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鲸课文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8.21

鲸课文课件(汇编8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协调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工作总结之家已经按照您的需求为您准备了一份“鲸课文课件”的文章,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将为您带来更多精彩的内容!

鲸课文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香港,璀璨的明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河山”专题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安排在精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目的在于看学生是否能通过以前学过的方法,学会独立阅读,在阅读中感受香港的现代都市风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感。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本文特点: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了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它的美丽与繁华。第二至五自然段从“万国市场”、“美食天堂”和“旅游胜地”“灯的海洋”四个方面具体地介绍了香港。第六自然段点明了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呼应,中间4个自然段都能紧扣开头第一句叙述。文章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章的语言显得丰富多彩。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诵读课文感受到香港的繁华、美丽。但是让学生感知离自己生活较远的事物是比较困难,也不够真切的。于是教学本课时,我出示了中国地图,制作了精美的香港风光课件,引用了录象片段等直观手段,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走入文本,体会其中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感受、分析以及对实际学情的考虑,我将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题含义。

技能目标:

1、学会用小导游的语言有声有色的向大家介绍香港的特色。

2、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产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香港,理解课题的含义,激发学生爱国爱港的情怀。

五、说教法:为了达成以上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直观教学法

遵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发挥形象直观作用,出示中国地图以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播放录象感受海豚、海狮的活泼有趣,制作香港风光课件感受繁华美丽。这样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示范朗读法

3、情境教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通过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能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因此在本堂课中我以“竞选优秀小导游”为教学主情境,把整体感知部分设计为"香港游",把小组学习设计成“小小导游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激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特点,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六、说学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本堂课中我组织学生采用以下方法展开学习活动。

1、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本文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2、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教学时把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自主探究法

本课堂中学生自由研读、处理信息、组织汇报、课后专题学习活动等环节无不渗透着自主探究这种学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诱发学生阅读期待。

首先由学生较熟悉的歌曲《东方之珠》引入课文的学习,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引导学生

进入学习情境。接着利用中国地图让学生直观认识香港的地理位置。再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形象“小丁当”来明确竞选优秀小导游的要求与规则,这样就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有序探索课文的急切心情,都盼着能够当上这一次的优秀小导游。

(二)、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1、 导游引路,整体感知。

为了继续牵好学生兴趣的线,原本书中的课文变身成了游览香港的导游词,老师则成了导游。导游娓娓动听的配图配乐朗读使学生有了对香港的初步印象,而且使每个学生都急于想告诉大家自己从导游词中了解到的香港的重要地位,总起段的学习很自然就引出来了。“璀璨明珠”的概念也自然印在了学生的头脑中。这一环节,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出了本文的中心句。很自然,本文的纲领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说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呢?”

2、 自主读文,理清脉络。

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自学课文,在平等、合谐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中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明确了本文所描写的香港四大特色: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3、 板块探究,合作交流。

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读就可以了,它应该还要对学生听、说、读、写、理解等能力的发

展有所训练,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活动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小组研读探究。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方面,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小小导游组,大家在组内研读讨论,研究的重点有二:1、本导游词的描写中,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会让人觉得流连忘返,印象深刻呢?2、把找到的词句美美地多读几遍。这样,学生有重点地找,有重点的读,抓住了重点词句,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学生找得快,而且各有各的想法,,这样既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又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步:小组汇报交流。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在交流汇报时我会认真倾听,随机点拨引导,尽量使汇报能完整系统,又重点突出。“万国市场”和“美食天堂”主要抓重点词“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的理解感悟。点拨“旅游胜地”时,以“趣”引学生观看海狮钻圈、举重的录象,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完后自由谈谈感受,深化“趣”字。“灯的海洋”,我把它作为本堂课语言训练的重点,主要抓比喻、拟人进行修辞指导和句式训练,抓朗读感悟品味语言特色,理解灯光之璀璨。

要强调的是,在香港四大特色的汇报过程中,抓住适当时机反复回环朗读中心句,使学生逐步加深对“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的理解感悟。

4、 内化感知,实际运用。

学生通过前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对香港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当然趁热打铁,引导他们

进行创新表演读,通过自己的绘声绘色、充满激情的介绍,打动其他游客,争取获得优秀小导游的殊荣,这一环节,学生都跃跃欲试,许多同学争先恐后地上台当起了小导游,而且架子十足。下面的游客也听得津津有味,这也使掀起了课堂一个高潮,是本课最大的一个亮点。最后,游客的评价作为“小丁当”颁发“优秀小导游”证的重要依据。到此,本堂课课内的学习就结束了。

(三)、加强课内外结合,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特点,以知识增长见闻,以求得“以课外促课内”。同时“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扩大阅读量,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因此课后我布置学生开展“香港”专题学习活动:先帮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我提供部分参考题目供小组自行选题;接着根据各自选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以专题小报,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完成专题作业。最后利用班队课举行“我爱香港”的专题汇报活动。这样,学生就在语文大课堂中从不同的方面、每个方面的不同层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一定有所收获。

八、说板书设计:

现在我说一说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万国市场——应有尽有

香港,璀璨的明珠 美食天堂——一应俱全

旅游胜地——(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灯的海洋——光彩夺目

这一板书主要是学生组成小小导游组进行合作探究与汇报时完成的,力图通过板书将香港的主要特点概括起来,让学生一目了然,一是便于接下来小导游的能有重点、有质量的介绍;二是要给学生对香港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当然还渗透着写作方法的无形指导。

鲸课文课件 篇2

【教材简析】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钟”,你都见过什么钟?

2、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花钟,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瑞士大花钟图片

(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

面各色鲜艳的花,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这个花钟不仅美观,而且能够报时,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题目就叫花钟。

文中的花钟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报时的呢?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二)、学习生字,扫除学文障碍。

1、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来读这些词、抢读、开火车读。

2、请同学们在观察这些生字,你觉得哪个生字难写,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着重知道左右结构的字,例如:“湿、娇”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醒、致”左右宽窄差不多。

3、要求在字贴上每个字描两遍。

(三)、再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1、看来生字同学们都学会了,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变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许多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2、那课文中都写了那些花,他们都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画一画,读一读。

(1)找一找花钟里藏着哪些花?

(2)看图,认识花,感知花的美丽。

一起说花的名字,相应出示花的图片。这么多美丽的鲜花,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吗?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鲜花朵朵、争奇斗艳,好看,美丽等等)

(3)默读课文,想想这些花是怎么开放的?(出示课后题)填空

(4)你喜欢哪个句子就读给同学听听,相机指导朗读。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做动作,指导朗读。

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为什么喜欢?带着表情,指导朗读。

还有哪种花笑了?(昙花)

昙花含笑一现,从含笑一现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么美的顷刻间,我们多想留住它啊!指导读。

这两种花的笑是我们看得到的,有一种花是在心里笑呢。(万寿菊)齐读。

欣然是愉快的意思?“怒”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是哪一种?齐读出花开的气势

睡莲从梦中醒来指导读。还有哪种花也是刚刚醒来?(烟草花)指导读。

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请大家做一下舒展的动作谁再读读这句话。

6、再来读这一段,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花儿的美丽吧。师生接读。

7、比较“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和书上的写法,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小结: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可是呈现的语言效果却大相径庭,往往同一个意思是可以用同义词或不同句式描述的。

例如说:牵牛花是从形状、颜色上进行描述的;而“昙花、睡莲、烟草花”是着眼于开放的时间;“月光花”是从姿态上进行叙述的,这些花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从多种角度进行的描写,会受到意想不到的语言效果。

(四)、课外延伸,培养写作能力。

1、同学们看这段话最后,还有一个特殊的标点,是什么号?他告诉我们

什么?

你们在课下搜集了哪些花开放的时间呢?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试着用书上的语言来形容一下。看哪一组的语言最美。

可以仿照书中第一段来写。

第二课时

一、回忆引导生疑

1.复习第1自然段,引导生疑:出示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引导学生回忆诵读课文第1自然段。

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植物学家进行了研究,有什么发现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默读第二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联系课文,你能猜测“夜来香为什么在晚上八点左右开放”吗?为什么大多数花在白天开放?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钟面一样,就是我们看到的花钟。(出示)

2、比较句子:“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这句话对吗?文中用语言怎么叙述的?

课件出现句子:齐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大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3、是啊,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看似用来表达模糊意思的词语,实际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反映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文中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

课件出现词语:大概,左右,往往,有……的危险

4、体会朗读第三段。

四、再读全文,总结拓展

1、再一次有感情朗读全文,找出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2、师总结: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

五、作业:

1、观察一种事物,把观察发现记录下来。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钟”(在钟面上写上花朵的名字)。

鲸课文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教材。这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全诗共5小节。第一节写夏天这位小姐姐问我在夏天像变点什么;第二、三、四节分别写“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诗歌蕴涵丰富,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与理解,我为本课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了这样几种方法教学:

1、入情入境法,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师语言创设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法。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他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读中感悟,以读促学,以读促思。

3、小组合作法。把个人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这些生字、生词你会读吗?

出示一组生字、生词指名认读。

2、揭示课题。出示:《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老师请大家听一段声音,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听,(播放大自然夏天的音乐:同学们,睁开眼睛,来说说看,你听到了什么?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师述:夏天来了,夏天是位小姐姐,她是怎么问我的呀?小姐姐热情地说什么?(板书:想变点儿什么?)谁来热情地读一读小姐姐的话呢?(真是一位热情的小姐姐)谁能读读这一小节,读出小姐姐的热情。

2.看到小姐姐这么热情,我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地读一读2-4节。 3.看到小姐姐这么热情,我先想变成什么?

(1)我想变雨滴。想变成怎样的雨滴?出示(透明)指名读

小雨滴多可爱呀,出示图片,你能说说像什么呀?

(2)师:小雨滴多可爱呀,将绿叶当成了摇篮,接着我又想变成什么?

(3)过渡:小鱼在清凌凌的河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真是令人向往!一转眼,我又想变了,想变成什么呢?

(4)美丽的蝴蝶我很喜欢,我还喜欢会唱歌的——蝈蝈, 听,蝈蝈在歌唱我们幸福的生活呢,谁来读,(出示)蝈蝈歌声真动听呀!

(5)这些小精灵生活得多么自由自在呀!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月亮出来了,弯弯的,亮亮的;星星也出来了,眨着机灵的小眼睛,看着我们呢!这时候,我想变——眨眼的星星,想变弯弯的新月。

(6)我想变透明的雨点、想变一条小鱼、想变在花丛中穿梭的蝴蝶、想变会唱歌的蝈蝈、想变眨眼的星星、想变弯弯的新月,这些愿望多么美好啊,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按课文内容填空。先请你们自己填一填,不会的可以看书。等会老师要请你来说一说

(7)想象说话:夏天来了,你还想变点什么呢?请你们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出示:我想变 , 。)

(8)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最后,我看见这小小的荷塘,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微风轻轻一吹,荷叶摇动着他绿色的裙摆,在翩翩起舞呢!这时候,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三、想象说话,激发情感

1.师:当我看到小小的荷塘的时候,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最后一段,想想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2.预设学生提问。

(1)为什么说荷叶乡一柄大雨伞?(2)“嬉戏”是什么意思?3)雨点怎么会唱歌呢?(4)它们在唱什么歌?做什么游戏?

3.同学们可真会提问,我们还有三个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书上,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读书,肯定会找到答案的。现在就请你们认真的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4.现在就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读懂的吧!

5.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书就能读懂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伙伴也来到了这里, 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所以句子后面有一个省略号,那么还给哪些小伙伴带来了快乐呢?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指名说:

出示:( )来了,在( )。

6.小结。

鲸课文课件 篇4

一、基本理念

本课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秋天的落叶》要求学生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把握书签的基本特征,进行书签的设计与装饰变化,通过设计秋叶形的书签,感受秋天多彩的丰收季节。是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本班学生在综合实践课里已经尝试过用落叶做书签,因此对叶形书签并不陌生。为此,学生对把握书签的基本特征这一重点并不困难。通过欣赏不同形状的树叶图片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愿望。教材还提供了多幅学生作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比较这些适合书签外形的装饰纹样,发现作品中有创意美、对称美、均衡美、简洁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欣赏比较、合作探究、合作创作、欣赏评述

四、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播放秋意图片及音乐,创设秋天的情景,把学生带进金黄的秋天里,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回忆与想象。接着,提问“秋天的落叶为什么会飘落 下来?为什么会变黄和红呢?”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求,自觉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教师顺势再问“落叶可以用来做什么?”自然的把学生引导到了本课的课题上,即用“叶子的形状来做书签”。然后,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根据书本的提示,合作探究出书签的要求和设计步骤。变教师单方面的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并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书签作品,了解适合书签外形特点的图案设计及色彩搭配,解决本课的难点。在合作创作后,设计了自评和他评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以“翻书比赛”游戏体现书签的实用意义和本课的“设计.应用”这一学习主题。

鲸课文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翻译全文并背诵,能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2、能力目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多形式诵读及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把了解写景这种白描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二)学法的点拨与指导: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主要分三步:初读—精读—品读。以读贯穿始终。

(一)导入新课:课前多媒体播放有关西湖的图片,对西湖有个感性的认识。对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白雪覆盖的西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带着这份好奇走进课文。

(二)学生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个读、听读、竞赛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

(三)师示范背诵: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四)质疑解惑: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资料,运用自学法阅读课文,即用不同的符号记下课文中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

(五)精读课文。体会写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使学生进入情境。能有感情的朗读。

(六)思考阅读:

1、本文赏雪之余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2、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却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杭州的人,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舟子言痴,如何理解?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七)熟读背诵:学生在经过反复诵读和品析语言,对课文内容应相当熟悉,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有利用记忆的巩固。

(八)课堂小结 :通过“实话实说”和“焦点访谈”的形式对本课作小结,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四、板书设计:

全景:上下一白——空旷、沉寂

写景 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白描

抒情:孤傲、超凡脱俗

鲸课文课件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地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关于《太阳是大家的》一文的教学设想,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教学过程、板书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太阳是大家的》这首有趣的儿童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用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里,和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传递着世界各国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大家共享一片蓝天,分享太阳的温暖。诗歌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意境深远,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世界,关爱和平,进行人文教育的一篇好教材。本节课的内容充满了“分享、和谐”这一人文关怀的思想。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让学生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让学生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二、说学生

学生通过三年级上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能力,掌握了识字方法,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口语交际、写话的学习与训练。三年级下期的学生进入了心理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增多,他们的求知欲更强了,思维也更活跃了。但由于其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原因,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学情的分析,结合第二课时的教学实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四、说教学重、难点

从诗歌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知道:诗歌的意义是最多元,最丰富的。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意蕴来,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因此,读诗最需要个性化体验,最需要自由的想象。于是,结合诗歌的体裁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难点确立为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理解诗歌的含义。

五、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如下方法:启发感悟法、分享阅读法、课件演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一些思考,我在预设《太阳是大家的》的教学设计时,始终坚持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努力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结合课标对中段的要求,本节课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以读代讲,积淀感悟;作业超市,关注差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的起始环节感兴趣则是学好课文的良好开端。因此,首先我利用歌曲《种太阳》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并借机引入课题: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太阳把她的金光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太阳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诗歌——太阳是大家的。

(二)以读代讲,积淀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在语文课中加强朗读。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于是本堂课,我以读为线索,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背,把学生引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训练能力。

首先,范读引路,初步感知。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是对学生最好的诱导。于是,在本节课的第二环节,我用课件展示诗歌的内容,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诗歌,要求学生仔细听,听了后对老师的读做出评价。接着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的意境:听老师朗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你是从诗歌中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呢?接着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并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与同学和老师分享。

其次,美读理解,分享快乐。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在学习诗的第一小节时,我用课件展示“朵朵白云”“红彤彤的晚霞”,帮助学生理解“红彤彤”的意思,让学生也像老师那样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生读完后,又让他们和同桌互相读读,分享阅读的快乐,再指名学生示范读,同伴评价,最后,教师通过展示晚霞的美丽画面,让学生边看边试着背诵诗的第一小节。

再次,个性朗读,体会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自由小声地读诗的第二小节,说一说太阳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洒鲜花,拔小树,陪小朋友玩。让学生结合做动作理解“洒”、“拔”的意思,从而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第四、放飞想像,读写结合。有人把阅读比作吸收,把写作比作倾吐,读和写作为语文的两大素养是密不可分的。于是在指导了学生反复诵读第二节诗后,引导学生想象:当春天的太阳照在你的身上,你光着脚丫在沙滩上玩耍时,心情怎么样?喜欢太阳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读完后教师提示学生注意第二小节中的省略号,让学生想一想,太阳还会做哪些好事?试着仿写诗歌,这样就扎扎实实地将写落实在课堂中。

第五、放手阅读,积淀情感。因为我在诗的第一、二节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有了相应的学习经验,于是在诗的第三、四小节的教学里,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自悟,读后把自己的感受同小组里的同学分享。学生通过交流后会知道太阳去了另外的国家。我紧接着提问:你知道太阳到别的国家去干什么了吗?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太阳不只是属于我们,她是属于大家的,属于全世界的,从而也较深入地理解了重点语句——太阳是大家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虽然,我们是那么地喜欢太阳,但我们不应该独享,因为别的国家的小朋友和鲜花,正在睡梦中等她,盼她。有了这样的认识和情感积淀,相信孩子对于最后两节诗的朗读一定会更加声情并茂。

最后,朗读背诵,升华情感。在课文的最后,我还设计了让学生一起把这首诗歌送给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小朋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和热爱,背诵起来一定会别有韵味。

总体说来,课文第二环节的设计我通过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感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陶醉在这美丽的图画中,不仅体会了作者的纯美情感,而且让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作业超市,关注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针对三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了两项作业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完成: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句抄下来。2、学着作者的样,自己创作一首诗歌。两项作业的设计,既保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优生的能力。

七、说板书

科学合理的板书,能使学生准确、全面地掌握本课中教师所讲的精髓。由此可见板书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辅助我的教学,为学生呈现出教学重难点,我把板书设计为:(桃心加题目和关键词的方式)

25太阳是大家的

鲜花——洒

小树——拔

小朋友—陪看

这样的设计寓示着大家共享一片蓝天,分享太阳的温暖和爱,又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事提出宝贵建议。

鲸课文课件 篇7

一、教材简析:

《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记叙了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通过对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考察,发现了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表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探索的严谨作风,同时揭示了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有趣的发现”这一标题,中心词是“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它的含义是“发觉”,如发现大路上车来车往;在科学研究领域,它的含义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标题中的“有趣”,是用于修饰“发现”的,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或喜爱。学生的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要发达得多。在理解课文的时候,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可以起到深入理解书面文字的效果。

三、教学理念

1、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从“多讲”走向“多读”。根据二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巩固10个生字、8个词语及1个偏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像达尔文那样仔细观察事物,学习他认真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列的道理,教师就必须创设情境,带孩子们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俗话说:情之萌生离不开“境”,要解作者之情,首先必须入文章之“境”。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出示昆虫图片,配以悠扬的乐曲,之后我请孩子们想想自己想做岛上的哪种昆虫,为什么。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通过音乐、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烈的情绪。在热烈情绪的带动下,学生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二)以情育情,引发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学时,我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表达抒情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一旦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便会形成巨大的内驱力,驱使学生冲破现有时空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带到更加遥远的意境中。在《有趣的发现》的教学中,理解“考察”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达尔文在岛上观察昆虫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他在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这样,学生就能熔入到那一场景中,更好地领会词语的意思。

(三)情感的升华

根据二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安排了一个环节:看谁能把达尔文感到奇怪的感觉读出来,一次又一次的诵读,在孩子们的情感和课文情感多次发生共鸣之后,孩子们已经完全置身于情感世界,和达尔文一样充满了好奇之心。

鲸课文课件 篇8

一、设计意图: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多维互动,自由对话,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不断地经历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并抓住了颇具玩味的两句话:“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和“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随着思考、感受的加深,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地生成。

二、学习目标

1 、认读 8 个生字,会写“谢、渐、微”等 12 个生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培养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 、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出示课件玫瑰花)认读“玫瑰”二字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

多美的花啊!(师板书:玫瑰)谁会读这个词语?

(二)揭题

春天到了,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我们去看看吧。——(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感知

(一)请小朋友自由读读故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并把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和同桌交流自己已认识的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二)离开小鱼的帮助,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1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

( 1 )指读“骨”、“花骨朵”(在这个词语中“骨”读轻声),你见过花骨朵吗?(出示课件花骨朵)

( 2 )指读“终于、一瘸一拐、惋惜、黄莺”。(结合经验理解“一瘸一拐“)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 、引导质疑

(预测学生可能质疑:为什么鹿弟弟先说这玫瑰白栽了,后来又说没有白栽呢?)

三、学习课文,解决疑难

(一)根据学生质疑,出示文中的两句话:

①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② 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二)自由读 1-4 自然段,思考:鹿弟弟为什么说,哥哥的玫瑰白栽了?

1 、(课件出示下列句子)

① 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② 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2 、你能找出两句话中的一对近义词吗?

理解“渐渐地”,你能用“渐渐地”来说一句话吗?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让我们高兴地读读这两句话,为小鹿而快乐吧!

3 、体会小鹿栽种玫瑰的辛苦以及对玫瑰的喜爱。

可是——(多媒体演示:花骨朵渐渐长大了,小鹿躺在床上养伤,来到门前却看不到一朵玫瑰花)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4 、读读课文,哪句话带给你这样的感受就读读哪句。(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以下三句话体会小鹿焦急、失望的心情。)

( 1 )他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焦急、无奈)

( 2 )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焦急、盼望)

( 3 )呀!门前的玫瑰已经长得很高了,可是浓密的绿叶中,一朵花也看不到了。(惊奇、失望)

5 、体会小鹿一朵花也没看到的心情,理解“惋惜”。板书:白栽、惋惜。

指导朗读: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二)、研读课文 5-8 自然段,读悟结合

1 、可鹿弟弟为什么后来又说玫瑰没有白栽呢?读读 5 、 6 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 、交流

( 1 )为什么鹿弟弟后来又说没有白栽呢?

指导朗读黄莺、微风的话。

① 黄莺飞来了,黄莺在对小鹿说什么呢?小朋友自己读一读句子。

② 哪一位小黄莺先来跟小鹿说话?小黄莺会怎样地对小鹿说呢?你为什么见到玫瑰就想唱歌呀?

③ 微风吹来了,微风看到这些玫瑰的时候心情又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 2 )、听了黄莺和微风的话,很多小伙伴也赶来了。你看,他们也看到闻到小鹿的玫瑰花了,他们会对小鹿说什么呢?创设情境,说话练习。

课件出示:()也看到(闻到)了小鹿的玫瑰花,()地对小鹿说:“()”

( 3 )小鹿自己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玫瑰花已经开在别人的心田,生根、发芽了。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小鹿也感到了快乐。刚才还在替哥哥感到惋惜的鹿弟弟这下也很高兴,(板书:没有白栽、高兴)

( 4 )一起高兴地读读鹿弟弟的话。是啊,我们终于明白——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

( 5 )指导朗读小鹿及鹿弟弟的话。

5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小鹿亲手栽种的玫瑰花不仅为自己带来了欢乐、友谊,更重要的是也为周围的朋友带来了花香,带来了幸福,真是“一人栽花,香飘万家”。为别人带来幸福才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也常常为别人带来快乐吧!

五、作业:

1 、书写生字

( 1 )多好的小鹿啊,他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我们该怎么感谢他呢?

我们写一个“谢谢”送给他好吗?

( 2 )这个“谢”字你怎么记住它?教师范写。学生临写一个。“微”字注意什么?和谢字结构很像,我们照着也来写一写。其他的生字小朋友自己和同桌讨论一下,想办法把它们记住。

( 3 )学生书写生字

2 、课后读读托尔斯泰的《老人种苹果》,你又会想到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小鹿的玫瑰花

惋惜 ← 白栽?

高兴 ← 没有白栽?

上一篇:送礼口号

下一篇:清明节观后感

"课文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