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蚕姑娘教案

发布时间: 2023.10.16

蚕姑娘教案汇编12篇。

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很多资料。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资料种类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蚕姑娘教案汇编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蚕姑娘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两个子只认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标好小节,初读课文,能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会读,掌握部分生字的字型、字音。

教学重点、难点:能基本正确的朗读课文。

能读准字音,把字写匀称、端正。

教学准备:卡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蚕的图,引出课题学习生字。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认读。

(2)、指导分析字型上部是天注意起笔是横,下部是虫,书空记忆。

(3)、你们知道蚕是什么吗?见过吗?它有什么作用呢?(蚕是一种昆虫,会吐丝,蚕丝能织出美丽的绸缎。)人们把蚕看作像一位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的称它们是蚕姑娘。出示:姑娘,指导看拼音读词。

(4)、指导字型(板书:姑娘)

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另外一部分是良、古,注意要左窄右宽。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它的题目就是〈蚕姑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给课文加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词语。

2、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蚕姑娘钻出吃桑叶旧衣裳换上从此盖新房暖洋洋

(2)、指导朗读(多种方式)

3、了解部分不懂的词语。

蚕卵:蚕蛾产下的子。(出示影片)

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入竹匾等(出示图)

蚕山:供蚕吐丝的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出示一段影片。

从此:从现在开始。

4、再读词语。

5、初读课文

(1)、分小节进行朗读,注意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3)、交流: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蚕宝宝生出来后,经过四次蜕皮,然后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

(4)、指导朗读

①、分段朗读,注意朗读的时候要能正确的表达出来。

②、学生评价

③、再读课文。

三、指导字型

1、出示:找出生字中的上下结构。

2、说说怎样进行记忆。

蚕:天虫。起笔是横,不是撇,天字的撇捺要写的舒展一点,因为下面要加一个虫字。

桑:一棵树上长了三张叶子,就是三个又字。三个又字要写的紧凑一点,不能太松散,木字底要写的扁一点。

裳:衣字底,上面部分要写的宽而紧一点。下部衣字的一横要写的短一点。

盖:羊字头三横要间隔均匀,皿字底要写的宽扁。

3、师范写,生临摹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比较相同意思不同表达的方式的好坏。

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对昆虫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朗读读出蚕宝宝的可爱,特别是蚕在四次蜕皮是的时候的不同变化。

比较不同的句子在表达的时候的不同。

能通过提供的蚕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活动的影片演示,来了解蚕的活动状态。

教学准备:

教学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讲了蚕生长的过程)

它一共蜕了几次皮?(四次)

二、学习第一小节

1、你们知道蚕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吗?(春天)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第一小节)

根据回答出示第一小节:

春天天气暖洋洋的,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2、你们知道蚕宝宝是从哪儿来到吗?(蚕卵里)根据回答板书:卵蚕

3、齐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二至第五小节

1、蚕姑娘从出生到最后结茧一共蜕皮(四次)那么蚕姑娘刚从蚕卵里面钻出来是什么模样的呢?你是从哪一小节中看出来的呢?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又黑又小

3、然后呢?蚕姑娘出来以后又干了什么呢?(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了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了黄姑娘)根据回答板书:吃桑叶睡脱醒

师:蚕吃桑叶的时候是动的,从睡到醒这段时间里是不吃也不动的,我们叫这种现象是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黑皮换上了黄皮,所以说是变成了黄姑娘。这时候的蚕姑娘还没有长大,是又黄又瘦的。(板书)

指导朗读这一小节。注意将醒了,醒了,读好。

4、在蚕姑娘脱去黑皮换上黄皮后又发生立刻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

5、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

6、交流,根据回答板书:

(1)、又黄又瘦的蚕姑娘脱下了黄衣裳,换上了白衣裳,变成了又白又嫩的蚕姑娘。

(板书:又白又嫩)

(2)、指导朗读这一小节。

蚕姑娘慢慢的长大了,又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3)、又白又嫩的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从此一天天发胖

(4)出示句子:蚕姑娘脱下旧衣裳。

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朗读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5)、然后呢?又白又胖的蚕姑娘又吃了几天的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了新衣裳。从此一天一天的发亮。(板书)

7、根据板书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进行记忆。

四、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桑盖

说说该如何进行记忆

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蚕姑娘出生后最后两个阶段的变化情况。

能根据板书进行课文背诵。

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部分练习的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整个蚕生长的过程。

能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蚕姑娘经过()次蜕皮,最后它的身体变得越来越亮了。

2、你们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把它四次蜕皮的经过一起来说说吗?(生说)

二、学习新课

1、这时候,它又开始做什么了呢(它吃了几天的桑叶,)然后蚕姑娘就(爬到蚕山上)它要去干什么呢?(盖新房)怎么改的呢?(吐丝)最后,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

2、这里为什么不用醒了。醒了呢?(因为茧子是结成的。)看到结成的茧子,小朋友的心里怎样呢?请大家不要说出来,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1、指导朗读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与前面的醒了,醒了进行比较读)

4、齐读这一小节

5、茧子里面的蚕姑娘我们又叫它们什么呢?(告诉大家是蛹)出示影片。欣赏

为什么里面的蚕姑娘是不声不响而不是一动不动呢?(因为蛹是在慢慢的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的,所以只能写一声不响)

6、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这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自由回答)

7、指导看P31的两幅图,你们看,蚕姑娘变成了什么呢?(蛾姑娘)是呀!变了,变了,变成了蛾姑娘。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指导读出惊奇的语气)

8、齐读最后一小节

9、指导看P31的下面两幅吐图,问:这两只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师小结: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里又钻出蚕宝宝来。周而复始,又是新一轮开始了。

三、作业训练

1、出示填空

从()钻出来的又()又()的蚕姑娘,一共睡了()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又(),第二次变得又()又(),第三次变得()又(),第四次身体一天天(),它吐()结(),最后()开了窗,飞出了()姑娘。

2、根据板书进行课文内容的背诵。

四、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说说如何进行记忆,然后由老师进行范写学生进行临摹。

蚕姑娘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理解姑娘、桑叶、茧子等词的意思。

2、步理解课文。理清层次,了解茧生长的整个过程。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2、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1)、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12、蚕姑娘

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

音:卵、床、裳、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课堂作业:抄写生字,特别是注意嫩右边与赖字区别。

蚕姑娘教案 篇3

昆虫:昆虫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动物,约占动物总数的五分之四。昆虫的外壳是它的骨骼。它的作用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防止外界的水侵入体内,防腐蚀,保持形体,保护内脏器官。

蚕: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昆虫之一。蚕的经济价值在于蚕丝。蚕丝是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中国是最早利用蚕丝的国家。古史上有伏牺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又说黄帝元妃西陵氏为先蚕,即最早养蚕的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表明,公元前2750年以前,今浙江吴兴钱山漾地区的先民已利用蚕丝织成绢片、丝带和丝线。公元前十三世纪,桑、蚕、丝、帛等名称已见于甲骨卜辞。蚕丝和大麻、苎麻,以及后来的棉花一道,为中国人主要的衣着原料,蚕桑也就成为中国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数千年的实践中,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这个经验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对于蚕病的防治方面。商周时期,蚕已在室内饲养。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xx年),养蚕已有专用蚕室,蚕病的防治受到重视,并采用了浴蚕种技术,公元三世纪后期,出现了小蚕恒温饲养,说明当时对于蚕的生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直到元代《士农必用》中才对蚕的生长的各阶段所需温度有详细说明。晋代对于蚕的微粒子病和软化病已有所认识,时称黑瘦和伪蚕。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据《齐民要术》记载,人们还从种茧的选择和盐腌贮藏来防治蚕病。宋元时期,对于蚕病的防治更进一步,贮茧方法除盐渍之外,复又出现日晒和笼蒸。与此同时,做为防治蚕病的主要手段的浴蚕方法也得以改进,早期浴蚕主要在川中进行,宋代出现了朱砂温水浴法,元代出现了天浴,利用低温选优汰劣。《陈旉农书》中探讨了蚕生僵病与湿热风冷的关系,《农桑辑要》则总结了蚕病与叶质的关系。明代(1368-1664)出现了天露、石灰水、盐水浴种等方法。并采用了杂交方法培育嘉种,以提高蚕的防病能力,还出现淘汰病蚕防止蔓延的方法。中国的养蚕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世界蚕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公元前十一世纪,养蚕技术随箕子传入朝鲜,随后复又传到了日本。秦汉以后,中国的养蚕技术通过举世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到中亚、南亚及西亚地区,六世纪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国王通过印度僧侣从中国私运蚕种至该国,是为西方有蚕业之始。

蚕姑娘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1.出示"蚕"的图画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是什么呀?(蚕)

2.出示生字“蚕”。 板书:蚕(强调平舌音)。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3.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

4.从字形看,蚕是“天下第一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它吐出的蚕丝织成美丽的丝绸,做成围巾、衣服……)

5.古时候的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巾。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还可以入药。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叫它一声?(指名读)(出示文中蚕姑娘)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二、练读检查,读通课文

1.按要求练读课文。

⑴ 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⑵ 第二遍与同桌按自然段轮读,同时指出对方读得错误或不流利的地方,并练习改正。

⑶ 第三遍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一遍,互评:读得正确、流利的打“★”。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出示文中去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卵)

⑵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

⑶ 指名一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自我评价。

⑷ 指名一排学生读第四、五自然段,学生评价。

⑸ 男小朋友齐读第六、七自然段,女小朋友评价。

三、初步理清课文内容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蚕姑娘的一生变化,蚕姑娘一生会经历哪几个不同的阶段?“蚕卵、蚕、蚕茧、蛾”怎样排序?

2.找出各个阶段的段落:卵——1自然段 蚕——2-5自然段

茧——6自然段 蛾——7自然段

3.齐读全文。

4.试填课文内容。

四、学习记忆,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蚕 姑 娘 桑 旧 换 胖 盖 响

2.共享记字好方法。

⑴ 比较法:响——向

⑵ 猜谜法:15天——胖(15天为半个月)

24小时——旧(24小时为一日)

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辙——盖

[3] 部件法:蚕姑娘

3.田字格内范写“胖”、“响”“旧”“盖”,“蚕姑娘”,学生书空。

4.习字册上描红、临写生字。

五、小结

蚕姑娘从卵转变为茧再转变为蛾,它们是怎样渐渐变化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巩固练习。

1.熟读课文。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抄写生字。

七、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蚕 茧 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指名答:你知道了关于(蚕姑娘的)什么?

(蚕姑娘是在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表扬会读书的孩子。

过渡:刚从蚕蛹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你怎么知道的?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次变化

1.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2.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蚕姑娘动作的词语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

指名答。(板书:吃 睡 脱 醒)

3.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而当它美美地吃了几天桑叶,尽情地睡了一觉后,却变成了黄姑娘。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变化?(神奇的,有意思的……)

指导朗读,齐读。

4.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

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

5.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

(二)学习第二、三、四次。

1.过渡:瞧,蚕姑娘的睡眠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 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

四人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2. 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3. 汇报:

一样的地方:都是吃 睡 脱 醒这几个变化的过程

不一样的:分别变成白姑娘、一天天发胖、一天天发亮 板书

师: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一天变得漂亮起来,心情怎么样?越来越高兴。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指导背诵。

师:细心的孩子会发现,3 4 5 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心再细一点,你还会发现,这其中个别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1) 出示比较。就睡在蚕床上。又睡在蚕床上。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举例说明

(2)指导背诵

师过渡:睡了四回的蚕姑娘终于睡足了,他要干吗了?指名读第六段。

五、学习第6段。

1.原来他要到蚕山上吐丝结茧了。(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右边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茧子,还可以说蚕姑娘盖的新房。)

新房子盖好了,这可是蚕姑娘经历多少个日日夜夜辛勤劳作地结果呀!你能读好这一个自然段吗?【wWw.373939.coM 实用申请书】

2.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六、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出示图,师补充介绍:

蛾姑娘从茧子里钻出来后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它产的卵在来年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时候再次从蚕卵里钻出姑娘,然后再次经历这样一个结茧、产卵的过程,继续着他的奉献。

春蚕虽然只有不到两个月短暂的生命,但因为它奉献的精神,李商隐的《无题》中这样赞美它,春蚕到死丝方尽,你有没有被春蚕这种奉献的精神感动呢?把你的感受带到课文的朗读当中,书捧起,齐读,注意指导读书姿势。

七、朗读全文。

八、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换 桑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练习写字。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 抄写课文词语。

板书设计:

2.蚕姑娘

卵 —— 蚕 —— 茧 —— 蛾

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吃 睡 脱 醒 变 )

蚕姑娘教案 篇5

情趣溢满课堂

听金淑芬老师上的《蚕姑娘》一课有感

若没有情趣滋润,则会令人疲乏,生厌,难以哺育学生成材。而金老师所执教的《蚕姑娘》一课让人耳目一新,久久不能忘怀其课堂上的一个亮点情趣。下面,我想就此谈谈些许感受。

一、找准趣点,让学生感到兴味盎然

《蚕姑娘》这篇课文,细节描写真实、生动、有趣,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其趣所在,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如第2-5部分具体写蚕姑娘吃了睡,睡了吃,同时蜕皮长大的过程,语言浅显易懂,学生读来感觉朗朗上口,他们读着,读着,自然而然地沉迷于这些语言,对这堂课也就会倍感新鲜,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从而能使课堂氛围更宽松、谐和。可喜的是,金老师把握住了教材这一特点,运用亲切,儿童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读读,评评,悟悟,仔细品位书中语言,这样,既帮助学生开启了思维,读懂了课文,又使学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二、激发情感,让学生体验到有滋有味

小学生活泼好动,课堂上让他们适度地动起来,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情感。在课堂上,金老师利用蚕的图片引出课题,又让学生看四种不同形态的蚕姑娘图片,课堂结尾时又让学生拍手念儿歌等不同的形式手段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让学生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蚕的可爱,蚕的变化过程,把四种不同形态的蚕姑娘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同时,金老师还引导学生深情并茂,入情入境的朗读,使学生与文本及文本的作者产生情感的交汇,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进而激发情感,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三、激活思维,让学生领悟到意味深长

学生是有独立个性的人,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篇课文常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对同一个问题可持有不同的发现。对此,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讨论,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启迪,求得真知。金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去读读课文,发现课文3-5小节与课文第2小节有什么不同?学生在仔细朗读课文后,多多少少发现了异同,通过集体的讨论,使学生的发现上升了一个层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地体会到了作者在写作方法上的不同,进而感悟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总之,金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深入地思考,积极地表达,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辨证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对作品的理解、感悟能力,语文课的情趣也由此显现了出来。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缺,任何一堂课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以上只是我对金老师所执教的《蚕姑娘》一课在情趣一个方面的粗浅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妙用,希望更多的老师从这个方面或其他方面来畅谈自己的些须感受,让我们的评课活动开展得更有意义,让执教老师获得更多的启发。

蚕姑娘教案 篇6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会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眠,身体已经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6、7自然段。

二、看图学习第6自然段。

1、看图轻声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填空:

睡了四次的蚕姑娘,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重点理解蚕山。

(1)看课文插图理解蚕山。

(2)从插图中找一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使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指什么?(蚕儿吐丝结茧)告诉学生茧子里的蚕姑娘已变成了蛹,茧子可以用来织绸。

4、朗读指导。

蚕姑娘住上了新房,心里可高兴了,用什么余起成了,成了?

自由读,男女生比赛读。

三、指导学习第7自然段。

1、出示句子: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指名读,并说说开了窗是什么意思?从插图上照出天窗在哪里。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后她就死去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1)读后按填空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春天天气(),()里钻出了()。蚕姑娘在()上睡了四次,脱了四次皮,就爬到()上,吐出()来,做成茧子。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几天,茧子(),变成()。

(2)完成课堂作业:按课文内容天空。

2、小结:蚕结的茧子可以用来织绸,做漂亮的衣服,中国的丝绸是世界有名的,杭州素有丝绸之府之称。

五、复习巩固

1、听写。

蚕姑娘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记住意、写美观),4个只识字;

2.读通课文,了解蚕生长的自然常识;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蚕生长的不容易,以及它对人类的贡献,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解读课题

认识蚕(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指导正音;

3.齐读生字词(词语分类),齐读古诗。

蚕姑娘又黑又小换上

蚕卵又黄又瘦旧衣裳

蚕叶又白又嫩漂亮

蚕床又白又胖

蚕茧

盖新房

蛾姑娘

4.分段读课文

三.解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理清条理蚕卵、蚕、蚕茧、蛾怎样排序?

2.引读全文:蚕卵1自然段

蚕2-5自然段

蚕茧6自然段

蛾7自然段

3.读通全文认清蚕各个生长时期的身体特点(贴词语游戏

词语: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4.齐读全文

蚕姑娘教案 篇8

对于《蚕姑娘》这一课,实在没什么把握,课文特别长,学生能掌握吗?虽然也在网上参考了不少教案,但总觉得不是很满意,如何根据自己班的实情开展教学,我决定采用王美卿老师所教的办法试一试。

教学过程:

师:上课前先给大家猜个谜语:姑娘真勤劳,专门吃树叶,成天吐银丝,供人做穿载。

生:蚕(异口同声)。

师:你养过蚕吗?

(很多学生举起手来,请一个学生介绍)

[自评;通过谜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再通过请学生介绍养蚕的经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师:先请大家做第一件事,读课后生字,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

师:做第二件事,读读课文,把课文句子读通顺。(生读课文)

师:做第三件事,考虑两个问题:蚕姑娘是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的?蚕姑娘一共睡了几次?(生再读)

生:蚕姑娘是从蚕卵中钻出来的。

出示:蚕卵指读,告诉学生蚕卵就是小朋友看见的小黑点。

生:蚕姑娘一共睡了四回,从第六小节中可以找到。

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习蚕姑娘四次睡觉变化的过程。

师:什么季节,蚕姑娘从蚕卵里面钻出来?

生:春天。

师:从哪读出来的?

(生读第一小节)

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天气变得怎样?

生:春天天气暖洋洋,

师:蚕姑娘从哪钻来来?

生: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自评:这是从王老师那学来的朗读回答法,学生可以多次重复课文内容,一下就把课文,内容记牢了。]

师:蚕姑娘第一次睡觉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用笔划下蚕姑娘这时的样子?

(生读后找出又黑又小)

师: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它的生存需要哪几个条件?

生:要吃桑叶。

生:还要睡觉。

出示:桑叶蚕床指读。

师:吃饱后他怎样?

生:一动也不动开始睡觉。

师:课文里说不吃也不动。

师:接着蚕姑娘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脱下黑衣裳,变成黄姑娘。

出示:黑衣裳黄姑娘指读。[

齐读第一小节后进行连词成句练习。

(按此方法学习第二小节)

[自评:本课生字较多,如何把这些生字结合到课文的教学中,成为本课的难点。我把生字词写成词卡,通过问题的设计,把这些生字词引出,相机教授,学生一下就接受了。再把这些词语串起来,就连成了一个小节,学生看着词卡,基本上能把本小节的内容复述下来,突破了课文要求背诵的难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蚕姑娘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过程中的几次变化。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信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回仿照渐渐说一句话。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说出并看图写出蚕生长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以及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3歌声字,理解姑娘、桑叶、茧子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理解课文,理清层次,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一块丝巾,问:这块丝巾漂亮吗?请一位同学摸摸有什么感觉?你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材料织成的吗?(是可爱的蚕宝宝吐出的丝织成的。)

2、板书课题:蚕姑娘(学习生子蚕)

蚕姑娘非常神奇,她一生中有许多变化,她是怎么变得呢?学了课文我们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蚕生长的过程。

1、边看《课堂作业》中蚕生长过程图,边听录音范读。

听了录音,你能说说图上画的各是什么吗?(蚕卵、蚕、茧子、蛾)

学习生子卵注意笔顺。茧蛾。

2、完成课堂作业:按蚕的生长过程填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看图读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填空:课文()自然段和第()幅图是写蚕卵中孵化出蚕;第()至()自然段和第()幅图是写蚕()次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第()自然段和第()幅图是写蚕吐丝结茧的;第()自然段和第()幅图写了茧里的蚕变蛹成蛾的。

2、交流。

3、小结:课文就是按蚕卵--蚕--茧子--蛾向我们介绍了蚕的整个生长过程。每一次变化为一层意思,全文共有4层意思。

四、三读课文,学习新词。

1、自由读课文,划出剩下的生词,读准字音。

2、正音:桑叶、又白又嫩、脱下、渐渐

五、复习巩固

1、抽生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练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

2、会正确地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小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看拼音写字。(蚕变化的四个过程)

3、你能看着半数,说说蚕的生长过程吗?(学生边说,老师用箭头标出顺序。)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默读,完成《课堂作业》题4(1)按课文内容天空。

春天天气(),()里钻出了()。

2、汇报。

3、齐读第1自然段。

说说读了这段话,你懂了什么知识?(蚕儿生长喜欢温暖的天气;蚕宝宝是从蚕卵里钻出来的。)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蚕姑娘在蚕床上先后脱了几次皮?没脱一次皮身体有什么变化?用---划出相关的词。

2、讨论:又黑又小--黄姑娘;又黄又瘦--白姑娘;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

3、指名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记第一次脱皮)

(1)指名读。

(2)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图o圈出表示动作的词。(一位学生在投影片上圈出)

动词:吃、睡、脱、醒、变

(3)你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吗?(投影出示)

先...接着...然后...最后...

指名说,同桌互说。(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先吃了几天桑叶,接着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不动,然后脱下黑衣裳,最后醒了变成黄姑娘。)

(4)指导朗读:醒了,醒了读得欢快一点,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5)质疑解难。

学习了这一段,你还后什么不懂的?(如:蚕床、睡脱下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是按什么方法学习第2段的?(板书:图--说--读--问)

5、学习第3自然段。

(1)四人小组按学法学习课文的第3自然段。

(2)汇报。

指名按:先...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说说蚕的第二次脱皮。

(3)齐读第3自然段。

6、学习第4、5自然段。

(1)默读第4、5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第2、3自然段不同,用--划出。

(2)投影片出示第4、5自然段的内容,学生汇报。老师边划边重点分析:

渐渐长胖、渐渐发亮种渐渐是什么意思?你可以用其他词来替换吗?(慢慢)课文指蚕姑娘睡醒后,身体--?

(3)师生对读4、5自然段。(老师读相同部分,学生读不同部分。)

7、小结:学习了课文2-5自然段,知道了蚕在四次蚕眠脱皮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有感情的朗读第2-5自然段。

四、巩固练习。

用渐渐说话造句。

1、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渐渐就是指慢慢。你能按课文内容说话吗?

蚕姑娘的身体渐渐(发亮、长胖)。

2、你能离开课文用渐渐说话吗?

课后练习4:仿照样子写话。

蚕姑娘教案 篇10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蚕姑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春光篇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春暖是蚕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四次蚕眠蜕皮的情况,具体地写出了这一过程中蚕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六至七自然段写了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的情况。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课程标准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将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我把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作为本课的难点。

4、 教时安排 三课时

二、 说教法、学法

1、 教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指导观察,启发思维;看说结合,培养能力;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教法。

2、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过程

1、 课件导入,激趣示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开始,我引出了小朋友喜欢的春姑娘带小朋友去蚕房里看望蚕姑娘,由此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内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知道蚕的生长过程,并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3、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1)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我用动画导入第一节,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并将课文的相关内容有感情朗读。

(2)蚕眠是这篇课文的重点,但课文运用的写法是差不多的,因此学生只要知道其中的不同就可以了,而新课程又要求教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在自学课文以后,四人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完成表格。

在填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同时,这个过程也在帮助学生背诵。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真正达到了“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渗透了朗读的指导。使学生不仅仅是读,还要会读,有感情读,从读中体会,以多种形式练读。

在课后的练习中有将两句句子合成一句句子的练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渗透了这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方法。

(3)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二年级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因此,在教学最后两小节是,我主要让学生联系自己养蚕的经历,说说蚕眠后蚕要做什么了?“蚕山”是怎样的?“盖新房”是指什么?,并通过实物“茧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最后一小节。通过朗读,懂得茧子开窗,蚕姑娘变成蛾姑娘,而蛾姑娘产子后又能孵出蚕姑娘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4、总结课文,引导背诵

请学生脱离书本,用自己的话说说蚕的生长过程,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2、蚕姑娘 又白又嫩 吐丝结茧 蛾姑娘

又白又胖

一天天发亮

5、练习设计

(1) 根据板书背诵

(2) 完成课后练习4

(3) 照样子写词语

暖洋洋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又黑又小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饲养春蚕,观察生长过程。

蚕姑娘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穿--()新--()嫩--()

瘦--()黑--()晴--()

2、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二、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3、完成课后作业题。

板书:12、蚕姑娘ABAC

卵又黑又小

又白又胖

蚕蛾又黄又瘦

蚕姑娘教案 篇12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记住意、写美观),4个只识字;

2.读通课文,了解蚕生长的自然常识;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蚕生长的不容易,以及它对人类的贡献,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解读课题

认识蚕(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指导正音;

3.齐读生字词(词语分类),齐读古诗。

蚕姑娘又黑又小换上

蚕卵又黄又瘦旧衣裳

蚕叶又白又嫩漂亮

蚕床又白又胖

蚕茧

盖新房

蛾姑娘

4.分段读课文

三.解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理清条理蚕卵、蚕、蚕茧、蛾怎样排序?

2.引读全文:蚕卵1自然段

蚕2-5自然段

蚕茧6自然段

蛾7自然段

3.读通全文认清蚕各个生长时期的身体特点(贴词语游戏

词语: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4.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四.认读生字,齐读全文,巩固复习

五.游戏表演蚕的一生

六.指导朗读了解蚕的每次蜕变都不容易,最后却把自己奉献给了人类

七.引导背诵

八.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2.自学生字,主动记字

3.老师重点指导:桑、盖的书写

4.学生临描,老师巡视

"蚕姑娘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