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案
问题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问题教案、问题教案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问题教案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教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倍比问题教案”的内容,以下提供一些关于此问题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供参考!
倍比问题教案【篇1】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 页例1 。
教学目标:
1 .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 的规律。
2 .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同学们,很高兴认识你们,握握手吧。其实我们的双手不仅能传达友谊,而且还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呢。(伸开五指)这是几?生:5
师:每个手指之间还有什么?生:空……
师:在数学上,也叫间隔。五个手指几个空?4 个呢?三个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二、 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 米,每隔5 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 ÷5=200 (棵)
方法二:1000 ÷5=200 (棵) 200 +2=202 (棵)
方法三:1000 ÷5=200 (棵) 200 +1=201 (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 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
查看更多>>2024.06.12 问题教案
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所以我们的老师必须认真对待。在制定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体现教育公平的价值观。我在教育网上找到了一篇关于“倍比问题教案”的文章,该文章内容非常详细,我们希望您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倍比问题教案【篇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透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能够借助学具,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3、透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潜力。
2、渗透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透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渗透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出示光头强砍树的画面)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光头强吗?
生:不喜欢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乱砍树,破坏森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进行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
(出示熊大、熊二抓光头强的画面)
师:它们也不喜欢呢!瞧、
(出示“保护森林,熊熊有责”)
师:其实,保护森林,不仅仅仅是熊的职责,更是——
生:人的职责
师:那我们就应说——
生:“保护森林,人熊有责”
师:这天,就让我们跟熊大、熊二一齐来植树吧!
二、建模探究,总结方法
1、探究“两端都植”的状况
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小路的一侧植树(两端都植)
引导孩子们认识“一侧”“两端都植”。
在教具上,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板书“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
游戏:小组植树比赛
师:听我口令,看哪个小组行动最快!
师:两端都植,间隔长为5厘米时,间隔数和棵数分别是多少?
师:间隔长为10厘米呢?15厘米呢?
师:休息会儿,看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孩子,发现规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强调“两端都植”)
出示练习巩固:熊大、熊二要在长100米小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
查看更多>>2023.11.27 问题教案
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为大家准备好了令人惊喜的“分数解决问题教案”,愿您在这里找到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掌握自己的阅读技巧。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设计教案需要注重授课思路的清晰和逻辑性。
分数解决问题教案(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片。
【参考的有关数据】
稻谷出米率约72% 小麦出粉率约85% 棉子出油率约14%花生仁出油率约40% 油菜子出油率约38% 芝麻出油率约45% 蓖麻子出油率约45%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口算比赛:(时间:1分钟)
5/6―1/2 3/10×2/9 1―1/4 4/5÷1/5 4/5÷4/3
5/8+3/4 7/12×4/7 7/8+1/4 1/5+1/3 3/4÷5
想一想,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根据自己的口算情况口答“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3.提出问题:能否将“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改成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呢?
(校对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情况,错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活动(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初步感知
1.学生尝试解答各自的“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和“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共同探讨
1.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如前面说到的你们在口算比赛中,各自“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这是你在这次口算比赛中的正确率,“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就是错误率。像
查看更多>>这篇名为“小学解决问题教案”的文章充满了灵感和智慧,绝对值得你珍藏。根据教学要求,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教案和课件的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完善。毕竟,出色的教案和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各个知识要点。请把这个分享转发给你的朋友,分享能够让我们对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篇1本单元教学用枚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所谓枚举就是一一列举,即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列式计算往往比较困难。如果联系生活经验,用枚举的方法能比较容易地得到解决。因此,枚举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之一。而且在枚举的时候要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发展思维也很有价值。对学生来说,列举比枚举通俗,易于接受,教材里采用列举这种表述是从有利于学习出发的。另外,教材在编排上还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选择有趣的素材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用栅栏围羊圈、订阅杂志、掷飞镖、取钱、拼图形、选择路线这些素材一方面能调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能力,主动开展列举活动,体会列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逐渐掌握这种策略。
第二,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培养列举的能力,发展列举的技巧。这是充分考虑了策略的形成规律而作出的安排。首先三道例题是递进的,例1是比较简单的问题,涉及的知识比较少,只要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在周长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列举出长、宽的各种可能,而且长、宽的米数都是整数。例2比例1复杂,不仅订阅的杂志有1本、2本、3本三种可能,而且订阅2本还有三种不同的选择,要应用四年级(下册)教学的搭配规律。例3在旅馆住宿开房间,对列举的每种方案都要从有没有空位进行甄别,保留没有空的情况。其次,练习也是递进的,即使两次练一练与例题比较接近,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练习十一里的题都具有新颖性,大多数是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个别是纯数学的问题(如第6题)。只有在例题里学到了列举的方法,体会了列举策略才能独立解决这些题。
第三,重实质、不拘泥于形式。列举作为一种策略,用来解决问题时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实际问题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列举的表现形式是灵活的、可变的。在表格里列举是形式之一,它的好处是有助于思考,能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各种答案。三道例题都采用表格列举这种形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列举,不丢失信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