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收藏12篇)。
谢谢您阅读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推荐给您的下一个标题,我希望能够在这个标题中给您一些帮助和支持,帮助您找到自己的力量和自信。教案也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真对待。教案是构建良好育人环境的有效方式。
课件【篇1】
教学目的
1、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3、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素材作好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查阅作者纪伯伦的有关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作相关介绍。
教学内容
1、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
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3、模仿写作:
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
如屠格涅夫、波德莱尔、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我们学习过他的《金色花》。)我们还学习过高尔基的《海燕》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况作些介绍?
学生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参考教师用书上的“有关资料”部分。)
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
1、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颂。
2、默读思考:
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的浪_________的雨
如: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
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3、“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可以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整体感知”部分内容。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女声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
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中美点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品读这两首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认真品读,自选角度,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
先说《浪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可作如下小结:
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
第一,形象之美:
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在《雨之歌》里,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第二,意蕴之美:
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精义。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而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多么令人欣喜,它是慷慨无私的奉献者和殷勤的使者。自然万物因为它的滋润而生动而美好。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就是在这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以及深邃的精神世界。
第三,表达之美: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特别是《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四、美读,享受审美乐趣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媒体展示: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五、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__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六、布置作业
将本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
点评
这是两首清丽流畅,极富浪漫与抒情的散文诗,爱与美的主旋律回荡其间,令人陶醉不已。本设计抓住这一特点,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安排教学环节:听读感知──品读欣赏──美读体验──模仿创造,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对课文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学习创造。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使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教者“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去自主地品读探究,然后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智慧成果。而教师在其中引导有方,能够激起学生解读文本,参与体验并创造的热望。整堂课的设计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关、全、完、家、写、爸”6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每人一张写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好吗?
(课件:电脑小博士屏幕出现谜语,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
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3、看图:
师:这是谁的家?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看什么电视节目吗?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看图,充分回答问题。
最好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依据,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二、读文思考,感悟体会
1、读文:
师:这家人看电视还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吗?那就赶快读一读课文吧。
学生读课文。
经过半年的学习,同学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都会借助于拼音来朗读,有助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师巡回指导,大多数同学读两遍后,喊停,总结表扬同学读书认真仔细。
教师范读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学生自由读、分小组读,锻炼小组合作能力。
抽测几个小组读书的情况。
2、巩固生字:
师:电脑小博士也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怎样识字的,要是你们能读出屏幕上的字,电脑博士就会给你一个惊喜,同学们,想不想试试?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台电脑,出现一个字,学生读对了,就会出现一个小朋友喜欢的卡通人物来祝贺他们。)
师:你能用你认识的生字说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吗?
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二类字的读音,还可以分析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例如:
全(人+王)奇(大+可)妙(女+少)精(米+青)
学生在说词语和句子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就积累和运用了词语。
3、朗读课文:
师:认识了生字后,读课文就更容易了,不信,你试试找出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看谁读的又准确又流利。
学生自由站起来朗读。
4、理解课文:
⑴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表现在那些地方:
(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课文中的我和爸爸在做什么?
(睡觉)
师:以前你在看电视时,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呢?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里的话说。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身边的事情,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⑵读第三小节,想想奇妙在那里:
(学生可能会说出奶奶不看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
师:你很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么奶奶在干什么呢?是不是也象我和爸爸一样睡觉呢?谁能读一读?
师指导学生读“好球,好球,快射门!”时,应读的干脆有力,富有感染力。
让学生多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说说,体会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
学生说一说:
自己的奶奶怎样疼爱自己的。
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奶奶对儿孙的疼爱。
⑶读第四小节,奇妙表现在哪里:
(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
师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因为我们都爱妈妈,想让妈妈放松心情,所以我们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
学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因为……所以……”说话。
⑷读第五小节:
师:读了第五小节之后,你想到了什么?他家的小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总结:
每个人心里装着的东西是──爱(对别人的关爱)。
3、写字练习:
⑴师:到了写字的时间了,请同学们拿出写字卡。
(电脑博士显示:“全、家、我”等字)
师在黑板上范写:
学生注意字的写法,生书空。
⑵生写:
师巡视,注意写字姿势。
⑶小组互评。
三、课后活动
观察家里人喜欢看什么电视,说说学了课文后你想怎么做。
课件【篇3】
《莫高窟》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文章。前接世界一流的《香港夜色》,后接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和运河》。所有这一切都那么美丽迷人,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本课描述了莫高窟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飞天壁画,那栩栩如生的卧佛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风采。这一奇观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
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的,第一段总写莫高窟所处位置和环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写了彩塑和壁画,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中运用了生动准确的四字词和排比等描写神态,将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画展现在读者眼前。无论是用词造句,还神态描写,表达方法,结构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侧重训练点,教师有必要深挖;第四段总结全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篇文章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让学生读读吧,从读中孩子定会有不少收获。
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滑”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学会承担责任。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
小朋友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在这张卡片上有四个拼音字母:你能把他们拼成一个词语吗?bloi玻璃(你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再来一个怎么样?psiou破碎(真棒又猜出来了)。
一、游戏揭题
刚才的两张卡片小朋友都猜出来了,下面老师给你们来一个难一点的。joaoai:骄傲(你真厉害猜出来了老师真为你感到自豪)老师想对你们说一句话板书:我为你骄傲。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为你骄傲这篇文章,课文中又是谁为谁感到骄傲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读通顺了请站起来再读。
2、检查反馈:
小朋友们读得非常认真相信你们已经和上面的词语宝宝交上朋友了吧?
出示三组词语:玻璃破碎继续
攒钱道歉顿时
一个信封一张便条一块光滑的小石头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三组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的词语每个词语的偏旁都是一样的。观察得真仔细。第二组的词语加点的字都是前鼻音你说出了第二组词的特点真不错那么第三组词语呢?它们都是数量词小朋友们把这三组词语的特点都说出来了老师为你们的仔细观察感到骄傲!)
谁来读读第一组词语。
(读的真棒尤其是玻璃它是念轻声的,你们知道玻璃的璃单个字时是念第几声的?是呀有些字它跟另外的字组成词语时要念轻声像玫瑰葡萄凤凰姑娘让我们来齐读一遍)
谁再来读一遍?读继的时候嘴巴扁扁的读续的时候嘴巴圆一点。一起来读一遍。让我们来齐读一遍。
那么第二组呢?谁来试一试?
(你的前鼻音读的都非常到位,谁再来试一试?2位男女生读一遍)
读第三组指名读。
(你把这三个一读的很到位他们虽然是同一个一但是在具体读的时候要变调你这个信封读的很到位你们摸摸你们的课桌我们有一张光滑的课桌再摸摸咱们的小脸蛋很光滑我们一起来读读一块光滑的小石头。)
(齐读词语)
四、深入课文
这些词语都去掉了拼音我们小朋友都读得非常准确。李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课文里也有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感到骄傲,出示──为──感到骄傲。你会填吗?
小男孩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让老奶奶感到骄傲?请小朋友们边读边想。知道了请举手。
1、学习4~5自然段:
谁能告诉我小男孩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后,让老奶奶感到骄傲?那么课文哪里写的是小男孩送报攒钱写便条向老奶奶赔礼道歉呢?
(4~5自然段)
请小朋友们读读4、5自然段,你觉得这个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呢?你从那句话或词语中看出的?
⑴负责任的小男孩:
我决定把送报纸的钱攒起来,给她修理窗户。自己做错事情自己承担责任,不向父母要钱自己攒自己积。
⑵有毅力的小男孩:
三个星期过去了,我已经攒了7美元。老师查过资料,一美元是我们这里的8元人民币左右,所以7美元就是56元左右。我送了一天的报纸得了一点点钱,又送了一天又得了一点钱,这样整整21天我终于攒了7美元。这可真不容易。
⑶诚实的小男孩:
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
(真诚知错就改的小男孩)
李老师为这个出色的小男孩感到骄傲,那么我们小朋友呢也为他感到骄傲。你们能用朗读来表达吗?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2、学习1~3自然段:
我把钱和便条装进了信封并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事情的经过吧?请小朋友们自由读1~3自然段说说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我和小伙伴我和小朋友在玩扔石头时非常开心有趣。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我们玩得很开心、很有趣?重点指导这句话,你们都找到了请大家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在你面前很多的小石头在你飞过去再掉下来,请生读,老师不但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你很快乐而且你的表情也让我感到很开心老师从你的眼神中看到了兴奋的光芒,谁再来读一遍加动作眼神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我拾起一块光滑的小石头,把它扔了出去,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可是一不小心石头砸在了老奶奶家的后窗上,我们听见叭的一声,玻璃被我砸碎了,我们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你们看到过兔子逃跑吗?速度非常的快,谁来读读这一句话?
打破玻璃后的那天晚上我还会那么高兴吗?那我又是怎么样的心情呢?请大家默读三自然段说说我打碎玻璃后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⑴害怕、担心你能读读这一句吗?
是呀当我吃晚饭时我一端起碗就想到老奶奶家被我打碎的玻璃,我很害怕。当我睡觉时我一闭上眼睛就想起老奶奶家被我打碎的玻璃我就很害怕很担心。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一句。
(读出害怕担心)
⑵除了害怕、担心,还有其他的心情吗?
很不自在,你来读一读是呀往常我给老奶奶送报纸,老奶奶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我也是微笑着和她打招呼,可是现在老奶奶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时,我会想些什么呢?
(所以我很不自在,请生读这一句。齐读。)
⑶我害怕、担心,不自所以我把送报纸攒的7美元,和一张便条给老奶奶向她赔礼道歉。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么来写这张便条,李老师给你们开了个头你能来说一说吗?
3、出示:
敬爱的老奶奶:
您好!
我是那个打碎玻璃的小男孩。在那个风和日丽的下午
---------------------------------------------
----------------------------------------------
----------------------------------------------。
老奶奶对不起,我错了请您原谅!
打碎玻璃的小男孩
2006年5月23日
(老奶奶看了这张便条后,也写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齐读课题:我为你骄傲。)
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新词,理清情节结构;
2、了解课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感悟斑羚的群体意识、自我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神奇的自然界中,动物常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被狩猎队追杀,被逼到了戛洛山的伤心崖上。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它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去感悟那撼人心魄的惨烈与悲壮。
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检查预习,积累生词:
根据拼音填空,并解释整个成语。
⑴chéng(逞)能:显示自己的能干。
⑵恍hū(惚):本文指神智迷乱不定的样子。
⑶甜nì(腻):甜得发腻,这里指声音过分柔和。
⑷xián(娴)熟:熟练。
⑸苍qióng(穹):天空。
⑹悲chuāng(怆):非常悲伤。
根据下列解释抢答出相应的成语:
⑴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进退维谷)
⑵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略胜一筹)
⑶借指环境非常清洁。(一尘不染)
⑷形容差别很大,一点也不同。(迥然不同)
⑸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眼花缭乱)
⑹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儿勉强。(甘心情愿)
2、播放幻灯片,走近斑羚:
斑羚,别名青羊、山羊。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喉部有一块白斑。斑羚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3、听读全文,回答: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此时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4、选点细读第9自然段,复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
半大斑羚朝前(飞奔),同时,老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去,老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也再度(升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则笔直(坠落)山崖.
5、速读全文,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斑羚身陷绝境。第二部分(5—8)头羊组织飞渡。第三部分(9—15)斑羚飞渡成功。第四部分(16—17)头羊献身。
6、欣赏幻灯,二人组复述故事。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是怎样说清楚的?
作者给群体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叙述了。群体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轻斑羚”“小斑羚”等,
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叙述得清清楚楚。这一点看似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2、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3、画出文中写彩虹描写的内容,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文中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头羊牺牲时,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四、赏析镰刀头羊的形象
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1、品味镰刀头羊三次叫声的含义:
(1)第一次“悲哀地咩了数声”,作为斑羚群体的主心骨,当群体面临陷入绝境时,它深知自己的身上的重任,但无能为力。
(2)当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就要一脚踩进深渊时,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它在提醒那头母斑羚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它在指挥整个斑羚群
迅速分成老幼两拨,决定让老斑羚以自己的身体为跳板协助小斑羚顺利飞渡山涧。
(3)当它看见两拨队伍中,老斑羚的数量比小斑羚少十来只时,“它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在它以身作则的带领下,“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多么可贵的团队精神,多么震憾人心的自我牺牲精神!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镰刀头羊在危急关头,沉着、镇定、果断、临危不乱,迅速组织这场有序的尺渡,它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同时,它以能以身作则,勇于牺牲,由于它的带头作用,才保证了种群的保存。
2、镰刀头羊的形象在文中有什么意味?
(1)作为群居动物的首领,它的出色表现,也代表团了群体的风貌;(2)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什么角色?怎么评价这种角色?
人充当的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是一种不光彩的角色。人类自诩是高等动物,可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对于和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则是轻视它们,任意屠杀它们,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
人类应当牢记: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善待生命,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在灾难降临时,我们会有什么举动呢?学习斑羚那种宁死不屈的意志,那种临危不乱的勇气,那种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那种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
课件【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者梁晓声的资料,阅读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课一定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展示资料,交流预习
1、简介
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思想的丰富性。充分朗读,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中“雨”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尝试诗歌的创作。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在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意境。通过学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感受诗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主题,感受真情。
教学难点
品析诗歌语言,理解诗意。
教学方式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运用联想想象法,指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
3、运用探究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他们畅所欲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朗读教学带。
教学构思及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背诵出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由传统诗歌引入到现代诗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朗读,初步感知
1、听配乐诗歌朗读,营造氛围。
2、学生边听边读,熟悉诗歌内容。
3、学生齐读,教师指导。(节奏、重音、语调、情感等)
4、引导学生理清诗歌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思路。
5、运用想象,理解诗中“雨”的形象。
6、教师简介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
三、合作探究,具体研习,品味诗意
1、请学生找出每节诗中的意象,通过联想和相象,把这些意象所在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2、联系诗句,说说诗歌中“雨”的形象。
3、齐读七、八两节,品味其中的“笑”。
问题探究:这些动人的笑有什么含义吗?试品析。
从两个“勇敢地笑”中,你获得了些什么启示呢?
4、找出诗歌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四、学生齐读全诗,师生共同总结诗歌艺术特点
五、迁移练习
春雨对孩子们说了这么多,现在,你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几行诗几句话都行。
六、课堂小结
诵读全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温柔可亲,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形象。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中国儿童的热爱与祝福。希望同学们也如诗人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观察生活,以引发我们的艺术情感。
七、作业设计
1、熟读全诗,感受诗意。
2、请用几行诗或几句话对春雨作一番描绘。
板书设计
雨说
郑愁予
探访四月的大地
亲近孩子
来自遥远的地方
教孩子们勇敢的笑
快乐的安息
课件【篇8】
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老师想和同学们欣赏一下,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师引: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3.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4.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留心、在意等)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3.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秋天的雨 教案教学设计]
课件【篇9】
教学思路
1、单元分析:
《雨说》是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诗歌,学习第二单元,要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即学生要了解一点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艺术创作倾向,这对于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和诗中的情感态度大有帮助。
2、教材分析:
《雨说》是一首写给孩子的诗,因此诗人采用了一种亲切、欢欣、并带有祝福意味的声音和语调,从而形成了一种富有魅力的诗的声音,一种动人的诗的旋律,特别适用于朗诵。授课时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知识卡片:
郑愁予其人其诗;意象与意境。
⑵萨克斯乐曲《春风》。
2、学生准备:
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体会本诗独特的表现形式,并加以运用。
⑵学习本诗以“爱”和“美”为主题,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吟咏春雨,加强朗读,品味美句雅词,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教学重难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设计
诵读感悟──联想想象──评析欣赏。
(设计说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美,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握诗中的意象;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
学习方法设计
自主──合作──探究
过程设计
一、导语
请同学背诵出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思考“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有怎样的内涵。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喜悦、轻松的心情,来聆听“雨说”,去感受春雨的美。
(设计说明:此导语设计可激发学生背诵诗词佳句的兴趣,同时也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解题
1、简介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简介意象、意境的知识。
三、研习全诗
1、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⑴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
①正音;
②朗读节奏,在诗中作具体的标记。
⑵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品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设计说明:通过反复吟咏,学生一读一思,一思一得,从而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2、具体研习:
⑴播放录音,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并通过联想、想象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副画。
(设计说明:此设计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感知诗歌的意象。)
⑵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饰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设计说明:此设计是在形象思维、感受诗歌的意象的基础上对典型意象“雨”的感悟。)
⑶合作探究: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设计说明:此设计要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重在方法的指导)
⑷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设计说明:此设计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感悟欣赏,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培养学生“情知对称”的人格。)
3、欣赏品味。
⑴学生读诗,从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交流自己的看法。
⑵教师强化本诗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4、课堂小结。
⑴学生小结鉴赏诗歌的方法。
⑵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非常优美的诗歌,其实在中华诗歌的艺术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诗歌,因而,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作诗歌的知己吧,感受诗歌的艺术美,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设计说明:此设计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诗歌名篇,提高鉴赏能力和欣赏品味。)
四、作业布置
A类:反复朗读本诗,把握本诗的主旨。
B类:课外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比较两诗在选用意象、语言风格方面的异同。
课件【篇10】
片断:扩展运用
1、老师示范引路: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
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
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
2、学生实践:
学生个人或小组模仿老师的示例按课文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对韵脚及句式不作要求。
如:
春雨沙沙沙,沙沙沙,
笋芽儿呀,快醒醒!快醒醒!
春雷轰隆隆,轰隆隆,
笋芽儿说:“我要钻出来!我要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
笋芽儿说:“我要长大!我要长大!”
3、作品展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如:
集体朗诵、配乐朗读、自配乐曲歌唱等。
课件【篇11】
学习目标
1、会认“滑”等9个生字,会写“报”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读课题,质凝:课题中的“我”是谁?“你”又是谁?
二、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全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交流
1、请学生指出自学过程中最容易读错的生字,全班正音。
2、请班上朗读最好的学习分段读课文,老师用“我为你们骄傲”我句话来评价,请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为他们骄傲,铺垫“骄傲“在文中的意思。
3、解决课题问题:
根据学生回板书:老奶奶“我”
送报的孩子“你”
四、默读课文,学习词句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自己喜欢的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自己画出的词语和句子。
3、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生共同评价。
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五、指导书写
1、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细看生字,说说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璃”的右下部分是“撇折”“点”,不是“人”。“碎”的右边要注意“十”字要写在两个人字的下面,竖不能伸到两个“人”的中间。
“继”的笔顺是先写“幺”,再写“米”,最后写“”
3、练习书写四个字、四个词。
4、点评反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用多种方法认读生字、新词。
2、用投影出示一些句子,指名朗读。
二、自读感悟
自由读课文,思考:
1、是什么事情,使老奶奶写了“我为你骄傲”这句话?(指导学习生有条理地说说事情的经过)
2、老奶奶为“我”的什么品质感到骄傲?(引导学生懂得做了错事,要勇敢地承认并及时弥补)
二、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1、分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是怎么解决的。
三、练习书写
听写生字词。
四、积累语言
1、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得最好,用横线画出来。
2、读读抄抄课后词语。
3、交流评议,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鉴赏水平。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课文,在教学时着重抵住体会“我”的心里变化,让学生借“我”的角色来抒自己的情感,学生感悟得全面又深刻,最后让学生对老奶奶的话提出质疑来感受“骄傲”一词在这儿的深远意义。
课件【篇12】
设计理念:小学生读一篇课文,要进入情境,感悟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就需要体验或发现学习,然而,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有限,人生阅历不深,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讲解,需要接受学习,因此,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活学习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语文知识目标:
1、 字: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佛”的读音。
3、 句:能用“有……有……有……还有……”说一句或几句话。
5、 篇:让学生了解课文以“总--分--总”的形式结构全文。文章先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然后选取“彩塑”、“壁画”、“藏经洞”这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具体介绍了莫高窟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最后指出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的意义。
(三)能力培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 知道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手法,并练习在写作上加以运用。3.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圈划点评,查寻资料,培养学生的搜集、筛选资料和网上阅读的能力。
设计特色:利用多媒体,把莫高窟的情况、情景展示给学生看,帮助他们理解、学习课文。
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莫高窟,里面蕴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面积不大的藏经洞。
你们想亲眼去看一看吗?(想)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瞧一瞧吧!
1、 交流:同学们,你们在网上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那么,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自由回答,如:精妙绝伦、惟妙惟肖、宏伟瑰丽……)
2、 同学们,看到这么好的景物,你想不想介绍给大家呢?(想)有一位叔叔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叔叔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谁愿意代表这位叔叔向大家介绍?(指名三人分读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
3、 同学们,听了介绍后,你觉得叔叔哪一段介绍得特别好?
(1) 你为什么会觉得彩塑这一段介绍得特别好?
(2) (学生一边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一边出示批注。如: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真多啊)。这些彩塑个性鲜明(各个塑像各不相同),神态各异,(神态也多种多样)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多么慈祥和蔼,多么亲切),有威风凛凛的天王(真的很神气),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真是力大无穷,确实神勇)。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好大呀,师:16米,你们知道有多长吗?你看,多么大呀!),他侧身卧着,眼睛微(这字用得好,非常传神)闭,神态安详(出示画面)。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确实非常逼真地写出了我们所看到的彩塑)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批注和画面,并适当表扬学生,如:你说得真好;你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你真会评价等)
师小结:这些彩塑真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呀!其艺术造诣之精深、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令人叹为观止。那我们能不能学着叔叔的样子也来介绍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呢?试试看。(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课文中除了这一段以外,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介绍得也不错呢?
请大家读读课文,划划词语,看看画面,谈谈感受,写写批注,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
(1) 你觉得介绍壁画这一段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如: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写得很具体)(词汇丰富,用词贴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些壁画真是造型生动,形象优美)
(2) 师小结: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感受到这儿的壁画真是栩栩如生,十分逼真,多精美呀!你们愿意和作者一样也用生动的语言来把这一段介绍介绍吗?(学生齐读)还有谁愿意来单独介绍的?(指名朗读)
(3) 这些精美的壁画大多都出自隋唐时期,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大家想想,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辈就已经能画出这么宏伟瑰丽的壁画,多么了不起啊!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技术真是高超啊,我们每个人来到这儿,都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课文后,通过感情朗读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三、小结:
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2.老师这儿还有几幅形象逼真的彩塑和壁画,(出示相关录相)你们看看,能不能学着这位叔叔的介绍也来描绘一下呢?让我们先一起来看录相。你可以任选一幅。谁愿意先来试试?(指名回答)
3.同学们刚才说得真精彩,能试着把它写下来吗?这就作为我们今天的作业。
1. 描述一幅彩塑和壁画。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莫高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Gz85.Com小编推荐
护理的课件(收藏12篇)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要知道高效教学水平可以体现在老师写的教案课件里面。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您整理的“护理的课件”或许能够为您提供新的想法,这些书籍和资料供你参考和使用希望它们帮助你取得成功!
护理的课件 篇1
养老护理——让老年人享受尊严、健康及幸福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剧,养老护理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面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问题,掌握养老护理技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已经成为护理人员必不可少的技能。
首先,养老护理需要掌握专业技能。在养老护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及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用药、营养、会诊及安宁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热敷、冷敷等等,以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技巧,如穿衣、洗漱、饮食、活动、如厕等等。这些专业技能是护理人员有效的管理和执行护理计划的基础。
其次,养老护理需要倡导尊老敬老精神。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问题通常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有关。有时,一条问候、一份关注、一次陪伴,往往能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心理慰籍。因此,在养老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倡导尊老敬老的精神,秉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理念。这不仅鼓励老年人多参加各种活动,也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关注和照顾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从而在建立长期信任的关系中提高护理质量。
最后,养老护理需要实现个性化服务。每个老年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历史和担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每个老年人的情况进行评估,并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例如,如果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们进行过多的活动,护理人员就需要制定一个活动方式合理、负荷适当的方案。护理人员还需要了解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习惯和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以便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符合他们的需要和期望的服务。
总之,养老护理旨在帮助老年人实现身心健康和幸福的生活。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专业技能、倡导尊老敬老的精神、实现个性化服务,以实现这一目标。在保证老年人的尊严、健康和幸福方面,养老护理课程的教育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的课件 篇2
要】
目的
目的
探讨静脉置管的护理模式改进护理管理,提高静脉置管的质量。方法
一)护理管理模式改进护理管理
方法
一般
护理管理模式改进护理管理的模式
一般
护理管理模式改进护理管理的模式
二般
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模式改进护理管理的模式
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二)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1.2.12
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2.2.5
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3.6.6
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
4、护理管理模式
三)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三)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四)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五)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六)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方式
七)护士管理模式改革护士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士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八)护士管理模式改革护士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九)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十)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变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十一)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十二)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变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变护理管理模式
十三)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十四)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
十五)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
十六
七)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改革医药管理模式
十八
八
十九
护理的课件 篇3
护理服务课件
护理服务是指医疗机构或护理机构为需要医疗或生活照料的患者提供的一系列护理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医疗机构和护理机构开设了相关的护理服务课程,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本文就护理服务课件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一、护理服务的定义和作用
护理服务是指医疗机构或护理机构为需要医疗或生活照料的患者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包括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安全宣传、康复护理,以及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服务。护理服务旨在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的细致关怀和科学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促进康复和健康。
护理服务在医疗保健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费用,提高效率,降低不必要的住院时间和再入院率,同时还可以增强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形象,增加医院竞争力。
二、护理服务课件的特点
护理服务课程是为专业护理人员、康复人员、社区服务人员、家庭护理人员等提供的教育培训课件。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学员的护理技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满意度。护理服务课件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实用性:护理服务课件主要针对实际工作需求,强调实际工作操作技能。
2.更新性强:护理服务领域的知识、技术和理论都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护理服务课程需要不断更新。
3.灵活性强:护理服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定制、灵活安排。
4.培训方式多样:护理服务课程可以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方式进行培训。
三、护理服务课件的主要内容
护理服务课件包括多个内容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护理基础知识:包括人体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心理学、疾病预防、护理伦理等基础知识。
2.护理操作技能:包括各种疾病的常规护理操作、特殊病例的护理技能、药物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
3.康复护理:包括各种康复治疗方法、康复服务的实施、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4.应对护理风险:包括各种护理风险的排查和纠正、应对风险的措施和方法等。
5.服务质量控制:包括服务质量的评价和监控、质量改进的方法和策略等。
四、护理服务课件的实践意义
护理服务课件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了护理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质量。
2.提高了护理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3.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成功率。
4.降低了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
5.减少了住院再次入院率。
在护理服务课件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课件的内容选择、培训方式的制定、培训效果的评估等方面,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一定的社会效益。
总的来说,护理服务课件在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和降低医疗费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加强对护理服务课程的学习和推广,提高相关医护人员的专业化素质,为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护理的课件 篇4
护理服务课件主题范文:长期护理服务的重要性
长期护理服务是一项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服务,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长期护理服务,这使得长期护理服务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长期护理服务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医疗和综合的服务,来满足几乎所有因年龄和身体疾病而需要护理服务的人的需求。这些人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失智症患者、慢性疾病患者等等。
长期护理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需要卫生保健机构、社会服务机构、政府和家庭成员协同合作,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虽然长期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实现它却需要很多的资源和投入,包括资金、人力、时间和技术等等。
长期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为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必要的支持。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这些人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过去的生活状态,需要长期的护理服务。长期护理服务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这些患者尽可能地恢复他们的生活状态,使他们能够尽可能多地参与社交和其他活动,最大限度地保持他们的独立性。
长期护理服务的好处不仅仅在于患者,而且也在于社会。长期护理服务可以减轻医疗机构的压力,因为有很多不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长期护理服务来得到治疗。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并在处理疾病的同时减轻财政负担。
另外,长期护理服务也可以解决一些患者需要照料的问题。在一些家庭中,因为家庭成员的工作时间和需要照顾的家庭成员的医疗需求之间的冲突,需要照顾这些人的家庭成员很难及时提供照顾。通过长期护理服务,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
总之,长期护理服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长期护理服务可以提供照顾和支持,减轻医疗压力、社会负担和家庭负担。长期护理服务必须得到完全的重视和投入,以保证在社会和家庭中,需要照顾的人们可以得到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
护理的课件 篇5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养老问题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问题。在养老问题中,养老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养老护理的质量和研究水平,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养老护理课件的编写和推广显得尤为迫切。
一、养老护理的重要性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心理需要与年轻人有着本质的区别。老年人的行动迟缓、需要帮助,同时由于健康问题带来的种种限制,需要更专业、更细致的护理。基于这些理由,养老护理作为一个专门领域出现并不断发展。在养老护理的实践中,贴心护理和细心护理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护理模式不但是养老服务的一种思路,也是一种服务模式和护理文化。
二、养老护理课件的设计思路
养老护理课件的设计,需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理解和掌握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的状况和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自尊心和需求感。护理工作者需要全面而真诚地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交需求,以此来增进老年人的自尊心和社交孤独感。
三、养老护理课件主题
1.长者的权利和角色
长者是一个家庭和社区中的重要成员,他们所承载的尊严和价值,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保护。在养老服务中,应尊重老年人的权利和角色,帮助老人找到生活的意义、价值和尊严。
2.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住宅和生活环境,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养老护理课件应该关注这个问题,以提高老年人生活的舒适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3.健康管理和日常护理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日常护理,同样需要护理人员的关注和呵护。养老护理课件应该涉及到正常的生理和心理护理,例如卫生、营养和疾病预防等方面,以此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4.社交和社区参与
一个强大的社交网络,对于老年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老护理课件应该设想到这个问题,以帮助老年人建立意义深远的社交网络和有效的社区参与模式。
四、养老护理课件的运用
随着大规模养老服务的发展,养老护理课件的运用变得越来越普遍。通过养老护理课件,我们可以将更多的养老知识,传递给广大的老年人,以此来帮助和照顾他们,并建立有效的社区联系模式。从这个角度看,养老护理课件不仅仅是一种教材,更是一种改善生活的规划加盟。
总之,养老护理课件的编写和推广,对于全国的老年人群体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养老护理课件,我们可以将更多的养老知识、技能,传递给广大的老年人,以此来帮助和照顾他们,建立起有效的社区联系模式,以建设更加和谐、美好、平等和稳定的社会为己任。
护理的课件 篇6
护理服务课件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科技的发展,护理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服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护理服务是指对生病、老年或残疾人士等特定人群进行的医疗服务,旨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护理服务具有多种形式,包括家庭护理、医院护理、社区护理和长期护理等。在此,我们将重点介绍护理服务的实施原则和质量管理。
护理服务的实施原则
1. 个性化护理
护理服务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药物、活动等方面。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喜好、习惯,尽可能满足其心理和生理需求。
2. 专业化护理
护理服务应该由专业护理人员提供,他们应该拥有相关的职业资格和经验,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3. 安全性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遵循严格的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在处理药物、注射、伤口护理等方面,护理人员应当注意防范传染病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4. 管理性护理
护理服务应该实行科学化和管理化,包括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记录患者的医疗情况、评估护理效果等。
护理服务的质量管理
1. 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应该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设备的管理、护理工作的检查和评估等。
2. 护理评估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生活方式、社会和心理情况等方面,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3. 患者参与
患者是护理服务的主体,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和关注。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患者参与护理决策和评估,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和有效性。
4. 联合护理
在某些情况下,护理服务需要与其他医疗服务相结合,如医疗处置、康复、心理治疗等。护理人员应该与其他医疗服务人员建立有效的联合护理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总之,护理服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服务,其质量和效果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护理人员应该遵守相关的实施原则和质量管理制度,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同时,我们应该不断推进护理服务的专业化与科学化,为医疗服务的发展做出贡献。
护理的课件 篇7
优质护理服务课件是一种专业的培训材料,旨在教授医护人员如何提供质量卓越的病人护理服务。它通常包括一些必备的教学目标,如如何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如何协调和沟通团队内的护理工作,如何有效地面对并解决医疗员工和病人之间的紧张关系等。
优质护理服务课件通常提供了全面的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提升他们的护理能力,从而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例如,它可以教授如何通过身体接触、语言沟通和精神支持等方式,改善病人的情感状态,留下良好的印象并促进治疗的成功。此外,它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一些尝试,如结对护理、反向心理学和人性化护理等,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护理错误,如预防营养不良、压疮等等。
为了教授这些技能,优质护理服务课件通常同样需要经过严格的准备,比如制定一个完整的培训计划,挑选合适的教学文本和支持材料等。制订培训计划时需考虑到医护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负荷,应当合理分配时间,确保他们能够亲自动手练习并理解课堂所讲的知识。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课件是提高医护人员能力和提供卓越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工具,在卫生健康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它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护理的课件 篇8
养老护理课件主题范文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入退休年龄,需要养老护理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养老护理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从养老护理课件的设计、内容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些参考。
一、养老护理课件的设计
1. 制定目标和任务
在设计养老护理课件时,首先需要明确课件的目标和任务,即明确需要提供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让用户学习到这些内容。
2. 确定适宜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
不同的老年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或身体不便者,需要采取更加温和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以便更好地适应学习和使用课件。
3. 采用图文并茂、简单明了的设计风格
老年人的视力和记忆力都有所下降,需要考虑到用户的视力诉求和易于学习使用的要求,因此应采用简单明了的设计风格,同时注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使老年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二、养老护理课件的内容
1. 生活护理的知识
老年人因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需要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多的护理照顾。课件设计者应该在内容上考虑到生活护理方面的知识,如如何保持健康的饮食、如何进行定期的运动和身体保健等方面信息,以便让老年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2. 心理护理的知识
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养老护理课件的设计上,应该注重心理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如何处理失眠和焦虑等心理问题方面的建议,并提供相关的专业指导和咨询服务。
3. 社会护理的知识
老年人的社会护理方面的需求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内容设计上,应该包括对于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的了解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家人和社区居民保持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三、养老护理课件的实际应用
1. 老年人活动场所
针对老年人活动场所的玩法,可以将养老护理课件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设计,以便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问需。这种方式可以促进老年辈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促进社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2. 老年公寓等场所
针对老年公寓等场所的应用,可以将养老护理课件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创新设计,以便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种方式可以让老年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活和社会护理方面的知识,同时更好地与家人和社区居民保持联系。
针对养老护理课件的设计,如何有效地提高老年人对于养老护理的认知和内涵,需要课件设计人员和实际使用者的共同努力和实践。期待着养老护理课件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令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
护理的课件 篇9
养老护理课件主题范文: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护理技巧
一、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健康长寿的同时,老年人也面临着许多生活上的困难。因此,养老护理课件应该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以便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关爱和生活保障。
1. 营养摄取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需要更加注意营养方面。养老护理课件应该指导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如何给老年人提供均衡的饮食,保证其身体健康和营养供给。此外,老年人的需要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应该在食谱中增加蔬菜和水果等类别。
2. 运动锻炼
对于老年人来说,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健康。养老护理课件应该提供相关的运动指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老年人尽可能多地参与体育活动和重视健康保健的恢复训练。
3. 社交交际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社交活动相对少。他们需要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周围的人保持联系。养老护理课件应该积极引导老年人加入社交活动,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参与社交活动和文化娱乐。此外,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应该鼓励他们与年轻人互动,创造新的交友机会。
二、老年人的护理技巧
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变化和生活上的困难,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更多的关怀和专业的护理,提供更专业的护理和款待服务。
1. 洗浴护理
洗浴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护理项目,是日常护理工作的重点。养老护理课件应该提供工作人员与护理者早晚如何帮助老年人进行淋浴,让他们恢复干净和舒适的状态。
2. 安全护理
老年人普遍衰老,生活上受损慢慢增加,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养老护理课件应该提供工作人员相关安全护理的常识,以及常见意外安全护理的处理技巧,以及如何使用护理设备等等。
3. 营养护理
老年人的营养摄取非常重要,应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养老护理课件应该提供如何提供合理的饮食和餐桌服务服务的指导,包括如何解决食品过敏、胃肠道问题、饮食习惯等问题。
4. 医护护理
事无绝对,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照护需求,及时的医疗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养老护理课件应该致力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态度和观念,让他们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健康,给予最专业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养老护理课件不仅要关注养老人的生活需求,而且要着重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年人得到最好的关爱和生活保障。
护理的课件 篇10
养老护理是指对老年人生活、健康、心理等方面的照顾和协助。在目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养老护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养老护理的背景与现状、养老护理的意义和必要性、养老护理中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
一、养老护理的背景与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的发展,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49亿,占总人口18.1%。而根据《中国人口发展报告2019》的预测,2029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53亿。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养老护理问题日益凸显。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国家政策的变化等诸多原因,我国养老护理事业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养老机构方面,由于政府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不足等问题,很多养老院设施简陋,服务不到位,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在家庭养老方面,我国家庭结构逐渐单核化,很多老年人独居,家庭养老存在照顾人员不足、缺乏专业知识、时间和精力不足等问题。
二、养老护理的意义和必要性
养老护理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疾病易感,需要合理的膳食、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协助和照顾。这些工作需要关心、爱心和耐心等积极情感,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
养老护理的重要性还表现在早期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方面。通过进行定期检查和科学管理老年人居住环境,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罹患疾病的风险。而及时发现和治疗老年人的疾病,不仅能减轻老年人的痛苦,还能降低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三、养老护理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当前的养老护理事业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养老机构服务不到位。不能满足老年人对待遇、护理、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解决方案: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优化管理制度和培训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护理素质。
2. 家庭养老照顾人员缺乏支持和帮助。很多照顾老人的家庭缺乏专业知识和关心。
解决方案: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建立日间照料和护理站点,提供专业护理培训等服务。同时,扩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范围,降低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在政策和法律上,鼓励单位为职工供应长照、居家、社区护理等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3. 养老护理服务缺乏规范性和标准化。缺乏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引导。
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制度,制定养老护理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强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和监管,促进养老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养老护理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对养老护理的关注和投入,建立健全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做好老年人生活保障的有效途径。
护理的课件 篇11
护理服务课件主题范文:老年人护理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护理服务成为了一项迫切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服务,这对家庭和社会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老年人护理服务需要涵盖许多方面。首先,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需要全面评估和监测。这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交方面的评估。护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需要关注老年人的情绪和社交状况,尽可能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老年人的营养和饮食也是护理服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免疫力下降、消化系统功能减弱等。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另外,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环境也需要得到重视。护理人员需要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提供安全、卫生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例如,老年人需要经常锻炼身体,保持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避免不必要的行动和摔倒风险等。
在老年人护理服务中,交流和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需要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想法,并做出相应的安排。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向老年人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身体和生活。
同时,老年人护理服务也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经常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例如孤独、抑郁等。护理人员需要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治疗。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协助老年人与家人、社区等进行交流和互动,避免老年人的孤独感增加。
最后,老年人护理服务需要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每个老年人的需求和健康状况都不同,护理服务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制定。同时,护理服务还需要关注社会、文化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总之,老年人护理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处理。只有在保障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
护理的课件 篇12
护理服务课程是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其护理技能,让他们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护理服务课程的相关主题。
一、护理服务的意义
护理服务是医疗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意义在于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照顾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强患者对医疗行业的信任感。同时,护理服务还能提高医院的评分、提升患者满意度,并且为医院赢得更多好的口碑,从而带来更多的生意。
二、 护理服务的技能要求
护理服务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医护人员需要具备高超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以及严谨的医学伦理观念和沟通能力。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准确的病情评估、合理的护理干预、有效的康复护理等方面工作,虽然这些技能很难被完全掌握,但是可以通过多次实践和培训加强,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护理服务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护理服务时,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以避免发生危害患者健康的意外事件。首先,医护人员需要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史信息。其次,医护人员需要遵守正确的消毒、洗手等卫生操作规范。最后,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健康自查和感染筛查,以保证自身健康,避免患者感染风险。
四、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估
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医院和医护人员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估包括了护理记录的精细化、护理效果的督查评估及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等方面。通过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估,医院和医护人员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进行改善,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护理服务课程是医学、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意义和重要性不可忽视。医护人员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护理服务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注重护理服务的注意事项和质量评估,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患者。
初中英语课件收藏12篇
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已经为您搜集整理了一篇符合您需求的“初中英语课件”。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案是知识传授的精准打击。保存本文方便随时参考!
初中英语课件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初一新教材第7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内容围绕着询问价格展开,让学生学会谈论物品的颜色。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运用句型进行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及应用中,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知识,并加以创新,并用到实践中。把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通过伙伴交流,师生问答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Aim记忆物品pants , socks , T-shirt , shirt , shorts , sweater , shoes
理解颜色理解:color , black , white , red , green , blue ,
应用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语言交流。
德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通过任务完成,学习勤俭节约的品德。
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Importance Learn to ask about prices .学习询问物品价格。
难点Difficulty Learn to talk about clothing .学习谈论衣物,例如颜色、大小等。活动中运用的单词、句型。
二、教法渗透
本课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并辅助于TPR(全身反映教学法)、情景交际教学法和游戏活动。
1、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主张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成各种各样任务的过程。在本课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我将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2、全身反应教学法
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缩写为TPR)是加州心理学家James J. Asher(詹姆士J.艾谢,1988)提出来的,注重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认为学生在一个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佳。
紧张、焦虑的情绪对学习英语不利。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让学生根据教师发出的指令去模仿,以听力训练为主,待听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后,方进入说话训练,是自然而然的学会语言的方法。
3、情景交际法
课堂教学以情景交际教学法为主,尽量给学生以足够的听、说、读的机会,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引入讨论主题,在交际中学英语。情景的设计注意衔接的自然性,主题的设计强调知识的渐进性和讨论的可行性,并注意情感体验和概括、推理思维的培养。
三、学法指导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本节课将在课堂活动中把学生分成两人一小组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着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
2、创设情景和有意义的任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概括和推理能力,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教学程序:
Listen to the English song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
运用多媒体复习服装名词和数字,为下文做铺垫,复习所学过的对话,通过询问What’s this?引出本课课题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二)新授课
1.运用实物引出询问价格的方法
2.学生操练句型
3.讲解形容词(实物及多媒体)
4.听力训练
5.情景对话
6.总结
7.作业
初中英语课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 下 ) Unit —。主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并以这一主题引出_____等语言功能。本单元旨在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环境,通过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通过有限的课堂实践活动,拓展以往的经历,能准确地用英语来表达。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年级——单元
讲述的是——的用法,这是初中非常重要的时态之一。学生们能够用现在——来表达自己的经历,来体会别人的感受是很重要的。这个单元一定要体会现在——的真正含义和用法。要避免混淆几个重点词组的使用。
我们更要使学生不仅理解枯燥的语法,还要让学生们会用新学的语法知识来表达思想。
3、教材的处理: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本单元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及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如下处理,目的是突出重点,使课堂节奏紧凑,衔贯。本单元分为四课时,第一课时是Section A,第二课时是Section B, 第三课时是Self Check, 第四课时是——,最后一部分是 做练习,以学生的自测为主,然后予以校对。
二、学情分析: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初二学生(好,中,差等生都有),他们学习英语既感到好奇又担忧,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有更多的机会来说英语,减少他们的恐惧感,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阅读和书面表达中加以落实,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和新课标的指导,我确定以下几个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
1、语言知识:
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以下词汇——
语言功能:学习和增加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
语言结构:——
2、语言技能:
(1)能用——的各种形式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表达——经历。
(2)能掌握——时态中几个词组的`正确使用。
(3)能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话题范围内的单词和习惯用语。
3、学习策略: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要求学生能通过上下文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理解并运用——(时态)来准确地表达所发生过去的经历。
4、情感态度:
通过对本单元的任务性活动,我的目的是让学生们用英语描述他们过去的经历,同时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在接近生活常态的交际中能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5、文化意识:
通过他们描述过去的经历,了解一些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的重、难点: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的用法。
教学难点为——含义和用法,能在交际中准确地运用——来描述或表达。
五、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分析:
(1)——是初中非常重要的语法项目,而本单元的话题源自生活,立足这一点,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他们讲述去过的国家或地方,创设生活化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然后在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为用而学, 在用中学,学了就用)。
(2)开展多种类型的任务型活动,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和同学进行合作,为完成任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Unit 9
The First Period (Section A)
Step 1 Warming up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我认为能以一种新颖的问候方式或复习方式进入一节课,就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或循序渐进地导入所学的内容,那么可为这节课的成功打下基础,同时也能给自己适当的减压。)
T:I like travelling. I have been to Dalian and many big cities. What about you?
接下来教师让几个学生讲述他们去过的城市或国家,让其他学生用英语来猜测。(目的是为本节课的现在完成时作好铺垫)
Step 2 Presentation
教师出示几张图片,引出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和用法。
T: Have you been to an aquarium?
Yes,I have.
T: Have you been to a water park?
No,I haven't.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情景中感受出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和用法。
然后叫学生归纳出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句型。
初中英语课件 篇3
Good morning everyone. Standing here, I’m very happy and excited. It’s my great honor to be here to present my lesson, and the chance is very precious for me. And I’ll try my best. Today I’ll talk about unit frommy contents consist of 8 parts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Teaching aids
Teaching procedure
Blackboard design
And conclusion
Well, firstly, I’ll talk about part 1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I have concluded the features of……. 1 . there are a lot pictures. For this, the kids will be interested in the book. As we all know that interest is best teacher for the students. 2. It lays stress on the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of Chinese students learning English , the book design a lot of material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o I think the book is very good.
Then I’ll talk about next part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It is known to us that the kids are very active and like playing games very much, so during my class, I’ll design some interesting games to activate them to participate and learn something. They will also be interested in the class.
Next I’ll talk about teaching methods. My teaching methods are task-based approach and situational approach.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can make the class active.
Let’s move on to another part,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There are knowledge aims and ability aim.
Knowledge aims are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words and phrases:………. And the sentences:…
Ability aims are 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by reading and practicing the dialogue.
Next is the teaching aids. In this class, I’ll use pictures, PPT and tape recorder. These can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Now I’ll talk about most important part teaching procedure. It consists of 5 steps. Warning up, lead-in, contents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and homework.
Step1 is warming up. Here I’ll use PPT to play a English song Bingo for the students and I’ll ask them try to follow it to sing together. By this, the students can be interested in it and pay their attention to our class easily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speaking.
Step2 is lead-in (导入根据所授内容设计,可通过展示与本课有关的话题或者图片等等引出本课话题)
Step 3 is contents(本部分为主要授课内容及组织的课堂活动。可从听说读写四块分写) Step 4 is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本部分列出本课重难点可为单词句型或语法知识) Step 5 is homework.(作业形式最好新颖,例如课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做个小调查等) (conclusion)
To be a good teacher is my dream, I think a teacher is not only a guide for the students, but also a friend of them. If I were a teacher, I would build a close relation with my students, helping them not only on their study, but also on their lives. I’ll try my best and I’m confident that I can be a good teacher.
初中英语课件 篇4
二、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意图以及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运用现在进行时。
2、语言技能: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并能运用现在进行时独立表达个人思想观点,为将来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情感态度: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与任务,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给以大量的信息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真实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5、文化意识:通过一些国外校园生活的图片来了解外国学生的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加以对比,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重点、难点
首先老师应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让学生得到身心享受,在生动直观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新语言。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和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主要采用了任务型教学,在我国,英语交际思路基本上已被普遍接受。但在教学实际中,对交际思路的认识与运用尚存在着不少误区,交际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应用为贴切地在中国的教学实际中贯彻交际教学思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促使学习者自然而然地应用语言,并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有利于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在这种教学方法下,促使学生在学法上也产生改变,他们必须掌握学习的主动,学会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法,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下面我结合课件谈谈本节课的教学程序:
1、课前热身:让学生们边说边做动作。这段Chant联系了两个内容,一是现在进行时,二是We’re having a party、We are happy. 这两点都紧扣本课的两个要点。
2、Revision: Are you happy? Let’s do something happy and funny、Let’s play a game、What are you doing? I’m cooking, cooking、全班分为四组,每组代表轮流提问:what are you doing ,下一组任何一位同学快速回答I’m cooking, cooking.并做相应动作。这一游戏不仅复习了大量的动词和进行时,也让学生逐渐在比赛中趋向兴奋的状态。
3、Presentation: I’m happy today, Do you know why? Because it’s my birthday today.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身上。Look at me、What am I wearing today? I’m wearing a skirt、I am wearing a sweater.引出今天要掌握的单词wear与句型I’m wearing…,然后提问What are you wearing? What is he /she wearing? 学生刚开始回答时可能会用I am in ……?但回答过几轮之后他们就能够正确运用Wear这个词了。
4.Read and act、提问: What is Lily wearing? Part 4 Lesson 84,听录音,回答问题,然后Listen and repeat、Practise in pairs 、从Presentation到这儿,可以说都是任务前的准备,然后布置任务。Show the pictures of three pop stars、Suppose one of them is your friend、He’s from Taiwan、He’s lost、You can’t find him, practice in pairs, make up a dialogue、Let your partner help you find him、Act it out.要求他们用上句型 What is he/she wearing? 这是一个两人合作的任务,学生很自然地运用课文第四部分的对话,并加上自己的想象,通过描述衣着来判断哪一个是对方的朋友。该任务的难度不大,是面向全体的。学生通过顺利完成任务,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兴趣。任务的难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这样才不会使学生被突如其来的困难吓倒,让他们在心理上有一个准备和适应的过程。揭示三张图片,露出三位台湾当红艺人,学生对他们非常感兴趣,遮挡的脸更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参与和合作愿望。可以说这是教师在“投其所好”,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多考虑主体的需要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好处而无不利。同时我们也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三位艺人虽然红透半边天,但他们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有今天的成果,我们也应该认真学习,为将来做准备。
T: One of them is my friend、He’s wearing a black suit, a blue shirt and he’s playing the guitar、Who is he? Yes, he is Wu Zongxian、Do you know his program? Yes、“I guess”.
OK, I’m Jacky Wu、Let’s play this game、Four groups, let’s see who’s the winner today.
这样把课堂气氛带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The first part, classify the following verbs: run, give, write, cook, swim, see, have, sit, clean, put, eat, come、Work in fours、该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四人一组讨论可以降低难度。正确的答案是根据动词现在分词进行分类。为了使该任务更具实际意义,更真实地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复习归纳的能力,我在前几课教现在分词时都没有进行归类,甚至当一些细心的学生提问为什么要去e, 为什么要双写时,我都要求他们先自己分析,观察。当时上课前也担心学生无法完成,事实证明学生的探究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做出解答,只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我们老师可以在课后询问原因。在完成该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任务的难度进行调整,如明确分类的根据。不要忘了在任务完成之后,分别给以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游戏环节,let’s see who has good eyes.通过闪烁的图片让学生抢答猜测,运用句型Are they playing……?/Is he/she running? 通过完成该任务,复习了现在进行时的各种句型。
游戏三,比记忆力。I’ll show you two pictures, there’re some people in them、What are they doing ? What are they wearing ?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find them out as quickly as you can、该任务可以说是上一任务的延续,上一任务只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讲,这一个任务自然地要求他们两句或更多地表达,这为最后整个场景的描述一步一步打下基础。
8.Who has good ears?
I’m thirsty now、I’d like to drink some water (drinking )。Look, the water is very clear、I can see you through it、Show the colour page, listen to the tape,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are the cats doing ? What do they want to do ? then open the books, read the passage loudly yourselves, then ask somebody to come to the Bb、Listen to the tape and point to what you hear in the picture.
9.Who has good mouth?/Who is good at talking?
通过上一任务的练习,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整篇文章的描述,接下来他们就要进行实践。Talk about the picture .该任务是本课的总任务,也是本课的最终目的。四人一组讨论手中图片,最后推选一名代表起立描述。在每次的合作过程中,总会有一个学生成为任务的核心。所以,老师们会担心,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会成为少数优秀生学习发展的过程,而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讲,他们只是陪练、陪听。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我们在设计的任务应该具有多样性,每个任务活动的表现方式,侧重点都应有所不同,信息传递,逻辑分析,观点阐述等。学生们在合作时,也会根据任务的性质和个人特长做出不同的角色分配。而且教师也应该鼓励、提醒学生不同角色的轮流分配。这样,每次的任务都会成为一个让学生发展个性的机会。还有小组的成员最好能有相当的英语水平,如果有差异,我们也不必为英语水平较弱的学生担心,他们会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得更快。
总之,整节课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目的,以任务型学习贯穿始终,通过完成任务,不断地促使他们学习英语,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对教材熟悉的老师一定发现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很大的变动。如删除了一、二、三部分,打星号的文章我却进行了重点的处理,这是不是脱离了教材?事实上在我们学校,本课的语音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在家听录音自学,到校由学习委员检查,第三部分的看图我已经在前一课进行了处理。说实话,对这套教材我也不很熟悉,一节课只有宝贵的四十分钟(我们温州实验中学每节课只有40分钟),我们要处理那么多的内容,起先我也比较困惑。在我们实验中学新课程实施的起始阶段,王校长曾询问各学科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我当时提了两个问题:1、其它学科都使用了新教材,只有英语还和原来的一样,我们应该如何教;2、几年之后,我们的教材又要更换,英语学科的课改实验意义何在?王校长回答:英语教学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能拘泥于教材,应该用新的理念,新课程的标准来教学。只有这样的教学方式才会为今后的推广留下现实意义。因此,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们紧扣新课标,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删除和合理的调整,所以一个单元,甚至几个单元的整体备课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实验中学有幸走在新课改的前列,我们也承担着压力与责任,希望我们的心得、体会对各位有所帮助。
初中英语课件 篇5
《Lesson21 Look at Your Hair》说课稿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very happy to see you.Today I’ll
talk about Lesson21 Look at Y our Hair Grade 3 Hebei Education Press. I’ll talk
about this lesson with the following parts : Teaching Aims ,Teaching Procedures, 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I Say teaching Aims
(1)Aims of knowledge
Let students grasp the main words: blond ,long 、short 、curly 、straight
And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What colour is your
hair ?
My hair is ...to talk about the hair.
(2)Aims of ablity
Go on improving students’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especially develop
students’practing and creating ability.
(3)Aims of emotion
Make students mo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develope good studying hobby.Make students enjoy learning ,taking part in ,competing and cooperating.
二、 说教学方法
在这一课时中我采用了情境法、游戏法、多媒体辅助法、小组活动学习法,勤表扬,多鼓励,使学生掌握语言点。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以生活为课堂,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机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1、说唱引入 激发兴趣
歌谣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所以在热身环节中我选择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toes 》
2、创设情境 呈现新知
以介绍新朋友自然导入新知识,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创设日常生活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互动操练 及时评价
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在师生,生生,小组等不同的合作方式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以评价促发展,激励学生大胆开口。
Say Teaching Procedures
(一)Class opening
1、 Let’s sing a song 《Head shoulders knees toes》
2、 Greeting:
hello ,boys and girls . How are you?
Today I’m very happy .Are you happy?
3、 Revision
(1) Words :cold、 hot 、warm 、cool
T: How do you feel?
S: I feel_____.
(2) Words: head 、arm、 leg、 hand、 foot.
Play Joining game, Review parts of the body.
(二)New Concepts
1、Words: hair、 long 、short、 straight 、curly
(1)T:(A barbie doll is in teacher’s hands.)Today I’ll
introduce a new friend : Anne .Look ! She is very beautiful.
T: (Point to Anne’s hair ) Now please look here.
What’s this? This is hair.
板书 hair The students read the word after teacher seveal times.
(2)Anne: I’m not beautiful. I want to be a barber.
Show powerpoint to learn words : long 、short、 straight 、curly
(3)Let students intrduce in their groups
This is______(long short straight curly) hair.
2、Word: blond
Sentences: What colour is your hair?
My hair is ______
(1)T: (Point to Anne’s hair ) What colour is Anne’s hair?
T: It’s blond
(板书:blond )
(2)T: What colour is your hair?
(Point to the student )
S: My hair is black.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3)现在我们进行一次发型设计比赛,让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新发型,把它画下来,可以把头发染成自己喜欢的'颜色。(并标明long short straight curly或颜色)
(4)让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的新发型,用这几个句型:
My hair is_______(long short straight curly) hair.
My hair is_____(colours)
(5)、每小组选出最好的设计和解说上台表演,再评选出一等奖,
予以奖励。
(三)Class closing
Let’s sing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Homework
Draw a picture.为自己的妈妈设计一种好看的发型并标明long short straight curly和颜色,向妈妈介绍一下你的设计。
四 、板书设计
Lesson 21 : Look at Your Hair !
1 、long 2、What colour is your hair?shortMy hair is _______.
hair straight
curly
初中英语课件 篇6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外研版初二英语上第七模块第一单元。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
1.本模块以感觉与印象为中心话题,内容分为两部分:对话——主要以表感觉和知觉的系动词的用法为主,表达对食物或事物的感觉评论;阅读课文——Sally一封信,对英国女孩Sally印象进行了描述。学会表达It/sth smells/tastes/feels/looks/sounds…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一些描述人长相和性格的表达方式,包括句式和一些形容词。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这些内容都很符合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换对某些事物或某人的描述及看法,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七模块的第一节课。这本教材的第一课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兼顾读写,并包括词汇,语法,语音的学习活动。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表感觉和知觉的系动词。在本课中要让学生初步感知系动词的用法,我就用孩子们身边的人或物让学生们通过看,听,尝,闻,感觉来切身的感知这些系动词,使学生能够运用系动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教材安排了许多听,说,读,写的任务活动,我将灵活运用这些活动,将其中的一些活动进行变化或整合,如我将Activity1和Activity2顺序颠倒一下,先让学生看图或实物说句子,在做听力部分。
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本课拟以故事、实物、图片,猜谜语等形式展示,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根据教育心理学,如果学生对于一件事物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就会排除主观和客观的种种消极因素,尽量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
2.初二上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同时,学生们对英语学习还保持着较浓厚的兴趣。经过一年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
3.本单元学情剖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谈论感觉与印象,可以采用活动教学法和Role playing的学习策略,学习新词汇,掌握重点句型,同时能比较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类似问题。做到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教学方法:
1、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在本课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我将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2、 情景交际法
课堂教学以情景交际教学法为主,尽量给学生以足够的听、说、读的机会,联系课文实际,创设情景,引入讨论主题,在交际中学英语。情景的设计注意衔接的自然性,主题的设计强调知识的渐进性和讨论的可行性,并注意情感体验和概括、推理思维的培养
3、 多媒体辅助
将本课所需要的录音、图片、文字、和音乐制成课件,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
学法指导
1、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2、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我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
3、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连贯的听说读写,游戏,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学习策略的指导
本节课将在课堂活动中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着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我让学生观察课件画面,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使用认知策略;让学生表演对话,实现交际策略;引导学生交际,主动练习和实践,是调控策略的体现。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卡片等是资源策略。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应用英语能力,推进探究、合作和自主学习,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及重难点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
1、听,读懂含有系动词的句子和对话。
2、能够正确朗读系表结构的句子。
3、会运用含有系动词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过程与方法:
围绕话题进行听,说和讨论,并会和同伴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他人的自我描述,更好地理解别人,从而更好的懂得关心别人。
重点:学习表感觉和知觉的系动词,学会一些描述人长相和性格的表达方式。句式:sb/sth feels/smells/sounds/looks/tastes…
难点: link verb + adj, What’s she like?与 What does she look like?的区别
教学步骤
Stept1 Warming up 1. Listening to a song .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Jingle Bells, let the students do the action while they are listening. 歌曲欣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课打下伏笔。
2Games:Play a game :touch your nose .Call one student to the front ,say “touch your nose /hand /eye/ear/mouth”。Then let the other students do。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巩固这些感觉器官的名称,为以下的感官系动词打下基础。全感官的参与使记忆更加顺畅。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Step2 presentation
1, 教师: Do you like this music? I like it very much .it sounds lively .And I feel very happy .Do your feel happy ?
学生: Yes ,I do .
It sounds lively.
同样方法用糖果、毛巾、醋、班中的学生来练习,It feels /tastes/smells…….The boy looks ……
由上一环节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让学生根据实物和身边的人来亲自体验系动词的用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新知识;保持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 Practicing look at some pictures of activity 1,Let Ss say some sentences.Then do activity 2,Match the sentences with the pictures.。这样让学生根据上一环节进一步练习。
3. Listening. Play the tape of 1b twice for Ss to listen and follow. Then get them to number the pictures . 本环节是教材安排的任务型听力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听音时抓住关键词,培养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的学习策略。
4巩固练习
Look at some pictures .and say A: The chocolate cookies taste delicious.
B: The sweater feels soft and comfortable .The jeans feel tight .
C The cheese doesn’t smell fresh.
D: They look strong. Zhang Baizhi looks pretty and smart .
利用课件中的图片,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
Step3 listen and read
1、整体听一遍,回答问题。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再听一遍,注意生词及含有系动词的句式
3、语法展示link verb +adj 及Everyday English
4、读课文
5、Group work :四人一小组,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找两组读对话,注意表情
6、Do activity 5 .Complete the sentences .小组内讨论的形式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易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活动中他们一定会努力表现自己,做到最好。把任务活动放在小组中进行,还可以解决“大班”难于操练的难题,学生在小组中有更多的时间来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Step4 pair work。 Ask Ss to make dialogues in pairs activity4.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 patterns in activity2. Get several pairs to act out their dialogues.在教学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操练语言,为下一步活动做好铺垫。
Step5 pronunciation and speaking
l Play the tape of activity7 twice for Ss to listen and follow. 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系表结构的句子。
1、Do activity6 ,丰富学生形容食物和人的词汇,以便在对话中运用自如。
Homework : 1.Do activity8 . Work in pairs ask and answer why you like or don’t like them.
2、Read the dialogue in groups .Then act out the dialogue .
由于教材中的环节较多,在一节课中要全部完成不大可能,因此我将最后一个环节作为作业,将课堂小组活动延伸的课外。
初中英语课件 篇7
一,教材分析
我将教材分析分解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等.
1,教学内容
sectin A 第41页和第42页,围绕一幅卡通画,介绍人的长相.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掌握描述人物外表的形容词.
b.技能目标:谈论自己和周围人的外表长相.
c.学习策略: 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及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3,教学重点
a.掌握"询问一个人的长相是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1)What d u l lie
(2)What d the l lie
(3)What des he l lie
(4)What des she l lie
b.学会"描述一个人的长相是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1)I a shrt. I a thin.
(2)The are ediu height.
(3)He is ediu height.
(4)She is tall. She is thin.
4,教学难点
a. 对比l lie 和lie 的`区别
如果在教学过程不将语法难点加于区别,日后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阻碍.如l lie "看起来像"之意;用法为l lie +名词;而lie "喜欢"之意;lie+名词/动名词
b.回答 What d u lie / What des he l lie 时,可以有两种回答方式,一种为 I'…./He's…需要注意的是be 动词后跟着形容词/表示身高;另一种为I have …/He has…需要注意的是后跟着形容词+名词.
二,教学方法和课前准备活动
虽说"教无定法",但作为一节听说课,我首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听说法,加强学生听说方面的训练,另外,我运用了任务教学法,以教学任务作为本堂课的主线,贯穿整个课堂.
在教具准备方面,我采用幻灯片,挂图,录音机等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使课堂更形象生动,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更乐于学,更容易学.
三,教学程序及设计目的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任务准备
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说:Well, class. I' sure u are eager t n Next, d u
1a) This activit intrduce the e vcabular.
初中英语课件 篇8
一、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课书的教学内容,我将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为“任务型与活动型相结合”的整体教学模式,在活动设计时本着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思维学习的教学理念,将语言学习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活动和教学任务中,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不断感知、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成长空间。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B部分中的Lets learn和Lets do的内容,其中Lets learn部分是在A部分Lets learn中blue, green, yellow, red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再学习white, black, orange, brown这几个词汇的。并围绕本课新授单词,穿插一些TPR活动,即本课的第二部分Lets do,如Black, black. Stand up.等一些简单的指示语,要求学生听懂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同时鼓励学生滚动已学指令,如:sit down,touch the ground,turn around.并自创个人喜欢的新口令。如:Black, black.Sit down. Black, the ground. Black, black.Turn around.等等。学生能举一反三,以此达到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另外本课的词汇贴近学生的生活,色彩鲜明的图片与词汇配对,使学生更易理解,TPR活动更是深受儿童喜爱,所用的节奏和动作刺激大脑皮层,激活记忆,使学生在对各指令的反应中自然习得语言。
2.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学了blue, green, yellow, red这几个颜色单词,学生对于色彩这方面内容较感兴趣,因此在前节课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再学习white, black, orange, brown这些新单词,最后利用chant,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趣、轻松、活泼的氛围去操练单词,学生更易理解,学得更快。本节课组织了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巩固读、听的能力,从而为下一步的视听词汇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三年级的小学生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色彩有着较强的敏感程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有利于新知识的教学,学生能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新课内容。所以我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a.进一步巩固以前学过的颜色单词:blue, green, yellow, red。
b.要求学生能听、说、认、读white, black, orange, brown这些新单词。
c.理解句子:Colour it brown。
d.能听懂指示语Stand up! Sit down! Touch the ground. Turn around.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情感态度目标:
a.采用游戏教学和活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目标。
b.培养学生对颜色的喜爱,欣赏颜色的美,乐意用颜色来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珍惜生活。
4.教学重点和难点
a.重点:
1.能正确熟练地认读表示颜色的新单词:white, black, orange, brown 。
2、能听懂指示语Stand up! Sit down! Touch the ground. Turn around.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b.难点:
单词black,brown,ground, turn around的发音。
5.课前准备:课本、录音机、颜色图片、颜色单词卡片、颜色转盘。
本课通过大量的听说练习,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本课在教学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唱英语歌,引起学生兴趣(引趣)
2.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激趣)
3.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兴趣(促趣)
4.开放性作业,延续学生兴趣(续趣)
四、说教学手段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其认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学习一般靠直觉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寓教于乐。
1、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采用实物情景、单词图片和卡片进行直观的教学,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2.按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能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又比较生动地为学生创设了语言环境,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五、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新课导入──歌曲开篇,引入情境。
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状态,通过用英语与学生打招呼,和他们一起唱英语歌曲在轻松愉快的歌曲中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英语课堂,既活跃气氛,又消除紧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复习巩固了本单元学习的颜色单词。
2.新课的讲解──启发诱导,教学新知。
小学生对色彩有着较强的敏感程度,色彩鲜明的教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复习颜色;其次利用颜色卡片、颜色单词卡片和颜色转盘等色彩鲜明的教具,使学生眼前一亮,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教授新单词。每学一个颜色单词时,都用TPR动作表示出来,让学生也跟着动一动,说一说,这样学得活、用得活,学了就会说,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有趣,享受到学习的兴趣。教学中以看、听、说为主,要求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听说能力。
(1)利用转盘,复习前面学习的颜色单词。
(2)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人物入手,利用单词图片和单词卡片,学习新单词。
3.巩固阶段。(创设情景,巩固新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先利用chant,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趣、轻松、活泼的氛围去操练单词。让学生边听录音边跟着做动作,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以致用,强化新知,巩固新知,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播放Let’s do部分的内容,学生边听边做动作。
4.反馈练习,发展新知。
播放课外的歌谣,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也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5.归纳总结
根据板书的提示,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再次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是否达到学习的目标。
6.课堂作业设计
画一幅画,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初中英语课件 篇9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方式,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大四学年年度自我鉴定,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初中英语说课稿参考模板
一、说教学理念: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从教学实践者转为教学的研究者……
二、说教材
㈠教材概述:本单元……
㈡三维目标设立: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会单词、短语:……;句型:……
⑵提高学生交际,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一幅……图引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必须……
⑵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
⑶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㈢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课重点:……
难点:
⑴……
⑵……
三、说教法
1、学生分析:……
2、教学方法:⑴游戏教学法;⑵任务型教学法;⑶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说学法
1、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充分感知,积极体验,大胆实践。
2、积极参与,善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为赢取“英语课堂最佳表现奖”而主动学习。
依据:新课程倡导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以及形成性评价。
五、说流程
1、总体设计及依据
在任务型活动中热身(8分钟)……
2、教具准备:
3、分步设计及依据(多媒体课件制作)
Step1:在任务活动中热身
活动一:chant
活动二:Guessing games
活动三:利用挂图……
活动四:学生俩俩合作,……
Step2 在任务活动中认知
……
Step3 在任务活动中巩固
6个活动
Step4 Summary
……
4、板书设计
初中英语说课稿范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Unit 4 Topic 1 Plants and animals are impontant to us。
一、本话题的分析
本话题围绕谈论和描述自然界的风光 动植物及生存资源——---森林和水引入本话题的主要语法项目: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为今后学习现代科技和历史遗迹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通过Which do you like better/best?以及Paiwork的反复操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素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The hens are much/a little smaller than the cons/geese.,The mice are the smallest of them.(2)学习单词:
Wolf.bear sheep goose rabbit snake rose nature forest protect land ocean sea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及知识自学的综合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本话题所须课时:4节课。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以及用简单的英语语句描述和谈论大自然。
难点:
1、多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以及形容词比较级的不规则变化。
2、谈论地球上水资源和热带雨林的基本状况,以及它们对于地球上生物的重要性。
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同时针对中国学生学习外语存在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首先给学生创造外语语言气氛,身临其境地把学生带到所设计的语言情景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与后一系列活动中,掌握知识。最后通过做游戏对学生所学知识点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教学和学法:
通过五步教学法:情景教学活动家,精讲巧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地深化教学内容。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教学活动。
1、教学手段:
本话题采用挂图、录音、图片、文字、图表和韵率,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互动,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2、学生指导
新制定的《仁爱英语》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根据依据课改的精神,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单词—句子—情景对话—实际应用,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情景兴趣教学。多以问答形式出现。
如何使用英语,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习得语言。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会自己自主推测发现归纳提高,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五、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注意,拉近师生距离,设计一个语言情景,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导入正课。
2、新课的讲解
在讲新课时,合理整合教材,系统的树立知识,将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在一系列既关联又相对独立的语境中详细讲解,反复演练,使学生全面掌握,任务性听力训练:Listen and write以及Pair work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思想素质、情感素质和英语语言素质。
3、反复操练和巩固应用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work alone,pair work, Group work 等多种不同方式操练巩固。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4、反馈练习
本话题将游戏与练习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设计游戏,让学生们以对话和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
5、归纳总结
本话题除了板书所呈观的重点内容外,又把本话题内容以练习的方式,巧妙地巩固了本话题重点,难点,进一步巩固,加强对本话题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6、展示板书
本话题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利用多种辅助教学,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温故而知新,达到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7、布置作业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老师对本次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初中英语课件 篇10
一、教学目标
学习反意疑问句
二、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反意疑问句的基本句型结构和回答。
三、教学难点
1、主句谓语是think, believe, expect, suppose, imagine等引导的宾语从句,就从句部分提问。
2、陈述句部分主语是不定代词everybody, anyone, somebody, nobody, no one等,疑问部分常用复数they,有时也用单数he。
四、教学程序如下:
初二下学期第十单元安排了学习反意疑问句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学程序: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说设计这个教学程序的基本思路和根据。就初二学生来说他们学习了以下语法项目:be动词(包括be 动词的过去时); There be句型 ; 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包括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情态动词和祈使句。因此,我在讲授反意疑问句时,仅仅围绕学生学过的以上语法项目进行反意疑问句的教学并进行反复练习。具体练习作业本(上、下)、典中点中的练习都有,另外,再补充一些总结性的有关反意疑问句的专项练习加以巩固。
(二)、说练习和作业的设计。
检测训练——总结巩固。通过做作业本(上、下)中的练习、典中点中的练习进行训练,再补充一些总结性的有关反意疑问句的专项练习进行检测加以巩固。
(三)、说板书设计:
通过课件展示教学内容(以下各项教学内容)
以下分为十一个部分进行讲解。
反意疑问句
反意疑问句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是对事物的陈述(即陈述句),后一部分是简短的提问(即简短疑问句),中间用逗号隔开。如果前一部分用肯定句,后一部分就用否定疑问句;如果前一部分用否定句,后一部分就用肯定疑问句。两部分的人称和时态要一致。其回答是用yes或no来表示。
一、含be(is, are, was, were)动词的反意疑问句
其句型是:句型1:主语+ be+其它,isn’t(aren’t, wasn’t, weren’t)+ 主语?
句型2:主语+ be not+其它,is(are, was, were) + 主语?
① You are from America, aren’t you? Yes, I am. No, I’m not.
② It isn’t very cold today, is it? Yes, it is. No, it isn’t.
③ Tom was away yesterday, wasn’t he? Yes, he was. No, he wasn’t.
④ The Green weren’t at home last night, were they?
Yes, they were. No, they weren’t.
⑤ Mary is reading English now, isn’t she? Yes, she is. No, she isn’t.
⑥ Your parents aren’t going to have a party this Sunday, are they?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⑦ The girls were singing when the teacher came in, weren’t they?
Yes, they were. No, they weren’t.
注意:There be句型
① There is an old picture on the wall, isn’t there?
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
② There aren’t any children in the room, are there?
Yes, there are. No, there aren’t.
③ There wasn’t a telephone call for me, was there?
Yes, there was. No, there wasn’t.
④ There were enough people to pick apples, weren’t there?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
二、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的反意疑问句 其句型是:句型1: 主语+动词原形+其它,don’t I(you, we, they)?
句型2: 主语+ don’t+动词原形+其它,do I(you, we, they)?
句型3: 主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其它,doesn’t he(she, it)?
句型4: 主语+ doesn’t+动词原形+其它,does he(she, it)?
① You often watch TV in the evening, don’t you? Yes, I do. No, I don’t.
② The students don’t study hard, do they? Yes, they do. No, they don’t.
③ Mary studies Chinese hard, doesn’t she? Yes, she does. No, she doesn’t.
④ The boy doesn’t often go to school by bike, does he?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
⑤ The first class begins at eight, doesn’t it? Yes, it does. No, it doesn’t.
三、 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的反意疑问句 其句型是:句型1: 主语+动词过去式+其它,didn’t+主语?
句型2: 主语+didn’t+动词原形+其它,did +主语?
① You watched TV last night, didn’t you? Yes, I did. No, I didn’t.
② Jim’s parents didn’t go to Hong Kong last month, did they?
Yes, they did. No, they didn’t.
③ The rain stopped, didn’t it? Yes, it did. No, it didn’t.
④ Mr. Clarke didn’t buy a car, didn’t he? Yes, he did. No, he didn’t.
四、一般将来时的反意疑问句
其句型是:句型1: 主语+will+动词原形+其它,won’t+主语?
句型2: 主语+ won’t +动词原形+其它,will +主语?
① The boys will play games, won’t they? Yes, they will. No, they won’t.
② It won’t stop raining, will it? Yes, it will. No, it won’t.
③ Mr. Smith will visit our school next week, won’t he? Yes, he will. No, he won’t.
注意: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
① There will be a basketball match tomorrow, won’t there?
Yes, there will. No, there won’t.
② There won’t be too much pollution in the future, will there?
Yes, there will. No, there won’t.
五、现在完成时的反意疑问句 其句型是:句型1: 主语+have+动词过去分词+其它,haven’t+主语?
句型2: 主语+ haven’t +动词过去分词+其它,have +主语?
句型3: 主语+has+动词过去分词+其它,hasn’t+主语?
句型4: 主语+ hasn’t +动词过去分词+其它,has +主语?
① You have been to Shanghai before, haven’t you? Yes I have. No, I haven’t.
② You haven’t been to Shanghai before, have you? Yes I have. No, I haven’t.
③ Jack has done his homework, hasn’t he? Yes, he has. No, he hasn’t.
④ Jack hasn’t done his homework, has he? Yes, he has. No, he hasn’t.
六、现在完成进行时的反意疑问句 其句型是:句型1: 主语+have been+动词现在分词+其它,haven’t+主语?
句型2: 主语+ haven’t been +动词现在分词+其它,have +主语?
句型3: 主语+has been +动词现在分词+其它,hasn’t+主语?
句型4: 主语+ hasn’t been +动词现在分词+其它,has +主语?
① You have been skating for five hours, haven’t you? Yes, I have. No, I haven’t.
② You haven’t been skating for five hours, have you? Yes, I have. No, I haven’t.
③ Bob has been collecting kites since 1999, hasn’t he? Yes, he has. No, he hasn’t.
④ Bob hasn’t been collecting kites since 1999, has he? Yes, he has. No, he hasn’t.
七、含有情态动词的反意疑问句
其句型是:句型1: 主语+情态动词+动词原形+其它,情态动词否定形式+主语?
句型2: 主语+情态动词否定形式+动词原形+其它,情态动词+主语?
① You can speak French, can’t you? Yes, I can. No, I can’t.
② They can’t understand me, can they? Yes, they can. No, they can’t.
③ Ann could swim when she was six, couldn’t she? Yes, she could. No, she couldn’t.
④ The students must study hard, mustn’t they? Yes, they must. No, they needn’t.
注意:You must go home now, needn’t you? Yes, I must. No, I needn’t.
八、祈使句用于反意疑问句中 这种类型较特殊,前一部分是祈使句,后一部分是肯定疑问形式。回答也较灵活。
句型1: Let me+动词原形+其它,shall I?
Let me open the door, shall I?
Yes, please. No, thanks.
句型2: Let’s+动词原形+其它,shall we?
Let’s go for a walk, shall we? Good idea! Sorry, I can’t.
Let's go and listen to the music, shall we?
句型3: Let us +动词原形+其它,will you?
Let us have a reat, will you?
Let us wait for you in the reading-room, will you ?
句型4: 其它形式的祈使句,will you?
Come into the classroom, will you? OK.
Please be careful, will you?
九、值得注意的是有时英语的谓语动词并不用否定式(即没加上not),而是用上了“never, little, few, hardly, nothing, nobody”等词,这时该陈述句也属于否定句,因此,反意疑问句的后半部分应用肯定疑问式。① You have never been to Beijing, have you? Yes, I have. No, I haven’t.
② Mr. Fat has few friends here, does he?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
③ There is little milk in the bottle, is there? 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
④ He could do nothing, could he? Yes, he could. No, he couldn’t.
十、主句谓语是think, believe, expect, suppose, imagine等引导的宾语从句,就从句部分提问。
I don't think he is bright, is he?
We believe she can do it better, can't she?
十一、 陈述部分主语是不定代词everybody, anyone, somebody, nobody, no one等,疑问部分常用复数they,有时也用单数he。
Everyone knows the answer, don't they? (does he?)
Nobody knows about it, do they? (does he?)
初中英语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读“Let’s talk”。并能做灵活替换练习。
2.能够听、说、认读句子: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he is a TV reporter.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3.会唱歌曲《My family》,并能替换歌词演唱。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本课时的重点单词。
2.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句型: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he is a TV reporter.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3.着重讲解问句与陈述句中动词的变化形式。
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
1.教师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问好,做简单的Free Talk.
2.教师为学生播放教学媒体资源中的《chant》,和学生一起拍手说唱。
3.教师和学生一起复习A部分“Let’s learn”中的单词:Act like a singer. Spell the word singer,driver...
Step2: Presentation:
1.教师用卡片里的单词做替换词,让学生灵活应用的对话。课件出示图片:
What do you do?
I’m a driver.
I’m a teacher.
What about you?
What does he do?
He is a singer. He is a writer.
What does she do?
She is a
TV reporter....
2.教师通过教学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课本59页“Let’s try”部分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通过看图,听音进行选择。录音内容如下:
Woman: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Girl: She is a singer. Woman: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Girl: He is a teacher. He is a teacher. He teaches Chinese. Man: Circle the right pictures.
3.学生听完“Let’s try”部分的录音之后,教师问学生“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do ?”如果学生回答“She’s /He’s a singer/teacher.”教师可以继续问“Does she /he teach English? Does she /he often sing songs?”学生会回答“Yes, she /he does. No, she/he doesn’t.”复习以前的知识。
Group work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m going to be...
然后教师通过教学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Let’s Talk”的教学录音,学生跟读。最后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鼓励学生做替换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动词的变化形式: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词动词后面加s或者es,在疑问句或者否定句中,前面有了助动词does,后面的动词要变成原形。)
4.教师给学生呈现Group work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先认真看图,然后在表格内填上所要采访的同学名字,然后去采访班里的同学:“What does your mother/father do? ”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几名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提问。
Step 3: Practice
按要求改变句子。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背靠背”活动。
学生两个人一组背靠背坐好,每人使用一套职业卡片和家庭成员卡片。左边的同学先把家庭成员和职业卡片一一对应排列好,右边的同学向同伴提问,如: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左边同学根据自己卡片的摆放位置作答,右边同学根据对方的回答排列自己的卡片。问答结束,两个人的卡片位置应该相同。教师做裁判,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最棒,并发送小礼物表示奖励。
Step 4.Summary
Jobs职业
driver司机teacher教师farmer农民
player运动员worker工人cleaner清洁工
doctor医生manager经理dancer舞蹈演员
boss老板employee职员engineer工程师
editor编辑designer设计师reporter记者
tailor裁缝waiter男服务员waitress女服务员
jailer狱警fireman消防员conductor售票员
accountant会计salesperson售货员
postman邮递员librarian图书管理员
policeman男警察policewoman女警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Step 5.Homework
1.让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和词组。
2.让学生听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家长或同伴听。
3.让学生课外完成Task Time任务,下节课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Unit 5 what does she do? A Let’s talk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he is a TV reporter.
初中英语课件 篇12
教材分析:
16单元是第二册的第二个单元,也就是说是这个新学期的第二单元。16单元的主题是围绕“问路和指路”展开的,同时教学生,如何用情态动词“Can”和“May”来表达许可和可能。在第二册上学期的课本中,学生已经学到了一些关于“问路和指路”的知识,而且他们也知道一部分关于许可的表达,比如“May I come in?”“Can I borrow your pen?”“May I speak to Ann,please?”等等。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扩展和巩固就显得水到渠成。而且在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中,培养他们了解地图和区别方向的能力尤其重要。61课就是关于这个知识的扩展。62课是一篇与这个主题紧紧相扣的阅读材料。63课则是关于“May”和“Can”的语法点。64课则是对于整个单元的巩固,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落实和一篇阅读短文。我认为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认知:
1、 学生能够使用下列单词:
kind,lady,library,cross,reach,corner,church,café,fix,lab,suddenly,history,key
2、 学生能够使用下列表达:
Turn left日right at the …crossing.
Go on unit you reach…
You can’t miss it.
On one’s way to, first of all, be /get lost , wait for
能力和技能:
1、 学生能够根据所给地图或街道说明一些地点的具体位置。
2、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问路。
3、 学生可以用“Can”和“May”表达许可和可能。
情感和态度
1、 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学习英语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交流,而不单纯是为了英语课和应付考试而学习。
2、 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英语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和中心,以此来激励他们在英语课上积极参与,追求创新。
学习策略:
1、 学生应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件事,学会用英语去思考问题,即用想象力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学生应该在英语学习中学会使用brainstorming
文化知识:
1、 教学生真诚待人,助人为乐。
2、 教学生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看想。
关于这个单元有两处难点:
1、 如何准确自如地用这么多表达方式来问路和说明。
2、 如何用Can和May表达可能性。
根据教材和学生因素的特点,我将采用下列教学方法和手段:
1、 交际法和情景法教学
为了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交谈,我将一些设计真实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师生和学习互相之间的交流重心就放在了语言的意义上,与此同时将英语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 以学生为中心和任务型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作为独立的学习者,老师作为一个引路者,组织者,领导者,有时候会是一个团体,其中一员决定了我们学习任务类型的选择。关于这个单元我将在我的课堂活动中设计信息差任务、问题的互动解决以及采访和调查。在我们教案设计中,我想提一下任务关联性。也就是说将所有的教学活动组成一个链式的因果关系,在此过程中,前一个活动的成功成为后一个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教学步骤:
在61课中,首先我用节奏游戏来复习一些公共场所的名称。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就工作和工作地点展开问和答,例如:hospital,police station,school,past office,bus station等等。
然后我会把写有这些地点名称的厚卡纸放在学生的课桌上,让学生就此谈论每个公共场所的位置:in front of,next to,beside,on the night / left,between… and…,outside 等等。
我将以这种方式呈现新单词和表达方式:我告诉学生这个星期天我有很多事情要做。下面是清单:
1)send some postcards
2) borrow some books
3) drink coffee with my friends
4) buy some VCDs
5) go to my friend’s wedding
让学生回答我要做以上事情将要去的场所。在适当的时候,我会向学生出示咖啡馆,碟屋和教堂的照片。然后将61课的地图出示在屏幕上,问他们如何到这些地方去,教他们使用下列表达“Go across the bridge”,“Go up this road to the end”,“Go on until you reach the end”,“Turn right at the second crossing”。让学生参考表格里写出的表达方式练习如何到达以上地点之后,让学生四至六个人一组,讨论出一次性做完以上事情的最佳路径。
接着便是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他们的真实生活中去。我会把我们本地的地图挂出来,让学生说明去一些地方(汽车站,图书馆,长城,宾馆和银行)的路径,其他人则猜他/ 她将到哪儿去。
在这一课时,我会设计一个信息差的任务。每对学生中的两个人将会得到两张不同的地图(同学A的是完整的,而同学B则不完整)。让他们通过彼此问答来完成B同学手中的地图。当然前提是不许看对方的地图。
最后一个任务是创造性的。我让学生想象20年以后他们居住的地方,并在纸上绘出一张地图。根据这个地图,其他人就如何去他/她家展开问答。
62课是一个短剧,所以我会让学生看影碟模仿而不是单纯听磁带。
在常规阅读步骤之后,为了让学生对于整编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会让学生填写下列表格。What did Liu Mei do to help the woman?
What’s wrong with the woman? What did Liu Mei do?
看完影碟以后,我会设计如下任务帮助学生进行深一步了解:
任务1:角色扮演 学生以五人一组分角色扮演课文内容
任务2:画图 根据说明为老妇人画一张地图。
任务3:猜测 猜一猜关于刘梅的信息,用“Maybe”和“may”
任务4:复述 老妇人打电话一个电台记者,并且告诉他这个故事。
任务5:采访 电台记者采访了刘梅的同班同学:你是怎样看待刘梅的?为什么?如果你在路上碰到这个老妇人你会怎么办?
关于63课我会这样展开:
在课文开头,我会用学生聊天的形式来达到复习Can和May的目的:“May I come in?”“Can I borrow your…”“May I speak to…”等等。
将63课第一部分的图画在屏幕上演示出来(盖上文字),让学生猜他们在哪儿和他们在干什么以及他们可能会说什么,然后让学生打开书边读边思考。
为了给学生练习的机会,我会向学生出示更多的图片,让他们编出相似的对话。
A:May / Can I swim here/ cross the road now/ take photos with the tiger/ watch TV?
B:No,you can’t. I can be dangerous./ It can be bad for your eyes.
其它的图片可以是:一个在椅子上擦窗户的女孩,一人用小刀削苹果的`小孩,一个正在开煤气灶的妇女,一个横穿马路的男孩等等。让学生学会回答:“Be careful!You may hurt. Yourself.”
用一个真实的场景将第二段的短对话呈现出来以后,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猜的游戏,让学生猜一猜我的家人会在哪儿以及他们可能在做什么。在这一步里我会教给学生新单词“fix”和“lab”,所以与此同时我就为第三部分埋下了伏笔。
在学生就第三部分进行练习之后,我想现在一个巩固活动会恰到好处。我会让学生去调查朋友在星期天的打算,并且填下列表格,最后让部分同学做汇报:
What may your friends do next Sunday?
Who Where they may be Things they may do
64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所以我认为在一个阶段的英语学习之后来一个总结是很必要的。首先我想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来复习“问路和指路”的表达方法。在听、说、读、画之后,我想给他一个链式训练作为巩固。
第五部分是一个阅读文章。首先我会出示三张图片:
第1张,我正在一个大的购物中心买东西,
第2张,我迷路了,
第3张,我突然发现了购物中心的出口。
我们边谈论,边呈现新的表达方式:be/get lost,go wrong,suddenly,reach.
在常规阅读步骤以后,我会设计四个任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思考:
任务1:计算 计算Mrs Lee花了多少时间从饭店到碟屋并返回,而实际上她只需要多少时间。
任务2:画图 根据那个“man”的说明帮Mrs Lee先生画一幅地图。
任务3:解决问题 根据地图帮助妇女找到回去饭店的路径。
任务4:讨论 在大的地方容易迷路,我们怎样避免?还有一点就是关于英语教学的评价。我们都知道,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教给学生一些知识,而且也要教给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为了检验教学活动的效果,教给他们学习策略,并引导他们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我们不仅要进行总结性评价,而且要进行形成性评价。
伯牙鼓琴课件收藏12篇
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时常会需要资料作为参考。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你知道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伯牙鼓琴课件收藏12篇,欢迎你的品鉴!
伯牙鼓琴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虚词,夯实文言基础。
2、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理解人物间的情感。感受伯牙钟子期情意投合、惺惺相惜的友情,引导学生体会古人重情重义的纯朴情操。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3、想象自己即是伯牙,进而感悟“知音”并练笔。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高山流水”的典故。
2、理解伯牙与钟子期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深厚情感。
教材分析
《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第四篇文章《古文二则》其中的一篇。两则短文所选内容都是传说故事,《郢人》出自《庄子》,《伯牙善鼓琴》出自《列子》,庄子和列子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所以,学习这两篇文章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道家学派的文字。从内容上看,两文故事性较强,学生乐于学习,也是记叙性的文字,可以按记叙文的要求理清人物所经历事件的过程或情节。两文从主旨上看,都表达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主题,但又各有侧重,《郢人》侧重于信任配合与怀友,《伯牙》则侧重于互相理,互相欣赏。由知音的故事引出本文的学习,在学习第一则《郢人》的基础上再深入理解伯牙与子期的交情。讲授本文时,可以侧重在比较中理解二人的真挚友谊。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传说故事,学生在以前的学习经历中,广泛接触过此类作品,可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有关阅读传说故事的知识和技能做适当迁移,应用到文言文的传说故事阅读上,了解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方法,对阅读故事性较强文章比较感兴趣。上学期七单元的两则古文分别讲的是“诚信”和“质疑”,本学期这两则短文主题相近都是讲“朋友”,这样的主题可以加深孩子们对友谊的理解。在讲授《郢人》这一节的时候,我适当做了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两个人在信任的前提下建立友谊,学生参与度较高。所以,对于《伯牙》这一篇非常富有民族情怀的文章,也应该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古代音乐背景,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激发其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学生分享“朋友”的诗句
教师分享“朋友”称呼及来历。还有一种朋友被称为“知音之交”,那么,什么是“知音之交”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
题目中的“善”字在本文其他的句子中也出现过,意思是否一样?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充分地诵读了课文,回家也练习了朗读。谁愿意为我们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呢?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清楚了文中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是谁呢?各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两个字回答。
伯牙如何“善”鼓,而子期又如何“善”听?
钟子期能够从伯牙的音乐之中,感知他的心意,他们彼此通晓音律,凭靠音乐来传递情感,并由此成为好朋友,成就了一段千古传颂的佳话。那这样的朋友称之为?
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结合文中伯牙、子期的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和同学、朋友相处?
一年之后伯牙寻访子期,看到子期的墓碑,在子期的墓前破琴绝弦。如果你是伯牙,写出你想说的话,表达对子期的情感。形式不限,可以仿写现代诗歌、也可写文言诗文。100字左右。
围绕这学期的教研主题“研学案的使用————目标分解下的作文教学”,使学生每课一得写作提示。即使在文言单元也要坚持这样的训练,学完《陋室铭》学生仿写铭文格式,给自己的卧室、文具盒等做了铭文。学完《爱莲说》学生以“爱说”为题仿写文章。学习《郢人》让学生仿写文中极简的描写方法。本课的的拓展训练,设置想象内容,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文中人的“知音”,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文章主题“知音难得”。
伯牙鼓琴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双气泡图整理对比收集到的信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透过语言文字展开合理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双气泡图整理对比收集到的信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透过语言文字展开合理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修身的必备技能。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古代只叫作琴,近代区别于其他乐器,才习惯叫作古琴或七弦琴。孔子所教授的课程“六艺”中的“乐”就有弹琴咏唱诗歌的项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琴”有关的文章——《伯牙鼓琴》。
二、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1、指名检测重点字词的读音、解释。
2、分组读、合作读检测课文朗读。
3、说说两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调动五觉,想象画面
1、《伯牙鼓琴》这篇课文中,伯牙弹的琴曲是什么样的?课文中是如何描写伯牙弹琴的?
2、锺子期的语言让你想象到了什么?
3、调动“五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分别说一说“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让你想象到了什么?
4、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用上“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尝到了……触到了……”将自己的想象描述出来。
四、人物对比,感受“知音”
1、快速阅读资料袋,说说什么是知音?
2、思考,为什么伯牙和锺子期二人会成为知音呢?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找出课文中进行对比的两个人物。
(2)逐句分析,将提取到的信息分别填入相应人物的气泡上。
(3)将相同点填在中间的气泡,不同点填在两边的气泡中。
师总结:伯牙弹琴,锺子期听琴;伯牙用将高山流水的情志寄托在琴声之中,锺子期能用语言描述出;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他们二人不愧是彼此的“知音”!这种图表叫做双气泡图,它可以帮助我们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相同和不同点。关于伯牙和子期,你肯定还想了解更多,下面让我们阅读补充资料,完善双气泡图。
3、小组合作,练习巩固。
(1)四人一组,快速阅读补充资料。
(2)提取人物相关信息,完善双气泡图。
提示:提炼主要信息,看哪组找的准确、快速、全面。
4、小汇报交流,说说“知音”的故事哪里让你感动。
五、回顾总结
1、利用双气泡图回顾课文内容。
2、阅读诗句,品味“知音”。
伯牙鼓琴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伯牙鼓琴》。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巧激趣
1.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2.鼓是什么意思?(弹)
【设计意图】
本课讲述的本身就是关于音乐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既契合本课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读,师巡视。
3.检查初读情况。
以下字形字音有误的一组是?
4.师讲解:哉、巍、弦
5字词读准确了,相信这两个句子也难不倒你,谁来读
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三、花样朗读晓停顿
1.教师范读。
3.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3.生读课文。
(1)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四、合作探究懂文意
1.借助注释学生先进行自学
2.教师指导学习课文
3.创设情境,训练语言。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
五、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附件1:《伯牙鼓琴》课文节奏划分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附件2:《伯牙鼓琴》公开课学习单
一、下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善哉(zāi)汤汤(shāng)B巍巍(wēi)少选(sho)
C绝弦(xián)锺子期(zhōng)D若(nuò)鼓琴(qín)
二、我会写生字(一个生字两遍)
三、边听范读边画停顿线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四、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教学反思
《伯牙鼓琴》是部编版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这是学生较少接触文言文,但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所以可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自悟,重点字词我稍作点拨即可。在教学中,我注意把握好以下这两点:
一、紧扣课题和课文结尾,理解“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和怎样的人才堪称“知音”学生通过读文就明白了,当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子期都能感受出来,总之“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因而伯牙把子期视为知音;子期死了,世间再也找不到能懂得伯牙心意的人了,伯牙便“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学生汇报交流时,相机引导他们理解文中四个“善”字的不同含义、“志”和“念”的意思以及“哉”“兮”两个语气词的用法。
二、适当拓展,深化理解。伯牙作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技艺一定非常高超,他的琴声一定不止表现了高山流水。因此我引导学生想象他的琴声还可能会表现出哪些动人的场景?并且仿照课文句式进行语言拓展:“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志在(),钟子期曰:‘()’”这样,既使学生体会到伯牙的琴技炉火纯青,又让学生感受到子期的“善听”,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知音,还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在理解伯牙为子期“破琴绝弦”时,我为学生配乐(二胡曲《长相思》)朗诵了相传伯牙给子期写的一首短歌,凄凉伤感的音乐映衬着,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最后,我让同学们交流自己收集的古今交友名句,进一步体会友情的珍贵。通过以上做法,我觉得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评课稿:
练笔设于感慨“得遇”,好处有三:第一,从伯牙的角度看,得遇知音的巅峰情感已经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此刻抒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第二,从文本的角度看,故事对伯牙的不吐不快却做了某种类似于“休克”的艺术处理,这一文本的未定点、空白点,给了学生极佳的回味和想象空间;第三,从课堂的角度看,学生为伯牙代言,将得遇知音的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尽情倾诉,营造出课堂教学的高潮,而这一高潮旋即与接下来的“子期死”形成一种巨大的情感落差,使教学充满了震撼心灵的张力。嗣后的课堂实践证明,此练笔确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高效的语文教学,焉能放逐“设计”?
伯牙鼓琴课件 篇4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播放古筝曲)同学们,我们听到的这支优美动人的曲子,名字叫作《高山流水》。这支曲子的背后,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这个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师范读,配乐。
3、自由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课件出示朗读节奏划分)
4、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5、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合作讨论,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课件出示译文)
四、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一)何为“知音”?
1、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从哪里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2、指名读。
3、师: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4、伯牙鼓琴。思考:他的琴艺怎么样呢?在文中如何表现出来的?(指名答)伯牙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
5、锺子期听之。他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了什么呢?用“——”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明确:“善哉”是表赞叹之意。(教师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这句话表明,伯牙隐藏在琴声中的想法,锺子期能心领神会。
6、如果你是锺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
7、师:大家一起想象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的画面。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志在明月,锺子期会怎样赞叹?教师引导学生说句子。
示例:“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8、师小结:只有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只有他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这就是——知音。知音相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快乐、激动、兴奋……)
9、指导朗读。(自由读、分组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了真正的知音欢聚时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欢乐!的确,多么欢乐的相聚,多么难忘的时光!无奈世事难料,锺子期不幸去世。
(二)知音之死。
课件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锺子期死了,伯牙为什么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锺子期死了,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3、齐读。(教师指导,要求读出伯牙此时的心情。)
4、为何锺子期死了,伯牙要绝弦呢?好不容易苦练学会的琴技就这样放弃了?
5、在遇到锺子期前,有没有人赞美伯牙呢?那些人会怎样赞美伯牙?锺子期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6、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锺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锺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会对锺子期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回味“绝弦”
1、师:锺子期死后,伯牙到他的墓前悼念。面对锺子期的坟墓,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短歌:伴低沉悲凉的古典音乐,师范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
明确:悲恸欲绝、痛不欲生……
3、锺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教师播放《高山流水》乐曲,指导学生齐读课文。
六、教师小结
自古以来,“良朋易求,知音难觅”。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鼓琴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艺术之美。
3、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欣赏,知音难觅以及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朋友间知音难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曲入题
1、播放《高山流水》
2、上课
3、音乐能荡涤我们的心灵。它本身就是一种美,能提高我们对美的欣赏能力,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就是音乐艺术的魅力。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首曲子背后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解题
1、谁来说说“鼓”的意思呢?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伯牙弹琴》,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
4、这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学习文言文有三步走,分别是读通文言文;读懂文言文;读好文言文。什么是读通、读懂、读好呢?(预设:读通是把课文读顺,读出节奏;读懂是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意思;读好是带着感情去读。)
5、这是我们学好文言文的“三部曲”。今天,就让我们用上这些方法继续学习文言文。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首先,我们要读通文言文,请你们打开书,认真倾听视频朗读,给容易读错的字音做上记号。
2、出示字音容易读错的字:
少选汤汤乎以为复为鼓琴者
过渡:“为”字是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意思去选择读音,这叫“据义定音”。(板书:据义定音)
3、现在,我把这些易读错的字放到句子中去(出示句子),大家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文言文的朗读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请看大屏幕,先试着自己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四、读懂品情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看插图,图上画了什么?
1、齐读
2、它是什么意思呢?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3、一个善鼓,一个善听。
过渡:老师带来了一则资料,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伯牙和子期的身份吧。出示背景:伯牙子期,一个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的樵夫。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
预设:音乐、古琴
过渡:对音乐的共同理解使得伯牙和子期走在了一起。那么你是从哪里看出伯牙善鼓,子期善听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句子画下来。
1、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针对第一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并订正。
2、看你们讨论得很认真,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下你们的成果呢?
预设:①学生解释字词(你能借助注释或词语手册理解词语的意思,真好!)
②学生解释第一句时(单单根据字面上的意思去解释,句子不通顺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语境去展开联想或想象理解句意。板书:根据语境展开想象)
③生读
3、(出示句子)当伯牙的琴声幽然响起,子期的思绪飞向了那巍巍的泰山之巅。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生:我仿佛看到了高大(巍峨)的太山……)于是,你赞叹道————(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太山矗立在我眼前。下面有请男生来读读这句话。
师评: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
4、(出示句子)少选之间志在流水,汤汤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浩荡而出——子期,此时的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广阔无边的江河。)于是,你脱口而出——(生读)
过渡:男生已经给我们展示了太山的巍巍,下面有请女生来读读这句话。
师评: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你们的朗读,仿佛让老师看到了汪洋的流水。
5、小结:子期就是用这种联想的方法来点评伯牙的琴技。你们看,不管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知道,如此了解自己的人,我们可以称作“知音”。(板书:知音)
师评: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已是伯牙,你们是子期,我们也成为了知音。现在我来读伯牙,你们来读子期,看看我们的默契吧。(齐读)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伯牙是个技艺高超的琴师,他的琴声不仅能表现太山巍巍,江河洋洋,想象一下,还可以表现哪些动人的景色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聚焦第二题,一起来交流下吧。
2、出示词语:请同学们照样子写词语。
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
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方鼓琴而志在清风,你会怎么赞叹?
指名学生回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师:当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小结: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感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吧!
3、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那还是什么呢?
(预设答案: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高山般的志向和流水一样的胸怀,他们还是人生的知音。)
六、悟痛——摔碎瑶琴凤尾寒
师:孩子们,伯牙和锺子期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无奈世事难料,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谁读懂了这句话呢?(生交流)
2、子期已死,伯牙又要回到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这种无人能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那就是—破琴绝弦--(读)
3、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呢?
(因为子期死,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了。)
4、文言文的学习需要资料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板书:查阅资料)请看(出示资料):伯牙一直在寻觅知音,可见知音难觅啊!他们两人第一次相遇就是因为伯牙在弹《高山流水》,而子期听得如醉如痴。就这样,两人相知相惜,成为知音。所以,当伯牙听到子期死的消息,悲痛欲绝,作了一首短歌(出示):
(指名读)
5、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用“破琴绝弦”来告别知音,也是在谢知音。(板书:谢知音)
6、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之后,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七、配乐诵读
师小结: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破琴绝弦谢知音,这个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动容。后人就用“高山流水”这个词语形容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让我们伴着《高山流水》这首动听的音乐,去体会这个故事,一齐试着背一背吧!
伯牙鼓琴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只有百余字。
我选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的纯真友情。本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全文的重点字词理解和全文的翻译,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分析学生特点:
到现在为止,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文言文,他们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虽然有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教师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让他们自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学生未必能深入理解,只要让他们有所体会就可以了。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辅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分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四、教学理念: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另外,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以指导为主的教学理念,因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的效果是比较好的。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主导者,因此我把全班同学分为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同学。
在讲述第七单元文言文的时候,我尝试着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上课。然后为每个小组预设好具体的任务,并把每个任务的要求写在一张纸上,让各个小组抽签。而这些任务就是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重点就放在了字词意义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任务当中有简单的,有的是课本注解找不到的,这样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并让他们举手请求老师的帮忙;第二课时主要是汇报他们学习的成果。
五、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高山流水》水墨动画,这个动画只有三分多钟,大致讲述的是伯牙和钟子期两人相遇到相知的过程。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本文的一个辅助资料,又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朗读课文
1、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准课文节奏,读出感情。
2、师范读,学生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重点指导难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三)、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我为每个小组设定好了他们要完成的任务,有了明确的题目和要求,学生自学起来就有了目的性。从题解、文章出处的简介,到重点字义的解释,每一句话得翻译,再到涉及本文的相关问题,文章寓意等,都由学生通过合作自主学习。
而在他们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有的字义理解或句子翻译会出现错误,这时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讨论、解决,而老师就作为一个助手帮他们做出一些补充说明。
此外,我会适当穿插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和解决。而在本课,由于课文中有一些文言虚词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例如“哉”“兮”“夫”这些词语,尤其是语气词,对文章的感情抒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借此可以指导他们的朗读;此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例如形容山高的“峨峨兮”形容水势盛大的“洋洋兮”可以换成其他词,再为他们创设伯牙鼓琴的情境,让学生仿造句式完成句子。
最后,把每个小组提出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共同解决。
(四)学生质疑,共同探讨
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各小组提出问题;并让全班共同解决问题,老师作点拨。
1、伯牙和子期是怎么相遇认识的?
(师适当补充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资料)
2、为什么题目是《伯牙善鼓琴》,而写得更多的是钟子期?
3、何是知音?何是知己?两者是否一样?
有一个小组提到,为什么题目是《伯牙善鼓琴》,而文中多次写钟子期。通过这个题目的解答,可以让学生拓展一些文言知识,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知道有一些篇目是没有题目的,而后人在整理编辑的时候常常用文章的首句作为题目,例如《论语》中的《学而篇》,还有《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等。而还有一个小组提出知音和知己有何不同,虽然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咬文嚼字和钻牛角尖,但是通过补充一些资料对他们进行点拨,会让课文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五)教师总结
总结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六)课外拓展
让学生收集有关知音知己的诗歌。
(七)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伯牙鼓琴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伯牙鼓琴》。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字典、结合注释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搜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故事。
(3)查阅苏轼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音乐导入巧激趣
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文言文。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
2.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读,师巡视。
3.检查初读情况。
课件出示:
1.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2)猜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花样朗读晓停顿
1.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是如何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
2.教师范读。
3.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课件出示: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韵律美。)
4.生读课文。
(1)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吗?赶快读读吧!一定要注意停顿哦!
(2)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5.师生合作读。
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每句的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6.指名配乐读。
【设计意图】
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特点,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四、合作探究懂文意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
(2)借助注释来理解。
(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4)结合插图理解。
(5)小组讨论,问同学。
2.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
3.反馈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
4.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
师:“方”是刚才的意思。
预设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字的意思,悟出理解文言文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预设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
预设4: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师:叠词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5.创设情境,训练语言。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
6.小组内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
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获得更多的新知。“反馈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环节,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刚才探究的成果解释全文的内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五、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1.结合资料,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和同学交流感受。
2.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课文。
3.同桌互背。
【设计意图】
讲故事是学生对文本言语再现的过程,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标落到实处。
六、补充拓展悟情感
1.教师深情描述雨夜的相见。
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见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课件出示最后一句,齐读:
课件出示: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以伯牙的地位与“破琴绝弦”的行动感受伯牙内心之痛。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
预设:
(1)兴许你还会遇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呢?
(2)精美绝伦的瑶琴,你砸掉不可惜吗?
(3)如此高的技艺不再弹,不感到遗憾吗?
师:伯牙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面对此情此景,仰天长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一起读。
3.从有关知音的诗词感受知音难觅的痛苦。
课件出示: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增广贤文》
这些诗句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知音难觅。
4.小结:
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设计意图】
通过补充资料、教师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走进伯牙内心,体会痛失知音之情。
通过历朝历代关于知音的名句积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影响力,体会知音难觅。在此基础上,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就很容易了。
七、对比关注编者意
1.课件出示伯牙子期相遇时的图片(教材第96页插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疑问。)
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干柴、拿扁担的樵夫。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伯牙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呢?
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板书:艺术的魅力)
2.配乐诵读全文,感受艺术的魅力。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伯牙鼓琴》中伯牙、子期超越了地位、国籍而成为知音,就是因为音乐、艺术的魅力。本环节从人物的介绍中,从学生的质疑中,来感悟艺术的魅力。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设计意图】
“评价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最后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很好的达成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个基本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伯牙鼓琴课件 篇8
文本分析:
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在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教学本课时,教师应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还可在理解整首诗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他们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从中感受到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这首诗意蕴深厚,但教学时注意不要把本首诗的主题过分拔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在加深对鲁迅的了解的同时真切感悟到做人的真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一心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课件,教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读。)“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xx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简介诗人臧克家。
(课件出示诗人臧克家的简介,学生自读了解。)
臧克家(1905—20__) 山东诸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主要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等。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读正确。
3.范读引领,指导朗读和重音。
(1)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节,指名练习第二节,自由完成第三到七节。)
4.播放名家朗读录音,学生再读诗歌,读出情感。
5.思考:这首诗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层次梳理:
第一部分(第1节):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观点。
第二部分(第2—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对比品读,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全诗,注意诗歌独特的写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学生汇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细细读一读,发现诗歌中有更精巧的安排——第2、3、4节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6、7节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这两部分内容又是一一对照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将对应的小节放在一起进行学习。
(2)结合第1节诗,感受作者的态度。
过渡:通过对比,大家发现“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呢?这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大家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虽生犹死——虽死犹生,对比。)
思考: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
预设:学生可能汇报出几种态度:对有的人,作者是批判、鄙视、痛恨的;对有的人,作者是赞扬、热爱的。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3)理解第2节与第5节诗。
①指名读,评议:他(她)读出了什么感情?(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②探讨:第2节诗中有两个动词体现了两种人的不同,请找出来,再加以体会。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一个“俯”字,写出了鲁迅先生甘于俯下身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预设:可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提到的几件事,更深刻地体会鲁迅先生关心人民、愿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
资料链接:“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自嘲》全诗为:“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做斗争,为人民勤恳工作。
③读一读:读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的傲慢姿态,读出人民把他们“摔垮”后痛快淋漓的感觉。
(4)自主学习第3节与第6节诗,第4节与第7节诗。
①自由选择一组,想想用什么方法朗读最容易表达出自己的理解。
②各人自由练习。()
③学生汇报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④提出问题,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a.理解“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资料链接:鲁迅先生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先生以野草作比,为了革命他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
b.“烂”字在诗歌中是什么意思?这个字写出了什么?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流芳百世的人,其实早已臭名昭著,名存实亡,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c.“下场”是指谁怎么了?与此相对,“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人民会怎样看待他呢?
(“下场”是指压迫人民的反动派,终会因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终将被人民摔垮,遗臭万年。对于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人民将永远崇敬并怀念他。)
(5)先让同桌之间分别对读第2、5节,第3、6节,第4、7节,再请几组同学在班上展示朗读。注意诗句中描写的不同人物,根据他们的作为来选择不同的语气。
2.加深对文中“活”与“死”的理解。
过渡:同学们,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了解了作者笔下的两种人。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诗歌的第1节,看大家是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一节诗中,两个“活”与两个“死”的意思一样吗?
(1)学生思考,与同学交流。
明确:这里的两个“死”与两个“活”的意义都不相同。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这些人不过是肉体和生命还存在罢了,相当于行尸走肉;第二个“活”字是指精神永存,是作者对鲁迅先生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第一个“死”字的意思是精神已经消亡了,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的意思是肉体与生命已经消亡了,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资料链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当年,臧克家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2)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过渡:通过上面的交流,我们明白了“活”与“死”不仅仅指个体的生命,更关系到个体的精神与价值。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虽生实死,什么样的人虽死犹生呢?大家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妨再举出典型的例子来证实自己的看法。
示例:①碌碌无为者虽生实死,拼搏进取者虽死犹生。
②卖国求荣者虽生实死,精忠报国者虽死犹生,比如秦桧和岳飞就是典型的例证。
③贪官污吏虽生实死,清正廉洁的人虽死犹生,后者如孔繁森。
3.感悟鲁迅精神,升华情感。
(1)学生看课文题目,齐读副标题。
过渡:这首诗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们发现了吗?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先生的名字。但你们一定能从诗篇中找到鲁迅先生的影子,请大家找出相关诗句读一读。
(2)汇报读诗句,感悟鲁迅精神。
小结:这首诗并不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更是在赞美那些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而活的人,是以小见大,“鲁迅”成了一种精神的代名词。
(3)学生说说学完本诗的收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交流示例:
生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样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呢?从鲁迅先生的事迹和精神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生2:我也想像鲁迅先生那样,做一头勤奋的“耕牛”,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生3:学完这首诗,我想到了另外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鲁迅的精神就重于泰山,我也想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与鲁迅先生有关的课文,本课《有的人》作为这一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深化了我们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但它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阅读一些鲁迅先生的文章,继续走近鲁迅先生,感受他精彩的文笔,感受他不朽的精神。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反反复复朗读了诗歌,大家的朗读也从最初的平淡,到最后读出了作者情感的强烈对比。诗歌,就是要在反反复复地朗读中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更深的体会。尽管这篇文章创作于1949年,但是我们读来却丝毫不觉得“古旧”,在当今的社会,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通过大家的课堂交流,我很高兴大家理解了做人的真谛——做有价值的人。是的,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是最可爱的人,鲁迅精神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课件 篇9
教材解析:
《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他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3、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欣赏,知音难觅以及音乐的魅力。
4、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学重难点: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朋友之间知音难觅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由“琴”导入
1、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同学们,伯牙鼓琴,“琴”是一种乐器,你还知道哪些琴?
2、学生各抒己见:钢琴、古筝、小提琴……
3、这些“琴”跟我们课题中的“琴”是一回事吗?(课件展示伯牙的琴:七弦古琴)
4、由“七弦古琴”引出《伏羲造琴》的故事。
5、简介伯牙。(课件出示:伯牙古琴,而六马仰秣)意在讲述伯牙琴技高超。
二、问题导入,走进课文
1、琴技这么高超的伯牙有一天摔断了琴弦,从此不再弹琴,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伯牙鼓琴》。
2、出示【课件:课题】(板书题目:伯牙鼓琴)学生齐读课题。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5、点名读,齐读。(老师指导)
6、字体不断变化,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魅力。
7、背诵课文。
四、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1、借助注释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预设答案:伯牙和锺子期成为知音的故事。)
2、锺子期为什么成了伯牙的知音?(小组合作学习)把关键的语句划上横线。
3、汇报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关键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句子:方鼓琴而只在太山……汤汤乎若流水。)
4、预设交流
(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师:读了这一句,有同学要质疑吗?伯牙弹得好吗?锺子期会欣赏吗?我们看下去就懂了。
(2)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板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
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
(很好,很棒!)
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伯牙是个音乐家,他一切的艺术灵感都来源于自然界,除了高山和流水还有哪些动人的场景会出现在这优美的琴声中呢?
(预设答案:还会有杨柳、明月……)
2、师生合作演伯牙和子期。
①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②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③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
(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
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巍巍乎若太山。
(板书:志在太山巍巍)
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汤汤乎若流水。
(板书:志在流水汤汤)
⑤师:当他没遇到锺子期,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⑥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⑦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
⑨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为什么把子期视为知音?
(预设答案: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样)
(板书:死绝弦)
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①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2、断了他的心弦。3、断了他的希望。……)
②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③师:讲述锺子期遇伯牙的故事。【课件:高山流水觅知音】
六、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生回答)
2、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3、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谱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4、引导背诵。
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伯牙锺子期
知音
所念必得之
不复鼓琴死
伯牙鼓琴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为纪念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知音”这个词,源于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
过渡:伯牙为什么要断弦?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找寻问题的答案。
1、自由读文,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注意节奏和停顿。
2、指名读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指导读好语气词“哉、兮”。
3、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释义
过渡:这是一篇文言文,古文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所以要学习有法,一般是——读古文,释字义,连词句,说大意。
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大意。
2、同位之间互相说给对方听。
3、指名说。教师随机指导个别字的含义,如“善”的含义等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5、反复读文,读出感情。
四、初解“知音”,
1、“知音”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谁是谁的知音?知音
2、学生说自己对知音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伯牙—子期
3、哪些句子能说明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学生汇报,师板书:善鼓善听
4、师生共同读文,体会知音的含义所念必得之
5、拓展思维:伯牙的琴声还能描述什么?想象画面,课件出示填空:“伯牙鼓琴,志在___,钟子期曰:善哉,___兮若___;志在___,钟子期曰:善哉,___若___;……”学生练习说话
6、配乐朗读课文
五、相遇相知
1、师介绍伯牙与子期相遇的经过
2、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解疑:
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3、伯牙听到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时,什么心情?在他的内心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
4、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六、深悟绝弦
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面对着子期冰冷的墓碑,伯牙悲痛欲绝,相传他写了一首短歌《祭知音》,师配乐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死了,伯牙这种无人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摔断的仅仅是琴吗?他还摔断了什么?
3、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4、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够理解的生活中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再次配乐读文。
5、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该怎样安慰他?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将你的想法下下来。
七、回味绝弦
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八、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知己、朋友之间情谊的名言名句
九、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伯牙(知音)子期
得之喜
失之悲
伯牙鼓琴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人类探索宇宙生命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合作意识及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科学严谨的叙述与分析,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地球之外离我们比较近的星体吗?你知道关于火星的情况吗?
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本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看到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深入阅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找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
2.讨论交流明确:
(1)宇宙是无限的。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3)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4)太阳系中唯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
(1)朗读相关的课文并说明理由。
预设: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理由: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理由:根据四点生命存活的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给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六个星球的特点。
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
(2)总结
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这是一个谜,这就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亲自去揭开这个谜,给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四、探究扩展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
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录像资料。
【板书设计】
火星
与地球相似点很多——干燥、土壤无有机分子、表面无微生物黑色线条(运河)——环形山、斑点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植物颜色)——风吹尘土
伯牙鼓琴课件 篇12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弦”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与音乐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高山流水》古筝曲
2.由资料袋知识过渡到课题,并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2.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
(课件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
3.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4.点学生个别读5.男女生赛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过渡: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了本文的词意,句意,文意,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个流传千年的经典故事进行深层次的品读与思考。我们接下来就一起品读一下课文吧!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1)默读课文思考:伯牙为何视钟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教师适当补充人物背景知识
(2)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不仅能欣赏伯牙高超的琴技,而且还能听懂伯牙琴声中所表达的情感或志向。只要是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全都知道,他真是伯牙的知音啊!得到人生的知己,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伯牙当时的心境,那就是一一(学生补充“喜”)。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一—(学生补充“欣喜万分”)
(3)生齐读前三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的喜悦心情
(4)想象拓展,说话训练
过渡:作为“琴仙”的伯牙,会用琴声表达他的见闻、思绪、情感。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那么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景物。
师生合作,完成句式训练。
2.品味失去知音之“悲”
故事补白,渲染失知音之痛
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伤心欲绝的伯牙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悼念子期,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伯牙用行动表现了失去知音后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3.谈谈对知音的理解或学习完本文的收获
五、作业及延伸拓展
1.背诵《伯牙鼓琴》。
2.课后将《伯牙鼓琴》的故事讲给亲朋好友听,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音的故事。
3.课后收集有关友情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破琴绝弦
钟子期听若太山若流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