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表内除法课件

发布时间: 2023.11.17

表内除法课件四篇。

教师开课前必须制定好本学期的教案和课件,现在开始准备教案课件还来得及。学生的积极反应可以反映教学的吸引力。为了更好地为您服务,我们编辑了“表内除法课件”一文,希望能为您提供有用的参考,建议您将这篇文章保存起来!

表内除法课件 篇1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计算方法?(加法、减法、乘法。)这学期你们刚刚又学会了什么计算(除法,2---6的口诀求商)你能说出你会做的除法算式吗?(用开火车的方式每人说一道不同的除法),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智慧瓶,

瓶里有36颗星,要平均分给6个同学,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每人分几颗)怎样计算?

36梅6=6

你还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36梅6=6

你是怎样算他们的商?

二、探究新知

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第1小组的同学提供了哪些信息?

他们做了56面小旗,挂成8行,提出什么问题?(平均每行挂几面?)

板书:平均每行挂几面?

56梅8=756梅7=8要是挂成7行呢?

口诀:()八五十六

用什么方法求商?你是怎样想的?

第2小组的同学提供了哪些信息?

板书:每组分几颗?

49梅7=7()七四十九

你是怎样求商的?

第3小组又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

板书:能摆几行?

27梅9=3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互相检查,抽一名同学上黑板做。

学生归纳概括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板书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今天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用口诀求商。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P49做一做

7脳4=8脳2=9脳6=

28梅4=16梅2=54梅6=

28梅7=16梅8=54梅9=

抽三名同学板演,集体订正,奖励智慧星。说说每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做练习十一第1题。

采用集体比赛的形式,分男、女两队,各派9人,然后再交换,再比一次,获得小红旗。

板书:

27梅9=42梅7=48梅8=18梅9=

24梅8=72梅9=36梅9=56梅8=

35梅7=45梅9=28梅7=21梅7=

14梅7=40梅8=16梅8=54梅9=

12梅6=32梅8=

3、做一做:

(1)5个8相加是多少?

(2)把28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3)有32个同学排队,每4个同学站一排,可以站几排?

(4)老师买了48根跳绳,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分几根?

(4)在()里最大能填几?

12梅()>454梅()>8()脳6<39

7脳8>()6脳()<407脳()<45

()脳7<4032梅4>()63梅()>8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1)表示()个()相加得48;还表示8的()倍是48.

(2)表示()个()相加得48;还表示8的()倍是48.

自我问答:

表内除法的解题要领是什么?

表内口诀是除法计算的要领,必须熟背乘法口诀表。

表内除法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运用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的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这个小朋友叫小聪,这个小朋友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你们能喜欢他!

他想先考考大家,看他带来的两个问题:

1、12里面有几个6?

2、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要求学生将算式和得数写在答题纸上,点名学生回答,说说这两个小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1题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2题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两个题都是用除法计算。

这两个小题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就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情景引入,明确问题

小聪觉得大家都特别聪明,所以想买一些玩具奖励大家,但是在买玩具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聪明的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教师展示42页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看到了有娃娃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

图片里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预设: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

预设:需要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你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呢?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预设:用除法,因为是56里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

师:怎样列式呢?

56÷8(教师板书)

师:我们想哪句口诀,得数是多少,单位名称是什么?

预设:想七八五十六,所以得数是7,单位名称是个(教师板书)

大家看到这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买东西的问题,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新的知识,这里面,56元是我们用的总的钱数,8元是一个地球仪的价钱,我们给他的名字是单个的价钱,而我们计算得到的7是个数,叫做数量,谁能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数量

师:到了这里,这道题并没有结束,还记的老师总说做完题以后要干什么吗?

预设:检查

师:我们一般用乘法检验除法。

师,在图片中我们还有个地方不知道,你发现了吗?

预设:小汽车的价钱还不知道。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如果24元能买6辆小汽车,那么一辆多少钱呢?

自己思考,在答题纸上写出你的办法。

点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预设:把24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24÷6=4(元)(教师板书)

师,在这个问题中,你能找到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和数量吗?

预设:24是总的价钱,6辆是数量,4元是单个的价钱。

师:谁来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其他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数量=单个的价钱

师:你算的对吗?怎样检验?

四、当堂训练,强化训练

小聪已经学会了,你们学会了吗?

1、学校买来12本课外书,(1)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2)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个人?

(这道题考察学生对于除法意义的更深一步的理解,要求有对比,会检验)

2、

(1)买6副手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42元买了7顶帽子,一顶帽子多少元?

(其中2、3两个小题有对比,可以用两种想法解决,一个是除法的意义,一个是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

师:这道题还有一个第4小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第4小题让学生们同桌讨论,一问一答。点名3到5组回答

师。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问题,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看看你们可以回答吗?

(5)买3副手套的钱可以买几顶帽子?

我们做了这么多的解决问题,你发现了吗,都是我们列式来解决,现在我这里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实际情况说几个题吗?5×3=15和36÷9=4

五、课堂总结,知识提升

这节课结束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作业:练习九第2题和第3题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56÷8=7(个) 24÷6=4(元)

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除法的意义,同时还简单的介绍了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不对学生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最后的两个小练习题也充分的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不足之处还是学生实践少,对生活中的数学不是太敏感,还需要加强生活观察和实践。总的来说,全班同学对这节课的收获还是让人满意的,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但仍需课后的练习。

表内除法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信息窗3 采集贝壳标本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倍”的含义,逐步体会“倍”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在理解“倍”的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理解背书与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观赏了青岛小朋友制作的蝴蝶标本和植物标本,今天他们又去干什么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课本情境图)今天他们在海边采集贝壳标本。(板书课题:采集贝壳标本)你们仔细观察,都是谁在采集贝壳呢?分别采了多少?

2.自学思考,谁知道“倍”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小组讨论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师:为了便于观察,用统计表的形式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出示情境图中的统计表)。大家仔细观察这张表,从中你能了解到什么?

学生汇报收集的信息。

师:大家提取到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先来看看王丁和李飞拾贝壳的情况。(课件出示:王丁拾的3个贝壳,李飞拾的6个贝壳)请小朋友们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他们拾贝壳的数量,比较一下,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李飞拾的贝壳多王丁拾的贝壳少、李飞拾的贝

壳比王丁多3个、王丁拾的贝壳比李飞少3个等。

师: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把他们拾贝壳的数量介绍给大家吗?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李飞拾的贝壳比王丁多1个3、李飞拾的贝壳是2个王丁的那么多等。

师:拿出老师发给你的贝壳图片,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很容易地就能看出李飞拾的贝壳只数有2个王丁那么多?

学生想办法表示。

学生解释,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贝壳的摆法。

师:能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吗?你为什么要把3只分为一份啊?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王丁拾了3个贝壳,所以我就把3个做为一份。3个为一份,共分2份,所以李飞拾的贝壳是王丁的2份。

师:正因为王丁拾了3个贝壳,所以我们就把3个贝壳做为一份,这样呢,3个一份,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份。(出示课件:动态地展示分的过程)说明6里面有2个3只,也就是说6是3的2倍。

2.教师引领筛选并确定重点问题

师:刚才,小朋友们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了李飞的贝壳数和王丁的贝壳数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倍”。(板书:倍)看着这个统计表,你还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集体订正。

师:小朋友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有关“倍“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这个问题吧。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呢?请小朋友们自己用学具摆一摆、圈一圈,动脑筋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摆小棒,教师巡视。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出了办法,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互相交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然后让学生汇报。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学生汇报,集体订正。(课件动态展示分的过程。)

师: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试着来解决情境图中的其它问题,好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汇报交流。

1.动手拍一拍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真棒,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轻松一下。

游戏一:请一个同学来和老师合作,老师拍2下,你拍出老师的3倍。

师:你们同意吗?想玩吗?那我们一起玩。为了整齐、和谐,要等老师说开始后大家再开始拍,中间要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有停顿,能做到吗?

游戏二:小朋友真聪明!那我们再玩一个新游戏,还是先请一位同学上来。请同学先拍(教师控制数量要小于4下),然后老师拍,谁能说出我们掌声数量的倍数关系?

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师:我们互换角色(老师拍,学生拍),找到倍数关系了吗?

师:看懂了吗?想玩吗?(想)那么请下课后和同学一起玩,或者回家后与爸爸妈妈玩,下次课我们看谁玩得最好,好吗?

2.动手摆一摆

①第一行摆4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2倍。

学生动手摆,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②第一行摆小棒的根数由自己决定,第二行摆的根数必须是第一行的3倍。你想怎样摆?动脑想一想。

学生动手摆,师巡视指导。

3.用脑猜一猜

①教师举起了2支铅笔和一个盖有盖的铅笔盒,说:这盒里的铅笔是这2支铅笔的3倍,猜猜铅笔盒中是几支笔?

学生猜,集体反馈。

②教师举起了6支铅笔和一个盖有盖的铅笔盒,说:这6支铅笔是这盒铅笔数量的2倍,你们猜猜铅笔盒中有几支铅笔?并说明道理。

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自主练习: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让学生先把下面的方块按规律圈出来,再填空,最后列出算式。教师全班批阅,发现集中性错误,及时纠正,个别错误个别指导。

五、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表内除法课件 篇4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

2.通过分析解答两类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3.创设适当的情境,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根据分析正确的列式解答.

在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解题思路.

【(1)这三个式子中都有3、5、15这三个数;

(2)这三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解答;

2.看图回答问题.

师:谁能先把三个算式中的一个变成问题,然后再编出一道文字叙述题?

3.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文字叙述题就好像人的骨架,而具体的事件和事件的情节就好像是人的血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道应用题,看一看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一些什么新的发现.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发现题组与线段图和文字叙述题之间的关系.

(2)几个同学为一组,用小圆片代替题目中的小金鱼,用铅笔代替鱼缸分一分,看看第二题和第三题的结果是多少.分完以后,同组的同学再一起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每道题该怎么想.

(3)找两个组的学生汇报分的方法和列式解答的方法.

(4)思考讨论:

第二题和第三题与文字叙述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5)教师小结:看来,这三道应用题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题组,只不过是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做到认真审题.

(6)如果老师把这道题的数和情节变了,你还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吗?

4.教学例4.

(1)直接出示例4的两道题.

(2)出示想一想提纲,小组讨论操作,讨论后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

①例4的两道题与例3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变化?

②借助小圆片,按照题目的意思分一分,摆一摆.

③摆完后互相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巩固复习.

1.用8米长的绳子,做4条同样长的跳绳,一条有多长?

2.用8米长的绳子,做2米长的跳绳,可以做几条?

归纳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1.教师分纸,并讲解游戏规则:

在纸上任意画竖、横两条线,把这100个圆点分成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圆点组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把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加起来,和仍为100.要求:又快又正确地数出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

2.此游戏可由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一个小朋友任意画线,另一个小朋友计算.

1.可由横行的圆点数乘以竖行的圆点数得出,如下图所示:

2.此游戏还可用于熟悉7-9的乘法口诀.

GZ85.com扩展阅读

整数除法课件14篇


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是,我们的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整数除法课件14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整数除法课件(篇1)

教学目标

(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对算理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整数除以整数不能整除时,在被除数的个位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32里面含有32个( );

(2)1.2里面含有12个( );

(3)0.25里面含有( )个百分之一;

(4)2.4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5)8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6)0.15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

2.列竖式计算:

把2145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多少?

2145÷15=143

3.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2)3筒奶粉1500克,1筒奶粉多少克?

(3)1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

学生列式计算:

(1)500×3=1500(克);

(2)1500÷3=500(克);

(3)1500÷500=3(筒)。

比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说出整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将上面三题中的单位名称“克”改为“千克”:

(1)1筒奶粉0.5千克,3筒奶粉多少千克?

(2)3筒奶粉1.5千克,1筒奶粉多少千克?

(3)1筒奶粉0.5千克,几筒奶粉1.5千克?

学生列式计算:

(1)0.5×3=1.5(千克);

(2)1.5÷3=0.5(千克);

(3)1.5÷0.5=3(筒)。

观察思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关系?除法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后得出: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练习:P14“做一做”。

2.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习例1:

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①学生列式:21.45÷15=

②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被除数是小数。)

③引出问题:被除数是小数,其中的小数点应如何处理呢?

④学生试做。

⑤学生讲算理。

针对错例,讨论分析原因;针对正确的重点讲清以下几点:

21除15商1余6,余下的6除以15,不够除怎么办?(把6个一化成低一级单位表示的数,即60个十分之一,再和下一位上原有的4个十分之一合在一起,是64个十分之一,继续除。)

除到十分位余4怎么办?(把十分位上的4化成40个百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百分位上的数5合在一起,是45个百分之一,继续除下去。)

商的小数点如何确定?为什么?(当除到十分位,用64个十分之一除以15,商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应写在十分位上,所以在个位1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2)练习:P15“做一做”。

68.8÷4= 85.44÷16=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讲算理。

小结

思考:商的小数点与什么有关?

讨论得出: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学习例2:

永丰乡原来有拖拉机36台,现在有117台。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多少倍?

①学生列式:117÷36;

②学生试做:

③117除以36商3余9,能不能作为结果?

不能作为结果怎么办?(继续除。)

怎样做才能继续除?(把9个一看成90个十分之一。)

直接在个位的右边添上0行吗?应该怎样添?(直接在个位的右边添0不行,如果这样9个一就变成了90个一,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为了使数的大小不变,应在个位的右边先点上小数点后,再添上0,使9个一变成了90个十分之一。)

④学生继续做完,讲出道理。

(36除90个十分之一,商2余18。因为商表示2个十分之一,因此在商里3的右边点上小数点。18个十分之一除以36,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再添0,化成180个百分之一,继续除。商5个百分之一,把5写在百分位上。)

教师指出:像例2这样的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就叫除尽了。

(4)练习:P15“做一做”。

25.5÷6 86÷16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找出错题,分析原因。

(5)总结

思考:今天我们计算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讨论得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三)巩固反馈

1.写出下列竖式中商的小数点。

2.把下面的题做完。

3.课本:P17:1,2。

4.作业:P17: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除法的意义是以整数除法的意义为基础的。通过改变单位名称把整数乘除法算式改写成小数乘除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顺利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明确算理,在与整数除法的比较中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练习中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了专项练习,使新知识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生根”,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练习过程中重视反馈,抓住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弥补,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

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例1 21.45÷15

=1.43(米)

答:平均每件用布1.43米。

例2 117÷36

=3.25(米)

答: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3.25倍。

整数除法课件(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4、练一练,练习十六6~9题。乘法运算律的推广。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里填入合适的数。

8□=13□945=9(□□)

(32+28)6=□6+□6

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我们学过那些整数乘法运算律呢?

2、引入。

我们一进学习了整数乘法运算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使我们的计算简便,那么整数乘法运算律在小数中能不能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4。

2、能不能填上等号,要看什么?

独立完成,进行验证。

汇报结果。

3、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并汇报。

4、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律的推广。

5、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2)先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方法,再计算。

(3)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讲。

你运用了什么规律。

6、小结。

在小数乘法计算中,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再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7、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计算,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怎样算的?

注意学生不同方法的指导。

8、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讲。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7、8题。

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说说自己运用了什么运算律?怎样想到运用这个运算律的?

2、完成练习十六第9题。

要求80根钢轨的千克数,首先要求出什么?

怎样列式?

独立完成计算,汇报解题方法。

哪一种方法计算简便?合多少吨?怎样算呢?(除以1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中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0.250.7340.1543

=0.2540.73=0.15(40+3)

=10.73=0.1540+0.153

=0.73=6+0.45

=6.45

整数除法课件(篇3)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22.44(2)21.4515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新课

1、教学例2.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学例3。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4、教师: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教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5、做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整数除法课件(篇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求未知数x,初步学会用x表示要求的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并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求未知数x。

2、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能够运用定律简算。

一-[第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以定义的形式概括出乘、除法的确切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3、使学生学会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来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今天我们在过去学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学习乘除法的意义。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2、口算练习:

57=68=

355=486=

357=488=

二、新授:

1、(投影)例:(1)一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0人,一共有

多少人?

提问: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哪两种?

用加法算:40+40+40=120(人)

用乘法算:403=120(人)

提问:403=120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引导提问:

(1)比较两个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2)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简便运算)

(3)乘法是一种求什么的简便运算?

板书: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判断下面两种说法确切吗?为什么?

A、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

B、乘法是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从中找出乘法意义中的关键词语:相同加数、简便运算)

(5)复习: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师说明: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什么(因数)板书:因数

2、引导扩大:

(1)例(2)一年级有120人,平均分成3个班,每班有多少人?

列式:1203=40(人)

答:每班有40人。

(3)一年级有120人,每40人分成一个班,可以分

成几个班?

列式:12040=3(个)

答:可以分成3个班。

(2)看两个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1203=40

12040=3

被除数除数商

(3)观察比较:

提问:三道小题所列出的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403=120xx03=40

12040=3

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

(4)引导学生思考。

从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的关系来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

的运算?

总结:

1、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相同加数叫做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叫做乘数,得出的结果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2、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3、除法中的被除数是乘法里的积,除法中的除数和商分别是乘法里的两个因数。因此,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回忆表内乘除法,从一道乘法题能推出两道除法题实质是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练习:

1、练一练:

(1)根据5228=1456,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145652=145628=

(2)根据50436=14,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3614=50414=

(3)根据2713=351,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

2、想一想:

提问:下面两道除法算式能够求出商吗?为什么?

板书:5000

得出结论: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练习:判断下面算式是否成立?

10000-00+0

10000101

3、默读题,并做出来。

(1)根据已知算式,写出与它们又关系的另外的两个算式。

2734=91837515=25

(2)根据题义列出算式,再直接写出有关的两个算式。

A、一个因数是86,另一个因数是68,它们的积是多少?

B、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444,其中一个因数是38,另一个

因数是多少?

四、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还知道了什么?

整数除法课件(篇5)

教学内容

教学72~73页例4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上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

一块五一斤

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及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这苹果的单价吗?

列式:9.63

(2)能算出是多少元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竖式计算时,追问:为什么要把上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125得出商2后,组织讨论:除的余数2以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

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后面添0再除?

提示: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总结法则,

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

三、课堂练习。

1、错题医院

学生独立完成73页练一练,指名说一说促在哪里,怎样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再在班里交流。

整数除法课件(篇6)

教学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2、例3和做一做,练习四第4-8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学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2.能正确地应用这一计算法则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除数是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以及商的最高位是0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1.口答: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板演:30.452910836(与提问同时进行)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谁说一下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板书: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4.订正板演,30.4529的商中间为什么有小数点?5.引入:108能被36整除,如果把108改成117,还能被36整除吗?(不能)117除以36得到整数商3以后还有余数,如果继续除,应该怎么办?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好!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二、尝试1.出示例2:117362.生分组讨论并试算。3.学生汇报:通过讨论、试算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知道:36除9不够商1,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9的右面添上0看成是90个十分之一再除。90个十分之一除以36商2个十分之一。由于被除数117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2个十分之一。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还余18个十分之一。18个十分之一用36除,不够除,怎么办?(不够商1个十分之二。把18个十分之一看成低一级单位的数,再添0,是180个百分之一,再继续除)4.强化理解算理,引导学生共同把这道题做完。(生说师板书)3.2536)117.00

10890......添0继续除,表示90个十分之一72180......再添0继续除,表示180个百分之一18005.师进一步明确: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在余数的后面添0继续除。6.使学生知道: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7.指名说说计算的步骤。8.尝试后练习:P.16页下面的做一做25.56(计算时,被除数末尾需添一个0)8616(计算时,被除数末尾需添三个0)思考:遇到除不尽时怎么办?集体订正时,说说计算步骤。9.通过复习和例2的学习,你能说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板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10.反馈练习:3256.6437.5661016

三、示范1.出示例3:计算1.69262.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3.师边板书例3的竖式,边提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不够商1)。不够商1怎么办?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例3是怎样算的?4.生看书讨论。5.生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知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应该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面写0,用0来占位。师引导:我们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个位上的数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16个十分之一。够不够除?怎样写商?启发学生回答:仍然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要在个位商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十分位上写0占位。把被除数看作169个百分之一,用26除。这跟前面的例子是类似的。你可以做完吗?生用乘法验算这道题计算的是否正确。

板书:个位和十分位上不够商1,都要写0。

0.06526)1.69156130......添0继续除,表示130个千分之一。13006.示范后练习:P.17页做一做⑴生独立计算。⑵分组讨论,并引导学生得出: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上的个位就不够商1,这样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⑶生仔细审题,说出错误原因(根据计算法则和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去检查)

四、应用1.P.17页6题4210.84.21.080.420.108

生独立填在书上。你找到什么规律了吗?2.P.18页7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3=59.854.4()=164()=134()8=10.43.P.17页4题:420xx1843512

五、体验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P.18页5、8

七、板书设计:

整数除法课件(篇7)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由小数点位置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68-69页例4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3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与难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上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具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22个十分之一

3)9.6

9

66个十分之一

6

0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

一块五一斤

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及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这苹果的单价吗?

列式:9.63

(2)能算出是多少元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竖式计算时,追问:为什么要把上的小数电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125得出商2后,组织讨论:除的余数2以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后面添0再除?

提示: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改进意见

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

三、课堂练习。

1、错题医院

学生独立完成69页练一练,指名说一说促在哪里,怎样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再在班里交流。

五、作业

完成《学习与探究》。

整数除法课件(篇8)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P72-73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以及类比、迁移的学习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是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

“一块五一斤”

“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

一位女士说:“我买4盒牛奶。”

营业员说:“一共6.8元。”

师:看了刚才的镜头,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王老师只有2元,买一瓶牛奶够吗?

引导理解6.8÷4就是用总价除以数量求单价的方法。

2、估算单价。

你是怎么算出是1元多一些的呢?

买3块月饼共用8.7元,平均每块月饼几元多一些?

买5条同样的牙膏共用52.5元,每条牙膏几元多一些?

这两个问题,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

3、独立探索。

看来2元是够的,还要找钱,要知道找多少钱,必须先算出什么?

你能自己想办法算出6.8÷4的商吗?学生试算。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把6.8元改写成68角去计算,用68÷4,结果是17角,就是1.7元。

(2)把6.8看成68去计算,被除数扩大10倍,再把商17缩小10倍。应用了商的变化规律。

(3)

(4)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比较第3种情况和第4种情况,让学生体会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

4、验算结果。

结果都是1.7元,确信吗?

引导学生利用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进行验算。

5、理解算理。

你能利用计数单位帮助你思考、计算5.847÷3吗?竖式计算5.847÷3。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情况:

(1)对第1种情况,请同学利用计数单位讲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2) 对第2种情况,指出竖式中的错误,并对两种竖式进行比较。

(3)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怎样计算?

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

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和被除数下一位的数合起来继续往下除。

三、课堂练习。

1、巩固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

9.42÷6 94.2÷6 87.64÷7 876.4÷7

(2)改错(竖式略)。

94.2÷3 3.34÷2

(3)根据5823÷3=1941,口算下列各题。

58.23÷3= 5.823÷3= 582.3÷3=

2、解决问题。

(1)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射击运动员杜丽最后5枪打出52.5环的成绩勇夺该项目的奥运金牌,平均每枪打多少环?

(2)两种规格的牙膏的售价情况如下:如果买3支小牙膏,售价是8.7元,如果买4支小牙膏,售价是10.8元。购买哪种牙膏比较合算?

整数除法课件(篇9)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独立完成:2684、2244、2526、34515。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2244这道题是怎样算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见下)。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二、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图意。

师:坚持晨练可以锻炼身体,王鹏坚持晨练,按计划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指导学生列出:22.44。

师:这里的除法和前面学的除法比,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学的是整数除法,现在是用小数除以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板书课题。

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意见在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估计学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把小数变成整数来算,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来计算。

师: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指名学生回答,估计学生的计算方式有:(1)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再计算,但这样在算到22440时要遇到小数除法的问题,所以学生仍然不会做;(2)把22.4千米化成22400米,再计算。教师可以随学生的回答作以下板书。

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师:这样可以算出结果,但是计算时有什么感觉?

生:这样做太麻烦了。

师: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种更简便的算法,这就是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

指导学生列出竖式后,教师用纸盖住被除数小数点后面的4,问学生:这样的计算会吗?

学生算出来(见下图)后,提问:这个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这时把盖住的纸揭去,并且把小数点后面的4写在2的后面(见上中图),问学生:这个24又表示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表示24个十分之一。

师: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应该是多少呢?

生:每份是6个十分之一。

师: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

生:在6的前面点上小数点。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见上图)。

师:用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和把22.4千米化成米计算的结果相同吗?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这道题的结果是正确的。

师: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师:和我们前面准备题中的2244比,你发现22.44与2244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把两道题的竖式放到一起便于学生比较)

学生讨论后回答:除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做22.44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引导学生讨论出:①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②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完成做一做。

师:你能用这个方法计算25.26,34.515吗?选一道你喜欢的算式计算。

计算后,展示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两道题的计算方法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423=4.23=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2题,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再说一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可以提出来大家探讨。

学生回答(略)。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整数除法课件(篇10)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准确的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回答下列问题。

0.5里面有几个十分之一?

0.38里面有几个百分之一?

1.50里有几个百分之一?

〈二〉说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授:

1、新课导入,幻灯演示一组整数乘除法的应用题。

(1)一桶奶粉500克,3桶奶粉多少克?(生答)

5003=1500(克)

(2)3桶奶粉1500克,一桶奶粉多少克?(生答)

15003=500(克)

(3)一桶奶粉500克,几桶奶粉1500克?(生答)

1500500=3(桶)

小结: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上题如果用千克作单位,该怎么列式?

(生讲师板书)

因为:500克=0.5千克

1500克=1.5千克

所以:相应的算式应是:

0.53=1.5(千克)

1.53=0.5(千克)

1.50.5=3(桶)

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算式的异同点,初步建立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练习课本第14页做一做。

2、讲解例1

(1)出示,读题,根据题意列式。

把21.45米平均分成15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列式为:

21.4515

问:这个除法算式与过去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怎样来计算?(师生共同完成)

a.如果把被除数21.45的小数部分45不看,整数应当怎样除?

b.商写在哪儿?

c.把十分位上的4移下来,合成64个十分之一,用64个十分之一除以15,商是己?表示什么?商应写在哪一位上?在商4与1之间有什么标记把分开?

(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

d.45个百分之一是怎样得到的?45个百分之一除以15商几?

1.43

───────

15)21.45

15

────────

6464个十分之一

60

────────

4545个百分之一

45

────────

0

谁能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与整数有什么不同?

3、练习:第15页做一做

68.8485.4416

三、巩固练习:

1、计算:练习四第一题第一行

2、课作:练习四第一题第二行及第三题

附:板书

整数除法课件(篇1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说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验算能力。

重点难点: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教具学具:小黑板、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

5.673.9131.648

0.00917.03570.3819

(2)计算:两生板演,其余自练。

0.596280.3819

(3)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2.435.8917.02

师问:a、整数改写成小数怎样改?

b、以上各数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二、新授:

今天继续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出示例2

(1)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列式。

11736

(2)讲述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讲、师板书)

3.253.25

3611736117.

108108

9090添0继续除,表示90个()分之一.

7272

180180再添0继续除表示180个()分

180180之一.

00

答: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3.25倍

117除以36商几余几?9不够被36除怎么办?9添上0为90,,数的大小有变化吗?2才能不变呢?(学生讨论)

2应当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余18表示多少按上面的方法,接下来又该如何计算?

(小组讨论后自己写出)

2、小结计算的方法:

今天的除法算式与前面有什么不同?计算方法一样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讨论得出。

(个位上的数除完还有余数,要先在商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在得数后面添上0再除。)

3、练一练:P15页下

25.568616

根据上面的练习,概括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看书P16请两生读出,再齐读。

4、尝试练习。例3P16

0.065

261.69

156个位和十分位上不够商1,都要写上0

130

130

0

用乘法来进行验算。

练习:P16做一做

1、学生上黑板练习

2、结合题目讲述

3、集体完成。

整数除法课件(篇12)

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计算器、练习纸

教学过程:

(师生谈话: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下面请大家拿出练习纸,我们来做几组题目。)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实物展台出示下面三组题:

第一组:小数连加(列竖式计算)

0.6+0.6+0.61.25+1.25+1.25

第二组:化简下面小数

0.40010.800.0350

第三组:笔算

3424=20335=

2.学生分三大组,每组选做其中的一组题。

师:这里有三组题,每组都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全班分三大组,第一组选做小数连加,第二组选做化简小数,第三组选做列竖式计算整数乘法。

3.教师巡视,选取学生的练习纸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交流。

指名汇报交流。

第一组题肯定学生列的竖式注意了数位对齐。

第二组汇报完后说说化简小数的依据。

(过渡:刚才我们练习了几组题,其中第一、二组题与小数有关。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的相关知识。)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吃西瓜吗?像现在这个季节,我们能吃到西瓜吗?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来人们只能在炎热的夏天吃到西瓜,现在,就算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1场景图,提问:观察一下,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第一张图是夏天买西瓜,第二张图是冬天买西瓜。

夏天西瓜的单价是每千克0.8元,冬天西瓜的单价是每千克2.35元。

冬天西瓜的单价比夏天贵得多。

3.(课件出示: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引导:在不同的季节买3千克西瓜分别要花多少元?我们可以怎样列式?

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列式:0.83(板书)

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列式:2.353(板书)

提问:观察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是3

有一个因数是小数,另一个因数是整数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小数乘法。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师:我们先来看0.83)

(一)学习例1。

1.启发:夏天买3千克西瓜到底需要花多少元,已经知道答案的举手?(指名2人汇报答案)板书:2.4(元)

2.交流想法:2.4(元)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根据根据的回答情况,板书出以下两种不同的想法:

在积的位置上写上24后提问:大家认为这里乘得的积应该是几位小数?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积上点上小数点)

5.归纳:在这里,0.8是因数,3也是因数,因数中的小数一共是一位小数,积就是一位小数。

6.沟通前面两种算法与列乘法竖式计算的联系。

我们所列的乘法竖式与前面的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与连加的竖式比较:观察一下乘法竖式与连加竖式,你发现什么?(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与转化成角的方法比较:在0.8的0上面板书元,8上面板书角。

(师:看来小数乘法与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还是有关系的。刚才我们研究了夏天吃西瓜的情况,下面我们来看2.353,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

(二)学习例2。

1.提出要求:先列加法算式计算,再列乘法算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完成在书上。指名两人分别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板演。

2.352.35

2.353

+2.35

2.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计算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以加法和乘法竖式上板书出答案。

加法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

列出的乘法算式呢?

谁来说说用乘法算式计算的过程?(指名口述计算过程,先算2353得705,然后从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3.猜想:刚才我们学习了两道小数乘整数乘法,这样的乘法难不难?那你认为在计算时有怎样的窍门呢?

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点小数点。

一位小数乘3,积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3,积是两位小数。

(过渡:这只是大家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用计算器来验证几道题。)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验证

(1)出示4.7612、2.853、1030.25,提问:按照大家刚才的猜想,这三题的积分别应该是几位小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如下:

4.7612=两位小数

2.853=一位小数

1030.25=两位小数

(2)用计算器算一算,看计算结果与猜想的是否一样。(算一题,出示一题的答案,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再出示1.235312.30223,学生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验证,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1)课件出示题目。

(2)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指定4名学生板演。

(3)结合板演的情况,说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交流0.185时,积0.90讨论是不是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交流461.3时,要说清楚是两部分的积相加。

交流350.24时,也要说清楚是两部分的积相加,还要注意积是否化简了。

小结:通过刚才四道题的计算,你有什么收获?

(4)归纳

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计算了四道小数乘整数,谁来归纳一下,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算呢?(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2.改错:

(1)课件出示:

改错:

(2)提问:这里有三道题,它们错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正确答案。

3.做练一练第2题。

(1)课件出示题目,提问:根据14823=3404能直接写出下面四个算式的积吗?为什么?

(2)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2)指名交流各题的积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答案)

(3)讨论:

14.823=340.4与1482.3=340.4比较,两题的得数为什么会相同?

1480.23=34.04与1.4823=34.04比较呢?

4.根据积点小数位数。

观察下面各题,你发现什么?(得数不正确,不应该是小数)

3219=60.85441=22.1432465=210.6

上面几题的结果,可能是怎样算出来的?

第2题渗透也可以是5.44.1

第3题积的小数部分去掉了一个0

5.做练习十二第2题。

课件播放打雷的声音,提问:你听到什么?

夏天下雷阵雨时,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那我们是先看见闪电呢还是先听到雷声?(学生根据经验回答)

这是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指出:因为光传播得非常快,所以这道题让我们略去从打闪起到看见闪光的时间。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后提问:这道题中雷场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汇报交流。

6.做练习十二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审题。

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计算结果是多少?根据图中的已知信息,中途需要加油吗?

五、作业:

在作业本上计算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整数除法课件(篇13)

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练习九第10~16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初步认识被除数比除数小,商就比

1小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掌握了它的计算法

则。这节课,我们练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通过

练习,要进一步掌握好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二、基本题练习

1.做练习九第10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一组一组口算,老师板书。第一组题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在算每一组题时,怎样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在什

么情况下商的个位是070.355和0.567的商为什么十分位

上是0。

指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按整数除法算,关键是确定商

里小数点的位置。

2.笔算。

48.153.6452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提问:第二题的商为什么比l小?商的十分位上为什么也是0?

指出:在小数除法里,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商o;以后在

除到哪一位上不够商1都要在那一位上商0。

3.做练习九第1l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找出错误,说明理由,并在课本上改正。

指出:商的整数部分是0,要在个位上写0,再对齐被除数的

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被除数是整数不够商1时,先在个位上商0,

再在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末尾添0后继续除。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九第12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哪几题的商小于1,并说明理由。

说明:当被除数小于除数时,商一定小于1。

指名3人板演第一列三题,其余学生分三组,每组一题做在作

业本上。

集体订正。

2.做练习九第13题。

指名3人板演第一行三题,其余学生分三组,每组一题做在作

业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用乘法是怎样验算除法的?为什么可以这样验算?

3.做练习九第14题。

提问:应用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关系还可以解答什么题目?

指名两人板演后两题,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法则是怎样的?在什么情况下,除法的商比l小?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九第13题第二行,第14题前两题,第15、

16题。

家庭作业:练习九第12题第二列。

整数除法课件(篇14)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计算下面各题。

1155=()235=()│

└11523=()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14515=41632=138015=

二、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课堂小结(略)

六、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表内除法教案6篇


编辑仔细挑选并整理了一系列与“表内除法教案”相关的文章供您查阅。每位老师都需要在上课之前制定好教案和课件,因此他们每天都会按时按质地准备。制定教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必要步骤,我们希望这些资料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需要的朋友们。

表内除法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学会用口诀求商,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进一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

2、学生能够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利用乘除法之间的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3、在生活中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解决除法问题,增加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表内除法及除法的竖式

(2)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相关链接: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4)我学会了吗

2、开发性学习包

(1)秋季本地的各种作物收获情况。

(2)“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倍”的含义。

(3)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1)学生自制九九除法口诀表并互相欣赏。

(2)寻找生活中的“倍”。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将信息窗1“2--5的乘法口诀求商,认识除法竖式”和信息窗2“除法的竖式写法”整合到一起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乘法口诀表内的除法并融会贯通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思想。

2、学科间整合:品德课程中《秋天的收获》可以整合到本单元中进行学习,目的是让学生锻炼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校本课程的珠心算课程可以与本单元进行整合,珠心算的除法算法的加入让学生能更加明白除法的算理。

4、体验式活动:学生自己根据乘法口诀表制作除法口诀表并互相欣赏借鉴,提出秋天收获时遇到的包装问题并解决。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6课时。

(四)教学案例:

在学习了平均分,初步认识除法之后,第一课时的学习就变得简单多了,主要让学生体会乘法口诀求商的简单算法以及除法的竖式写法。第二课时学生在乘法口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倍”,现在除法算式中再次出现,是除法平均分中“几个几”和“倍”间的关系,对以前知识的`一个逆向思维,进一步的说明为什么能用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感知乘除运算都是以“和”概念为基础的,这对于知识的联系性很强,也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之一。此处添加上线段图的表示等表达,会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学生更容易理解。

注:“几个几”和“几倍”用数字、线段图或者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示,数学结合的思想使问题具体直观,学生更易理解。

表内除法教案 篇2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学会用口诀求商,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进一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

2、学生能够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利用乘除法之间的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3、在生活中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解决除法问题,增加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1)秋季本地的各种作物收获情况。

(2)“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倍”的含义。

(1)学生自制九九除法口诀表并互相欣赏。

1、学科单元内整合:将信息窗1“2--5的乘法口诀求商,认识除法竖式”和信息窗2“除法的竖式写法”整合到一起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乘法口诀表内的除法并融会贯通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思想。

2、学科间整合:品德课程中《秋天的收获》可以整合到本单元中进行学习,目的是让学生锻炼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校本课程的珠心算课程可以与本单元进行整合,珠心算的除法算法的加入让学生能更加明白除法的算理。

4、体验式活动:学生自己根据乘法口诀表制作除法口诀表并互相欣赏借鉴,提出秋天收获时遇到的包装问题并解决。

(四)教学案例:

在学习了平均分,初步认识除法之后,第一课时的学习就变得简单多了,主要让学生体会乘法口诀求商的简单算法以及除法的竖式写法。第二课时学生在乘法口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倍”,现在除法算式中再次出现,是除法平均分中“几个几”和“倍”间的关系,对以前知识的一个逆向思维,进一步的说明为什么能用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感知乘除运算都是以“和”概念为基础的,这对于知识的联系性很强,也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之一。此处添加上线段图的表示等表达,会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学生更容易理解。

注:“几个几”和“几倍”用数字、线段图或者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示,数学结合的思想使问题具体直观,学生更易理解。

表内除法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口算擂台比赛,教师出示口算题目,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教师随机提问: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通过提问揭示课题《表内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问题1:观察情境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计算出小旗的总数吗?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

生: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问题3:这56面小旗,每列挂8面,可以挂几列?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两种方法,教师作出评价。

2.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问题1:你能列出除法算式么?

生:56÷8=();56÷7=()。

问题2:要用哪句口诀求商?

生:口诀 七八五十六。

观察发现:仔细看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两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诀。

师生共同总结算法: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口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多媒体出示儿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请学生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出示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如何计算的,集体讲解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点评和提升。

(五)布置作业

学生搜集身边见到的能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的一些日常实际问题,以待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

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 (七)八五十六

56÷7=(8) 七(八)五十六

表内除法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操作: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小猴子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观察:分成两堆,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种

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

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2)加深认识。

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同桌小朋友先讨论讨论,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

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

1.教学例2。

谈话: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它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它说: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

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

友了呢?

要求:请小朋友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个小朋友,在里填一填,再和大家交流。

让学生把填充的话齐说一遍。

回顾: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同桌讨论一下。

份。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提问: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地分,每次拿出几根小棒,能看出怎样的结果?每3根、每4根一份地分呢?

小朋友能分吗?自己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完后看分成几份,并且记录下来:每()根一份,分成()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渲示分的过程,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并板书。

引导:小朋友来看小棒,想每次分法:第一次每(2)根一份,结果分成——(6份);第二次每(3)根一份,结果分成——~(4份);第三次每(4)根一份,结果分成——(3份)。你觉得这里平均分是怎样分的,结果能知道什么?

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交流分法和结果。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

强调: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2.操作平均分。

让学生摆出6个圆片。

要求按每2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并结合演示)

要求按每3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并结合演示)

说明:刚才大家的分法,就是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结果知道分成了几份。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填空: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把结果填在()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再填一填。

引导: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

小结:今天学习了平均分。通过小朋友摆学具,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还通过分桃、分学具,知道了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可以看分成了几份。同时,小朋友体会到,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是认识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好方法。

表内除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运用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的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这个小朋友叫小聪,这个小朋友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你们能喜欢他!

他想先考考大家,看他带来的两个问题:

1、12里面有几个6?

2、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要求学生将算式和得数写在答题纸上,点名学生回答,说说这两个小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1题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2题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两个题都是用除法计算。

这两个小题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就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情景引入,明确问题

小聪觉得大家都特别聪明,所以想买一些玩具奖励大家,但是在买玩具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聪明的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教师展示42页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看到了有娃娃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

图片里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预设: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

预设:需要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你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呢?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预设:用除法,因为是56里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

师:怎样列式呢?

56÷8(教师板书)

师:我们想哪句口诀,得数是多少,单位名称是什么?

预设:想七八五十六,所以得数是7,单位名称是个(教师板书)

大家看到这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买东西的问题,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新的知识,这里面,56元是我们用的总的钱数,8元是一个地球仪的价钱,我们给他的名字是单个的价钱,而我们计算得到的7是个数,叫做数量,谁能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数量

师:到了这里,这道题并没有结束,还记的老师总说做完题以后要干什么吗?

预设:检查

师:我们一般用乘法检验除法。

师,在图片中我们还有个地方不知道,你发现了吗?

预设:小汽车的价钱还不知道。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如果24元能买6辆小汽车,那么一辆多少钱呢?

自己思考,在答题纸上写出你的办法。

点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预设:把24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24÷6=4(元)(教师板书)

师,在这个问题中,你能找到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和数量吗?

预设:24是总的价钱,6辆是数量,4元是单个的价钱。

师:谁来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其他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数量=单个的价钱

师:你算的对吗?怎样检验?

四、当堂训练,强化训练

小聪已经学会了,你们学会了吗?

1、学校买来12本课外书,(1)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2)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个人?

(这道题考察学生对于除法意义的更深一步的理解,要求有对比,会检验)

2、

(1)买6副手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42元买了7顶帽子,一顶帽子多少元?

(其中2、3两个小题有对比,可以用两种想法解决,一个是除法的意义,一个是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

师:这道题还有一个第4小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第4小题让学生们同桌讨论,一问一答。点名3到5组回答

师。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问题,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看看你们可以回答吗?

(5)买3副手套的钱可以买几顶帽子?

我们做了这么多的解决问题,你发现了吗,都是我们列式来解决,现在我这里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实际情况说几个题吗?5×3=15和36÷9=4

五、课堂总结,知识提升

这节课结束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作业:练习九第2题和第3题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56÷8=7(个) 24÷6=4(元)

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除法的意义,同时还简单的介绍了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不对学生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最后的两个小练习题也充分的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不足之处还是学生实践少,对生活中的数学不是太敏感,还需要加强生活观察和实践。总的来说,全班同学对这节课的收获还是让人满意的,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但仍需课后的练习。

表内除法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 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组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7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 3、引导学生完成第3、4题。

(1)、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四 . 堂上练习:

1.口算:

24 ÷ 6 =?? ? ?8 × 4? =? ???? 12 ÷ 4? =

8 × 9? =?? ?? 20 ÷ 5? =? ?? 16 ÷ 4? =

36 ÷ 6? =? ? ? 4 × 4? =???? ? 6 × 4? =

9 ÷ 9? =??? ? 9 × 9? =???? ? 18 ÷ 3? =

2.在(????? )里填上“ > ”、“

5(???? )20 ÷ 5?????? 30? ÷ 6 (??? )6

40(??? ) 6 × 5?????? 12 ÷ 3? (??? )5

6 (??? )36 ÷ 620 (??? ) 6 × 5

3.看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 ★★★★

★★★★

(? )×(? )=(? )想:乘法口决:_____________积是:________。

(? )×(? )=(? )想:乘法口诀:_____________积是:________。

(? )÷(? )=(? )想:乘法口诀:_____________积是:________。

(? )÷(? )=(? )想:乘法口诀:_____________积是:________。

4. 列式计算:

? ( 1 )?? 24 里面有几个4 ?

? ( 2 ) 被除数是 15 ,除数是 3 ,商是多少 ?

五、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教案15篇


教案是教师上课前需备好的课程资料,每位教师都应按要求准备教案。教案作为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的参考标准,编写教案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思考"教案编写的要点和技巧",欢迎阅读本文!

表内除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 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小女孩说:匀们3 人共采了12种叶子。其中其中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允许学生说出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

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 ,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1、用小棒摆一摆:

2、 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

学生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得数教师应予以鼓励。

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合作。动脑筋想出办法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对学生有价值的想法及时地给与肯定,使他们对每一种算法都有所体验,提倡算法多样化。

对于合作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

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用口诀求商比较方便。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穿红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吗?列算式表示出来。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被除数8,再写╯,最后在╯8的左边写除数2,想8里面有几个2 ?然后再在横线上写4……

学生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理解每一步的意义及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

学生正确用算式表示出来。

鼓励用口诀求商的学生。

除法竖式比乘法竖式要难,书写格式与加、减、乘法不同,计算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所以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

自主练习第2 题。

(这道题主要帮助学生巩固熟悉2~5乘法口诀,为用口诀求商打好基础,所以教学时把它放在最前面,教师在课前把口诀写在卡片上或者制成音课件,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师:这里有15个小方格,请你拿出自己喜欢的五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师:你能用口诀来算出15÷5等于几吗?用哪句口诀?商是几?

师:如果三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引导学生产生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的想法,并提出问题: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学生发现使用的都是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说出所使用的口诀。

学生体会到用一句乘法口诀能计算两道除法算式,意识到用口诀来求商的方便。

同学们喜欢玩风车吗?这3个风车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让风车转起来,就赶快来算一算吧!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

学生练习除法算式的计算:

12÷4 2÷2 15÷3 4÷4 4÷2 12÷3 8÷4 6÷2 9÷3 16÷4 8÷2 6÷3 20÷4 10÷2 3÷3

对能够运用口诀求商、正确率较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与整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总结,也可以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

表内除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人人平等的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到了,柳树醒了,各种鲜花盛开,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去参观科技园。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做一做”第2题。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师:一共有几片枫叶?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 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酸奶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

(1)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 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 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 课件演示验证。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平均分时要注意什么?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把6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2块。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表内除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的方法的基础上,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用7、8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算式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复习铺垫

(一)师生互动说口诀。

以教师提问学生抢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7、8的乘法口诀。

(二)生生合作用口诀。(课件出示)

1、填出括号内的数,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3×()=21()×6=48

7×7=()8×8=()

2、将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

(1)学生讨论方法:用除法列式。

(2)学生汇报想法:用“三四十二”的口诀计算。

(三)揭示课题。今天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设计意图:梳理已学的知识,激活已有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兴趣,情境展开

(一)引导观察,提取信息。

1、课件出示主题图:欢乐的节日

2、学生观察,交流信息。

(1)做了一些小旗要挂在教室里。

(2)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学生讨论发现的数学问题。

2、指名回答。(问题预设)

(1)做了多少面旗子?它们是怎样挂的呢?

(2)星星每组分几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经历从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三、类比迁移,建构方法

(一)引导解决挂小旗的情境问题。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学生说说看到的信息:8行旗子,每行7面。

2、学生回答:怎样很快知道共有多少面旗子?

(1)算一算:学生列式计算共有多少面旗子。如:7×8=56或8×7=56。

(2)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也就是用了哪句口诀。

3、改变条件并探究。

结合情境图,教师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旗子,要挂8行,每行挂几面?

(1)数一数: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每行7面。

(2)算一算:根据除法意义,引导学生列式。(56÷8)

(3)说一说:怎样求商,汇报交流想法。(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

结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旗子,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1)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各自想法。

4、引导比较,提炼方法

(1)比较:两道除法算式的计算过程。

(2)提炼: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诀可以解决这两道除法计算。

(二)自主解决分星星的情境问题。

1、课件出示:我们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组分了多少颗?

2、独立完成。

3、学生列式计算:49÷7=7

4、学生比较小结:用七七四十九的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因为写出的除数和商相同。

5、学生举例: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情境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形成过程。在比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体会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两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同时在教学中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的独立探究。】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一)基础应用。

1、计算。

以学生独立计算的形式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1、2题。

2、开火车。

以学生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说答案,并说说所用的口诀。

(二)游戏提升。

1、送小鸟回家。

卡片分房子和小鸟两类,房子卡片上有4、5、6、7、8等数字,小鸟卡片有算式,让学生算好商后走到相应的房子旁边。

2、拓展延伸。

剩下7号和8号房子没有小鸟飞进去,哪些小鸟能住进来?请分别说出商是7和8的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在游戏中理解。巩固求商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运算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2、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课件出示主题图)谈话引入:“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地布置着教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准备吧!

提问:

1、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与准备工作有关的数学信息?谁能说一说?

2、我们一起来看这个信息,你们能用手中的学具把结果摆一摆吗?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

(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小结:刚才我们在计算这两道除法算式的时候,先看的是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看来乘法口诀真的很重要啊!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4、教师出示课件题目,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

(1). 谁能用乘法口诀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

(2). 第一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诀?第二组呢?第三组呢?

小结:看来同一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口算出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口诀的作用可真大啊!

1、做一做。

7÷7= 32÷8= 48÷8= 56÷7= 64÷8= 21÷7= 49÷7= 40÷8=

2、算一算。

3、拔河比赛(出示图)。

(1).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4、猜一猜。

2月有28天,合( )个星期。

四、布置作业。

1、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2、第40页练习八,第3题。

六、教学反思:

为了达到此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时没有按部就搬完全照教案去教学,而是根据本班情况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到自主、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表内除法教案 篇5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会运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12÷6=

10÷2=

12÷4=

5×7=

6÷2=

8÷4=

9÷3=

5×6=

4×8=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阳光餐点的张师傅正在出售蒸好的包子,我们来看看他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请仔细观察(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例2)

学生可能回答:

(1)每屉有4个包子,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2)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每屉多少个包子?

(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可以装几屉?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能独立解答这三个问题吗?

(2)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组织学生汇报探究过程(生生互动)。

学生可能回答(师生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评价——多鼓励):

(1)每屉有4个包子,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用乘法计算:4×6=24(个),我是这样想的,要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就是求6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想口诀:四六二十四。

(2)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要求每屉多少个包子,就是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多少个,所以用除法计算:24÷6=4(个),想:(四)六二十四。

(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要求可以装几屉?就是求24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24÷4=6(屉),想:四(六)二十四。

学生可能回答(生生互动,并及时评价):

(1)它们都用同一句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计算得数。

(2)第一题求总数用乘法计算,后两道是求每份数和份数所以用除法计算。

(3)我们还可以根据第一道乘法算式来计算后两道除法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

1.完成教材第21页第5题。

2.完成书第21页的第6、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求商的方法。

一人说一句乘法口诀,另一人说出相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然后思考:在所学过的乘法口诀中,哪几句口诀只能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前来梳理,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或纠正。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回顾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表内除法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并知道这种分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该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表述分的过程及结果,理解除法含义。学会操作第二种分法分的过程。

3.使学生通过参与分的过程,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初步感悟到普遍的联系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是第二种分法,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而且知道这种分法与第一种分法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初步感悟到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实物演示,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为对比做好准备)

1.问: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说说,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2.实物演示

(1)复习回顾P40、例1

①出示P40、例1(用板条贴在黑板上):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②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

下面几个提问可以用投影片(或实物投影)显示。

③问:根据他刚才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84=2)

④问:算式中的每个数的名称各是什么?(算式中,8叫被除数,4叫除数,2叫商。)

⑤问: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读作:8除以4等于2.)

⑥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

(2)复习回顾P40、例2

①出示P40、例2(用板条贴在黑板上):有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个。

②请一个学生道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

下面的步骤同例1的第③~第⑥

3.教师谈话:今天,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东西的另一种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移动例1的板条得到例4

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几堆?

(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3)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4)教师找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说边摆分的过程。(有8个小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也就是每2个正方体为一份,每次就拿出2个小正方体,没分完,再拿出2个正方体放1堆,直到分完为止。)(5)问: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几堆?

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4堆。(板书:4)

2.教学例5.

(1)出示例5,移动例2的板条得到例5

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盘?

(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3)提问: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2个放一盘,就是说每份是2个,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4)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在分桃子之前教师让学生回想刚才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然后再动手实际的分一分。

(5)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让1个学生边说,边操作一下分桃子的全过程。)

师生小结:6个桃,每2个放一盘,放了3盘。(板书:3)

(6)问: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用除法表示,谁能把刚才我们分桃子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生:62=3(盘)]

(7)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先叫几个学生试着说一说)

(8)教师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同时板书: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

3.对比感悟

(1)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一个分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是多少,要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谁能简单说说今天学习的这种分东西的方法?

(今天学习的是第二种分东西的分法,也就是一份一份分东西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和一份的数各是多少,求能分成多少份。)

(2)问:这两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4.师: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种分法。

三、巩固练习

1.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__________

2.看一看这两道题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知道:

(1)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小,分得的份数就越多;

(2)反之,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大,分得的份数就越多少。)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第二种分法(一)

表内除法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3页,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那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呢?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竹笋了。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来解决跟竹笋相关的问题。【出示例4】

2、学习例4。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

(1)理解题意。

(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3 )个竹笋。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 除法】

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读法。

12表示被平均分的竹笋总数,写在除号前,4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3表示每份分得的个数,写在等号后面。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就是:12÷4=3,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3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条。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

分一分、填一填。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10÷( )=( )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10÷( )=( )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4)、小结。

3、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3小题。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8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4: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 4 )个。

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2 ÷ 4 = 3

除 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六、课后反思。

1、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4页,例5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4~6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

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猫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0 ÷ 4 =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把20这个数4个4个地分,可以分成( )个4。

20里面有几个4?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

因为“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求能放多少盘?”也是平均分,所以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猫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14页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

分一分、填一填。

12个 ,每份2个,分成了( )份。

12 ÷ ( ) = ( )

12个 ,每份3个,分成了( )份。

( )÷ ( ) = ( )

12个 ,每份6个,分成了( )份。

( )÷ ( ) = ( )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教材第14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

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10 ÷ 5 = 2 15 ÷ 3 = 5 18 ÷ 2 = 9

48 ÷ 8 = 6 56 ÷ 7 = 8 28 ÷ 4 = 7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说出哪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几,说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3、教材第15~16页练习三的第4~6小题。

(1)、练习三第4、5小题。

第4小题。12个灯泡,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 )个灯座。

第5小题。圈一圈,填一填。24里面有( )个4。20里面有( )个5。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小题。

写出除法算式。

6除以3等于2。 ( )÷ ( ) = ( )

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 )÷ ( ) = ( )

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 )÷ ( ) = ( )

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 ( )÷ ( ) = ( )

先让学生看清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写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现在更加清楚地明白了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我们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六、课后反思。

1、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课。教材P16~17页练习三的第7~11小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小题。

把下面的圆片平均分并说给同桌听,再写出除法算式。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的第8小题。

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有6把萝卜,每把5个。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9小题。

按照算式圈一圈。

10 ÷ 2 = 5 10个海螺

15 ÷ 3 = 5 15只纸船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的第11小题。

将口诀补充完整或填出未知乘数。

( )× 2 = 4 4 × ( ) = 12 3 × ( ) = 6

三( ) 十 二 ( )× 4 = 20 2 × ( ) = 8

( )五 二 十 五 二( ) 十 二 二( ) 一 十

5 × ( ) = 15 ( ) 三 得 九 四( ) 十 六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每个算式或每句口诀该怎样填。

(2)、全班交流汇报。

(3)、这道题给你什么启发?

3、学生独立完成16页练习三的第7小题。

用 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14 ÷ 7 =( ) 8 ÷ 2 =( ) 18 ÷ 9 =( ) 24 ÷ 6 =( )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完成,全班交流并评价。

4、数学知识分享。“你知道吗?”

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同时为后面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反思。

表内除法教案 篇8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表内除法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人人平等的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到了,柳树醒了,各种鲜花盛开,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去参观科技园。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生①:1/5 生②:2/4 生③:3/3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做一做”第2题。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师:一共有几片枫叶?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二、自主探索,辨析平均分

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 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酸奶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 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 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 课件演示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

四、归纳总结,回味平均分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平均分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平 均 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把6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2块。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表内除法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

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出示课件:苹果,桃子

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

【设计意图: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一)分果冻

1.提出问题

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 )只小猴呢?

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

2.动手操作

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

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春季动物运动会,小动物分果冻、分苹果的情景为载体,通过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借助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方法、理解含义,即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另外,通过分苹果,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得出不同的分配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包含分”数量关系的理解:要分的总数相同,每份数不同,所分的份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加强对比,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一)延续分苹果的情景,师:大象伯伯是这样分的。课件出示:12个苹果平均分给4名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分()个?学生汇报

(二)比较:与刚才的分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小组交流——互动评价

教师小结:虽然采取的分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情况的平均分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方法虽然不同,用图表示分的过程也不同,但结果相同,都是平均分,加深理解两种活动的数量关系。】

三、 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一)找一找生活中包含分的例子

(二)练习二第5、6题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六一艺术节,我们班要选16个同学参加朗诵。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想一想每()个站一排,可以站()排。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探讨。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包含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检测设计】

小小梳理之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系统,形成网络。借助梳理之星的评选,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兴趣。】

表内除法教案 篇11

设计说明

除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梳理,并通过重点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知识的梳理。

注重引导,帮助学生重新整理知识,形成一个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2.结合典型例题,设计有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设计按照知识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有层次的整理和复习,结合重点知识和典型例题选取习题,让学生在典型习题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知识,达到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空白表格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分工合作,梳理知识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整理。

(1)引导学生回忆第二单元、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所学的知识,在小组内将这三个单元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整理,可以用文字、表格、图示等方式表示出这三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2)提示整理知识的方法:

①将表内除法(一)与表内除法(二)的内容进行整合。

②根据单元内容,回顾教材中的例题,将每个例题的内容按照先后顺序列出来。

③概括出这三个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示出来。

2.整理、展示知识结构。

(1)学生独立进行知识梳理,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将整理的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表内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4)根据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地回忆这三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由于二年级学生全面梳理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教师给出提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梳理,然后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梳理重点、难点,使下面的教学能有的放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表内除法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 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组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7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 3、引导学生完成第3、4题。

(1)、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四 . 堂上练习:

1.口算:

24 ÷ 6 =?? ? ?8 × 4? =? ???? 12 ÷ 4? =

8 × 9? =?? ?? 20 ÷ 5? =? ?? 16 ÷ 4? =

36 ÷ 6? =? ? ? 4 × 4? =???? ? 6 × 4? =

9 ÷ 9? =??? ? 9 × 9? =???? ? 18 ÷ 3? =

2.在(????? )里填上“ > ”、“

5(???? )20 ÷ 5?????? 30? ÷ 6 (??? )6

40(??? ) 6 × 5?????? 12 ÷ 3? (??? )5

6 (??? )36 ÷ 620 (??? ) 6 × 5

3.看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 ★★★★

★★★★

(? )×(? )=(? )想:乘法口决:_____________积是:________。

(? )×(? )=(? )想:乘法口诀:_____________积是:________。

(? )÷(? )=(? )想:乘法口诀:_____________积是:________。

(? )÷(? )=(? )想:乘法口诀:_____________积是:________。

4. 列式计算:

? ( 1 )?? 24 里面有几个4 ?

? ( 2 ) 被除数是 15 ,除数是 3 ,商是多少 ?

五、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1、口算练习(开火车)

2、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表内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问:看到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追问:为什么12÷3=4,你怎么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诀。)

1、小组比赛背乘法口诀。

2、同桌互考口诀,补充口诀。

3、根据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追问:任何一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对吗?

引出特殊乘法口诀,并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特殊乘法口诀。如: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看到12÷3=4这道算式你还想到了什么?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除法运算的含义及解决问题

看算式12÷3=4,利用学具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摆学具的形式:

1、自己先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运算的含义

练习题

1、看图列算式

说一说是怎么想到?怎么算的?

2、解决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教案 篇14

1.探索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感受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便利,会比较熟练的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到探究的快乐。

学生已经有了对除法的认识做铺垫和平均分物体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应着重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求商的方法。

教材上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情境,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究结果,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并交流各自的方法,进行算法优化,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最终得到共识:即采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办法最简便。

(一)填空。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今天猴妈妈带孩子们到山上摘桃子,他们摘了12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猴宝宝都特别想吃,猴妈妈想给每只猴宝宝分3个。

教师把问题完整的出示出来: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设计意图: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动的故事比枯燥的数学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新课伊始,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把它编成了一个小故事:猴妈妈分桃子,学生听到故事时,都特别兴奋,精神都高度集中了起来。】

学生列出算式12÷3。

师:究竟能分给几只小猴呢?各小组来讨论,说一说怎样求商。

生1: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有12个桃,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9个,分给第二只猴个后还剩下6个,分给第三只小猴后还剩下3个,最后把剩下的3个桃分给第四只小猴,正好分完。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1只小猴分3个,两只小猴就分6个,3只小猴就分9个,4只小猴分的正好是12个挑。

生3:我们组认为这道题也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

【设计意图: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2÷3=4,哪种方法更简便快捷?

师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计算,同学们发现用乘法口诀很快就能算出商。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填一填。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6= 6÷2=12÷4=

8÷2= 9÷3= 10÷5=

(三)看谁算得有对又快。

10÷2= 12÷6= 8÷4=

5÷5= 4÷2= 9÷3=

6÷2= 12÷4= 8÷2=

10÷5= 12÷2= 6÷3=

(四)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求商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可以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我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我还知道了乘法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表内除法教案 篇1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15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课本P8页,例1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今天孙悟空从天宫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桃子给花果山的小猴子吃,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桃子?几只猴子?

(2)、出示课件(6个桃子,2只猴子)

(3)、提问:把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孙悟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平均分

老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用圆片代替桃子,港口行动,分一分

学生分好后,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认识平均分

预设1: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3个,另一只猴子也分3个。

预设2: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2个,另一只猴子也分4个。

预设1: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1个,另一只猴子也分5个。

师:这几种分法中那种方法让两只猴子都是比较满意的?

引出:像这样的分法,每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叫平均分。

板书:同样多----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平均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2只猴子都很开心。

3、移多补少理解平均分

师:黑板上的另外两种不是平均分,你能把他们变成平均分?

学生动手移一移。

4、语言描述,内化平均分

师:假如孙悟空带来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改怎么样分?请同学们再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学生动手将8个圆片平均分,同桌交流分法。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分的,再让学生用格式化的语言“一共有()个桃子,每()个一份,一共分成了()份”来描述分的结果。

5、联系生活,说说平均分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是平均分的呢?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理解平均分完成练习三第1题。并说说理由。

2、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3、12块糖果,每()块一份,分成了()份。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板书平均分

同样多

第二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课本P9页,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形成平均分的表现,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巩固平均分

1、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2、下面平均分的分法对吗?

请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

把18个桃子平均分长6分,每份几个?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学生分,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预设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放到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

预设2:每个盘子放拿2个,再放一个。

预设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预设4:每次放3个,在放3个。

预设5:想到乘法口诀3×6=18

预设6:想到除法18除以6等于3.

刚才的分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是最好的,同桌之间互相议一议,然后把你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教材第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后汇报。

2、开动脑筋,拓展练习。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4题。

知道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课件演示又来了一只猴子。

师:又来了一只猴子,咱们要重新分这24根香蕉了。

学生讨论。

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根香蕉?

课件演示猴子越来越多了,又来了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根香蕉?

师:通过刚才的猴子分桃子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一题多解,开放练习。

教材练习二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然后请有代表性的同学分享成果。

四、课堂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练习二第3、6题。

2、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能平均分一分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表内除法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