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别了老屋作文

发布时间: 2023.11.26

别了老屋作文十八篇。

写作可以增强我们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经验。写作也要求我们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这些都是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所必需的技能。

写作能够给我们带来自由和快乐的感受。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倾诉内心的情感和思考。无论是抒发喜悦还是排解困惑,写作都能给予我们解放和宣泄的渠道。同时,当我们将自己的想法纸上落地时,也会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写作能够大大丰富我们的生活。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发现并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我们可以通过记录和整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这样的经历不仅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可以为我们的未来规划和决策提供借鉴。

想要写出优质的作文,一定要坚持写作。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经常性的写作才能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要持续学习和阅读优秀的作品,吸收他人的经验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如果你正在寻找优质的作文,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特地为你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别了老屋作文”知识笔记。希望你能收藏此页,以免遗失重要信息。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笔记,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的写作技巧,写出更优秀的作文。祝你写作愉快!

别了老屋作文 篇1

寻找老屋-初中记叙文700字

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特别是应用频繁的记叙文,记叙文根据写作内容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如何写记叙文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寻找老屋-初中记叙文7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屋不见了。

苍山无语,不问光阴,我踏上久违的故土,悄悄地唤一声:“老屋?”换来的只有无尽的沉默,和树影婆娑里的低喃。故土作宣,老屋勾勒,流水渲染,芳草点缀。这幅江南水墨画,在眼前蚂蚁般密密麻麻的高楼里消逝。老屋,你在哪?

“来来来,进来看看新房子。”笑脸盈盈的婶婆将洗菜的手,胡乱地在发黄的围裙上抓了一把,留下一道水印。新房的屋檐不再是汇成雨帘的片片灰瓦,而是密实地遮挡缕缕阳光的水泥顶;墙面不再是具有古典韵味的雕梁画栋,而是光滑亮丽的红砖;曾经的五开间大厝,换成了三层楼高的小洋房。再没有门环惹铜绿,只见不锈钢门泛清光。一切的一切,都见不到老屋的踪影。“新房子很漂亮啊!”爸爸妈妈连连称赞。可是我更想要那江南烟雨般的老屋,经历过世代风雨的她,凹凸不平,岁月留痕,反有韵味。

“幺儿啊,这么久才回来一次啊。”一阵低沉的声音传来,回头一看,像风干的枯木般,太祖母颤颤巍巍地拄着一把木杖,弯曲的腰使身体更显弱小,好似风一刮就会被吹走。“太祖母,老屋被重新拆建了?”我小跑过去,扶住她布满黑斑的手。“老了,旧了,就被换掉了。”太祖母垂下眼帘。想必,她也和我一样怀念着吧。我苦寻老屋,寻而不得。幸好,有太祖母和我一起惦记着她。

“来我房间看看。”太祖母忽然又抬起头,那浑浊的眼眸里又闪着点点星光。随着太祖母蹒跚的步伐,穿过那三层洋房,踏入身后那一方静谧的空间,我不禁被迷住了。红木书架上错落有致的摆放着几本发黄的`书,风吹去书上的粒粒尘,阳光清晰了“古文观止”几个字。一桌一椅,斑斑驳迹。还有那吱呀的老床,棱,磨了,面,滑了,床头的鸳鸯木刻依旧在。窗户开了,光洒进来,照出两三方金黄,这情景,分明就是斜阳浅照的老屋啊。我不自觉的勾起一抹笑,老屋,我找到你的影子了。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老屋落了帷幕,也匆匆。“喵~”一丝轻柔飘进耳朵,一只花白相间的猫懒懒的卧在红木桌角下,它本耷拉着两只短耳忽起竖起来,向我饶有兴趣的走来。想必,它也找到了知音。

别了老屋作文 篇2

一把渐渐生锈的铁锁,挂在锈迹斑斑的铁大门上,它似乎想要锁住墙内的一切,院里的杂物以及老屋内的温度。一把铁锁,分开的是墙内和墙外,分开的是过去和现在,它锁住了老屋里曾经的温暖,也锁定了昔日时光里的快乐,不管时光如何变迁,这些锁进心底里的暖是不会随风消散,这些流淌在岁月里的记忆不会遗失。

打开锁,推开门,记忆的闸阀随之被拉开,熟悉的草木,亲切的杂物,在美好回忆的作用下争先恐后地挤到了我的面前。院内砖缝里硬长出来的杂草愈发蓬勃,如同记忆在心中种下的思念,割过一茬又一茬,时光不歇,思念不老,根深蒂固地密植在心中。无人料理的院落,显得有些落寞与孤独,也许这就是荒草有机可趁的原因。有些窗户上的玻璃,已在年久失修中慢慢变老,上面出现了许多岁月的裂缝,能挡住的是前来落脚的飞鸟和偶尔会有的大雨,却隔不住风沙带来的尘烟。

走近那间曾经宾客满座的上房,因为不常打开,所以木门已经在沧老中改变了容颜,不带点力气还是难以推开变形的门。案几上已落下一层厚厚的灰尘,似乎岁月将要带走曾经属于我的一切,赶快找到院子中还完好无缺的水龙头,端上一盆水,要让本来清晰的面目重新摆放在我面前。看着方桌上落满灰尘的祖母遗像,我轻轻地用手擦了擦,怕伤着了祖母的毛发,又怕惊醒劳累了一生的祖母的梦。一张覆盖在相片上的玻璃,挡住了从外面吹来的尘埃,却隔不断从里面散发出来的温暖。时间已经把笑容与皱纹锁定,无论身在何处,那些笑容早已定格为我心中一道绝美的风景。即使路遇风雪,心底里无声流淌出的暖流足以融化撞击身体的寒冰。

那一年,我在西安为祖母买的龙头拐杖,失去了主人的陪伴显得落寞无助,静默在沙发背后的一个角落里,我用手摸了摸,粘上灰尘的手心里似乎有一股暖流通过,也似乎握住了那双青筋暴起,骨瘦如柴的手。我明白:它的守望是没有归途的,它的主人早已离它而去。对面墙壁上挂着的拧车,是祖母用来拧麻绳的道具,现在仅成了摆设。只记得那时农村人拉鞋底,都是自己做细绳,拉鞋底的麻绳都是来自于这个拧车。当时,我们家里每年都要种上麻子,一般进行密植,这样可以保证长势高,分叉少,秋天成熟季节割下,晒干后通过人力使其种子与秸秆分开。将秆用水浸泡数日,再将皮剥下,即成麻。然后祖母就用这种叫麻的东西一搯一搯整理好,最后用这个叫做拧车的东西拧成麻绳。现在,拧车已经没有了任何可以利用的价值,若干年后,有谁还会想起它是因为什么才来到这个世上的。

走出上房,对面可以看见的是鸡房,当年这里可有繁华与热闹并存。那时的小鸡是在鸡妈妈精心苛护二十一天以后,自己破壳而出,毛茸茸的小鸡迈着蹒跚的脚步跟在鸡妈妈的后面叽叽个不停。如今,鸡房顶上有了草的痕迹,鸡房里仅仅成了一个空巢,几片残余的烂瓦歪歪斜斜地靠在一起。那些住过的小鸡早已不知身在何处,只留下一地的回忆。

牛房里早已不再有牛的味道,只是堆满了老黄牛曾经用过的那些枷锁,弯弯曲曲的牛犁辕被挂在了墙上,和那些牛一生走过的道路一样,充满了艰辛和苦难。拉过犁的麻绳早些年已在岁月中被打磨得光滑闪光,如同牛一生无怨无悔的金子般的心。曾经播下满地希望的铁犁,斜靠在墙角,已站成一个时代的印记。那些一手扶着铁犁的手把,一手执着牛鞭的日子已在脚下的这块土地上渐行渐远,也许,如今生长很旺盛的农作物就是那些年庄稼人淌下的汗水在几十年后获得滋润的结果。望着一件件淹没在岁月里的老物件,心中竟有千般种滋味,却不知从何说起。

院子里父亲那年栽的柿子树,本身很直的身子挺了还要再挺,也许就是为了给予它生命的人最后嘱托的一种坚守,墙角的那朵月季开得正好,也许就是为了一生一世不可辜负的情义。屋檐下的燕子去了又飞回来,叽叽喳喳在老屋的上空,似乎在留恋什么,又似乎在期盼什么,那些坐在墙角的蜘蛛,上面结满了思念的网,再用力的昆虫怎么也飞越不出思念的城池。

抬头望望老屋的天空,色彩和当年的一模一样,只是上方少了热闹,多了些寂静。日月还是原来的日月,光辉和原来一样炫目,只是身边少了同看日月的人,似乎少了些许温情。

我的老屋,里面承载着我童年的点点滴滴,我的老屋,亲人的温暖和爱已经占满了角角落落。也许,有一天,我的老屋连同我一起老去,老去在岁月的长河里,但永远不会改变的是一家人在艰苦日子里不离不弃中生出的亲情和关爱,老屋在与不在,就让住在老屋的亲情和关爱沿着笔下的文字缓缓流向远方。

别了老屋作文 篇3

我不知道我有多久没回到老屋,也不知道老屋旁那颗柚子树今年是否结满了果实?我不知道柚子树下的落叶堆了几层,叶子是否被周边的蒿草隐藏。我只记得柚子树花开的时候来过,那芳香四溢的柚子花吸引着一群小蜜蜂窜进窜出老屋的那扇朝东的窗,那扇窗其实是紧闭着的,只是窗上的玻璃残缺了一小块,也就是那残缺的地方成就了一片繁忙,那一刻老屋是有生机的。

知晓嫂子和哥哥回了趟老屋,哥哥拍回了老屋的样子,上传了朋友圈也带回了我别样的想。怀旧的地方总是那么肝肠寸断,出入梦境总是那么频繁忧伤。

今天,当我来到,当我挤在蒿草和长满苔藓的小径,千回百转出现在我梦镜的老屋就在我眼前,我的思念暴涨,慢慢走近老屋。一块块青砖垒砌的墙面爬满了爬山虎也遮盖住了一扇窗,墙角四周枯黄的杂草在寒风中左摇右摆愈发显得萧条,几颗杂树也已落光了树叶,在灰暗的天空下格外悲凉,只有东北角上那颗五抓樟树,小时候听父亲讲,那是他小时候栽种下的。年轮的圈在它里面画了一圈又一圈想必也最少应画了70多圈吧,而今盘龙错节,还留一片葱郁依然庇荫着老屋里的人,哪怕现在老屋的人都早已搬出各一方,可庇荫依旧……转目南边,我看到了那颗柚子树,上面果真结了一些柚子,有大有小现在都泛着黄零落的散开在树叶中。我站在满是杂草枯叶中仔细凝望着这透满沧桑的老屋,就像远游的游子归家凝望自己的父母……我走上前去轻轻触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可又想去看,看那落满尘埃的旧家具,到里面打捞我的每一寸快乐时光,让我的思念特底靠岸。我最终还是推开了走进了老屋,老屋四周墙上的石灰墙面早已剥落成斑驳模样,东西两厢房的木门上的门神依稀可辨,依然固守老屋。正厅的左墙上,旧时燕衔草结的窝也依然完好,只是已披上了岁月的尘灰提醒早已物是人非……

曾近,曾近炊烟轻笼的老屋,早已被风雨腐蚀得退下了明丽的模样,连成旧时光一并剥落在墙上,只剩我泪眼盈眶!

别了老屋作文 篇4

忽然间想起很久没有去老屋了。

推门,轻轻地走进了那座老院子。漫步在院间,麻雀在角落的那间破屋上安了家。园子里苹果树的叶子早已经掉光了,墙头上一片荒芜。看到这番景象,我在风中不禁瑟缩了—下,曾经的一幕幕都出现在脑海中。

记忆中的秋叶簌簌地掉落,那一老一少,在院中扫着落叶,小女孩儿用手捧着树叶往背篓里装,老头儿“呵呵”地笑着。那是多么惬意的一幕,它至今仍在我的心中,岁月老人却无情地把他带走了。再也没有往日的欢声笑语,那根拐杖仍然在门口立着,似乎在等待着谁。

这老屋中的一切似都唤起了我沉睡已久的记忆,这是我不愿来老屋的原因——我害怕回忆,回忆起那过去的欢乐时光,害怕一睁眼,就什么都没有了。爷爷在熬过他人生的第72个春天后走了,在微冷的春风里长眠于地下。我们看到他的影像时总不禁潸然泪下,因为有太多的牵绊和伤感。大屋的台阶上依稀留着他磕烟杆的痕迹,平日里,他总喜欢抽一口,然后吐着烟圈,懒洋洋地眯着眼,一会儿磕着烟杆,一会儿抚着山羊胡。老屋的台阶仍旧裂着缝,长满了杂草,站在院里的冬青树下才发现原来我们已经长大了。小时候跟爷爷说:“我比小树高。”爷爷坐在门槛上笑着不说话,戴着他的老花镜兀自絮絮叨叨,可是现在,冬青树早已高过了我的头顶,那个笑脸如画的老人却再也不会笑着给我讲故事了。

推开大屋的门,望着陈旧的桌椅,我兀自愣了一会儿,桌上的香炉和烛台依旧如儿时立着。桌上放着一张爷爷的照片,看着照片,我感到好似他从光里笑着向我走来,坐在门槛上,两只手搭在膝上,戴着他的毡帽,朝着我笑。我努力微笑却闪出了泪花,过去的艰难岁月我们一同走过,而现今的安逸时光你却不在我身旁和我一同享受。房檐下的燕子窝早已不再有燕儿住进去了,是没有了依靠,还是像我一样害怕孤单?望着老屋,我又想起你。在冬日里,你握着我的小手,哈着气,我像只小老鼠似的窝在你的怀里,想到这儿,我再也控制不自己,抱着你的相片贴在心口,哭得撕心裂肺。那个会哄我的老人,用硬硬的胡茬蹭着我的脸的老头儿,你去了哪儿?可曾有想过我?

远处庙里的钟声传来,我从呆愣中回了神,转身看一眼这老屋,树梢被风吹得呜呜地响。我不再回头,独自走出老屋,独自流下一滴缅怀的泪水。

别了老屋作文 篇5

回到家,父亲说,老屋要拆迁了。

我放下书包,什么也没说,脚步却不听使唤,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恍恍惚惚地就踱到了老屋门口。

我推开久掩不开的木门,一股污浊的空气扑面而来。屋内,只有破败的砖瓦上透下一柱柱微弱的光,到处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蜘蛛网,昭示着这里长久的孤寂、衰败与冷清。

老屋以前是常常要来的,但自从奶奶走后,已是两三年没到这里。

出生不到两个月时,我便跟了奶奶。不大的院子里,到处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尿布,方才洗一块,不久又“出炉”一块。母亲没有寄钱过来,奶奶便一大早去砍柴,担着几十斤重的木柴,走几十公里的路,翻过两座半的'山,赶到集市去卖钱,只为了换来我的奶粉钱。

村里的妇女们说小孩子一定要吃得好,这样长大后才会有过好日子的命。奶奶听了以后,什么好东西都留给我吃。我吃玉米时,她吃白米饭泡红糖;我吃鸡蛋时,她吃白米饭泡红糖;我吃猪肉时,她还是吃白米饭泡红糖。而我却从来没有吃过那白白的米饭泡红糖。直到有一天,奶奶尿的尿引来了一大群的蚂蚁,我才知道,奶奶得了糖尿病。母亲知道后马上将我接回身边。奶奶什么也没说,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红着眼睛对我说:“以后常进来看看,奶奶一直都在,奶奶等你,奶奶舍不得你哩。”说完便转过身大哭了起来。

后来的记忆,无非是每每进入老屋时窗口期盼的目光与身影,奶奶总是忙上忙下,给我做这个做那个。

岁月转得那样飞快,转眼间小学毕业了,上了初中。日益紧张的课程,渐渐地让走进老屋的路在脑海中逐渐模糊,淡化。直到有一天母亲说,快进去看看奶奶,她到山上砍柴不小心摔了,脚都烂了。

我赶忙飞奔着,跑向老屋。躺在床上那个瘦骨嶙峋的老人真的是奶奶吗?见我进来,奶奶原本暗淡的目光顿时充满了光亮,奶奶挣扎着坐起来,用沙哑的声音说道:“终于把你盼来了,你怎么都不来看我?”姑姑说奶奶上山砍柴是为了卖钱给我买件衣服,说是我生日快到了。

转身,回头,眼泪成诗。

那年,因父母生意原因,我到千里之外的昆明过年。日近大年三十,家里打来电话说,奶奶快不行了,说要再见我一面。买不到最近的机票,全家人心急如焚,便迈上了火车,期望能赶回家见奶奶最后一面。“隆隆”的火车在我眼中此时却开得这样缓慢,我想与时间赛跑,却被囚禁在这小小的车厢内。

几天后,才到了家,那几日或许是我人生中最漫长也最难熬的日子。屋内,躺着的只有那具冰凉的尸骨,脸上仿佛还挂着一丝丝遗憾。姑姑说收拾奶奶遗物时发现了一衣柜我小时候的衣物,叠得整整齐齐,比奶奶自己的衣物还多。说着递给我一件绿色的外套,说是奶奶临终前托她给我买的作为新年的衣裳。我知道,奶奶喜欢绿色,她说那象征着春天与生命。这,或许是情感的一种延续。

送葬那天,我没去,也不敢去。房间里,我一个人躺在床上,抱着绿色的衣服哭了几个小时,枕头被一大片一大片的忧伤浸得湿湿的。

奶奶说,每一座老屋都有一个灵魂,人在,屋在;人亡,屋亡。

而我想说,心中的人还在,灵魂便在,心中的那座老屋也会永远存在。经过岁月的洗礼,老屋会变得越发清晰与坚固。

别了老屋作文 篇6

一座座高大的楼房里,那座低矮的小房子令人格外瞩目。

小房子十分破旧,时光寝室了房子的大门,我在门口徘徊着,想起了过去的事。

从爷爷起,老屋就在了,那时候,爷爷身强体壮,爸爸还在上学,可时光却不等人,还没几年,爷爷就老了。

还记得,每年放假,我都会回到老屋,爷爷和奶奶就坐在老屋的门口,四处张望着,生怕看不到我们。

爷爷喜欢坐在大门口,秋天的时候,他会拿出那把破旧的躺椅,放在门口,躺着,闪着折扇,拿着酒杯,三巡酒过,他拿起酒杯对自己对着自己说,“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这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奶奶也喜欢坐在门口,喜欢跟我唠家常,唠唠那些有趣的往事,偶尔也会有些闲来无事的婆婆,喜欢坐到我们家的大门口,这时,奶奶便会把家里好吃的都拿出来,笑着说:“吃啊,快吃啊。”大多时候,还是奶奶陪着爷爷坐在门口,不少邻居羡慕他们的感情,一场大雨过后,一道彩虹,两个人。

又不知过去了多少年,爷爷和奶奶都年迈了,爷爷甚至连那把躺椅都搬不动了,但他们还是会守在门口,等着我们,盼着我们。

再后来,村里的人都搬走了,搬到了城市里,爷爷奶奶不愿住过去,他们怕这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屋子,就这么被他们遗忘,怕他们抬头看到的,也不是那熟悉的景象了。他们还是坐在了老屋的门口,静静地,静静地。

时间久了,老屋也陈旧的不行,村里的人都劝爸爸把老屋拆了吧,爷爷奶奶不答应,我和爸爸自然也不答应,只是,在把老屋锁上的那一刻,门缝里的老屋显得那么孤寂,落寞。爸爸喃喃地说了句:“等我老了,就住这了。”我在一旁听见了,没有回应,也不知该回应什么,只是鼻头微微一酸。

我不敢再看向那老屋,那里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回忆,微微一提起便会陷入回忆,那就让它在这美好的回忆中淡去吧!

过了很久终于我愿回头看,老屋就在那,静静地静静地,等着我... ...

别了老屋作文 篇7

这座老屋快要瘫塌了,它在这所乡下的老宅院中已经风雨飘摇了五十年。我不知道它建于何时,只知道在我一两岁的时候,跟随家里人从城里搬到乡下来,直到我离开它到外地去上学,便一直住在这老屋里。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便觉得这老屋已很有些破败。房上的屋梁好像是遭遇过一场大火,又像是很长久地被烟熏火燎过一般,透着漆黑的光泽。两扇旧式的门窗,油漆早已剥落净尽,土坯垒起的墙壁被雨水冲刷出一道道深深浅浅的沟痕。正厅的屋梁上有一只燕子窝,每到春天来临的时候,那一双燕子就会从南方飞过来,飞进飞出忙个不停地衔呢垒窝。那燕子窝原本是一直存在着的,大概她们是嫌那原来的窝有些破旧了,所以要衔来新泥加以补修吧?难怪杜甫在诗里说“燕子衔泥两度新”呢。我不知道这燕子到底是从哪里来,只听大人说是从南方飞过来,秋天来了,便要飞回南方去。燕子是记家的,是谁家的燕子就还会飞到谁家去。于是我就想,在南方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小燕子一定还有一个家,她们在南方的那个家是谁家呢?大人说,你去问问那个小燕子呀!于是我就时常看着那燕窝呆呆地想,想知道那燕子的家在什么地方。看得久了,那小燕子就会从窝里探出头来,对着我叽叽喳喳吵上一阵。秋天来了,燕子飞走了,那燕子便又成了我心里的牵挂,时常会看着那空空的燕窝闷闷不乐。于是,母亲就会过来安慰我:“天冷了,那燕子到她原来的家去了,等到明年春天,她们就回来了”。于是我又时常盼着春天,盼着她们明年能准时地回来。

老屋的前面有一棵枣树,东窗前有一株石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栽的。那枣树上结的是一种当地叫做“铃枣”的枣子,体形颇像一个倒挂着的钟乳石,酥脆多汁,特别的香甜。那枣树有一根横向的树枝,一直延伸到老屋的屋顶上,一嘟嘟一串串的枣儿压弯了果枝,爬到屋顶上一伸手就能够到。每年一到临近麦收的季节,那枣树便开满了密密匝匝的米黄色的枣花儿,院子里从早到晚便飘散着阵阵浓郁的清香。枣花儿的香气很特别,是一种甜甜的清香,而且特别的浓郁,只要谁家的院子里有一两株枣树,不必走到近前,很远便能闻到那浓浓的枣花的香味儿,只引得那成群的蜜蜂儿一天到晚围着那枣树,嗡嗡蝇蝇地忙个不停。到枣花儿开过的时候,东窗下的那株石榴便赶着趟儿慢慢绽开了红蕾,一星星一点点,像一颗颗鲜红的宝石镶嵌在翠绿的绿叶丛中,格外耀眼夺目。这株石榴是当地少见的那种双瓣花品种,花色艳丽,层层叠叠,等到那花朵儿全部开放的时候,满树云霞,一片火红。石榴树的花期很长,一茬接着一茬儿直开过整个夏天,给这座僻静的旧宅院增添了不少的生机。

院子的南面有两间南屋,与这老屋同样破旧,供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居住。每到夏夜之时,这南屋的屋项上便成为我们晚间纳凉的唯一的去处。铺一张草席在屋顶上,躺在上边数星星,听大人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故事不知道讲过多少遍,但孩子们却总喜欢不厌其烦地听。于是,大人们便只好一遍一遍地讲,孩子们也就总是一遍一遍地听。乡村的夏夜,总是那样安详而宁静。在这老屋的屋顶上,不知道听大人们讲过多少个美丽的传说,留下孩子们多少个童年的梦……

如今离开这老屋已有三十年,而那老屋也快要瘫塌了。也不知道老屋里的那几只燕子,如今飞到谁家去了。她还会记得原来的那个家吗?

别了老屋作文 篇8

星转斗移,白驹过隙,时间像沙漏一样一点一点流失,老屋渐渐远离我们而去。在我的记忆中,老屋是温馨的、甜美的、安静的。想起曾在老屋生活的一幕幕情境,眼眶不由得湿润起来。

古朴的村子,置身一片宁静之中。兀立在时间长河里,老屋的样子清晰而又模糊。老屋的门墙被时光残忍的侵蚀着,留下一道道沧桑痕迹,那吱呀转动的大门,过往了多少代人的故事,令人唏嘘。

一把泛着铜绿的门锁,留下了一屋子的岁月。夕阳之下,老屋静静伫立着。老屋是土木结构,无数块土砖和横梁,撑起了老屋。屋顶那一层青瓦,勾勒出一条条纹路,那是时光的轨迹。

斑驳的木门,关住了一屋子的沧桑,被铜锁牢牢扣住。我站在门前,细细品味着满屋的过去,要想孩提时期的琐事。记忆的大门轰然敞开,思绪如泉涌而出,浸润了心田!

岁月无情,老屋日渐破败,满目凄凄,早已没了过去的精神气。老屋后面的院子,几颗腐烂的树桩静静的站在那里。掌心朝上,微微抚弄,一股寒气袭来,触及内心。那些树桩,原本是一颗颗高大伟岸的枣树。它有过果实累累,见证了我的我童年和少年足迹,带来了一个个快乐的假期。当年,茂盛的树冠,郁郁葱葱,一派繁荣景象。

早春,燕子归来,在枣树上停留和喧嚣,突然间,满树已是一片新装。老屋旁的枣树,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从曾祖父手中的'一颗小树苗,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枣树有数丈之高,粗壮的躯干一个人成年人都抱不过来。早春的风吹来,枝头的叶子探头探脑,将一抹春色带入了农家小院。鸟语花香,只是老屋的专属味道,城市的钢筋丛林里,绝没有这种景象。枣树开花的时候,空气里带着一股清甜味,平添了一丝雅致。年幼不懂得情调和品味,只觉得这花多香啊,吸入一股春天的气息,将心房填的满满的!

炎炎夏日,枣树为我们撑开了一片浓荫,带来了一丝凉爽。枣树长得最茂盛的时候,有些枝桠都探到了老屋屋檐上了。一场暴风雨过后,老屋的瓦片也被掀走了一片。

夏日的晚上,我最爱在枣树下乘凉,躺在竹床上,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如果天气实在太热,就干脆连午饭也在枣树下吃,任风吹着甚是解暑。秋天,嘴巴馋了就会拿着竹竿打下几颗枣来,等不及用水洗赶紧,一口一颗,一股清甜袭来。

看着眼前残存的枣树桩,回忆不由得涌上来。模糊的视线中,仿佛看到一个老人坐在树下摇着蒲扇,看着满树的果实,想着外地念书的孙子何时归来。此时,早已泪如雨下。

别了老屋作文 篇9

在GG地球上,由海南岛、台湾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逐步定位,沿着国省市村方向寻找,由大至小,竟真的在地球上找到居于村北的俺家老屋,那青瓦斑墙,桃杏掩映,清晰得很!

世界很大,却又很小,三寸手屏,竟装得下整个世界!感叹着科技的神奇,一阵兴奋之后,又感到美国的眼睛竟如此尖锐,让人藏无可躲,这还是民用卫星图呢,若是军用还不知清晰多少倍!若是美国鬼子发起疯来,可比日本鬼子更鬼头,虽远在太平洋那边,却近在头顶之上!同胞们,不要游戏人生哦,总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你呢!

老屋五十又一,与栗子同龄!曾经的崭新青瓦白墙,经风沐雨,而今已经瓦纹墙斑,门漏窗损!

老屋的东南方向,十米左右,便是王家最老的祖莹,有两百年的历史,这生者与逝者,真正是相距几步之遥!每至初春,迎春首先盛开,这是栗子认识的第一种花卉!从小在祖宗莹边玩耍,丝毫没感觉到可怕,熟视无睹,一切随天,淡然处世!相反现在每次回家,却又总能感觉到生与逝的距离如此之短暂!

老屋的北面方向,乡路宛延,顺路北上,便是红顶,红顶称山有点大,只能称丘,因其西沟出红土,便名中有红字,因此祖先们原起村名红山前,很旺气的名字哦!可现今我们村名小史家,却一个史姓没有,这里有一段我们村少为人知的历史源缘!

我们村坡缓无山,有地耕却无山峦,无山峦就无草,无草就无法生火烧饭, 祖先王景王格兄弟就合计在东山购得一块山峦以供烧草,去东山必经过大史家村(向东两里,明朝立村),大史家村那帮恶少仗着人多势众,总刁难刚迁入的由此经过的王家兄弟俩,王景王格兄弟虽生得壮实,但为人忠厚老实,又初来乍到,不愿惹事,多有央求,大史家村的恶少们实在没有什么可叼难的, 最后让我们村改名小史家,以附属示弱。这小史家村名的来历,虽有点屈辱,但却极合道法,有此强恃彼弱,有大必有小哦!

红顶山巅有几块石硼,儿时每次割草路过,均爬上玩耍,登高望远,爽心极目!山丘虽不高,登顶却也冷风嗖嗖,时久便觉凉意,石硼下,竟有成堆的蛤壳,在这远离海边的内陆,竟有如此多的海生遗物,引人好奇,此山虽小,却也有古可考!据说远古此处为海洋呢,这远古不知有多远?有多古呢?

向西望去是宫家桃村,相当年宫家逃债于此村而得名,现在多是刘姓,或许已无宫姓;向西南望去,是姥家吴家沟村,迁居而成,十八姓之多,初一在此上学!向南是大木村,因打磨而名,而今村中的磨盘小巷还真有历史苍桑之感!

红顶向东千米,便是狼虎山,幼时闻其狼虎之名,便觉可怕,十几岁时,才得攀援巨石,登顶赏光,此山顶巨石可比红顶的大很多倍,杂乱错落,危耸斜立,着实凶险,想从此巨石阵处越过,是不可能的,只能绕过到山顶!登顶后真有狼虎峰巅,一览众小之感,大史家、姜家庄、任家夼、丛家,东面各村尽收眼底,大史家村北,便是初二始在此上学!狼虎山东侧坡底,每至雨季,山洪过此,虎啸轰鸣,狂泻而下,经年累月冲涮,浅沟成此深壑!

红顶向东南望去,是大天子和小天子,两山脚下,便是村南河的起源!虽然山不高,却坡缓斜长,积渗的活水,常年不断!这条小河现在源头依然活水,是祖先们立村之本!聚气藏风,得水为上!北方自古立村,首先找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所以每个村庄都有山有河,水是万物之源,有水才有生命,才能维持生命!

由此想到每次冬季经过文登界石山口,自此向南,雾雪都比别的地方大很多,自北而来的冷风,经昆嵛山的阻挡抬起,过山落下,便在此处积雪成窝!雪即为水,水多则粮丰,所以文登总是多丰收年,吃穿无忧,便兴文学,因而文登多出文才,并因此得名!多文才便多官人,这或许便是风水的诠释!

老屋居村最北端最高处,吃水也是个大问题,距村东井若有三百米,小时候挑水便是我们兄弟姊妹的日常功课,后来老爸请人在院中打了机井,足有四丈深,水质、清凉甘甜,堪胜天下所有矿泉!还真有意回家开个矿泉水场呢!

年轻人都迁居城镇,村里儿时的热闹早已不复存在!独处的老屋更显寂莫,与八十又四的老爸,相依相守!老爸老屋,最最亲密的伙伴!

屋至老时,知经年,人经年后,方尊道!老屋那几十平的院落,向上向下,便是人生第一眼的天和地,识花认树,饲鸡牧羊,结伴同学,登山眺水,望日赏月,从老屋出发,自无到有,从蒙到悟,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生有逝,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有强有弱,有古有今,是老屋那一方净土,开启善智,明心励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屋入怀,得道尊仙!

别了老屋作文 篇10

我坐在这百年老屋里,想那破土动工的清晨,那天大的吉日,已是一个永不可考的日子。想那些媳妇们、孩子们、匠人们、劳工们,他们把汗水、技艺、手纹、呼吸、目光都筑进这墙壁,都存放进这柱、这窗、这门上,都深埋在这地基地板里。我坐在老屋里,其实是坐在他们的身影里,坐在他们交织的手势和动作里。

我想起我的先人们,他们在这屋里走出走进,劳作、生育、做梦、谈话、生病、吃药,我尤其想起那些曾经出入于这座房屋的妇人们,她们有的是从这屋里嫁出去,有的是从远方娶进来,成为这屋子的“内人”,生儿育女、养老送终、纺织、缝补、洗菜……她们以一代代青春延续了一个古老的家族,正是她们那渐渐变得苍老的手,细心地捡拾柴薪,拨亮灶火,扶起了那不绝如缕的炊烟。我的血脉里,不正流淌着她们身上的潮音?我的手掌上,不正保存着她们的手纹?我确信,我手指上那些“箩箩”“筐筐”,也曾经长在她们的手指上,她们是否也想象过以后,会是一双什么手,拿去她们的“箩箩”“筐筐”?

我坐在老屋里就这么想着、想着,抬起头来,我看见门外浮动着远山的落日,像一枚硕大、熟透的柿子,缓缓地垂落、垂落。

我的一代代先人们,也曾经坐在我这个位置上,从这扇向旷野敞开的门口,目送同一轮落日。

暮色笼罩了四野,暮色灌满了老屋。

星光下,我遥看着老屋,心里升起一种深长的敬畏——它像一座静穆的庙宇,寄存着岁月、生命、血脉流转的故事……

老屋已经很老了,它确切的年龄已不可考,它至少已有一百五十多岁了。修筑它的时候,遥远的'京城皇宫里还住着君临天下的皇帝,文武百官们照例在早朝的时候,一律跪在天子的面前,霞光映红了一排排掀起的屁股,万岁万万岁的喊声惊动了早起的麻雀和刚刚入睡的蝙蝠。就在这个时候,万里之外的穷乡僻壤的一户人家,在鸡鸣鸟叫声里点燃鞭炮,举行重修祖宅的奠基仪式。坐北朝南,负阴抱阳,风水先生根据祖传的智慧和神秘的数据,断定这必是一座吉宅。匠人们来了,泥匠、瓦匠、木匠、漆匠,劳工们来了,挑土的、和泥的、劈柴的、做饭的。妇人们穿上压在箱底的花衣服,在这个劳碌的、热闹的日子里,舒展一下尘封已久的对生活的渴望。孩子们在不认识的身影里奔来跑去,在紧张、辛劳的人群里抛洒不谙世事的喊声笑声,感受劳动和建筑,感受一座房子是怎样一寸一寸地成形,他们觉出了一种快感,还有一种神秘的意味。村子里的狗们都聚集到这里,它们是冲着灶火的香味来的,也是应着鞭炮声和孩子们欢快的声音来的。它们,也是这奠基仪式的参加者,也许,在更古的时候,它们已确立了这个身份。它们含蓄、文雅地立于檐下或卧于墙角桌下,偶尔吐出垂涎的舌头,又很快地收回去了,它们文质彬彬地等待着喜庆的高潮。哦,土地的节日,一座房屋站起来,炊烟升起,许多记忆也围绕着这座房子开始生长。

老屋像一座静穆的庙宇,寄存着岁月、生命、血脉流转的故事,也寄托着我们对祖先、故乡、童年的特殊情感。作者更是站在一个穿越时空的视角,俯瞰着老屋从破土动工的那一天起,先人们为兴建它所付出的汗水;想象着他们在这屋里走出走进,劳作、生育,和日常生活中的悲喜和渴望;想象着孩子们在紧张、辛劳的人群里抛洒不谙世事的笑闹声,还有村子里的狗们也冲着灶火的香味聚集到這里……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屋代表着我们精神上的神坛,它代表着每个人的故土情结和童年记忆,那是我们生命的根系。

别了老屋作文 篇11

小城,城郊泾渭分明。然而近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正吞噬着郊村,一排排瓦房、低层水泥楼被崭新花哨的楼盘取代。剩下的郊村,也会在近几年内消失。拆迁,成为了郊区人们的首要话题,甚至许多人家因拆迁发家致富。我的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

其实,这里的住宿环境质量参差不齐,矿区职工居住的百平方米大杂院拥挤着数十口人家,公共厕所紧邻臭水沟;毗邻的村庄环境较好,家家户户独院独楼,水泥路贯通家家户户,犄角旮旯里种植着瓜果蔬菜,春槐夏柳,秋柿冬梅,别有一番滋味。我的家不属于矿工小区,也不属于哪个郊村。我的家,似乎遗世独立,挨在某个郊村围墙外。外来人口的我们,起初不享受郊村里任何福利。

其实,争取福利、落实户口,那是我的父母的事情。我和兄弟姐妹们的任务就是无忧无虑快活成长。小学二年级时,我独自登上尚未盖好的二楼,胆怯而激动看着楼下,记忆似乎从那天开始变得清晰。楼房盖好后,我有了自己的小房间,在阳台上,面西可以看见高高矮矮的市区楼房,向东可以看见水波粼粼的东湖、草长莺飞的原野。自家的小院里,夏天是最美的,石榴树大展枝条荫蔽裸露的土地,遮住了香椿树,也遮住了杂七杂八的家什。葡萄蔓铺满了藤架,大青虫是常客,蚕食葡萄叶,落下松子颜色般粒状的粑粑,经常让我抓狂不已。盛夏未退,南瓜藤叶侵占了藤架,葡萄叶稀稀疏疏,不成气候,毛茸茸的大叶子没几日也会铺满院子,猛不丁冒出大南瓜砸住了没注意的我,所以我特爱吃老南瓜稀饭。夜深人静时,我一个人下楼梯上厕所,有时候月光倾泻在地面上,活像妖娆的白色女鬼躺在地面上。可惜我是女的,一脚踩上去,女鬼幻回月光。

在金银花开得最盛的那年,院子被封了,盖上了豆腐渣的楼房。石榴树没了,葡萄树没了,老南瓜没了,二十年的芳草空气全被填埋了,待在家里的我窒息极了。爸爸妈妈忆起了灶台,从哪搞回大铁桶,制作成灶锅,原本狭仄的院子更拥挤了。原先家里就乱,房间多了,没想到更乱了。原本清清爽爽的大门口,堆积着乱七八杂的木材。更可笑的是,院子里盖的楼房逢雨必漏,遮住阳光,霉气十足。被遮住阳光的老房子,竟没有霉味,二十年房龄的老屋果然值得信任。我没有资格去评论爸妈为什么要封院盖房,我只能说,那满院叶香、呼吸的泥土成为了牺牲品。

而今,老房子白色的墙面早就变得泛黄,挨地的水泥墙光滑平整,儿时的我最爱在上面涂鸦画画,如今也没有了痕迹。电灯棒的灯罩锈迹斑斑,和我差不多大的电风扇悠悠地转动。小饭桌曾经铺满了多少好吃的,喂饱了狼吞虎咽的我们。玻璃柜早已没了玻璃,柜顶摞着杂七杂八的书本,上面或许有我少年的痕迹。我坐在这老房子里,敲打这些文字,从前的家总浮现在我的眼前。这时,妈妈招呼我,让我吃葡萄。看着手捧着葡萄的妈妈,我突然明白,不仅仅是房子在老去。

纵使没了鸟语花香的院子,纵使没有豪华便捷的家居,但是有家人、有老屋等着自己。在外漂泊的自己有主心骨,根基所在的地方,就是精神的依靠。总有一天,老屋会夷为平地,爸爸妈妈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那么我对老屋的念想,就像爸爸总爱念叨的乡下老房子。

别了老屋作文 篇12

新城的高楼大厦处处可见,老屋早已销声匿迹;老城的道路也围着高楼,它们虎视眈眈地盯着老屋聚居,仿佛要将老屋赶尽杀绝。

走在老城街上,随处可见楼房空隙形成的小巷。随意走进一个小巷,就像传说中的桃花源一样,在小巷的另一头就是一小片老屋,像迷宫一样,不知道该走哪里。长长的阶梯铺到视野尽头,是通向天堂的天梯……

老屋多数是一层的砖瓦屋,至好的也只是四层的“清水墙”楼房,墙面上长着青苔。无论是门口的大树,竹编的篱笆,萋萋的幽草,还是墙上的爬山虎,窗口挂着的辣椒,破瓷盆里长的蒜苗,都给人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不管哪个院子都是那么清静,只有拐角的小卖部偶尔传来讨价还价的声音。

夏天,清晨的阳光还是懒洋洋的,东方的天空已出现了鱼肚白,空气却也清新凉爽。又踏入一片老屋聚居,走近了一个幽静的小院。小院很窄,边缘围着半米高的石栏,因为背光,石栏总是凉凉的。或在葡萄架下观棋,或在杂草中捉虫,或斜躺在老槐树上,闭着眼,隐隐约约听见邻院小孩跳绳的声音:“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

我有无数次梦想隐居在深山老林中,远离尘世,住在这样的老屋聚居中。尘世的种种烦恼会把我变得迟钝,我想摆脱它,却欲罢不能。

别了老屋作文 篇13

■吴林周

己亥秋末,老家族人重修家谱,邀我参与。我欣然同意。

重修家谱需要回老家准备资料,走访族人。自父母故去,我很少回老家了。这次回到村里,远远看到父母曾经居住的老屋,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站在二队麦场眺望父母老屋,老屋已经残败不堪,一如渐渐孱弱的老人。没有父母的家,只能称为一座房子。父母一生辛劳,抚育我们弟兄五个,让我们上学、就业,给我们盖房、娶媳妇,更是帮我们带大了十多个孩子。

父亲去世的前一天,手拄拐杖送我到大门口,问我:“今天下班回来吗?”我说:“没什么事,就不回来了。”我父亲说:“我没事,你上班吧。”没想到这是我与父亲最后的对话,也是我与父亲的永别。

第二天,同事接到电话,说家里让你很快回去,你父亲病危。“不可能。”我说,“昨天上班我父亲还送到我门口呢。”

我终身悔恨没有陪伴父亲走完最后一程。父亲撇下了半身不遂的母亲。母亲生性刚强,不愿麻烦孩子们,她仍然坚持自己做饭,自己照顾自己。母亲的老屋就是儿孙们的聚集地,每天我们都会到母亲老屋坐坐,聊聊家常,说些让她高兴的人和事。

1996年我调外乡工作,每星期都要回家陪伴母亲。母亲视力不好,但听力特别敏锐,远远地就能听到我回来的脚步声。xx年母亲也离我们而去了,我们送别了母亲,都回到了各自的家。从此老屋就成了我们的回忆。这里再也听不到父母呼唤我的声音。

忽然,邻家有人招呼我:“你回来了,今天别走了,到我家吃饭。”听到这话,我心里难受到了极点。是呀,父母不在了,我的家也不在了,没有了随时可以回来的地方。

手机响了,孩子打过来的:“爸,你在家吗?我们回来了。”我说:“你妈在家呢!”猛然发觉,父母是子女永远的家,我的“家”没有了,可我和孩子他妈还是我孩子的家。

别了老屋作文 篇14

在我的QQ空间有一张照片,是一截残存的土墙。一个朋友看到后留言问我,这是一截旧城墙吗?我告诉她,是,这就是我记忆中无法抹去的一截城墙。

原来经往老屋的小路已被疯长的杂草和小树淹没,照片是我站在老屋脚下往上拍的。光秃秃的黄土坡上长满小树的地方就是原来老屋的位置。几年前,父母搬离了这里。在父母离开后的日子,老屋愈发的破败和沧桑。看摇摇欲坠的土房,母亲喊来一个专门从事此行业的师傅,以三百元的价格卖掉了老屋上凡是能值钱的东西。而值钱的仅仅是老屋上的瓦和些许的木料。在师傅揭了屋顶的瓦和木料后,很长一段时间那些土墙依然存在。后来,经久裸呈的土墙经受不住风雨的袭击和浸润,最终,垮塌了。仅剩下那一堆堆高低不平和斑驳的瓦砾。从此,老屋不复存在。

关于老屋的记忆,并未因着老屋的垮塌而消失或走远。

房屋垮塌后。残垣断壁上疯长着各种小树和杂草,一片荒芜。后来,随着杂草的疯长和小树的增多,我已无法从原来的小路爬上那片残垣断壁。路已不见了。再后来我回去,就只能站在光秃秃的黄土坡下仰望那一片残垣。

老屋在一个低矮的山坡上。屋后是一片楠竹林,右侧是一所小学。屋的前面是一小片果林,有父亲载的桃树、木李子、茶树和桔子树。每年三月,桃花盛开。紧接着,木李子、桔子相继争芳吐艳,房前屋后花红柳绿,一片花的海洋。在老家,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桃树和木李子,每到春暖花开的三月,整个小山村都被花海包围。当第一缕阳光缓缓的从东方升起,睁开眼,能听见布谷婉转嘹亮的歌喉,走出房,便可闻见花的芬芳。

屋后的菜园里有一棵柑子树。树是我小的时候去三叔家玩,和堂姐在菜园的竹林里发现的一棵一尺多长的柑子苗。在乡下,吃完柑子后随手丢弃隔年生长出来的幼苗到处都是。只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想亲手栽下那棵幼小柑苗,于是,那棵柑子苗被我从堂姐家的菜园移到了我家菜园的入口处,刚开始,我的家人并不知道那幼苗的存在。也许是因为亲手栽下的缘故,对那棵树我格外的亲近或用心。不下雨的日子,每天早上,我会把洗过脸后的水给它浇上,用锄头给它松土。在我的精心照料下,那棵柑苗郁郁葱葱长满绿叶和粗壮着枝干。几年后,开始结出果实。我们当地人叫它“袍柑子。”每到三月,柑子树上开满一朵朵白里透黄的嫩黄小花,随风摇曳,花瓣纷纷坠落于树下,房前屋后一阵清香。

小时候,吃得最多的是桃子、木李子、桔子和柑子。桃子是我的最爱,果肉白里透红,味道甘甜且多汁。木李子酸涩,桔子酸甜,所以我不太喜欢。每到秋天,柑树上结满了那果肉酸涩且表皮粗糙的“袍柑子,”绿叶中一片金黄。这种果子到处都有,所以无人那它当宝贝,想吃了,往树下一站,伸手摘一个剥开表皮取出几片果肉往口中一扔就行。有的人家无人喜欢吃,就任凭这一片金黄在雪花中飘摇,直至纷纷坠地也无人问津。也有喜欢吃的人家,会在秋收时把柑子从树上全部摘下来,装进木箱或是箩筐里,上面铺上一层细细的松树叶,然后用旧的棉衣或是木板进行密封,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季,从木箱或是箩筐里摸出几个柑子,蹲在自家门前,闻着油菜的花香,看蜜蜂嗡嗡的在土墙密集的小洞里欢快的忙碌,吃着酸甜且带一丝丝苦涩的柑子,皱着眉用手擦去嘴角溢出的汁水,看天空的云缓缓的飘过。

菜园里的黄瓜、长豆角、西红柿甚至是小小的棉桃都成了我们的零食。离我家约一公里远的山坡上,有一种带刺的滕条植物,每到夏天就会长出一种红红的、满身如菠萝状的小果实。不知何时,我知道了那个地方,我一个人曾去了几次,就为了吃那个红红的、到今天都不知道名字的果实。那种果实只能是摘下来就吃掉,我站在山坡上边摘边吃,等果实吃完,我的双手也就被果实的汁水浸染红了。

盛夏的晚上,各家都搬出竹床,板凳到水塘边的纳凉。我家那时候有一个比竹床还小的木床,每到傍晚,我都会背着小木床到水塘边,和很多人躺在一起,摇着蒲扇,和小伙伴们嬉戏,或听大人们拉着家常讲着故事。一阵风吹来,水塘里泛起层层涟漪,夜,顿被渲染开来。躺在小木床上,眯起眼,开始细数天上的星星,和伙伴们争吵着,这颗是牛郎星,那颗是织女星,直至睡着。记得有天晚上,迷糊中,咚的一声响把我们惊醒,年长的长辈赶紧打开电筒寻找,原来,是堂妹在睡梦中从竹床上滚入了水塘中,水潭不深,堂妹被打捞上来后回去换了套衣服又来和我们睡了。

很怀念那简单且快乐的.童年。比如,蹲在鸡窝旁等母鸡下蛋,然后把热乎乎的鸡蛋装进书包或是口袋,飞快的跑到学校的小买部去换取一根麻花或是一个发饼几颗糖之类的。现在,农村的高楼多了,当年的土墙已不见踪影,房间里大多有电扇或空调,再也不用到水塘边去纳凉,再也不用去菜园里找吃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山村也悄悄发生了改变。现在回去,村里已是一栋栋高楼和宽敞的水泥路。下雨天,再也难觅那头顶戴塑料薄膜赤着脚的孩子了。只是,那逐渐多起来的荒芜土地仿佛在诉说什么?愈来愈多的年轻人已不屑于侍弄那几亩薄田,纷纷背上行囊告别妻儿父母踏上异乡的土地,他们心中装满对父母的牵挂和对妻儿的思念去异乡追求梦想。而留下的老人依然坚守着几亩薄田和家园,打理着的孙子孙女们的生活。每次回去,看到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村里已不见年轻人的身影。尽管楼房越做越高,孩子的衣物是越来越新,我想,无论外出的父母还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他们已是越来越孤独。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田园生活。经常听到,谁在农村买了地修了四合院,谁承包了山林或鱼塘,谁又修了座别墅。每当听到这些,总是很困惑,我不知道到底何为理想的生活?过惯了简单、纯朴田园生活的人向往城市里的灯红酒绿,而城里人则更向往农村的新鲜空气与安静。

我不算城里人。骨子里我更向往童年的土屋,春暖花开,屋前屋后有大片的油菜花、桃花还有洁白的梨花。

别了老屋作文 篇15

枯藤老树,流水小桥,老屋的无言,诉说着一切的轮回。——题记

放学回家,偶然看见桌子上摆着一盒李子,红润饱满,很是诱人。伸手拿起,咬了一口,酸酸甜甜的感觉,萦绕齿间,唤醒了心底的温柔。

曾几何时,还是孩子,闲暇时,常跟着妈妈回外公家玩。越过那座山,望尽那条河,不知多远,小溪的尽头,便是外公的家。外公的家,是座古朴而不失整洁的小屋,带着历史的沧桑,不知存在了多少年,悄悄然地,伫立在了小溪的对岸。

每次回家,檐下屋前,便会出现外公的身影,微微躬曲的背,衬着外公的笑容,显得安详而又美好。多少次,轻轻的,推开那扇小木门,伴随着熟悉的吱吱嘎嘎的声音,便进入了外公的世界。

外公的后院,挺立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李子树,灰棕色的树根,像巨人的手掌,紧紧盘根在地面,硕大的树冠,为小院撑起了一片天空。每至夏日炎炎,我便时常坐在李子树下乘凉,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听着外公讲着他儿时的故事。余音绕梁,暖风拂过,那蒲扇轻摇的醉人时光,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个旖旎的剪影。

李子树一天天长大,枝叶渐渐没过了屋檐,垂到了院墙外面。我常在这棵老树下,看书乘凉。听枝桠在微风下轻轻摆动,看外公在院中修理家具,妈妈在一旁帮忙笑嗔。暖风正好,阳光微熹,顿时,也无那看书的心情了,书中在讲何事?全不记得,只想在片刻的安详中,感受碎隙的宁静。欢乐,正如鱼儿般,在时光的长河中,跃起,跃起,泛起一阵波澜不惊,荡漾出花样的美好。

有时,邻家的小孩会来摘捡落地的果子,三五成群,嬉笑打闹。果子很受他们青睐,枝叶,隔着院墙,发出了微微的抖动,似乎在响应着孩子们的愉悦。稚嫩的童声,穿过院墙,飘入了我的耳中,三月的朝气,显露无余。他们为这个夏天添了份凉爽,也为老屋添了份活力。

不去想什么学业,也不去想什么功名,只愿在阳春三月的美好里,在外公和树的陪伴下,去感受那心念家的味道。小屋里的世界,是多么奇妙?不等我去诉说,无言的树木,便会证明一切。

时光如逝,不久后,我便回到了城市,继续着我那碌碌的生活。像浮于水面的鲸鱼,一段时间后,便又沉入海底,在无尽的生活中,追寻着原本的梦想。“屋宇如鱼,匍匐在水面上,吐出日子,吐出生老病死和一个个连绵不绝的四季。”一尾鱼,又如何波澜不惊?逝去的逝去,最终,只剩老屋,默默的,守护着这奇妙世界的大门。镌刻,收纳,永远的守住那溪边的一方天地。若是忆起,总会想着,回去看看。

别了老屋作文 篇16

老屋,家乡的老屋!

老屋在我的记忆中,是贫寒的代名词。恢复了高考后,我就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老屋。

随着工作的变动,住宅一次次的变换,房子越来越宽敞,越住越舒适:四季如春的中央空调,寒冬流淌的汩汩热水。

老屋,在我的记忆里日渐淡薄,在我的印象中日渐模糊。偶尔回家,才不经意地看上它一眼:背了时的简陋家具,土掉牙的木头结构,还有斑驳陆离的土墙泥瓦,它是那样的'落寞沧桑,那样的颓唐凄凉!

自己一人独处老屋,油然而生一种苍凉;和亲朋好友相聚于老屋,心中又有几分羞赧。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才使我对老屋的看法有了较大的改变。

那年由于腿伤,住院半月已使我烦躁不安,回家养伤更使我寂寞难挨。在父母的劝说下,我回到了家乡,回到了自家的老屋疗伤。

回家那天,正下着瓢泼大雨。我正为如何走过家乡那长长的木桥,走进熟悉的老屋而发愁,想不到一打开车门,雨幕中站着黑压压一帮乡亲。他们背人的背人,撑伞的撑伞。前呼后拥地交替轮换着把我这个大个子背过长长的木桥,背进自家的老屋。这时我分不清乡亲们身上流淌着的是雨水,还是汗水,只觉得自己喉头涨起一阵阵的咸潮。

人未坐稳,东家阿婆端来了一大碗热腾腾的红糖氽鸡蛋,西首的公公采来了一把湿漉漉的中草药,上桥头的阿珍嫂赤着脚捧来了两个滚圆的西瓜……老屋,是那样的热闹和温馨。

入夜,月朗星稀,清风徐徐,众乡亲相聚于我家老屋,听他们特有的嬉笑怒骂插科打诨,听我诉说外面精彩而又无奈的世界。老屋,是那样的亲切而甜蜜。

说够了,笑累了,斗转星移,明河在天。乡亲们一边打着呵欠伸着懒腰,一边叮嘱我安心养伤,纷纷踏着月光下的卵石路,“啪哒啪哒”地最终消失在深巷的尽头。明天他们还有繁重的农活。

这天夜里,月光分外的皎洁,我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于是重新起床,端详着自己的老屋。

根根木柱、道道板壁,支撑起我多少个金色的梦幻?鳞鳞青瓦、厚厚土墙为我遮挡过多少的风雨?

老屋中有老父因我偷摘了生产队一个桃子而留下的厉声训斥,老屋中有母亲因我做对了一件事情而给予的柔声鼓励。

老屋中有祖母那张轻轻歌唱催人入睡的纺车,老屋中有父亲为乡亲们修补东西而燃起的熊熊炉火。

老屋中有我们兄弟为争一块玉米饼而互相追逐的轻盈脚步,老屋中有父母为愁衣食而发出的重重叹息。

老屋是寒酸的,却是富有的:它教会了我坚强,教会了我生活,教会了我真、善、美……

但老屋毕竟老了,土墙上大团大团剥落的泥块,瓦缝中透进越来越多的光亮。

一次回家父亲瓮声瓮气地说,乡亲们劝他把老屋卖了,另建新的。他一边看看老屋,一边看着我。

我知道老人的心思,就轻轻地说,还是修理一下为好,木头结构,地震来了也不怕。当我讲完这话,我发现父母亲昏花的双眼中发出熠熠的光芒,他们佝偻着的背,仿佛一下子直了许多。

这次春节回家,令我着实吃了一惊,土墙已经变成了砖墙,泥地浇上了水泥,昏暗的墙壁刷得像雪一样白。只是父母的背更弯了。

或许他们比我更珍惜老屋的一瓦一椽,比我更深地理解老屋的深刻内涵!

入夜,乡亲们又像赶集似地挤进了我家的老屋,他们带来了崩脆的番薯干,金黄的小金生,青青的甘蔗,还有糯滋滋的麻糍……

老屋虽老,却保存着童年的记忆,储藏着温暖的亲情。只有回到老屋,心灵才有了归宿;人类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一个精神家园。

其实,我经常怀揣着老屋远行,有了这个怀想,心灵变得朗润、温暖和丰满。

其实,我一直牵挂着老屋流浪,有了这个牵挂,步履变得踏实、稳健和果敢。

只要一想起那遥远的老屋,心中就变得亮堂和温暖!

白发高堂游子梦,青山老屋故园心。白发高堂已逝,青山老屋将淹,啊,我的老屋,我的家园。

别了老屋作文 篇17

车子经过了将近三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下了车,一抬头就望见了几乎被树木掩映的家。

弟弟十年前就推掉了老屋盖起了现在的平房,然而老屋的影像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家是村里的外来户,因此避开了大人家营,在小寨的山脚下成了独门独户的院落。三间土屋后依小山,前临小河。听奶奶说这三间土屋都是父亲和叔伯们利用空闲时间盖起的,大多数都是月色朗照的夜晚。那时候白天要在生产队干活,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干自己的,每一筐土,每一根草木,每一片泥瓦,都浸透着叔父们的汗水。

记忆中的三间土屋,除了正堂和厨房是瓦屋,其他的还都缮着茅草呢。对茅屋最后最深刻的记忆是父母卧室的那间,其实算不上一间屋,是在厨房的前沿用茅草缮起的半间屋。六岁那年春天的一个夜晚,父亲就在那半间茅草屋里万般不忍地离开了人世。病魔让父亲变成了一把没有声息的干柴,老母,幼子,不醒人事的妻子,父亲咽下最后一口气,却无法闭上眼睛。

我不知道孩童时代我是否像其他孩子一样也拥有过无忧无虑的欢乐,可是我真的没有记忆,真的是一片空白,或者说是一片混沌,一些零星的记忆也是从奶奶的讲述中去拼凑去想象才形成的。我的记忆从六岁那年父亲离开的那个晚上才开始的,因此我所有的记忆都带着伤痛。

这老屋因为有父亲留下的足迹,有奶奶给予我的百般呵护而充满了温暖。当我背起行囊一次次翻越门前的那一道道山梁,我的心孤单而不漂泊,老屋有爱,还有守望的身影。当我疲惫而归时,我依然是老屋里骄傲的公主,奶奶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我读书或写字,一抬眼就能追寻到奶奶那满脸的慈祥。

奶奶走过了九十二个春秋,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走了,院落里从此不再有那守望的身影,老屋也没了踪迹。心里那份眷恋,那份温暖,就成了我归乡的失落,甚至惶恐。再次归乡只会一次次翻醒记忆,增添的只有疼痛,归乡的路,真的是越走越远。

别了老屋作文 篇18

外婆离开我们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只因对她的记忆太深至今仍会时不时就想起或梦见;她的音容笑貌仿若烙在脑海里遥远却清晰,那么慈祥安暖。

说起外婆记忆最深的还是她的老屋,老屋只有底部几层是烧制好的砖块,其他的高度都是用毛坯建起来的,里外再用厚厚的泥巴和上一些麦糠涂抹,整个一座泥屋。为了增加老屋的使用寿命外公还让人将那些脱过粒的高粱穗子粘在外墙上,看起来特丑。不过外公的做法的确对老屋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每当雨天的时候淋在老屋上的雨水就会顺着突起的高粱穗子滴落下来减少对外墙的冲刷。老屋外形虽然粗糙住在里面还是很舒适的,冬暖夏凉。老屋共三间,依次用夹墙隔开。东间为卧室,卧室里一张大木床占据了半个空间,靠夹墙的位置一个枣红色组合一箱一柜是外婆的嫁妆,里面堆满了外婆纺好的线织好的布匹还有做好的鞋子,床头的位置则摆放着一张做工古朴的梨木桌子,桌子上一个高半米宽一尺左右的浅棕色物件特别显眼,时间隔的太长已不能详尽的描绘出它的欣赏价值以及对它的喜爱程度,只记得一只栖枝的凤凰栩栩如生,镂空的雕刻精美的不能言喻,每次看到它都会产生要据为己有的想法。那时候畏惧外公一直没敢下手,后来再大些想的就比较多了怕几个舅舅舅母和外婆生气而作罢。听母亲说外婆离世后舅舅们就把老屋里的东西都分了去,我觊觎的那个物件归了二舅家。总之,我与它是没有缘的。巧手的外婆把一个个蛇皮袋子拆开缝制成一大块将整个屋顶都围了起来,让卧室看起来既干净又明亮。外婆还用裁剪好的酒盒缝制了许多小灯笼挂在上面,灯笼的穗子是用花花绿绿的绣线做成的,只要有风透过窗户花穗子就会来回摆动,很喜人。而这些都不是亮点,最夺眼球的还是桌子下面那个连体的大抽屉,只要嘴馋了或是闹小情绪了外婆就会从里面变出不同的零食来。

西间里放置着杂物,农具以及农作物的收成,在这些堆积的收成里面最多的要数花生了。外婆村子里的农田多为沙地,大都种花生。每年花生成熟的时候,村子里就异常热闹,每天半夜里各家各户的都起床了带足农具往地里赶,抢收时有的人家干脆就在地头支起小棚子吃住在地里了。为了让我多睡会外婆总是让外公和舅舅舅母去地里刨,等天快亮的时候她再带着我去场上落。即使那样我还是会睡不醒,外婆又不放心将我一个人丢在家里就带上毯子被子铺在落好的花生秧子上让我接着睡,只是听着场上到处都是哗啦哗啦的落花生的声音就怎么都睡不着了。围在外婆旁从她落好的花生里挑选出颗粒饱满的放在小篮子里,回家时一并带上,外婆会忙里偷闲的将它们用针线串成项链挂在我的脖子上,有时也会剥一些放进粥里再加进点菜叶粉条盐巴熬制一锅香喷喷的咸汤花生粥。冬天的时候,外婆会支起大沙锅将半袋子花生都倒进去用铲子不停的翻来翻去的炒,直炒到剥开来焦脆。然后再用大塑料袋子密封起来,能够吃上很长时间。这对于一个馋嘴的孩子是很大的享受,而最享受的莫过于牵着外婆的手去不远的供销社扯花布,比来比去就仿佛已经将一件件花衣裳穿在了身上,特美滋。

中间的自然就是客厅了。客厅里同样是一张做工古朴的梨木桌子靠正中间的后墙摆放着,只是和卧室的那张样式有所不同,看上去更考究一些。外婆说它叫八仙桌,和卧室的那张一样都是在城里的一个旧货市场淘来的。上面摆放着水瓶杯子。墙上挂着一幅水印卷轴画,做装饰用。还有一张简单的小桌子叠起来在西夹墙靠着,是外公自己钉做的,平常吃饭的时候就在小桌子上,客人来的时候就将八仙桌搬出来。农闲的时候外婆就在客厅里铺一张席子在上面做针线活,我在一旁自顾自的玩,有时淘气劲上来就会抢外婆的花镜戴,戴上后平整的地面就变成了一个个坑,东绕西绕的怎么都绕不过去,逗的外婆笑个不停。有时会躺在外婆的怀里让她挖着耳朵舒服的睡着,等醒来后发现已被外婆放在了大床上……

外婆的老屋有着我大部分的童年,有着外婆浓浓的爱 。如今外婆不在,老屋不在,只有一座高大的门楼二层的洋房演绎着时代变迁。只是外婆走后我再没有进去过了,那门楼看上去生分……

"老屋作文"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