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名师工作室年度个人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工作室个人总结。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偶尔会需要写总结。写总结可以让我们自我反省,提升自我。每次写总结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中都会形成新的知识:有时候,只有坚持一件事不放弃,我们才有可能成功。那么我们书写总结时怎么样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作室个人总结”,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参加工作室一年了,通过这个平台我认识了区内各校的优秀的数学老师,虽然时间还不长,自我觉得收获还是很大的。
一、专业的引领,指明方向。
在工作室领衔人邓炜的推荐下,读了郑毓信教授的《数学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著作,加强了自己的理论功底。在工作室的活动中,我们走进了同济中学,第一次聆听了中学的数学课堂,深切的感知了中学课堂与小学课堂的不同之处,也站在更高的定位反思审视我们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思考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长远的发展,做好中小的衔接。工作室还请到了潘小福专家,给了我们很多专业的引领,为我们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二、同伴的互助,解决困惑。
本学期我上了一堂研究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执教过程中,我对教材的编排进行了一个修改,备课时,我觉得站在学生角度,越特殊越容易理解,所以我先教学了正方体,再教学长方体,自己认为这样的思路比较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上完后,和工作室成员进行了研讨,我们一起讨论一般到特殊,还是特殊到一般的利弊在哪里,从中我更加清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材又有了新的认识。
三、思维的碰撞,促进成长。
每一次的活动中,工作室各个成员都能根据问题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讨,工作室的几次活动还请一些中学的骨干教师参与我们的活动,也让我们的活动更加有效,听听组内成员的感受,和中学老师探讨教学内容的纵向联系,我对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结构体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整个脉络更加清晰了。对我准确地把握教材有了更好的帮助。
四、努力的方向:
1.多写一些文章。每次活动后不能及时地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思,论文的撰写不够勤。
2.多上一些有质量的研究课。
3.多读一些专家名著。
对照自己一年[增]定的目标,感觉自己实在需要更加努力一些,希望明年能够做的更好吧。
黄瑛<GZ85.com/p>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名师工作室个人研修年度总结


光阴似箭,一个学年的名师工作室研修将要结束。回顾本学年来,感觉既忙碌又充实,感受颇深,收获也颇多。

一.从课堂教学活动中,吸取同行和导师们的精细的营养大餐。

只有在反复的实践教学中,理论才能得以证实和运用。因此,课堂教学才是我们的根本,上课、评课是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途径之一。这一年的时间里,工作室的许多学员都进行了上课、评课。本学期,我参与了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课前大家就《认识百分数》这一课进行了深入的教学研讨,张老师要求我重点参与课的点评工作。我上网查阅资料,认真阅读教学专著,最后悟出:这一课的教学实施着力于彰显数学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备课、听课、评课我觉得课堂教学设计的水平和理论水平都有所提高和进步。 二.从博客这平台,聆听同行们的专业引领,用心体验感悟。

平常上的最多的教育网站如教育在线、小学数学教学网等网站,里面有许多数学教育名家,致力于数学教学研究的大师们的博客,有新教育的实践,在那里我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专家学习、请教,同专家交流、对话。网络拉近了我们与大师的距离,他们的教育理念时刻激励着我,思想在一点点地发生着变化,灵魂深处总有股沸腾的潮流在涌动着。如何用生命去构筑属于孩子们的课堂 启发我去思考,思考数学,思考人生。

三.从教育教学专著中,夯实自身理论基础。

在工作室里浓浓的学习氛围深深的吸引着我。在张老师的引领和同伴的感染下,我的学习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利用所学来指导具体教学。这学年认真阅读了每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方法论》《为心灵解压》等,我觉得每一次都有很大的收获。教学反思是形成教学智慧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我在学习的同时注重联系实际,把先进的理念做法搬进课堂,随时反思,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做好读书卡;本学年撰写的《算法多样化的误区及其对策》获省优秀论文二等奖,《在自主探索中主动学习》发表于省级刊物《读写算》2011第18期;《算法多样化的误区及其对策》发表于省级刊物 《新课程》 2011.03;《猜疑,一朵雨做的云》发表于《靖江日报》;《算法多样化的误区及其对策》

荣获省优秀论文二等奖。参加了市名师工作室学习班(2011.7);2011年小学数学省级网络培训(2011.10);江苏省泰州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2011.7),被评为优秀学员。 上学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四.从培师活动中,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作为名师工作师的成员就要发挥辐射、引领、带头的作用。将自己的学习所得,自己的观点、理念、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徒弟交流探讨,并且指导徒弟一起备课。为了发挥好引领辐射作用我经常性地听徒弟的课,听课后及时和他们交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插漏补缺。对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本学期面向十多位新教师上了一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观摩示范课本人执教的找规律以儿歌、游戏等众多的教学情境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起了听课教师广泛好评;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半日开放活动,面向家长和外校老师老师上了一节数学课《小数乘小数》,得到了家长、老师的一致好评。参加了靖江市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承担了《认识百分数》的教学点评工作,并给农村的教师带去一些新理念。

这学年一路走来,我过的充实而快乐,每一次工作室的研讨活动都给自己带来诸多的思考与收获,让我在学习中成长,并在自我激励中坚持学习与提升。今后我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工作室活动,勤于实践,勇于探索,让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陈敏

2015工作室个人年度总结


我从XX年9月开始参加 “小学音乐朱xx名师工作室”,学习至今已有一学期的时间,能拥有这个机会实属幸运。既然朱老师将这意外的学习机会给了我,当时我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尽快提升自己。然而经过这一学期的工作室学习,我的收获远远超过了我最初的期望。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专业理论上得到更多地发展充实,而且工作上增强了自信心。我从心底里感谢朱老师和工作室的所有成员,我们在朱老师的引领下,互相帮助,互相探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回顾一学期工作仍历历在目,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素养
在工作室成立后,我们作了个人基本情况简介,朱老师为我们选了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方面与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书籍,让我们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同时我在完成教学工作后,更多时间进行广泛读书和学习阅读更多专业教学报刊杂志,从中获得最先进教学理念和最前沿信息。通过多次理论学习,我明白了以科研促教研重要性,更新了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素养,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教学水平。
二、注重课堂实践,提升教学能力
名师工作室的学习中我一直结合自己日常教学工作,时刻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照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行为。
今年,我一共上了两节市级公开课,一节溧阳市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公开课《锣鼓歌》,一节工作室上的公开课《牧童之歌》,均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另外,我还听了工作室领衔人和同行们上的一些公开课,课后大家的讨论积极热烈,各抒己见,真的是受益匪浅。
三、收获与遗憾
一学期以来在朱老师和学员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确实进步了不少。自己把名师工作室中学习到的内容不断应用于实践,取得了一些教学效果,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听完我的课也深有感触。
另外,我还积极撰写论文,并积极投稿发表,我所撰写的论文《注入新理念 焕发新活力》于XX年1月份发表于《新课程》。
此外,今年我所辅导的学生市级比赛也多次获奖,如:校园短剧《自救自护我做主》获常州市二等奖,器乐比赛长笛独奏《天路》和古筝独奏《浏阳河》获xx市三等奖。
然而,一学期的学习,也让我认识到,还有很多的问题是我以前没有思考过或是思考不深入还应进一步研究的;有很多东西是我以前忽略而现在发现是值得重视的;有很多领域是我以前望而却步但现在看来可以涉足的。我深知自己离真正的名师工作室的培养目标的距离还相差很远,自己身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我决心要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做到“扎实勤奋学习,踏实求真工作,实事求是研究”。要在每天的学习和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反思,挤时间阅读专业书籍,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水平,才能不辜负导师和同事对我的信任。
XX.1.13
年度成果:
1. 两节市级公开课《锣鼓歌》《牧童之歌》
2. 校园短剧《自救自护我做主》获xx市二等奖
3. 学生器乐比赛长笛独奏《天路》获xx市三等奖
4. 学生器乐比赛古筝独奏《浏阳河》获xx市三等奖。

教师个人工作室工作总结


教师个人工作室

积淀自我 引领成长

——2014—2015学年度"三名"工作室总结

安庆市迎江区龙狮桥乡中心学校 刘 芳

2015年7月,在流火的酷暑,亲眼目睹了创造56号教室奇迹的全美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雷夫·艾斯奎斯的风采,聆听了他激情澎湃的《因快乐而坚守 因自由而幸福》的主题演讲中,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教育的信仰——于学生而言,要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于同伴而言,要像大海中的灯塔,指引前进的方向。很荣幸的是,2013年8月被评为迎江区首届"名教师"的我,在2015年元月被评为区"优秀名教师工作室",有幸参加2015年迎江区名教师帮带新教师结对成长行动,被指派与长风中心学校2014年新进教师江末萍组成"结对成长工作室".回首这一年的工作,我的工作室先后发布日志390余篇,发表论坛研讨主题帖29个,参与话题讨论20余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阅读对话中积淀思想

一个人总有自己的高度,这决定于他所拥有的眼界。作为工作室主持人和业务校长,我倡导"学习常态化",首先要求工作室成员从适应与过渡、分化与定型、突破与退守、成熟与维持、创造与智慧五个时期重新定位自己专业发展阶段,并做好自我发展规划。经过分析,发现工作室成员基本处在三个阶段:2014年新进教师江末萍处在"适应与过渡"时期,我个人处在"成熟与维持"时期。为此,我提倡开展自主学习,不仅与结对帮带对象开展"每月共读一本书"活动,还悉心推荐不同教育教学专著供每学期选读。因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我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在线适时互动交流优势,按月发布读书心得到工作室"学习笔记"栏目。

一年来,我自费订阅了《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参考》、《中小学数学》、《中小学管理》4本专业期刊,每月必读;还利用假期研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爱的教育》、《名师课堂的生命高度》、《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等多部教育专著,陪女儿一起精心选购并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和梅子涵先生的《和懒惰说再见》、《永远只做对的事》等"遇见更好,我爱读书"暑期学生推荐书目,写下了《教育,更需要爱》、《爱,是一件幸福的事》、《教育无小事,细节定成败》等10余篇原创读书笔记。通过读书,我知道了名师的与众不同: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胸有成竹的做好课前准备;2.养成提前三分钟进教师的习惯,巧妙地运用课前三分钟;3.上承第一印象,以驭课堂学习之激情;4.以真实的自我了解自己的学生;5.开放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在书海里,我品读着特级教师窦桂梅、于永正、徐斌、李烈的,追寻着他们的成长足迹,仰视着他们的生命高度,学会了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价值体现。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通过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通过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决心要像他们一样以勇气开拓,以思想行走,以智慧追寻出自己教学生命的高度,以信念坚守出一方绚烂多姿的教育人生。

2015年元月初,我赴安徽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安徽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骨干队伍专项集中面授学习,写下了《信息化建设永远在路上》、《路在脚下》等数10篇培训日志,多篇日志入选《培训简报》;2015年暑期,先后参加了迎江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新闻摄影报道专题培训等多轮"靶向"培训学习,不仅记下了厚厚实实的两大本学习笔记,还写下了《教师,坚守信仰拥抱幸福》等多篇学习心得。

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与书相伴的日子,指尖在散发着悠悠墨香的纸张上随意拨动,心灵在书海里自由愉悦释放,带来精神的慰藉、头脑的充盈、思想的积淀、心扉的惬意与宁静。

二、在教学实践中扬帆前行

积淀了深厚的教育思想,必须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才能充分发挥最大"效应".一年来,我将自己积淀的扎实学科教学理论基础运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一名区级"名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心全意带领教师真抓实干,通过形式多样、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校本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工作室网络平台发布教学日志和研讨话题,努力让自己的工作室成为业务交流的平台、成为资源辐射的中心、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

1、让工作室成为业务交流的平台。

一年来,我将校本研修、区级"三定备课"活动、乡教学常规检查听评课活动与工作室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在个人工作室发布研修课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和听课笔记、评课材料200余篇,与校内、区内名师研究教材教法、研讨课例、交流思想,提升教师群体的业务水平。

作为学校业务校长,我根据乡镇中心学校的工作体制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诉求,制定教师培养与管理方案,指导青年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建立并推行"一出一进一主题"三级教研机制,力图在"实"与"新"上下功夫。一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定人、定时、定内容"地规范教研活动流程,实行出勤签到和定期统计公示制度,保证每一位学科教师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区级教学研讨活动和1次乡级专题教研活动;仅数学学科而言就先后4次分年级段带领教师参加在华二小、健康路小学、双莲寺小学、人民路小学、华一小等校举行的"以老带新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先后听课达10余节,指导各年级段教师参与评课交流,使原先村小从未走上发言席不敢开口评课的老师一个个勇敢地走到台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中肯的评价意见。一年来,我校1名数学教师承担低年级段教材分析任务,4名教师承担听课评课任务。二是组织"三名"教师、学科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共计30余人到苏大、安师大、合肥等地观摩学习名师教学风采,回校后通过专题讲座和示范教学的形式予以推广;三是一年来2次邀请数学教研员江玲来校举行《新教材专题培训》和《新课标学习实践》专场讲座,在音乐教研员丁苗的支持下,以"一节示范课+一场专题汇报"的形式在余桥小学举行区级研讨活动,亲自带头和校内3位"三名"教师一起开设乡级示范课、专题讲座;四是在学科教研员问诊把脉的基础上开展基于问题解决式的校本研修活动,聚集学校名师、教坛新星、骨干教师成立学科指导团队,帮助参赛教师和新进教师备课、磨课、研课,先后5次深入乡属三校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活动,听取了20余节乡属各校一线教师的数学课,并通过课后议课等方式引领全体教师参与双向听评课活动,从中取长补短,促进专业发展;依托学科教研组的间周教研例会和教师博客群组一月一话题网络研讨平台扎实推动"主题教研"的常态开展,倡导教师常态应用电子白板和"三环五步"教学模式授课。今年,我以第五届教师论坛和新时期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为契机,以"抱团取暖"形式将"三名"教师和骨干教师捆绑成立4个"教师论坛"研修小组,围绕主题结合实情撰写出立意高而深远的8000余字的演说材料,组织全体教师以跟帖回复形式参与交流学习,点击率和跟帖回复率高居全区榜首,深得区局领导和网络管理员的好评,在今年秋季的"区第五届中小学教师论坛"总结会上被点名表扬。一年来,在区第五届优秀博客评比中,学校荣获"优秀博客团队",1 个群组获"十佳博客群组",3名教师获"十佳博客教师";在2015年安庆市教育信息化大赛中,学校荣获全市唯一一个基层学校组织奖,有9名教师获微课、课例等级奖,获奖率高居全市榜首;另有陈群、张颖、李奥利等数10位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比赛和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奖,20余名教师在评选中获奖,9名教师被评为区"三名"教师,(7名教师申报第三届"三名"教师。

2014年秋季,小学数学所有年级将全部使用修订后的北师大第4版教材,特别是4——6年级教材编排内容有增减变化。为了帮助一线教师解读教材,更好地做好教学内容地衔接处理,10月16日下午,我邀请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江玲以《建设旨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个性发展的数学家园》为题面向全校数学教师开展教材分析专题讲座,我以《解读教材 改进教学 提升技能》为题题发布了约1500字的听课心得,引领一线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正确、灵活地处理教材,改进自己的教学,做到"清楚地教"、"轻松地教"、"高效地教",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2015年上半年,组织教师积极观看北师大教材网络培训观摩会;6月,我校被确定为安庆市"综合评价改革"第二批样本校,此后半年,我们通过参加教师《课标》培训会,引领一线老师了解《课标》、研读《课标》、践行《课标》;9月,再次邀请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江玲以《数学课标的学习与践行》为题面向全校数学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和效果检测活动。

2、让工作室成为资源辐射的中心。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此,我利用教育博客、个人工作室为中心打造网络教研交流平台,从而充分发挥优势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我经常将自己的听课感悟记录下来发布在"工作室"平台,供大家一起切磋。一年来,先后发表评课稿5篇。

电子备课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抄写负担中解放出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这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2014年底,教师"一人一机"工程的实施为我校电子备课的试行提供了设备上的支持。2015年春季,我吸取原先在城区学校开展教师电子备课的经验和有效做法,酝酿出台《龙狮中心学校教师电子备课实施方案(试行)》和《管理办法》,规范电子备课流程;同时集三校骨干教师力量分学科组建年级备课组,启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人人通"空间分学科开展同年级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在学校网站开辟电子备课专题版块搭建互连互通的链接平台,分层举办电子备课技能培训会和交流反馈会,积极推行教师电子备课活动。试行一学期后,学科覆盖面由原先的语、数、英三科延伸到小学所有学科和校本课程,教师参与率高达95%以上。在电子备课的管理上,我也带领着中心学校教务处和各校教导处积极探索行之有效、高效快捷的检查办法和评价体系,力求与教师的电子评价考核相结合。如今,我校教师100%参与网络备课和集体研讨,这种合作交流的备课方式一改以往纸质备课的"单兵作战",让老师们在与专家名师和同伴互助式的在线交流中实现思维碰撞和智慧分享,产生了"1+12"的效果。

3、让工作室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

为了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快速成长,我还努力让工作室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无论哪位教师承担示范观摩、讲学或赛课任务,我都集中校内优秀师资力量成立"名师指导团队",亲自担任团队负责人,采取"一人上课、共同设计、反复打磨、创造精品"的办法开展"共磨一课"活动。一年来,我先后参与指导青年教师任虹、江末萍等老师研课、磨课,及时记录真实过程并发布听评课心得,引领青年教师在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

2014年下半年,与区小数指导团队一起指导青年任虹参加2014年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课活动,荣获一等奖;2015年下半年,我顺利加入"市级名师江玲工作室",再次与团队成员一起指导任虹参加第十七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先后备课、听评课、模拟上课10余次,其执教的《"重复"的奥秘》一课以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清晰地板块设置,巧妙地内容衔接,精彩纷呈的课堂交流以及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征服了在场的评委和听课教师,荣获大赛一等奖。

在教育帮扶中生成智慧

名师工作室就是教师共同成长的一个精神家园。2014年10月24日,被区教研室抽调参加对长风乡将军小学开展为期一天的教学视导活动,在分别听取一年级数学活动课《6和7的加减法》和四年级数学课《有趣的算式》、一年级安全健康教育课《安全健康》后,我立即发布了3篇听课笔记和教学点评材料,并汇总视导情况形成1篇总体反馈意见和建议。另外,我还及时探索教育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并将纲领性文件、突出做法和典型经验整理、汇编形成文字材料发布到工作室,以期从学校管理层面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开展这样的教育帮扶活动,实现了两地学校之间、兄弟学校同行之间面对面的经验分享和思维碰撞,不仅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新型的平台,更能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

对于新手走向称职型的教师,专业引领的重点在于激发新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物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对教学实践进行及时的回味和总结,以便于更好地把握教学规律。自与长风柘林小学2014年新进教师江末萍结对后,我经常与江老师一起研课、磨课,仅这一学期,在指导江老师以《确定位置》一课执教区"以老带新 同课异构"第二学段研讨活动时,在"工作室"平台和QQ平台先后四次帮江老师修改教学设计、深入课堂听课3次、议课10余次,细到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悉心地指导,最终江老师以精致的设计、严谨的语言、扎实有效的课堂赢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课题研究中拔节成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在城区学校曾先后主持并参与过国家、省、市级多个课题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来到龙狮后,发现这里的课题研究氛围不浓,老师们有畏难情绪,于是我以"聚焦课堂,回归实践"的务实理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积极营造"让教育充满科研,让教科研充满思想"的研究氛围。我多方沟通协调,顺利将自己主持的2014年市级立项课题带到学校来做,还主动与课题经验丰富的绿地、四小等兄弟学校协作开展研究。2014年11月27日,成功举办课题研究成果推介暨立项课题开题展示活动,广泛推广已有课题成果,消除了老师们的顾虑,课题组成员由原先的20人增加到40余人,甚至部分老师自愿同时参加多个课题研究。成功开题之后,我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本着"在教中研,以研促教"的工作思路,组建"小学数学预习名师工作坊",带着课题主持人和各课题研究组长制定学期研究计划,广泛开展课堂教学观摩和课题理论培训和成果交流研讨;2015年5月19日,鉴于我校课题研究过程扎实、成果显著,由迎江区教研室主持的《"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总课题组率先在我校召开子课题现场推进会。课题研究的阶段收获,激发了教师科研热情,学校教科研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如今,老师们由以前被动地参加研究上升到主动申请主持课题,今年9月份,在我的大力倡导和鼓励下,红旗小学邵新国和陈晓红成功申报了一项市2015年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目前,1个区级课题进入结题成果总结阶段,2个在研市级课题按计划进行实验,今年1个新获批的市级课题正在筹划开题活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坚守奋斗,方能追逐梦想。正是我勇敢地迈向"名师"这一步,一年的摸爬滚打,有付出,有汗水,有成绩,有遗憾,有生长拔节的疼痛,也有幸福收获的快慰。我精心经营着"个人工作室"这个教育研究的基地、业务交流的平台、资源辐射的中心、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撰写的学科论文《展现知识形成过程 凸显数学教学本质》荣获安徽省2014年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信息化教学设计《比一比——平均数》获安庆市2014年六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一等奖;《微课——用数确定位置》获全国一等奖和安庆市信息化教学成果一等奖,个人成长经历被《安庆教育》-"人物专访"栏目刊登。

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迎江教育这片肥沃而深情的热土上,我愿携仰望与坚守于绚烂韶华,在名师专家深刻而宽广的阳光照耀下扬帆前行,在追逐梦想的光明大道上感受生命拔节成长的快乐,精心打造教师专业成长共同的精神家园。

"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