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梯形的面积课件

发布时间: 2023.12.05

梯形的面积课件分享10篇。

教案课件在老师工作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任务,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备的基本技能。设计教案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关于“梯形的面积课件”的资料,相信这些资料能够为您解决困难!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1)

梯形面积的计算--秀萍

一、教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小学五年级上册88-91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

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

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

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难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关键:通过操作实践,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探索梯形与平

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关系。

四、课型与教法: 课型:新授课。

教法:讲练结合法、教具演示法

五、教具:模型、直尺、课本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a、复习:

同学们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模型出示。

b、引入:

出示梯形模型,问:这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同学们还不会

计算梯形的面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 算方法。2.讲解新课

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求下面梯形的面积

AhD下面就跟老师一起讨论吧!

aBbAhDbaBC

(一)、C我们把梯形ABCD分成三角形ABD和三角形BCD,梯形ABCD的面积等于ΔABD的面积加上ΔBCD的面积

即:S梯形ABCD=SΔABD+SΔBCD

=a×h÷2+b×h÷2

=(a+b)×h÷2(二)、我们可把梯形ABCD看成是平行四边形ABED加上三角形BCE 梯形ABCD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ABED的面积加上三角形BCE的面积

即:S梯形ABCD=S□ABED+S△BCE AhDbaBEC= a×h+(b-a)×h÷2 = a×h+b×h÷2-a×h÷2 = a×h÷2+b×h÷2 =(a+b)×h÷2

(三)、AhDaBbhFbCaE

我们可以把梯形ABCD再复制出一个一样的梯形,如图所示

梯形ABCD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二

即:S梯形ABCD=S□ADDA÷2

=(a+b)×h÷2

结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表示为S梯形ABCD=(a+b)×h÷2

例1.我国三峡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如图所示),求它的面积.(P89)

36m135m120m梯形的面积是:S=(a+b)×h÷2

=(36+120)×135÷2

=10530m

答:梯形的面积是10530m。

3.练习巩固

1.一个梯形,它的上底6厘米,下底10厘米,高5厘米,求它的面积

2.一辆汽车侧面的两块玻璃是梯形(如图所示),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P89)

40cm45cm40cm71cm65cm

4.小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表示为S梯形ABCD=(a+b)×h÷2

5.布置作业:

一条新挖的水渠,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m,渠底宽1.4m,渠深1.2m。它的截面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P91 第5题)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梯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几何图形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点教法:

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合;

②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

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件出示“神七”发射实况

2、谈话引出课题

梯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创设“神七”发射的情境,在学习新课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由好奇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动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直接切入主题:对于梯形的面积你们打算怎样找到它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探寻知识的意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为新课的展开起好前奏。〉

2、动手操作前让学生先对梯形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可有意识地参加到小组中去合作、辅导〉

4、分小组展示汇报,教师深化点拔。

教师板演推导过程。

5、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6、应用公式,尝试计算梯形面积(出示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计算)

〈这一环节意在通过让学生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去体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假想,共同探讨,互相验证,更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散、活动中发展的过程,真真正正地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学习例3

(1)、借助教具演示,理解“横截面”的含义。

(2)、弄清渠口、渠底、渠深各是梯形的什么?

(3)、学生尝试计算横截面积。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这一环节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推向高潮,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从中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深化,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请两名学生板演。

2、课件出示练习题。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总结,反思体验

回想这节课所学,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谈学习方法,教师小结强调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点突出。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3)

一、填空

(1)0.45公顷=()平方米。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形。

(3)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厘米,高是8.8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4)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分米5厘米,高是底的1.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梯形的上底增加3厘米,下底减少3厘米,高不变,面积()。

(6)有一堆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一层有3根,最下面一层有7根,一共堆了5层,这堆圆木共有()根。

二、判断题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于梯形面积。()

(2)梯形的上底下底越长,面积越大。()

(3)任何一个梯形都可以分成两个等高的三角形。()

(4)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

1、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①等底等高②完全一样③完全一样的直角

2、等腰梯形周长是48厘米,面积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则腰长()。

①24厘米②12厘米③18厘米④36厘米

四、应用题

1、一条水渠横截面是梯形,渠深0.8米,渠底宽1.2米,渠口宽2米,横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两个同样的梯形,上底长23厘米,下底长27厘米,高20厘米。如果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3、梯形的上底是3.8厘米,高是4厘米,已知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下底是多少厘米?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4)

1、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

我们之前学过了一些图形之间的面积计算都有一些联系,比如三角形?哪位同学来说看看。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然后概括:

a、三角形面积是和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b、两个完全一样(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2.猜想:

(1)请你猜一猜, 这梯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梯形的面积与它的上底、下底和高有关系)

这里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命名如:如XXX猜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怎样找到梯形的面积与它各部分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

一、引导学生得出梯形面积和其他图形面积的关系

(1)之前我们通过拼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得出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

(2)那么现在我们能不能也利用我们手中的这2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来拼看看,是否会拼出我们会算的图形。

(3)学生拼组梯形活动(约3分钟)

二、让学生上台展示。同时老师将准备好的相应类型的梯形按照学生所说贴在黑板上。

三、有以下几种情况(在后面标注 “能计算”和“暂不能计算”)

四、在“能计算”的图形组合中,你发现

(1)2个梯形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2)这种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1)2个梯形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2)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五、(1)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为什么要除以2 ?

③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第二层次,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引导操作。

①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②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

(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

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

A、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见下左图)。

推导: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

=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b、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推导: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2÷2

=(平行四边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为

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

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C、从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推导过程: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2

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所以

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

(以上的3种方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适当展开,但只要点到为止)

第三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

3、全课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同学们有收获,老师也有收获,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老师看到你们获得了新知,老师心里就获得了快乐。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一页。

练习本:P90的第3题

操作题;P91页的第7题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为什么要除以2 ?

S

=(a +

b)

h ÷ 2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5)

教学内容:完成第21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练习四

一、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3题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四、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6)

一、说教材

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是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仿照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历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并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学习的经验。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所掌握的不仅仅是面积计算的公式,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更获得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教师的重要任务在于通过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有效的实施正迁移。设计本课时,教师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只进行“拼合转化”的思想束缚,大胆的让学生合作学习、动手转化、作品展示,结合电教媒体的使用,理清学生的思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

三、根据以上分析我拟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自主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让学生会用面积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了课中主题图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接着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过程,让学生通过复习,从而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本节课继续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开展学习。有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基础,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学生自然会想到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具体怎样转化,转化成什么图形,全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分小组进行操作活动,他们借助前面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转化图形、寻找等量、推导公式”三步曲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课堂上我并没有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配以白板和课件的直观演示酌情介绍了几种不同的推导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通过不同的练习,巩固拓展已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梯形面积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重要性,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回顾,归纳总结

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整理的过程,不仅促进学生掌握了知识、领悟了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关注了学生情感的体验。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7)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

课件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设计思路

一,复习有关知识,做到有的放失.

二,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公式,明白求面积必须要知道的量是哪些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

三,进行提高练习,结合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第3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三,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教学过程

自我设计

一,复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基本练习:

1,求下面梯形的面积:

上底2米下底3米高5米

上底4分米下底5分米高2分米

2,填空: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形,这个拼成的图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与()的和,高等于梯形的(),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3,梯形的上底是a,下底是b,高是c,则它的面积=()

4,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米,高是4米,面积是()平方米.

5,一个梯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如果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扩大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6,判断:

1)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2)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3)一个上底是5厘米,下底是8厘米,高是3厘米的梯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三,提高练习:

1,练习四第1题.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每个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3,第3题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4,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5,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

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公式,明白求面积必须要知道的量是哪些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进行提高练习,结合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第3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8)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堆放时横截面呈近似梯形的物体的数量,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经历感知、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广袤与久远,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讲述:德国有位世界知名的数学家,名叫高斯(1777~1855)。他从小就很聪明,上学后不久,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当别的同学都在埋头苦算的时候,小高斯却早就得到了答案,得数是5050,这使得老师非常吃惊。你想知道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很快算出得数的吗?上完今天的数学活动课,你就会知道答案了。(板书课题:数学活动课)

[意图:课始,教师采用讲述数学家故事的方式引入,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态势投入到活动中来。]

二、直观演示,探究方法

1.基本练习。

图形

面积

平行四边形

6米

4米

梯形

上底8厘米

10厘米

下底12厘米

提问: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时要注意些什么?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意图:基本题的练习,旨在唤起学生认知结构中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储备,为后续活动的展开打好基础。]

2.探究方法。

出示右图:

提问:这是一位工人师傅砌的墙,它的形状近似于什么图形?(梯形)砖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下一层总比上一层多1块砖)

提问:你能算出这儿一共有多少块砖吗?

指名板演:3+4+5+6+7+8=33(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出示和上图完全一样的图片,并将两个图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图略)。

提问:把这两面完全相同的墙拼起来,近似于什么图形?现在每层都有几块砖?有几层?现在看来,求原先的一面墙共有多少块砖,还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板演:(3+8)62=33(块)。

提问:386分别指这面墙的什么?为什么还要除以2呢?

再问:你发现最上层的块数、最下层的块数和层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砖的块数最上层块数+最下层块数)层数2]

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这个公式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很相似)

比较: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求出了这面墙一共有多少块砖,还根据第二种方法得出了一个公式,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更简便些?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作为模型,可以求出堆放物体的横截面看起来是梯形,且每相邻两层之间的差都相等的物体的数量。像这样的应用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意图:通过直观演示与分析交流,引导学生感知方法的来龙去脉,较好地完成关于计算方法的认知建构。]

三、走向生活,解决问题

1.小明参观钢铁厂时,看到许多钢管堆成横截面近似梯形的形状(图略)。最上层有9根,最下层有16根,有8层。这堆钢管一共有多少根?

让学生数一数每层的根数,确定每相邻两层根数的差都是1,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是怎样求一共有多少根钢管的?有把每一层的根数相加的吗?

2.一堆圆木,堆成横截面是近似梯形,最上层有9根,最下层有17根,而且每层总比上一层多一根,这堆圆木共多少根?

学生读题后提问:堆放的层数不知道,应该怎样求呢?

3.体育馆南一区最前排有8个座位,最后排有16个座位,后一排总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体育馆南一区共有座位多少个?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意图:练习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方法,同时从中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拓展延伸,介绍历史

出示下面两道算式:

1+2+3+4+5+6+7+8+9

12+13+14+15+16+17+18+19

提问:你能快速地求出这些数的和吗?还需要一个一个地加吗?

学生计算后,集体交流方法与答案。

提问:你现在知道高斯为什么算得那么快了吗?

谈话:数学真奇妙,想不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竟然可以算出一列数的和,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数学内在的本质联系呢?学生回答后,教师以算式二为例讲解缘由。(过程略)

讲述:其实,像这样的算式,数学家们把它叫做等差数列求和。什么是等差数列呢?也就是一列数中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总是相等的。我们再来看一些这方面的资料。

出示介绍古埃及、古巴比伦以及古代中国有关等差数列研究成果的短片。(内容略)

学生阅读材料后,教师提问:阅读了这段材料后,你有什么感受?

[意图:等差数列求和及其历史的引入,能丰富学生的认识视域,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使数学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心间。]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9)

一、说教材

(一)内容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安排特点是:梯形的认识,清楚了梯形的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册教材中先安排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再安排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所以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好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必须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具的实际操作,学会用割补、拼凑的实验方法,运用学过的面积公式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渗透旋转、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

发现、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推导过程。

教具:自制的课件,硬纸板做的平行四边形、梯形几个,剪刀。

学具:硬纸板做的梯形几个,剪刀,三角板,直尺。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发展迁移原则。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大胆放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反馈教学法。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采用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梯形面积公式形成和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三、说学法(关于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方面,主要有:)

坚持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针对上述内容的需要,可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环节:(一)迁移诱导,引入新课。(二)引导发现,探索创新。(三)分层训练,提高能力。(四)课堂总结,巩固新知。(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说一说)

迁移诱导,引入新课。

迁移诱导,由已知到未知,即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设情境,铺路搭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类推,掌握新概念。这是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与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适合用这一途径进行教学。

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引旧设疑,提出问题.板演: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0厘米,高是30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反馈,应用计算机演示,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

第二步,出示图形,复习旧知。出示准备好三角形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三角形?谁能指出它的底和高?(底40厘米,高30厘米)

第三步:比较大小,产生悬念。比较黑板题中平行四边形和这个三角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它们是等底等高的,为什么面积不相等呢?通过第1、2两道题的复习,使学生清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清楚了三角形的概念及底和高的含义,为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第3题的练习,产生悬念,引起学生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动机与欲望,教师由此引出新课。对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必须科学的计算出它的面积,那么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较熟练的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1、展示问题师:某家广告公司接了一项业务:要为一个自选商场制作一块梯形广告牌。(点击出示扫描图)上底是12米,下底是16米,高2米。广告公司需要多大的铁皮?

2、讨论问题①师:要求需要多大的铁皮,就是求什么?(板书梯形的面积)②课前老师每人发了一个广告牌模型,用你所知道的知识,你能想方设法计算出广告牌的面积吗?先独立思考,算式就写在模型图上,后组内交流最后由组长把本组的方法总结好,准备汇报。

[点评: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引发学生对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这一教学理念。]

3、学生汇报展示,师:哪一组先汇报?(学生想怎么讲就怎么讲)

4、师归纳汇总:(表扬)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很了不起!从同学们汇报情况看大致有三种:a把梯形划分成两个三角形;b把梯形划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c同座合作拼成大平行四边形来计算(直接用梯形面积公式。)

5、比一比你觉得哪种算法简洁些?师点出:通常情况是用拼成大平行四边形来计算;两个完全一样的广告牌可以拼成一个大平行四边形,那么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都能拼成大平行四边形呢?

[点评: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的探索研究,学生能根据实际操作,推算出梯形广告牌的面积,同时注意遵循科学研究的原则,设下疑问,为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广告牌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计算梯形广告牌面积的这个特例推广为所有梯形面积计算普遍适用,埋下伏笔。]

二、感悟体验研究问题

1、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试试看!总结出方法。

2、展示拼:把你们的拼法演示给大家看看。师:这种拼法老师觉得在哪见过!点出拼法同三角形旋转平移这样就把梯形转化成了大平行四边形)

3、请大家就用这种拼法,在下面再拼一次,边拼边叙述拼的过程。

[点评:教学中注重细节的处理,通过旋转平移拼合的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把转化的思想的渗透落到实处。]

4、(点击出现)想一想再讨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之间有何联系?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5、让学生拿着拼图汇报展示,师注意引导。

6、收起学具,看黑板在说说。(完成板书)师生归纳出公式:(上底+下底)高算得是什么?为何要除以2?

7、比一比,课前三种解法,解法a(划分成两个三角形那种)与解法三有没有内在联系?

师点出:解法a可以转化成解法三!

师:再次验证了知识之间相互联系!

8、说明:其实解法b也可以转化成解法三!课后有兴趣研究研究!

[点评:知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教学中老师善于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不断把新知识内化,有效地构建了一个合理有序的认知结构,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认知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9、师说明字母公式。师: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一样梯形面积也有字母公式,有谁知道?说说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什么?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梯形面积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