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征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1.18

长征的读后感800字(通用6篇)。

在读完作品后我的心理得到充实我们的知识得到扩充。我们在写读后感时,要做到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如何让自己有能力写出高水平的作品读后感呢?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长征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长征的读后感 篇1

长征五号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完成总装,其起飞质量约869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与国际上主流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相当,将承担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以及火星探测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专项工程任务。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将大幅提高我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对我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推进和空间站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从渤海之滨到南海之涯,再到冲上太空,承担“天地运输走廊”的重任,长征五号火箭凝聚了800余名天津航天人的心血,是咱天津人造的火箭。现场有80名天津大火箭基地的航天人,亲眼目睹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晚8时22分,全新研制的长征五号火箭托举“升级版”太空摆渡车——远征一甲上面级,顺利将五类六项载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序幕。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于完善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长征五号火箭未来将成为在役主力火箭的“接班人”,代替长征二号、三号、四号、七号系列火箭。

从数字化设计,到一钉一铆组装,再到总装完成直至冲上云霄,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媒体报道常用“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党总支书记张北军亲眼见证了长征五号火箭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他向记者透露,中型火箭长征七号只是津产火箭的首秀。真正的“大”火箭,直径达5米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本月底在津完成总装,今年下半年实现首飞。

长征的读后感 篇2

长征五号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更为重大。

事实上,欧盟空间组织提出建立国际月球村的设想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人类必须首先征服月球,在月球上逐步地适应与我们的母体——地球非常不同的生存环境并长期生活下去,然后方能在月球上构筑前进基地,这是向深空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如果我们连自已最近的邻居都搞不定,奢谈火星探索究竟又有多少意义?

虽然一路走来道路并不平坦,坚韧不拔的“胖五”却比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2.5倍以上,还能够与其他家族新成员共享其研制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成果。

“新一代运载火箭按照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从国家最高层面规划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发展,尽可能多地采用通用技术,降低研制成本。”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说。

比如,“胖五”用到的推力大、比冲高的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曾被外国专家认为“(中国)能设计出来,也不可能制造出来”,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各个不同构型火箭共用的基础动力装置,在之前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火箭首飞任务中,都有过出色表现。再比如,“胖五”先进的“新三垂”测发模式和全三维数字化设计也都率先在长征七号上进行了成功应用。

不仅如此,长征五号还推动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和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了我国相关技术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我国航天运载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征五号的研制不仅标志着长征系列火箭的升级换代,而且带动了整个研制平台和产业链的更新,对构建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的型谱发挥牵引和辐射作用,使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技术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说。

长征的读后感 篇3

这虽是一条荆棘遍布、千难万险的路途,但却有一支勇往直前、无畏艰险的队伍。这一路,红军战士们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浴血奋战,他们创造了历史奇迹,更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当我翻开《长征小尖兵》这本书,书中那一个个红军长征路上发生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那一路,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饿极了便用树叶和树皮来充饥,冷极了便用树叶和枯草来挡风。他们穿着破败不堪的衣裳跋山涉水,挨着饥饿严寒行军打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个铁索,使人感到阵阵寒意,但红军们不怕,他们一次次吹响冲锋陷阵的号角,胜了天险,最终夺下了泸定桥。这样的故事在书本中千千万万,只因战士们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小尖兵里有一名战士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唐福星。他的飞刀尤其厉害,像闪电一样,“刷“的一声飞过来,就把敌人给灭了。有一次,小鬼子在慢慢逼近女兵,险些要把女兵欺负。突然,三个飞刀飞过,这飞刀犹如闪电,直奔咽喉,小鬼子当场一命呜呼。像唐福星这样英勇善战的英雄人物在书本里数不胜数,有力大无穷的唐铁锤,有胆大心细的刘忠,有智勇双全的陈市长……他们每一个都肩负使命,浴血奋战,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我们今天有这般和平美好的生活,正是红军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枪林弹雨中披荆斩棘换来的。有的同志牺牲了,有的同志幸存下来,他们都是开创历史的英雄,我由衷地佩服这些人。想想自己平时的表现,更是感到十分羞愧。假期里,我在家里看电视看得津津有味,忽然听得妈妈一阵念叨:“一休息就知道看电视,不知道主动去分担家务事,也不知道主动学习……”这番话听得我满腹委屈,双眼变成“清泉”,两条“小溪”从扭曲的脸上流下来,最后只好默默地关上电视,心不甘情不愿地来到书桌旁学习。写题时,一遇到稍微难的题就不愿意思考,选择性跳过……如今回想起来,这样的表现怎么对得起胸前鲜艳的红领巾?生活在这样美好和平的年代,却全然不懂珍惜。曾经的小尖兵们他们多么想学习却没有条件,现在的我们明明有条件却不把握。好好学习,努力拼搏,不就是当代青少年最好的爱国表现吗?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坚信,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这样的长征精神,将代代相传。有了这样的精神,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作为新时代少年,我该秉承着这样的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长征的读后感 篇4

前几天,我在学校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字叫《七律长征》,学完之后,我才知道红军战士们的辛苦。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红军在革命过程中,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表达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果不是红军的坚强不屈,如果不是红军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红军虽然经历许多的艰难,但仍然能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争取把事情做到最好。而我呢!却是做一件事,如果觉得太难了,就会把这件事放弃,直到迫不得以才会做。比如有一次我做数学家庭作业,正好是周末,我原本想休息休息看一会儿电视的,但是妈妈让我把作业写完再看,我一心想着看电视,于是我就马马虎虎的把数学卷子写写,遇到最后几题难题的时候,干脆就不写了。对妈妈说,题目很难,我不会写,让妈妈讲解给我听。当妈妈刚讲了个解题思路,我就明白题目怎么写了,原来是我没有多思考,脑袋里直想着看电视呢。我没有做到红军的坚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学完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向红军不怕艰险和勇敢的精神学习,只有做到这样,离成功就不远了。

长征的读后感 篇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我读到毛主席的这句诗,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行军二万五千里的红军。虽然长征已经过去七十年了,我们的生活也日益美好,但我们始终也不能忘记这次历史的重大变革——因为长征,民族的战争才得以胜利;因为长征,新中国才得以成立;因为长征,我们才有今天美好的生活……

长征带来的不仅仅是胜利,还是一种对华夏儿女精神的洗礼。长征犹如一座丰碑,永远地屹立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七十年前,由于种种原因,使得红军不得不踏上了长征之路。两年多的艰苦历程:爬雪山,过草地,走泥丸……红军经历了太多太多风吹雨打,但是雪山的严寒,草地的荒凉……依然不能阻止红军的前进。尽管肉体上受尽了折磨,但是精神却始终没有被压跨,多少次饿倒了,多少次累晕了,可还是挺过来了。因为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强的信念:“一定要胜利!”尽管没有精良的武器,没有良好的生活,但只要信念还在,一切皆有可能!

“两万五千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而是一种对民族精神的肯定,一种对民族伟大精神的见证。如果没有对祖国的热爱,没有坚强的信念,哪能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走完?!长征路上充满了危险,就好比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所经历的八十一难,但红军经历的岂止八十一难?!过草地的饥饿,过雪山的艰险,岂是常人所能想象的!唐僧师徒取得是真经,而红军所获得不仅仅是胜利,还有在长征磨练出的精神:团结,坚强,爱国……这也许就是红军胜利的法宝。这种精神对自己,对后代,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沐浴着新世纪灿烂的阳光,我们身上扛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过去,长征使我们的民族胜利;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扬长征精神,让我们的祖国领先在世界前列!

长征的读后感 篇6

夜晚借着微弱的昏黄的灯光下,我终于把《长征》这本书给看完了。

说来也许你会觉得很怪,这个年纪的女生为何爱看关于战争流血,尔虞我诈的书。而且不是看一些言情小说或者一些关于“欢型”界的动态。其实这个我也不知道,诚然想来是因为从小老爸老是讨论一些战争的事,使我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这类书籍。所以读的时候,觉得还蛮有味道的,里面一些人物一系列描写都写的很好,把握的很准确。

这本书讲述的是司令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大量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但是面对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认命并没有被吓到,而是在中国各处发动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的连环机关枪。

在起义的过程中,共产党在各省的交界处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虽然那里的人民生活困难,但革命热情却高,就有利于革命队伍的存在于发展。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和扩大使十分惊恐,所以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先后五次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前四次红军都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但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博古等人临时中央的错误指挥作战计划,红军损失惨重,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了战略转移,开始了艰难的长征,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渡金沙江、爬雪山……其中我认为最惨的便是在湖南湘江时,那一仗最惨的那时共有8万的红军战士渡江,原来湘江水水流很急,而且渡江时还要带着、扛着一些大家伙,如主型机关枪、机床等。这样的话,行军速度就更慢了,军队又在后面追赶,湘江上又有飞机轰炸那景象我用了13个字总结“后有追兵,前有拦路虎,惨不忍睹”这一场战役,死在湘江里的红军总总有2万多人。上岸的人还不到渡江是的三分之二。

读了这本书,是我更了解历史的真实与生的可贵,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老一辈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报效祖国。成为新世纪有用的青少年!

"长征的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