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野菜的作文

发布时间: 2024.02.19

写野菜的作文十篇。

作文是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写作是用真情实感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为您准备的与“写野菜的作文”有关的信息。祝您从本网站中收获满满获得您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写野菜的作文(篇1)

荠菜。荠菜是野菜,但在我的家乡却是可以上席的。我们那里,一般的酒席,开头都有八个凉碟,在客人入席前即已摆好。通常是火腿、变蛋(松花蛋)、风鸡、酱鸭、油爆虾(或呛虾)、蚶子(是从外面运来的,我们那里不产)、咸鸭蛋之类。若是春天,就会有两样应时凉拌小菜:杨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切细丝拌海蜇,和拌荠菜。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油酱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这道菜常抟成宝塔形,临吃推倒,拌匀。拌荠菜总是受欢迎的,吃个新鲜。凡野菜,都有一种园种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

荠菜大都是凉拌,炒荠菜很少人吃。荠菜可包春卷,包圆子(汤团)。江南人用荠菜包馄饨,称为菜肉馄饨,亦称“大馄饨”。我们那里没有用荠菜包馄饨的。我们那里的面店中所卖的馄饨都是纯肉馅的馄饨,即江南所说的“小馄饨”。没有“大馄饨”。我在北京的一家有名的家庭餐馆吃过这一家的一道名菜:翡翠蛋羹。一个汤碗里一边是蛋羹,一边是荠菜,一边嫩黄,一边碧绿,绝不混淆,吃时搅在一起。这种讲究的吃法,我们家乡没有。

枸杞头。春天的早晨,尤其是下了一场小雨之后,就可听到叫卖枸杞头的声音。卖枸杞头的多是附郭近村的女孩子,声音很脆,极能传远:“卖枸杞头来!”枸杞头放在一个竹篮子里,一种长圆形的竹篮,叫做元宝篮子。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枸杞头不值什么钱,也从不用秤约,给几个钱,她们就能把整篮子倒给你。女孩子也不把这当做正经买卖,卖一点钱,够打一瓶梳头油就行了。

自己去摘,也不费事。一会儿工夫,就能摘一堆。枸杞到处都是。我的小学的操场原是祭天地的空地,叫做“天地坛”。天地坛的四边围墙的墙根,长的都是这东西。枸杞夏天开小白花,秋天结很多小果子,即枸杞子,我们小时候叫它“狗奶子”,因为很像狗的奶子。

枸杞头也都是凉拌,清香似尤甚于荠菜。

蒌蒿。小说《大淖记事》:“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我在书页下面加了一条注:“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做‘蒌蒿薹子’,加肉炒食极清香。……”蒌蒿,字典上都注“蒌”音楼,蒿之一种,即白蒿。我以为蒌蒿不是蒿之一种,蒌蒿掐断,没有那种蒿子气,倒是有一种水草气。苏东坡诗:“蒌蒿满地芦芽短”,以蒌蒿与芦芽并举,证明是水边的植物,就是我的家乡所说“蒌蒿薹子”。“蒌”字我的家乡不读楼,读吕。蒌蒿好像都是和瘦猪肉同炒,素炒好像没有。我小时候非常爱吃炒蒌蒿薹子。桌上有一盘炒蒌蒿薹子,我就非常兴奋,胃口大开。蒌蒿臺子除了清香,还有就是很脆,嚼之有声。

荠菜、枸杞我在外地偶尔吃过,蒌蒿薹子自十九岁离乡后从未吃过,非常想念。去年我的家乡有人开了汽车到北京来办事,我的弟妹托他们带了一塑料袋蒌蒿薹子来,因为路上耽搁,到北京时已经焐坏了。我挑了一些还不及烂的,炒了一盘,还有那么一点意思。

马齿苋。中国古代吃马齿苋是很普遍的,马苋与人苋(即红白苋菜)并提。后来不知怎么吃的人少了。我的祖母每年夏天都要摘一些马齿苋,晾干了,过年包包子。我的家乡普通人家平常是不包包子的,只有过年才包,自己家里人吃,有客人来蒸一盘待客。不是家里人包的。一般的家庭妇女不会包,都是备了面、馅,请包子店里的师傅到家里做,做一上午,就够正月里吃了。我的祖母吃长斋,她的马齿苋包子只有她自己吃。我尝过一个,马齿苋有点酸酸的味道,不难吃,也不好吃。

马齿苋南北皆有。我在北京的甘家口住过,离玉渊潭很近,玉渊潭马齿苋极多。北京人叫做马苋儿菜,吃的人很少。养鸟的拔了喂画眉。据说画眉吃了能清火。画眉还会有“火”么?

莼菜。第一次喝莼菜汤是在杭州西湖的楼外楼,一九四八年四月。这以前我没有吃过莼菜,也没有见过。我的家乡人大都不知莼菜为何物。但是秦少游有《以莼姜法鱼糟蟹寄子瞻》诗,则高邮原来是有莼菜的。诗最后一句是“泽居备礼无麋鹿”,秦少游当时盖在高邮居住,送给苏东坡的是高邮的土产。高邮现在还有没有莼菜,什么时候回高邮,我得调查调查。

明朝的时候,我的家乡出过一个散曲作家王磐。王磐字鸿渐,号西楼,散曲作品有《西楼乐府》。王磐当时名声很大,与散曲大家陈大声并称为“南曲之冠”。王西楼还是画家。高邮现在还有一句歇后语:“王西楼嫁女儿——画(话)多银子少”。王西楼有一本有点特别的著作:《野菜谱》。《野菜谱》收野菜五十二种。五十二种中有些我是认识的,如白鼓钉(蒲公英)、蒲儿根、马栏头、青蒿儿(即茵陈蒿)、枸杞头、野绿豆、蒌蒿、荠菜儿、马齿苋、灰条。江南人重马栏头。小时读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提到儿歌:“荠菜马栏头,姐姐嫁在后门头”,很是向往,但是我的家乡是不大有人吃的。灰条的“条”字,正字应是“藋”,通称灰菜。这东西我的家乡不吃。我第一次吃灰菜是在一个山东同学的家里,蘸了稀面,蒸熟,就烂蒜,别具滋味。后来在昆明黄土坡一中学教书,学校发不出薪水,我们时常断炊,就掳了灰菜来炒了吃。在北京我也摘过灰菜炒食。有一次发现钓鱼台国宾馆的墙外长了很多灰菜,极肥嫩,就弯下腰来摘了好些,装在书包里。门卫发现,走过来问:“你干什么?”他大概以为我在埋定时炸弹。我把书包里的灰菜抓出来给他看,他没有再说什么,走开了。灰菜有点碱味,我很喜欢这种味道。王西楼《野菜谱》中有一些,我不但没有吃过,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如:“燕子不来香”、“油灼灼”……。

我的家乡本是个穷地方,灾荒很多,主要是水灾,家破人亡,卖儿卖女的事是常有的。我小时就见过。现在水利大有改进,去年那样的特大洪水,也没死一个人,王西楼所写的悲惨景象不复存在了。想到这一点,我为我的家乡感到欣慰。过去,我的家乡人吃野菜主要是为了度荒,现在吃野菜则是为了尝新了。喔,我的家乡的野菜!

《故乡的野菜》以冲淡平和为主要面目,整篇文字就像一位长者在静静讲述,淡泊安详,但平淡的背后却有着用心的经营。如作者开篇说道,“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要写故乡,却先说对故乡没有什么情分,笔调一下子荡了开去。为不使文脉过于呆滞,正话反说,倒着说,对着说,都是周作人散文经常采用的策略。作者听妻子“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因为“ 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很自然地就把话头又拉回了正题,丝毫无牵强之感。接下来由春天常吃荠菜想到另一种常吃的黄花麦果,再由它扫墓时作贡品想到另一种扫墓时常吃的野菜紫云英,表面信口而谈,内里却是一条线。但作者又不露痕迹,由看到卖荠菜,随之想起故乡,这种情思看似有意,又似无意;回想故乡,却只谈野菜,看似有意思,又似无意思,冲淡的意境跃然纸上。郁达夫在谈到周作人的美文小品时曾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千字小文之内,起承转合,写得活而不僵,独具匠心的结构艺术可见一斑。

散文,尤其是絮语式的美文,首推一个“ 真”字。美文可以说是见情见性的一种文体,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造作。作家往往用美文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以及在生活中体验到的哲理和感悟。读者从行文中,也能看出周作人真实的内心生活,复杂的情感世界,渊博的知识修养。《故乡的野菜》首先就是一篇见情见性的真文。对于童年时候所食的野菜,作者大方自然地展示着他的热爱,没有丝毫的遮掩和伪装。比如于黄花麦果,“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对童年时光的留恋,佳物不可再得的怅惘情绪,合盘托出,这就是周作人的真。面对读者,不故弄玄虚,不伪作高深,一腔真情慢慢流出,才使读起来觉得近,觉得亲。

在真之外,这篇散文又极美。它有着极美的意境,“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 荠莱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这是动态的劳作;“ 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这是静态的生机。挖菜的村姑,歌唱的小儿,绿色的荠菜,紫红的花朵,分明一幅洗去铅华的江南春光图。这美还体现在语言。通篇文字,很难找到文绉绉的、艰涩难懂的语言和句子,纯属平常的白话口语,如叙家常。

周作人美文,尤其是一些描写故乡风物的言志小品,里面总有很多童谣和民谚,使他的散文在冲淡平和的文风之外,充盈着一种“俗趣”,氤氲着浓浓的地方风味,这是《故乡的野菜》的另一特点。民谣是周作人一生的最爱之一。《故乡的野菜》中,引用歌谣就有四五处之多。“ 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 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 三月三,蚂蚁上灶山”等,短短一两句,语言通俗可爱,含义浅近直白,使文章生动不少。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之中的民谣,没有经过刻意的文饰和加工,有一种天然的野趣,周作人称之为“ 民族的文学”。尤其是用儿童视角和语言来表达的童谣,又添了一种稚趣在里面,就更是周作人所谓的“天籁”了。《故乡的野菜》散发着浓浓的风俗趣味的,这种趣味,除了上述的民谣所带来的“ 俗趣”,还体现在作者的渊博学识所带来的“雅趣”。

周作人读书极多,每写到一个风物,他都能东征西引,左右逢源,各种趣语稗谈信手拈来。比如本文写到故乡的荠菜,便引明代文学家田汝成著的《西湖游览志》和清代文学家顾禄的《清嘉录》中的记载,这两本都是关于吴中民间世俗的书。这些引用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文章也有了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写紫云英,引用日本的《俳句大辞典》,“ 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吧。”仿佛不经意,但作者的学识已经跃然纸上了,就使周作人的美文与那些惟有平淡的文章天壤之别。而且,对每一种野菜的性状,以及野菜的食法,周作人都仿佛博物学家一样,能细细道来。如“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再如,“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果”,等等。此类文字,是周作人一贯的风格,能让读者对绍兴地方的植物和生活习俗都有明白的认识,风俗宛然如在眼前。“这些都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特别留心于野卉杂花,亲切爱抚的记其性状,文情闲静,文笔润泽” 。这就是周作人散文中的雅趣,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可以得来的。有这些作底子,《故乡的野菜》中体现的地方风味方显得雅致,所用的民间歌谣也更显亲切,才不孤单。淡而有味道,不正是周氏美文的特色么。

周作人不但在理论上第一个提出了平民化的主张,同时以自己的创作实绩践行了这个主张,《故乡的野菜》就是一个典型。文章所写三种野菜:荠菜,黄花麦果,紫云英,均是极为常见的野生植物,甚至“ 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作者之所以对此兴致盎然,最大原因就是它们都是“ 浙东人春天常吃的”东西。清末的农村,也就是在周作人的童年时代,农民的生活是很清苦的,作为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收入也仅能果腹而已。春天到时采摘一些野菜,就成为乡民们甚至城里的普通市民常做的一件事情。对这些野菜,一些士大夫用审美的眼光看待,描述得天花乱坠,“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可以看出,能否与底层人民的生活发生关系,是周作人思念这些野菜的一种情感。这种生活是普遍的事实,作者表达的是真挚的思想,平民化的写作立场于此凸显。

平民化的写作立场同样体现在对待妇女儿童的态度上。“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 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周作人欣赏的态度溢于言表,对“妇女小儿”的这种工作从内心里发出赞美。周作人毕生关注妇女和儿童的命运,从没有把妇女和儿童当作男人们的附属品,不但重视采集童谣童话,也与贵族化写作把妇女看作玩偶的态度迥异。对每一个普通生命予以尊重,这样的情感称得上是大真挚。

《故乡的野菜》虽是周作人美文创作的早期尝试,但卓越的美文艺术,处处散发的地方风味与深隐的平民写作立场,使其成为周作人散文创作的转折点和里程碑,昭示并影响了周作人此后言志美文的创作路向和特点。这篇美文所包含的诸种创作因子,又像一只报春之燕,预示了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浓郁传统色彩一脉的诞生。《故乡的野菜》在絮絮漫谈之下有着精心的结构,看似平淡的文笔,却蕴藏了深厚的内涵和明妙的情趣。

写野菜的作文(篇2)

等到上课的时候,老师讲了一些安全方面的事情以后,就带着我们出发了。路上,我们说说笑笑非常热闹。

我拿着剪刀仔细地寻找着地上的野菜。我找啊找,可是,我找了大半天还是没有找到一根野菜。这时,我看到一个同学低着头在找着什么东西似的。我猜想他一定也是在找野菜的。于是,我就跑上前去问他:“你在找什么?”他说:“我在找马兰头!”噢,他跟我找的虽然不大一样,但是都属于野菜。我想马兰头也不认识,何不向他学习学习。于是,我就向他请教。他答应了。通过指点,我才知道马兰头的样子。我就和他一起耐心地寻找起来。忽然,我看到了不远处有一片马兰头,兴奋得大声对他说:“你看,马兰头!”“是呀!快去挖!”挑光了,我们又去找了一片。这一次,他毫不客气,一到那里就抢先挖了起来。我生气了,不想再和他在一起挖了。于是,我就到别的地方去寻找。忽然,我看见不远处又有一片绿绿的马兰头。我就跑过去蹲下来就挖。可是,我觉得这么好的马兰头可能不对吧,就迟疑起来。刚一犹豫,他在那边挑完了,跑过来抢着又挖了起来。我问他:“这是马兰头吗?”他说:“不——是——”我想既然不是那我就另外再找一个地方去挖吧。正当我站起来想走的时候,他却说:“不是才怪!”我心里在想,真像狐狸一样狡猾,现在才跟我说实话,可是,他已经挖了一大把,剩下的不多了。我想现在不能够再和他在一起了,否则,他会挖到许多,而我却没有多少。

写野菜的作文(篇3)

傍晚,我奉命去菜市场买菜。回家的时候,路过一片空地。那里长着许多杂草,其中有一种可以吃的名为马齿苋的野草。我早就垂涎于野菜的鲜美了。我审视着这片空地,觉得这个位置的野菜被污染的程度应该很低。我犹豫着,想停下来采摘,又担心回得太晚,妈妈会担心,甚至会批评我,但我还是禁不住野菜的鲜美味道的诱惑,终于狠狠心,走进那片空地采摘我需要的野菜。

虽然天色已黑,但我还是精挑细选地采摘着每一棵野菜,我不想鲁莽地连根拔起,只是掐摘那些鲜嫩的部分。不一会儿,我的塑料袋就鼓起来了。估摸够一个菜了,我才罢手。我恋恋不舍地望了望那些长势喜人的野菜,准备回家复命。

回到家后,妈妈并没有批评我,只是警告我以后不要在外边呆很久。妈妈的兴致很好,指导我做凉拌菜野菜。

我把采来的野菜放在清水里浸泡。趁野菜浸泡的空暇,我在灶上烧了开水,并开始调和拌菜的汤料。调和汤料很简单,只需要适量的蒜茸、油、盐、酱、醋就可以了。选择醋的时候,我斟酌了一下:到底用山西醋,还是珍极醋呢?山西的陈醋酸得比较柔和,柔和得像温婉的淑女;而珍极的醋,酸得尖溜溜的,酸得锋芒毕露,像精明强悍的女人。我认为野菜本身就有一种野性的美,应该收敛一些,应该给它增加一些柔和的要素,所以就用了山西醋。当我的汤料调好后,灶上的水也开锅了。我把浸泡着的野菜冲洗干净,捞出来放进开水锅里稍微焯了一下,再捞出来,浸泡在凉开水里。稍后,把野菜的水沥尽,把它剁成小段,倒进准备好的汤料中,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我迫不及待地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真美味啊!它不仅美味在野菜的自然清香上,还美味在劳动的成就感上。

写野菜的作文(篇4)

在我的家乡黑河,每逢三四月份,春风吹过黑土地时,属于绿色植物的季节就来了,山野菜在这个时候偷偷从土里钻出来。

我的家乡土地肥沃,这里有很多山野菜,有婆婆丁、老山芹、荠荠菜等。在这么多的山野菜中,人们最喜欢的当属婆婆丁了。

它是怎么长出来的呢?秋天雪白的毛茸茸的蒲公英宝宝们都陆续离开母亲的怀抱,飞到了四面八方,落到土里,第二年春天时,它们渐渐生根发芽,就长成了婆婆丁。

婆婆丁的叶子是深绿色的',张开时就像手掌一样,人们在这个季节都喜欢到野地去挖。它的花朵不大,是黄色的,十分娇小美丽,引来成群结队的蝴蝶、蜜蜂在花间翩翩飞舞。

人们通常把它连根挖起,因为它的根最有营养,婆婆丁洗完之后可以蘸酱直接食用,味微苦,吃起来很爽口,还可以包饺子,也可以晒干后做茶饮。之所以被人们喜爱是因为它不光好吃,还可以治病,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功效。在北方的冬天气候干燥容易上火,这时婆婆丁茶就成为主角了,喝了它口也不干了,喉不痛了,就连感冒都不容易得了,你说神奇不?

除了婆婆丁,人们爱吃的野菜还有老山芹,它长得像芹菜,颜色比芹菜深,香味比芹菜浓,人们喜欢把它包包子,炖排骨,别有一番风味。

老师从前给我们讲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解放军爬雪山过草地时迫于生计,吃树叶,啃树皮,也吃过许多野菜,才得以熬过长征中艰苦的日子,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野菜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天然营养食品,所以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让环境无污染,每一代人都能享受大自然的恩惠。

我一边享受着可口的野菜,一边想着大自然对我们的贡献,回味深长。

写野菜的作文(篇5)

星期六的下午,隔壁阿姨、周奶奶、张奶奶叫妈妈去挖野菜,妈妈问我和妹妹去不去,我俩兴奋地说:“去!”

下午,妈妈拿着两把灰刀,几个大塑料袋,妹妹则拿了一把削铅笔的小刀和一个大塑料袋,便出发了。我们在马路上说说笑笑,不一会便走到了庄稼地里。这是一片荒地,野菜不多,风很大,这个塑料袋就像气球一样,抓不稳,就会飞向天空。我不认识野菜,周奶奶便指着野菜让我看,我才摘了两棵,我们又向前走,可基本上没有苦苦菜。我们又走,来到了一个水库旁,这个水库大概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又走了一会儿,来到了庄稼地里,这里风比较小,野菜也多,我便快快地挖了起来。过了一会我才知道,野菜是什么?野菜就是叶子平铺在地面上,像花朵一样,张开笑脸的苦苦菜。

在我们中间,要数周奶奶挖得快,我和隔壁阿姨正挖这一块,周奶奶已经走过了一个隧道,到那边挖去了。

过了一会儿,我和妈妈碰头了,我和妈妈的一比较,竟然我挖的多,我高兴极了!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

我们又挖了一会儿,已经六点了,我们满载而归。正准备去找周奶奶,可周奶奶已经没影了,妈妈和隔壁阿姨大声喊“周姨、周姨”,可就是不见周奶奶,我们无奈,只好把周奶奶扔下,回家了。

通过这次挖野菜,我明白了: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我们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写野菜的作文(篇6)

惊蛰前后,家乡田野的坡上坎下,蒲公英、野葱、鱼腥草、老虎苔(薇菜)之类的野菜犹抱琵琶半遮面,东一窝西一窝,冷不丁的从刚刚解冻的泥土里冒了出来。

是呀!刚刚过去的冬日,这些野菜都一直蛰伏在冰冻的泥土底下,等待春日重归。几经春风春雨的滋润以及多日春光的温煦,她们稚嫩的身杆终于从泥土里蹿出来。我曾留意过这些刚刚露头的野菜嫩苗,起初,她们生长的速度都异常缓慢,好像特别小心翼翼似的。我常想,这些稚嫩的小生命,它们是否也担心自个尚未健壮的身子受到倒春寒的伤害?还是仍然眷念泥土下的那丝温存?谁叫这早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呢!

房前屋后的香椿尖和细柳芽尤为如此,虽然树木枝头的嫩芽已经含苞欲放,一场突如其来的桃花雪会让它们猝不及防,以至于它们稍稍露出的嫩芽又缩了回去,这些枝条需要再次酝酿数日,等待天气好转,择机重新伸发。

小时候,挑选一个晴朗的早晨,我拿上一把小锄头,来到田坎边,挖好一些散发着新鲜泥土气息的鱼腥草和野葱,拿回家,交到妈妈手上。妈妈趁着炒菜的间隙,很快就给我们打理出了一道混合野菜。妈妈制作这道菜时,通常还会在菜里加入一些刚从山上摘回来的山胡椒花花。拌好的野菜,散发出一股整个冬日里都没曾闻过的山野清香味;红白相间的鱼腥草、绿油油的野葱以及黄灿灿的山胡椒花,乍看上去,虽是乱拌,却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真让人有些垂涎欲滴。

终于等到开饭,我吃下一坨又肥又大的腊肉之后,夹起一根纤细的鱼腥草放入口中,一股清香而略带药味的山野味顿时充斥了我的整个口腔,腊肉的腻味随之烟消云散;间或再吃上几口野葱和山胡椒,虽觉得有些辣口,但吃后顿时胃口大开,不经意间,已涨的我肚儿圆。

谷雨过后,几场春雨浇透了整个山野,山上的野生香菇也开始萌动

一个空山新雨后的清晨,我当起了采蘑菇的小男孩,提着一个小竹筐到后山上捡香菇去了。

这片山林是一块老林子,我沿着那条砍柴小径一口气爬上半山腰,来到那片曾经砍过年猪柴的山间凹地。这地方是山腰中难得的一小块稍微平坦地,相对其他尽是石头的山坡来说,这一小块山林的土壤更加丰厚一些,以至于此地的树木长的格外茂盛,父亲每隔几年都会在此挑选一棵最粗壮的桦栎树作为年猪柴,留下了好几个又粗又大的桦栎树兜。

我仔细的逐个翻看那些渐渐腐烂的桦栎树兜,其中一个被枯枝落叶覆盖着树兜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轻轻用树枝掠去了那些落叶,在靠近桦栎树兜根部与泥土交接的地方,几簇大小不一的香菇突然映入我的`眼帘。我心头一阵狂喜,迫不及待的摘下那朵最大的香菇,我仔细的打量了它一番,香菇帽上花纹已经裂开了,放在鼻前闻了闻,一股浓郁的菇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此时此刻,我生怕被别人抢了去,一股脑儿把整个树兜上的大大小小的香菇尽收囊中了。

另外几处树兜也没让我失望,结果,我拾得了满满的一筐香菇。提着满满一筐劳动成果下山,心头别提有多高兴,一心想着尽早赶回去给家里人炫耀一番,脸上和手上啥时候被荆棘划破都浑然不知,当时的那种喜悦之情,虽说已经过去了二三十年,至今想来,心头还觉得美滋滋的。

妈妈将我捡回的香菇,简单清洗后,直接用猪油爆炒后,再加水把香菇焖上几分钟,直到香菇汤汁完全焖干,一道家常的清炒香菇便做好了。吸收了整个冬日山野之气和春风春雨沐浴后的野生香菇味道格外鲜美,如今城里售买的大棚香菇与之比起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在老家,每年也只有这个时节才有机会品尝到野生香菇。那些年,家里常常会把吃不赢的香菇趁太阳晒干,制成干香菇储存起来,平日里招待稀客时,取出一些干香菇搭配在各种菜肴里,为餐桌上的食物添加了一丝独特味道。

立夏后,气温一日高出一日。山胡椒花早已凋谢结成了果,香椿尖也变成了厚厚的叶,还有那满山遍野的老虎苔和蕨菜都疯长起来,一天比一天老了,直至长成老叶无法当菜吃了。

看来,夏天确确实实已经到了,食用野菜的黄金时节已宣告结束。

写野菜的作文(篇7)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想去挖野菜。但是大妈说:“如果下午天气不好的话,我们就不去了。”于是,我和同同姐姐都希望下午的天气是晴天。午饭过后,果然不出我俩所料,下午是个大晴天。

于是大家开始商量,因为大妈的车只能坐五个人。爸爸要值班,妈妈也趁机去逛街,姑姑、姑父要回自己家,奶奶、伯伯、大妈、我和同同姐姐,正好五个人。

车开到了挖野菜的地方,奶奶的一句话,让我们哈哈大笑起来,“这挖野菜的人都比菜多。”所以,我们也赶紧挖菜了。

我拿着爸爸的行军铲,跑进地里,可笑的是我不知道哪些菜可以吃,哪些菜不可以吃。还是大妈告诉了我答案。可我却另有主意了,我采了一些小野花准备送给妈妈。

这时,伯伯那里传来了好消息。原来是一片空地上长了很多的野菜,不过------不能吃,嘻嘻……第二个好消息是奶奶传来的,奶奶在松树林后面发现了许许多多的苦苦菜,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森林小木屋。小木屋是个无梯子的的又比较高的小亭子,我和同同姐姐搭了梯子,终于上去了,上面可真凉快!

终于要回家了,由于玩得太累了,我和姐姐上了车就睡着了,醒来时已经到家了。真是一个快乐的星期日。

写野菜的作文(篇8)

古人老早就有“肉不如蔬,蔬不如野蔬”的说法。因为野菜贴近自然,营养价值还很高。明朝有位叫王磬的散曲作家,甚至写了本特别的书―――《野菜谱》,其中收集的野菜名目多达52种。周作人和汪曾祺的同题散文《故乡的野菜》,里面谈到荠菜、鼠曲草、草紫、枸杞头、蒌蒿、马齿苋、莼菜等,这些过去大家不爱吃的土味野菜,如今翻身一变,成了饭店里畅销的特色菜。

幸运的是,我从小生活在大山深处。春天里,故乡大大小小的山野,就是一座天然的大菜园,各种各样的野菜露出了嫩绿的枝芽。趁这时,爸爸妈妈就会带我上山寻野菜、认野菜、挖野菜。立夏一到,野菜大都销声匿迹了,它们是属于春天的。

所有的`野菜中,我最爱野葱。五月初,是野葱刚刚长出的时候,它大概有手指粗细,高度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可以说是家葱的微缩版。它们一般在草丛中伸展着几片绿叶,不细看,难以从普通的草中分辨出来。它们的叶子更宽、颜色更深,上面还有些条纹。轻轻地,把一个个白玉般的葱头拔起来,拍去泥沙,嗅着略带辛辣的新鲜气息,温柔的春天似乎突然间有了别致的个性。野葱遍布在草丛中,分布虽然不密,但是方圆两米内应该有一两株,只要勤快,不一会就可以摘够自己吃的。野葱最适合炒鸡蛋和腊肉,带有一种淡淡的香,它就像那些鲜明的配角,戏份虽少,往往却抢尽了满桌的风光。大葱与它相比,显得些许粗俗;家葱与它相比,又少了几分温婉。守着母亲切葱,闻着野葱特有的味道,绵绵长长的母爱也点点滴滴留在心头。

采野菜时,最开心的莫过于扯野笋。春季里,大雨过后,山地里冒出大片大片的野笋。它们大若两三根手指粗,小的铅笔杆那么细,顶着绿油油的笋叶,就好像童话里戴着尖帽的小矮人,东一个、西一个,偷偷地躲在簇簇草丛中。要想找到它们,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弯着腰、瞪大眼,像巡逻兵一样搜索。拔笋时,觉得自己特有成就感。野笋剥去笋壳,笋肉以白嫩的为佳,青白色的略差。妈妈把笋切碎,炒肉丝,放点葱花,称得上佳肴呢。

坡上、路旁、沟边,都能看到蕨菜的身影,杆子挺立,茎呈翠紫色。采摘时去除枝叶,只取直根。洗净后,放入热水烫过再下油锅,加酒糟等佐料烹炒,嫩滑鲜美。炒蕨菜,是我们家饭桌上的一道常见菜,这得益于妈妈的手艺。她总是把蕨菜晒干收好,这样可以吃上半年。晒干的蕨菜没了青涩味,味道更加浓郁,用“五花肉”烹饪,味道真棒,不愧为人间美味!如今这蕨菜,已经成批地涌入城市的市场里了。

难忘故乡的野菜,它们没有大棚里种植的蔬菜鲜艳,但是它们带给我的惊喜和回忆,却是家常蔬菜所不能给予的,那是留在记忆深处的回忆,飞进大自然怀抱的那种美好感觉。

写野菜的作文(篇9)

又是和美梦告别的时候。再次睁眼发现两个表弟已经爬上了床,用手指挠我的脚丫,使我不禁“咯咯”地笑起来。“嘿,两个小调皮鬼,不就是去摘莲子嘛?你们也没有必要这么兴奋吧?”我揉了揉眼睛,再伸了个懒腰,啊!美妙的乡村生活就要开始了!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走走停停。不时欣赏着沿途风景,阳光更是明媚,热情照耀大地。终于到达目的地了。

放眼望去,是一片片荷叶,但其中却有点点粉红浸在其中,那是荷花。开始摘莲子了,舅舅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开路先锋,我们紧随其后。不一会儿,就有几十株莲子安安静静的躺在我们这一群人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兴高采烈的我们力量渐渐有点透支了,累得气喘吁吁。我越走越累,每一步都象灌了铅一样,我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先用一只手接过莲子,再用另一只手拿着莲子放到背后,递给了后面一个人。就这样来来回回几十次后,我终于受不了了。心想:今天的太阳怎么这么毒辣?早知道这么累,就没必要费这么大的力气了!舅舅似乎觉察到我停下来了,就扭过头来,正好看见我在大口大口的喘气,又看了看我们身后小山一样的莲子堆,满意的'笑了笑。又对我说:“外甥啊,你怎么这么弱呢?”“别怪我,要怪就怪它。”我指着自己的大肚子说到,“是它害我走点路就累趴下了。”“哦,原来是它呀!”舅舅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片刻后他指着我的肚子说到:“都怪你才让我的外甥走不动,你说你那么大干什么?就不能小一点吗?”说完,舅舅狡猾的看了我一眼,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而我既是无奈又是羞愧:舅舅,你怎么可以这样呢,好歹我是你亲外甥吧,哪能这样调戏我呢?我哭笑不得的想着,心中的劳累也早已烟消云散。

傍晚回到了家,劳累便涌上心头,坐在沙发上,看着一大堆的莲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写野菜的作文(篇10)

15.(1)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泣涕零如雨。

16.(1)答:“风雅”这里指“文雅、雅致”(或“富有文学、文化”)。(2分)

17.答:①“我的故乡不止一个”;故乡和我的关系也不像“亲属”般亲密。(2分)

18.答:这样写,意在用北京、东京的“草饼”和故乡的“黄花麦果糕”作比较(或对比),(2分)突出(或反衬)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儿时生活的眷恋之情。(2分)

19.答:介绍荠菜时,重点写采集的乐趣和有关荠菜的风雅习俗(1分);介绍黄花麦果时,重点写它的形态特点和用菜作糕的方法(1分);介绍紫云英时,重点写它的美丽、药用价值和人们采玩菜花的情形(1分)。这样写避免了重复单调,使文章变化多姿,生动活泼。(2分)

"野菜的作文"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