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虎门销烟的课件

发布时间: 2023.10.27

虎门销烟的课件十二篇。

这是一份工作总结之家编辑特别为您制作的“虎门销烟的课件”期待让您喜欢。教案课件是我们教师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所以每天老师都会按照质量和时间要求去准备教案课件。准备好的教案课件有助于避免教师遗漏重要内容。希望这些信息能够给您的工作带来灵感!

虎门销烟的课件【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虎门销烟》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一共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很好地渲染了当时欢快激动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个壮举,真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御外侮的精神,同时,也通过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让他们要明白: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片段,并用“先……再……然后……”造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是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所构建的“世界”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语文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能有所提高,还能从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虽然本文仅仅是个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描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但这其中的人文内涵可丰富了,是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所以在教学中,虽然一方面我会注意一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如:用“先……再……然后……”复述故事和造句、理解“礼炮轰鸣”“群情沸腾”等词语……等等,但另一方面,我更加注重教学时对学生的爱国情感的熏陶,让大家简单了解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耻辱,了解一下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如此地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所以,在全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以“读”为主,讲读结合,结合录象片段,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在这个情景中体会到那种中国人的自豪,从而达到以看促感、从读中悟的效果。最后,再将学生的思想感情从对林则徐的敬佩提升到对祖国的热爱。此外,还可以借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形成拒绝毒品的意识。

虎门销烟的课件【篇2】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国社会以此为分水岭,结束了泱泱大国的天朝梦,逐步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了最黑暗的历史进程。这段历史进程成为了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痛,但在这段进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来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则成了现代中国人的宝贵财富。

学习《虎门销烟》,最为重要是通过感受、体会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情感、行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呢?显然,空喊口号、空有热情、空去景仰都不是爱国主义教育,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应是使学生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思考:今天,我们要怎么做才最有益于咱们这个国家。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入大量的历史资料与现代事件,结合学习课文时学生对课文情感内涵的把握,努力使学生明白真正的爱国需要我们认清自己,踏实努力,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其策略为以读激情、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做到内化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将工具性和其承载的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

1、以读激情。如第四、第五自然段的教学,我主要通过有效地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课文第五自然段,以雄健的笔触描绘了虎门销烟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一层层激发学生情感,如你的朗读似潺潺溪水,你的朗读似奔腾江河,你的朗读似咆哮大海,最终促进了学生情感的爆发,真切地体会销烟之壮——壮我民心,壮我国威。又如课文第四自然段,细腻地描绘了老百姓在销烟后的激动喜悦之情,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百姓的喜悦之情,我引入鸦片对人体、对民众伤害的资料,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做到了读有味、读有情、读有思。

2、以读促思。这一教学策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本的读,二是对补充文本的读,我认为第二种读如能建构在第一种读的基础上,将是相得益彰,互有裨益的,而非是所谓的脱离文本,主次不分。下面谈对文本的读。以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为例,课文详细地描述了销烟时来的各种人等,且每一人等皆以自己独有面目出现,这就非常值得引发学生思考:他们这些人为什么会有如此面目。如百姓为何闻讯赶来,官员何以身着朝服,外国商人何以面对中国百姓?这些问题的思索,必然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进而体会虎门销烟的非凡意义。再谈对补充文本的读。我们需要承认的是,思考需要翅膀,语文阅读的思考更需要翅膀,翅膀在何处?——教师补充的恰当的课外文本。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必须替学生接好飞翔的翅膀。本课教学末,当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百姓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欢天喜地、憧憬未来的时候,我适时引入虎门销烟后的诸多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明白我们今天纪念虎门销烟,是要牢记历史,感怀先贤,更是激发壮志,为国努力,避免悲剧重演。

3、以读促写。语文学习的最直接目的便是学习语言,会读会说会写。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努力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内化语言,学会表达。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说说课文的内容,然后读书想想课文是怎么把事情说清楚的,进而学习并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再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做到了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教学效果明显。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林则徐以及时代背景。

1、了解时代背景以及林则徐事迹。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熟读课文,教师正音。

二、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

1、教师指导本课重点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2、练习写字。

三、学习一、六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写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你们知道伊拉克和美国的战争吗?谁能说说美国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攻占了整个伊拉克并且活捉了他们的总统萨达姆呢?(板书:实力 虎门销烟)

二、读课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意义都都说清楚

(教师板书: 伟大壮举 )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过渡:

历史的车轮划过一百六十七载,今天我们只能借助影片,去虎门感受这一伟大壮举,回味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1、教师播放影片。引导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看到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我们来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多的词来。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汇报。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水泄不通”,并拓展“人山人海”“人流如潮”等描写人多的词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

4、都有哪些人来了?

1)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人多的感觉来。从 “身着朝服”,你体会到了什么?

2)假如你是“外国商人”,面对虎门销烟,你会怎样想?

5、外国商人是如此厉害,咱中国老百姓怕不怕?相机理解“彩旗林立”。

6、林则徐怕吗?读出文中的话来回答。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句子,指导读。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2、读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主要讲什么?(听读)

3、学生汇报,试着在头脑里中形成清晰形象的“销烟图”,并说一说。

4、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是怎么说的?

教师小结:第三节是一段动作描写,用上了“先……再……然后”就使文章更加具体,更加有条理。我们看大屏幕,把这段话记住了。

大屏幕显示:(指导背诵,读写结合)

“只见一群群 ,先再 然后 。”

5、用“先……再……然后”说话。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教师过渡:告诉老师,销烟就一天吗?就这么一点鸦片吗?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潺潺的溪流到奔腾的江河再到咆哮的大海,一步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2、老百姓有什么反应呢?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呢?

3、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教师指导。

学生个别读——学生评价——评价学生读——出示资料激发感情——学生再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4、虎门销烟至此结束了,它销去的仅仅是害人的鸦片吗?

5、学生自由谈,教师引读最后一段,体会“壮”。

1)学生快速通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能体现“壮”。

2)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壮”。

6、老百姓对鸦片销毁后的生活有什么期待呢?假如你是孩子,你对未来有怎样的憧憬?假如你是母亲,你对未来有什么有什么期盼?自由说说。

7、引入鸦片战争等资料,引发学生思考。

8、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事与愿违的结局呢?我们今天学习和继承先辈们爱国精神,可以做些什么?

9、教师激情总结,引读最后一句。

板书: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是啊,只有踏实努力,不断增强实力,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告诉全世界(引读)——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也只有这样,全世界才会明白(引读)——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虎门销烟的课件【篇3】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工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国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具体的语句理解几个重点词语,并指导朗读。

3.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毒品的意识。

三、说教法

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新授。

1.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一次怎样的事件,默读课文,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1)交流板书:伟大壮举

(2)依次理解“举”“壮举”“伟大壮举”。

(3)指导朗读“伟大壮举”。

2.为什么说它是一次“伟大壮举”,先来读第二小节。

(1)自读,思考: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请具体说说自己的感受。(注意“挤”)

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人多)

小结指导朗读。

3.引读第三小节,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1)交流出示“礼炮……”,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

(2)引读“随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模仿“先撒盐巴”用简单的语句概括。)

(3)看图简介销烟过程。

4.指名读第四小节。

(1)师抓住“跳啊,叫啊”点评。

(2)练习后,再指名读,并请学生模仿老师进行评价。

(3)齐读。

5.引读第五小节。

(1)这一小节中哪些词体现出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说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2)练习朗读,评价。

(3)齐读。

6.观看销烟录象。

你想对在场的外国商人说些什么?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

7.小结齐读课文。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预习小练笔: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

五、板书

7虎门销烟伟大壮举

虎门销烟的课件【篇4】

调整了心态以后,感觉真的很好。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虎门销烟》这一课,因为今天是英语早读,学生没有读课文,虽然也布置了预习,好象效果不好。

我由上一课《徐悲鸿励志学画》导入,徐悲鸿用事实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是有才能的,我们今天要学习另外一个向全世界表明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民族英雄的故事。揭示课题:虎门销烟

接着提问:你们了解这个故事吗?学生无言。(要是前几天这样,我又会很失望,再叹口气),今天我笑着说:不知道啊,好,那我们想想,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呢?有学生问了:是什么烟?为什么要销呢?是谁要销烟呢?立刻有学生说了:是鸦片。有毒的。接着就开始谈起了鸦片,有的说用在医学上可用作麻醉剂,多食用对身体有害,引导学生谈它的危害,有的说士兵没有力气打仗,有的说人们没有力气干活,我再补充国民吸食鸦片使得大量的白银花花地流入了外国人的口袋,于是道光皇帝就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主持禁烟,这样就发生了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顺势又谈到了毒品,于是引导学生说出现在的毒品及危害。借机进行了教育,要求学生自觉地抵制毒品。

谈是谁销烟?再谈林则徐,有一个学生拿起了他抄的林则徐的简介读得结结巴巴的,我说:这位同学有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你们知道吗?学生说他会收集资料。我立刻加以肯定,并说:不过我要向你提个意见,下次要说清楚说流畅,让大家听懂就更好了。大家都笑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

讨论:这篇课文给你什么感觉?

有学生说林则徐真了不起,他领导的这一事件给了外国侵略者沉重的打击。我问在哪儿呢?

我们开始读最后一节。先指名读,学生笑了,因为读得很温柔,再读,再小结,再改进。就这样师生边读边改进,其乐融融,就连一直都没有发过言的林訏也积极举手站起来读了。好高兴啊。

其实有时候给学生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今天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如果我还是像以前一样,一定又上得大家都不高兴。重新给了学生一个了解的机会,就给了我一个跟学生共学共乐的机会。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虎门销烟的课件【篇5】

《虎门销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讲述了爱国英雄林则徐顶住内外上下的重重压力,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品鸦片集中销毁在古老的虎门寨的事情。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听写一组比较重要的词语,并出示这些词语,让同桌互相批改,再指名学生用上述几个词语说几句话。这样的教学,既可以复习生字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降低坡度,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一举两得。

精读课文时,抓住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通过读,让学生明白虎门销烟这一举措是伟大的壮举,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更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壮举这个词语,让学生精读课文,披文入境,感悟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件事确实是壮举,并把它们划出来,反复诵读,通过朗读把这种壮举读出来。大多数的学生找得还比较正确,认为从销烟场面的壮丽和销烟过程的壮观看出这是一件壮举。接下来让学生从销烟的场面和过程两方面来研究课文就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了。在这段的教学中,我觉得一方面让学生把握住了课文的脉络,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研究结束后,我又补充了一些资料,让学生明白,林则徐禁烟其实是顶着很大阻力,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的,这些阻力不仅来自朝廷上下接受鸦片贿赂的各级官员,更来自靠走私鸦片而谋取暴利的帝国主义势力。让学生对林则徐这位英雄不禁肃然起敬。最后,我还安排了一段说话训练,当我们透过历史的硝烟,穿过辽阔的海滩,来到这位英雄面前,对着他的铜像,说上几句话。当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位英雄时,肯定有许多话想说,安排这个说话训练,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把对英雄人物的尊敬、崇拜、感激之情娓娓道出。

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自己在教学中,教学时间的分配有一些不妥,导致后面的说话训练不充分,没到位,留下了一些遗憾。

虎门销烟的课件【篇6】

前两天,实习老师执教《虎门销烟》一课时,学生的一个质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使重点段落的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小语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其中怎样销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关于怎样销烟,文中是这样描写的:

只见一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关于这一重点段的教学,老师在课前是这样设计的:

先在整个自然段中找出这一具体描写销烟过程的句子;然后找出这一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再看看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把这一系列动作连接起来的;最后试着用先再然后这一关联词语说话。

在课堂上当老师引导学生找划关联词语时,突然有个学生举手问道;老师,抛这个词就是扔、倒的意思?为什么要用抛呢?这个问题原本在备课时设想由老师来提出,想不到学生很爱思考,给了老师一个意外的惊喜。于是,老师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讨论结果:大多数同学认为还是用抛好。接着,老师进而启发道:再比较着读一读,感觉一下有何不同。这时,学生举手说道:抛入池内和倒入池内都能说明工人销烟的动作,但抛的力量比倒更要大些。话音一落,许多同学也都点头表示赞同。

老师再提醒学生要边读边观察插图边思考,学生通过充分地品读、看图、思索,体会出:抛更加能体现出中国人民对害人的鸦片的痛恨心情。一语中的,水到渠成,学生体会得真好。

在这样的基础上,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我想,通过思考默读辨析背诵,虎门销烟的经过也就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脑海,爱国主义的种子也悄然播下。

这节课的教学比原来设想的更精彩,我们一直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一直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线,充分体现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我想,我们收获到的意想不到的精彩会更多!

虎门销烟的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鸦片销毁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课时建议: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电影激趣 导入新课

1、观看电影《林则徐》片段。

2、谈观后感,自然导入。

师:作为一名中国人,这部电影所描写的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

师: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是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师生齐说)---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学习《虎门销烟》。

了解当时的背景,必然会激起学生们内心无比的激愤之情。

激起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不懂的词语。

(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全班交流。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互评)

6、说说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有意识的告诉学生要把工具书带进课堂,培养学生遇事自己解决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参与评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想象画面 激发情感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重要词句来谈读懂的内容。学生可能说到的有:

1、林则徐禁烟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支持。

重点如下:

(1)、当群众知道虎门销烟的消息后,人们的语言、动作、神态是什么样的?(注意“笑嘻嘻”“兴奋 ”“大声地喊”以及“ 三个不怕 ”,想像当时的场面。)

这些语言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观看销烟的人数之多。(注意“人流如潮”)

(3)、销烟过程中民工干劲十足。(抓住民工的动作,并体会表示顺序的词语的用法)

人们面对销烟场景所产生的感慨。理解“今天,林则徐当众销毁洋人的鸦片,怎么能不叫人兴奋?(反问句)虎门滩上,围观的群众欢呼着,跳跃着。”

鼓励学生想象当时销烟时的场景,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林则徐禁烟很坚决。

重点如下:

(1)、林则徐高坐台上。(注意从两个“不管”和一个“都”中去体会。)

(2)、林则徐对外商说的一番话。(理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林则徐是什么样的状态和心情。

3、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

提问: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注意理解“东亚病夫”和三个“多少”的含义;人们受鸦片残害之大。)

林则徐销烟有什么意义?

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的故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各抒己见,抒发自己个性化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体会总分的段落结构。

体会中国人对鸦片的痛恨之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想象体会销毁鸦片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喜悦。体会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学生通过想象更能够近一步的理解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激起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有重点的指导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熟读成诵 提升情感

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读懂了这么多的内容,下面就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试着背给你的小伙伴听。

学生从读到感悟,再到背,是一个情感不断提升的过程。鼓励学生熟读成诵,也是在无形中教给孩子一个好的读书方法,让孩子终生受益。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记忆生字 说话练习

1、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辨别生字。

2、学生自己找窍门,然后小组内交流。

3、教师要特别强调“妻、历、督”的写法。

4、指导学生用“首先……然后……再……”说一段话。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体会表示顺序的词语的用法。

(二)拓展延伸 课外积累

师: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很多赞誉的政治家,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多读一些介绍林则徐的文章,相信大家的收获会更大。

为学生提供参考材料,利于学生针对性的学习。

虎门销烟的课件【篇8】

导入新课:

《虎门销烟》的课文内容同学们已经非常熟悉,今天我们就下列问题进行展示评比,以检验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小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鈥?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

小组展示:

1、2、3组展示:当年的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什么样的灾难?从哪儿知道的?

4、5组展示:当年的林则徐销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6、7、8、组展示:今天一些地方毒品死灰复燃,它的危害又在哪里?。

9、10组展示:今天的我们该如何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11、12组展示:学习了本篇课文,面对林则徐的塑像,联系现实生活你又想说些什么?

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及谈论中,我也感受到同学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也知道了同学们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的决心,这让我非常的高兴和欣慰,这让我又想到了一个词语:以史为镜。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如果多读历史书籍,必将受益匪浅。

虎门销烟的课件【篇9】

我正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的第5自然段: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师:请同学们默读这段文字,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这不造成环境污染了吗?

生2(也快速地站起来):是啊,几百万斤烟渣都被冲入大海,会对海水造成多严重的污染呀!

生3:老师,看来林则徐根本没有环保意识。

师(拦住了学生的话):我想,鸦片是从罂粟这种植物的果实中提取出来的,它的残渣或许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总而言之,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问题:这位教师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如果你是这位教师,应该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研究林则徐的这种销烟方法是否真的会造成环境污染?大家可以查阅资料、调查询问,也可以通过做试验研究(如在鱼缸中放入少量石灰和盐,观察对小鱼有什么影响)最后分析得出销烟的过程是否造成了环境污染。接着大家研究讨论一下,作为一名高级官员,林则徐为什么会没有环保意识呢?(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倡导是什么时候提出的?一百多年前的自然环境怎样?当时的人们是否有保护环境的意识?)然后小组合作进行研究,看是否能设计出一种更合理的销烟方法。要求是:设计的方案不光要克服环境污染问题,还应考虑到销烟的彻底性和使用的合理性。

只有这样,才是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和发现,并给他们创造机会与条件去研究和探讨。无论学生研究的结果如何,哪怕有悖于教材和老师的意图,但它毕竟是学生阅读和研究的经历,对于他们形成乐于发现、勤于探索的学习品质都会起到莫大的激励作用的。

虎门销烟的课件【篇10】

1838年12月3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人还未到,大汉奸伍绍荣就吓慌了,乘着夜色到头号烟贩颠地住所通风报信。

颠地是个老烟贩子,和中国官吏打过多年交道,他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听伍绍荣说完,颠地说了句我根本不相信你们中国人能禁烟,照样玩牌。

林则徐一到广州,就化装成商人,跑遍了大街小巷和各个港口,将广州各烟馆、外国商船的情况搞了个水落石出。然后发布命令,拦截所有鸦片趸船,不准外国商船装卸货物,封锁外国商馆,限期交出全部鸦片,搜捕伍绍荣和颠地

英国商务监督义律见林则徐动真格了,暴跳如雷,但又不得不支出部分鸦片来敷衍搪塞。

这一天,义律被带进钦差行辕的花厅。

林则徐单刀直入地发问:缴烟的事,贵领事筹划得怎么样啦

义律假装镇定,说:为了两国友谊,我已劝导英国商人缴出鸦片。

缴多少

1037箱。义律说着,递上了一份清单。

林则徐不动声色,故意问坐在旁边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我们扣了他们多少条鸦片趸船

关天培大声回答:22只,每只船装1000多箱!

林则徐突然用严厉的目光盯住义律说:这就是说,1037箱这个数目还达不到鸦片总数的二十分之一,是吗

义律脸色刷白,无话可答。

林则徐过了一阵,又微笑着问:你们的鸦片老板颠地呢

义律早已指使颠地和伍绍荣化装潜逃,所以他随便地答道:我从澳门来时,没有见过他。

义律先生,你又不老实了!

义律正想再编个什么词儿来搪塞,只见林则徐用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一下义律,然后厉声下令道:把逃犯带上来!

义律一惊,定睛看着屏风旁,只见颠地和伍绍荣像两只癞皮狗一样,被士兵押着转出来。

义律又羞又恼,咆哮着说:我要抗议你们拘禁无辜的英国公民!

林则徐一拍桌子,朗声喝道:什么叫无辜颠地私贩鸦片,拒不缴出,还勾引汉奸,化装逃跑,这是无辜吗领事先生,对这样的罪犯,你不但不协助我们追捕,反而怂恿包庇、袒护,到底居心何在

义律被问得低下了头,无话可说。颠地缩在一旁,不敢作声。伍绍荣吓得面如土色,两脚颤抖。义律的阴谋被彻底挫败了。

义律和颠地不得不答应缴出全部鸦片。禁烟运动的第一个回合,终于取得了胜利。

虎门销烟的课件【篇11】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一上任,就改筑虎门炮台,换上40门有威力的大炮,还重新安排了炮台布防,并亲自带领水师操练。经过整顿,广州的海防力量比以前强多了。

关天培任职时,鸦片走私活动很猖獗。他对这种事十分痛恶,又无能为力。亏得林则徐来查禁,在虎门焚烧了大批鸦片,关天培十分高兴。

林则徐知道,那些走私商人不会真正服从禁烟的,因此要关天培加强海防,抵抗英国海军的武装进攻。关天培钦佩林则徐禁烟的决心,全力配合林则徐的行动。

不久,英国果然派兵船来进行武装挑衅了。

1839年11月3日,两艘英国兵船向中国水师船只开炮,关天培亲自率领水师船队进行还击。在两小时的激战中,他一直站在桅杆前指挥。船上装备的3000斤重的铜炮,其杀伤力虽不及英国大炮,但也打得英国兵船伤痕累累。最后,英国兵船只得逃到外洋去。

第二年6月,英国派出大批军舰进攻广州,鸦片战争终于爆发。关天培在林则徐的领导下,督率水师,戒备森严。英国军舰在广州不能得手,便沿中国海岸北上。同年8月,英国军舰开到天津。清政府吓坏了,不仅不认真组织抵抗,反而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

琦善反对抵抗英军。11月间他到达广州后,就下令把沿海防御工事拆除了一部分,连插在水底的暗桩也一根根地拔掉;还把兵船裁减了2/3,新招募来的兵勇全部遣散。关天培眼看自己数年经营的海防一下子全被毁掉,伤心万分,但又无法违抗。

琦善原想用这种办法讨好英国,求英国退兵。可英国侵略者无动于衷。他们觉得机会难得,便向虎门发动进攻。

1841年1月7日,英国20多艘炮舰载着2000多名士兵,突然袭击虎门的沙角、大角两个炮台。这是关天培布置的第一道防线,原来力量是很强的,但经过琦善的裁减,只有600多名官兵扼守。由于力量悬殊,琦善又不派援兵,最后600多名将士全部英勇战死,两个炮台先后失陷。

面对严重的局面,关天培决定抵抗到底。他将自己掉落的几枚牙齿和穿过的几件旧衣服,装在一只木匣子里,寄给家乡80多岁的老母亲,表示自己殉国的决心。

2月25日,英军进逼关天培布置的第二道防线。这道防线包括威远、镇远、靖远、横档、巩固等炮台,火力比较强大。英军为了各个击破,先集中炮火攻击靖远炮台。关天培亲自到战斗最激烈的靖远炮台,冒着炮火指挥作战。

为了鼓舞官兵们战斗到底的决心,关天培到那里就当众宣誓: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官兵们大受感动,当即呼声雷动,纷纷下决心跟随这位老将拼斗,宁可战死,决不后退。

为了加强炮火的威力,关天培命令将15门大炮排列在炮台前面,又挑选了一些最得力的炮手掌握大炮,按命令发炮。每当敌船靠近时,关天培一声令下,15门大炮齐声怒吼,炮弹直飞敌船,因此相对增强了火力。就这样,关天培和士兵齐心协力,一次次打退了英国军舰,坚持了一整天。

第二天下午2点多钟,天气变化,刮起了南风。英国军舰利用顺风,向靖远炮台猛烈开炮。不一会,炮台上砂石四溅,弹片横飞,守军死伤大半;关天培也负伤十余处,全身鲜血淋漓。但他仍镇定地指挥余下的士兵抵抗。人手不够,军官们一个个顶上炮手的位置。关天培自己也充当炮手,一面指挥,一面亲自燃放大炮。

提督的勇敢行为,激励了全体士兵。剩下的士兵不多了,但他们个个咬紧牙关,沉着应战,使敌人兵舰无法靠岸。

不多时,下起了倾盆大雨。中国大炮是用火点燃后发射的,火门被雨水淋湿了,就无法发射。关天培眼看无法阻挡英国军舰,赶紧派人向琦善报告,要求派出援军,但琦善拒绝发兵。

由于大炮不能发射,英国军舰很快逼近到炮台前面。当天晚上,英国攻上炮台,将炮台团团围住。

关天培的战袍已被鲜血染红。他站在炮台挥舞大刀,指挥士兵们和英军搏斗。一场惨烈的肉搏战在炮台上展开了。关天培砍倒了几个英国兵,但左臂也被砍伤。

正在浴血格斗时,关天培背后飞来一颗炮弹,正打中背心,穿过胸膛。这位英勇的提督,终于英勇殉国。炮台上400余名士兵,也全部壮烈牺牲。

虎门销烟的课件【篇1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扣图引题。

(1)出示雕像图。

(2)讨论下面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谁?谁知道林则徐是什么人?他曾经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资料,接下来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解题。

3、读了课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1)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2.自读课文。

要求:

(1)轻声练读生字表上的字,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泄、侮按笔顺描红。

2、寨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虎门销烟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