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元日教案

发布时间: 2024.03.14

元日教案合集六篇。

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当一次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接触到一些资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可是你知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料有哪些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元日教案合集六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元日教案【篇1】

( 一)直入课题

1、课前出示课题:

师:“鸡兔同笼”是什么意思?

生:

师:你真聪明,回答正确,。是的,这是这是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的一道数学趣题。

原题是这样的: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知道吗?(生:知道)

“雉”是什么意思?(鸡)

2、把它翻译成现在的话是这样子的:(ppt出示,学生齐读)

(二)探究算法

1、师:鸡和兔各有几只,会算吗?会的举手,好把手放下,还有这么多不会的,不会不要紧,咱们先来猜一猜。

老师想先来猜一个可以吗?鸡18只。兔20只,行不?(为什么?)

生:

师:是的,讲的真好。

师:谁还想来猜一下(学生猜测,师随机板书)

请同学们想一想,鸡和兔共有多少种可能?

这些可能都是正确的吗?(不是)

那怎样验证哪些可能是正确的?

生:通过计算对比腿的只数

这样验证下去能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能)

2、师:但是要验证这么多,真是太耗费时间了。我们可以先从简单地问题入手(出示例1)(化繁为简是不是需要出现)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里什么发生了变化?(数变小了)

3、活动: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给你们准备的表格,先猜一猜,填一填吧。

学生汇报:预设学生的几种思路(课前渗透,若没有出现则师举例说明)

(1)直接想到鸡有3只,兔有5只

(2)从鸡有6只,兔有2只开始推算

(3)从鸡有8只,兔有0只开始推算

调整方案有两种: 一种是一个一个的调整:总结规律:每增加一只兔,减少一只鸡,脚的总数增加2只:反之,则减少两只(让学生必须领会透)

另一种是 多个调整:

师:像你们刚才这样,根据鸡和兔的总只数,列举出一些可能,通过验证和调整,总能找到一种情况符合题目要求。这种方法可以叫做

列表法(板书)

4、学习假设法

(4)师:在刚才的列表法里边,我们从鸡有8只,兔有0只开始推算,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都是鸡。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计算?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计算,再汇报思路)

8*2=16(只)

26-16=10只

10/2=5(只)

师:把所的有只数都假设成鸡,算出腿的总条数再和实际的条数比较一下,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可以叫作假设法。(板书)

5、师:同学们刚才的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最简单,或者说你最欣赏哪种方法?

生:

师:刚才我们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能用我们刚才的方法解决我们前面的那个《鸡兔同笼》的问题吗?

学生动手计算,汇报解题思路,

6、师:同学们请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把笼子里的鸡兔都假设成鸡,除了这种假设,我们还可以怎么假设呢?

生:(都假设成兔)

学生自己动手计算解决问题,汇报

(三)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生:

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生:

元日教案【篇2】

《生命》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测其中蕴涵的意思;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考虑,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3张。

1、劳作的蜜蜂、出壳的小鸡、搬运食物的蚂蚁、盛开的鲜花、千手观音图。

2、杏林子头像:

旁边配文字:杏林子12岁时倒霉患上严重疾病,全身关节硬化,失去行动自由。然而坚强的杏林子没有向命运低头,四十多年来,在轮椅上写下了80多部,1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台湾100多万残疾人作出了贡献。

3、文字片: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身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1、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问什么?(生命是什么?师:想了解生命的存在?生命是怎样的?师:想了生命的特点,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生命?师:提得有价值,是对生命意义的考虑……)

相机回答,暂时不能解决的在课题下画上“?”。

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反复两次。)是啊!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呢?(在课题下画上第二个“?”)

3、请同学们捧起书,齐读课文第一句。(学生齐读,带着考虑读)

4、过渡:

是啊,人人都有生命,我们却很少去关注它,考虑它。作者在思索:“生命是什么?”我们也在问:“生命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感悟去考虑。

二、初读感知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存在)

1、课文讲了与生命有关的3个事例,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事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读后交流:

⑴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生答。(飞蛾挣扎着鼓动双翅求生),师:边板书边总结:作者是从“求生的飞蛾”,身上知道了生命是什么

⑵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呢?生答(砖缝中的瓜苗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师:边板书边总结:作者是从“生长的瓜苗”身上知道了生命是什么。

⑶ 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谁,干什么?生答(我静听自身沉稳而律动的心跳)

师:边板书边总结:“律动的心跳”作者是从自身的心跳感受到了生命是什么。

2、作者用自身亲身经历的三个事例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你能回答了吗?(生命是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指名说──齐读。

3、让我们走进生活,注意:你能从画面中哪些事物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出示多媒体课件:劳作的蜜蜂、出壳的小鸡、搬运食物的蚂蚁、盛开的鲜花、千手观音图。)

师:“我从劳作的蜜蜂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你呢?

4、揭示并过渡:

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擦去第一个问号)。是啊,生命无处不在,然而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却经常忽略了生命的存在,所以作者被求生的飞蛾震惊:暗示读。

出示:我感到一股──鲜明!也被顽强的种子折服。暗示读:

出示:那小小──生命力啊!更被自身的生命震撼。

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

于是,作者开始了对生命的考虑。

三、精读体会

善待生命(让生命光彩有力)

1、精读文本:

理解第四自然段。

⑴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些什么,在感受深的地方作上记号。

⑵ 读后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① 我读懂了“我的心跳就是我的生命”。

② 我读懂了“我可以好好使用自身的生命,也可以白白糟蹋自身的生命”。

③ 我读懂了“我要对自身的生命负责”。 ……

根据学生①②回答,相机引导理解:

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齐读,这句话讲了我们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能找出两个关键词吗?(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

A、给“糟蹋”换种说法(浪费、不珍惜)

B、怎样叫“白白地糟蹋”?(揭示理解方法:联系生活一讲就明白了)

C、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呢?我们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们飞蛾是怎么好好使用生命的?香瓜子又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有关句子)

揭示方法,承上启下: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方法,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可以灵活运用,明白了吗?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人对待生命都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可以( ),也可以( )。那作者究竟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三句。

D、对自身负责是指什么?(好好使用生命)

比较句子:

a、我要对自身负责

b、我必需对自身负责。

你发现了什么?(作者下定决心)该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读)

作者这样说了,她是这样做的吗?让我们走进本文作者杏林子,看她是怎样对自身负责的。(介绍杏林子其人)

课件出示:杏林子头像和文字:

元日教案【篇3】

为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的应用,进一步带动我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于本学期举行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制定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大力提高现代教育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有效提升教师课件制作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进一步利用好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促进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

二、比赛时间:20xx年月日

三、比赛地点:学校电子备课室

四、参赛对象:

五、具体安排:

月日将各教研组在本学科任选本学期一课题将比赛题目交回教导处(同一教研组成员所选课题不得相同)。

月日统一在学校电子备课室参加制作参赛作品。

六、比赛评委:

七、评奖方法:

学校将以参赛教师总数的10%、20%、30%、30%的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和参赛奖,并对成绩优秀的教研组整体奖励。一等奖课件选送参加出校课件大赛。

参加比赛的课件都将作为优秀课件,由学校存档供校内教学资源共享使用,获奖作品在校园网上公开展示。

八、比赛评分细则:

评分项目 、评分要素 :

针对性 15分

1、教学对象和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特点。5分

2、教学内容的选材逻辑层次清楚重点、难点突出。5分

3、教学策略合理有助于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或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分

科学性 30分

1、内容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10分

2、内容呈现的结构应能符合学习认知规律满足教学要求。10分

3、素材选用恰当表现方式简洁合理。10分

技术性 20分

1、素材选用恰当设计必要的交互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5分

2、学习进度可调控学习路径可选择。6分

3、程序运行稳定无故障响应及时播放流畅。5分

4、操作简便、快捷符合习惯交互标志明显。4分

艺术性 20分

1、构图合理色彩协调风格统一。5分

2、语言简洁、生动文字显示清晰、版式规范、字体运用恰当。10分

3、视频、影像、动画形象生动声画同步有感染力。5分

创新性 10分

1、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6分

2、运用新技术并使用得当。4分

整体性 5分

完成教学内容制作。5分

九、课件制作规则:

1、由教师需提前准备本课教学设计及课件制作所需素材;

2、课件必须是本人亲自设计制作,不得由他人代替;

4、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渗透课改理念,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5、将参赛的课件制作完成后以课题+自己的姓名为文件名保存(如:《掌声》-某某某)。在课件的首页幻灯片请注明年级、课题、姓名等(如:三年级上第8课设计者:某某某)。

6、课件制作要求使用office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以上版本。

7、评为一等奖的课件由教师自己在多媒体室演示。

元日教案【篇4】

练习1

教学要求: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学会在这个字的多个义项中理解这个字在一个词中的意思。

4.写好铅笔字,熟记4 条成语。

5.练习口头表达的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口头表达的训练。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指导。

⑴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⑵指名口头扩词。

拜:拜年  礼拜  结拜   拜师  拜访

廊:走廊  长廊  回廊   画廊

影:电影  倒影  影视  影集  影片   影响

秧:秧苗  秧田  瓜秧  树秧  秧歌   菜秧

箩:箩筐  稻箩 淘箩

萝:萝卜  藤萝  菠萝  胡萝卜

墓:公墓  墓地  坟墓  扫墓  墓碑   墓室

⑶观察每一个字的笔顺,自由说一说。

⑷你觉得哪一个字的笔顺较难,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重点指导:“拜、廊、鼻、饼”的笔顺。

⑸用铅笔描红,进一步熟悉、巩固笔顺。

⑹反馈,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 教学第五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指导。

⑴指导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

相互听一听,纠正读音。

指名读。

⑵指导理解意思。

看图,说说人们在什么地方,环境怎样,大家在干什么,表情如何?

这4条成语都是描写节日欢乐、热闹景象的,你能说出哪一条成语的意思呢?

张灯结彩:悬挂着灯笼或各种彩灯,用彩色绸布、纸条或松枝结成美丽的装饰物。

欢聚一堂:快乐地团聚在一起。

普天同庆:天下的人一同庆祝,这里只唐人街的华人聚在一起欢庆佳节。

喜气洋洋:形容非常快乐的样子。

⑶指导运用。

借助图画练习说话,用上这4条成语。

⑷指导背诵。

自由背,相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 作业设计。

1. 听写词语。

拜年  月饼   扫墓  画廊   象鼻   倒影  杨柳

秧苗  菠萝   竹篮  冻结   晾晒  温暖  瞄准

2. 写成语。

你能写出几个表示节日很热闹的,人们很高兴的成语吗?(越多越好)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二题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⑴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话。

⑵教学部首查字的方法:一个字哪部分是部首就到哪个部首里去

查;如果两部分都是部首,那就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方法来提取部首。

⑶一般我们在读书看报时,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这时我们就可以

采用部首查字法知道它的读音和意思。

⑷小猴读童话时,有几个字不认识,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好吗?

⑸拿出字典,教师带领学生查“腔”。

先找出“腔”的部首“月”部;在部首检字表中,查找部首“月”后,再查除部首外的笔画数8画,去查找到“腔”字。

⑹学生自查“粮、酣、敲”3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⑺填写表格,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指名读句子,看谁读得最通顺。

指导学生从字典中结合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集体交流。

(腔: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粮:粮食,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酣:尽兴畅快;敲:在物体上面打,使发出声音。)

三、 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⑴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⑵教师范写,教学写字要点。

拜:右边前三横短,最后一横长,横与横之间距离要适中。

鼻:笔画较多,上中下三部分之间要写得紧凑一些,尤其是最后一横,要写得长而平,把这个字托住;“瞄”写时注意长短变化。

⑶描红,练习写铅笔字,教师巡视指导。

⑷反馈,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1.       查字典。

生字 应查的部首 总的笔画数 读音 组词

2.结合句子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几个人的技术水平,他都摸了底。

文章太长,发表时作了一些删节。

一棵大树横躺在路上。

这里的天气也真是邪门,一会儿冷,一会儿热。

2.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廊:

杨:

第三课时

一、审题,认读说话要求。

二、指导。

1.       自由读题目要求,边读边想。

2.       指名读题目要求,结合图想一想。

3.       指导看图1:

看图思考:图中的小朋友有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说话?他们的姿势正确吗?为什么?

(一个女学生在教师办公室跟老师说话,说着说着,站成了“麻花腿”,一只手在搔头,另一个手在拽衣服的边。)

4.       指导看图2、3:

看图思考:图中的小朋友有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说话?他们的姿势正确吗?为什么?

图2:一家人在吃饭,那个男孩把脚翘到了凳子上。

图3:上课时,一位男同学起来发言,他弯者腰,两个胳膊按在桌面上,连上还做着滑稽的表情。

三、情境表演。

1.上课时,老师请你发言。

2.       进办公室和老师说话。

四、 教师小结:

在不同的地方,跟不同的人说话,应当注意恰当的姿势。一般应做到大方、端正、不随便。

[练习1 教案教学设计]

元日教案【篇5】

凤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3.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先由学生讲述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基础。再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后,抽取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并引导其欣赏罗中立的名画《父亲》。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流露的父子情深,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及示教学突破

◆重点

1.对父亲背影描写的效果与作用。

2.体会文中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3.分析本文的剪裁,感受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特点。

◆难点

作者的写作极其“诚实”,引导学生加以体会。

◆教学突破

作者在描写父亲的背影时,用了多个动词,这些词将父亲颓唐的老境和我对父亲的怜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词加以分析。另外,对作者的心理作深入探讨就会体会到作者是在“诚实”的写作,这正是这篇文章感人的重要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2.对名画《父亲》的相关资料应有所了解。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导入课文,介绍背景资料 1.叙述事件,进入新课学习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一、导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1.师:同学们,一个月的寒假刚刚过 去,大家一定和父母亲人们在一起 渡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感受到了 浓浓亲情。请大家回忆一下,你父 母疼爱你的哪件事深深地感动了你呢?

抽学生讲述。

2.师:很好,刚才大家讲了让自己最感 动的事。本课描写的是“背影”,是 让作者望而泪下的父亲的背影。它到底是怎样的呢?

3.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情况及作品背 景。

学生活动

1.积极思考,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踊跃发言,讲述最让自己感动的事, 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2.听了教师的话,均感到好奇:背影有什么好写的呢?看着背影就能落泪,可能吗?对新课学习产生兴趣。

3:仔细听教师讲述,作相应记录。

二、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约 分钟)

教师活动

1.抽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 出感情。

2.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人物、事件、地点。

(2)不能理解的词句。

(3)自己认为感人的地方。

(4)写背影的语句。

学生活动

1.分段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感 情基调。

2.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三、深入理解(约 分钟)

教师活动

1.师: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这篇文章的文眼 是什么?

2.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我、父 亲、我和父亲之间还是我的家庭困难?

3.师:文章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 请试着概括一下。

4.其中写得最详细的背影是在什么情 况下见到的?

5.与学生共同理清文章脉络,将内容 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学生活动

1.生:是课文第一句话,“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生:文题是背影,写父亲的爱子之 情,还有我对父亲的眷恋。

3.生:一共写了四个。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4.生:父亲买橘子的背影。

5.讨论发言,理清文章脉络。

四、本课小结

本课由学生讲述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导入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了感情基础。随后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知晓了文章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理清了文章脉络,对文中渗透的浓浓爱意有了较为切实的感受,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背 影

朱自清

开篇破题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l事情经过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 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6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父子分手)结尾抒怀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重点研读第6段 1.感受文中朴实语言所饱含的深情2.阅读理解2、3、4、5段 2.进一步感受父亲对“我”体贴入微的关怀3.辅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3.完成随堂练习

一、重点研读第6段(约 分钟)

教师活动

1.抽一个学生朗读第6段。

2.师: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了父亲 的背影?

3.组织学生讨论:在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中,作者用了一些极富表现力的词语来作细致描写,请把这些词找出来加以体会,并说说这段描写在文中有什么效果?

4.师:我看到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泪很快流下来了”,又为什么怕父亲看见?

5.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我”总共流了几次泪?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流的,表明了什么?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6.师:父亲为什么“心里感到很轻松似的”?

点拨:父亲觉得总算尽自己的能力为儿子做了件事,因而感到轻松。

7.师:在送别过程中父亲说了几句话,是哪几句,这几句话有何意味?

点拨:这些话蕴含着许多怜惜、体贴和依依不舍之隋。

学生活动

1.充满感情的朗读。

2.思考回答。

生:一是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另一个是父亲送我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3.在讨论过程中注意感受文中关键词的作用及朴实语言所饱含的深情。

注意文中动词和形容词的表意作用,重点体会“攀”、“缩”、“倾”等词的表达效果。

4.生:作者领会到父亲的爱,禁不住泪流满面,却又怕父亲看见担心。

5.积极参与讨论,在教师指导明确 答案。

6.用心体会。

7.生:“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二、阅读理解2、3、4、5段(约 分钟)

教师活动

1.让学生细读第2、3、4、5段。

2.师:“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3.师:4、5段中的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当时感受到这种关怀了吗?

让学生找出文中心理描写的语句,重点探讨“我”前后心理的变化。

4.师:“其实我那时已20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这句话有何作用?

学生活动

1.细读相关段落,感受父亲对儿子体贴入微的关怀。

2.生: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3.生:父亲本打算让茶房陪我上车,后来终究不放心,决定自己去。送我上车时特地选了一个靠近车门的位置,又嘱咐茶房照顾我,并再三叮嘱我路上要小心,这些都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怀。

4.研讨这句话的作用。

三、完成随堂练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1.抽学生完成随堂练习一,了解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2.导人随堂练习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加以明确。

学生活动

1.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字词练习。 .

2.独立思考重点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在教师指导下深入体会。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着重对课文第6段进行了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到了作者朴实、细腻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深情,分析了一些动词、形容词等在描写中的表达效果。另外,本节课还对课文的前半部分进行了分析,使学生对文中的父子之情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五、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背 影

朱自清

三次流泪:

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父子离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 泪光莹莹)

见面背景:

祖母死了

父亲失业

(第3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1.指导学生写作

2.引领学生品析名画

学生活动

1.用朴实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

2.品析《父亲》,培养艺术鉴赏力,得到美的熏陶

一、小作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1.导人课后思。考与练习二,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2.鼓励学生发言,朗读自己的作品。

3.当场点评。

学生活动

1.尝试用朴实的语言来描写某个人做某件事的过程和情景。

2.举手朗读自已的作品。

3.听教师点评,找出不足点加以完善。

二、名画赏析(约 分钟)

教师活动

I.对油画《父亲》的创作背影作相应介绍。

2.让学生细细品味,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3.加以点评,对学生进行情愿教育,将内容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学生活动

1.听教师讲述,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

2.品析。

3.在教师引领下用心体会。

三、本课小结

学以致用,本课的小作文就是针对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对学生进行的训练。而名画赏析除了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外,还应根据其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作一些更深层次的探讨。

四、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父 亲

罗中立

背景:经过辛勤劳动换朱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

古铜色的老脸

车辙似的皱纹

犁耙似的手

破旧的茶碗

缺了牙的嘴

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背影》是篇传统课文,有报道说某出版社在编选教科书时打算将这篇课文删去,其理由有二:一是父亲的形象不够潇洒;二是父亲攀爬月台是违章行为,且很危险,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可就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教学探讨与反思

1.整体把握内容最好从理清全文脉络人手,全文的脉络舒以列表板书。

2.文中所流露的真挚感人的父子之情很容易感知,不用在上面花太多时间。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理的变化。课文写得十分坦诚,作者在文中前后的心理是不同的,起初认为父亲说话不漂亮,暗笑他的迂,后来看到父亲爬月台的背影,才良心发现,感受到父亲的爱。深入体会“我”的心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作者:张德民 作者邮箱: my5261@

[背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元日教案【篇6】

《哨子》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目标

掌握“预习提示”中的词语;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进一步学习掌握阅读方法;

2、训练由阅读到.写作的迁移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引导学生感悟“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基本特征。

教学设想

1、本文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而得出人生哲理,对学生学习感悟生活很有启发性。因此,教学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加以体会。

2、安排二节课。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

扫清字词障碍,学习阅读方法。

教学步骤

一、激情唤志

同学们都听说过“三十六计”这个词。在体现我国古人智谋的三十六计中,有一个是美人计。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记得其中的美人计吗?美人是谁?(齐答:貂婵!)中计者是谁?(答:董卓、吕布。)汉朝末年,董卓篡权,弄得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他的干儿子吕布,非常勇猛,是帮他作乱的爪牙。王允等忠臣为匡复汉室,用美女貂婵去离间二人,先将貂婵许配吕布,又暗送给董卓。吕布心怀夺妻之恨,与董卓产生间隙,最终亲手杀死董卓。董卓为虎作伥,死不足惜。但换一个角度想:他为了一个美女而失去性命,值得吗?(齐答:不值得!)对,得不偿失。普天之下,得不偿失的岂止一个董卓!《哨子》一文的作者,就亲身经历了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并且耳闻目睹了许多类似的故事。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讲述了哪几类人的故事,他们各有何得,有何失,这又给予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启示?

二、确定自学目标

方法:教师引导,师生共同确定。

1、掌握生词;

2、根据.写作思路确定阅读目标:把握论点,把握论证。

问题: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2、作者用了哪些论据来论证论点?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你认为这样的论证方法好吗?为什么?

三、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快速阅读文章。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把握.写作思路的知识和经验阅读。

学生活动:

1、主阅读探索,要求围绕确定的'问题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阅读疑问。

2、先个人,再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四、交流共享

1、教师注意引导,激发小组间、师生间的交流共享热情;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尊重他人观点地参与讨论交流。

2、师生小结;

本文从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引出一个论点,用“哨子”的比喻意义评价一系列社会现象,最后引出结论,警示世人。

用排比列举论据,给人层次非常清晰的感觉;用比喻非常生动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五、情感体验

问题:你本人或亲人有过为“哨子”付出代价的事情吗?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受。

六、效果评价

对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的学习效果进行恰当评价。

【附】板书设计:

亲历事情:为买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代价。

(个别)

不要热衷于猎取恩宠荣禄——牺牲自由、品德、朋友太高对事物

为哨个醉心于名望——————忽视了自己的事的价值

论点:子花为了积累财产—————放弃舒适、乐趣、尊重、快乐的作出

(一般)费太别为了寻欢作乐—————损坏了身体错误的

多沉迷外表、装束、住宅、家具、设备——投进监狱代价估价所

造成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迁移.写作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根据本文的结构特点(总分总)、论证特点(列举事例用比喻的方法论证论点)模仿.写作;

2、鼓励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写作。

.写作指导:

1、继续学习列.写作提纲和收集材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模仿.写作。

《哨子》教案设计由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元日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