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数学一次函数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9.11

数学一次函数教案汇集6篇。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调整教案。跟工作总结之家一起来了解关于“数学一次函数教案”的内容吧,我们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数学一次函数教案(篇1)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次函数的图像》,所选用的教材为华师大版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实验教材第四册。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8年级(下)第18章第3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第18章,既是学生函数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作为本节内容,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变量与函数》、《函数的图像》的基础上,对函数意义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图像的理解

难点确定为:k、b的取值与一次函数图像位置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或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变量与函数》、《函数的图像》,对函数的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函数图像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掌握k与b的取值对直线位置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次函数的作图过程,探索某些一次函数图象的异同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用类比的思想研究一次函数,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

四、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知道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五、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前面我们学习了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根据画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1/2x;(2)y=-1/2x+2;(3)y=3x;(4)y=3x+2.

教学说明:

第一步、对于函数(1)应结合以前函数图像的作法详细讲解。特别注意学生在列表取值,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正方向、单位长度,描点的正确性等学生作图的易错点

第二步、学生自主完成函数(2)的图像。

第三步、同学们观察并互相讨论,并回答:你所画出的图象是什么形状?

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通常又称为直线y=kx+b(k≠0).又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所以今后画一次函数图象时只要取两点,过两点画一条直线就可以了.

第四步、学生用两点法作出函数(3)(4)的图像。

观察上面四个函数的图象,发现它们都是直线.请同学举例对他们的发现作出验证.

设计意图: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作函数图像是本节课深入研究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二)探究归纳

再观察上面四个函数的图象,也就是k、b的取值与一次函数图像位置的关系:

(1)y=-1/2x+2是由直线y=-1/2x向上移动2个单位得到的;而直线y=3x+2是由直线y=3x分别向上移动2个单位得到的.

(2)y=-1/2x+2与y=3x+2的交点在同一点,是因为两条直线的b相同;即直线与y轴的交点纵坐标取决于b.

由此得出结论,两个一次函数,当k一样,b不一样时有共同点:直线平行,都是由直线y=kx(k≠0)向上或向下移动得到;

不同点:它们与y轴的交点不同.

而当两个一次函数,b一样,k不一样时,有共同点:它们与y轴交于同一点(0,b);不同点:直线不平行.

补充说明:由于上述函数只有b>0的情况,不能体现将正比例函数向下平移,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完成了b<0时的图像以利于学生理解图像向下平移的情况。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三)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例1

注意引导让学生讨论、交流,及时反馈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完成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更多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四)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六、教学评价

本课教学注意挖掘教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以问题为载体,探究为主线,有意识地留给学生适度的思维空间,从不同视角上展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数学一次函数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二、教学重点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

课件

五、教学媒体:

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活动1]检查预习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x2+x-2=0; (2) x2-6x+9=0; (3) x2-x+1=0; (4) x2-2x-2=0.

2.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16问题.

2.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有两个时间球的高度是15m或0m?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球的高度是20m?

(结合预习题1,完成课本p16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的

图象和x轴交点

两个交点

一个交点

没有交点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

2.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累学习经验。

[活动3]例题学习巩固提高

问题:例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2=0的实数根(精确到0.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题2独立完成,师生互相订正。

教师关注:(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是否规范;(2)学生所画图象是否准确,估算方法是否得当。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题2的铺垫,同学们已经从旧知识中寻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很容易明确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既降低难点且突出重点。

[活动4]练习反馈巩固新知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x2+bx+c=0的根两个相异的实数根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根的判别式δ=b2-4acb2-4ac > 0b2-4ac = 0b2-4ac

问题:(1)p97.习题1、2(1)。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答案,师生共同评价;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实物投影出学生解题过程,教师强调正确解题思路。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应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解题时候暴露的共性问题作针对性的点评,积累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这两个题目就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应用,让新知识内化升华,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活动5]自主小结,深化提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2.这节课你参与了哪些数学活动?谈谈你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经验。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不足的予以补充,精彩的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

1.题促使学生反思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收获;

2.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认知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知识的方法,力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活动6]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1.(必做题)阅读教材并完成p97习题21。2:3、4.

2.(备选题)p97习题21。2:5、6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七、教学反思:

1.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与思想方法的应用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安排只一节,为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对新的知识的获得觉得不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探究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从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方程的根之间进行分析、猜想、归纳、总结,这是重要的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类比思想方

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的过程,其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相伴而行,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

3.强化行为反思

“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反思的环节,用问题的设计,课堂小结,课后的数学日记等方式引发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方法。说到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数学日记”该如何写,写什么呢?开始摸索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写数学日记的简单模式:日记参考格式: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或规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所学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把数学日记大致分为:课堂日记、复习日记、错题日记。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基本要求;选做题属于拓广探索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学一次函数教案(篇3)

一次函数教学过程设计

1. 准备工作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该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准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以充分发挥教学效果。

2. 导入新知识

首先,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先前学习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从简单到复杂地引导他们理解什么是一次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特点和性质。例如,可以利用柿子树生长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利用图表和数学式子帮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含义。

3. 理论讲授

接下来,教师应该详细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特点、性质和相关概念,为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黑板等教具,给学生呈现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

4. 课堂练习

在理论讲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来帮助学生熟悉一次函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用方法。课堂练习的形式可以是个人练习、小组练习或者全班练习。

5. 拓展延伸

在课堂练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应用情境,以及更复杂的一次函数的应用案例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和运用。

6. 总结反思

随着本课程的结束,教师应该适时地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课程中的学习心得和经验,或者给出一些总结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程内容。

7. 作业布置

最后,教师应该适时地布置与本课程相关的作业,以巩固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可以有多种形式的作业,例如奥数训练、实际连续性训练和动手设计等方式。

一次函数授课思路

1. 引入,以引导学生认识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买柿子、车行路程等例子引导学生认识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图像等。

2. 讲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以及相应的性质。

讲解一次函数 y=kx+b 的含义和推导方式,重点讲解斜率 k 及截距 b 的意义及公式。

3. 制作一次函数教学素材,让学生调整解析式的参数。

通过制作一份一次函数教学素材,让学生自行调整函数的解析式中的参数,来理解不同参数对于函数图像的影响以及斜率和截距的作用。

4. 针对常见问题进行讲解。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例如“斜率 k 是什么?截距 b 又是什么?”,教师应当对其进行详细讲解,以确保学生对相关概念的掌握。

5. 轻松愉快,采用趣味互动的方式,确保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解析式作用。

采用小游戏形式或展示各种不同图像的形式来稳固巩固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解析式的掌握,确保他们从进一步了解一次函数的角度准确掌握相关知识。

6. 知识的拓展,扩展应用场景。

通过实际情境和特殊问题等方式,大力拓展一次函数的应用场景。例如,可以通过测量树木高度、车行荷载、股票测算等例子,开发学生学习乐趣,引导他们思考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7. 总结,并进行知识的自我总结。

针对一次函数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清晰的概括,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鼓励学生自己互相交流并将所掌握的知识向他人展示,以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

8. 推荐学生复习和强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知识后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巩固所学知识,并全面提高自身做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一次函数教案(篇4)

【数学一次函数教案】

主题:求解一次函数的相关方法与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和特征;

2. 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表达式和性质;

3. 掌握一次函数的求解方法,解决与实际问题的应用;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一次函数的性质与表达式;

2. 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相关参数;

3. 一次函数的求解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并指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了解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形式,即y = kx + b;

了解一次函数的斜率和截距的概念,理解斜率对应直线的倾斜程度。

2.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特点:

通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探究函数的斜率和截距对图像的影响;

探究当斜率k为正数和负数时,直线的走势和倾斜方向的不同;

理解截距b的正负对图像的平移和位置的影响。

3. 一次函数的求解方法:

理解如何求解一次函数的零点,即函数与x轴的交点;

学会通过斜率和截距求解直线的方程;

了解如何求解一次函数的交点,即两函数的解(非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探究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关于速度、距离、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示范法:通过画图和计算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指导法:通过具体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应用方法;

3. 探究法:通过实例和问题的解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与发现。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2. 发现:通过画图和计算,让学生发现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和性质。

3. 解释:对一次函数的斜率和截距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理解。

4. 拓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拓展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应用和解决方法。

5. 实践:通过练习题和实例,检验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总结:对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和归纳。

7. 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

六、教学评估

1. 练习题:布置一些练习题,测试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掌握情况。

2. 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一些实际问题,考察其对一次函数应用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

1. 深化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引入函数的变化率和几何意义;

2. 探究一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关系,如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3. 引入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八、教学资源

1. 平面直角坐标纸;

2. 教学课件;

3. 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案例。

九、教学反馈

1. 学生的课后习题完成情况;

2. 学生的实际问题解答情况;

3. 学生的课堂互动和问题反馈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并能够应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数学一次函数教案(篇5)

数学一次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能够分辨一次函数的图象。

2. 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能够准确地表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 学会利用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和解析式之间的转化方法。

2. 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模型进行求解。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道与一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小明在一家商场买了一件T恤衫,原价120元,现在打8折出售,问小明应付多少钱。鼓励学生思考,快速解答。

2. 概念讲解(15分钟)

教师以板书形式呈现一次函数的定义:如果一个函数的解析式为y = ax + b (其中a和b是常数,并且a ≠ 0),那么它就是一次函数。然后,教师对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包括自变量、因变量、解析式和函数图象等。

3. 性质探究(20分钟)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一次函数的性质。例如:一次函数的图象必定是一条直线,当自变量为0时,函数值为常数b,当自变量每增加1时,函数值增加a。

4. 图象绘制(20分钟)

教师给出一些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如y = 2x + 1,y = -3x + 4,引导学生绘制对应的函数图象,并让学生探讨函数图象与函数解析式的联系和特点。

5. 实际问题解决(2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的一次函数模型,如某电影院票价与购票人数的关系,某商场日销售额与顾客数量的关系等,鼓励学生运用一次函数模型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6. 拓展应用(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挑战性的扩展问题,例如:如何通过两点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如何通过一次函数图象推断函数的解析式?需要学生灵活运用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7. 小结归纳(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利用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册上与一次函数相关的习题。

2. 思考并总结自己在学习一次函数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培养了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但是在实际问题解决环节,有些学生仍存在困惑,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下节课将加强实践环节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次函数的应用。

数学一次函数教案(篇6)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以高中数学一次函数为主要内容,包括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以及如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等。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

1. 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直线图像,让学生通过直观来了解一次函数。

2. 授课:解释一次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如y=kx+b(k、b为常数),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3. 练习:让学生完成几个简单的一次函数计算练习以及应用题目,加深学生对于一次函数的理解和掌握。

4. 拓展: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一次函数应用,如直线运动、比例关系、工资计算等。

5. 总结:教师对于本次课程的重点进行概括,并让同学们自由提问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

1. 演示法

通过示范、图示等方式直观地表达一次函数的概念。

2. 讨论法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

3. 实践法

在课堂上加入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于一次函数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

本次教学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

1. PPT课件

2. 一些练习题和应用题的解答

3. 计算器

六、教学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练习情况,以及上课后的课后作业情况等,作为教学评价的考核指标。

七、小结

在本次教学中,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又借助于演示、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一次函数的知识。

"一次函数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