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学朗读教案

发布时间: 2023.10.23

小学朗读教案13篇。

小学朗读教案是教案课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能够帮助老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在设计教案课件时,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准备: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以及与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的对接。

2. 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确定需要教授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并进行系统的组织和安排。

3. 教学步骤:根据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讲解、实践和巩固。

4. 教学方法: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示范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5. 教学资源:确定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教具,如幻灯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以支持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教学评价:设计适当的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用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准备和设计好教案课件,老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小学朗读教案”的信息,请查阅附带的资料。

小学朗读教案(篇1)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要教好这篇课文,关键在于能否抓住课文特点指导朗读和设计练习。

1.指导朗读

朗读能帮助学生解义、悟情。解义,就是了解课文的知识内涵,理解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悟情,就是了解课文的感情内涵。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科学性的童话,但人物形象也是很生动的,小白兔起先诧异,然后暗自思量,最后急忙回家的情态跃然纸上。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再加上教师的指点,学生就能体会人物情绪的变化。

例如,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一句: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教师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看哪几个词老师读时加重了语气,学生听后,马上找出大声、为什么、这么、呀这几个词语;然后,教师再按差等中等优等的顺序指名读,最后齐读。这样,以点带面,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小白兔深感奇怪又急于想知道原因的心理,并在朗读时读出了这样的语气。又如,第三自然段中,燕子回答:我正忙着捉虫子呢!可采用比较的方法指导朗读。教师出示:(1)我正忙着捉虫子。

(2)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先要求学生找一找两句中不同的地方,再让学生自由读,体会两句话语气强弱的不同。这样,就能让学生体会到燕子的话是怎样引起小白兔暗自思量的心理活动的。

2.设计练习

这篇课文从故事内容说,小白兔是一个贯穿情节的人物,课文以他的行踪,以及他对要下雨了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过程作为一条线索;另一方面从知识内容看,课文提示了要下雨了和燕子低飞、小鱼出水、蚂蚁搬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并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教者设计了因果关系的说话训练。

例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提问:燕子为什么飞得那么低然后出示:因为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让学生练习说话。又如,在总结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适当拓宽,并练习说话。教师先提问:小白兔再碰到谁会看到什么情况然后出示:小白兔问___________________说:因为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

这样,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由易到难,设置坡度,可以达到训练的预定目标。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随着小白兔的行踪,燕子、小鱼、蚂蚁分别出现,各环节叙述的结构相似,因而教学中可采用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法。小白兔和小燕子对话的部分,可采用以下训练方式:(1)指名读,正音;(2)比较读,理解;(3)引读,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4)分角色读,体会感情;(5)扮演角色,复述知识点(因果句式)。而小白兔和小鱼、小白兔和蚂蚁的对话部分则可放手让学生自读、练说。

小学朗读教案(篇2)

教学意图

《棉花姑娘》一课,采用了童话的形式,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根据本课第2.3.4自然段结构相识的特点,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全文;精度1──4自然段;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只、帮、请。第二课时: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第5.6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读;正确书写星、雪、就;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我设计本课的宗旨。为了实现这一宗旨,我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二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伊始,在学生复习了生字及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后,直接进入学习第六自然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地演示,让学生能直接感受棉花姑娘两种不同的心情(一种是生病时痛苦、着急的心情;一种是病好后愉悦的心情)。把这种感受迁移到朗读中,使他们借助朗读展现出棉花姑娘病好后高兴的心情,在情感上很快达到与本文共鸣。

二、合作表演,促进朗读

为帮助学生理解第五自然段,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感悟词语,从而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虫,有的当导演读叙述部分),又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正确理解很快、惊奇、惊奇地问等词语。为了能成功地表演,学生之间必须协调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小组成员都努力为这个集体争取荣誉,初步形成了合作的意识。

由于本课采取了变叙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品读第五自然段后再次回顾全文达到从部分到整体的回归时十分必要的。因此,我在学生表演兴趣正浓时,落实课后要求让学生演一演全文,既复习了全文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了铺垫。

三、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应该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把课文当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从课外获取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因此,我在本课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四、引导自主识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加强研究。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星、雪、就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并说一说写的时候得注意些什?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书写,同时注重书写展示和学生的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写得好的和写的不好的地方,并懂得如何把字写得规范、美观,在评价中真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片段一:合作表演,促进朗读

(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你们知道是谁帮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生(齐说):七星瓢虫

师:课文第五自然段就告诉我们了,请小朋友们赶紧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该怎么来演?

(生自己练读,师出示课件第五自然段)

师:这段话里,有几个角色?

生:三个。

师:那几个角色?

生:棉花姑娘、七星瓢虫还有一个导演读叙述部分。

师:我们学习小组有六人,三个人一组来一次表演,怎么样?

生:行(可以)

师:请三人小组长分配角色,赶紧演一演吧!

(生三人一组分配好角色,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虫,有的读叙述部分)

师:哪一组想上台来演一演?

(三人上台)

下面的小朋友要认真听,注意看,如果他们演得确实很好,请给点掌声;如果你觉得还得改进的话,请你来当导演指导一下该怎么演。待会儿我们要评选最佳演员和最佳评委。

生表演后,台下学生有的鼓掌

师: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为他们鼓掌了,他们到底演得怎么样呀?

生1:我觉得七星瓢虫飞的时候还要拍者翅膀,不能停下来。

生2:我觉得棉花姑娘演得好,她在问七星瓢虫的时候很惊奇。

师:你是说她脸上有惊奇的表情吧?

生2:是的。还有,导演那个圆圆的读得不够圆。

师:那,你觉得应该要怎么读?

生2:忽然,一群圆──圆──的小虫飞来了

师:(对着七星瓢虫):导演,能接受吗?

生(点头):能。

生3:导演读飞来了读得太快了,表演的人不能一下子飞那么快。

生4:七星瓢虫应该从远处飞来。

生5:七星瓢虫在问棉花姑娘的时候要边飞,要不回掉下去的。

师:小演员们,你们能改进吗?

生:能。

(三人再次表演,全班掌声)

师(小结):棉花姑娘的表情还是那么惊奇,不过,老师要对七星瓢虫提个建议,很快吃光动作要快些,行吗?

生:行。

师:我们的最佳演员应该评给谁呢?

生:应该评给棉花姑娘,应该评给导演。

师:老师要给这两位最佳演员戴上小红花,我们的七星瓢虫还要加把劲呀!最佳评委应该评给谁呢?

生:应该评给立昊、应该评给怡昕!

师:老师也要为他们戴上最佳评委花。

师:小朋友会演,会评了,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吗?谁来读?

生读

师:谁来评一评?

生:不要读得太快了,只要把忽然和很快这两个词读得快点就行了,要不就没感情了。

师:要怎么读才是有感情,你能来读一读吗?

(生有感情地读)

师(指着屏幕):她读得真好,我们也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生:(齐读)

教学片段二: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延伸

师:在刚才的演出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类的好朋友,(出示板书: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谁?

生说师简笔画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

师:课前老师让小朋友做了调查,在课外你还认识了哪些人类的好朋友?

(生跃跃欲试)

别急,先在小组里向大家介绍介绍,还要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认真倾听,看谁能代表小组来发言。

生在小组里展示,交流。

师:谁能代表小组来发言?

生1:我们小组有的说螳螂能吃蝗虫、甲虫;有的说蟾蜍是人类的好朋友;小蜜蜂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有的从书本上找来的,有的是上网下载的。

师:哪些小朋友也是和家长一起上网下载的?能拿来借老师展示吗?

(师展示图)

生2:我们小组方均卓还知道猫头鹰能吃田鼠,我们还知道壁虎能吃蚊子。我们也是从书上和下载知道的。

师:有请教别人的吗?

生:有。

生3:我们知道蜢不怕蛇是人类的好朋友,麻雀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为什么麻雀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生3:因为它能帮人类吃掉树上的毛毛虫。

生4:我们找到穿山甲、蜻蜓、食蚁兽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板书小结):人类的好朋友还有很多很多()以后我们继续去认识它们。

教学片段三:引导自主识字,感受汉字形体美

(学习生字:星雪就)

课件出示生字

师:你们能读准它们的音吗?

生齐读,师正音。

师:这三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星和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就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这些字写的时候得注意什么?

生1:就左边的点要让点位置给右边的撇。

生2:左边京的横和右边的横位置不一样,左边高点,右边低一点。以前找是左边横短右边横长,而就是左边横长右边横短。

师范写生书空

生3:老师我想给您提个建议,就的右边竖弯勾不能去顶到横。

师:谢谢你,老师一定改正。

写雪字得注意些什么?

生1:雪的雨字头和雨不一样。第二笔的竖改成点,第三笔的横折勾改成横勾。

生2:雨字头有两个点写在了横中线上。

师范写生书空

生3:星要写得上扁下宽,下面的三横长短笔不一样。

师:小朋友很会说,下面就要写一写了。

生练写,师纠正写字姿势。

展示评议

生1:他雪雨字头中间的竖太长了,可以短些,不要和下面的部分连住。

生2:我觉得他的星字写得好看,下面的三个横长短笔写得刚刚好。

师(小结):小朋友们回去写的时候要注意改进别人写得不好的地方,学一学别人写得好的地方。

教学反思:

(片段一)

为帮助学生理解第五自然段,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感悟词语,正确理解很快、惊奇地问等词语,从而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又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唤起了学习的情感,既发展了语言,学会了倾听、评价、欣赏,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此处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教学中,学生在评议时指出圆圆的一词要读得圆一些,这当然是件好事,但老师未能及时引导相比之下更为重要的词语很快和惊奇,使得此处的品读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在鼓励学生方面,今后应该像赵志祥老师说的那样,对学生不要太吝啬要多看一看他们进步的地方,让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

(片段二)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应该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把课文当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从课外获取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因此,我在本课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对人类有益的鸟类和益虫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又养成了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片段三)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加强研究。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为了实现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的目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星、雪、就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并说一说写的时候得注意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书写,并进行作业展示和学生的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的地方,并懂得如何把字写得规范、美观,在评价中真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老师也就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小学朗读教案(篇3)

师:导入: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星球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称它为地球,有谁知道还可以怎么称呼它?

生:母亲;地球村

师:从这些称呼中看出你们对地球有深厚感情,读课题,自由读

指名读

不光要读出来,还要传递信息,想一想要传递什么信息?

指名让生读,以不同的语气读。

齐读课题

师:从哪些句子看出地球美丽?怎样才能读出美?

指名读

强调晶莹剔透。自由练读,再指名读,你还认为怎样读也能读出美?

过渡:把地球比喻成母亲,地球赋予了人们生命,还抚育我们成长,我们对地球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生:感激)

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读出来这种感受?

指名让生读。

过渡:就象宇航员说的那样,我们的地球太美了也太容易破碎了,地球虽然小但胸怀却那么博大,无私为人类,但人类是怎样对待它的?读课文3、4自然段,想一想能体会到什么?

评析:白老师的这节课过渡语言设计的巧妙自然,非常注重情景的创设,思路非常清晰,指导学生读书的手法多样、到位,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以不同的方式来读书,通过不同的读法感受地球的美丽。但美中不足的是导读老师缺乏导语,显着有些牵制学生,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情读,读书还缺乏扎实性,例如:体会地球的美、小,要面向全体学生,那个地方该怎么读?你为什么觉着这个词要重读?如晶莹剔透。课文结束时最好再回到只有一个地球主题上来。

小学朗读教案(篇4)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作文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教学时我很注意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下面就结合我在教学《少年闰土》这课时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一些做法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朗读训练要把握好朗读的形式。

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课文的内容至关重要。如在教学《少年闰土》这课时,我根据这篇课文前后的不同内容采用了自由读、分角色朗读这两种形式,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文开头写少年闰土月下看刺猹,景色写得较美,表现了少年闰土的机敏和勇敢,在指导学生读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自由读书感悟,最后指导学生抓住这段中的重点词去朗读,并给学生配上优美的音乐,结果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了闰土的机敏和勇敢,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所描写的美丽景色。在指导学生读闰土讲月下看瓜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读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由这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在阅读教学中,不管采取哪一种朗读形式,都应符合课文的内容特点,都应力求让学生在读的实践中提高理解和朗读的能力,这才是最主要的。

二、朗读训练要把握好读的分寸。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把握读的分寸,通过这课的教学我深有体会。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指导学生朗读时如果平均用力,学生学完肯定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安排朗读时,应在课文的精彩处让学生大力朗读,这样学生学完,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篇课文教学时,我抓住学生感受非常深刻的地方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学完,也对课文描写的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不难看出,一篇课文安排朗读的时间和数量应视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而定,不能平均用力,既不能读得太多,也不能读得太少,应在文章的精彩之处,让学生多读,这样,学生学完一篇课文,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我在教学《少年闰土》这课指导学生读书的一些体会,当然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还有很多,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

小学朗读教案(篇5)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重视积累,增加阅读量。少做题,多读书多读短小精粹的诗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地地位。确实,读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读为本,把朗读贯穿在教学全过程,让语文课堂有琅琅的读书声。要读得有效,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一、读的目的性要明确。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否则欲速不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且还应认真的备好每一课的朗读要求,也就是为什么要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在训练中,教师要明确训练目标,在朗读的不同阶段,应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般而言,新教一篇课文时,让学生自由朗读,可高声,可低声,不加限制,要求学生把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接下来再读时,就要求学生读流利,不加字,不减字。最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读书的感情是悲伤、高兴,还是轻松、愉快,学生此时已心中有数。这样有的放矢地指导朗读训练,学生朗读水平提高就快,且不会吃力。

二、朗读指导,具体得当。

加强朗读训练,并不是机械地多读几次,一个劲地读书,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也就是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产生一幅幅图画,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在反复吟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读有所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指点,引导学生对精彩课文、精彩片段进行细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用恰当的朗读技巧表达自己的见解和领悟,表达思想感情。

如《林海》一课,语言生动,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多种手法加强了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祖国林区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教学时,让学生多读这些句子,从中体会这些句子的表现手法,进一步领悟这篇文章的语言艺术之美。教师可采用引读,或学生的自读,边读边想,边读边议,以读代讲,以读促说等方法。例如写岭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运用了排比的句式。通过让学生多次地读,不但要体会这里的点字的作用,而且还要体会此处六个的字的句子结构,它们不是任意排列的,其逻辑体现在:两个相对构成一组,这样的排比,结构严谨,富于条理性。写林时,作者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要引导学生读中体会比喻之意,然后说说句子妙在哪里?让学生从中悟出作者把广阔无边的森林比作浩瀚无边的大海。接着又把连绵起伏的群岭比作大海翻腾不息的波浪,化静态为动态,深化了林海的主题。在读者面前展现出风吹林海所出现的壮丽、迷人的景色。又如写花时,作者形象地写到: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让学生读中体会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人格化的描写把林中的树和花写活了,表现出大兴安岭就像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多么会打扮自己,同时感受到林和花构成的色彩是多么美丽动人。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反复玩味,把自己置身于课文之中,让自己的心与作者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去揣摩,才能读出其中的情和味来。

三、朗读形式多样,培养朗读兴趣。

兴趣是儿童的天赋资源。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学生读得有趣,方能全情投入,如果只是一个式样去朗读,学生容易觉得乏味,产生厌倦,朗读效果必然大降。要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情绪,一定要注意形式多样。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配乐读、表演读、比赛读、吟读、轻声读,高声读等等。而读的形式选择也要视教学内容而定。如;对话多的课文可分角色朗读;感情洋溢的诗歌可配乐朗读;古诗可配乐、配画朗读;寓言、童话可表演朗读等等。

总之,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在反复吟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小学朗读教案(篇6)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完后,想想、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读?

生1:老师,我喜欢读的是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问母亲:'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一句子。

生1:因为我从这个句子体会到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师:那你觉得该怎么读?

生1:我觉得这个妈字应该读长一些。学生试读。

师:谁有不同的看法?

生2:我觉得这个妈应该读得短、快一些。

师:为什么?

生2:因为读得短、快一些才能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学生试读。

师: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生3:我觉得这个妈可以读得长一些,不仅可以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读出作者的撒娇。学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全体学生试读,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

[评析]

听着学生这样极富创意的朗读,我不禁想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是啊,朗读是一门艺术,指导个性化的朗读更是一门艺术。在本段教学中,学生把文中的人物读活了,重在老师能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让学生进行有创造的思维,指导个性化的朗读。这样个性化的朗读,既能意会生情,又能表意传情。离开了朗读的中介,学生是很难理解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当然更谈不上让人物活起来。其实,一篇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教学方法也就随之有了。好的教学方法,也是读出来的。

小学朗读教案(篇7)

朗读应达到的要求:(1)正确读准每一个字,尤其是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或根据地方方言特点指导容易读错的音。还要读准轻声、儿化、变调。(2)读通句子。包括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不颠倒、重复字句;读准标点符号的停顿和表达的语气;读好长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和难读的句子。(3)流利朗读,并有一定语气。

低年级读书是应该有个层次的,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正确读──流利读──理解读(或有感情读)。

对于低年级来说,朗读的要求不是很高,能正确读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渐达到流利,有感情。这个有感情也只是读出合适的语气把句子的意思读出来。这个要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需要老师的示范和点拨指导。所以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举几个成功的例子:

例一:《画家和牧童》

师:戴嵩听了牧童的话是怎样说的?请你们读读课文,画出他说的话。谁来读读?

生:读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

师:如果去掉几个字,你们再读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生:读我愿意听到你的批评,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

生:这样说,好像戴嵩没有礼貌。

生:我觉得少了很字,好像戴嵩不是特别真心愿意听到批评。

师:那戴嵩真的愿意听到批评了?

生:是啊!

师:那好,请读读他的话,看怎样说也让牧童知道他很愿意听到批评,面对批评一点也不生气呢?

例二:《画家乡》

生:读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师:我们看看他画的画,看他家乡的海到底有多宽有多蓝?

生:他家乡的海看不到边,非常非常宽。

生:大海像蓝天一样。

生:大海非常蓝,像蓝色的宝石,还好像透明呢!

师:所以课文中说:

生:读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师:你们读出了海的蓝,海的宽。能再读一遍吗?让我们再欣赏一下他家乡的大海的美丽吧!

例三:《三个儿子》

生:读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说他嗓子好。

师:好到什么程度呢?

生:谁也比不上他。

师:你是这样读的,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想听听老师怎样读吗?看看我们谁读出了她妈妈要说的意思。

师: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怎样读是夸他?

生:老师这样读是夸他,说他谁也比不上。

小学朗读教案(篇8)

[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教师如能创设零距离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独特的情境之中,就能感染学生,引起他们心灵上的共鸣,实现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从《称赞》一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了这一点。

[教材分析与处理]:

《称赞》一课,是新入选人教版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描写了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获得成功快乐的故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我没有过多地分析、讲解,而是充分创设情境,以情感为纽带,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初读中识字,在范读中激趣,在精读中感悟,在赛读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学生丛中学会了欣赏和称赞,体验到了称赞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喜欢阅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一上课,我就创设了动物王国的情境,我兴致勃勃地说道:今天,老师特别高兴,昨天我去动物王国做客,和许多小动物做了有趣的游戏。临走时,国王听说我今天要见你们这些可爱的小朋友,可高兴啦!特意派来两位大使来我班做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的到来,好吗?在学生热烈的掌声中,在一双双好奇、惊喜的眼神中,我把小刺猬、小獾请上了黑板,导出了课题《称赞》,成功地点燃了学生学习新课文,阅读新课文的欲望和热情。

二、以情激情───学生挡不住真情的魅力

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教师首先必须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真情流露,才有心灵交汇。在处理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时,我让学生一边欣赏生动有趣的画面,一边听老师范读。

范读一结束,就有同学举手说:老师,听了您的朗读,我觉得自己好象就在大森林中,和小刺猬、小獾一起采果子、做板凳呢!我们可以读一下课文吗?

学生受到老师范读真情的感染,也跟着摇头晃脑、眉飞色舞、甚至手舞足蹈地读了起来。

三、化物为我入情入境

崔峦老师曾说过:看不到学生读书进步的课堂不是好课堂。在精读课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动脑读好互相称赞的话。这个环节是按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的方法,采用角色扮演,个人赛读等形式来进行的。

我先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刺猬、小獾,在小组自由练读,称赞对方。他们很高兴扮演这样的角色,很多人还兴奋地站了起来,想象着小刺猬、小獾的神态,读着、说者、表演着,好不投入,好不热闹。

接着,我们进行了最佳小刺猬、最佳小獾的评选活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你瞧,小手臂举得象小树林似的,小眼睛里都燃烧着读课文的渴望。前面两位挑战者都显得有些平淡,第三位站起来的是彭子浩,他显得胸有成竹,他十分神气地读着,十分积极地读着。突然,他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表达心中真挚的情感,这时候,他好象已经不再是读课文了,他仿佛就是小刺猬、小獾了。

他由衷的称赞、逼真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旁边的一位同学禁不住叫道:真好!请再读一遍。

就这样,我通过范读、评读、角色扮演、小组朗读大比拼等环节,让学生一步一步渐入佳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扮演的角色中,找到了感觉,抓住了感觉,体验到了欣赏的快乐,称赞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朗读的快乐!

小学朗读教案(篇9)

教材说明:

捧读《黄山奇石》不禁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更被黄山石的奇特所折服。文章虽短小,但却把黄山石的妙趣横生展现于读者的面前,好像我们在作者的引导下,亲眼欣赏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一块块奇石,确实能勾起人们去黄山亲自欣赏、感受黄山秀丽神奇的冲动与欲望。近而使读者更加喜欢黄山石,喜欢黄山!

学习目标:

1、会认14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喜爱黄山、喜爱大自然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想象激发兴趣

1、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小朋友们看这三幅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呀?选择其中的一块石头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2、小朋友们想得好,说得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和描述的是安徽省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齐读课题。

[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学生富有想象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敢想敢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进入情境,有了学习的热情,很自然地进入]

二、初读感知,调动情感参与

1、教师配乐边出示相关内容的课件边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

2、学生听后谈感受:听老师读完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3、同学们现在就自己读课文吧,亲自感受一下黄山石的奇特。注意要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初步感受到黄山石的奇特。让学生说出此时想说的话,谈出自己感受,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也确实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

三、自主识字,体验学习快乐

1、教师出示14个带有拼音的生字词课件,学生自主识字。

2、四人小组自学字音,给生字组词。

3、汇报小老师教生字:教师将14个生字做成苹果形的卡片放在小筐里,让学生到前面的小筐里取苹果卡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教同学们认字。

[学生是取乐于模仿的,平时教师教学生字时的过程学生已记在心间,让学生当小老师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教同学,学生积极踊跃,兴味盎然,其他学生也有了更高的识字热情,学生真的成为识字的主人,强化了学生识字效果。]

四、表情朗读,感悟山石奇特之美

1、小朋友们再读课文,想想文中都写出了哪些奇石?

2、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练习朗读,看谁读得好。(学生练习,教师适时指导。)

3、还能用其它形式表现出黄山石的奇特吗?(鼓励学生用背诵、表演、编故事、做导游等方式来表现。)

[朗读是学生感受课文内容的基础,自我感悟才会有最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黄山石的奇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极积性,多方面多形式,学生必然会感受深刻,更真切地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伟大。]

五、拓展训练,想想说说

1、黄山奇石还有很多,把你想象出来的用彩笔画一画,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2、根据自己画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听。

[教师安排这一环节,突出表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动笔画、动脑想、动口说,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小朋友们,安徽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课后小朋友们,可以问问家长、翻阅图书、上网查寻等方法找找有关黄山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个我知道的黄山小型汇报会,还要评出小小黄山通。

[树立大语文观,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不仅局限于课本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知识,相互交流,培养综合素质。]

小学朗读教案(篇10)

叶圣陶先生说过: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现为各人在朗读中,重音、停顿、语气等都会有差异。教学中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评议过程,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请看下面《麻雀》第四节的教学片断。

(师指名朗读,之后组织学生评议)

生:汤佳读得很流利,没有错字和破句。

生:汤佳声音响亮,读得很投入。

生: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汤佳读得太轻。石头从树上落下来分量是很重的,应该这么读。(生读中强调石头落)

生:我同意陈冰把石头和落读得重些,但是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速度应该是很快的,要读得快一点,像这样。(生读)

生:我觉得要重读忽然,突出事情发生得很快。另外我觉得课文有点不合理,麻雀那么小,那么轻,怎么可能像石头似的落下来呢?

生:这正说明老麻雀飞得快,飞得猛呀!

生:老麻雀眼看猎狗要活活吞掉自己的孩子了,它使尽浑身力气,不顾一切地猛然跳下来,拯救自己的幼儿,所以才会像一块石头嘛!

师:会动脑筋。你领着大家把这一句读一读。

(生领全班同学读)

生:汤佳读第四节挺有感情的。但有的地方,像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他读得太激动了。扎煞起羽毛,就是羽毛全竖起来,就像人全身起鸡皮疙瘩一样,说明老麻雀紧张了,不应该读得那么响。

师:那你试着读一读。

(生读)

生:我不同意于营的话,我觉得老麻雀内心很绝望,也很气愤,它肯定会激动,这是一种明知送死还要拼一拼的激动。

师:噢,你也读读,看能不能表现出你所说的

(生读)

以上教学步骤,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评议、争辩和统读中,都抓住了关键词句,表现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理解是积极的、自觉的,因而也是深刻的,真正做到了以读代讲。相反,假如老师强求统一的重音、快慢等,就不会有学生精彩的活读和心智的运用了。

为了提高学生评议朗读的质量,教师应相机教给学生一些评议方法。比如:评议别人的朗读时,先评优点,再论不足;先看是否做到正确流利,再看感情处理;从整体效果到局部语句;先自己读一读,与他人比较后再作评议;根据语句的意义,评议朗读时轻重缓急、语气语调是否恰当;推敲重点语句,从而确定朗读时重音、停顿等是否合适,等等。掌握了评议的方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才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小学朗读教案(篇11)

教材说明:

捧读《黄山奇石》不禁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更被黄山石的奇特所折服。文章虽短小,但却把黄山石的妙趣横生展现于读者的面前,好像我们在作者的引导下,亲眼欣赏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一块块奇石,确实能勾起人们去黄山亲自欣赏、感受黄山秀丽神奇的冲动与欲望。近而使读者更加喜欢黄山石,喜欢黄山!

学习目标:

1、会认14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喜爱黄山、喜爱大自然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想象激发兴趣

1、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小朋友们看这三幅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呀?选择其中的一块石头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2、小朋友们想得好,说得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和描述的是安徽省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齐读课题。

[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学生富有想象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敢想敢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进入情境,有了学习的热情,很自然地进入]

二、初读感知,调动情感参与

1、教师配乐边出示相关内容的课件边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

2、学生听后谈感受:听老师读完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3、同学们现在就自己读课文吧,亲自感受一下黄山石的奇特。注意要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初步感受到黄山石的奇特。让学生说出此时想说的话,谈出自己感受,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也确实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

三、自主识字,体验学习快乐

1、教师出示14个带有拼音的生字词课件,学生自主识字。

2、四人小组自学字音,给生字组词。

3、汇报小老师教生字:教师将14个生字做成苹果形的卡片放在小筐里,让学生到前面的小筐里取苹果卡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教同学们认字。

[学生是取乐于模仿的,平时教师教学生字时的过程学生已记在心间,让学生当小老师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教同学,学生积极踊跃,兴味盎然,其他学生也有了更高的识字热情,学生真的成为识字的主人,强化了学生识字效果。]

四、表情朗读,感悟山石奇特之美

1、小朋友们再读课文,想想文中都写出了哪些奇石?

[1][2

小学朗读教案(篇12)

有感情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落脚点,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读出文本的内涵,读出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作为教者往往只注重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挖掘、理解后在尊重其原样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使课文中的文字跳跃起情感的音符。能否在打破文本原样的基础上,将代表学生情感的文字有机渗入文本,进行朗读呢?笔者作了一次尝试,受益匪浅。

《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十一册的一篇课文。其中第3节以胡夫金字塔为例,详细介绍了其宏伟与精巧。

(实例):

师:第3节从哪些方面介绍胡夫金字塔的?(生默读思考)

生依次从胡夫金字塔的高,巨石的重、多、平整,建造金字塔的人数之多,时间之长做了回答。(师一一板书)

师:请同学们默读每一个方面,想一想有什么感受?

生默读。(生群中不时有哇!声传来。

师:刚才同学们在朗读时,不约而同用了一个字表达了内心真实的感受,能不能一齐说出来?

众生:哇!

师:能说说为什么哇!吗?

一生读塔高描写: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教师相机出示这句并在此句末尾划上横线。

师:在横线上填上你的感受,好吗?用上哇!

生一:哇!好高呀!

师:齐读补充后的句子。

生:兴趣盎然(哇!声又起)

师:这节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补上这类句式。

生一:哇!巨石好多呀!

生二:哇!巨石好重呀!

生三:巨石结缝处好紧密呀!

生四:哇!建造胡夫金字塔的人好多呀!用得时间好长呀!

师:能将这些句子放入文中相应的位置,读一读呢?

生齐读:哇!声在与文本的融合中四起。

(反思):

朗读教学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身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上述教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一):尊重文本原有的内涵

《埃及的金字塔》第3节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宏伟与精巧。无论是塔之高,巨石之多之重等无不让人叹为观止。学生内心的哇!之惊叹自然在尊重理解文本基础上油然而生。

(二):尊重了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

学生在默读之时,情感受文本的冲击喷薄而发。此时若回归文本原样,朗读固然可以。但学生似意犹未尽。教师即时捕捉引起学生共鸣的信息,让学生一吐为快何尝不可呢?实践证明将代表学生内心情感的文字相机融入文本,非但没有破坏文本尊容,相反使文本在学生心中变得更为鲜活。因为这是真正融入学生情感的文本。

(三):正确落实了教材的使用观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叶老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课文不应该仅仅是师生分析讨论的中心,还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蓝本。我们可以立足蓝本去进行相关的语言实践,我们也可以进入蓝本的语言中实践语言,升华情感。一切为了学生是我们教育方针的体现,更是我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的体现。

小学朗读教案(篇13)

一日听了一节苏教版第九册《郑成功》的课堂教学,该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做法笔者不敢苟同,现结合该课的教学片断发表一下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师:郑成功眺望大海时和士兵说了些什么?

生: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师:这句话该怎么读?哪些词语要重读?

生:慷慨激昂、决不、一定要这几个词语要重读。

师:说得很好,谁来读一下?

(一生朗读,语气较平淡。)

师:大家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1:他重读的力度不够。

生2:语调应该再高一点,语速要慢一点。

师:大家说得很好,谁再来读一下?

(另一生朗读,读得绘声绘色。)

师:请大家学着xxx的样子把这句话读一下。

以上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重结果呈现,轻过程指导。感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有感情就是让学生产生这种强烈的心理反应,因为学生在接触语言材料之前,是一个游离于课文所描绘的那种情境之外的阅读客体,其内心是比较平静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历经一个产生感情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有感情而朗读,而不是读出感情。

2、重技能训练,轻情感体验。重读、停顿、语调、语气、语速等朗读技巧是有感情朗读的保证,而这些技巧是在朗读者对语言材料充分理解、感悟、直至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有语感经验而自觉表露出来的,如果教师抛弃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是在朗读的外在表现形式朗读技巧上作文章,虽然学生读得绘声绘色,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和一台朗读机器有何区别?

3、重整齐划一,轻独特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感情朗读是一种个性化形为,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朗读水平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因此,有感情朗读的处理形式也就各具特色,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都学着xxx的样子朗读,那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一口号又该如何落实?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略陈浅见。

一、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时,就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挚友分别时的情景,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然后让学生扮演李白和孟浩然进行朗读,结果学生读得淋漓尽致。

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要以自己的标准答案去套学生,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朗读,如对于教材可增可删可改,朗读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朗读、诵读、表演读等。

附:苏教版第十一册《螳螂捕蝉》教学片断。(第一自然段)

师: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那么大臣是怎样劝阻吴王的?现在老师就是吴王,你们就是大臣们,下面哪位大臣前来进谏?

生1:大王,从我国的实力来看,攻打楚国取胜的希望很大,但是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请大王三思。

生2:大王,请您考虑周全,不能顾此失彼啊!

师:固执的吴王,哪里听得进大臣们的劝阻呀。如果你是吴王,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有什么动作,说些什么?

生1:(把桌子一拍)反了反了,你们还把我这个国王放在眼里吗?谁再来劝阻我,我就处死谁!

生2:吾意已定,再敢进谏者,杀无赦!退堂!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当成大臣和吴王,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可以表演读,也可以比赛读,选择自己喜爱的朗读形式进行朗读。

(开放式的朗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读得积极投入。)

"朗读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