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发布时间: 2024.01.1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华。

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很多资料。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可是,我们的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华,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比较同类事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及计量单位。

2、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知道“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轻与重”、“多与少”、“大与小”等都是数学要研究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教学重点:了解比较同类事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及计量单位。

教学难点:知道“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轻与重”、“多与少”、“大与小”等都是数学要研究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观察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到体育课上看看同学们都在干什么

1、赛跑(认识时间单位秒)

教师说出每个人的时间(14秒、15秒、16秒),让学生说说谁跑得快?

感受跑得快,用的时间相对比较短。

2、跳远(1米多)

学生跳远,使学生了解跳远的落点有远有近,要知道准确地长度必须要测量。

3、爬杆比赛

学生爬竿,使学生明白谁爬得高,谁就得第一。

三、课外活动

1、了解“高与低”及其相对性。

了解观察航模小组的活动,了解高与低,了解对应关系

2、观察植树的活动

学生观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了解轻与重、大与小

在都盛满水的情况下,大桶重,小桶轻

3、观察气象小组的活动:气温摄氏度

气象组的同学测得夏天的气温30度,冬天气温1度。那个温度高,那个温度低,该穿什么衣服?

观察饲养小组的活动(千克)

小朋友们都喜欢喂养这些兔子,他们喂小兔子吃什么?使学生知道萝卜与小兔子的对应关系

过了一段时间,小兔子就会长大,你发现这些兔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了解兔子的质量有轻有重

四、课堂练习

1、说说两个人怎样比高矮,和你的同学比一比?

2、判断:站在地上,老师比全班每个人都高,认为对的举右手。开动脑筋,现在怎样使你比老师高。(我站在高处比老师高)

3、比一比你身边的事物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凭借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学生对“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轻与重”、“多与少”、“大与小”等能够了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情境的设置能使学生更感兴趣,理解更好。要注意课堂纪律5分钟一组织,10分钟一休息,发言必举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动物物的爱的情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濒临绝迹。(渗透环境教育)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课件)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通过插图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更易理解,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探究活动

1、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启迪过程中感知认识,完善认识,并感受到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息、收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数周围的实物

3、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本单元教学11~20各数,内容分三段编排。

11~20各数的直观认识

直观认识十,初步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直观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

认、读11~20各数。

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

11~20各数的意义

从形象到抽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写11~20各数。

比较数的大小。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用对十几的认识思考计算方法。

通过计算加深对十几的认识。

11~20各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些数都是两位数,分别是1个十和几个一或2个十合成的数,学生理解这一点是有难度的。因此,教材先联系小棒直观表示这些数的含义,再利用计数器分析各个数的组成,形成数的概念。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起深入理解数的意义的作用。

1.在摆小棒活动中初步认识一和十,初步体会十几和20。

第78页例题首先教学计数单位十,接着教学12的含义,然后教学其他十几的数和20。小棒是不可缺少的教具和学具。

(1)10根小棒捆成一捆形象地展示了一和十的关系:10个一是1个十。教材要求学生数数、捆捆、填填、读读,联系直观体会这个关系,包括什么是1个一、什么是10个一、什么是1个十以及为什么说10个一是1个十等内容。要让学生一边捆小棒一边说10个一是1个十,把动手、思考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反复进行几次,逐渐建立十的概念。

(2)十几都是1个十和若干个一合成的数。集中精力认识12,再向其他各数展开,是高效率的教学设计。怎样摆12根小棒是挑战性的问题,为了看得很清楚摆成1捆加2根。由于刚教学1捆是10根,学生手边有成捆的小棒,所以有条件这样摆。如果出现别的摆法,可以通过比较使其改变。只要体会到这样摆的特点和好处,就感受了12的意义。

(3)向其他数展开分两个层次,先是其他十几的数,再是20。展开时的学习活动有数一数认一认和摆一摆。数要看着书上的图,其中的1捆不必数,它是10根。零散的小棒要数,再和10根合起来。认就是看小棒图下面的数,各个数里左边的1相对于1捆小棒,右边的几相对于几根小棒,这样的数读作十几。摆是再现十几的意义,不要看着书摆。可以教师说数,如13,学生摆1捆和3根小棒。经过多次数和摆,发现1捆小棒是十几的相同点,一根根小棒是不同点,概括地感受十几的意义。

教学20,先出现1捆和10根小棒图,再出现2捆小棒图,让学生经历得出20的过程。看着左边的图,学生会主动去数没有捆起来的小棒,于是产生认知矛盾1捆和10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进而又想到办法把10根小棒也捆成1捆。这样,就把左图变成了右图,得出了20。教材让学生根据图意填写()个十是20,初步理解20的意义。

2.在小棒表示的数算珠表示数写出数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认识数位,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整数采用十进制计数法,计数单位、数位和位值都是计数法的要素,也是重要的基础知识。第80页例题在教学写数的时候,让学生初步体验数位和位值,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计数器是根据十进制计数原理设计制作的教具,在它上面能表示数位,表达位值思想,能帮助学生在理解数的组成基础上写数和读数。

(1)把小棒和计数器的杆对应,使小棒表示的数过渡到计数器的算珠表示的数。图中左边1捆小棒的下面是计数器的一根杆,1捆小棒表示1个十,在这根杆上拨1粒珠也表示1个十;右边的小棒下面是计数器的另一根杆,几根小棒表示几个一,在这根杆上拨几粒珠也表示几个一。把小棒表示的数过渡到计数器上,让学生体会计数器上的个和十的意思。尤其是11这个数,计数器的两根杆上都是1粒珠,它们分别表示1个十和1个一,有利于学生区分个和十,体会不同位上的数有不同的计数单位。

(2)对照计数器的算珠写数,十位上1粒珠,在这一位上写1;个位上几粒珠,在这一位上写几。写的数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十几。像这样教学写数,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教学20,让学生明白个位上是0。小棒图只有2捆,没有零散的小棒。所以,计数器的个位上不拨珠。写数时,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上写0表示这一位上一个也没有,突出了2个十是20。

(3)实物图、算珠图和写出的数三者结合,理解数的组成,体会数的意义。在直观认识11~20各数的时候,对照小棒已经知道十几都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数;在计数器表示数的时候,又把对十几的直观认识反映到算珠上;写数的时候,突出了先写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再写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以这些经验为基础,教材出现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十几的叙述,引导学生比较抽象地体会数的组成,从而深一步理解数的意义。例题把写出18和它的组成留给学生完成,再通过想想做做第1、4题的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4)11~20共十个数,例题里写了四个数,其余大部分都在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20这个数既在例题教学,又在习题中反复练,因为它是认数的一个难点。第1题与第3题的思路是反向的,前一题观察算珠体会数的组成,写出相应的数,是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后一题把数的组成用算珠表示,是抽象到形象的活动。目的是一致的,即帮助学生加强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5)比较数的大小,是为了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想想做做第6题里设计了十几的数和10相比、两个十几的数相比、十几的数和20相比,十几的数和一位数相比等各种情况。在比较时的思考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如从1起逐个数数,11排在10的后面,所以11比10大。又如19只有1个十和9个一,不满2个十,所以19比20小。其实各种思考都没有离开数的组成,即使从小到大地数数,也在每次增加1个一。因此,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组织交流,引导他们从数的组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应用十几的数概念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例题示意图的盒子里有10个果冻,盒子外面有5个果冻,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分别是10和几相加与相应的减法。安排这些口算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计算进一步理解十几;二是为教学进位加法作准备。

教材让学生写出这些题的得数,给他们利用数概念进行思考的机会。如10+5是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15-10是从1个十和5个一里去掉1个十。这样的思考先在图画直观的帮助下进行,再离开图画成为抽象的推理活动。

4.培养数感。

在认、读、写11~20各数的教学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数感。

(1)抓抓、估估、数数。第79页第1题和第4题,通过操作和观察体验十几。抓一把小棒要先感觉一下再数,知道根数后再把小棒抓住,仔细体会手的感觉。类似地,要在观察中估计,数出草莓和伞的数量后再看图,体会怎样合理地估计。教学时不能疏忽第二次抓、第二次看,这是发展数感的最佳时机。

(2)数数、看看、比比。第79页第6题分别数10张、20张纸,看看有多厚,让学生通过厚度体会张数。如果分别用手摸摸厚度并对两次的厚度进行比较,效果会更好。

(3)排数序、找关系。第81页第5题在直线下面的框里填数,整理10~20的顺序。看着直线上的数思考18接近10还是20,并作出解释,感受数之间的相对关系。第83页第3题依据大了小了等信息调整思考,培养对数的大小关系的敏感程度,这是数感的表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观察、讨论中逐步发展自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3.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究,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讨论、自主探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图片、(歌舞组、美术组、过桥组、接力赛组)小组标志和情境图、学生分8个小组活动,每组准备一个筛子、一张投掷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生合作,获得新知

1.小朋友周末时你们都是怎样度过?(若干学生回答)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周末活动的情况,让我们来看看吧!(投影出示歌舞、绘画、走独木桥、接力赛跑画面)从这4幅图中,你看出什么?你能给这些小组起出相应的名称吗?(歌舞组、美术组、过桥组、接力赛组)大家同意吗?今天我们小朋友也分成了8个小组,如果让你们和这4个小组一起活动,你们组准备选择哪个组?轻轻地商量一下,然后举手告诉我。(小组轮流汇报,老师发给小组标志和情境图:请上来拿小组标志和情境图)

2.刚才大家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了不同的小组。下面老师就要请每个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对本组情境图上的活动进行讨论,说一说:看着图你能提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打算如何解决!组长要做好记录。听明白了吗?那就开始吧!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刚才,大家讨论得十分激烈,下面请组长汇报,我很想听听你们讨论出的问题。

二、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歌舞组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我们小组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跳舞的有几人,唱歌的有几人,拉手风琴的有几人,一共有几人。其他哪个小组能回答?(13)怎么知道的呢?(9+3+1=13)还可以怎么算?(9+1+3=13)奖你一个金色音符。你们还提出了什么问题?其他歌舞组也可以补充。还想到什么?(学生回答)歌舞组的小朋友合作的真棒,提出了这么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老师奖励你们各组一颗合作星!

2.汇报美术组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看美术组,请他们来汇报他们的结果。小组长B在教师的指引下汇报,我们讨论的问题是这样的:画国画的有几人,画水粉画的有几人,已画好的有几人,美术组一共有几人?谁来回答?(学生回答,奖励调色盘)第二个问题:.

美术组提出的问题可真多,老师也奖励你们各组一颗合作星!

3.汇报过桥组场面的讨论结果。

下面请过桥组汇报。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引下汇报:我们组通过仔细观察,提出的问题是这样的:桥上有几人,桥下有几人,一共有几人?已过桥的有几人,还有几人没过桥?谁知道?(学生回答,奖励一只小鞋子)你们还提出了什么问题?

4.汇报接力赛活动场面的讨论结果。

最后一组接力赛组的小组长汇报你们的结果

(1)小组长D在教师的引导下这样汇报:最后,由我来说说我们小组讨论的问题:有几队参加接力赛,一共有几人。第几队跑得最快,第几队跑得最慢?谁会回答?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第一队跑得最快,第二队跑得最慢?(奖励一根接力棒)

(2)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爱动脑筋,看图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还想出了这么多答案。真是了不起!

5.讲述:下面老师奖励大家一个小游戏套圈!请小朋友看屏幕:这里有5个小动物,从前往后套,每套中一个小动物就能得到相应的分值,套中第1个杆得1分,下面谁能接着猜一猜?(学生汇报套中第2个杆得2分,套中第3个杆得3分,套中第4个杆得4分,套中第5个杆得5分。)如果一杆都没套中怎么办?说得真好,没套中就不得分,记0分。每人可以套3个圈。

6.谁愿意来试一试?请一位小朋友上前套3个圈。

7.指名说说:他一共得了几分?你是怎么知道的?(5+3+2=10)谁还有别的算法?(3+2+5=10)可不可以?

8.还有谁想套?请一位小朋友上前套3个圈。(5、3、0)他的成绩与前面的同学比,谁好?为什么?(有一个每套中)他一共得了几分?如果让你来套3个圈,你想得第一吗?你准备怎么套?一个5分、两个10分、三个15分(演示)是这样吗?看来每人套3个圈,最多能得几分?(15分)

9.下面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有一位小朋友一共得了9分,他的3个圈可能会套在哪里?(小组讨论交流,由组长带领组员记录情况)

你们组讨论出几种情况?(小组轮流汇报)

3+1+5=93是套在哪个杆上的?1呢?5呢?3+1得4、4+5得9,所以得9分。(教师边问边演示)

3+2+4=9

3+3+3=9看看屏幕,这3个圈都套在谁的杆上?(小鸭)

4+1+4=9

2+2+5=9现在已经有几种了?还有没有不同的?

4+5+0=9一起来看一看(演示)

10.讲述:小朋友你们可真棒!讨论出这么多种得9分的情况,老师真要好好的表扬你们,这颗最大的智慧星送给你们!

三、游戏掷X子

小朋友,你们还想玩游戏吗?请组长带领组员掷X子、记点数,每人掷3次,每掷一次组长做一次记录,最后看看你们小组谁掷的点数最多!(组长汇报)

四、全课总结,回归主题

小朋友,这一节数学课你们玩得开心吗?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出示课题)

最后,老师还想告诉大家:在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多动脑筋,就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些有趣的问题。所以,小朋友要努力做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总评]

这节课是一年级数学教育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开放式课题研究中有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一。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教学中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自主活动,给学生留有了广阔而开放的活动空间。套圈的演习、分组参加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享受着充分的自由!

2.教师没有过多的话语,留给学生的是广泛而又开放的思维时空。教师或是一语激起学生思维的万重浪,或是一语点清学生思维的千层雾,或是一语调动学生学习的百种情,或是一语转入学生学习的又一景。

3.学生没有沉重的负担,留给学生的是轻松而又愉快的探究氛围。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不出可讨论,不同意可辩论,不懂时当学生,懂时又可以当小老师。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教师微笑地听着学生发表意见,微笑地指导学生解答问题,微笑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学生学得十分快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比较熟练地有序地掌握8、9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和探索掌握8、9的组成。

投影出示8个圆花片,同时,学生拿出8个圆花片。

(1)师生同步演示操作: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在桌上模仿着同步移动,移动一个圆花片。

提问:这样移动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的说给同桌听。指名说。

(2)师生再同步移动一个圆花片,让学生说一说8的组成以及推想出8的另一种相关的组成。

(3)同桌两人共同依次再分一分,说一说。

(4)反馈并演示8的其它几种分法,填写8的组成,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自由说一说8的组成。

(6)小组交流讨论:怎样按顺序把8分成两部分?怎样很快记住8的这些组成。

多媒体出示9个贝壳图,电脑演示依次一个一个的翻贝壳。

(1)激疑:把9个贝壳依次一个一个翻过来,每翻一个,9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9?还能想到什么?

(2)学生拿出9个硬币,独立操作探索并填写课本。

(3)同桌相互检查交流。

(4)学生自由说一说9的组成。

1.有序地涂一涂,并说出每涂一个,关于8的组成可以看成什么?

2.完成第34页第7题,同桌对口令巩固8、9的组成,加强学生记忆。

3.独立完成第34页第8题,集体订正。

4.游戏“找房子”。

4间房子贴在黑板上,分别标有6、7、8、9。学生每人一个小动物,看小动物身上的两个数合起来是几,就把它贴到标有几的房子上。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怎样记住8和9的组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拼搭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判断能力和想像力。

3. 使学生了解常见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 通过小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态度,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这节课,老师先带大家到积木世界里观看精彩的表演。(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四种几何形体滑滑台比赛、叠罗汉表演等)

你们看了觉得有趣吗?好,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玩有趣的拼搭游戏。(板书课题:有趣的拼搭)希望同学们在拼搭的活动中能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新知识,得到新体会,获得新乐趣。

[说明: 创设积木世界精彩表演的情境,既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又暗示本课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为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几何形体的特征打好基础。]

二、 开展活动,探索问题

1. 开展摸一摸活动。

(1) 活动导入: 小朋友,刚才给我们做精彩表演的小演员已来到我们教室。(出示装有四种几何形体木块的袋子)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请大家将它们一个一个从袋子里请出来。

(2) 指名上台摸一摸,并说说摸出的是什么物体。

(3) 小组开展摸一摸活动。请每个小组组长拿出袋子,每个同学都来摸一摸,可以先摸出物体,再说出名称,也可以先报名称,再摸出物体。

[说明: 通过动手摸和说名称,加深对已学过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活动打好基础。]

2. 开展滚一滚活动。

(1) 活动导入: 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开展谁滚得快的比赛。先请每个组的小朋友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搭好的斜面的顶端,听到老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后,让它们自由滚或滑下。同时注意观察这四个物体是怎样往下滚或滑的。

(2) 老师发出开始口令,各组开展滚一滚活动。

(3) 讨论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哪种物体滚得快?哪种物体滚得慢?

(4)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联想应用: 像圆柱和球这样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你能再举一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说明: 营造比赛气氛,激发参与欲望。实际动手操作,既加深了认识,又验证了自己的发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3. 开展堆一堆活动。

(1) 活动导入: 小朋友,我们再来开展看谁堆得高的比赛。请同一组的4个同学分别拿出6个长方体、6个正方体、6个圆柱、6个球,把它们分别堆起来。

(2) 小组开展堆一堆活动。

(3) 讨论交流: 在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哪些形状的物体好堆?哪些形状的物体不好堆?

(4)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联想应用: 物体表面平的容易堆得高。你能再举一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说明: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观察、思考、讨论,获得了直观认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4. 开展搭一搭活动。

(1) 活动导入: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对各种形体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请大家当小小设计师。每个组的同学先集体讨论,然后大家动手,用带来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品,比如动物呀,交通工具呀,房子呀等等。比一比哪个组搭的东西既有趣又好看!

(2) 小组开展搭一搭活动。

(3) 各组介绍作品,组与组互相评比,教师表扬鼓励。

[说明: 开展小小设计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几何形体特征,合理利用材料,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想像力。小组集体讨论、拼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介绍作品,互相评比,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5. 开展数一数活动。

(1) 活动导入: 小朋友们拼搭的东西真有趣。现在老师请大家数一数,一件作品中各种物体各用了多少个?

(2) 小组开展数一数活动。

(3) 多媒体呈现教材上的几种几何图形,要求学生看图说说: 搭出的图形像什么?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数一数,各种形状的物体各有多少个?

[说明: 看图说像什么,培养了想像力;看图说名称,加深了对几何形体认识;看图数数,提高了数数能力,并渗透了分类统计的思想。]

三、 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有趣的拼搭,为什么是有趣的呢?通过活动,我们发现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朋友,你们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小白兔搬运萝卜呢?(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小白兔拔萝卜》。小白兔说:今天,我在菜地里拔了一大筐萝卜。我用尽力气怎么搬也搬不动。这里没有车子,只有几根圆木头,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想个好办法吗?)请大家课后商量,下节课把你们想到的办法告诉小白兔,好吗?

[说明: 课末总结,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活动收获,深化认识。通过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渗透统计思想。

2.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4~11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录像片、接力棒、小跳绳、篮球、沙包、统计彩图、笑脸图等。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

师:现在小朋友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喜欢我们的校园生活吗?为什么?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谈话的方式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将学生带进课堂之中。]

生: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知识。

可以交朋友。

可以做游戏。

师:小朋友说的不错,我们的校园生活的确是多姿多彩的,不仅能学到知识,交到好朋友,还能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都看到过哪些校园活动呢?

生:我们看到跑步;看到过打篮球

师:你们参加过什么课外活动?

生:我们参加过跳绳;我们做过掷沙包的游戏

师:今天我们接着熟悉我们的校园(板书课题)。

播放录像,回顾知识

1.放录像:出现美丽的校园,多种校园活动(有跳绳,有跑步,有打篮球)

[设置情境,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师:从校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我想知道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谁来答?

生:共有10人,我是数出来的。

生:我是算出来的,我看到男生有5人,女生有5人,加起来是10人。

师:小朋友解决问题的方法真不少,有的是数出来的,有的是算出来的,最后都得出参加各项活动的总人数。下面我们到室外去做各自喜欢的活动,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参加每项活动的总人数。

尝试统计,感知统计,渗透统计思想

1.室外活动,分组尝试统计。

在教室外有五个活动场地,第一个是接力跑,第二个是跳短绳,第三个是拍皮球,第四个是掷沙包,第五个是游戏(转移目标),大家可以任意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活动5分钟后,统计出本组的人数,选代表来汇报本组的统计方法。

2.各组汇报统计结果。

跳绳组汇报:我们组有12人参加。有的是用数的方法;有的是根据分工的不同来计算的,有6人记数,6人跳,合起来是12人,我们贴出12张笑脸。(把彩色笑脸贴在空白圆上)

掷沙包组汇报:我们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掷沙包?我们每人一张笑脸图,一张一张数出来共8张,有的是一组一组地数,一组有4人,两组应该是8人,我们贴出8张笑脸。

[把课堂教学由室内延伸到室外。在学生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尝试简单的数据收集,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

3.观察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师:大家看这幅你们自己整理的活动笑脸图,多漂亮呀!这实际上也是我们活动情况的统计图。从图中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到咱们班小朋友都开展了哪些活动?(5项活动)

哪些活动最受欢迎?哪项活动参加的人数最少?

跑接力和掷沙包的一共有几人?

跳短绳的比掷沙包的多几人?

[由学生观察笑脸统计图,使他们初步了解统计的用途和意义,获得初步的统计知识。]

4.想一想,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a.同桌两人先互相提问,然后解答。

b.一人提问,全班解答。

全课总结

今天通过开展活动,小朋友又重新认识了我们的校园。通过大家的努力,把我们的活动作了清楚的统计,还会根据活动的情况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小朋友真能干!

课堂中或课外再次实践

下面,老师还有个任务要交给小朋友,你们能完成吗?打开书第114页,请大家把书中的活动也作一下统计,并把第115页中的笑脸涂上颜色,试着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好吗?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我们的校园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它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收尾篇,是在学生有了对新教材内容认知后进行的综合运用活动并含有统计思想的渗透。由于本节课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因此,本着《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教法的设计上和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上都作了大胆的尝试,由课堂内的教学扩展到课堂外的教学。以流动的场面,达到动与静的最佳结合。本节课重在学生的体验、参与。在学生互动中,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会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同时在学生的合作中初步感受统计知识。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以情、趣开路。

老师以聊天、谈话的方式引出学生熟悉的场景,从而使学生轻松地进入课堂,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为课堂教学建立良好的开端。

2.动与静的结合,生生互动的形式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教室外。

先播放录像给学生以形象具体的了解,再安排学生自由结合开展所喜欢的活动。在学生的活动体验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观察、组织、交往等多种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游戏中学习的目的。

此外,把课堂教学由室内延伸到室外,也给学生以新奇的感觉,使学生向往学习。

3.学科交融,易于学生情感的渲染。

由于课堂教学呈现方式上的变革,使单一的数学课与体、音、美进行有机结合,给学生的身心以美而舒展的渲染。在此情景中更易于学生去感受知识,领悟知识。

我们的校园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是实验教材最有新意的内容之一。它打破了教材传统的呈现形式,提供给学生的是他们喜爱的、熟悉的场景,同时具有挑战性。范老师这节课,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室内室外相结合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问题意识,培养从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与人合作、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在活动中还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收集数据、根据数据提出和分析问题等统计初步知识的教育。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新。首先是引入新。上课开始,教师以语文课的口语交际形式亲切地和学生们谈论校园以及校园的活动。引出课题我们的校园。第二,展开教学活动新。播放录像展示校园情景,让学生观看录像,从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是《标准》中提出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应从一年级开始抓起,让学生不断经历从生活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会逐渐增强,创新意识也会孕育而生。第三,室内外结合方式新。改封闭安静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开放式的室外体育活动,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在学生观看录像,初步经历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把学习活动延伸到室外,给学生5分钟自由选择参加游戏活动统计成为游戏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人人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喜爱数学之感油然而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2.活。活用教材,把书上静止的场景变为真实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局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参加活动人数的信息,并作了清楚的记录。之后,通过交流,用涂色的方法制出统计图。再让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

3.实。全课各项教学活动实实在在。以学生对校园的了解入手,让学生根据录像提出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某项游戏活动并进行数据的收集,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交流,完成简单形象的统计图学生经历了收集数据的过程,经历了看图提出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每项活动中都在动脑思考、动手做、动口说,真正在活动。

总之,这一节课情趣交融,学科渗透,动静结合,给学生创造了活动空间、观察空间、思维空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9加几和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9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9加几和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课题:练习六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六第1题。

(1)课件出示左边的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1)引导加深理解凑十法。

(2)课件出示右边的图,让学生按学边的图的方法来自学。

(3)全班交流算法。

(4)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

2、做练习六第2题。

游戏钻山洞:两名学生做山洞,手持写有9+□=□的卡片。其余的学生手里分别拿写有1~9的数字的卡片,在钻过山洞时必须说出正确的答案才能通过。如果说错了就要说对才能钻过。

3、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四、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83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9加几和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9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我们做了一些练习,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六第5题。

(1)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3)指名板演,订正。

2、做练习六第6题。

游戏开火车:指名一个小组说出式子的得数。

3、做练习六第7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回答问题:哪只猫钓的鱼最多?

哪只猫钓的鱼最少?

(3)问:你还能看图提出哪些问题呢?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想法。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四、教学后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9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堆堆搭搭、推推滚滚,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搭搭数数,展开空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玩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神奇口袋和面具、分组给学生准备不同的几何形体和滑板)

学生(几何形体实物或模型)

教学重、难点: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一个神奇的袋子]我们马上要用它来做一个游戏,游戏叫哪吒摸宝,谁愿意当聪明的哪吒?老师还有一个要求,靠近这个袋子就要闭上眼睛。

(摸到了什么?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不错是挺聪明的,再摸一个。这位小哪吒行吗?)

(下面的小朋友有些着急了,我们再选一位小哪吒,这次的游戏要求不一样了,除了要闭上眼睛,还要实现大家的愿望,让我先来,好吗?我想请你帮我摸出一个长方体,轮到你们有什么愿望赶快向他提出来,这位小哪吒合格吗?

2、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身边的每一样物体都有它自己的形状,今天我们就和它们交朋友,进行一个有趣的拼搭(板书上:有趣的拼搭)

二、新授

1、滚一滚

(师做动作)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滑板车下面的轮子是球状的呢?(生:球会滚)师:其他物体不会滚吗?那我们动手把小袋中的几样物体分别拿出来滚一滚。

师:我们把这样的物体放在一起,一块滚,请三位小朋友和老师合作一下,你们每小组4人,也这样滚一滚,发现什么?球滚得最快,哦,我知道了,原来滑板车上的轮子是球状,因为球滚得快而且不费劲,谢谢!

师:那你们有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事情,能说一些给大家听听吗?(真细心,真聪明)

2、堆一堆

过渡:可见球的用处很大,而且可以看得出来,小朋友们很喜欢球,现在老师为你们准备几个小袋,里面分别装了请每一小组来选一个袋子。

刚才小朋友都抢着拿球,可是我们这次不是滚一滚了,是堆一堆,用你们拿的这个物体堆得越高越好。

师:拿球的小组站起来,堆得怎么样?滚一滚,比谁滚得快我们要选球,堆一堆就不能选球了。不要恢心,一起来看看其他小组:

⑴大的正方体和小正方体比(大正方体比小正方体好堆,因为大所以堆得高)

⑵长方体

⑶圆柱(他们是竖着堆的,有横着堆的吗?(木材厂的木头就是这样堆的)

3、数一数

老师也堆了一些,看看我是用什么物体堆的?用了几个?这个堆得怎么样?知道我用也哪些物体吗?数一数分别用了几个。看看老师搭的这个图形像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搭一搭?先讨论搭什么,然后才能动手。

师放音乐

师问:你们组搭了什么?用到了哪些物体?

三、小结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美的事物,课后小朋友们可以动动脑筋搭出更多更美的东西。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题。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著名的童话叫《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丑小鸭,只要小朋友们把这些题做对了,这些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屏幕上出现2只天鹅向湖里飞走的画面。问:湖里的这些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又飞走了2只天鹅)

学生同桌互相说说并列出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算式:4+3-2。

引导学生读一读算式,再对照画面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最后通过对比连加、连减的算式的不同引出课题:加减混合

让学生试着计算4+3-2的得数,计算后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配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小步骤,以突出计算的顺序和第二步计算减法时的被减数。

在注意观察 ;湖里的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这道算式谁会计算呢?(指名说说得数和计算顺序师板书得数和小步骤)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向右依次算。

1、根据算式7+2-5编个故事。

2、指导丛书第35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44

13223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555

14233241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19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第8、10题放在托管时间完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