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除法课件

发布时间: 2023.12.29

2024除法课件实用8篇。

小编帮您整理了一些与“除法课件”相关的资讯,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老师还没有完成,现在还来得及。仅有完善课堂教案课件,才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提供的所有意见仅供参考,您需要自行做出最终决定!

除法课件【篇1】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方法。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课件、小棒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1、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让学生举手回答)40×()

70X()

2、口算:(以开火车的形式解答)60÷20 70÷10

90÷30

3、完成下面的竖式。想想怎样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请学生上台作答)83÷2

47÷5

4、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重新复习这些习题,从而引出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今天是“阅读日”,老师要发新书给大家,这里有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①先口算、估算,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②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③ 引导学生,可以用笔算的方式计算。

④ 展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是3,商要写在个位。提问为什么要写在个位?

92÷30=3……2

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2、出示例2: 178÷30= ①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要求用笔算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②引导提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③提问:30X()

⑤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巩固训练:

1、P73“做一做”(请几位学生上台做,其他的学生坐在自己本子上)

2、P74练习十三的2(注意商的位置,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

3、小小裁判官,判断对错,把错的改正

四、总结回顾: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三第4、7题

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92÷30=3……2

178÷30=5……28

除法课件【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页例3,第63页例4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多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中,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所以本单元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数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学情分析】

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能分3组,剩1根)(2)怎样列式表示?13÷4=3(组)??1(根)

(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竖式)

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吗?

预设:(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师生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

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样写除法竖式的?

我们回顾一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师: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

预设:

(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2)可以写算式16÷4=4(组)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0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指导学生分别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组分一分,根据分得的结果,确定商和余数,然后书写除法横式和相应的除法竖式,先写在书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写一写竖式,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然后指名说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竖式

除法课件【篇3】

⑴ 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⑵ 学习商是纯小数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二、出示信息窗,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三峡工程不但雄伟壮观,而且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它的主要作用是蓄水发电,造福人类,谁再来为大家继续介绍三峡大坝的蓄水情况?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生: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三、解决问题:

1、学生列式。9.84÷3=

师:先估算一下,3天上升了 9.84米,平均每天上升了多少米呢?你是怎样估算的?(生答)

师:3米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多多少呢?还需要精确的计算,有办法吗?

(2)笔算。

师:接下来呢,老师就给同学们一个交流的机会,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道题应该怎样算?注意小组合作的要求,第一,在组内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小组长负责做好记录,最后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全班交流,清楚自己的任务吗?开始活动。

① 小组合作。

同学们的认同是对你们最高的评价。

③师结:这样看来,这两个小组的交流就不谋而合了。大家都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了整数除法来做的,你知道吗,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板书),把9.84扩大到它的100倍,结果还要缩小到它的.板书

这种方法叫什么?

③讲解竖式。

出示竖式:

师:想一想,商里的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小数点能随便点上去吗?讨论讨论,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

交流:

1.从转化成整数的角度分析的。

师结:你能说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同位两个先说说看。

师结:数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小数点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结果是3.28.和前面估计的3米多差不多。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一下商的取值范围。研究到这,你感觉一下,小数除法在计算的时候,最关键是要注意什么?(生答:小数点对齐)为此,老师准备了一个小练习。

学生做,并说明为什么点在这?

(3)练习。

①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

四、课堂练习:

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接下来,老师带同学们到超市里面看一看。

2.四人共花了32.08元,平均每人花多少元?

根据刚才的发现,读题,根据5823÷3=1941的商,口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小数除法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建立整的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

除法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口算

2、下面我们先做两组练习题。出示:

42÷6=

7×6=

120÷6=

20×6=

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师板书:商×除数=被除数。

7÷3=

3×2+1=

45÷7=

6×7+3=

通过做题你又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师板书: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了以上两个规律。利用这两个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除法的验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两个关系式来解决除法的验算问题。(板书:除法的验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谈话:三年二班的夺星阵地月末总结表彰会上老师想买一些奖品发给获奖的`同学,(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师:老师给你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蓝笔记本?”指名列式计算(板书):100÷5=20(本)

谈话:他算得对吗?你怎么知道的?小组讨论。

生:20×5=100元,20本5元本的蓝色笔记本刚好100元。所以他算对了。

师: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怎样验算除法算式中的商是否正确?小组讨论。

学生验算的方法可能会用乘法验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指板书:商×除数=被除数。)

(a)、学生验算下面的除法计算是否正确?

213÷3=71431÷7=63

(b)、计算并验算:

156÷3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师:老师给你100元买红色笔记本,最多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学生列式:100÷7=14(本)……2(元),100元可以买14本,还剩2元。

板书:100÷7=14(本)……2(元)]

师:这位同学算得对不对呢?请你根据已有的经验帮她验算他算得是否正确?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

指名回答。学生的验算方法。

在小组里说一说:14×7十2=100(元)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100元这说明了什么?

14、7、2、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

师: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100里面不是正好有14个7,而是比14个7多2,所以14个7多2就是14×7+2,结果就是100,等于被除数。

师: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学生汇报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指板书: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a)、下面的除法计算是否正确?

314÷8=39……2

527÷7=131……4

(b)、计算并验算:

238÷6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你能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吗?学生汇报: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

师小结:同学们理解、概括、归纳得很准确。我们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师将板书补充完整:

商×除数=被除数(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温馨提示:我们为了计算地正确,不仅要掌握正确验算的方法,还要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四、课堂在线,强化新知。

五、教学反思: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上展开教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旧知与难点巧妙的结合,又成了我这节课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设计时,我从简单的口算入手,让学生自己来寻找规律,很快,孩子们就发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因为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所以兴致特别高。通过三组口算题的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复习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引出课题。当学生知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这一节课关键也是让学生弄清验算的算理,教学中,学生对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已经领会了,主要是让学生总结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而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我让学生说为什么用“14×7+2”来验算,这里的“14×7”表示什么,让学生明白在验算时,我要先算出14个红笔记本的钱,之后再加上剩下的2元钱看会不会等于总共的100元钱,只有学生弄清了算理,才不至于依样画葫芦,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总结有余数除法验算的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除法课件【篇5】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商的书写位置。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让学生理解算理。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你们知道植树节吗?是几月几日?

生:3月12日。

师: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

(设计意图: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人类的生存的确是离不开树木。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

师:这就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的情境,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看到上面有三年级、四年级两个年级的同学在植树。他们有的挖坑,有的浇水......

生2:我想问大家,谁能算出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生3: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多少棵?

生4:我想知道: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师:哦,老师把她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解决她为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算式该怎样列?

生:求“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42÷2,求“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的算式是:52÷2。

师:42÷2=?它可不象上面的加减法那么简单,也比我们前面学过的除法难一些。你会计算吗?现在请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交流,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二、小组合作,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42÷2”的方法。

(学生们有的在认真思索,有的在摆弄小棒,有的用笔计算。然后,各自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巡视或加入小组中不时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

2、师生交流过程。

师: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的交流,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小组形成的方法。

小组A:我们小组,用口算得出结果的。

师: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口算的,好吗?

生:我这样想的:40÷2=20,2÷2=1,20+1=21。

师:真不错。

小组B:我们小组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

师: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们摆的过程好吗?

学生到讲台上,在展台上为同学们演示。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了两份,再把剩余的2根分成了两份,和原来的两捆合在一起。

师:同学看清了吗?老师再把他分的过程通过大屏幕演示一遍(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并重点对分的步骤做必要的说明)。

师:有用其他方法的吗?比如说笔算的方法。

小组C:我们小组用的是笔算。

小组D:我们小组也用的是笔算。

让学生把竖式板演在黑板上。在这里学生的竖式一般会出现两种: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的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尝试着用除法竖式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讨论笔算过程。

师:同学们出现了这两种列竖式的方法,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生:......

(让学生说理由,有的会赞成第二种,认为第二种能很好的看出计算的过程。教过这部分内容的老师应该知道在这里肯定有许多学生赞成第一种,因为学生觉得这样简单4÷2=2,商2,二二得四,写4。2÷2=1商1,一二得二,写2,没必要把2再落下来。)

在学生大部分赞成第一种情况下,师:你们都这样认为,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一算“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52÷2。

生计算后反馈

师:你们同意哪一种做法?各自说说理由

这时学生会指出第一种竖式里被除数十位上的”5“下面应该是”4“。根据学生指出的,师把5改成4后问:十位上余下来的1怎么办呢?同桌讨论一下

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和第二种一样,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除以2。

师指着第二种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在这里学生能说下去最好,如果说的思路不清楚,说不下去时就可以分小棒,借助小棒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在明确正确列竖式后,师应指着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余下来的1问,这个1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6,这个6怎么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通过52÷2的计算,想一想,笔算除法的竖式到底哪一种比较好呢?看看老师是怎样来列竖式计算42÷2、52÷2的。(有条件的可以电脑演示42÷2,52÷2)演算后让学生明白,第2种方法可以让大家清楚地看到演算过程。

师:谁愿意把老师的计算过程说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教过这一部分内容的老师应该都有体会,第一种方法是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我们一般只会怪学生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补救的办法就是给学生再讲一遍演算过程,或者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结果像这样的”错误“还是不能杜绝,这时老师只好用题海战术法宝,让学生反复练习。基于以上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学生在出现两种列竖式方法时,而且大多数学生认为第一种方法更简洁时,我们不能很武断地去让学生接受第二种方法,对于42÷2这一题来说,我们确实没有什么充分理由来证明课本上的方法是最佳方法,因而就出示了52÷2,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计算。这样把学生置身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认知冲突“中,初步感悟到第一种方法的局限性和第二种方法的通用性。)

4、比较52÷2和42÷2的计算方法上的异同。

师:52÷2和42÷2的竖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42÷2,十位上的4正好分完了,52÷2,十位上的数没分完。

师:你是不是说,42÷2商2后,十位上没有余数,而52÷2商2后,十位上还有余数?

生3:是。

师:那么,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如果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继续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突出”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三、实践与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完成后反馈。师提问:在做这些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改错练习

3、设计活动(练习四第3题)

师:你看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解决书上的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图案,并计算出所设计的图案,用这花来摆,可以摆几组?

4、延伸

除法课件【篇6】

教学内容:P25―26练习四第6―9、12、13题。

教学目的: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沟通整、小数的除法,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并会根据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3.24÷0.24=3.24÷2.4=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

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2、P26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先解释停车收费的规定,再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我将练习第8题与第3题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对除法算式变化的几种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第8题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第3题第1小题则正好可以作为巩固反馈练习来完成。第3题第2小题是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缩小的情况,我还在这里补充了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也随着扩大的练习,使这部分知识系统化。当这些讲完后顺水推舟地进行第12题>.感觉计算仍旧是“瓶颈”。觉见错误主要是除到被除数物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以及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商0这两条。教学内容:P27、28例8、例9、课文,P30练习五第1、2题。教学目的: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1、师谈活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这个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呢?(板书:重复出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和这个故事有相同的地方,首先我们一起到运动场上去看一看吧。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有些同学算着算着就停下了,发现了什么问题吗?(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板书)其他除法算式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同学们算一算:28÷1878.6÷11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样?能除尽吗?(请生板演计算结果)观察例8、例9的三道题,你们发现他们的异同吗?(不同点:一个是小数“3”的循环,另一个是小数“4”和“5”的循环。相同点: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板书:(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0.999…52.52525…4.1677…3.212121…3.1415926…除了用省略号来表示循环小数外,还可以用简便记法来表示。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除法课件【篇7】

分数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以及解简易方程,并且学习了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打下了基础,学习分数除法的知识对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例的应用。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完成任务了分数加、减、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就学习分数除法而言,首先要明确分数除法的运算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究并掌握它的计算方法,然后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关于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与整数除法的实际问题相同,区别只是数据由整数变成了分数。另一种是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实际问题,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

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我们来看这样一道乘法应用题,妈妈在超市买了3盒糖果,每盒

是100克,3盒糖果共重多少克?我们可以列式:100×3=300(克)

如果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一起来看一下: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 (3)将100克化成 千克,300克化成 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1/10×3=3/10(千克) 3/10÷3=1/10(千克) 3/10÷1/10=3(盒)

通过与前三道题我们可以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1、 结合具体的情景,巩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3、 初步养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巩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理解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一、 情景感知,适时提问。

1、用竖式计算

(1)57÷9(2)40÷8(3)38÷7(4)24÷6

(请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校对)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学生已学知识,为这节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件出示例1,进入情境:用15盆鲜花来装饰联欢会的会场,以每5盆为一组,可以摆几组呢?

T: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道题目吗?谁会列算式?(板书:15÷5=3(组))

二、探究发现,试作体验。

1、出示例题3:如果上一例中一共有16盆花,还是每5盆一组,最多可以分几组?多几盆呢?

T:如果现在变成了16盆花,条件没变,你还会算吗?这道题该怎样列算式呢?谁会算?(板书:16÷5=3(组)??1(盆))

2、改变条件,花盆的总数变成了17、18、19、20盆,请学生分别再来列算式算一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T:如果是17、18、19、20盆,还是每5盆一组,那最多可以分几组?还剩几盆呢?你会算吗?怎么列算式?

三 合作交流,试说分享。

1、请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T:前后4人为一小组,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题,并相互检查,看看有没有漏算,有没有算错,看哪一小组最先得出答案。(学生动手写一写)

T:现在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的计算成果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呢?(学生汇报,并板书) 17÷5=3(组)??2(人)

18÷5=3(组)??3(人)

19÷5=3(组)??4(人)

20÷5=4(组)

T:看来同学们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好了。那现在我们来看看黑板上这几条算式的除数和余数,谁能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

预设:除数比余数大;除数是5,余数可以是0、1、2、3、4.(真棒,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T:可是,有人不服气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小精灵的话——不对不对,这只是个巧合,

如果数大一点,结果肯定就不一样了。)你们觉得是巧合吗?好,那现在我们就去验证一下,让它输的心服口服,怎样?有信心吗?

(增加花盆的总数,分别是21、22、23、24、25盆,让学生将课本上相应的算式补充完整。——开火车汇报答案。)

21÷5=

22÷5=

23÷5=

24÷5=

25÷5=

2、课件出示所有算式,再来看看除数和余数,说一说余数为什么不能是“5”。(提示:被除数逐渐变大,除数不变,那余数呢?除数是“5”,余数可能有几种情况呢?)

3、归纳总结:(1)余数要小于除数;(2)知道除数是几,就能知道余数可能是几。

4、改变除数,不改变被除数,让学生试着做一做。(加深余数和商之间的密切联系,尤其让学生明白,当知道除数时,便可以知道余数可能是几)

16÷4=

17÷4=

18÷4=

19÷4=

四、知识梳理,适时拓展。

1、判断题:第52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判断,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并列出正确的竖式。

2、先做第一小题,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3、解决问题:十月份有31天,十月份有几个星期?多几天?

4、拓展延伸,完成填一填。

5、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7÷5=3(组)??2(人)

18÷5=3(组)??3(人)

19÷5=3(组)??4(人)

20÷5=4(组)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除法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并会口述口算过程。

2、通过每一组上下两题有联系的口算和估算练习题,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估算方法和养成估算意识。

120÷40=100÷50=240÷60=

口算和估算对比题组:

(1)80÷20=(2)60÷30=

83÷20≈64÷30≈

78÷20≈59÷30≈

80÷19≈60÷28≈

80÷22≈60÷32≈

(3)160÷40=(4)420÷60=

162÷40≈421÷60≈

157÷40≈417÷60≈

160÷42≈420÷63≈

1、小组内交流,补充、修改自己的课前小研究,达成共识。

2、组间交流,一个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3、小组内再一次互相说说口算过程。

4、请一个小组上来每人任意选一题,轮流说说口算方法。

5、请一个小组上来每人任意选一估算题,轮流说说口估算方法。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的估算方法是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6、完成书p79的“做一做”

要求学生练习后选择你喜欢的一组算式与同桌交流你是怎样口算的。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学生讨论后,请一个小组说说自己的口算或估算方法,表扬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

GZ85.com延伸阅读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实用


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那么,你知道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学数学除法课件实用,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1。

课标要求:

能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它是在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和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本课时包括整十数除整十数和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运算,这对后续学习笔算除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这对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的算理及算法已有认识,并能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学生的起点,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算本课所学的内容,但却对算理和算法的具体含义及表述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探索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

3.体会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设想:

1.力求每一个活动都具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本节课,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感悟,发现知识的真谛。用丰富的活动去激发他们参与和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在教学中,教师既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见解,在与人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复习数的组成

导入:我们天天与数字打交道,看看这些老朋友,你知道它的组成吗?

80里面有()个十。

80里面有()个二十。

120里面有()个三十。

200里面有()个十。

2.创设情境,复习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

小明存了40元硬币,想去买东西,但带着不方便,于是跟妈妈换纸币,可以换成哪些面值的纸币?

预设:2元、5元、10元、20元

如果都换成5元的纸币,可以换多少张?

如果都换成2元、10元、20元的纸币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兑换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复习了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除法

1.出示:书包40元笔8元文具盒20元格尺4元

老师一共有80元。

2.提数学问题,并列示。

80÷8= 80÷20=

80÷4= 80÷40=

3.观察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板书课题。

5.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预设:

(1)因为4个20是80,所以80÷20=4。

(2)8个十里面有4个2个十,所以80÷20=4.

(3)因为4乘20等于80,所以80÷20=4……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生活情境,以此展开教学,这样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

6.小反馈

80÷40= 60÷30= 90÷30= 40÷20=

活动二:探究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

情境:老师现在有160元钱,可以买几个书包?

方式:独立解决,汇报方法。

【设计意图: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对于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学生会很轻松的掌握,因此,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解决。】

活动三:估算

60÷20= 120÷40= 420÷60=

62÷20≈ 123÷40≈ 421÷60≈

60 ÷18≈ 120÷38≈ 420÷63≈

方式:独立解决,总结估算方法。

三、多层训练,巩固练习

1.请你当小老师

300÷50=60(为什么错?)

600÷20=3(为什么错?)

349÷50=7(怎样改正?)

2.口算挑战赛:每组派1人点将(在其他组里指名1人),各出题考对方,答对又难倒对方者得红旗2面。(可多进行几轮)

3.拓展练习:

在横线上添0使算式成立

8_÷4_=2 3_÷5_=6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有针对性,与本节课主题密切相关。】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

(1)20×4=80(2)8÷2=4

所以80÷20=4所以80÷20=4

83÷20≈4

83≈80 80÷20=4

教学效果预测:本节课学习内容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身边的学习素材,学生会根据实际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三组题.

42 6= 72 8= 72 4=

7 6 = 8 9 = 18 4=

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

2.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

用等分除说明:因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用包含除说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个7,63个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2.教师反馈,小结.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3.初步练习:

1482 6564 22326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7.

出示例7: 24635=

(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3)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例7中2469里面不是正好有493个5,而是比493个5多4,所以493个5多4就是5493+4,结果就是2469,等于被除数.

(6)问: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

(7)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5.提高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28 20xx 8567

三、练习与质疑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题的得数.

(1)1267=882 8827=()

(2)70569=784 7849=()

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游戏:鸽子送信.(出示课件鸽子送信)

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1.用乘法检验下面各题的得数,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546=59 16637=239

2.462 5523 20173

684 1386 34119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5、“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理解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3÷30.75÷153÷6

0.42÷70.45÷92÷5

2、计算:79.8÷42学生练习后,提问: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你会吗?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说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要多看一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二、情境引入

出示例5情境图。

你了解了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想到哪些问题?

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鸡蛋多少千克?应该怎样列式?

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总价÷单价=数量)

7.98÷4.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探索计算7.98÷4.2的思路。

谈话:这题和刚才那题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这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除数是整数我们会算,除数是小数我们不会算,那我们可以猜想一下,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板书:除数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谈话:老师认为很简单,直接去掉除数的小数点就可以了,行吗?让学生思考,引导出转化要建立在商不变的基础上。(板书:商不变)有哪些好办法能在商不变的情况下,让除数变成整数?学生回答。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被除数也扩大成相应的倍数来计算,或把7.98元和4.2元都转化成单位是角的数,79.8角÷42角,再计算。把7.98元和4.2元转化成角,其实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了多少?把7.98和4.2都乘10,就转化成79.8÷42,因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们已经学过了。

2、探索竖式计算的过程。

谈话: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把要研究的新问题转化成了自己熟悉的旧问题。那么,怎样用竖式算出结果呢?出示7.98÷4.2,你能把这道题做完吗?

出示竖式。

谈话:把7.98和4.2都乘10,变成79.8÷42。划去4.2的小数点变成42,小数点其实是向右移动了一位,7.98的小数点也要划去,在9后面点上小数点。指出:也就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一位,商不变。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书上完成计算,集体核对。

说说商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我们计算了这道算式,从这个过程来看,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扩大成整数来计算,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乘法?(先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将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再按照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计算。)

3、小结。

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除数4.2转化成整数,因为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问题都可以解决了。关键就是怎样在商不变的情况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练一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36.72÷0.28=()÷28

0.12÷0.03=()÷30.672÷0.28=()÷28

独立填写。如0.3到3,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呢?

(2)计算下面各题。(先估计,再计算)

4.83÷0.70.756÷1.80.196÷0.56

结合例5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第一步应做什么?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最后怎样计算?

指名板演。

说说是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

四、练习巩固,深化拓展

1、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2.6÷0.2可以转化成什么?

指出:口算一个数除数小数,也要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独立计算,再比较。从上往下看,商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发现什么了规律?

4、完成练习十七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讲。

五、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为什么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口算擂台比赛,教师出示口算题目,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教师随机提问: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通过提问揭示课题《表内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问题1:观察情境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计算出小旗的总数吗?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

生: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问题3:这56面小旗,每列挂8面,可以挂几列?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两种方法,教师作出评价。

2.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问题1:你能列出除法算式么?

生:56÷8=();56÷7=()。

问题2:要用哪句口诀求商?

生:口诀 七八五十六。

观察发现:仔细看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两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诀。

师生共同总结算法: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口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多媒体出示儿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请学生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出示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如何计算的,集体讲解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点评和提升。

(五)布置作业

学生搜集身边见到的能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的一些日常实际问题,以待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

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 (七)八五十六

56÷7=(8) 七(八)五十六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5)

解决问题

教材第42页内容

教法设计: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小黑板等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学习过程: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感受数量关系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打开数学课本42页,看图,看文字并思考: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怎样列式解答呢?

4、为什么用除法?

5、解答正确吗?

(5分钟后进行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看书自学,老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下面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检测环节:

出示主题图

提问:(1)找学生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要求声音响亮,其余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举手更正。)

(2)2名学生板演,完成P42页“想一想”指名学生板演。

(3)2名同学板演43页练习九第1题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下面的学生坐姿端正。)

1、请学生上台更正,并指出对错。

2、合作提升

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谈话:刚刚开学,同学们都制订了自己的学习计划。请大家打开书第6页,我们一起看一看,小明他们几个人制订了什么样的读书计划?在制订计划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 探索算法

1. 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插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女孩说:这本书共192页。小明说:我每天看32页。问题:小明几天可以看完?)

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是怎么看书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计划呢?让学生自己计划每天看的页数,为后面学习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提供数据。

提问:怎样列式解答上面的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9232)

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每天看页这一条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小强要几天能够看完这一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其中最好包含需要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的。

2.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算理。

(1) 探索四舍法试商。

提问:怎样计算19232的商呢?先列出竖式。(板书竖式)

提问:19232与前面前几节课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前几节课学习的算式中除数是整十数,而这道题除数不是整十数)

启发:除数不是整十数,我们可不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呢?(可以)应该把32看作多少?(可以看作30)

提问:为什么可以把32看作30来试商?(32比较接近30,所以,可以把32看作30)

教师在除数32上面用红粉笔板书:30。

再问:想一想19230应该商几?(商6)

讲解:这个6是19230的商,是不是192 32的商呢,还不能确定,所以我们说这是试商。现在用6和除数32相乘。请大家接着往下算,把计算过程写在书上。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计算过程展示给大家?(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谈话:通过计算我们知道,试商得出的6就是19232的商,说明试商正确。计算完成后,为了保证计算正确,我们还应该验算一下,下面请大家独立验算。

指名完成验算,并安排学生把例题中横式和答语补充完整。

谈话: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把除数32看作30来试商,如果除数是41,可以把它看作几十来试商?如果除数是53,可以把它看作几十来试商?如果除数是64呢?

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几十几就看作几十,老师可暂时不纠正。

(2) 探索五入法试商。

利用学生提出的小强每天看39页这一条件,或教师自己提出这样的条件,让学生计算小强看这本书,需要几天才能看完。

谈话:大家独立计算,有问题可以与同桌商量。

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讨论,注意帮助学困生。

反馈:你是怎样试商的?

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把39看作30来试商;把39看作40来试商。

讨论:为什么要把39看作40来试商?

提问:刚才我们把除数39看作40来试商,如果除数是57,看作几十来试商?68呢?76呢?

师生共同填写表格(表略)。

比较:通过计算19239,我们又发现了什么规律?和19232比一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不同点:把32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来试商,把39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

3. 归纳试商方法。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板书: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一)]

同桌交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通常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后要把商和原来的除数相乘。

三、 巩固运用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题目中已经给我们呈现了什么?你能接着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谈话:书上把这几题的将除数所看作的整十数淡淡地印了出来,是帮助我们试商用的,以后我们解题时可以把它记在心里,不要写出来。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3. 完成练习二第2题。

指名读题后,提问:每天从17:00播到17:32表示什么?

4. 拓展题。

出示:2565□

(1) 要使商是4,□内可以是什么数字?(2)要使商是5,□内可以是什么数字?(3) 能不能使商等于6?

四、 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1题。

表内除法课件四篇


教师开课前必须制定好本学期的教案和课件,现在开始准备教案课件还来得及。学生的积极反应可以反映教学的吸引力。为了更好地为您服务,我们编辑了“表内除法课件”一文,希望能为您提供有用的参考,建议您将这篇文章保存起来!

表内除法课件 篇1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计算方法?(加法、减法、乘法。)这学期你们刚刚又学会了什么计算(除法,2---6的口诀求商)你能说出你会做的除法算式吗?(用开火车的方式每人说一道不同的除法),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智慧瓶,

瓶里有36颗星,要平均分给6个同学,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每人分几颗)怎样计算?

36梅6=6

你还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36梅6=6

你是怎样算他们的商?

二、探究新知

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第1小组的同学提供了哪些信息?

他们做了56面小旗,挂成8行,提出什么问题?(平均每行挂几面?)

板书:平均每行挂几面?

56梅8=756梅7=8要是挂成7行呢?

口诀:()八五十六

用什么方法求商?你是怎样想的?

第2小组的同学提供了哪些信息?

板书:每组分几颗?

49梅7=7()七四十九

你是怎样求商的?

第3小组又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

板书:能摆几行?

27梅9=3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互相检查,抽一名同学上黑板做。

学生归纳概括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板书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今天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用口诀求商。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P49做一做

7脳4=8脳2=9脳6=

28梅4=16梅2=54梅6=

28梅7=16梅8=54梅9=

抽三名同学板演,集体订正,奖励智慧星。说说每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做练习十一第1题。

采用集体比赛的形式,分男、女两队,各派9人,然后再交换,再比一次,获得小红旗。

板书:

27梅9=42梅7=48梅8=18梅9=

24梅8=72梅9=36梅9=56梅8=

35梅7=45梅9=28梅7=21梅7=

14梅7=40梅8=16梅8=54梅9=

12梅6=32梅8=

3、做一做:

(1)5个8相加是多少?

(2)把28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3)有32个同学排队,每4个同学站一排,可以站几排?

(4)老师买了48根跳绳,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分几根?

(4)在()里最大能填几?

12梅()>454梅()>8()脳6<39

7脳8>()6脳()<407脳()<45

()脳7<4032梅4>()63梅()>8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1)表示()个()相加得48;还表示8的()倍是48.

(2)表示()个()相加得48;还表示8的()倍是48.

自我问答:

表内除法的解题要领是什么?

表内口诀是除法计算的要领,必须熟背乘法口诀表。

表内除法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运用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的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这个小朋友叫小聪,这个小朋友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你们能喜欢他!

他想先考考大家,看他带来的两个问题:

1、12里面有几个6?

2、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要求学生将算式和得数写在答题纸上,点名学生回答,说说这两个小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1题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2题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两个题都是用除法计算。

这两个小题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就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情景引入,明确问题

小聪觉得大家都特别聪明,所以想买一些玩具奖励大家,但是在买玩具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聪明的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教师展示42页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看到了有娃娃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

图片里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预设: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

预设:需要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你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呢?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预设:用除法,因为是56里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

师:怎样列式呢?

56÷8(教师板书)

师:我们想哪句口诀,得数是多少,单位名称是什么?

预设:想七八五十六,所以得数是7,单位名称是个(教师板书)

大家看到这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买东西的问题,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新的知识,这里面,56元是我们用的总的钱数,8元是一个地球仪的价钱,我们给他的名字是单个的价钱,而我们计算得到的7是个数,叫做数量,谁能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数量

师:到了这里,这道题并没有结束,还记的老师总说做完题以后要干什么吗?

预设:检查

师:我们一般用乘法检验除法。

师,在图片中我们还有个地方不知道,你发现了吗?

预设:小汽车的价钱还不知道。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如果24元能买6辆小汽车,那么一辆多少钱呢?

自己思考,在答题纸上写出你的办法。

点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预设:把24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24÷6=4(元)(教师板书)

师,在这个问题中,你能找到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和数量吗?

预设:24是总的价钱,6辆是数量,4元是单个的价钱。

师:谁来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其他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数量=单个的价钱

师:你算的对吗?怎样检验?

四、当堂训练,强化训练

小聪已经学会了,你们学会了吗?

1、学校买来12本课外书,(1)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2)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个人?

(这道题考察学生对于除法意义的更深一步的理解,要求有对比,会检验)

2、

(1)买6副手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42元买了7顶帽子,一顶帽子多少元?

(其中2、3两个小题有对比,可以用两种想法解决,一个是除法的意义,一个是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

师:这道题还有一个第4小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第4小题让学生们同桌讨论,一问一答。点名3到5组回答

师。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问题,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看看你们可以回答吗?

(5)买3副手套的钱可以买几顶帽子?

我们做了这么多的解决问题,你发现了吗,都是我们列式来解决,现在我这里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实际情况说几个题吗?5×3=15和36÷9=4

五、课堂总结,知识提升

这节课结束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作业:练习九第2题和第3题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56÷8=7(个) 24÷6=4(元)

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除法的意义,同时还简单的介绍了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不对学生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最后的两个小练习题也充分的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不足之处还是学生实践少,对生活中的数学不是太敏感,还需要加强生活观察和实践。总的来说,全班同学对这节课的收获还是让人满意的,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但仍需课后的练习。

表内除法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信息窗3 采集贝壳标本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倍”的含义,逐步体会“倍”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在理解“倍”的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理解背书与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观赏了青岛小朋友制作的蝴蝶标本和植物标本,今天他们又去干什么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课本情境图)今天他们在海边采集贝壳标本。(板书课题:采集贝壳标本)你们仔细观察,都是谁在采集贝壳呢?分别采了多少?

2.自学思考,谁知道“倍”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小组讨论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师:为了便于观察,用统计表的形式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出示情境图中的统计表)。大家仔细观察这张表,从中你能了解到什么?

学生汇报收集的信息。

师:大家提取到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先来看看王丁和李飞拾贝壳的情况。(课件出示:王丁拾的3个贝壳,李飞拾的6个贝壳)请小朋友们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他们拾贝壳的数量,比较一下,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李飞拾的贝壳多王丁拾的贝壳少、李飞拾的贝

壳比王丁多3个、王丁拾的贝壳比李飞少3个等。

师: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把他们拾贝壳的数量介绍给大家吗?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李飞拾的贝壳比王丁多1个3、李飞拾的贝壳是2个王丁的那么多等。

师:拿出老师发给你的贝壳图片,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很容易地就能看出李飞拾的贝壳只数有2个王丁那么多?

学生想办法表示。

学生解释,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贝壳的摆法。

师:能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吗?你为什么要把3只分为一份啊?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王丁拾了3个贝壳,所以我就把3个做为一份。3个为一份,共分2份,所以李飞拾的贝壳是王丁的2份。

师:正因为王丁拾了3个贝壳,所以我们就把3个贝壳做为一份,这样呢,3个一份,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份。(出示课件:动态地展示分的过程)说明6里面有2个3只,也就是说6是3的2倍。

2.教师引领筛选并确定重点问题

师:刚才,小朋友们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了李飞的贝壳数和王丁的贝壳数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倍”。(板书:倍)看着这个统计表,你还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集体订正。

师:小朋友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有关“倍“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这个问题吧。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呢?请小朋友们自己用学具摆一摆、圈一圈,动脑筋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摆小棒,教师巡视。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出了办法,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互相交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然后让学生汇报。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学生汇报,集体订正。(课件动态展示分的过程。)

师: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试着来解决情境图中的其它问题,好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汇报交流。

1.动手拍一拍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真棒,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轻松一下。

游戏一:请一个同学来和老师合作,老师拍2下,你拍出老师的3倍。

师:你们同意吗?想玩吗?那我们一起玩。为了整齐、和谐,要等老师说开始后大家再开始拍,中间要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有停顿,能做到吗?

游戏二:小朋友真聪明!那我们再玩一个新游戏,还是先请一位同学上来。请同学先拍(教师控制数量要小于4下),然后老师拍,谁能说出我们掌声数量的倍数关系?

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师:我们互换角色(老师拍,学生拍),找到倍数关系了吗?

师:看懂了吗?想玩吗?(想)那么请下课后和同学一起玩,或者回家后与爸爸妈妈玩,下次课我们看谁玩得最好,好吗?

2.动手摆一摆

①第一行摆4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2倍。

学生动手摆,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②第一行摆小棒的根数由自己决定,第二行摆的根数必须是第一行的3倍。你想怎样摆?动脑想一想。

学生动手摆,师巡视指导。

3.用脑猜一猜

①教师举起了2支铅笔和一个盖有盖的铅笔盒,说:这盒里的铅笔是这2支铅笔的3倍,猜猜铅笔盒中是几支笔?

学生猜,集体反馈。

②教师举起了6支铅笔和一个盖有盖的铅笔盒,说:这6支铅笔是这盒铅笔数量的2倍,你们猜猜铅笔盒中有几支铅笔?并说明道理。

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自主练习: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让学生先把下面的方块按规律圈出来,再填空,最后列出算式。教师全班批阅,发现集中性错误,及时纠正,个别错误个别指导。

五、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表内除法课件 篇4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

2.通过分析解答两类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3.创设适当的情境,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根据分析正确的列式解答.

在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解题思路.

【(1)这三个式子中都有3、5、15这三个数;

(2)这三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解答;

2.看图回答问题.

师:谁能先把三个算式中的一个变成问题,然后再编出一道文字叙述题?

3.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文字叙述题就好像人的骨架,而具体的事件和事件的情节就好像是人的血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道应用题,看一看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一些什么新的发现.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发现题组与线段图和文字叙述题之间的关系.

(2)几个同学为一组,用小圆片代替题目中的小金鱼,用铅笔代替鱼缸分一分,看看第二题和第三题的结果是多少.分完以后,同组的同学再一起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每道题该怎么想.

(3)找两个组的学生汇报分的方法和列式解答的方法.

(4)思考讨论:

第二题和第三题与文字叙述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5)教师小结:看来,这三道应用题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题组,只不过是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做到认真审题.

(6)如果老师把这道题的数和情节变了,你还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吗?

4.教学例4.

(1)直接出示例4的两道题.

(2)出示想一想提纲,小组讨论操作,讨论后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

①例4的两道题与例3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变化?

②借助小圆片,按照题目的意思分一分,摆一摆.

③摆完后互相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巩固复习.

1.用8米长的绳子,做4条同样长的跳绳,一条有多长?

2.用8米长的绳子,做2米长的跳绳,可以做几条?

归纳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1.教师分纸,并讲解游戏规则:

在纸上任意画竖、横两条线,把这100个圆点分成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圆点组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把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加起来,和仍为100.要求:又快又正确地数出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

2.此游戏可由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一个小朋友任意画线,另一个小朋友计算.

1.可由横行的圆点数乘以竖行的圆点数得出,如下图所示:

2.此游戏还可用于熟悉7-9的乘法口诀.

除法课件(汇编14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教案不仅是教学过程规划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写好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下面工作总结之家给大家分享“除法课件”,为了便于您日后的访问请将本页加入浏览器收藏夹!

除法课件【篇1】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除法,有关整十、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算法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会新知识,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学会口算,而更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

(1)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口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从而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不同口算方法,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让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宽思路,彼此受益。

(3)算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用表内除法计算,对学生的后面学习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学生说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

(4)注重练习多样化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习的多样化,既有学生平时最熟悉的口算练习,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安排了拓展题,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反思今天的课,还存在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希望听课教师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除法课件【篇2】

1.直观演示是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前提:由于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比较熟悉,所以本节课教学把一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时并没有让学生操作,而是计算机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张饼的就是张。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多少张饼,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充分操作,体验两种分法的含义,重点在如何理解3张饼的就是张。把2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张?继续让学生操作,丰富对2张饼的就是张饼的理解。学生操作经验的积累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本节课围绕两种分法精心设计了具有思考性的、合乎逻辑的问题串,“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只有把知识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学生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比如学生在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练习时对0.5÷3=,部分学生会觉着的=表示方法是不行的,教师解释:这种分数形式平时并不常见,随着今后的学习,大家就能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形式。

除法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发思考

1.把8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如果有4块饼呢?

学生口答列式,教师板书。

提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用除法算?

指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引入新课

二、主动思考,认识新知

1.教学例2

(1)把刚才呈现的题目改为: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怎样列式?

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你是怎样想的?

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1÷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1张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1块饼,按照题目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2)学生操作,了解学生是怎样分和怎样想的。组织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3)小结: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14块。完成板书。

2.教学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

可以怎样列式?3÷4得数是多少?

大家拿出3张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饼,按照题目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3.独立完成

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

3除以5,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小组交流。

4.总结归纳

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a÷b=a/b

讨论:b可以是0吗?(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5.教学试一试。学生尝试填空。你是怎样想的?

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23分改写成用时作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指出:两个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

6.做练一练第1、3题

学生独立填写,要求说说填写时是怎样想的。

7.做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填写后,引导比较:上下两行题目有什么不同?

三、练习巩固,加深认识

1,做练习八第6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

交流:结果各是多少米?怎样从图上看出结果?

追问:如果列式计算,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2.做练习八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3.做练习八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方法板书。

四、反思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除法课件【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5页例6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

教学难点:

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

引导同学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3个同样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情境图: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6

(1)把刚才出现的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你是怎样想的?

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饼,依照题目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2)同学操作,了解同学是怎样分和怎样想的。组织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3)小结: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4/3块。完成板书。

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

3除以5,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小组交流

(4)总结归纳

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假如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a÷b=a/b

讨论:b可以是0吗?(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2. 教学试一试。同学尝试填空。你是怎样想的?

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23分改写成用时作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指出:两个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

3. 做练一练的第1题

同学填写后,引导比较:上下两行题目有什么不同?

4.做练一练第2题

同学独立填写,要求说说填写时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

1.练习八第1题

让同学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口答。

2. 练习八第2题

同学独立填写,交流。

3. 练习八第3题

同学看图填写后,可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 练习八第4题

同学填写后,提问:这道题中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5. 练习八第5题

让同学联系分数的意义填空,再引导同学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算式,并写出得数。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探索是同学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让同学用自身理解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发明”,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本课中,我让同学充沛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身的尝试、探究、猜测、考虑中,不时发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给同学留与了操作的空间,因此同学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

授后小记

在教学例题是我是让同学先列式表示题目所提出的问题的,接着让同学通过折圆片得到用分数表示的结果,进而使同学明确3÷4=3/4(块);3÷5=3/5(块)。同学通过比较这两个算式与分数结果,感受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除法课件【篇5】

一、教材分析

一个数除以小数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二、教学目标定位为: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算理。

2.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对计算方法的归纳,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归纳能力。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对整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好,对于小数除以整数也掌握的比较好。

2、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基本能过关。

4、还有一点就是这两个班一直是我带上来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都很注意学法的指导,特别是转化这种学习方法在教学小数乘法的时候我就已经强调过了。

四、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知识框架或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以上各因素,这节课我主要是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己找到解决新知识的方法。这里再补充一句,迁移包括知识的迁移和学习方法的迁移两种。

五、学法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的解题策略即我们所说的转化的学习方法,通过学法的迁移以及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六、教学程序

本课的关键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而要理解这一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我准备设计如下环节:

1、为了促进学法的迁移,我先让大家回忆一下,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回忆出小数乘法是先把它看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的,也即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的。学生回答后板书8.41.4,(为了让节约计算时间,只掌握方法我将题目的数据改小了)老师可让学生比较这道除法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计算它的方法?

反馈学生的讨论,明确转化原理,要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让学生在互相辩论中明确转化的原理。也由此达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

2、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4,并讲出小数点移位的方法和理由。

②。学生试做例5。同上说出小数点的处理方法,然后比较例4与例5的不同,注意强调位数不够用0补足。

③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三道题,找出计算规律,。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3、专项训练,强化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除法课件【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国庆节到了,学校为祝贺祖国的生日,要进行迎国庆歌咏比赛,要在校园里拉上彩旗,彩旗是按1面黄旗,2面绿旗3面红旗的顺序组成的。

出示课件:猜一猜,第13面是什么颜色的?第35面呢?第98面呢?

教师:同学们真厉害,猜得非常准确,其实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咱们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二、尝试问题,自主学习。

(1)显示例4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教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当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有32个同学生2:老师要求每6人一组

生3: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师: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开始吧。

(2)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

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提问:

师: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数2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

教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吗?余数2呢?

生:商表示可以分5组,余数表示还多2人。

(3)出示练习十三的第2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9-8=11(米)11÷2=5(根)……1(米)

答:可以做5根短跳绳,还剩1米。

三、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2、做56页第3题。画线段图分析,说一说。

四、本课小结: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作业。

1、教材P56第2、3题。

2、把你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4、32÷6=5(组)……2(人)

5

632

30

2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的设计是以创设开放性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法课件【篇7】

1、 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一、复习引入

出示题目:306÷51 120÷19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口述怎样试商。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景,讨论乘车方案。

出示教学情境图,学生观察。

教师:你认为应怎样安排乘车?(学生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方案有三种:1、都坐小客车;2都坐大客车;3、可以坐大客车和小客车。

(二)、解决问题

1、引出问题1: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1)、学生列出算式并尝试估算。

(2)、探索竖式计算方法。

①、学生先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272÷34的商。

②、讨论交流算法。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把“34”看作“30”来进行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会发现“9×34的积”比被除数大。积大了,说明商太大了,这是因为把除数看小了,所以商要改小,因此商应改为8。

2、引出问题2:四年级学生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1)、学生列式并估算。

(2)、探索竖式计算方法。

①、学生先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184÷46的商。

②、讨论交流算法。

让学生口述试商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把“46”看作“50”来进行试商,但在具体计算时会发现商3是不合适的。因为用3×56得138,被除数184减去138得46,余数46与除数46相等,说明商小了,因此要改商4。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68页“试一试”1、2题。

四、全课总结

学生说说这节课学到哪些重点,可以结合例子说明。

五、作业

除法课件【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早上好!我是小学数学组XX号的。

一、教材分析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3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二、设计理念

第一,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例题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表内除法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设计中我把数字稍微改动了一下。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练习,再让学生进行自我验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明算理时,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质疑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步明确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

3、及时反馈,内化提高。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习:本次练习有两个层次。(1)基本练习;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2)内化提高。练习中巧妙设计300÷5教学资源,实现了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学习的良好效应。相对课始的探究素材,显然最高位数字比除数小的这类口算除法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认真观察、辨别,对比练习,突破难点。

4、巩固升华,总结提升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一是摘苹果游戏,8道口算题。“被除数末尾要保留零”的情况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生感悟: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三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以有层次的体验贯穿全课,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彰显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是突出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使教学目标不再是一个虚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分解并落实到了具体环节中。三是广泛地链接周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下,变得丰富多彩。

除法课件【篇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3.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购书的录像或画面、练习十五第1.3题)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

选一题,说一说笔算过程。

2.口算下面各题。

20×430×650×580×4

40×690×570×360×7

3.写出与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

31465263872174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呈现购书的录像或画面,请学生描述购书的情况。之后,请学生提出问题。

(2)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一本《作文选》多少元?”的方法,从而列出算式84÷21。

2.教学用“四舍”法试商。

开始前,可进行谈话:我们已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数21不是整十数,怎样想商呢?

(1)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交流。

学生有可能用口算答出84除以21商4,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把21看作20来想商。此时,肯定学生正确完成了计算,真棒!

接着,由谈话引出试商:要想算84里面和几个21,既要看十位,又要看个位。这道题中84.21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商4。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想一想,除数是整十数来试商,是不是会比较方便些。下面咱们就用尝试一下。

(3)师生共同经历试商过程。

请学生说出把21看作几十试商?之后,试除……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用20试除得到的商4称为“初商”。“初商”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

(4)完成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提问:

“谁能说一说你是把除数看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观察一下例题和做一做中的题目,除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这三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说明:除数个位数是1、2、3、4的两位数,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3.教学用“五入”法试商。

(1)接上面的购书情境和问题,引出第(2)个实际问题。

由学生说出算式:196÷39

(2)尝试试商,完成计算。

让学生想一想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用学过的方法,把39看作30来试商,商6大了,再改商5,另一种把39看作40来试商,商4小了,改商5。之后,教师将196改成194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方式试商,看试商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把194÷39的两种试商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便些。

接着让学生把这首题做完。

(3)做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教师概括说明:除数个位数是5、6、7、8、9的两位数时,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时1,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4.引导概括

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两种情况,概括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法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请学生独立填写。填写后,组织交流。

由交流中出现的不同填法。比如20×()<85,()里可以填1~4各数(当然也可以填0,但无实际意义)。教师要特别指出: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想商时,要选择除数与1~9中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并且最接近被除的数。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请学生口答或直接把各题的准确商写在书上。开始前,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比一比”谁的速度快、抢答等。

3.完成练习十五第3.4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试商?怎样检验初商是否合适?

2.教师强调: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除数个位上是1、2、3、4,可以把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除数个位上是6、7、8、9的两位数,试商时,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初商是不是合适,要用它和除数相乘的积与被除数比较进行检验才能确定。

除法课件【篇10】

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有理数除法的学习是学生在小学已掌握了倒数的意义,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法则,乘除的混合运算法则,知道0不能作除数的规定和在中学已学过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教材首先根据除法的意义计算一个具体的有理数除法的实例,得出有理数除法可以利用乘法来进行的结论,进而指出有理数范围内倒数的定义不变,这样,就得出了有理数除法法则。接下来,通过几个实例说明有理数除法法则,并根据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进一步得到了与乘法类似的法则。最后,通过几个例题的教学,既说明了有理数除法的另一种形式,也指出了除法与分数互化的关系,同时,还指出有理数的除法化成有理数的乘法以后,可以利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这样,就说明了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法则。

本节课的重点是除法法则和倒数概念;难点是对零不能作除数与零没有倒数的理解以及乘法与除法的互化,关键是,实际运算时,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因而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有理数除法与小学除法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符号的'变化。

复习提问:

1.小学学过的倒数意义是什么?4和的倒数分别是什么?0为什么没有倒数。

答: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4的倒数是,的倒数是,0没有倒数是因为没有一个数与0相乘等于1等于。

2.小学学过的除法的意义是什么?10÷5是什么意思?商是几?0÷5呢?

答: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15÷5表示一个数与5的积是15,商是3,0÷5表示一个数与5的积是0,商是0。

3.小学学过的除法和乘法的关系是什么?

新课讲解:

与小学学过的一样,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这里与小学不同的是,被除数和除数可以是任意有理数(零作除数除外)。

8×(-)=-2,

8÷(-4),由除法的意义,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4相乘,积为8,

∵(-4)×(-2)=8,

∴8÷(-4)=-2。

从而,8÷(-4)=8×(-),

同样,有(-8)÷4=(-8)×,

(-8)÷(-4)=(-8)×(-),

这说明,有理数除法可以利用乘法来进行。

又(-4)×=-1,4×=1,

由4和互为倒数,说明(-4)和(-)也互为倒数。

注意:求一个整数的倒数,直接写成这个数的数分之一即可,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颠倒一下即可,一般地,a(a≠0)的倒数是,0没有倒数。

由上面的引例和倒数的意义,可得到与小学一样的有理数除法法则,则教科书第101页方框里的黑体字,用式子表示,就是a÷b=a·(b≠0)。

注意:有理数除法法则也表示了有理数除法和有理数乘法可以互相转化的关系,与小学一样,也规定:0不能作除数。

解答过程见教科书第103页例1。

阅读教科书第102页至第103页。

提问:l.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零的倒数是零,这句话正确吗?

2.两数相除,商的符号如何确定?为什么?商的绝对值呢?

答:商的符号由两个数的符号确定,因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当两个不等于零的数互为倒数时,它们的符号相同。故两数相除,仍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商的绝对值则可由两数的绝对值相除而得到。

从上所述,可得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类似的法则,见教科书第102页上的黑体字。

在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时,既可以利用乘法(把除数化为它的倒数),也可以直接(特别是在能整除时)进行,具体利用哪种方式,根据情况灵活选用。

例2见教科书第104页例2。

解答过程见教科书第104页例2。

注意:除法可以表示成分数和比的形式。如84÷(-7)可以写成或84:(-7);反过来,分数和比也可以化为除法,如可以写成(-12)÷3,15:6可以写成15÷6。这说明,除法、分数和比相互可以互相转化,并且通过这种转化,常常可以简化计算。

例3见教科书第105页例3。

分析:(l)有两种算法,一是将写成,然后用除法法则或利用乘法进行计算;二是将写成24+,然后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对于(2),是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接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把除法化为乘法,按乘法法则运算。

解答过程见教科书第105页例3。

讲解教科书例3后的两个注意点。

第1题可直接约分,也可化为除法。

第2题可先化成乘法,并利用乘法的运算律简化运算。

课堂小结:

阅读教科书第102页至第105页上的内容,理解倒数的意义,除法法则的两种形式及教材上的注意点。

提问:(l)倒数的意义是什么?有理数除法法则是什么?如何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两种形式)如何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2)0能作除数吗?什么数的倒数是它本身?的倒数是什么?(a≠0)

习题2.9A组第1,2,3,4,5题的双数小题,第6题。

除法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列方程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在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两类应用题在分析解答

时易混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对这两类应用题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例8的4个小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二)学生试做.

1.第一题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题

解:设篮球有 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题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题

解:设篮球 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不同的是(1)题篮球比足球多 ,而第(3)题是篮球比足球少 ,计算进一个要加上多的数,一个要减去少的个数.

2.比较2、4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篮球看作单位“1”,而且单位“1”的量者是未知的,因此要设单位“1”的量为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熟练之后也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一)请你根据算式补充不同的条件.

学校有苹果树30棵,________________,桃树有多少棵,

1. 2.

3. 4.

5. 6.

(二)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或方程.

1.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多 ,杨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少 ,杨树有多少棵?

3.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多 ,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4.校园里的柳树比杨树少 ,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进行比较,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有很大帮助,大家一定要掌握好.

五、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除法课件【篇12】

教材分析

1.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从而得到两个关系式:1÷2=1/2,7÷3=7/3。再引导学生比较两组关系式,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分母的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

2.学习本节课也便于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等。

学情分析

1.通过课前与学生交流获得学生掌握旧知的情况。

2.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操作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了,知道了出书不能为0。

3.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在以后的应用中较少,因此要求不必过高,难度不要过大,只要学生会做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和分数的关系,能用分数表示两个自然数相除的商;

2、能应用这种关系把整数表示的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用分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除法课件【篇13】

一、教学任务分析:

“口算除法(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内容,这课在教材编排上分三个层次:第一,以生活的活动情境(运输蔬菜图)提供条件,从而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第二,根据除法算式,学生根据不同的想法说出不同的算理。第三,做一做(1、2两题)。

在对本课教材进行分析时,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与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性,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处理:

1、由于主题图是运输蔬菜图的生活情境,与乡镇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我将主题图删掉,借助“明矾节”与学生进行对话,提供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

2、此课之前,学生已有表内除法口诀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乘法口算作为基础,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学生说出它的算理,并运用这算理进行快速的口算。

二、设计理念:

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使学生间接接受转化为直接参与,从而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呢?我设计此课时,将重点放在引题、算理的推导与练习的设计上。引题引用本地区的“明矾节”与学生进行聊天,取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导课,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算理,最后设计了几道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分类思想、发散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口算除法的含义,让学生说出多种算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类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分析算理

1、聊天

师:每年的九月初六是我们的“明矾节”,在这节日里你都看到了什么?那时的心情如何?

师:今年的“明矾节”我也来到了我们这里,在这几天里,在集市中我听到一些人的话,我把它写了下来。出示:

a、顾客:我买了2套同样的衣服共用了60元。

b、(服装)商贩:我这3天一共赚了600元。

c、(花瓶)商贩:我这3天一共赚了270元。

师:根据这几句话,你能提哪些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2、分析算理

师:这60÷2你能计算吗?试试看

(抽一学生)师:你是怎么计算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理板书。

放手让学生分析600÷3与270÷3的算理。

3、试一试

出示一组算式,让学生口算。

师: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练习完后,师:观察这些算式有没有共同的特点?(除数都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4、板书: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

(二)实际运用,扩展知识

挑战数学小博士

1、  (  )÷ 9 =(  )

提出不同的要求。

2、   2400 ÷(  )=

师:(  )里只能填一位数,思考都能填哪些数?为什么?

3、  AA00 ÷ A =

师:A代表一个数字,谁知道这道算式等于什么?为什么?A可以取哪些数字?

4、3000 ÷  =  00

师:里填一个数字,它可以填哪些?

(四)全课总结,畅谈体会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除法课件【篇1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及作用,我制定了如下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有关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也是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法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的,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及资源库中的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系统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我运用资源库中的图片、练习等内容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四、说教学设计。

通过运用资源库中的资源,组织教学过程的具体方案和步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做了10道口算除法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

(这样的教学导入,紧紧扣住新知的生长点、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迁移到陌生的新问题情境中。)

2、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第一步:学习例1,(多媒体出示)在运动会开幕式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列式“80÷20=”请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己总结口算的方法,并汇报。

教师总结。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20×4=80,所以80÷20=4。第二种:因为8÷2=4,所以80÷20=4。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设计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进行完成。

(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创设我在学习新知前,创设生活情境——分气球、分彩旗的活动,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案。)

第二步:大屏幕出示书中“做一做”作为练习,巩固学生的口算方法。

第三步:我把估算改成了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示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列式,想到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给学生了一定的思考空间。

第四步:学习例2,多媒体出示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然后找学生代表汇报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第五步:是两道估算的题:122÷30≈ 120÷28≈ 有了刚刚两道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进行估算。

第六步:我还是用了书中的“做一做”作为练习,让学生体会了口算和估算的联系。

我设计例题教学时:主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由“扶”到“放”,让学生尝试练习,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3、多层训练,巩固练习: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从资源库中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资源进行练习巩固。

(数学课不仅要注重新知的探讨学习,还要注重练习和应用。把书上一个个静态的毫不相关的题目通过课件制作,让它们串起来。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练习题,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收获。

5、布置作业:

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请同学们编几道像这节课我们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会不会。

(通过资源库中的资源来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资源库中的一些资源有效的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在课堂中,我很注意课堂资源与课外资源的有机融合。)

"除法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