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审计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0

市粮食局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有可能会需要写总结报告。写总结,对我们自己的帮助很大,不仅在思想上还在行为上!每写一次总结,就让我们多一份思考的机会:人是可以无限创造价值的存在,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值得被认真对待。那么撰写总结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市粮食局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市粮食局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粮食及其制成品关系到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了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豫食药安电[]9号)及卫辉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卫食药安[]4号)《关于立即在全市开展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我们在全局范围内了开展了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整治工作。我们先后出动机动车8台次,出动人员20余人,对全局所有20个库所库存小麦、玉米、油脂进行了逐仓、逐垛、逐罐全面排查,以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放心的粮食及其制成品。现对我们前一段的工作具体小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深入开展粮食及其其成品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整治。

我局党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全系统粮食及制成品安全整治工作。针对我局粮油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贯彻“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加强监管建立安全长效机制,确保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

二、 整治工作范围和重点

(一)加强粮油储存安全管理。加强储粮的管理,严格执行科学薰蒸制度,预防害虫防治造成的粮油污染。防止粮油保管不善造成的粮食霉烂。

(二)加强粮油运输安全管理。防治粮油在流通运输的过程中由于违反操作规定,造成的粮油运输中的污染,危及粮油安全。

(三)加强粮油加工的管理。严格杜绝滥用食用添加剂行为。严格杜绝有毒有害的粮食制成品出厂。

(四)加强陈化粮管理。严格粮油销售出库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陈化粮的粮源管理,对鉴定为陈化粮的粮食,企业不得擅自销售处理,严防已经鉴定为陈化粮的粮食流出粮油市场。取得购买陈化粮资格的企业,所购陈化粮只限于本企业利用,不得倒卖。加强对陈化粮销售过程的全程监管。

三、 整治工作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粮食局各仓储企业、粮油加工企业及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市局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的部署和本方案要求,制定本单位粮食及其制成品专项整治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做好动员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市局所属企业各仓储、粮油加工企业,根据整治要求,以专项整治为契机,对照本企业的实际至粮油库存进行逐仓、逐垛、逐罐排查,及时发现粮油安全存在的问题,堵塞漏洞,对存在的问题的粮油拿出了整改方案,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及质量保障体系确保粮油安全的长效机制。并报市局备案。

四、 突出重点,强化管理,切实抓好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整治工作。

切实加强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强化管理责任。开展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是贯彻豫食药安电[]9号和卫食药安[]4号文件精神,确保全市人民食品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积极探索建立粮油安全流通网,安全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的可行方案,并开展试点工作。要建立专项整治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搞好责任分解,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到位,对发生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损害的,要追究有关企业和相关主管领导部门的负责人的责任。

建立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贯彻“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加强监管与企业建立自律机制相结合,使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粮油卫生标准。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标准和粮油质量标准、包装标准、食品标签标准成为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理念。从体制、机制上逐步建立保证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要探索建立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信用体系和管理服务系统和运行机制,为全面推进粮油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为提高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水平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全局组织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法律知识、社会信用基础知识、质量管理基础知识以及粮油质量标准的宣传贯彻、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和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信用管理水平。2、制定粮油及其制成品安全信用制度规范,包括信用征集制度、信用评价制度、信用披露制度、分类管理制度,使粮油安全信用管理有章可循。3、初步建立粮油及其制成品安全信用体系管理服务系统,包括信息征集查询系统、信用评价系统、法律服务系统等,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服务程序。

经过前阶段的工作,我们切实加强了对粮食及其制成品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营造了人人关注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人人重视粮油安全的社会氛围,大力宣传了有关粮食及其制成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前一段粮食及其制成品的专项整治,我们在各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项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深入持久地开展此项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把粮食及其制成品整治工作引向深入。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粮食局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情况总结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粮食局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情况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粮食局专项总结

为认真贯彻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县政府领导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青安委[2014]11号)和青交通函[2014]42号的要求,县粮食局于10月21日开始,在全县粮食行业集中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现将开展安全专项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了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沈德华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贾红梅任副组长,范金书、李小东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粮食行业

“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组织、安排、协调、督查和考核工作。兴和粮油公司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

二、全面检查,主抓落实。一是对全行业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措施,开展安全生产“六打六治”等方面的情况了检查。二是对各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重点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落实职工“三级安全教育”以及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检查。

三、突出重点,立整立改。根据文件要求,我们结合本行业实际,对下面几个方面重点进行了检查:一是储粮化学药剂是否实行专库储存,双门双人双锁保管制度,采购、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和销毁等是否规范。二是安全消防整治,重点排查整治库区等场所的重大火灾隐患及企业领导带班和巡查值班制度情况。三是严格操作规程,防止设施设备伤人、粉尘爆炸、溶剂油泄露起火。加强对闲置厂房、仓库及出租资产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四是新建项目是否落实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加强损毁设施修复过程中的安全监督。五是是否存在发热粮、高水份粮、严重虫粮未及时处理情况。

四、督促检查。在局安全检查领导小组组织、督促局机关、兴和粮油公司对安全生产隐患进行全面自查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对全行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检查。

五、整改到位,效果明显。高度重视,严密组织,迅速行动,深入分析排查了本单位、本行业辖区容易发生事故的隐患。局领导严格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的总要求,分别带队对竹园、凉水、青溪、沙洲、木鱼等乡(镇)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检查,做到“有库必到、有厂必查、查必彻底”,检查内容一项不少的方式。对粮食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逐库点、逐环节进行检查,推动了各安全生产责任单位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运行、维护、完善的良性循环。

(编辑:圆圆)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安全生产、检查、进行、情况、落实、领导、行业、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粮食局粮食工作总结


县粮食局成立于1953年2月,是主管全县粮食工作的专门机构。其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粮食的方针政策,制定和颁布县内有关粮食工作的决定、计划,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和管理方案,负责全县粮食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加工工作。自成立以来,粮食工作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和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全过程,在全县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严格执行政策,搞好粮食购销工作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予以抓好。在粮食供给较紧张的年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生产发展水平不高,粮食增长速度缓慢,求大于供的矛盾突出。为了确保城镇居民的基本口粮供应,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调拨、统一库存的“四统一”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粮食总产量供求状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由长期短缺变为丰年有余,总量供求基本平衡。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从1985年起,国务院开始取消粮食统购,公粮、余粮改为“合同定购粮”,执行一年后又改为“国家定购粮”。统销未取消,仍然维持平价供应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政策。粮食流通实行国家定购和统销的“死一块”和议价经营的“活一块”的“双轨制”。1985~1992年合同定购期间,全县共收购贸易粮1299万千克,销售粮食3008万千克。购销缺口由县外调入弥补。1993年,云南正式取消了购粮本和粮票、面票、油票,粮食流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放开价格,放开经营,放开市场。实行“三放开”后的1993~1994年,全县共收购贸易粮200万千克,销售327万千克,销大于购127万千克,购销缺口都是通过企业到省内外组织议价购入解决。1995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粮食部门深化改革实行两线运行的通知》,将粮食部门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分开。为了确保供给,严肃政策,在1996年的粮食收购中,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支持下,在各乡镇及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粮食部门加大收购工作力度,组织人力物力直接进村到户收购,全县共收购原粮139.86万千克,占全县任务126万千克的111%,超额完成任务13.86万千克,比1995年同期多入库50.69万千克,改写了我县自1985年统购改合同定购以来11年未完成国家定购任务的历史。1995~1997年,全县共收购粮食407万千克,销售粮食281万千克。1998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同年11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印发当前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1998~2001年全县国有粮食企业共收购贸易粮305万千克,销售贸易粮395万千克。2002年4月1日起,全省取消粮食合同定购,实行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确保云南省粮食安全的“一取消、三放开、一确保”政策。为加强粮食收购工作的监督管理,粮食部门搞好服务,做到不拒收、不限收、不短斤少两、不压级压价、不打白条。此后,为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和退耕还林粮食供应,县粮食局在立足本地收购的同时,采取委托代购、约时定点收购、增设临时收购点收购等不同形式积极组织收购,还到昆明本资料权属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保山、下关等地购进。为确保退耕还林粮食按时按质按量兑现给退耕户,采取就近就便的供应办法,在上街、平坡、脉地、太平原粮站的基础上,增设了顺濞、富恒临时销售点,确保了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县顺利实施。2002~2005年全县共收购贸易粮684万千克,销售粮食698万千克,其中,兑现退耕还林粮食原粮465万千克,涉及8个乡镇38个村4767户退耕户。二、加强经营管理,抓实扭亏增盈工作国有粮食企业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主要业务部门,从建国以来的统购统销,到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卖粮难现象,以及现在的粮食购销市场化,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经营却一路亏损,靠国家补贴,企业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多年来,粮食企业一直是负债经营,没有一点发展后劲。通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收缩网点,减员增效,加强,搞好经营,企业亏损逐步减少。我县粮食系统1985年盈利6.99万元,1986年盈利1.73万元;1987~1992年3月31日政策性亏损挂账已消化;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累计亏损381.5万元,1999年通过第一轮改革后,全县只保留一个国有粮油购销企业,“三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职工减员分流43人,年内减亏43.7万元,2000年减亏52.8万元,2001年因解决1998年改革遗留问题,增亏95.6万元。2002年4月取消粮食合同定购,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确保粮食安全的“一取消、三放开、一确保”政策,同时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减亏

102.3万元。通过2002年第二轮改革,加强了企业管理,进一步扩大购销业务,2003年实现利润30万元,2005年由于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改为直接兑付现金,销售量减少,盈利1.4万元。三、顺应市场经济潮流,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1998年10月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及意见,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调整充实企业改革领导组,成立了由有关部门参加的粮改领导组及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6个工作组,分别到上街、平坡、龙潭、太平、脉地、县粮油加工厂参加粮改指导工作。根据“四分开,一完善”的原则和粮改总体方案的要求,撤销了5个粮管所,在上街粮管所的基础上组建国有粮油收储公司,下设脉地、平坡、龙潭、太平4个收储站,撤销了粮油经营部,对粮油加工厂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合理确定收储公司人员岗位,采取6种形式分流安置人员,收储公司竞争上岗28人,内部退养3人,参加股份合作制14人,自动离职1人,一次性辞职43人,下岗1人,共分流62人,分流率65.2%,企业离休人员5人由财政负担,退休人员43人按每人2万元一次性移交社保包养。为解决粮改资金的不足,经有关部门批准,对企业10宗资产进行处置,共收回资金59.32万元(含税费);争取到省州资金75万元,全部用于安置一次性辞职人员和离退休干部。经过四个阶段的工作,改革达到预期目的,通过了州粮改办的验收。1999年3月5日,国有粮油收储公司、粮油工业公司成立。2002年,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漾濞彝族自治县深化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在县企业改革指导组的指导下,抽调局机关有关人员组成两个企业改革工作组,进驻粮油工业公司和粮油收储公司,帮助指导。对国有粮油收储公司主要从完善经营机制,逐步建立激励机制,打破平均分配格局入手,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完善企业内部各项,加强内部管理。对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管理不善、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生存无望的粮油工业公司资产整体出售,一次性分流人员。2003年,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县粮油工业公司列入全县重点改革的10户企业之一。抽调局机关有关人员和县指导组成员组成领导组及办公室。在2002年改革的基础上,召开股东大会,确定改革方案,形成整体出售资产决议,采取公开、公证、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出售整体资产,出售资产所得38万元全部用于安置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从5月28日开始到8月20日全面结束,率先在全县第一家完成改革任务,整个改革过程立足自我,一企一策,没有向上级要过一分钱。在改革工业公司的同时,对国有粮油购销公司(原收储公司改为购销公司)在1998年改革中遗留问题进行了解决,为粮食系统第一、二轮改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2005年,根据上级有关“每个县只保留一户国有粮食企业,企业职工全员置换身份”的精神,转换企业职工身份,给予一次性安置补偿。企业职工身份转换后,企业根据经营规模,合理定岗定员,推行新的用工制度,实行层层聘用制。在分配上,坚持把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个人贡献挂钩。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承担起对全社会粮食流通和粮食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职责,确保我县粮食安全,为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粮食局—粮食工作总结



粮食局—粮食工作总结
县粮食局成立于1953年2月,是主管全县粮食工作的专门机构。其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粮食的方针政策,制定和颁布县内有关粮食工作的决定、计划,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和管理方案,负责全县粮食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加工工作。自成立以来,粮食工作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和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全过程,在全县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严格执行政策,搞好粮食购销工作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予以抓好。在粮食供给较紧张的年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生产发展水平不高,粮食增长速度缓慢,求大于供的矛盾突出。为了确保城镇居民的基本口粮供应,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调拨、统一库存的“四统一”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粮食总产量供求状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由长期短缺变为丰年有余,总量供求基本平衡。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从1985年起,国务院开始取消粮食统购,公粮、余粮改为“合同定购粮”,执行一年后又改为“国家定购粮”。统销未取消,仍然维持平价供应政策。粮食流通实行国家定购和统销的“死一块”和议价经营的“活一块”的“双轨制”。1985~1992年合同定购期间,全县共收购贸易粮1299万千克,销售粮食3008万千克。购销缺口由县外调入弥补。1993年,云南正式取消了购粮本和粮票、面票、油票,粮食流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放开价格,放开经营,放开市场。实行“三放开”后的1993~1994年,全县共收购贸易粮200万千克,销售327万千克,销大于购127万千克,购销缺口都是通过企业到省内外组织议价购入解决。1995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粮食部门深化改革实行两线运行的通知》,将粮食部门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分开。为了确保供给,严肃政策,在1996年的粮食收购中,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支持下,在各乡镇及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粮食部门加大收购工作力度,组织人力物力直接进村到户收购,全县共收购原粮139.86万千克,占全县任务126万千克的111%,超额完成任务13.86万千克,比1995年同期多入库50.69万千克,改写了我县自1985年统购改合同定购以来11年未完成国家定购任务的历史。1995~1997年,全县共收购粮食407万千克,销售粮食281万千克。1998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同年11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印发当前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1998~2001年全县国有粮食企业共收购贸易粮305万千克,销售贸易粮395万千克。2002年4月1日起,全省取消粮食合同定购,实行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确保云南省粮食安全的“一取消、三放开、一确保”政策。为加强粮食收购工作的监督管理,粮食部门搞好服务,做到不拒收、不限收、不短斤少两、不压级压价、不打白条。此后,为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和退耕还林粮食供应,县粮食局在立足本地收购的同时,采取委托代购、约时定点收购、增设临时收购点收购等不同形式积极组织收购,还到昆明、保山、下关等地购进。为确保退耕还林粮食按时按质按量兑现给退耕户,采取就近就便的供应办法,在上街、平坡、脉地、太平原粮站的基础上,增设了顺濞、富恒临时销售点,确保了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县顺利实施。2002~2004年全县共收购贸易粮684万千克,销售粮食698万千克,其中,兑现退耕还林粮食原粮465万千克,涉及8个乡镇38个村4767户退耕户。二、加强经营管理,抓实扭亏增盈工作国有粮食企业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主要业务部门,从建国以来的统购统销,到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卖粮难现象,以及现在的粮食购销市场化,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经营却一路亏损,靠国家补贴,企业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多年来,粮食企业一直是负债经营,没有一点发展后劲。通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收缩网点,减员增效,加强企业管理,搞好经营,企业亏损逐步减少。我县粮食系统1985年盈利6.99万元,1986年盈利1.73万元;1987~1992年3月31日政策性亏损挂账已消化;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累计亏损381.5万元,1999年通过第一轮改革后,全县只保留一个国有粮油购销企业,“三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职工减员分流43人,年内减亏43.7万元,2000年减亏52.8万元,2001年因解决1998年改革遗留问题,增亏95.6万元。2002年4月取消粮食合同定购,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确保粮食安全的“一取消、三放开、一确保”政策,同时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减亏102.3万元。通过2002年第二轮改革,加强了企业管理,进一步扩大购销业务,2003年实现利润30万元,2004年由于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改为直接兑付现金,销售量减少,盈利1.4万元。三、顺应市场经济潮流,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1998年10月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及意见,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调整充实企业改革领导组,成立了由有关部门参加的粮改领导组及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6个工作组,分别到上街、平坡、龙潭、太平、脉地、县粮油加工厂参加粮改指导工作。根据“四分开,一完善”的原则和粮改总体方案的要求,撤销了5个粮管所,在上街粮管所的基础上组建国有粮油收储公司,下设脉地、平坡、龙潭、太平4个收储站,撤销了粮油经营部,对粮油加工厂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合理确定收储公司人员岗位,采取6种形式分流安置人员,收储公司竞争上岗28人,内部退养3人,参加股份合作制14人,自动离职1人,一次性辞职43人,下岗1人,共分流62人,分流率65.2%,企业离休人员5人由财政负担,退休人员43人按每人2万元一次性移交社保包养。为解决粮改资金的不足,经有关部门批准,对企业10宗资产进行处置,共收回资金59.32万元(含税费);争取到省州资金75万元,全部用于安置一次性辞职人员和离退休干部。经过四个阶段的工作,改革达到预期目的,通过了州粮改办的验收。1999年3月5日,国有粮油收储公司、粮油工业公司成立。2002年,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漾濞彝族自治县深化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在县企业改革指导组的指导下,抽调局机关有关人员组成两个企业改革工作组,进驻粮油工业公司和粮油收储公司,帮助指导。对国有粮油收储公司主要从完善经营机制,逐步建立激励机制,打破平均分配格局入手,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完善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对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管理不善、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生存无望的粮油工业公司资产整体出售,一次性分流人员。2003年,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县粮油工业公司列入全县重点改革的10户企业之一。抽调局机关有关人员和县指导组成员组成领导组及办公室。在2002年改革的基础上,召开股东大会,确定改革方案,形成整体出售资产决议,采取公开、公证、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出售整体资产,出售资产所得38万元全部用于安置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从5月28日开始到8月20日全面结束,率先在全县第一家完成改革任务,整个改革过程立足自我,一企一策,没有向上级要过一分钱。在改革工业公司的同时,对国有粮油购销公司(原收储公司改为购销公司)在1998年改革中遗留问题进行了解决,为粮食系统第一、二轮改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2004年,根据上级有关“每个县只保留一户国有粮食企业,企业职工全员置换身份”的精神,转换企业职工身份,给予一次性安置补偿。企业职工身份转换后,企业根据经营规模,合理定岗定员,推行新的用工制度,实行层层聘用制。在分配上,坚持把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个人贡献挂钩。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承担起对全社会粮食流通和粮食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职责,确保我县粮食安全,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粮食局—粮食工作总结
"安全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