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读后感
中国通史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2024中国通史读后感、中国通史读后感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中国通史读后感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工作总结之家编辑给你提供了以下的《《中国通史》读后感》。好好的读完一本书,或许你会有所收获,通过阅读作者所写的作品,我收获颇多。写读后感不能脱离原件,要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中国通史》读后感【篇1】这个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中国通史》,这本书说的是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是秦始皇、刘备和曹操。我喜欢秦始皇的原因是:他不但统一了中国,而且还修了长城、统一了货币、长度、重量和文字。还有他修好了长城之后,他派了大部分的兵马去守长城,免得被匈奴侵略。我喜欢刘备的原因是:他是一个爱民如子、除暴安良的好君主。他身边有智勇双全的关云长和赵子龙;有出谋划策的孔明;还有英勇善战的张翼德和黄汉升。很可惜,最终蜀国还是灭亡了。我喜欢曹操的原因是:他智力超群,在动荡不安、群雄割据的汉朝末年,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他的努力之下,占据了中国长江以北的广袤地域。
我最不喜欢的人是秦始皇和曹操。因为秦始皇修长城时暴力对付民众,搞得生灵涂炭,修完之后留下了无数的骨骸,让人触目惊心啊! 曹操是一个重军事,轻政治的人,搞得民间乱七八糟,民不聊生。其实,政治和军事同样重要。
《中国通史》让我懂得了许多中国的历史知识,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我初步知道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整天无所事事,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安定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中国通史》读后感【篇2】中国通史:先秦史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傅乐成先生的《中国通史》之前买过,也读过,台版的,繁体竖排,尽管其中有一些小错误,但是瑕不掩瑜,我仍然很喜欢。那天无意中看见当当上有卖,看了介绍才知,九州出版社引进出版了这套书,这对于大陆读者来说,真是幸事。对于一部通史类作品而言,纵横脉络的通畅是最基本的要求,若想有所提升,就得在“理”上下功夫。可是“理”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索性复杂问题简单化,用“通”这个标准去“一刀切”。何谓“理通”?臧否人物、事件言之有物、言之有据,理自然会通。若还想更高一筹,那就是“新”——有创见。傅先生的这套《中国通史》就是一部“纵通”、“横通”、“理通”的著作,而其理之通则是这套书最大的亮点——说“理”顺畅,且有创见。要达到这一点,必然要求著者有深厚的学养,更重要的是,要对“创造”历史的人和事
查看更多>>2024.06.14 《中国通史》读后感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同一个人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中不同情节都会有不同看法,这时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品读作品。我们在写作品读后感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哪里?有请阅读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你编辑的《中国通史》读后感,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中国通史》读后感 篇1这个暑假我看了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中国通史》。《中国通史》是一部百集纪录片从第一集中华道路,第二集中华祖先,第三集农业起源,一直到第一百集帝制的终结。从远古社会到封建帝国的败落,一集集,一段段,为我们展现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这部纪录片堪称一本完整的中国历史。
看了这部纪录片完全改变了我内心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偏见,或者说,终于满足了我内心对于历史的需求。以前我认为历史十分乏味,无趣,但现在《中国通史》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一个生动的历史,一个生动的中国。
在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十六集“孝文帝改革”,从拓跋鲜卑的改革努力,到首次尝试失败,进而回溯为什么要入主中原,再忽而转到今日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大郡一家。而后,由孝文帝与冯太后的亲民之举,带出春耕传统、大同附近保存至今的黄糕习俗、秦汉以来的籍田活动等。因而有了横纵大背景与个体人物事件交织的逻辑,让用“穿越”去了解历史不再只是无厘头恶搞,而变成了一种精彩的叙事手法。
逻辑线索的另一个好处,是提供给观众更多自修的可能性。看完第三十三集“魏晋风度”,我第二天就去搜出了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看完第三十九集“魏晋佛教”,忍不住查了查慧远和尚的《沙门不敬王者论》。这些史料,除非专业需要,很少有人会主动想起去研读。
在看到《中国通史》的最后几集时,基本上已经没有人评论,观看量也很少。但其实每一段历史都会给人们带来一份独特的感受,一份别样的体会,所以让我们珍惜每一段历史,别让它被埋没,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中国历史的辉煌。
《中国通史》读后感 篇2丝绸之路是中国的起源,也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中国通史这部纪录片,来了解丝绸之路吧!
汉朝有一个部落叫做匈奴,他们是一帮野蛮人,经常骑着时速到达60公里的骏马南下去骚扰其他的国家,起初汉朝的刘邦,准备北极匈奴,但不知怎么的几十万大军在一瞬间被匈奴包围,刘邦的军队损失惨重,汉武帝也只好和匈奴求和,讨好匈奴,在暗中隐藏实力,准备将匈奴一网打尽,经过很长时间,汉武帝终于实力
查看更多>>2023.12.24 《中国通史》读后感
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我们相信在每个人看完作品后,都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记下阅读后的体会和感想,你对读后感这种写作方式了解吗?经过收集并整理,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你呈上中国通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中国通史读后感【篇1】作为一个历史迷来说,非常喜欢看历史题材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以前在央视六套上没看完,近几日一直在从头开始补看。总体来说还是制作得相当不错的,呈现了中国历史的大致脉络,从中华文明的起源讲到了封建帝制的覆灭,全面地讲述了整整五千年的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
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金、西夏、两宋、元、明、清。每一个王朝的兴起、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朝代的衰弱更替都是由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造成的。每看完一集后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感受到古老的文化和古人的智慧。 直到如今,古人的智慧和他们所具备的高尚的品格还依旧有很大的影响,这些早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融入进了中华文明中,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 一个人如果能身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每一个人都可以从无数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中获得许多的感悟,然后以史为鉴,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这才是历史的留给后人的真正价值,它真正的的意义。
中国通史读后感【篇2】近日,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的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选取了以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主体作为前7集的故事,从诸葛亮治蜀到隋炀帝亡国。
正史尤其是通史,大多为官方记录,很多时候史实被埋没,成为事件的罗列,毫无情趣可言。令人欣喜的是,近日,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的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选取了以两晋南北朝为主体作为前7集的故事,从治蜀到隋炀帝亡国。这段介于汉、唐两朝“大治”之间的“大乱”,堪称中国中古史上最丰富也最波折的一段,头绪多、典故多、传奇多。看了试播的前7集,完全改变了我内心对于“正史”的偏见,或者说,终于满足了我内心对于“正史”的需求。正史,可以很有趣;正史,可以很动情;正史,让我们感悟现实。
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对于大众来说,其真正价值不在故事本身,而在铺陈线索。《中国通史》中,背景、事件、人物的彼此关系交待得非常清楚,这就为专家访谈、民风采集、史料呈现、3d动画造景之间的穿
查看更多>>2022.12.29 中国通史读后感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中国史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中国史读后感(篇1)走过泥泞,方知大道珍贵;经历风雨,更觉阳光美好。
题记
中华上下五千年浩瀚历史,虽然世事如苍狗,生命终凋零,也许千百年前的小吏平民未能在岁月的波澜中留下存在的印记;也许有人名垂青史创立千秋伟业,有人遗臭万年惨遭世人唾骂;也许历史上一桩桩的疑难杂案如今的我们无从知晓其中的真相。
但,这就是历史带给人们的魅力,我们从历史的长河里看新旧更替,悟人生哲理,叹华屋丘墟,历史书上翻过的一页,用笔划过的内容,是他们为之辛劳奔波的一生,是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是那些被秦时明月照耀过的生命和时光
毋庸置疑,虽然现在处于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但我们依然保留着那份对历史独有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尤其是那些经过电视剧、电影经过渲染夸大后扑朔迷离的疑案更令我们迸发出一种想要穿越回历史一探究竟的欲望。《疑案里的中国史》恰好用多元的,客观的视角带我们回顾了那段历史,在每一桩疑案的推理中最重要的并不是真相,反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疑案带给我们的对历史的深思,对人性的剖析,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在四衢八街权贵遍地的京城,有着一位不太起眼的人物王之寀,作为一名刑部主事,他有着职业上的机警,更多的是内心对真相的追求,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尊重。晚明的三大案将他卷入了帝国政治风暴的中心,面对层层势力,经历了三个朝代风云变幻,从做官到被贬到沦为挡箭牌。三大疑案最后的真相如今的我们只凭靠推理无法窥得,在当时的大明王朝只剩下沉沉黑夜,而这样一个无惧权贵,一心查案,以面对案件公正司法,揭露真相为心中光明的小官员则显得珍贵至极,仿佛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执着坚韧,高洁傲岸。
我想我并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评价一段历史或是一个人所谓的好与坏,但每一段历史,每一桩疑案背后总有一些推动着时代变更,坚持心中所想,追寻真相的普通人。他们寂寂无名,是所谓的小人物,但正是一个又一个像王之寀这样的小人物推动了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前进。历史需要这样的无名之辈,真相需要这样的无名之辈。
历史确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仍有余温。
中国史读后感(篇2)我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看完了,这本书
查看更多>>2023.06.28 中国史读后感
品味完作者写的作品,大家都会有各自的感受,读后感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记录文章重点,加以回顾。读后感是不是就是把每个人对这本书的特殊感受表达出来?工作总结之家特别编辑了“中国近代史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1.26 中国近代史的读后感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中国思想史读后感”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作品中的相关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 撰写读后感是对所读内容的专业总结和理解的体现,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
2023.04.21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
观后感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的,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所看的电影,您对撰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有什么好的想法吗?在这里栏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中国通史观后感”的阅读材料,感谢您来参考并逐篇阅读这些文章!...
2024.03.29 中国通史观后感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中国通史观后感”,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至此启书拜读,两月已。 此书其...
2023.05.12 中国通史观后感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中国历史的读后感800字,带给大家。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是...
2023.01.10 中国历史的读后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犹如收获至宝,感触颇多。大家写读后感时,不需要面面俱到,抓住一点自由发挥即可。下面是我们为你精心整理的“《少年中国》的读后感”,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2024.06.04 《少年中国》的读后感
书籍是生活的调味剂,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文章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读了精彩的作品之后,需要用观后感记录,才可以更好的吸收所感悟的内容你想不想搜寻一些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史记》读后感分享,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2023.01.24 《史记》读后感
大家都有过文档撰写的经历吧,我们会大量阅读范文,借鉴是对好的东西的欣赏而不是抄袭,相信此时你非常需要优秀的范文吧。栏目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中国通史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2022.12.22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
时间如潺潺溪水流过,我们在过去学到了不少经验,此时就可以总结剖析自己的工作情况了。工作总结是最常用的事务性应用文。怎样才能写好工作总结?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中国通史》读书笔记汇总,感谢您的参阅。 我喜欢历史,书成了最好的了解历史的方法。《中国通史》是我很喜欢看的一本书,它讲述了从史前文明...
2023.04.28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
写作品读后感有什么我们会疏忽的地方吗?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向往作者笔下的生活。这时最该做的事就是将阅读体验写成读后感了,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史大纲读后感”或许能给您启示,我相信这些应用软件可以为您提供更好的工具!...
2024.04.23 国史大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