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驻村工作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 2019.08.12

邓麦村作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报告。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我们总会经历很多各式各样的事情,很有必要给自己写一份总结,一份给自己的总结,总结可以让我们自我反省,提升自我。怎么样去写好总结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邓麦村作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报告”,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4月26日下午,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化工作会议继续进行。邓麦村副秘书长作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报告,全面总结了中科院自XX年宁波产业化会议以来,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管理,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了在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调了高技术产业化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今后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思路。

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江小涓研究员、深圳市科技局李连和局长、神州数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勤分别作了“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挑战”、“创造并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更快发展”、“董事会:从治理型公司到管理型公司的转型”、使与会代表对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方向、社会对高技术的需求和鼓励措施、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和优势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开拓了进一步加强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化的思路。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发展弱筋麦产业促进农业增收增效


发展弱筋麦产业促进农业增收增效 仪征市弱筋麦协会朴席分会 我镇地处仪征沿江圩区,有1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6万多亩,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万多亩,是农业部和省农林厅规划的弱筋小麦产业区之一。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尤其在省农科院粮食所及市农林局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大丰中南粮油贸易公司的密切配合下,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因地制宜地搞好专用麦生产。去年秋播全镇宁麦9号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亩,约占小麦面积的60%,有效地提升了小麦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镇订单小麦的实施过程 1、选准弱筋麦品种,逐年扩大种植规模 自2000年以来,我镇积极开展试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品种比较试验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以宁麦9号为发展弱筋麦主体品种,通过4年来的实践,该品种不仅丰产性好,湿面筋含量稳定,已是生产企业认可的糕点粉加工专用麦。 2001年,我镇种植宁麦9号2000亩,当年实际收购50万公斤,销售价达到1.12元/公斤,比普通小麦高0.1元/公斤。 2002年,种植6000亩,收购155万公斤,价格0.99元/公斤,比普通小麦高0.13元/公斤。 2003年,种植8000亩,占小麦总面积的40%。去年夏收后,与农民的收购价为1.06元/公斤,普通小麦为1.00元/公斤,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0.06元/公斤。 2004年,种植面积近1万亩,实际收购近200万公斤,在收购价格较高的情况下,仍比普通麦高0.06元/公斤,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2、积极调研市场,多方寻找合作企业 种植弱筋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效益。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不实行产业化开发,就不可能增效,而且弱筋麦不实行产业化开发,就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而变成劣质小麦。为了真正实现产加销产业链,我们闯市场跑销路。与面粉加工企业谈判,最终在省农科院粮食所的媒介下,选定与中南公司合作。每年秋播前由企业提出购销数量,提供一定的定金并签定种植协议,确定种植规模,按优质标准化生产,收购时由企业出资,乡镇农技服务人员负责收购,再由中南公司通过海轮销往深圳、海南的面粉加工企业。 3、采用订单种植,逐步定准产销模式 为确保产业化开发成功,选择订单种植、收购形式,我镇的具体做法是由农服中心在农民购种时向每一种植户发放一张宁麦9号种植卡,卡上注明种植的品种数量和栽培技术要求,明确收购的质量标准,加价标准(加价5%左右),农户凭此卡售粮,其经营模式是:企业+公司+农服中心+农户。同时由农服中心牵头,村干部配合,以一定的补贴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通过这种紧密有效的订单形式有力地促进农技服务工作的开展。 4、采取优惠政策,激励农民种植。 一方面,积极鼓励农民种植,向其无偿提供技术服务。除深入村、组举办专题技术班外,还向农户发放一张明白纸,使之了解而且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确保了种植优质高产的专用麦;另一方面,向其优先供应农用物资,在价格上本着让利保本销售的原则,以调动其种植弱筋麦的积极性。 5、建立弱筋种植示范基地。 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梁湾、三联等村建立稳定的宁麦9号示范基地。因我镇在外从事三产人员较多,部分农民因种种原因不愿种麦。为确保基地100%面积种植宁麦9号,我们农技部门采取租赁土地的办法,将不种麦的土地全部租赁种植宁麦9号,并付给农民每亩50元的租金。 6、成立弱筋麦协会,推进弱筋麦产业化进程。 2003年10月份,我们和市农林部门一道共同成立了仪征市弱筋麦协会,为推进全镇及全市弱筋麦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二、几点体会 经过4年的实践,我镇的宁麦9号种植由起先的示范种植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由订单种植已发展为弱筋麦产业,协会的的作用已初步凸现,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的具体体会是: 1、种植弱筋麦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举措。我镇地处沿江圩区,要想发展经济作物来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没有区位优势,只有通过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来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通过几年的宁麦9号种植,不仅提升了我镇小麦生产水平,小麦的产量明显提高。经调查,宁麦9号要比其它品种亩增产35公斤以上,连同收购加价,农民每种1亩宁麦9号,要比种植其它品种亩增效益60—70元左右,有效地实现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 2、种植弱筋麦可有效实现“三赢”。首先,获得最大好处的是农民,既不增加种植成本且产量又高,每亩可实现产值400—600元,净增加效益60—70元;其次是减轻了村干部资金收缴的压力,有利于税费收缴任务的完成,有效地减轻了村里负担,对村级债务化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些村干部认为,我们情愿在秋播时花精力抓种植面积落实,弱筋麦越种得多,就等于我们明年资金收缴完成得既快又多;再者就是既增加了农技部门的经济收入,又提高了在农民中的信誉。通过对弱筋麦产前、产中、产后的链条式服务,增加了农技干部的责任心,提升了服务水平,除农户得到实惠外,农服中心也可得到少量的收益,拓宽了创收渠道,靠自己的双手,有效地解决经费不足的困难。 3、实现弱筋麦产业化经营需要各方配合和自身努力,把弱筋麦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是单纯的推广种植某个弱筋麦品种,要想提高种植效益,其大量的工作在于能否把所产的弱筋麦能够单收、单放、单销。首先,我们要搞好与企业之间的协调,要以最大的诚信换取企业的诚意。几年来,我们与中南公司的合作双方一直都很满意。今年麦收,

山东个别面粉加工企业和本地一私人粮商多次上门,以高于我们合同销售价给一部分宁麦9号给他们,但我们为了信守合同,都给予了拒绝。中南公司在弱筋麦生产收购、调运、资金结算等方面也信守合约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其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我们仓容、保管条件、资金等方面原因,特别是近年粮食市场放开后,个体粮商无序、无规地争抢粮源,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矛盾,而随时出现的问题,都必须随机应变地给予解决。这就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精力和劳力,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 回顾我镇弱筋麦种植过程,我们为弱筋麦产业化经营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新时期对我们农业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规模不大,发展的步伐不快,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仓储不足,粮食机械跟不上需要,必须随收随销,影响经营效益,降低竞争能力;三是面对粮食市场放开,个体粮商抢粮源,影响粮食收购质量,这些问题还没有积极的解决措施。 三、下一步设想 经过4的来的实践,无论企业还是农民,都已认准宁麦9号为优质弱筋麦,我们将在农业部和省发展弱筋麦规划的大好时机下,进一步发挥协会的作用,做强、做大以宁麦9号为主的优质弱筋麦产业。 1、进一步强化弱筋麦协会的作用,增加大会员,修改、完善章程,让更多的农民体验到入会的好处。积极做好弱筋产业的宣传、培训工作,使全镇农民进一步认清种植宁麦9号的好处,懂得种植技术,为发展弱筋麦产业打好基础。 2、积极争取农业项目扶持,争取把宁麦9号纳入优质弱筋良种补贴范畴,力争今年秋播宁麦9号种植2万亩,占小麦面积95%以上,使农民得到更大实惠,增加种植积极性。 3、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提高弱筋麦产业化经营水平,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而努力。 二00四年八月

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阶段性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我县根据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实际及加快绿色产业的现实要求,按照“协会、公司、经纪人”三位一体的组织模式和“好品种+订单”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33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增长18.4%,提前3年多实现了本届人代会制定的发展目标。XX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429元,在上年同期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增加了154元,增长12.1%。XX年1月至8月中旬,全省共有74个县的考察团专程到元谋学习考察农技协工作的经验及做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元谋这块土地上、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地显现出蓬勃的生机和发展的活力。
一、全县农技协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农技协经过17年的探索和实践,从无到有,由少到多。XX年8月初,省委副书记王学仁到我县调研农民增收工作期间,对元谋大力发展农技协,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提出要在全省推广“元谋模式”。楚雄州委州政府领导也多次深入我县调研、指导帮助农技协的发展。州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大扶持农民专业协会推进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对农技协牵头兴建的农业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及“允许农技协经营与其生产配套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物资”的相关优惠政策。在省、州领导的关心及相关优惠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一年来,全县农技协的发展呈现了“井喷”之势。截止XX年8月13日,全县各类农技协由一年前的45个发展到92个,会员由2133人(户)发展达到8372人(户)。这些协会中,按专业划分,种植业57个,经济林果业13个,养殖业6个,加工企业2个,其他14个;按协会发挥的作用划分,经济实体型45个占49%,服务型25个占27%,技术交流型22个占24%。
二、元谋在发展农技协中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化程度低、专业化服务困难、企业化管理无法进行、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高,是农业综合效益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农技协,把农民组织起来,提高了农业的规模化程度,增强了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实现了有效对接,在不违背土地承包制的前提下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畅通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元谋县果业协会为例,协会创造了“协会担保,农民贷款,政府贴息”的模式,以葡萄、石榴的专业生产为主,新建育苗温室大棚6720 m2,建设了600亩无公害葡萄、石榴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短短的一年内发展会员达1300户,带动会员发展葡萄1265亩、石榴735亩,并投资70.65万元为会员户铺设了滴灌设施,为会员担保贷款300多万元,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认证,有效地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局面。
(二)完善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促进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技协在不改变产权关系,不削弱农民独立自主经营地位的前提下,通过发展农民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将农民组织起来,解决了目前集体经营在组织建设上比较薄弱的问题,实现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不仅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经营成本,还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了现有的双层经营体制。目前,全县农技协共带动着7.5万多亩土地的生产与经营,会员占到了全县农村人口总户数47200户的17%。
(三)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技协通过提供信息、技术、加工、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及时指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变“我能生产什么就向市场推销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经营什么”,改变粗放经营方式,提高科技含量,发展“优、新、特”品种,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元谋清和果蔬生产协会为例,协会现有会员672户,协会采取统一引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分级包装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组织会员开发种植“绿兴”牌樱桃蕃茄,年示范种植樱桃蕃茄XX亩,带动农户种植3000亩,平均亩产值可达4600元。仅种植樱桃蕃茄一项,会员人均收入就达936元。据调查统计、分析,加入协会会员与没有加入协会会员的收入相比,前者年收入比后者多达200元以上,协会会员年均增收达26%。
(四)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促进了优质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随着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特别是加入wto后农产品加工、出口

的需要,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效农业发展的“瓶颈”。分散的农户生产,无法对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全程控制,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农民素质不高,没有绿色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小,成本高,无法落实。通过农技协,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品种、统一配药施肥、统一加工、统一包装销售,有效地推动了优质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至XX年8月中旬,元谋县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24个,绿色认证1个,共计获得25个证书,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协会申报认证。
(五)培养了农民的民主意识,促进了农村的民主化进程。农技协的民主管理是协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员通过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共同管理协会的事务,协会与会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些基本原则、理念和价值,培养了农民参与管理经济生活的民主意识,促进了农村的民主化进程,推动了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当前全县农技协发展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但从整体上看仍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服务力量上,面临着转变职能与经费不足的双重压力,难以满足广大农民要求益高的服务要求。二是在服务内容上,偏重于粮食、蔬菜等常规农业的生产服务,重生产轻流通,产后服务相对滞后,尤其是加工类型协会的层次低、数量少。三是在内部管理上,一些协会仍处于松散状态,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不强;依托“能人效应”管理和运作,制度建设还较薄弱;成员绝大多数是农民,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五是在宏观外部环境方面,还需要配套性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支持和保护。
针对上述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今后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加强农技协的建设:
(一)坚持按“协会、公司、经纪人”三位一体的组织发展模式,重点将现有协会培强做大。加快对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服务型和技术交流型协会的改造升级,将其整合为新的生产经营实体;加大对重点龙头协会的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发挥产业龙头带动作用,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二)敏锐把握市场动态,积极引进发展精、优、特、新的特色农产品,以特色来开拓和占有市场,避免产品雷同带来的恶性竞争。打破地域界限,广泛吸收农业龙头企业、科技人员、农产品营销大户加入协会,加强协会的市场开拓和产品营销工作,大力发展加工型的协会。
(三)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而不包办,扶持而不干预。加强对农技协和农民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组织县级相关部门深入协会帮助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动作。
(四)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一是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健全理事会、监事会,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人事、劳动、财务、物资、营销等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对农技协工作人员实行经济利益与经营、管理、服务挂钩的责任制。二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按股分红与按劳分配相结合,适当提高按劳分配的比重,更好地体现“劳动联合”的经济特性,调动会员的积极性。三是完善监督机制,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社会监督作用,对农技协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从事经营及社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发挥协会监事会和会员的内部监督作用,加强对其经营管理情况特别是财务上的监督检查。
(五)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农技协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快制定与实施促进农技协发展的配套性政策,在财政、信贷、工商等方面支持服务上增大力度;二是为农技协发展提供各种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帮助其做好融资、征地、人才培训与聘用等方面的工作;三是组织多种类型的培训班和考察学习,帮助协会管理者开阔视野,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及科技文化素质。
(六)以“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在条件成熟的农技协中建立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技协中的带动、监督和保障作用。

发展弱筋麦产业 促进农业增收增效工作总结



发展弱筋麦产业促进农业增收增效 仪征市弱筋麦协会朴席分会 我镇地处仪征沿江圩区,有1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6万多亩,常年小麦种植面积2万多亩,是农业部和省农林厅规划的弱筋小麦产业区之一。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尤其在省农科院粮食所及市农林局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大丰中南粮油贸易公司的密切配合下,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因地制宜地搞好专用麦生产。去年秋播全镇宁麦9号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亩,约占小麦面积的60%,有效地提升了小麦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我镇订单小麦的实施过程1、选准弱筋麦品种,逐年扩大种植规模自2000年以来,我镇积极开展试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品种比较试验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以宁麦9号为发展弱筋麦主体品种,通过4年来的实践,该品种不仅丰产性好,湿面筋含量稳定,已是生产企业认可的糕点粉加工专用麦。2001年,我镇种植宁麦9号2000亩,当年实际收购50万公斤,销售价达到1.12元/公斤,比普通小麦高0.1元/公斤。2002年,种植6000亩,收购155万公斤,价格0.99元/公斤,比普通小麦高0.13元/公斤。2003年,种植8000亩,占小麦总面积的40%。去年夏收后,与农民的收购价为1.06元/公斤,普通小麦为1.00元/公斤,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0.06元/公斤。2004年,种植面积近1万亩,实际收购近200万公斤,在收购价格较高的情况下,仍比普通麦高0.06元/公斤,让农民得到了实惠。2、积极调研市场,多方寻找合作企业种植弱筋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效益。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不实行产业化开发,就不可能增效,而且弱筋麦不实行产业化开发,就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而变成劣质小麦。为了真正实现产加销产业链,我们闯市场跑销路。与面粉加工企业谈判,最终在省农科院粮食所的媒介下,选定与中南公司合作。每年秋播前由企业提出购销数量,提供一定的定金并签定种植协议,确定种植规模,按优质标准化生产,收购时由企业出资,乡镇农技服务人员负责收购,再由中南公司通过海轮销往深圳、海南的面粉加工企业。3、采用订单种植,逐步定准产销模式为确保产业化开发成功,选择订单种植、收购形式,我镇的具体做法是由农服中心在农民购种时向每一种植户发放一张宁麦9号种植卡,卡上注明种植的品种数量和栽培技术要求,明确收购的质量标准,加价标准(加价5%左右),农户凭此卡售粮,其经营模式是:企业+公司+农服中心+农户。同时由农服中心牵头,村干部配合,以一定的补贴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通过这种紧密有效的订单形式有力地促进农技服务工作的开展。4、采取优惠政策,激励农民种植。一方面,积极鼓励农民种植,向其无偿提供技术服务。除深入村、组举办专题技术培训班外,还向农户发放一张明白纸,使之了解而且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确保了种植优质高产的专用麦;另一方面,向其优先供应农用物资,在价格上本着让利保本销售的原则,以调动其种植弱筋麦的积极性。5、建立弱筋种植示范基地。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梁湾、三联等村建立稳定的宁麦9号示范基地。因我镇在外从事三产人员较多,部分农民因种种原因不愿种麦。为确保基地100%面积种植宁麦9号,我们农技部门采取租赁土地的办法,将不种麦的土地全部租赁种植宁麦9号,并付给农民每亩50元的租金。6、成立弱筋麦协会,推进弱筋麦产业化进程。2003年10月份,我们和市农林部门一道共同成立了仪征市弱筋麦协会,为推进全镇及全市弱筋麦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二、几点体会经过4年的实践,我镇的宁麦9号种植由起先的示范种植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由订单种植已发展为弱筋麦产业,协会的的作用已初步凸现,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的具体体会是:1、种植弱筋麦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举措。我镇地处沿江圩区,要想发展经济作物来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没有区位优势,只有通过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来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通过几年的宁麦9号种植,不仅提升了我镇小麦生产水平,小麦的产量明显提高。经调查,宁麦9号要比其它品种亩增产35公斤以上,连同收购加价,农民每种1亩宁麦9号,要比种植其它品种亩增效益60—70元左右,有效地实现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2、种植弱筋麦可有效实现“三赢”。首先,获得最大好处的是农民,既不增加种植成本且产量又高,每亩可实现产值400—600元,净增加效益60—70元;其次是减轻了村干部资金收缴的压力,有利于税费收缴任务的完成,有效地减轻了村里负担,对村级债务化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些村干部认为,我们情愿在秋播时花精力抓种植面积落实,弱筋麦越种得多,就等于我们明年资金收缴完成得既快又多;再者就是既增加了农技部门的经济收入,又提高了在农民中的信誉。通过对弱筋麦产前、产中、产后的链条式服务,增加了农技干部的责任心,提升了服务水平,除农户得到实惠外,农服中心也可得到少量的收益,拓宽了创收渠道,靠自己的双手,有效地解决经费不足的困难。3、实现弱筋麦产业化经营需要各方配合和自身努力,把弱筋麦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是单纯的推广种植某个弱筋麦品种,要想提高种植效益,其大量的工作在于能否把所产的弱筋麦能够单收、单放、单销。首先,我们要搞好与企业之间的协调,要以最大的诚信换取企业的诚意。几年来,我们与中南公司的合作双方一直都很满意。今年麦收,山东个别面粉加工企业和本地一私人粮商多次上门,以高于我们合同销售价给一部分宁麦9号给他们,但我们为了信守合同,都给予了拒绝。中南公司在弱筋麦生产收购、调运、资金结算等方面也信守合约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其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我们仓容、保管条件、资金等方面原因,特别是近年粮食市场放开后,个体粮商无序、无规地争抢粮源,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矛盾,而随时出现的问题,都必须随机应变地给予解决。这就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精力和劳力,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回顾我镇弱筋麦种植过程,我们为弱筋麦产业化经营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新时期对我们农业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规模不大,发展的步伐不快,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仓储不足,粮食机械跟不上需要,必须随收随销,影响经营效益,降低竞争能力;三是面对粮食市场放开,个体粮商抢粮源,影响粮食收购质量,这些问题还没有积极的解决措施。三、下一步设想经过4的来的实践,无论企业还是农民,都已认准宁麦9号为优质弱筋麦,我们将在农业部和省发展弱筋麦规划的大好时机下,进一步发挥协会的作用,做强、做大以宁麦9号为主的优质弱筋麦产业。1、进一步强化弱筋麦协会的作用,增加大会员,修改、完善章程,让更多的农民体验到入会的好处。积极做好弱筋产业的宣传、培训工作,使全镇农民进一步认清种植宁麦9号的好处,懂得种植技术,为发展弱筋麦产业打好基础。2、积极争取农业项目扶持,争取把宁麦9号纳入优质弱筋良种补贴范畴,力争今年秋播宁麦9号种植2万亩,占小麦面积95%以上,使农民得到更大实惠,增加种植积极性。3、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提高弱筋麦产业化经营水平,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而努力。
二00四年八月
发展弱筋麦产业 促进农业增收增效
"村医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