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子有方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7.15

教子有方读后感(精华6篇)。

当我们读作者的作品时,我们收获知识,更能得到人生的启示。 透过读书笔记,加深自己对文化底蕴的理解,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您推荐一个思维深刻有价值的“教子有方读后感”文章,我们感激您的阅读和支持也希望您能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圈!

教子有方读后感 篇1

听了全国劳动模范、河南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镦制领域总制造师余军伟《影响我人生中的六句话》,让我感受颇深,明白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首先余老师说到了,要接受自己以前平凡的生活。但不接受未来的自己依旧平凡。在普通的岗位,出色的完成任务,争做排头兵;在平凡的日子,留下踏实的足迹。所以他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变成现在镦制领军人物。

然后余老师分享了自己人生中的六句话。让我非常深刻的有三句:第一笨鸟要先飞,前提是任何时候做事都要用心,要多付出;第二注意细节、细节,对自己要求再高一点去完成,把细节做得尽善尽美;第三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这不就是工匠精神吗?在平凡的岗位上付出自己的全部,让自己成为一颗螺丝,虽小,但是作用极大,并且坚不可摧。

教子有方读后感 篇2

听了几位老师讲的《教子有方》教育讲座,现在把我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陪伴孩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可以进行亲子阅读,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也可以每周开一场家庭读书会,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演一演书里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带动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阅读不仅能够拓宽视野,而且丰富知识。现在的`考试越来越倾向于学科素养的考察,题目阅读量很大,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受益较大。不仅是文科考试需要很强的阅读能力,理科学习也需要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能促进思考,据观察,阅读量大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都好。

二、陪伴孩子参加劳动,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

在家的时间充足,可以教会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如物品如何摆放,卫生怎样打扫,怎样美化自己的房间……将这些生活必备的劳动技能都熟练掌握,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家里的物品坏了如何进行维修,劳动工具怎样使用,都可以教一教。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养养小动物,种一些绿植美化家庭环境。高年级的孩子还可以学习几样家常菜的做法,学会使用厨房电器,为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让孩子在家里有一个劳动岗位,家里有一样事情是归他管理的,增强家庭责任感。

三、帮助孩子将兴趣爱好转化成个人特长

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尚待萌芽的素质,这些素质就像火花,要点燃它,就需要火星。家长要想尽办法点燃这颗火花,让孩子的一切天赋和才能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专注练习,鼓励不断发展,享受兴趣爱好带来的快乐,逐渐形成个人特长。

四、督促孩子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

运动可以促进记忆力和专注力的提高,运动对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坚持每天下班后带着孩子进行半小时的运动,既能融洽亲子关系,又能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每天可以坚持跑步、跳绳、游泳、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锻炼。

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家长改变孩子也会改变。孩子一天天在成长,给我带来的感受也无法用言语表达。在今后孩子教育中我与孩子共同成长,给孩子一片自由独立的空间,让他们在欢乐的海洋里自由的飞翔。

教子有方读后感 篇3

我们陪伴孩子成长,孩子陪伴我们年轻

羡慕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可以成为孩子的骄傲,就像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诺贝尔奖章送给孩子,做好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所在周,我观看了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子有方”系列讲座,不管是航天员刘洋讲述自己与父亲的故事,还是全国劳模余军伟的成长历程,我都深刻意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未来就是拼爹拼妈。刘洋说:“小时候,爸爸看书,我就学着爸爸的样子看书。”余军伟说:“从小妈妈就告诉我笨鸟先飞,我也目睹了牧羊为生的父母生活的不易,从远方亲戚那里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后来刻苦学习,工作后,仍然踏踏实实。”孩子的身上,都是父母的影子。

第三讲主讲人朱丹先生为我们分享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育和教学任务都不可能完成。家长教育学,即父母关于怎样培养子女成人的初步知识,是整个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作为教师的我,对此真是感触颇深。

古语讲“子不教,父之过”,这是传统道德层面的家长教育学,而自2021年10月23日,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上升为法律层面。我不禁拍手称绝。这让我想到了今年所带的六年级学生中,有五个男生在五年级时因为偷窃被警察带去派出所,六年级上学期时又存在欺凌同学现象,问题最大的王某,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常年在外混迹江湖,他一个人在家,因为偷东西成为习惯,还有暴力倾向,惹得原本热心照顾他的邻居都躲避着他,并教育自家孩子远离他。与王某走得近的人只有村上比他大十几岁的社会不良青年和一个五十多岁的流浪汉。对于王某,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校教育也显得苍白无力,但是《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可以给我们寻到更广的解决办法,寻找到更多的帮助。

听第二讲发言者王元卓教授的讲座,我真是得拿个笔记本记录他的养娃经验了,难怪栗战书委员长都主动和他握手,并对他说:“两个女儿培养的非常优秀、非常成功。”让我很有共鸣的是这些话:我们陪伴孩子成长,孩子陪伴我们年轻、孩子帮我打开了尘封多年的技能、尽力为孩子打开更多的门┅┅

他手绘记录女儿日常、每个儿童节为女儿制作机器人当作礼物、做洋娃娃的服装、手工蛋糕、坚持7年种菜┅┅科学家的身份,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但是他仍在做一个优秀的爸爸,也许普通如你我的人会说:我们普通人,为生计奔波,哪有精力陪伴子女?那就是你为自己的懒惰找理由,第七讲主讲人吕红霞是位下岗工人,她的女儿因为发烧治疗不当而失去听力,她是怎么陪伴女儿一步步成长的呢?她的发言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了“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相对而言,我们的条件要比她家好,但还有太多家长以“赚钱养家”为借口,犯着“养而不教”的错误。国家出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立足社会现状,是孩子们的福音,更是社会的福音。

那么,家长该怎么“修身”呢?第三讲发言人朱丹给了我们建议:

一是我们要培养孩子大格局,不培养孩子小聪明,因为大可化小,小难养大,另外,小糊涂藏着大智慧,小聪明难有大格局。

二是希望要抱着平常心,失望通常是因为期望太高。

这也是我常常对学生们说的:踏踏实实做事,不耍小聪明,不要去做那个“插队”的人。

至于“圆滑世故”之类的,孩子们走到社会,经历不同,感悟不同,会自有分寸的。

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这次的“教子有方系列讲座”我是反复听了几遍,还边听边记笔记,父母学习很重要,我也要做个学习型妈妈,尽力做个能做孩子榜样的妈妈。

教子有方读后感 篇4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第一粒扣子,父母就要做好示范榜样。树有根,水有源,家长的做法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好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孩子在以后的学习、科研、做人方面都大受裨益。

从范广卿老师讲的培养孩子习惯方面,我学习到很多。他主要从两大方面来说孩子的习惯养成,第一是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第二是家长在孩子养成好习惯过程中做好榜样示范。

范老师教育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方面,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的成才之路至关重要。好的学习习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上课专心听讲;认真独立完成作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归纳总结。

培养规律生活的习惯。少有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作息;参加家务劳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慎重交友;有益健康的习惯。

作为家长,我们每位家长要负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引导孩子成为高责任、高智能、复合型的栋梁之才,以自立自信的健康人格和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立足社会、奉献社会。

教子有方读后感 篇5

伴随双减政策的实施,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已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今天观看学习了朱丹老师讲述的《家庭教育的三字经》,感触良多。教育与培养是彼此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父母的教与老师的教不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人父母要承担起三点使命生育、养育、教育。生育是基础,养育和教育父母是最好而且也是最难的使命。朱丹老师认为养娃应从三字经修、管、慈入手,填满养成教育的整个空间。

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修,自己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自己学习,因此家长需要修好自身,为孩子做好榜样。同时,对孩子的希望要抱有平常心。孩子有了一点成绩家长不要过于高兴;犯了错误也不要轻易发火,一方面要给孩子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错时要抓住时机,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其次要管,管好孩子,严格要求孩子。严是教育方法更是教育理念,但是管不是一味的严格,需要严宽相济。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既要严管,也要适当,积极引导孩子,做孩子的朋友,深入孩子的内心。最后还要慈,比管更难拿捏的是慈,给孩子满满的爱,但是一定要有原则,不溺爱,要把握好度,以爱为出发点,以慈滋养爱,培养孩子的能力。

培养一个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成长,家庭教育中最易做到的是付出金钱,最难做到的是花费心血,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是我们助力孩子成长的关键。

教子有方读后感 篇6

人是群居性动物,任何一个人类个体离开群体都无法独自存活。人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也无法实现种族延续,个人也将消亡。所以,无论何种原因,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往。

事实上,交往是人类的本能行为和需求。在很小的时候,孩子会更愿意与身边的亲人互动,到大一点,他们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就会降低,同时与同龄小朋友的社交渴望会大大增强。这也是他们正式进入社会交往时期的表现。

其实,孩子的正常社交,也是对于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很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比如说,孩子在通过与同龄孩子的游戏中,会涉及到很多玩法和规则,在对这些玩法和规则的学习、掌握以及运用的过程中,孩子的灵感更容易得到激发。同时,与同龄伙伴的交往,还有助于确立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心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及组织领导力、规则意识、规则系统的形成。因为孩子在与同龄孩子的交往中,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而只有在这种平等的相处关系中,孩子才能总结出相处中的道理以及需要遵循的规则,才能逐渐锻炼出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在符合自己发展规律的道路上顺利成长。

同时,家长不是单纯地放开孩子,让孩子去交往就可以了。在孩子与同龄伙伴的交往过程中,家长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及时了解孩子的交往对象,并适时地帮助孩子分析和解决一些孩子自己难以处理的问题。而要想让孩子愿意、主动跟你分享,平等和谐的氛围是必须的。每个人都愿意跟自己的知心朋友分享自己的想法、喜怒哀乐以及遇到的事情。如果你是以家长的强势或奴隶式的软弱对待孩子,那么孩子是不可能告诉你他内心真实的`想法的。另外,当家长发现或孩子主动告诉你他遇到的问题时,无论是多么让你暴跳如雷,或者按奈不住的事情,记住,首先要冷静,一定要压住自己的脾气和怒火,好好理清自己跟孩子的谈话方式。然后以一个朋友的态度跟孩子交谈,先注意倾听,听孩子讲完他遇到的事情经过以及所苦恼的问题,然后适时地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给出合适的意见,同时询问孩子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两方经过平等地讨论,达成合适的解决方法。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的意见,才会让孩子从心底里接受,从而用你建议的方法解决问题,接受你的正确引导,回归到正常的生长道路上去。

"教子有方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