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工业经济运行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5

2009年上半年工业经济专项目标总结。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回想起来,我们或多或少会在某些时候有些深刻的故事,在事情过后,我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写一篇总结,总结是对过去的事情的简单概括,那么,大家有写过关于总结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2009年上半年工业经济专项目标总结”,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2009年上半年,市建设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关于下达2009年工业经济专项目标的通知(崇目督[2009]136号)文件精神和2009年崇州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工作实际,通过上半年的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法制意识得到加强,工程质量明显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工作有较大进步,恶意拖欠和民工工资现象得到较好的遏制。现将半年

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建筑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半年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四川省建筑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范建筑市场,约束施工企业行为。共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25件,建筑面积464780㎡,工程投资50281万元,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中,各种办证前的手续齐全,无违规现象;对应监理工程,通过检查,应监理工程委托监理率100%,施工安全报监工程5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26个特事特办原则办理安全报监),安全报监率100%。通过平时的安全检查和施工企业的努力,目前我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工作较以往有较大进步。

二、加强对担保企业监管,切实维护企业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半年来,凡在我市进行民工工资担保的企业,必须按照市建委要求,实行担保企业备案制度,未备案的担保企业所出据的《担保函》一律无效,较好地维护了被担保单位的权益,同时,为较好地保障建筑企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目前已累计预存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1100余万元。半年来,对已竣工且无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企业,退还预存的民工工资保证金282.52万元;半年来除春节前3起以往制度不完善遗留的民工工资投诉外,今年新开工投诉现象发生;对在我市建筑工地推广使用“农民工维权卡”工作,由于受“5.12” 汶川大地震影响,发卡前的各项准备和培训工作尚未展开,待下步理顺后将全面展开,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影响。

三、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产品销售,取得明显成绩。

一是增加对非政府类投资建设项目。在报建、安全、质量监督及验收环节中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力度。全市纳入我局监督的建设项目共计 79个,其“三材”等地方产品配套的采购使用达到了70%。

二是对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建设局于XX年年承担工业区和“c线”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继续完成由我局负责招标项目的建设。作为工业区“女鞋之都”基础设施建设及“c线”排水工程建设代理单位,建设局积极向施工单位推荐地方产品,在建设中使用的水泥、钢筋、排水管材、沙石等大部分都使用我市元通水泥制品厂、家玉水泥制品厂、立申水泥厂产品。截止目前,今年工程累计采购金额约2100万元,采购地方产品金额约1700万元,占材料采购总额的80%,其中,累计采购混凝土管金额约400万元,地方产品金额约300万元,占材料采购总额的75%;采购砂石金额约700万元,地方产品金额约700万元,占材料采购总额的100%;采购水泥金额约1000万元,地方产品金额约700万元,占材料采购总额的70%。

四、认真开展专项治理,严格把关

抓好全市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完成新办预拌砼企业3家的资质初审上报,其中1家已获得省建设厅批准。

做好建筑企业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工作。申办一级、二级建造师临时执业证书111人,现已公示合格105人;申办建造员执业证书128人;汇总上报二级注册建造师执业注册资料57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加强对地方产品向建设项目使用单位的引导、推荐工作,对崇州的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2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2009年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业


一、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主要成效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建设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兴市”战略,狠抓特色产业,加大项目投入,承接产业转移,强化综合协调,使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了“速度较快、效益提升、活力增强、结构改善、消耗下降”的良好态势。

(一)工业发展速度高位运行。1—5月,全市397户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64.12亿元,同比增长3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三;完成总产值177.82亿元,增长59.9%。

(二)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1—5月,全市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46.18,同比提高了56.3;实现利税13.68亿元,同比增加5.5亿元,增长67%,其中利润总额达6.2亿元,同比增加2.6亿元,增长71.5%;实现主营业收入170.81亿元,增长59.4%。

(三)工业发展后劲继续增强。1—5月,全市实施工业项目178项,完成投资64.15亿元,同比增长45.1%,其中竣工项目50个,预计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华强公司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康泰化工公司年产八万吨双甘膦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后劲项目已开工建设。

(四)工业结构不断改善。从突出资源转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看,1—5月全市煤电冶化建产业链发展迅猛,共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占全市的76.1%;从科技创新看,全市新产品产值达到36.77亿元,增长118.6%。企业科技创新景气指数138.33,同比增长3.71;从工业产品看,全市钢铁、水泥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品更新升值加快,其中达钢集团钢产品由优、特向高附加值的精品转化,1-5月实现主营业收入41.13亿元,增长67.8%。

(五)工业能耗逐渐下降。今年以来,通过关停“五小企业”,强化“三色管理”,用能重点监控,加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强化高能耗行业的技术改造。预计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5%。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已达44家,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169.63万多吨。

二、今年以来主要工作回顾

在实施“工业强市、项目兴市”战略和推进“三大基地”建设进程中,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抓好经济运行协调。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围绕煤、电、油、运、资等事关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一是努力保持煤电形势的稳定。加强煤炭产销衔接,抓好供货合同的签订和兑现,鼓励供需重点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截止6月底,为华蓥山电厂、电厂协调组织供应电煤190万吨,目前两个电厂存煤达15万吨;二是加大对铁路运输的组织协调,积极落实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要物质的请车计划,提高请车满足率,加快运输周转,提高运输效率。春运期间发送旅客1174.2万人次,1—5月发运货物量658万吨;三是加强对电网企业的调度,优化电力运行方式,努力保证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1—5月,全市发供电量万kwh,同比增长%,枯水期向省外争取日购电2万kw,向省上争取电力指标5%;四是加强对企业资金的调度和协调。及时列出了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订单和流动资金紧张的企业单子,积极与金融部门衔接,引导资金投向,支持企业搞好生产。今年以来,各金融机构为企业贷款14.45亿元,较年初增加1.23亿元;五是按照抓重点、抓亮点、抓新经济增长点的要求,对生产效益增长潜力大、优势明显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新增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监测分析、预警预报和重点监控。1—5月,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397户,提前完成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60的目标任务,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2家,上交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6家。

(二)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我们将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狠抓特色资源转化,推进煤、电、冶、化、建特色产业发展:一是迅速成立冶金建材基地建设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调查研究,摸清全市冶金建材发展现状,为编制《建设秦巴地区冶金建材基地规划》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目前,《规划》进入征求意见和专家评审阶段;二是协同国土资源部门,加速了重点招商引资建材项目的石灰石资源勘察。同时,突破电力瓶颈制约,协调电业局为海螺集团水泥项目和其它项目提供专供电源,以及由供电企业按县、市、区工业集中区规划和冶金建材基地发展规划项目着手提供电力保障;三是完成了全市水泥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换证的产业政策确认工作,为旭阳水泥、磊鑫实业两户水泥企业的新上项目,争取到了省经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为希望塑料公司10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争取到了省经委的项目核准。同时,协助渠县引进华新水泥公司,新建年产200万吨水泥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四是帮助达钢集团编制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及打造“百亿达钢”方案。帮助企业利用焦炉、转炉煤气生产二甲醚,目前项目合成工序、脱硫造气工序已完工70%,压缩工序厂房基础已全部完成;五是大力支持了海螺集团在达3?000吨/天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万源市立信公司12500千伏安矿热炉生产线、宣汉金鹰公司6?2500千伏安矿热炉生产线等冶金建材项目的前期可研论证。

(三)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我们始终坚持以优势资源与产业相融互动为重点,紧紧围绕“三大基地”建设和全市“四个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大力实施“项目兴市”战略。一是电厂第二台30万kw发电项目、汇鑫能源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大竹石河天然气脱硫厂、达钢3万立方米氧机组改造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二是加快了川东水泥2500吨/天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钢年产20万吨二甲醚及高速线材、电业局木子500kv变电站、沽竹水泥2500吨/天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川东电缆回收铜再生利用等项目建设步伐;三是加速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了开江油橄榄公司打造全国生产标准示范基地建设、金桥麻业退城进园苎麻纺染及服装加工、巴山名茶实业集团打造全国富硒茶都及万吨茶叶加工等;四是狠抓工业项目调度。制定了重大工业项目联系责任制,确定了“三个一”的协调机制。做到一旬一调度、一月一

通报、一季一督查;五是加大向上争取工作力度。2009年上报省经委争取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煤矿安措技改等重点项目24个,目前已争取到7个项目,安排专项扶持资金1020万元,激发和调动了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六是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外商投资的方向、热点,结合“5.12”汶川地震恢复重建规划,超前规划、论证、储备了15个工业项目,力争国家和省上在产业布局、项目布点上给予支持。

(四)加速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一是我们多次分片、分段、分点召开了各县市区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座谈会议,对县级工业园的区划范围、面积、入园企业户数、新上项目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摸底核查,为科学制定《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发展规划》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目前该文件已正式出台;二是加强园区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的协调指导力度。目前,开江县规划编制已完成,申请入驻企业近10户。渠县工业集中区已正式启动建设,已办理入驻企业6户。大竹县苎麻园先后有13户企业入驻,1—5月实现销售产值9.82亿元,实现利润2527万元。通川区食品医药集中区已通过专家论证;三是跟踪落实了入园企业新达泵业公司的电力、供水的协调与服务,加快推进了天然气能源化工园区110kv变电站建设(目前已竣工);四是围绕市级本土企业改革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组织人力开展调查研究,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11户企业退城入园,实现“二次创业”的对策及建议,目前正在一一落实之中。

(五)努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一是按照“巩固发展、承接引进、整合扩张、成长壮大”的思路,研究并制定了《全市成长型企业发展指导意见》,目前已正式出台;二是重点帮助达钢集团新建1260立方米高炉、260平方米烧结机、90万吨捣固焦生产线等,确保2010年达钢集团钢、铁、材分别达300万吨,年实现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三是支持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聚集,促进企业裂变式发展。帮助大海钢铁、开江回龙焦化、渠钢高炉等企业靠近达钢发展。6月份,在达钢集团召开精煤供应基地建设专题会议,确立了6个精煤供应企业,力争2010年企业年产焦200万吨,年产二甲醚10万吨。大力推进华蓥山电厂、电厂建立电煤供应基地,确保全市主网电厂发电机组满负荷生产。

(六)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一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选准产业转移承接点,研究并制定出了工业承接产业转移规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外来投资项目;二是充分利用我市“中国气都”、“中国苎麻之乡”、“中国富硒茶都”等品牌,积极承接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重庆等地区产业转移,构筑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新优势。目前,国内外雪伏龙公司、中石油、中石化、海螺集团、华强水泥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落地,发展天然气、建筑陶瓷、农副产品等资源产业;三是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扩大出口,提升对外开放形象。1—5月,全市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59亿元,增长22%。川环科技公司提高汽车燃油管、空调软管等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等,远销欧美、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云内动力公司lng农用车远销孟加拉弯、越南等国家。

(七)提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快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支持了通达化工公司乳化炸药自动控制新技术、星光门业高分子塑门新技术、开江庆丰公司不锈钢精密铸造技术等的研究。目前,全市有7项列入了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并获得了80万元的技术创新资金支持;二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制定出台了《市级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目前,省级技术中心6个,市级5个,财政奖励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资金80万元,通达化公公司正在争取省级技术中心认证;三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名优品牌。制定出台了《全市名牌战略发展规划》,重点帮助了达钢热轧带钢、川东黑象电缆、川环科技高压燃油管等企业争取中国名牌产品,目前省名牌办已通过,正在向国家争取。

(八)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一是依托市52户重点用能企业,着力抓好了达钢集团、金鹰电化、立信公司、川鼓公司等企业的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热电联产等重点工程。同时,及时下达了各县、市、区及各重点用能企业的目标管理与考核办法;二是引导企业注重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控制治理。重点抓了川鼓公司高效节能降噪罗茨风机、大巴山水泥公司五级窑外分解节能、渠江水泥公司沸腾渣回收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对智鹏麻业、开源麻业等企业已安装了排污水质在线监测设施,对旭阳公司、渠江水泥等企业已安装了烟尘气在线监测设施,并实现了与省、市环境监控中心的联网。电厂、华蓥山电厂、大竹火电厂、达竹石板洗选厂、渠江水泥公司、山力实业公司等企业建成了烟气脱硫设施、石灰石炉内脱硫工程。

(九)奋力抗震救灾。我市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区,七个县市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全市124户工业企业受灾,其中规模以上受灾企业119户,经济损失达2.25亿元。房屋受损面积达7.16万平方米,受损设施设备502台(套)。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我们一是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5.12”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综合协调、能源保障、物质调度、险情排查、灾情收集等工作组的职能职责。同时,委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赶往电厂受灾现场,会同企业领导一同抗震救灾,迅速恢复了电厂发供电;二是积极组织工业企业生产自救和恢复生产。截止目前,全市除煤炭企业因地震影响有14个煤矿未恢复生产外(产能未达到震前水平),其余受灾企业均已恢复生产;三是加大向上争取震后工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全市11户企业列入省灾后重建物质重点生产企业名单。争取到了金融机构为达钢集团、美好塑料公司等企业,发放生产救灾物质贷款资金1.05亿元;四是积极组织工业企业支援灾区。全市工业企业共捐款1585万元,全市经委系统共产党员缴纳特殊党费31.8万元。组织发送救灾物质彩条布130吨、钢钎3000把、二锤XX把等。

三、当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县市区工业目标完成不够理想。全年11项考核指标,没有一个县市区是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的。全市工业生产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增速位居全省第三,

但在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排位仍然靠后,居第12位。二是工业发展生产要素供需矛盾突出。1—5月,全市企业原材料及能源供应景气指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0.65,企业融资指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6.32。因地震造成全市煤矿一度时期全面停产,主网电厂存煤仅不足两天发电用煤,目前全市煤矿复产109个。成品油库存不足1万吨,加之受涨价影响,全市一些重点项目建设、社会加油站等油料供应极不稳定。三是工业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县市区好于市本级,小项目开工多但投资小,大项目投资大但开工少。七个县市区工业投入差距较大,增幅最快的宣汉与投资下降的达县相差60多个百分点。对于考核的50个全市重点项目,相当一部分未完成进度计划,个别项目还没有启动。四是国企改革收尾工作还很艰巨,一些改制后的企业由于债务和流动资金问题,企业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不稳定因素还没有完全消除,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尽快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工业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抓好资源转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对照省上“7 3”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出全市天然气化工、煤炭电力、冶金机电、建筑建材及食品医药等重点优势产业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发展规划。二是重点支持市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以天然气制甲醇及下游系列产品、天然气制烯烃和液化天然气为主的天然气化工产业。力争2009年普光气田两台装置、齐鲁石化和香港玖源公司大化肥、汇鑫能源年产20万吨lng等项目竣工投产。三是重点帮助达钢集团打造“百亿企业”,力争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跨百亿大关。四是发挥资源优势,以海螺集团、利森公司、大巴山水泥、川东水泥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五是加速燃煤向电能转化,确保电厂、华蓥山电厂火电机组满发满供,木子500kv变电站年内竣工。

(二)进一步抓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一是利用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增加投入,集中力量帮助抓好县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落实好《全市工业集中区发展指导意见》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投资成本,更快地吸引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园区。二是围绕天然气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能源建材、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重点承接粤、江、浙、沪、渝等地产业转移。三是重点支持天府药业、新达泵业、南国印染、市热电厂等退城进郊、进园,实现“二次创业”。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一二三产业并举,大中小项目并重。重点做好在成都西部博览会、广西“9 2”经贸洽谈会上,开展投资环境说明会、投资项目推介等活动。

(三)进一步抓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一是紧紧围绕煤炭、冶金、建材、发电等重点行业,突出抓好达钢集团、华蓥山电厂列入全国1000家循环经济发展试点企业和50户全市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督工作,使之成为全市节能减排的示范企业。二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2009年全市工业实施节能项目不得少于20个。三是进一步强化节能“三色”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亮红牌坚决取缔,对暂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以后也可能面临淘汰的边缘型企业给予黄牌警告,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绿色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加大节能监察工作力度。

(四)进一步做好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一是努力做好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在抓好灾后工业企业恢复生产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大项目洽谈、签约、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对投资3000万元以上尤其是过亿元以上的在建重大项目,建立推进督查机制,逐个项目、逐个环节落实具体承办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开工项目早投产早达产。力争今年新开工项目30个、竣工项目15个,争取省列重点项目不得少于20个,争取资金不得低于1500万元,完成工业投入200亿元以上,新增销售收入78亿元,为灾后重建、加快发展早作贡献。二是加大向省争取产业规划布局项目、技改项目、灾后重建规划项目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家、省上灾后重建的倾斜政策,促进我市工业发展。三是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市级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力争2009年,新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0%以上,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

(五)进一步抓好企业上市和品牌培育。一是积极引导达兴焦化公司、川环科技公司等两户企业上市融资。二是全力打造我市天然气化工产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有计划地培育和支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争创名优品牌,提高工业品的市场占有率。三是对企业创精品名牌,在政策、资金、技术、电力、运输、商标注册、品牌保护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鼓励全市省级名牌产业企业,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国家驰名商标和省级驰名商标。

(六)进一步抓好工业经济综合协调。一是充分利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中孕育的巨大商机,重点抓好水泥、钢材、彩条布、急救药品等急需物资生产企业的复产促产,重点支持美好塑料公司、达钢集团、天府药业、川东水泥等100户有超产能力的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确保灾区灾后重建物资供应需求,力争以上企业全年增加值增长达到40%以上,新增工业产值25亿元,为全省抗震救灾和工业发展作出贡献。二是继续推进电煤供应长效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主网电厂与煤炭企业的联系,寻求长期合作,稳定供求关系。三是切实做好发供用电工作。做好电力电量平衡预测,落实外购电资源和保电措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好油品供应。四是建立企业融资协调领导小组,积极向银行推荐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争取增加信贷品种,改进审贷方式,简化信贷手续,不断扩大对工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授信面,增加授信额度。

4

街道2009年上半年经济工作总结


XX年上半年,我们街道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立足街道自身实际,把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商贸、民营经济作为全街经济工作的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全街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710万元,超出全年计划近2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长47.3%;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2亿元,同比增长116%;民营经济营业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9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0亿元,同比增长100%;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抓大扶强,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街道坚持把民营企业发展作为增加财政收入、安置群众就业的有效途径来抓,采取多种措施,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了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继续实施了抓大扶强战略和副科级领导联系企业责任制,对科技型企业、加工型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实施重点帮促,努力推动企业向规模化和科技化方向发展。继续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奖励基金,认真兑现奖励,调动了广大民营业主的积极性。截止到目前,全街民营企业已发展到402家。其中,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4家,年纳税额过百万元的企业达到6家,外贸出口企业4家。1—12月份,全街民营企业实现出口创汇148万美元
二、创新工作方式,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
我们坚持把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作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力实施对外宣传战略,积极参加各种贸易会、洽谈会,借助电视、报纸等媒体,有针对性地做好自我宣传。层层分解招商引资任务,明确了村、社区年度招商引资目标,落实了工作责任。坚持每年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足额兑现奖励,树立了良好的“诚信”形象。在全街建立了招商信息通报制度,对引进的重点项目,成立专门班子跟踪落实,赢得了投资商的肯定和认可。全街共达成招商引资项目协议17个,合同利用资金4.1亿元,实际到位1.7亿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220万美元,港币1000万元,目前已到位10万美元。三、搞好载体建设,为商贸经济创造了条件
立足地处市区、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的实际,坚持把发展商贸经济作为繁荣市场、促进就业的有效措施,多方筹措资金,搞好市场、商场等载体建设,促进了全街商贸经济的快速发展。XX年,北关社区投资200万元利用原铸造厂改造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北关文化市场。西关社区引进1000万元投资改建了新旭东鞋城,使全街商场、市场的营业面积达到3万多平方米,为商贸、民营经济的发展搭建了良好载体。截止到目前,全街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5302个,从业人员2.6万人。民营经济实现总利税2.9亿元,上交税金6031.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22%。
XX年6月27日

今年我市工业经济形势与明年预期目标


一、今年全市工业经济形势


(一)全年预测


(二)今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工业生产持续提速,大企业拉动作用突出。今年以来,我市工业产值增长呈现续月攀升的良好势头,增幅明显好于预期,到10月份累计增幅高达16.89%,创1995年以来新高。进入11月份之后,增幅略有回落。今年我市工业经济的可喜变化是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加快,其中广东丰源粮油、海洋石油等大企业迅猛发展,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大幅提升,成为今年我市工业经济的最大亮点。


3、地区发展依然不平衡,阳东工业继续扮演领头羊角色。近年来,阳东县工业发展势头迅猛,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成为全市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县;江城、阳西、阳春发展速度相对慢些,111月,这三个县(市、区)工业增速低于阳东县56个百分点。江城、阳西由于近几年新上项目不多,技改投入少,企业规模不大,已经显现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特别是江城区近年企业外迁流失较多,招商引资效果不理想,这种情况应引起当地的足够重视。


二、明年工业经济预期目标

今年我市工业经济形势与明年预期目标相关文章列表:

·2009年工业经济运行工作总结 ·赴川南分局辖区集中交叉监察工作总结 ·2009年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工作总结 ·2009年度林业局宣传工作总结 ·小雄镇政府2009年工作总结 ·文化局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镇政协委员会工作总结 ·县志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

行政后勤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上半年服装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