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我们在某些事情中得到了一些感悟了很多,总结那一段时间的经过是非常重要的。总结就是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简单阐述,写好的总结范文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划规划:××乡扶贫开发规划工作总结,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乡扶贫开发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乡位于南墨玉县6公里,北于和田16公里,总面积56948亩,耕地面积50948亩,人均1.5亩,粮食面积57829亩,其中小麦22000亩(两季田),玉米13829亩,(套种)水稻22000亩,因我村地处农区腹地,无宜垦宜牧荒地,周围缺少发展空间,现有土地高低不平,成形的条田少,耕地盐碱化,土质差,土层薄,风沙危害严重,日照时间长,全年无霜期达220天,干旱缺水,年降水量36mm,蒸发量高达2600mm ,自然环境恶劣。
(二)人口状况
全乡有33个村民小组,共8211户33171人,小学16座,中学4座,在校学生7660人,劳动力12839人,其中妇女劳动力16100人,有4802户共16807人为贫困人口,其中特困户人口962户3154人,低收入人口736户3210人,社会救济户362户505人。80%的成人以上人口属文盲、半文盲,全乡有清真寺113座,宗教人士124名,95%以上的村民信仰伊斯兰教,宗教气氛浓厚,是影响稳定的敏感因素,也是阻碍人民思想进步,干扰政令畅通的危险因素。
(三)社会经济状况
全乡主要从事以水稻、棉花、小麦、玉米为主的种植业。2000年,全乡种植水稻22000亩,小麦22000亩,棉花12660亩,复播玉米13829亩,粮食总产22030吨,棉花总产1300吨,蚕茧产量62吨,2000年牲畜年存栏量836524头(只),人均收入746元,种有少量经济作物,如:苜蓿、玫瑰花、小茴香等,特别在水稻种植上,品种老化,产量低,种植技术落后,规模和特色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该乡农民有季节性外出打工和从事贩卖业的经济传统。其中年外出人口达2500人次,分布全国各地,主要从事干果、麻糖、毛皮等贩运业等行业的农民较少,在织毯、裁缝、木匠等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农户也很少。农民增收渠道狭窄。
二、规划目标
(一)总目标
2002—2004年,三年时间解决全乡736户贫困3210人的温饱问题,并增加收入,同时使低收入户人均收入年均递增150元以上。2004年全乡人均收入达1200元以上,2010年全乡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年度解决温饱计划,2002年解决100户442人。2003年解决400户2100人,2004年解决剩下的236户668人的温饱问题。
用三年时间,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乡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对于符合我乡实际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其规模。在集体积累方面每村三年后达到6万元以上。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抓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科技普活动,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农民的生产、2003年实现通桥(180公里)完成防渗改造,完善渠、闸配套,2010年公路通
(84公里),2005年前全乡主干渠(130公里),完成防渗改造,使其渠、闸配套设施更加完善,2010年前使全乡的水的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全乡实现“六通”“三有”“两增加”。“六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三有”即有卫生室、有学校、有科技文化室。“两增加”即:产量增加、人均收入增加。2003年全面电网改造,2005年低村村通公路,
2、建立健全各类服务体系,更好地向广大群众开展“五服务”一是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科技服务体系,广泛开展技术推广、示范。尽快把现成的,成熟的科学技术传授给农民,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服务体系。2003年本乡里购置电脑,上网发送本乡农产品、信息、下载、分析、预测、预备、发送市场信息。三是建立健全销售服务体系,乡里成立农产品销售办公室。专门跑市场,找信息开拓销路找订单。四是大力加强卫生医疗养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明显改善广大群众卫生医疗条件。
3、各种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到2003年上半年完成由种粮为主的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林果业、手工业等方向逐步转变,争取把产业结构调优、调活、调强,在家庭经营结构上,加大力度,对“五个一”的工程的实施,扶持种植、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种植业:稳定粮食面积57829亩,逐年提高单产,到2010年普遍实现吨粮田,粮食总产量达22034万吨,人均占粮食840公斤上以。确保粮食经济作物2万亩以上,受水的限制,棉花控制在5千亩左右,以市场定向为主,由农民自主决定,棉花种植要在高密度、高产量上下功夫。2005年,本部棉田实现百公斤皮棉。2005年发展温室大棚250亩,2010年,发展到500亩左右。为和田墨于150万人口提供保鲜蔬菜。特别在水稻种植上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做强、做大,引进先进品种和技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优化,为农民的增收开拓新的思路和方式。
(2)畜牧养殖业:乡党委把畜牧养殖业当作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将畜牧养殖业做大、做强,树立近期靠畜牧业发展,远期靠林果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快畜牧品种改良,以大畜和商品畜为主攻方向,到2005年全村牲畜存栏达到100万头(只)增加牲畜年出栏率,商品畜20万头(只),力争人均拥有牲畜4头(只)(其中:大畜1头,小畜3只)到2010年牲畜存栏达到150万头(只)商品畜25万头(只),人均6头(只)以上,大畜和适龄母畜分别占总数的35%和55%,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3)林果业:走优质、高效、新特产品的发展路子,以葡萄、核桃、杏子、无花果、玫瑰花、石榴等宜于加工,运输的干果为主。到2005年全乡要达到1万亩石榴,1万亩核桃、1万亩玫瑰花,1亩万葡萄的规模。人均达到1.5亩,林果人均占有90棵以上,林果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3/1以上。坚持立体种植模式,坚持以市场主导向,完成对现有果树的嫁接、品种改良,坚持一村一品的原则,扩大规模和效益。
(4)手工业:把手工业按因户而异灵活操作的原则当作农民增收的新产业来抓,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加大投入,鼓励有能力、有技术的农民专门从事自己的优势手工业。由乡加强服务和引导,在农户原有的基础条件上,发展传统民族手工业,有地毯、苇编、裁缝、瓦工、木匠等,使手工业的收益占人均收入的18%左右,人均收入的比例每年按3%的速度增加。
(5)商业、服务业:把商业和服务业搞强、搞活、由乡政府为商业户和服务户提供市场信息、跑路子,鼓励他们把生意做大、做强,带动的人从事商业、服务业(如开饭馆、跑运输、小商贩等),走出去挣钱,抓好典型,发挥他们的导向作用,努力使商业、服务业成为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抓好劳务输出,每年保证最少30人外出打工,年打工收入4.5万元左右,增加农户非农户收入的比例。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县规划管理局扶贫工作总结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县规划管理局2017年扶贫工作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县规划管理局2017年总结
xx县规划管理局为贯彻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关于“万民干部包到户 直通群众促”扶贫工作要求,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规划管理局对对口村—杨疃镇张圩村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活动。现将我局2017年帮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扶贫工作进展情况
1、思想上高度重视帮扶工作
扶贫攻坚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小康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xx县规划管理局把帮扶杨疃镇张圩村和贫困群众脱贫与发展作为己任,牢固树立脚踏实地、扶贫攻坚的思想,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做到帮扶对象不脱贫、帮扶人员不脱钩。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4月初,县委县政府安排了xx县规划管理局帮扶工作任务,根据上级任务安排,成立规划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2017年规划局帮扶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把扶贫工作作为局2017年的重要工作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按时报送计划、总结和帮扶信息;开展实地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3、有效跟进帮扶工作,及时调整帮扶计划
规划局扶贫领导小组根据杨疃镇张圩村的具体情况,与结对帮扶张圩村村委共谋发展路,共商致富良策,张言方局长根据在农村多年的工作经验,建议张圩村理清自身发展优势,谋划发展思路,放大自身资源集聚效应,合理利用地理条件,整理拓宽张圩街道、清理垃圾、治理环境,发展特色种植、精品养殖、发展光伏发电等致富项目;同时,规划局提出将在乡村规划、产业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等方面帮助张圩村发展经济,早日走上致富路。
为了做好扶贫工作,我局扩大宣传力度,充分动员有能力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帮扶到户,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推进扶贫解困工作。
4、确定因病因残帮扶重点,保证精准扶贫落实到位
规划局在杨疃镇张圩村帮扶8户中,因病致贫的有张昌连、吴井秀、黄小孟、唐洪彬、张昌英和张勇等6户。张昌连的女儿张雨晴患有脑质瘤;吴井秀患有长期慢性病,无劳动能力;黄小孟的母亲崔兴侠现年69岁,常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唐洪彬已年过七旬,自己独居,患有常年慢性病;张昌英患有心脏病,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无劳动能力;张勇患有心脏病,并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残致贫的有3户,吴井秀的孙子黄韦小学毕业,智力有障碍,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动;黄正芹肢体残疾4级,无劳动能力;黄小孟,文盲,语言残疾2级,并且听力也有障碍。可见,因病因残是帮扶户致贫的主要原因。
二、扶贫工作成果显著
为做好扶贫工作,保证精准扶贫落实到位,我局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动员有能力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帮扶到户,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有效推进扶贫解困工作。
(一)加强宣传力度,开展爱心帮扶
5月8日,县规划局局长张言方带领局“精准扶贫”全体人员,走进杨疃镇张圩村,为帮扶户张贴“脱贫攻坚连心帮扶卡”,与帮扶户讨论研究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5月25日,规划局张言方局长率局志愿服务队深入帮扶户,开展志愿帮扶送温暖活动。服务队精心准备,为有学生的家庭送去了桌椅、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为疾患家庭送去了牛奶、面包等营养品,并为每户送去了200元慰问金。每到一户,志愿者立刻开展“四个一”帮扶活动。
12月5日,张言方局长再次带领局扶贫人员深入杨疃镇张圩村,走访慰问贫困户,为他们送上了价值约2000元的米、面、油、奶等慰问品,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二)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深入开展各项扶贫活动
为保证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县规划局帮扶人员多次深入杨疃镇张圩村帮扶户家中走访,实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严格按照“七查法”进行查找问题,耐心地与帮扶户沟通扶贫计划及脱贫方案,落实帮扶措施,精准扶贫,认真填写“xx县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问题转交办理单”,并及时提交给驻村工作队。
县规划局根据“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有效结合村两委干部,通过帮扶干部与村两委干部的积极努力,对村贫困户认真入户核查基础信息,填写有关扶贫表格。通过与帮扶户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帮扶户近期身体情况、生活状况、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及近期需求,及时调整帮扶计划,实施精准帮扶。通过种植、养殖项目、外出务工等措施,对已脱贫户继续跟进,对预脱贫户实施项目计划跟踪落实,保证稳定脱贫。
同时,县规划局帮扶干部在张言方局长的带领下,多次深入张圩村,积极开展“七个不落一个不少”大排查和“四个一”志愿帮扶活动,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真贫。”
(三)科学做好张圩整体规划,联手爱心企业助力扶贫
为科学推进张圩村扶贫工作,5月25日,县规划局与杨疃镇张圩村规划扶贫对接会在张圩村部召开,规划局委托xx省华汇集团设计有限公司为张圩村做整体规划。结合村情村况,把科学规划、智慧规划融进村整体规划设计中,逐步稳步、有计划地把规划蓝图变为现实,打造一个靓丽的新张圩。
张圩村多条道路损坏严重,导致多名贫困户出行困难,对实现脱贫造成实际困难。县规划局联合爱心企业——xx县迎宾小镇、xx县中楠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张圩村基层设施建设添砖加瓦,助力张圩村早日实现脱贫。
经过多次的现场察看道路情况,确认周围环境,核算工程量、用料量,xx县迎宾小镇为张圩村爱心捐款5万元。在两家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为张圩村铺设完成张圩路、黄庄路、唐店路三条渣石路。其中,张圩路长80米,宽3米,黄庄路长165米,宽3.5米,唐店路长200米、宽3.5米,3条道路的完工通行,使全村将有近40户、200多人受益,进一步提升了张圩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11月23日,xx省华汇集团设计有限公司主持召开张圩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汇报会,会上华汇集团对规划方案作了专业汇报,张言方局长对设计方案的意义和作用作了详细生动的解读,杨疃镇领导、张圩村党员干部及村民贫困户代表对设计方案都非常满意,更进一步的坚定了张圩村能够早日实现脱贫的信心。
三、了解帮扶实际困难,有效解决帮扶实际问题
规划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帮扶目标任务,及时掌握民情、了解民意,积极深入帮扶户,了解帮扶工作实际困难,并提出切实可行措施,
在经过一系列的走访后,对帮扶实际存在问题统计如下:
1、贫困户增收难,生产无发展后劲,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贫困户发展产业无资金;
2、帮扶部门在帮扶的力度上和人、财、物的投入要加大;
3、加强精神扶贫力度,精神先富足,思想上先脱贫。
针对以上问题,规划局切实制定有效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困难。
1、对于因病因残致贫的帮扶户,帮扶人员首先在思想予以帮扶,开展“讲故事、疏心结、讲卫生、促健康”活动,做到“送一句问候、讲一篇故事、扫一个房间、聊一会家常”,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调整帮扶措施。大病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小额贷款、产业扶贫等多种帮扶措施综合运用,彻底地帮助他们脱贫。
2、加大对贫困家庭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扶贫领导小组积极开展爱心帮扶活动,制定捐钱捐物计划,开展“牵手贫困家庭贫困孩子的活动”,使其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同时,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3、对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少资金的帮扶户。多数帮扶户都存在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无脱贫信心,缺少致富激情,如:帮扶户张昌英的儿子王风波、帮扶户位士亮等。对于他们首先要做好精神扶贫,然后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小额贷款扶持,鼓励他们进城务工,找到适合自身的致富方式,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规划局将充分发挥我局职能优势,帮助张圩村制定总体规划,为帮扶户提供物资支持、技术保障,全力以赴提高帮扶户致富能力,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县规划管理局2017年扶贫工作总结》是篇好范文参考,主要描述帮扶、扶贫、工作、规划局、脱贫、规划、精准、发展,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扶贫办扶贫开发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扶贫办扶贫开发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计划,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及省、市扶贫办大力支持下,××区扶贫开发工作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按照“xxx”扶贫开发规划的目标任务要求,以*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各类扶贫项目资金。紧紧围绕区委二届二次党代会和区二届二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贫困农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农民增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为切入点,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重,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项扶贫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争取各类扶贫资金169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97万元,信贷扶贫资金1200万元。现将半年来的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重点扶持村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XX年上级下达19个重点扶持村,每个村上级补助15万元,合计投资285万元,现已按计划完成了7个乡(镇)19个自然村全部建设任务,覆盖844户3950人,目前完成区级验收任务。主要建设项目是:坡改梯300亩,中低产田地改造142亩,沟渠3件1.474公里,改善灌溉面积445亩,人畜饮水7件管长19.6km、水池8个4060平方米,解决人畜饮水1445人1275头,村间道路17条29.77公里,产业开发2066亩,发展大性畜8头,沼气池建设67口,进行科技培训67期5790人/次,文化活动室1个55平方米,其它项目39件。累计完成投资853.08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285万元;投工投劳448.08万元;其它扶贫资金120万元。
2、年内脱贫目标
通过XX年19个重点扶持村项目建设,狠抓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我区19个自然村837户3869人贫困人口。其中:345户1609人稳定解决温饱,492户2260人巩固了温饱。
3、配合做好易地移民开发区的林改工作
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我办在职责范围内积极配合区林改办做好易地移民开发区的林改工作。
4、小额信贷扶贫任务
认真组织开展我区XX年度扶贫贷款贴息到户工作,XX年分配我区扶贫贴息贷款为1000万元,贷款贴息按年利率贴息5%,合计金额为50万元,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有关部门的及金融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圆满的完成了XX年度××区扶贫贷款贴息兑现工作,项目覆盖43个村委会173个村民小组1206户5187人。主要实施情况是:倚象镇300万元、六顺乡300万元、云仙乡200万元、××港镇100万元、龙潭乡100万元。用于种植业917户,贷款金额648.6万元;养殖业243户贷款金额259.4万元;其它46户,贷款金额为92万元。由于信贷资金的及时发放,为贫困群众解决想发展没资金的难题,深受贫困群众的喜爱。XX年度第一、二批共下达我区小额信贷扶贫任务1200万元,贴息资金60万元。计划已下达各乡镇组织实施,现已完成小额信贷扶贫发放到户工作。
5、积极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抽调2位领导参加箐门口水库移民搬迁工作;1位领导参加糯扎渡水库移民搬迁工作。积极参与区人大组织的对库区移民情况的调研工作,同时对大中河片区易地移民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参与倚象镇营盘山茨竹林安置点的小额信贷续贷工作,目前,46户农户已办理续贷手续39户。我办根据大中河片区易地移民的专题调研,形成文件上报区政府,得到区政府批复大中河片区土地租金34.1万元,已拨付相关乡(镇)兑现土地租金。
6、配合相关部门,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挂钩扶贫进行量化考评。为加大××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扶贫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开展挂钩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贫困问题,缩小发展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行动。同时,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根据区委、区政府办公室思办发XX8号文件要求,结合××区非重点贫困县(区)实际,认真做好××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扶贫统计汇总工作,XX年度××区挂钩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主要情况是:(1)全区各挂钩单位高度重视定点挂钩扶贫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动真情、扶真贫、献爱心,结合本单位实际,因地制宜,真抓实干,认真组织职工捐款、捐物,深入贫困农户家中,慰问困难群众,听取扶贫点的情况汇报,帮助制定扶贫计划,做到扶贫出实招,帮扶见成效。(2)XX年度,全区共收集汇总80个挂钩扶贫单位,有319人到7个乡镇挂钩村蹲点。其中:科级以上干部158人,科级以下干部161人。共有889名干部分别下到乡镇、村、社开展调研、考察、慰问和送温暖活动,全年各部门共投入资金214.23万元,其中:现金137.78万元,物资折合人民币76.45万元;各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为贫困地区引进资金185万元,实施项目31个,引进技术2项,举办培训班193期,培训人数8826人,转移贫困劳动力1573人,帮助修建校舍3所,资助贫困学生336人,有333人干部对口帮扶贫困人口1248人,帮扶解决资金104.1万元。在定点扶贫工作中,各挂钩扶贫单位千方百计为扶贫点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通过挂钩扶贫,宣传了党的惠农政策,让贫困山区老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7、认真履行思政办发XX119号文件规定的实施教育法律法规职责,XX年扶持、帮助家庭特别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经费共计XX元。
8、积极开展XX年度扶持重点村规划编制工作
XX年市级下达我区第一批重点扶持村建设计划6个,现已完成90,第二批重点扶持村建设计划16个,经调查摸底,我办按乡(镇)编制的实施计划整理上报了市扶贫办,已通过市级评审,项目已批复,已下发通知到各乡(镇),XX年7月全面启动实施。预计XX年7月底完成;已编制上报了龙潭乡凉水箐40户200人区内易地扶贫安置项目《可研报告》及《实施方案》,项目已启动实施,预计XX年6月底前完成;上报市级扶贫项目村组道路硬化项目3150米,市级政府补助7万元,项目已全面完成。XX年度,积极争取企业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并组织2家企业编制了项目可研报告,推荐扶贫贴息贷款1330万元,现已通过市级扶贫、财政两个部门的认定,项目已得到批复。
二、共同工作目标
按照考核内容和要求,积极组织学习和认真贯彻落实,并制定具体措施方案。能较好完成上级交办各项任务,坚持各项制度,积极为挂钩扶贫村办实事,完成了3个村组垃圾池建设,建好了气象显示系统。共投入帮扶资金2.4万元,有6名科级以上干部到挂钩村调研,全年无上访事件发生。党建目标能较好执行,并积极争创群众满意机关部门,能坚持廉政有关制度和规定,无违法违纪行为。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积极参与牵头单位深入挂钩联系的老街社区开展禁毒防艾工作,深入到挂钩联系社区帮教活动3次,了解禁毒工作情况,存在的困难,查看禁毒工作台账等方面工作,帮助老街社区筹集工作经费1000元。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均能较好落实。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我区虽不属贫困县(区),但边远山区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而上级给我区的扶贫开发项目数量少,远远满足不了贫困乡(镇)、村(社)的需求,制约着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2、项目建设资金补助低。现在实施的整村推进扶持自然村无偿资金投入少,而我区财政资金困难,没有更多的资金配套,给项目安排带来一定的困难,许多与贫困群众脱贫有关的项目不能全部进行扶持,若要面面具到,只会出现投入分散,造成规划与实施脱节,达不到项目扶贫的效果。
3、我区接收的跨州(市)易地移民,现已实行属地化管理,由于规划超前,建村在后,未纳入“xxx”整村推进规划,享受不到整村推进扶持自然村项目扶持。新建村产业单一,收入低,脱贫难度大。在对接收的怒江州、照通市6个县3919户15689贫困人口进行摸底调查,仍有112个自然村在省级贫困村标准以下。
四、XX年工作计划
1、组织实施好XX年22个重点扶持村项目及总结验收工作。并制定项目后续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各乡(镇)完善管理。继续抓好200人区内易地扶贫项目及1200万元的小额信贷贴息到户工作。
2、认真做好XX年重点扶持村项目、革命老区建设项目及扶贫信贷项目的前期申报工作。
3、按上级政府的要求,积极编制好“xx”扶贫开发规划。
4、积极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区扶贫办
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及计划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总结及计划,供大家阅读参考。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市委二届六次全会、市人大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完善思路,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对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努力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综合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XX年,预计全市各类扶贫投入达33219.5万元,比上年增加6687万元,增24。其中:各级财政扶贫资金6974万元(中央、省6016万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560万元,区县财政扶贫资金398万元);扶贫贴息贷款19500万元(信贷扶贫贴息贷款1050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9000万元);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1623万元;各级挂钩单位直接投入资金、捐款捐物折资共859万元,帮助贫困地区协调引进项目10个,投资3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20万个工日,折资3600万元。扶贫项目覆盖1396个贫困自然村,6.7万户28万人,预计减少5万贫困人口。
一、把握重点,抢抓机遇,XX年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认真开展“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增强贫困村发展后劲
全年实施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243个村,总投入达5815万元(各级财政扶贫资金3635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218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805万元实施187个村,市级财政配套540万元实施36个村,区县筹集财政资金290万元实施20个村。截止11月底,省级第一批50个村的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省级第二批135个村、市县筹集资金实施的56个村建设任务已完成70,省年底追加的2个重点扶持村正在抓紧编制实施方案。预计今年243个村整村推进项目全部完成后,将在项目区新建和维修公路40条168km,桥涵52座,人马驿道9条25km;建成输电线路49件125km,配套变压器34台;建成三面光水沟27件101km,人畜饮水管道119件542km,水塘(池、窖)550个8155m3;新建沼气池340口,节柴灶191眼;发展经济林果1.5万亩,特色作物1.16万亩。引进推广优质种畜禽1.26万头(匹、只)。开展科技培训267期1.16万人次。通过项目的实施,预计使13410户56031人受益,新增灌溉面积2202亩,改善灌溉面积11610亩,新增基本农田地3220亩,解决1.9万人、4万头(匹、只)牲畜的饮水困难,解决1005户4169人用电、521户2287人的生活能源,820户3450人通路困难。项目区贫困群众新增粮食361万kg,农民人均增收191元。项目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二)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一是在三个省级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示范基地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动力输出质量和效益。XX年度1200人的培训任务已全部完成;XX年度市级、宁蒗、永胜3个基地将培训2200人,每人补助800元,共投入财政资金176万元。目前XX年度培训正在进行中。为提高培训质量,市级财政补助20万元。其中:每个基地6万元,奖补经费2万元,为三个基地开展培训提供了经费保证,确保了培训质量。经过基地培训并取得技能证外出就业人员,月收入大多在1000元以上,实现了脱贫梦。二是认真做好引导性培训转移贫困地区劳动力工作。今年,省下达我市引导性培训计划5000人,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其中:宁蒗县XX人、40万元,永胜县3000人、60万元。为实施好这一项目,市、县扶贫部门对贫困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并负责输出就业工作,两个县培训转移输出任务将在省规定的时限内全面完成。三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积极配合农业、劳动等部门,突出支持特困农户,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技能培训,积极协调组织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今年全市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任务全部完成后,预计新增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输出7200人,劳务输出收入达到7000万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农户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