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抗癌协会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我们或多或少会在某些时候有些深刻的故事,一般来说,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对这件事情的总结,总结的目的在于让我们知道自己,认识自己。你知道有哪些总结范文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中国抗癌协会年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年度工作总结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国抗癌协会换届后的第一年,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协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全国广大肿瘤科技工作者,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肿瘤科技工作者服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推动肿瘤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大力开展肿瘤学术活动,促进肿瘤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精心组织了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大会于2008年9月在石家庄市隆重召开,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术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会议同时加盟。出席会议的代表4076人,其中国内代表3958人,两院院士28人,来自美国、日本、瑞典、加拿大等18个国家的国外代表119人。国际抗癌联盟主席大卫﹒希尔、国际肿瘤基因治疗学会主席法尔辛﹒法詹内尔、国际冷冻治疗协会主席弗兰克﹒鲁克纳尼、意大利抗癌协会主席威托里奥﹒希拉诺、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会主席中村仁信、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院士等做学术报告。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076篇,大会发言103人,分会发言621人,壁报交流论文317篇,是历届参会代表最多、出席院士最多、学术交流论文最多、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学术盛会。
专业性、地区性肿瘤学术活动活跃。相继举办了肺癌、食管癌、鼻咽癌、大肠癌、肉瘤、血液肿瘤、消化道恶性病变、神经外科、肿瘤临床协作、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等全国性学术会议。湖北、吉林、辽宁、北京等省市召开了肿瘤学术大会或学术年会。泛珠江区域、西部五省、东北三省分别联合召开肿瘤放射治疗大会、放射肿瘤及综合治疗研讨会和妇科肿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研讨会。各类学术会议35次,出席会议约8000人次,交流论文近千篇。其中一批大型学术活动,如第二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参会代表2000多人,发表论文200余篇,6位院士出席或讲话;第四届中国肿瘤南北高峰论坛,千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70多名专家发表演讲;第三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参会代表500多名,4位院士、8位国外学者做学术报告;在相关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积极推进肿瘤学期刊杂志。由我会主办和合办的7种期刊共出版62期、120800册,征集论文5106篇,刊登论文1231篇,刊用比例43%。对《中国抗癌协会通讯》进行了改版发行。7月中旬在江西南昌召开了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编辑部主任会议,就发挥优势、协同发展、打造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方阵展开研讨,高国兰副理事长到会讲话。目前,《全国肿瘤学系列期刊》已有32种期刊加盟,占全国44种肿瘤期刊的73%。其中英文期刊3种,占全国21种英文医学期刊的14.3%。正如许多专家所说,这是我会拥有的最大资源之一,是中国肿瘤学科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的主渠道和主旋律。
二、扩大与国外及港澳台的学术交流,促进肿瘤技术领域的拓展
组团参加第二十届世界癌症大会。这是世界肿瘤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活动。2600余名各国专家参加大会,瑞士总统、乌拉圭总统、WHO总干事陈冯富珍、泰国公主等政府要员出席会议。我会组成33人的中国代表团赴瑞士参会。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与国际抗癌联盟签署了2010年在北京举办第21届世界癌症大会的协议;举行了中文专场,郝希山院士、曾益新院士主持专题研讨会并做学术报告;举办了招待酒会,WHO总干事陈冯富珍与郝希山理事长进行了亲切交谈;闭幕式上,向全世界UICC成员国发出最热情的邀请,欢迎参加北京2010年第21届世界癌症大会。代表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中国抗癌工作的赞扬和对2010年北京世界癌症大会的期望。
举办一批国际或双边学术会议。包括首届中法肿瘤研讨会、中美肿瘤转移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国际放射肿瘤学大会、2008国际乳腺癌早期诊断会议、第一届海峡两岸放射肿瘤学学术会议、第三届海峡两岸小儿肿瘤研讨会等。相关专委会组团参加第二届中韩双边神经肿瘤学术会议、第11届中日韩大肠癌学术研讨会。10月中旬,我会与美中抗癌协会进行了工作交流,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就新药临床试验、共同申请国际重大攻关项目、共同组织或参与国际会议、共同建立科研基金、人才交流平台和远程会诊系统、共同开展病例讨论、互相推荐国内外病人等初步达成了共识,为两会紧密合作铺平了道路。
三、积极开展科技咨询服务,促进肿瘤防治事业发展
承担政府转移职能。我会承担的中国妇女乳腺癌筛查项目督导工作已在全国30个省市53个县(区)全面展开,制定了技术方案,召开了启动会和中期推动会,举办了培训班,开展现场筛查,建立数据库,开通技术支持热线和专用邮箱。截止到去年底已筛查445616人,确诊为乳腺癌273人。大肠癌专委会承接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城市社区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的比较和评价研究,开展了大肠癌早诊早治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上海市抗癌协会参与了全国胰腺癌十一、五课题研究,承担了市科委3项胰腺癌研究攻关课题;山东省抗癌协会承办了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项目非血管性空腔脏器狭窄闭塞的介入治疗;河北省抗癌协会承担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食管癌早治技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子宫颈癌和食管癌筛查及早诊早治评价研究;新疆抗癌协会参与卫生部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在食管癌多发区伊犁州新源县开展了食管癌普查。
开展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先后提出6篇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报告。其中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姑息治疗基本药品中有部分未列入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姑息治疗适应症,分别向国家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呈送了将癌症姑息治疗基本药物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社保基本药物目录的建议,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积极开展厂会协作。上海市抗癌协会与成都华神集团公司成立了上海利卡汀临床研究发展研究中心,与南京先声药业公司合作开展 抗血管生成性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取得成效。总会及科技服务部先后与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天津太河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联合开展抗肿瘤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肿瘤治疗的效果。
四、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促进全民肿瘤知识水平的提高
举办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天津银河广场举行。国际抗癌联盟主席卡瓦利教授发来贺信。天津市委常委、教卫工委、科技工委书记陈超英、卫生部孔灵芝副局长、世界卫生组织驻华办事处高级顾问欧康宜、中国科协学会部副部长朱雪芬、天津市科协主席王静康院士和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副理事长樊代明院士等出席。向全国发出小手牵大手、无烟共健康 的倡议。京津两地肿瘤专家和千余名群众开展了科普讲座、有奖竞赛、义诊咨询、专家网上访谈、癌症康复患者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多数省市举行了大型的宣传活动。黑龙江百名专家在哈尔滨繁华地带索菲亚大教堂广场举行咨询服务和全民戒烟、科学生活万人签名,派出小分队分赴齐齐哈尔、牡丹江、鹤岗、鸡西、双鸭山联动义诊,媒体专访200余次。吉林省举办讲座36场,设立咨询台85个,出动宣传车65辆,开通电子屏幕2235块,诊疗群众2886人,电视台滚动播出1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癌症》。
搭建科普宣传平台。启动了对话希望中国癌症科普宣传促进计划项目,分别在广州、上海、天津召开了聚焦大肠癌防治、聚焦淋巴瘤防治、聚焦乳腺癌防治、聚焦肺癌防治媒体见面会,通过媒体报道传递癌症防治科普知识和信息,同时编写了相关肿瘤的防治手册。推进了无烟工作场所项目,6月联合相关单位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项目正式启动;8月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推出无烟奥运、健康人生无烟场所工具包。开展了迎奥运促健康活动,其中迎奥运长走活动 连续开展了四年,直到奥运会开幕前夕才圆满画上了句号。
坚持经常性的科普宣传。各专业委员会全年共举办主题科普宣传60次,受众人数229900余人次;科技下乡30次,受众人数13000多人次;科普讲座162次,科普展览15次,其他形式宣传26次,发放科普挂图260000多张。各省市抗癌协会科普宣传形式多样。上海市抗癌协会组织专家赴大学城义诊,参与上海电视台名医大会诊栏目,成立蒲公英俱乐部,连续举办食疗、养生等讲座;湖北省抗癌协会组织专家分赴荆门、宜昌、黄岗、鄂州等地州县进行肿瘤防治科普教育。许多团体定期出版科普杂志,在媒体和网站设立科普栏目,《抗癌科普系列丛书》(10本)、《抗癌食品必读》、《癌症康复与自我保健》等一批科普书籍,深受群众的欢迎。
开展康复与姑息治疗。举办了癌痛患者过大年活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世界无痛年 启动会,开展新春医患联谊、患者教育讲座、癌痛治疗调查,全国2000多名医生帮助近7000名患者解除疼痛。协会科技服务部与姑息治疗专委会共同筹划了扬帆计划,策划生存-抗肿瘤-独立生活 患者教育项目,编写患者教育手册、骨折移位患者预防、癌症与疼痛等科普书籍,在网站设置患者之家栏目,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建设第一个康复教育基地。各地康复服务活动生动活泼。湖南省康复会成立癌症康复俱乐部,组织10期学习班,召开癌症康复经验交流会,举办生命强者同乐会,邀请十年以上抗癌明星介绍经验,5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山东省康复会启动阳光工程,举办18次科普讲座,4100多人听讲,康复门诊2670人次,答复电话咨询2870人次。
五、拓宽为会员服务的渠道,促进肿瘤科技人才的成长
推进医学继续教育。组织各团体申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5项。各专业委员会相继举办了血液肿瘤、小儿肿瘤、腹部肿瘤(外科)、心理社会肿瘤、肿瘤介入、淋巴瘤病理诊断等培训班,培训7860人次,颁发证书3141册。化疗、大肠癌专委会分别被批准为国家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各团体将规范诊疗放在突出位置,先后举办了常见肿瘤、妇科肿瘤、化疗、放疗等规范诊治培训班;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完成了癌症疼痛规范化处理等3个继续教育项目,在全国举办培训108场,培训9345人次;新疆抗癌协会连续举办9期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培训班,培训覆盖全疆各地州县。许多团体加强了肿瘤新技术培训,先后举办了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微创技术、恶性肿瘤放疗、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肿瘤护理、抗肿瘤药物等新进展学习班。继续教育成为新技术推广的重要渠道。
加强协会网站建设。对《中国抗癌协会网站》进行了改版,改版后的网站一级栏目15个,二级栏目84个,新增了癌症康复、科普宣传、咨询服务等栏目,加强了与网民的互动与交流。规范了网站信息发布的流程,提高了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安全性。全年共发布信息580条,对重大活动进行专题报道,访问量节节攀升,日均访问量约900次,月访问量由改版前的15000余次增至27000多次。
评选表彰优秀肿瘤工作者。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上,评选表彰了50篇青年优秀论文。其中徐望红博士、贾海泉博士、赵连梅硕士、邢金良博士的论文荣获一等奖,另有二等奖15篇、三等奖31篇。上海市抗癌协会表彰6位为抗癌事业作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刘嘉湘荣获一等奖。第二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上,授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院士中国肿瘤内科杰出贡献奖,以表彰他半个世纪以来为我国肿瘤内科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并举行孙燕院士习医60周年庆祝活动。大会还向日本友人田口铁男教授颁发了中日肿瘤交流杰出贡献奖。
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促进协会发展能力的增强
坚持民主办会的方针。协会换届一年来召开理事会一次、常务理事会两次、理事长办公会五次,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10位正副理事长和5位正副秘书长都作了分工,落实了责任。依法按章办会,规范了协会章程,制定和修订了十个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保证了协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组织建设。贯彻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工作研讨会精神,制定了《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管理规定》,强化了对分支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了分支机构之间的合作与经验交流。今年新增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和泌尿男生殖系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已达35个。一批专业委员会和省市抗癌协会完成了换届。对会员实行了全国统一登记编码和网络化管理,目前我会有普通会员26737名,专业会员1850名,团体会员33个。十二月在福州召开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市抗癌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郝希山理事长作了工作报告,总结经验、部署工作,对加强专业委员会和省市抗癌协会建设提出了要求。
加强办事机构建设。协会换届后挂靠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顺利完成了会址和办公地点的转移。办事机构设立十个工作部和一室一处,即组织部、财务部、学术部、科普宣传部、对外交流部、继续教育部、期刊出版部、信息部、科技服务部、癌症康复部、总会办公室和北京办事处。任命和聘任了一批专职工作人员,制定和完善了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提高了管理能力和办事效率。
建立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一年来,协会通过争取科研项目、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开展科普教育、承接政府职能转移项目资金,获取各方面的资助和赞助。其中通过技术项目合作、成果转让等形式得到11个企业和企业会员单位经费支持600余万元。按照开源节流、勤俭办会的原则,严格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保证了协会各项工作的运行。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中国焊接协会工作总结


2005年是国家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入的一年,也是企业改革改制继续进行的一年。中国焊接协会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我们从促进焊接技术发展,为企业、为政府服务方面积极开展工做,努力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现将2005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组织建设,搞好协会的基础性工作

1、完成11个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工作和4个分支机构申请工作

经过2004年中国焊接协会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复查登记工作,2005年5月有11个专业(工作)委员会领取了民政部发放的“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证书”。

对后来成立的经销工作委员会、汽车专业委员会、管道焊接工作委员会、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准备相关资料,通过相关程序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国资委提出申请,现等待审批。

2、完善和规范了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管理工作

为了完善和加强中国焊接协会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管理,中国焊接协会秘书处起草制定了中国焊接协会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换届改选工作条例,以及各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的工作条例。

3、成立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机车车辆制造行业形势大好、呈欣欣向荣局面,一些机车车辆制造企业纷纷要求加入中国焊接协会,迫切希望中国焊接协会筹建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协会秘书处2004年开始筹建机车车辆委员会工作,经过对全国机车车辆行业调查、推荐委员候选人、征求单位意见等程序,考虑到企业规模、地域、候选人职务、以及覆盖面等因素,经筹备委员会审查和讨论,确定了由18人组成的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并于2004年11月29-30日在无锡召开成立大会,选举出了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

二、发挥行业作用,积极组织编制《中国焊接行业2006-2020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政府的宏观调控需要行业协会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这也是行业协会的责任和义务。根据院士建议和协会工作安排,组织力量编制焊接行业发展规划是2005年协会的重要工作之一。焊接协会与学会共同于2005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资深焊接专家高层会议,又于2005年5月20日在北京召开焊接行业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专门研讨编制焊接行业发展战略工作。目前已经做了如下工作:

1、编写两个报告

秘书处在收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焊接行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和“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发展及展望”,这两篇报告已在中国焊接信息网上刊登。

2、翻译5篇国外焊接方面的报告

秘书处组织有关人员翻译了美国和日本焊接学会关于焊接技术和焊接行业的报告,共5篇,并在中国焊接信息网上刊登。

3、网上开辟焊接行业发展研讨专栏

在中国焊接信息网上开辟焊接行业发展研讨专栏,包括林院士的报告、翻译的报告、调查报告,以及焊接调研提纲。

4、组织编写焊接技术和焊接行业两方面的发展规划

从焊接技术发展和焊接产业发展两方面编制整个焊接行业的发展规划,焊接技术发展规划内容以焊接学会11个专业委员会为主,焊接行业发展规划内容以焊接协会14个专业(工作)委员会为主。于2005年7月两会秘书处给协会和学会各委员会主任发出了“关于编写焊接行业发展战略的通知”,通知要求各专业委员会做好本委员会所在领域的发展规划工作,内容包括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当采取的战略对策及措施、预期的结果。

三、开展行业活动,积极推动焊接行业发展和技术

[1][2][3][4][5][6]下一页

中国广告协会工作总结


2001年中国广告协会在国家工商总局党组直接领导下,围绕工商总局中心工作,坚持抓自律,促发展的方针,以服务为中心,取得一定成绩。

一、切实抓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一)为配合国务院整顿市场秩序的精神和国家工商总局整治虚假广告的工作重点,中广协在全行业开展了“中国广告信誉年----真实承诺我先行”活动(以下简称“信誉年”活动)和“争创广告行业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活动(以下简称“争创”活动)两项重大活动。

针对“信誉年”活动,中广协设立了举报电话,收到各地消费者举报电话、材料百余件,对待收到的消费者举报材料,中广协通过分类整理,部分送到媒体进行曝光;部分转交给地方广告协会,请其联系当地工商部门配合处理。

为使“信誉年”活动更加深入,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告协会发出了《关于征集“中国广告信誉年一真实承诺我先行”主题公益广告招贴大赛的通知》,各地方广协报送作品共计237件,经过广告节作品评选委员会的评选,最后评出一金二银三铜获奖作品。

“信誉年”活动号召行业自觉抵制虚假广告,动员社会力量揭露虚假广告,对打击虚假广告、净化广告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1997年开始,中广协一直坚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争创广告行业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活动,并于1997年、1999年举行了两次总结表彰大会,在社会上和行业内产生很大反响。为了将此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2000年、2001年中广协对“争创广告行业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活动作了深入细致的安排,在各广告经营单位自查和全国六大区互查的基础上,经各地广告协会严格初审,向中广协推荐了“全国广告行业文明单位”230家。经中广协第四届执行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批准,有218个广告经营单位获得“全国广告行业文明单位”称号。该活动全面推进了广告经营单位的制度建设,在广告行业已形成一定影响。

(二)针对我国广告经营单位数量多、规模小、资金不足、设备技术不足、管理不足、客户不足的弱点,为引导和促进广告企业结构的调整,引导广告企业规范化运作,尽快缩小与国际广告业的差距,中广协在全国开展建设“中国优势广告企业”活动,得到了业内的积极响应。26个省市广告协会推荐了供110家广告公司,现已初步核定49家为优势企业。此类活动对于解决行业自身快速发展和入世挑战的压力,树立一批规模较大、实力强、经营管理好、服务水平高、信誉度好的典范,带动广告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推动广告行业的资质认定工作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以上活动均得到各专业委员会及各地方广协的大力支持。

二、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服务”是中广协四项职能之一,也是中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基本点。2001年中广协围绕“服务于会员,服务于行业”的中心,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了解并及时反馈国家广告政策实施情况,作好政府与行业沟通的桥梁。国家总局在2000年5月16日发布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该办法规定“纳税人每一年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2%,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这一政策在实施中存在较多的实际问题,业界要求中国广告协会予以反映的呼声较高。针对这一情况,中国广告协会在国家工商总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该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反映给了国家税务总局发文对部分行业广告费用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进行了调整,使该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为行业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二)举办第八届中国广告节。本次广告节无论是从参展的数量、质量,还是内容和组织都是越办越好,已在广告界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共收到2548件作品,是上界的1.5倍,除已有的固定项目如优秀作品展、专题讲座外,还增设了广告技术设备展、新世纪媒体大汇展,中国驰名品牌展等项目,更加专业化、市场化使广告节成为广告界名符其实的全方位交流的盛会。

(三)加强外事工作,拓展国际交往渠道。为促进世界最新成果在中国传播,促进中国广告界的交流与合作,设在中国广告协会的国际广告协会中国分会向国际广告协会提出申办2004年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并取得成功,对扩大中国广告业在世界的影响和促进中国广告业与国际广告业迅速接轨将起到积极作用。

(四)组织行业进行国际交流。为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广告理念,提升国内广告业的专业意识,中国广告协会在本年度积极组织开展了以下国际交流活动:首先,分别组团参加了第48界嘎纳国际广告节和第四界亚太广告节。在嘎纳国际广告节上,中广协组织国内广告公司与法国中小企业进行了商务交流。其次,与美中国际合作交流促进会合作开展了“中美知名品牌国际交流活动”。最后,还委派了两位广告界资深人士赴美参加艾菲奖活动并任评委,为今后在国内组织开展此项活动打下了基础。

(五)提供行业资讯服务。中广协主办的《现代广告》,以市场为导向,找准定位,在内容的组织上做了调整,使杂志更加贴近读者,突出体现杂志的服务职能,同时中广协继续为会员定期提供《会员通讯》,收集整理《2000年中国广告经营单位经营额排序》,编辑出版《2001年中国主要媒介广告价目表》、《现代企业营销与广告经典实战案例》、《第七界中国广告节优秀作品集》和《2001年广告学术论文集》等书,《2000年嘎纳影视广告作品》VCD,举办嘎纳广告节作品巡展,为广告界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

(六)组织各种专题广告作品大赛。与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举办“绿色消费”主题公益广告大赛、“中国广告信誉年---真实承诺我先行公益广告招贴大赛”、“第三届全国广告摄影展”,同时还为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这一系列赛事对于提高广告业的专业水准及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均达到良好效果。

(七)提供专业服务。2001年中广协继续与北京广播学院合作举办广告专业研究生进修班,共招学员30余人。此进修班自1998年创办以来,已有两届学员共60多人毕业。同时,还举办了一系列国内和国外短期培训。国内培训的项目有广州市广告博览会广告作品评述、四川省广告博览会电通赏讲座、深圳广告创意研讨班、北京客户服务与客户管理研讨班、北京客户(实务)培训班和首届保健卫生品整合营销高层研讨会。国外培训共组织了三批,总共88人参加了培训。此外,还与日本吉田秀雄事业财团合作,组织赴日客座研究生4人,旨在广开渠道为中国广告业培训高层次人才。

(八)提供广告发布前咨询。截止11月下旬,已完成广告发布前咨询共1455件次,临时性广告预审和报批共71件次,为广告狼子野心意的真实合法提供了法律上的服务。

(九)开展学术研讨。2001年5月举办全国民营广告公司高层研讨会,就现阶段民营广告公司的现状与中国进入WTO后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6月与中国非处方协会联合举办新世纪中国医药广告高级论坛;11月学术委员会主办了以“提

高广告经营单位市场竞争力”为主题学术研讨会,共收论文40余篇,对各广告经营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深入研究。

三、加强会员的发展与管理工作,完善组织建设

(一)会员的发展与管理是协会的组织基础,关系到组织的壮大以及行业组织在整个行业中的影响力。年初对会员单位进行了资格复查,2001年共发展会员91家,形势较好。

(二)成立“中国广告协会法律咨询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就《广告中

的比较与贬低的界定》进行了认真探讨。此委员会的成立为协会发挥行业自律和为业界提供法律授助充实了基础。

(三)增设霓虹灯、电力、烟草、民航四个专业委员会,待民政部批准;起草《中国广告协会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以加强对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使各专业委员会围绕协会的工作重点开展工作,共同开拓中广协的服务功能,待讨论通过;为适应加入WTO后竞争形势的需要和民政部对社团组织分支机构的要求,拟对广告公司委员会进行改组试点,成立“中国广告协会市场传播代理商委员会”,相关工作已在运作之中。

(四)年初召开了地方广告协会秘书长会议,共召开了三次执行理事会,就中广协重大工作进行讨论决策。

四、2001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行业自律如何切实落到实处,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二)协会服务职能发挥不到位,不够深入;

(三)有些工作没有经过充分调研仓促开展,预期效果不理想。

中国焊接协会2004年工作总结



2004年是国家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入的一年,也是企业改革改制继续进行的一年。中国焊接协会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我们从促进焊接技术发展,为企业、为政府服务方面积极开展工做,努力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现将2004年工作总结 一、完善组织建设,搞好协会的基础性工作 1、完成11个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工作和4个分支机构申请工作经过2003年中国焊接协会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复查登记工作,2004年5月有11个专业(工作)委员会领取了民政部发放的“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证书”。 对后来成立的经销工作委员会、汽车专业委员会、管道焊接工作委员会、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准备相关资料,通过相关程序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国资委提出申请,现等待审批。2、完善和规范了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管理工作为了完善和加强中国焊接协会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管理,中国焊接协会秘书处起草制定了中国焊接协会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换届改选工作条例,以及各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的工作条例。3、成立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机车车辆制造行业形势大好、呈欣欣向荣局面,一些机车车辆制造企业纷纷要求加入中国焊接协会,迫切希望中国焊接协会筹建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协会秘书处2003年开始筹建机车车辆委员会工作,经过对全国机车车辆行业调查、推荐委员候选人、征求单位意见等程序,考虑到企业规模、地域、候选人职务、以及覆盖面等因素,经筹备委员会审查和讨论,确定了由18人组成的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并于2003年11月29-30日在无锡召开成立大会,选举出了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二、发挥行业作用,积极组织编制《中国焊接行业2005-2020发展战略》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政府的宏观调控需要行业协会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这也是行业协会的责任和义务。根据院士建议和协会工作安排,组织力量编制焊接行业发展规划是2004年协会的重要工作之一。焊接协会与学会共同于2004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资深焊接专家高层会议,又于2004年5月20日在北京召开焊接行业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专门研讨编制焊接行业发展战略工作。目前已经做了如下工作:1、编写两个报告秘书处在收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焊接行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和“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发展及展望”,这两篇报告已在中国焊接信息网上刊登。2、翻译5篇国外焊接方面的报告秘书处组织有关人员翻译了美国和日本焊接学会关于焊接技术和焊接行业的报告,共5篇,并在中国焊接信息网上刊登。3、网上开辟焊接行业发展研讨专栏在中国焊接信息网上开辟焊接行业发展研讨专栏,包括林院士的报告、翻译的报告、调查报告,以及焊接调研提纲。4、组织编写焊接技术和焊接行业两方面的发展规划从焊接技术发展和焊接产业发展两方面编制整个焊接行业的发展规划,焊接技术发展规划内容以焊接学会11个专业委员会为主,焊接行业发展规划内容以焊接协会14个专业(工作)委员会为主。于2004年7月两会秘书处给协会和学会各委员会主任发出了“关于编写焊接行业发展战略的通知”,通知要求各专业委员会做好本委员会所在领域的发展规划工作,内容包括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当采取的战略对策及措施、预期的结果。三、开展行业活动,积极推动焊接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1、两会理事长联席会议中国焊接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2004年度两会理事长联席办公会议于2004年5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两会正、副理事长、秘书长、顾问及秘书处工作人员共计18人参加了会议,部分在京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技术委员会的专业委员会主任列席了会议。 会议主要确定了如下工作: ⑴第三届中国焊接活动周将于2005年5-6月间在上海举行,会期五天,活动周安排三项主要内容: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主题为“21世纪焊接新技术、新战略”;b)中国焊接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c)第十届北京—埃森国际焊接与切割展览会(上海)。 ⑵同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关于“第十届北京—埃森国际焊接与切割展览会(上海)”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和中国焊接协会共同举办的提议。 ⑶要求两会秘书处在林尚扬、关桥两院士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位专家的意见,组织人力早日完成《中国焊接行业2005-2020发展战略》。 ⑷在高校焊接专业改革和科研院所改制的形势下,两会应积极主动促进焊接学科发展,积极推动各类焊接人员队伍建设工作,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两会秘书处应会同有关部门一起商讨如何建立焊接学科知识体系,出版系列焊接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教材、焊接手册以及其它焊接专著。⑸筹划开展焊接人员的国内资格认证工作。确定焊接人员认证体系,制定焊接人员认证的总则,准备材料,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授权,确定知识范围和考试大纲,编写各种学习材料与考试。 ⑹鉴于目前编写中国焊接发展史难度较大,可以考虑请各位老专家撰写回忆录,同时编写建国以来的焊接行业大事记。2、中国焊接协会理事长会议中国焊接协会2004年度理事长工作会议于5月19日在北京召开。副理事长张彦敏、张振宇、于庆胜、黄金河、高照杰,总顾问孙玉鼎、王泽万、罗其荣出席了会议。常务副秘书长王麟书、副秘书长高增福列席了会议。会议由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彦敏主持。 会议原则上通过了“中国焊接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换届改选工作计划”和“中国焊接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名额分配方案”,就中国焊接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候选人问题进行酝酿和磋商,并达成共识。会议要求协会秘书处做好“中国焊接协会换届改选工作条例(讨论稿)”的会后征求意见工作。 会议认为协会秘书处应逐步实现职业化和专业化,并就加强秘书处日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议要求协会秘书处做好中国焊接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换届改选的筹备工作,落实大会期间的专题报告。在理事会的工作报告中,除了总结前届理事会工作,应将重点放在开拓今后理事会工作的新思路上,并建议把抓好国内注册焊接工程师资格认证的授权准备工作作为下届理事会工作的重点。3、焊接专家高层会议中国焊接协会、学会组织的资深焊接专家高层会议于2004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陆燕荪、潘际銮、关桥、林尚扬、徐滨士、田锡唐、吴林、陈丙森、史耀武、陈伯蠡、张文钺、殷树言、蒋立培等专家参加了会议。协会理事长张德邻、副理事长宋天虎、秘书长张彦敏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由张彦敏秘书长主持,林尚扬院士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我国制造业焊接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各位专家就我国焊接学术及行业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讨论。4、焊接行业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焊接行业发展研讨会于2004年5月20日在北京召开。出席这次研讨会的代表包括中国焊接学会、中国焊接协会的正、副理事长、顾问、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及特邀代表共计54人。张彦敏秘书长主持了这次研讨会。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建设焊接强国的挑战与需求”。林尚扬院士做了指导性的发言,他结合美国商务部2004年1月出台的关于保持美国制造业竞争能力的报告内容,强调指出中国已被视为美国未来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共同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将我国的焊接事业“做大做强”。关桥院士特别提到焊接发展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他希望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正确引导焊接工业界把握住行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向焊接强国迈进。 与会代表在认真研究秘书处提交到会议的有关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讨论。大家认为,在进入21世纪之初,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并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之际,开展焊接行业的发展规划研讨尤为必要。并在以下方面达成了共识: ⑴
人才培养是焊接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大家一致认为焊接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关系焊接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比较突出的矛盾是:企业很难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焊接专业人才。我国目前实行的这种通才教育体制为企业的培训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亦为未来焊接专业人才的贫瘠带来了隐患。这些问题应当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做重点考虑。⑵21世纪对焊接的需求多元化 与会代表对此做了一些预测,认为未来的焊接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可持续发展、节能、节材、环保、生产效率。因此,焊接行业应注重高性能焊材和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特别要考虑高效能化、绿色化焊接技术的推广。 ⑶科研工作面临危机 我国焊接行业仍存在产学研相互脱节的问题,焊接行业在引进、吸收、创新及关键技术的研发方面也都暴露了一些问题。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整个创新链中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应用中,尚未发挥其主导作用。我国科研体制的改革迫使科研院所把主要精力放在产业上,追求经济总量及效益,侧重于短期内见效的项目,而忽视共性技术研究、基础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这对今后我国焊接的技术进步造成很大影响。此外,在科技投入的机制方面,我们亦面临着诸多问题。 ⑷未来焊接技术发展方向有更高的要求 焊接制造过程的“不落地运动”,强化自动化、集成、高效、优质、降低成本等将成为今后技术发展的主流,而在前沿领域或可能有所突破的技术包括材料和焊接性、过程模拟和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等。5、全国焊接材料行业协会会员扩大会暨原辅材料订货会为了使焊接材料行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2004年5月,中国焊接协会焊接材料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焊接材料分会及国家焊接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在湖南举办了 “全国焊接材料行业协会会员扩大会暨原辅材料订货会”,有230多家32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邀请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李仪刚副总经理做了题为“近期钢材市场分析与展望”的报告,邀请吉林铁合金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李景春副主任做了题为“铁合金现状及发展分析”的报告,邀请青岛东岳泡花碱有限公司成群善总经理做了题为“水玻璃与电焊条”的报告。此外,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焊接所唐伯刚教授从专家的角度介绍了国内钢铁和铁合金情况,分析了有关钢材和铁合金价格走势,提出了我国焊材价格的对策和建议。 为方便与会代表交流和沟通,大会安排了分组讨论和原辅料订货洽谈活动,大家对行业发展和协会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希望。 这次会议对焊接材料生产企业在制定发展计划、确定市场战略等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很强的时效性。6、全国气体保护焊实芯焊丝生产及应用研讨会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气保护实芯焊丝的技术进展,满足用户需求,中国焊接协会、焊接学会和国家焊接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2004年7月在常州共同主办了“全国气体保护焊实芯焊丝生产及应用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焊丝生产企业以及锅炉、压力容器、汽车、摩托车、管道、重型机械等行业的焊丝大型用户,此外还有焊丝设备生产厂家、相关产品生产厂商、钢厂及科研院所等。会议正式代表222人,参加第一天会议的约有400人。 会上,焊丝生产厂家介绍了我国焊接材料产品生产情况;交流了焊丝的生产技术经验;用户介绍了实芯焊丝的应用情况和对今后焊丝发展的建议;与会代表参观了常州华通焊丝有限公司。 这次会议在供需双方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探讨了我国焊丝生产现状、市场需求、存在问题、今后发展等问题。代表们建议要经常举办类似的研讨会,把我国CO2焊接推向一个新阶段。7、全国埋弧焊焊剂生产及应用研讨会为了推动我国埋弧焊焊剂的技术进步,满足市场需要,由中国焊接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焊接学会和国家焊接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2004年9月在锦州共同召开“全国埋弧焊焊剂生产及应用研讨会”,来自焊剂生产企业、锅炉、压力容器、管道、重型机械等行业的40多家单位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焊接协会高增福副秘书长和焊材质检中心吴振祥副主任主持会议,焊材质检中心李春范常务副主任做了“中国的钢材与焊材”报告,报告概述了我国钢材的发展、消费和价格情况,对焊材的生产、产品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锦州天鹅焊材股份有限公司何少卿副总经理做了“焊剂发展及应用概况”报告,报告详尽介绍了烧结焊剂的发展概况、产品特点、生产工艺、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唐伯钢教授介绍了国外焊剂的专利情况,探讨了焊剂发展方向;大会还邀请了焊剂生产企业的代表就焊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精要发言,邀请了焊剂应用企业代表就焊剂使用状况做了专题发言,提出了产品结构、质量水平、供货等方面的有益建议。会议代表还参观了锦州天鹅焊材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多年来专门以焊剂为专题召开的研讨会,这次会议将对我国焊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8、机车车辆行业焊接技术专题研讨会中国焊接协会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是在我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的形势成立的,在这个委员会成立之初,我们发现,在众多的机车车辆制造企业中缺少焊接信息的沟通和焊接技术的交流。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机车车辆行业焊接技术的发展,加强本行业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焊接协会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8月8-9日在珠海召开“机车车辆行业焊接技术专题研讨会”。 来自机车车辆行业24个单位3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机车车辆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炎金主持会议,协会常务理事王林受协会委托代表协会讲话,并以培训工作委员会主任身份代表协会的其他委员会表示祝贺。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副所长王国栋作为特约代表发表讲话,表达了焊接同仁共同研究、发展、壮大焊接行业这一共同愿望。 会议研讨交流了机车车辆制造中所涉及到的焊接技术和应用问题,特别集中交流了铝合金车体制造技术,会议收集论文12篇,并在《焊接》杂志出专刊。 会议还邀请哈尔滨焊接培训中心副主任王林做“机车车辆行业焊接生产制造企业认证体系(DIN6700)介绍”。奥地利FRONIUS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国外机车行业应用的焊接设备。会上,大家还探讨了机车车辆行业的现状,存在问题,未来5-10年发展方向和目标,应当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有人提出,在机车车辆行业能用焊接专机解决问题,就不用焊接机器人,因为成本太高;对于没有标准和规范的,如铝合金焊接,我国能否制定一些标准;行业协会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如组织人员了解国际前沿动态。 与会人员普遍感到,参加这样的会议有很大收获,希望协会能更多地组织这样的活动,使焊接技术人员有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9、中国焊接协会理事扩大会议中国焊接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于2004年11月8-10日在北京召开。10、其他专委会活动工业锅炉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4月组织了委员会委员会议,就当前工业锅炉发展、锅炉等级化、生产自动化、环保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焊接协会焊接设备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焊技术专委会于2004年5月在广东召开了焊接学术交流会,会上有9位焊接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技术演讲和技术报告。收到42篇论文,评选出27篇优秀论文,编辑出版了《电焊机》专刊。与会代表就就电焊机行业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代表们在会议期间参观了焊接博览会,观看了焊接精英技术演示。 管道专业委员会联合会员单位进行技术开发工作,针对管道工程建设进行一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应用价值的科研项目,如高钢级钢管(X80管线钢)、双相不锈钢、LNG建设用钢等的工程材料、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接设备等成套技术研究等项目。组织参与X80技术交流会、高强度管线钢技术交流会、LNG施工技术交流会等。 船舶专业委员会与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焊接分委员会于2004年9月在济南召开学术交流会,有4篇报告在会上交流,会议确定了中国焊接协会造船专委会和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焊接分委会今后将联合活动,积极组织国内外船舶焊接新技术的交流活动 ,大力推广应用船舶高效焊接技术、促进我国船舶焊接技术由粗放型向智能型的焊接机械化方向发展。四、抓住重点,做好对政府和企业的服务工作 1、筹备组织我国焊接企业走出国门参加国际焊接展览会2004年,秘书处充分利用有关优惠政策,与有关学会共同积极组织我国焊接器材生产企业参加2005年第十六届德国埃森焊接展览会,在德国埃森展上专门开辟中国展区,积极推动中国焊接生产企业出国参展,参与国际竞争,目前已有39家公司正式报名,预定展位约800平方米。2、继续办好焊接信息网,从有关行业组织的网站获取信息协会创办的中国焊接信息网站,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取得较大成绩。 网站数据承载量达到近200兆空间,每天访问量超过600人次,是目前国内焊接专业的最大网站。网站处于每日更新页面状态,还开辟了焊接论坛两个新栏目,即北京埃森展览会主体论坛和王老师说焊接,论坛注册会员300多人,每日访问量超过300人次。学术期刊数据库分别增加了1300多条学术期刊纪录,总信息量达到13000余条。网站电子刊物《焊接快讯》发行量超过14000份,总发行量达到33.6万份。3、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与认证工作取得进展按照国际焊接学会的要求,由中国焊接协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共同组建了中国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委员会,已被授权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在焊接工程师资格认证和焊接人员培训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作为这一培训的专门机构——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已先后在全国举办了各类培训班。从2001年中期审查以来,举办了19期国际焊接工程师过渡培训班,759名学员,颁证737份;9期国际焊接工程师正规培训班,200名学员,颁证137份;2期国际焊接工程师可选途径培训班,41名学员,颁证38份;共计颁发IWE证书912份。6期国际焊接技师过渡培训班,148名学员,颁证142份;3期国际焊接技师正规培训班,71名学员,颁证70份;共计颁发IWS证书212份。2期国际焊接技士培训班,30名学员,共计颁发IWp证书30份。先后有一千二百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这些学员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代表性。截止目前,共有1281名学员获得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251名学员获得国际焊接技师证书,163名学员获得国际焊接技士证书,颁发证书总数为1695份。 为了使焊接工程师资格认证在国内大面积推开,协会2004年对国内有关工程师资格认证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我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和注册电器工程师的资格认证工作已经启动,由人事部和建设部共同行文,授权中国机械勘察设计协会从事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的资格认证工作,授权中国电力勘察设计协会从事注册电器工程师的资格认证工作。中国焊接协会是从事焊接生产制造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有能力、有责任担负起这一工作 。这项工作已经制定出工作计划,并作为明年重点工作实施。4、建立焊接专家数据库为了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发挥焊接协会人力自资源优势,参与相关工程建设,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中国焊接协会开始建立焊接以及与焊接相关的专家数据库。可以为急需人才的企业推荐焊接技术人员、为需要焊工的一些焊接工程提供焊工和相关人员的信息。并希望随着今后市场的需求,不断完善此项工作。 5、搞好中国焊接发展大事记的准备和组织工作为了总结我国焊接技术发展的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到现在50多年来,焊接科研开发、焊接器材生产、焊接技术应用、焊接教育培训、焊接标准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历程,两会原计划组织编写中国焊接发展史。考虑到目前我国焊接行业的现状,经2004年度理事长联合会议决定,以编辑、出版中国焊接发展回忆录和中国焊接发展大事记形式进行此项工作。 中国焊接协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秘书处已开始组织这方面的工作,为了全面反映中国焊接技术的发展历史,需要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制造企业广泛系统收集资料,两会秘书处已经积极开展中国焊接发展资料的征集工作。2004年8月发出了“关于征集中国焊接发展资料的通知”300多份,通知的附录详细说明了资料内容要求,使提供资料的单位和个人方便工作。 同志们,2004年就要过去了,我们将以崭新的姿态进入2005年,更加努力地为中国焊接行业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中国焊接协会2004年工作总结
"协会年度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