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革命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1.12

关于革命的读后感1500字通用7篇。

工作总结之家主题阅读推荐:“革命的读后感”。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内心有了很多的感触和想法。读后感要弄懂原作,要认真思考。还迟迟无法动笔作品的读后感吗?经过整理,我们为你呈上关于革命的读后感,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关于革命的读后感 篇1

这个假期,我又翻开了书柜中《静悄悄的革命》这一本书,想起当初捧回这本书时,心中莫名就有一种亲切感,心中揣测着这本书里讲了一些什么呢?我由“静悄悄”这一词立刻想到了“潜移默化”,我想任何事物的改变都是慢而缓的吧。

假期中,我怀着满心的期待静心拜读了此书,我被作者佐腾学先生的研究态度深深感动,同时也被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深深吸引。

佐腾学先生一直在积极地推进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他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在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里,不仅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成长,而且为了促使学生相互学习,教师也必须要相互学习和提高,教育行政人员、家长、市民也都要相互学习和提高。想到达到这种理想状态,我们得先改变教学。改变学校的.第一步,就是打开教室的大门,在校内建立所有教师一年一次的、在同事面前上公开课的体制。只有教师间彼此敞开教室的大门,每个教师都作为教育专家而共同构建一种互相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学校的改变才有可能。

记得上个学期开学之初,我们美的学校推出了“见面课”,所有老师人人上一堂公开课。当时我们确实非常辛苦,每个人精心备课、上课,抽出时间听课、学习,但是对于我们整个学校每个成员、尤其年轻教师来说,却是一场场视觉盛宴。正是因为一次次的公开上课、共同交流研讨,我们整个团队成长特别快,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更为融洽和谐。

佐腾学先生认为开放了教室,在校内建立起了“合作性同事”关系,学校就有可能向社区敞开大门。学校的改革只能从内部开始,但是,为了把改革继续深入下去,学校内部的改革必须要有来自外部的支持。教师和家长间合作关系的建立,只有双方都各自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将合作变成现实。小千古小学的挑战切切实实地迈出了走向“学习共同体”的第一步。在进行学校改革时,第一年里就把当时各个学校盛行的家长“参观学习”改为了“参与学习”。自从家长们参加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后,学生变得更听话了,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地学习。教师、家长相互信任,真正实现了教师、家长在明确各自责任的基础上的团结合作关系。

家长“参与学习”这一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在目前部分家长不是那么信任教师、关注自己孩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家长邀请至教室,让他们亲身体会和孩子共同学习的乐趣、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这样家长也许会慢慢地发生改变,共同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与教师形成一股合力,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书中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他们的变化尽管是很缓慢的,但越是缓慢,就显得越是扎实。”每一颗种子都在静悄悄地发芽,我们只要用心浇灌,用行动实践,终有一天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关于革命的读后感 篇2

早就听说过《学习的革命》这本书,这次正好利用寒假,好好享受了一次精神食粮。大约花了两天的时间,我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了。它是由美国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戈登。德莱顿所写,由顾瑞荣、陈标、许静译,刘海明校译的一本有524页298千字的书,全书由1个前言、1个导论、14个章节所组成。细细品味中,感觉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它不仅仅有提纲式的目录,让读者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把要点和引文都在所有左边书页上简要地列出了,而且许多引文和概要都设计成了海报的式样,生动而形象,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更好地阅读整本书。

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启示归纳如下:

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的学习在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是绝对必需的,所有的人必须认真地接受教育。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今日知道的东西,明天就可能会过时,如果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就会被时代淘汰,新时代要有新的思维和新的学习模式。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已经进入经济时代,新知识和新事物层出不穷。为了应对激烈变化的竞争环境,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习不再是个人某一阶段性的事情,而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终身任务,即必须接受终身教育。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年代、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人的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传统中的大多数人,把学习视为只需从业期间开展的活动,甚至当接受或开展学习仅仅取得一点点成效、初步适应了岗位技能需求后,就认为学习生涯已经结束,其实这是片面的认识。尤其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现有的知识根本不可能保证我们在从事的职业领域中使用一辈子,所以应该不断充电、不断学习,并且这种学习是自觉自愿的。

其次,看完这本书后,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提出的“无论任何形式的学习,都包含有三个基本的要素——状态,策略和内容”这一概念。“状态”,就是要创造出学习的适当的精神状态,即对自己的学习内容有着强烈的热情与渴望,要保持一种近似疯狂的执着去学习,只有这样才会发掘出潜存于自身的巨大能量;“策略”,代表授课风格和方式;“内容”,就是主题,在每个好的课程中,必须拥有这三者。但是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却往往忽视了“状态”,而它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所以教育的关键是使学生进入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这样才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最后一点就是这本书当中,有许多言语都是那么的经典,那么的启人深思。比如:“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明天,你可以将今天书桌上的东西和昨天堆满房间的东西戴在你的手腕上。”“在学习方面你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自然放松但又注意力集中是出色完成各项工作的关键。”“当你只有一个主意时,那是再危险不过的了。”“一个想法,没有新的成分,只有新的组合。”“纵向思维是在挖深同一个洞,横向思维是在试着在别处挖洞。”“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或许《学习的革命》只是集合了这些言论,而非原创,但是,它组合地却如此巧妙,让我深思,促我警醒,令我奋起。

总之,《学习的革命》是一场思想的革命,一场我们学会怎样学习、怎样找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革命,它是对传统教育与学习理念的颠覆和挑战!让我们一起来迎接这激活美好生活的挑战吧!

关于革命的读后感 篇3

2000年写的一本关于买房的书,九年后仍有指导性意义,作者高瞻远瞩之目光、锐利剖析之功底让我叹服!从买房说起,从中涉及了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人文学科等等,作者用最朴实真诚的语言告诉我们:买房!买房!

作者对于房事实质性问题和发展规律之见解,丝毫不逊色于任大炮。当中警醒之语,一定要摘录下来:

1.城市化尤其是大城市化、内外合力的中国式通胀、房产的金融投资属性,三足鼎立,牢固的三角结构是导致城市房价尤其是大城市房价不断上升的根本原因。

2.在时间的长河里,房地产只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只有站在整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才能看清中国房地产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还会发生什么。

3.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到20xx年之间,房地产销售基本反映的是实际的消费需求,但20xx年之后,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房地产开始由消费品很大程度上向投资品转变,表现在相关关系上,就是它越来越多地受到货币供给量、银行信贷等货币变量的影响。

4.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所有的城市都逃脱不了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城市越大,对外吸引力越大,土地和房屋增值的空间也越大。这就跟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一样:自身的质量(重量)越大,对外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5.政府宏观调控的真正目的: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而不是遏制房价上涨。在市场之手和调控之手的双重作用下,内地城市房价将长期呈波浪式上涨态势,短期内跌宕起伏,长期看波浪上升。

6.税收的宪政本质是什么?是公民和政府的契约!公民让出自己的部分利益换取国家提供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社会保障、法律公正等公共服务,它一定要经过严格受公众权利制约的法定程序,方可实施。

7.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独立产权对于财富的极端重要意义,眼里只有“廉价”和便宜的概念。殊不知,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财富若没有独立产权,则再便宜也是贵的;而一旦拥有独立产权,随时可以资本化,那么,很多东西即使价格看来相当昂贵,其实也是相当“便宜”的。

8.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阶段,城市的土地和房产由于相对和绝对的稀缺性而成为商品,而美欧国家已经完成城市化进程,土地的开发性溢价和房产的交易性溢价基本消失,住宅回归消费品的本质,消费价格指数中包含了住宅价格

9.支持高房价的逻辑和事实又是什么呢?是货币量!这才是判断房价等资产价格的一个大判断,没有这个大判断,或者这个大判断出错,其他所有的小判断,什么房价会不会下跌,租售比、空置率、房价收入比是否合理,等等,都只是盲人摸象,只见一点不见全貌!

10.以按揭式的金融革命为背景、以超前消费为特征,在许多中国人还没有切实在手中掌握财富的时候,中国的资本时代或者说理财消费时代已经不可逆转地迅速到来了!面对这个时代,很多人还停留在“量入为出”的老观念中,很多人甚至还没有回过神来就被时代抛在了身后!

11.就像所有人都会生老病死一样,中国的高房价也不会永远如此上涨。但它的破裂或者软着陆应该是在二三十年以后。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完成,随着住房更新换代基本完毕,随着中国人口高峰的过去,随着市场化的“财富还乡”的自然完成,区域发展不均衡得到极大的缓解,多数人在城市和乡村都同时拥有了住房,房价的下跌必将成为现实。

12.政府应该转变观念,要学会容忍所谓的“不和谐”。城市大和谐中应该包含小小的“不和谐”音符,老旧城区和不断涌现的“城中村”绝不是城市现代化的包袱,只要其拥有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它不仅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分享发展的成果,而且还是城市文脉的延续、基础服务的活的源泉,它有一股十分强大的后拉力,为城市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商业支撑。

13.财富迅速增长的本质是将土地、资源、优势企业与劳动力的未来收入折现,如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市场、信用卡消费贷款等。高度金融化带来了巨额的资本供给,人均资本的提升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使得未来收入增长速度更快。

14.穷国和穷人之所以穷,不是没有财富,而是其大量土地、房屋等财富由于产权模糊,无法成为可以进入市场流通的“资本”,进而严重影响了交易和财富再生。用今天时髦的话说,是有财产而没有“财产性收入”。

15.投机性购房的真正要害在哪里?在于时间!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则,短期内买进又卖出的房源多数可以认定为投机性购房。只要我们从“时间”上严格把关,就完全可以对投机性购房实施精确打击。投机者要全款买进房源,那是上帝也没有办法的事,但政策可以对他的短期出售行为加以严格区分和限制,根本办法就是在其出售行为中消除银行的“杠杆效应”。必要时也可以增加税费。

16.物权和税权,是宪政和民主的两大基石。充分保障私人物权和严格限制政府税权,是现代国家和现代政治的基本要求。如果仅仅出于“打压房价”这样一个效果可疑的短期政策目标,就允许、鼓动、怂恿政府随意征税,将开启政府滥征公民财产的恶例,是对《物权法》的反动。

17.信用消费、按揭制度等现代金融制度就像世界上最强劲的汽车发动机,引领着全球财富的创造,也迅速把中国带进一个崭新的资本时代、理财时代。

18.致富之道不在储蓄,而在投资理财。美国居民储蓄率低但消费旺盛,这与他们持有大量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有关。美国虽然储蓄率几乎为零,但如果把其持有的金融资产考虑进去,其实际储蓄率则达40%左右,高于中国的30%左右的储蓄率。金融资产增值带来个人财富增加,所以美国居民才会大胆消费,并支持了美国以内需为驱动力的经济增长。

19.千万记住独立产权的重要性,即使做“房奴”也比免费分得宅基地的农民强百倍。独立产权是资本化的前提条件,也是资本主义和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最根本基石。

20.溪水正急于奔向大海,浪潮却渴望重回陆地。当你还是小水滴的时候,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使自己的自由、梦想、尊严和创造力乃至生命陷于枯竭。这是世界性的规律和潮流。它直接的结果就是大城市化。

21.不论你是出于什么目的买房,自住也好,投资也好,投机也罢,都要坚持价值投资原因,真正有价值的才买。地段、配套、交通、人群针对性等都要充分考虑。以投资的眼光买房,以自住的要求选房,做到“可住、可租、可卖”;地段选择标准是“老区看积累,新区看投入”,积累深厚则宜居,投入大手笔则意味着未来升值空间大。同时不要盲目相信开发商的哄抬物价,周边地段、年限、小区环境相差不大的二手房价格才是最值得信赖的“市场价”。

22.永远不要以为机会已经过去,任何时候都有机会。关键是对未来最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那种时时跟过去比较的人,常常会心理不平衡,从而畏首畏尾迟疑不决,也因此丧失一次次眼前的机会。

23.中国内地的房价,一定是短期内跌宕起伏、长期向上的趋势,它是一个连着一个向上走的波浪线,波峰和波谷各连成一条线的话,基本上就是两条平行的向上线,向上的平均幅度,按30年来的通胀幅度看,应当是约等于甚至略高于通胀幅度。

24.尤其要牢记,银行是房价上行或下行的最好风向标。银行对买房贷款的态度,直接体现监管层的意图,也直接体现监管层和银行对风险的判断。银行房贷政策放松,说明市场看好,国家鼓励购房;银行政策收紧,说明市场风险加大,银行在规避风险,政府也在打压楼市。银行的态度比专家的话真实、准确,可信度更高。

25.不要图便宜买超旧的老房子。有些购房者一味贪图便宜,去买一些设计、建材、小区规划和居住人群都很老旧的房子。其实真正便宜不了多少,而这类房子最大的风险,是有可能超过一定年限银行就不予贷款。即使你购买时银行还能按揭,也许再过几年就不能按揭了,到时你要换房,别人要用全款,无形之中就把相当多的潜在购房者排除在外了。

26.在全球性通货膨胀的背景下,财产性收入已经越来越超越工资劳务性收入,成为人们财富增长的重要方式甚至是主要方式。

关于革命的读后感 篇4

《学习的革命》是一本有关学习方法的畅销书。作者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学习理念,强调应该学会“怎样学”的问题,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和最佳在本中它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怎样学习是比我们学习什么更为重要的问题。他们认为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思考。

快速学习法的六个环节

(1)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国外教育学家研究证明:“80%的学生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解决那个压力,你就能解决那些困难”。“当我们处在压力之下,我们的大脑‘短路’了。”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学习任何东西,包括阅读、写作、教学,都可以是有兴趣的,只要把它像游戏一样对待。”在学习困难面前,要敢于说行,不能说不行。“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糟糕的学习者,那么你有可能变成一个糟糕的学习者。”相反地,你认为自己是个强者,那么你就能获得学习的成功。

(2)开动你的所有的感官。人的五个感官构成五个感觉,即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实际上,人的认知能力大多是这些感官综合协同作用的结果,而很少是单一的感官的作用。学习成绩好与不好的学生的差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否掌握了使用全部感官来学习的技巧。如以上数学课来说,学生一边听讲,一边看老师在黑板上的演式,同时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下老师讲授的要点。如果这样做了,那就是开动了多个感官进行学习,学会做课堂笔记,既可集中学习注意力又可加深记忆,真是一举两得。

(3)学会略读。略读是读书入门的一种方法,也是学习能力之一。任何书籍,其中有重要的,也有次要的;有实用的,也有无用的;有精彩的,也有乏味的。因此,在读书之始,通过略读对全书的概貌有一个了解,以便分清主次、难易。

(4)学会多问。

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也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

(5)学会精读。

所谓精读,就是要仔细地阅读,有时是反复地阅读。一般来说,精读的目的是要掌握书中的重点,攻克难点和深究疑点,这就是所谓的“三点式”的读书方法。重点是指各门学科中的重要内容,要么它们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要么对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带有关键的作用。重点是分层次的,每门学科、每本书和每一章节都有各自的重点,这是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

难点,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通过略读以后,应当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这就是自己学习的难点。对于学习者来说,遇到学习中的困难,切不可绕过去,一定要下决心把它攻下来。最好是自己刻苦钻研,如果自己的力量实在不及,老师帮助释疑,千万不要爱面子,不懂装懂。若那样做结果只能是害自己,到了考试或应用时,就会原形毕露,悔之晚矣!

疑点,这是读书的一种方法,也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我们读书万万不可迷信,“唯书、唯古和唯上”都要不得。殊不知,书本上的知识不仅受着作者观点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时代的局限。

(6)要学会记忆和储存。首先,那就是如何对待记忆。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绝不是忽视记忆的重要性。

记忆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很多学生不愿记忆,怕记忆是怕艰苦的表现,是思想懒汉。记忆力就像人的肌肉一样,越锻炼越发达,越使用越强健,甚至到老年仍然可以保持旺盛的记忆力

关于革命的读后感 篇5

《静悄悄的革命》的作者是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知名教授佐藤学。作为行动的研究者,他走访了日本各地的一千多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养护学校,走进了万间教室。在学校,他推进“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推进构建教师间互教互学的“合作性同事”;推进由监护人参与授课的“参与学习”实践。他提出未来学校的形象——学习共同体。译者是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的教授李季湄。她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在学前教育领域著作很多,影响很大。

佐藤学教授在序中提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根植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础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他认为,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读完此书,我被佐藤学教授对教学形式主义的批判所震撼,被“润泽的教室”所吸引,被“合作性同事”所感染,对佐藤学教授追寻的“学习的共同体”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与理解。

关于革命的读后感 篇6

列宁对官僚主义的解决办法是把中央委员人数增加到五十人甚至一百人,而这些人应是一般的工人,这些人与工农检察院司令部里的监察专家们共同组成一种新的能彻底清洗管理机构的力量—-

特米多尔式反动,波拿巴主义。

作者是美国人,在视角中一定会带有民主的文化渗透,在宣扬一种观点,俄国革命是将手段作为目的。历史演变的吸引力,反对派政治上虚弱,列宁主义的前提—口号就是统一,要与所有的统一,包括集中化、权威、纪律和正统所有的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了斯大林的政权,而斯大林只是利用了旧时代的专制传统,因此得以成功。对斯大林,因为对他的了解不多,没办法评价,虽然知道著名的古拉格群岛,也看过一些关于饥荒的书,但因为都是二手,以后最好去一趟俄国吧。

再次强调一定要比较研究。

毛的思想相当程度借鉴了列宁的,以后挑个时间专门读列宁与毛著作。

看新闻,山东三涧溪村的小康生活,人民幸福富裕,与此同时,很多人的生活恐怕都是一地鸡毛吧,越是在困惑艰难的时刻越是需要思考,不断地思考,我希望每个人都做积极的行动者,不管是做学术探索,还是造福社会,这个时代更需要坚守思想阵地的人,好好努力吧。

曾经带过的两个学生一个考上了中山中文,一个成为学妹,为他们开心。

关于革命的读后感 篇7

一、建立“静悄悄”而又不乏活力的课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难发现,现在我们所欣赏的或者说是所追捧的一些名优课,都是以“热热闹闹”的课堂为主。没错,热闹的课堂氛围,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学生愉快学习的一种表现。那么,我们还有没有想过,在热闹的背后,学生究竟学到了多少知识?他们的收获,他们的学习所得是否和课堂的热闹程度成正比呢?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结束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需要的是能从容平和地、安心地学习的学校,而不是一切都明确规定、热热闹闹的学校。”在教学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这一句话能不能引起我们大家的深思呢?学生当然喜欢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但作为教师,我想,我们更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安静静,能够让他们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空间。至此,我们就要咬文嚼字一番,细细地品味这一个“静”字。佐藤学教授笔下的“静”是指这一场教学改革并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革命,而是“从一个教室里萌发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静悄悄的革命”。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静悄悄地、默默地渗入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中去。“静悄悄”和“活力”这一对词汇看似相反,其实并不然。“静悄悄”是一种学习环境,是教学改革发生过程的一种状态;而“活力”指的是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一种状态。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将之联系起来,一定能在课程改革之路上取得收获。

二、学会倾听

佐藤学教授在《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各种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我们现在都提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首先就应静下心来去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需要,接纳孩子的不同,理解孩子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孩子们也不例外。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你必须改变高高在上的先知先觉者的姿态,走到学生中去,蹲下身来,与孩子的双眸对视,学会倾听,学会理解。教师要认识儿童生动多彩的世界,了解儿童的兴趣所在,关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欢乐与哀愁,所面临的挑战与诱惑。

在日常的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的发言,或者希望学生的发言能够顺着自己的教学思路,最好不要被打断,尤其是公开课更是如此。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学生回答“是的”或是不住点头,你又怎能肯定学生是真的理解了,或是明了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呢?有的教师会说:“上课的时候,我经常想着,接着该怎么办,下一步该轮到哪个环节,所以有时会忽略学生的发言。”是的,作为教师,我们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制订好的教学内容而不能兼顾学生的发言。那么,我们也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是否应该学会倾听?学会倾听要求教师面对学生时,从眼神、语言、表情和身体姿态各方面,充满关注和期待,这对学生是无比重要的精神力量。心灵交融的课堂意义就在于,它能点燃学生和教师智慧的火把。教师的倾听也许与讲课同等重要,教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在对话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这样,课堂中学生“发言和发言之间的微妙的相互碰撞或相互联系才能产生出来”。真正的倾听其实就是理解,不要只看学生发言的表面意思,而要认真仔细地去倾听他们的发言,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对此,佐藤学教授的比喻非常有趣而又恰当,他把学生发言和教师倾听比喻成投球手和接球手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准确无误的“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并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鸣,那么,教室里的“投球”将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也会因此更深入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向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发展

佐藤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加学习,共同发展。

有位社会学家曾说过:"小朋友之间的影响要比老师和父母的影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成人的话孩子不太容易理解,而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就容易多了。他们有着共同的学习环境,相同的学习内容,相近或相似的喜好。他们往往可以就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争论不休,或是为发现共同爱好而欣喜不已。如果同一个教室的学生都在相互切磋、相互影响,那么,这对他们的共同进步是十分有帮助的。

许多研究发现,有效能的学校通常拥有有效能的教师,教师一起合作学习,塑造出优良的教学文化,包括教师的相互合作、教师间的密切沟通、积极的学校气氛等,否则学校很难有成功的教学。教师相互学习有多种方法,如休息时的相互交谈,教研小组活动,公开课的观摩等等。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使他们有机会聚在一起,营造出积极的教学氛围,既可以分享他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取长补短,又能使教师更为专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

现今,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要把改革继续深入下去,必须要有来自外部的支持。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学生家长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主要是家长会、家访和家校活动,家长关注的是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很少真正参与他们的学习。而在日本,家长已从“参观教学”发展到“参与学习”,也就是家长作为“客串教师”来上课。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就要克服作为父母以自己孩子为中心的意识,逐步扩展到帮助教室里的每个学生。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后,学生能更听话、更安心地学习;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了默契和信任,真正地实现了相互的团结合作。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发挥社会资源的有效作用;促进相互了解,特别是家长对教育工作的了解;还可以使家长从只关注自己的孩子转变到关注所有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请他们参与到整个教育活动中,构建立体教育体系。

学校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是传承文明和创造文明的场所;教师的劳动是集体性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把学校变成“学习共同体”,使学生、老师、家长市民在这个“学习共同体”里共同成长。

佐藤学教授对学校、教师、课程的深刻阐述,给了我们震撼与反思。课程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教育界面临更多更全面的挑战。既然是革命,就需要付出代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一起投身这场静悄悄的革命。

"革命的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