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应用方案

发布时间: 2023.11.10

应用方案(集合13篇)。

为了响应公司的号召指引,我们必须尽快的做好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规划撰写工作计划,不仅需要具有科学性,更需要具有可行性,那么写好工作计划有什么诀窍吗?或许你需要"应用方案(集合13篇)"这样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应用方案 篇1

一、区域整体推进计划表

*年*市*区县*空间开盘面积小计

*名称*开通数量

*名称*开通数量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总体统计

注:在区域整体推进中,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可以由用地城市或区县全面推进,也可以由地实、区县统筹考虑。

二、现状调研

(1)电子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

我县县有各级学校392所,专任教师4458人,在校生54448人。按照《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教技〔20xx〕7号)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教技〔2018〕4号)的要求,选定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县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一个网络学习交流的空间和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都可以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学生也可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截至目前,在甘肃省基础资源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注册教师3621人,学生31647人,家长1103人,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教师3583人,学生1141人,家长922人。

(二)主要问题

网络学习空间的运用确实为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交流合作等提供了方便,使教学效果更佳,但是目前我县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上还是有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网络学习空间对很多学校、老师、学生而言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对于好多家长特别是来自农村的文化程度或网络知识水平低的家长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导致学生、家长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2)网络学习空间操作流程过于复杂,如果界面简单易操作,使用人群会大幅增加。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改革上应做到:界面尽可能的简洁美观,太复杂的界面会造成上面所说的登录流程复杂的问题,而且最好是傻瓜式的点击,让人进入后就知道该怎样操作。

(3)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平台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便利,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学习,但是,农村地区网络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家长缺少支持上网学习的设备,开展网络学习更是难上加难。

(4)应用水平不高,有些学校虽然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育教学,但也只是把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当成是一个布置作业和完成作业的一个平台,没有更深入利用平台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三)工作考虑

(1) 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县教育体育局负责全县活动的组织领导,县电教馆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各校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明确管理职责,制定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的实施方案,靠实责任,做好应用普及工作。

(2) 作好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工作

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教学空间”已经为全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各类学校建立了学校虚拟公共服务应用平台,各学校要抓好学校虚拟空间的应用工作,将学校虚拟空间作为有效的教育网络信息化平台,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开展常态应用。根据市教育局与省教育厅签订的重点任务和指标,各学校虚拟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利用率必须达到60%以上。

(3)加强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常态应用

一是各学校作好所有教师和适龄学生的网络学习空间注册开通、班级空间的开通工作,建立具有社团特色的学习空间,实现“一人一空间”;二是各学校有效地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线上线下的常态化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教学支持、学习交互的有效衔接,将网络学习空间的常态应用落到实处。

(4)作好电子学习空间的普及

一是11月10曰前报送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的实施方案(参考附件2);二是11月15日前上报优秀学校推荐表,(参考附件5);三是上报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工作联系点人(参考附件1)。

三、2018年工作安排

(一)目标任务

我县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按照“普及应用、融合创新、示范推广”的原则,依托甘肃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广大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使全县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每年新增5500个以上,通过多种形式的应用活动,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融合互动和创新发展,并引导师生科学合理使用。张家川县推荐遴选不低于1个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区域和1所优秀学校,示范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引导各校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实现“一人一空间”。

(二)区域整体推进举措

(1)建设空间

一是加强培训。县电教馆组织各校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培训,各校借助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对全校教师、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培训,提升教师、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水平。

二是完善空间功能。全县各级学各类学校推动整合“人人通”平台的资源、数据、服务,完善个人空间和机构空间、优化集成的公共应用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等功能。

三是开通空间。确保全县所有学校开放机构空间,所有教师和适龄学生开放个人空间。学校根据申请需要,鼓励建设名师、家长等各类个人空间,以及区域、班级、社团等各类机构空间。

(2)深化应用

学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推动网络学习空间覆盖全体教师和所有适龄学生。以“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等为抓手,丰富空间内容,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3)优秀推荐

采取区域和学校自主审报,逐级推荐、县级评选的方式,推荐遴选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区域和优秀学校。主要工作包括自主申请、县级遴选和推荐。

(4)示范推广

积极配合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通过召开推进会、发存年度报告,组织专题培训,进行网络展示等多种形式,宣传、交流、推广张家川县网络空间应用普及成果和经验,引领各学校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三)推荐遴选安排

2018年11月22日前,县教育体育局组织学校自主申报,参照优秀区域和优秀学校评价指标(附件3、附件4)对申报参评的学校进行评选,对评选结果进行公示,公示之后对符合条件的材料向市教育局推荐。

(四)宣传推广安排

2019年1月至5月,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示范和经验交流活动。

(五)相关保障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是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抓手,是其他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的有效载体,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各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组织好本校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的各项工作,予以必要的经费保障,协调统筹教育信息化工作整体推进。

(二)明确职责,落实各项任务

各校要明确负责此项工作的具体部门及工作职责,形成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督促应用普及活动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要严格按照活动的时间节点报送材料,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做好宣传,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各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的重要意义,组织开展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营造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氛围,促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和全体适龄学生。对活动评选出的优秀地区和学校,要深入总结提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按照教育信息化2.

0“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要求,不断加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真正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服务模式的变革,切实推动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向更高方向发展,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四、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公章:年月日

应用方案 篇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对移动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移动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企业和开发者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各种各样的移动应用方案。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移动应用方案及其优缺点。

一、原生应用

原生应用是指开发人员使用特定语言和SDK在特定的操作系统上开发的移动应用程序。例如,在iOS上使用Objective-C或Swift编写的应用程序,将会被称为原生iOS应用。同样,在Android上使用Java编写的应用程序,将会被称为原生Android应用。

优点:

1.拥有最好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2.可以直接调用手机系统的各种功能。

3.具有最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缺点:

1.跨平台支持的问题。

2.需要开发多个版本以适应不同的操作系统。

3.需要进行不同的市场推广。

二、混合应用

混合应用是结合了Web技术和原生应用技术的应用程序。混合应用既可以在Web网页中运行,又可以使用到原生应用的功能。混合应用通常采用HTML5、CSS和JavaScript等Web技术,也可以使用原生应用的API来提高性能和功能。

优点:

1.可以在多个平台上运行。

2.支持Web技术的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创建。

3.可以访问设备的原生功能。

缺点:

1.性能通常不及原生应用。

2.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

3.用户体验可能会受到影响。

三、Web应用

Web应用是基于Web技术的跨平台应用程序。这种应用程序运行在Web浏览器中,其代码和数据都存储在远程服务器上。Web应用不需要用户进行安装和更新,并且可以通过URL轻松地在设备上使用。

优点:

1.可以在多个平台上运行。

2.不需要用户进行安装和更新。

3.可轻松分享网址。

缺点:

1.性能较差。

2.功能不如原生应用。

3.需要网络连接。

四、响应式网站

响应式网站是自适应Web设计的一种形式,能够根据用户屏幕的大小和设备进行自动调整。响应式网站能够在移动设备和桌面设备上提供相同的用户体验。

优点:

1.能够在多个平台上运行。

2.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

3.响应式网站通常更容易维护和更新。

缺点:

1.性能通常比不上原生应用。

2.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存在问题。

3.功能通常有限。

总结: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使用不同的移动应用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和开发者有效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原生应用通常提供最好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但需要进行多个版本的开发和市场推广。混合应用能够在多个平台上运行,并且可以使用到原生应用的功能,但具有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等问题。Web应用能够在多个平台上运行,不需要用户进行安装和更新,但存在性能、功能等问题。响应式网站能够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但其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需要考虑。

应用方案 篇3

梓潼县特教学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 能力培养方案(2018年秋--2019年春)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

规范我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是遵法守法的体现,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

“一切为了残疾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利用汉语、手语帮助残疾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热爱祖国的浓厚情感,为社会主义和谐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积极地贡献。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目标及内容

1.说普通话。要求语音规范和词汇、语法规范。小学生言语规范、得体、文明。

2.写规范字。及时改正错别字。

3.普通话、规范字、中国手语为学校的教学语言,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构建手语校园。

三、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能力培养措施 1.从管理制度上规范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具体分管,教导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语文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组织开展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2)制度保障。学校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为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2.从教师引导上规范

组织教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完成语文规范化知识答卷。组织教师自学《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语文教师还增加学习《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正字法基本规则》,手语教师自学《中国手语》,加强教师手语表达方面的培训,提高师生语言文字知识水平,增强教师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法律意识。

3.从课堂教学上规范

(1)强调“读准确、写正确”。学生学习规范的语言,是从学习课本语言开始的。教师要以课文为范例,在字词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规范地板书好每一字,做出正确的示范引导。教师在带田字格的小黑板上规范指导书写,向学生示范书写每个字的全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读规范音、写规范字。

(2)纠正方言,规范词汇。本地方言直接影响学生的规范口头语言的发展,在日常教学及与学生交谈中,时时处处要注意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方言口语,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的意思。(3)加强朗读背诵,积累丰富、规范的语言文字。语言规范、词汇丰富的名篇佳作,学生熟读成诵,书本语言自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

(4)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诗歌朗诵、演课本剧、写字比赛和纠正错别字等。

4.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活动

(1)在每天大课间操活动做讲话,向学生宣传推普意义。让特殊学生明白:推广使用普通话,对于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在特殊教育学校推广普通话,是激发特殊学生借助手语、培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需要,是特殊学生回归主流社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需要。

(2)一是积极学习、使用普通话,推广使用中国手语;二是上课回答问题、课下与同学们交谈、讨论问题、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培智学生要使用普通话,聋生要用中国手语,逐渐养成说普通话、使用中国手语的习惯;四是使用文明语,不说粗话和脏话。

(3)设宣传站点、开展推普走上街头活动。借机推广中国手语,让更多的热心人士了解特殊学生、关注特殊教育。(4)通过与普校的联谊活动,推广手语,也让特殊学生通过笔谈的方式进一步掌握语言文字的交际功能,逐步融入主流社会。

(5)举办聋生手语大赛。继续在聋生部开展手语大赛活动,促进特殊学生通过中国手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6)成立书法社等社团,请专门的教师指导社团活动,利用社团活动提高特殊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使用中国手语的能力。

(7)举办学生手抄报比赛。继续举行学生手抄报比赛活动,通过学生动脑想,动手画,动笔写,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也让学生在手抄报的创作过程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8)举办培智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会。通过活动训练培智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与勇气,通过活动体味语言的妙处,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5.从学校文化建设上规范

(1)宣传。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传播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校园、班级均做好长期的宣传和环境布置。校门口和学校主要通道悬挂标语,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氛围。利用学校橱窗、板报宣传推普材料。其中包括推广普通话宣传画、推广普通话宣传提纲、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推广普通话小知识的宣传。

6.从教育教学评价引导上规范

(1)规范普通话语音。每年对学生开展汉语拼音教学。(2)开展语文能力分项测试,将口头表达、朗读背诵、写字等项目纳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并将每项成绩分别记入学生的学年考核中。

梓潼县特殊教育学校

2018年9月

应用方案 篇4

【摘要】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应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适合学生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教师要做好教学改革工作,让学生达到工程专业认证需求,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

在互联网时代,软件技术发展迅速,软件工程专业随之兴起和发展,社会对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软件工程专业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通过工程专业认证来凸显学生的学习效果,展示学生的技术水平,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

培养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和让学生取得工程专业认证具有目的一致性,即提升学生就业率。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在当今时代,企业不仅对学生的技术水平有要求,还对学生是否拥有工程专业认证证书有一定要求,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取得工程专业认证,这样才能让企业认可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效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目的,要让教学模式发挥出促进学生就业的作用。教师要遵循实效性原则,引导学生考取工程专业认证,让学生满足企业的需求,从而提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

培养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和学生考取工程专业认证具有时间限制,即一定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减轻学生取得工程专业认证的压力。适用性原则是指教师使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要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规律,这样才能快速、高效传递教育信息,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遵循适用性原则,要和学生做好沟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编制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促使学生拿到工程专业认证。

应用方案 篇5

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计算机联想编程大赛实施方案

为符合社团联合会要求“在快乐中学习”活动,按照我校对学生高素质、高理想、高水准的要求,我社团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研究知识文化建设,做新世纪的好青年。紧紧围绕我

校书记要求的“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的要求,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我协会负责人员,加紧商议,决定响应学校号召并结合我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编程大比拼”的趣味性知识竞赛。

二、 目标要求

围绕“在快乐中学习”的总体要求协会本次知识比拼的活动具体目标要求是:

(一) 提高专业水平。(略)

(二) 学会团队合作。(略)

三、 主要原则

在学习型竞赛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原则:

(一) 突出专业特色。(略)

(二) 正面教育为主。(略)

四、 主要问题

本次协会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要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检验意识,动手操作,分析问题,面向未来。编程大比拼目前重点研究和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

(1) 学校宣传不到位

(2)活动体系不完善

(三) 同学们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 (略)

(四) 经费和策划人员经验不足 (略)

五、 方法步骤

根据学校领导统一部署和要求,计算机协会编程大比拼活动将从4月下旬开始,6月下旬结束,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 试镜阶段(4月20日至5月中旬)。主要任务是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进行初级选拔,网络有编程特长和有编程天赋的高手,着重进行初级了解同学们水平,围绕初级电脑操作进行编程比拼。

(略)(2)分析阶段(5月20日~6月1日)。主要任务是分析学生的程序,分析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生的水平,制定最终的比赛题目。

(3) 最后阶段(6月10日~6月30日)。主要任务是开展盛大的计算机编程竞赛活动,安排好分工和流程,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巩固快乐。

(略)六、活动对象

本次知识竞赛的对象是:全校教职员工,关注有编程爱好的学生。

六、 组织领导

开展社区知识竞赛是我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各组织,导员,学生都要把编程大比拼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积极参加,踊跃报名。

(一) 分工明确,落实责任。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 统筹兼顾,娱乐学习。

(略)东北财经大学津桥计算机协会程序设计竞赛负责小组

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日

应用方案 篇6

为巩固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根据《2012年河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三好一满意”等活动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并建立和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目标

通过继续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在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集中解决目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三、组织管理

医院分别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各业务副院长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常务副院长主抓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领导,负责制定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和检查标准。成立由医务部牵头,药学部、院感科等部门参加的检查小组,负责落实工作措施,并对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四、重点内容

(1) 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临床科室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分别与院领导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合理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并实时进行调整,达到合理使用和科学控制的有机结合,保障医疗安全,实现指标控制。医院将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作为对临床科室考核的重要指标,对科室评先评优、科主任晋升和评先评优、医师职称晋升及评先评优、定期考核和绩效考核挂钩。

(2) 了解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情况。按照省卫生厅要求,药学部、院感科等部门要对2011年度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量、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析特殊用途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

(3) 建立健全抗生素临床应用技术支持体系。医院要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临床微生物室和临床药学室建设的重视,完善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的配置,并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4)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要求,医务部、药学部等部门要制定和明确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制定控制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并能严格执行,保证分级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门诊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5) 加强抗菌药物的筛选和定期评价制度,加强抗菌药物采购和使用管理。医院对抗菌药物**目录要进行动态管理,凡是被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原则上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抗菌药物**目录。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品种和规格,确保抗菌药物品种、规格合理。按照上级要求**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含复方制剂)口服剂型不超过5种规格,注射剂型不超过8种规格;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注射液不超过3种产品规格;氟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不超过4种规格;深部抗真菌抗生素品种不超过5种。

药品部应当将购入的抗菌药物目录(包括所购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报省级卫生厅。

因临床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应向省卫生行政部门详细说明理由并经审核同意后,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其申请抗菌药物的品种和品规的数量和种类。

如因特殊需要,医院需要使用医院抗菌药物目录以外的抗菌药物,可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

如果有5例以上病例,应讨论是否列入我院抗菌药物目录。调整后,目录中抗菌药物总量不宜增加。

(6) 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相关指标的控制。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ⅰ型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间少于24小时。

(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医院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要建立合理用药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合理用药的监测与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医院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事件等情况,及时调查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8) 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性检测。要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药物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9) 严格管理医师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配药资格。要组织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医师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药剂师抗菌药物配药资格。

(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定期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处方和医嘱进行专项点评。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病例。

根据评价结果,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10名医生进行全院宣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10名医生应在全院通报。考核结果是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抗菌药物处方权受到限制后,仍有异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撤销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院将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医师处方权、药师配药资格被取消后,6个月内不得恢复。

(11) 建立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告知和警示谈话制度。医务部、药学部、院感科等部室要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并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非限制性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应每年报告一次;限制使用和特殊用途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应每半年报告一次。

应用方案 篇7

儋州市八一中心校

为确保教育装备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广大教师使用教育装备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配合省、市教育装备应用主题年活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实施意见为指导,拓展服务教学、保障教学、促进教学,遵循“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原则,以制度为保证、强化管理和使用,发挥教育装备的实验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

建立教育装备应用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管理意识,提高效能,整合教学,建立长效机制保障。

三、组织实施

(一)宣传动员阶段

5月4日—15日以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部署安排应用主题年工作宣传活动,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和责任,落实各项任务。

(二)实施推进阶段

5月16日—12月30 日不断完善应用制度,指导教师将信息化手段走进课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形成合力推进应用主题年工作。

(三)总结评估阶段

2016年1月1日至20日,**大学将对申请主题活动进行总结评价,交流经验,评选先进,宣布表彰。

四、工作要求

(1) 加强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应用能力。

1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应用能力,解决设备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2组织校长和骨干教师掌握教学设备应用技能培训。

(2)组织教学应用,促进教育信息的普及。

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推进“班班通”应用交流,引导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学习技能,应用数字化教学。

(3) 充分利用教育技术设备开展课外活动。

通过举办实验技能竞赛、科技发明、计算机应用技术竞赛课件制作等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

(4) 开展设备应用研究,总结应用结果。

组织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行研究,要求每位教师校内每学期上一节观摩课,自选一个优秀课件,写好一篇教学或实验设备应用体会,在校内进行交流。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领导,确保活动的开展。

1中心校以教研组为领导小组,组织指导活动开展,制定实施方案。

2、制定管理制度,对设备购进登记、存放、应用、保养、维护等内容。要求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上课不少于总课时的60%。做到有记录、有表册、有文字说明等材料。

(二)做好技术服务保障。

依托电化教育系统对学校技术支持服务的工作机制,实行设备故障逐级上报,及时做好设备维修保障机制。故障及时排除,提高服务能力。

(3) 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应用效果。

1要把学校设备使用情况纳入学校教育评估的重要内容,及时进行跟踪监督,确保设备使用的实际效果。

2教师对教学设备的落实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的内容。

儋州市八一中心校

2015年5月14日

应用方案 篇8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xx】1号)》,规范和指导全省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本方案适用于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的考核评价。

一、考核目的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能力,达到“培养信息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计划性,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视化。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职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表现,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进其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全体教师。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校一线教师。

三、考核内容

1、根据学校研修计划与实施方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2、认真参加自主选学,观看3个能力点对应的网络课程,至少完成25学时的.课程学习,从而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即线下25学时;学以致用,完成培训实践任务,提交能力点对应的研修成果。

应用方案 篇9

教师应用五个一活动方案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出发;组织领导;活动对象及内容;活动安排;进行讲述。其中包括:

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转变和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对象:全校50岁以下的教师、全体教师每人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全体教师每人每周设计一篇规范的教学方案、全体教师每人每周做一个精品课件、全体教师每人每周上一节优质整合课、每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开展一次德育活动、组织动员、培训实践、成果集结、交流反思、实践提高、总结表彰、拓展延伸等,具体材料详见: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效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观念决定行动,思路造就出路,市教育局提出了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五个一”活动,我校根据文件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实施,现制定我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五个一”活动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

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校园网络平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为重点内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是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破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把增长点放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突出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三个转变**变学习行为、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促进三个提高(提高教师教育资源整合和应用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织领导

成立***x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五个一”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三、活动对象及内容

1.活动对象:全校50岁以下的教师。

2.活动内容:

结合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及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五个一”活动:

一是所有老师每学期都要写一篇高质量的作文。每位教师能够充分吸收和应用优质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教学应用研究,撰写应用心得和模式应用**(如:调研报告、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报告、教学反思等)。

活动内容可在新浪教师博客圈以博客形式发布。

二是全体教师每人每周设计一篇规范的教学方案。根据教学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要求至少编写一份教学设计。

第三,所有教师每周制做一个高质量的课件。利用远教和网络资源结合本学科教学,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制作一件具有原创性的精品课件,网页、***、flash等形式均可。

四是全体教师每人每周上一节优质整合课。要求每一名教师能通过农村远程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利用优质资源(含光盘),至少上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质整合课,学校将组织教师观摩、研讨,总结经验教训,**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该项活动因受学校教学条件所限,不是每位教师每周都有机会在多**厅上课,学校将对每个教研组在多**厅上研讨公开课的时间作出安排(见附表一)。

第五,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每周开展一次德育活动。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将德育寓于学科教学中,通过远程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利用优质资源(含光盘),开展一次德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卫生防疫知识教育和主题班会等。

这项活动将与每周的班会相结合。

四、活动安排

1.组织动员(20**年2-3月):学校召开动员会,部署安排活动,向教师宣讲实施方案,做好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2培训实习(3月15日-6月20日20日):培训学校骨干队伍;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学校拟于5月中旬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并师实考核验收效果;学校启动“五个一”活动,50岁以下每位教师按学校要求,每周按时完成“五个一”活动的任务,并及时上传到xx现代教育技术网“五个一”活动专栏。

学校教务处、教研室、信息部负责对活动进行检查和落实,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形成由教务处、教研室和信息处负责,教研组或年级组具体抓,教师人人参与的分层管理、各司其职、逐级落实的组织管理机制,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将组织“五个一”活动领导小组的相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过程指导和督查,将广大教师对此方案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或随机抽查,将实施的情况作总结、分析,并将检查的结果及时进行通报。

3.成果集结(20**年6-7月):活动过程中,教师每周应及时将各类成果上传至xx现代教育技术网“五个一”活动专栏,并作为学校考核开展活动的依据(注:

优质电教课程、德育工作:市属学校每学期送两节课,要求学校拍摄、制作、刻录成光盘。20**年6月初学校对上学期的各类成果进行评选,建立学校资源库,并从中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市各类成果征集活动(20**年7月**日)。

4.交流反思(20**年9月):举办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成果交流展示活动,总结反思前半年工作,部署后半年工作。

5实践改进(9-12月20日):在总结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应用活动。。

6总结表彰(12月20日):组织下半年成果评选和推荐,通报活动总结和优秀成果。

我校学期末将组织对各类成果进行汇总,给在“五个一”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研组授予优秀教研组,并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进行表彰授牌,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7.拓展延伸:在开展“五个一”活动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建立长效机制,使“五个一”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应用方案 篇10

教师信息素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xxxx年至xxxx年,我省按照教育部的总体部署,组织实施了首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意识明显增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初步具备,信息素养初步形成,部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优化课堂等方面进行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出现,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各级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为切实增强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和我省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xx省教育工作大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xxxx-xxxx年)》及xx省委省政府印发的《xx教育现代化2035》总体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xxxx-xxxx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xx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xxxx-xxxx年)》、xx省教育厅《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下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教育信息化有力支撑我省教育现代化。

二、目标任务

到xxxx年,全面构建适合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打造信息化教学应用支持服务体系,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简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三、基本思路

一是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围绕工程实施总体目标任务,以教师全员培训为核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统筹设计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明确目标,夯实责任,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调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奠定基础。做好“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监管服务平台”的建设,为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提供保障。

二是建强队伍,保障全员。调动电教、教研、师训等各部门力量,组建工程培训团队,打造“过得硬、靠得住、推得动”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支持服务队伍。遴选培训资源丰富,专家队伍业务能力强,教师教学信息化培训基础好,管理团队认真负责的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和教师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围绕信息化教育教学和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实施开展工程培训团队培训。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确保工程实施各环节、各内容紧密衔接,有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的质量。

三是以校为本,整校推进。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际,围绕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模式;探索骨干引领、学科联动、教师选学、整校推进的应用能力提升新路径;形成校有规划、组有计划、师有清单的整校推进新机制。建立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跟进、注重实效的示范带动体系,保证推进有示范引领,实施有经验借鉴。

四是测评并举,推动应用。结合教育部校本应用考核有关要求,制定出台符合我省实际的校本应用考核指导意见,指导县区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督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依托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建立监管评估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流程,强化工作措施,发挥团队上下联动作用,加强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培训团队、各中小学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工程实施效益的高效发挥。

五是倾斜乡村,鼓励创新。以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学校为重点,整合资源,重点扶持,因地制宜开展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培训,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面向信息化教学应用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和学科骨干教师,开展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和名师培训,打造智能化教育领航团队。指导有条件的县区和学校开展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和示范学校,推动信息化教学创新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行动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试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确保信息技术应用与学校各领域发展紧密结合;组建由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在示范培训的基础上,逐级逐年推进面向所有学校的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依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作为培训主线,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数字校园、智慧学校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支持学校管理团队落实信息化发展规划,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训,有效提升管理团队领导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的能力。

(二)开展培训团队指导能力提升行动

发挥各级电教、教研、师训以及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等专家的作用,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专兼结合,建强省、市、县三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依据中省有关文件精神,面向各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进行一轮信息化教育教学及工程组织实施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学习工程实施先进地区的经验,切实提升团队规划制定、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能力。指导学校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教师,建强培训骨干队伍;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开展培训骨干队伍专项培训,推动教师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学校骨干团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以及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等的能力。

(三)开展教师全员应用能力提升行动

在学校管理团队完成培训,明确整校推进能力提升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单位申报研修主题和培训需求,在县级工程实施培训团队指导下,采取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教师选学等多种方式,将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整校推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规范》提出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三种环境下的四项能力为导向,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专题研修活动,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四)开展信息化教学帮扶行动

结合我省教育脱贫攻坚任务,根据省内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实际需求,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改革,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鼓励城乡之间校际合作,发挥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及示范校等的引领作用,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子”、建立“双师工作坊”等方式,利用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采取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或者名师网络录像与当地教师辅导结合等模式开展教学。鼓励合作校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交流,远程授课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贫困、边远地区教学点及乡村学校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延长能力提升工程各承训机构教师培训平台向乡村学校教师开放的时间,助力贫困地区乡村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

(五)开展信息化教学领航队伍培养行动

遴选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企业等组建高水平培训团体,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培训,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积极发掘中小学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优秀示范案例,形成本地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建设一批省级跨学科教学示范校。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重点面向学校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长和学科专业骨干教师开展引领性信息化教学研修,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变革创新,优化课程教学结构,积累一批可操作、易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示范培训,帮助参训校长、教师形成智能化教育意识,掌握智能化教育工具,提升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六)开展教师培训资源建设行动

以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精准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重点,依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实际应用水平,统筹做好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建设。围绕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能力点,遴选培训机构优质资源,引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慕课资源。依托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监管服务平台,建立优质培训资源遴选机制,引入本省优秀教学案例,吸收本周期优秀生成性资源。向一线教师开放资源,推送能力提升相关资源,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适合学校和教师自身发展需求的、涵盖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信息素养、学科教学软件等方面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库。

(七)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行动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制定出台《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导意见》,指导市县以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目的,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环境和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应用能力评价等为主要内容,制订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校本应用考核由县区统一安排组织,采取教师组内互评、学校骨干复评、县级专家团队审核认定、省市专家团队抽查的方式进行。教师在参加完不少于25学时的线上培训任务后,依据学校研修目标和教研组研修任务,至少选择2个能力点作为线下实践活动主要内容,通过研课、磨课、授课、评课等环节,最终将线下实践内容转化为成果提交到校本应用考核系统;校本应用考核结果以教师具有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式教学环境和智慧教学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的能力呈现;考核结果在教师教学评比、专家团队遴选、教学名师评选等活动中作为重要依据,并且作为xxxx年以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主要指标之一,并列入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评估指标体系中。

(八)开展工程实施效益提升行动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工程实施案例评选活动,每年由各市向省级推荐参训教师总数1%的教学应用优秀案例和工程实施典型案例,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开展工程实施整校推进示范校、示范县区评选活动,通过能力提升工程2。0监管服务平台汇总各校、各县区培训数据,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和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结果、以及实地评估检查等综合评定。通过设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课题的形式,调动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每年定期组织全省工程培训团队、中小学教师赴工程实施管理案例评选优秀县区、学校进行现场学习,交流经验。

五、工程保障

(一)加强领导。省教育厅成立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师工作处,负责能力提升工程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制订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建立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健全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执行办公室设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工程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能力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统筹规划好本市各县区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整校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好本区域能力提升工程的监管评估,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明确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和业务联系工作。

(二)明晰职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调动电教、教研、师训等部门力量,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有效遴选学员,打造本地工程培训团队和整校推进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落实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落实经费。省级充分利用“国培计划”等项目,做好省市县三级工程培训团队培训和整校提升示范性培训,2019年完成省市县三级工程培训团队培训和214所省级试点学校的整校推进任务,为全面推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打好基础;支持56个国家级贫困县区完成能力提升工程任务,2020年,完成贫困县辖区学校总数30%学校(1874所)的整校推进,2021年和xxxx年各完成贫困县辖区学校总数35%学校(2186所)的整校推进。地市及区县要建立经费分担机制,将教育经费向能力提升工程倾斜,全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支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和经验推广;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2020至xxxx年,各市分别完成辖区内20%、50%、30%学校的整校推进任务;省市严格按照任务分解开展整校推进工作,各市年度推进计划和完成情况报省教育厅备案。中小学校要统筹整合多方资源,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提供良好条件。

(四)监管评估。省教育厅将加强对各市县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监测、督导,定期汇总各地各校整校推进情况,并进行公布。通过招标遴选前组织专家对各培训机构的资质、资源、上年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培训过程中,组织专家到县区、学校对机构专家力量、课程设置、资源提供等进行检查;培训结束后,结合调查问卷、各级培训团队实地检查及各县区优秀课例参评情况等对培训机构培训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中小学校制定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由区县工程实施培训团队进行审核,在教师全员培训、线下研修、校本应用考核过程中,由区县培训团队全程进行监管和督导。省、市培训团队根据各县区工作安排,在培训期间每县区抽查3-5所学校检查学校全员培训的组织实施情况。检查发现的问题通过现场、书面等形式作以反馈。必要时进行复查,确保培训质量。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好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及整校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规划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报省教育厅审核;各县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和工作计划总结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省教育厅备案。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自我测评,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应用方案 篇11

参考范本

______ 年月日

部门为进一步推动班班通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根据省电教馆《关于举办江西省第四届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活动的通知》(赣电教字〔20xx〕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加强教学实践研究,优化教学过程,夯实教学基本功,鼓励教师探索课堂教学艺术,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经研究决定举行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一、活动要求

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种**设备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构建趣味化、个性化的课堂。

(一)、现场上课

学科设置:小学语文。

(二)、无生模拟展示课

学科设置:小学数学。

二、活动实施

1宣传:(1)发布实施方案。(2) 各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详细介绍了此次活动的具体过程,并做好了教师动员和宣传工作。

2、活动准备:组织好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比赛活动,并安排参赛者在赛前在教务处处抽签决定比赛次序,并准备好相应的课件、教具等。

三。竞赛科目:语文和数学。

4比赛时间:20xx年4月16日

6竞赛形式:直播课,不设学生模拟课。

7竞赛奖:评选一等奖2名(每种语种各1名);二等奖2名(语数各1);三等奖2名(语数各1)。颁发荣誉证书。比赛一等奖教师选报送至县电教站。

三、组织机构

组长:李小田

副组长:蔡安林

成员:李志新、辜承金、姜智华、毛丽琴、周焕其、方云、余斐、唐恒煌

四、评价办法

1本次比赛由教务处工作人员和名师组成。

中国组评委:毛丽琴周焕其辜承金方云

数学组评委:李志新姜智华余斐唐恒煌

2评价重点:学生课堂常规、教师课堂教学艺术、视听手段的合理运用等。

应用方案 篇12

活动课题的产生:

现在,在课间10分钟的时间里,很少有学生玩游戏。大多数孩子除了上厕所外,还呆在座位上或四处乱跑。过去,孩子们在课间休息时快乐玩耍的场景几乎看不见。所以有些学生认为打架是在玩。

教育专家李仁厚认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现在,孩子的课余生活比较单调和封闭,吸引他们的多是网络游戏,这类游戏竞争性强、较血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明显弊端。传统的儿童游戏更多的是参与、包容和合作,让孩子从快乐中学到很多东西。

因此,我们应该重塑传统游戏的魅力。于是,我们就围绕“民间儿童游戏”这个主题,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游戏,**传统民间游戏的特点以及变化和发展,挖掘民间游戏活动中的精华为培养儿童所用,让儿童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游戏活动中健康成长!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儿童游戏,获得个人研究的经验。

2通过调查和访谈,学会收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

3、**传统民间儿童游戏的特点以及变化和发展,挖掘游戏中的精华为培养儿童所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4初步学会如何制定课题调查研究计划,学会设计问卷和访谈问题,学会合作学习,展示研究成果。

5勇于创新游戏,学会判断和评价活动和结果。

6了解其他与传统民间儿童游戏相关的内容,拓展视野。

活动方案的设计:

在课堂上,我宣布这次综合练习的主题是民间儿童游戏。学生讨论后,一起拟定了以下活动方案:

1调查长辈小时候玩的游戏?是怎样玩的?

2、表演游戏,选出最佳游戏。

三。这些儿童游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4当小设计师,自主创新游戏,评班级。

5了解更多民间儿童游戏。比如:农村小朋友玩什么游戏?游戏与学生身心健康有什么关系?

活动实施及其过程:

一、调查长辈们玩的游戏

1、设计活动调查表

活动调查表

被调查人: 关系:

玩过的游戏:

记录人:

2学生愿意联合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活动负责人,并对小组工作进行分工。

分组交流调查结果并进行游戏。

1每个小组中的每个人在小组内依次报告和交流个别调查活动的结果。

2、小组长进行了汇总。

小组活动调查汇总表

小组组长: 小组成员:

小组共调查到:

爷爷奶奶小时候玩的游戏。

父母小时侯玩的游戏。

具体游戏有以下这些:

3、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进行有代表性的游戏。

每个小组推荐一个最好的游戏展示。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游戏的共同特点。

在演示和体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民间儿童游戏种类有上百种,比如:跳绳夺帕、翘板接毽、欢乐猜拳、小猴捞月、过关斩将、齿轮转等等。这些游戏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有些游戏可以在小桌面上玩;有些游戏适合男孩,有些只适合小女孩;有的游戏只要两个人就可以玩,而有的游戏则是参加的人数越多越好;游戏规则有些简单,有些则更复杂。

通过观察和体验,总结出游戏的共同特点

1、每个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

2游戏**在生活中,非常贴近生活,是由生活演变而来的。

3、游戏的道具都能从身边随手取来,很方便。

4许多比赛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5、游戏能使人身心愉悦。

四、游戏创新

实践课上,我让学生进行一次“争当小小游戏设计师” 的活动,让大家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各种办法,设计新游戏。

五、展示设计成果

学生依次展示新游戏,老师问:看了游戏后你想问他们什么问题?他们设计的游戏怎么样?

学生主要想法如下:

1每个小组设计的每个新游戏都有自己的特点。

2第一组学生中的一个是将几个游戏组合在一起,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形成一个新的游戏;第三组学生利用原有游戏道具进行改进和创新;第五组学生游戏道具使用不足,自行制作游戏道具,借用第二组游戏道具;第四组的游戏设计速度最快,耗时最少,游戏名称极具创意。

六、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游戏,你还想了解游戏的什么呢?

学生主要提出了以下问题:

1农村小学生玩的游戏和我们玩的游戏有什么区别?

2、少数民族有哪些游戏?

3、外国小朋友玩什么游戏?

4游戏与小学生的健康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确定研究课题,讨论课题调查方案。

七、课外研究成果展示会。

学生在课外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到了很多知识,主要有:

1农村小学生玩的游戏有:抬轿子、打大麦等。

2、外国小朋友玩的游戏有:

日本民间游戏:折纸、弹珠等。

韩国民间游戏:秋千、跷跷板、放风筝、玉子、陀螺、踢毽子、溜冰等。

3、我国少数民族游戏:

土家族游戏:土家族招手舞、高脚马、顶打、飞棒

蒙古游戏:蒙古象棋,玩parriji,玩“ galaha”,击打“ gur”,玩髀石峰,鹿棋,猜测

4、游戏与儿童身心健康:

a、 能促进新陈代谢,减少感冒咳嗽,增强免疫力;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阳光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对预防佝偻病有一定的作用。

b、 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很开心,心情也很好。乐观的情绪又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c、 它能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逐步增强儿童运动的灵活性、平衡性和协调性。

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到民间游戏是多么丰富多彩。有很多我们从未接触过的游戏。我们获得了很多从来没有过的体验和成果。主要成果有:

1、班级课间打闹的现象少了,学生们有兴趣的进行活动。

2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很多民间游戏,还创造了新的游戏。

三。学生设计活动问卷,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丰富的民间游戏信息。

4、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5、活动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活动收获和评价:

学生对这种学习活动非常感兴趣,在参与过程中总是处于一种相对兴奋的状态。在活动中,学生对新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会了自主设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集体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一些学生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和理解。学生都很乐于参加这种活动。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课,我总结了几点经验:没有

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让学生感到这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一件事;它还可以让他们少走弯路,学习现有经验,帮助他们更快地享受成功。第

二、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师应给予赞赏,让他们的自信发挥极至,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但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尝试用“挫折教育”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为筑起他们的人生之塔奠定结实的基础。

应用方案 篇13

现在,微信用户越来越多,微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也不断增多,要吸引用户的眼光并不容易。不过,大家可以利用目前很受欢迎的H5页面来进行内容展示,那么,如

何使用凡科微传单在线制作一个微信H5页面,它可以令我们轻松制作出高大上的H5页面。

工具/原料

H5页面制作素材,包括图片、背景音乐、文案等

方法/步骤:

登录后台后,点击“创建传单”,进入模板选择页面

1.选择空白样板,自由创作;

2.选择主题模板,快速创作。

选择模板后,进入制作页面

预览列表操作

1、长按鼠标左键移动页面调节顺序

2、点击页面右侧的三个选项可进行添加、复制、删除页面的操作

功能—添加修改文字

1、添加文字:点击页面上方的艺术字(或文本)选项/或点击已有文本→在右侧编辑栏会出现文字输入框→单击输入

2、修改文字属性:在右侧编辑栏中修改选项,包括字体种类、大小、颜色、动画等等。

功能—添加修改图片

1、上传图片:点击模板图片→右侧更换图片→上传图片

2、调节图片: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图片调节位置,拉动图片边框调节大小

功能—添加修改图册

1、添加图册:点击页面正上方的`控件→图册

2、修改图册:鼠标停留在右侧图册上→点击更换图片→上传图片

功能—修改动画效果

点击元素→点击右侧的动画→选择动画选项→调节动画速度、延迟

功能—添加视频

1、找到控件—视频,输入视频网址

功能—添加修改表单

1、添加:控件—表单→按加号可添加表单项

2、修改:点击表单栏目→修改表单内容、颜色、动画

功能—添加修改按钮

1、添加:控件—按钮

2、修改:点击文本进行修改→设置点击跳转到页面、产品、链接、电话等

"应用方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