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之初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5.21

人之初教案范例15篇。

对于新加入职的老师来说,必须事先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案课件。此时,又到了编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作为一种开展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提供的一份最新的“人之初教案”范文,相信您能从中找到所需的教育内容!

人之初教案 篇1

教材目标:

1.会读13个生字,认识贝字旁;端正、匀称地书写7个生字。

2.初步了解吟诵等朗读方法,感受三字经的独特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熟读背诵课文,体会后天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四、师生互动,感知韵文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预设: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的。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五、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

2.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辶”的写法。

3.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人之初教案 篇2

《人之初》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识字部分的第四课。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我在教学中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平时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以朗读和理解意思为主。开课时,通过复习生字导入,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是有些难度的,我通过讲故事、出示图片、讲解等多种方式去教孩子们。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在这节课上,课堂纪律是不错的,但是我的节奏有些快了,有些环节让学生读的还是少了一些。教学时,我会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当一个环节结束后就往下面走,虽然在教学时有耐心地指导学生,但是在读的方面还可以更充分一些。

这节课,在理解意思的时候,我讲得比较多,有时候孩子还不能跟上老师节奏,在师生配合方面还学要在磨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节课留给学习生字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但是在反馈点评的环节,我的课堂组织有些不到位,一些孩子在下面窃窃私语。投影展示、点评的环节,有些薄弱。

一节好的课,需要用心准备教学设计,好好熟悉教学流程,对学情有所了解,还需要多次磨课。后面,再努力。

人之初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本课精选《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第1个片段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2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也是古代蒙学教材中教有代表性的一种,它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二、说学情

一方面,学生喜欢《三字经》这种短小的韵文形式,这本身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另一方面,课文就意思的理解上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虽不要求学生能逐字逐句的理解,但需要大致理解意思。而对文字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文字的认识和课文的朗读,因此本课教学存在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说教法

从活动入手,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表演故事,配乐朗诵,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加深对《人之初》的理解。教师讲和学生说相结合,使学生对《三字经》的认识更系统、完整。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朗读。

3.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四)师生互动,感知韵文。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同桌交流第一节韵文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请教老师。

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的。

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五)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

2.课件出示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六)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人之初教案 篇4

教学主题:识字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2.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3.教材分析

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 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 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评价任务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生字。

2.通过整体读,个人读,师范读,小组读,把文章读通读顺,理解意思。

3.通过“反复诵读、以读带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识字8人之初》

学习环境专心一致

人之初懂礼、成才

好好学习 持之以恒

人之初教案 篇5

设计说明

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教师)

3.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组词:器皿、器物、武器。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

四、师生互动,感知韵文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预设: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的。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两种教学思路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辶的写法。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设计意图:采用明确姿势

人之初教案 篇6

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3.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4.能正确读写“之、义、相”3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太”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认读字词。

1.导语: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读读这些词语。(自由朗读这些词语) PPT出示有关字词:相遇 远方 近处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写了。

(二)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小朋友们,我们上学用的课本有语文书、数学书等,那你知道古代的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三字经》)对,《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教会了大家怎样做一个好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两组,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人之初。(“之、初”注音)

2.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之、初”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人之初”的意思就是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那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课文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

2.小组合作互相订正圈画的生字,再读课文。注意互相纠正读音,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全班订正圈画的生字。

4.指名分小节朗读。

(二)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

3.自由练习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三字经》的朗读要讲究节奏,朗朗上口,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学习会认读的字

导语:同学们读的真有节奏!那么,这课的生字宝宝单独跑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

2.反馈指导:

(1) 指读,小老师带读。

(2)出示字卡,指名读。

(三)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3.组词。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4.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四、背诵课文

导语:掌握了会认读的字,我们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也能尝试背诵课文了。 出示任务:继续用击掌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尝试把课文背诵下来。

2.指名背诵指导后,全班一起击掌背诵。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读读记记。

2.游戏认字(注:生字序号)

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一起来看看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

1.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朗读课文,试着自己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在不懂的句子旁边打上“?”,然后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观看视频,了解课文内容:

人出生之初,本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了既不懂做人道理,有没有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3)小结过渡:

一个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就不能掌握知识,将来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认真、自觉地学习,虚心聆听大人的教导。

七、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习、玉、义、之;左右结构:相;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近、远。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 “义”“之”。

(1)观察并说说 “义”“之”结构和占格。

(2)范写 “义”“之”,提示: “义”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并非在撇捺交叉点对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呈对称式;“之”字主笔是平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要紧接着横撇写。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评价。 2.指导书写“相”。

(4) 观察并说说“相”结构和占格。(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边的“目”起笔在“木”的一横偏上一些,四横要间距均匀。)

(5) 范写“相”。

(6)生描红。

八、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但学会了生字,还基本背会了课文,指导了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人之初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

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

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5、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二)深读课文,内容解析。,

1、人之初。

(1)全班朗读。

(2)小组交流第一段的意思,小组汇报。(教师引导)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2、子不学。

(1)全班朗读。

(2)小组交流第二段的意思,小组汇报。(教师引导)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3、观看视频《孟母三迁》。

师: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生1: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很大。

生2: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

生3:孟母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8人之初》

学习环境专心一致

人之初懂礼、成才

好好学习持之以恒

课后反思:

人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影响,忽视了教育,就可能会变坏。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人之初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 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教学设计无需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 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

教师:“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太”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习、玉、义、之;左右结构:相;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近、远。

(二)指导书写。

1.指导“近”“远”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近”“远”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近”“远”,分别提示:“近”字先写里面的“斤”,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远”字先写里面的“元”,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书写“习”“玉”“义”“之”。

(1)观察并说说“习”“玉”“义”“之”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习”“玉”“义”“之”,分别提示:“习”字先外后内,主笔是横折钩,要写得舒展,横折钩的竖部分,略往左斜,点提起笔与横折钩起笔直对;“玉”字写王字时注意三横的长短变化,注意间距均匀,最后一点写在横上面,不要掉到外面;“义”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并非在撇捺交叉点对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呈对称式;“之”字主笔是平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要紧接着横撇写。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书写“相”。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相”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相”,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边的“目”起笔在“木”的一横偏上一些,四横要间距均匀。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但学会了生字,还基本背会了课文,指导了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作业设计:

朗读和背诵课文。

人之初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深刻的道理。教学准备:《三字经》朗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二、诵读感悟

1 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老师讲故事:周处除三害

1、从前,有个人叫周处,他个子高,力气大,常常欺负别人。人们背地里都把他和白额虎、大蛟合称为“三害”。后来,周处带着弓箭来到南山把白额虎杀了,然后又去杀大蛟。大蛟受伤逃跑了,周处就一直追。人们看到周处没有回来,以为他死了,都高兴得欢天喜地。周处回来后知道了这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下定决心要重新做个好人。后来,他离开了家乡,拜师学艺,终于成为了一个正直的好官。

2、老师提问:

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周处?为什么把周处和大蛟、白额虎称为“三害”?

周处是一出生就是个爱欺负人的坏孩子吗?

周处后来怎样啦?

平时你是不是也欺负别的小朋友?

如果别的小朋友欺负你,你心里会怎样?

老师小结:

人出生时都是很善良的,所以我们要一直做个善良的小孩,不要学坏。我们身边有的人小时候都是好孩子,可是长大以后却做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错事。这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人和经历的事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必须得注意,坏事不要做,也不要和坏孩子做朋友。即使做错了事,及时改正了还是好孩子。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小组合作试着表演《周处除三害》

五、小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三字经》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字经》中说的那样做,明白教育和学习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人之初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近”等7个生字。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背诵课文。

难点: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谈话导入

1、《三字经》是中国众多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三字经》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

2、教师播放小学生《三字经》舞蹈表演视频和朗读视频。(学生观看)

3、观看了视频,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来表演?不急,我们先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领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3、自学检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出示拼音,自我检查哪些字读错了。教师重点指导正音。

(1)翘舌音的字:之、初、善、专。

(2)多音字:教,jiāo(教书);jiào(教师)。

5、小组比赛读生字。

三、朗读课文,熟悉文本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帮助。

3、小组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最流利。

4、师生拍手读。

四、学习第1小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交流不懂的地方。

3、教师讲解重点词的含义。(苟:如果,假如;乃:就;迁:改变、变化。)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文意。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天性虽然相近,但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环境、教育不一样,因此所形成的习性、习惯也就相差很远。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第1小节。

6、读一读,连一连。

人之初 贵以专 苟不教 性本善 教之道 性乃迁

五、写字指导“之”“远”“近”

1、观察占格、结构。

2、教师讲解,范写。(重点是“之”和走之旁的书写,平捺要舒展。)

3、学生口述笔顺书空。

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比赛读。

二、研读课文,学习第2小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

2、教师答疑解惑,师生交流。(宜:适宜,合适;琢:雕刻;义:道理。)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文意。

4、教师讲解,学生体会文意。

(1)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石不加打磨雕琢,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不能成才。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1)师:你们认为哪句话对你们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2)师: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你们小时候就应该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

三、再读课文,尝试背诵

1、接龙读。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师生齐读。

3、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4、师生互动,考考你。

(1)教师考学生。教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教师。学生说上句,教师接下句。

5、全班拍手背诵全文。

6、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四、写字指导,读记词语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呢?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义:起笔是一点,要在一撇一捺交叉的中线位置。

5、认读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教学板书]

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教学反思]

本课所学内容是《三字经》的一部分,主要是从教育和学习两个方面来讲的。本文内容虽然读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理解起来较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课伊始,我播放了生动活泼的舞蹈视频和朗读视频。通过直观的感受,学生们很快就进入学习的氛围中。

人之初教案 篇11

第一课时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组词:器皿、器物、武器。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四、作业

认会生字,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齐读生字。

二、学习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读。

三、师生互动,感知韵文含义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

(预设: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

(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四、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辶”的写法。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五、作业

背熟课文,书写生字。

人之初教案 篇12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追问: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

3.教师引言:这个故事出自我们的国学经典《三字经》,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三字经》。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预设: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组词:器皿、器物、武器。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四、师生互动,感知韵文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预设: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的。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五、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辶”的写法。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人之初教案 篇13

第五小学特色课教案

主备人:刘新梅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

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2、男女赛读,准备上课。

(表扬:男生声音响亮,女生声音优美,如果合起来读相信会更好,来齐读一遍)

二、师生互动,感知韵文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预设: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的。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两种教学思路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 辶”的写法。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设计意图:采用明确姿势——出示生字——找出喜欢的生字——学习书写的过程,将写字教学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教学反思

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人之初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之、相、近、习、远、玉、义”7个汉字。

3、大致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致了解选编文本的含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初步了解《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读本。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三字经》书本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这本书:古时候儿童学习的启蒙读物,每句话都是三个字,所以叫做《三字经》,内容十分丰富。

2、师激趣:古时候儿童学习的课本,今天我们学起来也会十分有趣。《三字经》开篇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

3、师板书课题,指导生字“之”的写法:“之”有三笔,第一笔点画居中,第二笔横撇略扁,最后一笔平捺,注意运笔的变化。

4、指名生朗读课题,认识生字“初”:左右结构,衣字旁加个“刀”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交流听后的感受(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很好听等)。

2、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学习第一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一句,出示字词卡片:性、善、相近、习、远,指名生认读,相机正音:“性”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善”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出示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近—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词意。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一句话,全班齐读第一句话。

(2)学习第二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二句,出示生字卡片:教、迁、贵、专,指名多生认读。

学习“教”这个多音字,生说说这个字有哪两个读音,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读第四声。师小结:在“教师、教室、教育”这些词中读第四声;在表示“教别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读第一声。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二句话,全班齐读。

(3)学习第三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三句,出示生字卡片:幼,指名生认读,说说还在哪些词语中见过这个字:幼小、幼儿园。

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问句。

全班齐读第三句话。

(4)学习第四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四句话,出示生字卡片:玉、器、义,指名生认读。并为它们口头组词,以便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理解。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四句话,全班齐读。

4、生再次轻声自由练习朗读文本,争取读正确读通顺,同位之间相互练读。

5、指名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全班齐读,读出课文三字一停、朗朗上口的节奏。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生再次朗读课文,并与同位合作朗读,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2、师再次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3、独立出示本课13个生字,鼓励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或在其他的词语中也见过这些汉字,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理解句子意思。

4、师小结:在识记汉字的时候,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偏旁、与形近字进行比较的方式来进行识记,这样归类识字,效果会更好。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之、相、近、习、远、玉、义。

2、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生自主观察这些汉字,交流书写要领,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行重点指导:“近、远”是半包围架构,其中“斤、元”书写时要略小,最后写走之儿;“义”字先写中间的点,再写撇、捺、注意撇画比捺画略高。

4、师范写,生认真观察并进行书空练习。

5、生自主描红、临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书写情况并及时反馈。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三字经》的内容,还读熟了其中的几句话,认识了很多的汉字。那么,《三字经》中的这些句子究竟藏着什么意思,为什么值得古代和现代的小朋友没学习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名生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三字经》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质疑导入

1、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

2、指名生朗读课文。

3、师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熟读了《三字经》中的一些句子,那么,这些句子里究竟藏着什么意思,使它们成为古代小朋友必须学习的内容,同时又值得我们现在学习呢?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三字经》。

二、精读句子,理解意思

1、学习第1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一句话,说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生交流自己的问题,师给予解答,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词组、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初:刚出生;性:本性;善:善良;相近:差不多;习:性情和行为;相远:差别很大。

(3)鼓励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大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师适当小结: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纯洁的,只是因为后天的学习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性情和行为就有了好坏之分。

(4)全班齐读第一句话。

(5)指名生朗读第二句话,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说说这句话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6)师适当讲解:“苟”是如果的意思,“迁”指的是改变;“贵以专”的意思是指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

(7)在弄懂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并适当小结:如果不好好教育孩子,那么孩子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

(8)生齐读第二句话。

(9)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实际谈谈对这段话的体会,师相机点拨:小朋友们刚出生的受都差不多,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有的人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他们长大以后就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段话告诉我们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0)生有节奏地齐读第1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并尝试与同位相互交流。

(2)指名生交流自己弄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还有哪些词语和句子不太明白。

(3)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

非所宜:这是不应该的。老何为:长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琢:精心打磨;器:物品、器物;义:知识和道理。

(4)鼓励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大致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5)师适当讲解:小孩子不努力学习,这是不应该的,如果小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长大了以后还能有什么作为呢?玉石不经过工匠的精心打磨,就不能成为精美的物件,同样的道理,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

(6)师小结:这段话告诉我们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7)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学习都有哪些好处,师予以鼓励。

(8)全班有节奏地齐读第2小节。

3、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通过师生对读,同位对读、拍掌伴奏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读出《三字经》的节奏和韵味。

三、练习背诵,适度拓展

1、生自主练习背诵课文,在背诵过程中,师适当指导:可以先分句背诵,再连起来背诵;再背诵的时候结合句子的意思帮助记忆。

2、指名生分句背诵,分小节背诵,全文背诵。

3、适度拓展。

(1)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只学习了《三字经》中的四句话,但是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三字经》中丰富的内容,难怪古代、现代的小朋友都要学习它呢!接下来,老师再从《三字经》中选两句话,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

(2)师出示:“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师范读,生自主读一读。

(3)指名生说说在这两句话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师适当补充,讲述“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故事。

(4)生齐读出示的两句话。

四、课堂小结

《三字经》不仅读起来郎朗上口,易于背诵,而且还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丰富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多读一读,相信你从中一定会得到很多的收获。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教学过程:

完成配套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8。人之初

重视教育——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善于教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人之初教案 篇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课节选自《三字经》,文本句式整齐,韵律朗朗上口,既是识字教学的好素材,也是在学生心中埋下好学之心的良好契机。由此,本课设计旨以识字教学为主体,借助多媒体手段及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识记本课汉字,积累并运用多种识字方法。通过多遍诵读走近经典,走进文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从而让好学精神在儿童心中萌芽,进而领略国学文化的思想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搜集对联。(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

一、视频引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看视频欣赏《三字经》儿歌。

2.教师引问:你会背儿歌里的内容吗?

3.教师相机板书人之初。引言:《三字经》是古人的启蒙教材,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节选自《三字经》。

4.教师引导学习之和初。出示初字字理演变图。

1.学生跟随视频自觉吟唱。汇报对儿歌的了解。

2.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尝试背诵《三字经》的内容。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书空人之初,了解《三字经》是传统文化,知晓本文的出处。

4.学生齐读课文题目,用之和初组词。儿歌记忆:裁衣一把刀,就念初,初始的初,初夏的初。

1.看图填字并组词。()( )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纠正字音。

2.课件出示第一节,教师引导学习第一节。

(1)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随文识字。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第二句,引导学习生字。

(3)教师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第一节。

3.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节。

(1)课件出示第二节,引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2)启发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课件出示辨字儿歌和玉器图片。点拨:玉经过打磨才能变成玉器。)

4.引导学生发现本课特点。

(1)点拨每句蕴含的意思。

(2)结合课件,理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1)圈画生字,遇到读不好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读一遍,互相帮助。

(3)全班展示读。

2.学生看课件,试读、齐读第一节。

(1)学习汇报第一句中的生字:之、初、性、善、习。(如性与姓区别记忆。)

(2)同桌对读第二句,交流学习生字:教、迁、贵、专。(强调教是多音字。)

(3)学生分句读、男女生对读、齐读、试背。

3.学生自由读第二节,根据要求学习汉字。

(1)小组接读,分句赛读,师生对读第二节。

(2)交流识记生字幼、玉、器、义。①幼:加一加的方法记忆。②玉:与王区别记忆,猜字谜:王字长颗痣。③器:字歌四口中间一只犬。④义:独体字。

4.学生自主发现三字组成一个分句,背诵朗朗上口。

(1)学生根据教师口述的意思猜出具体指哪句话。

(2)看图片了解玉石与玉器的区别,同时理解人也一样,只有学习才能知晓道理与仁义。

2.连线组字。衤 生忄 刀辶 孝攵 千

3.根据意思填写文中句子。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性情相近,但是随着生活环境变化,人的习性就不同了。( )教育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专心。( )少年时不肯读书,是不对的做法。( )年幼时不读书,老了能有什么作为?()玉石若不经研磨雕刻,不能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不能知晓大义。( )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5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开火车组词擂台赛,为生字扩词。

2.教师引领学生展开游戏活动,巩固生字,并扩词。

3.教师组织学生多种游戏诵读儿歌。

4.教师指导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点拨:之、近、远的主笔画都是平捺。

(2)指导学生书写独体字义、习、玉。点拨:按笔顺写字。

(3)指导书写相。点拨:字谜二木不成林,相是多音字。

(4)组织学生自主练习书写汉字,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将学生书写的汉字放在实物展台欣赏点评。

1.学生小组轮读生字,组词多的小组获胜。获胜小组获得生字卡,当老师领读。

2.学生玩识字游戏。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出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3.打拍子读课文、找伙伴拍手读、和老师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

4.自主观察写字表中的生字,交流写字要领及每个字的主笔画。

(1)学生描出主笔画,再试写一个,同桌互评。

(2)随师书空独体字,明确笔顺,试写并对照。

(3)自主猜字谜,识记相字,明确两个读音,各组一个标准词记忆。

(4)学生端正坐姿,自主书写每个汉字,边写边对照。

(5)写字大比拼:小组推荐一到两个写字好的人到展台前面展示。

4.我是写字小能手!先在写字表中书写汉字,然后在你写得好的汉字后面的括号里画☆。之( ) 近( )远( ) 义( )相( ) 习( )玉( )

5.我是组词小能手!义( )( )( )习( )( )( )玉( )( )( )之( )( )( )

四、总结全课,有效拓展(用时:5分钟)

1.教师引言:这节课你都学会什么了?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

2.把你今天学会的《三字经》节选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3.自己再搜集一些《三字经》里面的内容进行背诵。

1.学生汇报本课学习收获。

2.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课堂作业。

3.搜集并背诵《三字经》里面的内容,试着讲故事。

6.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人之初,年级语文,识字

"人之初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