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心绞痛课件

发布时间: 2024.04.05

心绞痛课件汇集。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编写好的教案让教学过程更加有序高效。经过认真挑选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您呈现了这篇精选的“心绞痛课件”,热烈欢迎您的到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您带来莫大的收获!

心绞痛课件(篇1)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导致心肌缺氧。本文将详细描述心绞痛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内容,旨在提供读者对心绞痛的全面了解。

第一部分:概述

心绞痛是一种疼痛性心脏病症,常常表现为一种剧烈胸痛,患者往往感觉到胸部被紧束,且疼痛可向左臂、颈部、下颌、肩胛等部位放射。心绞痛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触发,也被称为稳定型心绞痛。此外,还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其特点是疼痛发作持续时间延长、程度加重且难以缓解,甚至出现在休息状态下。稳定型心绞痛一般为临时性,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则可能预示着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

第二部分:病因

心绞痛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等。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它导致冠状动脉内膜上层发生脂质、胆固醇和血小板沉积,形成斑块,阻碍了血液的正常流动。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壁在冠状动脉舒张性期间发生收缩,进而减少了血液流向心肌的供应。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会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进而阻塞了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和疼痛。

第三部分:症状

心绞痛的典型症状是剧烈的胸痛,持续时间通常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疼痛常常被描述为一种压迫感、紧束感或刀割感,并向左臂、颈部、下颌、肩胛等部位放射。疼痛发作的诱因通常是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患者往往在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后疼痛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可能更加严重和持久,而且可能出现在休息状态下,甚至夜间醒来。

第四部分:诊断

心绞痛的诊断通常是基于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诱因、症状的改变以及疼痛缓解的方法等。体格检查可能发现心脏杂音、心律不齐等异常。进一步的检查可能包括心电图(ECG)、运动负荷试验(Exercise Stress Test)、心脏超声检查(Echocardiogram)、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等。

第五部分:治疗

治疗心绞痛的目标是缓解疼痛、减少心肌缺血、预防并发症和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通常包括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有助于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脏负荷和心率,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者病情严重,可能需要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第六部分:预防

预防心绞痛的关键是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等。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保持正常的体重以及避免过度压力等都有助于预防心绞痛。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冠心病也是预防心绞痛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心绞痛是一种常见而且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预防心绞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心血管健康。

心绞痛课件(篇2)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胸闷、心悸、胸痛等症状。心绞痛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来控制病情。下面是一份名为“心绞痛课件”的详细内容,以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健康问题。

第一部分:什么是心绞痛

1.1 定义

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所表现出的一组症状,通常表现为胸闷、心悸、胸痛等。

1.2 病因

心绞痛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引起心绞痛的因素包括血栓形成、心肌耗氧增加等。

1.3 分类

根据发作的特点和频率,心绞痛可分为三类:稳定型心绞痛、非稳定型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

第二部分:心绞痛症状及诊断

2.1 典型症状

心绞痛的典型症状是胸闷、心悸和胸痛。胸痛通常呈剧烈的压迫或憋闷感,可辐射至左臂、颈部和下颌。疼痛发作时通常持续几分钟,可由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缓解。

2.2 诊断方法

心绞痛的诊断通常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血液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等。

第三部分:心绞痛治疗方法

3.1 药物治疗

心绞痛的药物治疗通常包括: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等方式来缓解心绞痛发作。

3.2 心血管介入治疗

对于严重的心绞痛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如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第四部分:预防心绞痛的生活方式

4.1 饮食调整

建议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的食物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物的摄入。

4.2 体育锻炼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的锻炼。

4.3 戒烟限酒

烟草和酒精是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应尽量避免吸烟和大量饮酒。

4.4 控制体重和血压

肥胖和高血压是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应该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血压水平。

第五部分:心绞痛的并发症与预后

5.1 心肌梗死

心绞痛患者如果治疗不当,可能发生心肌梗死。

5.2 心力衰竭

长期心绞痛可能导致心肌功能减退,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5.3 生活质量下降

心绞痛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限制,影响其生活质量。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绞痛的病因、症状及诊断方法,并学习到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措施。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心脏健康,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控制心绞痛的发生,以保持良好的心脏状况。

心绞痛课件(篇3)

引言: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它是由于心肌缺氧引起的胸痛,严重时可导致心梗甚至死亡。了解心绞痛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一病症至关重要。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心绞痛的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一、病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绞痛的最常见病因。由于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血管内壁上的脂质沉积物逐渐增多,形成了斑块,进而狭窄了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的供血不足。

2.其他病因还包括冠脉发育异常、心肌病变、心肌炎等,但非粥样硬化性心绞痛较为罕见。

二、症状:

1.心绞痛的主要症状是胸痛。胸痛常常发生在胸骨后、胸骨两侧或心脏区域,持续时间较短,大约数分钟到十几分钟,可以是剧烈的闷痛或紧缩感。胸痛通常由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寒冷等诱因引发,并在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缓解。

2.其他症状还包括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头昏、出冷汗等,但这些症状不一定都会出现。

三、诊断:

1.心电图(ECG)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心电图图像,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和心绞痛。

2.心脏超声波检查(Echocardiography)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判断冠状动脉是否狭窄,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3.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是一种判断冠状动脉是否狭窄的重要方法,它通过对患者的冠状动脉进行X射线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

4.运动耐力试验(Treadmill Test)是一种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患者需要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体力活动,并通过观察心电图和症状的变化来判断有无心肌缺血存在。

四、治疗:

1.药物治疗: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流,从而缓解心绞痛的症状。β受体阻断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也常用于治疗心绞痛。

2.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是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可以扩张冠状动脉狭窄段或维持冠状动脉的通畅。

3.搭桥手术:对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的患者,搭桥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这种手术通过移植其他血管来绕过冠状动脉的狭窄段,保证心肌的供血。

结语: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心脏疾病,了解它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至关重要。本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心绞痛的相关内容,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文更好地了解心绞痛,并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

Gz85.Com小编推荐

电影课件汇集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 新老师要让课堂更加有趣,就要在教案课件上下功夫,好的教案课件怎么写?经过认真挑选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精心制作了“电影课件”,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电影课件 篇1

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小熊电影院》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序数,能按照序数找到相应的位置。

2、愿意做小剧院的检票员,为大家服务,安排座位。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把活动室的一角布置成一个小舞台,观众席上备30张小椅子(分成六横排,每排5把椅子,第一二排椅子上贴上红色标记,第三四排椅子上贴上蓝色标记,第五六排椅子贴绿色标记)。

2、戏票30张(其中红点卡1-5当做红票,做二份。蓝点卡1-5当做蓝票,做二份。绿点卡1-5当做绿票)。

3、志愿者胸牌5-6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

师:今天小熊电影院开张啦,他想邀请我们小二班小朋友到他的电影院去看电影,你们愿意吗?(愿意)不过,小熊说了,到他的电影院去看电影还有几个要求,你们愿意按照要求去做吗?(愿意)小熊说,到他的电影院一律要凭票录场,你看,小熊给我们小朋友还带来了票呢?这些票一样吗?(不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呢?(颜色不一样,有的是红的、有的是蓝的、有的是绿的)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小熊今天给我们的票友三种颜色,(屈老师 )小熊电影院的椅子上也有三种颜色,我们小朋友要拿好票去找一样的颜色坐下来,红色的票就要坐在椅子上贴有红标记的那一排,绿色票的就要坐在椅子上贴有绿色票的那一排,蓝色票的就要坐在椅子上贴有蓝色标记的那一排。

二、介绍电影院,讨论参加游戏的规则及角色职责。

1、在小朋友手里都有不同颜色的票,请小朋友按好自己手中戏票的颜色对号入座。不同颜色的戏票分别对应不同的座位。

提问:红色戏票坐第几排?(第一排和第二排)请红色戏票的幼儿入座。蓝色戏票坐第几排?(第三排和第四排)请蓝色戏票的幼儿入座。绿色戏票做第几排?(第五排和第六排)请绿色戏票的幼儿入座。

2、习按照序数找相应的位置。

老师把五张红色、蓝色、绿色并画上1-5个点的戏票贴在黑板上。提问:小朋友看看这几张戏票和刚才我们的戏票有什么不一样呢?(上面有小圆点)每张票上的小圆点一样吗?(不一样,有的是三个,有的是五个……)对,戏票上面的圆点是不一样的,我们想一个点的戏票要排在第几个?(第一个)二个点的第二个,以此类推。现在老师要把有小圆点的戏票发个小朋友,请小朋友按好戏票上小圆点的个数对号入座。请红色戏票的幼儿按好小圆点的个数对号入座。用同样的方法请蓝色戏票和绿色戏票的幼儿对号入座。

3、剧院门口还少了几个检票员,这个检票员可重要了。他们要站在小剧院的门口,看客人票的颜色和点数然后对号入座,千万不能坐错。如果客人坐错了,那需要我们检票员去给他们找正确的位置。谁愿意来当检票员呢?请5-6个幼儿带上工作证执行任务。

三、玩看电影的游戏。

1、老师把戏票交给检票员,鼓励他们把票卖给观众,然后带着观众到电影院帮助他们找到座位。如果观众自己能够找到座位,志愿者就负责检查核对观众手上的戏票是否与座位吻合。其余幼儿看电影。

2、进行角色交换,继续游戏。

四、小朋友,现在小熊电影院的电影结束了,请我们小朋友排好整齐的队伍回家了。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走出教室。

电影课件 篇2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重难点分析:

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秒。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唐诗《次北固山下》(板书、明确学习目标)

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龟虽寿》。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首联叫颔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每联的最后一个字为韵脚,它们相同的韵母为所压的韵。

解题:《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是山名,江苏镇江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1. 听录音范读。(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找出这首诗的韵脚和所压的韵。)

电影课件 篇3

1.爵士乐产生的历史背景:爵士乐是现代音乐演变的的一个代表,是非洲遗风和欧洲古典音乐在美国多元、自由、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原始音乐精髓和现代文化结合的结果。布鲁斯和拉格泰姆是爵士乐的初期形式,这两种音乐都源于美国黑人乐曲。在布鲁斯和拉格泰姆走向成熟的时候,黑人乐手把它们结合到一起,形成一种与美国主流音乐传统迥异的音乐──爵士乐。从此以后,它多次变换其形式、风格及速度,每一次的变化都注入了一些新的内容。音乐是用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这是理解爵士乐的一个关键,也是课本的一个难点。爵士乐是由非洲音乐与欧洲音乐相融合而产生的平民音乐。爵士乐不仅是一种音乐流派,它本身还反映一种精神状态,其内容包括生活的许多方面,而且是真实的反映:诸如对不公正的反抗、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挫折后的失意等,同时还有幽默、自嘲,有时甚至是流着眼泪的笑。

2.好莱坞引导世界电影的潮流:好莱坞是世界电影之都,代表着世界电影发展的最高水平,这里汇集了著名的电影制片公司、名导演和名演员,拥有世界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和拍摄场地,摄制出许多闻名世界的影片,好莱坞引领世界电影的潮流。“一只眼睛盯着观众,一只眼睛盯着金钱”是好莱坞经营的最高哲学。近年来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对各国的民族电影市场构成强大威胁。中国电影应如何应对,不应仅是电影界人士的任务,也应当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探寻好莱坞称霸影坛的原因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爵士乐”的掌握情况。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后来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因此传入欧洲是不对的,所以应选A选项。而B项都是考察的爵士乐的影响,C 、D两项考察爵士乐的特点。故B、C、D三项不能选。

1.下列关于爵士乐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3.拥有世界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和拍摄场地,汇集了著名电影制片公司导演,摄制出多闻名世异的影片。这一地点在美国的(? )

电影课件 篇4

①爵士乐起源于哪里?

②爵士乐发展的基本脉络是怎样的?

③爵士乐最主要的演奏特点是什么?

④爵士乐对世界音乐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爵士音乐的演奏特点是即兴风格,即自由自在地演奏,拉格泰姆是爵士乐音乐的节奏支架,即切分的节奏风格,切分示意出动荡和不稳定,与平静和稳定相对峙。爵士乐的“即兴”表现方式渗透在整个作品的演奏之中,它是爵士音乐的精髓和灵魂。早期黑人爵士乐多不识谱,演奏时只是凭着灵感,对所熟悉的曲调自由地进行变化。所以带有很强的即兴性质。由于人数不多,三五个乐手经常在一起合作,时间久了,彼此之间也就自然地形成一种默契。这种情况只是到后来才有所改变。即兴表演为爵士乐手提供了宣泄情感的机会,容易激发人的情绪。

爵士乐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创作。

电影课件 篇5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基础教育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29页。

二、教材内容分析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影院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处理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更进一步的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3)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师揭题:今天我们就去电影院发现新的知识。板书:电影院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播放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估计学生会提出:A、电影院的座位够吗?B、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估算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反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只要学生讲的合理就给以肯定。2)计算

引导学生进行就算求解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列式:2126=

A、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在练习本上。

师进行巡视指导,特别针对一些用竖式计算的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注意乘法时的进位。B、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C、班内反馈估计学生出现的答案有: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3、竖式计算

重点对竖式计算进行汇报。让学生进行质疑,并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引导学生完整答题2126=546(个)答: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3)揭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今天的乘法竖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出今天学习的是用竖式计算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师进行板书:电影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1、让学生计算2428

1)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2)学生汇报后,让班内所有学生同位间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2、计算15363543

1)让学生同位间进行比赛做题,同位的两位学生每人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计算。

2)学生同位交换,相互检查,并让对方讲出计算过程,自己进行判断。3)班内反馈对做正确的学生给以鼓励和表扬。

3、解决课本29页第3题1)让学生仔细审题,找出题目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班内反馈3223=736(名)答: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重点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过程。

对做对的学生给以鼓励。四、班内汇报总结1、谈谈自己今天的收获,可以是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学习方法。

2、评价自己所在小组和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五、作业布置:做课本29页第2、4、题六、板书设计:

电影院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2126=546(个)

1、2620=520261=26520+26=546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答: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电影课件 篇6

教学要求:

1、知道球幕电影院的特殊构造和球幕电影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造的精神。

2、读、写、默本课13个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新型、反扣、飘拂、交错、围攻等词。用巨大造句,听写指定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指定的句子能读出正确的语气。

4、背诵课文第3、4、5节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3教时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知道球幕电影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突破口]抓住关键句体会比较,知道球幕电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球幕电影院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关内容)

2、听写句子(自学本)

球幕电影是一种新型电影。它不仅有声有色,而且还有香味呢。

二、学习37节

(一)轻声读37节

1、思考:球幕电影的特点是什么?它与一般电影不同在什么地方?

仔细读读课文,用括号括出相关的语句,与一般电影加以比较说明,然后到小组里说一说。

2、反馈交流

(1)、四周的银幕上出现彩色的画面,连天花板上也出现了朵朵飘浮的白云,成队的大雁从上面飞过。

(简介:四周天花板都有画面告诉我们球幕电影是整个半球形的内壁,它用多台放映机同时放映,构成一幅统一画面,所以称它为球幕电影,又称全景电影。)

板书:全景、图象逼真

A、飘浮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课文中指在蓝天下的白云随风轻轻地移动,成队的大雁从上面飞过,说明天花板上出现的像真的天空,图象逼真,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B、齐读第三节

(2)、小林觉得自己身前身后洒落在自己身上。

(小林的感觉好似真的在森林一般。这是因为球幕电影中的镜头十分逼真,给人全新的感觉)

过渡:作者除了写视觉上感受到球幕电影的逼真外,球幕电影还有什么方面让读者感到逼真?

(3)飘来一阵阵苹果的香味。嘿这电影不仅有声有色,而且还有香味呢!(板书:有味)

(简介:在观看球幕电影时,随着银幕上出现的物品,电影院还散发相应的味道)

A、那么这香味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电影院设有地下管道,通到每个座位下。银幕上出现什么实物时,电影院就用压缩机通过管道,把需要放出的气味送到每个人座位下)

B、指导朗读

(这句感叹句,要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C、齐读

(4)大厅四周同时传出各种动物的叫喊声。

(球幕电影的音响逼真,使人感觉身临其境)

板书:音响逼真

过渡:球幕电影太逼真了,以至于小林也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一头撞在椅背上。

小虎见了,拉了一把,轻轻问

出示句子:唷,小林,你在干什么?

指导朗读(这是一句问句,尾音上扬,读出惊讶、疑问的语气)

(二)、说话练习

1、以球幕电影是一种新型电影为开头,说说它新在哪里?

2、齐读37节

三、作业

1、选择最喜欢的内容背诵。

2、向爸爸妈妈介绍球幕电影,并请父母把听到的内容记录在自学本上。

电影课件 篇7

1、珍惜时光,大好青春莫辜负。

2、你有想过吗?自己想要找回什么样的记忆,友情,亲情或者是爱情。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因为我喜欢你,比地球上任何一个人都要喜欢你。

6、有一种孤独是,你看过了很多精彩的电影,读过了很多感动的书,听过了很多美好的音乐,只可惜,再没有了那个想要分享的人。

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你给我一生,我还你三世。

9、一个人不是你所想般爱你,并不代表那人不是全心全意地爱你。——《乱世佳人》

10、人这一生这么长,谁不爱上几个人渣呢?—赤裸的娇。

11、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12、如果你要提前下车,请别推醒装睡的我。

13、别撞了,撞墙有用你天天给我十万加啊。

14、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15、作为一个曾经充分理解怎么吃也不胖的瘦子,如今我总算完全的体会了一吃就胖的感悟。

16、愿你想要的一切,都如约而至。

17、纵然我有万般悲伤寂寞和想念,你都是再也看不见了。

18、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19、我没有很刻意的去想念你。我只是在很多很多的小瞬间,想起你,比如一部电影,一首歌,一句歌词,一条马路和无数个闭上眼睛的瞬间。

20、祝你春节愉快,合家幸福,新年新收获。

2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2、真正的喜欢不是整天腻歪在一起,也不是朋友圈里到处发两个人恩爱的照片,而是他愿意停下来等等你,愿意陪你一起慢慢变好。

23、从今以后,我将不再贪吃,而只是爱吃而已。——《加菲猫》

24、哪怕自己再痛苦,可是余生好长,你好难忘。

25、他是一道光,不能被任何人伤害,哪怕是我,哪怕是爱。相比他众叛亲离与我相依为命,我更希望他得天独厚,应有尽有,哪怕彼此相忘于江湖。——《橘生淮南》

26、赢家,永远都有一个计划;输家,永远都有一个借口!

27、让我妈妈左一刀右一刀,一点人性都没有,比城市马路扒开得还勤!这哪里是医院,这是屠宰场!

28、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29、别沮丧,生活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证明你挂了。

电影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印证了“人以诗传”的道理。

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串讲: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一条弯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边,山前澄清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

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阔宽,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

海上朝日刺破残夜吐出霞光万道,江南春早已经进入了寒冷的旧年。

写好的书信如何才能寄回到家乡?急切地拜托这些北飞洛阳的归雁。

[译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1.氛围创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3、把握。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自由发言)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4、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5、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学生凭想象自由发言。)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5、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参考理解: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

海底课件汇集


本文为您整理了有关“海底课件”的全部内容,请仔细阅读。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在上课时需要准备的必备材料,对于每天的工作,老师都应该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海底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对本课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前构思与反思

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一、二自然段的内容,整堂课都是紧紧围绕“海底的景色奇异在哪里?”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每一处景色的奇异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视理解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做到“纲举目张”,抓住重要问题,引领教学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到过海边吗?你看见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大海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

(三)学生听读后简述海底世界的.样子。

(四)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可让学生采用填表法按要求进行自学。

例:

(五)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提醒学生注意特殊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

例:"却":qu8韵母中"{e"中的"{"上面的两个点去掉了,这是因为{见到j、q、x后要脱帽行礼,万不可写成q{e。

"私"s9和"异"y@是整体认读音节。

3、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4、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却"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

"异"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巳",不要写成"己"。

(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质疑。

1、比较近义词,理解词义。

奇异--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意思相近。但"奇异"多用来形容景色,而"奇怪"可以形容人、事、景物,应用范围广。

蕴藏--与"储藏"的意思相近。用在潜藏而未显露或等待开发的地方。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本课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很生动。

物产丰富--物产: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即: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

(七)再次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八)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教后小记

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学生朗读水平有待提高。个别学生在想象烛光鱼发出的光像什么时有重复,我没有及时点出来,说明教学机智还欠灵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课文3、4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读懂3、4自然段,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录相。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

海底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能根据问题的提示理解长句与难句的意思;会背诵第2自然段。

2、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分段的方法,能抓住过渡段来研读全文。

3、能获得有关海底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海秘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说话;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海底景色的奇异。

1、“海底”后面加上“世界”说明了什么?

2、看录像进一步理解课题。

看完录像你最想说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1、自由读课文,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读完后,把最长、最难读的1—2个词句找出来,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用“~~~~~~”划起来。

3、抓住过渡段给课文分段。

三、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

1、理解“奇异”的意思。

2、读1、2自然段,用心体会,把你体会到特别“奇异”的地方找出来好好读一读,说说奇异在哪里。

(1)换词理解“波涛澎湃、依然”

(2)通过思考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深海里的光点,是怎样形成的?)

(3)朗读理解“窃窃私语”。

四、说话训练,进一步感悟海底的“奇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底课件 篇3

[师根据学生生成性答案进行评价]

[如果有学生填写“海底”,就可以数位学生说好后用此引入课文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填写,由老师填写导入课文。

二、导学“底”字[5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题目。“底”这个字是这一课要学习的第一个生字。这个字,我们早就认识了,但有的学生会将“点”丢掉,你知道这个点为什么不能丢掉吗?我们的祖先造这个字,为什么要加上一个“点”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

师:词典中与“底”字的音一样的字很多,“抵达、柢[树根的意思]、砥[磨刀石]”中都有“氐”。古人造这个字时,是在“氏”[这个是个“斜山”加“斜钩”,往下坠]下面加个“横”,表示“止”的意思,就是“止”的那“一横”。后来才变成“一点”了。如果不停止,说明还没有“到底”,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这个“点”千万不可丢掉,否则我们永远也不能到达海底。

三、听、读课文,并认识绿色通道中的字,再读课文,达到正确朗读。[10分]

1、师:请同学们先听一篇课文录音,说一说你到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放录音]

[生说]

师:自己再出声读一遍课文,我想这一读,加上原来的听,你一定知道更多的海底世界。

2、师:这一读,好多同学发现到有好多字以前没有见过。下面来认识绿色通道中的字。

师:点击课件,出示下面带拼音的九个字。一起读绿色通道中的词语:

fǒu zéi ɡuān shuò zǎo ɡuī xiá xī shǔ

A、先集体读读这九个字。

B、想一想这个字在文中是哪个词?读一读。

3、师:认识这些字,课文肯定能读好了。下面请几位小朋友读一读整篇课文。读完之后直接过度到品读第二自然段。

四、再学四个字,品读第二自然段[18]

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也不是。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A、先读上面三个词语。 B、描红。在后面将四个字写两遍。 C、听写,看看你们是不是一下记住了。听写后,自己打开课本,对照对下,错误的再写一遍,看看能不能记住。

3、段落思考。

(1)你知道什么是依然?[依旧,没有改变,情况与原先一样?什么是“宁静”[环境安静、平静]?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私语:私下里说悄悄话。]用文中语言来回答。学生回答宁静的解释后,要求学生在“一点儿声音没有”上画个圈用箭头指到“宁静”。

师:其实不用查词典,联系课文,就能知道三个词的意思。

(2)你知道作者是用哪些文字写了海底各种各样的声音?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师: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师;你们看,这一次用了几个打比方?

师:比喻有许多种,像超过三个“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以上使用比喻的,我们叫“博喻”。

生说。

师:从“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这句话多有意思,其实我们人及各种动物吃、行、遇到危险时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3)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A、海底动物在窃窃私语。

B、海底其实不宁静,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C、海底动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4、最后我们来轻松一下,看一段小录像。

海底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对本课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前构思与反思

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一、二自然段的内容,整堂课都是紧紧围绕“海底的景色奇异在哪里?”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每一处景色的奇异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视理解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做到“纲举目张”,抓住重要问题,引领教学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到过海边吗?你看见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大海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

(三)学生听读后简述海底世界的样子。

(四)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可让学生采用填表法按要求进行自学。

例:

(五)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提醒学生注意特殊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

例:"却":qu8韵母中"{e"中的"{"上面的两个点去掉了,这是因为{见到j、q、x后要脱帽行礼,万不可写成q{e。

"私"s9和"异"y@是整体认读音节。

3、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4、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却"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

"异"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巳",不要写成"己"。

(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质疑。

1、比较近义词,理解词义。

奇异--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意思相近。但"奇异"多用来形容景色,而"奇怪"可以形容人、事、景物,应用范围广。

蕴藏--与"储藏"的意思相近。用在潜藏而未显露或等待开发的地方。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本课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很生动。

物产丰富--物产: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即: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

(七)再次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八)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教后小记

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学生朗读水平有待提高。个别学生在想象烛光鱼发出的光像什么时有重复,我没有及时点出来,说明教学机智还欠灵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课文3、4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读懂3、4自然段,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录相。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

海底课件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能正确读写带生字的词语。

2.探究课文内容,深入了解海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4.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海底美景。

2.激趣,提出初读任务。

水中的鱼儿正向我们招手呢!想到海底去看看吗?

待会儿,我们一起去海底考察一番,不过得先过读文关。谁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谁就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去海底考察。

二、初读课文。

三、提出考察任务。

既然的考察,就要有一定的目的。老师做了一个考察表,写上了大家最想探索的东西。待会儿,大家边考察边填考察表。

四、生入文“考察”,填写考察表。

就让我们穿上潜水服,下海去考察吧。预备,跳!

我们的考察开始了。翻开课本115面,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在文中的海底世界里用心去发现。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发现一个迹象就标上一个序号,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填在表里。

(师巡视、指导填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者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设计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以“假想考察”为切入口,出示考察表,让学生带着考察任务学习课文,在悉心探究中发现海底的秘密,完成考察表“考察发现”一栏的填写。第二课时再交流分享考察成果,探究、品读文本。这一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逐段分析讲解的枯燥学习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科学探究中,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亲历学习过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充分领略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五、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任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作为考察队员一起到文中的海底世界去考察,考察过程中大家把很多有趣的发现都填在考察表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分享考察所得。等会儿,你们可以把自己的考察发现自豪地告诉大家。

二、简单交流考察发现

一次愉快的海底之旅结束了,相信海底的景色一定让你无法忘怀。在海底,你发现了哪些以前所不知道的、或从没见过或听过的东西?

三、深入探究、品读。

哪些发现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是你觉得最奇异、最美丽,或者是最有趣的?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教学。以下只是教学预设,为“ 生成”而谋划的“预设”。在实际教学中,要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把师生、生生的互动引向纵深,让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1.感受海底光点闪烁之美

指导朗读

放映发光鱼的录像,再指导朗读。

2.感受海底声音奇异。

⑴“窃窃私语”是在干什么?能做给老师看看吗?

⑵欣赏海底动物的声音。

(播放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注意音量要调小)

生听后交流听到什么声音。

⑶想再听一遍吗?嘘-

⑷指导朗读。生试读。指名读、范读、分组读。

⑸海底不同的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师领读)

⑹让我们一起奏响这海底美妙的乐章。看课文第三段,老师来领读,你们接着读。

3.感受海底动物活动方法的有趣,学习写法。

⑴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作者特别选取了哪几种动物介绍它们的活动方法?

(课件逐个出示海参、梭子鱼、章鱼、乌贼、贝类图)

⑵提出介绍要求:不能看书,介绍的时候可以用书上的语言,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话,最好能配上动作介绍。

⑶生选择一种海底动物作准备。

⑷指名介绍。

⑸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写具体的。

比较句子:⑴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前进速度很慢。

⑵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介绍哪种海底动物活动方法时作者也用上了列数字说明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文中还有类似的列数字说明的例子吗?谁来说说这两个句子中数字说明的好处?

[文章一旦成了课文,它就有两重意义:一、内容意义,二、形式意义。阅读教学不但要“披文得意”,而且要“披文得文”。《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是一篇很典型的又充满趣味性的知识性的课文,学生学完课文,应该对海底世界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海底有什么,知道海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得意”;还应学习作者是怎样介绍海底世界,怎样把海底动物活动方法写具体的,这是“得文”。这篇课文作者多处运用列数字说明的方法,我们要充分发挥文本重要‘言语范型’和基本‘例子’的作用,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学习写作方法。]

⑹指导朗读,合作朗读。

⑺师:海底动物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为什么?

四、抒发感想,总结延伸。

1. 小结考察发现。

2. 我们不禁要感叹:海底真是个______的世界!

作者也发出这样的感叹。(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指导朗读。

3.是啊,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被誉为“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后边疆”。请大家看这一组数据。

同学们在课前否也搜集到了有关海洋资源的材料?(交流材料)

4.面对这样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你在想些什么?想对大海说些什么,还是想和人们说点什么,或者想说说自己的愿望?

5.通过这次考察,大家有很大的收获,肯定也有不少的疑惑,对海底世界,你还有什么想了解,却还未了解的问题吗?

四、布置作业,鼓励语言的积累,激发探索的热情。

关于大海,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有一些问题我们课后可以从书上,或者网上寻找答案。老师这儿给大家推荐几篇文章。但更多的海底之迷还有待于同学们长大后去研究,去揭开。我期待着大家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用发展的眼光看,“无疑使人满足,进而止步;有疑使人处于动力失衡状态,进而引发新的学习动机。”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安排学生质疑,然后向学生介绍有关文章,提出老师的期望,激发学生探索热情,使本课教学的终点成了学生学习的新起点。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外的知识是无限的。课堂教学不应使学生满足、裹足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应引发学生新的学习冲动和探索的热情。]

海底课件 篇6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在网上查找资料,了解有关黄河的知识及《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学生们汇报交流

1、学生多形式朗读,感知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朗读.

2、多媒体展示范读及音乐,再次感受文章的`内容,体味表达的情感.

3、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

4、全文是怎样赞颂黄河的?

5、结合网上资料,分析赞颂了黄河的什么精神?

1、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2、小结课文,启发学生应该学习黄河的什么精神?

3、查找了解黄河的现状,启发学生要热爱家乡,保护环境,关爱自己的母亲河。

1、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黄河、学习黄河精神的机会。

2、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的组织教学,尚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实践。

海底课件 篇7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目的:

1. 字: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注意“免、煤、异”的写法。

2. 词:结合课文理解“波涛澎湃、依然、窃窃私语”的意思。

3. 句式训练: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形容自己想象的海底世界的声音。

4. 段:能找出描写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段落。

5.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在你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

生答。

师: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令人向往的世界,那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是什么样的?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到海底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吧!

生答。

师:海底世界如此神奇,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p115 页,听老师读一读课文,注意找出课文中的翘舌音和后鼻音,并在书上作上记号。 师范读,生听读并作标记。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自己觉得特别美的句子多读几遍。呆会儿我听听谁得最准。开始。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指导。

师:那些字词是翘舌音?那些字词是后鼻音?(指名学生说,师做标记)

师: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每个认真的读两遍,“波涛,波涛”开始:

师:这篇课文用七个自然段写出了海底世界的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这句话。

师:能不能再简单些,用两个词语概括海底世界的特点?

生答。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 问题,四 人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思考,找出有关的段落,每一个同学都有积极参与发表意见的.权利。

师:海底的景色奇异具体表现在哪儿呢?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指名回答,结合课文重点理解“波涛澎湃”,词语置换“依然”。

师指板书(澎湃:却宁静黑暗:却闪光)过渡: 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却依然宁静;海底一片黑暗却又 有一些星光闪烁,真是奇妙无穷啊!那么除此之外, 海底还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 段,待会儿把你的发现说结大家听听。

生:我发现海底并不是得一点声音都没有,海 底是有声音的。只是我们听不到。

生: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求啾啾, 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师:谁能学一学? 教师随机逐个显 示词语: 蜜蜂――嗡嗡 小鸟――啾啾 小狗――汪汪 人――打鼾

师:你读书真仔细,连作者用的符号就注意到 了。你们还能想象其它动物还会发出些什么声音?想 一想、说一说。

---------------------------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些声音都有什么共 同点?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说明的? 教师出示“窃窃私语”让学生理解。

生:在文中的意思就是说这些动物发出的声音很小,就像人们说俏俏话一样。

生:动物是不能说话的,作者在这里是把它们当 成人来写的。

生:有。我曾在一本书上看过,其实动物也像人 一样,它们也有自己持有的语言,只是人们听不懂。

生:是的,我也看过的,每种动物都有它们自己 的语言,要是它们找同伴或者说遇到什么情况怎么向 同伴们打招乎呢?

海底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并能画、剪各式各样的鱼。

(2)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绘制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

用对称法剪刻各式各样的鱼。并能画各式各样的鱼。

教学难点:

绘制鱼的不同形状以及使用剪刀剪出鱼形和花纹。

1、(多媒体播放《海的声音》)大家听,是什么声音?你们想去看看吗?(播放视频《海底总动员》)

2、在海底世界里,你都看到什么?

大海真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美丽世界,你们爱大海吗?这么美的大海,我们人类应该保护她。现在老师就把这海底世界请到咱们教室,你发现这海底还缺点什么?今天,咱们就用手工剪纸的方法剪出鱼儿来装扮这海底世界,好吗?

1、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

引导学生观察鱼的花纹、色彩和形状有哪些特点?

(2)、鱼儿们都想把自己打扮得与从不同,但它们还是有共同点的,请看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课件演示)

(3)了解对称形与不对称形的区别。

鱼的形状还有一个特点,大家看(出示图片),比一比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发现?

用两条黑线分别把鱼儿分成两半,你又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在鱼身上画出对称线)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对称形与不对称形的区别。

拿出剪好的纸鱼放在展台上展示,再请两位学生分类,粘贴在黑板上。板书:对称鱼 不对称鱼

2、学习基本的绘制方法。

(1)这些小鱼是用哪些材料和工具做的?(教师出示材料和工具)有什么办法用一张纸剪出对称图形呢?(播放课件,出示步骤)大家看,这就是剪对称鱼的方法。

现在老师为大家示范一遍,小朋友们不动手,仔细看,认真看的孩子一定学得最好。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2)、为鱼画上花纹,注意形状的变化,大小搭配合理。

3)、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要伤了自己,伤了同学。

4)、讲究卫生,不乱扔纸屑。

(2)、接下来,我们剪不对称鱼,在纸上画好鱼形,剪下来就可以了。教师简单示范、讲解。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学会了方法,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出示作业要求:用对称剪和不对称剪的方法各剪刻一个鱼形纹样。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努力,把鱼儿送回家。(播放音乐)

学生在展板上粘贴自己的作品,贴完后请学生自评,再进行集体点评。

师:你瞧,现在的海底世界多热闹啊!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现在,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老师要请他来当小评委,为自己认为最美的一条鱼画上一个泡泡。(请先看大图,寻找那只最美的鱼。)(分组进行)

问:哪只鱼儿的泡泡最多?这些泡泡是谁画的,说说鱼儿美在哪儿。

(出示对称剪的蝴蝶图案,粘贴在衣服上。)你们瞧,这是老师用对称剪的方法剪的蝴蝶,(贴在衣服上)我的衣服更美了。运用对称剪的方法还能剪出很多美丽的图形,(播放课件,出示剪纸作品图片)剪纸作品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小朋友们,精美的作品留下来了,剩下的纸屑也要处理好,只有人人都讲究卫生,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海底课件 篇9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读一读。

2、听写。

3、学生齐读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作者随着海底村庄的村长,都参观了哪些地方呢?)

5、导入:他到这些地方都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呢?

二、学习课文,了解海底村庄的建筑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海底村庄的建筑奇异表现在哪里?

2、指名反馈

教学建议

(1)学生反馈,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

(2)说说自己的体会。

(3)其他补充或质疑。

(4)解答疑问后,指导感情朗读。

3、引导学生想像,根据课文对海底建筑的描述,画一画海底村庄的样子。

4、展示学生画的海底村庄的样子。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再分角色朗读。

三、放手学生自读

1、小组根据教师的要求自读。

(1)各个地方描写了什么景象?

(2)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特点?

(3)你觉得应该怎样利用海底资源?

(4)有感情地读一读。

2、出示图,结合衅引导学生想像画画。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讨论:作者为什么赞叹:海底村庄真了不起?

3、集体反馈,回顾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

4、你们想像中的海底村庄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交流)

5、指名反馈。

6、教师肯定学生的大胆想像,同时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探索海底更多未知的知识领域。

五、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附板书设计

海底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对本课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前构思与反思

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一、二自然段的内容,整堂课都是紧紧围绕“海底的景色奇异在哪里?”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每一处景色的奇异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视理解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做到“纲举目张”,抓住重要问题,引领教学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到过海边吗?你看见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大海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

(三)学生听读后简述海底世界的样子。

(四)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可让学生采用填表法按要求进行自学。

例:

(五)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提醒学生注意特殊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

例:"却":qu8韵母中"{e"中的"{"上面的两个点去掉了,这是因为{见到j、q、x后要脱帽行礼,万不可写成q{e。

"私"s9和"异"y@是整体认读音节。

3、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4、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却"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

"异"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巳",不要写成"己"。

(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质疑。

1、比较近义词,理解词义。

奇异--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意思相近。但"奇异"多用来形容景色,而"奇怪"可以形容人、事、景物,应用范围广。

蕴藏--与"储藏"的意思相近。用在潜藏而未显露或等待开发的地方。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本课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很生动。

物产丰富--物产: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即: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

(七)再次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八)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教后小记

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学生朗读水平有待提高。个别学生在想象烛光鱼发出的光像什么时有重复,我没有及时点出来,说明教学机智还欠灵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课文3、4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读懂3、4自然段,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录相。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

海底课件 篇11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用剪、贴、画等方式方法制作各种各样的鱼。

2、了解鱼的对称性,掌握鱼的基本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难点:

了解鱼的对称性,掌握鱼的基本的制作方法,并能用剪、贴、画等方式方法制作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卡纸、彩纸、胶棒等工具。

1、播放视频,让同学们欣赏海底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3、指名学生把看到的'内容说给大家听。

4、教师总结:

海底世界是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5、既然海底这么美,大家想不想用你的小巧手把它表现出来呢?

1、欣赏海底世界课件,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制作过程中可通过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制作。

2、造型要新颖、独特。

3、要保持地面干净,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大家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谈谈自己的体会。

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希望以后大家能创作出比海底世界更美好的景象。

复数课件汇集


教案课件是老师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每天细心打磨。撰写完善的教案课件,能够避免遗漏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创作一份令自己满意的教案课件呢?这里为您提供一些可能有用的“灵感”,如果您觉得有用,不妨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

复数课件 篇1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

1、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知识的有效建构。

本节课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呈现复式统计表和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既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认知,又为后继的学习提供准备材料。接着通过提出对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才能作答的问题,让学生先遇到具体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数据来解释,并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而切实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是大有好处的,这也恰恰是统计观念的精髓所在。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又能体会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发展而来的,初步感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2、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楷纸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统计知识经历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并且通过比较明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师:在体育课上你们玩过投球游戏吗?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投球时单手投得远,还是双手投得远?结果与什么有关?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测,大多数学生认为单手投得远)

2、探究验证,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表)

(1)引导发问:①根据上面的表格能比较出结果吗?

(能,但是比较困难)

②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应该画统计图来比较)

③画什么统计图来比较更合适呢?(条形统计图)

(2)讨论: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两组数据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设

生1:用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表示出第一活动小组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情况。

生2:在一个统计图里将这两种投球情况表示出来。

(3)引导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

①学生动手制作并进行展示。(情况一:制成两个统计图;情况二:制成一个统计图)

②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哪种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投球的结果。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在一个统计图里表示出两种投球情况,更容易看出投球的结果)

(4)明确将两组数据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里表示出来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3、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课件出示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图

(1)小组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各部分组成。

(2)讨论、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需要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组的数据。

4、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①小组合作探究,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②汇报探究结果。

(2)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复数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及其表示法、向量的模、向量的相等、零向量;

(2)理解并掌握复数集、复平面内的点的集合、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掌握复数的模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5)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方法.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本节内容首先从物理中所遇到的一些矢量出发引出向量的概念,介绍了向量及其表示法、向量的模、向量的相等、零向量的概念,接着介绍了复数集与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指出了复数的模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复数与复平面的向量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难点是复数模的概念.复数可以用向量表示,二者的对应关系为什么只能说复数集与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的集合一一对应关系,而不能说与复平面内的向量一一对应,对这一点的理解要加以重视.在复数向量的表示中,从复数集与复平面内的点以及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复数模的概念是一个难点,首先要理解复数的绝对值与实数绝对值定义的一致性质,其次要理解它的几何意义是表示向量的长度,也就是复平面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三、教学建议

1.在学习新课之前一定要复习旧知识,包括实数的绝对值及几何意义,复数的有关概念、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中的有关矢量知识等,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这一环节不可忽视.

2.理解并掌握复数集、复平面内的点集、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集合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建立复平面以后,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形成—一对应关系,而点又与复平面的向量构成—一对应关系.因此,复数集与复平面的以为起点,以为终点的向量集形成—一对应关系.因此,我们常把复数说成点Z或说成向量.点、向量是复数的另外两种表示形式,它们都是复数的几何表示.

相等的向量对应的是同一个复数,复平面内与向量相等的向量有无穷多个,所以复数集不能与复平面上所有的向量相成—一对应关系.复数集只能与复平面上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集合构成—一对应关系.

2.

这种对应关系的建立,为我们用解析几何方法解决复数问题,或用复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创造了条件.

3.向量的模,又叫向量的绝对值,也就是其有向线段的长度.它的计算公式是,当实部为零时,根据上面复数的模的公式与以前关于实数绝对值及算术平方根的规定一致.这些内容必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

4.讲解教材第182页上例2的第(1)小题建议.在讲解教材第182页上例2的第(1)小题时.如果结合提问的图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中的“圆”是指曲线而不是指圆面(曲线所包围的平面部分).对于倒2的第(2)小题的图形,画图时周界(两个同心圆)都应画成虚线.

5.讲解复数的模.讲复数的模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时,要注意与向量的有关知识联系,结合复数与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以复数所对应的点为终点的向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向量的模,又叫做向量的绝对值,也就是有向线段OZ的长度.它也叫做复数的模或绝对值.它的计算公式是.

复数课件 篇3

可数:

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时,用单数形式;指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时用复数形式。名词由单数形式变成复数形式的规则如下:

可数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

1、一般的名词词尾直接加-s 。

2、以s, x, ch, sh结尾的名词,在词尾加-es 。

3、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名词,要先将y改为i再加-es。

4、以o结尾的名词,通常有生命的加es无生命的加s。

5.以f 或fe 结尾的'名词,要将f或fe改为v再加-es。

可数名词复数的不规则变化:

鹅足牙oo变ee, goose→geese foot→feet tooth→teeth

老鼠虱子也好记,ous变ic, mouse→mice louse→lice

孩子加上ren,鱼鹿绵羊不用变。 child→children fish→fish deer→deer sheep→sheep

1.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当它作句子的主语时,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如:The food is very fresh、食品很新鲜。

2、有的不可数名词也可以作可数名词,有复数形式,但他们的意义往往发生变化。

3、很多的不可数名词表示泛指时为不可数,表示种类时就可数,但意义大多不发生变化。

复数课件 篇4

一般every,each后用单数;all后面的名词是复数。

1、名词性从句及不定式、动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一般用单数形式。

2、当主语是单数,后面跟着由including,with,together with along with,like,in addition to,as well as,rather than,but,except,more than

accompanied by等连接的短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

3、one,one of,every,everyone,everybody,each,many a,either,neither,no one,nobody,anyone,anybody,someone,somebody 用作主语或修饰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

4、and所连接的.两个单数名词作主语,指同一人、同一件事或同一概念时,其谓语动词用单数。

5、表示时间、距离、重量、体积、金钱的复数名词,作主语时作为整体来看待谓语动词通常用单数。

6、“a portion lof,a series of,a kind of,a body of,a species of,a pair of+名词”作主语时,其谓语动词一般用单数形式。

7、事件、机构、国名、作品等专有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

复数课件 篇5

教材分析:

学生从幼儿园走入小学,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老师需要帮助他们尽快的熟悉环境和认识身边的人,解除他们的焦虑和恐慌。同时制作名字树,加强同学间的交往,懂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

3、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教师辅助演示)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好、最漂亮、最先来到“集体大树”上。

6、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和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好能自己创作出其他方法;在树叶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反面写上自己的爱好。

7、师生共同将“名字树叶”贴在“集体大树”上。围绕“集体大树”,请“名字树叶”的小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如:姓名、年龄、爱好等等。全班同学给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6、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用“名字树叶”装点的这棵“集体大树”多美呀!集体因为有我们的存在才充实,才充满活力,我们也因为有集体的爱护、培养才能够茁壮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用我们的行动去维护它,用我们的双手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复数课件 篇6

教材分析: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引入》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2-2的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数的概念的扩充,复数的相关概念。复数的引入是中学阶段数系的又一次扩充,引入复数以后,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数的概念有一个更为完整的认识,也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熟悉扩充的过程以及引入复数的必要性,学习复数的一些基本知识,体会人类理性思维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会数的概念是逐步发展的;了解引进复数的必要性;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的概念的发展和数系扩充的过程,体会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以及数学发生、发展的客观需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复数的学习,体会实际需求与数学内部的矛盾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通过数系的扩充历程,使学生体会数学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知疑问难,善于探索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虚数单位i的引入及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及数学内部矛盾的`解决需要这两条线索,回顾数的扩充脉络,引入新的问题:在实数集中求方程x2+1=0 的解?启发学生类比前三次数系扩充的问题的解决,得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入一个新的数。

设计意图:采用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情景导入,紧扣主题,通过梳理数系的扩充历程,使学生体会熟悉扩充的必要性,了解熟悉扩充前后的联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概念形成】

1、我们引入新数i,叫做“虚数单位”,并规定:

(1)i2=-1;

(2)实数可以与i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的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仍然成立.

2、复数的定义

形如a+bi(a,b∈R)的数称为复数,通常表示为Z= a+bi(a,b∈R)其中a叫做复数的实部,b叫做复数的虚部.i称为虚数单位。

全体复数组成的集合叫复数集,通常用C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提出、发展、解决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由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的历程,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99页倒数三段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1:复数是怎样分类的?

对于复数 ,当且仅当b=0时,复数a+bi(a、b∈R)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b=0时,z就是实数0.

问题2:复数集与数集N、Z、Q、R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否用韦恩图表示?

复数集与其它数集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的方式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合作探究】

例1:完成下列表格(分类一栏填实数、虚数或纯虚数)

2-3i

6i

实部

虚部

分类

例2:实数m取什么值时,复数z=(m-2)+(m+1)i 是

(1)实数;(2)虚数;(3)纯虚数。

变式练习:实数m取什么值时,复数z(m-2)(m-1)+(m-1)(m-3)i 是纯虚数?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强化学生对复数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规范做题步骤。

【课堂练习】

1、以 3i-2 的虚部为实部,以-3+3i 的实部为虚部的复数是

2、若复数(m-1)+(m+2)(m-1)i 是纯虚数,则实数m 的

值为 。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时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总结,教师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回顾本节课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后作业】

1、书面作业:习题5-1 A组1

2、预习《 1.2复数的有关概念》

3、课后探究:请你查阅、收集一些关于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的数学史料,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数系的扩充进行整理,写成一篇关于数系扩充历程的文章。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同时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扩大学生的视野,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复数课件 篇7

复数的减法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复数减法法则和它的几何意义.

2.渗透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灵活性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复数减法法则.

难点:对复数减法几何意义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数加法法则及其几何意义,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复数减法及其几何意义.(板书课题:复数减法及其几何意义)

(二)复数减法

复数减法是加法逆运算,那么复数减法法则为(+i)-(+i)=(-)+(-)i,

1.复数减法法则

(1)规定:复数减法是加法逆运算;

(2)法则:(+i)-(+i)=(-)+(-)i(,,,∈R).

把(+i)-(+i)看成(+i)+(-1)(+i)如何推导这个法则.

(+i)-(+i)=(+i)+(-1)(+i)=(+i)+(--i)=(-)+(-)i.

推导的想法和依据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推导:设(+i)-(+i)=+i(,∈R).即复数+i为复数+i减去复数+i的差.由规定,得(+i)+(+i)=+i,依据加法法则,得(+)+(+)i=+i,依据复数相等定义,得

故(+i)-(+i)=(-)+(-)i.这样推导每一步都有合理依据.

我们得到了复数减法法则,两个复数的差仍是复数.是确定的复数.

复数的加(减)法与多项式加(减)法是类似的.就是把复数的实部与实部,虚部与虚部分别相加(减),即(+i)±(+i)=(±)+(±)i.

(三)复数减法几何意义

我们有了做复数减法的依据——复数减法法则,那么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设z=+i(,∈R),z1=+i(,∈R),对应向量分别为,如图

由于复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设z=(-)+(-)i,所以z-z1=z2,z2+z1=z,由复数加法几何意义,以为一条对角线,1为一条边画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另一边2所表示的向量OZ2就与复数z-z1的差(-)+(-)i对应,如图.

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中与z-z1差对应的向量是只有向量2吗?

还有.因为OZ2Z1Z,所以向量,也与z-z1差对应.向量是以Z1为起点,Z为终点的向量.

能概括一下复数减法几何意义是:两个复数的差z-z1与连接这两个向量终点并指向被减数的向量对应.

(四)应用举例

在直角坐标系中标Z1(-2,5),连接OZ1,向量1与多数z1对应,标点Z2(3,2),Z2关于x轴对称点Z2(3,-2),向量2与复数对应,连接,向量与的差对应(如图).

例2根据复数的几何意义及向量表示,求复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解:设复平面内的任意两点Z1,Z2分别表示复数z1,z2,那么Z1Z2就是复数对应的向量,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向量的模,即复数z2-z1的模.如果用d表示点Z1,Z2之间的距离,那么d=|z2-z1|.

例3在复平面内,满足下列复数形式方程的动点Z的轨迹是什么.

(1)|z-1-i|=|z+2+i|;

方程左式可以看成|z-(1+i)|,是复数Z与复数1+i差的模.

几何意义是是动点Z与定点(1,1)间的距离.方程右式也可以写成|z-(-2-i)|,是复数z与复数-2-i差的模,也就是动点Z与定点(-2,-1)间距离.这个方程表示的是到两点(+1,1),(-2,-1)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这个动点轨迹是以点(+1,1),(-2,-1)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z+i|+|z-i|=4;

方程可以看成|z-(-i)|+|z-i|=4,表示的是到两个定点(0,-1)和(0,1)距离和等于4的动点轨迹.满足方程的动点轨迹是椭圆.

(3)|z+2|-|z-2|=1.

这个方程可以写成|z-(-2)|-|z-2|=1,所以表示到两个定点(-2,0),(2,0)距离差等于1的点的轨迹,这个轨迹是双曲线.是双曲线右支.

由z1-z2几何意义,将z1-z2取模得到复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d=|z1-z2|,由此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椭圆、双曲线等复数方程.使有些曲线方程形式变得更为简捷.且反映曲线的本质特征.

例4设动点Z与复数z=+i对应,定点P与复数p=+i对应.求

(1)复平面内圆的方程;

解:设定点P为圆心,r为半径,如图

由圆的定义,得复平面内圆的方程|z-p|=r.

(2)复平面内满足不等式|z-p|<r(r∈R+)的点Z的集合是什么图形?

解:复平面内满足不等式|z-p|<r(r∈R+)的点的集合是以P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面部分(不包括周界).利用复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可以用复数解决解析几何中某些曲线方程.不等式等问题.

(五)小结

我们通过推导得到复数减法法则,并进一步得到了复数减法几何意义,应用复数减法几何意义和复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可以用复数研究解析几何问题,不等式以及最值问题.

(六)布置作业P193习题二十七:2,3,8,9.

探究活动

复数等式的几何意义

复数等式在复平面上表示以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请再举三个复数等式并说明它们在复平面上的几何意义。

分析与解

1.复数等式在复平面上表示线段的中垂线。

2.复数等式在复平面上表示一个椭圆。

3.复数等式在复平面上表示一条线段。

4.复数等式在复平面上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5.复数等式在复平面上表示原点为O、构成一个矩形。

说明复数与复平面上的点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我们对复数的代数形式工(几何意义)之

复数课件 篇8

本课时的教学要对学过的小数的知识进行全面地复习,并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这些小数的意义,以元、角、分为背景,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能力。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以下几点:

1.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对学过的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结合教材习题,对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大小的比较、简单的计算进行集中、系统地复习,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中的习题以及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对所学的小数的相关知识有深刻而具体的认识,进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回顾本学期学习的知识。

师:本学期即将结束了,请同学们回顾本学期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预设

生:年、月、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观察物体和周长;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加减法。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小数的相关知识。

2.结合教材习题,复习小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结合下面情境,说一说每个小数表示的意思。

同桌间互相交流后汇报。

预设

生1:第一幅图的2.50元表示一本日记本的价钱是2元5角。

生2:第二幅图的3.00元表示一个卷笔刀的价钱是3元。

生3:第三幅图的2.80元表示一把剪刀的价钱是2元8角。

生4:第四幅图的3.05米表示这条彩带的长度是3米5厘米。

生5:最后一幅图的5.55米表示这棵松树的高度是5米5分米5厘米。

(2)把上面的前三种文具的价钱从小到大排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排列,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汇报。

预设

生:因为日记本和剪刀的价钱都没到3元,所以卷笔刀的价钱最高,又因为2.50元是2元5角,2.80元是2元8角,所以2.50元

(3)我会读,我会写。

课件出示习题:

读出小数:5.3015.070.0

写出小数:三点四零七点八零十二点五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4)我会算。

课件出示习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计算,并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结果并说出小数点要对齐的原因。(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且在计算时和整数加减法一样要从末位开始算起)

设计意图:对小数部分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有序的回顾,并结合有针对性的练习,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地掌握。

"心绞痛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