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理发师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6.28

理发师教案必备。

分享一篇网络上的好文“理发师教案”,看完让我受益匪浅,对我的思考有很大启示。老师们在备课上也应该认真对待,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教案是教学的策略,良好的教案可以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让我们一起继续阅读本文,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理发师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2、引导幼儿用跳跃、轻快的歌声演唱歌曲。

3、学习借助图谱、节奏创编,合作表现等形式,提升幼儿音乐的操作性水平,促成幼儿快乐的学习。

活动准备:

1、布置理发店场景,课前排练好一段理发的情景表演。

孩子们,今天大街上可热闹了,我们一块去看看吧!(律动《逛大街》)

听,理发店里传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瞧瞧去。

师:刚才理发阿姨在理发时唱了一首歌,你们听见歌曲里唱了谁?

师:瞧,已剪好了,多漂亮,怎样才能看到自己漂亮的样子?理发师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会感觉怎么样?

师:理发师在理发时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仔细听我唱一唱。

师:理发师灵巧的推着剪刀,那发出的声音应该是连贯的还是跳跃的?(引导幼儿用跳跃的声音表现歌曲中的节奏“咔嚓咔嚓”)

1)师:刚才理发师理发时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声音,如果你来理发,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理发的本领都很棒,现在我们就来玩玩“理发店”的游戏吧!请你们找一个小伙伴商量商量,看看谁先当理发师,谁先当顾客。

理发师教案【篇2】

学情分析: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二年级的孩子尤其特别,他们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怎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因此教学设计要新颖出新,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比较适合采用歌曲与形体舞蹈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歌唱和形体表演中积极愉快的进行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音乐为主线,将舞蹈、形体与音乐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演唱、律动、舞蹈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音乐用心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设计理念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节奏训练、游戏贯通。

3、自由探索、合理评价。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理发师》的学习,感受歌曲愉快情绪,并能用正确的声音进行演唱。

2、用理发店内的声音进行节奏训练,渗透音乐要素。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劳动是快乐的。并能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

教学重点:

1、歌曲《理发师》愉快情绪的体验,并能用愉快的、正确的声音进行演唱。

2、在音乐活动中进行歌曲的学习。

教学难点:

在歌曲中加入动作的声音。

教材分析: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旋律采用了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模拟理发的“卡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节奏型相配合,生动表现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深刻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大歌片、打击乐器、

教学方法:

回顾启发式、故事导入式、听唱法、情境法、示范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1、导入

同学们,老师在来的路上收到了一封神秘的来信,你们想知道是写给谁的吗?

老师和同学一起读神秘来信。

小天使理发店给同学们送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剪刀、梳子、吹风机、喷壶

2、节奏训练

剪刀:x x / x x /

咔嚓咔嚓

梳子:x - / x -

刷- 刷-

吹风机x x x x / x x x x /

呼呼呼呼呼呼呼呼

喷壶:x x / x x

沙沙沙沙

三、引入课题《理发师》

1、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唱到的工具。

2、再次听歌曲,在小工具发声处用动作模仿并唱出来。

3、再听歌曲,找出另外两种小工具出现在什么地方?老师模唱。

4分组模唱。

5、剪出音乐的层次。老师先剪出音乐的层次,学生再跟着老师一起剪出音乐的层次。

6、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动作和不同的情绪,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

四、拓展

欣赏《我有一双万能的手》,说一说手能做哪些劳动。

五、小结

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更是光荣的,让我们都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吧!在《劳动最光荣》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理发师教案【篇3】

游戏的活动时间又到了,金一恒担任的是理发店的发型师,有一个顾客来到了理发店,金一恒开始为他理发,只见他一只手拿着梳子,一只手拿着小推子,梳一梳、推一推,认真地,有模有样地为顾客理着发,理完了,顾客照了照镜子,高兴地走了。金一恒看见顾客走了,又没有新的顾客来,就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摆弄着理发店里的物品。摆弄了一会,金一恒看看还是没有顾客来,就起身离开了。

金一恒来到烧烤店,对做服务员的马晓宇说:“我饿了,给我一串烤薯片吧。”他接过服务员给的烤薯片,然后独自坐在烧烤炉前开始烤他的薯片。他正在烤着薯片,这时听到旁边的顾客陶俊彦说这个烤鸡腿很香,那个烤香肠很好吃,就又跑到服务员面前,大声地喊着:“我还要一个烤鸡腿,还要一根烤香肠。”他一边说,一边指着架子上的各种烧烤串,不一会儿,手里又拿了好几串各式烤串,他回到烧烤炉前一边烤着烧烤串,一边还跟旁边的小朋友说着话。好长时间过去了,他烧烤的热情依旧高涨,在老师的提醒下他才放下了手里的各种烧烤串,离开了烧烤店,回到了理发店继续当理发师,等待顾客上门。

【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的角色意识不是很强,对游戏的坚持性也比较差,不管是担任服务员、大舞台的演员、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或是顾客的幼儿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他们容易被其他游戏所吸引,不能很好地坚守岗位,尤其是当他们在无所事事或是比较空闲的时候就会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就像金一恒小朋友,他的岗位在理发店,是一名理发师,可他在理发店只招呼了一会客人,当看到店里没有顾客自己也就离开了,也不管后面有没有顾客再来,他在别的游戏区逗留了较长时间才回到自己原先的岗位,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今天的角色任务。

【指导策略】

1、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可以去当一回顾客,到理发店里去剪发,并指名要他剪发,让理发店里的另一名工作人员去把他找来,可以对他说:“你剪的头发很漂亮,我就喜欢你给我剪,我刚才已经来过了,没找到你,你到哪里去了呀!”等他回答完后可以接着说:“一定有很多顾客来找过你了,找不到你就走了,那你店里的生意就不好了。下次你能在店里等我们吗?这样我们会经常来找你剪头发的。”教师用自己的角色身份给幼儿以暗示:不能随便离开工作岗位,同时也暗示了幼儿的角色任务,就是你是理发师,要给顾客服务。

2、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各个游戏区都会有时而人多拥挤,时而冷冷清清的现象,当冷清的时候我们该怎样让他们觉得不那么无所事事,就是还要提供游戏材料,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情节。比如:理发店里可以提供一些毛巾,让理发师在空闲的时候洗洗、晒晒、叠叠毛巾,给他们一些小抹布,让他们能经常把理发店的柜子擦一擦,把各种理发用品理一理,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比较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个游戏,对自己的角色任务也就会更加明确了。

理发师教案【篇4】

本课的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理发师》,并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表演。

2、经过学习歌曲和歌表演,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欢乐及成功的喜悦。

本课的难点:

熟悉简单的节奏型,并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理发师》,并且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资料。

2、熟悉简单的节奏型,初步尝试运用一到两种乐器引导幼儿伴奏。

3尝试用合作的形式进行歌表演,培养幼儿的合作本事。

4、引导学生领悟“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树立从小“爱劳动’的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真善美的小世界》,老爷爷,理发工具图片,节奏卡,铃鼓,沙锤。老爷爷道具:胡子,眼镜,围裙,皱纹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

播放《真善美的小世界》,幼儿有节奏的走进教室。

师:今日教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什么的音乐王国,听,神秘王国的音乐想起了,我们赶快出发吧!

二、师生问好!

三、感知体验

谈话导入--师:今日国王还请来了一位新客人,想明白他是谁吗?(出示老爷爷图片)。他是来自澳大利亚的一名理发师。如果小朋友们这节课表现好的话,等会儿老爷爷要为大家理发呢!

小朋友们去过理发店吗?和谁一齐去的?理发师为你们理发用的是什么工具呢?一齐回忆一下。(个别回答,逐一出示工具图片)

四、音乐表现

(欣赏音乐1)---熟悉简单节奏型。

师:老爷爷要给大家理发了,我们一齐来看看老爷爷都带来了哪些理发工具?

出示节奏卡1:咔嚓剪刀xx|xx|xx|xx幼儿练习两遍

出示节奏卡2:沙沙喷壶xx|xx|x-|X0幼儿练习两遍

整体练习一次

(欣赏音乐2)---歌词接龙,熟悉歌词。

师:刚才的歌曲好听吗,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认真听一听剪刀和喷壶是怎样唱歌的。

1、复习节奏卡一遍

2、师(拍手)说歌词前面,幼儿说后面。(出示整体节奏图谱,接龙形式念歌词)

3、师唱前面,幼儿唱后面。

(欣赏歌曲3)完整跟唱---进一步熟悉歌曲。

师:老爷爷理的头发漂亮吗?理发店的老爷爷说了,今日谁表现好等会儿要亲自给他理发。我们再一齐带着愉快的情绪,边欣赏边唱歌曲,把歌曲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记住告诉教师好吗?(能够根据歌词引导幼儿逐句用肢体语言表现)

提问1:老爷爷长什么样貌?(长长胡子)谁来学一学?

提问2:手里拿着什么?一齐来学一学。

提问3:快理完了老爷爷怎样告诉大家的?谁来学一学?

提问4:怎样使头发更柔顺?谁来学一学?

提问5:老爷爷怎样跟下一位顾客打招呼的?

提问6:小朋友们怎样照镜子的?谁来学一学?

(欣赏歌曲4)完整表演唱---尝试运用肢体语言表演歌曲。

师:理发店的顾客这么多,大家都愿找他理发,老爷爷心境怎样?(开心高兴)下头请大家带着愉快心境一齐表演唱这首歌曲吧!

五、乐器表演---初步尝试运用乐器学习简单伴奏

(出示铃鼓,沙锤。)

师:今日国王还请来了两位乐器好朋友。第一位是:铃鼓。第二位是:沙锤。

听一听,哪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剪刀。哪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沙锤。(分别示范)

表演1:幼儿唱前面,教师为后面伴奏

表演2:部分幼儿唱前面,部分幼儿分主角为后面伴奏

六、主角表演---个体兼顾,面向全体相结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师:刚才小朋友表现好,老爷爷要为大家理发了。闭上眼睛,教师把老爷爷请出来吧。

1、师扮演老爷爷,幼儿表演唱

师:老爷爷要跟大家说再见了,教师头发乱了,也想理发,谁来变成老爷爷帮教师理发呢?

2、师扮演顾客,幼儿扮演教师理发。(中间换幼儿扮演顾客)

3、团体互换主角表演

师:老爷爷理发好看吗?还有谁愿意变成老爷爷帮大家理发?大家都想尝试对吧,那教师此刻把大家都变成理发师好吗?

第一遍男孩扮演成老爷爷,女孩扮演成顾客。表演。

第二遍女孩扮演成老爷爷,男孩扮演成顾客。表演。

小结

师:今日大家在音乐王国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对,我们变成老爷爷为大家理发了,所以开心!你看,老爷爷用勤劳的双手,给大家带来了美丽,多好啊!原先,劳动是光荣和欢乐的!所以,我们回家也要用可爱的双手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一件事情,让他们高兴好吗?

结束

开心的音乐之旅即将结束了,让我们随着动听的音乐一齐回家吧!(拍手)

理发师教案【篇5】

(一)组织教学:

孩子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吧!你们看,老师这有个非常漂亮的小盒子,我请一位孩子上台来在盒子里抽出一张纸条,然后你要把纸条上写的内容用动作表演出来,让其他孩子猜猜看,你做的动作是在做什么?(刷牙、扫地、洗衣服、擦桌子)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来自澳大利亚,今年60多岁了,他有一双巧巧手,老师来表演动作,大家猜一猜他是干什么的呢?(剪头发)

老爷爷是一位理发师,他用这双灵巧的手为客人理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名字叫《理发师》。(板书课题)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

2、理发店里都有哪些工具?各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

剪刀:咔嚓咔嚓梳子:刷刷

喷壶:沙沙吹风机:呜呜

3、节奏练习:

要学好这首歌曲,我们首先要掌握这条节奏,我们一起来打一下。

X—︱XXXX︱X—︱XXXX︱

刷咔嚓咔嚓刷咔嚓咔嚓

XX︱XX︱X—︱X0‖

沙沙沙沙沙

4、熟悉歌词:

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歌曲,看谁能记住歌词,仔细听,看谁记得多。

5、按节奏朗读歌词。

6、跟老师模唱歌谱。

7、自己跟琴演唱歌词。

8、完整地演唱歌曲。

9、歌曲处理:

大家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呀?

10、演唱练习:

(1)男生唱,女生唱。

(2)师生合作轮唱。

(3)齐唱。

(三)歌表演:

老爷爷工作非常勤劳,他的理发店顾客非常多,让我们一起来帮帮老爷爷吧!下面谁想来当理发师呀,看看我们班孩子们的小手能不能干,为客人设计出漂亮的发型!

1、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下动作吧!

2、同位合作练习一下。

3、请表演好的孩子上台来表演。

(四)拓展:

当了一回理发师,孩子们觉得辛苦不辛苦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都不一样,像环卫工人、忙碌在高楼大厦上的建筑工人、每天为我们做可口饭菜的厨师等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值得我们去尊敬,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劳动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两首与劳动有关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

1、《粉刷匠》

2、《卖报歌》

七、小结:

老师希望孩子们努力学习,快快长大成材,勤奋工作,做一个勤劳的人!因为劳动最光荣!

理发师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歌曲,尝试用轻快的歌声表现出来。

2.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中理发师轻松、诙谐的形象。

活动准备:

1.理发师图片、音乐

2.图谱、与歌词内容对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调动已有经验

师:今天我带来一副图片请你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师:这是哪里?你去过理发店理发么?理发师是怎么样给你理发的呢?

二、感知、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旋律,熟悉歌曲旋律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关于理发师的歌曲,先请你来听一听,听听歌曲里面是怎么理发的?(教师范唱一遍)

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你们要竖起小耳朵听仔细了,听听歌曲里面的理发师到底是怎么理发的?

2.运用图谱记忆歌词

(1)出示图谱,通过提问呈现歌词内容

师:我们刚刚已经停了歌曲了,请你来告诉我理发店的老爷爷都用了什么工具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并示范唱所对应的歌词:剪刀、喷壶。说到剪刀时,引导学习歌词“灵敏的呀剪呀剪刀,咔擦咔擦”“喷亚喷壶沙沙沙沙沙”,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师:瞧,已剪好了,多漂亮,怎样才能看到自己漂亮的样子?(启发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回答,丰富相应的歌词。引导幼儿用连贯的声音表达理发师的成功感:一边模仿动作一边念歌曲“哎,已告成功呀!”)

(2)根据图谱朗诵歌词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那我们看着图谱来把歌词来念一念。(带领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游戏“理发”再次熟悉儿歌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理发店的游戏,我来做老爷爷你们来做理发店里的顾客。我要来帮你们理发喽!

3.完整演唱歌曲

(1)请幼儿看图谱演唱

师:接下来我请你们看着图谱一起唱一遍。

师:你们有没有哪一句不太会的,可以举手告诉我们,我们大家一起来帮你解决。

三、表演歌曲,巩固歌曲

1、师:我们现在都已经学会了唱歌曲,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给这首歌曲加上动作吧。

师:现在你们都是小小理发师了,我们一起来理发吧!

理发师教案【篇7】

游戏目标:

1.明确理发师的工作职责,并能运用语言互相交流。

2.学会协商分配角色,能与同伴联合游戏,增强规则意识。

3.巩固听到信号能共同收拾玩具的习惯。

游戏准备:

理发工具、美美发屋环境创设。

1.回忆上次游戏的情况,探讨本次游戏的玩法。

A理发店的客人提意见,理发师只顾着洗头,每人理发,该怎么办?

引导幼儿知道,理发师应分工明确。

B上次有的客人说烫发很满意,那理发店还可增加什么项目呢?引导幼儿说染发。

C请幼儿表演染发,了解染发的过程。(洗头-选颜色-染发-洗头-吹发)

重点指导:

A理发师们互相商量,明确自己的任务,并且佩戴上胸卡。

B教师以顾客身份参与,指导染发新项目。

C各游戏主题间能互动,如娃娃家的妈妈带孩子去理发。理发师下班后去娃

要求幼儿听到信号马上整理玩具材料,不偷懒,玩具懂得归类摆放。

A教师根据游戏进展情况进行讲评,表扬表现好的幼儿。

B请幼儿互评,在互评中进一步明确游戏玩法及规则。

经验准备:组织情景表演“理发”,并将理发程序画成示意图。

材料准备:在游戏区投放理发的程序示意图以及剪刀、电吹风等玩具,让幼儿学当理发师。

一、通过谈话、示范,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理发的程序。

(一)教师:理发师是怎么工作的?(理发→剪发→吹头发。)教师出示理发程序示意图。

(二)请两个幼儿上来,一个当理发师,一个当顾客。理发师理发时,教师一边指着理发程序示意图,一边讲解理发程序。

二、提出游戏要求。

(一)游戏前腰先把游戏材料摆放好。

(二)理发师在理发时要看理发程序示意图理发。

(三)理发师要主动与顾客问好,顾客要做文明的顾客。

三、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一)观察幼儿能否主动并适宜地摆放游戏材料。

(二)重点观察理发店里理发师的工作情况,如理发程序、是否礼貌接待顾客、顾客与理发师之间的沟通情况等。

(三)观察游戏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一)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二)交流游戏情况。

教师:今天谁去理发店理发了?理发师怎么迎接?你说什么?理发师怎么做?游戏中出现什么问题了吗?解决了吗?怎么解决?

一、设计意图:

我设计了这堂语言课,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不仅理解故事内容,而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职业的用处,知道能够被大家需要的工作就是最光荣的。

2、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1、故事图片、多媒体、字卡(教狮、厨狮、工程狮、建筑狮、会计狮、医狮、理发狮)(其中“狮”用狮子头像的图片表示)。

2、幼儿对常见的职业比较熟悉,知道这些职业的主要工作。

重难点:了解不同职业的用处,知道能够被大家需要的工作就是最光荣的。

2、欣赏图片,听老师讲故事:

——教师讲述第一部分故事:老狮子有7个孩子,他们渐渐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理想,你知道它们想成为怎么样的狮子吗?(成为一只漂亮的狮子、成为一只威武的狮子……)

——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故事:请幼儿来说说这7只狮子各自的理想是什么?(老大:教师 老二:厨师 老三:工程师 老大:医师 老五:魔术师 老六:理发师 老七:谁都没干过,但是大家需要的工作[警察:保护我们的安全;邮递员:为家家户户送信;清洁工:帮助我们清扫垃圾,保护环境])。同时依次出示字卡。

——狮子们的工作如何呢?我们到故事里看一看吧!

1)你看到了什么?(老六的理发店开张了,可是没有人来理发。)。

2)大家有没有进去理发,为什么?(因为大家都不知道理发师的手艺怎么样,所以谁都不敢当第一个顾客)。

3)老六想当理发师,但是得不到大家的信任,理发店眼看就要开不成了,怎么办呢?(可是老七胆子大,愿意当老六的被理发师)。

4)老七是怎么样帮助老六的呢?(老七当了老六店里的被理发师,虽然老七的发型被剃的很难看,可是它不在乎,让老六在它头上练手艺,终于老六经过努力,剃出了漂亮的发型,让大家信任老六的手艺。)

5)后来,老六的理发店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大家都信任老六,都来店里理发了,老六成为一名出色的理发师)。

3、话题拓展:

你们喜欢老七吗?(因为老六在需要他的时候,出现了,他让大家都相信理发狮会剪出好看的发型)。

1)接下来,老七会去做什么呢?(去饭店帮助厨狮、去马戏团支持魔术狮等等)。

2)只要有需要,无论是什么工作都是最光荣的,帮助别人的老七,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的。

准备图片形象卡(理发师、厨师、工程师、教师、医师等等)。

玩法:教师随意做出某个职业形象,让幼儿来猜一猜,并找出正确的字卡,用填空的方式将字卡粘贴到空白处,把职业名称补充完整。

理发师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理发师》,并且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2、喜欢进行角色扮演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1、一位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吧!(出示老爷爷图片)。这位老爷爷是一名理发师,如果小朋友们表现好的话,等会儿老爷爷要为大家理发呢!

2、去过理发店吗?理发师是怎样理发的?

1、昨天明明也去理发店理发了,我们来听一首儿歌,听听儿歌里面是怎么说的。(把歌词以儿歌形式念出来)

3、剪刀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那喷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我们也来学一学。

4、剪刀和喷壶的声音真好听,老师也想变成理发师给大家理发,你们准备好哦。(边念儿歌边去剪头发)

5、当理发师的感觉真好,老师还把这首儿歌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教师范唱)

6、好听吗?这首歌听上去有什么感觉啊?我们一起用愉快的声音来唱一唱吧。

7、小朋友们唱的真好听,你们觉得这首歌里面最好听的是哪一句啊?(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

8、老师把这首歌用图片来表示了,我们一起看着图片来唱一唱吧。

9、你们唱得可真好听,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吧!理发店的`顾客这么多,大家都愿找他理发,老爷爷心情怎样?(开心高兴)那我们带着开心、高兴的心情再来一起唱一唱这首歌曲吧,一边唱的时候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动作也加进去哦!

1、刚才小朋友表现好,现在老爷爷要为大家理发了。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唱一唱这首歌,老师要请出老爷爷了,不过老爷爷说了,哪位小朋友唱得好听,老爷爷就先到他前面给他理发。

2、教师扮演老爷爷,幼儿演唱。

3、老爷爷说你们唱得很好听,现在他要跟大家说再见了,老师的头发乱了,也想理发,哪位小朋友愿意变成理发师帮老师理发呢?(师扮演顾客,幼儿扮演老师理发)

师:刚才的小理发师剪的头发真漂亮,还有谁愿意变成理发师帮大家理发?大家都想尝试对吧,那老师现在把大家都变成理发师好吗?

师:等一下第一段音乐响起的时候,请你走到中间,找一个好朋友,一位小朋友当理发师,另一位当顾客,第二段音乐的时候再交换一下,好吗?

6、小朋友们表现真好,我们一起去哥哥姐姐班级,为他们也理一下头发吧!

理发师教案【篇9】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歌曲《理发师》,并且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内容,体会歌曲的情绪,理解劳动的愉快。

2、 通过音乐活动,给学生自由的音乐空间,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和韵律感。

二、设计意图

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 节奏训练、游戏贯通。

3、 自由探索、合理评价。

三、教学过程

(一)律动:拍拍手啊拍拍手….拍拍我拍拍拍~~~跺跺脚啊跺垛脚~~~.(表情歌)

1、看着小朋友们灿烂的兴奋的笑脸,老师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现在的心情啊字典里也找不出形容词来了,你们呢?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感受啊?请回答YES、NO

2、那么请大家转身向客人老师门做一个表情、扮个鬼脸、越夸张月好,让老师也来分享我们的快乐;我们一起跳起来大声说“也”~~~

(二)即兴节奏训练(我喜欢xx我喜欢x—我喜欢xx x):

1、导语:真逗!音符为你们而跳动,世界有你们而精彩,你们真是老师的开心果呢,看小动物们也不甘寂寞了,也开心地说起话来了。(展示多媒体)

2、听听小白兔怎么说;鸭子怎么说;花蝴蝶又是怎么说的。

3、老师说~~~~~你们说(激发学生说)

理发师教案【篇10】

一、教材分析: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采用D大调,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X X │ X X │的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给我们带来的愉快;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

3、通过编创小歌谣、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

三、教学重点:

能在游戏中熟悉歌曲并能初步学会。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吧!你们看,老师这有个非常

漂亮的小盒子,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在盒子里抽出一张纸条,然后你要把纸条上写的内容用动作表演出来,让其他同学猜猜看,你做的动作是在做什么?(刷牙、扫地、洗衣服、擦桌子)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来自澳大利亚,今年60多岁了,他有一双巧巧手,老师来表演动作,大家猜一猜他是干什么的呢?(剪头发)

老爷爷是一位理发师,他用这双灵巧的手为客人理发!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

理发店里都有哪些工具?各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

3、奏练习:

要学好这首歌曲,我们首先要掌握这条节奏,我们一起来打一下。

X  X X  X X ― X 0‖

4、熟悉歌词:

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歌曲,看谁能记住歌词,仔细听,看谁记得多。

5、按节奏朗读歌词。

6、跟老师模唱歌谱。

7、自己跟琴演唱歌词。

8、完整地演唱歌曲。

9、歌曲处理:

大家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呀?

(2)师生合作轮唱。

(3)齐唱。

(三)歌表演:

老爷爷工作非常勤劳,他的理发店顾客非常多,让我们一起来帮帮老爷爷吧!下面谁想来当理发师呀,看看我们班同学们的小手能不能干,为客人设计出漂亮的发型!

1、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下动作吧!

2、同位合作练习一下。

3、请表演好的'同学上台来表演。

(四)拓展:

当了一回理发师,同学们觉得辛苦不辛苦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都不一样,像环卫工人、忙碌在高楼大厦上的建筑工人、每天为我们做可口饭菜的厨师等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值得我们去尊敬,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劳动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两首与劳动有关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

七、小结:

老师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快快长大成材,勤奋工作,做一个勤劳的人!因为劳动最光荣!

理发师教案【篇11】

一、说内容: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展示的课程是选自幼儿园多元智能活动开放课程的大班音乐活动《能干的理发师》。

二、说教材:

首先,该内容形象鲜明突出,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能够利用已有经验,增强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正如《纲要》所述: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本活动分2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本班幼儿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1)回忆理发时的`经历,体验生活中的快乐。

(2)创造表现理发师及顾客理发时的动作和表情。

(3)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第一课时学习歌曲《理发店》,进行相关经验的谈话。

(3)场地准备:将幼儿座位摆放成双半圆,以便幼儿分组表演。

二、说教法学法:

1、科学地教——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活动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编一编、学一学、演一演,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幼儿提供自我感受、自我表现的机会。

2、有趣地学——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活动中,运用游戏的形式,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动作,使学习活动变得丰富、有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Gz85.com编辑推荐

理发师教案14篇


每一位教师进行授课时,必须要准备教案和课件,这需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教案是推动教学目标实现与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我们在这里为大家选出了和“理发师教案”有关的十个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大家仔细阅读本文哦!

理发师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理发的程序,如:理发剪发吹头发。

2.会进行礼貌的对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组织情景表演理发,并将理发程序画成示意图。

材料准备:在游戏区投放理发的程序示意图以及剪刀、电吹风等玩具,让幼儿学当理发师。

环境创设:在理发店的相应地方挂上理发程序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示范,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理发的程序。

(一)教师:理发师是怎么工作的?(理发剪发吹头发。)教师出示理发程序示意图。

(二)请两个幼儿上来,一个当理发师,一个当顾客。理发师理发时,教师一边指着理发程序示意图,一边讲解理发程序。

二、提出游戏要求。

(一)游戏前腰先把游戏材料摆放好。

(二)理发师在理发时要看理发程序示意图理发。

(三)理发师要主动与顾客问好,顾客要做文明的顾客。

三、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一)观察幼儿能否主动并适宜地摆放游戏材料。

(二)重点观察理发店里理发师的工作情况,如理发程序、是否礼貌接待顾客、顾客与理发师之间的沟通情况等。

(三)观察游戏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一)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二)交流游戏情况。

教师:今天谁去理发店理发了?理发师怎么迎接?你说什么?理发师怎么做?游戏中出现什么问题了吗?解决了吗?怎么解决?

理发师教案 篇2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采用D大调,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XX│XX│的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1、能理解劳动给我们带来的愉快;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

3、通过编创小歌谣、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

孩子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吧!你们看,老师这有个非常

漂亮的小盒子,我请一位孩子上台来在盒子里抽出一张纸条,然后你要把纸条上写的内容用动作表演出来,让其他孩子猜猜看,你做的动作是在做什么?(刷牙、扫地、洗衣服、擦桌子)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来自澳大利亚,今年60多岁了,他有一双巧巧手,老师来表演动作,大家猜一猜他是干什么的呢?(剪头发)

老爷爷是一位理发师,他用这双灵巧的手为客人理发!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

2、理发店里都有哪些工具?各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

3、节奏练习:

要学好这首歌曲,我们首先要掌握这条节奏,我们一起来打一下。

X—︱XXXX︱X—︱XXXX︱

4、熟悉歌词:

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歌曲,看谁能记住歌词,仔细听,看谁记得多。

5、按节奏朗读歌词。

6、跟老师模唱歌谱。

7、自己跟琴演唱歌词。

8、完整地演唱歌曲。

9、歌曲处理:

大家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呀?

(2)师生合作轮唱。

(3)齐唱。

(三)歌表演:

老爷爷工作非常勤劳,他的理发店顾客非常多,让我们一起来帮帮老爷爷吧!下面谁想来当理发师呀,看看我们班孩子们的小手能不能干,为客人设计出漂亮的发型!

1、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下动作吧!

2、同位合作练习一下。

3、请表演好的孩子上台来表演。

(四)拓展:

当了一回理发师,孩子们觉得辛苦不辛苦啊?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都不一样,像环卫工人、忙碌在高楼大厦上的建筑工人、每天为我们做可口饭菜的厨师等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值得我们去尊敬,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劳动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两首与劳动有关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

七、小结:

老师希望孩子们努力学习,快快长大成材,勤奋工作,做一个勤劳的人!因为劳动最光荣!

理发师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利用学习过的短线、长线、曲线、折线和螺旋线,大胆设计新潮发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美。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孩子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客人。他是森林之王,你们猜猜是谁,对了,是狮子。教师模仿狮子的口气说:大家不要怕,我听说小三班的小朋友们设计的发型特别漂亮,所以我想请小三班的小设计师们给我也设计一种漂亮的发型,好吗?

2.教师介绍发型设计的方法。

我们怎样给狮子大王设计漂亮的发型呢?就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各种线条来设计吧。复习各种线条(短直线、长直线、曲线、螺旋线等)的画法。

3.幼儿自由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4.把幼儿设计的各种发型贴到作品栏上,幼儿自由欣赏,可以跟别的小朋友或老师说一说自己都用了哪些线条给狮子大王设计了漂亮的发型。

5.教师小结并送走满意的大狮子。

本节活动让幼儿对以前学过的几种线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让幼儿把所学到的本领应用于实践,并从中得以提高。

理发师教案 篇4

教学理念:

《理发师》一课,我注重了三方面的设计理念。

一、突出了音乐审美价值

《铁匠波尔卡》是约瑟夫·斯特劳斯的一首管弦乐曲,曲调欢快,体现了劳动者愉悦的心情,乐曲中突出的打铁的声音又使学生感到新奇和喜欢,符合学生的心理;歌曲《理发师》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全曲欢快热情,朗朗上口;大歌片的制作色彩明丽,内容活泼,为学生所喜爱;所使用伴奏的器具为筷子及尼龙纸,在音响的效果上达到和谐、完整、课后拓展的DVD碟片制作精美,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内容的组合都是学生所乐意学习和接受的。

二、注重了音乐的实践性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同样,音乐实践创造了音乐美,在课中,通过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唱一唱、探一探、看一看、想一想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于到音乐活动中,享受音乐、创造音乐。

三、注重了音乐的生活性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聆听学习和运用多种方法去探索生活中的声音,使学生初步感知音乐可以贯穿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更加热爱音乐,并能尝试把音乐融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二册《巧巧手》中第二课时:

聆听《铁匠波尔卡》,学唱《理发师》,用生活中的器具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1、《铁匠波尔卡》

管弦乐《铁匠波尔卡》曲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乐曲采用D大调,复三部曲式,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欢快的心情,其中在每个乐句末尾,小节强调后一拍,并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劳动时的快乐心情。中间转为G大调,乐曲轻松跳跃,形成舞蹈气氛,再现第一部分后,在简短的结尾中铁砧叮当叮当的造型性音乐效果和活跃欢快的气氛结束全曲。

2、《理发师》是一首热烈、欢快而又不失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歌曲将模拟理发师手中的道具发出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的态度,娴熟的技巧,反映了劳动的成功与喜悦。

教学目标:

(1)结果性目标:

学习用欢快、富用弹性的声音背唱歌曲《理发师》,能运用生活中的器具(如筷子、尼龙纸)为歌曲进行伴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2)体验性目标:

通过歌曲的学习,能感受劳动的快乐。

通过探索、创编,使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单纯枯燥的声音可以通过种种方法使之艺术化,变得丰富、悦耳,从而产生更加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及其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具、学具准备:

磁带、歌片、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DVD碟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随《铁匠波尔卡》音乐入室。

师:“小朋友们,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请你来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来。”

教师请学生分别演示:翻书声、硬币敲击声、粉笔盒摇动时发出的声音、脚步声等。

师:“生活中的声音大多是很单调、枯燥的,但是作曲家就很有本事,他可以让声音变成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们听一听,这一位作曲家把生活中的什么声音写到音乐里去了。”

设计意图:运用各种物品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抛出“作曲家把什么声音写进音乐中去”这一问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专心聆听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欣赏《铁匠波尔卡》

1、学生倾听,听到铁在钻板发出“叮叮当当”声时,不约而同举起了手。

2、教师走到学生身边,请学生贴着教师的耳朵讲一讲他听到了声音。

3、请学生听着音乐,用动作模仿这个声音,感受铁匠打铁时的快乐心情。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的声音与音乐相联系,《铁匠波尔卡》是最理想的媒介。学生是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律动的进行,培养学生的音乐与动作的协调能力。

三、学习歌曲《理发师》

1、听一听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作曲家把铁匠叔叔打铁的声音变成了音乐,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首歌,作曲家又把谁写到歌曲里,把生活中的什么声音写到歌曲里了呢?

设计意图:利用音乐的弥漫性让学生无意识地感受歌曲,感知音乐的情绪、旋律,从而获得整体的感知。用“听一听”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2、读一读

师:理发师道具的声音发出来的长短一样吗?我们来读一读。

让学生自己找出xx丨xx丨xx丨xx丨x―丨x―丨、咔嚓、咔嚓、沙沙、沙沙沙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安排解决了歌唱教学中长音“沙”的难点,让学生自己找寻的不同点,体现了教师“导”的方法。

3、唱一唱

学生随琴学唱歌曲。

师:请小朋友们当理发师手中道具的声音,老师当理发师,来唱一唱这首歌。

(1)师生对唱

(2)角色互换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接龙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3)学生演唱。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歌声唱出理发师爷爷成功的喜悦。

四、用生活中的器具为歌曲伴奏

师: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双筷子,一张尼龙纸,请你们敲一敲、想一想怎样用这两种东西模拟歌曲中的声音,使它们从单纯的声音变成好听的音乐。

学生探索,并举手交流,得出多种方法:如:筷子互相敲击,敲椅边等,尼龙纸用揉、抖、搓等,并得出“敲击时要跟随音乐的节奏”、“演奏的声音要有轻快动听”、“长音时要连续揉”等结论。

(1)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评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教师请学生跟着范唱带伴奏,将学生分组,两组模仿“咔嚓声”,另两组模仿“沙沙声”。

(3)请学生背唱歌曲,并伴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更多地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寻找理发师手中的剪刀声,喷雾声,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探究声音的形象美;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拓展:

师:小朋友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声音都可以变成好听的音乐,请你看一看,日常生活中的扫把在懂音乐的叔叔手中也变成一件乐器,他们是怎样演奏的呢?

学生观看DVD“扫把乐”。

师:请你再看一看生活中的锅炉、煤气灶、塑料筒、自行车轮、酒瓶等在一起会发出什么声音?

学生观看DVD“破铜烂铁放起来”(一段精美的打击乐)在学生的惊奇中,师请学生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的音乐”这一问题离开教室,结束此课。

设计意图:课后的拓展为此课做了一个点睛的作用,学生在大开眼界的同时,或许他会在生活中寻找可用的音源,尝试创编节奏乐,使音乐课的作用不只停留在一节课中,而会影响到他的生活,乃至他的一生。

理发师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五月份,我园结合母亲节开展了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在与父母共同欣赏音乐时,心理处于安宁、愉快、积极和健康的状态,在这种最轻松、自然的情景中欣赏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效果非常好。因此,我在中班设计了《理发师》这个韵律活动,利用《动物狂欢节》中一段欢快、热情的乐曲,让幼儿和父母跟随音乐模仿理发师的动作,肢体动作与快速流畅的音乐相协调,让幼儿的身心感到既快乐又轻松。孩子跟随音乐做动作会有一些手忙脚乱的感觉,但这种感觉本身就具有一种特殊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韵律活动《理发师》的基本动作,体验与父母一起律动的快乐。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不同的速度、音高进行表演,鼓励幼儿与父母结伴做律动练习。

3.要求幼儿准确、合拍地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动物狂欢节》组曲,影片片段。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安定幼儿情绪。

(2)以谈话的形式引出卓别林先生的影片片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一定都去过理发店理过发吧,也都见过理发师是怎样为顾客理发和服务的。今天,老师为大家邀请来了一位非常有趣的理发师,看看他是怎么为顾客理发的。”

播放卓别林表演的理发师片段,在幼儿欣赏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欣赏音乐,注意片中人物的动作变化。

2.基本部分

(1)导入主题,教师随音乐表演理发师。

教师:“大家刚才欣赏了喜剧大师卓别林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老师会邀请你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玩《理发师》的游戏,先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老师的表演,看看老师是怎样随音乐表演的。”

①教师随音乐进行表演,表演时要求幼儿和父母注意音乐的变化和教师的动作表演。

②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教师表演时所做的动作,引导幼儿与父母一起跟着教师随音乐学习动作。

(2)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重点处着重示范。

例如捶背,随音乐的高低,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捶;捶腿,随音乐由慢变快,捶腿的节奏也由慢而快。

(3)请幼儿与父母进行游戏。

①教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游戏,请小朋友做理发师,爸爸、妈妈做顾客。”

活动过程中不限制幼儿的动作表达,让幼儿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表演。

②父母与幼儿互换角色,进行游戏。这一环节通过幼儿与父母相互间的服务,让幼儿了解及体会父母的辛劳,培养幼儿有一颗感恩的心。

(4)幼儿与父母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①请幼儿和父母根据已有的理发经验创编动作,教师总结。

②随音乐进行动作创编表演。

活动进行中,教师强调动作表演时要注意音乐节奏的快慢及音的高低。

3.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在游戏中表现得非常棒,爸爸、妈妈们也表现得非常出色。最后,让我们再次欣赏喜剧大师卓别林先生表演的理发师,在欣赏的同时我们一起来模仿大师的表演,体验其中的快乐。”

4.延伸部分

教师将活动中运用的音乐复制给幼儿,让幼儿回家后与父母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很荣幸能代表幼儿园参加这次展示活动。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内心有些压力,担心课程设计不合理,在课的进行中出现衔接不连贯或和幼儿配合不好等情况。我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帮助指导,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发展、主观能动性等,充分发挥和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在整节课的施教中,我努力做到了:

活动形式突出游戏性。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有趣的多媒体,播放卓别林先生的表演片段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将幼儿带入一个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其次,通过开放性的建设,如请小朋友都来学当小小理发师,让幼儿大胆地参与,并用欢快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配合着音乐的强弱渐进,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也自然地扩大、增强或缩小、减弱,与音乐的这些强弱变化协调共鸣,幼儿身心感到非常愉快。

活动中我也有一些疏忽和欠缺的地方:课的开始部分没有具体谈谈对理发师的理解,致使幼儿有些一味地根据自己对理发师已有的经验进行活动;示范中,我的动作与节奏的配合出现了一点不协调;活动过程中在创造性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没有鼓励孩子创编出更多的动作。

理发师教案 篇6

一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由于他们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存在一定的偏差,根据低视生与全盲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蝴蝶花》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一年级音乐课本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课,通过准备分析我对本课有以下了解:

(2) 学唱歌曲《蝴蝶花》,同时进行情景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音乐课程标准》中讲:“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想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演音乐美和享受音乐的乐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模唱与表演,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相互间的合作,加深对《螃蟹歌》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及职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具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音乐课程要求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扩与转换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就是我设计本课贯穿始终的教学思想,结合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完成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b) 通过乐器伴奏、歌表演等形式来表现歌曲。

(3)德育目标:使学生懂的花草树木能够净化环境,有益于人们的健康,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让空气更加清新,让环境分外美好,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士。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宗旨,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才能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和体现歌曲的美,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关系,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本教材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分类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的融合中愉快的进行教学。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弱视生通过观看画面,增加一定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全盲生可以通过听音乐大胆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在教学中,注重后进生的优化教育和优生的带头作用,实施分组教学,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1.同学们今天我来到美丽的泰安盲校,能和小朋友们一起来上课,心里非常高兴,你们愿意和我合作吗?那么我们用拍手、跺脚表示一下我们愉快的心情。

(通过问答的形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拍手、跺脚进行一定的节奏训练,为歌曲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分几个季节吗,现在是什么季节呢?(春天)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你能说说在春天都发生哪些变化吗?身上穿着花花衣,两对翅膀真美丽,不会唱歌爱跳舞,花丛里面采花蜜。(蝴蝶)

展示课件:太阳高高挂在天空,白云在天空中飘来飘去,美丽的花儿露出灿烂的笑脸,蝴蝶姑娘翩翩起舞,春天美吗?在春天你们喜欢花蝴蝶吗,你们捕捉过花蝴蝶吗?有位小朋友非常喜欢蝴蝶,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她看到路旁的花丛中有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她轻轻的走过去,想要捉住它,可蝴蝶一点都不害怕,仔细一看,原来不是蝴蝶,那它是什么呢?请大家从歌曲中寻找答案。

(教师情态语言的运用,通过情景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1、初听歌曲,使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2.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3.复听歌曲,小声学唱。

4.教师弹琴大声演唱,学生小声的哼唱。

5.听音乐伴奏进行演唱。

6.歌曲处理:(小朋友们很高兴的到花园去捉蝴蝶,可是小蝴蝶是最怕惊吓的,听到声音它们会马上跑掉,所以小朋友去捉它时,应该怎样呢?恩,轻轻的,悄悄的,说的很好,那你觉得第二句我们应该怎样唱才不能吓跑小蝴蝶?对,是轻声唱。谁能来唱一下?(抽生唱)是不是应该这样唱:师轻声唱,我

? ? (小朋友们小心翼翼的、轻轻的走过去捉蝴蝶,但最后却发现蝴蝶不并不害怕?还一动不动的站在那?为什么蝴蝶不害怕呢?最后他们恍然大悟,终于明白原来是一朵朵美丽的蝴蝶花。那最后一句?哟,原来是一朵美丽的蝴蝶花?你说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才好听呢?谁能唱一下试试看?(抽生唱)。如生唱不出,教师:是不是应该这样唱:............!老师的声音最后怎么怎么样了?对是,声音很强。你能试试看吗?恩,很好。

7、让学生给歌曲取名字。

8、采用个人唱、小组唱等形式来加以巩固。

1、让学生改编歌词唱一唱。

(你看那边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我轻轻地走过去,想要捉住它,为什么,小猫不害怕?为什么小猫不害怕?吆!原来是一只可爱的玩具猫)

2、低视生与全盲生分组合作表演歌曲。

(低视生根据音乐做动作,盲生用打击乐器自己编节奏为歌曲伴奏,的合作组织分组表演,我及时地给予评价和指导,这里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相互配合、动手能力以及节奏感、乐感的培养。?)

3、教师弹琴,部分学生唱歌曲,部分学生用乐器伴奏,部分学生根据音乐表演动作,师生合作表演歌曲。组织分组表演,我及时地给予评价和指导,这里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相互配合、动手能力以及节奏感、乐感的培养。?

通过这个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团结起来,机智勇敢的去战斗,就会战胜凶恶的敌人。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团结起来勇敢的去面对就会胜利。

使学生通过讲授故事更深刻的理解乐曲,同时提高其运用知识能力。

理发师教案 篇7

一、说内容: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展示的课程是选自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班班音乐律动《理发师》。

二、说教材:

首先,该内容形象鲜明突出,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能够利用已有经验,增强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正如《纲要》所述: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本活动分2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本班幼儿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1)回忆理发时的经历,体验生活中的快乐。

(2)创造表现理发师及顾客理发时的动作和表情。

(3)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3)场地准备:将幼儿座位摆放成双半圆,以便幼儿分组表演。

1、与朋友一起分角色进行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2、能根据歌词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创编与歌词相匹配的动作。

3、在表演的过程中,注意控制好自己的动作,不影响同伴。

四、说教法学法:

1、科学地教--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活动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编一编、学一学、演一演,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幼儿提供自我感受、自我表现的机会。

2、有趣地学--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活动中,运用游戏的形式,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动作,使学习活动变得丰富、有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教师出示剪发工具,创设理发店的情景,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参观理发店的经验。

2、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歌曲《理发师》。

3、教师引导幼儿逐句地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理发店的叔叔阿姨用“推子剪刀咔嚓咔嚓”是什么样子的?

剪好了头发时要为客人做什么?最后用小刷子是怎么样刷刷刷的?

4、幼儿随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控制好自己的动作,不要影响他人。

5、教师启发幼儿分成顾客和理发师两种角色带着快乐的情绪随音乐进行表演。

理发师在为顾客理发时是什么心情?

头发剪好了理发师和顾客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整节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很强,能跟着我积极模仿理发师的神韵和动作,并且快乐的学唱歌曲。活动中,我安排了一些表演内容,这样能满足幼儿的`身心需要,在游戏情景中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尽管我在一些细节上还有一些挖掘的余地,但是,孩子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仍然很投入地配合着我,师幼互动显得很自然。教材上有一套歌表演的动作,但是我根据生活经验,做了略微的调整,并加入了舞蹈的元素。同时,我也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在游戏中积累的经验,能创编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动作中,和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

为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我在歌曲教学中,将听唱与接唱结合运用,把枯燥学习变成了乐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我精心地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编排成趣味性很强的游戏活动。将感受音乐的律动、学习音乐的知识技能,自然地融合到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游戏之中,使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快乐地接受音乐的熏陶,激发了他们表现音乐的欲望。

理发师教案 篇8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歌曲《理发师》,并且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内容,体会歌曲的情绪,理解劳动的愉快。

2、 通过音乐活动,给学生自由的音乐空间,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和韵律感。

二、设计意图

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 节奏训练、游戏贯通。

3、 自由探索、合理评价。

三、教学过程

(一)、 律动:

拍拍手啊拍拍手….拍拍我拍拍拍~~~跺跺脚啊跺垛脚~~~.(表情歌)

1、看着小朋友们灿烂的兴奋的笑脸,老师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现在的心情啊字典里也找不出形容词来了,你们呢?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感受啊?请回答YES、NO

2、那么请大家转身向客人老师门做一个表情、扮个鬼脸、越夸zhang越好,让老师也来分享我们的快乐;我们一起跳起来大声说“也”~~~

(二)、 即兴节奏训练(我喜欢**我喜欢*—我喜欢** *):

1、导语:真逗!音符为你们而跳动,世界有你们而精彩,你们真是老师的开心果呢,看小动物们也不甘寂寞了,也开心地说起话来了。(展示多媒体)

2、听听小白兔怎么说;鸭子怎么说;花蝴蝶又是怎么说的。

3、老师说~~~~~你们说(激发学生说)

(三)、 学习歌曲《理发师》

1、导语:花蝴蝶喜欢你们,老师也非常非常喜欢你们,从一进门啊,老师就发现你们是一群很特别的小朋友,小女孩就象小天使那么惹人喜爱,象花仙子一样的活泼可爱,眼珠儿也会说话也会唱歌,男孩子也那么的帅那么的酷那么神气,不知道你们对老师的感觉怎么样?说句心理话,今天老师也隆重的打扮了一番,一大早,就去了理发店,找一位老师傅修剪了头发,是不是很整齐啊,(甩甩头发)

2、范唱:洗好头发我一往椅子上坐,师傅就过来了(范唱第一段)

前一刀后一刀左一刀右一刀,我整齐的头发剪好了,过路的人们都竖起了大拇指,来理发的也越来越多了。这下老师傅可忙呼了(范唱第二段)又一个顾客甩了甩头发满意的走了。

3、学唱:我看几位小朋友的头发有点乱有点长,来来来~~~陈老师给你们带去找师傅修剪一下。让我们轻轻的推门进去吧,看老师傅正在给一位小朋友剪发呢。(1、按节奏朗读歌词。2、响声词处打击乐器。3、随琴唱一遍:轻声的)

4、你最喜欢歌中的那一句。学一学、做做动作。

5、“哎”字的处理:第一段表示老师傅剪了一个好发型心理自豪的唱

第二段顾客照照镜子里的自己,好漂亮,开心的唱。

6、注意点:最后三拍的处理。

(四)、 歌曲表演

1、欣赏VCD老师傅的一位小徒弟啊,听说手艺也不错的,我们去认识一下吧,

2、学做动作:傅真认真啊,那么的专心那么的仔细,我们也来当一回徒弟,来学理发。(清唱)

3、集体表演要求:为客人服务一定要作到微笑,不能马虎。(开演唱音乐和老师一起做)

4、哪位小朋友帮陈老师再来剪一下头发,我觉得长了一点呢。

5、评价:* 学的不错,下面要举办理发大赛,比比谁的手艺精谁的手艺好,请出评委师傅:一号二号三号,选出一等一名,二等二名。

*我们欢迎获奖的小朋友上台领奖,你们可以去开个理发店了,老师一定来捧场的,其他小朋友也不要灰心,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你们有别的本领一定比他们强。

(五)、 音乐活动——跳橡皮筋

1、导语:老师好佩服你们那!小嘴巴唱出的.歌声真好听,巧巧手剪出的头发真时尚,真是羡慕的不得了了。你们的小脚呀会做什么呢?

2、老师的大脚呀也会跳。

3、小脚呀,你能不能配合小嘴巴一边唱《理发师》一边来跳呢

4、展示:每组展示,派一个代表:最佳设计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合作奖、最佳配合奖、最佳演绎奖。

5、把你们编的跳橡皮筋舞带到校园里去,让我们的课余活动更丰富。

(六)、小结:

最后老师祝你们天天开心天天快乐,充满阳光充满节奏!!!

让我们用亲切自然的声音说声再见吧,小朋友们再见~~~~~~~~!

理发师教案 篇9

大班社会课教案《理发师》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流畅的音乐性质及节奏,乐意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2.通过讨论、匹配、模仿、游戏等方式,感知音乐可运用在不同的场合中。

3.乐于随音乐模仿理发师的工作,感知按摩的舒服及为他人服务的快乐,懂得要关心别人。

活动准备:

《大独裁者》VCD;教学VCD《动物狂欢节》;《红鹤玩溜溜球》视频。

活动过程:

1.欣赏VCD,导入活动。

--欣赏VCD《大独裁者》,感受配上音乐进行活动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介绍片中的人物:世界著名滑稽大师卓别林)

--讨论:理发师除了修面、理发、还可以为人们提空哪些服务?

--师幼一起做按摩动作,丰富相对应的动词(如:拉、捶、敲等)。

2.尝试随音乐表达理发师的工作。、

--请幼儿尝试结合教师唱的乐曲进行自我表现。

--请部分幼儿进行展示。

--欣赏主、配教的配乐表演。提问:我们是怎样理发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幼儿分段练习,教师用语速调整幼儿的动作变化。

--幼儿随音乐进行自我表现,教师巡回观察,发现并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如:有的小朋友在换动作时来不及,有什么办法解决?

3.游戏:我是快乐的理发师。

--幼儿两两合做游戏:一个扮演理发师、一个人过扮演顾客,随乐游戏。

--交换角色游戏。

4.欣赏《红鹤玩溜溜球》,感知同样的音乐可运用在不同的场合中。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本活动乐曲采用的是圣桑的《动物运动节》,其欢快的旋律能深深地吸引孩子。受滑稽大师卓别林"刮胡子"的启发,本活动用"理发师"按摩的动作来表现音乐,通过"音乐律动"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同时,使他们明白:我们跟着音乐唱歌、跳舞,理发师可以跟着音乐修面、理发、按摩;健身教练可以跟音乐做运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音乐。

2.活动前,引导幼儿参观理发店,了解理发店的工作;活动后,组织幼儿开展"理发师"的边沿游戏、角色游戏。

理发师教案 篇10

游戏的活动时间又到了,金一恒担任的是理发店的发型师,有一个顾客来到了理发店,金一恒开始为他理发,只见他一只手拿着梳子,一只手拿着小推子,梳一梳、推一推,认真地,有模有样地为顾客理着发,理完了,顾客照了照镜子,高兴地走了。金一恒看见顾客走了,又没有新的顾客来,就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摆弄着理发店里的物品。摆弄了一会,金一恒看看还是没有顾客来,就起身离开了。

金一恒来到烧烤店,对做服务员的马晓宇说:“我饿了,给我一串烤薯片吧。”他接过服务员给的烤薯片,然后独自坐在烧烤炉前开始烤他的薯片。他正在烤着薯片,这时听到旁边的顾客陶俊彦说这个烤鸡腿很香,那个烤香肠很好吃,就又跑到服务员面前,大声地喊着:“我还要一个烤鸡腿,还要一根烤香肠。”他一边说,一边指着架子上的各种烧烤串,不一会儿,手里又拿了好几串各式烤串,他回到烧烤炉前一边烤着烧烤串,一边还跟旁边的小朋友说着话。好长时间过去了,他烧烤的热情依旧高涨,在老师的提醒下他才放下了手里的各种烧烤串,离开了烧烤店,回到了理发店继续当理发师,等待顾客上门。

【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的角色意识不是很强,对游戏的坚持性也比较差,不管是担任服务员、大舞台的演员、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或是顾客的幼儿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他们容易被其他游戏所吸引,不能很好地坚守岗位,尤其是当他们在无所事事或是比较空闲的时候就会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就像金一恒小朋友,他的岗位在理发店,是一名理发师,可他在理发店只招呼了一会客人,当看到店里没有顾客自己也就离开了,也不管后面有没有顾客再来,他在别的游戏区逗留了较长时间才回到自己原先的岗位,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今天的角色任务。

【指导策略】

1、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可以去当一回顾客,到理发店里去剪发,并指名要他剪发,让理发店里的另一名工作人员去把他找来,可以对他说:“你剪的头发很漂亮,我就喜欢你给我剪,我刚才已经来过了,没找到你,你到哪里去了呀!”等他回答完后可以接着说:“一定有很多顾客来找过你了,找不到你就走了,那你店里的生意就不好了。下次你能在店里等我们吗?这样我们会经常来找你剪头发的。”教师用自己的角色身份给幼儿以暗示:不能随便离开工作岗位,同时也暗示了幼儿的角色任务,就是你是理发师,要给顾客服务。

2、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各个游戏区都会有时而人多拥挤,时而冷冷清清的现象,当冷清的时候我们该怎样让他们觉得不那么无所事事,就是还要提供游戏材料,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情节。比如:理发店里可以提供一些毛巾,让理发师在空闲的时候洗洗、晒晒、叠叠毛巾,给他们一些小抹布,让他们能经常把理发店的柜子擦一擦,把各种理发用品理一理,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比较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个游戏,对自己的角色任务也就会更加明确了。

理发师教案 篇11

《理发师》

设计思路:本课突出了在音乐中工作的理发师这一音乐形象,不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说教,在音乐中模拟劳动场面,凸显本学科的音乐情感审美特征。引入部分通过欣赏卓别林和着博拉姆斯《匈牙利舞曲》五号的音乐节奏幽默地表现理发师的工作,使学生迅速热烈地进入到音乐中的理发师角色中。歌曲教学部分通过有节奏地模仿理发师的动作体会音符时值、熟悉音乐旋律、情绪,再通过以兴趣为动力的听唱,注意音准的学唱,师生接词对唱,尽情表现音乐的创作动作表演,小组合作初步体验和声效果的艺术拓展来展现音乐新课标中体验、探究、模仿、创造、合作与综合等理念。教学目标:

1.通过模仿理发师的动作,体验感受歌曲的节奏、情绪,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初步感受在音乐中的快乐劳动。

2.通过聆听与模仿,能够用圆润、愉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通过初步地创作,能够有节奏、有美感地边唱边表演来表现歌曲的快乐、风趣情绪。

4.通过小组之间分声部的合作,初步体验和声的美感,感受合作的魅力。重点、难点:重点在于体会与表现歌曲风趣活泼的情感内涵,难点是最后的小组合作是否能够出现预期的和声效果。

教、学具准备:卓别林在影片The Great Dictator(中文名应该是《大独裁者》)中,随着博拉姆斯《匈牙利舞曲》五号的音乐按节奏地展现理发师工作的有趣视频片段,磁带,录音机,白发头套,毛线头发的人偶娃娃数个,空喷壶数个,Hongda(本田)汽车的无伴奏人声模拟机器声的广告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音乐也幽默

1、欣赏视频短片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理发师怎样工作。(放卓别林视频片段。)视频:幽默理发师

2、模仿理发

师:幽默吧?这样劳动快乐吧?我们也和这个快乐的理发师一起随着音乐劳动吧!再放一遍,学生模仿着卓别林随着音乐做动作。教师巡回用动作(竖大拇指、点头„„)鼓励表演出色的学生。

指导能够用动作很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情绪和节奏。

二、歌曲教学,玩转音乐

一、聆听体验音乐旋律

师:(风趣地模拟磨刀动作)这是在干什么? 生:磨刀!

师又如法炮制,模拟刮胡子、剪头发的动作。

师:这回我给你们一段新的音乐,看谁的本事大,听过之后能合着节奏表演出自己的理发绝活!

(放本课《理发师》音乐,无词的旋律。过程中师用手来指耳朵示意学生认真聆听音乐,不要边听新的音乐边做动作。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理发师特有法儿,他先不行动,认真地听音乐,把音乐听明白了再思考怎么快慢合适、节奏准确地把自己理发的潇洒动作展示出来(师边说边做磨刀、刮胡子、剪头发等动作,意在引导学生认真地聆听音乐,不由自主地去分析音乐的乐句构成、节奏特点)。下面咱们再听一遍!

师:我从好多理发师的眼睛里感觉到他们想好动作了(边说边指表现好的学生,意在引导学生听懂音乐),下面咱们就跟着音乐表现表现吧!看谁潇洒、漂亮。(鼓励音乐创造)

生合着音乐个自进行不同的表演,有的以八分音符为单位做动作,有的则以四分音符。教师巡回用动作与微笑鼓励学生。音乐结束。

师:我看见好几个特棒的理发师,我非常想让他们帮我理理发,这回我可得好好的看清楚,谁的节奏最准,谁的动作最灵巧。

学生为了能得到给老师理发的机会,都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一遍结束后,找一个做的好的学生上前面来,老师坐在椅子上再放音乐在老师的头上模拟理发。师:谢谢,我喜欢你理发的样子。现在我也来做一回理发师,看我表现的怎样? 在充分熟悉音乐旋律的情况下进入唱词环节

二、演唱、表现歌曲

1、模拟剪刀与喷雾器的声音 师: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所以我决定要带你们到一个非常特别的理发店去参观一下。(出示“音乐理发屋)啊!原来是音乐理发屋,我听说这家音乐理发屋非常的特别,要模拟它提出的两种理发用具的声音才会开门。你们想不想进去看看?那我们看看它给我们出了什么题目?(出示两种理发用具)原来是剪刀和喷雾器。(教师引导学生模拟两种声音)

2、初听歌曲并引导学生演唱衬词部分

师:同学模拟的真好。看!理发店的老爷爷都亲自出来欢迎我们了。他说要为一位表现最棒的孩子理发。(请一位同学上来表现顾客)

师:(带上头饰)同学们真是太热情了,那我就要请同学们,来配合我们音乐理发屋的特点,帮我加点声音。(引导学生演唱衬词部分)

师:我工作得怎么样?说说我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生:(观察后回答)

3、学唱歌曲

师:对,我在一边唱一边工作,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理发师呢?(想)那就先一起来唱唱这首理发师吧!(1)、随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师:咱们跟着钢琴一起来唱一遍怎么样?

由于歌词非常生活、简短,旋律又很熟悉了,学生很快就能把词唱通顺。表扬唱得好的同学。

(2)、随伴奏演唱歌曲(3)、歌表演 A、请一位同学表演

师:现在好多同学都可以边唱边表演了!一会儿我要找个表演好的理发师上来给顾客们理发。B、全班同学表演

师:咱们大家一起唱,一起表演,也许还有很棒的理发师我没看清楚呢,台上台下大家比一比。歌表演一遍(从这次开始只放没有歌词的音乐伴奏,观察一下学习情况)。学生们都争先恐后。C、点评,请另外几个学生上台大家共同再表演一遍。感觉学生通过创造动作表演得很好了,进行下一环节。

三、小歌大作,体会和声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汽车广告,看完之后你们来说一说里面所有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欣赏汽车广告片段)

师:你们来说说广告里的声音是人发出来的还是机器发出来的? 生:是人发出来的。

师:对,是人用声音模拟汽车和自然界的声音。我们也来学着做一做,好吗? 生:好!

师:咱们分成两组,这边(右手四纵列和声声部)咱们模仿剪刀“咔嚓”和喷壶“沙沙”的声响,这边(左手四纵列主旋律声部)咱们正常唱歌。下面我就和他们(指主旋律声部)合作一下,我来模仿剪刀和喷壶的声响,你们(指和声声部)仔细听好了,效果是什么样的。

和声声部以两个四分音符 ‖:3 1 :‖为一小节,重复至11小节,一直演唱剪刀的“咔嚓”声,12——16小节恢复原来的旋律和唱词,此外为了便于学生找到音高和找齐节奏,开始部分和声声部以引子的方式多唱两小节“咔嚓”,旋律声部从第三小节开始进入。

师:我先唱两个咔嚓,你们(主旋律声部)就开始唱“理发店的老爷爷呀„„”明白了吗?

反复试验几遍,直至成功合作。

师:你们(和声声部)听清楚我们的合作了吗?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下面你们来试试吧?

开始帮助学生合作,教师分次演唱与和声声部和旋律声部合作,让另外的声部仔细聆听,学生的合作过程中教师指挥或参加演唱及时引导两个声部回归正确的音准。教师的指挥注意强调两个声部间的力度、速度控制,尽量使声音和谐。学生初步合作成功,体会到了和声的美感,也为自己的能力感到自豪。

师:你们合作的这么好,觉得它那么好听,大家说说它好听在哪,和原来咱们一块唱一个旋律有什么区别?

生:我觉得有理发师也有去理发的人„„我觉得这样唱显得人挺多的„„ 总结:师: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了,你们是想说:这样合唱能使咱们的小歌显得更有层次,也更能体现理发店里的忙碌。

三、轻松结束,意味悠长

师:咱们再唱一遍,让老师好好欣赏欣赏你们的歌声和合作,好不好? 学生充满自信地再演唱一遍。

师:你们唱得太棒了!小小的年级真是了不起!我觉得从你们当中将来肯定能出歌唱家!谢谢你们让老师欣赏到这么出色的表演。

理发师教案 篇12

设计思路:

《小松鼠理发师》这部动画片幽默诙谐,采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画风清新,画面以浅灰色为基调。故事主要讲述了小松鼠理发师为绵羊、绿毛龟、刺猬、狮子和狐狸等动物设计发型、理发的事情。故事中有小松鼠理发师为动物们设计发型而动足脑筋的情节、有小松鼠理发师使用理发工具的细节描写、有动物们理完“头发”之后欣赏自己的动作和表情等的特写,整个故事生动而有趣。

小班角色游戏“理发师”的目标是让幼儿了解理发师的劳动过程,愿意参加“理发”。将这个故事有机融入到小班角色游戏“理发师”,中恰到好处。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希望通过活动萌发小班幼儿在游戏时当理发师的兴趣,并且愿意玩角色游戏,有“小理发师”和“顾客”的角色意识。此外,选择这样的素材还可以让幼儿感受中国水墨画的独特韵味。

活动目标:

1.听赏故事,帮助幼儿了解理发师的劳动,丰富理发师角色的内容。

2.乐意尝试模仿理发师的动作,大胆表达表现。

活动准备:

“理发店”所需的各种工具、自制理发店门口的旋转灯、视频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标志,引发兴趣

1.出示理发店门口的旋转灯。

(自制教具“旋转灯”:在灯的上方用白色的丝线连接灯,活动前先旋转丝线,当提起丝线的时候,随着丝线的回旋,下面的灯自然就会呈现旋转的霓虹灯场景)。

2.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

3.小结:这是理发店的标志,在许多理发店的门口都能见到。

【设计意图:活动开始部分选用直观的教具,让理发店的标志在幼儿面前旋转,一下子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并能引导幼儿回顾生活经验。】

二、视频导入,解读故事

1.了解理发师理发时使用的工具。

(1)小松鼠要开一个理发店,需要哪些工具呢?

(2)理发师为你们理发的时候,会使用哪些工具?

(引导幼儿回忆,他们会说有剪刀、吹风机、剃刀、毛巾、梳子等,在和幼儿共同回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帮助幼儿规范地表述理发工具的名称,帮助幼儿认识并会说出这些常用的理发工具,使幼儿积累使用这些工具的角色经验。)

2.了解理发师的劳动过程。

(1)小松鼠的理发店开张了,迎来了第一位顾客,该怎样和顾客打招呼呢?

(引导幼儿学会礼貌交往,主动向人问好。)

(2)小松鼠理发师是怎样为绵羊小姐理发的?绵羊小姐满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画面特写,绵羊小姐照照镜子,笑眯眯地离开了。)

(3)森林里还有谁来找小松鼠理发师理发?

(引导幼儿思考,猜猜、说说还有哪些动物会来?)

(4)依次出示绿毛龟、刺猬、狮子、狐狸的画面。

A.提问:猜猜小松鼠理发师分别会为他们设计什么样的发型?动物们会满意吗?

(播放一段视频,让幼儿完整欣赏小松鼠理发师在接待每位顾客的时候,先是设计思考,然后再通过修剪、卷发、吹风定型来为顾客卷发,接着让顾客照镜子,提出看法,完整地感受理发师接待顾客和理发的整个过程,丰富和再现生活情境,了解理发师的劳动过程。)

B.通过图片、视频让幼儿观察绿毛龟、刺猬、狮子、狐狸不满意卷发的表情、动作,并引导幼儿讨论不满意的原因。

C.小结:狮子不满意自己的新发型,觉得自己不威风了;刺猬不满意自己的新发型,因为它不能背果子回家了:狐狸、绿毛龟不满意自己的卷发形象,因为卷发并不是它们想要的发型,显得很难看。原来不是所有的顾客都适合做卷发的造型。

(5)顾客不满意的时候,小松鼠理发师该怎么办?

小结:理发师要根据顾客的意见及时想办法调整发型,尽量做到让顾客满意。

(出示画面:这部分插入音频链接,让小松鼠理发师与动物对话,听取顾客的意见后及时调整、更改发型设计,直到顾客露出满意的笑容。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模仿小松鼠和动物之间的动作、语言的交流,丰富幼儿做理发师的角色语言。)

(6)学小松鼠理发师理发,模仿理发师的动作。

A.让幼儿跟着音乐律动念儿歌“剪剪剪、吹吹吹,小刺猬的头发真神气”或者“卷卷卷、吹吹吹,小绵羊的发型真漂亮”。

(以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巩固小松鼠理发师理发的基本动作,激发幼儿乐意模仿的愿望。)

B.可根据活动情况模仿2~3次。

小结:小松鼠理发师明白了,不同的顾客喜欢不同的发型,理发师要为顾客们设计他们喜欢、满意的发型,原来理发师的工作很辛苦。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动静交替,让幼儿看看、说说、学学,了解理发师的工作程序:先思考、再理发,并且要根据顾客的意见及时调整。采用视频和图片交替出示的方法,既有符号的解读又有思考的验证过程,让幼儿始终保持活动的兴趣。幼儿在有了初步经验后开始模仿为动物顾客设计发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不知不觉中丰富了经验,了解了理发师的工作过程。】

三、延伸活动

1.头发长了要经常理。

(1)出示小邋遢的照片,引导幼儿说说对他的看法。

(2)看看谁来了,你们喜欢他吗?为什么?

小结:生活中,整洁干净的小朋友让人喜欢,我们要经常理发,让自己又“帅”又“漂亮”。

2.角色游戏:小小理发师。

你们想不想当理发师?来为小邋遢理发吧。

【设计意图:小邋遢的形象随着音乐出现,幼儿自然会说出这个形象很“邋遢”,从而让幼儿知道头发长了要及时理发,做个干净整洁的孩子才会得到别人的喜欢,最后引发幼儿进行角色表演的愿望。】

理发师教案 篇13

一、理解歌曲《理发师》的内容,能较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理发师》。

二、(1)尝试用同桌合作的形式进行歌表演的创编,增强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二度创作的能力。(2)学习用节奏和自制的沙锤为歌曲伴奏。

三、领悟歌曲涵义,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培养大胆表现的信心和与人合作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发师》。

难点:创造性的进行歌表演,并用自制的沙锤为歌曲伴奏。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自制沙锤、录音机、音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唱师生问好歌

二、进行新课

1、互动游戏导入:教师做动作,学生猜意图。

师:什么在帮助我们传递信息?

学生回答

师:除了能帮助我们传递信息,手还能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用咱们的巧手去学习一种新本领,是什么新本领呢?仔细看喽!(教师做动作,学生猜)

肯定学生答案并出示课题

2、歌曲教学

听:

1)教师播放歌曲范唱,引导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并尝试用动作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师:请同学们随着这美妙的音乐一起去感受一下理发师的工作,如果你想到了什么请用动作表示出来。

2)复听歌曲,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曲内容。(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用沙锤为歌曲伴奏。)

师:大家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教室里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理发工具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到理发现场去看一看吧。

3)再听歌曲,学生尝试用沙锤为歌曲伴奏。

师:理发师爷爷干的多带劲儿呀,老师也忍不住摇起沙锤为他助威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给理发师爷爷加加油呀?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用沙锤为歌曲伴奏

唱:

4)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尝试合作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先学咔嚓咔嚓、沙沙沙沙等象声词。

师:听到同学们的美妙伴奏,理发师爷爷干的更带劲了,谁能说说刚才理发师爷爷是用哪些工具让顾客变漂亮的?

学生回答

师:是啊,这些工具都在唱着愉快的歌呢,让我们也来加入理发的队伍吧!老师来做理发师,请你们来扮演小剪刀和喷雾器,好吗?

5)歌词问答,着重学唱象声词以外的歌词并记忆

师:小朋友真厉害,剪刀、喷雾器在你们的手里也能唱这么好听的歌呢!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能不能用歌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朋友敢不敢?

6)师生合作演唱歌曲,教师唱象声词,帮助学生巩固象声词以外的歌词。

师:真棒!同学们不仅能用歌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且还把你们最美的声音唱出来了,老师也想当一回剪刀和喷雾,可以吗?

7)教师弹奏歌曲,学生独立演唱。

师:同学们的理发水平越来越高了,现在让老师听听你们自己演唱的理发师之歌吧!

8)初步处理歌曲,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大家唱得真好,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不但用手艺吸引顾客,还带上了甜甜的微笑呢。咱们来比一比,看哪位理发师的笑容最灿烂!

4、歌曲律动创编

1)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挑同学上台与教师生角色互动表演。

师:你的手真巧,连老师都想当你的顾客了,可以吗?请同学们为我们的理发师来点歌声助助威吧!

2)引导学生动手画画设计的发型并展示。

师:呀,谢谢你小理发师,你的巧巧手把我变得漂亮多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亲自当一回理发师和顾客?你准备给你的顾客设计什么发型呢?动动小手,试着把他画出来吧!

3)学生相互配合创编表演律动。

4)教师弹琴,全体学生分角色边唱边表演

5)挑学生上台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价。

6、巩固展示:教师弹琴,学生分角色伴奏、表演歌曲。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巧巧手为我们的社会做贡献,希望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巧巧手为祖国服务,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理发师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理发师》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体验,歌曲欢快、充满活力的情绪,激发学生热爱劳动。

知识目标:能用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技能目标: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演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方面特长。

教学用具: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老爷爷,让我们先认识一下他,这位老爷爷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

师:别看老爷爷的年龄大,他却有着一双非常灵巧的手,老师让大家来猜一猜,他双巧手是干什么的吗?答案啊,就是一首歌曲里,老师来放这首歌,你们听完来告诉老师答案!

2.初听音乐

播放课件:

师: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老爷爷的手干什么呢?

(生回答)

师:是的,老爷爷是一位理发师,他用这双灵巧的手为客人来理发。老爷爷在理发时都用到哪些工具呢?

生答

师:这些理发工具会发出怎么样声音呢?

生:吹风机的声音;喷雾瓶的喷雾声:沙沙沙沙;小木梳的梳头声:刷刷刷。

师:剪刀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喷壶是沙沙的声音,老师把这些理发工具发出的声音编成了一条小节奏,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用这些声音练习一个小节奏。

3.节奏练习

课件出现:

x—|xxxx|x—|xxxx|xx|xx|x—|x0‖

刷 咔嚓咔嚓 刷 咔嚓咔嚓 沙 沙 沙 沙 沙

师:这上面有几种理发工具啊?对了三种,就是梳子,喷壶,剪刀,我们要用这些工具的声音准确的把这条小节奏唱出来,梳子的声音我用二分音符来表示,唱两拍;喷壶的声音我用四分音符表示唱一拍,(拍手示范);剪刀的声音比较快,我用八分音符表示(拍手示范)。

师:让我们试试,看看我们的同学们能不能一起连着念下来。

生:边拍手边念节奏。(师再指导)

4.复听歌曲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听一次这首歌曲,听一听老爷爷理发时的心情是怎么样。你是从哪里听出来呢?播放《理发师》

师:老爷爷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从哪里听出来的?

生回答。

师:对了,你们听的真认真,老爷爷非常愉快的工作。那么这首歌曲就是描写了这位澳大利亚的老爷爷理发时的情景,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理发师》。

5.出示课题,板书《理发师》

6.读歌词

师:这首歌曲好听不好听啊?我们要想唱会这首歌曲,要先歌词念会,因为歌曲是流动的文学,我们只有把歌词唱准确,唱清楚了,才能更好地演唱歌曲,接下来请同学跟着老师来按照歌曲的节奏来念一下歌词。

师领生,按节奏读歌词。

师:同学们刚才读歌词,感觉熟悉不熟悉啊,它的节奏就是刚才我们练习的理发工具发出声音的节奏,注意一下“沙”按照我们刚才所讲的节奏来念。

师再次领读。

学生自己读歌词。

7.范唱

师:好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这首歌曲吧!老师先来演唱。

师演唱《理发师》,琴伴奏,

8.教唱歌曲

师分句教唱。

9.指导要求

师:这首歌曲是一首风趣幽默的儿童歌曲,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把它的幽默风格演唱出来,唱第二句的时候,是渐强的唱法,(示范)注意同音反复的强弱对比唱法,剪刀的咔嚓声要唱的清脆一些,把剪刀的声音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第三句哎这一句要唱得流畅,连贯,和前面有一个对比。注意最后一句拖够三拍。我们在唱的时注意声音要轻巧,情绪是欢快的,用声音把欢快的心情表现出来,而且,我们脸上表情也要快乐,要微笑,注意演唱时的表情。

播放《理发师》伴奏,学生用轻巧的声音,微笑的表情表演。

师:同学们,谁能来模仿一下理发师在理发时的样子,大家想一想,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模仿一下。

生模仿表演。

师生评价。

师:老爷爷理发的技术特别高,非常熟练,一把大剪刀飞快的挥舞着,理完发再用喷壶喷上点发胶,唉呀,理得真漂亮。老爷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模仿一下,老爷爷熟练的理发时的样子。

生模仿。师生评价。

师:今天啊,老师也带来了几样理发工具,请同学们看,(出示理发工具)。现在啊,老师也来当把理发师,只有理发师没有顾客也不行,请两位顾客吧。

生上台。

师:有没有同学想上来为我们伴唱啊,请想唱的同学上台来。(请上两名同学演唱歌曲)

师:请第一位顾客在唱到第一段的时候出场,请第二位顾客在唱到第二段的时候出场,好了,开始理发喽。师播放音乐,与学生一起表演(师的动作要带有节奏性)。

师:有哪个同学发现了,老师的动作有什么特点?(再作示范)

生答:跟节奏做动作。

师:对了,就是一拍一个动作。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一起做动作,我们边演唱边表演,好不好?

师播放音乐,老师做动作,带领学生律动演唱。

师:下面有没有同学,想上讲台来表演一下啊?上台表演的同学老师再提出一点要求,可以加上一些舞蹈动作,用你喜欢的方式动作来按节奏动作。(请上两名同学)(师当迎宾生,“您好,欢迎您到我们的漂漂店来理发,这位是我们最好的理发师,她能给您理非常好看的发型,快请坐”,师播放音乐,表演开始)

10.歌表演

师:老爷爷工作这么勤劳,顾客一定很多,他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让我们一齐来帮助老爷爷吧,怎么帮呢?我们听听他的建议吧(出示要求:请分小组进行歌表演活动。扮演理发师、顾客、迎宾生等运用理发工具创作表演,可以加上语言,边演唱边表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创编,多媒体反复播放歌曲,教师巡回指导,请学生上台表演做自己想做的动作。

11.指挥接唱

第一二句生接唱,三四句合唱,师指挥

12.小结

师:老爷爷这么大年龄了,仍然在工作,一定很辛苦,可是他为什么还能快乐的工作呢?(喜欢这个工作)老爷爷喜欢自己的工作,能在工作中找到快乐。说明老爷爷是一个非常勤劳、乐观开朗的人,那么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像老爷爷一样用一颗快乐的心,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都不一样,像环卫工人,忙碌在高楼大厦上的建筑工人,每天为我们做可口的饭菜的厨师等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值得我们去尊敬,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劳动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

教后记:

我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理发店氛围,通过理发的工具,配上象声词,如:吹风筒———呜,洗头———哗,喷雾———沙,剪子———咔嚓,进行多层次、多声部节奏声势的训练,立体效果非常的好,所有的学生都乐于积极参与这一活动。

故乡教案必备


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小编编辑了这份易懂的“故乡教案”,轻松学习愉快分享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吧。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参考。

故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新词。

2、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

3、反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新词

阴晦 萧索 祭祀 伶俐 愕然 鄙夷 嗤笑 应酬 世面 惘然 隔膜 恣睢

以上生字新词12个,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请三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名学生读1--26自然段,第二名学生读27--65自然段,第三名学生读66--88自然段),提出要求:1、要注意重音和停顿;2、语速要适当;3、其他学生认真听;学生读完后请学生点评课文朗读情况。

(二)把握全文的故事情节。

主要写作者回家,母亲把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卖给他人,作者见到闰土,和闰土交流这些年的生活情况,最后作者与母亲、宏儿离开家。

(三)找出小说中表示现实和回忆之间转换的语句。

1、“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2、“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3、“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三、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看书上插图,图上是闰土,看他穿的是什么衣服?他手里拿的是什么?头上戴的是什么?他脸上的神情是怎么样的?(请三位同学回答:头戴一顶破毡帽,身上穿一件极薄的棉衣,脸上的神情是欢喜和凄凉。)

(一)曾经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让“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这“可悲的厚壁障”是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6位同学全班交流)

闰土从小家里穷,闰土的父亲在作者家做忙月,闰土过年时到作者家里帮着做事。“可悲的厚壁障”,闰土觉得作者家是雇主,自己地位低。

(二)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体会作者以此营造的氛围,说说这些描写对表达主题所起的作用。(请3位同学全班交流)

“时候既然是深冬……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环境很萧条。烘托当时的人民生活困难。)

四、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请同学在全班交流。

(一)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闰土见到作者后,心情高兴,但是“他景况也很不如意……”,生活困难。)

(二)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闰土和作者曾经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

五、作业

文中说:“我想:我竞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发挥想象,续写宏儿和水生长大后见面的情景。300字左右。

故乡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酸枣树叶的可爱,对家乡的热爱,酸枣树默默奉献的品质。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文中语句的优美,积累词句。

重难点:

重点:感知文章大意,体会酸枣树叶的可爱,对故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难点:体会酸枣树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2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还记得那故乡的酸枣树吗?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哪个小组还想读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写了酸枣树的哪些方面?

指名分段读课文。

3、交流。

4、让我们再次走近故乡,走近酸枣树。出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认识故乡,体会酸枣树的可爱。

1、感受叶的可爱

师:春天来了,酸枣树长出了嫩嫩的叶子,它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写叶子样子的句子勾出来。

(2)交流。“他先是羞羞答答地……可爱极了。”重点体会:小尖芽、羞答答、试探、小巧玲珑、黄茸茸、浅绿色。

交流中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结合有感情的朗读。

(3)叶子好可爱啊!齐读第二段。

2、提纲导读,体会酸枣树花、果的可爱,感受孩子们打枣、吃枣的快乐。

1、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课文三、四两段。

(1)认真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2)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酸枣树的花和果的?找出描写花的句子画上“——”,找出描写果的句子画上“~~~”。

(3)读一读找到的句子,与同组同学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汇报时读出自己的感情。

(1)酸枣花:“黄黄的、米粒般,像……金色的小星星”——认识酸枣花的颜色、大小、形状,体会酸枣花的小巧、美丽、可爱。

(2)酸枣:“小酸枣、由清变绿、由小变大,红红的……到处是……酸酸的……”——认识酸枣的成熟过程,了解酸枣的颜色、味道,体会酸枣的诱人与鲜美。

4、引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与描写的生动:刚才大家读了这么多优美的句子,想在请你介绍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1)学生自由发言,交流、介绍。

(2)教师适时点评,引导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与谴词用句的精妙。

(3)学生再次深入地有感情朗读句子。

6、教师小结导读:如此诱人的酸枣渐渐长大,看着这诱人的酸枣,你最想去摘吗?

(1)你有过摘果子的经历吗?(学生交流体验)

(2)你能看出孩子们的快乐吗?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从哪儿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

(3)小结:这么多年过去了,酸枣树还是让作者记忆犹新,作者只是在怀念酸枣树吗?(怀念家乡)

三、总结全文,背诵说话。

1、教师导言:酸枣树的叶、花、果是如此的小巧、可爱、诱人,可你知道它们是生长在什么样的地方吗?

2、学生反馈。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4、说说: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我爱故乡的酸枣树

果树王国

酸枣花 花 怀念家乡、热爱家乡

默默奉献

故乡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写法。

2、能力目标: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目的。

3、情感目标:

⑴感悟作品中人物复杂的感情。

⑵树立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几组对照描写,把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2、领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随口说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吗?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写作背景简介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的政权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这篇游说是鲁迅在1912年12月初,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这篇小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这是一篇小说,同学们回顾一下,小说有哪三要素?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围绕“故乡”写了几个什么情节?

3、在故乡的活动是本文的主要情节,但中间还穿插了一件什么事?从记叙的顺序上看,这叫什么顺序?插叙这个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四、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指名朗读描写回忆中的故乡的.语段,思考:作者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读后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文中还有什么地方描绘了景物?找出来读一读。

⑴设想一下:假设你是文中的“我”,当你即将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时,你的心情会怎样?渐近故乡时,“我”见到故乡如此萧索、荒寂的景象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⑵学生就这段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3、这是两幅完全不同的图画,现实中的故乡和记忆中的故乡景色真的有如此大的区别吗?“我”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受呢?

4、分析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

五、学生自由提问、质疑问难

六、小结

【板书设计】

故乡

鲁迅

景物人物心情

记忆中的故乡静谧祥和的夏夜美景─────→愉悦欢快

烘托

现实中的故乡萧索荒寂的故乡冬景─────→悲凉失望

故乡教案(篇4)

【说课内容】

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八单元第41课《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材分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状物佳作,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现代著名作家王鲁彦热爱故乡镇海的思想感情。课文层次清晰,按照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进行叙述,语言精炼、简洁,朴实、亲切。课文按照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进行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精炼、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采用形象的拟人手法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仿佛见到杨梅、仿佛看见杨梅颜色变化、仿佛品尝杨梅的感觉。

这原本是一篇四年级的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领悟能力有限,对作者的遣词造句之美,布局谋篇之妙都只是一点点朦朦胧胧的感受,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二年级的学生特性,除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外,将写作的方法适当渗透,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作者对故乡的杨梅描写之所以如此细致,是因为对家乡的浓浓眷恋之情。

【目标制定】

根据课程标准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5个生字;理解和积累文中词语“细腻”、“贪婪”、“甘露”等词语;理解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介绍杨梅,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细致的方法。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词义、摘录词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的习惯;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并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杨梅梅果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能说出小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描写杨梅树、杨梅的语句,体会作者借助杨梅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理念】

一、在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篇课文的内容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理解“故乡”,通过学生讲述自己故乡在哪里,将学生带入课文,走进作者的故乡,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看美丽的杨梅树,去品可爱的杨梅果。

二、从多种途径理解词句

新课标中本学段的阅读目标,是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图画,展开想像,结合生活,观察实物等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进而使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体会出作者的情感。

三、重视熏陶感染,尊重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涵养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尤其是像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均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因此本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这份深厚的情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杨梅对于作者来说就是故乡的象征,一想起杨梅自然而然就想起故乡,明白爱故乡的杨梅也就是爱故乡,有了这样的熏陶,再加上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特产时的热情,学生对家乡的感情也就油然而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质疑为何作者如此喜爱杨梅,交流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并通过图片学习第二节,杨梅树的描写。

三、细节研究第四—第六节,找出描写杨梅的句子。

1、找出描写外形、颜色的句子。

2、找出描写味道、口感的句子。

3、完成填空,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四、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主题

五、课外延伸,加深爱乡之情

九年义务教育读本(试用本)第四册

课题《41、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执教:上海市平和学校余静雯

教学目标:

1、识记:甘、桂、软、唇、酸、津、味、饱;正确书写:桂、软、唇、酸、饱;积累:甘露、四季常绿、平滑、伸展、贪婪等词语。

2、学习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小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

3、能正确从文中找出“宽阔、坚硬、粗糙”的反义词,能划出描写杨梅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4、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并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杨梅梅果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能说出小作者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杨梅果。

2、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并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故乡,齐读词语。

2、解释故乡:你出生的地方或是长期生活的地方就是故乡,也可以叫做家乡。(再读故乡一词)

3、你的故乡在哪里?

4、交流。(1-2名)

5、(板全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事物抒发了自己的热爱故乡的情感。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6、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我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第一节: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二、整体感知,质疑为何作者如此喜爱杨梅,交流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

1、过渡:作者故乡的杨梅到底为什么让作者那么喜爱啊?自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杨梅。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交流。(板书外形颜色味道)

4、看板书,连起来说一说,回答完整(2名)

课文从外形、颜色、味道三个方面介绍杨梅。

5、课文除了杨梅之外,还描写了什么?(杨梅树)

[学习第2节]

1、课文哪一小节是描写杨梅树的?

2、交流并出示第2节。

(1)指名读第2节

(2)正音贪婪、甘露(开火车),学习“贪”字,部首。

3、理解词语贪婪:贪心不满足;甘露:甘甜的汁水、露水。

4、自读该小节,思考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杨梅树又为什么要贪婪地吮吸?

春雨努力长大,长出美味的杨梅。

5、引读:它们伸展着()的枝条,一片片()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理解拟人句,说明杨梅树喜爱春雨,渴望成长。(泛红欢笑)

6、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瞧,杨梅树长得多么茂盛!真是生机勃勃啊!(伴乐读)

三、细节研究,找出描写杨梅的句子。

[学习3—6节]

过渡: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就挂满了杨梅,我们一起去看看杨梅吧。

1、自读课文3-6自然段。用直线划出描写杨梅外形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杨梅颜色的句子。

2、边交流并出示:

(1)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A、自读,思考遍身的意思。(全身)

B、找出杨梅外形的特点。

C、交流(板书圆遍身小刺)

D、指导朗读。(自读--男生读—女生读。可爱)

(2)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的,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A、交流并板书。(学生边说边板书淡红、深红、几乎变黑随即泛红颜色词语)

B、观察关联词,并引读。

师:作者用了一组关联词把杨梅的颜色变化写清楚了。杨梅先……随后……最后……。(出示图片)

C、理解几乎:差不多,近乎。

D、为何是几乎变黑而不是完全黑?(因为太红了。)

E、描写颜色的词语能否交换?为什么?(根据杨梅生长顺序描写的。)

F、小结: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观察,根据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描写。

G、说话训练:用“先……随后……最后……”的句式说一说自己了解的事物变化。

G、齐读。

3、知道了杨梅的外形,了又解了它的颜色变化,它的味道和口感怎样呢?请找出文中描写杨梅味道的句子。

(1)交流并出示: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泛红又酸又甜甜津津并板书)

瞧,作者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杨梅果子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法去写文章。

(3)它的口感如何呢?它的身上可是有刺的呀!

(4)交流并出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5)正音“软”(三拼)开火车

正音词语“细腻而且柔软”(开火车),理解词语意思,细腻,光滑;柔软,柔和。

(6)指导朗读。(自读、指名读、女生读)

(7)杨梅不仅外形可爱、颜色亮丽就连刺都是这样柔软,口感真是爽滑!忍不住了,让我们咬开它尝尝杨梅的味道!(出示填空)

咬开熟透的杨梅,就可以看见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的汁水,甜津津的,叫人越越;而没有熟透的杨梅,咬下一口又又。

A同桌讨论。

B交流

C指导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4、引读:作者对杨梅又爱又恨,他爱的是杨梅那(又酸又甜的味道)恨的是想起自己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多了,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他这下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但是(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了,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只有当你吃饱了再吃别的东西时,才(感觉到牙齿被酸倒了)。((出示最后一节。)

5、总结升华

儿时的作者多么可爱啊!我们都知道余姚的杨梅特别有名,但是作者的故乡在浙江镇海,那里的杨梅可比不上余姚的杨梅。可是我们的作者仍然美滋滋地吃杨梅,牙酸倒了也不怕,还越吃越爱吃,这说明了什么?”

(爱故乡。)

师:对呀!作者通过杨梅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浓浓眷恋之情。或爱)作者爱着故乡的杨梅,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杨梅,更不会忘记(故乡)!因为他(爱故乡)!(引读、理解文章中心。)

6、饱含深情齐读第一节。(再次出示。)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1)指导朗读。(自读—指名读---赛读---男女生配合读---齐读)

五、作业

学习课文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特产。

板书设计:

41、我爱故乡的杨梅

外形:圆遍身小刺

淡红深红几乎变黑(外)

颜色:

鲜红(内)

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

故乡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画面。

3.了解作者笔下故乡的元宵节的相关风俗。

4.积累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作者以详略得当的写法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民间节日活动。

教学难点:

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从中体会到汪曾祺散文流溢浓郁的生活情趣,散发着欢乐的气息。

相关资料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协理事,在海内外出版专著全集30余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写元宵二个字,想开去。

2.喜欢元宵节吗?回顾自己印象中的元宵节的情景。

3.今天学习一篇跟元宵节有关的文章。板书故乡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元宵节有什么特点?

2.总体感觉故乡的元宵节不大热闹,元宵节那天白天没有晚上热闹。

三、直奔重点

1.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作者介绍了哪些灯?结合相关语句说说各自的特点。

2.学生默读圈画。

3.汇报交流。

4.提示:这一题应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这个环节是将阅读重点放在了灯节的灯上。透过精读的重点部分进一步地了解作者故乡元宵节的风俗。

四、要点串讲

1.选择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3.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五、拓展升华

1.体会本篇文章开头、结尾的妙处,积累写法特点。

2.提示:文章开头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故乡元宵节并不热闹。结尾部分则在介绍故乡风俗习惯的同时收笔: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读来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板书设计

故乡的元宵

汪曾祺

故乡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汪曾祺的作品和他的创作风格。

2. 阅读文本,把握三则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3. 品味汪曾祺富有个性的语言,欣赏作者“平淡之中见神奇”的高超的文字功力。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预习。

(1)以30分钟为标准,学生粗读全文。

(2)以课下注释一为纲要,查找资料,丰富对作者的认识。

2.设置问题,请学生用100个左右的文字,分别介绍三个人形象。

(提示:介绍中应涉及到:人物的职业、外貌形象、行为特点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3.分组诵读三则故事后,用5分钟左右时间准备,各组交流,彼此补充。评选出最佳者。在串讲的过程中,正音。(积累)

(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整合的能力。)

4.三个人物当中你最欣赏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感受 鉴赏)

(1)打鱼的一家

特点:在艰辛的生活中,默默地忍受着生活的重压。这一家人面对卑微、辛酸的生活,表现出的平静,他们没有怨天尤人,呼号哀告,只是默默承受,他们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2)金大力。

他是乡村中一个笨拙的瓦匠,更拙于言辞,但是却得到了乡亲的认可。依靠的是他淳朴的性格,甘愿为他人付出的处世态度,不计报酬的本性和容易满足的心态。

(3)钓鱼的医生。

他潇洒脱俗,一边钓鱼,一边行医。经常免费为乡亲看病治病。家乡发水,他冒死救人;朋友落魄,他慷慨解囊,不求回报。他是乡村医生,但却集侠义与隐士于一身。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同一答案。)

5.汪曾祺的作品,最高明之处就是不刻意雕琢。刻画人物如此,环境描写更是如此。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有高妙的用意。

(请学生把三个故事之中有关环境描写的部分划出来。)

(思考 领悟)

(1)《打鱼人》中作者主要介绍的是打鱼人一家的艰辛,但却用了不少笔墨介绍其它几种打鱼方式,为什么?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张帆打鱼的盛况和放鹰捉鱼的快事,是为了和打鱼人一家的艰辛生活形成对比,表现打鱼人一家的地位卑微,生活艰难,更表现了这一家人对无奈生活的顺从和适应,面对辛酸生活表现出的平静。

(2)《金大力》中,特别介绍了金家茶炉的生活场景,这对表现金大力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这个生活场景的介绍为金大力的性格铺设了一个真实生动的背景。他长年累月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单调的生活环境中,每天重复同样的劳动,所以形成了他淳朴的性格和易于满足的心态。他的人缘好和做茶炉生意也是离不开的。

(3)《钓鱼的医生》中,有一句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一会儿,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儿上了。”这句话非常富有情趣,你认为呢?

这虽然是一句很不起眼的自然环境描写,但作者却用意很深。可以看出王淡人追求恬淡闲适生活的性格特点。真实、自然,给读者以强烈的画面感。表达了王淡人热爱生活,却不执着于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和解脱的精神内涵。

6.《故乡人》文中,每一篇的结尾都意味深长,给读者回味和咀嚼的空间。这是汪曾祺作品独特的结尾方式,试比较三则故事的结尾,作用有什么不同。(思考 领悟)

(1)秋天的水越来越凉,父亲的话越来越少了。(《打鱼人》)

结尾意味深长,作者对打鱼人一家的同情不是直接表述出来,而是蕴涵在这句叙述当中了。创设了一个悲凉的环境,表现出作者淡淡的悲哀。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2)金大力不变样,多少年都是那个样子。高大结实,沉默寡言。不,他也老了,他的头发已经有几根白的了,虽然还不大显,墨里藏针。(《金大力》)

这是对金大力性格的一句高度总结。最后一句,“墨里藏针”,虽然表面写的是头发,实际是说金大力在朴拙的外表下,有一颗真正的善于洞察人生的聪慧心。

(3)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你好,王淡人先生!(《钓鱼的医生》)

“一庭春雨,满架秋风”是作者再一次表现王淡人的恬淡、陶然之心,清贫而不为浮名俗利所累。后半句是作者对王淡人由衷的赞叹,以此做为全篇的结尾,更体现了作者自己的情趣和追求。

7.课后作业

(1)学习汪先生的写作手法,用300-500字描写一个你身边最平常的人物。(比如:你的邻居、同学、校工等。抓住最本质的内容,能够打动读者)(应用 拓展)

(2)给下列各组形近字组词(知识整合)

①湍( ) 揣( ) 踹( ) 遄( )

②戳( ) 戮( )

③淘( ) 陶( ) 啕( ) 掏( )

④掺( ) 渗( ) 惨( )

⑤痄( ) 柞( ) 祚( )

⑥篙( ) 蒿( )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间或( ) 一爿( ) 塑造( ) 瓦脊( ) 冲坍( ) 半晌( ) 傍黑( ) 颠簸( ) 瘌痢头( )( )

故乡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小说的创作特色,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2.品味理解关键词句,理解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

3.了解旧中国农民生活的悲惨、农村日趋破产的根源。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一、导入

鲁迅创作谈

材料一:我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是推文艺…… --鲁迅(《〈呐喊〉》自序)

材料二:为什么做小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地称小说为“闲书”。 --鲁迅(《我为什么做起小说来》)

那么《故乡》的写作为的又是什么呢?引出《故乡》

问:《故乡》的主要人物是哪几个?--“我”、闰土、杨二嫂。

问: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三个人的生存状态。--辛苦。

问:引列夫·托尔斯泰话语“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本文中三个人虽然不幸是一样的,但他们的不幸又有什么不同?

--我:辛苦展转;闰土:辛苦麻木;杨二嫂,辛苦恣睢。

二、课文研读

1.闰土的辛苦

①找出文中的语段集中体现闰土的“辛苦”

听该部分录音,简单思考

a.文章是通过那些描写手段来展现闰土的辛苦的?从文章中找出具体的例子说明。

--神态、语言、外貌……

b.用文中的一个名词概括闰土的整体形象特征--木偶

②在这部分文字中,这个“木偶”是否曾经生动过?

--第59、60节(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找出生动的词语:欢喜、凄凉;动着嘴唇、没有作声。

③是什么使闰土变成这样的“木偶”的?从文中找出两处文字来说明。

--71节和74节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④朗读三节文字,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欢喜和凄凉的原因是什么?--欢喜:我对他的态度,看见我的兴奋;凄凉:自己处境的不尽人意,两个人之间身份的差距……

b.动着嘴唇却没能说出来的话有什么?他为什么没说?--迅哥儿……

c.闰土为什么不痛快的诉说自己的苦痛?他怎么这样说话?

在看待孩子的问题上,闰土和“我们”有什么差异?通过这种差异你觉得应该怎样评价闰土的思想观念?

--闰土已经不善言辞--没有机会表达,也没有人愿意听他表达--哑巴吃黄连,往心里苦

--“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奇怪,已经有六个孩子在帮忙了,却还是吃不够--多子多福--愚昧(在“我”母亲看来,“多子”是给他带来灾难的原因,而闰土觉得应该给她带来幸福。)

总结: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和思想让生活困顿的闰土变成了“麻木”的木偶人。

⑤当年的闰土是否这样?请同学们从形象、语言两个角度来观察一下当年的闰土。

--12节、18节-29节

齐读部分段落:体会、概括闰土当年情况--活泼的孩子。

⑤总结:活泼的孩子 -- 木偶;

人 -- 非人

一个残酷的社会把一个生动活泼的孩子变成了精神“麻木”的木偶人,把人变成了非人。

2.杨二嫂和“我”的辛苦

① 如果说闰土经历了“孩子”到“木偶”的蜕变,那么请你用简单的话概括杨二嫂的变化。--“豆腐西施”到“细脚伶仃的圆规”

“豆腐西施”可见杨二嫂当年怎样?

豆腐西施:白嫩、美丽、柔弱

② 圆规本身具有怎样的特点? --尖、细

③ 作者后来把杨二嫂直接指称为“圆规”,阅读文字(38节-52节),找出杨二嫂身上和圆规相近的特点。(外形的近似、性格的近似 --尖刻、刻薄)(学生回答时朗读杨二嫂的语言)

④ a.杨二嫂刻薄“我”的话,其真实性如何?--显然是虚构的

“我”的辛苦:回故乡卖家产,从此远别故乡----朗读开头部分--辛苦展转

b.杨二嫂的随口胡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可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随口胡诌,为了给自己蹭点小便宜制造借口和机会。

--损人利己、自私、刻薄

c.那你愿意成为“圆规”这样的人吗?

那样二嫂甘心成为“圆规”似的人物吗?

--“豆腐西施”中暗含的轻侮、不庄重的成分,说明杨二嫂也生活在一个被人轻视的环境中,她的“圆规”品行可能是自我保护的结果、为生活所迫。

⑤ 总结:豆腐西施--细脚伶仃的圆规

人 -- 非 人

总结:一切都改变了:当年故乡如美丽的神异图画,现在成了萧索的荒村;当年我心目中情同手足

的勇敢机智天真的小英雄,也已成了如隔了一层厚障壁的苍老麻木守旧的木偶人了;当年那个端庄文静的豆腐西施,也已成了放纵刻薄自私细脚圆规了。

三、深入探讨

①.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三个人物?

--三个人物的命运象征了整个社会中所有人的命运。

[展示《我为什么做起小说来》]

所以我的取材,我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只有主要的几个人,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式是适宜的。

--鲁迅(《我为什么做起小说来》)

②.问:在这样的社会,“我”、杨二嫂、闰土有没有自己的希望?

明确:闰土的希望寄托在神佛上;杨二嫂的希望寄托在对别人的损害上;“我”寄托在手制的偶像上(追问)(从我们局外人的角度看,这能算是希望吗?)(难道彻底没有希望了吗?作者绝望了吗?)

③哪一部分文字的描写说明作者心目中是有希望的?那幅朦胧的画面象征了什么?为什么其中没有了闰土,如果要你加上合适的人物,在本文中选择谁?为什么?--孩子(宏儿或水生)。

④.小结,全体朗读最后一节,结束。[投影11]

四、作业布置

1、相关配套练习

2、背诵最后三节

窦娥冤教案必备


请看下面编辑为您收集的“窦娥冤教案”相关的完整内容,欢迎您阅读本文并给予您的意见和建议。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教案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关键。

窦娥冤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二、重点难点

1.品味戏曲的语言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三、预习点拨

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

第一课时

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

1.关汉卿,号 , 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代表作品有 、 、 、 等。《窦娥冤》全名 ,共 ,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的 和王实甫的 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 ,马致远的

,白朴的 ,郑光祖的 。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 、 、 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剧本结构一般分为 ,有的还加一个 ,剧本由 、 、 三部分组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 或 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

刽子手( )、亲眷( )、嗟怨( )、杳无音信( )、前合后偃( )、

尸骸( )、冤枉( )、荒阡( )、亢旱( )、鲍老儿( )、瀽( )、

5.课文出现 个曲牌,都属于 宫调。

二、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三、问题探究

研读第一层

1.【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3.【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研读第二层

1.课文在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2.试分析窦娥与婆婆的一段对白,体会关剧的语言艺术。

3.讨论: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不替婆婆认罪,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课外延伸:把讨论内容写成一段小文字,阐明自己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研读第三层

1.窦娥临刑时发出了哪三桩誓愿?为什么要发这三桩誓愿?

2.这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什么性格?

3.作者设计三桩誓愿,并写两桩誓愿当场应验,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二、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除了《窦娥冤》,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作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比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为双飞鸟;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文学作品中会这样安排呢?(提示:可从作家、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社会现实等角度考虑)

窦娥冤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经过描述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划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

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终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进取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简介常识、通读全文

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一样种类、不一样主角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

1、元曲的分类:散曲

元曲小令

剧曲(杂剧)

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主角:

旦:女主角。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主角)、小旦(少年女主角)四类。

末:男主角。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主角。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主角。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主角主唱)、和“末本戏”(男主角主唱)两类。

三、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

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立刻》)、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杯具之一。

四、检查预习:说出下列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

行动些、没来由、葫芦提、只合、则落得、无心正法、也么哥

五、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启发: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

赴法场怨天(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情节结构见蔡婆遗嘱(窦娥告别婆婆)

在刑场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六、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我们首先要了解元杂剧的知识,关汉卿及其创作情景,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以上这几方面,我们要用心掌握。

七、布置作业:

1、预习: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2、通读节选部分,掌握字词。

附:板书设计

窦娥冤

元杂剧关汉卿

指斥天地

情节结构告别蔡婆

发下誓愿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赏析第一、二场戏

具体步骤:

一、复习检查: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节选部分情节结构

二、阅读欣赏第一场戏

1、指名朗读开场的舞台提示(科介)

问:这段科白写了什么资料起到什么作用

答:描述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2、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

指名朗读;说出曲子大意。

问:这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

答:窦娥主要诉说了自我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能够动地惊天。窦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3、阅读“滚绣球”

教师范读这支曲子。

问: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资料试理清此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窦娥先前也是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定。但封建社会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窦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转化一声悲泣。即:

传统观念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

重点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简析:这两句,是作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作猛烈的抨击、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本剧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台词。

三、阅读第二场

1、指名朗读“倘绣才”;问:窦娥为何哀告走后街

答:“怕则怕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说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见到后让婆婆悲痛。

2、讨论: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温顺善良的一面,使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突出了窦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另外,这一情节也激起了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

3、学生默读接下来的一段科介,及“快活三”“鲍老儿”,看科介和唱词在资料上有何联系

答:都诉说了自我的冤屈,立下了遗嘱。

点拨: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资料为“曲白相生”。

4、简析艺术手法:这场戏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悬念:哀告走后街

巧合:怕见婆婆偏偏遇见婆婆

曲白相生: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

四、课堂小结:

前两场戏中,窦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温顺善良的品格。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她命运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五、布置作业:

背诵“端正好”与“滚绣球”二曲。

预习“三桩誓愿”疏通文字。

附:板书设计

诉说冤屈

赴法场怀疑质问怨(反抗精神)

揭露社会

彻底否定

哀告走后街(悬念)

(怕见蔡婆)

见蔡婆遇见蔡婆(巧合)悲(温顺善良)

立下遗嘱(曲白相生)

第三课时

教学资料:第三场戏的阅读鉴赏、总结、练习

具体步骤:

一、复习检查背诵“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试述前两节中窦娥的感情变化、所表现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第三场戏

1、指句朗读第一桩誓愿的相关段落,思考: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什么

剧中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

这桩誓愿的实质是什么

2、学生回答: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作者以曲白相生的手法,反复表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窦娥发下这桩誓愿,实质是期望刑场上的人能了解她的冤屈。

3、学生举一反三,自读以下两桩誓愿,填写下表:

誓愿顺序誓愿资料所用典故誓愿实质

第一桩血溅白练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期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桩

第三桩

3、思考讨论:这三桩誓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全剧中地位如何

为何第一场戏中“怨天”,那里又寄期望于天怎样理解这一矛盾

明确: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我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坚决反抗,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也是全剧高潮。

窦娥的诉说中,“怨天”和依靠于“天”的情感始终交织在一齐,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作家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他经过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批判了封建统治者,表达了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他虽关心人民的疾苦,但不能从根本上看到救民于水火、变革现实的道路和期望,最终还是要借助“天”来为窦娥昭雪冤枉。

三、总结全文:

1、窦娥的感情发展:怨悲恨

2、窦娥古代妇女的反抗者形象

3、主题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歌颂窦娥反抗精神

4、语言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四、布置作业:

1、总结元杂剧的知识,记忆字词、典故;

2、学习本课后,你体会最深的有哪些写一篇剧评。

参考题目:《谈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评窦娥冤的情节结构艺术》

窦娥冤教案 篇3

1重点难点

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

“三桩誓愿”是浪漫主义手法

2教学过程

2.1第一学时

活动1【导入】导语

《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

活动2【讲授】曲牌

文章有几个曲牌?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

窦娥告别婆婆。

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三大誓愿。

活动3【活动】朗读

学生齐读[端正好],思考:此曲中哪些字词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讨论,明确:“没来由”“不提防”可见窦娥是冤枉的,是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板书:蒙冤)

活动4【活动】朗读

试读[滚绣球],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女生读,男生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感情是: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联系剧情讨论,明确:窦娥和婆婆在生活上相依为命,年仅二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地守自己的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而不得,真冤啊!冤之极,怨天地。明为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了冤屈。(板书:怨)

活动5【活动】讨论

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可为什么屈招?又怎甘心忍受这冤屈?

明确:屈招是怕婆婆受刑。真善良啊。

善良的性格还体现在什么样的情节安排上?

明确: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伤心

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

学生齐读[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感受其善良,(板书:忍冤)

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富于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作者为什么要写窦娥的善良?

举例: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

窦娥越善良越显有价值,显冤屈之深。

善而蒙冤又忍冤,令人悲痛。(板书:悲)

活动6【练习】思考

你怎样理解剧作家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的“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浪漫的手法,现实的含义

提问: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作品也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呢?

﹙1﹚、《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聪明绝顶,近乎仙,但并不影响人民群众对他的喜爱。

﹙2﹚、还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榜》《四大爱情故事》等,浪漫主义的手法都增添了作品的无穷魅力。

活动7【练习】课堂练习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混淆)则是看你死去的孩儿面上(只当是)

B.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涂)你道是暑气暄(温暖)

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清明)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每月十五)

D.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操劳家务)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抵御旱灾)

2、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望帝啼鹃②苌弘化碧③六月飞雪④亢旱三年

A.①邹衍②苌弘③燕惠王④东海孝妇

B.①邹衍②庄周③燕惠王④窦娥

C.①杜宇②苌弘③邹衍④东海孝妇

D.①杜宇②庄周③邹衍④窦娥

窦娥冤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课文,欣赏作品的语言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主人公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作品的语言,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

【难点】

理解作者采用充满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的用意,领会作品的思想价值。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课时安排

设置2课时教学,本教案为第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很多人在自己蒙受冤屈的时候常常感叹说:“真是比窦娥还冤哪!”那么,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了什么程度?今天我们就来鉴赏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教师板书课题。)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排演《窦娥冤》课本剧,学生表演课本剧,其他学生欣赏。

2、结合教材P3注释介绍本文作者关汉卿,并且简单介绍古典戏剧和元杂剧。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本剧的故事梗概。

明确:父将窦娥来抵债——蔡婆讨债赛卢医——恶人赖债害人命——张驴儿父子救蔡婆——父子逼人成婚配(窦娥不从)——张驴儿设计害蔡婆——张福食毒归西天——张驴儿逼婚挟窦娥(窦娥不从)——张驴儿诬陷告州官——昏官不查定娥罪——窦娥刑场发誓愿——三桩誓愿皆应验。

(三)深入研读

学生四人为一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8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窦娥一生有哪些不幸遭遇?

2、戏剧一般是通过制造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那么本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属于什么类型?

3、窦娥之“冤”表现在哪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

4、从窦娥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元代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明确:

1、(1)三岁丧母;

(2)父女分离;

(3)丧夫打击;

(4)流氓欺压;

(5)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2、人与环境(社会)的冲突。

3、(1)流氓恶棍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2)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被判以死罪。

(3)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又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4、(1)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

(2)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3)被压迫的妇女们无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生命和财产安全等也没有保障。

(四)小结作业

1、可见,社会环境的影响几乎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它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个人一旦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环境对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熟读第三折,重点品味《端正好》和《滚绣球》等曲子,初步感知窦娥的形象。

六、板书设计

窦娥冤

关汉卿

元杂剧

故事梗概

七、教学反思

《窦娥冤》是人教版教材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我在备课的时候进行了充分的考虑,这篇课文是中国古代戏曲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对于怎样鉴赏古代戏曲无所适从,所以,我在上第一堂课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我帮助学生了解与戏曲有关的文学常识,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戏曲的要点以及如何入手进行鉴赏古代戏曲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剧情,理解字意,熟悉内容,所做这些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

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内容基本按照我的思路进行。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很生动,比较成功,赢得同学们热烈掌声,抓住课本剧,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本课的要点,并且结合课文观看课本剧让学生自己感知、感悟。借助多媒体课件加强辅助教学,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通过几个主要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能对于本剧有宏观的把控,为第二课时的深入欣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窦娥冤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联系剧情,把握窦娥的性格,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灵魂。

2.认识元朝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3.感悟悲剧美,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四、女生齐读[端正好],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字词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生答,讨论,明确:“没来由”“不提防”可见窦娥是冤枉的,是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板书:蒙冤)

窦娥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

五、在把握剧情的基础上揣摩试读[滚绣球],共同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女生读,男生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感情是: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联系剧情讨论,明确:窦娥和婆婆在生活上相依为命,年仅二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地守自己的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而不得,真冤啊!冤之极,怨天地。明为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了冤屈。(板书:怨)

六、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可为什么屈招?又怎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生命啊。(板书:忍冤)

善良的性格还体现在什么样的情节安排上?

善良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一生读[叨叨令]后道白最后三行,一生读[快活三]、[鲍老儿],感受其善良,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富于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

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

窦娥越善良越显有价值,显冤屈之深。

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即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一洒同情之泪。

七、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

分角色朗读,一男生扮监斩官,一女生扮对白中窦娥,一女生读三桩誓愿。其他同学思考:三桩誓愿是如何从时间、空间、地点及监斩官态度来写的。

点评朗读。

讨论,逐一填表。

窦娥发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被迫蒙冤、忍冤。(板书:鸣冤)并且表达出了她的愤怒之情。(板书:愤)

窦娥还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被毁灭的过程,就是抗争的过程。

八、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应验了吗?不,只应验了两桩。可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常是能说明她冤,可这不是封建迷信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可否联系已学过的文章来讨论。

讨论,明确:是迷信。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手法,生活中不可能的让它在艺术舞台上实现。

《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

屠刀砍了窦娥,但砍不倒天理;邪恶毁灭了窦娥,但战胜不了正义。

九、窦娥勤劳、善良、孝顺、安分、刚烈,这样一个有价值的女性被毁灭的原因是什么?请男生齐读[一煞]。

讨论,明确:

1.官吏桃杌太守(联系剧情:给告状者下跪,“但有告状的,便是衣食父母”,昏官后居然升官);

2.流氓无赖张驴儿。

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黑暗的社会滋生了他们,并纵容他们,他们相互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什么保障,哪怕她是有价值的。因此,窦娥的冤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悲剧的时代产生时代的悲剧。

十一、小结: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如今的时代,仍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光明与黑暗的交锋。若干年后,在正义和邪恶的斗争中你站在哪一边?如果你犹豫了,请你再读《窦娥冤》,再次感受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你心灵带来的震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1.掌握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2.完成《学习风暴》。

窦娥冤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古代戏剧戏曲的文学常识并掌握一些古代白话的意义;

2、 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3、 鉴赏品味关汉卿本色的戏曲语言;

4、 鉴赏夸张和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中国古代戏剧的常识,完成目标1;把握剧情,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中国传统戏剧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故称“戏曲”。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后面单列重点介绍。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窦娥冤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理解古白话跟现代汉语在词法上的一些异同

2.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和结构

3.理清《窦娥冤》的戏剧冲突

【学习重难点】

1. 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3.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学法点睛】诵读、探究。

【知识积累】

(一)有关元杂剧:

1.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3.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4.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二)有关作者,吴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东海孝妇的故事: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婆婆)甚谨。姑欲嫁之,终于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劳,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汉书·于定国传》)

(四)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自主学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楔子( ) 窦娥( ) 嫡亲( ) 亲家( ) 撇下( )看觑( ) 薄面( ) 斟酌( ) 隅头( ) 孛老( ) 勒杀( )绣闼( )怕不中( ) 刬的( ) ??( ) 亲眷( ) 羊肚儿( ) 知契( ) 症候( ) 恓惶( ) 祗候( ) 呕吐( ) 孽根( )亢旱( ) 刽子手( ) 埋怨( ) 前合后偃( )罪愆( ) 盗跖( )古陌荒阡( )

2.课文中使用了不少宋元时期的白话,其中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请辨析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

(1)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 )( )

(2)这早晚窦秀才 早晚使用 早晚呆痴 ( )( )

(3) 当骂呵,则处分几句 ( )( )

(4)你老人家放精细着( )( )

(5) 不堤防遭刑宪( )( )

(6)行动些,行动些( )( )

(7)谁敢合毒药给你 只合把清浊分辨( )( )

(8)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 )

(9)是什么主意( )( )

(10)嘱咐他几句话咱( )( )

(11) 念窦娥尸首不完全( )( )

(12)尸骸上烈些纸钱( )( )

(13)你还有甚的说话 那有这等说话 不知亢旱三的说话准也不准( )( )

(14)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 )( )

(15) 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 )( )

(16)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 )

3.对课文中涉及的元杂剧的有关术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外 ②云 ③净 ④科 ⑤唱 ⑥卜儿 ⑦鲍老儿⑧倘秀才 ⑨叨叨令 ⑩正旦 ⑾正宫 ⑿滚绣球

A.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⑾(12)

B.①②③④⑿/⑤/⑥⑦⑧/⑨⑩/⑾

C.①③④/②⑤⑿/⑥⑦/⑧⑨⑾⑩

D.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⑿/⑾⑿

窦娥冤教案 篇8

一、设计依据

1.课标依据

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新课标”第四部分“课程内容”中“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和教学实际,希望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后,能在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独特之美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经验和语言表达,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并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情感态度和观念,同时也提升自身思维品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教材依据

戏剧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样式,产生过许多激动人心、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古代戏曲作品的能力,华师大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在第一册学习古典诗歌和古代小说,第二册学习乐府叙事诗的基础上,在第三册设计了第六单元即“词曲及鉴赏”单元。其中《窦娥冤》、《长亭送别》作为元杂剧,可算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经典范例,而《窦娥冤(节选)》作为高中阶段唯一一篇古代戏曲文学必修篇目,在教学上有其标本意义。

3.单元依据

本单元主题为“宋词元曲及其鉴赏”,共五篇课文,其中关汉卿《窦娥冤(节选)》和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杂剧。本单元作为高中阶段唯一涉及中国古代戏曲的单元,在该方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了解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大致脉络和线索;能够借助对戏曲剧本情节的梳理,以及对人物语言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进而体会作品情节设计的匠心;使学生掌握阅读古代戏曲文学的基本方法,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4.文本特点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悲剧成熟的标志和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作品。《窦娥冤(节选)》作为该剧的高潮部分,其张弛有度的情节安排、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本色自然的语言唱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深刻入髓的主题思想都是值得细品探究的。以其强烈的悲剧性为切入口,紧扣悲剧故事情节、悲剧人物形象、悲剧产生根源、悲剧艺术效果逐层深入地去体味鉴赏探究,以期加深剧作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基引趣。

5.学生情况

高二(17)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自身知识杂而无序,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戏曲知识,无论是兴趣还是相关知识点,都不成体系。又因时空距离、概念差异,学生到高二才第一次接触中国古代戏曲。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上会有较大障碍,存在相关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的缺失。在前期整合必要的知识以激发其兴趣基础上,利用学生已有的课本剧排演经验,令其在“演”中研读文本,在“研”中批判理解,在“看”中思考人生。同时教师给予学生一定品鉴赏析方面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不同解读方式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也可以达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逐步实现审美体验,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古代戏曲文化的门。

二、教学目标

1.分析窦娥悲剧形象,挖掘窦娥悲剧根源。

2.探究悲剧艺术效果,逐步深化审美体验。

三、教学方法

情境法、表演法、点拨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学习

四、教学准备

1.资料准备

导学案、教学设计、PPT、戏曲视频资料、拓展资料

2.活动准备

(1)课前预习:熟读文本,查阅有关《窦娥冤》资料。

(2)课本剧排演:学生自主报名、自行选编课本剧内容并进行排演。

(3)情境创设:课前播放春晚戏曲联唱视频,使学生直观体验古典戏曲魅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

1.【教学内容】谁解窦娥冤——悲剧故事情节梳理

(1)【学生活动】表演、观看课本剧。

(2)【教师活动】(问题1)结合课本剧剧情,速览本课课文,请问什么字眼出现得最多最频繁?

【学生活动】迅速浏览课文并圈画出文中高频词闪现处并回答。

【明确】怨、冤(12处)

(3)【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情节内容。

【明确】(板书)情节情感

押赴刑场由冤生怨

冤婆媳诀别由冤生悲怨

临刑誓愿由冤生恨

【明确】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设计目的】通过课本剧的角色还原帮助学生理解剧情,实现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高频词以把握剧情情感基调,根据剧情张弛节奏来梳理情节。

2.【教学内容】谁解窦娥冤——悲剧人物形象分析

(1)【教师活动】请大家结合课文说说窦娥身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有哪些?【学生活动】快速跳读,勾画要点,思考交流,师生共同归纳。

【明确】传统美德:善良、孝顺、坚贞、正直、勤劳、淳朴……

反抗精神:坚强、刚烈、不屈服、敢反抗……

(2)【教师活动】这样一个年轻美好的生命却要被冤杀,在她走向刑场的时候应该有许多话要说,集中体现在课文哪些地方?

【明确】[端正好][滚绣球]和三桩誓愿

(3)【教师活动】窦娥对主宰世界的天地持什么态度?

【学生活动】齐读[端正好][滚绣球],圈画回答问题。

【明确】反抗、不满、愤懑、责问、控诉、无奈……

(4)【教师活动】这个美丽柔弱的生命被逼向了死亡,她此刻的愤懑还不是最强烈的,最强烈的声音在何处?

【明确】三桩誓愿。

【学生活动】根据课文完成相关表格并交流。

内容典故应验时间应验范围监斩官态度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抗旱三年

【教师活动】(追问1)三桩誓愿看似临死前随兴而发,那么可以互换吗?

【明确】不能,因为三愿层层深入递进。

【设计目的】通过诵读和对文本圈画分析归纳人物性格,运用表格理清文本信息,寻找相关细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之联系起来理解文本,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悲剧性特点。

3.【教学内容】谁解窦娥冤——悲剧根源深入挖掘

(1)【教师活动】假设给窦娥一次重来的机会,那么她的悲剧可以避免吗?

请以“假设窦娥……,她就不会死”的假设命题格式,结合剧中已知现实条件进行推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交流发言。

【明确】(PPT)悲剧的实质,在于冲突,即在于人心的自然欲望与不可克服的障碍之间的冲突。(别林斯基)

【设计目的】借由假设某前提,预设窦娥不会死,再与文中导致窦娥悲剧的主客观因素相对应后产生矛盾,无法成立,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该悲剧产生的根源及其不可避免。

4.【教学内容】谁解窦娥冤——悲剧艺术效果探究

(1)【教师活动】就表现主题而言,你觉得下面三种结局哪一种最好或最不好?侧重一点说说原因。

为更好表现主旨,有导演认为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最利于表现主题,于是让戏在高潮处(第三折)结束。

原作结局: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中状元后。作为巡吏,到地方查案,窦娥鬼魂显灵,托梦父亲,最后洗雪了冤情。

明代人叶宪祖改编《窦娥冤》为《金锁记》:窦娥丈夫并未夭折,而是赴京赶考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明确】可以有不同看法,但要求说明理由,自圆其说。

(1)【教师活动】(追问1)从全剧结局看,窦娥的三桩誓愿有两桩当场实现,第三桩三年实现,最后连冤情也得到昭雪,为什么我们依然觉得这是一出悲剧?

【明确】(PPT)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

【教师活动】(追问2)将现实生活中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美好结局通过艺术作品来实现,是什么创作手法?

【明确】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局更能激起观众对剧中人物强烈的爱和憎,而这正是悲剧所要达到的戏剧效果。

【设计目的】通过三种结局的比较阅读和分析,理解作者所运用的浪漫主义手法,及其强化的悲剧艺术效果。

(三)总结(师生共同概括)

1.窦娥形象概括

2.课文主题概括

3.教师归纳总结

六、巩固拓展

1.巩固性作业

你如何看待窦娥的第三桩誓愿?让楚州百姓受苦的“亢旱三年”是否与窦娥善良本性矛盾?(300字短文)

2.拓展性作业

阅读张燕瑾《的悲剧价值》、胡琳《浅析的戏剧冲突》,梳理读书提纲,做好书摘记录。

窦娥冤教案 篇9

(一)问:本折故事分为几个场景?从哪里划分?为什么?

1、[端正好][滚绣球]

2、[倘秀才]――[鲍老儿]

3、[耍孩儿]至[煞尾]

齐读第一个场景。要求用富有情感的语言。

――――天地不公。天,上指统治者;地,下指官吏。这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怀疑。

2、从曲词中你读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⑵恨――不平:“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谓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3、这两首曲子,情感激昂。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⑷“字句皆无忌惮”的语言:口语:“葫芦提”“合”等。自然,不受约束,情感力量充分。

分角色朗读第二个场景。

1、这一场景主要写窦娥与婆婆的“诀别“,感情基调是什么?

2、这一场景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

3、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以善良的被毁灭,揭露社会的黑暗。这个人越是善良,温顺,揭露的意义越深刻。

一、齐读“三桩誓愿”曲词。

1、“三桩誓愿”,反映了窦娥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要发三桩誓愿?一桩不行吗?

不行。

⑴因为历史上和冤有关的传说有好几个,窦娥觉得冤情太深,少了不充分。

⑵三个誓愿有不同的程度。

显示自己的冤情――报复这不公平的世道。

3、对这种浪漫主义的手法,你怎样认识?

理想的寄托。如果你受了冤屈,也会这样想,虽然不合逻辑,但却合乎情感。

明代叶宪祖改编《窦娥冤》故事,名为《金锁记》。记窦娥丈夫蔡昌宗并未夭折,而是于上京途中黄河遇险,掉落水中,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上京应举,状元及第。窦娥刑场当刑时,大雪纷飞,监斩官急令刀下留人,收入监房。后窦天章为肃政廉访使,为窦娥平反冤情,父女进京,于舟中遇到蔡昌宗,夫妻团圆。

这两种结局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二、最后“煞尾”一节,曲词有什么特点?

窦娥冤教案 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窦娥冤》。我的说课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 说教材

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四、说学法

五、 说教学过程

六、说作业布置

七、说板书设计

一、 说教材

《窦娥冤》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首次接触中国古典戏剧。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古典戏剧瑰丽之门。《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开放的思维和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课文节选的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不仅最集中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还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思考。”根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知识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作者关汉卿及作品《窦娥冤》相关介绍。

能力目标:1、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教学难点:领会浪漫主义手法,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性。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 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 表演法——学生通过话剧表演,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戏剧语言,初步感知人物性格。

2 、自主探究法——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表演、分组讨论等形式自我总结规律,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3 、 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我决定采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四、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我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戏剧之门的金钥匙。

2、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

3、交给学生评点式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上课伊始,我先用多媒体播放戏曲《窦娥冤》中窦娥被斩片段。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手段简介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是他的代表作品。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表演擂台,学生表演后请导演、演员代表和观众代表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表演,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而传统的戏剧教学总是教师引导学生按剧本逐句分析,学生缺乏切身的情境,对话剧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这节课我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占据了本课很大的一部分时间,此环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质量,所以教师要重视。教师提前布置好表演任务,剩下的都由学生负责,导演和演员的选拔,道具的准备,平时的排练。所以教师的指导要及时到位。这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自然提起了学习的兴趣。

(四)鉴赏语言

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根据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师应在学生发言后明确:首先关汉卿的语言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关汉卿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阅读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看出窦娥那出自一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的话是那样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其次他的语言还具有强烈抒情性的特点,比如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责,情感喷薄,把自己的冤情展现出来,让人深深的受到感染。

(五)自由讨论,学生没四人分为一组,每组只负责一个问题,教师做好分配。

问题1、窦娥作为一个女子,却无来由犯王法,那么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根据教学目标二及重点,我设计了这个问题,并指导学生联系窦娥的唱词进行分析。

明确:窦娥是一个善良、孝顺的女子,她选择走前街而不是后街,怕婆婆看到她伤心,这样一个善良的女性却被处以极刑,足见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她还是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主要体现在她滚绣球的唱词和三桩誓愿上。她敢于指斥天地,把自己的冤屈展示出来。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问题2、三桩誓愿一一兑现,如何理解这一写法。

理解浪漫主义手法,不但是领会作品艺术性的关键,又是把握全文思想价值的钥匙,研究中,还可以引进《孔雀东南飞》《聊斋》等作品,举例对比,分析探讨,老师适当点拨引导 。

让同学看到运用浪漫主义笔法,除了加强艺术感染力外,越超越现实,越表明现实的黑暗不公,越为“冤”张本。也越让人们看到窦娥的刚烈反抗性。

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管中窥豹,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激发对古典文学的探究热情。完成教学目标2,突破难点。

最后,教师要指出《窦》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六)拓展延伸

比较拓展:进一步了解窦娥性格。以突出教学重点。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白宝箱》的杜十娘及本文的窦娥面对不幸时的反应

1、刘兰芝:明白婆婆要驱逐自己,丈夫也无计可施,她没有坐以待毙,等着被遣,而是变被动为主动,主动“遣归”早早起来“严妆”把自己打扮的美艳动人。刘兰芝变被动为主动,表现了极强的自尊心、积极维护自己的人格、个性坚强的特点。

2、杜十娘:知道自己“中道见弃”她没有流泪没有痛不欲生,她的表现很是冷静,她很早起身挑灯梳洗,当着负心人的面,沉下了珍贵的百宝箱。杜十娘的“修饰”是彻底绝望后,用美进行报复,进行惩罚,也是与这个罪恶世界决绝的最后宣告。

3、而窦娥在受到了冤枉后,也不是唯唯诺诺,而是愤慨地指责天地。

三人虽表现各有不同,但她们三人身上都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都是中国妇女的典范。

(七)课堂小结:

经过关汉卿的改造和天才创作,《窦娥冤》虽取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但已不仅仅是这个民间故事的翻版,而是成为一部深刻地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激动人心的著名悲剧。它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息贷款盘剥的残酷、社会的混乱、官府的贪腐,并且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功地结合起来,深化了作品主题,使人物和剧情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量,不愧为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

六、说布置作业: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在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

学习本课后,你体会最深的有哪些?写一篇剧评。

七、说板书设计

窦娥冤教案 篇11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指导阅读

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2.阅读课文。

3.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戏剧本身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剧作家在剧本中,除了精心构思戏剧的矛盾冲突外,还要匠心独运地安排曲牌、唱词、说白,以便创造条件,让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地演出。

4.提问:在课文中一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5.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1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第2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第3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6.分析第1层。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

7.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8.背诵[滚绣球]一曲,然后作“思考和练习”五。

明确: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9.小结:这两个曲牌,十分准确而深刻地概括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草菅人命、残酷压迫的反动本质。又由于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自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为此,这两个曲牌,就已把剧情推向了高潮。

布置作业

1.默写[滚绣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练习”五。

2.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研究阅读第2、3两个层次。

3.熟悉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阅读分析第2层内容,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

2.体会第3层中作者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及在当时的作用。

教学内容和步骤

复习检查

1.学生背诵[滚绣球]。

2.复述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研究阅读

1.提问: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

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

2.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请看她与婆婆的一段对白,并试作分析。

(原文略)

3.提问: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明确: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朽,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4.阅读[快活三][鲍老儿]。

5.提问: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明确: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已阅读第3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确: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6.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7.提问: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8.提问:“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

明确: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9.归纳主题。(参看[自读提示])

补充材料

“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窦娥冤教案 篇12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也是世界有名的.悲剧它是一部感天动地的现实主义悲剧,塑造了光彩照人的窦娥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窦娥冤》也是引领学生进行悲剧审美体验,学习悲剧审美的绝好课文基于此,我设计让学生在了解元杂剧特点和熟悉剧本情节的基础上,通过赏析悲剧形象,探讨悲剧根源,体验悲剧审美,体味悲剧魅力通过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和剧作的超现实情节进而把握其艺术成就

2.阅读老师分发下去的有关元杂剧知识和《窦娥冤》第四折的相关材料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窦娥冤》被列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是伟大人物的灭亡”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教师点拨:悲剧往往是正面主人公与暂时强大的邪恶势力之间进行不可避免的斗争冲突,结果是以主人公的受难、失败乃至死亡形成的悲剧结局,来唤醒人们的悲痛、怜悯、同情以至崇敬的感情,从而激发起人们灵魂深处的良知今天我们学习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体验悲剧审美,感受悲剧魅力

"理发师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