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物理教案

发布时间: 2024.03.26

2024物理教案优选6篇。

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当一次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接触到一些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资料有哪些内容啊?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2024物理教案优选6篇”,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物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领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过程

难点:运用数学一次函数图象分析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式

教学用具:

教师方面:电流表、电压表、学生电源(或三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开关、导线。

学生方面:电流表、电压表、三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开关、导线。以上器材为一组,每三人准备一组器材。(若学校条件好,可将干电池换成学生电源,实验效果更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的知识。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如:

①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

②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这些例子同时还揭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性关系。

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值,还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值,你能不能计算出通过它的电流值呢?(或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

二、进行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让学生回答: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

2、猜想或假设。

应根据以下两个事实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像力,进行猜想或假设。

①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

②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

学生回答:

可能是I=U/R;

可能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几倍。

物理教案 篇2

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常见的导体.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净的水等都是常见的绝缘体.

3、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4、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二、电阻: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2)符号:国际上通常用字母_______来表示导体的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______

①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的产生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②不同的导体,其电阻一般不同。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_。其他单位有KΩ,MΩ。MΩ=_______Ω

问题: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导体电阻大小可能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设计实验:

③如何通过实验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观察什么现象)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⑤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所需器材: 电源、开关、电流表、小灯泡、导线若干.如图所示的③ 导线4根. (活动5)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 分析:①导线

的电阻较大;④导线接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较大,说明④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④导线的电阻较小.

结论: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①导体电阻的大小是否还与其它因素有关?

②观察课本P80“一些用电器的阻值”,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导体的电阻可能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活动6)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温度的关系

现象:电阻丝被加热前,灯亮电流表有示数.加热时,灯变暗且电流表示数变小.

分析:电流表示数越小,说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说明导体的电阻越大.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大多数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于常见金属,温度每升高1℃ ,电阻值的变化约为1/1000到6/1000之间,所以在温度变化不大时,导体的电阻值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而白炽灯灯丝正常发光时与不发光时相比,温度变化很大,因而电阻值变化很大,例如“220V 100w”的灯泡的灯丝在室温下电阻约为30 Ω ,正常发光时电阻可达484 Ω ,是不发光时的十几倍,这时就不能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超导现象:当导体温度降低到某一数值时,其电阻会完全消失的现象.

超导体:具有超导现象的物体.

临界温度:超导体有常态转变为超导态的温度.

5一些物体的电阻值:

①实验室用的连接导线的电阻很小,常用的1m长的铜导线,阻值小于百分之几欧,通常可

以忽略不计。

②电流表的电阻很小,近似情况下可看作等于零。

③电压表的电阻很大,近似情况下看作无限大。

④人体的电阻约为几十千欧至几千千欧。

⑤手电筒的小灯泡其灯丝电阻为几欧到几十欧

物理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

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S----____-----_____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

物理教案 篇4

【摘 要】由于低温的获得极为困难,不仅设备技术复杂,成本也极为昂贵,因此,人们渴望取得高温超导体。常规的磁性材料受磁性饱和的限制,故磁感应强度要大幅度增加有困难,若用超导磁体,磁感应强度可提高5~15倍;故超导电机的输出功率可以大大提高,高达102~103倍。高温超导的实现将给电力工业带来重大的变革。由于超导电性的独特性质,它将被应用在发电,输电、储电和用电的各个领域中。 【关键词】超导体;超导态;临界温度;超导电性;超导储能 一、超导研究的进展 19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发现,当温度降至绝对温度4.2K时,汞(水银)的电阻突然变为零。人们把电阻为零时的状态称为超导态,相应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超导临界温度,用Tc表示。昂尼斯曾想,水银的电阻为零,可以通以很大的电流而不发热,这便可产生很强的磁场。因为,即使临界温度Tc,但通过超导体的电流超过某一临界值Ic,或磁场超过某一临界值Hc时都会破坏超导态,而变为常态,因而物质的三临界常数是相互关联的。 由于低温的获得极为困难,不仅设备技术复杂,成本也极为昂贵,因此,人们渴望取得高温超导体。从1911年至1973年超导体临界温度由4.2K升到23.2K,以每三年多提高一度的速度前进。1986年4月联邦德国人贝德诺尔茨和瑞士人米勒发现钡镧铜氧化物(Be-La-Cu-O)的超导临界温度为35K。由此,他们在发现陶瓷材料超导性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1987年美、中、日、苏及欧洲等国家的学者不断的创造了高温超导的记录,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尧等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把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90K,这意味着可以不使用液氦(4.2K),超导技术的应用展现出新的美好前景。 二、超导体在电力工业上的现实作用 高温超导的实现将给电力工业带来重大的变革。由于超导电性的独特性质,它将被应用在发电,输电、储电和用电的各个领域中。 (一)超导磁体。用铁磁材料制成的永磁铁,它两极附近的磁场,只能达7007~8000高斯,由于受铁磁材料性质的限制,要提高磁场强度很困难;电磁铁由于铁芯磁饱和效应的限制,也只能产生25000高斯的磁场,用通电流的铜丝圈,它产生的磁场高达10万高斯,由于热损失严重,需耗电达1600千瓦,且每分钟需用于冷却的水量达4.5吨。超导磁体不需水冷却,耗电极小,几万高斯的磁体只需功率几百瓦。5万高斯的铜线圈磁体重达20吨,而超导磁体只有几百公斤。此外,超导磁体的时间稳定性、空间均匀性和磁场梯度都比通常的磁体高很多。 (二)超导电机。世界上发电机趋向于大容量,目前单机容量已达100万千瓦,本世纪末可达1000万千瓦。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电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电抠的电流密度成正比。常规的磁性材料受磁性饱和的限制,故磁感应强度要大幅度增加有困难,若用超导磁体,磁感应强度可提高5~15倍;常规导线允许通过的电流密度为102~103安培/平方厘米,而超导线载流能力可达工104安培/平方厘米,故超导电机的输出功率可以大大提高,高达102~103倍(常规电机50万千瓦重达500吨,而超导电机100万千瓦的总重也只有100吨。从造价估计,就用液氦的低温建造100万千瓦的发电机也可以与常规电机进行竞争。由于超导电机(包括电动机)具有输出功率高,重量轻、体积小,耗损小等优点,对航海、航空是更为理想的动力设备。 (三)受控热核聚变发电。核聚变是较轻原子核相遇时聚合为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人工的核聚变只能在氢弹爆炸或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粒子碰撞中实现。受控热核聚变发电是要使核聚变在人工的控制下进行,并且按需要提供能量。理论研究表明,要实现受控热核聚变必须满足二个条件。一是要有极高温度,约达108K,在这样高温度下,原子早已电离成自由电子和带正电的原予核的等离子体,并且原子核具有很大的动能,足以克服原子核之间的库仑斥力,发生核聚变反应;二是要有一个“容器”来装这些等离子体,让它们进行反应。这么高的温度什么材料的容器都承受不了,科学家们想利用磁约束原理,把高温等离子体限制在固定的空间范围内,即磁笼。要构成磁笼的磁场应分布在足够大的空间,且强度高、梯度大,耗损小,这就只有超导磁体才能解决。 弗策布曼和庞斯的实验使用电化学技术,具体做法是在15厘米高的试管里装满含有氢的同位素氘的重水,温度为27℃,试管外部绝缘,里面置放铂阳极和钯阴极,然后在两个电极上通上电流。他们惊奇地发展,氘在电流作用下释放出大量的热,其释放的.能量为输入能量的4倍,并发现氚和中子数量增加,实验取得了意外的成功。 (四)超导电缆。电能在零电阻时输送是完全没有损耗的。目前由于低温的获得比较困难,但它必将是超导体的重要应用。在液氮低温(4.2K)已有实验性电缆。用于超高压特大容量的电力传输,技术上是完全可能的,经济上是特别合算的,现在已出现高温超导体,临界温度达90K。显然,应用液氮(4.2K)的方法获得低温要容易得多,故超导电缆的实际应用是可以实现的。 (五)超导储能。有人将一个圆环置于磁场中,降温至圆环材料的临界温度下,撤去磁场,由于电磁感应,圆环中便有感生电流产生,只要温度仍保持临界温度以下,电流便会持续下去,一点也不衰减,经过2年半这电流还是丝毫不衰减。这是―种理想的储能装置,称超导储能。 超导储能的优点很多,主要有功率大,重量轻,体积小,损耗小,反应快等等。因此,应用也很多,如激光仪器,要在瞬时提供数10亿到100亿焦耳的能量,这就需要超导储能装置来承担。如在大电网输电中,负荷小时,把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负荷大时,把电能送回电网,若把超导储能装置建在用电中心,也可节省很多输电线,也节省了大量的电能。 总之,超导体的广泛应用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冯端.凝聚态物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黄昆,谢希德.半导体物理学.科学出版社,1958. 王林.超导体将为人类造福.大象出版社,.

物理教案 篇5

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一、教学目的

1. 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2. 使学生确认并会独立推导并联电阻与分各电阻定量关系。

3. 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并对并联总电阻随任一电阻增大而增大形成结论性的认识。

二、重难点

1、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得出。

2、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和师生共同论证、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四、教具

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五、师生活动

1.提问在串联电路中电阻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是怎么得到的?

要求学生答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串联的各导体的电阻之和.这个关系是通过实验探索和理论推导得到的.

通过电阻串联的学习解决了用几个小电阻去替代一个大电阻的问题.现在提出一个相反的问题能不能用几个大电阻去替代一个小电阻?启发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在长度、材料一定的情况下,横截面积越大电阻就越小.如果将一5  的电阻与另一个电阻并联起来,就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它们的总电阻就应该小于5  了.这样的猜想对不对?本节课我们将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2.展示学习目标:

①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②并联总电阻随任一电阻增大而增大。

③使学生确认并会独立推导并联电阻与分各电阻定量关系

3.出示自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习:

①如何利用设计实验来检验猜想?

②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③怎样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4.检查自习情况:

①回顾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

②你是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的?

(等效法、伏安法),设计电路图。

并联电阻实验(测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具体做法:将  并联接在a、b两点间,如图,闭合开关前,提示学生,把已并联的电阻  当作一个整体(一个电阻看待).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读数为一便于计算

的数(如 0.2A),电压表的读数为 0.66V,根据伏安法测出总电阻R

它小于10  也小于5  ,与我们事先的推测相符.可见  并联后的总电阻比  的任意一个电阻都要小.

③应用欧姆定律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分别以  支路和总电路为研究对象,利用欧姆定律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并联电路中

从而得出

所以

并联后的电阻为(   3.3   )。

这与实验结果一致.  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

实质: 并联导体的电阻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总比其中任一导体横截面积要大,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小.

5.当堂训练:

运用公式计算

[例1]将  和  的电阻并联起来.求并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未知量的符号,答出根据的公式.

解题过程(略)

5  与10  并联后的总电阻和6  与10  并联后的总电阻比较可得

两个电阻并联,若将其中一个电阻增大,并联的总电阻也将增大,但总电阻总小于任何一个电阻.

提问: 若将3个或多个电阻并联,如何计算总电阻呢?

让学生按上面的思路练习计算,最后总结出

若将多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将如何,启发学生答出

提问: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且U1/ U2 =R1 / R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在分流点分成两部分,电流的分配跟电阻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即:I1/ I2 =R2 / R1。〉

六、小结

并联电跟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七、布置作业

1、课本本节末练习1、2;本章末习题8。

2、参看课本本章的\"学到了什么?,根据知识结构图写出方框内的知识内容。

物理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机械运动和参照物指的是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其核心是参照物的选取,理解它的关键是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来辨别那个是研究对象那个是参照物,本节课运动的描述是运动和力的第一节,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及分析

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分析: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就是指让学生明白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看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都必须选一个标准物体,这个标准物体就是参照物。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就是指借助参照物的基础上的判定,可学生对于参照物并没有意识,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完成从感性向理性的过渡。

三、问题诊断及分析

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对知识的再编码,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繁杂多样的运动个体中总结出规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本节的内容及特点,采用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逐步深化提问,学生分析、论证、归纳得出结论,而后实例分析应用来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通过引导学生想想身边的各种运动,教师讲解分子运动、地壳运动,体验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讲授新课

一、机械运动

问题一:足球场上正在进行比赛,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所熟悉的运动进行研究。从而得出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运动员,足球是运动的,球门是静止的。

1、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它们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改变。

2、静止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吗?

不是,球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虽然没有改变,但是随地球的运动,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在改变,因此也在运动着,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结论:

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

机械运动实质上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二、参照物

课堂活动

请同学们把物理课体放在桌子上,课体上放一铅笔盒,推动课体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观察现象。

问题二:根据实验现象看看选取不同物体作为参考标准时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设计意图:得出描述物体运动必须要选一个参考物。)

选取桌子作标准,铅笔盒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选取课本作标准,铅笔盒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选取铅笔盒作标准,课本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学生描述结论

结论:

描述物体运动的情况首先要选定一个标准参照物

所选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结果不同。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

选定参照物

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发生位置改变

改变运动

没改变静止

什么是参照物

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作标准的一个物体或一组相对位置不改变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

③小结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该物体是运动的。

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无位置的变化该物体是静止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六、板书设计

第1节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1.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 机械运动实质上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二、参照物

1.什么是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1.选定参照物

2.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发生位置改变

改变运动

没改变静止

"物理教案"延伸阅读