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千人糕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8.05

千人糕教案精品十二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编制好的教案可以为学生的知识掌握提供必要的保障。探索“千人糕教案”这个主题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它们,如果您觉得本文有用请把它加入收藏夹中!

千人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桌”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2.默读课文,能借助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千人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识字,初步掌握用默读的方式了解米糕制作的过程。

2.能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蛋糕)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吗?(学生自由回答,师不予评价)

2.今天,我们的小作者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糕点,看看和我们平常吃的糕点有什么不一样吧!(板书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讲了些什么。

2.标注自然段,画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3.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1)重点认读:“蔗、汁”为翘舌音,“菜、算”为平舌音;“嘛”读轻声;“应”读一声;“的确”的“的”是多音字,读“dí”。

(2)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甘蔗”和“甜菜”。

4.指名朗读各段,思考课前质疑的问题是否得到解答,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5.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通过父子的3次对话,爸爸告诉孩子,千人糕是很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过渡:千人糕到底是怎样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三、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5自然段,想一想千人糕是什么样的。

2.分角色朗读这几段话。

3.思考下列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

(1)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指导朗读:第一句读出好奇、疑惑的语气,第二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3)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呢?(需要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做成的糕,互相讨论)

四、书写指导

1.学习“能、桌、味、买”四个生字。

能:左下部的“月”字撇画要改为竖画,右边两个“匕”字分写上下格,下“匕”略大。

味:右边“未”字,上横短,下横长,注意与“末”字区别。

买:起笔横勾居上居中,末笔要写成长点,而不是捺画。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

3.练习组词说句子。

4.查字典填空。

“能”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积累近义词。

好奇特别急忙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千人糕,但是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我们还没有找到答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研读第6~11自然段

1.指名读第6~9自然段。

(1)出示问题:千人糕是怎样做成的?

(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出示课本句子及千人糕制作流程图:千人糕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3)从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没有工人叔叔和农民叔叔以及其他人的合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是很难吃上这香甜的'“千人糕”的。)

2.读第10~11自然段。

出示句子: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1)比较词语:平常——平平常常(“平平常常”比“平常”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普通)

(2)指名说这句话的意思。(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3)练习说话。以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衣服、文具等)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由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创造出来的。

(4)小结: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创造出来。

3.齐读课文,思考: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珍惜劳动成果)

三、指导书写

1.学习“具、甘、甜、菜、劳”5个生字。

2.学生互相交流写字方法。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具:框内三短横等长,注意不要漏写。

甘、甜:带有相同的偏旁“甘”,都表示甜的意思。

菜:上“艹”下“木”,中间是“爫”。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执笔和写字姿势。

4.评议学生写的字,学生积累本课喜欢的词语。

[教学板书]

6千人糕

[教学反思]

《千人糕》一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让学生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呢?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考步入对课文的认识,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实现对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重口语表达训练,因为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能力的外延,在读中加以认识,在认识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

千人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美食——千人糕。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叫做“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我会读生字。(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nénɡ wèi mǎi jù ɡān zhī tián cài láo

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师生共同订正:

“甜”三拼音节,“菜”是平舌音,“汁”是翘舌音,“甘”是前鼻音,“能”为后鼻音。

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

ɡāo tè mɑ zhè áo suàn xiāo shòu dí què yīnɡ

糕特嘛蔗熬算销售的确应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翘舌音。

“应”:整体认读音节,后鼻音。

(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评价后再读。

3、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听爸爸讲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读一读生字,并扩词。

2、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加一加:“口+未”就是“味”,“舌+甘”就是“甜”,“艹+菜”是“菜”。

减一减:“实”减掉宝盖头上的的两个点,就是“买”。“熊”减掉“灬”就是“能”。“真”减掉“十”就是“具”。

换一换:“叶”去掉“口”,换成“氵”,就是“汁”。

猜谜语:“草桥飞云动”,是“劳”;“要知甜不甜,快去用舌舔一舔。”是“甘”。

3、自由组合学习生字,观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他们写正确、美观?

4、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说,师适当补充。

出示生字的田字格课件: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能”;右边的两个“匕”,是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具”上面不是“且”,要多一横。

“劳”注意不要漏掉中间的“冖”。

另外,“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甘”是独体字,横基本压住横中线上。

5、当小老师教,说说生字的笔顺,教师范写。

6、学生书写生字。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7、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说说好在哪里。

8、游戏巩固识字。

(1)“找朋友”。出示形旁和声旁,学生根据形旁和声旁组成生字。

(2)“我指你认”。一个学生指生字,一个学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词或句子。

(四)课堂回顾,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可真不小。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复杂的,到底有多复杂呢?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精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B讨论:这句话是什么句式?谁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

(这句话是反问句。它可以改说成:它的味道并不特别。)

C指导读句子。

读出反问的语气。

D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6—9自然段。

(1)指名读6—9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

自由读6—9自然段。回答下列提问:

A种大米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种子、农具、肥料、水……)

B糖是怎么来的?

(从甘蔗、甜菜中熬出来。)

C熬糖需要什么工具?

(工具、火)

D米糕做好后,怎么卖出去?

(包装、送货、销售)

E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6—9自然段。

3、精读第10、11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A比较词语:平常平平常常

(普普通通比普通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平常)

B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许多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C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许多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三)小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板书设计

6千人糕

米粉 米 稻子 农民

糖 甘蔗 甜菜 农民

熬糖 锅 煤 工人

米糕 包装 送货 销售 商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千人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1) 试读第一自然段。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 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 试读第三自然段。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 指名试读课文。

(4) 试读第四自然段。

A 提醒读准边音“劳”。

B 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2) 读后讨论。

千人糕教案(篇4)

《千人糕》是一篇文浅情深,易于理解的课文。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我首先想到的是重在对学生文化的认识,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这三方面加以理解。

一、 文化认识,共同努力互相协作。 全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要让学习懂得任何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考步入对课文的认识,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从客观上实现时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重口语训练,表达情感,因为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能力的外?在读中加以认识,在认识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

二、 知识积累。 所谓知识积累,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同旧有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链接,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加深理解。比如我在教学时,注重启发学生头脑中旧有的知识,在学习课文时,注重同学生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人文性、生活性,让语文学习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 情感熏陶,阅读拓展。 本节课我认为最好的设计就是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阅读的拓展。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丰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拓展,不仅仅体现为知识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实现情感的`接受,我发现当我打开这些传统节日时,学生眼中充满着新奇,这不是我们教学收到的最佳效果,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心的老师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情感上得到满足的学生,才能真正证明一堂课的成功。 学生不仅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了解,又增加了阅读兴趣,扩展了知识面,同时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还为第三单元《传统节日》一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学生的表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间有思维敏捷的,有后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感受到我的设计还应更大地面对全体学生,怎样才能把这一环设计好。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好课文的前提,但我们还应面对全体学生,把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好,把具体的操作过程要把握好,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今后更要注重体现达到目标教学中过渡目标的设置,一环扣一环,一脉相承。

千人糕教案(篇5)

一、说教材

《千人糕》一文以父子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告诉我们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孩子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和指导要点提示以及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认识“糕、特”等13个生字,会写“能、桌”等9个生字。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千人糕背后蕴含的意义。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选择了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在感悟文章的主旨,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明白许多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学法:结合本课蕴含深刻道理的特点,我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默读法、复述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

谈话导入。课的开始谈话,从糕点引入,让学生自由说吃过的糕点,提问质疑引入课堂。

(2)整体感知

老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内容,不用任何教具,依据孩子无意注意站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特点,为了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对故事内容的感知,通过听课文朗读,提出问题,课文是谁和谁的对话,谈话的内容是什么?

(3)品读课文

借助插图练说。借助课文的两幅插图,观察图画上的事物、人物,通过课件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从看图到看文字,找出讲述图画内容的句子。最后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体现了“学表达”的语言运用要求,需要学生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

(4)拓展延伸

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仿照课文进行说话,感悟课文的主题,让学生明白不仅是千人糕还是生活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供我们食用和使用。

五、板书设计

6 千人糕

大米 农民种的稻子加工

糖 甘蔗汁、甜菜汁熬

甘蔗、甜菜 人种出来的

米糕完成 包装、送货、销售

《千人糕》这个故事,主要的借助孩子经常吃到糕点,揭示一个生活哲理:每一样物品都凝聚了大量的劳动,享用时,应该对劳动者心生感激之情。延伸到国学诵读,特别是已学过的《悯农》,理解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粮食,爱护劳动成果。

千人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

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

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0千人糕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

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试读第二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自然段。

A、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出示句子: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指名试读课文。

(4)试读第四自然段。

A、提醒读准边音“劳”。

B、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下列生字加上音节。

()()()()

锅重吗厂

()()()

制劳碾

二、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师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有关知识。

(3)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怎么说是千人糕呢?

B、讨论: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把第一句话换个说法?

(两句话后面都是问好,但第一句话并不表示疑问,它可以改说成:这是普通的糕。第二句话表示的是疑问。)

C、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第二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D、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2、3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A、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B、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二句话,妈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C、指导读妈妈说的第一句话。

“怎么不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读?(用肯定的语气)

教师范读,指名读。

D、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三句话。

指名读句子,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这句话后面是感叹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E、小结第2自然段。

这段话告诉我们,做糕需要米粉,米粉来得不容易。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A、我们蒸糕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锅、煤、布)

B、锅、煤、布是怎么来的?

C、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人外,还有哪些人的劳动?

D、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三自然段。

E、小结第三自然段。

3、精读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

哪怕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米糕,也是成千上万人劳动的成果呀!

A、比较词语:普通普普通通

(普普通通比普通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普通)

B、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C、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D、小结: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得到。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劳:()()()()()

普:()()()()()

接:()()()()()

制:()()()()()

2、填空。

(1)“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因为,所以说是千人糕。

(3)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五、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同桌练习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引导自学生字字形。

要求:找出形近字。

找出难写难记的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哪些字与我们学过的字有点像?

重童米木吗妈广厂加功

(2)指名说哪些字笔顺难把握。

制重普

3、指导书写。

制:左宽右窄。

接、吗:左窄右宽。

重、厂、米:要居中写。

三、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两遍。

2、读一读,再抄写。

重阳劳动需要笑着说

中午制造还要接着说

3、比一比,再组词。

木()马()广()功()

米()妈()厂()加()

4、照样字写词语。

普通普普通通

()()

()()

()()

()()

千人糕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掌握多音字“的'”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

2、齐读课题《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在讲些什么?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糕、特、嘛、买、糖、蔗、汁、菜、熬、算、销、售、劳、的、确、应。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特、的、确、应、汁。

(1)比较认知“特”和“确”: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出示谜语帮助识记生字。)

(2)“的”字强调音节是“dí”,还有一个读音“de”。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的确”中读第一个音节。

(3)“应”字强调音节是“yīnɡ”,还有一个读音“yìnɡ”。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应该”中读第一个音节。

(4)“特”字也是左右结构的字。出示谜语,帮助理解生字。

(5)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生字“甘蔗”和“甜菜”。

5、猜谜语。

寺旁有头牛——特

加水十次——汁

石头一角——确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

1、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把句子读通顺。)

2、“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想一想如何才能读出“好奇”的语气。)

3、“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真好奇啊!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啊?)

4、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哦。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5、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6、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很想知道,你呢?)

7、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8、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朗读时注意顿号的停顿时间。)

9、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láo)动。”(注意把长句子读通顺、流利。)

10、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11、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原来是这样!,流利,读通顺哦!)

五、课堂展示

1、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

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B、讨论:

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

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C、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第二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

2、小组推荐优秀小选手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说说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千万人合力得来的,让我们心怀感恩吧。(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味、具、汁、劳”的注意要点。(预设:“具”三横不要少一横。“味”注意“未”上横短,下横长。“汁”想一想其它“氵”的字。“劳”注意偏旁下面没有一点。)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拼音练读。

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组词,大家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同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学习生字,说一说同一个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

7、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课文赏析

(一)品读第1—4自然段。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1、你在这些文本中读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千人糕”是什么呢?我也很好奇,小朋友们,你好奇吗?

4、为什么用“很多很多”呢?

5、在孩子的想象中,“千人糕”是怎样的呢?

(二)课堂展示

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A、提示语在前面,加:“”

B、提示语在中间,加“”,“”

C、提示语在后面,加“。”

(三)品读第5—9自然段。

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láo)动。”

1、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2、试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平常吃过的米糕为什么就叫做“千人糕”了呢?

4、“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5、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6、顿号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7、用上“就算……还得……”说一句话。

8、用上“要有……还得有……”说一句话。

9、仿照例子写句子。

AABB:平平常常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四)品读第10—11自然段。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

1、“才”,说明了“千人糕”制作的不易。

2、想一想“经过”的意思,并用上“……经过……”说一句话。

3、的确:确乎,确实。试着说一句话吧!

4、为什么叫它“千人糕呢”?

三、交流分享

1、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通过大家合作得来呢?(播放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

2、句式训练。

例:

看到“千人糕”,我想到了农民、稻谷、大米、甘蔗汁、包装……

看到“衣服”,我想到……

看到“铅笔”,我想到……

四、中心点击

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六、作业布置

1、写会本课生字。

2、把积累的好词好句子写到小本本上。

3、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写在“我的小本本上”。

千人糕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米粉米稻子农民

米糕锅、煤.工人

布农民、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字词、扩词、填空、照样子写词语。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6、千人糕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

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试读第二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自然段。

A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出示句子: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指名试读课文。

(4)试读第四自然段。

A提醒读准边音劳。

B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读后讨论。

千人糕教案(篇9)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美食——千人糕。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自然段序号。

(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师生共同订正:

“甜”三拼音节,“菜”是平舌音,“汁”是翘舌音,“甘”是前鼻音,“能”为后鼻音。

代表读,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

o tè m zhè áo suàn xio shòu dí què yn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翘舌音。

(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评价后再读。

3.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听爸爸讲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

读一读生字,并扩词。

2.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加一加:“口+未”就是“味”,“舌+甘”就是“甜”,“艹+菜”是“菜”。

减一减:“实”减掉宝盖头上的的`两个点,就是“买”。“熊”减掉“灬”就是“能”。“真”减掉“十”就是“具”。

换一换:“叶”去掉“口”,换成“氵”,就是“汁”。

猜谜语:“草桥飞云动”,是“劳”;“要知甜不甜,快去用舌舔一舔。”是“甘”。

3.自由组合学习生字,观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他们写正确、美观?

4.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说,师适当补充。

“能”;右边的两个“匕”,是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具”上面不是“且”,要多一横。

“劳”注意不要漏掉中间的“冖”。

另外,“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甘”是独体字,横基本压住横中线上。

5.当小老师教,说说生字的笔顺,教师范写。

6.学生书写生字。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7.交流反馈,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说说好在哪里。

8.游戏巩固识字。

(1)“找朋友”。出示形旁和声旁,学生根据形旁和声旁组成生字。

(2)“我指你认”。一个学生指生字,一个学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词或句子。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千人糕的复杂制作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收获可真不小。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课文讲了什么。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复杂的,到底有多复杂呢?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精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C指导读句子。

读出反问的语气。

D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6-9自然段。

(1)指名读6-9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E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6-9自然段。

3.精读第10、11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B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许多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C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许多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三)小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

Gz85.com编辑推荐

千人糕教案锦集五篇


教师将主要教学内容从课本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编写教案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案课件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题为“千人糕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并建议您将本文保存下来以便参考!

千人糕教案(篇1)

一、说教材

《千人糕》一文以父子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告诉我们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孩子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和指导要点提示以及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认识“糕、特”等13个生字,会写“能、桌”等9个生字。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千人糕背后蕴含的意义。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选择了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在感悟文章的主旨,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明白许多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学法:结合本课蕴含深刻道理的特点,我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默读法、复述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

谈话导入。课的开始谈话,从糕点引入,让学生自由说吃过的糕点,提问质疑引入课堂。

(2)整体感知

老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内容,不用任何教具,依据孩子无意注意站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特点,为了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对故事内容的感知,通过听课文朗读,提出问题,课文是谁和谁的对话,谈话的内容是什么?

(3)品读课文

借助插图练说。借助课文的两幅插图,观察图画上的事物、人物,通过课件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从看图到看文字,找出讲述图画内容的句子。最后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体现了“学表达”的语言运用要求,需要学生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

(4)拓展延伸

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仿照课文进行说话,感悟课文的主题,让学生明白不仅是千人糕还是生活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供我们食用和使用。

五、板书设计

6 千人糕

大米 农民种的稻子加工

糖 甘蔗汁、甜菜汁熬

甘蔗、甜菜 人种出来的

米糕完成 包装、送货、销售

《千人糕》这个故事,主要的借助孩子经常吃到糕点,揭示一个生活哲理:每一样物品都凝聚了大量的劳动,享用时,应该对劳动者心生感激之情。延伸到国学诵读,特别是已学过的《悯农》,理解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粮食,爱护劳动成果。

千人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

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

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0千人糕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

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

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试读第二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自然段。

A、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出示句子:

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

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指名试读课文。

(4)试读第四自然段。

A、提醒读准边音“劳”。

B、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下列生字加上音节。

()()()()

锅重吗厂

()()()

制劳碾

二、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师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有关知识。

(3)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怎么说是千人糕呢?

B、讨论: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把第一句话换个说法?

(两句话后面都是问好,但第一句话并不表示疑问,它可以改说成:这是普通的糕。第二句话表示的是疑问。)

C、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第二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D、指名试读,齐读。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2、3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A、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B、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二句话,妈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C、指导读妈妈说的第一句话。

“怎么不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读?(用肯定的语气)

教师范读,指名读。

D、指名读妈妈说的第三句话。

指名读句子,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这句话后面是感叹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E、小结第2自然段。

这段话告诉我们,做糕需要米粉,米粉来得不容易。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A、我们蒸糕需要哪些东西?

(板书:锅、煤、布)

B、锅、煤、布是怎么来的?

C、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人外,还有哪些人的劳动?

D、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要用谈心的语气读,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感叹的语调,“还”要重读。

齐读第三自然段。

E、小结第三自然段。

3、精读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

哪怕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米糕,也是成千上万人劳动的成果呀!

A、比较词语:普通普普通通

(普普通通比普通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普通)

B、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C、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D、小结: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得到。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劳:()()()()()

普:()()()()()

接:()()()()()

制:()()()()()

2、填空。

(1)“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因为,所以说是千人糕。

(3)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五、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同桌练习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引导自学生字字形。

要求:找出形近字。

找出难写难记的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哪些字与我们学过的字有点像?

重童米木吗妈广厂加功

(2)指名说哪些字笔顺难把握。

制重普

3、指导书写。

制:左宽右窄。

接、吗:左窄右宽。

重、厂、米:要居中写。

三、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两遍。

2、读一读,再抄写。

重阳劳动需要笑着说

中午制造还要接着说

3、比一比,再组词。

木()马()广()功()

米()妈()厂()加()

4、照样字写词语。

普通普普通通

()()

()()

()()

()()

千人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掌握多音字“的'”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

2、齐读课题《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在讲些什么?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糕、特、嘛、买、糖、蔗、汁、菜、熬、算、销、售、劳、的、确、应。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特、的、确、应、汁。

(1)比较认知“特”和“确”: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出示谜语帮助识记生字。)

(2)“的”字强调音节是“dí”,还有一个读音“de”。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的确”中读第一个音节。

(3)“应”字强调音节是“yīnɡ”,还有一个读音“yìnɡ”。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应该”中读第一个音节。

(4)“特”字也是左右结构的字。出示谜语,帮助理解生字。

(5)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生字“甘蔗”和“甜菜”。

5、猜谜语。

寺旁有头牛——特

加水十次——汁

石头一角——确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

1、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把句子读通顺。)

2、“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想一想如何才能读出“好奇”的语气。)

3、“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真好奇啊!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啊?)

4、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哦。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5、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6、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很想知道,你呢?)

7、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8、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朗读时注意顿号的停顿时间。)

9、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láo)动。”(注意把长句子读通顺、流利。)

10、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11、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原来是这样!,流利,读通顺哦!)

五、课堂展示

1、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

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B、讨论:

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

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C、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第二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

2、小组推荐优秀小选手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说说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千万人合力得来的,让我们心怀感恩吧。(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味、具、汁、劳”的注意要点。(预设:“具”三横不要少一横。“味”注意“未”上横短,下横长。“汁”想一想其它“氵”的字。“劳”注意偏旁下面没有一点。)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拼音练读。

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组词,大家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同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学习生字,说一说同一个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

7、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课文赏析

(一)品读第1—4自然段。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1、你在这些文本中读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千人糕”是什么呢?我也很好奇,小朋友们,你好奇吗?

4、为什么用“很多很多”呢?

5、在孩子的想象中,“千人糕”是怎样的呢?

(二)课堂展示

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A、提示语在前面,加:“”

B、提示语在中间,加“”,“”

C、提示语在后面,加“。”

(三)品读第5—9自然段。

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láo)动。”

1、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2、试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平常吃过的米糕为什么就叫做“千人糕”了呢?

4、“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5、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6、顿号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7、用上“就算……还得……”说一句话。

8、用上“要有……还得有……”说一句话。

9、仿照例子写句子。

AABB:平平常常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四)品读第10—11自然段。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

1、“才”,说明了“千人糕”制作的不易。

2、想一想“经过”的意思,并用上“……经过……”说一句话。

3、的确:确乎,确实。试着说一句话吧!

4、为什么叫它“千人糕呢”?

三、交流分享

1、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通过大家合作得来呢?(播放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

2、句式训练。

例:

看到“千人糕”,我想到了农民、稻谷、大米、甘蔗汁、包装……

看到“衣服”,我想到……

看到“铅笔”,我想到……

四、中心点击

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六、作业布置

1、写会本课生字。

2、把积累的好词好句子写到小本本上。

3、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写在“我的小本本上”。

千人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掌握多音字“的”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

2、齐读课题《千人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在讲些什么?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糕、特、嘛、买、糖、蔗、汁、菜、熬、算、销、售、劳、的、确、应。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特、的、确、应、汁。

(1)比较认知“特”和“确”: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出示谜语帮助识记生字。)

(2)“的”字强调音节是“dí”,还有一个读音“de”。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的确”中读第一个音节。

(3)“应”字强调音节是“yīnɡ”,还有一个读音“yìnɡ”。要注意区分开,在文中的词语“应该”中读第一个音节。

(4)“特”字也是左右结构的字。出示谜语,帮助理解生字。

(5)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生字“甘蔗”和“甜菜”。

5、猜谜语。

寺旁有头牛——特

加水十次——汁

石头一角——确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

1、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把句子读通顺。)

2、“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想一想如何才能读出“好奇”的语气。)

3、“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真好奇啊!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啊?)

4、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哦。这句话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5、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6、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很想知道,你呢?)

7、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8、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朗读时注意顿号的停顿时间。)

9、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láo)动。”(注意把长句子读通顺、流利。)

10、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11、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原来是这样!,流利,读通顺哦!)

五、课堂展示

1、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A、出示:

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B、讨论:

这两句话是什么句式?

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C、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第二句要用肯定的语气读。

2、小组推荐优秀小选手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说说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千万人合力得来的,让我们心怀感恩吧。(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味、具、汁、劳”的注意要点。(预设:“具”三横不要少一横。“味”注意“未”上横短,下横长。“汁”想一想其它“氵”的字。“劳”注意偏旁下面没有一点。)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拼音练读。

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组词,大家进行开火车。

5、出示多音字、同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学习生字,说一说同一个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

7、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课文赏析

(一)品读第1—4自然段。

导学:同学们看到题目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个“千人糕”好不好?一起来学习《千人糕》。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1、你在这些文本中读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千人糕”是什么呢?我也很好奇,小朋友们,你好奇吗?

4、为什么用“很多很多”呢?

5、在孩子的想象中,“千人糕”是怎样的呢?

(二)课堂展示

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A、提示语在前面,加:“”

B、提示语在中间,加“”,“”

C、提示语在后面,加“。”

(三)品读第5—9自然段。

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吃过的米糕嘛(mɑ)!您给我买(mǎi)过。”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还加了糖(tánɡ)。”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xiāo)售(shòu),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láo)动。”

1、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2、试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平常吃过的米糕为什么就叫做“千人糕”了呢?

4、“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5、观察一下标点符号的用法。

6、顿号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7、用上“就算……还得……”说一句话。

8、用上“要有……还得有……”说一句话。

9、仿照例子写句子。

AABB:平平常常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四)品读第10—11自然段。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bǎi)在我们面前。”(大家的力量!)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dí)确(què)应(yīnɡ)该叫‘千人糕’啊!”

1、“才”,说明了“千人糕”制作的不易。

2、想一想“经过”的意思,并用上“……经过……”说一句话。

3、的确:确乎,确实。试着说一句话吧!

4、为什么叫它“千人糕呢”?

三、交流分享

1、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通过大家合作得来呢?(播放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

2、句式训练。

例:

看到“千人糕”,我想到了农民、稻谷、大米、甘蔗汁、包装……

看到“衣服”,我想到……

看到“铅笔”,我想到……

四、中心点击

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千人糕》”,一起来闯关吧!

六、作业布置

1、写会本课生字。

2、把积累的好词好句子写到小本本上。

3、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写在“我的小本本上”。

千人糕教案(篇5)

《千人糕》是一篇文浅情深,易于理解的课文。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我首先想到的是重在对学生文化的认识,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这三方面加以理解。

一、 文化认识,共同努力互相协作。 全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要让学习懂得任何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考步入对课文的认识,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从客观上实现时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重口语训练,表达情感,因为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能力的外?在读中加以认识,在认识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

二、 知识积累。 所谓知识积累,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同旧有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链接,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加深理解。比如我在教学时,注重启发学生头脑中旧有的知识,在学习课文时,注重同学生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人文性、生活性,让语文学习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 情感熏陶,阅读拓展。 本节课我认为最好的设计就是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阅读的拓展。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丰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拓展,不仅仅体现为知识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实现情感的`接受,我发现当我打开这些传统节日时,学生眼中充满着新奇,这不是我们教学收到的最佳效果,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心的老师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情感上得到满足的学生,才能真正证明一堂课的成功。 学生不仅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了解,又增加了阅读兴趣,扩展了知识面,同时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还为第三单元《传统节日》一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学生的表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间有思维敏捷的,有后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感受到我的设计还应更大地面对全体学生,怎样才能把这一环设计好。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好课文的前提,但我们还应面对全体学生,把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好,把具体的操作过程要把握好,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今后更要注重体现达到目标教学中过渡目标的设置,一环扣一环,一脉相承。

中班音乐教案(精品十二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设计教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关爱和支持。接下来我将向大家推荐这篇有关“中班音乐教案”的优秀文章,此页面仅供参考请以实际为准!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情节熟悉音乐,并随着音乐的变化换动作,学玩音乐游戏《风中的小鸭》。

2、创编刮大风和刮小风时的动作。

3、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共享游戏的快乐。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在优美抒情的《化蝶》乐曲声中,边做蝴蝶飞舞边愉快地进入教室与同伴交往。(事先请几位小朋友坐在教室中,表示“花”,进行蝴蝶找花的活动)

2、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a、齐唱歌曲

b、进行简单的表演

3、学玩音乐游戏。

a、欣赏故事:早晨,鸭妈妈带着她的宝宝们,摇摇摆摆地来到草地上走走,

到池塘里游游,走走,玩得真高兴。突然,天变了,刮风了,风一会大,一会儿小,鸭宝宝们吓得不知如何是好。鸭妈妈说:“孩子们!别害怕,只要我们紧紧地抱住大树,躲在大石头后面,大风就不会把……。

b、倾听音乐,感知乐曲ABA结构,并联想故事情节。

c、在座位上做随乐动作。A段音乐用双手食指合拍地点双腿,表示鸭走和自

由游泳动作。B段音乐控制不动。

d、在教室内自由找空间做鸭子游泳动作,B段音乐控制不动。

e、创编括风动作。

倾听B段音乐,区分乐曲中的力度变化,并随乐动作,教师反馈部分幼儿

动作,供幼儿交流、学习。

f、全体幼儿随B段音乐做括风动作。

g分角色游戏。

部分幼儿扮“风”坐在座位上,其他幼儿扮演小鸭,随乐游戏。

h、交换角色。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一次,班里的小朋友拿了一个青蛙发条玩具来幼儿园玩,当时孩子们对这个玩具很感兴趣。并且还跟着小青蛙跳跃的节奏点头、拍手,直到发条松了小青蛙停下来为止。我从中得到了启发,想利用发条玩具不同的节奏,设计一个创意节奏活动。但是,这种发条玩具现在市场上已经很少了,为了顺利的进行这次活动,我通过各种办法,终于找到了各种发条玩具,并且他们运动的速度也有区别。有些是快速的运动然后马上停止;有些是先快然后渐渐地慢下来,最后停止。我根据发条玩具不同的运动速度,设计了相应的、形象地节奏谱,并且用薯片筒穿上橡皮筋来做发条,作为活动中游戏的道具。材料选择的创意性和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成为本次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玩发条玩具,感知他们不同的节奏特点。

2、理解一些发条玩具从快到慢、最后停止的节奏类型,并能在音乐声中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进行表现。3、初步感知速度的概念,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曾玩过发条玩具。

2、发条龙虾一只。

3、发条青蛙、玩具发条人手一份。

4、录有拧发条声音的音乐,配班老师弹奏一段从快到渐慢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把玩青蛙发条玩具,感知他的节奏特点。

1、观察青蛙发条玩具。

(1)、你是怎样让小青蛙跳起来的?

(2)、小青蛙是怎么跳的?

(3)、小青蛙跳的时候节奏是怎样的?教师小结:小青蛙跳的时候一直都是按xxxx的节奏,然后就停住了。

2、出示青蛙发条玩具跳的节奏谱,请幼儿跟着节奏学青蛙跳。

(二)、出示龙虾发条玩具,让幼儿观察他的节奏特点。

1、观察龙虾发条玩具。

(1)、小龙虾跳的时候节奏是怎样的。教师小结:小龙虾爬的时候先是快的,再一点点、一点点的慢下来,最后停住了,如果你用手去碰碰他,他会再动一下的。

2、出示龙虾发条玩具爬的节奏谱,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反复练习。

(三)、我是发条玩具。

1、能根据先快后渐慢最后停止的节奏类型进行表演。当我们给发条玩具上满发条时,他就会按照不同的节奏来跳舞,现在我们也来做发条玩具好不好!那么,你想做什么发条玩具?

2、戴上大发条,合作游戏。

中班音乐:母鸡孵蛋

活动目标:1.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2.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母鸡孵蛋的音乐,鸡蛋三个,三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

(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笔。

2.铃鼓、丝巾每个小朋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熟悉歌曲《母鸡孵蛋》歌曲旋律

师:今天母鸡要孵蛋了,我们来听听母鸡孵了几个蛋?

教师《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进场。

师:母鸡孵了几个蛋?

二、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师:你们看看母鸡的蛋都一样吗?

1.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为什么?

(2)倾听棒棒小鸡的叫声,教师用简单图示表示,幼儿模仿。

(3)鼓励幼儿唱出有力的声音。

(4)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并演唱。

2.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师:这只鸡喜欢打嗝,它的名字叫打嗝鸡。

(1)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教师用笔画出打嗝鸡的叫声。

(2)幼儿学会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3)唱歌时对着别人打嗝礼貌吗?怎样能让别人听不到打嗝的声音?

(4)练习唱准小节末拍的休止符。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听听害羞鸡唱歌是什么样子的?

(1)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

(2)师:害羞鸡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是这么样的?他的声音呢?

(3)学习害羞鸡唱歌

4.集体歌唱,模仿三种小鸡的叫声。

师:这三只小鸡的叫声合起来是一首好听的歌呢,名字叫《母鸡孵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三、介绍铃鼓和丝巾的特点,用铃鼓和丝巾表现各种特征的小鸡叫声。

1.师:你们觉得丝巾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小鸡?铃鼓呢?

什么样的声音可以给棒棒鸡伴奏?

怎样给打嗝鸡伴奏?到了打嗝的地方可以怎么办?

怎样给害羞鸡伴奏?

2.借助乐器、道具表现歌曲《母鸡孵蛋》。

四、拓展经验

出示双胞胎小鸡

师:鸡妈妈除了孵出了那三只小鸡,还孵出了这对双胞胎小鸡。听听他们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师范唱双胞胎小鸡的叫声。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表情歌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AB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风格,尝试用大象和小鸟的动作进行表现。

2、在活动中听辨高低音,并用肢体、乐器的方式感应音乐的欢快和缓慢。

活动准备:

ppt、大象和小鸟的胸饰若干、音乐、手鼓、沙锤。

活动过程:

导入1、故事:出示ppt森林背景(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大象和小鸟》,大森林的早晨空气真新鲜,小动物们都还没有睡醒,这时突然传来一阵沉重的声音"咚、咚、咚、咚"。树上的小鸟被吵醒,(出示小鸟图片)揉了揉眼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来了。(小朋友们猜猜有可能是谁来了?真棒,猜对了,是大象来了。)出示大象图片。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咚、咚、咚、咚"对小鸟说:起床了,我们一起做早操吧。小鸟拍拍翅膀说"好呀好呀"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师问:你们觉得大象的'声音听起来应该是怎么样?

幼答:(很粗、很沉、很低)师问: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相比怎么样?

幼答:(轻巧、很细、很好听)

二、听音乐《小鸟和大象》,引导幼儿理解和区分小鸟和大象两种音乐角色的不同。

1、分别倾听A段与B段音乐,初步感受音乐问:(1)在刚刚这两段音乐里听到了什么?(大象和小鸟的声音)(2)怎么听出来的?(粗的是大象的声音,细的是小鸟的声音)小结:在我们刚刚的听的音乐里有两种声音,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听到的大象的声音,听起来很沉,很低,更重,就像在地上走路;高音就像我们听到的小鸟的声音,很清脆,像小鸟在天上飞翔问:在音乐里是谁先出来呢?(大象)然后又出来的是谁呢?(小鸟)再接着呢?(大象)再接着呢?

(小鸟)在音乐的后半段,有什么变化呢?(大象和小鸟同时出现)2、再听音乐,验证第一次听的对不对。听到大象的声音,就伸出手来左右划;听到小鸟的声音,就扬起手来在天上飞。

三、游戏将小朋友分成两队,并分别戴上大象和小鸟的图片。

问:听到大象的声音时,小鸟怎么办?

听到小鸟的声音时,大象怎么办?

(听到大象的音乐时,小鸟不动;听到小鸟的音乐时,大象不动;听到大象和小鸟的音乐时,一起动。)(音乐结束:每一个小鸟找一个大象做朋友)

四、听辨乐器音色,并用乐器进行合奏师:有两个乐器宝宝,它也想来给你们伴奏。你们认识他们吗?(手鼓、沙锤)敲打鼓,你们觉得她应该给你们哪一队伴奏,为什么?那沙锤呢?——(第四遍音乐)高音:沙锤低音:手鼓鼓大象组拿手鼓,小鸟组拿沙锤,跟着音乐合奏表演。

五、活动结束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离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2、体验做中班小哥哥,小姐姐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歌曲磁带,帮助小弟弟小妹的图片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引发幼儿帮助小弟弟,小妹妹的愿望。

这几天幼儿园里为什么这么多的哭声呢?小弟弟妹妹为什么哭呢?

你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是什么样呢?

现在我们成哥哥姐姐的应该怎么做呢?

2、幼儿讨论,想想帮助弟弟妹妹的办法。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方式来安慰小弟弟妹妹。激发幼儿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3、看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图片中发生的事。

图片中的小娃娃怎么了?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小娃娃跌到了,哭了,要找妈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说出"我快快的跑过去,抱起小娃娃,把她送回家"4、学唱歌曲。

我们把图片中的故事给唱出来吧

(1)老师弹琴,幼儿用"啦"跟着哼唱,熟悉旋律。

(2)对照图片,教师教幼儿唱一遍。

(3)请幼儿对照图片,一句一句唱一遍,不熟悉的句子教师领唱。

5、用各种方式唱歌。集体唱,分组唱,加上动作表演唱。

6、交流讨论,帮助了小弟弟小妹妹后感觉怎么样?是什么样的心情?进一步激发幼儿关爱的愿望。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轻松、愉快、有趣。首先,选材非常好,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自由表达”和“创造性表达”,利用“哭声”设置悬念,然后根据歌曲内容自由表演,其次,这个活动设计层次非常清晰,时间安排合理,过渡非常自然,动静交替,教师教学技巧掌握得非常恰当。第三、教师早各个环节的设计非常用心。如:活动开始部分,设计悬念,由哭声引入主题,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初步理解歌词意思,使活动有了悬念,激发幼儿去想、去思维,活动结束部分,一般教师的结束语比较格式化,而这个活动中,教师却用了“你们说一说当你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做?”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兴趣盎然,这与活动设计科学合理,用材恰当,真正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以及教师的教学技巧是分不开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运用图片感受并理解音乐ABA曲式的歌。

2、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A段农夫耕作的快乐及B段花儿长大的喜悦,感受活动中角色扮演带来的快乐。

重点:感受活动中角色扮演带来的快乐及花儿长大的喜悦。

难点:运用图片感受并理解音乐ABA曲式的歌。

活动准备

磁带音乐,白毛巾,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看PPT图示听音乐

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是怎么样的?

二、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表演

借用小椅子当作农民伯伯的花园,男女轮流扮演花儿及农夫。

三、看图示《花儿开了》

1、随音乐做动作,从种子—发芽——花蕾——花开,逐次做出优美的动作。理解花种子躺在泥土里发芽了,开花了。

2、再次倾听音乐,教师口述音乐场景做动作,幼儿跟学。有浇水的声音,铲除的声音……

3、引导发现前后段是相同的节奏曲式,中间一段花开的音乐。

提问:你有没有听出来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四、角色表演

1、一位教师扮演农夫客串游戏,带领小农夫们去浇水,看花。

2、男女互换角色进行游戏,直至农夫把花儿带回家。

总体分析:

1、教师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使幼儿走入了角色表演当中,沉浸在农夫耕作的欢乐的氛围中。

2、教师的肢体动作形象、生动、优美。

3、音乐欣赏时,我觉得幼儿发挥自己想象的较少,可适当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加入幼儿自己的动作。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节很成功的音乐课,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很值得我们新老师的学习借鉴。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RAP(说唱)的语感和体态动作学唱歌曲,感受RAP的风格。

2、在师幼合作表演中感受RAP的热情奔放。

3、通过师幼互动找准节奏,把握节奏型。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Rap的伴奏、图谱,鱼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谜语导入吸引幼儿的兴趣师:今天蔡老师带来一个新朋友,但它现在不出来想让小朋友们猜一猜他是谁?老师说个谜语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好么:凸眼睛,阔嘴巴, 尾巴要比身体大,能行万里路,不能离开水。它就是小鱼(球球),今天啊他带来一首关于他自己的歌,我们来听一听?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小鱼球球的歌曲跟平时我们唱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啊?(它的歌词是说出来的,不是唱出来的)下面跟老师先学这样说一说歌词好么(出示歌词)

(二)熟悉并能形象的理解、表现歌词

1:教师先示范读(带节奏)师:先听蔡老师读一遍,仔细听,看看诗歌里一共出现了几条鱼?(三条)

2:引导幼儿跟读师:跟蔡老师一起读好么?注意要跟蔡老师一样的语气语调哦!

3:幼儿形象地表现歌词师:这有三条鱼,可是这三条鱼的心情是一样的么?第一条鱼怎么样?谁愿意来表现下孤单?第二条鱼来了以后呢?第三条来了以后呢?

(三)出示图谱初步感知节奏

1、师:你们发现了么?刚刚我们在读这首诗歌的时候是跟着一定的节奏来的呦,你们看这是什么啊(图谱),对了,这就是这首诗的节奏哦,来我们试试是不是呢,先跟老师打一遍这个节奏好么?

2、歌词与节奏相对应幼儿初次尝试演唱(教师先贴前一句歌词的谱,其余的幼儿来操作)

(四)跟随音乐伴奏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演唱。

师:你们发现哪里是重复出现的了么?是不是每句歌词结束都加了"呦呦,在xx"其实这种跟着音乐节奏说歌词的表演形式叫rap(说唱)

2、教授手势与身体动作:

师:蔡老师在唱的时候身体有什么动作么?(手不一样,身体摆动)对,在唱这种风格的音乐时就要身体动起来。

3、歌词接龙师:下面我们来玩歌曲接龙的'游戏好么?

○1老师前半节幼儿后半节师:老师唱前面的歌词你们唱后面,然后我们一起说"呦呦,在xx"好么?

○2幼儿前半节,教师后半节

○3男生唱歌词,女生加"呦呦,在xx"

○4女生唱歌词,男生加"呦呦,在xx"4、加快速度再次演绎歌曲师:现在我们要加快速度喽,看小朋友们能不能跟上哦,老师先唱一遍,等下看谁愿意来挑战蔡老师好么?仔细听哦。下面谁愿意来挑战我呢?(幼儿自由表现)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表现的都不错哦,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什么风格的歌?叫什么来着?(rap)今天回家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唱一唱我们今天新学的歌好么?告诉他们这是rap,不要忘了rap的经典手势哦。

教学反思

1,过程中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很到位,也能准确地感受不同的情绪,但感染力欠缺。

2,老师将这个活动完成了,但没有关注到孩子想象的空间,比如,孩子还会选择更多的鱼,4,5,6,7,8,100,1000,等等,孩子们还可以说说平时职到的鱼类。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唱《顽皮的猴子》,体验并初步学习表现歌曲的诙谐和幽默。

2、在倾听和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准备:

图片两张,猴子头饰三个,创口贴若干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熟悉歌词。

(1)出示图片①,通过观察了解图片内容。

(2)教师边示范教具,边范唱歌曲前三段内容,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2、学唱歌曲:

(1)边玩手指游戏边唱歌。

(2)运用声势教学鼓励幼儿积极投入活动。

(3)请三名幼儿扮演猴子表演游戏,全体幼儿伴唱。

(4)全体幼儿玩"三只猴子"游戏。

(5)出示图片②,教师演唱歌曲第四段,并提问,他们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3、教师小结:在床上跳很危险,我们幼儿园的蹦蹦床又大又漂亮,那里比较安全……在自然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谱的形式,初步学会唱歌曲,并能唱准切分音符。

2、运用分角色演唱以及看简单的节奏谱说唱“没关系”的方式,激发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3、理解歌词意义,懂得主动说“对不起、没关系”。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对不起没关系》的节奏谱、歌词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歌词内容并学习歌曲《对不起没关系》

(一)学念歌词。

今天,潘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名字叫《对不起,没关系》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1、教师说唱一遍歌词,边说边在节奏谱下出示相应的小图片。

逐一提问:

(1)故事里面有谁?在干什么? (“我和小刚在一起做游戏。”)

(2)他们做游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一不小心我把他绊倒在地)

(3)我急忙扶起他的时候说了句什么话?(我急忙扶起他说声对不起)

(4)我说了“对不起”,他应该怎么说呢?(他笑着对我说没关系)

2、师幼一起完整的念一遍歌词。

3、解决切分音符:觉得哪里念起来比较难的?

4、完整念:老师念轻点,你们念响点,把把难的地方都念对。

(二)学唱歌曲。

1、教师将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听教师完整的唱一遍。

2、教师与幼儿一起学唱歌曲。

3、解决难点。

4、师幼再次齐唱一遍: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难唱的地方全部唱准确。

5、再次唱,老师退位。

二、分角色演唱。

1、师幼选择要歌唱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演唱。

(1)歌曲中有哪两位小朋友?你们想扮演谁?

(2)师幼尝试着分角色演唱。

2、幼儿分角色演唱。

3、幼儿互换角色进行演唱。

三、理解“对不起、没关系”的意义,尝试看节奏谱说唱“没关系”。

1、提问:你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别人不小心撞到或弄到你了,他马上说:“对不起”,你会怎么说?为什么要说没关系呢?

2、小结:原来“对不起”“没关系”是一句礼貌用语,它们可以让发生不愉快的小朋友重新变成好朋友,所以以后我们主动说“对不起 没关系”

3、出示相应的节奏谱:这句“没关系没关系”怎么唱?

4、幼儿尝试着演唱。

引导:

(1)用拍手的形式掌握节奏。

(2)说唱“没关系”

5、教师扮演“我”,幼儿扮演小刚,最后演唱一遍

设计意图:

分析《对不起,没关系》这首歌曲,我认为它向孩子们主要传达的就是伙伴间主动说:“对不起”、“没关系”这两个礼貌用语的作用与好处。

在活动中,我首先运用图谱的形式,帮助孩子记忆歌曲内容,初步熟悉歌曲之后,运用分角色演唱以及贯穿始出示写有“对不起、没关系”的字条的方法,使幼儿加深对歌曲中“对不起”“没关系”这两个中心词的印象。

最后,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通过简单谈话,让幼儿感受“对不起、没关系”这个礼貌用语的作用,并通过尝试看简单的节奏谱说唱“没关系”,增加歌唱活动的乐趣。

中班音乐教案 篇9

通过引导幼儿用乐器表现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感受乐曲中的欢快和抒情,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和对春天美的感觉。

1.会唱歌曲。

2.乐器(小铃、串铃、木鱼)。

(一)歌曲《郊游》

T:秋天来了,让我们出去走走,去郊游,用歌声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唱出欢快和抒情的对比感觉。)

(二)动作表现《郊游》

L集体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T:郊游真开心,有时拍手有时拍腿,看到悠悠白云时手伸得高高的指给大家看。 (引导幼儿配合旋律,用动作表现节奏。) .

2.分组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T:去郊游要请老师走在前面,小朋友跟在后面,导游为我们介绍风景。老师在前面拍手,小朋友跟在后面拍腿,导游带我们去看白云(拍手和晃手)。(幼儿分组担任角色,动作表现属于自己角色的节奏。)

(三)乐器表现《郊游》

1.为角色配器

T:小乐器也想和我们一起去郊游,有小铃、串铃和木鱼,听听它们唱歌的声音为老师选一个乐器为小朋友和导游也选一个乐器。(引导幼儿根据音乐为老师、导游和自己选择合适的乐器。)

2.乐器表现

T:带上你的乐器跟着音乐去郊游。听音乐分组操作乐器,老师指挥。

T:换一个角色,换一种乐器试一试。(交换乐器再次演奏。)

操作提示:

为三个角色找乐器时,老师可引导幼儿根据角色需要配上合适的乐器。例如:老师走在前面用小铃让后面的小朋友知道前进的方向,在郊游时跟着老师不迷路;’为小朋友选择木鱼,因为木鱼的声音“的笃的笃”就像在走路;为导游选择铃鼓,摇奏的时候就好像白云在天上飘过。用生活经验解释配器,为抽象的声响赋予情景,既便于幼儿操作,又能增强幼儿的想象力。

中班音乐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节奏乐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传统的节奏乐教学法是一个声部一个声部地教和学,然后再合起来演奏,而本次活动则采取故事与节奏乐相结合,意在通过简单有趣的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由探索乐器,并应用简单符合故事角色特点的节奏,为故事伴奏,从而使孩子学的轻松,老师也教的轻松。

一、活动内容:节奏活动《一千零一个喷嚏》

二、活动目的:

1、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学习快、慢两种速度敲击乐器。

2、教幼儿看指挥调节自己敲击的速度。

3、引导幼儿学习与集体保持速度一致地演奏,养成爱护乐器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木鱼、小鼓、沙球

四、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自由讨论“打喷嚏”引题。

(1)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打过喷嚏呢?你们为什么打喷嚏?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一千零一个喷嚏》。

2、教师讲述故事,探讨故事角色特点。

(1)教师讲述第一遍故事。

提问:故事的题目?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它是怎样解决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并模仿故事中角色的特点。

小兔:刚开始走路是一蹦一跳(中速);发现大灰狼迅速奔跑(快速)搓辣椒粉(快速);小兔学大灰狼打喷嚏(从重到轻);小兔回家(中速)。

大灰狼:刚开始跟踪小兔时悄悄地走(中速);追赶时的脚步声(快速);大灰狼打喷嚏(从重到轻)。

3、幼儿分角色用“脚步声”为故事配上节奏。

4、幼儿尝试各种乐器。

(1)组织幼儿自由选择乐器。

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乐器,呆会儿,小朋友可以上来敲一敲、拍一拍、听一听各种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像谁的脚步声。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师:刚才你玩了什么乐器,你觉得他发出来的声音像故事里的谁在干什么?

5、幼儿持乐器为故事配节奏。

(1)幼儿集体边听故事边看指挥配节奏。(师指挥,并进行实际情况指导)。

师提出要求:①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②不要让乐器随便发出声音。

(2)根据幼儿配乐的效果,进行第二次配乐。

(3)幼儿交换乐器后进行第三遍配节奏。

(4)师小结并请幼儿一起收拾整理乐器。

6、游戏《小兔和狼》结束。

活动反思:

在园领导的信任以及全园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下,9月30日下午有幸参加了扬中市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比。参与这次活动给我的思考和体会是:

首先,团队协作效应,有助于个体的成长。

个体的成长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发展也需个体的提升。作为园所团队中的任何一个个体,在代表一个团队对外参赛、交流或者其它的活动时,他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个体自身的荣辱,也是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展现。这次的活动,园领导和教职员工都给予了我很多的关心、建议、帮助,让我深感集体的团队效应,在大家的多次指教下,我不断地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设想和行为,每一次的思考,都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在没有孩子试教的情况下,我仍然能够平静地按期参赛,无论结果如何,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茅幼这个集体给予我的支持,真诚地谢谢每一个给予我帮助的人。

其次,需要尊重幼儿,审视自身,立足实际,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我们都在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而烦心。我个人认为无论任何教育教学内容都必须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我们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孩子有所得了没有,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在近些年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中班孩子在学习语言和音乐活动中,丰富的动作和体态,以及情绪的表现有助于孩子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技能与情感,此外,还增强了整个活动的趣味性,打破了常规教学的一致性,让活动氛围更活跃,有助于愉悦孩子的身心,能够体现寓教于乐的特色。为此,我很快就选择了易于表现的故事内容《一千零一个喷嚏》。原本在收集的相关教学资料中显示,《一千零一个喷嚏》较多的是音乐节奏学习活动。一方面没有找到现成的乐曲。另一方面,我也审视自身在音乐感悟方面较弱的特点,如果参赛活动中,选择的是自己较薄弱的方面,并不是明智之举。于是,审视自身,立足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最终我结合小中班教材中的不同乐曲的风格,根据其年龄特点,为故事配上了原创的音乐。在整个教学设计方面,我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故事教学形式,又突破了纯粹乐曲节奏的练习。通过边讲故事,边进行趣味性的节奏练习,理解故事的情节情绪,用丰富的有节奏的肢体语言表现故事中的乐曲。为了确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理念,在组织活动,我尊重幼儿的主体表现,幼儿敢于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语言、肢体、情绪表现出来,活动氛围较活跃。

最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行于探索之路。

敢于将自己的设想付诸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让我对教育的激情倍增。教科研活动中,没有最好,只有在一次次的揣摩和研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教学机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更好结合。相信我会努力行于探索之路,争取做得更好。

中班音乐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在歌曲中玩小铃捉迷藏的游戏。

2.通过观察示范,学习游戏玩法。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串铃1个。

2.磁带/CD、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串铃,导入歌曲。

——教师讲串铃放在配班老实身后摆响,问幼儿:这是什 么声音?谁来了?

——教师唱:铃铃铃铃铃铃铃,可爱的铃声响。在哪里响啊,让我来找找看。

——教师:铃声在哪里啊?

——请一名幼儿上来找串铃。

2.请配班老实配合,与幼儿玩“和小铃捉迷藏”的游戏。

——教师:这一次我们请X老师来猜,请X老师背对我们,眼睛闭起来。请小朋友们把手背在身后,我把串铃藏 在一个小朋友的手里,让X老师猜一猜,串铃在谁的手里。

——教师边唱歌边把串铃放在一名幼儿的手中。

——歌曲唱完,教师:请拿到串铃的小朋友在身后轻轻摇串铃,我们请X老师来猜一猜串铃在谁的手里。

3.与幼儿讨论游戏玩法。

——教师: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我们一起唱歌,老师把串铃放在一个小朋友的手里,拿到的小朋友要把串 铃藏藏好,不能被别人看见。)

——教师:歌曲唱完以后,拿到串铃的小朋友要在身后摇摇串铃。

——教师;歌曲唱完以后,猜的人传身仔细听串铃的声音,找找铃声在哪里。

4.好幼儿一起玩游戏。

—— 教师:这个游戏真有趣。我们一起来玩这个好玩的游戏,谁想做猜铃的人?

——和幼儿游戏3-4遍,游戏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故意提示猜声的人。

活动反思:

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每个小朋友的参与性都很高,但是在活动中,幼儿独自游戏时,我们可以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都由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带领着,这样可能游戏才会顺利进行。

中班音乐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玩具进行曲》,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进行曲风格。

2、尝试简单的表演歌曲,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小猫,小狗,小汽车,小娃娃等玩具,钢琴,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小动物,他们偷偷的跟葛老师说想跟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唱歌,你们欢迎吗?

1、发生练习

教师弹唱钢琴曲:1-2-3-4-5(小猫怎么样叫)

幼儿回答:5-4-3-2-1(喵喵喵喵喵)

2、出示玩具(小狗,小猫,小汽车,小娃娃)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里的玩具很多,他们都想一起出来玩,可是太挤了,那你们说应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他们有次序的出来玩呢?(排队出来)

二、学唱歌曲

1、教师介绍歌曲名称,幼儿学讲歌曲名,教师解释进行曲的意思,教师范唱。

2、教师操纵玩具清唱歌曲一遍,提问:玩具们排好队在唱着一首什么歌曲?帮助幼儿记忆。

3、幼儿听教师范唱后,每小节出示图谱帮助小朋友记忆。

4、幼儿跟钢琴演唱歌曲之后,分角色演唱。

5、教师提问:除了歌曲中唱到的玩具之外,小朋友想想,还有哪些玩具也来了?跟着钢琴让幼儿把玩具名称演唱出来。

三、尝试简单表演

1、听钢琴,教师范跳动作一遍,引起幼儿学习动作的兴趣。

2、教师跟幼儿一起跟着钢琴练习动作多遍。

3、教师提问:除了歌曲中讲到的玩具以外,还有哪些玩具也来了?让幼儿把玩具名称唱到歌曲里再表演出来。

四、结束:

小朋友们我们是不是也要学习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很神气的走到操场上去做游戏啊!

切蛋糕教案十三篇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是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今天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大家介绍一篇对于“切蛋糕教案”非常详尽的文章,希望本文能够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激情!

切蛋糕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将一个实物或一个几何图形分割成若干块的问题,如将一条线分割成两段、一个蛋糕分成四份等,而这些分出来的部分是小于整体的,为了让幼儿认识整体大于任一部分,任一部分小于整体,我通过设计《切蛋糕》这个活动,让幼儿初步接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动手能力。

一、活动目标:

1、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知道部分少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3、学习对比观察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生日蛋糕、选择一个小朋友的生日时组织此活动。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学习对比观察的方法。

2、活动难点:知道部分少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四、活动过程:

1、与幼儿讨论,今天是×××小朋友的生日,该如何庆祝。(与小朋友共同分享蛋糕。)

2、教师取出蛋糕,引导幼儿发现蛋糕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是一个完整的圆。)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要将蛋糕分一半给男孩子,一半给女孩子,应该怎样做(启发幼儿发现切一半的方法。)

4、教师将蛋糕切一半,然后让幼儿观察切开的蛋糕是什么样子的。和原来的蛋糕有什么区别(引导幼儿发现,蛋糕切一半成了两个半圆,每块都比以前的小了。)

5、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蛋糕如何分给每个小朋友(教师好幼儿共同为每个小朋友切蛋糕。)

6、每块蛋糕切好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每块蛋糕和以前比,有什么不同?(更小了)

7、教师小结:圆圆的蛋糕是一个整体,切开的蛋糕都是一个部分,部分都会比整体小。

8、小朋友分吃蛋糕。

五、活动评价:

1、能认真对比观察。

2、知道整体大于部分。

3、能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切蛋糕教案 篇2

绘本蕴含的数学元素比较显性,根据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制定了两条目标。根据这两条目标,通过一开始目测感知故事画面中熊猫的5步脚印,个体走步体会“1步”“5步”的概念,到人人扮演不同动物角色理解“不同动物走相同步子距离不同”的概念,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在关键问题“等量不等长”上加以分解,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幼儿认知经验提升的同时也发展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绘本故事中动物们由于跨出的脚步大小不同,走了相同步数却产生不同的距离,无法找到那棵种下的蜂蜜蛋糕树,这是一个幼儿不易理解的问题。利用动态的多媒体能清晰地使幼儿看到“等量不等长”的现象,并了解脚步大小不同,行走的距离也不同的.道理,避免孩子纠结于什么是“5步”路,重点放在“1步”的理解上,最终明白无法找到蜂蜜罐酌原因。

整个活动教师能关注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在活动中能适时地转变身份,采用角色扮演、及时小结、操作体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积极迁移生活经验,拓展人际经验,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体分享使不同的幼儿能在活动中得到表现的机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良好,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比较高,也为后期的继续探索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切蛋糕教案 篇3

在小班数学课堂上,我设计了一堂以制作蛋糕为主题的教案。这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概念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课堂结束后,我进行了反思,总结了教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期进一步改进教学效果。

首先,教案的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蛋糕制作是一个生动有趣的主题,对于小班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由于是实际操作,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制作蛋糕的过程,增强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案注重团队合作,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分工合作,提高了他们的协作能力。

其次,通过制作蛋糕,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教案中,我安排了一系列与蛋糕制作相关的数学活动,例如用量杯测量材料的容量、用计量勺测量粉糊的质量、使用刻度尺测量蛋糕模具的尺寸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们对数学概念的掌握,还提高了他们的计量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然而,教案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学生们只能制作一种简单的蛋糕。尽管教案中有涉及量杯、计量勺和刻度尺等工具的运用,但对于小班学生而言,他们对这些工具的使用仍然比较陌生,不够熟练。其次,在学生制作蛋糕的过程中,由于人数较多,导致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有的学生可能只是旁观者而不是真正参与者。

为了改进教案的不足之处,我计划在下一次教学中做以下调整。首先,我会增加时间的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操作和参与制作蛋糕的过程。同时,我会提前准备好足够的工具和材料,以便学生们能够充分使用并熟练掌握常用的计量工具。另外,我会引入更多的数学概念,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加学生们对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的来说,小班数学做蛋糕教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实际运用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教案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信在我不断的尝试和反思中,我能够设计出更加生动有趣、具有实际意义的教案,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激情。

切蛋糕教案 篇4

第一节:

蛋糕是一种美味且受人喜爱的糕点,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本节将向大家介绍制作蛋糕的基本步骤和一些注意事项。

第二节:准备材料

在制作蛋糕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 搅拌碗:用于搅拌面糊的容器;

2. 手动或电动搅拌器:用于搅拌面糊;

3. 比重秤:用于准确称量材料;

4. 蛋:提供蛋白和蛋黄;

5. 糖粉:用于增甜;

6. 面粉:提供面糊的主要结构;

7. 泡打粉:增加蛋糕膨胀度;

8. 牛奶:增加蛋糕的湿润度;

9. 牛油:提供蛋糕的香味和润滑度。

除了以上基本材料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口味加入其他调味料,例如香草精或巧克力碎片。

第三节:步骤

1. 准备蛋糕模具,并在模具内涂抹一层薄薄的牛油,防止蛋糕粘附在模具上;

2. 将蛋白和蛋黄分离,并将蛋白放入一个干净的搅拌碗中;

3. 使用搅拌器搅打蛋白,直到它们变浓稠且泡沫丰富;

4. 逐渐加入糖粉和泡打粉,继续搅打,直到蛋白变得坚挺且有光泽;

5. 在另一个搅拌碗中,将牛黄和糖粉混合在一起,直到糖粉完全溶解;

6. 逐渐加入面粉和牛奶,同时搅拌,直至面糊变得光滑且均匀;

7. 将打发好的蛋白逐渐加入面糊中,轻轻翻拌至完全融合;

8. 将蛋糕面糊倒入预备好的蛋糕模具中;

9. 将蛋糕模具轻轻震动,以去除气泡;

10. 预热烤箱至180摄氏度,并将蛋糕模具放入烤箱中;

11. 烤制大约30-40分钟,或直到蛋糕表面呈金黄色且蛋糕能用牙签插入后不沾黏;

12. 取出烤好的蛋糕,并待其完全冷却后才脱模;

13. 可根据个人喜好,装饰蛋糕表面,如涂抹奶油或撒上巧克力碎片。

第四节:注意事项

1. 在称量材料时要准确,以保持蛋糕面糊的比例;

2. 搅打蛋白时,搅拌器和搅拌碗一定要保持干燥,以免影响蛋白打发的效果;

3. 蛋白和面糊的混合过程要轻柔,以免过度搅拌导致蛋糕体发硬;

4. 在烤箱中烤制蛋糕时,不可频繁地开关烤箱门,以免影响蛋糕的膨胀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制作蛋糕的基本步骤和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实践,亲手制作出美味的蛋糕,并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体会到制作蛋糕的乐趣和成就感。祝大家做出的每个蛋糕都能甜甜蜜蜜,令人满意!

切蛋糕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近期,我班有好几个小朋友过生日,蛋糕对孩子来说十分的熟悉,绝大部分孩子喜欢蛋糕,但蛋糕上的精美花纹又往往会引起小朋友“啊”的一声。因此,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事物,一定会让他们心花怒放,喜笑颜开,在充分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又能真切地感受做蛋糕的快乐,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他们懂得珍惜食物,懂得感谢他人,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使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得以更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标花蛋糕,初步了解蛋糕纹样的基本制作过程。

2、学习挤捏的动作,锻炼幼儿手指的活动力度。

活动难点:

能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挤捏,并能标出简单的花纹

活动准备:

事先制作完成的成品标花蛋糕一个,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个(略大于幼儿),幼儿制作用的小蛋糕、奶油装袋人手各一份;切好的小水果若干(如小蕃茄);擦手用的毛巾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是老师的生日,客人送来了一样礼物(教师故做神秘的打开盒子)

1、引导幼儿说说蛋糕是什么样的?

2、说说自己最喜欢蛋糕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幼儿交流)

二、了解、学习蛋糕纹样的基本制作方法

1、你们知道蛋糕上漂亮的花纹是怎么来的吗?(幼儿谈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说出是用奶油做出来的)

2、示奶油袋

师:瞧!这是什么呀?(奶油)你看它的样像什么?(伞)

3、教师讲解演示:A、演示:这顶伞我们呀要倒着来用,用手握住伞柄,将伞尖朝蛋糕,用五个手指用力的挤捏(请幼儿边听边模仿老师徒手做一遍动作),让奶油从袋里出来,标到蛋糕上(教师示范标出简单点状花纹)B、引导幼儿观察手指用力与不用力时奶油的变化,并练习捏的动作。

三、幼儿操作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标出与老师不同的纹样。

2、提醒幼儿留意挤捏的力度,动作稍慢些。

3、表扬标出不同花纹的小朋友,并为制作完成的小朋友提供小水果,加以点缀。

四、作品展示小朋友的蛋糕太美了,我们一起开个生日会吧!(大家齐唱生日歌,吃蛋糕)结束。

教学反思: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给艺术以启发。此活动中,蛋糕是幼儿常见、常说的事物,因此幼儿一开始就对活动充满激情。在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个个兴致盎然,完全沉浸在活动之中。丰富的操作材料给幼儿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在其中的一组放置可食用的材料,活动后把自己做的蛋糕给大家尝尝,就可以以点带面,让幼儿切实感受创作与实际的关系,体验其中的快乐!

切蛋糕教案 篇6

小班美术活动课程计划:蛋糕课程计划

小班艺术活动蛋糕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学会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简单的作品,学会欣赏作品中的色彩美,并让幼儿园老师参加小班艺术活动课.看看蛋糕课程计划.

活动目标:

1学会用画法画出简单的构图

2学会欣赏作品中的色彩美

三。促进手指和手腕之间的协调,以提高灵活性

4.培养孩子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在同龄人之间大胆沟通.

5.感受工作的美丽.

活动准备:

1.清洗小蛋糕盒的泡沫底座.

2袋状色浆(红、黄、蓝、绿)每组4-6袋,抹布

活动程序:

首先,展示蛋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1用魔法把蛋糕拿出来,让孩子观察形状的颜色

2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让孩子感受色彩之美

其次,老师示范作蛋糕给孩子们吃

1.演示使用粘贴袋的方法.

老师:用左手轻轻握住胶袋,把胶袋的小角放在前面

2,老师在操作时解释

老师:轻轻地捏糊袋,使袋口更均匀

挤压,挤压和移动你的手,你可以画线

三。让孩子们享受老师的工作,互相交谈

三,孩子的创作,老师的指导

1注意提醒孩子操作手腕,注意挤乳霜的方法

2.要求保持工作清洁.

三。引导能力强的孩子形成完整优美的作文,帮助孩子形成简单作文的能力较弱

四是集体评价

1引导孩子们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

分享蛋糕.

切蛋糕教案 篇7

游戏主题:蛋糕店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称,模仿最基本的动作。

2、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4、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

5、进一步深化各个主题的内容,丰富各游戏,鼓励幼儿加强各角色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1、各种口味的蛋糕、面包玩具2、橡皮泥、工作服等第一次活动:

时间:2012年6月8日(周五)下午指导要点:

1、游戏前简单的导入,激发兴趣2、幼儿自主开展,观察与指导重点:

(1)帮助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地。

(2)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和动作,了解幼儿角色水平。

(3)教师扮演角色,随机指导,引导幼儿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游戏后谈话,以教师为主的谈话方式,再现有价值的游戏片断。

观察与推进:

观察:幼儿在协商角色时已经能注意控制音量和男女搭配,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在游戏中大部分幼儿能爱惜道具,材料,轻拿轻放。但部分幼儿还不会协调同伴间的纠纷。

推进:在下一次的游戏前,我将利用班级主页把故事及课件地址一起上传,请家长一起配合,使幼儿能熟悉地复述故事。由于课件中的故事角色对话语气、表情等特征比较明显,我想,对幼儿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作用。

第二次活动:

活动时间:2012年6月15日(周五)下午活动准备:大的点心盘(增添)指导要点:

1、教师结合上次开展的各角色游戏进行讲评,让幼儿提出再次玩的愿望。

妈咪爱婴网_幼儿园_教案_频道

2、以谈话形式增强角色意识,强调要坚守岗位;并强调幼儿遵守游戏常规。

3、分配角色:按幼儿意愿,教师根据幼儿意愿加以调整。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1)教师全面巡视,了解幼儿游戏情况,重点指导医院,以身份提醒工作人员工作认真,对待顾客有礼貌。

(2)鼓励各角色、各主题间的交往。

(3)注意个别教育,鼓励每个孩子参与游戏,提醒个别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4)及时支持幼儿生成的新的主题。

5、游戏结束(1)放音乐提醒幼儿收拾玩具。

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各角色之间的交往以及是否坚持岗位。

观察与推进:

观察:刚开始我为了让幼儿完整地把故事串联下来,想全班分角色进行表演一下,但发现在回忆故事内容时,一些对话幼儿有些忘记。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直接的印象,我先请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如何布置场地,再一组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并引导坐在下面的小朋友一起讲述对话。最后再请幼儿分组进行表演(以请小组长的形式)。幼儿全体表演时积极性很高,在头饰的吸引下很有参与的积极性,但是个别幼儿在戴上头饰以后,存在对文学作品不熟悉和不能与同伴相互配合进行表演的问题。幼儿在游戏中基本上能互相商量角色,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

推进:幼儿商量角色时让幼儿学习自由组合,而不再请小组长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表演区,我也将这个故事头饰等道具展示的墙饰上,对幼儿的表演起到提示、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利于幼儿顺利开展游戏。

活动反思:

观察:刚开始我为了让幼儿完整地把故事串联下来,想全班分角色进行表演一下,但发现在回忆故事内容时,一些对话幼儿有些忘记。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直接的印象,我先请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如何布置场地,再一组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并引导坐在下面的小朋友一起讲述对话。最后再请幼儿分组进行表演(以请小组长的形式)。幼儿全体表演时积极性很高,在头饰的吸引下很有参与的积极性,但是个别幼儿在戴上头饰以后,存在对文学作品不熟悉和不能与同伴相互配合进行表演的问题。幼儿在游戏中基本上能互相商量角色,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

推进:幼儿商量角色时让幼儿学习自由组合,而不再请小组长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表演区,我也将这个故事头饰等道具展示的墙饰上,对幼儿的表演起到提示、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利于幼儿顺利开展游戏。

切蛋糕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做做、玩玩中感受蛋糕裱花的美,并尝试动手制作。

2、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亲手制作“蛋糕”的乐趣,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材料:塑料盒、底座、彩色浆糊、小水果图片等。

2、课件:故事《好吃的蛋糕》视频、制作裱花蛋糕视频片段、各种样式的蛋糕。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好吃的蛋糕》

你觉得画面上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1、怎么变呢?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么变?

2、它们会成功吗?我们继续往下看——3、蛋糕做成功了吗?它们是怎么做的?

4、鼠妈妈轻轻地咬了一口,一下子就明白了,开心地笑了起来。这时候,小老鼠的妈妈,心里觉得怎么样?

二、制作蛋糕1、谈话:导入自己制作蛋糕你们有没有做过蛋糕?你想做一个蛋糕送给谁?那你们知道蛋糕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2、播放“蛋糕制作”视频片段,引导观察裱花的方法。

3、介绍材料及制作方法。(老师示范)在挤糨糊时要轻轻的挤,一边挤一边移动手,就可以画出线条来了。特别要注意手腕一定要抬起来,想想为什么?

A、先请爸爸妈妈帮你们装上底座,方便待会制作的时候可以转动。

B、制作不同的花纹:波浪线、折线、心型、花型、网状等。请大家自己动脑筋大胆创作。

4、幼儿制作。

5、最佳创意蛋糕。

你最喜欢哪个蛋糕?它什么地方最漂亮?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新颖有趣,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在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和氛围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做做、玩玩,在玩乐中满足了幼儿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为本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环境的支撑。在整个活动中我把主动权放给孩子,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坚持“活动在前,认识在后”、“发现在前、结论在后”、“尝试在前、引导在后”的原则,让幼儿看看、说说、试试,通过自己探索和掌握裱花的.方法,让幼儿在玩乐中制作好了漂亮的蛋糕。特别是在幼儿欣赏课件“蛋糕展”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帮助幼儿感受蛋糕图案的美,直到最后完成蛋糕,一起欣赏、讲评幼儿自己“蛋糕展”上蛋糕的图案和花纹时一种快乐气氛的调动,潜意识中让他们感受蛋糕的造型美、色彩美,传递着共同制作,共同活动的快乐。孩子们获得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废旧泡沫和海绵的废物利用,真正体现了我们张浦中心幼儿园的办园特色“以科学的材料投放为突破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幼儿在泡沫和海绵上制作蛋糕,比起纯粹的用橡皮泥制作,更趋于真实,不仅让他们能体验创作的快乐,也有利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切蛋糕教案 篇9

游戏主题:蛋糕店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称,模仿最基本的动作。

2、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4、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

5、进一步深化各个主题的内容,丰富各游戏,鼓励幼儿加强各角色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面包玩具工作服等第一次活动:

时间:2012年6月8日(周五)下午指导要点:

幼儿自主开展,观察与指导重点:

(1)帮助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地。

(2)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和动作,了解幼儿角色水平。

(3)教师扮演角色,随机指导,引导幼儿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游戏后谈话,以教师为主的谈话方式,再现有价值的游戏片断。

观察与推进:

观察:幼儿在协商角色时已经能注意控制音量和男女搭配,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在游戏中大部分幼儿能爱惜道具,材料,轻拿轻放。但部分幼儿还不会协调同伴间的纠纷。

推进:在下一次的游戏前,我将利用班级主页把故事及课件地址一起上传,请家长一起配合,使幼儿能熟悉地复述故事。由于课件中的故事角色对话语气、表情等特征比较明显,我想,对幼儿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作用。

切蛋糕教案 篇10

活动设计背景

(1)幼儿对数学数字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通过比较,让幼儿再次感受5以内的数。

(2)数学离不开生活,通过厚与薄的比较,让学生感受数学贴近生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5个以内的物品进行厚薄比较并排序。

(2)提高幼儿分析、比较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认识物品的厚薄,并进行比较。

难点:通过实物验证法去比较,让幼儿学会观察。

活动准备

(1)几本厚薄不同的图书。

(2)蛋糕的图片。(蛋糕的厚薄不同)

活动过程

(一)比一比厚与薄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本书,请大家比一比哪本书厚?哪本书薄。

2、引导幼儿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厚薄比较。

3、请幼儿按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列。

(二)蛋糕房的蛋糕

1、教师:快乐蛋糕房的蛋糕好了,它们一样吗?(出示蛋糕图片,请幼儿比较)

2、引导幼儿按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列图片。

(三)在生活中比较厚薄

1、请幼儿自己选择物品进行比较。

2、引导幼儿对物品进行正逆排序。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让幼儿比较几本书的厚薄,及认识蛋糕图片,都是为了让幼儿明白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知识,让他慢慢接触生活认识生活再进一步了解生活常识。但是让幼儿自己选择物品进行比较的时候,他说出的不多,说明他们的认识还不够。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活动,学什么知识,要给幼儿多提供生活中的场景,以此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视野。让幼儿自己去比较去说,培养观察能力,动脑思考能力及大胆表达的能力。发表不同的意见,并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事实上,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把握孩子的所思所想,能够懂得什么才是孩子有意义的学习,才是主要的。我们在活动中追求孩子能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有快乐的情感体验,但是万万不能忽略孩子的发展,包括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技能技巧等多方面。当然此活动中需要思考、改进的地方还很多,还需要继续去努力!

切蛋糕教案 篇11

了解蜂蜜的味道及其在生活中的用处。

有关养蜂的小知识。

蜂蜜、可做果汁的蔬果,如胡萝卜、黄瓜等。

活动过程:

将蜂蜜放在碟子里,请幼儿尝尝味道,然后猜一猜:

--这是什么?

--你们知道它是哪里来的吗?

观察挂图《蜂蜜是怎么来的'》,介绍蜂蜜的由来。

--蜂箱是养蜂场里养蜂的地方。

--收蜜时,采蜜人先戴好面罩打开蜂箱盖;然后用喷烟器喷一喷,让蜜蜂飞走。

--再取出一片片蜂巢。

--用刷子刷下还留在蜂巢上的蜜蜂。

--最后将一片片蜂巢放到机器上旋转,把蜂蜜甩出来。。

--流出来的蜂蜜,经过处理,就可以装瓶上市了!

大家一起来榨果汁啦!

--请幼儿选择一中事先准备好的蔬果,放入果汁机,加入适量的水,盖好盖子,开始榨果汁。

品尝果汁,并进行比较。

--把榨好的果汁倒出来,请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

--加入蜂蜜后再请幼儿品尝,并说说又是什么味道;加蜂蜜前后哪一种更好喝。

--大家一起享用好喝的蜂蜜果汁。

切蛋糕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中人物的动作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2、围绕故事内容大胆想象并讲述,丰富词汇:圆溜溜、香喷喷、笑哈哈。

3、初步学习图书的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大图片四幅 、“小老鼠做蛋糕”封面、鸡蛋图片、字卡:圆溜溜、香喷喷、笑哈哈。

小图书16份、订书机、蛋糕模型。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图片,引出课题。

老师带来了什么?你觉得这个鸡蛋怎么样?(学习词:圆溜溜)鸡蛋在哪里呀?草地上的大鸡蛋被谁发现了呢?

二、通过观察、讲述图片,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一)

看到这么大一个鸡蛋小老鼠心里怎么样,会说什么呢?他们会怎么做呢?这么大的鸡蛋怎么才能搬回家呢?可他们想过了许多办法也没能将鸡蛋弄回家。师幼共同完整讲述第一幅图的.内容。

2、出示图(二)

小老鼠没能将鸡蛋搬回家,他们到底怎么办的呢?(看着图跟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讲讲)。你觉得他们会做什么好吃的呢?幼儿猜想

我们一起来问问小老鼠好吗做蛋糕光有鸡蛋行吗?还要加点什么呢?(一起学一学小老鼠做蛋糕:敲破鸡蛋壳,加入面粉、牛奶、白糖,揉呀揉,捏呀捏,还要放在烤箱里烤一烤,忙了好半天,蛋糕终于做好啦!出示蛋糕模型。(闻闻看,香不香。学习词:香喷喷)

这么漂亮的香喷喷的蛋糕,小老鼠们会跟谁一起吃呢?(幼儿想象)

3、出示图(三)

他们请来了谁?大家吃得怎么样?教师小结:小老鼠做了蛋糕知道跟好朋友一起分享。

师幼共同完整讲述第二幅和第三幅图。

蛋糕吃完了,蛋壳怎么办呢?(鼓励幼儿想象)

4、出示图(四)

小动物们用蛋壳做了什么?蛋壳车怎么啦?他们脸上怎么样?(学习词:笑哈哈)图上还有谁,它会说些什么?

师幼共同讲述第四幅图。

三、学习制作图书,师生共同看图书完整讲述故事。

1、这个故事有趣吗?谁来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揭题:小老鼠做蛋糕)

2、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把这些图片合起来做成一本书,怎么做呢?

3、我们看着制作的大图书,一起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来讲一遍,好吗?

四、引导幼儿讨论:

1、你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故事里的小老鼠活泼快乐,会动脑筋会想办法而且还是友爱善良的,有了好东西还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所以我们大家都喜欢它。

3、现在老师也要学习小老鼠,把我做的小图书和你们一起分享,也请你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跟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好吗?

活动反思:

活动的形式运用图夹文看图讲述进行。为孩子提供鸡蛋、蛋糕、汽车等汉字字卡,在理解图二及图三时问题时针对动作、表情方面进行提问。如第一幅图片中增加了“小老鼠发现了大鸡蛋会说什么?他们会怎么做呢?”的问题引导幼儿把握小老鼠的心里活动,丰富讲述画面的内容,使幼儿在讲述时更生动、有趣,从而也为下一环节的想象作好铺垫。只是图片有点小在草地的画面不明显,不能让人一目了然。

小百科:蛋糕(英文名:Cake),是一种古老的西方甜点,一般是由烤箱制作的,蛋糕是用鸡蛋、白糖、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牛奶、果汁、奶粉、香粉、色拉油、水,起酥油、泡打粉为辅料。经过搅拌、调制、烘烤后制成一种像海绵的点心。

切蛋糕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要求幼儿掌握故事名称,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当别人有困难得时候要想办法帮助别人。

2、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和短句,“别着急,我来帮助你。”“……谁有困难我来帮。”

3、让幼儿懂得帮助别人的快乐。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小鸡、小鸟的头饰各一顶 flash动画 背景图两份 实物气球一支

教学过程:

一、欣赏动画《小气球》

1、 教师介绍故事的名称,提出听故事的要求,仔细听听故事里讲了些什么?故事里都有谁?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 小朋友边欣赏边听故事。

3、 欣赏完之后,教师提问。

“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它们说了什么话?”

二、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和短语

教师运用边讲边表演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和短句。

故事第一段------小气球帮助小鸟。

1、 老师边讲边表演: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风推着云儿慢慢的走,一只小气球一边唱一遍飞来了“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气球,谁有困难我来帮。”(请幼儿跟学一遍)

2、 教师边讲表演:小气球高兴得往前飞,飞过绿色的草地,飞过高高的树梢,突然听到呜呜地哭声,是谁在哭呀?(出示小鸟)原来草地上有只小鸟在哭啊。

小气球连忙问:“小鸟,小鸟,你为什么哭啊?”小鸟说:“我的翅膀受伤了,飞不回家了。”(请幼儿一起学讲故事中的对话),重点学习短句:“别着急,我来帮助你。”小气球就让小鸟骑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小鸟一起飞,把小鸟送回了家。

3、 老师扮演小气球,全班幼儿扮演小鸟进行表演练习对话。

4、 老师问:“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气球?”(这是一只会帮助人的小气球。)小气球帮助了小鸟,高兴的唱了起来,它是怎么唱的?(请幼儿一起拍手唱)

故事第二段------小气球帮助小鸡

1、 教师边讲边表演,小气球又高兴地往前飞,飞过草地、树梢,突然发现了一只小鸡掉到了河里。(出示小鸡)怎么办呢?(请幼儿各自想办法)

2、 小气球飞来了,它怎么说的?(让个别幼儿说短句:别着急,我来帮助你)

3、 小气球想了什么办法来帮助小鸡呢?(老师边讲边演示,幼儿可以做动作)小气球就把自己长长的尾巴伸到河里,小鸡用手抓住,小气球用力往上飞,把小鸡救到了岸上。

4、 让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小气球,一组扮演小鸡练习对话。

5、 天空中又响起了小气球的歌声,它是怎么唱的?(幼儿一起唱)

三、 游戏活动 (课程结束)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气球非常的快乐,他为什么快乐啊?(因为它帮助了小鸡和小鸟)那我们也来做一个快乐的宝宝,好吗?

请幼儿互相问一问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互动起来。(教师可以参与)。

附故事:

小气球

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风推着云儿慢慢地走。呦,一只小气球,它一边唱一边飞来了,“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气球,谁有困难我来帮。”

小气球高兴得往前飞,飞过绿色的草地,飞过高高的树梢。突然听到呜呜的哭声,是谁在哭呀?小气球一边飞一边找,原来草地上有一只小鸟在哭。小气球连忙问: “小鸟,小鸟,你为什么哭啊?”小鸟说:“我的翅膀受伤了,飞不回家了。”小气球说:“别着急,我来帮助你。”小气球就让小鸟骑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小鸟一起飞,把小鸟送回了家。小鸟高兴地说:“小气球,谢谢你。”小气球说:“不用谢。”小气球帮助了小鸟,它高兴地一边飞一边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气球,谁有困难我来帮。”

小气球高兴地往前飞,飞过绿色的草地,飞过高高的树梢,又飞过弯弯的小河,突然听到一阵“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喊声,啊呀,小鸡在河边玩,一不小心,掉到河边的荷叶上了,小气球连忙飞过去,“别着急,我来帮助你。”小气球就把自己长长的尾巴伸到河里,小鸡紧紧拉住,小气球用力往上飞,把小鸡送到岸上,小鸡得救了。

天空中又响起了小气球的歌声,它一边飞一边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气球,谁有困难我来帮。”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千人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