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资委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6

市国资委工作总结范文(二)。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与工作中,在一些情况下会需要我们写总结报告。写总结可以推动我们的工作向前不断前进。每次写下总结,我们就多了一份感知与思考:每一份工作都是有意义的,它们的价值也是巨大的。那么一篇优秀的总结怎么样动笔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市国资委工作总结范文(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推进市属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根据全国、全省国资监管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三思三创”精神为动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切实履行好出资人职责,国资监管取得积极进展,国有企业实现稳步发展。据财务快报统计,截至10月底,18户市属国有企业规模持续增长,资产总额2774.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455.22亿元,同比增长19.62%;净资产1023.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9.67亿元,同比增长9.6%;企业经济效益保持平稳态势,实现利润总额41.55亿元,实际上缴税金27.05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5%。
(一)推进重大战略实施,有效投资需求进一步扩大
牢牢抓住市政府“扩大有效需求实现新突破”的要求,深入开展“六个加快”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需求,切实发挥好国有企业在拉动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六个加快”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今年市属企业承担的市重大项目共51个,计划总投资2631亿元,其中列入2012年专项考核的重大项目11个,年度计划投资78.6亿元,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面加快,1号线一期工程地下15个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全线隧道贯通,轨道铺设开始,1号线二期和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方案已上报国家发改委。象山港大桥顺利合拢,将于12月底通车。南北外环快速路建设稳步推进。
二是海洋经济领域取得明显成效。1~10 份,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完成3.8亿吨,同比增长4.6%,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328万teu,同比增长8.4%。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在全国排名均居第三。支持企业发展以通商银行、东海银行、东海航保公司等为主体的金融业,增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保障。海洋产业基金实质性启动,基金1号首期成功募集资金超12亿元。参与“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大宗商品交易所有序运作、健康发展。
三是投资考核激励得到加强。做好2011年度市属企业承担的市政府重大项目专项考核,认定20**年列入市政府专项考核的重大项目,研究完善有关奖励政策。
(二)做强做优市属企业,服务大局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整合重组深入推进。开展水务运行体制一体化改革调研工作,筹建供排水集团。推动路林市场股份制改造,指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和市教育集团改制。配合做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成宁波演艺集团公司改制,提出市民卡公司改革重组建议。推进市属企业与央企、省企战略合作,兴光燃气引入华润燃气,双方已签订合作意向备忘录并已在洽谈相关事宜;宁波海运集团战略引进省能源集团。
二是企业产融互动不断深化。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市属企业上市工作提升国有资产证券化水平的意见》,加强对重点培育企业的指导和服务。研究探索组建专业化、市场化的国有资本运作平台,提出组建宁波国资经营公司方案。支持宁波港集团财务公司拓展融资功能,指导企业组建融资租赁公司2家、新设境外融资公司1家,支持宁波创投引导基金增资,广电集团投资浙江亿品创业投资基金。指导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与功能创新,合理选择企业债、中票、融资租赁等融资工具。1~11月市属企业直接融资269亿元。
三是推动转型发展取得进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丰创意广场开园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氛围快速形成,已签约企业103家,总签约率71.9%,总入驻率63.8%,已成为宁波工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创新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支持企业利用境外公司平台, 发挥吸收国外新技术、信息和融资的功能。推进会展业招商、运营、管理,常年展、临时展运营取得新突破。积极落实国有城市综合体信息对接机制,推动重点公益平台建设。
(三)健立健全体制机制,国资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
监管大格局工作稳步推进。国资监管全覆盖取得进展。出台《关于推进企业国有资产统一监管的实施意见》,召开推进企业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工作会议,加强与市级有关部门联动协作,统一监管工作稳步推进。县级国资监管指导不断加强。下发《加强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国资监管机构。XX市、XX区组建了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国资监管机构,XX县正筹备组建相对独立的国资监管机构。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中已有6个组建了相对独立(或独立)的国资监管机构。新闻宣传力度逐步加大。建立重点企业集团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新闻媒体建立起沟通联系的长效机制,利用《宁波国资》平台,积极宣传国资国企,营造国企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国有产权管理更加规范。完善国有产权管理规章制度,印发《关于切实加强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工作的通知》和《XX市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等,进一步明确产权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提高国资监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管理,建立国有股东内幕信息管理制度。研究提出市属企业资产处置审批权限调整方案和市属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办法。严把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审批关,确保转让流程公开透明。全年共审核审批18项产权(或资产)转让,金额合计71253万元。规范产权交易机构交易行为,并对 34家取得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年检。组织实施全市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工作。加强重大资产、疑难项目评估管理。1~10月共核准(或备案)资产评估项目33个,涉及账面净资产20.94亿元,评估后净资产增值21.65亿元,增值率达103.42%。
企业运营监管日益加强。完成2011年财务预算执行、2012年预算编制以及“三报”审核汇编工作。推进企业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构建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健全企业内审工作机制。完成种子公司2011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机场迁建公司财务管理和运营状况审计调查以及轨道交通集团基建财务会计核算问题的专项调查。开展光明码头工程等四个竣工项目的决算审计。开展企业基建项目超概算情况专项检查。制定《XX市属企业支持配合外派监事会依法开展当期监督工作规则(试行)》,确保外派监事会当期监督工作有效开展。
考核分配机制不断完善。完善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机制,印发新一轮《市属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考核办法》。完成2011年度考核和2009-2011年任期考核。印发《关于委托监管企业经营者薪酬考核管理指导意见》,规范公交总公司等11家委托监管企业经营者薪酬考核。修改完善企业工资总额管理等收入分配管理制度。探索研究科技型、竞争性企业中长期激励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执行201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1.85亿元,支出1.56亿元。编制了201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四)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是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和“三思三创”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全面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下发基层组织建设年实施意见。组织系统219个基层党组织实施分类定级工作,晋位升级目标全面实现。会同市委宣传部起草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市属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意见》,并以市委市府两办的名义下发。
二是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联合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规范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兼职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并及时部署开展兼职清理规范工作。起草了《市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有序推动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化建设。会同市委组织部对7家市属企业的54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任期考核。开展部分企业副职公开选拔,调整充实6户企业领导班子。加强教育培训,举办1期企业领导人员综合素质主体班。
三是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加强信访维稳工作,认真查处信访举报件,1~10月共受理各类信访、举报、投诉408件,并妥处407 件。制订《关于妥善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的实施意见》,妥善解决退休老师待遇问题。认真履行出资人安全生产职责,强化指导和督促,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四是反腐倡廉工作继续深化。联合市检察院下发《关于建立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预防国企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制度。起草国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起草了《市属企业非经营性大宗物资(服务)采购管理办法》。深化廉政教育,部署开展“六个一”廉政教育活动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教育,推廉洁文化进企业活动。组织效能监察,重点加强项目招投标监察和“三公”经费监督。<GZ85.coM/p>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市国资委工作总结范文(三)


市国资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国资委的指导监督下,紧紧围绕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战略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大与央企、省企对接合作力度,提高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一年来,市国资委被省国资委评为“全省国资监管工作先进单位”、“统计年报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机关党建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全市平安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我市国资监管工作也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和省国资委的充分肯定,2013年,市国资委先后在全国国资委系统指导监督工作会议和全国地市级国资委主要负责人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并多次在省国资委召开的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全年工作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改革重组,积聚发展后劲,出资企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出资企业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调整结构,加快项目建设,拓展经营市场,严格控制成本费用,企业获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2013年 1-11月份,纳入统计范围的14家出资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27.2%;实现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59.2%;上缴税费 9376万元,同比增长80.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9.1亿元,同比增长49.3%;累计完成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44.9%。一是加快调整重组步伐,发展质量全面提高。加大推进调整重组工作力度,积极推动能源集团与陕煤化集团、鼓楼商场与大商集团、国益公司与东方公司、湖北化纤与中国恒天集团的战略合作,继续做好襄江商场改革脱困工作。襄阳能源集团与陕煤化集团对余家湖港口重组项目顺利落地,推进鼓楼商场与大商集团多次磋商,积极寻找合作的方法和途径。国益公司引进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城市综合体项目,项目注册资金已经到位。湖北化纤与中国恒天集团已就合作事宜达成一致意见。襄江商场改革脱困工作继续推进,职工债权已兑付,安置工作已近尾声。二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出资企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在内调结构、强化管理的同时,市场开拓更加深入。中房襄阳公司、燃气热力公司分别承担了东津新区还建房工程项目、天然气管网铺设工程项目建设。公交总公司全年增开线路5条,延长线路长度144公里,更新车辆200台。水务集团全年完成城市管网建设近30公里,投资总额 2423.64万元。建投公司、国益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投融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筹资规模,全力支持“两改两迁”项目和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强力的支撑作用。三是打造竞争优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各出资企业面对日益激烈地市场竞争形势,变压力为动力,靠创新增活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积极拓展担保市场,2013年新增融资性担保客户136家,新增担保总额8.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亿元,增长 42.31%。燃气热力公司深入开展“增收节支、挖潜增效”, 1-11月收入总额同比增长11.3%。鼓楼商场深入挖掘增长潜力,狠抓经营管理、品牌引进等关键环节,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经营业绩考核目标。中房公司积极拓展市县两级市场,全年开工面积53.18万㎡,同比增长178%;实现经营收入超5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利润0.45亿元,同比增长45%。
二、优化经济布局,促进企业发展,服务央企省企在襄阳发展实现新跨越
作为全市与央企对接合作的综合协调部门,市国资委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着力在深化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共赢局面。2013年全市新增签约央企项目24个,协议投资额544亿元(省企项目3个,协议投资额18.5亿元);新增开工央企项目17个,开工项目总投资额235亿元(省企项目3个,投资额18.5亿元),到位资金57亿元。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明确服务央企、省企合作发展目标任务和责任。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安排,拟定了2013年全市央企、省企合作目标任务和分解意见。2月28日,筹备召开了全市推进与央企、省企合作发展工作会议,下发了2013年全市央企省企合作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对全市推进与央企、省企合作发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二是完善央企、省企合作工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将项目签约、开工目标责任落实到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做好配合服务工作。加强协调督办,市央企合作办负责推进与央企、省企合作发展日常工作的协调,市委督查室、市政府政务督查室负责督办检查,有关职能部门负责配合落实项目具体问题。
三是密集开展各种对接活动。今年以来,市国资委组建工作专班驻京开展对接合作和项目洽谈,在此基础上,每月还请市领导集中开展一次拜访和洽谈活动。
三、夯实监管基础,努力探索创新,国资监管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围绕“做优做强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目标,市国资委牢牢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整合监管资源,国资监管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
一是加强县级国资监管指导监督工作。认真研究分析指导监督工作现状,制发了《2013年县级国资指导监督工作要点》,明确了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制发了《襄阳市国资委领导定点联系县(市) 区国资监管工作制度》,明确联系对象、联系内容、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
二是加强企业董事会建设,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加大董事会制度建设力度,研究制定《襄阳市国资委出资企业外部董事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出资企业外部董事管理工作。制发了《襄阳市国资委在出资企业开展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工作的实施方案》,督促企业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引导企业加强投资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和资金管理,推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是加大出资企业财务监督力度。对10户出资企业2012年度财务决算审计报告进行审核,要求企业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完成了2012年度我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年报和国有资产营运分析报告。加强对快报、季报统计信息的分析和运用,指导企业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四是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工作扎实推进。依据新的《业绩考核办法》,对各企业2012年度业绩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量化计分考核,确定了考核等级,并进行了年度薪酬核算,形成了2012年度业绩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方案。制定了工作路线图,明确了下一步整改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开展了对出资企业负责人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工作,建立了对出资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程序和规范。
五是进一步加强产权市场建设。加大对重点国有产权交易项目监督和服务力度,完善产权交易管理制度和产权交易平台,推动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目前,光谷联交所襄阳公司在拓展交易范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涉讼资产交易占到整个交易量的70%,金融资产进场交易也取得了突破。
四、全面清理市属国企改革遗留问题,推进社会职能移交和解决改革后续工作明显加快
按照“今年从总体上完成破产清算任务,基本完成企业社会职能移交管理”的要求,市国资委进一步明确责任、明确完成时限,改制、破产企业的遗留问题快速得到解决,改革的后续工作迅速推进,社会职能移交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认真研究解决遗留问题。集中全力解决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对改制、破产企业面临的遗留问题进行全面清理,提请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对国企改革的一些共性问题和个案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围绕化解遗留问题,全面推进工作,制定了《市属国企改革工作路线图分解落实方案》,明确了国企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工作措施、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多次召开主任办公会研究把政府专题会议议定事项落到实处,确保尽快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
二是大力推动破产清算工作。市国企办与市中院坚持两个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破产清算中的疑难问题。围绕“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年底前全面结案”的目标,研究和处理了一批影响结案的遗留问题。
三是加快人事和财务档案移交工作。对纳入第一批移交范围的20家企业共7200余份职工人事档案和13家破产企业财务档案进行了清理,市档案局正在安排库房逐步接收。四是做好部分市属破产企业专项审计调查工作。根据市政府安排,经与市中院、审计局沟通确定审计目的和原则,组织对27家破产企业进行审计调查,推进破产清算工作顺利进行。
五、发挥政治优势,强化保障作用,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市国资委紧紧围绕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各项要求,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一是扎实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市国资委将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与国有企业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一并安排部署,将实践教育活动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国资监管工作、加快改革遗留问题的处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确保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有抓手、出实效,营造全市国资系统立足本职争创新业绩的浓厚氛围。
二是加强出资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完成了中房集团、能源集团、鼓商集团和襄棉集团等出资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考核、调整和配备工作,推动了出资企业领导人员的交流使用。对中房等6家企业监事开展了推荐、调整工作。
三是认真落实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三分之一”的要求,分别明确了招商引资、服务基层群众和保持正常运转三个方面的相关领导和机关干部,制发了实施方案。委领导与有关科室分别深入到所联系的企业做好协调服务、督办沟通工作,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了大量打基础、见实效的工作。启动“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专项活动、开展争做“六个表率”活动和“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同时,积极参与“三万”活动和“城乡互联共建”活动,认真做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相关工作。

市国资委工作总结范文(四)


一、深化企业改革,推进调整重组,出资企业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
我们积极履行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服务水平,科学引导企业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使出资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出资企业发展呈现出经济实力增强、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提高、发展势头强劲的良好态势。
出资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2011年,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15家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2亿元,比上年增长46.5%;利税总额 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资产总额279.9亿元,同比增长18%;所有者权益108.6亿元,同比增长9.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 109.5%。中房襄阳公司面对国家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不利形势,大力开展“学习、管理、效益年”活动,2011年实现利润3200万元,比上年增长 120.4%,上缴国家税金7240万元,比上年增长36.7%。鼓楼商场调整卖场布局,优化品牌结构,创新营销模式,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 27%,经营利润同比增加47.25%。
出资企业改革重组步伐进一步加快。水务集团通过市场方式公开招募战略投资者,引入中环保水务重组成立的合资公司已于去年12月20日挂牌,中环保水务给新成立的襄阳中环水务有限公司注资4.08亿元,为全市水务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电力开发公司进行公司制改革,新成立能源集团公司已有效运作,同时,公司积极靠大联强,与三峡集团重组整合已进入操作阶段。旅游发展公司改革重组工作顺利完成,由旅游发展公司与上海星信捷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市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开始运作,为全市旅游事业发展搭建了投融资平台。
出资企业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加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各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优化业务板块结构,在巩固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市场。中房襄阳公司立足中心城区,拓展周边市场,在南漳、枣阳、河口等地投资开发项目,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水务集团积极开拓县(市)供水市场,从央企三峡新能源公司收购了宜城江河供水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促进了我市城市供水一体化进程。市农业产业化投资担保公司创新担保方式,拓展担保业务,2011年新发生担保额5.5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出资企业内部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面对成本、资金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出资企业强化管理,狠抓生产经营关键指标,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切实向管理要效益。公交总公司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企业目标责任考核管理体系,大幅度降低了企业成本,公交行业的三大成本管控指标:人车比、百公里燃料消耗和千公里小修材料费均居全国同行业最低。
出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在节能环保、扩大就业、维护稳定、奉献社会、发展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国有企业的表率作用。公交公司、水务集团、燃气热力等公用企业按照全市经济发展规划要求,落实项目资金,承担了城市供水、公共交通、电力、公用事业、城市基础设施等一大批建设项目,为建设“四个襄阳”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建投公司、国益公司、担保公司等投融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筹资规模,全力支持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强力的支撑作用。
二、全面贯彻落实《条例》精神,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国资监管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
2011年5月26日省人大审议通过的《湖北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是第一部国资监管地方性法规,对于深化全省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条例》颁布后,我们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精神,依法履行职责,规范监管行为,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国资监管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2011年,我们根据《条例》的主要精神,围绕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出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内控体系建设、法律风险防范、经济增加值考核、监事会监督、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等方面,出台了17个规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资产的运行机制。
产权基础管理工作不断规范。不断加强资产评估、产权转让等关键环节的监管,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与武汉光谷联交所联合组建了武汉光谷所襄阳公司,着力打造现代化区域产权交易平台。关工委工作总结出资企业财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完善了预算管理、统计评价工作体系,加强了出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扎实开展财务决算、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及动态监测等工作,加强对统计信息的分析和运用,指导企业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工作扎实推进。顺利完成了8户企业2010年业绩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业绩考核办法,将出资企业经济增加值总额和资本回报率纳入考核范围,逐步实现双模考核,对已连续三年纳入考核范围的企业,启动了任期考核。同时,稳步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股权激励办法,建立了短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有效开展。继续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对中房、水务、公交、鼓楼等四户试点企业进行集中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逐步进行规范。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实行关口前移,完善工作程序,落实防范措施,规避和降低法律风险。科学安排部署“六五”普法工作,制定出台了《襄阳市国资系统普法依法治理第六个五年规划》,对今后五年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提出明确具体要求,为做好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监事会监督机制逐步健全。国有企业监事会自2010年底组建以来,顺利完成了搭建机构、落实人员、出台制度、外派内设“四个到位”。目前,首批 6户国有独资公司(企业)监事会派驻工作已经完成,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着力解决企业一些长期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深化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与央企对接合作工作实现新跨越
加强与中央企业对接合作是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全市与央企对接合作的综合协调部门,我们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全市与央企合作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建立完善了对接工作协调服务机制。央企合作办成立后,我们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积极与国务院国资委、省央企合作办公室和部分中央企业总部加强联系沟通,建立了固定的工作联系机制。为搞好协调服务,我们建立了信息沟通、协调督办、考评奖惩等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全市对接合作工作动态,并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了各大央企的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方向、投资规模和投资重点,为全市推进与央企对接合作提供信息服务。
二是周密策划各种推介活动。2011年3月,市主要领导在北京举办的“湖北-中央企业共谋发展论坛”上作重点推介发言,介绍了襄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投资环境。多次随市领导赴京拜访央企总部,广泛宣传襄阳,密集开展与中央企业的对接活动。有针对性地邀请部分中央企业来襄阳考察、洽谈,增进了解,建立合作基础。
三是成功举办了“襄阳市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洽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9月18日至19日,省委、省政府在武汉举办“湖北省与中央企业深化合作会议暨项目签约仪式”,根据任务分工,我们认真做好省政府指定的11家央企总部接待任务,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对接,并组织我市7个项目在全省会议上签约,协议投资总额达419亿元。9月20日,我们成功举办了“襄阳市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洽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邀请了53家央企的150多名高管与会,8家央企还在会上与襄阳签订了8个项目的合作协议,协议投资总额达277亿元。
四是加大已签约项目的协调督办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多次召开督办协调会,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建立“项目服务秘书制”,认真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全力促进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一年来,在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与央企合作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全市新增与央企合作项目36个,协议投资总额达1192.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55亿元,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吸引央企投资1000亿元的目标任务。
四、加快社会职能移交进程,妥善解决改革遗留问题,改制破产企业后续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1年是处理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23家破产企业全部实现终结,社会职能移交超额完成任务,水电改造基本完成计划任务,处理了一大批遗留问题,信访维稳工作成效也较为明显。
社会职能移交进程不断加快。2011年,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协调督办,全年共完成11000多户改制破产企业职工家庭水电户表改造任务。同时,加快社会职能移交工作进程,将178户企业的280个职工住宅区移交给城区政府管理。
改革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加快破产结案工作进度,解决破产企业遗留问题。2011年,已进入破产程序的23家企业全部结案。采取上门追收、发函催收、依法清收等措施,收回土地收储款和资产拍卖(出让)款等2134万元。通过国企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每月办公例会、部门联席会等形式,妥善解决了改革中的疑难问题。
信访稳定工作不断加强。我们实行分块分片责任制,对不稳定因素和信访突出问题进行排查、化解,认真做好上访群众的政策宣传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减少了非正常进京赴省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
五、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国有企业党建取得新进展
我们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推动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抓紧抓好,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我们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和途径,组织开展了出资企业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报告会、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会和文艺汇演,激发调动了国资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创先争优热潮。
企业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组织企业深入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通过考察调整不断改善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断增强。引导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提高一线员工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职工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和省、市纪委全会精神,组织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小金库”、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活动,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保证。
六、加强指导监督,落实监管职责,县级国资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们按照《湖北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协调各县(市、区)政府按加强县级国资监管机构的构建,推动各县(市、区)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落实国资监管机构“管人、管事、管资产”三项职责,使权利、义务和责任统一起来。
指导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制定了《襄阳市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实施办法》,召开了全市国资委系统指导监督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县(市)区国资监管工作经验,确定了指导监管工作原则,明确了指导监督工作机制和主要工作事项,规范了指导监督的方式和途径。组织各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负责同志赴浙江义乌、XX市XX区、大冶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县级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先进经验,助推我市国资监管上新水平。
县级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得到落实。XX市国资局按照“所有权移交、经营权统一、收益权兼顾”的原则,将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到国资部门统一管理和运营,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XX县国资局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财务监督,向县属国有、国有控股及参股企业派驻董事、监事和股东代表,积极履行出资人职责。
县级国资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XX县国资局健全组织机构,搭建“支持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确保国有产权进场交易”三大平台,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其经验被省国资委在全省推广。XX市国资局按照“三统一、三结合”的原则,逐步理顺出资企业监管关系,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重大事项管理,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宜城、襄州、襄城、樊城等地国资监管机构根据当地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企业国有资产统一纳入监管范围,规范监管行为,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市国资委工作总结范文(五)


2011年,张家口市国资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下,紧紧围绕“提速、增效、进位”的总要求,在没有出资人企业的下,顺应性质的转变(从政府特设部门转变为政府组成部门),以部门机构改革、职责重新调整为契机,大胆推进思维创新、创新,及时调整工作思,提出了推进“五化”化解难题的总体思路,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创新思维 深化改革
一段时间以来,上对国资委的工作职责存在着模糊的,在国资委的内部,有部分干部职工认为,企业都上划下放了,国资委是“监管无对象,发展没平台”,工作无从下手,认为没事可干。我们抓住年初机构改革的契机,开展国资委的职责是什么?围绕职责应该做什么的大,大家认识到国资委是国有资产监督部门,只要国有企业存在,国资委的职责就在,并且重大。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无论是南方灾,还是汶川地震,无论是抗洪抢险,还是金融危机的袭来,国有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为党和政府争了光,为人民群众财产的做出了积极贡献。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仅不会消失,而且还要进一步增强活力、控制力、做大做强。所以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能只会加强,不会消弱。目前,我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的企业暂时没有了,不能代表监管没有了对象,不能代表工作没有了。我们从理论上对监管的分类提出新的观点,现阶段国有资产监管分三个不同的类型:
一是控制型监管。即政府赋予国资委出资人的职责,国资委承担国有企业的股东角色,对企业的监管行使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权力。
二是参与型监管。国资委和其他部门或其他股东共同监管企业,国资委主要履行资产管理的职责,对重大事项进行监控。
三是指导型监管。一般指上级国资委对下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的管理,更多的是政策上的引导和上的指导。
张家口市国资委目前仅仅是第一种监管类型缺失,而不是工作对象的消亡,后两种监管的工作量更大,难度也更大。工作的目标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管的定位搞准了,我们又适时提出:“事在人为;思路决定出路;找米下锅,主动工作;只有主动工作,才能赢得工作主动”,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观念统一认识,为开展工作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我们把深化国企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上,我们先后两次组织国企改革回头看,对18个县区的国企改革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和督导,起草了《加强改制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明确提有企业要把做大、做强作为自己的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改变过去国企改革就是关门走人,就是变民营的片面思想,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和现状,采取更加贴合实际,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职工稳定,有利于社会和谐,提出了不同的国企改革,把企业资产整为改革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国有资本证券化。对1994年以来,关闭破产的282户国有企业跟踪回访,对破产核销的108亿元债务进行逐笔梳理、,努力激活沉睡资本,借助国有资本运营这一躯壳,积极打造国企改革发展的新平台,不断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夯实基础 强化监管
上半年,我们把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对全市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数量、规模、分布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并把这项工作和推进国资监管全覆盖,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管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印发了《关于对全市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进行摸底调查的通知》,要求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县区大力支持,各企业要按时上报。
二是委领导带队,深入到重点县区、企业现场督导,完成任务。
三是到市统计局、市工商局等有关部门进行核对,增强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目前已初步掌握了全市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截止2011年底,全市国有企业户数为224户,企业资产总额2542961万元,国有资产净值1198819万元,实现净利润20481万元,年末在岗职工21996人。其中市属60户,占总户数的26.8%,资产总额2194747万元,占86.3%,国有资产净值1162970万元,占总净值的97%,利润总额29231万元,年末在岗职工10207人。县区属164户,占总户数的73.2%,资产总额348214万元,占全市13.7%,国有资产净值35849万元,占全市国有资产净值的3%,利润总额-8390万元,年末在岗职工11789人。通过这次初步摸底,新增国有企业33户,增加资产总量1970518万元,是原统计资产总额(572443万元)的3.44倍,增加国有资产净值1095133万元,是原国有资产净值(103686万元)的10.56倍。
从企业产权登记和年检工作看,上半年共办理占有登记企业9户,新增国有资本1.36亿元,变动登记企业9户,国有资本增加1180万元,登记注销企业3户,国有资本减少6987万元。共年检企业54户,年检国有资本总额88亿元。 从这次调查摸底来看,全市的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还很不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存在一些隐患和漏洞,我们所统计的国企数量,和市工商局注册的国企数量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既有部门和县区漏报的问题,也有该注销的没有注销的问题,甚至有的国有企业没有主管部门,游离于监管之外,存在着“有利大家管,有责没人管”的现象。加强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强化国资监管,推动国资监管的全覆盖迫在眉睫。近日,我们正在起草《关于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的规定》,该规定拟在国有资产原有的管理基础上,突出国资委的国有资产监管职能,突出国资委的基础管理作用,为市委、市政府宏观掌握国有资产的变动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融入企业 优化服务
围绕国资委的监管工作职能,我们提出监管就是服务的思想。一方面,拓宽了监管的外延,我们不仅要为基层企业、市属企业服务,同时也要为中省属驻张国有企业服务,“服务一上,天地广”;另一方面,提升了监管的内涵,监管就要把发展壮大作为目标,优化服务就是要让企业发展壮大,优化服务就要提升能力,提升标准,提升效率,优化服务首先要融入企业,了解他们的困难、他们的疾苦、他们的喜怒哀乐,企业排忧解难,与他们悲喜共鸣。上半年我们深入宣化工程、宣钢、盛华化工、张矿集团、篮鲸企业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动担当企业的综合协调处、保障处、群众工作处,帮助张家口市下园晨光集团、宣化化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破产改制,帮助企业积极跑办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努力争取省国资委的支持,将宣化防腐钢管总厂申报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企业。今年,我们还担负了5户省属企业棚户区改造的督导任务,得知工矿棚户区可以获得国家补助资金的,上报的要求复杂,时间非常紧迫,我们连夜安排搜集汇总有关政策规定,在天亮之前给下花园、宣化、蔚县的企业传真过去。我们耐心细致的做好职工群众的信访稳定工作,接待高新区中贸发公司破产上访;化解中地装探矿机械职工上访;石油机械厂的上访也在国资委的运作下趋于平稳,“把困难留给国资委”,已经成了我们对企业的,继而也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唱响服务歌,为我们提高国有企业的凝聚力、力提供了有效法宝。即使是已经改制的企业,也愿意和国资委诉说企业发展的历程和艰辛,宣化已经改制和仍未改制的十多家企业,他们自发组织,每月邀请国资委参加,相聚在一起,谈工作、展望未来;忆过去,共叙,为国资委的服务提供了平台,为国资委的工作赢得了掌声。
四、争创一流 细化工作
老子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国资委在工作当中把争创一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平凡中找非凡,从日常工作中见真功夫。为了保证中央提出的“”、省委提出的“深化干部建设”、市委提出的“三提升”活动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正真使国资委通过“三项活动”的开展,实现干部思想理念的转变、素质能力的提高、工作作风的转变,重塑国资委新形象。我们把三项活动开展看做是机遇的来临,扎实做好每一步骤、每一个环节。成立了三项活动领导小组和,抽调22名干部组成了5个工作组,具体负责三项活动开展的日常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制度的,推进型组织建设的开展。星期一上午班子成员碰头会、党委中心组学习,星期四下午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当成是自觉行动。邀请市委的教授做了《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科学发展能力》的专题讲座,组织收看了中纪委编发的警示教育专题片。“七一”前夕,开展了“一先双优”评比表彰,表彰了基层党组织4个,先进党支部4个,*员1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2名。组织系统内党员干部到革命圣地西柏坡进行国主义教育,重温誓词,收到了良好效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精细化管理,追求细节卓越,是丰富国资委工作内涵,提升国资委形象的重要手段。
五、对接京津 亮化国资
今年以来,市国资委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将国资委的重点工作纳入全市项目建设之中,依托国资委的“”效应,积极对接津京、招商引资,推进张家口资源整合、产业升级,把引进央企落户张家口,作为谋划工作的创新点,展示风采的闪光点,精心组织,周密运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突出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重点抓了张家口市人民政府与中铁资源集团战略合作项目,在市领导的直接谈判和指导下,终于促成了该项目正式签约。国资委及时将领导的意图变成可操作的项目建设“图”,涉及的5个分项目都在正常进展,股权重组项目双方正在相互打压、寻求价格平衡点的关键阶段;资源风险勘探项目已实地到康宝和张北进行了踏探;金属冶炼项目已完成了项目建议书框架起草;基地项目已和开发商进行了土地和土地利用情况调研;物流基地项目的关键环节,铁路局的许可已经获得,同时北京路局也将参与该项目的建设,这将对该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和北京金隅集团的合作项目有效开展,6月 12日,国资委主任带队,项目工作组一行7人,赶赴北京和金隅集团副总经理刘文彦先生,及相关部门的部长进行了对接洽谈,战略合作框架双方已经认可,和盛华的尾砂生产泥项目,蔚县的水泥技改投资项目也具备了签约条件,只待我市领导和金隅集团的老总敲定时间,举行签约仪式,项目建设进入实质性操作。
目前,北京金隅集团已在我市投资8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2亿人民币,和张家口的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未来的合作共赢、发展空间非常广阔。二是牵手北京国资委,搭建京张企业发展桥梁纽带。国资委积极参加5.18经贸洽谈会,在会前通过领导推荐、同乡引荐、,和北京市国资委建立联系、沟通感情,北京市国资委的领导高度重视,专门下发文件,要求下属的监管企业,站在京张心连心的战略高度,选派公司的高管参加张家口市举办的项目推介会,北京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排位前十名的企业悉数到会,突出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骨干作用,展示了国资委的靓丽风采,为5.19张家口市投资说明暨项目发布会的召开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半年,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许多工作才刚刚起步,后续的任务更加艰巨,面临的问题也更加棘手和复杂。主要问题,一是机构改革人事安排问题,国资委从76个编制缩减到22个,人员如何分流,如何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二是如何处理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和其他部门管理企业的矛盾。
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是继续做好对接津京工作,把中铁资源、金隅集团的合作项目落地生根。
二是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实现机构改革的平稳过渡。
三是继续做好国资监管的基础管理,下半年完成《规定》的起草、征求意见、发布执行工作。
四是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联系央企和省企,推动县区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国资委精神文明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