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党课教案

发布时间: 2023.12.20

党课教案。

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当一次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接触到一些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资料种类呢?也许以下内容“党课教案”合你胃口!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党课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校园。

2、深刻理解党章中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3、思考怎样建设和谐校园。

2、共产党员如何在日常工作。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三、课前准备:收集资料,拟定方案;制作课件,突出重点;布置会场,烘托气氛。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何谓和谐?从和谐的偏旁部首来看,“和”由“禾”与“口”组成,意味着人人有饭吃,谐是由“言”和“皆”组成,表示人人可言说,物物相谐,人人相谐。从社会学意义上来理解和谐,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一个理想的目标,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从更深的层次看,和谐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意义上的和谐是关于为人处事、治国安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它着眼于和谐与不和谐的对比,抽象出和谐的本质属性,并对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做出理性概括,主要包括和谐观念与和谐思维。这两种视角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和谐,注重的是结果,主要回答什么是和谐社会的问题;哲学意义上的和谐,更注重过程,主要回答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的长期任务。因此,我们既要在发展的基础上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有长期努力的准备,坚持不懈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的活力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本身等各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集中表现在社会成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上。总之,从政策上支持、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充满创造活力,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为社会成员充分施展才能提供机会和舞台,就会造成一种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和谐。

2、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差距不能拉得过大。一方面继续鼓励有能力的人走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路子;另一方面,坚决防止那些利用种种非法手段搞歪门邪道的人富起来;同时,还要加强社会调控,让那些能力和条件较差的群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逐步改善自己的境遇,最终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有序的社会。

社会有序就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章可循。有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序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义。有序还体现在实现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努力使每个成员各获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享其成。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是一个安定的社会。

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实现社会安定,要解决三个重要问题:一是造就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二是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三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还应当强调的是,逐步成熟的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所谓和谐校园,就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全稳定得到长久维护;就是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就是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迅速良性发展,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过程。

目标内容:要进一步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行为准则;进一步加强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目标内容:要采取报告会、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党情、国情、市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教育,使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真正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

目标内容:要充分利用湖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德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借助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开学和毕业典礼等时机,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主题教育,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使广大师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培养勇于创业、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党课教案 篇2

我们党是由千千万万先进分子组成的先进组织。先进性是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作为党的一分子,每个党员都要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思想上、行动上和创先争优实践上,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在党爱党,增强党的意识、坚定党的立场。入党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一种思想的升华。党员入了党,首先要做到爱党,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自觉。随着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少数党员放松了党性修养,出现了退化甚至蜕变的现象,这是极其危险的。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广大党员要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自觉加强党的历史、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一员,划清“四个界限”,做到不为歪理所惑,不为浮躁所动,不为名利所累。

在党言党,传播党的声音、彰显党的形象。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小环境共同催生的社会思潮

跌宕起伏,相互交织,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大众视听,误导了价值取向,冲淡了核心思想,对我们党长期执政构成严峻挑战。广大党员要勇于坚持真理,敢于对各种错误思想和歪理邪说作斗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带头参加“唱读讲传”活动,像播种机一样,在各种场合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广泛传播党的声音,大力彰显党的形象,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唱响主旋律,团结和凝聚广大群众永远跟党走。

在党忧党,牢记党的使命、维护党的地位。我们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广大党员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增强为党分忧、对党负责的政治责任感,立足本职工作和岗位,以高度负责、自觉负责、主动负责的精神,履行好职责,完成好使命,发挥好作用,不懈怠、不退缩、不逃避、不推诿、不计较,与党一道共面挑战、共赴难关、共破难题,积极为党分忧,为国尽忠,为民奉献,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在党为党,响应党的召唤、振兴党的事业。党的事业是千千万万人的事业,要靠千千万万人共同担当。党员是党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这个光荣称号,不仅表明一种身份、一种荣誉,更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党员入了党,就要无条件地履行党员义务,坚决服从党的安排,全力做好

党交办的工作,恪尽兴党之责。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本职工作和当前工作,找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日常的点滴积累和示范带动,把党员个体的力量汇聚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不断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施肥加油,使党的事业枝繁叶茂,万古长青。

党课教案 篇3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党课教案——我们的责任

同志们:

自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我们营销窗口党员和职工作为公司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我们忙着为顾客服务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会有些疑虑。在群众路线教育的实践中,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履行好责任需要做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以"责任"为话题做一交流和**。

事前,我们也就"责任"询问了一些员工,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说的吧。

看来,工作责任、家庭责任、公民责任,大家都觉得"担子"很重。

百度接下来的“责任”,是指一个人必须做的事情或一个人必须承担的事情。责任分为角色责任、能力责任、道德责任、义务责任等。角色责任分为工作角色责任、家庭角色责任、社会角色责任等。

众说纷纭的责任,众说纷纭的责任标准。我觉得我们今天应该解决一个角色责任的标准,那就是作为供电服务窗口的员工,我们的责任标准是什么?比如我的岗位标准,我的服务标准等等,我们可以先讨论一下。

根据你刚才提到的这些责任的标准,我可以把它们归纳为三重责任,即基本责任、能力责任和义务责任。

基本责任,其实就是工作责任,我们的工作责任要求我们做什么。这个大家可以看岗位职责。

能力责任,我想称之为服务责任,是超越责任,我可以为客户服务。这是基上是一种基本责任的升华,也是我们窗口员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把这种责任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客户分配的任务,二是客户想做什么。

客户交办的事就是不是我的岗位职责,但是我窗口员工的普适职责,也就是首问负责制,客户跟我反映了,我就得接下来,按照公司内部的流程制度,给客户一个交代。客户想要做的事,我们创新并创造新的措施来服务客户并满足他们的潜在需求。

义务责任,是可做可不做的事,但是做了,有利于企业的形象,有利于社会的风气,从而间接的对员工个人也有正影响。比如扶危济困、环保出行等等。大家也可以谈谈还有什么义务责任。

如何履责?我把"责任"二字做一个分解,"责"字上面是主人的"主","任"字左边是一个"人"。当这两个字拼在一起时,要履行“责任”,首先要有“主人”的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认识,承担责任。下面先看一个小品。

本文以一件小事接警,反映了**为避免个人安全隐患所做的努力。类似的案例,我们的工作中也经常遇到。但这张素描不仅体现了责任感,更体现了履行责任过程中的沟通态度和沟通技巧,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有客户来到营业厅反映,门口有供电建筑垃圾。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履行责任,要提高服务的能力。从业务上改进,可以缩短服务链,最快解决客户问题。通过提高协调性,可以缩短服务时间。精益求精,提高客户满意度。

案例:微信、微博解难题

履行责任,就是要敢于担当。出现问题时,不能推诿扯皮,要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积极协调整改。

案例:停电事故

对于窗口人员来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征集群众意见、查找自身问题、创新服务举措的大好机会,大家都要端正态度,把日常工作和活动要求结合起来,借助这个机会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党课教案 篇4

《部队党课教案》简介:

《部队党课教案》正文开始>> 授课对象: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 如何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教学重点:1、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努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

2、从思想上树立如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2、党员干部如何制定更高的目标?

3、党员干部如何在行为上提高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他还明确指出:既要大力提高理论水平,更要大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理论修养,增强理论指导实践能力,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方面。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抓住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可见,衡量领导干部理论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要看能不能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有效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要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

一、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努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正确的实践观,即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在今天就是把党的科学理论与改革发展稳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已经证明了这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观的正确性。我们现在讲党员干部作风与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就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因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都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正确的实践观来完成。现在,有少数党员干部在践行正确的实践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有的以工作繁忙为由,主观上放松自己,不愿意读书学习,尤其不愿意对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有的热衷于各种应酬,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交往与娱乐上。二是把学习理论当做装潢形象的工具和自我炫耀的资本。这是一种时髦,这种时髦追溯起来也有久远的历史。

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有一种崇尚空谈名理的风气,开始时候品评人物,后来转向谈玄为主(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主要内容),专门谈论一些抽象的玄理,以此抬高、标榜自己。现在我们干部队伍中也有一些人学习理论时喜欢高谈阔论,不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三是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理论指导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自然完成的,而且完成得好不好也是因人而异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在面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关头,有些干部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束手无策。这些都是树立正确实践观、提高实践能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从思想上树立如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科技、管理创新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党员干部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不重视对干部问题意识的培养而谈创新精神及创新教育,是空洞抽象的,毫无实际意义。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天有无数的人烧开水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三、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在行为上提高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科学研究及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单位科学、管理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单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一个单位的持续竞争优势只有通过稀缺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价值创造过程才能获得。传统的竞争优势如自然资源、技术、规模经济等,日益变得易于模仿。然而,如何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的划分单位管理水平的标准见下:

能使用统计技术综合分析,有问题改进,没有问题也改进。

有潜在的问题,能采取预防措施,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损失的产生。

有明显的问题,能正视,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

有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问题意识。如果,你看不到问题,那就请自己提高标准。标准一提高,许多问题就会浮出水面。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要追究到根本的原因,要系统地看问题,“人”这个汉字提醒我们,对待事物至少要有三维思考。

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秘诀是尽量多地承担工作,并真正投入其中,坚持不懈,迫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当然作为党员干部,还要注意在工作中增加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党员干部在参加学习和总结分析会时,多从本部门的角度多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何种纠正措施。不要怕承担责任,你多承担一点责任,代表你将多一些改进的机会。

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比对很多事情都懂一点皮毛要强得多。记得美国曾经有一位总统在得德克萨斯州一所学校演讲时,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做好一件事的实质是我们要掌握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从而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水平。(QC旧七大手法、新七大手法,SWOT分析法、素质模型法等工具和方法我们都要去学习和掌握。目前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除问题意识较弱外,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掌握必要的工具和方法。因此,建议组织、人事等部门把“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作为今后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考虑的一个内容。通过培训去提高我们特别是党员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一件事,还提醒我们,做一件事,要一次就要做好,否则将会产生无谓的浪费甚至损失。

党员干部要想使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首先正视自己。比如说对照自己做一番客观审视,观察一下哪方面还不错,哪方面值得注意。不仅从个人角度,还要从你领导的团队及你所在团队角度去观察。一定要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无须他人指正就能够进行自我完善。有发展前途的人是那些了解自己并能够正视自己的人。具有这样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步步提高。

一名解决问题能力很强的党员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总是密切关注本单位、部门的发展方向,着眼于未来,确定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为单位及部门及自己设定若干个小目标,并启发自己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大家工作中有目标,自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都会有自我实现的愿望,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树立一个先进合理的目标是发挥团队潜能、提升团队绩效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计划出发,订立合理先进有挑战性的部门目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的党员干部都特别善于思考。优秀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经常面对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成长,在思考中找到工作的方法,在思考中领悟工作的快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思考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在工作中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经济、科技水平和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它对提高综合国力、国家地位和部队战斗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科技发展改革和建设任务繁重,新问题、新情况比较多的情况下,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工作创新的能力,更显得十分必要。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我们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还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收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少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无可置疑的现实是,我国创新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根据20_年的有关分析数据,中国在49个主要国家中,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处于第28位,也就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如果中国20_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意味着要从当前的水平再前进10位,进入世界前20位。目前,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达到3850万人,名列世界第一;研发人员109万人,名列世界第二。这是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最可宝贵的资源。如何才能提高创新能力?

1、提高创新能力,必须确立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观念任何改革和发展,都是从观念更新起步的,没有观念的更新,也就不会有改革和发展。因为,创新是挑战性的工作,是在新的观念支配下,创立新的理论,运用新的方法,开辟新的途径,创造新的机制,实现新的目标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对一名党员干部来讲,思想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没有思想观念的先进性,就没有工作的创造性,没有新的观念,没有新的思路,工作也就没有出路。创新者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思想禁锢,能及时地突破思想的“重围”,走向新的天地。从当前的工作看,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还抱残守缺,不思变革,仍按过去那一套旧的思维定势处理现实问题,不但不能做好工作,还可能处于被动、落后地位。因此,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开动脑筋,确立与新的形势相适应的新观念。

2、提高创新能力,必须着眼于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水平的重要体现。时代不同了,每个

人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再不能停留在“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的无所作为状态上了。对于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关键是我们能否主动去找,并且找到它、掌握它。

3、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善于学习、勤于动脑 。一个党员干部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能力的高低与占有知识的多少是成正比的,而获取知识的渠道又在于后天的学习。党员干部要提高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就应充分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把自己的知识范围扩展到世界高新技术知识的前沿。面对种.种机遇和挑战,死抱书本是不行的,只有把勤于学习和勤于动脑、敢于创新结合起来,做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才能不断提高我们抓工作落实的能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要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把学习作为党的基本特征,作为党的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新的实践中重新学习、继续学习、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以有效的学习提升党的创新能力、保持党的生机活力

党课教案 篇5

主题:企业党课课件设计与实施

引言: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它不仅提供全社会的就业机会,承担着生产、经营和服务等各项任务,同时也是发展党建事业的主要载体。企业的党建工作是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进全社会价值观建设和道德水准提升的关键所在。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党课课件设计与实施的方法和意义。

一、企业党课课件的设计

1.明确课程内容

企业党课的课件设计应该以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员工权益、激发员工创新等为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既能够帮助员工了解企业的内部运作机制和文化氛围,也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归属感,同时也能够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企业党课课件设计中不可忽略的一点。通过电子课件、PPT、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使员工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并可以更好地创造出互动、活跃的学习氛围,提高员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定期更新

企业党课课件设计应该根据企业发展和员工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内容,不断完善课件,确保课程的时效性、有效性。同时,也可以根据员工的反馈和评价意见,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企业党课课件实施的方法

1.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是企业党课实施的基本前提。具体来说,应该制定课程内容、上课时间、地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计划,并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课程数量和时长,以满足员工的承受力和学习成效。

2.注重教学效果评估

注重教学效果评估是企业党课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随着课程的学习进展,应及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评估员工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教学的效果和实效。

3.吸取成功经验

吸取成功经验是企业党课实施过程中重要的工作之一。企业应该积极寻求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汲取其教学思路和方法,为企业党课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企业党课课件设计与实施的意义

1.提升员工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通过企业党课课件的设计和实施,可以让员工更加深入地了解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方针,从而增强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观念;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通过企业党课课件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弘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并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浸润和教育;

3.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通过企业党课课件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发挥关键的作用,从而推动企业实现较长期内的稳定发展;

结语:

企业党课是企业党建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设计和实施企业党课课件是保证其成功实施的基本要求。只有在不断创新和努力改进中,企业党课才能够最大化地提升员工的素质和企业的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党课教案 篇6

5年前,一脸稚气的我背着双肩包走进师范大学,在那里,严谨的校风,严格的基本功训练,让我明白了教师这两个字眼的深刻含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5年后,我已然身着制服,走上这三尺讲台,走进钱江南麓的校园——崇文。在校园中,有一群心怀梦想的教育者。他们用智慧书写教书育人的篇章,用爱撑起孩子成长的天空,用执着丈量着成长的高度,用细节诠释着教师这一崇高职业的内涵。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崇文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浸润下,在崇文书院的催化中,通过师带徒的传输,我在崇文这片沃土上绚丽绽放!

阅读令崇文人散发着由内而外的魅力。每周三我们在崇文书院相约,相约品味书香、相约提升教育素养、相约领略名师的风采。在这里,一杯香茗,一本好书,让我们在繁忙工作之余,找到一份惬意和清静。崇文书院还是一支担当社会责任,奉献青春力量的队伍。每逢学校大型活动,作为志愿者的我们总在那里。我们哼着歌一起打扫学校阅览室,直至夜幕降临,让劳动变得如此轻松有趣。我们在大雪过后清扫校园积雪,共享冬日温情。我们将爱心和陪伴送去唯康老年公寓,让那里的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师傅的指导。每次公开课前,师傅总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帮我备课。试教的过程很辛苦,但只要看到教室后面那为我鼓劲的眼神,再难再累我也会咬牙坚持。当光环降临,当我被掌声和鲜花包围之时,为我喝彩呐喊的也是她。感谢崇文师带徒替我早早地拨开事业起步时的迷雾,感谢崇文校园中那些无私的前辈教师们,他们用智慧引领着我在教师路上不断前行,他们用爱让我对教师这个岗位饱含热情,他们用真诚教会我如何甘为人梯。

在崇文,我们一直生活在幸福中,专家的专业引领,师傅的谆谆教诲,同事

的相互扶持都给予我们莫大的前行动力。这里有辛劳,这里很忙碌,但我们热爱崇文这片沃土,它丰盈我们的教育梦,照亮我们的前行路。在这片沃土之上,我们将一直与同伴携手共进

党课教案 篇7

《企业发展与创新》党课主题范文

一、背景介绍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与创新已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加强对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显得极为重要。为此,在企业内部,开设以“企业发展与创新”为主题的党课即有必要性又有迫切性。

二、学习目的

本次党课的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探讨等多种方式,探究企业如何促进自身发展,并提供相关经验分享,帮助企业找到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三、学习内容

1. 企业发展的类型和阶段

2. 如何加强营销管理

3. 如何建设良好的组织文化

4. 如何创新产品服务

5. 如何及时应对变革

四、学习计划

第一周:企业发展的类型和阶段

研究不同类型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经济模式,探讨企业在不同阶段的转型过程以及相应的策略。

第二周:如何加强营销管理

介绍营销管理的基本知识,探究在企业中如何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技巧和方法进行营销管理及开展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第三周:如何建设良好的组织文化

介绍组织文化的概念、类型、特征和作用,探究如何建设良好的组织文化,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标。

第四周:如何创新产品服务

分析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现状,以及市场中的潜在需求,介绍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策略及实现方法。

第五周:如何及时应对变革

探讨外部变革对企业的影响,讲解变革管理理论和方法,探索企业应对变革的策略,切实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

五、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企业发展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具体实践活动计划如下:

1. 组织员工参观其他公司,了解其他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方式。

2. 组织员工参与分组讨论和小组作业,促进员工之间在理论应用方面的交流。

3. 组织企业内部的调研或问卷调查,收集员工关于企业发展与创新的意见和建议。

四、学习成效

通过本次党课的学习,可以帮助企业员工了解企业发展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升应变能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党课教案 篇8

一、深刻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大意义

(一)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

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

奔着问题去,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坚忍不拔的韧劲,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做坚决斗争。

(三)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

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事,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强大信心,不断厚植我们党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四)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具备担当精神,团结人民群众,一步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迫切需要

这是由我国国有企业的政治属性决定的,也是由其产权属性决定的,既是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更是其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的内在要求。

二、弘扬榜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和军工精神,写好“时代之问”答卷

(一)弘扬榜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从井冈山时期到长征途中,从西柏坡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二)弘扬榜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崇尚爱岗敬业

要有立足本职、实事求是、敢于作为、勇于担当的风骨,要始终做到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彰显共产党人的担当本色。

(三)弘扬榜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为政清正廉明

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克己奉公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不断地加强党风党纪建设是一大重要法宝。

(四)弘扬榜样力量,传承军工精神,勇于奉献使命

我们要持续传承军工信仰和军工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积极投身祖国国防事业,努力为祖国国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五)弘扬榜样力量,传承军工精神,缔造大国工匠

将“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军工精神与省军工集团“敬业、精业、乐业”的企业精神相融合,努力缔造行业内的大国工匠。

三、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强化基础管理,助推江西国科上市

(一)坚持国企混改方向,推行骨干员工持股,发挥体制机制优势

省军工集团作为全省重要的军工产业改革发展平台,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多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江西国科正在推进企业上市,并引入战略投资者及市场化管理团队。通过混改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给各企业带来新发展机会。

(二)强化基础工作,推行精细化管理

01、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

02、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03、推行集团公司资金运营中心管理制度;

04、建立年度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05、推行经济运行分析制度。

06、落实“映山红”行动,助推江西国科上市

目前新余国科已上市,江西国科列入我省“映山红”计划准备上市,后续我们将着力培育信航科技、景光电子等优质标的上市后备企业,做好上市公司的孵化器。

四、深化党建工作,打造省军工集团党建样板

(一)加强体系建设,让党组织强起来

0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02、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03、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二)深化理论学习,把思想武装起来

01、深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02、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03、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三)基层基础为核心,让党建工作实起来

01、贯穿推进制度建设。

02、积极开展党建活动。

03、注重加强文化建设。

(四)大力正风肃纪,让政治生态好起来

01、“四风”纠治不停止。

02、教育工作不断线。

03、党内监督不放松。

(五)夯实队伍建设,让党员干部沉下去

01、加强教育培训,理论学习要“真”。

02、深入基层调研,情况掌握要“深”。

03、严格落实责任,联系群众要“密”。

党课教案 篇9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1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1921年第1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唯一5多名党员,但只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尔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克服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获得了举世注视的伟大成绩。党组织本身也发展为具有8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下面我主要讲7个问题

1、甚么是中共党史

中共党史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发展和逐渐成功的历史。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进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为中华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和奋斗的历史;是在无数次成功和失败的曲折斗争中前进,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历史;是不畏艰巨,不怕流血牺牲,带领人民创造光辉事迹,赢得人民拥戴和信赖的历史。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是1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为何要学习党史

学习党史是增强党性的必定,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

党性的必定。17届4中全会《决定》里面明确要求,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习党史。我们既然要参加这个党,乃至我们还在党组织里面担负领导工作。那末,首先要明白,我们中国共产党从哪来的,它走过了甚么道路,干了1些甚么事情,获得了甚么成绩,有甚么经验教训,应当明白。执政的需要。要提高领导水平,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除向世界学习,还应当向历史学习。历史上的经验是财富,走过的弯路也是财富。

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定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1新

4、党史的时期划分

第1部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1919年54运动到1949年1月x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1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1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肯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1起颠覆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和联合第3国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幻灯片1)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5次反“围歼”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月x成立,首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

族的复兴创造了最重要的历史条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了全国性的成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获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汹涌澎湃的。这场伟大的革命,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第2部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年1月x成立,到1976年1月粉碎“4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

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这27年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点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重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获得了巨大成绩。

中国共产党这27年的历程其实不是1帆风顺,充满了艰辛、曲折和曲折。在1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讲是1个全新的探索课题。从1957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左”倾毛病绵延了2年,特别“*****”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毛病的产生,致使中国社会长时间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误,如邓小平所说:“最根本的1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甚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弄社会主义”。

第3部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年1月粉碎“4人帮”,标志“*****”1年内乱结束。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11届3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步构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基本线路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灾害中走出并成功地走出了1条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新道路。

5、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事迹

扼要的概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事迹应从两个历史视角入手(1)从联贯的纵向线索看,有3大历史功绩;(2)从幅射的横向交叉看,有6大历史功绩。

在3大历史转变中建立的3大历史功绩

纵观我国近百年的历史变革,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3大历史转变,同时也建立了3大历史功绩。

(1)建立了x。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的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x。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犯者,颠覆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广泛和最深入的社会变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奔腾。

(3)确立了社会主义低级阶段。党领导亿万人民首创了向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低级阶段。以党的11届3中全会为标志,党认真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确立了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基本理论、线路、纲领,使我国社会、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在推动社会变革中建立的6大历史功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3大历史转变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入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队、外交等方面建立了光辉的历史功绩。

(1)政治功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是具有5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产生的社会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独裁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逾越。

(2)经济功绩。建立了独立的和比

党课教案 篇10

第1课上课时间:年月日下午。

地点:机关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有**名专职党员,**名预备党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讲师:**,现任中共局党组书记。

教学目的:传达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简要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使单位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能够认识到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明确要求,对于“加快经济崛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教案内容:

1、 传达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

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农业稳区、工业主区、三产活区”的整体工作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二、 传达**区宣字〔***〕**号文件。

重点强调“加快崛起、构建和谐”主题党课的指导思想,具体到***局,就是要以这次思想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为构建和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 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主要是根据**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报告。

教案二时间:下午、月、年。(或者用2个课时)

地点:机关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有**名专职党员,**名预备党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讲师:**局党组副书记。

教学目的是简要学习省八次党代会精神,在**系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教案内容:

1、 简要学习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主要是根据**同志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2、 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

价值观具鲜明的阶级性。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以“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却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以“平等、自由、博爱”为思想**赢得了胜利,却在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为实质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其根本。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了鲜明的社会价值导向,能够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道德规范,树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社会人际关系,塑造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三、明荣辱,促廉政。

1、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的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是构建廉政文化的核心。崇尚科学、艰苦奋斗、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是廉洁勤政干部的行为要求。(分析可引用xx年第9期《求是》第32页。

)廉政文化与荣辱观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有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把握廉政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深化廉政意识,有效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从思想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相反,如果在荣辱观上发生错位,即是非混洧、以美为丑、以善为恶、以贪为荣,就根本谈不上廉政文化,必然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在这个方面,“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不知荣辱乃不能**”、“宁可毁人,不可毁誉”、“人不可以无耻”、“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等知荣晓辱的格言应当成为我们的道德座佑铭。

2党员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蕴含着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方向,共产党员既是普通公民,又是社会的先进分子,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必须走在群众前面,带头践行荣辱观。执政党的作风对社会风气有决定性的影响。官风正风,党风正风,党风正风。

在当前,共产党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进而引导、带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每个党员都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以“八荣”为荣,以“八耻”为耻,让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结合**工作模范人物***事迹讲。

)3、串讲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文件。如《纪律处分条例》等。

第三课时间:年月日下午。(或者用2个课时)

地点:机关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有**名专职党员,**名预备党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讲课人:***,现任***。

教学目的:简要学习全市四次党代会精神及***同志的报告,明确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部门的工作实务,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部门大有可为。

教案内容:

1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和谐。***部门要积极推进城乡低保制度向综合性社会援助制度转化,逐步整合食物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教育救助制度,建立统

1、 全面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社会融合。

2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关爱老年人,促进和谐。一是做好五保供作;二是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办社会养老事业,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向产业化发展。

三。完善优抚安置机制,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和谐。(见《求是》xx年第7期24页《做好双拥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4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以政治民主促和谐。基层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加强社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和文化需求。

(见《求是》xx年第21期25页《加强村落社区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5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互帮互助,促进和谐。

6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服务意识。(见xx年第15期《求是》60页《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

党课教案 篇11

一、 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校园;党章中提出建设和谐社会 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怎样建设和谐校园。

二、 教学重点:怎样建设和谐校园,共产党员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三、 课前准备:收集资料,拟定方案;制作课件,突出重点;布置会场,烘托气氛。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何谓和谐?从和谐的偏旁部首来看,“和”由“禾”与“口”组成,意味着人人有饭吃,谐是由“言”和“皆”组成,表示人人可言说,物物相谐,人人相谐。

从社会学意义上来理解和谐,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一个理想的目标,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从更深的层次看,和谐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意义上的和谐是关于为人处事、治国安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它着眼于和谐与不和谐的对比,抽象出和谐的本质属性,并对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做出理性概括,主要包括和谐观念与和谐思维。

这两种视角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和谐,注重的是结果,主要回答什么是和谐社会的问题;哲学意义上的和谐,更注重过程,主要回答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二者结合起来,不仅注重结果,同时也注重过程;不仅要搞清楚“什么是”,更要积极探索“怎么建”,以“怎么建”的经验积累深化对“什么是”的认识,逐步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之路。

以和谐的观念、和谐的思维去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是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这样,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才能更加明确,思路才能更加开阔,方法才能更加科学,行为才能更加自觉。

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审视,和谐哲学是一个由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构成的完整思想体系,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比较重要的观点与方法包括: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方法,整体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协调均衡的观点与方法,动态过程的观点与方法等。从实践来看,构建和谐社会的许多实际工作和总体思路,都是对这些观点与方法的实际运用。

二、党章修正案增写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自然段的重大意义在哪里?

根据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章修正案增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然段。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同志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战略地位,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自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奋斗。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地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并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所有这些,都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的长期任务。因此,我们既要在发展的基础上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有长期努力的准备,坚持不懈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的活力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本身等各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集中表现在社会成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上。总之,从政策上支持、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充满创造活力,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为社会成员充分施展才能提供机会和舞台,就会造成一种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和谐。

2、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差距不能拉得过大。一方面继续鼓励有能力的人走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路子;另一方面,坚决防止那些利用种种非法手段搞歪门邪道的人富起来;同时,还要加强社会调控,让那些能力和条件较差的群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逐步改善自己的境遇,最终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有序的社会。

社会有序就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章可循。有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序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义。有序还体现在实现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努力使每个成员各获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享其成。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是一个安定的社会。

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实现社会安定,要解决三个重要问题:一是造就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二是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三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还应当强调的是,逐步成熟的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所谓和谐校园,就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全稳定得到长久维护;就是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就是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迅速良性发展,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过程。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深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目标内容:要进一步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行为准则;进一步加强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目标内容:要采取报告会、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党情、国情、市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教育,使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真正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

目标内容:要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德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借助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开学和毕业典礼等时机,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主题教育,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使广大师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培养勇于创业、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目标内容:要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道德实践的激励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这个重点,创新和谐校园建设的载体。要着力建设能够体现正确办学方向、体现本校鲜明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为建设和谐校园创造良好氛围。要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把德智体美的教育渗透到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熏陶、得到提高。要继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不断探索新的载体,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文明素质,努力形成“创建和谐人人有责、校园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校园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确定、理解和把握:

构建和谐学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就是“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

尊重人是依靠人和提高人的前提。一个人只有受到起码的尊重,才能使他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价值,才能心情舒畅的工作和学习,才能看到领导和别人对自己的希望。

(1)首先要不断提高师生的生活条件和工作学习环境。

学校的和谐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学校外部的人际关系。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又包括:干部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学校外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学校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关系、学校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关系。这些看起来是单位与单位的关系,实际上还是人与人的关系。这些校内校外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了,学校就会“政通人和”、“校和万事兴”,就会兴旺发达。

学校虽然是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但学校的发展和生存离不开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周围社区的帮助,更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维护。所以学校要实现与外部人际关系的和谐。

总之,学校的和谐不外乎人、事、物、景、情的和谐只有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才能有力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目前学校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共同构建和谐校园,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浦东新区的品牌学校而共同奋斗!

党课教案 篇12

尊敬的XX***、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三、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曲折探索章节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四、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承转折段落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1978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扭转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钥匙打开了人民群众身上的教条主义枷锁,让人们的内心从曲折的过去解脱出来,重新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再次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加上“特色”内涵。我们根据国情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艰辛探索赋予了鲜明的中国发展特色。自此,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闪耀。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个说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完善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让我们为国人、为自己鼓掌致谢。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最后,希望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力在新时代阳光普照下,继续谱写华丽新篇章。

我的授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党课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