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的母亲胡适课件

发布时间: 2023.10.04

我的母亲胡适课件(优选十篇)。

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那么,你知道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我的母亲胡适课件(优选十篇),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我的母亲胡适课件(篇1)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章选取、组织材料的写作技巧。

2、学习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理解关键语词句在文中的意思与作用。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母亲的优秀品格和教子方法,品味作者感激爱戴母亲的深厚感情。

2、学会感恩母爱,培养孝顺父母的品格。

3、比较中国今昔家教的异同,能对家教事件提出个人的看法。

三、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在前,教师点拨引导在后。教师在看似无疑处激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2、能进能出,结合现实的家教案例,鼓励学生互动品评。

【学习步骤】教师提问导学为辅,学生思考回答、交流为主

(一)课文从哪一段开始写母亲的?哪一段是前后部分的分界线?这样可以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它们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答:课文第4段是过渡段,将课文分成两部分。1至3段,写我童年时代性情安静,爱看书写字,却失去学音乐画画的机会。4—12段,写母亲的言传和身教。13段,写作者感激爱戴母亲的无比深情。

(二)质疑:既然题目叫《我的母亲》,为什么还要写跟母亲关系似乎不大的琐碎小事呢?课文前后两部分内容上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答:课文前三段写作者童年的爱好、快乐、性情以及单调和失落(遗憾),同时也暗示环境对一个人性格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作者在这三段里是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有缺憾的,因此,母亲给我的良好教育才更显得弥足珍贵,母亲可谓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恩师,她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三)文章是通过哪些事件写她对儿子的言传和身教的?

1、言传:儿子犯错时,母亲只是用眼神暗示,不当众打骂。每天清晨坐在床边指出他前一天错在哪里,犯大错时有时候要罚跪。

2、身教:母亲与两位嫂子的温和相处,她处理家庭特殊事务的方法,她善待外人的态度等等,都给胡适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了良好而深远的影响。

(四)文中能体现母亲优秀品格的词句有哪些,请分别找出来,说说是怎样具体体现在一件件小事之中的。

答:宽容隐忍、仁慈温和、自尊刚气,对儿子严教慈爱。

我的母亲胡适课件(篇2)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二、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理解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方式。

四、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理解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桥,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大家介绍的都很生动,但却没有把你举的桥系统的说出来,怎样说呢,那得抓住各个桥的特点,怎样抓住特点去说,《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会给你一个很好的答案。

二、检查预习

1、字音:

洨张嘉贞匀称惟妙惟肖

2、解词:

匀称惟妙惟肖巧妙绝伦

三、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说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桥洞拱形、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3、速读课文,给本文划分段落,并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明确:段落划分:

一(1-2自然段):石拱桥的特点。

二(3-9自然段):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三(10自然段):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四、研讨归纳

读(3-9)自然段回答:

1、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

2、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

3、赵州桥、卢沟桥各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4、作者为何不举一例而举两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呢?

明确:

1、赵州桥:(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

2、卢沟桥:(1)、联拱石桥(2)、坚固(3)形式美观

3、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的特点。

卢沟桥:“联拱石桥”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坚固,发水时极少出事”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狮子形态各异,卢沟晓月”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的特点。

4、因为赵州桥是单拱石桥,而卢沟桥是联拱石桥,选择事物时,即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特点,又要抓住事物本身的特点,这样才能把事物说明全面。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说明文既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特征,又要抓住事物自身的特点来写,只有这样,才能把你所要说明的事物说明的更全面。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点。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相关练习。

我们使用的笔都有哪些种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每种笔又有哪些自身的特点呢?

要求学生说出笔的种类,并说出各种笔的共同特点及各种笔自身的特点。

五、畅谈收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总结,比如字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等,力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进行总结,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六、布置作业

以《笔》为题写一篇小说明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来说明的?

想把所说明的事物说明白,就要用到一些说明方法,本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一些说明方法,并体会一下它们的作用。

二、赏析探究

1、分小组找出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

(1)、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2)、打比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3)、引用:“创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突出了赵州桥构造的奇特。

(4)、摹状貌:“有的……有的……有的……”描绘了狮子的生动姿态,显示了卢沟桥的艺术特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3)、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4)、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明确:这些加点的词不可以去掉,因为它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然后再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进一步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感悟抒情

学了本文,你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吗?是什么样的感情?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呢?

明确:本文体现了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和敬佩,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赞扬,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领会本文的中心。

四、拓展延伸

说出有关桥的成语,诗句,典故,传说。

五、布置作业

假设你是桥梁设计师,设计一座桥。

板书设计

中自身特点共同特点

国赵州桥(单拱)桥洞拱形

石形式优美

拱卢沟桥(联拱)结构坚固

桥历史悠久

我的母亲胡适课件(篇3)

2《我的母亲》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二、了解作者和背景:

三、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质问()广漠()野蛮()绰号()

掷钱()摹画()抽屉()嬉戏()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用原文回答)。

四、合作探究:

1、作者通过记叙哪些事表现母亲是慈母兼任严父?

2、作者除了写母亲和我之间的事之处,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从相处的情形,请概括一下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性格?

3、请用“母亲是一个的人。因为文中写道”的形式组织语言,精确评价母亲的形象。

五、语言赏析: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态度与风格。作为颇有名气的学者胡适,在行文时极注意分寸,而这正是受了他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1、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2、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和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六、课后反思:

我的母亲胡适课件(篇4)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1、《我的母亲》是苏教版第三单元的其中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至爱亲情,血浓于水。虽然本单元主题与学生比较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历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单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穷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是很关键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能力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2、《我的母亲》是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准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自读预习,而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本文作者以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的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本文是写母爱的,作者通过四个片段来表现母亲。学习本文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感受母亲形象,体会母子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

2、 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由于母亲在作则十三岁时就去世了,母亲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只留下了几个闪光的片段。作者正是截取这几个闪光的片段来塑造母亲形象的。

四个片段其实就是四件事:(1)母亲背我元宵赏灯;(2)讲述故事情感丰富;(3)儿子受罚母亲落泪;(4)灯下熬夜为儿做鞋。这四件事,虽然很普通,但它们是最闪光的四个片段,作者摄取来,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3、 品味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本文的句式一般比较长,多用修饰,注重描摹,刻画细腻,如“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在绘声绘色,描写细腻,结构严密中蕴含着母亲既期待儿子成才又为儿子受皮肉之苦而刺心痛苦的矛盾心情。

二、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是运用“讨论”、“讲授”“活动”和“CAI辅助”四种教学方法。

(1)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2)活动法,实行一个“真情告白”的语文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尽诉心中情,以得到互相的体谅、理解,增强母子或母女之间的感情。

(3)CAI辅助教学方法,运用Power-point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发挥其自身较强的编辑功能,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元件综合使用,使课件变得生动活泼,符合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想学、乐学直至学会,达到CAI辅助教学的目的。

(4)讲授法,讲授法穿插在整节课,但起的只是辅助作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点拨。

三、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是当今积极提倡的学习方法。本文故事性较强,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必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小组之间通过合作探究,互相交流,就可以对文章的中心有深一步的理解。

当然,不能单单采用这一方法,课文感情的把握、迁移和升华等必定要老师作适当的点拨,不然学生会容易失去方向,远离目标的。

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以“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美好的感情。”名言导入。

2、 整体感知

学生回忆预习课时所归纳本文写了母亲四个片段的内容和母亲的性格特征,对课文做整体的把握。

3、 探究学习

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

(1) 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例细节最让你动情?

(2) 母亲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时,总会热泪盈眶,挥泪痛哭一顿。你认为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旧社会家庭中存在怎样的弊端?

4、 语文活动

(1) 妈妈的真情告白(播放录影)

(2) 子女的真情告白(口头、书面)

5、 总结全文

以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来总结全文。

五、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邹韬奋

母亲背我元宵赏灯

讲述故事情感丰富 慈爱、善良、勤劳、

儿子受罚母亲落泪 能干和具有奉献精神

灯下熬夜为儿做鞋

我的母亲胡适课件(篇5)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领悟诗中所包含的对母亲深切的爱。

2、朗读品味两首诗是如何表达对母亲深切的爱。

3、模仿诗歌中对母亲爱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已对母亲的爱。

[教学设想]:

1、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营造氛围、导入母爱的主题。

2、朗读,配乐朗读品味全诗,把握两首诗的感情。

4、发挥想象能力借用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配乐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二、朗读整体把握两首诗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两首诗。

2、请男、女同学集体朗诵这两首诗。

3、想象一下诗中主人公的形象,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否相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特点?

《金色花》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调皮的孩子。

《纸船》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柔弱的女子。

4、播放三段音乐。

问:哪两段音乐适合做这两首诗的背景音乐?为什么呢?

5、配乐朗读这两首诗。

三、探讨研读这两首诗如何表达母爱。

(一)《金色花》

1、这位调皮的孩子借用什么表达对母亲的爱?

2、“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好玩——“看着妈妈工作”——为妈妈做点事——回到妈妈身边

3、诗中最后有两句对话,你能说说妈妈说此话时的心情吗?

4、配乐品读全诗。

(二)《纸船》

1、这位柔弱的女子用什么来寄托对母亲深切的爱?

2、这位柔弱的女子对母亲的爱我们可以理解,但为何有“悲哀”呢?

3、配乐品读全诗。

四、仿写仿说

1、两首诗中你最喜欢哪几句?自由读你最喜欢的诗句。分男、女生比赛背诵。

2、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母亲深切的爱,但都没有直接说“妈妈,我爱你呀!”,你能否仿照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也来说说你对妈妈的爱。

五、回顾品味

配乐朗读。

我的母亲胡适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00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⑵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

2、能力目标:

⑴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⑵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3、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课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及其深远影响。

2、延伸拓展:

本文选自《胡适自传》。引导学生延伸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如其中的《先母行述》,全貌性地感知胡适及其作品所包蕴的人文内涵。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作者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胡适一生的成就和其谦逊的品性、宽以待人的态度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女人――她的母亲冯顺弟。冯顺弟16岁就做48岁的胡适父亲的续弦,23岁就成了寡妇,前妻的孩子都比她大。为了当好家,她时刻小心谨慎,宁愿自己委屈。她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守寡23年,她离开了人世,而那时,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回国,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而且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增强社会人生的体悟与观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另外,文章语言极其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同时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也是这篇课文向课外的延伸。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同学们,母爱,是一个饱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话题。的确,无论是年长年少,还是天涯海角,单飞后心的另一端永远牵挂的是对母亲的思念。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就是儿女心泉的自然流淌,让我们在歌声中感念、祝福普天下所有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板书课题)

二、资料助读

胡适简介(投影)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后又发表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在当时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22年创办《努力周刊》和《读书杂志》,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反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6年游历欧美,在各国讲学。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三、整体感知文意(自主学习)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文绉绉(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善。

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2、学生自由朗读,批注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

⑴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⑵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_______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学生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⑴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

①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②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③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⑵提示母亲品性的语句有:

①“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②“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③“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④“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据此,学生精彩填充有:

“母亲是一个对我管教深细而严格的人”

“母亲是一个容忍善良、仁慈温和又很有刚气的人”

3、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勾连课文的思路。教师点拨:

⑴课文前三个语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课文开头交代了由于自己身体弱和母亲的管教养成了文绉绉的性格。第2段写自己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突出表现了对儿童游戏的追念和缺少儿童游戏生活的惋惜。第3段叹惋自己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⑵课文最后一段,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

4、学生通读全文,体味流露在字里行间的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四、合作探究,理解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

1、学生精读课文,深透理解文意。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⑴课文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作为课文内容鲜明精练概括的文题无关,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⑵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⑶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回顾人生历程时,胡适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念之情,但在文中却极少运用直接抒情的语句,那么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讨论后交流结果,教师明确:

⑴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呼应。另一原因是,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⑵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的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⑶对此,大体可从两个方面来探讨:

①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饱蘸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等。

②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品味关键语词,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教师导学: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即其人”,文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态度风格。本文语言直白、坦诚,毫无夸饰之辞,而这正是胡适的品性受了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语境,品味句中加点词语的分寸感。

⑴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⑵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⑶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学生小组交流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⑴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⑵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就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⑶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五、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1、文中母亲教育儿子是非常严格的,你是怎样看待母亲的教育方法。

2、你受到母亲的哪方面影响?回忆下,相互交流。

六、作业布置

推介阅读《胡适自传》中的《先母行述》或《乡村母亲和博士儿子》,让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充分地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拓展视野,丰富情感和文化素养。

我的母亲胡适课件(篇7)

一、文本解读

《我的母亲》是新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讲课。作者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是《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体裁是一篇传记。文章记叙的是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经历,表现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宽容隐忍、仁慈温和而又很有刚气的优秀品质,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突出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学情分析:正处在成长逆反期的学生们对父母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们体会作者与母亲的深厚感情,领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深切的情怀。

二、学习目标

1. 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 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教学课时:二课时

三、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

a、为母亲洗一次脚

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

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四、自学成果展示

1.字词展示(各组派代表将本组认为重点的字词展示到黑板上,并解说)

字音:文绉绉 zhò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 shēng    眼翳yì

词义: 广漠 宽恕   文绉绉  面红耳赤     侮辱

2.材料展示(理解母爱)

将所搜集的关于母爱的材料和胡适的材料分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

教师补充: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绩溪县中屯人。父亲是农民。17岁,她嫁给49岁做官的胡传做填房,成了几个孩子的后母。20岁生了胡适,23岁守寡。她命运多舛,但注重对儿子的“智力投资”,在家道中落后,还借钱给儿子买下了《图书集成》一书。

3.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项展示,学生很可能会出现偏颇,可借此展开探究讨论。

4.展示为母亲做一件事后的感受。

五、合作探究

探究题目一: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

明确:

a、每天教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c、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慈爱

e、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一点怒色——宽以待人、品性善良

f、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让,忍无可忍时,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宽厚、善良、隐忍

g、听了五叔的牢骚话,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很有刚气

探究题目二: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明确:

如: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他醒来坐了多久了。”——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如: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如: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六、达标检测

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2.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3.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老舍:《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胡适课件(篇8)

一)上一堂的课的小结。

请学生把自己写母亲的作品到讲台上来朗读。(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要让尽量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可以给予加分,也可以让平时就不爱说话的孩子,点名让他们到讲台上来讲讲。一定要给予鼓励,一定要很好地点评她,要真心地表现出老师的欣赏。)那么我们今天来了解另外一位名人的母亲,了解这位名人走向成功的一段人生经历。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配乐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提问: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感谢母亲对他人生的帮助。那么请大家说说看,母亲究竟给了我哪些人生的教训呢?

① 在督促孩子学习和做人上很严格。具体的事例是:大清早让我去读书;我对姨母说错了话而受到严厉的责罚。

② 在与一大家子相处时,母亲的忍让,谦虚善良的品质给了我与人交往中启示。

③ 在受到人格侮辱时,母亲又表现出了“刚气”的一面,教育了我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

提问:由此,你可以为母亲画一幅画像吗,请用自己的语言,造句:“从 中,我感到‘母亲’是一位 人。”

④ 再次配乐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1. 教师点出胡适的背景资料。

提问: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学者,他的人生能够获得成功,在他的童年我们是否已经找到了一些原因呢?

得出结论,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学得谦虚,要向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2. 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能够理解的地方吗?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

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课后的练习二。

四)小结。

我们的人生道路不可能会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我们就需要别人的指点,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的父母将是你人生最好的引路人,所以请我们珍惜自己身边最最珍贵的真情吧。“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五)布置作业。

写一封给家长的信。

我的母亲胡适课件(篇9)

《我的母亲》课堂实录

课前播放《懂你》

一、情感导入

同学们,说到母亲,我们就会想到慈祥、勤劳、无私等字眼。正如歌曲中所唱,母亲“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母爱像贴身的背心,时时刻刻温暖着我们的心。

有这样一位母亲,17岁作了后母,23岁成了寡妇,每天周旋于和她年龄相仿的儿子、儿媳之间,并在短短几年间,失去了7位亲人。但她顽强地生活着,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亲生的儿子身上,让他读书,教他做人,终于培养出了声名赫赫的大学者胡适。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子还没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他而去了。这怎么不让人伤心,怎么不让人怀念呢?

二、整体感知

法国作家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胡适怀念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1:既严厉又慈爱的母亲。

生2:可怜又可敬的母亲。

生3:宽容的母亲

生4:能干的母亲

生5:坚强的母亲

生6:和气的母亲

生7:一位特殊的母亲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说得不错。文中的母亲有着特殊的身份,既是我母亲,也是大哥二哥的后母,还是年轻的寡妇。(师生问答后,完成板书:我母亲、后母、寡妇)这真是一位很不容易的母亲。

那么,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生: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等品质。

师:也就是说,集中在文章的哪一句?

n生答:最后一句。

师:让我们齐读。

生读: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是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师:以上所学的种种内容用一个词表示就是——

生:做人。

师:哪个小节有概括?怎样理解这一节?

生:第4小节。“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联系上文,我认为,九年的生活,作者对没有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是遗憾惋惜的。但有两点,是没有遗憾的。一是读书看书方面打下了底子,二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

(板书:训练做人)

师:非常好。

三、重点研读

●作为“我母亲”,母亲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同学们默读5-7节,抓住关键的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生1:母亲很苛刻。从“喊”字中可以看出来。天刚亮,“我”还沉浸在梦乡里,母亲就把“我”喊醒,给“我”上政治课,而且天天如此。如果换作是我,一定会受不了。

生2:母亲非常严厉。第6节中说,“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母亲教育儿子除了语言上的责备,还要体罚。

生3:母亲很威严。“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就吓住了。“我”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赶快把小衫穿上。从“只”、“就”、“赶快”中可以看出。

师:找得挺仔细的。

生4: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一个“总要”说明母亲含辛茹苦,就是希望儿子走他老子的道路,成为一个读书人。

生5:“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一个“从来不”写出了母亲很有教育方法,懂得维护孩子的自尊,有种女性的细心。

生6: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父。“我”说了轻薄的话,她就重重地责罚了我一顿。一个“重重地”体现了母亲爱之深,责之切。后来,“我害了眼翳病,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母亲将“听说”当“真”就是因为她太爱儿子了。

师:这就是天下慈母的心啊!严,是一种爱;慈,也是一种爱。(板书:严、慈)。

●我母亲是个寡妇、后母,这在封建大家庭里的地位可想而知。可是,为什么是她成了当家的?

温馨提示:1、多角度思考2、从课文中找依据。

请4位同学读8—11节,其他同学边听边圈点,再把成果拿到小组中共享。

生1:我们组认为,母亲很能干,能当家。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母亲以她的方法处理败子大哥的债务,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由她打点着。

再说,这个家也只有母亲才适合当家。因为大哥从小是败子,二哥在上海,大嫂是个最无能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

师:还用上了排除法。(生笑)

生2:我们组还有补充,母亲非常宽容,善于忍耐,使这个复杂的家庭能过太平清静的日子。文中写道,“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两个“从不”写出她对维护新年喜气、家庭和睦的良苦用心。

生3:我们组认为,母亲的生活是非常压抑和痛苦的。但她毫无怨言,一味地谦让、忍耐,她相信家和万事兴。“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母亲认为,吃亏就是福。

生4:母亲虽然是后母,寡妇,但她以她的为人在家中树立了威信。文中说,“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在母亲伤心地哭时,总有一位嫂子“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可见,母亲还是得到两位很爱闹气的媳妇的理解和尊重的。

师:看来,这是一位勤劳、能干、贤惠的母亲,又非常善于忍耐。正如文中所说:“我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可为什么有一件事却不依不挠,无法容忍泥?

生:因为“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人帮忙,大概有什么好处给她”。这侮辱了母亲的人格。

师:这个“某人”是男人还是女人?

生齐答:男人!

师:非常肯定?那么,这两个“总”字有什么言外之意?

生1:母亲经常请人帮忙。

师:是吗?

生2:母亲爱上某个男人了。(笑)

生3、说母亲红杏出墙,有外遇了。

生4:也就是不守妇道。

师:说母亲不守妇道,自然侮辱了母亲的人格。对此,母亲是怎么做的?以前忍不住时她又是怎么做的?

生:母亲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叫五叔当众认错赔罪。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母亲必须还自己清白,捍卫自己的尊严,这表现了她的刚气。(师板书:刚)但是对待家庭内部矛盾,母亲能忍则忍,忍不住时就悄悄走出门去,去邻居家坐坐,或轻轻地哭一场。

师:可见,母亲给我做人的训练,不仅有既慈又严的直接教导,更有她自身的为人处事给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言传身教。(板书:言传身教)

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种影响。

生齐读: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师:有这么一句评价,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让我们齐读:

●如果二十世纪是鲁迅的世纪,那么,二十一世纪将是胡适的世纪。

师:鲁迅曾在遗嘱中说:“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也不宽恕。”一个典型的战斗者。胡适则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的这种宽容、体谅的处事态度就是来自母亲的影响。

四、体验反思

你在哪些方面深受母亲影响?你最想对母亲说什么?

播放轻音乐《懂你》,学生写。

两分钟后。

生1:我在性格方面深受母亲影响。我母亲活泼开朗,喜欢笑,我也一样。(笑)我想对母亲说:“妈妈,祝你每一天都笑咪咪。”

生2:我在爱好方面深受母亲影响。我母亲爱唱歌,经常会哼几句。我也很喜欢唱歌,快乐时唱,苦恼时也唱。我想对母亲说:“妈妈,希望你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生3:我母亲心肠好,遇上乞讨者,总会给他一点钱,经常帮助一些相识不相识的人。我学会了善良,喜欢助人。我想用汪国真的《感谢》送给母亲:“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生4:我母亲很勤劳。夏天,她顶着酷暑毒日蹬三轮;冬天,寒风把她的脸都吹裂了。(哽咽着)我想说:“妈妈,你辛苦了,我长大了一定好好报答你。”(学生鼓掌)

师:听着同学们的母亲,我想到了我母亲。我母亲是个极普通的农民,经受了很多磨难,却从不轻言放弃。几年前,我的弟弟母亲的儿子患上了不治之症,母亲一天天地奔进深山,背回一篮篮草药,看着儿子一碗碗地喝下去。母亲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母亲的身体垮了。

如今,神经性耳鸣耳痛日日夜夜折磨着我,那分分秒秒不停地轰鸣曾使我伤心绝望。xx年了,医生一次次摇头叹息。但母亲依然不放弃,不停地为我寻找偏方。在母亲的影响下,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执着。

我想对母亲说:“妈妈,你的健康是我最大的幸福。请你多保重身体。(沉寂后,学生鼓掌)

生5:我母亲对我很严格。有一次周末,我骗她去同学家做作业,其实去网吧疯玩了一个下午。母亲知道后,狠狠地打了我一顿。从此,我再也不敢欺骗了。我想说:“妈妈,其实我懂得你的心。”

师:是的,我们懂你,母亲。沧桑改变了你的容颜,岁月染白了你的黑发。等我们长大了,一定好好报答你,母亲。然而,同学们,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报答的机会。胡适曾写下一首诗,请一位同学帮忙读读。

一生读: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

依旧竹竿尖/依旧溪桥/只少了我的心头狂跳/何消说一世的深恩未报/何消说十年来的家庭梦想/都一一烟消云散/只今日到家时/更何处寻她一声:“好呀!来了!”

五、心语一束:

师:胡适曾万分遗憾地说:“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生的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决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同学们,我们的双亲也需要我们的爱,我们的关心。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吧,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再次发生!

六、向你推荐:

胡适《尝适集》

老舍《我的母亲》

歌曲《人生第一次》

我的母亲胡适课件(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骆驼和羊》是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谁也不服谁,因而争论不清,最后只好找老牛评理的故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要懂得自己也是有短处的。要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

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图文对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3、说教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flash课件,目的是利用学生爱看动画的心理,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童话式的教学情境,师生共同畅游在童话世界里,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看看—说说—读读—找找”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四、说学情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在家中都唯我独尊,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总是向老师告对方的状。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适时教育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童话导入新课

出示骆驼和羊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骆驼和羊的特点(高、矮)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他们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发生矛盾。这一天,骆驼和羊碰到了一起,他们就吵了起来。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请同学们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让学生置身于童话情境之中,情绪必然高涨,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活动就能主动地获得知识。

第二环节学习第一自然段

创设情境让前排矮个同学表演羊,后排高个同学表演骆驼,分角色朗读,读出双方的不服气。再同桌对读。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体验角色心理,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样学生在有趣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兴趣。

第三环节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我按照“看看,说说,读读,找找”的顺序学习。看,看图。说,说他们干什么。读,自由读课文。找,在读的过程中找羊吃的辛苦吃力的词语。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朗读骆驼吃树叶的轻松和羊吃树叶的辛苦,并让学生表演羊吃树叶的动作,从而感受骆驼的得意。通过找动词和表演来理解羊吃树叶的辛苦和吃力,让学生明白只有用词准确语句才会生动。

在总结第二自然段学法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阅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

第四环节学习第四自然段

先让学生谈谈是高好还是矮好。然后听听老牛的观点。最后让学生讨论假如你是那峰骆驼或你是那只羊,听了老牛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我的母亲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