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体系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总会有写总结的时候。总结就是过去时间做的事的总检查、总评价。每次写下总结,我们就多了一份感知与思考:我们的价值就是为自己同时也为他们产生价值。那么我们在写总结时要考虑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情况工作总结”,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基本概况
**区位于**市西南部,辖5镇9乡4个街道办事处,全区人口32万。现具有服务农村商贸流通功能的市场主要有三大块:一是区市场服务中心管理并经营的农村集贸市场。主要有华塘、保和、月峰、永春等七个农贸交易市场,系工商体制改革后工商部门剥离出来的资产。二是XX年以来由民间资本投资兴建并管理经营的市场。主要分布在鲁塘、月峰等乡镇。三是城区内由市直投资或管理的农贸市场。包括承担了我市外调农产品集散主要职能的七星市场,我区城郊及乡村农户农产品进城主通道的湘南综合大市场、下湄桥综合市场等。由于撤地建市建区等原因,我区农贸交易市场几经整合,其构成体系不尽完善,加之2009年初的长时间冰雪灾害给我区农贸市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全区(不含市直)共倒塌5个市场, 其余8个市场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冰灾后我区14个乡镇中,仅有半数乡镇建有三天一集的墟场,另外7个乡镇的农村物流仅能靠赶墟或进城交易,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物流贸易的发展和壮大。现存农贸交易市场功能也存在诸多缺陷,区市场服务中心所辖7个农贸交易市场除华塘镇市场仍显市场形态外,其余6个乡镇市场已被归类为路边市场,软硬件设施均严重缺乏,远远跟不上现代物流形势的发展。几个民营市场更是受经营理念的限制,在大宗农产品的批发与集散方面明显表现不足。于是,七星大市场、湘南综合大市场就成了我区外地农产品调入、农村农产品进城的主通道,其余商贸物质流通也主要靠城区辐射。
二、**区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为优化我区农贸市场结构和环境,激活农村物流贸易,为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畅通城乡联结的桥梁,XX年以来,我区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的规划工作,并着力加大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区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全面配合新农村建设,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主抓手,规范运作乡村零售网点,突出农村流通合作组织和农村流通企业的主体性,构建工业消费品、生产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建立建设农村市场体系的长效机制,达到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民就业的目的,逐步形成城乡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农村市场体系。近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部门协同,凝聚合力
我区区委、区政府一贯重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每年均将该项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布置,并将供销社纳入区商务局直管,有力的促进了大商务格局的形成。XX年年针对农村市场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出台了**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了《**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具体实施文件,由区主要领导负责、区商务局牵头建立部门间协同机制,会同发改、财政、农业、工商、供销等区直部门,积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工作月度例会制度,充分利用了各部门的传统网络,理顺了相关机制,凝聚了各方力量,实现了该项工作的较快推进。同时,加强了舆论宣传与任务的分解落实,认真将相关政策细致地向广大农村地区宣解,要求乡镇政府按规划全力支持工作的开展,以形成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抓市场体系建设的工作格局。
(二)、统筹规划,城乡一体,放大张力
为切实突破多数大型流通企业的市场定位在城区、少有延伸到乡镇的现状,我们结合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进行,在详细规划区域城乡一体市场体系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突出中心乡镇、村组的带动作用,本着利民、畅通、合理、高效的原则,通过调研重新布局和完善了农村流通网络,全面提升我区农产品流通网络的内外品质。同时,制定了系列财税优惠政策,积极稳固供销企业及部分民营企业在乡(镇)、村一级农村商贸的主力军地位,注重引导城区大型流通企业与供销社企业及民营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并购、联合,按市场规则提升了城区相关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明确措施,突出重点,激活潜力 一、**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基本概况
**区位于**市西南部,辖5镇9乡4个街道办事处,全区人口32万。现具有服务农村商贸流通功能的市场主要有三大块:一是区市场服务中心管理并经营的农村集贸市场。主要有华塘、保和、月峰、永春等七个农贸交易市场,系工商体制改革后工商部门剥离出来的资产。二是XX年以来由民间资本投资兴建并管理经营的市场。主要分布在鲁塘、月峰等乡镇。三是城区内由市直投资或管理的农贸市场。包括承担了我市外调农产品集散主要职能的七星市场,我区城郊及乡村农户农产品进城主通道的湘南综合大市场、下湄桥综合市场等。由于撤地建市建区等原因,我区农贸交易市场几经整合,其构成体系不尽完善,加之2009年初的长时间冰雪灾害给我区农贸市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全区(不含市直)共倒塌5个市场, 其余8个市场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冰灾后我区14个乡镇中,仅有半数乡镇建有三天一集的墟场,另外7个乡镇的农村物流仅能靠赶墟或进城交易,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物流贸易的发展和壮大。现存农贸交易市场功能也存在诸多缺陷,区市场服务中心所辖7个农贸交易市场除华塘镇市场仍显市场形态外,其余6个乡镇市场已被归类为路边市场,软硬件设施均严重缺乏,远远跟不上现代物流形势的发展。几个民营市场更是受经营理念的限制,在大宗农产品的批发与集散方面明显表现不足。于是,七星大市场、湘南综合大市场就成了我区外地农产品调入、农村农产品进城的主通道,其余商贸物质流通也主要靠城区辐射。
二、**区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为优化我区农贸市场结构和环境,激活农村物流贸易,为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畅通城乡联结的桥梁,XX年以来,我区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的规划工作,并着力加大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区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全面配合新农村建设,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主抓手,规范运作乡村零售网点

,突出农村流通合作组织和农村流通企业的主体性,构建工业消费品、生产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建立建设农村市场体系的长效机制,达到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民就业的目的,逐步形成城乡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农村市场体系。近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部门协同,凝聚合力
我区区委、区政府一贯重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每年均将该项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布置,并将供销社纳入区商务局直管,有力的促进了大商务格局的形成。XX年年针对农村市场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出台了**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了《**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具体实施文件,由区主要领导负责、区商务局牵头建立部门间协同机制,会同发改、财政、农业、工商、供销等区直部门,积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工作月度例会制度,充分利用了各部门的传统网络,理顺了相关机制,凝聚了各方力量,实现了该项工作的较快推进。同时,加强了舆论宣传与任务的分解落实,认真将相关政策细致地向广大农村地区宣解,要求乡镇政府按规划全力支持工作的开展,以形成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抓市场体系建设的工作格局。
(二)、统筹规划,城乡一体,放大张力
为切实突破多数大型流通企业的市场定位在城区、少有延伸到乡镇的现状,我们结合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进行,在详细规划区域城乡一体市场体系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突出中心乡镇、村组的带动作用,本着利民、畅通、合理、高效的原则,通过调研重新布局和完善了农村流通网络,全面提升我区农产品流通网络的内外品质。同时,制定了系列财税优惠政策,积极稳固供销企业及部分民营企业在乡(镇)、村一级农村商贸的主力军地位,注重引导城区大型流通企业与供销社企业及民营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并购、联合,按市场规则提升了城区相关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明确措施,突出重点,激活潜力
XX年年以来,为扎实推进我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寻求带动我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的突破口,我区一是在全区试点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去年年初,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商务工作的副区长为组长,区商务、工商、发改、计划、农业、供销、市场服务中心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工作的领导力量,形成了区、乡(镇)、村、组、农户的五级联动机制,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加大了对乡镇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一年里,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自愿参与的方式,区商务部门牵头合理规划、详解方案、加强督导、规划操作,在全区农村地区逐步推进了 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革新,在各农业中心乡镇、村组共改造和新建标准化农资农家店10户,加快形成我区农资进村综合的零售服务网络。10家农资店的建成,虽然家数不多,但工作做得扎实,坚持了高标准和高质量,为2009年全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抓好了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与改造。XX年至XX年年,我区民间资本通过招商共新建了鲁塘、保和、石盖塘、月峰、永春等5个农贸市场,总投资达9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5000平米左右。XX年年9月,由区市场服务中心与一开发商合资投入130余万元、建筑面积XX余平方米的石盖塘市场顺利完工营业,并在短期成为服务该乡镇及周边农村的主要农贸市场。XX年年,我区还筹资对月峰、华塘、保和等部分乡镇农贸市场进行改建或扩建,使市场载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四)规范管理,抓优服务,练好内力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物流特别是集贸市场管理,XX年来,我们切实加大了力度,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及工商部门开展红盾行动、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检查和督导。商务、工商、农业、质监、卫生等部门对农村市场先后进行了数十次的检查和整顿,查处了假冒伪劣商品和无证经营行为,有效地规范了农村市场。同时,针对农村市场处于发展阶段较脆弱、不健全,需要各方面扶持与指导的现状,区直相关部门和乡镇作了大量工作:一是提供相关信息服务,蔬菜、农业、商务、供销、水产等部门在农产品购销旺季及时向农村(民)发布有关需求和价格信息,指导农村的养殖、种植和加工经营。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加快硬件建设,特别是在市场建设方面,各乡镇都提供了优惠的政策,有的乡镇还直接投入了财政资金。三是上门服务。如在万村千乡农家店的建设中,商务部门到店面指导、帮助开展相关工作。四是促进农村基层合作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如华塘塘昌草莓合作社、保和鼎上水果合作社等农业合作组织在促进农村物流方面发挥发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我区在优化农村经营环境、为外来商户提供治安保障方面也是不遗余力。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镇惩治和防腐体系建设情况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大家检查指导工作,我镇按照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检查办法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什纪〈〉42号)部署,我镇深入领会意图,吃透文件精神,结合全镇的工作实际,于12月9日采取专题会议安排,科学制定方案,统筹安排自查,扎扎实实对全镇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自检自查。现在我将我镇党风廉政及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纪委的正确指导下,我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和中纪委四次、省纪委9届5次全会精神、以及德阳、什邡纪委要求,精心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的落实情况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四川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实施办法》、《德阳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任务分解方案》以及《什邡市纪委〈关于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检查办法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推进全镇惩防体系建设,特制定了我镇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进一步落实了反腐败建设的主体责任,落实了反腐倡廉的各项任务。

(一)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抓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的整体合力

在推动惩防体系构建工作中,我镇及时将任务分工进行具体化,严格落实责任。镇党委先后制定和出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师委发﹝﹞39号)、《关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意见》(师委发﹝﹞32号)、《师古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任务分解方案》(师委发〔〕54号)、《师古镇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分解实施方案》(师委发〔〕66号)等一系列文件,对建立健全我镇抓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成立了在镇党委领导下,由镇纪委牵头,各分管领导参加,机关各办(所)参与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配备兼职工作人员。按照《什邡任务分解方案》的文件要求,结合师古镇实际,将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到各办所,明确党委、班子成员贯彻《实施方案》的责任,突出工作重点,逐步推进,严格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保证任务落实,最终实现目标任务。明确了工作责任。特别是以来,为切实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发放、过渡房建设及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的监督,确保各项工作公开、透明,我镇先后聘请退职老领导、志愿者以及富有正义感的社会公民分级担任镇、村(居)二级廉政监督员,对全镇抗震救灾工作进行社会监督,做到了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健全,形成了整体合力。

(二)加强党风党纪教育,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提高全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和拒腐防变能力

我镇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党委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组织、宣传等共同配合的党风廉政宣传大格局。依托进行的“开展干部勤廉双优、灾区群众无忧”活动,师古镇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关于开展“干部勤廉双优、灾区群众无忧”主题实践活动方案的通知》(师委发﹝﹞36号)、《关于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师委发﹝﹞39号)、《关于组织开展“读报(书)促廉”活动的通知》(师委发﹝﹞2号)等系列文件,为开展廉政宣传及文化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针对师古镇在不同工作阶段、不同时机节点上的任务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党纪、政纪、法纪的“三纪”教育和作风建设纳入了镇村(居)干部的培训计划进行廉政教育,达到了预期目的。一将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和农村基层“两委”班子的“双述测评”活动纳入工作日程,在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适时进行。要求镇村两级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及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作为民主生活会的主要内容,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剖析问题、查找根源做好“剌刀见红”,防微杜渐,通过自评、互评,主要领导点评,切实筑牢预防腐败的防线。二是结合师古镇全民抗震救灾的工作实际,就着眼提高机关的行政效能和调动基层组织干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能力素质,组织了全镇机关和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干部勤廉双优,灾区群众无忧”专题培训。三是为确保灾后重建“公正廉洁”、有序推进,师古镇除在全镇范围内掀起“读书(报)促廉洁”活动外,还结合“全面加快推进灾后农房重建工作的实际”,请公安、检察院的同志针对农房重建中存在的一些以不正当手段谋求个人利益的现象,给全镇村组干部上了一堂廉政课,教育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用好手中权力,造福老百姓。四是开展好创建廉政文化一系列活动,努力营造师古镇风清气正的氛围。结合师古实际,组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已有的腰鼓队、秧歌队、军乐队等,开展了富有师古风格的、有影响力的廉政文化活动。利用师古镇艺术团、镇村广播、镇村公开栏、电影宣传放映和印发内部杂志六种形式传播廉政文化,利用“图书杂志进村”的时机,设置廉政文化图书柜。

(三)以强化监督为重点,狠抓制度建设,着力体现党委政府抓防腐工作的决心

预防和竭制腐败关键在源头,核心是要有一套严密的制度。为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健全,我镇以制度建设为载体,针对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围绕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制订和出台了各项配套制度。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高压线”。一是继续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明确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坚持谁主管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继续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将“村财民理镇监管”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规范公开时间、形式和程序,重点突出惠农政策、惠农资金及项目、财务收支的公开。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强化了村级主要领导合理支配村级财务的守法意识,提高了村干部照章办事的能力。三是制定出台村级考核办法,将党风廉政建设及推进灾后重建工作纳入农村年终考核范畴,做到绩效与劳动报酬挂钩,促使村干部牢固树立廉洁工作意识。四是进一步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对原有的规章制度重新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制定了更加严格规章制度,明确了学习制度、考勤制度、接待制度、领导班子民主决策制度,同时对机关公用经费管理进行了再明确,有效限制了各种不合理支出情况的发生,以制度促规范。从而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和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

2、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红线”。结合全镇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实际,认真研究党员领导干部廉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强化对镇机关领导干部公款吃喝,公车私用,收送现金,利用过生日收钱财,参与赌博等行为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坚决予以严肃查处。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把述廉,评廉,用廉结合起来,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监督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促使权利规范运行。一是抓实堡垒的防腐建设。明确镇村党委、支部书记为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镇、村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与本单位灾后重建等各方面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明确分工,健全制度,责任到人。要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起带头作用,特别是要管好自己身边的人员,确保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不出问题。二是强化村级“一把手”防范工作。要求各村(社区)支部书记要立足教育,着眼防范。对市镇两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指示、精神和要求,要及时向全体党员传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员会议,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监督之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保障好普通党员履行权利义务的行为。要求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学誓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在认真履行好一名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的同时,提高自我约束力及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

3、抓好惩防工作,设置“警戒线”。从以来,镇党委的主要领导对合村并组后新调整的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全部开展了任前廉政谈话,对群众有反映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抗震救灾工作中,针对个别村组干部在大灾大难面前稳不住心神,利用职务之便就地取材领取救灾物资或发放救灾物资优亲厚友等行为,镇纪委在第一时间对当事人进行诫勉谈话。,灾后重建全面加速提速之机,镇纪委针对财政所在对农村灾后重建“国家补助各类资金安全管理”延伸审计中出现的将各类补助资金“抵扣”和“挪用”等现象,联合镇财政、农经等部门及时对灾后重建资金安全管理问题突出的村组进行全面审计,对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并作出严肃处理。以来,全镇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任前廉政谈话1人,对出现违纪行为的村组干部实行诫勉谈话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人。通过严肃执纪办案,惩处违纪人员,达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有效促进了全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廉洁自律。

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情况

(一)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上,我镇主要从三大块入手。一是充分发挥中心学习组学习带头作用,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努力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策路线;二是结合灾后重建工作的实际,利用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各种会议的时机,以会代训,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力葆各村(社区)支部的廉洁性、模范性,使支部真正成为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主力军和示范带;三是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夯实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确保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真正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提速重建上台阶”。

(二)加强党务政(村)务公开力度,努力实施“阳光政(务)务工程”。对需公开、可公开的内容,努力做到上墙、入栏;对需告知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容,采取会议、宣传等的形式,努力做到公开化,最大化地尊重和保证干部群众党务政务工作参与权、知晓权和监督权,鼓励干部群众参与权力谋划、运行,提高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三)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一是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宗旨,牢固树立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职业理想,从思想上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的发生;二是健全强化了镇政府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绩效考核制等多项制度,将机关干部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群众测评结果作为职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迫使干部保持良好作风、服务人民生活;三是加强了对政务中心的管理,方便了群众办事。

三、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采取措施情况

(一)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责任分解,严格落实责任,使领导党员干部时时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律,做到管好自己的眼,不该看的不看;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去。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防腐拒变的典范。

1、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规则,推行政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一岗双责”。

3、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4、加强履职尽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二)建立廉政文化基地。设立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利用思源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优势,使之发挥酵母作用,带动全镇党风廉政及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三)强化农村基层财务管理。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进一步健全“两审一办、村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季度结帐,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单据是否真实、合理,加盖印章并由所有成员签字;再由镇农经站审查单据是否合规、合法,然后才进行公开。镇政府组织镇村干部交叉检查财务公开。对于村干部挤占挪用现金和白条抵库的行为予以纠正,有效防止了农村集体资产的流失。

四、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开展惩防体系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一环。自合镇后,特别是以来,我镇坚持不懈抓党风廉政建设,力保灾后恢复重建环境风清气正、廉洁高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反腐倡廉自觉性还不够高,特别是基层村组干部党员认为,灾后重建工作中大家全力战斗在重建第一线、疲于化解形形色色的矛盾,没有多少的权力,惩防体系建设与自己关系不大。镇机关一些党员干部认为,镇一级组织是责大权小,腐败没市场。

二是观念存在差距。查找廉政风险点不够深入细致,存在应付了事现象。

三是存在小事不理和“小富即富”问题。特别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提速以来,部分机关、村组干部既担负提速重建任务的巨大压力,又面对群众的不理解,在化解涉灾信访问题上筋疲力尽,斗志弱化,或推诿或敷衍。在抢抓灾后重建机遇,全面提升师古镇新农村建设水平和建设区域重点镇上,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闯劲不足,标准不高,不能与时俱进。工作总结之家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制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创新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理念、推进措施和管理方法上,抓好源头预防、过程监督工作,重在按照平时强化教育、事前适时警示、事中及时检查、事后作好总结等四个步骤抓好全过程管理。

2、全面查找,完善防控。要结合灾后恢复重建的实际,未雨绸缪,按照广泛征求意见、拓宽排查范围和深挖腐败根源三个环节抓好廉政风险点排查。不因权小责大而不为、不因任重道远而高搁,实实在在的把镇党委政府及村(社区)支部在灾后重建中的各种行政作为潜在的风险点全面融入到廉政风险点的排查内容中,强化“人人有责”的意识。

3、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防范管理。一是全面落实分级管理责任制。区分对象,明确责任主任,制定防范措施。二是全面探索岗位责任与廉政风险责任一肩挑的机制。三是着力通过完善制度加强预警、强化问责从严责任追究、完善监督防范体系,建立起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和系统。

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县加强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致力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投资和关注,通过置换、购置和改扩建等多种方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农村文化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所改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可喜的局面。
一、农村文化建设受到应有重视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地区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切实提高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把文化工作摆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二是充分考虑、科学规划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政府投入、资产置换、资源整合等办法,新建、改建和扩建公益性文化设施。三是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四是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健全监控网络,开展经常性的巡查活动,加强对农村文艺活动的监管,引导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各乡(镇)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借助县政府文化惠民政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乡镇文广站建设的投入和“农家书屋”建设的扶持力度。1月12日下午,县文体局“农家书屋”揭牌仪式在叶尔特斯村隆重举行,此次全县共开设两家“农家书屋”,捐赠图书1500余册。乡镇文广站和“农家书屋”成为了农民群众休闲娱乐、文艺活动和汲取农业科技知识的好去处,有效解决了农村实用科技图书少、致富信息匮乏的难题,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定的文化支撑。
三、农村主体文化活动影响不断扩大
一是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图书配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文化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二是按照“文化主导、部门联姻、广泛参与”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仅就精心组织广场文化活动80多场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三是从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求出发,开展好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的“三送”活动,精心编排形式活泼、贴近实际的节目,让农民群众在欣赏、娱乐的过程中懂政策、受教育、学知识,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县文化部门共组织县艺术团深入学校、社区和农村开展“送戏”演出230场次。立足服务“三农”和群众脱贫致富,与地区、县相关部门一同累计送科普书籍、实用技术图书?余册。开展进社区、下乡村、到学校“送电影”356场次。四是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得到加强。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综合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建立县级和乡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认真核对登记保存,并设立专题博物馆妥善保管;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其传承人(单位)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在民族聚集村落和特定区域,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合理有度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继承优良的传统美德。
全面部署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举办多期培训班,聘请自治区、地区有关专家讲课。经全面普查,全县各乡(镇)共查明民间艺术30多项,经甄别后整理上报3项,纳吾尔孜节,转场,花毡子制做。这些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制作手法,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广泛流传。
四、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发展和管理情况
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始建于1992年4月,股级事业单位,核编人员3人,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随着法规的进一步健全,管理和执法职能逐步明确,原办公室的具体职能得到调整,到了5月,我县又增设了文化市场稽查队,配大队长1人,与文管办合属办公,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也同样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求文思乐的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本着“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方针,以“支持健康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抵制低级庸俗的、取缔淫秽反动的”管理准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经过近十六年的努力,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镇乡延伸,经营项目日臻多样化、现代化,已基本形成演出、娱乐、音像、电影、文物、艺术品、网络以及出版物在内的八大门类的综合性市场体系。同时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监督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一是以建章立制为重点,规范文化市场执法行为;二是以明确审批程序和加强证照管理为切入点,规范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准入行为;三是以查处违法经营行为为重点,严厉查处文化市场违法行为。到目前为止,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共出动500多人次,对娱乐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进行了重点整治,共查缴非法音像制品1000片,查处盗版图书70册,取缔非法经营游戏厅1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文化经营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我县文化市场。
五、农村文化队伍情况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城乡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构建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新农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作保障。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是关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一是队伍保障。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农村文化队伍专兼职人员;二严把文化人员进入关,确保专业文化人才队伍门类全,学历高、专业齐、职称有、素质好,使进入文化专业队伍的人员都能独立的高标准的从事业务工作。三加强现有文化专业队伍培训学习,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以及乡镇文化站人员对广大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进行辅导,聘请地区专业人士对全县各乡镇、村文化专兼职人员进行培训,促进文化专业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升。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农民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全县乡镇文化专兼职干部达到18名,其中大学以上学历8人,涌现出民间艺人45名。
六、农村文化机构提供文化服务情况
几年来,县图书馆在阵地服务基础上,面向乡镇、村(社区)两级开展图书借阅、住处咨询等服务;文化馆、文化站根据实际不断拓展社会教育职能,面向农民开展文化知识培训,针对农村文化人才匮乏、文化资源短缺的现状况,县立足实际,大力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加大了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力度,将文化人才培训列入“十一五”规划,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紧紧依托各类教育基地和农民夜校等教育阵地,采取长期学习和短期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课堂教授与现场操作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法,定时举办各类文化培训班。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农村文化文艺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各类农村文艺人才600多人次。县文化团体立足这些人才资源,县上广泛开展了送文化下乡和文化对口帮扶活动。近三年共组织送文艺下乡450场,送图书下乡2万余册。成立了文化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帮扶方案,确定了帮扶人员,深入乡村传输先进文化。全县共确定文化对口帮扶对象20个,下派20余名干部进村入社开展文化帮扶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同时我县涌现出一批农民群众自己创作的文艺节目有85个。

十堰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XX年十堰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十堰市在XX年被国家科委和省科技厅确定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科技体系建设示范市,XX年十堰市农村信息科技示范体系建设项目全面铺开。我们围绕示范体系建设、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平台搭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以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企业和示范农户和十堰黄姜产业为示范点,结合十堰市农业产业结构特点,本着“集成、创新”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十堰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我们对在贫困地区如何实施农村信息化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XX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期工程项目完成情况
(一)建立自上而下的示范点,构筑通达农村基层的示范体系框架
全市选择房县、丹江口市、竹溪县3县(市)为示范县、示范县中每县选择3个乡镇、六家企业、15户农户为示范点。对每个示范点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制订了管理办法、落实了目标任务。应郧西黄姜协会请求,郧西黄姜协会及其9个会员乡镇也加入了示范体系。从而形成了由4个示范县、18个示范乡镇、18家示范企业、45户示范农户所组成的十堰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框架。
(二)以网络建设为重点,构筑新形势下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新平台
以市科技信息管理局为骨干,联合市气象局、市广播电视局和我们共同成立了十堰市虚拟农业信息中心。以市科技信息管理局下属的技术信息中心十堰科技信息网站为基础,通过对机房改造装修、添置新设备和人员,建立了星火计划十堰农村科技信息网主网。主网站现有惠普hplh3000型服务器一台(服务器硬盘升级为36g,内存1.24g)、计算机7台,工作人员6名,已实现7*24小时宽带联网。主网站集成十堰植保网、十堰气象网等网站,与其保持24小时宽带联接,从而建成了虚拟的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市级网络中心。
3个示范县已全部都已建立了县级分中心,联通了宽带网,实现了网络正常运行。丹江口市配备了3台内存为256mb、硬盘80gb,cpu800mhz的计算机和相应的外围设备,并与农业局合作建设虚拟的县级分中心,为其配备计算机1台;房县配备了3台计算机及相应的外围设备,与县农业局合作建立虚拟的县级分中;竹溪县配备计算机3台及相应的外围设备。竹溪县蒋家堰镇魔芋市场已配备计算机1台。郧西县黄姜协会配备计算机2台。
所有示范乡镇(包括郧西县9个会员乡镇)已建立乡镇服务站,各服务站配备计算机1台,打字机1台。绝大部分已联通因特网,有些乡镇已能自己制作主页。
市级中心网站、县级分中心、乡镇服务站都已实现场地、人员、设备、经费、制度五落实。
软件开发方面,已完成市级中心网站主页和3个示范市、9个示范乡镇、18家示范企业、45户示范农户主页制作;完成《十堰农业专家及农村乡土人才数据库软件》、《十堰市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系统》软件开发。《十堰黄姜产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正在推进之中。
(三)以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切实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市级主页23个栏目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各栏目信息实现了适时更新。,《农业专家及乡土人才数据库》目前正在向数据库中输入。3个示范县信息资源建设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竹溪县已向市中心网站报送信息数千条,丹江口市、房县也向市级中心网站报送信息千条以上。所有示范县人息资源有专人维护和更新。房县桥上乡已建成农民电子阅览室,配备农村实用技术光碟盘。所有示范县都向市中心网站提供了3个乡镇、6个企业、15个农户详细资料
二、对建立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的探索
(一)加强领导、整合资源、部门协作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十堰市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十办文[XX]95号),为项目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信息管理局,为项目的执行机构。市科技局为项目的管理机构。以市科技信息管理局为骨干的市虚拟农业信息中心是项目的实施机构,由虚拟农业信息中心有关人员组成实施小组(十科发[XX]36号文),实施小组分为领导协调组、技术支持组、资源建设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各示范县也成立了相应的县级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各县科技局为项目的管理机构,以县科技局、农业局为项目的执行机构。各示范乡镇主管理科技的副乡镇长负责本乡镇项目的执行。从而建立了自上而下,协调一致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组织机构,为全市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领导保障。
征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资源分散、协调难度较大的特点,成立了虚拟农业信息中心。市科技部门有较强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农业局拥有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和较完善的基层信息采集点,气象部门在为农村提供气象服务方面无人比拟,广播电视部门所拥有的广播电视传播手段为农业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又一条的通道。由以上单位组成的虚拟农业信息中心,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强化了项目实施力度。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十分注重将农村信息化项目与其它项目捆绑实施,如市农业局有联合国粮农组织秦岭山区十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该项目,市农业局配置了多媒体投影仪、数码相机、电脑等设备。仅市农业局现有电脑18台,全部与中心联网,同时,还通过该项目为每个县市农业局配置电脑一台,并发挥了作用。房县将农村信息化项目与该县国家扶贫项目农村山区教育信息化项目联合实施。项目的捆绑实施,实现了项目资源的整合,节约了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
充分发挥市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XX年7月,召开了全市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项目协调会,市委副书记、市政府秘书长、市财政局、市农办以及全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关小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市委办下发了《会议纪要》(十办文[XX]79号),对项目资金的落实和提高项目建设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XX年8月,在市科技信息局召开了“十堰市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暨信息技术培训会议。全市项目实施单位、各示范县、示范乡镇参加了会议,副市长夏国玺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还对各示范县、乡镇的主管理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这次会议推动了县以下示范点的项目实施。
(二)完善方案,加强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村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性强、投资大、牵涉面广。做好统筹规划是推进农村管理信

息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我市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规划实施。制定了《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示范体系建设一期工程方案》,《十堰市农村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实施计划》、《信息资源建设任务分解计划》,对项目各参建单位的目标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对全年项目的实施时间、步骤进行了合理规划,保证了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为强化项目管理,我们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十堰市农村信息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网县级服务站管理办法》、《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网乡镇服务站管理办法》、《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网中心网站管理制度》《信息资源管理办法》《项目管理目录》《项目日志》等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目前正在着手制定市级信息工作标准,逐步实现信息采集、处理、传输标准化。
(三)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项目实施人员和活跃的农村信息员队伍
应利用各种形式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素质,使其适应工作的需要。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队伍。
一是重视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农业生产经营第一线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大量的供求信息,但广大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散为信息资源的收集和传播造成困难。在农村选拔优秀人才,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保障信息资源从第一线来,到第一线去,是一条现实可行的方法。在全市农业部门、有关乡镇、重点村及企业建立了农村信息员队伍,总人数达215名,出台了《十堰市农村信息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对农村信息员资格条件、工作要求、资格培训,认证及日常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示范县科技局、农业局通力合作,共同建立本县的农村信息员队伍。目前,二是加强示范点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是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建设的关键,为此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在确定项目工作人员时,注意选拔文化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担任项目工作人员,并十分注重加强对人员的培训。XX年8月,我们组织了全市项目实施单位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市内项目承担单位技术人员、各示范县科技局、农业局和各示范乡镇分管理领导和项目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各示范县也组织了本县各示范乡镇、示范企业和示范农户负责人和信息员的培训。通过应利用各种形式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素质,使其适应工作的需要。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队伍,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建立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资金的筹措是前提。为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市科技局、科技信息管理局多次向市政府及财政局领导汇报,争取市领导的支持和协调,落实资金20万,丹江口市投入资金7.8万元,竹溪县投入资金4万元。
(五)创新点
一是黄姜信息系统、农产品报价系统——茶叶、魔芋、武当山珍等特色产业的信息化管理;二是对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探索出一条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三、对下一步工作的思路
今年是项目实施的第一年,通过一年的建设,我们已经基本构建起了十堰市农村信息化科技网络平台,搭建起了通向农村基层(农户)的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和网络服务体系,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已初具规模。但总的来说,十堰农村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明年,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将进入二期工程,我们对下一步项目建设年出以下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
在农村信息化的起步阶段落,只有政府才能担当起组织、领导与推动农村信息化的角色。农村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十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加强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十分重要。省政府在这方面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一个以科技部门为主体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高效、权威的农业信息管理与协调体系(机构)。
基层政府应积极引导与组织农民上网。基层政府只有通过行政渠道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宣传、引导、教育和帮助,才能全面地、不走样地将政策贯彻到每个农户中去。各地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探索合适的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上网。这是基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事实证明建立乡镇、村信息站,利用信息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工商户和农村经纪人带动农民上网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积极宣传,加大投入
政府部门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信息化与产业化的结合。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观念、行政措施等政策软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抓应用,促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信息化带动为业化”,为信息技术在农村各领域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环境。
(三)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建议开展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工程,作为农村信息化工程的一项重点子工程。其内容应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农业政策法规、资源信息、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人才资源信息等。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省市要合理分工,资源共享。应组织建立大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省里负责建立全省大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各地市各自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资源区位优势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应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省与地市之间,地市之间信息资源应实现共享。
(四)加强农业信息系统的应用
国家在“八五”、“九五”期间已开发了一批应用型农业专家系统,用于育种栽培,施肥和灌溉、饲养防疫、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在网络平台搭建成功后,应加强这些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
(五)以农业专家库为基础,开展农业技术网上咨询

"市场销售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