做一些爱自己的练习。(可以加上眼动)。学会爱自己,这代表自己是有能力爱自己的,不一定需要外界力量。

二、对于创伤问题怎样帮助个案?

给他依附感,让他知道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帮助他“我会在这里”“我不会远离你,但我不会靠的很近,保有独立”“我能理解你”。(施琪嘉:抚摸对严重创伤者也是创伤,因为太陌生。要抱在怀里打。就像烫伤病人是不能直接冰敷的,只能先温水)

三、怎样在对方话少的情况下顺畅表达?一,同理与共情。共振。放松、专注、沉静。不一定需要讲很多话。二,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测验、引导、绘画、沙盘),做完后一起讨论。三,自我揭露。增加个案的安全感,也可以让个案提问。

身体从未忘记的读后感(篇5)

断断续续地终于在很多很多个深夜之后读完了这本书。

创伤这个话筒既敏感又深刻。甚至它是隐藏而普遍的存在。过去我们总以为心理问题与身体之间的关系不过是躯体化的影响,但现在通过脑神经科学的发展我们知道创伤实实在在改变了我们大脑的结构。

如何治疗和穿越创伤永远是一个迷人、深刻、艰难却又富有力量和创造性,甚至是奇迹的时刻。

在看到书中的数据与案例时,我不止一次地惊叹震撼于创伤覆盖人群之广以及对人的影响之深刻。很多时候在这种惊叹背后我也能感受到无力与悲伤。但同时我也惊叹震撼于人们的复原力与生命力,创造力。那是一种与之相应的希望。虽然这个过程十分艰难,或许也很缓慢。(但也不乏奇迹时刻。)

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存在。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刚好遇上深受PTSD困扰的当事人。我在书中见证了很多PTSD的康复,而我也正与我的当事人在经历着这些。

在开始,他们好像被创伤困在,无法动弹。无论时间如何向前走,好像我们总是会在某个瞬间,触碰到某个开关,然后被拉回到一个与当下情境不匹配的痛苦的时刻。凝固。但在治疗的过程中,在关系中,我也看到他们在一点一点远离那些瞬间。生命逐渐开始重新流动起来。

对我自己来说,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又重新开始了正念练习。并且通过瑜伽,促进自己与身体的连接。或许也是因为在咨询中,让我意识到我的思维认知与自己身体之间的某种断层。这种感觉模糊又潮湿、闷,来自于过去,让人觉得粘腻想要逃离,却又说不出缘由,但我知道一直存在于我的记忆的某个部分,并且阻碍了我当下的发展与更深刻的体验。包括此刻,所有这些通过语言在描述的话语可能又走到了体验的前面。但这些书写也是有意义的。我相信在漫长时间之后我们所到达的,绝不只是现在。

身体从未忘记的读后感(篇6)

前几天在樊登读书会上听了一本书《身体从未忘记》。我对这本书还是挺感兴趣的,于是听过之后又读了一遍。

听这本书之前,看到标题:身体从未忘记,我开始猜测书的内容:这本书是不是与人们过往的不愉快经历或者心理阴影有关。果不其然,荐语部分这样写到----我们对心理创伤存在太多误解:时间并不会治愈一切,我们的身体会记住创伤。童年时期受过的忽视或虐待,会在心理和生理层面影响我们的一生。那些困在过去的人,他们并非不想走出来,而是走不出来,因为创伤改变了他们的大脑……

看到这些文字时,我真的很期待读下去。既然身体有记忆,所经历过的心理创伤要伴随我们一生中的很长时间,挥之不去,那么书中是否有好的建议可以帮帮受过创伤的人呢?于是,我带着疑问读书了。

"创伤并不遥远,或许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亲人,乃至我们自己身上。它们中的某些会随着时间流逝掉,而有些却被烙进了大脑和身体里。"

上面这段文字,相信大家都赞同。在过往的岁月里,谁或多或少没有点心理创伤呢?绝大多数日常经验会被遗忘,但是我们对于侮辱和伤害的记忆最深,是它----肾上腺素,帮助我们对付潜在的威胁,把事件的所有细节都刻在我们的大脑中。但是,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恐怖---特别是无法逃脱的恐怖,肾上腺素系统会不堪重负,最终崩溃。结果,创伤性经验的印记和体验无法如同叙事性记忆那样组织得前后一致、合乎逻辑,而是以碎片化的感知和情绪痕迹体现:例如图像、声音、感觉。

这本书给我感触最深、也是我最关注的部分是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童年时期遭遇的创伤,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能否成功应对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挫折,关键在于人生中的头两年中与主要的养育者建立足够的安全感。"这段话使我想起了去年春节后学校组织的心理培训:新年,我们从心出发。讲师也强调了童年时期的经历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虽然常言道:时间是治疗痛苦的良药,但时间不会冲淡一切。那么,我们该怎么疗愈心理创伤呢?

治疗创伤的最大挑战是重新建立你对自我的控制,不再被过去的事情和感受困扰,不再感到不堪重负、愤怒、羞愧和崩溃。结合本书,我总结以下几点治疗方式:

1.我们可以选择专业的治疗师。

2.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要重新认识自己,多给自己心理暗示,让自己积极阳光起来。

3.多和周围的亲朋好友交流,善于借力,让别人帮自己打开心中的结。

"身体从未忘记的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